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理学教学大纲(五年制临床)第七版

生理学教学大纲(五年制临床)第七版

生理学教学大纲(五年制临床)第七版
生理学教学大纲(五年制临床)第七版

生理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专业使用)

(依据全国统编教材第七版修订)

生理学教研室修订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内环境与稳态、反馈调节等基本概念。

熟悉: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掌握:

1. 内环境与稳态;反馈调节(负反馈、正反馈、前馈)以及生理功能的自控原理。

熟悉:

1. 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体液调节(激素、

局部体液因素),自身调节。

了解:

1. 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考题】

1. 何谓内环境及其稳态?为何必须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将如何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提示:如何维持内环境相对

稳定这一问题有待学完全书后解答)

2.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主要有哪几种方式?它们是如何调节的?

3. 何谓正反馈和负反馈?试各举一例说明它们在生理功能调节中的作用及意义。

【授课时数】讲授2学时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机制,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

熟悉: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骨骼肌原理及肌肉收缩力学分析。

了解: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教学内容】

掌握:

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形式(单纯扩散、载体和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 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极化,超极化的概念,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静息电位

和K+平衡电位)及其研究手段。

3.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去极化、复极化、反极化、超射的概念;刺激引起兴奋

的条件:阈值、兴奋性和兴奋,阈电位与局部兴奋;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锋电位与Na+平衡电位)及其研究手段(平衡电位、改变离子浓度;通道阻断剂;电压钳与膜片钳);兴奋的传播: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局部电流,跳跃式传导;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其意义。

4. 局部电位:局部电位的概念、分类(去极化与超极化)、特点与产生机制。

5. 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终板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特征。

(细胞的信号转导将在内分泌章讨论)。

熟悉:

1. 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理论;兴奋-收缩耦联、张力-速度关系曲线,长度-张力

关系曲线,最适初长度。

2. 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单收缩、强直收缩;前负荷、后负荷;等长

收缩、等张收缩;V max,P0;肌肉的收缩能力。

3. 钙离子在耦联中的作用。

了解:

1. 了解单位膜的分子组成,液态镶嵌模型。

2. 骨骼肌的细微结构,肌小节,粗肌丝和细肌丝,肌管系统。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考题】

1. 常见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哪几种?各自的转运机制如何?

2. 何谓跨膜信号转导?细胞主要通过哪些方式进行跨膜信号转导?各自机制如何?

3. 何谓兴奋性?它与兴奋有何区别?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有何变化?

4. 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有何特点?它是怎样产生的?有何实验依据?

5. 何谓动作电位?试述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波形、特点和形成机制。

6. 试区别阈电位与阈强度的概念,以及各自对产生动作电位的作用。

7. 何谓局部兴奋?它有哪些特点?并指出在哪些方面与动作电位不同?

8. 兴奋如何引起?又如何在同一神经纤维上传导?

9. 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是如何进行的?如何加以证明?

10.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目前都用“肌丝滑行学说”加以解释,其依据是什么?

11. 何谓兴奋-收缩耦联?它包括哪些过程?其结构基础和耦联因子是什么?

12. 试区别骨骼肌的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以及单收缩和单收缩的复合的概念。

13. 骨骼肌收缩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影响?

【授课时数】讲授12学时

第三章血液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红细胞生成的调节,血液在内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生理性止血与凝血的过程与机制;血量、输血与血型鉴定的生物学意义。

熟悉:血液的理化特性。

了解:血液的组成、血浆及有形成分的功能,白细胞生理。

【教学内容】

掌握:

1. 血浆渗透压及其在水分移动中的作用。

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造血微环境与造血干细胞的作用、调控及其新进展,促红

细胞生成素。细胞集落生成刺激因子与抑制因子。

3. 生理性止血与凝血:生理性止血的一般过程:血管收缩与止血栓形成和加固,

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血小板的黏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反应、止血栓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4. 输血的生物学意义。人类血型的分类及其依据,ABO血型的鉴定原理与方法。

熟悉:

1. 人体血量、血液成分、功能及其正常值。

2. 纤维蛋白溶解;现代凝血概念及Rh血型

了解:

1. 白细胞的生理: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破环,生成与调节。

2. 血小板的形态、数量与功能,寿命与破环,生成及调节。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考题】

1. 血液由哪些成分所组成?它具有哪些理化特性?

2. 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是如何形成的?各有什么生理意义?

3. 红细胞具有哪些生理特性?各有什么生理意义?

4. 何谓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其正常值是多少?在某些疾病时加快的原因是什么?

5. 红细胞的生成必须具有哪些原料和辅助因子?并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

6. 试述血中各类白细胞的正常值以及主要生理功能。

7. 血小板具有哪些生理特性?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和凝血中具有什么作用?

8. 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是怎样的?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有哪两条途径?

9. 为什么正常人血管中的血液不发生凝固?

10. 临床上需要输血时,在输血前须给病人做什么试验?并如何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输血治疗?

【授课时数】讲授5学时

第四章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心脏生理(心脏泵功能及心肌电生理),血管生理(动、静脉压,微循环、组织液及淋巴液生成)及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器官循环。

熟悉:

了解:

【教学内容】

掌握:

1. 心脏泵血功能:心动周期的概念,泵血的机制与过程(左心室射血与充盈过程,

房压变化、房室在心脏泵血中的作用、等容收缩期、等容舒张期)。泵功能的评价(心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泵功能储备、搏功与分功)。泵功能的调节(异长自身调节、心肌收缩能力)。

2. 心肌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自律细胞的

跨膜电位及其机制(浦肯野细胞及窦房结P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3.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的兴奋性及其影响因素,心肌的自律性及决定和影响

自律性的因素,心肌的传导性和心脏内兴奋的传导以及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4. 动脉血压(形成、正常值、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及其影响因素。

5.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心血管

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内皮素,肾上腺髓质素,内皮舒张因子)。

熟悉:

1. 心电图:波形及生理意义。

2. 心音及其产生的原因。

3. 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4. 血量的调节(神经和体液因素,急性失血时的生理反应)。

5. 组织液(生成、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6. 冠脉循环(解剖特点,血流特点,血流量的调节)。

7. 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新进展:功能、调控及与临床的关系。

了解:

1.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动脉脉搏(波形及意义)。

静脉血压(外周静脉压)。微循环(组成、毛细血管血压、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淋巴液(生成,回流及其影响因素,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

2. 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躯体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其他内脏感

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脑缺血反应。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前列腺素,阿片肽,心钠素,心钠素组织胺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自身调节(肌原学说、局部代谢产物学说)。

3. 肺循环(生理特点、血流量的调节)。脑循环(生理特点、血流量的调节、脑

脊液的生成和吸收、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考题】

1. 试述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心室内压力、容积、瓣膜活动和血流的变化。

2. 试述心房、心室舒缩和瓣膜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

3. 试述第一、第二心音的特点、成因和意义。

4. 试述心脏泵血功能的各项评定指标。

5. 试述调节和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6. 心室肌动作电位平台期是怎样形成的?

7. 心室肌细胞在发生一次兴奋的过程中兴奋性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有何特点及意义?

8. 何谓期前收缩和代偿收缩?它们是怎样产生的?

9. 窦房结和浦肯野细胞4期自动除极机制有何不同?为何前者自律性显著高于后者?

10. 为什么窦房结细胞能成为正常心脏节律性活动的起搏点?

11. 兴奋在心脏内传播有何特点?这些特点对心脏泵血功能有何生理意义?

12. 试分析、比较影响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因素。

13. 心肌细胞有哪些生理特性?与骨骼肌相比有何差别?

14. 何谓心电图?心电图和心肌动作电位的有何不同及关系?心电图各波各代表什么?

15. 试分析动脉血压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16. 何谓中心静脉压?正常值是多少?有何生理意义?

17. 试述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18. 人体由卧位转为直立位时,有哪些生理反应?机制是什么?

19. 试述微循环的组成、通路及其血流动力学。

20. 试述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21. 试述心交感和心迷走神经对心肌电生理和收缩功能的作用机制。

22. 引起血管收缩与舒张的神经有哪几种?它们的分布及其作用机制如何?

23. 人体动脉血压如何保持相对稳定?(提示:包含快速波动时的调节和长期调节)

24. 在家兔实验中,阻断一侧颈总动脉血流后,血压有何变化?为什么?

25. 何谓心肺感受器?可接受哪些刺激而引起反射活动?对心血管活动有何调节作用?

26. 外周化学感受器主要位于何处?对心血管活动有何调节作用?

27.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血压调节中起什么作用?机制如何?

28. 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29. 血管升压素在血压调节中起什么作用?机制如何?

30. 试述局部组织血流量的自身调节机制。

31. 冠脉循环有什么特点?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

32. 肺循环和脑循环各有什么生理特点?其血流量分别受哪些因素的调节?

33. 何谓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它们的结构基础和生理意义是什么?

【授课时数】讲授14学时

第五章呼吸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肺通气和肺换气的的原理及肺功能的评定,呼吸节律的产生和呼吸活动的调节。

熟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了解:呼吸的意义及其各环节的基本过程。

【教学内容】

掌握:

1.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组成、产生、作用机制、临床意义及其新进展。

2. 肺通气:肺通气的动力,肺内压的变化,胸内压的变化。肺通气的阻力:弹性

阻力、顺应性与比顺应性。呼吸时气道阻力的变化。

3. 肺容量和肺通气量: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功能余气量、

肺泡通气量。

4. 呼吸气体的交换:气体交换的动力-分压差,肺泡,血液和组织液内气体的分

压值。肺换气与组织换气的过程,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气体的分子量、溶解度、气体交换的面积,温度、通气/血流比值。

5. 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脑干呼吸相关神经元的定位和联系,延髓背侧组

和腹侧组呼吸相关神经元,脑桥上部呼吸调整中枢的概念;呼吸节律的产生。肺牵张反射。化学因素对呼吸活动的调节,外周化学感受器与中枢化学敏感区,血液CO2. H+、O2浓度的变化对呼吸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熟悉:

1. 气道上皮的生理作用与临床。

2. 非弹性阻力:惯性阻力、粘滞阻力。

3. 肺容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肺总量,肺通气量,最大通气量,通

气储量百分比,无效腔及其影响因素。

4. 呼吸功。

5.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及其影响因素。

6. 节律性呼吸运动的起源。

了解:

1. 呼吸的意义:呼吸的三个环节:外呼吸、气体运输与内呼吸。

2. 实现肺通气的结构基础与功能:呼吸道、肺泡、呼吸膜;胸廓:平静与用力呼

吸。

3. 呼吸肌的本体感受器反射,肺毛细血管旁细胞感受器反射。咳嗽反射、喷嚏反

射。

4. 异常呼吸:陈-施呼吸、Boit呼吸、呼吸暂停的产生机制与意义。

5. 人工呼吸的原理与方法。

6. 肺功能的检查原理与方法:肺活量与时间肺活量的测定、肺功能余气量的测定。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考题】

1. 试述胸腔负压的成因,以及它在呼吸过程中的变化和生理意义。

2. 说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来源、特性、生理作用及意义。

3. 胸廓弹性阻力在不同肺容积时对肺通气的作用有何不同?为什么?

4. 临床上常见支气管哮喘病人呼气比吸气更为困难,其生理机制是什么?

5. 较好的肺通气功能评定指标是什么?为什么?

6. 试述肺、组织换气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7. 何谓通气/血流比值?正常值是多少?有何生理变异?如何影响肺部气体交换?

8. 试述氧解离曲线的特征、成因、生理意义以及影响因素。

9. O2和CO2各自通过哪些形式在血液中运输?

10. 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对呼吸活动有何影响?为什么?

11. 试述动脉血中Pco2升高、Po2降低和H+浓度升高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产生机制。

12. 如何用实验证明动脉血中Pco2升高主要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影响呼吸运动?

【授课时数】讲授6学时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胃、小肠内消化功能及其调节,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

熟悉:胃肠道的内分泌功能。

了解:食物在消化道中进行消化和吸收的基本过程,以及神经和激素对消化腺分泌和消化管运动的调节作用。

【教学内容】

掌握:

1. 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和电生理特性(静息电位、基本电节律、动作电位以

及三者的关系)。消化系统的神经支配。胃肠激素和脑—肠肽的概念。

2. 胃内消化:胃酸的作用与盐酸分泌的机制;胃蛋白酶;粘液;内因子;胃液分

泌的兴奋性调节:基础分泌,头期;胃期和肠期的胃液分泌;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

胃运动调节: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3. 小肠内消化: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胆汁分泌和排出的

调节。

熟悉:

1. 主要的胃肠激素。

2. 胃粘膜保护,“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胃的运动形式和作用,神经和体液因

素对胃运动的调节。

3. 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小肠液分泌的调节,

小肠运动的形式和作用,小肠运动的调节。

了解:

1. 概述: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腺细胞分泌的机制。外来神经和腹内神经丛。

2. 口腔内消化(自学):唾液的性质和成分、作用,唾液分泌的调节。咀嚼运动

的意义,吞咽及其过程,食道的蠕动,食道胃括约肌的作用。呕吐反射。

3. 大肠内消化(自学):大肠液的分泌,大肠内的细菌作用,大肠运动形式,集

团运动,排便反射。

4. 吸收(自学):吸收的概念,吸收的部位,吸收的机制,几种主要物质的吸收,

胃肠道的免疫功能。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考题】

1. 何谓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它对消化道平滑肌的兴奋和收缩有何影响?

2. 胃肠的神经支配及其功能有何特点?

3. 试述胃泌素、胰泌素、胆囊收缩素和抑胃肽的生理作用。

4. 胃液中含有哪些主要成分?分别由什么细胞分泌产生?各具有哪些生理作用?

5. 胃腔内含大量胃酸和胃蛋白酶,为什么正常情况下不产生对胃粘膜的自身消化?

6. 影响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有哪些?它们如何促进胃酸的分泌?

7. 试述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提示:除受兴奋性因素影响外,还受抑制性因素影响)

8. 胃有哪些主要运动形式?各自的产生机制如何?各有何生理意义?

9. 试述胃排空及其调控机制。

10. 为什么说胰液是消化食物最全面、消化力最强的一种消化液?

11. 试述胰液的分泌调节。

12. 试从生理学角度分析发生急性和慢性胰腺炎的可能机制。

13. 试述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以及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14. 何谓小肠的分节运动?它具有哪些生理意义?

15. 为什么说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

16. 糖、蛋白质和脂肪在小肠内是如何被吸收的?

【授课时数】讲授6学时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与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机制。

熟悉:

了解:机体能量代谢的概况;机体体温的正常变异和测定方法。

【教学内容】

掌握:

1. 能量代谢: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非蛋白呼吸商。影响能量代谢的主

要因素。基础代谢的测定方法。

2. 机体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的平衡,主要产热器官及影响产热的因素。散热过程:

皮肤散热的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汗腺的神经支配,体温调节的控制系统,丘脑下部的整合作用。

熟悉:

1. 间接测热法的原理。

2. 基础代谢的测定原理与意义。

了解:

1.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机体能量的来源,在机体代谢过程中能量的释放、储存、

转化及利用。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考题】

1. 试述能量代谢和氧债的概念,以及人体的能量来源与去路。

2. 何谓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呼吸商在哪些情况下会发生改变?

2. 试述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3. 何谓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的正常值范围是多少?有何临床意义?

4. 受试者应在什么状态下测定基础代谢率?为什么?

5. 某女性,20岁,体表面积为1.5 m2,在基础状态下测得1 h的耗氧量为18 L。试问该受试者基础代谢率是否正常?可

能提示有什么疾病?

6. 生理学中所指的体温是什么?它有何正常变动?

7.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和调节?

8. 对高热病人可采用哪些物理降温措施?其理论根据是什么?

9. 比较温热性发汗和精神性发汗的有关汗腺、神经支配及其调节。

10. 以自动控制系统理论解释人体维持37℃左右体温的机制。

【授课时数】讲授3学时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尿生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尿的浓缩和稀释。

熟悉:肾脏功能的研究方法及血浆清除率的概念与意义。

了解:肾脏排泄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意义。

【教学内容】

掌握:

1.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影响肾小球滤过因素,肾小球滤过率,

滤过分数。

2. 尿液浓缩与稀释: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肾髓质渗透梯度与尿液浓缩稀释的

关系,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髓质渗透梯度中的作用。

3.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肾内自身调节;神经调节;体液性调节:抗利尿激素、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心房钠尿肽、内皮素。

熟悉:

1. 滤过膜的结构、功能特点。

2. 几种物质重吸收部位与机制:Na+、Cl-、水、HCO3-、K+、葡萄糖。

3.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功能:K+、H+、NH3的分泌。

4. 血浆清除率:血浆清除率的概念及意义。

了解:

1. 概述:排泄的概念和途径,尿液的理化性质,尿量:多尿、少尿和无尿。肾脏

功能排泄代谢产物,保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产生生物活性物质,肾脏血液循环特点。

2.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中体液性调节的其他内容。

3. 尿的排放(自学):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排尿反射。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考题】

1. 试述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的因素。

2. 大量失血、高血压晚期肾小球病变或血浆蛋白减少对肾小球滤过功能各有什么影响?机制如何?

3. 试比较近端小管和远曲小管、集合管对Na+、水重吸收机制的异同点。

4. 葡萄糖在肾小管重吸收有何特点?(提示:从重吸收部位、吸收量、吸收机制、肾糖阈、葡萄糖吸收极限量等方面考虑)

5. 试分析肾在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机制。

6. 试述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制。

7. 试比较糖尿病多尿、垂体损伤出现尿崩症,以及大量饮清水所致水利尿的不同机制。

8. 何谓管-球反馈和球管平衡?它们对肾的尿生成有何影响?

9. 肾交感神经兴奋对尿生成有何影响?其机制如何?

10. 大量出汗或大量失血对尿量各有何影响?其机制如何?

11. 试述肾素分泌的肾内调节机制。

12. 试述醛固酮的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13. 心房钠尿肽对肾的尿生成有何作用?其机制如何?

14. 何谓清除率?如何利用对清除率的测定来了解肾脏的排泄功能?

15. 脊髓腰骶段损伤或胸段损伤对排尿功能有何影响?为什么?

【授课时数】讲授6学时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光与声音的感受原理。

熟悉:

了解:各主要感觉器官的功能。

【教学内容】

掌握:

1.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作用、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和感受器的敏感性的调制。

2. 视觉器官:眼的调节,视网膜的结构和感光换能功能:视觉二元论,视紫红质

的光化学特性及其代谢。视杆细胞外段的超微结构和光-电转换感受器电位的产生机理。

3. 鼓膜和中耳听骨链的增压效应。耳蜗的感觉功能:耳蜗的结构,基底膜的震动

和柯蒂氏器的换能作用;行波学说;微音器电位与听神经动作电位。

熟悉:

1. 视锥细胞和颜色视觉,色觉学说。暗适应和明适应,视野。

2. 视网膜与耳蜗的生物电现象,平衡觉的产生过程。

了解:

1. 感受器的定义与分类。

2. 眼的折光成像原理:简化眼视敏度,近点与远点的概念,眼的折光能力异常,

瞳孔近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视网膜的信息处理,双眼视觉和主体视觉。视网膜电图。

3. 听觉器官:人耳的听阈、听域和声音强度的表示方法,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

咽鼓管功能,声音的骨传导。

4. 嗅觉和味觉感受器的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考题】

1. 感受器具有哪些生理特性?这些生理特性具有什么生理意义?

2. 何谓视敏度?能辨认国际视力表上1.0行E字的眼,为何被认为具有正常视敏度?

3. 当被视物体由远移近时,眼将发生哪些调节而产生清晰视觉?其机制如何?

4. 何谓老视、近视、远视与散光?原因何在?如何矫正?

5. 何谓瞳孔对光反射?有何生理、病理意义?

6. 试述视网膜两种感光换能系统的主要内容及主要依据。

7. 视杆细胞在接受光照刺激后是如何产生超级化的感受器电位的?

8. 颜色视觉在视网膜水平是如何产生的?

9. 何谓暗适应、明适应、视野、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10. 试述外耳道、鼓膜和听骨链的传音和增音功能以及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1. 试述耳蜗的感音换能功能。

12. 试述椭圆囊、球囊和半规管的适宜刺激和感觉功能。

13. 为什么有人乘船、乘车会晕船或晕车?

14. 何谓眼震颤?其产生机制如何?有何生理意义?

【授课时数】讲授5学时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突触传递原理和特征,中枢抑制,感觉和丘脑投射系统,肌张力的产生及其调节,睡眠与机制。

熟悉:兴奋在反射弧中枢部分传播的特征。神经递质的分类、作用和受体,中枢的感觉功能,自发电活动与诱发电位。

了解: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基本功能,神经元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基础。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和免疫的调节。脑的高级功能。

【教学内容】

掌握:

1. 突触与接头传递:突触的分类、基本结构,传递过程及机理。

2. 中枢抑制:突触后抑制与突触前抑制与变化。突触前易化。

3. 神经递质:外周神经递质,中枢神经递质,递质与调质的概念。

4. 感觉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内脏痛的特性与牵涉痛。

中枢感觉传入冲动的反馈控制。

5. 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内脏活动的调节:运动神经元与运动单位;脊休克;

屈肌反射与对侧伸肌反射,牵张反射,肌梭与腱器官。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小脑的功能。

6.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内脏活动

的中枢调节:脊髓、低位脑干和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7. 脑的电活动与觉醒和睡眠:脑电图的皮层诱发电位,脑电图的波形;脑电波形

成的机制;诱发电位形成的机制,觉醒和睡眠的时相。

熟悉:

1. 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和神经纤维传导的速度及机制。

2. 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电突触,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

3. 兴奋在反射弧中枢部分传播的特征。

4. 神经递质的分类、作用和受体。

5. 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大脑皮层的一侧优势。

6. 中枢的感觉分析功能,自发电活动与诱发电位。

了解:

1. 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元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神经的营养作用。神经胶质

细胞的功能。

2.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反射弧、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

式。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

3.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感觉传导通道,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躯体感觉

和内脏感觉(触-压觉、肌肉本体感觉、温度觉),特殊感觉(视觉、听觉、平衡觉、嗅觉)的中枢分析。

4.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新皮层,边缘叶,情绪的生理反应。

5. 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基础:与本能行为和情绪有关的神经解剖结构,本能行

为和情绪活动的神经基础,激发行为的动机与成瘾。

6. 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和免疫的调节及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影响。

7. 脑的高级功能:两侧大脑皮层功能的相关,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考题】

1. 何谓神经元的轴浆运输?有哪些证据证实其存在?其分类和生理意义如何?

2. 何谓神经的营养性作用?有哪些方面的表现?其可能机制如何?

3. 神经胶质细胞具有哪些生理特征和功能?

4. 试举例说明突触后神经元由突触传递而发生兴奋时的电活动改变及其机制。

5. 试述突触的抑制和易化的类型和产生机制。

6. 试比较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和突触兴奋传递的特征。

7. 突触的可塑性有哪些形式?其机制和意义是什么?

8. 何谓非突触性化学传递?与经典的突触传递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9. 何谓电突触传递?与经典的突触传递相比具有哪些差别?

10. 何谓神经递质?作为一个神经递质,应符合或基本符合哪些条件?

11. 何谓递质共存?试举例说明其生理意义。

12. 周围神经系统中有哪些属于胆碱能纤维?哪些属于肾上腺素能纤维?

13. 外周胆碱能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哪些类型和亚型?激活后可产生哪些效应?

14. 试比较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的特征和功能。

15. 何谓牵涉痛?试举例说明其产生的可能机制。

16. 睡眠有哪两种时相?在不同时相时的表现如何?各有何生理意义?

17. 试述牵张反射的类型及特征。

18. 试比较体表感觉区的投射规律和主要运动区的功能特征。

19. 何谓脊休克?其主要表现是什么?脊休克的产生和恢复说明了什么?

20. 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将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21. 当基底神经节受损时可出现哪些症状?试分析其产生机制。

22. 试述小脑的功能。

23. 试述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特征和功能。

24. 试述下丘脑的功能。

25. 摄食行为主要与中枢哪些部位的活动有关?如何证明?

26. 何谓防御反应与防御反应区?发生防御反应时常伴有哪些自主神经活动的改变?

27. 何谓奖赏系统和惩罚系统?其有关中枢的活动有何生理意义?

28. 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位于何处?损伤时会出现哪些语言活动功能障碍?

29. 何谓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优势?优势半球和次要半球各在哪些功能上占优势?

【授课时数】讲授14学时

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熟悉:

了解: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主要生理过程中的作用与作用机制。

【教学内容】

掌握:

1. 激素作用的机制及细胞信号跨膜转导。

2.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下丘脑与腺垂体的机能联系,下丘脑的调节性多肽。

3. 腺垂体:腺垂体激素的生理作用。

4. 神经垂体:血管升压素和催产素的来源、生理作用与分泌调节。

5.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生物合成、储存、释放、运输与代谢。甲状腺激素的种类

及生理作用。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6. 肾上腺皮质:皮质激素种类、生理作用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皮质激

素分泌的调节。

熟悉:

1. 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过程及其效应。

2. 胰岛: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的调节。

3. 肾上腺髓质:髓质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素)种类及其

作用。

4. 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和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调节,

维生素D3,降钙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的调节。

5. 瘦素的有关新进展。

了解:

1. 激素的分类。

2. 其他器官的内分泌功能和激素:松果体和胸腺的内分泌功能。

3. 前列腺素的作用。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考题】

1. 何谓激素?激素可通过哪几种方式作用于靶细胞?

2. 试述含氮类激素和类固醇激素的不同作用机制。

3. 下丘脑通过哪些结构与垂体之间建立功能联系?

4. 试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5. 试述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及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6. 体内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主要有哪些?如何调节?

7. 试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8. 试述应激和应急反应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9. 试比较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授课时数】讲授6学时

第十二章生殖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性腺的主要内分泌功能与生殖过程的重要环节。

熟悉:

了解:

【教学内容】

掌握:

1. 女性生殖:卵巢的功能及其调控,月经周期与下丘脑腺-垂体-卵巢的关系。

2. 男性生殖:睾丸及其功能调控;抑制素与激活素的作用及调控。

熟悉:

1. 胎盘的内分泌功能。

了解:

1. 女性生殖:妊娠受精、着床、妊娠维持及激素的调节,分娩与授乳。

2. 阴茎勃起和射精。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思考题】

1. 试述睾酮的生理作用和睾丸功能的调节。

2. 试述卵巢周期中有关激素的分泌调节。

3. 试比较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授课时数】讲授2学时

动物药理学实验大纲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动植物检疫(动检方向)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药理学实验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动物药理学实验是动植物检疫本科专业的专业发展必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 动物药理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动物药理学教学的补充,而且是培养学生思维、锻炼学生技能的实践性课程。其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同学们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进一步验证和理解,培养同学们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其任务是通过实验课使同学们掌握研 究药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

(四)教学要求 本实验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实 验的基本技术、药物浓度与剂量的换算、进一步理解药理学理论,学会分析与探索药物作用的方法。 (五)教学方式 本实验课程主要通过教师课堂讲授指导,辅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二、本文 (一)基本要求 通过药理学实验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药物剂量的计算,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动物麻醉的方法;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掌握常用生物电信号的 观察方法与药物作用分析。掌握动物心电图、 血压等基本参数的测量、判断和分析药物对他们的作用。熟悉一些常 用实验模型(如心律失常、离体器官等)的制备方法和药物作用。熟悉离体器官

灌流技术及评价方法。了解心血管系统药物如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拟胆碱类药物等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动物的捉拿、动物不同途径给药方法及药效观察目的要求: 掌握药理学实验方法及常用实验动物的捉拿;通过实验了解不同途径给药对药物效应的影响。 教学内容:小白鼠的捉拿、麻醉;静脉、肌肉、皮下、腹腔注射,灌胃给药;观察不同途径给予戊巴比妥钠对小鼠产生药物效应的影响有何不同。实验材料和用品: VCD播放器、笼具、灌胃针等 实验二药物半数有效量(ED50的测定 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了解测定药物半数有效量的意义、原理、方法;学习半数有效量和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应用小白鼠,首先摸索出实验所需的适宜剂量范围,然后根据此剂量范围按照统计学方法随机分 6 组小鼠,根据公比计算出每组给药剂量,通过同一给药途径给药后,观察每组小鼠药物反应的阳性率,计算出相应的数据。 实验材料和用品: 计算软件、笼具、灌胃针等 实验三药物量效曲线测定 目的要求: 掌握测定药物量效曲线的实验方法;熟悉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升高血压的反应,观察药物的量效关系教学内容: 学习颈总动脉的分离、插管及血压的记录与分析;分析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兔血管的作用,理解药物的量效关系。实验材料和用品: 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手术器械 实验四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目的要求:

08011102x《生理学》教学大纲学分3学时48

08011102x 《生理学》教学大纲学分:3 学时:48 一.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1、目的: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之一。通 过学习生理学,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习医学专业的其他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2、要求: (1)第一章《绪论》要求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内容。掌握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掌握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了解人体功能自动调控中反馈调节机制的 重要意义。 (2)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要求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和原理;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原理;兴奋-收缩耦联和收缩的机制。 了解细胞膜的构成:细胞膜的跨膜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机制;肌肉收缩的力学分 析。 (3)第三章《血液》要求掌握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生理性止血。掌握血细胞生理。了解血型和输血原则。 (4)第四章《血液循环》要求掌握心肌生物电、心肌特性与心脏的射血功能。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概念。掌握动脉血压形成的原理及影响 因素;掌握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了解微循环的生理功能。 (5)第五章《呼吸》要求了解呼吸的概念,呼吸的三个环节,肺通气的结构和功能;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掌握肺通气、肺换气的原理;呼气节律的产生和呼 吸运动的调节。 (6)第六章《消化和吸收》要求了解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的两种形式,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掌握食物在胃内和肠内的消化过程。了解消化道的神经 支配;唾液的分泌及作用。 (7)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要求了解机体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掌握基础代谢的概念。掌握体温的 概念及其正常变动,了解体温相对稳定的机制。 (8)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要求掌握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尿生成的调节。了解肾脏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尿液的浓缩和 稀释;清除率;排尿反射。 (9)第九章《感觉器官》要求了解感受器的概念。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掌握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原理。了解前庭器官的感受功能节其他感受器的功能。 (10)第十章《神经系统》了解中枢神经元联系的方式;兴奋在反射弧中枢部分传布的特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掌 握突触传递的原理;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 (11)第十一章《内分泌》要求掌握激素的作用原理;生长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胰岛素与甲状旁腺激素等的生理作用;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释放及分泌调节;下丘脑的内分泌机能及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了解肾上 腺髓质激素、降钙素与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理论课讲授48学时 实验全部安排在《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内。 1.绪论(2学时) 生理学的研究的任务及其与医学的关系,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生理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学时】72学时 【课程学分】 【开课专业】护理专业 【开课学期】2012-2013学年下学期 【选用教材】《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出版(主编:彭波李茂松) 【参考教材】《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出版(主编:朱大年) 【课程性质与目的】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及其各器官系统生命活动规律货功能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整体活动中的意义,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众生学习奠定基础,以满足其从事防病治病、卫生保健等临床实践工作的多层次需要。 【课程基本要求】 本大纲是根据我校护理专业大专生《生理学》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计划,以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第二轮卫生部规划教材《生理学》第2轮修订版为基准制定的。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众生学习奠定基础,以满足其从事防病治病、卫生保健等临床实践工作的多层次需要。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分列如下: 【各章节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2、了解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难点: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 三、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 1、生理学的任务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 2、兴奋性 3、生殖 第三节机体与环境 1、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 2、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 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2、生理功能调节的反馈控制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熟悉肌纤维的收缩功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肌纤维的收缩功能。难点:肌纤维的收缩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Experimentation of Anatomy and Physiology)课程编码:1313011224-5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数:64 学分:2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综合教研室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性质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课程类型属于专业课,与人体解剖生理学理论课程相配套的专业课,主要学习在人体及动物体上进行实际实验的方法技术。包括解剖和生理二方面的内容,组织、解剖是基础,生理是重点。 课程的目的是和任务是通过对动物或者人体实验研究方法的学习,学习一些经典实验和利用现代先进仪器所进行的新实验方法技术,熟悉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学习使用解剖生理学实验仪器,培养手术操作技能,训练学生基本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获得解剖生理学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工作的态度;观察记录生理学现象,验证经典和基本的生理学规律,巩固和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为生物化学、动物学和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为学好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打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 实验一、人体基本组织 观察人体上皮与结缔组织的基本结构[3];人体上皮与结缔组织分类[1];人体上皮与结缔组织特征[1];仔细比较人体基本组织的分布结构特点[2];观察人体神经与肌肉组织的基本结构[2];人体神经与肌肉组织分类和特征[1];仔细比较人体基本组织的分布与结构特点[2]; 实验二、人体骨与骨连结的观察 人体骨骼的形态结构[1];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3];重要的骨连接[3];观察颅骨的组成[1];结构特征[2]; 实验三、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作方法[3];肌肉单收缩描记[1]; 实验四、骨骼肌的观察及骨骼肌的单收缩与强直收缩

《药理学》实验(实训)教学大纲

《药理学》实验(实训)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0701110 课程名称:药理学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护理学 学分数:学时数:15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制定/修订日期: 2013年5 月 18 日 二、教学目标 通过药理学实验,使学生掌握进行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验证药理学中的重要基本理论,从而更牢固的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在实验课中还应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格要求、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初步具备客观的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 【实验要求】 1.掌握实验动物给药量的计算方法、实验结果的整理以及实验报告的书写方法。 2.学会操作小白鼠、家兔的捉拿和给药方法。 3.认识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分析其结果,联系临床实际。 【实验内容】 1.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第二章外用神经系统药物 【实验要求】 1.掌握生物信息采集系统的使用方法。 2.学会操作哺乳动物血压的直接测量方法和滴眼药方法。 3.认识各实验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分析其作用机制,联系其临床用途。 【实验内容】 1.传出神经药对离体肠肌的作用

2.有机磷中毒及解救 3.传出神经药物的鉴别实验 4.生理、病生因素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实验要求】 认识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作用和苯巴比妥的抗惊厥作用,并联系其临床意义。 【实验内容】 1.苯巴比妥的抗惊厥作用 2.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 第四章内脏系统药物 【实验要求】 1.认识强心苷的强心作用及其与钙离子的关系,分析其作用机制,联系其临床 用途。 2.认识呋塞米的利尿效果,分析其作用机制,联系其临床用途。 【实验内容】 1.强心苷的强心作用 2.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及利尿药的作用 四、学时分配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型每套仪 器人数 必开 /选开 1 药物剂量及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 响 3 验证型3-4人必开 2 传出神经药对离体肠肌的作用和有机磷中 毒的解救 3 验证型3-4人必开 3 传出神经药物的鉴别实验和生理、病生因 素、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3 验证型3-4人必开 4 苯巴比妥的抗惊厥作用和尼可刹米对呼吸 抑制的解救 3 验证型3-4人必开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 课程类型: 必选课 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36 学分:2学分 适用对象: 生物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现象及机体组成部分正常功能的科学。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的科学,研究机体多种系统在正常条件下的功能以及它们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和控制等问题 通过生理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理学基本理论,了解生命科学发展方向,为以后其它相关学科和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分三个层次:掌握、熟悉、了解。考核内容对应三个相应的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占80%,熟悉的内容占15%,了解的内容占5%。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绪论 重点: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医药科学的关系 难点: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医药科学的关系 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 重点:1.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 2.掌握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功能; 3.掌握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 4.掌握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 难点: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 第四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重点: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3.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 难点:1.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第五章血液 重点:血液凝固、体内抗凝血作用、体外延缓或促进凝血过程、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难点:血液凝固、体内抗凝血作用、体外延缓或促进凝血过程、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第六章循环系统生理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室 课程名称:植物学实验总学时:90 实验学时:26 实验教材:植物学实验指导 适用专业:生物教育、生物 实验技术 课程性质:独立开设应开实验学期:第1学期 编写黎桂芳编写时间:2005、4 (1)、植物学实验课目的与要求: 目的: 植物学课程是生物科学的一门基础课,由形态解剖、系统分类两部分组成。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基本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功能特点;基本掌握植物界的各大类群,以及系统分类学原理,基本掌握植物界个体发育、系统发育的规律,以及认识各大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演化系统。从而为后续课程如植物生理学、植物形态学、分子系统学等打下基础。 实验课基本要求: 1)使学生能熟练地使用显微镜,并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观察方法及特征; 2)训练基本技能,如徒手切片、水藏玻片制作、生物绘图等; 3)基本掌握植物界从低级到高级各大类群的区别和适应性特征; 4)基本掌握植物标本鉴定、植物方法,会使用工具书;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 (2)主要仪器设备: 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电脑投影仪、幻灯机、电脑多媒体(VCD等) (3)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实验方式:教师简单讲授原理和注意事项后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 基本要求: 1、观察、动手、描绘、绘图。熟练利用显微镜,掌握徒手切片、制片、揭破、观察等方法,学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并进行简单描述、制图。 2、印证、分析、综合、检索、推理。通过观察,印证课程知识,能根据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过程,并通过分析、综合、回答实验指导书的有关问题。 3、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掌握常见植物学概念;能开展一般植物学实

《药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药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尹艳艳审核人:周兰兰教学院长:陈志武)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 药理学实验(pharmacology experiment s) (三)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四)修读对象: 药学专业 (五)总学时与学分: 其中实验54学时,3学分。 (六)相关课程: 药理学 (七)内容提要 本课程涵盖了药理学部分的模拟实验及经典实验项目,以大量的实验尤其是动物实验为基础,复制疾病动物模型,研究用药后的生物体功能活动变化及其规律,以巩固药理学及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进一步强化实验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的 1.加强学生的药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药理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验证药理学理论知识,巩固和加强对药理学理论的掌握;促进学生对药理学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了解药理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药理学实验设计和科研能力;初步掌握药物研究的基本技能,并且通过科研模拟实验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药理学实验主要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为主,少量示教实验为辅,并且配合课堂讨论和多媒体等方法,达到既验证理论,巩固和加强药理学理论知识学习的目的,又要做到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开发。 (二)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现场指导、模拟实验、双语教学、自主设计、病例讨论和课外训练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实践教学学时分配 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1.陈志武,董六一,《药理学实验指导》,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 2.孔德虎,《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09年2月。 五、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一、动物捉拿及各种药方法(录像) 主要讲授内容:介绍动物捉拿及各种给药方法 教学时数:3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小鼠、大鼠和家兔的捉拿方法。 2.小鼠、大鼠和家兔常见的给药方法 实验二、小鼠戊巴比妥钠LD50和ED50的测定 主要讲授内容:ED 50及LD 50 的概念,其测定方法和小鼠腹腔注射的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小鼠腹腔注射的方法。 2.LD50和ED50的计算方法。 思考题或练习题: 1. 半数有效量(ED50)和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的目的意义如何? 2. 药物的剂量与药物作用有何关系? 3. 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之间有何联系? 实验三、吗啡的镇痛作用(小鼠热板法和小鼠扭体法) 主要讲授内容: 1.镇痛药物的热板实验方法测定,观察镇痛药的镇痛作用,熟练掌握小鼠皮下注射的方法; 2.镇痛药物的扭体实验方法测定,观察镇痛药的镇痛作用,熟练掌握小鼠腹腔注射的

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五版

四年制医学工程专业生理学教学大纲 (第七版) 说明: 1.本大纲根据《生理学》统编教材(第七版)内容改编。适用于四年制医学工程专业的教 学需要,其它年制临床医学和非临床医学专业可作参考。 2.本专业生理课总学时105,其中理论课教学时数为90 学时,实验课教学时数15 学时。 授课章节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和生殖等章节。 3.本大纲所列内容与三级分类要求,是教师组织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自学、复习考试的指导和依据。课程内容虽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学习内容应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内容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学生应该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 第一章绪论(2 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内环境 稳态 正、负反馈的定义和意义 熟悉要求: 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和特点 反射和反射弧

旁分泌、神经分泌 体液的组成 生理学研究的三种水平 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0 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细胞膜的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经载体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功能: 钠泵的生理意义; 第二信使的概念和几种常见第二信使; 静息电位的定义、产生机制; 动作电位的定义、特点、神经动作电位形成的机制; 1 动作电位传播的机制; 阈电位的概念; 兴奋和兴奋性的概念; 刺激和兴奋的关系,及组织兴奋性的变化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 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和过程 熟悉要求:

细胞膜的组成; 出胞和入胞式物质转运; 离子通道型受体、G 蛋白耦联受体和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系统的基本过程局部电位的特点; 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了解要求: 横纹肌收缩的基本过程和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平滑肌的收缩机制和神经支配。 第三章血液(5 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血液的组成 血细胞的生理功能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熟悉要求: 血型和输血原则 了解要求: 血液凝固 纤维蛋白溶解 第四章血液循环(15 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生理学 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physiology) 学分:理论5+实验1.5 总学时:130 理论学时:80 实验学时:50 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麻醉医学、口腔医学、精神卫生 参考教材: 1.朱大年,王庭槐主编. 生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姚泰主编. 生理学(长学制规划教材),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罗自强等主编. 机能实验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4.Kim E. Barrett. Ganong's 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24th Ed,Lange Medical Publications,2012 5.John E. Hall. Guyton and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2th Ed,W. B. Saunders Company, 2010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生理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主干基础课之一,与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理解和掌握机体异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所以生理学为后继医学学科及以后的医疗工作奠定了基础,因而,生理学的目标应该使学生

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由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极大地推动了生理学研究向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深入发展和向宏观的整体水平加快扩展。在教学中,也要及时向学生介绍生理学的重大进展,使学生对生理学的发展动态有所了解。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学习医学的需要,参照本科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和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着重强调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注意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模式、科学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重视从心理、社会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人体的生命活动。此外,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生理学英语专业名词,以加强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 生理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1)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掌握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熟悉机体内的控制系统。 (2)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信息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方式与原理,肌肉收缩的原理。熟悉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了解细胞膜的结构,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3)熟悉血液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和血量正常值。掌握内环境的概念、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人类血型及输血原则。掌握红细胞的生理,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抗凝以及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ABO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输血的原则。熟悉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了解血液的组成,造血过程的调节。 (4)掌握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调节,各类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形成机制,

动物药理学实验大纲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动植物检疫(动检方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药理学实验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动物药理学实验是动植物检疫本科专业的专业发展必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 动物药理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动物药理学教学的补充,而且是培养学生思维、锻炼学生技能的实践性课程。其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同学们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进一步验证和理解,培养同学们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其任务是通过实验课使同学们掌握研究药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 (四)教学要求 本实验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技术、药物浓度与剂量的换算、进一步理解药理学理论,学会分析与探索药物作用的方法。 (五)教学方式 本实验课程主要通过教师课堂讲授指导,辅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本文

(一)基本要求 通过药理学实验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药物剂量的计算,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动物麻醉的方法;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掌握常用生物电信号的观察方法与药物作用分析。掌握动物心电图、血压等基本参数的测量、判断和分析药物对他们的作用。熟悉一些常用实验模型(如心律失常、离体器官等)的制备方法和药物作用。熟悉离体器官灌流技术及评价方法。了解心血管系统药物如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拟胆碱类药物等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动物的捉拿、动物不同途径给药方法及药效观察 目的要求: 掌握药理学实验方法及常用实验动物的捉拿;通过实验了解不同途径给药对药物效应的影响。 教学内容: 小白鼠的捉拿、麻醉;静脉、肌肉、皮下、腹腔注射,灌胃给药;观察不同途径给予戊巴比妥钠对小鼠产生药物效应的影响有何不同。 实验材料和用品: VCD播放器、笼具、灌胃针等 实验二药物半数有效量(ED50)的测定 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了解测定药物半数有效量的意义、原理、方法;学习半数有效量和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应用小白鼠,首先摸索出实验所需的适宜剂量范围,然后根据此剂量范围按照统计学方法随机分6组小鼠,根据公比计算出每组给药剂量,通过同一给药途径给药后,观察每组小鼠药物反应的阳性率,计算出相应的数据。 实验材料和用品: 计算软件、笼具、灌胃针等 实验三药物量效曲线测定 目的要求: 掌握测定药物量效曲线的实验方法;熟悉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升高血压的反应,观察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60 学分: 适应对象:继教院实验班 先修课程:普通动物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解剖学、家畜组织学 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杨秀平主编.动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16. 姚泰等.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w. j. germann, c.l. stanfield, principles of human physiology, pearson benjamin cummings, second edition. 2005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动物生理学是动物医学卓越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专业核心课程。动物生理学是数学、物理学、化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生理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数、理、化、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和科学原理,来研究健康家畜在正常条件下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或生理活动及其规律。动物生理学的理论来源于科学实际和生产实践,它的任务,一方面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畜牧业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它的最终任务是为发展畜牧业生产服务。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动物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各器官系统的基本生理活动及其规律必须认真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牢记,以达到基本概念清楚、基本理论知识扎实的要求。同时动物生理学也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实验,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理论知识,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在日后畜牧生产实践及兽医临床实践中能够加以运用。 三、学时与学分 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学时 1 绪论 6 2 化学信使与内分泌 8 3 神经系统 10 4

定量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710000220 定量生理学 Quantitative Physiology 学分:1.5 总学时:24 理论学时:24 实验/实践学时:0 一、课程作用与目的 定量生理学是一门工程技术与生命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以物理学原理和数学方法学为基础,从工程的角度讨论人体的生理过程。本课程把人体各层次的生命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的状态变化过程,将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与生物学、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去研究这类系统变化的规律。要求学生较好地运用物理学和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论进行多个层次和水平上探索生命现象及其规律性,培养学生对生理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基本要求 1. 根据实验认识组织如何构成器官,同时学习从感性中寻找理性规律的学习方法,培养观察力和比较、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加深对自身的认识,提高生命科学素养。 3. 学会合作与交流,能够善于表达,能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使用教材 黄诒焯主编. 生理功能的工程分析. 第一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2. 主要参考书 ⑴Weiss TF.《Cellular Biophysics》.MIT Press ⑵Vande A, Sherman J, Luciano D.《Human Physiology: The Mechanisms of Body Function(Eighth Edition)》.McGraw-Hill ⑶Bear MF.《Neuroscience—exploring the brain(Second Edition)》McGraw-Hill (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⑷Kandel ER.《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McGraw-Hill ⑸Brown BH, Smallwood RH.《Medical Phys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Institute of Physics Publishing ⑹赵南明主编. 生物物理学. 第一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⑺Robert F. Weaver. 分子生物学. 第二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四、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定量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重点和难点:如何用工程的方法,定量描述生理功能。 第二章生物热力学 主要内容:热力学第一定律,基础代谢,热力学第二定律,自由能最小原理,稀溶液的Gibbs自由能,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曲线,开放系统中的热力学过程。 重点和难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熵,等温和等容系统,等压和等温系统,焓,开放系统中的热力学过程。

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现代教育技术部

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标 药理实验课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同学们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及三基三严的科学素质,通过实验使同学们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进一步验证和理解。其任务是通过实验课使同学们掌握研究药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药理学实验基本原则及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动物麻醉的方法;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掌握常用生物电信号的观察方法与药物作用分析。熟悉一些常用实验模型(如离体器官等)的制备方法和药物作用。在完成实验的基础上,整理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通过这个过程的锻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从事科学实验的基本素质。 二、课程的教材和学时要求 教材采用自编实验讲义《药理学实验教程》吕莉、孔维西主编,总计40学时。 内容学时数一处方学 4 二药物半数致死量(50)的测定 4 三药物对抗尼可刹米的致惊厥和用扭体法观察药物的镇痛作用 4 四药酶诱导剂及抑制剂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 4 五磺胺药药代动力学参数测定 4 六磺胺药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 4 七药物对离体蛙心的影响 4 八有机磷农药中毒及解救 4 九药物对离体平滑肌的影响 4 十利尿药实验 4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实验一、处方学: 目的及要求: 1?了解药典,药物剂型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书写处方的要求,独立并能够正确书写基本处方。实验内容:

1. 通过观看处方学录像,了解正确处方是在深入分析病情通晓药理、药剂、临床等基础上有的放矢选用安全、有效的药物。 2. 观察、熟悉医院各类处方及特点,要求。 3. 反复练习各种不同剂型、不同用法、不同途径药物处方的书写。 实验二、药物半数致死量( 50)的测定目的及要求: 1.通过本实验,了解测定药物半数致死量的意义、原理、方法。 2.学习半数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实验内容:应用小白鼠,首先摸索出实验所需的适宜剂量范围,然后根据此剂量范围按照统计学方法随机分 4 组小鼠,根据公比计算出每组给药剂量,通过同一给药途径给药后,观察每组小鼠药物反应的阳性率,计算出50 的数据。 实验类型:应用型实验学时数: 4 学时每组人数: 4 人实验三、药物对抗尼可刹米的致惊厥和用扭体法观察药物的影响 目的及要求:掌握药物抗惊厥药对尼可刹米致惊厥的影响,了解实验性惊厥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掌握用扭体法观察吗啡对酒石酸锑钾致疼痛的影响,了解实验性疼痛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实验内容:通过实验,学会苯巴比妥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物尼可刹米刺激引起惊厥的保护作用模型的制备方法,掌握该方法常用来筛选抗惊厥药物;学会用扭体法观察吗啡对酒石酸锑钾致疼痛的影响模型的制备方法,掌握该方法作为研究疼痛生理及筛选镇痛药物的方法。 实验类型:基本实验 学时数: 4 学时 每组人数: 4 人 实验四、药酶诱导剂及抑制剂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 目的及要求:1.掌握应用戊巴比妥钠催眠时间作为肝药酶体内活性指标,验证肝药酶诱导剂或抑制剂分别延长或缩短戊巴比妥钠催眠时间的作用。 2.熟悉戊巴比妥钠对小鼠催眠作用模型的制备方法 实验内容: 1.通过实验学会戊巴比妥钠对小鼠催眠作用模型的制备方法。2.掌握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或抑制剂,氯霉素药物对戊巴比妥钠的小鼠催眠作用及作用原理。 实验类型:基本实验 学时数: 4 学时 每组人数: 4 人 实验五、六药动学参数的测定——磺胺嘧啶钠在家兔药动学参数的测定与计算目的及要求:1.掌握磺胺嘧啶钠()血药浓度测定方法。2.掌握药代动力学二房室模型参数的测算方法3.了解药代动力学二房室模型参数的意义。 实验内容:1.介绍药代动力学二房室模型参数测定的方法。2.根据实验结果计算药代动力学二房室模型的各项参数。 3.药代动力学二房室模型参数测定的实验操作。 实验类型:应用型实验 学时数: 8学时 每组人数: 4 人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护理、口腔专业本科学生用) 一、前言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之一。通过学习生理学,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习医学专业的其他后继课程奠定基础。生理学共128学时,其中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56学时。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内容。掌握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2.掌握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3.了解人体功能自动调控中反馈调节机制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生理学的研究的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机体内环境与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体内的控制系统。 学时:2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和原理;细胞膜的跨膜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机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原理;兴奋-收缩耦联和收缩的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构成;肌肉收缩的力学分析。 教学内容: 细胞膜的结构概述,物质的跨膜转运。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学时:8 第三章血液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生理性止血。 2.掌握血细胞生理。 3.了解血型和输血原则 教学内容: 血液与内环境的演化。血液与内环境稳态。血量。血液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白细胞生理。血小板生理。血细胞的破坏。血液凝固。抗凝系统的作用。纤维蛋白溶解。表面激活与血液的其他防御功能。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学时:4 第四章血液循环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肌生物电、心肌特性与心脏的射血功能。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药药理学 英文名称: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性质:专业课、独立开课 适用专业:中药学 课程简介:该课程是中药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 中药药理学是采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本门课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总学时为54,其中课堂讲授22学时,实验32学时共8个实验。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验证课堂理论,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科研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中药事业和新药开发打下基础。 考核方式:单个实验考核:预习报告(设计方案)占30%,操作过程与结果占50%,实验报告项目占20%。 综合成绩:平时成绩占20%,试验考核占80%。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张大方主编的《药理与中药药理试验》, 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年9月第二版。 实验一中药药理实验设计及基本实验技能训练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 掌握中药药理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 2. 中药药理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3. 中药药理实验样品的注意事项 4. 中药药理实验制剂的浓度表示法 5. 中药药理基本实验技能 中药药理实验研究设计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2学时)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动物的称重、标识。 2.大鼠、小鼠的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采血方法的基本

技能。 3.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和药物的配制方法。 4.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分组方法和原则。 四、学时安排 2学时 实验二祛风湿中药的实验设计方法及 秦艽对蛋清致大白鼠足肿胀、耳肿胀的影响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抗炎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 2.掌握抗炎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及各自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3.掌握秦艽对小鼠足肿胀(蛋清法)的影响 4.掌握秦艽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5.掌握中药药理实验的基本技能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动物的称重、标识。 2.大鼠、小鼠的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采血方法的基本技能。 3.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和药物的配制方法。 4.中药抗炎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及常用实验方法的选择。 5.蛋清法和二甲苯法制造急性炎症模型的方法。 6.足趾部皮下注射的方法、肿胀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四、学时安排: 4学时 实验三药物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实验设计及实验研究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消化系统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

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 总学时:60学时(理论40学时,实验20学时) 开课单位:生理学教研室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三年制 推荐教材:<<生理学>>,刘玲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第五版 参考书:<<生理学>>,钟国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第四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医学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阐明人体的功能及完成各种功能的机理,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从事医疗、卫生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生理学教学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反映生理学最新进展和现代水平。 二、教学内容、学习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1)学习生理学的目的和指导思想 扼要介绍生理学的对象,任务,研究方法。 着重阐明学习生理学的目的和指导思想。 (2)生命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概念,特点 兴奋性:刺激与反应,兴奋性,阈刺激,兴奋与抑制等基本概念。 重点要求:新陈代谢,刺激与反应,兴奋性,阈刺激,兴奋与抑制等基本概念。 (3)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 调节的概念和意义。 神经调节:概念,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概念,特点; 体液调节:概念,分类,特点;神经—体液调节概念; 自身调节:概念,特点,反馈调节的概念,正、负反馈概念及意义; 2、学习要求: (1)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2)掌握新陈代谢、刺激与反应、兴奋性、阈刺激、兴奋与抑制等基本概念。 (3)掌握神经调节及体液调节的概念和特点; (4)熟悉正、负反馈的调节。 第二章细胞生理(3学时) 1、教学内容: (1)细胞膜 细胞膜:为“液态镶嵌模型”的双层脂质结构; 细胞膜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作用的概念,原理和特点; 细胞的受体功能:受体概念,分类,特点; (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兴奋性: 静息电位:概念,产生原理,极化,超极化的概念; 动作电位:概念,特点,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的概念,产生原理; 生物电兴奋性的关系:阈电位,局部反应的概念与特点,生物电兴奋性周期性变化;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与传导,递质的概念,兴奋传递的过程和特征; 2、学习要求: (1)掌握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的概念,原理,特点; (2)掌握受体概念,分类,特点; (3)掌握静息电位的概念及产生原理; (4)掌握动作电位的概念,原理,特点;局部反应的概念与特点;动作电位传导的原理,兴奋传递的过程。 第三章血液(3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液与内环境 体液:概念,总量,分布; 稳态:概念,意义;

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理论部分)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前言 病理生理学是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它的任务是研究疾病的机制并结合机体机能代谢的变化。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根据。 病理生理学的基本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述疾病中带有共性的规律及基本病理过程,各论主要讲述机体各系统疾病发生规律以至每一种疾病的特殊规律。但是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教育情况,我们只能选择若干重要章节作为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正确理解机体与环境,内因和外因、局部与整体、机能与形态、损伤与抗损伤等辩证关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以后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牢固基础。 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临床),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科学思维,在学好理论课的同时学会和应用实验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根据教学计划,病理生理学教学共安排87学时,其中理论课为58学时,实验课为29学时,主要以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康复医学、妇幼保健、口腔医学等本科学生为教学对象。 第一章绪论 目的: 1.掌握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方法 2.熟悉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性质以及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

3.了解病理生理学进展 主要内容: 1.病理生理学主要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应用正常人体的形态、功能、代谢方面的各种知识加以综合、分析、再通过科学思维运到患病 的机体,从而正确认识疾病中出现的各种变化。其性质为一门与基础医 学中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也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 的桥梁学科。 2.病理生理学既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又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动物实验或复制实验动物模型、临床观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为其基本研究方法, 从群体和整体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获得研究结果, 为探讨疾病的病因,机制及防治提供依据 3.病理生理学作为一独立新兴学科,随着整个医学实践的需要逐渐发展的,目前已由中国科协批准成立国家一级学会——中国病理生理协会。病生 工作者在教学、科研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章疾病概论 目的: 1.掌握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 2.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3.熟悉疾病和健康的概念 4.了解疾病经过、转归和机体的衰老 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