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字涿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建议书

数字涿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建议书

数字涿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建议书
数字涿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建议书

数字涿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建设背景、预期目标、建设规模、主要内容

(1)项目名称

数字涿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

(2)项目建设背景

为了加快“数字中国”基础空间框架的建设,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将在全国全面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力争完成全部333个地级市和部分有条件的县级市的数字城市建设。为切实加快我省数字城市基础建设步伐,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数字城市基础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①务必高度重视、②加快建设进度、③搞好应用服务、④切实加强领导。

目前,我省11个设区市已全部启动数字城市建设,石家庄市栾城县、廊坊市霸州市也已先后启动县级数字城市建设。根据我市国土资源局统一安排,我县作为我市首批县级数字城市启动县,应于2013年3月底前由我县国土资源局向县政府提出立项申请,县政府确定项目的组织领导、牵头单位和专项资金投入意见,再向张家口市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张家口市国土资源局审查研究,向省地理信息局提出立项申请,省地理信息局审查通过后,发文批复同意立项。

(3)预期目标

按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要求和信息共享标准,在县政府的统一管理下,建立我县权威性的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整合有关部门的专题信息,集成我县有关社会、经济信息资源,建立一个我县权威性地基础信息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构建信息资源共享环境和机制,建设面向政府部门应用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面向社会的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示范应用工程研建,例如:国土、公安、规划、城管、房产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为我县下一步的信息化发展打下一个良好地基础。

(4)建设规模

在我县县城规划区以及矾山镇实现大比例尺地理空间数据覆盖,完成航空摄影覆盖范围100平方公里(县城规划区70平方公里、矾山镇30平方公里),数字正射影像图、高程模型数据生产100平方公里(县城规划区70平方公里、矾山镇30平方公里),地形图生产94平方公里(县城规划区67平方公里、矾山镇27平方公里,具体范围见后附件)。

在我县全域范围内实现1:1万、1:5万比例尺地理空间数据覆盖,总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

(5)主要内容

①基础地理信息建设

数据获取和采集方面包括:城市基础控制网建设、城市大比例尺地理空间数据(包括:数字线划地形图、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生产;建成区地名地址数据采集;全市域基础地理数据的收集完善;

数据处理方面包括:根据基础数据库、公共平台数据库对数据管理、维护和数据应用分析的不同需要,按照数据库建设中各类数据标准的具体

要求,通过信息化、模型化对上述完成和收集的基础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几何拓扑维护和数据重组,为下一步的数据入库提供合格数据。

②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搭建及其管理系统的建设

根据数字城市建设要求,完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结构设计、数据库搭建、数据入库,并开发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实现对基础数据的有效管理与维护。

③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

依托完成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与公共地理框架数据,面向专业政务用户、综合管理用户的不同应用需求和功能需求,完成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具体工作包括:平台运行维护系统、门户网站系统、平台数据共享服务与交换系统。

④公众服务平台建设

开发网络化的公众应用服务系统,建设为社会公众提供基于位置服务的公众服务平台,包括:公众基础地理数据的处理和整理、地理信息社会公众服务系统软件开发等。

⑤典型应用示范建设

结合我县政府管理和决策工作的实际要求,以应用部门需求为主导,基于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基础,选择4个领域开展典型应用示范系统的建设,研建相应地应用管理系统。并总结应用模式与研建经验,为我县数字城市建设工作中下一阶段的项目推广和深入应用提供借鉴。

⑥支撑环境建设

设计、采购并部署能够保障项目实施及建设成果长期应用的软硬件及网络运行环境,成立以县政府为主导的组织协调机构,组建专门的运行维

护机构,建立健全地理空间框架共享与更新的长效机制,全面支撑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运行与应用。

2、项目计划周期

本项目计划于2013年4月底之前启动,建设时间期为1年半。

3、项目预算

3.1项目总体经费预算依据及说明

数字涿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由河北省地理信息局和涿鹿县人民政府共同投资。项目依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颁布的《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计算细则》、《测绘工程产品困难类别细则》和《测绘工程产品价格》,结合河北本地测绘市场价格情况,项目总经费预算为614.89万元。其项目建设经费来源:

1、河北省地理信息局给予68.94万元配套经费支持;

2、涿鹿县本级投入545.95万元。

3.2项目经费分项预算

数字涿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经费分项预算表:

(总投资614.89万元)

二、立项的必要性

1、涿鹿县概况

涿鹿县隶属河北省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永定河上游。地处北纬39°40′—40°39′,东经114°55′—115°31′之间,涿鹿—怀来盆地西部。北与张家口市下花园区交界,西北隔黄羊山与宣化县相望,西南与蔚县毗邻,东南与北京市郊区和保定市涞水县接壤,东北与怀来县相邻。东距北京市

中心140公里,西距煤都大同市270公里,北距张家口市75公里。县南北长90公里,东西宽43公里,总面积2802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辖1区、8镇、9乡,373个行政村。全县地势南北低,中间高。以桑干河南岸的五堡、保岱村为界,北部为河川区,中部为丘陵区,太平堡以南为山区。

2、需求情况分析

由于总体投入不足、统筹协调能力较弱等原因,基础地理信息成果滞后于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求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一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长期发展规划,我县城区范围在不断延伸和扩大,城市面貌、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巨大改变,现有的城市控制网成果不能得到及时更新修测,加上道路拓宽扩建和自然因素的破坏,造成大量高等级控制点损毁丢失,失去使用价值,难以满足我县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二是我县1:500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慢,重点发展区域缺少大比例尺地形图,而且现有大比例尺地形图成果现势性差,信息量不丰富,数据种类少,不能满足社会各方面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基础测绘公共产品匮乏,与实际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结构性变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最近我县公安局、规划局、城管执法为建立自己的数字服务系统,为寻求我县主城区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犯愁、打报告、写申请要求这方面资金的落实,造成我县测绘基准不统一、不规范、项目重复投资,资源不能共享,社会应用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降低。

基于区域信息化建设理念的数字涿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将整个涿鹿县内的各项信息化工作看作一个复杂地综合体系来看待,以权威、统一的城市地理空间信息作为各部门行业信息的基础载体和媒介,以政府统筹组

织的形式开展建设和推广应用,将有效提高政府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中的资金利用率,实现各部门在统一的空间定位基础上进行空间信息的共享、交互、发布、分析以及应用。

三、实施条件

1、县政府对开展数字城市建设工作高度重视

开展数字涿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促进我县管理科学化的客观要求,是服务民生、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展示我县形象、建设开放型政府的有效途径,也是政府决策、规划建设、社会管理、应急指挥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该项目的开展能够有力推进我县地理信息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和城市信息化建设,并且可以将测绘工作直接与县政府的工作和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服务于各级政府,对提高城市公共管理、应急处理、公共服务以及科学决策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数字涿鹿地理空间框架工作将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涿鹿县国土资源局为牵头单位,协调公安、建设、规划、市政、民政、环境等各专业部门,统筹规划,实现共建共享。并安排专项建设资金,加大支持力度,以支撑数字城市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数字涿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及后期推广应用工作。

2、建设数字城市的基础条件情况

(1)基础资料

我县城区基础测绘成果相对匮乏,现有地形图成果现实性差,可利用性近乎为零,本项目所需城区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成果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测绘过程重新获取完成。

我县28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1万、1:5万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成果

由省地理信息局提供。

(2)技术力量

涿鹿国土资源局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特别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队伍建设,引进了多名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形成了以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为骨干的技术团队,为涿鹿数字城市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具有了一定的技术水平和专业水准,能够承担基的日常维护与更新工作。

(3)设施条件

目前我县已经具备保证空间数据集和管理服务平台运转的基本的网络环境,对于本项目运行所需的其它专用软硬件,大部分都需要在本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购买配置,其配置原则应具有针对性,软件的配置水平一方面代表着系统的先进程度,另一方面决定着系统的生命周期,因此软件的选购定型将得到充分的资金保证,比较而言,硬件的配置则应本着节约资金、实用够用、分步建设、逐渐提高的原则进行建设。

3、实施的相关政策与保障体系

针对我县信息化水平现状,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保障数字涿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管理。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国土资源、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公安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数字涿鹿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数字城市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的协调领导,确保职能、经费、人员落实到位,及时协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

二是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数据是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其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对于数字城市的建设关系重大。为了保

障基础框架建设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必要的组织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我县地理空间框架统一建设、更新维护、服务应用及城市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等政策机制。

三是经费保障。为保障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及后期推广应用工作,我县将所需资金纳入本县基础测绘工作财政专项投入,加大对该工作的支持力度。

四是编制设计方案。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本县实际,借鉴其他城市建设实践的先进经验,制定我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总体设计方案。

五是成立地理信息中心。统一进行各类空间数据资源的管理、维护和应用服务。

规划项目建议书

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第一编. 项目策划: 1.1项目策划意义 项目策划的目的在于使投资者明晰本项目运作的过程与预期结果,从而能够更好的把握项目的进展。同时策划还需对项目定位、市场、规模、投资与收益以及项目管理和产品的设计营销提出初步设想,作为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建设规划的依据。它是项目决策的最初、最重要的基础是项目成败的关键。 1.2项目概况: 1.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1.3.1有利条件 区位适中,交通便捷 林木葱翠,风景秀丽 文化意蕴,地灵人杰 水清如镜,山水有情

周边环境,蓄势待发 1.3.2尚待解决的问题: 用地权的问题 用地的详尽范围、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合同仍需进一步落实。以免影响今后的开发。 公路接口问题 基地距公路5公里,这一段路的建设问题需要落实。 建设规划问题 基地地形较为复杂,资源条件未充分的挖掘,尚未进行系统的规划。 开发管理机构问题 目前尚未建立明确、健全的开发管理机构。应尽快按公司法建立专项开发公司,健全机构,明晰产权,以便今后的工作顺利开展。 其他问题 1.4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为:————项目综合开发规划 ——以松泉为名,突出基地自然景观特征。 “松”:点明基地的植物景观特征。基地林草覆盖率高,主要树种为松树。 “泉”:比喻基地内的两座水库,宛如两面晶莹的宝镜镶嵌在万松林中。

“地业”:突出项目开发的特点,即以土地资源为依托,进行生态农业、健康疗养、休闲娱乐综合性项目的开发。 1.5项目定性与定位: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双休日,黄金周假日消费和外出旅游日益增多.一方面刺激了旅游市场的消费,同时也对旅游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单一型的旅游开发项目,由于缺少综合性,参与性,娱乐性和特色,造成游客停留时间短,回头率低,直接影响旅游经济效益的整体提升,使本身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不能吸引游客。 所以在本项目的定性中我们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性:指在苑区根据基地的景观和用地条件在项目安排上,要能满足不同消费能力、不同消费兴趣的消费群体的要求。如要综合考虑安排生态农业、健康疗养、娱乐、休闲、度假项目 2.针对性:园区开发的主打项目一定要针对某一特定消费层。 生态农业——广泛的旅游人群,不同收入的消费群;学生团体等。 健康——项目内容包括健康检查与治疗,主要正对城市中高收入阶层,该年龄组的人群,由于工作强度大,竞争和生活压力大,多数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利用 基地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和系统的健康疗养设施,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疗养——拟把该项目的受众定位在老龄人群。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竞争日益激烈,无形中,人们对老年人由身到心的关注日益不足, 亟需要有专门的社会机构来关注这一方面的问题。此外,这种社会现实也对旅游及服务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专门针对老年人及离退休人员的旅游服务设施严重不足。一般的旅游度假区、度假山庄虽然有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但针对性不强,服务管理专门化不强。同时,这一方向的市场潜力也是巨大的。 娱乐休闲——在关照老龄人福利的同时,在项目设置上,考虑到家人探望和团聚时年轻人和儿童的活动和消费需求。这样可以增加子女探望在此疗养的老人的频率,不仅扩大了接待人群,也使在此疗养的老年人颐享天伦之乐,对老年人的身心修养大有裨益。同时,

【完整版】XX银行2016-2020五年战略规划项目建议书

XX银行2016-2020五年战略规划 项目建议书

目录 一、序言 (3)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 三、能力优势和自身不足 (12) 四、指导思想、战略方针和主要目标 (15) 五、主要措施 (25) 5.1 公司治理 (25) 5.2资本管理 (27) 5.3 公司及投资银行业务 (29) 5.4 个人银行业务 (31) 5.5 资金及市场业务 (33) 5.6 财务管理 (34) 5.7 风险管理 (36) 5.8 运营支撑 (38) 5.9 科技支持 (40) 5.10 机构布局 (42) 5.11 人力资源 (43) 5.12企业文化和品牌 (45) 六、战略管理 (47) 五年发展战略规划主要量化指标及其说明 (48)

一、序言 1.1 全面推进二次创业,基本实现既定目标 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1-2015年(以下简称“前一规划期”)发展规划,在总结前八年发展轨迹并基于对发展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根据全面推进二次创业的基本思想,坚持以改革和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和再造为主线,以创新和科技为动力,以规范和稳健为保障,以效益和质量为目的,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争取率先与国际通行准则接轨,力争在综合竞争力方面成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领头羊。 前一规划期,借助金融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以及股东及董事会的支持和广大员工的努力,某银行公司治理基本规范,盈利水平、竞争能力、资产质量、风险管理、机制体制、队伍素质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与改善。基本实现了既定发展目标,已经发展成为国内较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1.2 顺应改革发展大势,统一未来行动目标 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继续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本发展战略规划结合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基于对规划期国内经济金融改革开放趋势和政策取向,以及全球经济金融市场一体化发展的研判,以国际较好商业银行量化指标体系为参照,在对前一规划期发展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分析了某银行规划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明确了使命和责任,并根据某银行董事会战略意图而编制。

福建域数字城地理空间框架

附件 福建省县域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 建设指南 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2013年7月

目录 一、总体要求 (1) 二、基本原则 (2) 三、建设主要内容与模式 (2) (一)以设区市平台为基础建设模式 (3) (二)政务版平台独立建设模式 (4) (三)参照设区市建设模式 (5) 四、职责分工 (6) 五、工作程序 (6) (一)立项申请 (7) (二)需求调研与设计书编制 (7) (三)设计书评审与合作协议签署 (8) (四)项目实施 (8) (五)试运行、验收与成果归档 (8) 附录1数字县域建设内容 (10) 附录2数字县域建设经费概算参考 (15) 附录3 项目建议书编制提纲 (18) 附录4 项目设计书编制提纲 (19) 附录5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运行报告编制提纲 (22) 附录6 经费执行情况报告编制提纲 (23) 附录7 工作总结报告编写提纲 (24) 附录8 技术总结报告编写提纲 (25)

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是重要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分为国家、省区、城市三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数字省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要求2012年底前要基本推广到所有地级以上城市,2013年向具备条件的县级市推广,并逐步实现国家、省、市、县的上下贯通和横向互联,最终把分散在各地、各部门的地理信息资源打造成全国地理信息服务的“一个网、一张图、一个平台”。 按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于2012年4月发布《关于开展数字县(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的通知》(闽测绘﹝2012﹞8号),启动县域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以下简称“数字县域”)建设工作。 为统一认识,理清思路,规范项目建设,加快我省数字县域建设,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共享和应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为各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服务,我局编制本建设指南。 一、总体要求 数字县域建设是设区市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补充与应用拓展,一般应基于设区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完善及整合县(市)地理信息资源,并通过设区市建立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开展推广应用。信息化基础较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较丰富的县(市)确有必要可参照设区市的建设模式开展项目建设。 数字县域建设应与国家、省、设区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一致、执行统一的建设与应用服务标准和规范,从而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各行业应用提供纵向互联,横向互通的国家、省、市、县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技术介绍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技术介绍 早在2006年,国家测绘局就首先在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设施最集中的城市地区,启动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将有29个省的150个城市经遴选成为试点或推广城市。其中,太原、潜江、嘉兴等城市已经顺利通过了国家级验收。北京西城、通州、郑州、西安等近30个城市现已全面完成了框架建设。 这些城市通过国家、省和地市三级之间共建共享机制,建成了1:25万、1:5万、1:1万或1:5千、1:2千、1:500数字线划图数据,2.5米、1米、0.5米遥感影像数据,以及相应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还通过低空遥感、车载激光雷达等高新测量技术,获取了优于0.1米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每栋建筑物的精细三维模型、沿道路立面街景数据以及标志性建筑物的360度全景影像,真正形成了市域覆盖横向到边、数据尺度纵向到底、信息内容深入到点的完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体系。 框架建设显著提升了我国在地理信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依托Newmap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建立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通过网络提供在线调用、零码组装、标准服务和二次开发四种应用模式,建立了300多个专题应用系统,很好地满足了政府及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不同层次的需求。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对下一步工作,国家测绘局徐德明局长在2010年之初就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2015年前,要完成全国地级市和有条件县级市的框架建设,力争将2020年初步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目标提前5年实现!” 1.技术背景 二十一世纪初,Web2.0的问世,迅速带动Web Service、地图混搭(Mashup)等新技术在地理信息领域的应用,使基于网络的地理信息服务不仅成为可能,更成为社会公众衣食住行不可或缺、灵活便捷的基本工具,导致人类对地理信息以及相关的在线发布软件和技术需求空前迫切。 然而,以文件和数据库为基础的传统架构地理信息软件,很难适应以服务为核心的应用要求,如ArcGIS、MapInfo等,面对数据即服务、功能即服务、处理即服务、工作流即服务、资源即服务等以服务为核心的新体系架构,存在效率不高、互操作性不强、跨平台性不够等诸多不适应。 在需求牵引和技术拉动的双重动力驱使下,以文件和数据库为基础的传统架构的GIS软件向以服务为核心的GIS软件过渡发展端倪渐现。 GIS软件源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引入我国并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尽管后期出现了国产化的软件,但一直以来处于模仿与跟踪的发展状态。 因此,为彻底改变传统架构GIS软件时代我国落后的被动局面,紧紧抓住转型升级这一历史机遇,自2001年始就积极向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国家测绘局

地理空间框架基本规定

地理空间框架基本规定 Basic specifications for geospatial framework

目次 前言 (3) 引言 (4) 1 范围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 3 术语和定义 (5) 4 概述 (6) 5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 (8) 6 目录与交换体系 (10) 7 公共服务体系 (11) 8 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11) 9 组织运行体系 (12)

前言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成名、王继周、印洁、刘东琴、方驰宇、赵园春、孙隆详。

引言 为明确地理空间框架的含义与构成,统一认识、理清思路,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共享和应用,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服务,切实提高测绘保障服务的水平,制定本标准。

地理空间框架基本规定 1 范围 本标准界定了地理空间框架的含义与构成,规定了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数字中国、数字省区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维护和服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1139-2007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 GB 22021-2008 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 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空间分析基础的地理信息数据,该数据反映和描述了地球表面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

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技术方案

一地理空间框架简介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也即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它是数字城市核心组成部分,从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入手建设数字城市,是一条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实践所证实的科学之路,也是测绘行业主导推进的“数字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真实内涵。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由数据体系、目录与交换体系、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组织运行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构成。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组成部分,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依托,以应用服务为目标,通过空间分析满足数字城市各类用户的基本需求,同时具备实现个性化应用的二次开发接口和可扩展空间。城市内规划、国土、房产、公安、统计、金融、保险、工商、税务等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的专题信息都能够通过空间匹配搭载到公共平台之上,实现分析、集成、共享及进行个性应用开发和扩展。 二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目标 1)根据总体规划与发展布局,进一步扩展和完善空间数据体系,以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2)建立健全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政策法规和组织机构体系,建设符合实际情况的标准、制度体系、接口及规范; 3)实现分布式数据管理与更新,提供多种解决方案保障公共平台稳定、高效运行; 4)建设数字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运维管理系统”和“门户网站(政务版等)”建设,使空间数据更好地为信息化建设服务; 5)建设示范应用系统建设,包括“土地动态执法监察系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旅游查询系统”。 三技术路线 3.1 大地控制网建设 根据测区面积大小情况布设C级或D级GPS控制网。 3.2 数字成图

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数据建设技术方法

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数据建设技术方法 摘要: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基础,为城市信息资源空间化 整合提供标准、权威的载体,实现了城市信息资源的空间化整合和共享。本文就 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数据建设技术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数据;建设;技术方法 1概述 根据《地理空间框架基本规定》和已开展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情况,地理空间框架主要包括由地理空间信息标准、空间基准与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 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应用示范、支撑环境建设等构成。 本文拟就某地区范围内的1:500基础地理数据整理(含DWG格式和SHP格式) 进行图幅整饰,并将GB/T7929—1995图式转换至GB/T20257.1—2007图式、1956黄海高程到1985国家高程转换;同时将前期采集的DLG数据转换与地理空间框 架的基础地理数据标准相符合,对基础地理数据属性结构调整,属性完善,拓扑 关系检查、修复,在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数据精度、专题逻辑等方面来解 决基础地理数据与平台的无缝连接和集成。 2技术指标和主要技术依据 2.1技术指标 (1)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地方独立坐标系;(2)投影方式:高 斯-克吕格投影;(3)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4)比例尺:1:500;(5)基本等高距:1:500地形图采用0.5米等高距。 2.2主要技术依据 (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基 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GBT20258.1-2007);(2)GBT20257.1—2007国家 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4)《基础地 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 3作业流程和要求 3.1作业流程 基础地理数据作业流程:1:500原始数据——图式转换——高程转换——构面——图面整饰——DWG数据检查与修改——DWG-SHP格式转换——SHP数据检 查与修改——数据库成果。 3.2原始数据整理 (1)原始提供的1:500基础地理数据种类多,有已经入库的CAD文件、未入库的CAD文件等,数据采用的更新方式也不一致,有全部裁切、有部分裁切,使 得变更数据的更新工作难度加大,需要细心处理并外业核实。 (2)勾画等高线所在区域的范围面,为后面做高程转换做准备。 (3)检查DWG(检查JMD层房屋、房屋分隔线、结构注记、楼层注记对应 关系正确性),保证入库数据的正确性。 3.2.1构面及赋面心点 公路、铁路、沟渠、已加固斜坡、未加固斜坡等要素在CASS中表达时是线状,但数据库中要求的几何表示为面,所以这些要素需要构面处理;植被与植被或不

数字合肥地理空间建设内容与成果

数字合肥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项目建设情况 1、任务来源 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牵头,科技部、国防科工委、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农业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和解放军总装备部等11个部委组成国家地理空间信息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提出我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和协调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产业和应用系统的发展,促进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和地理信息系统及相关产业的高起点、高效率建设。2001年,国办 [2001]53号文提出:“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地理空间信息的共享和广泛应用,充分发挥地理空间信息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作用,需不失时机地加快我国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地理空间信息标准和政策法规,建立完善的公益性、基础性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及其交换网络体系,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在关于加强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建设问题中强调:“当前,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我国大地测量基准系统,遥感和卫星定位导航信息服务体系,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人口、资源环境与地区经济信息系统,宏观经济社会地理信息系统等。” 2006年,国家测绘局(现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下发了《关于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国测国字

…2006?18号),为保证该目标的顺利实现,特制定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方案:“十一五”期间,全国范围内选择了100个具备条件的城市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试点工作,试点工作由国家测绘局、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城市人民政府共同合作,按照“需求牵引,设计统一,共同投资,资源共享”的原则组织实施。对列入试点的城市,国家测绘局将在总体设计、基础航空摄影、技术创新、系统集成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技术和经费支持。 2008年,按照“国测国字…2006?18号文”的遴选要求,国家测绘局下发了《关于批准列入2008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的通知》(国测国字…2008?33号),将合肥市列入国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城市。2009年6月12日,国家测绘局、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合肥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同签署协议合作构建“数字合肥”地理空间框架协议,由合肥市国土资源局具体承担项目建设任务。 2、任务要求 数字合肥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要充分运用RS、GPS、GIS等技术,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合肥市多尺度、多时相、多种类、多分辨率的基础地理数据体系,建立合肥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现代技术,搭建合肥市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和典型应用示范系统,为领导决策、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提供统一、权威、通用、高质量的基于空间位置

数字地理空间框架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数字地理空间框架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背景及概况 1.1.1 项目的基本情况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国民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是党和政府制定的重要国策,“数字城市”建设是提高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契机。通过“数字城市”建设,将城市信息资源管理及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相结合,为城市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科学、规范、高效的环境。 项目名称:“数字某”地理空间框架及示范工程建设 业主单位:某市规划和建设局 技术支持单位:四川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建设内容:通过整合某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建设某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构建某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某市数字城管信息系统、某市城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作为本项目的示范应用工程 建设周期:1年;

项目总投资:1110万元人民币。 1.1.2 项目业主单位及技术支持单位概况 某市规划和建设局的职责: 主要是负责贯彻城乡规划、测绘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详和各类专业规划;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选址定点,办理《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建设工程、市政工程及各类管线的放线、验线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违反《城乡规划法》的各项活动执法工作;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建设活动的选址定点和方案审批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 四川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由四川省测绘科学研究所和四川省测绘档案资料馆于1997年7月合署成立,是四川省测绘局直属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科研项目、基础地理数据采集、4D产品生产、卫星遥感及其应用、省级基础地理数据库管理、数据分发,提供省内各种比例尺密级地形图、三角点、水准点成果,提供省内各种分辨率卫星和航空影像,提供各种比例尺挂图、图集,承担工程测量、地形测量、大地测量、摄影测量、地籍测量、房产测量、地图制图工程,写真级彩图喷绘、工程图纸复印、地图覆膜、测绘档案查询、测绘技术咨询。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多个“数字城市”建设项目,具备较成熟技术支持经验。

多维动态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构建

多维动态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构建 ① 陈 军②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北京100044) 摘要:地理基础框架数据是数字化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人们一直是按照平面图或铺盖数据模型,将具有鲜明的多维、动态特征的现实空间世界抽象为二维、静态目标,生产、提供和使用二维(或2.5维)的地理基础框架数据。该地理基础框架数据在表达或反映三维实体及其时空变化方面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国家信息化的应用需求。 本文就数字化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狭义和广义概念、国内外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发展过程、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三维、多尺度、时态和动态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提出了构建多维、动态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建议,加强对多维动态空间数据模型的理论研究,开展多维动态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建设工程,开拓多维动态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多维动态;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中图分类号:P 208 1 前言 当前世界各国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把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等要素信息化,按地理空间予以集成,构建数字城市、数字区域、数字国家乃至数字地球[1,2]。所以,构建数字化地理空间基础框架(digital geo 2 spatial fram ew o rk ),与将地球、 国家、区域或城市的多类型、多时相、多分辨率的图形、图像、文本、视频、音频信息有机地组织起来,实现海量存储、高效管理 与持续更新,提供方便和直观的检索和显示手段,使全社会都能够“充分地利用和共享”信息数据[3~6]。 就狭义而言,这种数字化地理空间基础框架主要由空间基准框架和地理基础框架数据组成(Geo 2spatial D ata F ram ew o rk ,英文缩写为GSD F )。空间基准框架由参考椭球模型、平面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和地图投影系统等组成,其作用是提供一个统一的三维、动态、地心、实用、高精度、时空的空间定位基准,实现多源数据的无缝无边的连接和整合,保证地理空间数据的一致性、兼容性或可转换性[7~8]。基础框架数据主要包括地形、地名、行政境 界、道路交通、水系、土地覆盖、地籍、居民地及遥感 图像等基本内容,其不仅提供了有关自然、人文、经济、环境等要素的几何位置、形态特征和相关关系,而且为定位、嵌入或配准各类图形信息提供着二维或三维空间载体,使用户能够按照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集成、检索、展示所关心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信息,进行空间分布特征、运行状态、变化态势等的分析模拟[9~10]。 广义地讲,数字化地理空间基础框架还包括相应的法规与标准体系、网络分发服务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11]。法规与标准体系是关于数字化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及其应用的一系列技术行为准则,包括定位参照系统、数据模型、数据字典、数据质量、数据转换格式及元数据等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和应用标准,以及标准制定、发布、实施与执行监督的法规。其作用是规范地理空间信息数据描述、采集、处理、分析、查询、表示、转换、工艺和服务,在分布式环境下实现多源、异质、异构数据的流通、共享与系统互操作。网络服务体系包括有G IS 技术支持和网络化的数据分发、共享的多边形数据传输交换通讯网络。组织管理体系由权威的协调管理机构、数据生产部门和数 第1期 2002年3月 地 球 信 息 科 学GEO 2I N FORM A T I ON SC IEN CE N o 11 M arch,2002 ①②作者简介:陈军(19562),男,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二委员会主 席(2000~2004)、中国G IS 协会会长(1999~2003),国际欧亚科学院通讯院士(1999~)。主要研究方向: G IS 空间数据模型、 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等。收稿日期:20012112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9833010)资助。

战略规划方案项目建议书

战略规划方案项目建议书 篇一: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规划项目建议书目录 一、项目背景................................................. . (2) 1.战略规划目的 ................................................ .. 2 2.战略规划解决问题 . (2) 二、项目内容................................................. . (2) 1.战略规划四阶段 ................................................ 2 2.战略规划具体实施及相应成果举例................................ 2 2.1战略定位................................................. . (2) ............................................... 3 (4)

2.2战略构架................................................. .... 7 2.3管理流程................................................. .... 9 2.4业绩考核与激励. (10) 三、项目组织................................................. (11) 1.咨询公司简介 ................................................. 11 2.项目结构 ................................................ ..... 11 四、工作计划及报价................................................. 12 4.1战略规划项目时间框架........................................ 12 4.2项目费用估算及付款条款.. (13) 一、项目背景 1.战略规划目的

数字城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技术大纲试行

附件: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技术大纲(试行)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以下简称框架)是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域范围内自然、社会、经济、人文与环境等各种信息的定位基础、集成工具和交换平台。为指导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促进广泛应用,特制定本技术大纲,包括建设目标、建设内容、技术要求和应用示范。 一、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国家测绘局基础测绘项目“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工程”,应作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技术设计编制的指导书。 二、建设目标 在国家测绘主管部门、省级测绘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支持下,利用1-2年的时间,建成权威的、统一的、现势性强的地理空间框架,派生多种产品,满足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多样化需求。 通过试点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形成国家测绘主管部门、省级测绘主管部门和城市上下互动、联合共建机制,促进框架共享。 三、建设原则 为达到上述目标,应遵循以下建设原则: 1、标准化原则 在国内外已有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兼顾各种数据格式和

技术特征开展框架建设。 2、实用性原则 立足应用是框架建设的源动力,应具备较强的实用性。 3、先进性原则 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并充分考虑技术发展趋势,保证技术在一定时期的先进性,实现框架的可持续发展。 4、安全性原则 注意空间信息数据的安全和保密问题,采用专门的信息安全机制,为空间信息共享创造安全的条件。 四、建设内容 框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空间数据集、管理服务平台和支撑环境。 1、空间数据集分为核心的空间框架数据集和可选的专题数据集。 空间框架数据集是面向政府、部门和公众的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应用的基础和核心,应包含大地控制、正射影像、地表覆盖、高程、交通、水系、地名、境界、地籍等数据库。 可选的专题数据集包括三维地理空间、城市管线等数据库,由城市视自身情况进行建设。 2、管理服务平台应包含空间数据集管理平台、专题信息集成平台,有条件的城市,可以搭建公众服务平台。 3、支撑环境包括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和网络环境。软件环境主要有数据库平台、GIS平台;硬件环境主要有专业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及大容量存储设备;网络环境主要有网络服务器、 —1—

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及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及示范 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背景与概况 1.1.1 项目的基本情况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国民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是党和政府制定的重要国策,“数字城市”建设是提高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契机。通过“数字城市”建设,将城市信息资源管理与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相结合,为城市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科学、规范、高效的环境。 项目名称:“数字XX”地理空间框架及示范工程建设 业主单位:XX市规划和建设局 技术支持单位:某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建设内容:通过整合XX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建设XX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构建XX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XX市数字城管信息系统、XX市城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作为本项目的示范应用工程 建设周期:1年; 项目总投资:1110万元人民币。 1.1.2 项目业主单位与技术支持单位概况 XX市规划和建设局的职责: 主要是负责贯彻城乡规划、测绘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详和各类专业规划;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选址定点,办理《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建设工程、市政工程及各类管线的放线、验线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违反《城乡规划法》的各项活动执法工作;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建设活动的选址定点和方案审批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 某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由某省测绘科学研究所和某省测绘档案资料馆于1997年7月合署成立,是某省测绘局直属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工

程、科研项目、基础地理数据采集、4D产品生产、卫星遥感及其应用、省级基础地理数据库管理、数据分发,提供省内各种比例尺密级地形图、三角点、水准点成果,提供省内各种分辨率卫星和航空影像,提供各种比例尺挂图、图集,承担工程测量、地形测量、大地测量、摄影测量、地籍测量、房产测量、地图制图工程,写真级彩图喷绘、工程图纸复印、地图覆膜、测绘档案查询、测绘技术咨询。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多个“数字城市”建设项目,具备较成熟技术支持经验。 1.1.3 项目提出的依据 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程度和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十一五”期间XX市科技事业发展的进步,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工业技术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水平有较大提高, 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 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科技服务体系已经形成。在此基础上,利用现有技术提升传统的信息业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政务信息共享以及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专业信息服务质量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国家测绘局把“数字XX”确定为2010年“灾后重建”项目。按照国家测绘局、省测绘局、XX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同投资、联合建设、成果共享的原则确定项目建设模式。XX市人民政府是项目建设主体,XX市规划和建设局为项目建设单位和成果接收单位,某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为项目建设技术支持单位。 1.1.4 项目预期目标 数字城市的建设战略目标是将地区地理信息资源和相关的专题进行有效的融合,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数字XX”项目建设目标是计划从2010年5月开始用1年的时间,对相关专业部门、专题数据及网络、科技资源、技术标准等基础条件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整合现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和地理空间数据资源,收集整理覆盖XX市所辖区域的1:25万、1:5万、1:1万以及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改造XX市已有1:500 地理空间数据,完成与数字城管信息、应急联动指挥相关的数据改造、整合;建设XX市基础数据库、包括全市范围矢量数据库、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库及数字城管信息、应急联动指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关系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上一篇/ 下一篇 2009-06-08 10:55:47 / 个人分类:测绘 查看( 463 ) / 评论( 3 ) / 评分( 0 / 0 ) 2009年1月全国测绘局长会议上提出,国家测绘局将启动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工程,推动基础地理信息传统服务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分布式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为基础,以网络化的地图与地理信息服务为表现形式,以电子政务内外网为依托,构建国家、省、市三级互联互通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平台建成后,“纵向”将形成由1个国家级、31个省级和338个市级平台服务中心构成的协同服务体系;“横向”每个服务中心将会与同级至少20个应用部门进行连接。目前,山东、河南和浙江已列为首批试点。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作为“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执行时间为2006年1月到2010年12月,其主要建设内容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典型应用三部分组成,目前已在全国19个省(区)的30个城市建立试点,08年批准柳州、泰州等城市,09年以来,批准10个城市开展建设。 根据国家测绘局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管理工作培训会议内容,其工作核心是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而在2009年1月,国家测绘局又提出“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工程”。同样的措辞“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那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什么本质性的区别? 最近深入的参与了省级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讨论,见到国家测绘局关于《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总体设计》(征求意见稿)和关于印发《数字省区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技术大纲》的通知。框架和平台本质上没什么区别,而且内容上存在一定的交叉,主要在于项目发起部门的不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由“国土测绘司”主导,中国测绘科学院提供技术支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由“地理信息与地图司”主导,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地理信息与地图司”,是今年国务院通过了新国家测绘局“三定”方案,批准成立的,其前身是“测绘成果管理司”,增加了“监督管理地理信息获取与应用”的职能,强化“指导地理信息应用服务”职能。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地理空间框架基本规定

地理空间框架基本规定Basic specifications for geospatial framework

目次 前言 (3) 引言 (4) 1 范围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 3 术语和定义 (5) 4 概述 (6) 5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 (8) 6 目录与交换体系 (10) 7 公共服务体系 (11) 8 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11) 9 组织运行体系 (12)

前言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成名、王继周、印洁、刘东琴、方驰宇、赵园春、孙隆详。

引言 为明确地理空间框架的含义与构成,统一认识、理清思路,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共享和应用,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服务,切实提高测绘保障服务的水平,制定本标准。

地理空间框架基本规定 1 范围 本标准界定了地理空间框架的含义与构成,规定了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数字中国、数字省区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维护和服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1139-2007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 GB 22021-2008 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 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空间分析基础的地理信息数据,该数据反映和描述了地球表面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地籍、地名等有关自然和社会要素的位置、形态和属性等信息。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及应用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及应用2011-12-29 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测绘司副司长罗建军 进入21世纪以来,纵观全球的发展,信息化是新世纪的主要时代特征,是推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重点和制高点。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信息化最为基础的一项工作之一,是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主要内容。 时代背景 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着眼于全球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需求,以及在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成效十分显著,地理信息的获取能力日益增强,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应用水平快速提升。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不感落后,印尼2011年4月,正式颁布了国家地理空间信息法,将原测绘局更名为国家地理空间信息局,专门成立了国家地理空间信息协调委员会,实施了国家地理空间信息设施工程建设。 在我国,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指示:“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提高测绘保障服务能力。”温家宝总理曾指示:“加快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积极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全面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李克强副总理曾指示:“要突出加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形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测绘对现代化建设的保障服务能力。” 城市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最快速、信息最丰富、资本最集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对城市的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等各类信息的集成管理、民生服务等最为复杂。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云计算、无线移动、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各种新技术的聚合效应,催生了一大批新应用、新业态、新产业,改变着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改变着城市发展的方式。因此世界各国都在不遗余力的通过城市信息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高质的服务民生。城市信息化的基础之一就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数字城市为认识物质城市打开了新的视野。通过数字城市的建设,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文信息的空间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使城市管理和服务空间化、精细化、动态化、可视化、真实化。包括部件的管理到事件的管理,粗放管理到精确管理,多头管理到统一管理,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事后管理到事前管理。 数字城市加强了政务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为政府相关部门通过网络为广大市民和企业服务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数字城市的建设。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浏览地理信息服务网,全方位的了解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便捷地查询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等信息。有关商家可以通过数字城市便捷、实惠、直观地推介商品和服务。 在城市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需要利用数字城市,进行科学决策。如2008年奥运安保过程中用到的大量数字城市的信息;在舟曲等一些抗洪抢先当中需要用大量的城市信息影像等。 建设目标 整个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目标,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省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和城市地方政府共同实施,建成权威性、唯一性、统一性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目标分三个阶段推进:2012年底前要基本完成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建设,包括333个加4个直辖市;2013年逐步向具备条件的县级市推

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规划项目建议书--100407325文亚会

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项目建议书 九略管理咨询公司 文亚会 中国郑州 2013/6/19

目录 一、项目背景 (3) 1.战略规划目的 (3) 2.战略规划解决问题 (3) 二、项目内容 (3) 1.战略规划四阶段 (3) 2.战略规划具体实施及相应成果举例 (3) 2.1战略定位 (3) 2.1.1内部分析 (4) 2.1.2行业分析 (5) 2.2战略构架 (7) 2.3管理流程 (10) 2.4业绩考核与激励 (10) 三、项目组织 (11) 1.咨询公司简介 (11) 2.项目结构 (12) 四、工作计划及报价 (13) 4.1战略规划项目时间框架 (13) 4.2项目费用估算及付款条款 (14)

一、项目背景 1.战略规划目的 ? 建立公司在市场领域中的地位 ? 成功地同竞争对手进行竞争 ? 满足顾客的需求 ? 获得卓越的公司业绩 2.战略规划解决问题 ? 白象集团要成为什么样的集团企业? ? 用什么样的指标来衡量集团的战略目标是否实现? ? 在多元化拓展的过程中什么是白象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 白象集团应优先发展哪些业务? ? 白象集团应选择性发展哪些业务? ? 白象集团应退出哪些业务? ? 这些业务五年的量化业务目标是什么? 二、项目内容 1.战略规划四阶段 对现有发展规划的评估和修订建议—--战略定位 制定集团战略目标体系—战略架构 制定未来白象集团的核心管理流程—管理流程 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和激励机制—考核与激励 2.战略规划具体实施及相应成果举例 2.1战略定位 阶段任务

? 白象集团的使命和愿景 ? 集团整体业务目标和需要优先发展的业务领域 ? 企业核心能力的分析 ? 重点领域的业务规划,财务和投资目标的评估 ? 主要的行动方案和战略举措 2.1.1内部分析 (1)远景分析 (2)内部关键因素评价矩阵举例分析 1、集团要成为什么样的企业? 3、我们必须在哪些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 2、我们的处事方法有什么指导原则? (股东,员工,社区和顾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