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余力学问

余力学问

余力学问

余力学问

不力行,但学问。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书毕,还原处。岁有急,卷束齐。有缺坏,九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能非言大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

小学生上学校讲安全最重要。我身体父母养我本领老师教

身体壮本领高父母喜老师笑上下学靠右行过马路左右瞧同学家莫逗留大道上莫嬉闹车辆到人避让陌生者慎相交乘车者远三无骑车者忌发飙凶险处莫近前危急时紧呼叫窗有棂校有规进学堂服管教按时到及时归

升国旗要敬礼唱国歌要肃立尊长辈爱幼小孝父母遵教导会使用文明语遇外宾要知礼帮残疾乐助人不打架不骂人要诚实不说谎损公物要赔偿捡东西要上交借东西要归还不挑吃不挑穿惜粮食节水电爱整洁常洗澡勤刷牙习惯好不旷课不迟到对老师有礼貌上课时用品齐敢发言多动脑做作业写工整按时完卷面净广播操要做好练身体争达标保视力做眼操三个一要做到集合时快静齐做值日要积极个人事应自理家务活要学习衣和物放整齐好习惯早养成

康德的知识论及形上学

康德的知識論及形上學 -主要著作為三大批判: 1781《純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 1788《實踐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1790《判斷力批判》(Critique of Judgement) 一論知識(knowledge) -知識(knowledge)即判斷(judegement),可以一對標準來加以區分: /先驗(a prior)-不倚賴經驗而建立 \後驗(a posterior)-倚賴經驗而建立 /分析(analytic)-主詞包含謂詞 \綜和(synthetic)-主詞不包含謂詞 -這一對標準合起來可以區分四種判斷,圖示如下: 先驗分析 後驗綜和 -後驗分析不可能。餘下三種中只有先驗綜和才能形成真正的知識。二論純粹感性 -感性有兩種要素: /經驗的-指經驗的雜多,從物自身而獲得。 \超越的/純粹的-理性本身所具備的先驗的.時空直覺形式。 -時間是內部感取(inner sense)形式,空間是外部感取(outer sense)形式,前者更基本。 -康德對時空的解釋有兩種: /1.形而上的解釋(metaphysical exposition)-先驗領域的解釋 \2.超越的解釋(transcendental exposition)-應用於經驗領域的解釋I時空的形而上的解釋 1.它們不能被感知 2.它們是必然的表象 3.它們是整全的直覺 4.它們是無限所予的量度(unlimited given magnitude) II時空的超越的解釋 -時間與空間是幾何學與算術建立的必要修件。 /空間:使幾何學成為先驗綜和知識可能的必要條件。

[康德,理性,知识]论康德对理性知识的考察

论康德对理性知识的考察 一 近代以后关于知识起源问题产生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两个流派,都被休谟所终结。休谟的怀疑论得出的结论是经验和理性,都不能成为合法的知识的基础,而且不能保证知识的可能性和确定性。这首先表明了经验论和唯理论关于知识起源问题的失败,而唯理论和经验论都只是在传统知识的框架下所区分出来的理性和经验。就是在区分理性和经验的基础上才区分的理性和经验。那么这就表明西方的理性主义传统本身是失败的,因为它自身无法解决知识问题,或者说休谟问题的出现直接表明了理性的无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整个西方哲学的传统将被完全否定。 这首先不是德国古典哲学所希望看到的,因为德国古典哲学包括了德意志哲理,同时遵循的是古典传统,但是从康德开始的德国古典哲学又是如何去拯救这样一种已经被休谟问题所彻底颠覆的理性能力的? 康德的出发点是,既然在传统的古典的意义上,即由笛卡尔所开启的知识论的传统经验论和唯理论方法上,没有表明理性自身的能力,那么我们就需要重新去审查理性,重新去考察理性本身,这是康德对待理性的出发点。我们知道从古希腊开始,严格意义上是从苏格拉底开始的,基于对知识确定性追问的理性传统开始诞生,一直到亚里士多德,这样的一种理性主义传统得到巩固,这种理性主义传统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关注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这个对本质的认识最后发展成为本体,发展到亚里士多德那里就发展成为实体,所有关于事物本质,即共性的追问,其实是基于理性的抽象能力的。因此针对事物个体本身的经验,就在这样的一种框架内被贬义了。 这也就是说从古希腊开始理性主义的最大的传统就是理性和经验本身的分离。经验不能作为我们追问知识的基础,那么唯一的基础就是理性,因为只有理性才能通达本质。而这个本质也将成为传统西方哲学本体的唯一合法通道。因此我们在理解古希腊传统哲学的那个理性的时候,是要把经验排除在外的。经验和理性就是对立着的。 因为按照柏拉图的理解,经验都是肉体内的东西,而理性是灵魂之上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理性和经验的分离,在柏拉图那里世界就被分为两个世界,一个是理念的世界,一个是可感的世界。在经历了中世纪哲学之后,因为中世纪直接把古希腊的理性上升为神,是另外一个世界,但是,理性又是属人的,因为理性所针对的是人的理性,因此理性又必须随着神本身的失势,或者人对神的取代,它又必须恢复到可感的和个人这样一种的世界中来,因此在近代哲学追问知识的可能性和确定性的时候,理性和经验就不能再分了,因为理性和经验中的一方的主人必须是人,理性因此就不在属于神的范围,就属于的人,所以理性和经验在古希腊哲学,也就是传统哲学开端时期被割裂的鸿沟,在近代开始弥合。 所以在理解近代哲学理性的时候,它不仅包括了理性,还包括了经验。或者我们可以把经验理解成理性的一个部分。因此唯理论所理解的理性是比经验更高一级的思维能力,但这并不否认经验同样具有思维能力。二问题在于近代哲学的理性虽然包容并接纳了经验,但是它却把经验和自然区分开来,这在古希腊是没有的。因为在古希腊,理性是可以统摄一切的,理性之中就包含自然,但是在近代自然和经验就开始区别开来,因为近代哲学的特点是首先把人和自然、经验区分开来,因为近代哲学认为自然界之所以成为自然,是因为它不是人,人和自然是对立的,所以,所以人身上所有的能力即经验和理性都应该和自然区分开来了。

康德的哲学思想

康德的哲学思想 思想与生命体现为一种高贵 康德的哲学思想 1770年是康德学术活动和哲学思想发展进程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康德发表了他的教授就职论文《论感觉世界和理智世界的形式和原则》。由于这篇论文为他后来创立的先验唯心主义的批判哲学奠定了思想基础,因此学术界通常都以这一年为界限,把康德哲学思想的发展划分为两个时期,即“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 (一)前批判时期的哲学思想 在“前批判时期”,康德研究的兴趣和重点主要在自然科学方面。他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提出了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宇宙不变论相对立的宇宙发展论,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的带有唯物论和辩证法倾向的新自然观。康德的新自然观集中体现在他的“两个假说”中。

第一个假说是“潮汐假说”,即地球自转速度因潮汐的摩擦而逐渐减慢的假说。这一理论是康德在1754年发表的《对地球从生成的最初起在自转中是否发生过某种变化的问题的研究》一文中提出的。康德认为,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地球上海洋的水位发生着定时涨落的潮汐现象,水位的涨落与地球表面不断发生摩擦的结果,势必导致地球自转速度逐渐变慢。这种影响在短时期内固然微不足道,但长期积累又得不到补偿,最终必然会使地球自转停止而走向死亡。康德的这个假说已为后来的自然科学所确证。这一假说的哲学意义就在于,它表明了包括地球在内的一切天体都是运动的,都有其自身的变化、发展和灭亡过程。 第二个假说是“星云假说”,即关于宇宙中诸天体起源和演化的假说。这一理论是康德在1755年匿名发表的《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论》(即中文译本《宇宙发展史概论》)一书中提出的。康德认为,宇宙间最初充满着分散的、云雾状的物质微粒,即“原始星云”,它们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的相互作用。由于这些微粒分布的密度不同,因此在引力的作用下,密度较小的质点便逐渐聚集到密度较大的质点上去,从而形成引力中

购物中的学问_四年级作文

购物中的学问 “陈稼先,你看看喜欢哪种奶粉,爸爸给你买。” 我左看看,右瞧瞧,拿起一罐79元的雀巢全家奶粉,对爸爸说:“要不咱们就买这罐吧!”爸爸拿起一罐88元的荷兰乳牛学生奶粉说:“你来比比看,谁的营养价值高?” 我仔细看了看两罐奶粉的营养成分表,说:“两种奶粉都以每100克的营养成分比,雀巢中的能量、蛋白质、脂肪、钠、铁、维生素A,都分别比荷兰乳牛高出2%、11%、17%、7%、47%、7%。荷兰乳牛维生素D、钙、碳水化合物,分别比雀巢高出10%、10%、7%,还有膳食纤维、胆碱、维生素E、B2、B12和C,40%的锌,而这些雀巢都没有。可哪个营养价值高我可看不出,就买便宜的算了!” 爸爸笑笑说:“配方奶粉中,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碳水化合 物和矿物质等五类是必需添加的成分,其余都是可选择添加的,并不重要。雀巢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还有矿物质钠、铁虽然占比较高,但其他维生素以及你生长发育需要的锌却没有。那你是要买便宜一点的,还是买贵的?” 我想了想说:“荷兰乳牛虽然贵9元,但营养成分更全面些,就 拿荷兰乳牛吧。”爸爸点点头:“嗯,雀巢的适合全家人喝,而荷兰乳牛学生奶粉更适合现在的你。” 来到零食区,妈妈拿了一盒我最爱的比利时风味饼干,一看说:“一整盒要62元,我们去别处看看。”我们来到另一个货架,这里的

比利时饼干是一袋袋包装的,一袋只要12元。“陈稼先,你比一比,看哪个更合算?”我拿起整盒包装的一算:“整盒包装800克62元,一袋包装400克12元,62÷12≈5(袋),而800÷400=2,62元差不多能买5袋了,可是整盒的分量只相当于两袋,买整盒的不合算。” “算得好,儿子!”爸爸摸摸我的脑袋,“你看,买东西多比一比,这叫理性消费。”妈妈说:“只买对的,不贪便宜不挑贵。”我看着爸妈,笑着说:“要是数学学不好,就没法理性啦!”

康德的核心哲学思想

康德的核心哲学思想 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 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前期的主要成果有175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 体论》,其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在后期从1781年开始的9年里,康德出版 了一系列涉及领域广阔、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们 包括《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三大批判"的出版标志着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 哲学方面 伊曼努尔·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 力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 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 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 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 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 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所谓"实践 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 法论"两大部分。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 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 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 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 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 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 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他的这一论断与现代量子力学有着共同之处:事物的特性与观察者有关。 宗教方面

康德

说不尽的康德 哲学界有这样一句话:“说不尽的康德”。对于康德的哲学而言,这句话确实是千真万确的,康德所建立的批判哲学体系至今仍不失其魅力,而且日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两百多年来,学者们仍在皓首穷经,并总能在康德哲学中发现具有当代性和现实性的一面。与此相对,关于康德的生平,人们似乎就说不出什么了,这或许是因为康德一生都过着一种秩序井然、千篇一律的生活,周而复始、平淡无奇。然而有趣的是,正是这种单调刻板引出了一段有关这位哲学家的逸闻:据说康德每天准时散步,分毫不差、风雨无阻,以至于他的邻居们可以根据他出门散步的时刻来校准自家的钟表,这一则趣事经过海涅的生花妙笔流传得愈发家喻户晓。然而除此之外,人们对这位划时代的思想家又有多少了解呢? 今年2月12日是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逝世两百周年的纪念日。逢此良机多家出版社不约而同,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各自最新的《康德传》,这必将有助于今天的读者们更好地了解这位启蒙时代的哲学家。说起有关康德的传记,不可谓不多,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就有人将传记的稿本寄给了康德本人。此后二百年间,各国专家学者写的《康德传》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佳作,在德语世界里,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的《康德的生平与学说》(Kants Leben und Lehre)(1918年)和卡尔·福尔伦德(Karl Vorl□nder)的《康德——生平与著述》(Immanuel Kant:Der Mann und das Werk)(1924年)当为翘楚,而且两人都曾各自主编过一套很有影响的《康德全集》。不过后者的传记流布更广,其后多次修订,经久不衰,此番亦在再版之列,且销售业绩不俗。其实哲学史家福尔伦德的名字对于国内的哲学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他的另一部《康德生平》(Immanuel Kants Leben)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翻译成中文了(卡尔·福尔伦得《康德传》,中华书局1922年版),80年代商务印书馆再次刊行,曾引起不小反响。后者出版于1911年,从标题上就可以看出,后者注重生平,而前者则兼及著述,更适合专业读者的需求,因此两者各有千秋。当然在我国影响更大的则是苏联哲学史家阿尔森·古留加(Arsenij Gulyga)的《康德传》(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而此书的德文版也于今年1月再度与德国读者见面,更证实了它的不可替代性,行家对该书的评价是“雅俗共赏”。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下《买东西的学问》第1课时《学会看包装 避免购物小麻烦》教案

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 4. 买东西的学问 教学目标 1.购物掌握购物的技巧:学会看包装,避免购物麻烦。 2.培养良好的购物习惯,做文明的消费者; 3.在购物过程中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购物掌握购物的技巧,培养良好的购物习惯。 教学难点: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收集案例资料;学生课前查找关于消费者保护方面的资料,做购物调查。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都有过购物的经历。怎样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这里面可有不少学问。刚好,我们班级要开联欢会,需要购买许多物品,生活委员雯雯想让你帮忙出主意,让我们先来探究一下购物的学问。再来帮雯雯出主意吧! 2.揭示课题:买东西的学问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学会看包装 (一)看一看,辨一辨。

1.看一看,帮忙采购。班级要开联欢会,需要购买零售、小奖品、装饰教室的物品。生活委员雯雯邀请你来帮忙。请运用你的经验和智慧圆,满完成购物任务。 2.辨一辨: 这两种零食,哪种可以购买?哪种不可以购买?为什么? (1)小组的同学交流。 (2)同学汇报。 3.师小结:第一种商品有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产品的名称、配料、保质期、安全标志以及绿色食品标志。所以第一种商品是可以购买的。第二种商品不可以购买。因为这它无保质期,无安全标志,属于三无食品,所以不能购买。 (二)观察记录,找出共同点。 1.观察: 在食品、衣服、文具、家电产品、药品等商品中任选一类,收集他们的商品标签、外包装、说明书等。 2.比较异同: 比较一下,同类产品有哪些共同的信息。 3.记录信息: 仔细阅读并完成下面的观察记录表。 例如:

康德哲学思想

第三讲:西方近代哲学:认识论及先验哲学 三、康德的哲学思想 1、产生的原因: 从培根开始的近代经验主义并不承认“知识”有两个不同的来源,而认为一切都来源于“感觉经验”,逻辑形式也来源于“感觉经验”的概括。然而,如何从只具有“感觉经验”之“偶然性”中概括出逻辑的“必然性”?于是,经验主义常导致怀疑主义。(注:经验主义并非不要理性,不过它理解的“理性”仍来源于感觉经验,是“感觉经验——感性”的概括与升华,是感性之“抽象”。这样的理性,没有自身独立的价值,只是上些经验上约定俗成的规则,因而只有经验上的普遍性,而无逻辑上的必然性。即培根的“蜜蜂酿蜜”的道路。)休谟问题已使理性是否有能力从事形而上学成为巨大的疑问。康德认为人类最崇高的目的,仍是惟独理性才能揭示的,这是形而上学这个科学部门存在的根本理由。理性在现有的形而上学中当然无法执行自己这项使命,这一点休谟讲得对,但休谟取消一切形而上学的结论,却下得仓促、不正确,康德为“未来形而上学”奠基工作。为未来形而上学的做奠基工作,无疑就应对理性能力本身做彻底地考察,康德称之为“纯粹理性之批判”。休谟对经验中的理智(逻辑范畴)所做的无情拷问和消解工作无疑属于“理性之批判”,但他的批判产生的是否定性的结果,康的批判在休之后重新确定理智之根据,划定其范围,而这种指头要导向的是另一种确定的积极成果,达到纯粹理性之我阐明(先验哲学)。 2、思想内涵 (1)经验自身不能不能提供“知识”必然性的根据,“经验知识”的“根据”应在“经验”之外。先天分析判断:判断之谓项是从主项概念中“分析”得出,分析判断是无关经验的,是必然的,因而我们可以说它是逻辑的、“先天的”。综合判断:若一个判断的谓项并不包含在主项中,则发生了两个没有逻辑内涵关系的观念之间的真正连结,必须经过“经验”,才能得到知识。既然综合判断是“经验”的,必是后天的。(注:休谟只承认综合判断的经验性,不承认综合判断的逻辑必然性。)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 同时,光靠“分析”,我们得不到“新”的知识,因此,知识的进步与积累,只有通过“经验”的不断“综合”,才有可能。 康德论证数学判断固然是先天的,都同时是综合的。 例:7+5=12;真线是两点之间最短的线。 例:5加到上不是凭助手指头或别的什么吗?直线是不是两点之间最短的线,不是要凭

康德名词解释和简答

康德 自在之物: 指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但是不可知的本体 先验的: 指普遍经验所形成的条件,是先于经验的(先天的)又是经验知识成为可能的条件。如感性形成时间空间与知性的范畴是运用于杂乱经验而区别在于先天的只说他独立于经验而形成普遍经验的条件,因而是先验的。 超验的: 超出一切可能经验之上,非人的认识能力所得到的,如上帝,不朽的灵魂等 此岸性: 指经验界限之内,彼岸指经验界限之外 纯粹理性: 指纯粹的(即不依赖任何经验内容的)认识能力。包括感性直观(或知觉)“知性”和“理性” 二律背反: 指规律中的矛盾,指两个互相排斥但同样是可论证的命题之间的矛盾 先验综合判断: 指既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又能提供真实知识的判断 康德的批判哲学 在哲学史上通常把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的德国哲学称为德国古典哲学“它是德国民族精神和启蒙时代精神的精华” 康德理论哲学概述 前批判时期 科学著作《宇宙发展史概论》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学说 宇宙图式物质的力量是引力,精神的力量是理性,精神与物质成反比,离宇宙的中心越近,则引力越大,理性也就越弱,反之,则越强。 地球处于太阳系中间,生活在这一行星上的人类拥有一定的理性,但没有完全的纯粹的理性人只是理性存在者中间的一类,而不是唯一的或者完全的理性动物 提出不是外部对象,而是先验形式决定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他还做出了物自体和现象的区分:物自体在认识之外,现象则在认识之内,受时空形式和知性概念的统摄 哲学领域的哥白尼革命 《纯粹理性批判》 革命的任务是为了解决哲学面临的危机 造成哲学危机的根源是 (1)形而上学超越经验的企图是不合法的 (2)经验论对形而上学的怀疑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能克服形而上学的独断论,因为独断论的原则是纯理性的,而理性使用的原则既然超出经验的界限,也就不能再被任何来自经验德的试金石加以检验了 (3)形而上学的性质决定了这门学问完全不受经验教导,而且完全依靠单纯的概念。形而上学缺乏普遍性和必然性,表明了它缺乏科学性。 数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那要归功于一个人再一次试探中灵机一动,造成了一场革命,物理学也是由于一场革命而成为科学的 数学和物理学领域的革命的共同点是这样一个变化,即把从客观到主观的思想路线转变为从主观到客观的,客观即科学研究的对象,主观既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概念。不是由发现了来了解什么,而是先了解什么再发现什么。 过去:科学的性质是因为它所研究的对象所决定的,科学的原则、概念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是对象固有的客观性,现在康德要反其道而行之,称“哥白尼革命” 知识依照对象---〉对象依照知识 什么是先天综合判断 先天独立于经验而没说一定可以运用于经验及其与形成普遍经验的关系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又能得出真实知识的判断(数学物理定理)

解读康德:先天知识与经验知识

先天知识与经验知识 【原创】文/汐溟 一、一切知识都始于经验。按时间划分,没有知识先于经验。 二、意识对象刺激意识主体的感官,意识对象自身形成意识的外部表象,同时启动意识主体的知性运作机能,将表象做比较、联结及分开等知性化处理,将无意识表象整理成意识化的知识,该过程即是经验。 三、一切知识均以经验开始,但并不都从经验中发源。 四、意识对象只是知识产生的外部诱因,意识主体自身的知识能力是内因,知识是二者相互结合的复合物。 五、知识中,依赖于感官印象才能生成,无法脱离经验的部分,为经验知识。 六、知识中,独立于经验,不依赖感官印象而生成的部分,为先天知识。 七、“先天”用来表述“先天知识”有其局限性。因为某些知识并非直接来源于经验与感官印象,而是来源于普遍规则,是意识主体利用自身知识能力对普遍规则的引导而产生。但该普遍规则却来源于经验;因此该类知识虽不直接来源于经验,却是间接来

源于经验,系间接经验与知识能力的复合物。人挖自己房屋的墙基,无需等到房屋倒塌便能产生房屋会倒塌的知识。该知识看似未经经验便产生,但该知识的产生是意识主体基于对物体有重量,若抽掉其支撑物便会跌落的普遍规则的引申应用,而该普遍规则却是最初来源于经验。 八、先天知识中,完全没有掺杂任何经验性素材的知识为纯粹先天知识。 九、“每一个变化都有其原因”,属于先天命题,但并不纯粹,因为变化是一个只能从经验中取得的概念。 “先天”的特殊性: (一)先天的概念不足以确定的表示与上述问题相适合的全部意义。 (二)因为有些出自经验来源的知识,我们也认为可以先天的产生,因为我们不是直接从经验中,而是从某个普遍规则中引出这些知识来,但这个规则本身又仍然还是借助经验的。 (三)一个在挖自己房子基础的人:他本可以先天的知道自己房子要倒,即他不必等房子真的倒下的经验。 (四)但他毕竟还不能完全先天地知道这件事。

购物的学问教案

购物的学问教案 “购物的学问”这一主题是六年级“生活小窍门”活动开展后生成 的新研究课题,是对生活中购物窍门的知识性研究。本课题以学生 的社会生活为来源,以有趣的购物活动为载体,通过与信息技术、 数学等学科的整合,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应该怎样科学合理的购物,增强社会常识。 这节课主要围绕怎样才能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这一主线,分四个 环节展开研究。 环节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通过“购物的学问”主题的提出, 明确活动内容及研究性学习这一目标指向。 环节二:汇报分析,知识积累。教师用最直观的教学手段录像展示 吸引学生注意,学生汇报自己调查、收集的信息,了解商品有哪些 优惠措施,分析理解这些优惠措施的含义,懂得把握购物时机,为 下一步的购物环节创设情境,留下隐线。这一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 内容要点,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能 力的关键一步。 环节三:自主探究,体验感知。这一环节设计学生对两个具体购买 事例进行探究,分别是购买饮料和帮助老师选购书包。学生以小组 合作形式具体分析商品的优惠措施信息,选择最佳购买场所,懂得 怎样才能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了思维及认知能力,从而使主题研究 不断的深入化。 环节四、整理归纳,拓展延伸。学生谈体会、感受,老师启发性小结,为下一次活动埋下伏笔。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商品的一些优惠措施,懂得把握购物时机。学会购买物美价 廉的商品要切合实际、货比三家的购买学问。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应用信息的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认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通过具体案例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交往、沟通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组合作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掌握购买物美价廉商品的学问。 教学难点: 学生分析整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师:同学们,生活中的窍门无处不在。前一段时间,我们以生活小窍门为主题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大家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发现了生活中的许多窍门,同时还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购物问题。那么这次主题活动我们就来探讨探讨购物的学问。 二、汇报分析,知识积累。 1、看一看。 教师用最直观的教学手段播放录像,展示商家的优惠活动吸引学生注意。 2、说一说。 学生汇报自己调查、收集的信息。教师将学生找到的资料整理展示在大屏幕上。 如:清仓处理原价80元现价50元;(削价) 夏季服装全场八折;(打折) 化妆品20倍积分;(积分)

关于康德哲学中的道德理性知识

关于康德哲学中的道德理性知识 理工学院光信息系06级笔名:早春2009年6月15日在我身边很多人不喜欢哲学,因为他们认为哲学很晦涩枯燥,康德哲学尤为如此,看他的书常常会被其晦涩的文句和高度抽象的思辨概念所吓倒。我也不例外,但当我认真地读了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的一部分之后,我渐渐感觉到了他思想的光辉。或许我并不能完全同意康德先生的思想,但我仍被他关于道德哲学深刻的思考而震撼。 康德先生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的第一章“从普通的道德理性知识过渡到哲学的道德理性知识”中指出,一件事情的道德价值必须以一个善良意志为前提。他认为人的一些特性如苦乐适度,不骄不躁,深思熟虑等不是无条件的善的。“一个恶棍的沉着会使他更加危险,并且在人们眼里,比起没有这一特性更为可憎。”【1】的确,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会发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去犯罪远比那些文盲小混混犯罪来的可怕;受过高等教育的罪犯他们的不骄不躁,深思熟虑显然会增加公安机关破案的难度,他们甚至比破案者更为聪明,他们会利用各种高科技来反侦察且继续作案,他们所缺乏的仅有那“善良意志”。这种人对整个社会的危害程度是难以估量的。故而对于人来说是否有善良意志,是否有一颗善心,这才是最为重要的特性,在此前提下不骄不躁,深思熟虑,苦乐适度等特性才能发挥出其对整个社会有利的一面。康德先生还提到,如果一个人竭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仍然还是一无所得,所剩下的只是善良意志,它仍然如一颗宝石一样,自身就发射着耀目的光芒,自身之内就具有价值。可见我们衡量一件事情或一个人是否有道德价值并不能只从其行为的结果来看,更为重要的是看其出发点,即其内心是否是本着善良意志来做事的。康德先生在阐明善良意志的过程中明显的利用了辩证法。 接着康德先生提出了责任的概念,且为我们展示了“合乎责任”与“出于责任”的区别。为此他举了四个例子:1)做买卖童叟无欺,康德先生认为人们是不会有一种直接爱好对买主一视同仁而不让任何人在价钱上占便宜,他认为商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有利于他,故此种行为非出于责任;2)保存自己的生命,他认为这行为只是合乎责任而非出于责任;3)帮助他人,康德先生认为许多人是出于对荣誉的爱好而帮助他人的,从而此种行为非出于责任;4)增进自己的幸福。 保存自己的生命显然是合乎责任的;我们设想有这么一个人,他因生活苦闷而想自杀,但却又因害怕别人笑话他自杀,笑话他承受能力底下而死后不得安息而一直隐忍地生活着,保存生命;显然他保存生命的行为是合乎责任的,但明显的此种情况下他非出于责任,他仅是出于世俗人的眼光。 “帮助他人”这个例子我认为对许多人来说是出于责任的。当然不排除这世上有一部分人热衷于荣誉,帮助别人仅出于对称赞、鼓励的爱好。但我们应该看到这社会上良好的一面,社会上仍然有不少人总是带着一颗热忱的心来接待他所遇到的人,他们本着急人于难的心态,当别人有困难时乐于伸出援助之手;为此才会出现那么多拾金不昧,做好事不留名的好事来。 基于责任的概念,康德先生提出了关于道德的三个命题,“道德的第一个命题是:只有出于责任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第二个命题是:一个出于责任的行为,其道德价值不取决于它所要实现的意图,而取决于它所被规定的准则。第三个命题,作为以上两个命题的结论,我将这样表述:责任就是由于尊重规律而产生的行为必要性。”【2】

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

《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商品的一些优惠措施,懂得把握购物时机。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要切合实际、货比三家的购买学问。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应用信息的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认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通过具体案例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交往、沟通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组合作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掌握购买物美价廉商品的学问。教学难点: 学生分析整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师:同学们,生活中的窍门无处不在。前一段时间,我们以生活小窍门为主题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大家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发现了生活中的许多窍门,同时还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购物问题。那么这次主题活动我们就来探讨探讨购物的学问。 二、汇报分析,知识积累。 1、看一看。 教师用最直观的教学手段播放录像,展示商家的优惠活动吸引学生注意。

2、说一说。 学生汇报自己调查、收集的信息。教师将学生找到的资料整理展示在大屏幕上。 如:清仓处理原价80元现价50元;(削价) 夏季服装全场八折;(打折) 化妆品20倍积分;(积分) 买裘皮中轿车;(抽奖) 买200元送100元;(返券) 酸奶买四赠一;(赠送) 满18元加1元换三元钱香皂。(换购) 3、议一议。 学生与同桌小伙伴探讨这些优惠措施的含义,不能理解的小组合作分析解决。 4、交流信息的含义,了解商家推出优惠活动主要有以上(括号中)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作为消费者可以把握商家的优惠策略选择最佳购物时机,买到所需商品。 三、自主探究,体验感知。 怎样才能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呢?我们来试一试。 (一)、做消费者,购买一种新上市的饮料。 1、三家超市推出了不同的优惠措施。甲超市买一大瓶赠一小瓶;乙超市大、小瓶全部九折;丙超市购物30元以上商品打八折。学生小组合作选择最划算的购买场所,并说明为什么这样买。

康德美学的几个关键点

康德美学的几个关键词(审美判断力部分) 对于初涉康德美学的人来说,我认为要理解康德的美学思想,应该从以下关键词的理解开始。 知性和理性先验原则想象力审美判断无概念的普遍有效性共同感纯粹美崇高美美感二律背反美的艺术天才和灵感 一知性和理性 在哲学的一般领地中,康德指出: 通过自然概念的立法是由知性进行的并且是理论上的。通过自由概念的立法是由理性造成的并且只是实践性的,不过只有在实践中理性才是立法性的。(第8页) 高层能力系统表 从上可知,康德的知性是获得知识理论的一种凭借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知识,理论知识的获得是凭借书本知识,而不是实践。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知性在此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是一种从知识到知识的认识,从理论到理论的深化,而与人的实践脱离。理性,指的是实践理性,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发挥作用,指导人的实践道德和自由意志,与《纯粹理性批判》的理性区别开来,《纯粹理性批判》的理性和知性的含义相同,是人的知识认识能力。朱光潜认为《纯粹理性批判》是研究形而上学的知识,我一直认为学术上的形而上学(不是马克思的静止、片面、绝对形而上学)指的是对终极世界的探求,是人的道德精神方面的,只可体会,不可认识的,研究的是宇宙的无限,从而感知人自身的有限性。怎么解释,是我认识的错误吗?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在他的三大批判之中,第一部《纯粹理性批判》,实际上就是一般所谓哲学或形而上学,专研究知的功能,推求人类知识在什么条件之下才是可能的;第二部《实践理性批判》,实际上就是一般所谓伦理学,专研究意志的功能,研究人凭什么最高原则去指导道德行为。第三部《判断力批判》,前半实际上就是一般所谓美学,后半是目的论,专研究情感(快感或不快感)的功能,寻求人心在什么条件之下才感觉事物美(美学)和完善(目的论)。这三大批判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第345页) 梯利的《西方哲学史》:知性论:知性不能独自直观或知觉任何事物,感觉不能独自思维任何事物。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可能有知识。关于感性规律的科学,被称之为

《购物的学问》教案3

《购物的学问》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常识。 2、形成独立的购买简单生活和学习用品的能力。 3、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重点 了解商品价格的规律,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考虑,购买到实用又便宜的商品。 难点 学会比较(价格、质量),做聪明的消费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会买东西吗?你都买过什么东西呀? 二、知道价格的秘密。 (学生出示自己调查了解的商场物品价格表) 1、老师提出问题,分组讨论: (1)为什么同一样的商品价格会不同? (2)为什么同一样的商品在不同时段价格会不同? (3)引起价格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小组汇报。 3、老师小结: 价格变化的原因很多。如果你了解了其中的秘密,就能买到比较实惠的商品,体会到购物的快乐。 4、你赞同哪一种观点: (1)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2)价廉物美,便宜也有好货。 (学生讨论、汇报) 三、买东西看什么? 1、购物的学问很多。我们买东西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才能买到又实用又便宜的商品。

(1)生活用品看什么?不能看什么? (2)学习用品看什么?不能看什么? (3)购买食品看什么?不能看什么? (4)购买其他物品,你知道该怎样选购? 2、伪劣商品展示会。 请学生将收集到的假冒伪劣商品或图片在班上展示。 (1)购买食品要看三证:质量检验合格证;产品名称及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2)买衣服不能只选名牌。 (3)看质地、材料,不能全看广告。 (根据学生的讨论再补充) 四、如果购买了伪劣商品怎么办? (学生讨论)(投诉12315、凭票证早找商家索赔) 老师告诉学生:买商品要有票证(特别是大样的商品),有了票证,我们才能享受商家提供的售后服务,才有投诉、索赔的依据。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了商品价格的秘密,买东西不仅要看价格,而且要看质量;怎样识别假冒伪劣产品;还懂得了假如购买了“三无”产品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在实践中增长知识。

康德的“自我意识”

傅永军教授论著选登:论康德的”自我意识” 内容提要:康德在”批判哲学”中建构的新知识论,是一种对知识进行再解释的二阶知识系统,即探讨一切知识之条件关系成立的理由和根据。具有分析的统一和综合的统一的”自我意识”,是先验解释系统的最高原理,是一切知识何以成立的最原始根据。自我意识之所以不可知,原因就在于用经验知识解释和说明超验的自我意识或者先验地规定自我意识以及用对自我的意识变成自我的知识的不可能性。 康德之所以能作成新的知识论,关键在于他作成了新的主体意识论。自我意识是康德知识论不容置疑的核心。本文立意于康德自我意识理论本身,旨在探讨康德自我意识之真正的知识学意蕴,从”批判”的角度揭开康德不可知论的奥秘。 一、自我意识是先验解释系统的最高原理 康德将知识论的重心由知识的起源与形成问题转移到知识何以成立的根由问题上去。他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不再单纯是感性的经验或理性的观念。批判哲学将知识论建基于两个新见解之上:其一,必须将知识论与形而上学(哲学本体论)区分开来。知识论仅涉及现象界即显现的领域,而存在于一切可能的或现实的经验之外的物自体则属于形而上学领域。前者可知而后者只可思,但后者也因此成为前者显现的基础。其二,必须承认经验在自身之内决不可能完备自足,在经

验范围之内谈论经验命题(它的必然性、可靠性)总摆脱不了经验自身的悖论。满足经验完备性要求的因素不在经验自身之内,而在经验之外。这意味着必然要认可经验有某种超越经验的性质。经验之能为普遍认可的经验必然与某种与自己有密切关系,但又在性质和功能上完全不同于自己的东西息息相关。这种东西就其必然内在于经验,并且是使经验成为可能的条件来说,必定被视为构成经验之不可缺少的因素。 由以上两点生发出一种新的知识论原则:它要求限制知识的范围,反对将知识的范围认同为全部可能存在的范围。否则,我们就无法对知识的前提、根据作出合理的断定。因为,任何断定的结果只能是用被陈述者去描述陈述者(而认识的过程恰恰是通过陈述者去描述被陈述者),从而导致同一层次上陈述与被陈述者之间的互相缠绕,自我相关,使解释陷入悖论,产生说不清楚的问题。为逃避自身循环,摆脱自相缠绕,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知识范围严格限制在经验范围,承认在现象界之外还有一个非经验的领域,这个领域中的对象具有可思而不可知的形而上学性质。虽然我们无法用经验的方式规定这个领域中的对象,但却可以通过经验思维的追溯发现它的存在以及其存在对经验思维的根据作用。据之可以断定,它的确不同于经验的,但决不是彻底超越经验的;它之于经验和经验意识,尤如本体之于现象,起着统一表象,统一理性的作用,提供建立和规范各种不同存在体的条件,故它必定就是现象及现象之意识的基础。这种基础就其逻辑上先于经验,是可能经验的可靠根据来说,康德将其称之为先验的

购物的学问教学指导设计完整版

购物的学问教学指导设 计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购物的学问》是未来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做聪明的购物者”中的第三课,全面揭示了价格的秘密及购物的小窍门,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儿童正处于主动消费的萌芽期,许多消费领域都开始涉足,其消费价值观尚处于模糊阶段。本课的内容正符合孩子实际生活需要,所以本课从学生日常家庭生活、消费入手,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班级评价学会选择价格比较合适的商品,并从中感悟购物的学问。从小为他们树立正确的购物观,为他们学会合理购物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了解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具备初步的消费常识。 2、使学生掌握一些购物的简单常识,知道购买时应讲究货比三家,经济适用原则,形成独立的购买简单生活和学习用品的能力。 3、引领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增强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 4、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学习重难点】 1、了解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具备初步的消费常识。 2、使学生掌握一些购物的简单常识,能够独立的购买简单生活和学习用品力。 3、在活动中积极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增强生活经验,初步形成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学习过程】 一、动画导入? 同学们爱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部动画片《大耳朵图图》,让我们一起看看图图家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播放课件) 师:为了中奖去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这种盲目消费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买东西也有讲究,今天老师就和大家探讨一下:购物的学问(板书课题) 二、学问探究 活动一:“价格的秘密” (一)看商品猜价格 师:说到购物,大家最关注的是什么?我们就来做一个商品价格猜猜猜的游戏,请同学们运用你们的生活经验猜猜看。(点击课件) 课件出示:商品价格猜猜猜 (二)影响商品价格的原因 师:在游戏中,我们知道了同种商品的价格会有差异,那它们差异的原因在哪儿呢?我们一起交流交流。(生答) 小结:同学们了解得真详细,都是生活的有心人,那么影响同种商品价格变化的秘密就是:购买场所不同、季节不同、品牌不同、购买方式不同......(边小结边出示课件:价格变化的秘密) 活动二、“购物小秘笈” 1、(场景:图图和妈妈去超市,到了超市正好看到了电视广告里的那种饮料,图图拿着饮

购物的学问

《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 1、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四年级(2)班,本班办风正,学风浓,学生学习习惯好,上课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默契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第四单元“做聪明的购物者”中的第三课《购物的学问》,本课教材由《了解价格的变化》、《购物时应注意什么》、《怎样讨价还价》、《怎样看待广告》、《小小商品交易会》五个环节构成,全面揭示了价格的秘密及购物的小窍门,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 3、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具备初步的消费常识。 (2)使学生掌握一些购物的简单常识,知道购买时应讲究货比三家,经济适用原则,形成独立的购买简单生活和学习用品的能力。 (3)引领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增强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 (4)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4、教学难点分析:通过课堂体验,形成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

5、教学课时:一课时 6、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买过东西吗?你会买东西吗?你们可别小看这买东西啊,买东西不光有趣,那里面还藏着许多学问呢!如果你掌握了这门学问,就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否则,就有可能买到质量差、价钱高、甚至是假冒伪劣商品。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了解这购物中的学问呢?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购物的学问。(板书课题) 二、学问探究 活动一:“价格的秘密” 教师活动:引语——现在老师要和你们先做一个“我猜猜猜”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教师活动:依次出示实物(盐、油画棒、桶装薯片)三种商品,请各小组商量后将你们认为合适的价格写在卡片上,最后我们要看看哪个小组给出的价格最准确或最接近。 学生活动:根据实物猜价格,并请猜得准确的小组派代表发言,说一说:为什么猜的价格准确呢?有什么窍门吗?(教师小结:亲自实践、细心观察)

《购物的学问》第4课时“买卖中的道

《购物的学问》(第4课时) “买卖中的xx”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懂得买与卖的行为都应该遵守道德,初步形成法制观念。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诚信的普遍意义。 3.在实际生活中购物时能做个受欢迎的顾客,养成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具有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二、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三年级的学生都有过与自己的父母到各种各样的商业场所买东西的经历,大多数学生也曾经自己独立到小卖店买过零食,或结伴到住家附近的超市购买过一些学习用品。在这些购物过程中,他们的某些行为处于无意识状态,对于买卖中无论是商家还是买家的道德问题没有特别注意过,他们自己在买卖活动中出现的行为,无论是正面行为或是负面的行为,也都仅仅是儿童心理特点所自然反映出的一些无意行为。这些正面或负面行为的自然流露,大多是潜移默化地受家庭中长辈的影响或社会上成年人的感染。因此,从他们的生活经历出发,总结、概括出正确的买卖道德和行为习惯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懂得买与卖的行为都应该遵守道德,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商家必须诚信经营才能赢得更多的消费者,而顾客需要文明购物才会受到商家的欢迎。难点是养成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具有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在今后遇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的孩子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我尝试着通过展示一些商家在经营过程中或维护信誉或缺失诚信的事例,使学生能初步用辩证的态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学生在观看多媒体后思考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