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胸痛中心流程改进制度

胸痛中心流程改进制度

胸痛中心流程改进制度
胸痛中心流程改进制度

流程改进制度

持续改进是胸痛中心认证的核心价值,要求胸痛中心制订各类督促流程改进的措施和方法,并通过数据显示持续改进的效果。胸痛中心应针对不同流程不断改进,特制定流程改进制度:

1.、以通过多学科(包括急诊科、心内科和影像学科等)合作,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能力,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并准确筛查出心肌缺血低危患者,达到减少误诊和漏诊及过度治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为目的,制定相关工作流程图。

2、胸痛中心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确立关键性效率指标和预后指标的近期奋斗目标值,原则上应每年修改一次奋斗目标值以体现持续改进的效果。

3、急诊科、心内科等胸痛中心工作人员,甚至全院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若发现流程有问题,尤其存在救治延误或决策错误的典型病例,挑选出来作为剖析的对象,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典型病例讨论会,将所有与执行流程相关的人员集中进行讨论和分析,重新制定流程,并落实整改,重新培训,已达到改进效果。

4、及时记录流程图的改进情况,及时更新、培训。

5、胸痛中心通过流程改进改善ACS患者救治的效率指标和预后指标。

2016-6-6

胸痛中心时间节点管理

胸痛中心时间节点管理 发表时间:2017-08-30T13:33:45.26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3期作者:李广锦1 王玉兰1 陈洪喜2 [导读] 胸痛中心对完善急救体系及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时间要求是胸痛中心建设的关键。 (1.淮南东方医院集团谢三医院安徽淮南 232052;2.淮南新华医疗集团北方医院心内科安徽淮南 232082) 摘要:胸痛中心对完善急救体系及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时间要求是胸痛中心建设的关键。时间节点的管理包括时钟的统一:相关人员、设备、各种场合;时间的管理:时间节点的定义、记录分析与持续改进。 关键词:胸痛中心;时间节点 Time node management of chest pain center Li guangjin,Wang yulan,Chen hongxi.(Anhui huainan east hospital group xiesan hospital,Anhui Huainan 232052,China)[Abstract] The center of chest pai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first aid system and improve the health consciousness of the whole people. Time requirement is the ke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est pain center. The management of time nodes includes the unification of the clock:related personnel,equipment,various occasions;Time management:time node definition,record analysis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Key words] Chest pain center;Time nodes 胸痛中心对完善急救体系及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时间要求是胸痛中心建设的关键[1],无论是急诊PCI要求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的时间(FMC TO B)<90min、转诊PCI要求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的时间(FMC TO B)<120min都与时间密切相关,时间节点的管理包括时钟的统一:相关人员、设备、各种场合;时间的管理:时间节点的定义、记录分析与持续改进,本文分别进行阐述。 1时间统一及管理的要求 1.1胸痛中心数据库的灵魂是时间管理数据。 1.2已建立时钟统一方案和时钟统一管理制度,并能提供落实时钟统一管理制度的客观记录。 1.3时间节点的记录要贯穿诊治的全过程。 1.4人工记录时间要统一,设备时间要统一。 1.5时间轴不能有逻辑错误。 2流程的时间控制 指对胸痛中心所制定的所有流程中,每一个环节均必须有严格的时间要求。例如:接120电话后派车时间3min;首次心电图或者远程传输时间10min;肌钙蛋白的获得时间20min;CT室或导管室开放时间30min等。 3对全程的医疗行为进行时间鉴定 3.1发病现场患者发病时间、呼救时间;第一份心电图时间;急救人员到达时间;急救转运时间。 3.2调度指挥中心接到呼叫时间;处理呼叫时间;发出指令时间。 3.3转运中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第一份12导联心电图时间;静脉开通时间;给药时间;离开现场时间;到达医院时间。通过微信群传输心电图、介绍病情、沟通治疗方案、启动导管室,可以优化转运时间,实现无缝连接,提前预警。 3.4医院相关科室到达医院进门时间;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心电图完成时间;专家会诊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检验时间;进入导管室时间;导管室进针时间;球囊打开时间。其中要尽量缩短病人在急诊科停留时间。 4胸痛救治的时段 时间管理是发现缺陷的手段,胸痛救治的时段包括:患者时段、转运时段、医院时段。研究表明,胸痛患者救治时间延迟的分布中,患者延迟占60%、医院延迟占20%、转运延迟和反应延迟各占10%,可见患者延迟是导致胸痛救治延时最主要的原因。 5救治时间管理的5个环节 只有每个环节的最优化处理,才能快捷、高效、安全、高质量诊治病人。 5.1患者意识有胸痛到医院,有症状早就医。 5.2社区医生的胸痛知识要有及时处理能力;院前溶栓治疗;转运能力的调动。 5.3 120指挥调度具备胸痛知识;熟悉具有PCI能力的医院;可电话指导CPR。 5.4院前急救是设备精良的移动ICU。 5.5院内整合院内多学科的整体协调;流畅的流程管理和时间控制。 6胸痛患者入院时间轴 胸痛发作、120急救车、医院或CCU大门(FMC);院内首份心电图;谈再灌注知情同意书、签署再灌注知情同意书(沟通时间);启动导管室、导管室人员到达(启动时间);患者到达、穿刺;造影开始、造影结束(造影时间);球囊扩张;手术结束。其中医院或CCU大门到球囊扩张是D2B时间;胸痛发作到球囊扩张是总缺血时间。缩短总缺血时间从5个方面着手:建立院内绿色通道;区域协同诊疗机制;培训基层医院;快速转运机制;社区人群教育。总缺血时间即是急性心肌梗死“黄金救治时间”控制在120min以内。 7持续不断改进的时间节点管理 病例总结,分析未达到目标的ACS患者;胸痛中心人员开会讨论查找延误原因;制定改进策略或流程;改进后流程实施;每月检查流程的施行,必要时每月/周/天例会讨论流程修订方案。近6个月内下列指标呈改进趋势,其中1—4条为必须条件:缩短了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间,月平均小于10min;缩短了从首份心电图完成到确诊的时间,月平均小于10min;远程传输心电图比例不低于30%,6个月内呈现增加趋势;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从抽血到获取报告时间≤20min。改进效果:月平均D2B小于90min,且达标率75%,或呈现改进趋势;导管室激活时间小于30min;救护车绕行急诊和CCU直达导管室比例不低于50%,呈增高趋势。 时间节点的管理对于胸痛中心建设至关重要,每一位参与胸痛中心的人员均要对时间节点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高度重视。

胸痛中心制度

1加强组织建设,明确分工分责1.1设立中心委员会。由主管副院长为组长,医务部一名副职为副组长,由机关相关职能科室,以及急诊科、心血管内外科、呼吸科、放射科、超声影像科、信息科等十个科室主任组成。主要负责对中心医疗质量进行定期评议,提出持续改进意见,制订规划和提出发展建议,体现专项管理专人负责的特点。 1加强组织建设,明确分工分责 1.1设立中心委员会。 由主管副院长为组长,医务部一名副职为副组长,由机关相关职能科室,以及急诊科、心血管内外科、呼吸科、放射科、超声影像科、信息科等十个科室主任组成。 主要负责对中心医疗质量进行定期评议,提出持续改进意见,制订规划和提出发展建议,体现专项管理专人负责的特点。 1.2设立会诊制度。 制订院内会诊流程,共设三个组:干部会诊组、网点医院会诊组和心电监护组,按照日常医疗会诊程序由值班医生、住院总医生和科室主任三级会诊过程完成会诊;按照广东省物价局规定远程会诊每小时收费500元来计费,并按6﹕4比例与会诊单位分配。 1.3设立专责小组。 小组包括讲师组:负责培训教育;外联组:负责对外市场拓展;信息技术组:负责信息技术维护与开发;会诊组负责会诊工作;协调组负责综合协调.各组由专人负责,成员各自组合。2优化医疗流程,强化质量评估。 2.1临床路径的优化。 急性胸痛传统诊治从院外到急诊科、心内科导管室,涉及环节多、流程多、时间长,严重影响了救治效率,通过十二导联传输系统将院内外无缝连接,在病人到达医院之前病人的信息已送到医院专家手中,实现了快速诊断,及时治疗的目的,一旦诊断明确,病人就可直接到达心内科导管室或备用导管室进行手术治疗,大大缩短流程,节约时间。 2.2实行时间轴管理。 按照中心认证的要求,对每个病人的诊治经过通过时间轴管理来记录,对每一个环节都有清晰的过程监控,并明确责任人,时间轴管理使医疗质量的管理进入了量化分析评价的阶段。 2.3病例讨论制度。 对DTB时间超过90分钟的病例,每月进行分析讨论,查找问题根源,检讨诊治过程,从而持续改进诊治质量,形成良好的质量制度。 3适当调整政策,平衡科间利益。 3.1适当调整卫生经济政策:中心运作过程中,急诊科是承担任务最多的科室,也是付出劳动最大的科室,更是收益相对不足的科室,基本上是干的越多,受益越少。因而适当调整卫生经济政策,提高每收治一名病人补贴,适当提高院前岗位津贴,对院外成本公摊部分列入医院成本,提高利润的分配比例等措施来适当体现多劳多得,有劳有得的指导思想。 3.2适当配置人力资源:中心为加强心电监护效率,专门设置了心电监护员,负责周边医院的心电监护及部分会诊,设置了2名文员进行各种资源的记录整理。中心工作与急诊科院前急救组、院内EICU组连接起来,各司其责,任务到人,做到事有人负责,任务有人承担。 3.3科研项目分担:中心工作是全新的医疗管理,有很多新的项目可扩展,可承担很多新的

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

xx医院 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 为了规范胸痛病人的诊治流程,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致死性 疾病的能力,减少误诊、漏诊以及改善临床预后的目的。结合医院专科发展规划和胸痛中心认证工作,以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为依据,以ACS疾病为主的胸痛中心建设为基础,促进以胸痛症状为单位的临床路径诊疗行为规范化。特制定胸痛中心建设推进方案。 一、指导思想 医院通过胸痛中心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对胸痛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和诊疗,显著降低胸痛确诊时间、降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减少不必要检查费用,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 二、建设目标 到201x年底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 三、组织管理

(一)成立xx医院胸痛中心委员会,具体人员组成及 职责如下: 主任委员:(院长?党总支书记) 副主任委员:(院长助理?心内科主任) (院长助理?医务科长) 委员:(院长助理、办公室主任) (党总支副书记、感控办主任) (工会主席) (护理部主任) (财务科科长) (总务科科长) (药剂科主任) (设备科科长) (医疗质量安全科科长) (医教科主任) (护理部副主任) 主任委员职责: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可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保证胸痛中心正常有效运行。 委员会职责如下: 1.制定胸痛中心建设方案和管理办法。 2.设立专项资金,纳入医院预算。 3.制定急性胸痛救治流程,并监督实施。

胸痛中心管理制度

胸痛中心管理制度 、胸痛中心会诊制度 急诊胸痛患者到门急诊后,首诊医生若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不清、以及病情危重需要会诊者,应及时申请会诊。 心血管科内科会诊 由经治医师结合患者病情及心电图表现,疑为心肌梗死或不能明确 诊断,需要心血管内科医师会诊时,本人或通知急诊科护士电话急会 诊。心血管内科医师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前往,在10分钟内到位会 诊,并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 二、重症医学科会诊 对于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本人或通知急诊科护士电话 请重症医学科医师急会诊,详细记录病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 处理。重症医学科医师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前往,并在10分钟内到 位会诊并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 三、其他相关科室会诊 在对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不清,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时,需要请呼吸 科、胸外科、消化科、皮肤科等其它相关学科时,及时请相应科室会

诊。应邀会诊科室医师接到会诊通知后10分钟内到位会诊并按规定 书写会诊记录。 上述各项会诊,均应由申请会诊医师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工作, 详尽病史及诊治经过,并全程陪同,做好会诊记录。应邀会诊医师要 深入了解病史、详细体格检查,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会诊意见。申 请会诊医师认真实施会诊意见。 、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制度 为贯切“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保证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规范、有效,特制定珲春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制度。 1、时钟统一由卫星时间确定。 2、时钟统一由专人定期校对,由信息科负责,每2周校对一次,并有校对记录。 3、胸痛中心的总监每月对时钟统一进行监督检查,并进行总结、反馈。 4、时钟统一的校对人员绩效考评与检查结果挂钩。 、胸痛中心培训制度 胸痛中心要想建立高效的救治体系,其相关部门对胸痛中心的 工作细则、体系、流程等必须完全了解,因此胸痛中心所涉及的各部门人员必须经过反复的教育及培训,知晓胸痛中心的主要目标和运作机制,明确自身的职责,这样才能整个胸痛中心正常运行,促使胸痛中心工作质量持续改进,最终达到提高区域性协同救治水平的目的。 (一)培训形式 1.集中授课 2.技能操作

胸痛中心任命文件

XXX医院 关于成立胸痛中心的通知 全院各科室: 为使胸痛患者得到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从而降低死亡率,经医院研究决定成立胸痛中心。为配合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推荐胸痛中心建设,加强中心管理,现将相关内容通知如下,请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并严格执行。 一、成立胸痛中心的意义及目的(1.10-1.13) 意义:通过急诊科、心血管内科、胸心外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皮肤科、医学影像科、检验科等多学科协作的方式,采用区域协同救治机制,统一诊疗规范,优化诊疗流程,为胸痛患者提供高效、便捷、最佳的治疗途径及方案,以期达到缩短救治时间、改善预后和减少医疗费用支出,符合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精神,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成立胸痛中心委员会 主任:XXX院长 副主任:XXX 成员:XXX 秘书:XXX 协调员:XXX 三、胸痛中心委员会职责 (一)每月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总结分析上一个月的工作情况,对医疗环节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 (二)制定与胸痛中心“关键要素”有关的战略规则及财政预算。 (三)制定急性胸痛救治流程,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优化、调整流程。 (四)审核、制定胸痛中心各类培训资料,制定相应培训方案,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反馈、修改。 (五)建立考核评估制度,定期进行评估并修改工作流程。 四、胸痛中心主要岗位设置及职责 (一)医疗总监:XXX(1.14-1.15) 职责与义务: 1.全面负责胸痛中心技术方面工作,直接对胸痛中心委员会职责。 2.制定胸痛发展战略和计划。 3.负责技术队伍建设和管理。 4.加强与各学科合作,提供技术支持。 5.支持制定并组织实施胸痛中心的工作流程、目标和计划。

胸痛中心时间管理方案Word 文档

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时间管理方案 一、工具 1、使用电波钟记录和统一整个胸痛中心的时间 2、通过电磁波自动接收时间对时,每周校对一次,相关工作的电脑及系统计时均与电波钟 进行校对。 二、计时点及方法 1、发病时间患者出现胸闷、胸痛、上腹部不适等症状的开始时间。 计时的方法:主要通过问诊方式获得。 2、呼救时间首次拨打120呼救的时间。计时方法:120记录、本院胸痛中心记录或其它 医疗机构记录,以接听电话的时刻为准。 3、到达现场的时间院前急救人员、社区医生或其它医疗机构到达现场时间。计时方法: 要求院前急救人员、社区医生或其它医疗机构准确计时。 4、首份心电图时间完成第一份12或18导心电图的时间。计时方法:开始接触医疗人员 到第一份心电图最后一个导联记录为准。在完成心电图操作后,应将准确时间记录在心电图上,包括年、月、日、时、分。 5、我院确诊STEMI时间完成首份心电图后,由受过胸痛专科培训的医生或分诊护士确认 为STEMI的时间,或由我院医师使用远程监护系统诊断为STEMI的时间。 6、抽血时间首次抽血查TnI、CK-MB等的时间。计时方法:以抽血护士完成标本采集时 刻为计时点。 7、开始转运时间在确诊为ACS并离开现场/医院的时间。 计时方法:由转运医护人员在接到病人启动车辆是计时。 8、给药时间在确定为ACS患者,排除各类用药禁忌症后,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 雷。 9、到达医院大门时间指进入医院大门或门急诊大门时间。 10、TnI结果时间指首次取血、快速床边或检验科出结果的时间。 11、医生解读TnI生化结果时间指首诊医生得到第一份TnI结果的时间。 12、呼叫启动导管室时间开始接触到医疗人员(指院前、网络点、受过ACS培训的急诊科医生、心内科医生)接到电话并决定行PCI并启动导管室的时间。 13、溶栓开始至结束时间指开始注射溶栓药物时间,注射完成时间。 14、发病至呼救时间指出现胸痛、胸闷等ACS症状到拨打120呼救医护人员时间。 15、呼救至首份心电图时间指从呼救到完成第一份12/18导联的心电图时间。 16、到达现场至首份心电图时间指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到完成12/18导联的心电图时间。 17、呼救至球囊扩张时间指呼救医护人员到PCI介入手术打开球囊的时间。 18、到达现场至启动导管室时间指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并与心血管医生/或导管室负责人决定PCI时间。 19、到达现场至球囊扩张时间指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到PCI介入手术打开球囊时间。 20、D-to-B时间指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PCI介入手术打开球囊的时间。 21、从开始接触医疗人员到再灌注时间指首次接触医疗人员到溶栓开始或者球囊扩张的时间。 要求:医护人员统一填写表格,对于整个时间延误的要用图表进行分析。 三、时钟统一地点 急诊科:分诊区、门诊区、EICU、胸痛中心、救护车(一线、二线、三线)、二楼胸痛门诊各1个。

41_胸痛中心信息化建设与医疗流程优化的实践_周民伟

胸痛中心信息化实践与医疗流程优化的研究 周民伟向定成秦伟毅向仕平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摘要:本文介绍了胸痛中心的信息化内容、网络安全和系统特点等内容,结合信息化手段来改进医疗流程,尤其是诊断和治疗流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胸痛中心是一种全新的病种质量管理,胸痛中心的三级质量管理模式、实施措施、解决途径等内容,表明胸痛中心的信息化可提高医疗质量,是病种质量管理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胸痛中心;信息化;管理;流程优化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1B10200003, 2011B031800204, 2011A011304002, 2012B05030002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逐年增加,成为我国居民致死、致残和导致劳动力丧失的重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患者救治延迟明显,从症状出现到入院诊治在三级医院长达8小时;二是诊断流程不规范,20%的患者出院诊断可能存在错误;三是治疗欠规范,只有1/3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了再灌注治疗;四是临床预后差,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达到18%。 “胸痛中心”是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出的概念,是指通过多学科合作,依据快速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对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分类治疗而形成新的医学模式[1]。美国在1981年开始推广,2011年3月27日我院成立了国内首个区域合作的胸痛中心,举办了首届中国胸痛中心高峰论坛,2012年8月20日,胸痛中心通过美国胸痛中心协会的国际认证,是国内首批获得国际认证的医院,2013年国家卫计委批准在全国开展胸痛中心,在我院设立全国认证办公室。胸痛中心建设始终以国际先进理念为牵引,追求医疗质量和持续改进的过程,强化了统一救治标准与培训,强化了数字化、信息化、数据化,强化了管理式医疗理念[1-2]。 一、胸痛中心信息化建设内容 (一)信息化内容 通过建立远程无线的信息化网络,能够减少医疗环节,达到快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目标。我们综合应用了物联网技术、3G通讯技术和最新医疗技术

胸痛中心必要性可行性

建立胸痛中心 一、胸痛都是些什么病? 该急救系统的倡导者之一,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表示:胸痛或胸闷是许多重要疾病的常见症状,最常见的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也有食管疾病、带状疱疹等疾病,随时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急救的第一步就要分清病人的疾病种类,以便对症施治。 二、建立“胸痛中心”的必要性 AC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成为我国居民致死、致残和导致劳动力丧失的重要原因。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路径研究(Clinical Pathway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 China,CPACS)显示,我国ACS治疗存在明显不足。一是患者求治延迟明显,从症状出现到入院诊治在二级医院为5小时,三级医院长达8小时;二是诊断流程不规范,20%的患者出院诊断可能存在错误;三是治疗欠规范,只有1/3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了再灌注治疗,接近60%的低危患者接受了介入性的检查和治疗,而2/3的高危患者没有接受介入检查;四是临床预后差。ACS患者院内事件,特别是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

于国际发表的注册研究数据,二级医院尤为明显,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达到18%。 另一项北京市关于STEMI急诊救治现状的多中心注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STEMI治疗存在明显不足。北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比例为80.9%。其中15.4%接受了溶栓治疗,65.5%接受了急诊介入治疗。平均开始溶栓时间(Door-to-needle,D2N)为83分钟,入门-球囊时间(Door-to-baloon,D2B)为132分钟。只有7%接受溶栓患者D2N时间<30分钟,只有22%的患者D2B时间<90分钟。 2009年在北京进行的一项急诊胸痛注册研究,连续入选北京市17所二、三级医院急诊患者5666例,结果显示,胸痛患者占急诊就诊患者的4%,所有胸痛患者中,ACS患者占27.4%,主动脉夹层占0.1%,肺栓塞占0.2%,非心源性胸痛占63.5%。急诊胸痛收住院比例12.3%,未收住院的胸痛患者在本次就诊的30天后随访的无事件率为75%,其余25%包括了院外死亡、再次入院和失访等可能为漏诊误诊的情况。该调查提示,ACS在我国急诊致命性胸痛疾病中占绝对多数,在急诊就诊的胸痛患者中,可能漏诊、误诊包括ACS在内的胸痛疾病比例非常高。 上述的研究数据提示,我国急性胸痛和ACS的治疗流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治疗规范亟待改善。“胸痛中心”的概念正是为改善治疗流程中的不足、优化治疗流程而设计,在

胸痛中心建设步骤:

胸痛中心建设步骤: 1)成立胸痛中心委员会:由业务主管院长担任主任委员,相关职能 部门、临床科室、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胸痛中心委员会,明确各委员职位及职责并制定承诺函。 2)网站注册,成为会员:登录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30102892.html,(中国胸痛中 心)填写医院信息并上传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扫描件或照片完成机构注册。 3)制定胸痛中心相关规章制度:如联合例会制度、质量分析会制度、 典型病例讨论制度、数据管理制度等规范胸痛中心的运行。 4)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认证前至少在云平台上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0102892.html,/ 有六个月的数据。认证要求对所有入院的急性胸痛患者录入不低于75%,ACS病例录入为100%。如果数据不足6个月,建议补填。 1. 先对STEMI病例根据病例进行补填,尤其是做了急诊PCI的病 例进行认真填写并进行统计分析,如:急诊PCI手术量、D2B时间、FMC2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的时间,溶栓人数与比例等。 2. 其次对NSTEMI/UA患者数据进行补录,尤其对做了紧急PCI患 者进行重点补录。

3. 对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病例进行补录。 4. 对其它胸痛患者适当选择录入。 从今天起,应制定数据录入、管理维护的相关规定,对每天入院的急性胸痛患者数据要及时进行填报。 5)流程制定及优化: 1. 根据患者来源分类有四个主要通道,具体包括:自行来院患者, 120转运患者,基层医院或其他非PCI医院转院患者,院内因非心源性疾病住院突发心脏病的患者。每个通道每个重要的病种都有对应的流程。 2. 根据病种分类主要有STEMI,NSTEMI/UA,以及其他非ACS患 者(包括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气胸,以及其他需要转入其他科室的胸痛患者)。 3. 在定义流程的时候要关注不同的角色所做的工作以及他们之 间的协同。 4. 在有主要参与方参加的情况下,根据现有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中 心医院的核心流程图(推荐使用Visio画图工具)。制定流程时应当考虑简化步骤、提高效率,有效控制风险点,优化配置等要素。 制定好的流程应当具有明确性和规范性。 5. 将制定好的核心流程以会议培训、印刷材料、上墙张贴等形式, 对主要参与方进行相关流程培训,尤其对于新入职员工要进行必

胸痛中心建设方案

安康市中心医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关于印发《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 总院各科室、各分院: 现将《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落实。 安康市中心医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2016年1月7日

安康市中心医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 2015年10月10日,安康市卫生局同意在我院建设安康市胸痛中心。为做好此项工作,按照中国胸痛中心认证评分细则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医院通过胸痛中心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对胸痛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和诊疗,显著降低胸痛确诊时间、降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减少不必要检查费用,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 二、建设目标 到2016年底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 三、组织管理

(一)成立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委员会,具体人员组成及职责如下: 顾问:袁建国鲁海文尚玉 主任委员:茹甫毅 副主任委员:张军康许真 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吴双有韩正文郭紫康王小梅詹先 萍李力 谢召峰杨晓翠张小康汪显 琪任晖沈桂冬 陈进业周和平吴荣鹏荆成 宝杨帆(皮肤)李江 李永琴赵德随张明杨永 湘张健冯军 鄢邦仲朱亚男方晓 蕾李芳武涛 主任委员职责: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可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保证胸痛中心正常有效运行。

委员会职责如下: 1.制定胸痛中心建设方案和管理办法。 2.设立专项资金,纳入医院预算。 3.制定急性胸痛救治流程,并监督实施。 4.制定培训方案、计划,并监督实施。 5.定期评估建设效果,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和管理办法。 6.确定考核指标,制定考核标准,定期组织考核,建立奖惩制度并监督奖惩兑现。 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科技大楼三楼,办公室主任由张晓林兼任、副主任由陈进业同志担任,负责胸痛中心组织实施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设立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协调员以及各专业组,具体人员安排和分组如下: 1.医疗总监:沈桂冬 2.医疗副总监:任晖陈进业郭紫 康汪显琪 3.胸痛中心协调员:张晓林陈进业

胸痛中心管理制度

胸痛中心管理制度 一、胸痛中心会诊制度 急诊胸痛患者到门急诊后,首诊医生若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不清、以及病情危重需要会诊者,应及时申请会诊。 一、心血管科内科会诊 由经治医师结合患者病情及心电图表现,疑为心肌梗死或不能明确诊断,需要心血管内科医师会诊时,本人或通知急诊科护士电话急会诊。心血管内科医师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前往,在10分钟内到位会诊,并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 二、重症医学科会诊 对于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本人或通知急诊科护士电话请重症医学科医师急会诊,详细记录病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重症医学科医师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前往,并在10分钟内到位会诊并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 三、其他相关科室会诊 在对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不清,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时,需要请呼吸科、胸外科、消化科、皮肤科等其它相关学科时,及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应邀会诊科室医师接到会诊通知后10分钟内到位会诊并按规定 书写会诊记录。 上述各项会诊,均应由申请会诊医师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工作, 详尽病史及诊治经过,并全程陪同,做好会诊记录。应邀会诊医师要 深入了解病史、详细体格检查,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会诊意见。申 请会诊医师认真实施会诊意见。 二、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制度 为贯切“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保证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规范、有效,特制定珲春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制度。 1、时钟统一由卫星时间确定。 2、时钟统一由专人定期校对,由信息科负责,每2周校对一次,并有校对记录。 3、胸痛中心的总监每月对时钟统一进行监督检查,并进行总结、反馈。 4、时钟统一的校对人员绩效考评与检查结果挂钩。 三、胸痛中心培训制度 胸痛中心要想建立高效的救治体系,其相关部门对胸痛中心的工作细则、体系、流程等必须完全了解,因此胸痛中心所涉及的各部门人员必须经过反复的教育及培训,知晓胸痛中心的主要目标和运作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四版)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中国胸痛中心的认证标准共包含五大要素,分别是:基本条件与资质、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持续改进、培训与教育。 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 胸痛中心申请认证之前必须满足此要素的全部条件。 一、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 ㈠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 胸痛中心是通过整合院内外相关优势技术和力量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的机构,既可以是在不改 变现有结构基础之上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也可以是重新组建的实体机构。但不论何种方式,胸痛中心的建设均 要涉及到医院内外许多部门,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组织机构的形式可以因不同医院的实 际情况而定,但基本要求和任务是相同的。 1.医院成立胸痛中心委员会 1)由医院院长或副院长担任胸痛中心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1.10)2)书面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工作职责;(1.11) 3)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具有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为胸痛中心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的权力。(1.12) 说明:1.10-1.12 需上传医院正式文件的扫描件。 2. 任命胸痛中心医疗总监 1)医院正式任命一名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且该医师应具备心血管专业背景、高级职称及将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能必须具备对 ACS 患者进行急救和诊断的能力;(1.13) 2)书面文件正式明确胸痛中心医疗总监的职责。(1.14) 说明:1.13-1.14 需上传以下材料: 1.总监任命文件的扫描件 2.总监的专业资质文件:资格证书和职称证书 3.总监资质说明与职责 3. 任命胸痛中心协调员 1)指定一名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协调员,协调员必须具备正确处理ACS的能力;(1.15)

胸痛中心工作小结与计划(需修改)

胸痛中心工作计划 我院胸痛中心于2018年X月X日正式成立,。根据工作安排,目前已上传13项文件,待传文件211项,工作小结如下: 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 1、胸痛中心组织机构所有资料已上传; 2、医院对胸痛中心的支持与承诺所有资料已上传; 3、胸痛急救的配套功能区域设置及标识正在制作,预计3月25日左右完成制作并安装; 4、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中由于张海峰大夫2017年才开始进行介入手术,目前手术量达不到要求,因此此部分资料不全。心血管专科条件中,协调员张海峰大夫正在制作导管室相关流程,待完成后统一上传; 5、胸痛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基本支持条件中需要有五家基层医院与我院展开患者转运,与基层医院的合作协议已经起草完毕,但仍未签订,因此与五家医院信息共享无法完成; 6、时钟统一方案已完成制定,目前等待修订,完成后投入使用并上传; 7、数据库的填报与管理中,心血管科已完成4例数据填报,相关制度与培训文件医务科正在制定。 要素二: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及救治

此部分文件和流程图应由急诊科和心血管科合作完成,但目前仍未开展。 要素三: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 目前,与120合作协议已完成等待签订。对120的培训材料与演练方案等文件医务科正在制定。 要素四:培训与教育 1、对医院领导、医疗管理、行政管理、全院医疗辅助人员等的培训材料医务科正在制作; 2、针对胸痛中心核心科室、全院医药技护人员的培训材料心血管科正在制作。 要素五: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主要针对目前医院在诊疗和救治急性胸痛病人中存在的问题,我院CPC成立时间尚短,救治例数较少,无法根据现有情况发现问题。待胸痛中心运行一段时间后,召开相关部门例会,总结出现的问题并一一解决。 下阶段工作计划: 1、召开胸痛中心协调会,针对目前胸痛中心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以期更好的开展工作,预计完成时间3月22日前后; 2、胸痛中心相关标识制作完成后,完成对医院领导、医疗管理、行政管理、全院医疗辅助人员等的培训,预计完成时间3月30日前;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五版)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2015年11月修订) 胸痛中心的建设目标是要建立“在最短的时间将急性胸痛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的机制,通过对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现状的分析,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所确立的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以具备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能力的医院为核心,通过对医疗资源的整合建立起区域协同快速救治体系,以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整体救治水平。为实现此目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共包含五大要素,分别是:基本条件与资质、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院前急救系统与院绿色通道的整合、培训与教育、持续改进。 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 胸痛中心申请认证之前必须满足此要素的全部条件。 一、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10分) 由于胸痛中心是通过整合院外相关优势技术和力量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的机构,既可以是在不改变现有结构基础之上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也可以是重新组建的实体机构。但不论何种方式,胸痛中心的建设均要涉及到医院外许多部门,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组织机构的形式可以因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基本要求和任务是相同的。 1.医院发布正式文件成立胸痛中心及胸痛中心委员会,要求: 1)由医院院长或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胸痛中心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2分,资料)(1.10) 2)书面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工作职责;(1分,资料)(1.11) 3)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具有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为胸痛中心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的权 力;(1分,资料)(1.12)4)胸痛中心成立并实际运作至少6个月以上才能申请认证。(1分,资料)(1.13)

胸痛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市中心医院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关于印发《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 总院各科室、各分院: 现将《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落实。 市中心医院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2016年1月7日

市中心医院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 2015年10月10日,市卫生局同意在我院建设市胸痛中心。为做好此项工作,按照中国胸痛中心认证评分细则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医院通过胸痛中心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对胸痛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和诊疗,显著降低胸痛确诊时间、降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减少不必要检查费用,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 二、建设目标 到2016年底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 三、组织管理

(一)成立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委员会,具体人员组成及职责如下: 顾问:袁建国鲁海文尚玉 主任委员:茹甫毅 副主任委员:军康许真 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吴双有正文郭紫康王小梅詹先萍力 召峰晓翠小康汪显琪任晖桂冬 进业周和平吴荣鹏荆成宝帆(皮肤)江 永琴德随明永湘健军 鄢邦仲朱亚男方晓蕾芳武涛 主任委员职责: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可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保证胸痛中心正常有效运行。 委员会职责如下: 1.制定胸痛中心建设方案和管理办法。 2.设立专项资金,纳入医院预算。

3.制定急性胸痛救治流程,并监督实施。 4.制定培训方案、计划,并监督实施。 5.定期评估建设效果,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和管理办法。 6.确定考核指标,制定考核标准,定期组织考核,建立奖惩制度并监督奖惩兑现。 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科技大楼三楼,办公室主任由晓林兼任、副主任由进业同志担任,负责胸痛中心组织实施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设立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协调员以及各专业组,具体人员安排和分组如下: 1.医疗总监:桂冬 2.医疗副总监:任晖进业郭紫康汪显琪 3.胸痛中心协调员:晓林进业 4.院前急救组 组长:郭紫康 副组长:马艳丽 成员:院前急救小组全体医护人员

中国胸痛中心质控中心对已认证胸痛中心救治流程改进的作用_施鸿毓

DOI:10.12037/YXQY.2017.01-04 中国胸痛中心质控中心对已认证胸痛中心 救治流程改进的作用 施鸿毓1,2,曲新凯1,2,方唯一1,2(1.中国胸痛中心 质控办公室,上海 200030;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上海市胸科医院 心内科,上海 200030)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胸痛中心质控中心成立及监测对各胸痛中心救治流程关键指标的促进作用。 方法本研究入选了2015年12月前通过认证的所有6个批次的胸痛中心,共53家。摘取2015年的 数据作为质控中心成立前的基线水平,2016年的数据作为质控中心成立后的水平,比较质控中心成立 前后各胸痛中心救治流程关键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2015年相比,2016年各胸痛中心院内流程 关键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包括心电图至确诊时间[(175±519)分钟︰(76±544)分钟,P= 0.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确诊至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间[(163±684)分钟︰(101±466)分钟, P=0.060]、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的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87±52)分钟︰(80±27)分钟,P=0.003]、PPCI 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Ⅲ级血流比率[(80.3%±32.8%)︰ (85.2%±28.2%),P=0.004];然而,院前关键指标除心电图远程传输比率[(31.2%±36.9%)︰ (41.2%±39.0%),P=0.000]外,症状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697±861)分钟︰(787±1207)分钟, P=0.142]、首次医疗接触至心电图时间[(68±781)分钟︰(61±273)分钟,P=0.839]均未见明 显改善。结论目前我国已认证胸痛中心的胸痛救治流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详细而严格的质控有助 于提高胸痛中心的救治水平。 【关键词】胸痛中心;质量控制;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enter of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on chest pain management procedure impr- ovement in certificated chest pain center SHI Hong-yu1,2, QU Xin-kai1,2, FANG Wei-yi1,2 (1. Quality Control O?ce,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Shanghai 200030, China; 2.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Shanghai Chest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FANG Wei-yi, E-mail: fwychest@https://www.wendangku.net/doc/30102892.html,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stablishment and monitoring of quality control center of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CPC) on the improvement of key index of chest pain management procedure in certi?cated CPC. Method All 53 CPCs, which was certi?cated before December, 2015 in the ?rst 6 batches. The data from 2015 was extracted as the baseline before quality control, while the data from 2016 as the result of quality control. Result Compared with the data in 2015, the key indexs re?exing in-hospital procedure in 2016 improved considerately, including electrocardiogram to diagnosis time [(175±519) min vs. (76±544) min, P= 0.001], diagnosis to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tim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163±684) min vs. (101±466) min, P=0.060], door-to-balloon time for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PCI) i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87±52) min vs. (80±27) min, P=0.003], and TIMI Ⅲ?ow post PPCI [(80.3%±32.8%) vs. (85.2%±28.2%), P=0.004]. However, pre-hospital key index including symptom to ?rst medical contact time (FMC) [(697±861) min vs. (787±1207) min, P=0.142] and FMC to electrocardiogram time [(68±781) min vs. (61±273) min, P=0.839] did not reduce signi?cantly, while electrocardiogram long-distance transmission rate increased from (31.2%±36.9%) to (41.2%±39%) (P=0.000). 通讯作者:方唯一E-mail:fwychest@https://www.wendangku.net/doc/30102892.html,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