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教学技能B

教育教学技能B

教育教学技能B
教育教学技能B

教育技能

一、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它规定了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以及社会价值。

2、我国教育目的:

1957年,毛泽东指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7年,《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我国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3、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埋藏有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包括教育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教育工作的基本的方向;人的培养和人的发展的总体规格和素质要求;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原则。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的教育和各层次、各专业的教育对人的培养和人的发展的具体规格和素质要求,它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要完成的教与学的具体任务,它又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前一个是后一个的上位概念,后一个是前一个的下位概念。

4、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

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5、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任务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二、小学教育

1、小学教育的地位

小学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是国家提高民族素质和建设强盛国家的奠基工程;小学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少年儿童,他们正处在成长阶段,身心各方面都需要得到良好的发展;从终身教育来看,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从个人终身教育来看,是最基本、最关键的一段,学生的基础越广阔、越牢固将来发展的后劲就越足。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表现在普及性、基础性和强制性。

2、小学教育的性质:小学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具体全民性、义务性和全面性。

3、小学的全面发展教育

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教育既不是就业定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培养高层次专业门人才的专业教育,它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提高他们的身体心理素质,使他们具备国民应有的一些基本素质,同时为他们进一步深造创造条件。因此,小学教育是向全体儿童进行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教育,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奠定学习、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4、小学教育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最易受影响的时期,是儿童向少年过渡,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童将发生三个方面的具有人生启蒙意义的转化:一是由随意游戏活动向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转化;

二是由个体和松散的群体活动向有组织、有规律的集体活动转化;

三是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转化。

这些转化在人一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启蒙作用,具体表现在:

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方面,对儿童健康的关注、保护以及增强儿童体质的意识与措施应贯穿于小学教育的全过程;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清洁卫生习惯是对身体健康的积极保护。

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方面,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应当放在启迪儿童智慧发展上,除必要的读写算外,重点要放在:重视儿童的手工操作,保护儿童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培养儿童熟练掌握、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培养儿童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自信心;赏识儿童、提供机会,保护儿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方面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关键是要认真做到言行一致、校内外一致,所以要重点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即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组织集体活动,培养小学生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营造宽松的环境,使儿童形成健康愉快的心理状态。

5、年龄特征: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好奇、好问、好学、好胜、好表现、好动以及模仿力强等。

三、教师

1、教师资格:是由国家规定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的特定条件和身份。它要解决“什么样的人可以当教师,什么样的人不可以当教师”这样的问题,是衡量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基本标准。

2、教师角色:角色是个人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履行一定社会职责的行为模式,教师角色一般有:设计者角色;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父母与朋友的角色;研究者角色。

3、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

职业道德素质,包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文化素质,小学教师不仅是专才还应该是通才,不仅具有语、数两门主科和其他一两门学科的全面扎实的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具有艺、体、劳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育素质,包括教育理论知识,语言表达、教学设计和组织管理等教育实践能力以及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

4、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从知识与能力这个角度来看,现代教育对小学教师的新要求有:教育家的意识;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法律意识等。

5、师生关系

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师生关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1)师生之间的业务关系。是指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别充当一定的活动角色,组成师生双边的活动共同体,形成分工合作的角色关系。实际上,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工作关系。

(2)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各自要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也享有一定的道义权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这种特殊的道德责任和权利联系就是师生的伦理关系。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尊师爱生,民主平等,以人为本。现行的师生伦理关系不和谐表现在:一是教师经常侵犯学生的权利,如提问学生后忘记让学生坐下;二是包办代替,忽视学生的独立性。

(3)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因此,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自然就会形成态度和感情上的联系,表现在爱恨、喜厌、理解、尊重等方面。

6、小学师生关系的特点:教师的主导性、稳定性强、向师性强、关系简单。

7、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要求教师做到: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尊重、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一、德育概述

1、概念:广义:思想品德教育。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心理施加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地认识、体验、实践,从而形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期望的个性品质的教育活动。狭义:道德教育。

2、品德与道德的区别

品德也称思想品德,是指个人身上那些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某种道德行为标准和思想观点、政治主张、法律规范等稳定特征和倾向。品德是个体内在品质。道德:指一定社会或阶级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们对是非、善恶、荣辱、美丑进行分析判断的准则。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个体外在的社会要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个体内在的品质,是具体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3、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特点:

道德概念理解水平低、从他律到自律、道德判断由片面到全面、行为习惯逐步养成、道德行为的坚持性不高不稳定、自制力逐步提高。

4、我国德育目标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道德能力教育。

二、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的过程

知、情、意、行构成品德的整体。知是行的基础,情是调节行的动力,意是行的杠杆,行是知的源泉和归宿。知、情、意、行发展的具有不平衡性,因而均可以成为德育的开端,从最薄弱的部分入手。

2、德育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主观自生的,不是先天遗传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社会思想道德关系的反映,这种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正是在社会性的活动和交往中,人作用于客观世界,形成一定的道德认识,产生一定的道德情感形成一定的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过程)

学生思想上有许多的矛盾,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总是离不开学生自己内部的矛盾运动,换言之,没有学生自己思想上内部矛盾斗争,也就不可能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这种主体内部的思想矛盾,是受教育者对当前德育要求的反映与原有思想道德状况之间矛盾(主要矛盾)。因此,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教育者要善于抓住学生思想上的矛盾,根据他们的实际运用各种方法,启发他们按教育大纲和各项行为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判断、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等,所以,德育过程也具有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特点。

4、德育过程是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

三、小学德育内容

《小学德育纲要》规定的德育内容有: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热爱人民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概括起来:

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基本道德主要指学会做人的基本品质,包括公平、

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行为规范是指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包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和一些基本的政治常识。

3、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五、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1、途径:品德课的教学;各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晨会、班会;少先队活动;课外校外活动等。

2、学科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两者紧密相关。首先,教学本身具有教育性,小学各科的课程标准与教材是根据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来制定的,它本身具有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其次,学科教学是为了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也只有掌握了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才能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还有,学科教学的组织形式本身也具有教育意义,民主和有效的教学形式既鼓励学生追求真理、积极参与,又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完成作业,这些做法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六、小学德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2、情感陶冶法: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主动接受教育的一种方法。

3、榜样示范法: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影响、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我国使用的榜样一般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4、实际锻炼法: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和交往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

5、奖励与惩罚

一、班级

1、班级:是指将年龄相近、知识水平程度基本相同、有共同学习任务的同一年级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学生群体。

2、班级的意义

班级是学校系统的细胞,是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且稳定的基层组织;班级是既

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基地,更是学生心理上的“家”。

二、班主任

1、班主任:是受学校委托,按照学校的教育要求和班级教育目标,全面负责和主持一个教学班各项具体工作的教师。

2、班主任角色:是班集体的培育者;是班集体的教育者;是班集体的管理者。

三、班主任工作

1、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培育者、教育者和管理者;

班主任是联系校内各种教育力量的纽带;

班主任是沟通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桥梁。

班主任工作的优劣,不仅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直接关系到能否把一个班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新一代。

2、班主任工作的职责

(1)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联系本校本班实际,对全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着重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

(2)与任课教师协调联系,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确保学习质量提高;(3)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针对不同时期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教育,指导学生强身健体,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指导班委会和少先队工作,培养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

(5)指导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关心学生课余生活,大力开展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和特长优势;

(6)抓好班级日常管理,加强常规训练,做好品德评定和学籍管理工作;

(7)经常与家长联系,发挥社会的教育力量,增大教育合力。

3、班主任工作的任务

班主任工作的任务涵盖着对班级的全面管理和对全体学生的全面负责,具体表现为思想品德教育、文化学习指导、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等方面。

4、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1)了解和研究学生:一般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分析和研究书面资料、调查法进行。(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4)营造优雅的班级环境:布置好教室,办好班报,建好图书角、生态角。

(5)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加强与任课教师的团结合作;做好少先队工作;做好家长工作。

(6)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计划基本内容包括班级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工作内容及时间安排,具体措施等。总结分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全面总结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概述,主要的做法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教训,改进工作的意

见等。总结要做好,就必须注意日常班级管理和活动资料的积累。总结既要有典型事实,又要有理论分析,探索出有规律的经验。专题总结是指就本班学生发生显著变化的某个方面进行深入而具体的总结。

5、班集体的组织与培养

一个良好班集体形成的标志体现在:目标是方向、领导是核心、活动是命脉、舆论是灵魂、组织是功能保证。具体表现在:

(1)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2)组建班委会

班委会的组建要遵循四个原则:民主性原则;用其所长原则;教育与锻炼相兼原则;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3)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要做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认识;抓好常规训练,严格行为规范;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奖惩强化。

(4)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的组织要做到:精心设计活动主题;活动要有针对性,能切实解决问题;要开拓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要生动活泼,具有趣味性;要在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6、个别教育

对优秀生的教育:班主任既要体现培养和爱护,又要体现严格管理和严格要求,重点加强理想教育,同时要注意客观评价。

对后进生的教育:首先要了解学生,然后以爱动心、以理服人、以智导行,同时也要注意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长期不断反复的过程,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

一、课外校外活动

1、概念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校外活动:是指学生参加校外文化教育机构组织的课外活动。

2、课外校外活动的意义

(1)可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更加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

(2)能够适应学生的各种需要,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更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

(3)有利于发展学生特长,使学生个性尽可能得到发展。

3、课外校外活动的特点

灵活性;综合性;自主性;兴趣性。

4、课外活动的内容

科技活动;学科活动;文体活动;课外阅读活动;游戏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主题活动。

5、课外活动的形式

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群众性活动

二、少先队

1、少先队的性质:

(1)群众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2)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3)服务性与自主性的统一。

2、少先队的任务:

团结教育少年儿童,听党的话,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培养能力,立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维护少年儿童的正当权益。

3、少先队活动的基本内容:

(1)基础的共产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为起点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以学英雄为主要内容的革命传统教育;以集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品质教育。

(2)劳动教育

(3)科学教育

(4)体育和美育活动

4、少先队活动的基本形式:

(1)队会;(2)礼仪活动;(3)阵地活动(队室、鼓号队、队报、红领巾广播站、知识角等);

(4)参观、访问及各种社会实践;(5)夏(冬)令营活动。

教学技能

一、教学

1、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与教育的统一过程;特殊认识过程与掌握知识过程。

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唤起学习兴趣阶段;客体的认知与正确表象的形成阶段;概念的形成与学生的抽象思维阶段;知识的巩固阶段;运用知识的阶段;检查知识阶段。

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统一;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统一;掌握知识和形成思想感情的统一;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统一

4、教学原则

(1)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要求教师通过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科学概念和掌握科学知识。直观性原则的使用不仅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要求而且也要符合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使用这一原则时要注意:第一,恰当选择直观手段;直观是手段不是目的;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

(4)启发性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使用这一原则时要求:第一,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第二,要引导学生学会良好的思维方法;第三,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第四,要提高教育艺术,增强教育智慧,善于把握启发的时机。

(5)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既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进行,又要按照学科知识的演进顺序和逻辑顺序进行。使用这一原则时要注意:第一,教师既要按照教材中科学知识和逻辑体系进行教学,又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第二,必须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第三,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第四,要注意从学生中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程。

(6)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使之能长久有效地保持在记忆中,并能根据需要很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用这一原则时要注意:第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第二,要保证巩固的科学性,按记忆与遗忘的规律进行;第三,巩固的方式要多样化;第四,要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不能搞疲劳战术。

(7)可接受性原则:又称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既能为学生所接受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用这一原则时要注意:第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现有水平出发进行教学;第二,站在时代高度,确定教学目标;第三,要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第四,要恰当把握教学难度。

(8)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

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使用这一原则时要注意:第一,要面向全体,照顾个别,把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结合起来;第二,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第三,教学措施要有针对性,因材施教要落实到每个学生。

5、教学方法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生通过听课来接受知识的方法。用好讲授法要注意:要设计好讲授的内容;运用好讲授的语言;要组织好学生的听讲。

(2)谈话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或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对话得出结论的方法。使用时要注意: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精心设计问题;讲究提问的技巧;做好归纳与小结。

(3)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集思广益,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使用此方法时要注意:讨论前作好准备;讨论时作好引导;讨论后作好小结。

(4)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教材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使用此方法时要注意:要提出明确的读书要求;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加强辅导;要有计划、适当地组织学生通过讨论、笔谈、办学习园地等方式交流各自的读书心得。(5)演示法:是教师通过演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使用此方法时要注意:要做好演示的准备;要讲究演示的方法;演示后要做小结。

(6)参观法: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到校外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使用此方法时要注意:参观前要根据教学目的以及学校实际条件确定参观地点、对象和进行的步骤,制定详细的参观计划;参观时要指导学生观察、收集资料和作必要的记录;参观后要组织学生总结收获体会;参观时还要注意安全。

(7)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各种作业,从而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使用此方法时要注意:要明确练习的目的,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练习种类;掌握练习的方法;要及时检查、评讲学生练习的质量。

(8)实验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一定仪器设备进行实际操作,通过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而获得直接知识的教学方法。使用此方法时要注意: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做好实验小结;注意实验安全。

二、教学目标

1、定义: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要完成的教与学的具体任务,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

2、教学目标的功能

教学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能否实现培养目标是通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来落实的。同时,教学目标直接对学生提出要求,为学生的“学”起着导向作用,它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

主要功能:(1)导向功能;(2)测度功能;(3)交流功能;(4)激励功能;

3、教学目标的类别

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方面。我国的教学目标包括: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认知目标);

发展学生的智力、创造力和体力(能力目标);

为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奠定基础,养成良好的品德(情感目标)。

4、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包含四个要素:

(1)行为主体——学生

行为目标描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不是教师的行为。不是“教给学生……”而是“学生应该……”

(2)行为动词

要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动词。“知道、了解、掌握、喜欢”是含糊的动词,明确的动词有“写出、背出、列出、选出、认出、比较、对比、辨别”等

(3)情境或条件

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借助工具书……”“根据地图……”“看完全文后……”

(4)表现水平或标准

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至少举出五个特点”“90%都对”“一分钟内”等。

5、编制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

明确我国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熟悉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深入了解学生;掌握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教案

1、教案的构成要素

(1)概况:包括课题、授课班级、授课时间、课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型、教具等。

(2)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步骤及时间分配,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教与学的活动安排。

(3)板书设计、板画设计或教学媒体的运用。

(4)作业设计

(5)教学反思

2、教案的基本形式:记叙式、表格式、卡片式

记叙式教案编写方式有二种:一是讲稿式的详案;一是纲要式的简案;

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有:导和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课堂观察技能、课堂倾听技能、课堂演示技能、讨论技能、诊断与补救技能、结课技能、作业技能

一、导入技能

1、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

2、导入的功能

(1)引起注意,激起好奇。

(2)激发兴趣,诱发学习动机。

(3)铺设桥梁,衔接旧知识。

(4)提示课题,明确教学目标。

(5)渲染气氛,创设教学情境。

3、导入的类型

(1)温故导入法

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复习导入、练习导入属于此类。

(2)悬念导入法

是指利用学生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来进行导入的方法。

(3)情境导入法

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方法。其最高境界是“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识不到是在上课。”苏霍姆林斯基“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

(4)问题导入法

利用问题产生疑惑,激发思维的导入方法。设置的问题要做到“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这样才能起作用。

(5)直观导入法(演示导入)

通过实物、模型、图表、录像、电视等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新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学习的方法。

(6)实验导入法

教师巧设实验,使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去发现规律,进行归纳总结,来导入新课的方法。(7)实例导入法(经验导入)

从生活中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实例进行引入和佐证,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深奥的道理通俗化的导入方法。

(8)故事导入法

通过寓言、故事或传说等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引入新课的方法。

(9)审题导入法

教师出示课题或标题,然后从探讨题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题,导入新课的方法。(10)直接导入法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讲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与要求,从而引起学生注意的导入方法。(11)观念冲突导入

(12)活动游戏导入

(13)练习导入

(14)板书导入(方法有:变化字体、变化字的大小、变化书写顺序及格式、变化字的颜色、采用绘画竺形式、故意写错别字)

4、导入程序

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思维——明确目的——进入学习课题。一个完整的导

入过程应由这五步构成,但在具体操作中要灵活运用,不能机械照搬,有时这五步界限并不明显,甚至互相交融,有时导入并不需要这样完整的五步,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讲授技能

1、定义: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为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它主要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等引导学生了解现象,感知事实,理解概念、定律和公式,从而使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并促进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

2、讲授的作用: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大量的科学知识,有利于保证知识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但由于是单向的“传递——接收式”,学生易处于被动状态,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优点:效率高、成本低、能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知识的系统性。

3、讲授的基本要求

(1)要设计好讲授的内容:首先,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其次,讲授的内容应有启发性,以激发学生思维,避免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此外,讲授内容还要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并且注意重难点的突出。

(2)运用好讲授的语言

教师讲授的语言要规范、通俗、清晰、精练;语调要抑扬顿挫;音量、音速要适度;要以姿势助说话,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3)组织好学生的听讲

要提高学生听讲的积极性,除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其自觉性外,还要注意:第一,讲授时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思维紧跟教师的思路,把学与思结合起来;第二,讲授要同板书相结合,增强讲授效果;第三,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听课的神态等及时调整自己的讲授内容、速度与方式。

4、讲授的基本形式及要求

(1)、讲述:是指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叙述和描述,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分为叙述式和描述式。

(2)、讲解:是指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说明、解释或论证的讲授方式,通过解释概念含义,(3)、讲读:讲述、讲解和阅读教材交叉进行,主要用于语文和外语教学。

(4)、讲演:较系统地深入分析和论述问题、作出科学结论。是讲授的最高形式。

三、提问技能

1、提问:是引发学生产生心智活动并作回答反应的信号刺激,是促进学生思考发展的有效途径。

2、提问的功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集中注意力。

(2)促进学生学习。

(3)启发思维学生思维。(平稳过渡)

(4)提供参与机会。

(5)培养能力。

(6)反馈教学信息。

(7)管理课堂教学。

3、提问的类型

(1)按课堂教学顺序和环节分为:新课导入式提问,讲述过程中的提问,内容总结式提问;(2)按提问内容标准分为:目的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分析性提问;

(3)按提问的目的及要求分为:引发性提问,强调性提问,巩固性提问。

(4)按引发学生心智为目的提问分为:闭锁式提问(就已知信息做判断,答案往往是惟一的提问),开放式提问(激发学生探索新发现,答案往往不是惟一的提问);

(5)按提问引发心智的综合性功能来分:认知记忆必问题,推理性问题,创造性问题,评价性问题,常规管理性问题。

P117

提问类型:知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应用性提问、分析性提问、综合性提问、评价性提问

4、提问的过程

(1)拟题阶段:精心设计问题

(2)引入阶段:提出问题的方式,“同学们,请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下面这个问题很有挑战性,看看谁能够作答……”

(3)列题阶段:提出问题并作好必要的说明。“请注意回答问题的逻辑性”“回答问题要注意……”

(4)听答启发:要认真倾听学生答题,必要时进行:检查学生是否听懂听清所提问题;催促学生快速作出反应或完成教学指示;提示学生,给学生适当台阶,使其能答、答准;当学生对题意不理解时用相同或不同的词句重述问题。

(5)评价阶段:对学生的作答必须作出回应,回应的方式有:重述学生的答案;根据学生回答的不足,追问其中要点;根据学生回答的不足给予补充;纠正错误的回答,给出正确的答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延伸,根据学生的答案加入新的材料或见解,引导学生思考另一新的问题或进行新的内容学习;检查其他学生是否理解学生的答案。

5、提问的要求与方法

(1)设问得当。具有下列特征:趣味性;目的性;科学性;启发性;针对性(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顺序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发问巧妙。对象要明确(先叫名字再提问题、按学号顺序提问、长期叫优秀学生回答等做法都是不适当的,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情况来进行发问,最理想的发问是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进行。);表述清晰;态度自然;适当停顿(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3)启发诱导。提问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考,因此所提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A、启发引导的时机有:当学生的思想处于一种思维定势而不能自拔时;当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时;当学生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实现知识迁移时。

B、启发诱导的方式:从联系旧知识入手进行启发;用相似或接近的内容进行对比启发;指导读书,深入思考;采用直观手段进行启发;把握教材内在逻辑关系,用小问题逐步提问启发。

C、提问的态度:要有宽松、民主、和谐的提问环境;教师要保持平易近人、和善谦逊的态度和情感;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回答;正确地对待提问的意外(对学生的回答自己

没有把握作出判断时要实事求是地对待)。

(4)归纳总结:对学生的回答必须作出回应,进行归纳总结。

6、提问的原则:

(1)提问应有充分准备。

(2)提问应以学生为中心。

(3)提问宁精勿滥。

(4)提问应兼顾各种类型的问题。

板书的作用:

(1)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2)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3)有助于启发思维,突破难点。

(4)概括要点,便于记忆。

(5)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或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层次。

(6)规范、正确的板书能为学生做出示范。

2、板书的基本要求

(1)板书应能揭示教学内容:好的板书能展示内容全貌,揭示教学的重点和关键,体现内容之精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2)板书应能展现知识网络:板书是反映知识结构的提纲,应能将零散孤立的知识“串联”或“并联”起来,组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

(3)板书应能体现教学思路

板书的出现,一般应遵循教学程序,配合讲授,边讲边写,有条不紊地呈现出知识的重点,当教材思路、教师思路和学生思路合拍共振时,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4)板书应能做到形式美观:板书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造,渗透着教师的学识、智慧和审美情趣,那些直观形象、妙趣横生、布局合理、造型优美的板书,不仅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而且能起到激发兴趣、凝聚注意力、影响学生学习品质的作用。

3、板书的类型:

(1)提纲式

运用简洁的重点词句,分层次、按部分地列出教材的知识结构提纲或者内容提要。适用于内容比较多,结构和层次比较清楚的教学内容。特点是:层次分明、内容系统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

(2)词语式

通过摘录、排列教学内容中几个含有骨在联系的关键性词语,将教学的主要内容、结构集中地展现出来。其特点是:简明扼要,富有启发性,能够引起学生连贯性的思考和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与理解,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表格式

这种板书是先把讲授内容进行分类,然后根据讲授的需要,把各种比较的内容列入表格中。其特点是内容扼要,对比性强,容易使学生把握事物的本质,深刻领会教学内容。(4)线索式

是围绕某一教学主线,抓住重点,运用线条和箭头等符号,把教学内容的结构、脉络清晰地展现出来。一般用于游记、参观记这类记叙文,以及高年级的情节比较复杂的课文。特点:指导性强,能把复杂的过程化繁为简,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作者的思路,便于理解、记忆和回忆。

(5)关系图式

是借助具有一定意义的线条、箭头、符号和文字组成某种文字图形的板书方法。其特点是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能将分散的相关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6)图文式(板画式)

教师边讲边把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物形态、结构等用单线图画出来(包括模式图、示意图、图解和图画等),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能够较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7)阐述式

(8)电子式

五、课堂小结技能

1、课堂小结的功能(对一堂课有画龙点睛、总结升华、巩固效果、引导探索、指导作业等多种功能)

(1)一节完整的课必不可缺少的环节;

(2)帮助疏理知识;

(3)巩固与提升知识;

(4)活跃思维,发展兴趣;

(5)铺垫后续教学内容。

2、结课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启发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多样性原则、适时性原则

3、课堂小结的要求结课的一般要求:

(1)善归纳总结,由博返约。(1)自然贴切,水到渠成。(2)能画龙点睛,强化重点。(2)语言精练,紧扣中心。(3)能比较异同,帮助理解。(3)内外沟通,立疑开拓。(4)能承前启后,形成链索。

(5)能启发思维,趣味十足。

4、课堂小结的方法(归纳主要有两类:封闭型结课与开放型结课)

(1)归纳法(2)比较式(3)悬念式(4)练习法(5)游戏法(6)提问法

(7)回应法(首尾呼应式)(8)点题法(9)激疑、答疑法(10)发散法

(11)假想法(12)拓展延伸法(13)汇报法

六、教学管理技能P134

1、课堂教学管理: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

2、课堂教学管理的内容

(1)课堂常规教学管理:包括课堂目标的设定、计划的实行、活动的组织、人际的协调、行为的控制等方面,教师要真正管理好课堂,就必须熟悉并善于利用与课堂教学活动有关的档案资料,诸如学生的详细名册、学生学习的性向与基础、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思维品质、学生的文化背景与经历、课堂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法则、课堂的传统与有关记录、各种活动的总结等等。

(2)课堂教学环境的管理:包括时间环境、空间环境和心理环境。空间环境的布置与维护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物质环境和教室的布置两方面,物质环境包括学生座位的安排、课堂的通风、亮度、桌椅的摆放、教室的整洁与安静等,教室的布置包括绿化与美化、活动区的设立、学生作品的展示、公布栏的设计、各项设施的放置等。

(3)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包括课堂冲突、课堂行为问题、课堂规则等。对教学秩序的维持,有效的小技巧:记住学生的名字;善于用眼神传达警告或嘉许之意;善用声音变化点醒学生;运用走动和停驻;各种肢体语言的配合运用(如盯视、皱眉、摇头、点头、手势);真诚赞赏每一位学生;随时发问;分组秩序竞赛;调整座位;机敏豁达、善用幽默。(4)教学活动的管理:包括教学活动的设计、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活动手段与资源的统合、活动成效的评价、活动的推进等。

3、课堂教学管理的方法

(1)、了解学生的需要

课堂教学管理不是靠简单的监督和控制就可以达到目的的,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2)、建立积极的师生的关系和同伴关系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共鸣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理性的教师权威,使学生能主动接纳教师的指导,接纳各项教育措施,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师传授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3)、设计生动活泼的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最佳学习

活动中学,做中学,有了轻松、愉快的活动,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被吸引到教学中来,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就会增多,问题行为就会减少。

(4)、建立课堂规则

课堂规则是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的准则,也是课堂教学管理的依据,师生共同制定、共同遵守。

(5)、正确而适当地使用奖励和惩罚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教师有必要建立奖励和惩罚制度,通过运用适当的奖惩措施帮助学生消除问题行为,达到教师所期望的行为标准。

问题行为的表现:

纪律问题性格问题情绪问题不安静不能开玩笑注意分散扭捏捣蛋低级趣味

吵吵嚷嚷羞怯心事重重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退缩缺乏兴趣缺乏信心在学校里懒惰

容易慌乱无责任心缺乏兴趣白日梦不服从无责任心被动,易受暗示不合作白日梦活动过度被动,易受暗示冷淡,孤独分心过度活动分心无耐心懒散神经质,神经过敏

4、课堂突发事件处理

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指在课堂上遇到事先难以预料、出现频率较低,但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加以特殊处理的问题。具有偶然性、突发性的特点。

处理这种事件的基本原则是: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中断教学来处理问题。在遵循这个原则的前提下,教师要根据下面8个问题来做出相应的反应与处理:

(1)程度:问题行为扰乱学生其他活动的程度如何?

(2)时间:这种行为持续多久?

(3)频率:多久发生一次?

(4)条件:在特定的环境中,原因是否明显,行为是否合情?

(5)邻接:问题行为的发生和其他一定的行为是否接近?

(6)普遍性:在一定条件下,问题行为是否都有发生?

(7)标准:问题行为是否背离了这一年龄组的学生应遵守的标准?

(8)对他人影响:这种行为是怎样影响他人的?

A、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必备素质——教育机智

教师运用教育机智的基本素养:(1)随机应变的能力。(2)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3)情绪自控能力。(4)创造能力。

B、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1)以不影响课堂教学为首要原则;(2)尊重学生的自尊心;(3)宽严适度,掌握分寸;(4)及时、果断。

一、课堂教学评价

1、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评价标准,对一节课中教与学活动和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

2、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有利于改进教学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可以提供直接的反馈信息,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1)教学目的:课堂教学是否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整体性原则,制订出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目标确立后,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否围绕着目标来进行。(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根据教材的科学体系和学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与要求,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否抓着了重难点,容量是否适当,难度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等。

(3)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是否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是否适合教材内容的性质与特点,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实际水平,是否适合当时的教学环境,是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等。

(4)教学组织形式与结构:教学组织形式和结构的选用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利于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及相关能力的培养,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与当时的教学条件,是否有利于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等。

(5)教师的教学素质: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基本功和思想文化修养的要求。(6)课堂教学效果:主要是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力的培养以及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要求。也有的专著认为,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这四个因素来衡量,也有的专著在这四个因素的基础上增加了师生活动成为五大因素来衡量。

4、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发展性原则。

二、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1、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也就是测定或诊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及其达到目标的程度。

2、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意义

(1)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准确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可以使教师查明学生的学习真实状况,清晰地了解到自己的教学效果,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得以实现,这样就有助于教师调整、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及时巩固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知道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发挥学习的积极性。成绩好的自然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成绩不好的也能使学生为了避免这种不良后果的再度发生,从而加倍努力学习。

(3)有利于教育科研的研究:可以借助学生学业成绩的结果来进行教师教学能力、教材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研究。

(4)有利于学校和家长了解教学情况。

3、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内容

各学科教学的内容。

4、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法

(1)日常检查

是指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简单检查。如练习和作业,其目的有两个:一是为学习过的内容提供一个额外练习和过度学习的机会;二是让教师有机会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提供纠正和再教学。

(2)考查

是指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结束后,对学生学业成绩作的综合检查和评定。考查的重心不在于对学生打分、排队,而是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考试或测验

是指在学期或学年末对学生学习效果作的最终检查。按其参照点不同一般分为常模参照测验和目标参照测验。

常模参照测验是指以某一团体在考试中达到的平均成绩为参照点的考试或测验,在这类测验中,学生成绩的好坏是以该生的成绩与团体的平均成绩相比所处的位置来决定,是衡量该生在某一团体中的相对水平,是比较不同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就。

目标参照测验是指以具体体现教学目标的标准作业为标准而进行的测验,其目的在于检查学生是否达标和达标的程度,而不是比较个人之间的差异或高低,它偏重于诊断或个别指导。平常我们进行的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其出发点就是为了诊断、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编制的测验也是属于目标参照测验,但对结果的使用却成为了常模参照测验。

标准化测验是指具有规定的标准和科学的组织程序,对误差进行严格控制的测验类型,它一般用于大规模考试,科学性和准确性比较高,如中考和高考。

5、纸笔考试题目的编制

首先要明确考试的目的,然后明确命题的双向细目表(考试知识点与识记、理解、运用、综合这些目标对应起来),最后确定考试难度与选择考试题型。

(1)选择题的编制:题干应做到精练、准确、鲜明,选项要简短,能放入题干的单词不枯

选项中重复出现;错误答案不要错得太明显,应有一定的迷惑性;所有选项与题干在逻辑上和语法上的衔接应完好无缺;各选择项在形式上要协调一致,或数字、或图形、或文字叙述,在同一题内应保持一致,文字长短也应大致相当;几个选择项应随机排列,正确答案应无规则地出现在所有可能的位置上,不要形成固定的格式。

(2)是非题的编制:试题应注重测试理解能力而不是仅测试记忆性的知识,更不能要断章取义地直接从教材中摘录句子或短语;试题要尽可能地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即出那些对知识记忆不准确、理解不深刻,判断就容易失误的题目;题意正确和题意错误的题数在试卷中要大致相等,两种题目次序的排列不能形成固定的形式。

(3)配合题(匹配题)的编制:要确保问题组和备择选项组各自的性质是相同的;试题的形式和格式不是固定的,但同一次测试中作答的格式要一致,而且对作答的方法要有明确的规定和说明;题目中问题的数目和备择选项的数目要适当,二者的数量尽量不要相等;备择选项按逻辑顺序排列。

(4)填空题的编制:题意要明确,让学生知道填哪方面的内容,以获得预期的答案;空出的部分应当是重要的内容和关键的词语;空白处不可太多,否则容易失掉意义上的连贯性,使考生无法正确理解题意;空白处线段的长度应当是一样的,不要根据需要填写的字数而分长短,以免对答案有暗示作用;如果答案是数字,要指明单位和精确程度。

(5)论述题的编制:要限制试题的考查范围,避免题意笼统,使考生回答过于自由;为克服论述题取样不广泛、不均匀的缺点,在编制试题前尽量将所考查的内容按知识点依次排列,并根据内容的重要性和总的命题设计确定试题的分配;编制论述题的同时应制定出标准答案和细致的评分标准。

6、总结性评价

是指课程或某一教学阶段结束后对学生学业结果的评定。总结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确定学生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为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中的起点,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中成功的可能性,以及编订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7、表现性评价

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表现性评价的目的不仅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分析,评价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如现在不少学校在进行的考试方式的改革,除原来的纸笔考试外,还增加了现场讲故事、现场答辨等内容与方式,这些就是属于表现性评价,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进行表现性评价。但表现性评价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受评价主体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结论的主观性比较强,信度较低。

三、教学反思技能

1、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过程。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师养成了更好实践,于实践前未雨绸缪、三思而行的自觉习惯;在教学中反思,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预料的事情时有发生,需要教师随时、及时地进行反思,然后做出反应与调整,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在教学活动结束后的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反思

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动手操作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动一动,胜过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讲解。我们要改变以往在数学课堂上学生默默观看,教师忙忙碌碌操作演示的被动学习模式。但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几个问题。 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新课标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几个问题,下面谈谈我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动手操作,要注意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实践出真知”这个浅显易懂的哲理告诉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实际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都是前人在实践中得到的。所以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用实践来验证知识,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操作的过程就是知识应用的过程,也就是形成技能的过程。如果说教学生怎样想是明于心,那么教给学生怎样做就是动手。而技能又是练出来的,要培养多动脑、多动手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轴对称》一课时,让学生自己经过动手操作,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只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的心智才能得到开发。只有让学生有时间,有条件去接触,参加实践,才能锻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发现规律。 二、动手操作,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创新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得到开发、强化和提高。在数学课中,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创造机遇,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例如;在教学《中心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让学生先观察几幅图,想想这些图形是什么,是怎么组成的?用

小学科学教师教学技能测试题及答案整理.doc

小学教师知识测试题(科学) 学科文化知识部分(100分) 一、填空(20分) 1、绝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构成的。 2、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排出体外。 3、儿童的心率一般略于成年人。 4、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存差异的现象叫。 5、达尔文将自然界中的生生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收做。 6、把不溶于水的细沙土从水中分离出来可以用的方法。 7、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8、植物中的能量来自,并以另一种形式贮藏在中。 9、电磁铁是一种将能转化成能的装置。 1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 11、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的引起的。 12、因地壳运动产生的自然灾害有、等。 13、在行驶的汽车上红红看到路边的树向后走,她是以为参照物的。 14、地球上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造成的。 15、地球上的可利用淡水大约只占地球总水量的。 16、春分时,太阳的直射点在上。 二、选择(40分) 1、世界上第一个用望远镜观测恒星和行星的天文学家是() A、伽利略 B、牛顿 C、爱迪生 2、中国航天的创始人是() A、李四光 B、钱学森D、袁隆平 3、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的时间在() A、1957年10月4日 B、1957年12月6日 C、1970年4月24日 4、我国是世界上第个有自主能力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空。 A、一 B、二 C、三 D、四 5、捆绑一个稳定的支架,至少需要()根木棍。

A 、2 B 、3 C 、5 6、在池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 A 、水草 B 、鱼类 C 、鸭子 D 、浮游生物 7 8、在摩氏硬度计对照表中硬度最大的矿物是( ) A 、金刚石 B 、石英石 C 、滑石 9、学校旗杆顶端安装的是 ( ) A 、动滑轮 B 、定滑轮 C 、滑轮组 10、风向仪指向西北方向,则此时刮的风是( ) A 、西北风 B 、东南风 C 、不能确定风向 11、铁制用品最容易生锈的环境是( ) A 、干燥环境 B 、水中 C 、潮湿环境 D 、油封环境 12、声音在哪种介质中传播最慢( ) A 、水中 B 、空气中 C 、金属中 13、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 ) A 、白色 B 、黄色 C 、红色 D 、深蓝色 14、磁铁的什么部位吸引力最强( ) A 、磁铁的两端 B 、磁铁的中间 C 、磁铁各部分吸引力相同 15、下列哪种动物是通过拟态来保护自己的。( ) A 、蝗虫 B 、变色龙 C 、枯叶蝶 D 、青蛙 16、在行驶的汽车上相对于汽车来说,坐在车上的人是( )。 A 、运动的 B 、静止的 C 、不能确定 17、由于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的破坏,称为 ( ) A 、风化作用 B 、风蚀作用 C 、蒸腾作用 18、白纸、黑纸、镜子三种物体,吸收光的本领从弱到强依次是( )。 A B C

科室基本情况简介模版教学文案

湖南省血防所附属 湘岳医院 资料类别:科室基本情况简介 湖南省血防所附属湘岳医院急诊科

湖南省血防所附属 湘岳医院 卷内资料目录 序号标题 1 科室介绍及学科带头人介绍 2 科室人员基本情况 3 科室人员各医学会任职情况 4 管理小组名单 5 科室质量管理目标 6 年度工作计划 7 季度工作总结 8 全年工作总结 9 “等级医院技术水平”项目记录 10 科研及新技术项目开展情况 11 论文(杂志及会议)登记 12 科室大事记

科室介绍 我科室承担着大多数急危重症的救治,同时亦肩负着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处理的重要使命。 一、院前急救 我科室负责120救护车的一、二线出诊。院前急救配置有120呼入系统:通讯设备、电话录音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电子地图等。配备救护车2台,车上配备先进的抢救设备可以满足各种急救需要。科室配备的救护车能保证一、二线车在日间2分钟、夜间3分钟内快速出发,配合院内急救绿色通道,大大保障了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我科室同时还承担着突发性重大卫生事件的紧急处置任务,曾多次完成突发重大灾害事件和大型集体食物中毒的紧急救援工作,很好地完成了政府的指令性任务。 二、院内救治 我科室院内抢救空间布置合理,包括:急诊抢救室1间,急诊手术室1间,内、外各1间,留观病房多间。诊室及留观病房环境舒适,24小时候诊,极大地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急诊医疗需要。 急诊抢救室内抢救设施齐全,配备有谊安shangrila580呼吸机1台、简易呼吸机2台、美国ZOLL除颤起搏监护仪2台、多参数监护仪2台、德国喉镜1套、输液泵1台、全自动洗胃机2台、便携式心电图机等设备。急诊手术室宽敞明亮,设施先进,能保证紧急情况下急诊手术的及时实施。 三、21世纪要求的新型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 我科室得以全方位迅猛发展,目前已经形成院前急救、院内救治、重症监护一体化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符合卫生部2009年5月颁发的急救中心(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 四、反应快速、技术过硬的医护核心团队 目前我科室共有医护人员23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所有医护人员均通过严格的急救专业培训,全面掌握了各种急救技术,能熟练进行各种急危重症的抢救。院前急救能保证一、二线车在日间2分钟、夜间3分钟内快速出发。院前急救队伍在现场能及时进行、电击除颤、无创心脏起搏,以及规范、标准、有效的心肺复苏,从而为各种急危重症争取最佳抢救时机。院内已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多年,针对各种危重病人,能进行最专业、快捷、优质、高效的急救,成功率达95%以上。快速反应的院前急救配合畅通无阻的院内急救绿色通道,大大保障了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五、特色鲜明的急救技术与专科优势 我科室年急诊人次超5500,危重病人抢救近1000人次,急诊出车抢救病人4000人次以上。急诊范围涵盖:心跳呼吸骤停、呼吸循环衰竭、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塞、脑出血、急性中毒、异物卡喉窒息、溺水、电击伤、急腹症、各类创伤、严重多发伤和急性传染性疾病等22类危重病。 六、我们的服务承诺与终极目标 我中心的全体医护人员秉承“创新、高效、严谨、兼容、务实”的院训,坚持“全力以赴、用心服务、急您所急、用情呵护”的服务宗旨,实行“以人为本、文明诚信、争分夺秒、救死扶伤”的服务承诺,发扬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及整体素质,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塑造良好急诊形象。全体医护人员为抢救每一条宝贵生命而不懈努力,随时以高超的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个人教学情况概述

个人教学情况概述 在我二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本学年我担五年级的数学教学,我班有学生63人。现将这一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工作 本学年,我能认真进行政治学习并作好详尽的记录,能认真学习中共中央的教育政策法规。在师德、师风、师表等方面堪为人师。能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文件精神,自觉提高思想素质、道德水准。生活上严格要求,工作上高标准要求,重工作,轻享受。讲奉献,不索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敬业乐教,无私奉献。努力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遵纪守法,不赌博,不信封建迷信,生活简朴,作风正派,言谈举止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处处以一个高素质的人民教师来要求自己,从无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深受社会、领导、同行、学生的尊重。 二、教育教学工作 1、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诚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从不体罚学生,能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让他们热爱学习,发挥特长,培养其素质。时时以素质教育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不仅教会了学生知识,还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2、教学工作中,能够树立质量中心意识,改进教学方法,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学习大纲,弄清要求,钻研教材,学习理论,摸清学生情况,备出切实可行、指导性强的教案。上课中,能坚持候课,组织学生学习,讲授正确、明白,知识体系强,重点突

出,学生学习愉快,教师教学轻松。课后,能认真辅导,答疑解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加强对尖子生的培养。在自己的黄金时候应努力学习,为自己的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同时还尽力给他们提供条件,把自己的资料书送给他们,把自己的学习用具送给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 三、其他方面 本学年,我全身心投入学校工作,出全勤,空堂坚持坐班。从无旷工、旷课现象发生,有事向学校请假。同时,积极主动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各种工作。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我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我并不满足这些,我将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进一步完善自我,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教案案例

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教案 案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绪论 教学目标: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结构,尤其是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技能的新要求,明确学习的基本方法,熟悉常用的参考资料,为本门课程的系统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明确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及方法 教学难点:熟悉学习的内容及其结构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教师专业化的标准研究 一般认为,一个专门化的职业需要具备下列条件: 1.提供重要的社会服务,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 2.具有一套完善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体系; 3.在本领域的实践活动中个体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 4.进入该领域需要经过组织化和程序化过程; 5.有典型的伦理规范。 (二)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研究

二、学习内容 (一)知识背景--教师职业技能的内容 1.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 2.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 3.教学工作技能(本课程内容) 4.班主任工作技能 ----教育部《高师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2001年5月 (二)本课程的内容 本课程的内容以一课时的教学为单位、立足于课堂教学进行研究。 1.教学设计技能训练 2.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3.说课听课评课技能训练 三、学习方式 四、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行为要求 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生活

●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改传统的秧田式的座位排列为梯形式或马蹄形排列,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空间。 ●改革传统的教案书写方式(即以知识的单一传授为主线),尝试设计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案。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 ●在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面对问题的真实想法,而不是成人所期待的完美的答案。课堂教学不追求最佳化,不追求一步到位,树立长远的教育目标,而不是将自己的目光锁定在某一个知识点上。 ●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有效的课程资源,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相联。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儿童原有经验基础上的。 ——作业的设计要丰富多样,不要强迫学生做过多的机械式的训练。倡导学生用多样的方式如绘画、语言、符号、文字等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 ——教师应该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间对学生施以个别辅导。 ——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完整地倾听别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意见,不固执己见。 ●任何时候教师的言语都应富有激励和启发。应该努力去发现学生对答中能够给予肯定的东西,并巧妙地维护学生的自尊。 ●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任何时候的评价和小组活动都应给困难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

教学设计简介

课程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来的一个核心概念,课程资源包含的意义范畴宽广,既包括教材这一重要的为人们所熟悉的课程资源,也包括大量的非教材的却是课程有机组成要素和实施条件的软硬件资源。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开发,还是地方课程的建设,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呈现与实施方式,都离不开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撑。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顺利达到预期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并为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总之,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种极富主动性、创造性的工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发、利用好课内外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的课堂必定会是一个风采迷人、朝气蓬勃的天地。 教学设计理念: 备课时,我的设想是主要采用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围绕着“谁是骗子”这条线索,启发和点拨学生,让他们通过语言和细节描写理解人物,认识世态下的人性弱点,其中,最关键的是鼓励学生

把他们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学习、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型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分析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能体会文章深刻的内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皇帝的新装》。(板书课题)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你最早看《皇帝的新装》是在什么时候?谁又能说说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展示学习目标(齐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物形象。 3、领会文章深刻的内涵。

2012教师面试技巧:教学综合应变技能

一、教学应变技能的概念及特点 (一)教学应变技能的概念 教学应变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面对突发性教育情境做出快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行为方式。教师应变中的“变”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变化。这种变化既包括与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有关的变化,也包括与之无关但会影响教学进程的变化。教学应变中的“应”主要是指教师面对课堂教学变化所采取的种种措施,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 教学始终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教学设计要受到师生的知识、技能、心理发展等多种内部因素的影响,同时又受到教材内容与形式、教学目标、教学设备等外部因素的制约。所以课堂教学应当根据主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当教学中出现突发事件时,教师必须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调整、改变教学设计和教学进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境。所以,变是必然的,不变是相对的。教师的变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但只要教师积极可变就可以化被动为主动,表现出应变中的主动性。教师是否具备好的应变能力,是能否上好课的重要因素,它对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教师具有较好的应变能力,在其授课中就能从容不迫、随机应变地组织教学,即使课堂上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也能临“危”不乱,坦然处之,采用恰如其分的方法和手段,妥善加以解决。如果教师缺乏一定的应变能力,只会照本宣科,机械地履行教案。一旦课上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就会束手无策、乱了方寸,不能采取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必然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导致课的失败。 (二)教学应变技能的特点 教学应变技能具有以下特征∶ 1.突发性 它是指课堂中偶发事件的出现,往往具有突然性,教师无法估计,它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很难事先作出具体的应变准备,这一特点更加体现了课堂应变能力的难能可贵。 6.灵活性 马卡连柯说过∶“教育的技巧在于随机应变。”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一节课45分钟,尽管老师在课前准备了周详的教案,但课堂上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形总时有发生;有时学生还会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毫不相关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知识、机智地在瞬间作出果决的判断和机敏的反应。灵活性,是课堂教学机智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教育机智 (一)教育机智的涵义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以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教育机智是建立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唱肢体动作和表演技能(终审稿)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唱肢体动作和表演技能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唱、肢体动作和表演技能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猜谜和画画等小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任何活动都应是为了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设计的。如果采用的教学活动形式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最好的教学形式也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准备,师生共同表演。 课前的歌曲准备已成为英语课的规则。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思想,把学生的情绪转移到英语学习上来。我除了设计一些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表演,且自己也十分投入地和学生一起演唱,用表情、动作、眼神和学生交流,使学生情绪兴奋,快速进入“角色”,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氛围中,全身心地准备学习的开始。 (二)模仿表演,引导学生说话。 低年级学生有个共同特点,善于模仿。在教学时通过听、看和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 Hi! Goodmorningboysandgirls.老师脸带微笔,扬起右手亲切地向学生问好。Goodmorning, MissYang! 好响亮的回答。Howare you 趁热打铁给予学生更亲切的问候。Fine, thankyou. And you 在老师的示范下,学生积极响应,大胆地和老师、同学握手问好,这种独特的师生交流,上课形式,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并初步改变了村校学生胆小、怕说话、不善表达的弱点,为培养学生大胆说英语打下基础。 (三)复习表演,积累应用语言。 农村校学生学英语,学校没有任何语言环境,教师得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环境。为此,我每课先安排(5'-10')时间复习。而每次复习,尽可能把已学的内容串起来编成一个节目或有情景发展、有趣味的一件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表演。例第二册学 Unit3c,在复习时,我把所学的字母、单词、对话和儿歌有发展过程地串起来。 先用猜谜形式出示已学的11个字母,手持字母卡的11位学生走上台,排列字母顺序,然后教师说:Now, let'shavedialogues.学生拿起图片,用所学的句型说话。A: Hi, I'm"a". Look, Ihaveacake.下面学生说:Oh, it'syellow. A: Yes, it'sayellow位拿图片的学生逐个用已学的句子和同学对话。最后是手拿j、k字母卡的两位学生对话。 j: Hi,k. Nicetoseeyou. K: Nicetoseeyou, too. j: Look, what'sthis

教育教学能力测试要求和程序

教育教学能力测试要求和程序 一、要求 1、非师范教育专业类毕业的人员必须参加教育教学能力测试。 2、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在学期间教学计划中缺少教育教学实践环节或申请非本专业教师资格必须参加教育教学能力测试。 3、研究生毕业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参加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如本科或本科以下学历属于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可以本科或以下学历身份持本科或以下毕业证书直接认定相应类别及学科的教师资格。 4、原已取得低一类别教师资格,后取高层次学历,拟再申请认定相应类别教师资格者,需进行教育教学能力测试。 5、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的初等教育专业人员,只能直接申请认定与培养目标相对应的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初中及以上教师资格需进行教育教学能力测试。 6、高等学校拟聘教授、副教授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申请认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其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考察可不做要求。 二、测试程序 1、自备教材 申请高等学校教师自备普通高校目前正在使用的教材,申请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自备中等职业学校目前正在使用的教材,申请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的人员自备指定教材,申请初中及以下教师资格的按各区县指定教材准备。 2、抽题备课 申请人员按照通知要求准时到达测试地点抽取试题或由专家评议组指定试题。给予60分钟备课时间,在统一教案纸上写出教案或活动方案提纲,测试后上交专家评议组。 3、参加测试 测试总分为100分,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时间安排为试讲或组织活动15分钟,自谈讲课构思5分钟,当场答辩10分钟。 4、学科评议 学科评议组根据测试标准和申请人的综合表现,写出评价意见和综合测试成绩。 5、专家审议表决 召开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不含三分之二)出席的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依据学科专家评议组对申请人的评价意见及相关材料进行审议表决,充分听取各学科组的意见,采取无记名当场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获得到会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不含三分之二)同意为通过。

《教师教学技能训练》试题

《教师教学技能训练》试题

一、基础技能部分:结合自己的理解简述下面的问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下列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指出该问题是什么,并进行简单评述 (1)使学生掌握8个生字及相关生词;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行为主体:是学习者 行为动词:描述学生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行为条件: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包括:环境因素、人的因素、设备、信息、时间、问题明确性等 行为的标准(或表现程度):用以评量学生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一)行为性目标(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目标) 知识 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回忆、选出、识别等 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区别、提供、预测、检索、整理等。

应用——设计、辩护、质疑、撰写、解决、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等。 技能 模仿——模拟、重复、再现、例证、类推等。 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安装等。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过程与方法 经历、感受、参与、写出、寻找、探究、解决问题、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反映(认同)——认可、接受、欣赏、关注、选择、拒绝、摈弃等。 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 1.教学目标陈述的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不应该陈述教师打算做什么; 2.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 3.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学习结果的类型。如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2、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一个,面向初一学生撰写约150字的教学讲解用语:

英语教学中提升综合技能的三个环节

英语教学中提升综合技能的三个环节 摘要:作者认为在Integrated skills教学中,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综合技能: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立足主体,多角度锻炼提升综合技能;拓展迁移把握综合技能。 关键词:英语教学 Integrated skills 提升综合技能 《牛津初中英语》Integrated skills(综合技能)板块,是现行的这套教材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通常是由Part A听力训练和Part B口语训练(speak up)两部分组成。这一板块以听说训练为主,辅以简单的阅读和少量的写的练习,从而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地对学生加以训练,培养学生这四种技能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这就需要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三个环节,有效开展语言训练。 一、创设情境,在导入中激发学生兴趣 在导入Integrated skills的教学中,就要尽可能地设置贴近实际生活、贴近真实的交际行为,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譬如在教8BUnit 1 Past and present中的Integrated skills时,我利用多媒体呈现大量的过去和现在我们自己学校的图片,然后就很自然地呈现以下两个问题:

What did our school look like in the past? And 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school life at present? 这一真实的情境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很乐于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合作小组中,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相关语言知识,从而也就很自然地导入了本节课的speak up:talking about changes in your life――What changes have there been in your life?Work in pairs.Find out about the changes in your partner’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9104270.html,e Millie and Sandy’s conversation as a model. 二、立足主体,多角度锻炼提升综合技能 教材的实施阵地是课堂,课堂的主体部分是课的灵魂。而教材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托。在Integrated skills的教学中,一定要做好预测工作,明确听前、听时和听后的任务。还以8BUnit 1 Past and present中的Integrated skills为例,我再次利用多媒体呈现大量昆山的过去和现在的视频,营造一种高涨欢快的气氛,让学生很自然地去讨论昆山的过去和现在: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ast in Kunshan? How do you like Kunshan now? Why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Kunshan? 在讨论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新单词:

提高体育课动作技能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体育课动作技能教学的有效性 一、对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认识 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不懈追求学生进步或发展的最大化应是包括体育学科在内的所有教师的永恒课题。 二、体育课动作技能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程的学习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而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目标的载体。可见,运动技能的学习是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方面。而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能否掌握多种技术动作并学会有效运用,是体现学生掌握一定运动技能的关键。 学生无论掌握哪一项动作技术,一般都要经过三个阶段:即泛化阶段(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分化阶段(改进提高动作阶段)、巩固阶段(动作的巩固与运用阶段)。至于这三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是和对象的体质、知识技能的基础、教师所选择的教法以及学生的学法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教师善于在学生掌握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选择和采取恰当的教法,引导学生运用合理的学法的话,技能形成的各个阶段所需用的时间就会缩短,这对教师来说,就意味着课堂技能教学具有一定有效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提高体育课动作技能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如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动作技能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的素质、课堂教学诸环节和学生的学练是重要且基本的方面。 途径一: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提高教学有效性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当前,导致体育课堂动作技能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理念陈旧,忽视了现代学生的心理需求,动作技能教学追求竞技化水平,学生很难掌握,鲜有成功体验。二是新课改以来,又有教师过分淡化技能,体育课堂技能教学“蜻蜓点水”,学生忙了一节课,收获甚微。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体育课动作技能教学有效性,首先要求教师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智慧树知到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从宏观层面讲,影响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因素有() A:培养模式 B:教育政策 C:现代信息技术 D:专业动机 答案: 教育政策 2、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时“师范性”重于“学术性”。 A:对 B:错 答案: 错 3、教师专业技能的特点有() A:发展性 B:综合性 C:复杂性 D:应用性 E:科学性 答案: 发展性,综合性,复杂性,应用性 4、教师专业技能训练要树立的理念() A:育人为本 B:实践为主

C:学习为先 D:能力为上 E:生态为重 答案: 育人为本,实践为主,学习为先,能力为上 5、美国斯坦福大学率先将“微格教学”用于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是在哪年 A:1962 B:1963 C:1964 D:1965 答案: 1963 第二章 1、语调是指一句话或者某个语言片段在声音上的,高低、轻重、快慢的变化。A:对 B:错 答案: 对 2、《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将普通话水平测试分为二级四等。 A:对 B:错 答案: 错 3、辅音在发音过程中,气流没有受到阻碍。 A:对 B:错

答案: 错 4、元音在发音过程中,气流没有受到阻碍。 A:对 B:错 答案: 对 5、朗读时,停连的处理只需要根据自己的语感来处理就行了。 A:对 B:错 答案: 错 6、重音是朗读时需要突出、强调的音节。 A:对 B:错 答案: 对 7、表达失望的情绪,朗读时应该用慢速。 A:对 B:错 答案: 对 8、朗诵不仅是一种高雅的语言艺术形式,也能够提高普通话水平。A:对 B:错 答案: 对 9、一般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最低应该达到二级。

学校教学设施介绍

学校教学设施介绍 篇一:学校功能室介绍 音乐室解说词 我校音乐教室的环境设计力求做到充满轻松、喜悦的色彩,充盈着音乐的气息,让学生在一个优美的环境中学习音乐。我校音乐教室只有一间,现有多媒体、钢琴、五线谱电教板等设备,这些设备配备先进优良,为我校的音乐教学及音乐活动提供了高标准的硬件设备,使教师的教学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拓宽了教师视野,拓展了教学空间,里面存放着音乐教学仪器很多件,能满足我们师生的教学需要。我校的音乐教室通常是用来进行日常的音乐课教学,在课余时间我校的合唱团、舞蹈队等艺术团体定期在这里进行训练。在这间音乐教室里孕育出许多优秀的音乐课及节目。 计算机教室情况说明 我校只有一个计算机房,机房配有10台学生机,1台教师机,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主要用于信息技术教学、各学科教师进行网络教学、课程整合、教师网络应用和学生上

网阅览电子图书、查阅资料、制作课件。机房里,电脑桌的摆放与班级课桌的摆放类似,除了日常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外,很多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整合课、竞赛都是在这边开展的。我校先后在这里举办过很多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北高营首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竞赛等大型活动。平时学校为学生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计算机竞赛活动。学生们利用课上或中午休息时间在这里完成了许多计算机竞赛。而且计算机房的开设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使机房得到了合理运用。 体育器材及户外器材设施管理制度 为加强学校体育器材、设备及户外设施的安全使用和管理,保证教育教学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1、体育器材室的专用器材、设备等物资有专人负责管理、使用,做到科学管理、使用规范。2、体育器材室的所有专用器材、设备等物资实行帐册管理,做到了帐目清楚,帐物相符。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帐》、《教学仪器设备明细帐》、《教学仪器设备登记册》等管理帐册。在帐务管理中,做到了“记帐及时、流程规范、准确无误”。3、器材、设备的存放分门别类,科学有序,排列整齐,定橱定位。器材室配备了消防灭火器材。 4、器材室及室内活动场保持整洁有序,没有存放与本学科无关的物品。 5、指导师生正确使用并教育学生爱护各种器材、设施。在使用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器械时,老师在旁保护。

(新)教师综合技能大赛总结

碱滩镇古城小学教师技能大赛总结 (2015—2016春学期)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技能培训,强化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打好教学水平的基础,巩固人才培养水平,我校开展了教师综合技能大赛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上级领导高度重视。 根据选手抽签,比赛根据详细的评分细则对选手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和仪表、自身教学特色与风格等几方面打分。 比赛各阶段,我校邀请了相关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有一定威望的一线教师担任评委,由于各赛阶段是现场评分制,选手多、时间紧、任务重,评委们非常辛苦,但在比赛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把握评分标准,一丝不苟的评分。 同时,比赛也得到了领导极大的关心和重视。参加决赛的选手们,精神振奋,赛前准备充分,对教学内容熟悉,教学设计新颖合理,说理充分准确,较好地展示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技能。评委认真听取了每位选手的现场说课,客观公正地评出了决赛选手的成绩,最终确定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在各赛场上,各评委老师还就选手的表现做了现场点评,点评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表达、授课形式、讲课技巧、PPT 制作等方面。评委老师还就同学们的细节做了规范,同时传授给大家一些多年的教学经验,如教师不必局限于讲台,可以走到学生中间,这样与学生更为亲近,可以塑造出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讲课时适当运用一些讲课技巧,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如点名提问,学生黑

板演算,手势,姿体语言,生活中熟悉的人和物化到例子中讲解,等等,这些技巧将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 在比赛初期,我校教师负责制定评分细则,布置比赛场地,打印评委老师姓名及相关资料等准备工作,确保现场工作井然有序,成功地举行。在比赛中,每场比赛都由各班班主任全权负责。使整个比赛过程井然有序,各阶段工作都尽量做到了公正、公平、公开。 此次比赛,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朝气蓬勃、容易接受新事物、厚积博发的潜在能力,同时给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加强同学和教师的相互了解与学习,起到了明显推动作用。通过此次比赛,同学们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得到了评委的指导。评委老师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教师迅速成长,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风,有益于学科专业建设,对同学们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本次比赛是对我小教师的一次大检阅,一次大展示。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评委老师、工作人员和参赛选手的共同努力,比赛取得了圆满成功,实现了比赛的预定目标。 当然,此次比赛中也凸显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在今后的类似比赛中,我校会以更高的热情积极投入,力争做的更好。

教育教学技能测试题剖析

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教学技能》试卷专题一班主任工作 1.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情况,把握班级特点,找出解决班级问题的方法,称之为()。 A.规范制约法 B.了解法 C.调查研究法 D.行为训练法 2.班主任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 A.引领者 B.组织者 C.领导者 D.实施者 3.从工作的角度看,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也是对工作质量的全面评估,更是为了()。 A.向领导表明顺利完成工作 B.为学校检查工作做准备 C.记录自己的劳动过程 D.今后工作的调整与改进 4.在班主任的指导和带领下,班级成员围绕具体问题而组织的集体性教育活动,称之为()。 A.集体活动B.主题活动 C.周会 D.主题班会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4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对错 2.班规应该由班主任制定并由班主任监督实施。对错 《教育教学技能》试卷专题二课外校外活动 1.课外活动的教师担任三种角色,一是专业指导;二是组织与协调;三是() A.教育者 B.领导者C.组织者 D.实施者 2.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要求以及学校的具体条件就某一课题把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这种形式称之为()。 A.兴趣活动 B.集体活动 C.小组活动 D.教育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至少具有四方面的特点:灵活性、兴趣性、综合性和()。 A.合作性 B.影响性 C.组织性D.自主性 作者活动的开展主要受()直接领导。 A.共产党 B.共青团 C.学校 D.少先队 2.少先队辅导员可分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和()。 A.校内辅导员 B.小队辅导员 C.关工委辅导员 D.校外志愿辅导员 3.中学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原则的确定是根据团的性质、任务和()。 A.党的要求 B.学生情况C.中学实际状况 D.教学任务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6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对错 2.共青团是中国青年的先进群众组织。对错 3.共青团组织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活跃共青团的气氛,调动团员的情绪。对错 《教育教学技能》试卷专题四教学设计技能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即预期学生身心诸方面发生的变化”是指()。 A.教学目的 B.教学目标 C.教学任务 D.教学技术 2.一份合乎规范的教案,其构成要素不包括()。 教学后记 D.括概 C.学方针教B.教学目的 A.

小学语文教学综合技能包括哪些方面

小学语文教学综合技能包括哪些方面? 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恰当运用这些技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答:小学语文教学综合技能包括:教学语言技能、教学体态语技能、教学节奏技能、教学过渡技能、教学管理技能、教学交往技能、教学评价技能、学法指导技能以及合作技能。 以课堂语言技能为列 课堂语言技能包括广义的教学语言和狭义的教学语言。广义的教学语言包括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教学口语、书面语言(如板书、作业批语等)、体态语言(如示范性或示意性动作等)。狭义的教学语言是指教学口语,它是教学语言的主要形式。这里的教学语言技能也即教学口语技能。 小学生活泼好动,为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还要负责课堂纪律的管理、学生的情绪调节和学习的引导。教师必须掌握课堂语言技能,教学语言准确、鲜明、风趣、亲切的教师易于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语言技能是教师教学的综合技能之一。好的语言技能听起来是一种享受,亲切和顺,把精妙的课文讲解得丝丝入扣,听得人心里甜甜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应当达到哪些要求呢?一是要具有准确、鲜明、风趣、亲切的有声语言;二是体态(无声)语言必须形象、得体、自然;三

是采用规范性、激励性的课堂教学语言。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确、鲜明、风趣、亲切的有声语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包括思想内容的正确性和表达的确切性两个方面。教师必须做到正确地分析课文的思想性、正确地讲解课文中涉及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不犯科学性的错误。思想内容的正确性还指解释词语时不随意减少或增加内涵,讲话符合逻辑,不犯逻辑性的错误。表达的确切性包括语音的标准动听,用词的丰富准确,以及语法的合理灵活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有鲜明性。在教学中尽量避免重复哆嗦,讲得精而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风趣,就是运用各种巧妙的、出人意料的或引人发笑的语言,动作与表情,以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便只有巧妙驾驭好课堂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才能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教师在授课中,还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语。这样便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二、教师语言必须形象、得体、自然。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开始能独立运用各种方法进行逻辑 运思,但一般还离不开具体事物和形象的帮助。他们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不够强,只有对一些具体的、活动的、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才容易集中和稳定。这些特点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

技能教学中的讲解示范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9104270.html, 技能教学中的讲解示范法 作者:刘宁 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26期 摘要:技能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涉及到操作技能的传授,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因此讲解示范法是技能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熟练、规范地实施讲解示范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学质量。本文从组织形式、实施流程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对讲解示范法的课堂实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技能教学;讲解示范;组织;实施 讲解示范法是教师在技能教学过程中,以自己准确、熟练、规范的动作,为学生的操作做出典型示范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常运用于工具操作使用、仪器设备拆解组装、故障维修等教学环节,是技能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方法。在技能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规范地运用讲解示范法,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讲解示范法的组织形式 讲解示范法主要由教师进行操作动作、操作流程的示范操作,涉及多人操作时,可以选择辅助教师或指定部分学生配合进行示范。其主要包含两个基本环节:讲解和示范。讲解是对技术要领、注意事项、操作经验的理论传授,可谓“言传”,示范是对规范手法、关键动作、操作流程的技能展示,可谓“身教”,两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机结合,讲解和示范的结合具体有三种方法: 一是先讲解后示范。这种结合方式是指:教师每做一个示范动作之前,先讲解如何进行、为什么进行、动作要领、注意事项等,之后再进行规范动作的示范。这种讲解示范法可以使学生在感知教师的操作动作时达成理解知觉,而不是机械知觉,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记忆,从而强化学习效果。一般适用于学生有了一定基础或在纠正错误动作时进行。 二是先示范后讲解。这种结合方式是指:教师先把规范动作做一遍,然后再讲解该动作的目的、要点。这种讲解示范法先以敏捷利落的动作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再讲解动作的要领,可以达到使学生形成整体印象,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一般适用于学生初学新技能时进行。 三是边讲解边示范。这种结合方式是指:教师以规范动作、规范流程为主线进行示范,同时进行伴随讲解,即做到哪里讲到哪里。这种结合方式在技能教学中用的最多,它能够把教师的语言描述和动作示范非常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边看边听,视觉听觉并用,能够加快动作表象的形成。一般适用于学生学习复杂动作、较长流程操作时进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