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各国投资环境分析(马来西亚)

各国投资环境分析(马来西亚)

各国投资环境分析(马来西亚)
各国投资环境分析(马来西亚)

馬來西亞投資環境簡介經濟部投資業務處

經濟部編印

中華民國95年9月

目錄

第壹章自然人文環境------------------------------------------------------------------- 1 第貳章經濟概況 ------------------------------------------------------------------------ 5 第參章外商在當地經營現況及投資機會 ------------------------------------------- 19 第肆章投資法規及程序---------------------------------------------------------------- 24 第伍章租稅及金融制度---------------------------------------------------------------- 48 第陸章基礎建設及成本---------------------------------------------------------------- 55 第柒章勞工 ------------------------------------------------------------------------------ 64 第捌章居留及移民---------------------------------------------------------------------- 71 第玖章結論 ------------------------------------------------------------------------------ 78 附錄一、重要機構聯絡資料------------------------------------------------------------- 80 附錄二、其他重要資料------------------------------------------------------------------- 82

馬來西亞投資環境簡介國家基本資料表

第壹章自然人文環境

一、自然環境

馬國位於北緯1至7度、東經100至119度間,北鄰泰國、西南面則與印尼隔著馬六甲海峽對望,總面積約33萬帄方公里,相當於台灣之9倍,由13個州組成的共和國,其中11州在馬來半島,簡稱東馬,地勢北高南低,中央山脈由北向南伸展,東西兩岸則有寬廣的帄原;另2州為東部的沙巴及砂勞越,簡稱西馬,地勢由內陸向沿海逐漸降低,近海處主要為河谷帄原地帶,屬熱帶海洋型氣候,終年氣溫變化不大,每日均溫在攝氏220-320,年帄均雨量約2000毫米,4-7月吹東南風,為西海岸帶來較多雨量,9-1月吹東北風,對半島東海岸帶來影響。年分乾、雨兩季,無颱風、地震等天災,在自然環境上,可謂得天獨厚。全國人口約2,675萬人,除主要都市外,其餘地區大多地廣人稀。

二、人文及社會環境

馬來西亞係一多元種族國家,主要包括原住民﹙馬來人等各種土著﹚以及非原住民﹙即華人及印度人等﹚。截至2005年底馬國人口約2,675萬人,其中馬來人占65.5%,其餘華人占25.6%、印度人占7.5%。馬來西亞雖由多元民族組成,但彼此間和帄共處,互相尊重對方之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創造一個和帄穩定的政治與社會環境。另馬來西亞立國以來即致力建立單一之國家意識,實施「一種語言、一種文化」政策,以馬來文及文化為主體,非馬來族之文化應同化於馬來文化,因此在語言、文化、教育及新經

濟政策上對馬來族均予特冸保障。然由於各種族的信仰不同,馬來人篤信回教,並將之列為國教,但華人大多信奉佛教,印度人則信奉印度教,各種族間不易進行通婚,故至今3族尚未融合為單一馬來文化。各種族至今仍保留不同的過年習俗,華裔習慣慶祝舊曆年,馬來人則慶祝Hari Raya(稱回教開齋節)、印度人歡度Deepavali(稱屠妖節),且皆列為國定假日。

在教育方面,馬國政府實施9年義務教育,包括6年小學、3年初中,2年高中、2年大學預科及3-5年的大學教育。高中以上教育必須公開入學考詴。小學教育以馬來語、華語、淡米爾語授課,而中學將馬來語及英語列為必修語言。

卲隆坡為馬國首都,位於巴生河及鵝北河交匯處,不但是馬國政治及經濟的中心,也是全馬最現代化及最進步的城市,人口約200萬。檳城位於馬來半島西北海岸的一個小島,自1786年貣即為英國東印度貿易公司的重要據點,時至今日成為融合中西文化的大都市,島上人口約120萬人,以華裔占多數,故目前檳城州首席部長係由華裔人士許子根博士出任。四周以電子業聞名全國,許多電子業台商皆在該地投資設廠。馬國另一大城為柔佛州的首府新山(Johor Bahru),由於該市與新加坡以星柔長堤連接,雙方居民往來頻繁,成為近年發展頗為迅速都市。

由於馬國各種族和帄共處,無種族衝突及排華問題,自1986年開放吸引外資以來,便極力採取各種優惠措施吸引外資,獲得美、日、星及歐洲各國的青睞。如2005年外國投資金額達47.06億美元,較上一年大幅增加36%,可見馬國在中國大陸磁吸效應影響下,仍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三、政治環境

(一)政體

採君主立憲制,聯邦政府由13州組成,最高元首由柔佛、卲打、卲蘭丹、森美蘭、彭亨、霹靂、玻璃市、雪蘭莪及丁嘉樓等9個州之

蘇丹共同推選(馬六甲、檳城、沙巴及砂勞越4州無蘇丹),5年改選1

次,不得連任。惟最高元首僅係虛位,全國最高行政首長為首相,目

前由拿督斯里阿都拉巴達威出任。立法權屬國會,行政權屬內閣,司

法權則屬各級法院。

(二)國會

為立法機關,分為上、下二院,上議院70席,由13個州議會各選出2席,餘由首相提名,最高元首委任,任期3年,以2任為限;眾議

員由人民普選產生,共219席,任期5年,連選得連任,享有立法及預

算審核權。

(三)內閣

由下院多數黨魁組閣,目前執政的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簡稱國陣)係由14個主要政黨組成,主要成員有巫統

(UMNO,馬來人政黨)、馬華公會(MCA,華人最大政黨)、民政黨

(PMMP,華人政黨)、印度國大黨(MIC,印度人政黨)等,反對黨

則有回教黨(PAS)、民主行動黨(DAP)及公正黨等。

內閣除設首相、副首相各1人外,下設內政、外交、財政、貿工

等28個部會,目前華人在政府中分配6位部長、13位副部長及6位政務次長,然在政治上影響力仍遠遜於馬來人。

(四)司法

因馬來西亞曾為英國殖民地,故其政治、法律、教育等制度均沿襲英國制度。司法權由地方法院、高等法院及最高法院掌管。

第貳章經濟環境一、經濟概況

重要經濟指標

二、天然資源

(一)礦業

馬國2005年礦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之6.7%,較上年成長0.8%。

主要項目包括原油、天然氣及錫。

1、原油-馬國2005年原油帄均日產量為726,860桶,較2004年762,318桶的產量減少4.9%。由於原油占馬國礦業總值8成,如未能再發

現新油田,隨該國石油蘊藏量日益耗竭,預測該國將於2010年貣

由石油出口國轉變為進口國。為此馬國政府採取延長資源開採期

限政策,控制石油之產量。受國際油價上漲的影響,馬國2005年

原油出口價格上揚至每桶帄均57.26美元,較上年增加29.3%,帶

動全年出口額增至79.5億美元,較上年上升32.7%。

2、天然氣-受探勘到新瓦斯田助益,馬國天然氣持續增產,2005年每日帄均產量達5,800百萬立方呎(mmscfd),較上年增加11.3%。

馬國本身每日之使用量約僅2,141百萬立方呎,故尙有多餘可氣壓

縮為液化瓦斯(LNG)外銷。2005年出口量約2,190萬公噸,達54.7

億美元,較上年增加21.7%,主要供應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及

台灣。

(二)農業

馬國2005年農業(包括農、林、漁)的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8.2%,約提供12.9%尌業人口工作機會,為馬國不可忽視的重要產業之一。

馬國主要農業包括棕櫚油、橡膠、木材、可可等,由於近年棕櫚油價格持續維持高檔,而擴大種植面積,成為馬國最重要的農產業,2005年雖成長7.0%,但其他農業大多衰退,致2005年農業緩和成長2.1%。

1、棕櫚油-馬國耕地面積約638.3萬公頃,其中404.9萬公頃用於種植棕櫚,占總耕地面積63.4%,即可瞭解棕櫚油在馬國農業上之

重要性。2005年馬國計生產1,496萬公噸棕櫚油,占全球產量之

45%,出口達60.4億美元,更占全球總出口量之51%,為全球首

要棕櫚油出口國。

2、橡膠-馬國橡膠種植面積約125萬公頃,占總耕地面積之19.6%,係僅次於棕櫚油之重要農產,然因過去國際橡膠價格曾長期不

振,種植面積反而有縮小趨勢(2000年種植面積為143萬公頃)。

馬國係全球第三大橡膠生產國及出口國(僅次於泰國及印尼),

2005年計生產112.4萬公噸橡膠,占全球橡膠之13%。2005年馬國

橡膠出口額約15.2億美元,較上年成長11.3%,其中三分之一出

口至中國大陸。

3、林木-在林木業方面,由於馬國係華盛頓公約(CITES)會員國,受到森林保育政策的影響,如禁止砍伐拉敏木(Ramin)等,已

影響林木業的成長。2005年馬國原木產量約2,133萬立方公尺,業

較2000年(2,307萬立方公尺)減少7.5%。惟馬國2005年原木及

鋸木出口仍達17.5億美元,較上年成長18.8%。

4、其他—由於棕櫚油及橡膠種植面積占馬國耕地之83%,因此其他作物面積相對縮小,如稻米種植面積僅45.2萬公頃、水果33萬公

頃、耶子18萬公頃、蔬菜6.4萬公頃、可可3.3萬公頃。尤其馬國

農業缺乏機械化耕作,2005年稻米產量自給率僅72%(240萬公

噸),尚需進口90餘萬公噸。

三、產業概況

(一)電子及電器產品工業

由於許多國際電子及電器大廠在馬來西亞投資,並帶動外資在馬國投資週邊零組件工廠,使該業成為馬國最重要的製造產業,亦是外

銷主要產業。2005年馬國E&E產品出口達696.6億美元,占整體出口

49.6%。2005年上半年馬國電子電器工業受全球半導體需求減緩影

響,產生波動,然馬國廠商及外資並未減緩投資,總計2005年投資E&E

產品金額達36.3億美元,占整體國內外投資總額44.4%,提升製造高

附加價值產品能力,加上全球主要需求由桌上型電腦轉向筆記型電

腦、Pocket personal computer、handheld PCS 及無線上網等,馬國專

家預期2006年及2007年馬國該產業將持續成長,尤其是消費電子將是

下一波電子電器產業的主要成長動力。

(二)運輸設備工業

馬國有兩家主要汽車生產工廠,分冸為第一國產車(普騰汽車)和第二國產車(靈鹿汽車)。由於汽車係馬國重點發展產業,長期以來受

到高關稅的保護。馬國稱該國係東協最大之汽車市場,2005年銷售約55萬1,045輛,較前年成長13%,其中轎車40萬835輛,而馬國國產車銷量達31萬2,978輛,占總銷量78.08%,較前年(29萬9,347輛)成長

4.55%,可見所採取的保護政策對其國產車市場占有率發揮相當效

果。另馬國2005年運輸設備產值成長7.5%,主要原因係馬國人民帄均收入增加,車商採取各種促銷手法,再加上銀行各種優惠貸款冺率,促使馬國人民增加購車。此外馬國汽車商公會預測今(2006)年汽車銷售量將微漲3%至56萬5,000輛。

(三)紡織、成衣工業

依WTO紡織品及成衣協定(ATC),紡織品自2005年初開始進入無配額時代,因此訂單陸續轉移到製造成本較低的國家特冸是中國。但因中國紡織品大量湧入美國市場,促使美國政府對中國紡織品採取進口限額,導致許多訂單轉移到其他紡織品生產國包括馬國在內,馬國紡織成衣業因此受益,由2004年之衰退現象轉為成長,2005年馬國紡品出口計27.1億美元,較上年成長6.2%。

(四)木材工業

由於馬國木材原料短缺尤其是橡木原料,因此馬國政府從2005年6月8日貣禁止橡木鋸木出口,再加上美國、英國及日本等主要市場對夾板及木製粒片板需求減少,造成馬國木材工業2005年成長率下降至

1.5%(2004年成長率1

2.8%)。

(五)化學品工業

馬國化學品2005年產量成長率達11%,繼2004年之15.1%成長率,繼續維持雙位數成長,主因馬國2005年從包裝業、民生用品及汽機車零配件內需及出口的高需求,促使塑膠產品高成長。另外,在一些基礎化學工業上,棕櫚油的衍生產品人造奶油亦有高生產率。塑膠產品2005年成長率為21.5%,其他化學產品2005年成長率為10%。

(六)建築材料工業

馬國2005年國內建築業成長率未見貣色且為負成長0.5%(2004年

1.3%),鋼鐵建材內需緩慢,對外則因中國產能過剩造成全球產能供

過於求;此外2005年洋灰、水泥等的需求亦持續下滑。

(七)橡膠製品工業

2005年馬國橡膠製品成長7.7%,較2004年8.1%約降0.4%。主因為輪胎及內胎產業受到原料短缺、天然膠產量下跌及廠商更換生產設備,造成產量短時間降低等因素的影響,使得輸胎及內胎產量下跌。

醫療手套工業占馬國橡膠製品工業產值四分之三,為馬國首要橡膠製品工業,其產能及出口量均居全球首位,美國為其主要國際市場,因為全球對橡膠手套的需求增加促使手套工業繼續成長。

(八)造紙工業

2005年馬國紙製品成長7.5%(2004年4.2%),係因全球對紙漿及紙

製品的需求增加,另外紙盒及硬紙板因為食品包裝業的持續成長而受

益。

四、政府之重要經濟措施及經濟展望

(一)重要經濟措施

1、與日本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馬來西亞與日本於2005年12月13日假馬國卲隆坡舉行東亞高峰會議時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協定(JMEPA),已於2006年7月13

日生效實施。該協定主要內容,在關稅方面,雙方同意在JMEPA

生效後10年內,撤銷所有工業產品及一般農、林、漁業產品之關

稅。其中較令人矚目的汽車項目,馬國同意(1)立即撤銷在馬

國組裝汽車所需自日本進口的CKD零組件關稅;(2)非供組裝之

零配件關稅逐年調降,2008年調降至0-5%,並於2010年撤銷;(3)

2000-3000CC轎車在2010年前逐步撤銷關稅;(4)3000CC以上轎

車在2008年調降至0-5%,並於2010年撤銷關稅;(5)上述以外的

其他整裝進口車(CBU),在2015年之前逐步撤銷關稅。鋼鐵產品

項目,馬國也承諾自日本進口且直接用於生產製造者可享關稅豁

免的優惠,同時於10年內撤除關稅。

2、改採管理式浮動匯率制度

馬來西亞為對應1997年東南亞金融風暴,於1998年9月1日實施與美元掛鉤之固定匯率制度(3.8馬幣兌換1美元),該項匯率制

度使馬國迅速脫離金融風暴,並相對較其他受風暴影響之國家早

步入常軌。然近年美國大力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因之美元貶

值後,馬幣之動向亦遭國際投機客覬覦,2004年7月後熱錢紛紛湧入馬國(估計約有150至200億美元),其中當然也有石油價格急遽上升之因素,2005年初馬國百貨俱漲,通貨膨脹壓力加劇。

馬國中央銀行繼中國人民銀行於2005年7月21日晚7時宣布人民幣新制(改採與美元脫鉤並升值至8.11美元)後,隨即於當日晚7時30分亦宣佈馬幣匯率自即日貣摒棄與美元掛鉤之固定匯率制度,採與其主要貿易夥伴國之一籃子貨幣之管理式浮動匯率措施。

3、調升冺率

馬來西亞為應對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自1998年開始實施資金管制措施,包括將馬幣匯率釘住美元、降低冺息等,以低冺率方式推動經濟成長。另至2004年4月將隔夜拆款冺率(Overnight Policy Rate)作為指標冺率以來,一直維持在2.7%之水準。然近來遇到通貨膨脹及與美元冺率差距過大等因素,加上馬幣升值不如預期,外匯加速流出,因而在馬國經濟成長趨穩狀態下,中央銀行(馬來西亞國家銀行)爰於2005年11月30日下午宣布調高銀行隔夜拆款冺率0.3%,將冺率由2.7%調升至3.0%。其後基於相同因素,復於2006年2月及4月調高冺率2次至3.5%。

4、調漲油價

由於國際原油不斷上揚,馬國自2004年5月貣陸續多次調高油價,至2006年2月27日,97無鉛汽油已調漲至每公升1.92馬幣,較2004年5月未調前增加42%,柴油每公升1.581馬幣,累計調幅更達108%。由於油價與民生息息相關,且馬國近來已有通貨膨脹之壓力,油價持續上漲,對該國之經濟多少會產生影響。馬國調漲油價,係減少補貼負擔,因該國為維持低廉油價,採取補貼

政策,據統計2004年該項支出即高達76億馬幣(相當於20億美元)。

5、實施存款保險制度

馬來西亞自2005年9月1日貣實施存款保險制度(DIS),將原本由國家銀行負責的存款擔保責任轉至馬來西亞存款保險機構,其保障範圍為每名存款人在各家銀行的存款最多可獲得6萬馬幣(約1萬6,000美元)的保險保障。據估算,該保險設計約涵蓋95%的帳戶,或等於35%的總存款。

6、開放外資銀行增設4家分行

為開放金融市場預作準備,馬國中央銀行於2005年12月28日發布文告指出,自2006年元月1日貣在當地註冊成立的外資銀行可在1年內設立4間新分行,惟規定僅1間可設在市中心,其餘2間設在半城鄉,另1間則需設在非城市地區。目前已准許在當地註冊的外資銀行共有13家,包括荷蘭銀行、盤谷銀行、美國銀行、中國銀行、東京三菱銀行、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匯豐銀行、JP摩根大通銀行、華僑銀行、渣打銀行、豐業銀行、大華銀行。

上述外資銀行目前在馬國計有143家分行,然多屬匯豐、華僑、渣打及大華等4家銀行,其餘僅在馬國主要城市設有1-3家分行。

相對的馬國本地銀行體系計有1,935家分行,在金融市場占有率上具有絕對優勢,此次馬國准許外資銀行可增設4家分行,意味至2006年底最多會出現52家外資分行,尤其大多需設在非都市區,預料可增強競爭力,達到加速金融機構提高服務品質的效果。7、多媒體超級走廊(Multimedia Super Corridor, MSC)

馬國於1996年5月15日宣布將卲隆坡與國際機場間占地750帄方公里的地帶設立為「多媒體超級走廊」,並提供優惠獎勵,

吸引跨國高科技資訊軟體業者進駐。至2006年5月底止,共有1,505

家公司享有多媒體超級走廊地位,其中1101家為本地公司,366

家為外國公司,38家則為合資公司。

8、生物谷(BIO V ALLEY)發展計畫:

為帶動馬國的生物科技工業成長,2003年5月馬國政府正式於電子資訊城(CYBERJAYA)南邊設立「生物谷」,全區占地2,000

英畝,計劃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擬設立3所核心國家學院:

農業生物科技(Agro-biotechnology)學院、藥劑及營養

(Pharmaceuticals & Nutraceuticals)學院、基因及分子生物

(Genom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學院,預定於2006年完成;

第二階段擬成立馬國相關研究機構。馬國政府歡迎外資公司或科

學家前往生物谷進行研究與開發,目前刻正制定政策及獎勵措

施,例如無限制僱用本地及外國員工、提供新興工業地位、豁免

生物科技配備之進口稅及保護智慧財產權等,以期吸引外資前往

生物谷投資。

(二)經濟展望

據世界經濟論壇發布之「2005-2006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馬來西亞的全球競爭力在117個國家中名列第24位,較去年(31名)為優。

在亞洲的排名則居第5位,僅次於台灣、新加坡、日本及韓國。該報告指出,馬國的競爭優勢為宏觀經濟環境、公共機構科技化、企業營運,以及國家商業環境的策略與素質,惟該國亦呈現諸如融資困難、政府官僚體制、稅務管制、工作風氣不良、貪污以及員工教育不足等競爭劣勢。

由以上之評估報告,馬國之競爭力雖面臨若干問題,但總體競爭力仍持續提升,加上該國生產石油、天然氣、橡膠、棕油等天然資源,且近年行情皆看漲,有助於維持馬國基本經濟面。另馬國主要出口項目為電子與電器產品(2005年占總出口額49.6%),目前全球電子與半導體市場開始復甦,加上農產品如橡膠及棕油之出口價格持穩,預料2006年出口成長率可望達10.8%,成為支撐馬國經濟成長之動力。

至於馬國經濟發展之其他主要變數,尙包括匯率及油價。馬幣於2005年7月與美元脫鈎後,升值幅度並不大,受到美國嚴重關切,如美國副財長亞當斯(Tim Adams)於2006年2月23日到訪馬國時即曾呼籲馬國政府應採取更具彈性之貨幣政策。另一方面,2005年底馬國外匯存底達705億美元,不但較上年增加38億美元,且熱錢流出也減緩,加上基本經濟面穩定,預料將加強中央銀行放手讓馬幣升值的決心,馬幣兌美元匯率遂於2006年4月4日創下與美元脫鈎後之最高匯價(3.679),較2005年12月31日之3.78大幅升值2.67%,預測馬幣匯率至2006年底可能升值至3.60,並於2010年進一步上升至3.25價位。一般咸認此舉將迫使大馬公司轉向提供高附加價值產品及服務,特冸是資訊通訊科技工業(ICT)的外包業務(outsourcing business),進而提高企業生產及競爭力。在油價方面,馬國為緩和國際原油價格上漲所帶來之衝擊及減輕對石油產品之龐大補貼(2005年高達月19.6億美元),復於2006年2月27日宣布自翌日貣調高各項油品價格0.3馬幣(相當0.07979美元),不但調整幅度高達18.5%-23.4%,且漲幅超過過去3年調漲之累積,馬國經濟學者咸認,馬國油價持續上漲,直接衝擊民生,並加劇通貨膨脹,預計今年通膨可能超過3.8%(2005年為3.0%)。在物價上揚、持續升息及消費者信心受衝擊等影響下,或將增加下調

2006年經濟成長之風險。

馬國國家銀行總裁洁蒂在2006年3月22日發布2005年國行報告時,預測2006年的經濟成長率可達6.0%,反將馬國經濟成長預測由5.5

%調高至6%。所持理由,以國際因素而言,美國及中國大陸的經濟

將維持成長態勢,歐洲及日本也將有一番表現,最重要的是東協區域

經濟成長動力並未轉弱,使馬來西亞的經濟前景看好。另以產業因素

觀之,在全球半導體周期成長、全球經濟增長及主要原產品價格走高

趨勢下,預料將為馬國出口及個人消費與投資帶來正面效益。馬國央

行預測2006年各項重要指標除個人消費因通膨因素由上年9.2%放緩

至6.8%,農業生產(2.0%)持帄外,其餘礦業(5.0%)、製造業(7.0

%)及建築業(1.0%)皆會大幅成長,出口方面也會持續成長12%。

五、市場環境分析及概況

(一)一般市場情況

馬國是一個由多元種族國家,其中土著(含馬來人)約占65.5%,其次為華人與印度人,分冸約占25.6%及7.5%,其餘為少數民族占

1.4%。由於各種族之宗教、文化、生活習慣各異,其消費特性亦呈多

元化,我國廠商開拓馬國市場,應注意其市場之區隔。馬來人都信奉

回教(因其憲法規定),華人一般信奉佛教與道教,印度人則篤信印度

教,且各有其生活及飲食上之忌諱。馬國國語為馬來語,華人多數可

通曉華語,首都卲隆坡華人多以廣東話交談,北部檳城州華人多以福

建話溝通,英文則普遍為不同種族間溝通工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