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程即研究假设_教师即行动研究者_斯滕豪斯课程观之要义_王立忠

课程即研究假设_教师即行动研究者_斯滕豪斯课程观之要义_王立忠

课程即研究假设_教师即行动研究者_斯滕豪斯课程观之要义_王立忠
课程即研究假设_教师即行动研究者_斯滕豪斯课程观之要义_王立忠

U N IV ERSI T Y ED UCA T IO N SCI EN CE大学教育科学2010年第2期(总第120期)“课程即研究假设”、“教师即行动研究者”

———斯滕豪斯课程观之要义*

王立忠,刘要悟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摘 要]斯滕豪斯的课程观视“课程即研究假设”、“课堂即实验室”、“教师即研究者”,倡导教师的课程行动研究,凸现了教师“专业主义”的理论取向,提出了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及相关的知识观、教师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对我国正在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斯滕豪斯;课程观;研究假设;行动研究;过程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0)02-0097-04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此次课程改革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基本理念,强调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等多元发展的机会,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体验并在教学实践中学习,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凡此种种,都基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以及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故此,重温英国课程专家斯滕豪斯的“课程即研究假设”、“教师即行动研究者”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课程是有待教学实践验证的“研究

假设”

“课程”是什么?有课程研究者认为课程是指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也有课程研究者主张课程是一系列的教学目标;以学生家长为代表的社会大众认为课程便是学校教学科目;教育行政人员则认为课程是一种教学计划,等等。对课程内涵理解的多样性反映了课程的复杂性。

1975年,斯滕豪斯出版了他的课程论名著《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在对由博比特、查特斯、泰勒等创立的课程的目标模式进行分析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的过程模式,并将课程定义为“研究假设”(Curriculum as H ypothe-sis)。他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出发,认为课程应该是一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建议和说明,以说明在何种逻辑前提之下此套课程具有教育价值,在何种条件之下此套课程可以在课堂上实际进行。为了验证此套课程是否具有教育价值以及是否在课堂情境中具有教学的可行性,可以将课程视为有待教师在处于课堂情境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考验的一套“研究假设”[1]。

“课程即研究假设”的基本假定是:外在的课程设计人员可以从课堂情境之外提供课程法则并要求教师遵循其课程指令,但却无法完全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由于学生各不相同且课堂情境也有差异,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根据个别的课堂情境中的实际经验,去接受、修正或拒绝任何普遍性的规则或原理[2]。这样的话,教师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从事课程探究以获得对不同学生和不同课堂情境的教育理解。

从课程开发的角度而言,所有的课程皆是有关知识、教学与学习本质的“研究假设”。知识本身不是可以事前明确界定或规定的课程目标,并且概念本身并不是单一绝对的知识结构;因此,教学的目的不是要学生寻求统一的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行没有标准答案的讨论与学习,引导学生进入多元社会文化的对话中,经由讨论或

*[收稿日期]2009-12-10

[作者简介]王立忠(1963-),男,甘肃镇原人,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王立忠等:“课程即研究假设”、“教师即行动研究者”大学教育科学·教育广角

探究而了解、理解各种不同的意见。这样的课程才能促进学生认知过程的发展,才能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才能提供发展学生心智能力的机会[1]。这样,课程便既是教育学者表达教育理念之媒介,也是教师在课堂情境中进行教学实验的“研究假设”。由此可见,课程的意义不只是代表一套教材辑(material package)或预定的教学内容大纲,而是在课堂情境中将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观转化为教育历程的教学实践,是一套有关教学历程的“研究假设”的具体规范说明———也可称之为“指引纲领”或“假设策略”,或有待教师去搜集资料加以验证的“待答问题”。课程设计人员提供给教师参考的教材,则是一种给教师和学生提供的有待师生在课堂上进行批判、验证和探究并用来协助师生争论、讨论与批判的教与学的“探究证据”(evi-dence fo r investig ation)。教师可以把课堂当成课程实验室,教学便是进行实验研究,而教师与学生则是共同进行研究的伙伴;课程就是有待考验的研究假设,教学行动就是实验的自变项,学习成果就是依变项,而学习影响则是师生共同研究的对象。因此,师生可以对课程公开质疑并进行课堂教学验证,并且课程所处理的知识也应该是允许师生在课堂实际情境当中加以主动建构的,课程也应该是允许师生彼此协调磋商的学习内容与方法,是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动态历程的,如此的课程对课堂中的师生才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3]。

二、基于“课程是研究假设”的“课

程行动研究”

泰勒(1984)将教育研究大致区分为“教育基础研究”(educatio nal basic research)、“教育应用研究”(educatio nal applied re sea rch)和“教育行动研究”(educatio nal actio n research)三种类型,同时相应地提出了“课程基础研究”、“课程应用研究”和“课程行动研究”的概念[4]。课程基础研究与课程应用研究可以作为指导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参考,但教师本身也有责任在教学情境当中,去发现并分析问题、决定尝试解决课程与教学问题的途径、测试验证或修正解释[4]。

斯滕豪斯的“课程行动研究”正是基于泰勒的“教育行动研究”这一概念和他所主张的“课程即研究假设”这一观念而提出的,其意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探索与试验是教师尝试改进自身的教学并通过教学实践来验证教育理论基本假设的一种行动,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情境中考验课程、了解课程实际运作情形的过程。它更注重对学校层面或课堂层次的特定学校、特定教师或特定学生的研究。在这一行动过程中,教师必须运用理论性与实证性的研究去发现、把握研究的问题并了解教学情境的整体性和课程情境的特殊性。教师进行行动研究的目的,在于根据不同的课程情境发现教材的深层意义与多种潜能,并将具有丰富想像力的课程运用于课堂教学情境当中。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作为课程的探究者,其任务不只是执行课程设计人员的意图,而且也应发掘“课程潜能”并进行“课程探究”,如此才能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有所收获,既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同时也让学生直接受益。因此,行动研究既是一种帮助教师创新的慎思研讨的课程情境和教学相长的学习途径,也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

教师在教学实践情境中进行的课程行动研究,更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并建构理论的教育行动。在这一行动过程中,教师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反省检讨教学过程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课程成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互动过程中开展学习生活并且教师可以从中探究并考验其中蕴涵的教育理念的教育媒介。这意味着,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所蕴含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与课程行动;另一方面,教师则根据课程行动与教育实践经验修正课程所蕴含的教育理念,进而通过教学实践情境中的课程行动来发展和建构适合其所在学校课堂情境的课程意义及课程内容与方法。据此可以认为,课程行动研究是一个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连续性历程。教师通过研究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个人的和集体的反省方式,通过教师彼此间的相互支持和课程设计人员的支持,实现专业成长。

“课程即研究假设”的概念也凸现了教师“专业主义”的理论取向。过去,教师往往通过课程或依赖教科书传授学科知识,而且教师必须遵守课程或教科书中的学科知识,将其视为金科玉律而不加怀疑和批判。斯滕豪斯认为,这种屈从于外来权威的活动不能称为教学专业。从传统的观点看,课程理论所探究的课程有可能是课堂之外的学科专家“事前规划”或教育行政部门“预先规定”的学科知识内容,是教师和学生无法理解的知识问题,教师与学生接受的是教育之外特定意识形态的控制与灌输,而学校则沦为特定意识形态的再制工厂,弱化了教学的专业性。“课程即研究假设”超越了传统的观点,主张教师与学生通过教学与学习来考验课程的价值,

98

王立忠等:“课程即研究假设”、“教师即行动研究者”大学教育科学·教育广角

即课程只是帮助教师与学生进行教与学的教育媒介,教师与学生才是驾驭课程的主角,课程不应反客为主;教育行政人员不应该利用课程来考验教师与学生,或利用课程来控制教学与学习。这种教学“专业主义”的课程观念并不是局限于“学习经验”、“学科知识”、“预定目标”、“社会理想”或教师的教学基础之上的“研究假设”,而是以教学“专业主义”的课程设计理念和教育专业知识为依据的。它更重视教育的动态历程,倡导师生用教育知识的本质问题作为学习媒介,引导学生的质疑思辨与批判态度,进而促进教师与学生认知、情意和技能的发展。

三、与“目标模式”迥异的“过程模式”

在对“目标模式”在实践中表现出的难以逾越的局限性进行批判的基础上,为使教育目标具有意义,斯滕豪斯以“课程即研究假设”、“教师即研究者”为前提,将目标视为过程而不是终极。这就是课程的“过程原则”。其意是指作为课程设计者的教师的价值观会指导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为,因此,课程开发应关注过程而不是目的,课程设计不宜从详细描述目标开始,而是要先详述过程原则与过程,然后在教育活动中、在经验中不断予以改进、修正,此即所谓课程的“过程模式”———以过程或程序而不以目标或内容为焦点,不预先指定目标而是详细说明内容和过程中的各种原理。这种模式主张课程开发应从那些有价值的知识中挑选出能够代表这种知识中最重要的过程、最关键的概念和固有标准的内容。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不应按照事先确定的行为化的标准进行评价,而应在事后借助那些建立在该知识形式中的标准加以评价。

“过程模式”提出了一系列积极的教育教学观:

其一,在知识观上,斯滕豪斯认为,学习知识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用来进行思维,所以他强调知识是思维的原材料,也是需要学生思考的对象,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的现成的东西,不能将知识作为教育必须达到的目标来束缚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理智能力和自主能力,通过促使人思考知识来解放人,实现人的自由,使人更有创造性。在这种知识观下,知识成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武器,而不是禁锢我们头脑和束缚我们手脚的枷锁;教育可将知识变为学生的双翼并使学生更好地驾驭自己。为此,课程应当考虑知识的不确定性,这样才可导致学生不可预期的行为结果的增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中不断生成新的目标、新的知识。教师作为有鲜明独特个性的个体,其品质必然影响他对课程的理解和诠释、选择与组织,并为教育提供广阔的平等民主的环境空间,从而影响学生的人格,正所谓“以个性养成个性”。同时,教师也应视学生为一个个具有自我观念且有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追求和个性的独立个体,把握好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肯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自己的判断与选择;肯定学生发展的主动性与能动性,真正使学生在思想上属于他自己,将创造性和独特性从各种形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帮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其二,在教师观上,斯滕豪斯赋予教师高级“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角色。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负责并向共同学习的“低级”学习者提供有用的东西,就必须对学科领域有深刻的哲学思考,对社会学科中基本的价值问题及学科核心问题有深刻的理解,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的源泉,为学生创设积极探究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不断反思,不断探索。同时,教师也应将课堂当作实验室,将自己作为研究者,以便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课堂,审视、反思和研究已有的计划,不断修正、改进、发展课程,以满足各个学生或特定环境的需要,使自己真正成为课程开发的直接参与者,并在课程开发和重建过程中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教师观和教师角色的这种转变,是在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等不断认识、评价、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这是一种发展的内在机制,这种内部动力比外部刺激对教师具有更持续的作用,也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根本动力。

其三,在教学观上,斯滕豪斯认为,教学是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和发展理解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统的教导者或权威,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服务者。因此,斯滕豪斯把讨论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用讨论来协调探究过程,并倡导师生不断提出新问题,使探究得以持续进行。这种不断探究的活动能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发展他们对人类行为和情境的理解力。课程是历程性的,是当下的,是时刻处在教育情境之中的;师生合作探索新知的学习是围绕着研究内容的确定、问题解决方法的选择进行的;学生是在与教师的对话中,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在学生相互之间的交往合作中不断获取知识和技能,不断生成各种社会情感、社会态度和价值观的,因此,应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学习的内容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记忆或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的过程,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

99

王立忠等:“课程即研究假设”、“教师即行动研究者”大学教育科学·教育广角

题的方法或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这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充分体现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也能体现出师生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更能体现出在民主、公平、多元环境下学生获得最大限度发展的过程。

其四,在学习评价观上,斯滕豪斯主张应以学习在多大程度反映了知识形式、实现了过程原则为依据;评价不仅应注重教学的终结性结果,更应重视教学的形成性结果。评价的目的是教会学生自我评价,即根据教师评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其理解力。这就要求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在理智能力、思想品德、创造力、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斯滕豪斯的评价愿景中,教师是一个学生作业的“评论者”而不是“评分者”。教师要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多元智力的心理学观念,在评价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和不断提高的过程。这意味着教学过程中应以量化表述与质性描述相结合的多种方式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是一种由艾斯纳(E.Eisner)倡导且适用于学习评价的“评论模式”[5]。这样的评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而不是如“目标模式”采用的客观式考试那样,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不值得通过的考试。

当然,正如一些课程研究者提醒的那样,“课程即研究假设”、“教师是研究者”的“过程模式”在具体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其一,它容易给人以难以捉摸、缺乏安全保障的感觉,造成教师莫名的压力,甚至陷入无所适从或孤立无助的教学困境,从而容易流于形式;其二,鼓励研究、探究的教学过程虽然重视学生的参与,但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究竟能对自己扮演的实验研究角色有多大程度的认知,仍有待深入探究;其三,教师权威角色的弱化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失控,从而危及学生的利益,甚至造成社会的矛盾冲突与对立[6]。但斯滕豪斯的课程观所体现出的理念及给予我们的启示则是积极的、建设性的,值得认真研究和适当借鉴。

[参考文献]

[1] S tenhou se,L.An Introduction to Cu 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M].London:Heinem ann.1975:161.

[2] 蔡清田.教育历程中之教师专业自律:“教师即研究者”对课程

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之蕴义[C].台湾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

改革:理论与实际”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1995-03-14. [3] 蔡清田.由“以教师教学为依据的课程发展”论“教师即研究

者”对课程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教育启示[J].公教信息,

1997(1):32-41.

[4] Tyler,R.W.Cu 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M].

H osford,Philip,L.(ed).1984:40-41.

[5] 刘要悟.教育评价导论[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44

-45.

[6] 黄光雄,蔡清田.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5:19.

(责任编辑 李震声)

“Curriculum as Hypothesis”and“Teacher as Action Researcher”

—The Key of Stenhouse's Curriculu m Conception

WANG Li-zhong,LIU Yao-w u

(Colleg e of Educatio nal Science,Hunan N or mal Unive rsity,Chang sha,Hunan 410081,China)

A bstract:S tenho use's curriculum conceptions consider"curriculum as hy po thesis","classroom as lab", "teacher as researcher",and prom ote teachers to do action research.They hig hlig ht the theo retical o rien-tation to teacher professionalism,and put forw ard the pro cess model o f curriculum design and the co rre-spo nding conceptions o f know ledge,teacher,teaching and appraisal,w hich is of g 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 ote Chinese new curriculum refo rm o f basic education,especially to the renova tion of teachers'education conceptio n.

Key words:S tenhouse;curriculum co nceptio n;research hy po thesis;action research;process model 100

中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中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在管理学中,计划具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计划工作,是指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其二是计划形式,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下面是为您整理的《中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仅供大家查阅。 【篇一】 20XX年是我的个人转型发展、稳定发展的起步之年,是坚持加快熟悉教学工作,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认真履行岗位职能,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努力推进企业创新的关键一年,为确保各项目标落到实处,在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分析形势,展望未来,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观念为突破口,以加强学习为根本,加速提升岗位技能水平;以遵章守纪为重点,努力确保人生安全无隐患;以勤奋工作为主攻方向, 树立刻苦钻研的敬业精神;以拓展兴趣爱好为追求,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以崭新的战斗姿态,崭新的精神风貌、崭新的工作作风促进企业实现建设精品化矿井的战略目标而 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 目标确定,关键在于抓好落实。为使目标如期实现,要切实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转变观念,明确奋斗目标。 俗话说“意识反应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心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因此,面对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工作环境。 今年要突出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二)加强认识,转变工作角色。 面对当今教育教学需要,今年当务之急必须做到“一个转变,一个认清”,即转变工作角色,认清工作形势。为此,一方面要加强认识,提高意识,要从大局意识出发,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牢固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和“既来之,则安之”的观念,警惕“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不良后果;另一方面在思考问题,处理事情时,必须跳出以前的思维方式,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全局意识,切实转变工作角色,积极融入教育教学发展的大潮中。 (三)实事求是,重建职业规划。 目标就是方向,有了前进的方向就有了奋斗目标。因此,一方面要本着实事求是、适当超前的原则,重新建立职业发展规划,

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3篇

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3篇Teaching work pla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3篇 前言: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制定工作计划,有了工作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大家协调行动,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档根据工作计划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规划性、设想性、计划性、方案和安排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2、篇章2: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3、篇章3: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篇章1: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 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以创建市级示范小学为目标,确定本年度教学工作重点为: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改变教育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及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质量意识,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努力推进课程改革,结合新

教材内容和我校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灵活扎实地搞好教与学的实践活动,树名师、育优生、建示范校。 二、主要工作。 1、努力实施新课程改革,以课改为核心,牵动学校整体 教学改革,提高全员的课改意识,做好课改实施阶段性的总结,争创课改启动实施的示范校。 2、要大兴教学研究之风,认真做好现有科研课题、教研 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同时,做好已结题实验成果的推广使用工作,组织教师开展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实际的校本教研,努力构建学习型教师组织。 3、探索常规教学改革。以作文教学、教学能力培养、英 语口语交际等为突破口,强化教师落实课程改革的“三维度”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校本培训,加快校本课程的开发进程,培训中做 到理论学习与基本功训练有机结合,做到信息技术掌握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做到发现问题与教学反思相结合。使培训工作制度化、内容化、科学化。

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含答案.

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含答案 一, 单选 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C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 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A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6. 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7. 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8. 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9. 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 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A.备课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师角色的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为了让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功能,这种转变是让教师改变原先拥有知识权威者的形象,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及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1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要转变其作为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角色,而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教师中心”的,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而进行单项度的灌输。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自身形象,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关注学生主体,提升学生的主题性是这次课程改革努力的方向之一,而学生主题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必须首先认识并认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做法。 长期以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仅仅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完全处于被动的位置。这种“教师中心”的教学方式割裂了知识与学生经验的内在联系,不能很好地从学生经验出发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未来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再也不能固守原有的“教师中心”的做法,必须站在学生中间,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而开展活动课程并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2、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 本次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究和引导、发展的教学,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必然发生转变,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尤其是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因为有些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去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探究,这种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包括研究题目的选择、研究活动开展得计划、具体研究活动的进行、对研究结果的处理等。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引导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发展极为重要。教师作为引导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做到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必须自己在知识面、理论水平、认识水平、洞察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备较高的修养,否则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3、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 “反思性实践”理论的提出者舍恩认为反思性实践既要“反思”又要“行动”,思考和研究不是理论独有的领地,实践也不是仅仅去“做”,也要进行思考,理论和实践都需要研究。实践者的活动固然是一种实践,“专家”的活动同样也是另一种形态的实践。在两类不同的实践中,既有思考也有行动。想和做代表了认知的两个途径——并导致了不同种类的认知。对实践的研究在于发展思考的途径,而实践则致力与理论研究不能顾及的领域。“专家”的传统角色日渐消亡,正在转化更加谦虚地顾问角色,与实践者一起进行反思与行动。“反思性实践”的概念和理论提出后,很多学者认为,教师应该作为反思性实践者。因为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而这种反躬自省对于教师发展自身不足、提高教学水平有积极的作用。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积极反思,通过反思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提高

2020年中职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2020年中职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决心通过不断地加强学习与实践,在努力提高自身素 质的同时,为我校教学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以下是我的个人计划: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我们每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检验每一位教师思想言行的标尺,它对 我们的一言一行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以前,我缺乏对《规范》的学习,只知道埋头工作,我总是希望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但学生的实际情况 却与我的个人愿望相去甚远,因而会急于求成,出现一些过激的语言或 行为。虽然我的动机是良好的,殊不知在不知不觉中却违反了师德。因此,我首先要加强学习,认真领会《规范》中的各项内容,让《规范》的要求深入我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偏离方向,不出现违反师德的行为。 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师德中既有教师本人的品德,又有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 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仪表、气质随时都感染 和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必须“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出现一点 疏漏。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须做到。虽然我的孩子很小,家庭负担很重,但我决不因为个人原因影响工作,哪里有学生,哪里 就有我。要求学生每天7:40到校,我坚持每天必到,无论有多大的 困难也要自己克服。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举止文雅,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 活动及公益劳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同时,也用自己的实 际行动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及良好的教师形象。 三、加强修养,提高素质

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肃、刻板,甚至吹毛 求疵,但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 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要想出色地完成任务,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其他相邻学科的知识 领域,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随着时代的前进,学生对教师 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新课程改革地推行,也开始呼唤新时代的新型 教师。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无愧于学生、家长及社 会的期望,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今后,我要继续加强学习,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深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了 解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为顺利开展班主任工作奠定基础。另外, 在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做一名高素质的人民教师。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要注意转变观念,端 正思想,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把学生视为平等的教育对象, 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惟我独尊,任意发号施令,要逐渐树立正确 的人才观、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今后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我对学生要本着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的 原则,不偏袒好学生,更不歧视差学生,要爱得有方,严得有度,特 别是对后进生,决不讽刺挖苦他们,更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他们,要善 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 树立信心,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工作中要有“四心“,即爱心、 耐心、信心、恒心,以自己对学生的一片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坚持不懈的做好本职工作,不惜时间,不计报酬。做好对学生的 家访工作,尤其是对后进生要逐一进行家访,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帮助父母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找到孩子真正的致差的原因,变革教 育方法,并有意识地诱导家长反省自己的失误,认识孩子的发展变化,变盲目配合为协作教育。

中职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XX

中职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XX 教导处是进行教学指导、组织教学研究、负责教学后勤服务的管理机构.负责学校的日常事务,如管理学生档案,安排教师及领导的日程,编排课程表等等。这篇关于《中职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XX〉的文章,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技能为重点”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追求科学、高效和精细、时效管理方式;把职高升学、中专专业技能过关工作作为长期的工作重心,加大教学常规管理、教学质量监测及考核奖惩力度,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的,建立健全教师业绩考核方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课程、课堂教学、实训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高度重视各专业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职高各教研组、中专各专业组的作用,努力使学校教学工作的各项目标上台阶。 二、重点工作 1、切实加强我校《教学常规管理方案》落实工作,对教育教学 做到有章可循,既严格规范管理,又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 性。

深入贯彻落实《XX市职校关于开展高效课堂活动的实施方案》,强化过程管理,实行随堂听课制度,加强教学环节过程管理,尽心尽力提高教学质量。 2、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 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继续加强对全体在岗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在职高部进行试点,逐步探索实行以电子教案为核心的集体备课工作,通过交流把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年轻教师的操作技能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抓好高三年级20xx年高考备考工作,本科上线人数力争超过10人,开好四次复习备考会。 4、精心组织好各年级的常规质量检测工作,大力推行 《xx市职校职高、中专教师业绩考核试行方案》。 5、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践教学为中心,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合理制定专业技能训练及检测标准,建立和完善实训考核制度,做好中专专业课程的技能达标检测和技能考证工作,办好校内校外各种竞赛活动,认真落实中专各专业实习、实训、第二课堂活动工作计划,全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6、根据中专各专业特色,进一步发挥专业组的作用,发挥专 业组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加快品牌专业建设及发展工作。 7、进一步完善中专课程实施性教学计划,使各课程有统一的教学进度,清晰的教学内容,明确的学习目标,可行的技能达标方案。 8、密切配合各部门的工作,共同组织好各种校内外活动。

关于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读书报告

关于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读书报告 ——彭仙 一简介 在翻译理论建设的过程中,翻译批评始终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其在借助于翻译理论对译作进行分析的同时,又会丰富和发展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翻译批评即是依照一定的翻译标准,采用某种论证方法,对一部译作进行分析评论评价,或通过比较一部作品的不同译本对翻译中的某种现象做出评论其中翻译质量评估(即翻译评价)是高度客观化的翻译批评形式,对其的研究,对翻译学的发展有着理论和实践意义。但总观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中西方翻译史,并没有出现完整而系统的质量评估理论,只是零碎的出现在一些翻译家译作的序言,或是附带在翻译理论家对翻译标准的阐释中70年代之后,翻译质量评估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第一个提出完整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是德国学者朱莉安豪斯。 朱莉安?豪斯研究广泛,著述颇丰,迄今为止出版了17部专著,130多篇论文, 涵盖的领域包括对比语用学、翻译理论、话语分析等等。此外,她还是The Translator、Applied等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成员和德国翻译研究会的创办会员。从其著述来看,她提出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对翻译理论的贡献巨大。 二豪斯模式的核心概念 翻译质量评估的关键在于翻译标准的确立,在于对翻译本质的认识。豪斯认为翻译的实质在于“意义”从一种语言转移到另一种语言时保持不变。而这里的意义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语义、语用和语篇意义。因此,判断译文质量就要看译文与原文在这语义、语用和语篇意义上对等的程度。豪斯模式涉及的核心概念即:“意义”、“对等”和“功能”。 1意义 豪斯认为意义包含语义、语用和语篇三个方面。语义意义指的是语言符号与它们在现实世界或人们想象的世界中所指的关系;语用意义是连接语言单位和特定环境下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语篇意义组成文本的构成方式。不过,由于语言的语篇意义是一种对于语言内部的、对语言所传递的信息的基本的组织意义, (Halliday,1994; 33-36)其作用是辅助前两类意义的实现,可以说是一种言内意义,又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语言的三种元功能,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与元功

优化课程资源提升师生的核心素养

优化课程资源,提升师生的核心素养 ——唐镇小学2017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以局署工作要求为指导,围绕学校新四年发展规划,重点推进优化课程资源,提升师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进一步细化学校管理,优化教育环境,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凸显办学特色,努力提升办学质量。 主要工作目标: 1、以党的十九召开为契机,加强学习,不断提升教职员工的政治理论修养。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聘请专家、教研员来校指导,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课堂教学能力;深化青年教师培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专业引领作用。 3、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管理,细化活动内容,注重活动过程,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优化课程资源,细化管理,积极推动统编教材的使用。以深化课改为基础,研学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积极探索“三位一体,合力教育”模式,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发展;挖掘家长、社区资源,开设微型专题讲座;积极构建学校拓展(型)兴趣课程,不断丰富三类课程。 5、继续推进学区化办学,深化校际教研共促提高。 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注重师德建设,促进教师队伍全面发展 1、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加强教师政治学习,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大文件,落实每月一主题的师德学习;结合文明单位、文明组室创建、教师节庆祝、新一轮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评审等活动,统一思想,学习先进,奋发进取,积极创建和谐向上的安全文明校园。 2、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与“精才教育发展中心”合作,聘请专家团队来校作《如何做规矩,培养一个自律的孩子》、《缓解教师职业压力,体验职业幸福感》等专题讲座;结合唐镇政府师资培养规划,邀请名师、专家来校作课堂教学现场展示,作微型专题讲座,组织学校管理团队及教研组长团队外出学习。聘请新区学科教研员定期来校听课指导,推进学校青年教师成长。 3、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学校制定的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对新区骨干教师及学校骨干教师细化管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为优秀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逐步形成学校骨干教师梯队。 4、继续做好十三五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做好新入编教师的见习教师聘任学校跟岗培训工作。关注三年内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第一年“与你同行”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 XX (XXXX系XXX班,学号,指导教师:XX)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课程改革的紧迫性越来越突现在教育工作者们面前,他们一方面面临着改造旧人的痛苦,另一方面面临着新课程中存在的种种困惑和迷茫。何去何从,怎样抉择,教育教学实践与发展任重而道远。 走进新课程,最重要的是教师该怎样想,怎样做的问题。怎样给自己做一个明确的定位,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认真对待的。新课程需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简而言之,就是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学生服务,以学生能否获得全面的发展为标准。这就对今天的教师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在新课程下,教师要进行角色的转变,角色的转变是为了让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功能。这种转变,是让教师改变原先的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形象,而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老师们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学习把握了课程改革的精神和实质。教师们懂得了自己不应该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而用该是与学生一起共同研究道、探讨业、解决惑的主动参与者,与学生一起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不再把自己定位在知识、人格等诸多方面的绝对权威上,而是与学生完完全全的平等。 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比较注重单纯的“传授知识”,单项的进行知识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和培养。而随着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课堂教学活动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师生关系平等化,教育评价多元化,学生发展个性化,教学语言幽默化,课堂管理艺术化。”已经成为了教师对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 一、善于吸收------做学习型教师 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 二、长于研究------做反思型教师 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倡导教学创新,鼓励教学有个性,有创新,使之形成自己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多接受新事物,大胆尝试新教法,欢迎教师独树一帜,标新立异,每节课都要力求有新意,有亮点。 三、勇于奉献------做敬业型教师

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篇一】 一、指导思想 学生在小学、初中已经接触过英语,但学生以前英语就不好,到 了初中后段时期,大多数同学都对英语失去了星期、失去了信心,造 成英语学习积极性很低。所以,现阶段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 的兴趣和积极性,关心他们增强信心、克服困难。除了从思想上给予 引导之外,在教学上,有针对性、目的性、有系统、有计划的上好课。 二、教材分析 本套英语基础模块第一册公分十个单元,每单元都有导入、听说 部分、语音部分、读写部分、语言运用、单元任务和自我评价部分。 每一部分都精心安排了各种活动任务,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各 个单元的话题都是非常贴切学生生活与学习的话题,并且把各种语言 活动设置在真实的职业场景中。各种形式丰富的练习活动,对于训练 学生听书、说、读、写的能力非常有关心。 三、学情分析 本届高一新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有的 学生就相当于零基础。许多同学字母还不能书写规范,语音有许多需 要纠正的地方。另外,学生在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方面还存有许多需 要解决的问题。例如,许多同学对英语根本没有兴趣;有的同学有一定 基础,很想学好英语,但是觉得非常困难,不知从何下手,没有良好 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因为学生基础水平差,甚至是零基础。在高一年级的英语学习中 应该侧重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对此我设定了以下措施: (一)注重发音教学,增强语音教学的趣味性 语音是语言的基础,学好语音不但有利于准确地以声音的方式表 达思想,而且对词汇的学习和记忆大有关心。所以,教师如何讲解 48个音素的发音要领和发音比较,让学生掌握发音规律,并且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增强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还可以选用英语歌曲、名言、谜语、绕口令以及小故事等,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提升课堂效率。 (二)注重口语交际运用 本课程是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就是口语交际能力运用为重点,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真实的情景,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练习口语。同时,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 生为主体的指导原则。 (三)注重过程评价 在平常课堂中持续鼓励学生。只要学生有一点点进步就应该提出 表扬,鼓励学生多开口,多积极思考问题,让英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 中的实用工具,让他们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体验到轻松和成功 的欢乐。 (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经常选择一些经典的对话或短文让学生多读,同时选择一些简单 的名言让学生练习口语。在课堂上增强趣味性,选择一些学生感兴 趣的话题用英语表达,曾加一些图文并茂、生动有味的内容。增 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的指导,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职学校教师工作计划书

中职学校教师工作计划书 不知道怎么制定教师工作计划?下面WTT给大家分享三篇关于中职学校教师工作计划书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欢迎阅读参考。 中职学校教师工作计划书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以创建市级示范小学为目标,确定本年度教学工作重点为: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改变教育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及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质量意识,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努力推进课程改革,结合新教材内容和我校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灵活扎实地搞好教与学的实践活动,树名师、育优生、建示范校。 二、主要工作。 1、努力实施新课程改革,以课改为核心,牵动学校整体教学改革,提高全员的课改意识,做好课改实施阶段性的总结,争创课改启动实施的示范校。 2、要大兴教学研究之风,认真做好现有科研课题、教研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同时,做好已结题实验成果的推广使用工作,组织教师开展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实际的校本教研,努力构建学习型教师组织。

3、探索常规教学改革。以作文教学、教学能力培养、英语 口语交际等为突破口,强化教师落实课程改革的“三维度”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校本培训,加快校本课程的开发进程,培训中做到理论学习与基本功训练有机结合,做到信息技术掌握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做到发现问题与教学反思相结合。使培训工作制度化、内容化、科学化。 5、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通过学习、实践、研讨等形式,不断发现能人,培养能人,鼓励能人,搭建平台,训练培养一批青年教师,使其牢固树立名师意识,打造名师带名校效应。 6、强化质量意识,认真做好阶段性检测,及教学质量分析,逐步规范学生作业,教师批改等常规性工作,探索新课改下的评价改革。 7、在各科教学中注重加强环保教育,以课堂渗透为主,并辅以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8、加强艺体卫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具体工作。 1、加强师资培训,转变观念与新课程同行,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在课改新形式下,重视培训,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教师发展目标,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育教学

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视角下余华《兄弟》英译本研究

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视角下余华《兄弟》英译本研究 作为中国先锋派作家代表人物之一,余华在中国文坛颇负盛名且著作颇丰。他的作品多次被选入中国的初高中教材甚至多次走进海外课堂。 2005年,经过十年的积淀,余华出版了长篇小说《兄弟》上部,而后在2006年又出版了下部,从此这部长篇小说在国内迎来了两极分化的评论。然而,自2009年《兄弟》英译本在美国和英国发布以来,海外媒体高度赞扬了这部小说及余华本人。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兄弟》英译本推动了其在英美国家的走红。本文对《兄弟》英译本进行了个案研究和文本分析。 笔者采用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以《兄弟》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豪斯翻译质量模式的述介以及其在《兄弟》英译本质量评估过程中的应用,评价《兄弟》英译本的翻译质量和检测该模式在评估汉英长篇小说译文质量上的适用性。 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建立在她对一些翻译基本概念的重新定义和她自创的翻译术语基础上,后来又进行了修订并提出了修订版的豪斯质量评估模式。在豪斯原有的模式中,她将评估参数分成语言使用和语言使用者两大维度,这两大维度又涵盖了八个具体维度。 而在修订模式中,她吸收了韩礼德的语域理论,并重新设置评估参数,将原有的八个维度融入语域三要素和语类范畴。豪斯建议,根据原文本和译文本在八个维度上的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的分析后将译文本归为显性翻译或者隐性翻译。 豪斯模式述介之后,笔者将会运用豪斯修订后的评估模式对比分析《兄弟》原文本与译文本在该模式八个维度上的匹配情况从而评估《兄弟》英译本的翻译

质量。具体的评估操作过程为先将原文本和译文本在语场、语旨、语式和语类上进行对比。 其中语场包括题材和社会行为这两大维度。语旨则涉及到原文本作者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关系,以及社会态度这三大维度。 而语式涵盖了媒介和介入程度这两大维度。继而对比原文本与译文本在这八大维度上的分析结果,并检查译文本和原文本在这八大维度上的匹配程度。 最终,根据匹配程度将译文本归结为显性翻译或隐性翻译并评估译文本翻译质量。通过分析,本文最终得出结论,认为《兄弟》英译本在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中的八个维度上的匹配度很高,英译本为显性翻译且翻译质量极高。 而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也适用于汉英长篇小说译文质量评估。在未来对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运用中还可以为其寻求更多新的运用领域。 然而,该模式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如参数设置不够合理,运行步骤不够简化等导致整个评估过程缓慢耗时。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在线考试试题及答案 (2)

[判断题] 1:课程标准是国家规定的对国民在某些方面和某些领域的基本素质的要求。这些基本素质的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因而它发挥着指导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功能。 A : 正确 2:学校在课程管理方面的自主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家课程进行合理地调整,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二是自己挖掘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发挥学校的特色,保证学生的发展。 A : 正确 3.通过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程度等选择适合学生自己的课程。学生课程的选择性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己"设计"学习课程,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自主的选择。 A : 正确 4:发展性学校评价的内容涵盖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具体地说来,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学校的组织与管理、课程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学校环境与办学条件等。 A : 正确 5: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积极主动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扩展,使得课程标准和教材成为支持教学的课程资源,而不是束缚教师和学生发展的绳索。 A : 正确 6: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A : 正确 7:在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时,应突显地方课程资源的特色,促进学生的发展。 A : 正确 8:地方课程是指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所设计的课程。 A : 正确 9:社区课程资源是指社区内一切可以形成学校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和促进课程实施的条件性课程资源。 A : 正确 10:教学过程是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师应把学习看成是意义建构的过程,避免按照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机械地进行教学。 A : 正确 11:普通高中校内课程资源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课程标准和教材。 A : 正确 12: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兴趣、需要以及发展方向等情况有明确的评估,使课程资源开发有明确指向,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效益。 A : 正确 13:课程资源是广泛多样的,它们的存在方式与各地域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学校自身的发展状况没有紧密的联系。 B : 错误 14: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个根本性目的是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提高其自身的能力及社会适应性。 A : 正确 15: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完整再现教学设计而已,而是师生共同建设、互动对话的过程。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下的教学进一步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适应教育形势的变化,还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在教学中既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做好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还要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呢?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促进者是指教师要改变知识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成为促进学生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个性和谐、健康发展的角色。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首先,现代科学知识数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教育中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经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了。其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并根据需要去处理信息的方法,即要授之以“渔”。这说明,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第二,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一方面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改变过去“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成为学生心理健康、品德健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中小学教师中,传统的教学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作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进行提高和深化,就容易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而不能自拔。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与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相反,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反思自身行为,探究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实际上也就是国外多年来所一直倡导的“行动研究”,即不是

2020中职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导语: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都要制定工作计划。我们要养成做工作计划的习惯,日后做事都按这个工作计划流程来走,能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下面和一起来看中职教师个人工作计划,希望有所帮助! 第一:搞好班级的稳定工作 稳定才能求得发展,稳定才能进步,没有班级的稳定,就无从谈学习争优,无从说考核优秀,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要一如继往的严格要求,学生“五不禁令”要时时抓,处处抓,对有破坏班级和谐稳定的苗头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及时制止,确保班级有稳定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完成好政教处的部署、安排。 对于学校、政教处的部署、安排,认真执行,使学生在搞各种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通过完成一系列的活动、任务凝聚班集体的力量,树立班集体的正气,使学生有一个良好、团结、向上的奋斗环境。 第三:加强班干部的培训 学生干部归根到底还只是学生,在工作当中难免会有过错、失误,可能会难以拿捏把握分寸,或者有的甚至就不具备担当班干部的能力,对学生干部不可以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应当及时关注,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效果,工作情况,并且每周给予辅导、给予建议、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让他们更加得心应手的工作,真正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第四:加强班级学生的德育培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看重的是金钱利益,看重的是经济价值,学生也深受社会的影响,有些学生对亲情、对同学之间的友情表现的很是冷漠、淡泊,甚至对于同学的困难“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本学期无论在教学当中,还是平时与学生接触当中,要加强对学生德育方面的引导教育,特别是对一些中国传统美德的重申培养,通过搞一系列的二课堂活动、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友爱互助精神,特别是利用好“红色三月”的活动,让班级当中的学生都感受到真情友爱的美好。 第五:关注一些比较特别的学生 通过一个学期的观察了解,班级当中总会有一些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成绩比较差、脾气比较古怪、家庭有些特殊等等这样的学生,对这样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注,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他们做的不对、不规范的地方及时给予纠正帮助和引导关怀,让他们感到信心、感到温暖,让他们不掉队、不走远,让他们也为班级的团结、稳定、拼搏向上尽一份力,而且针对不同的学生还得采取不同的办法,施硬施软,该文该武自己掌握,只要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六:强抓学风建设,引导学生提前进入高三对口升学的备战状态。

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由于工作竞争激烈,为了满足社会的生产力,不得不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工作的步伐就加快了,为了使步伐的加快不影响正常的秩序,这时就得提出一种计划。本文由xx为您整理,仅供参考! 【篇一】 一、指导思想 学生在小学、初中已经接触过英语,但学生以前英语就不好,到了初中后段时期,大部分同学都对英语失去了星期、失去了信心,造成英语学习积极性很低。所以,现阶段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增强信心、克服困难。除了从思想上给予引导之外,在教学上,有针对性、目的性、有系统、有计划的上好课。 二、教材分析 本套英语基础模块第一册公分十个单元,每单元都有导入、听说部分、语音部分、读写部分、语言运用、单元任务和自我评价部分。每一部分都精心安排了各种活动任务,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各个单元的话题都是非常贴切学生生活与学习的话题,并且把各种语言活动设置在真实的职业精品办公范文荟萃

场景中。各种形式丰富的练习活动,对于训练学生听书、说、读、写的能力非常有帮助。 三、学情分析 本届高一新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有的学生就相当于零基础。很多同学字母还不能书写规范,语音有许多需要纠正的地方。另外,学生在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方面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很多同学对英语根本没有兴趣;有的同学有一定基础,很想学好英语,但是觉得非常困难,不知从何下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由于学生基础水平差,甚至是零基础。在高一年级的英语学习中应该侧重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对此我设定了以下措施:(一)注重发音教学,加强语音教学的趣味性 语音是诺言的基础,学好语音不但有利于正确地以声音的方式表达思想,而且对词汇的学习和记忆大有帮助。所以, 教师如何讲解 48个音素的发音要领和发音比较,让学生掌握发音规律,并且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增强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还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相比,此次课程改革的最大区别就是不仅课程体系有了巨大调整,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即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归纳起来,此次“课改”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转变教育功能,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新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 (2)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3)强调课程目标、实施过程,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这是《标准》和《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 (4)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善。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新课程标准力图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使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必须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之中进一步转变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观念,认真落实本次“课改”的精神实质,以真正实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真正把以前的以考试为唯一目的的应试教育学习向以提高学生素质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转轨。我认为,首先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是实现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通过继续教育,认真学习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必须逐步改变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武装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认真实践,以力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逐步改变以往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过程现状,大力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自主构建,努力培养学生善于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置于重要位置,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这种自主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教学,健康快乐全面地发展,以真正化以前应试教育学习为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素质教育学习,以真正化以前应试教育体制下出现学生“厌学”、“恐学”、甚至“逃学”的现象为素质教育体制下学生那种主动的“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的良好学习风气。 二、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育现代化必须教育民主化。没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和形成现代教育体系和现代教育制度。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形成了师道尊严的教师地位观和师生关系观。教师的尊严不可侵犯,而学生的尊严似乎可以随意侵犯。教师不肯“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不愿与学生打成一片。许多教师甚至在教学上还常带着一种“家长制”的作风,不尊重学生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