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液体压强评课稿

液体压强评课稿

液体压强评课稿
液体压强评课稿

《液体的压强》评课稿

今天有幸听了高楼镇中施林飞老师上的这一节课是一节有创意、较为生动的教学演示课,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方法得当,体现了今天教研活动的主题: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设计巧妙、直观、生动,整个实验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生动、深刻,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一、教学过程亮点:

(1)引课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自己改良的裂桶实验装置:让学生

将连着橡皮管的塑料瓶举高,让其中的谁不断流入连接的橡皮管中,橡皮管下面连接一个塑料袋,当瓶子被举到一定高度以后,学生能看到塑料袋发生了炸裂,设疑质疑,打开学生想象,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2)体现了科学是实验科学的特点:本节课实验贯穿整个教学始终,教师在

设计实验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设计合理,在课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演示实验的器材都是经过施老师自己改进过的,实验现象和可见度更加明显,更容易使学生感到实验的可信度;把课本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进行探究,让全体学生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疑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本节课设计的拓展实验:利用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突破了本节的难点,设计巧妙。

(3)在知识的传播上注意方法:观察实验是科学基本教学方法,猜想和控制

变量法是科学中重要的方法。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中充分渗透了这些方法

(4)贴近生活,体现了科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能通过模范,自

己设计出整个探究步骤,并进行实验。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改进意见:

(1)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本节在液体压强概念的引入为难

点之一,可以从固体压强进行一个迁移,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2)本节课没有讨论和合作交流过程,使学生缺乏这种能力的锻炼。

(3)反馈不足:学生提出其他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时答题方法不明确,没有进行反馈篇二:说课一等奖《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液体的压强》是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十章第二节内容,《液体的压强》是学生学习了《压强》后对压强知识的延伸。学习本课既能巩固前面所学知识;也能让学生懂得不但固体会产生压强,液体也会产生压强。而且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也为今后学习浮力做好知识铺垫。所以本节是联系前后知识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我安排了“设计实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并学会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自主设计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军事纪实》:《极度下潜》的视频片段的观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

爱国主义情操。通过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

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四)、教学准备:

1.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

2.演示器材:四面贴有橡皮膜的立方体一个、液体底部和侧壁压强演示仪一套、u型管

压强计一套、烧杯、水、2个塑料瓶、水槽、红色盐水。

3.学生实验器材:大烧杯、刻度尺、水和盐水、u型管压强计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已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对利

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已不再陌生,具体操作时,教师适当引导即可。

三、教法学法分析

根据新课标要求这堂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演示实验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播放《军事纪实》:《极度下潜》的视频片段,提出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

心。

(二)、演示实验,探知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有压强、液体容器底和容器壁侧压强

1、将四面贴有橡皮膜的立方体竖直放入水中,可看到立方体四面的橡皮膜都有不同程度

的向框内凹陷。

2、在装满水的塑料瓶的侧壁扎个小孔,观察现象。

3、在装满水的塑料瓶的瓶底扎个小孔,观察现象。

(三)、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这个问题的探究,能让学生体验整个探究过程,是本堂课的重点。而其中设计实验及学

生完成实验操作既是本堂课重点,又是难点,具体的教学过程为:

1、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

为引导学生根据直观的现象进行合理猜想,我设计如下:

实验演示1:把一个顶部和底部扎有小孔的空塑料瓶压入一桶水中,可观察到底部水流

速快。

实验演示2:在水槽中装一定量的水,将两侧扎孔,装有红色的盐水矿泉水瓶放入水槽

中,使瓶内、外液

面相平时,松开堵在小孔的手指,可看见红色的盐水流入水槽。

展示学生可能的猜想:

猜想1: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

猜想2: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猜想3: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方向有关??

实验时需要比较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教师出示测量工具:u形管压强计,简单解释其

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3、根据猜想,设计实验:

根据猜想,小组间通过讨论,共同设计的实验步骤:

探究1:研究在水下同一深度处液体压强的特点

探究2:研究在水下不同深度处液体压强的特点

探究3:研究液体内部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师: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根据探究步骤,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课件展示)

4、根据设计,进行实验

实验指导:

(1)老师提示:提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课件展示)。

(2)实验过程中巡视学生,多发现学生的亮点和不足,适时帮助,评价学生,使之操作规范,达到自主探究的目的。

5、对比交流,归纳结论: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及现象,并进行交流讨论、评估,然后师生共同整理,得出结论。(通过此过程,培养学生应用表格数据,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结论,课件展示。

6、联系生活实际回答

1:你见过活的深水鱼吗?为什么?

2:潜水员下潜时为什么有极限?

3:为什么水坝总是上窄下宽的?

4:阅读帕斯卡“杯水裂桶”的小故事,解释为什么杯水可以裂桶?

五、课堂小结:让学生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有何收获?

六、板书设计:(课件展示)

一、液体的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各方向都有压强

二、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液体的深度:同种液体深度增加,压强也增大。

2、液体的密度: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3、同一深度,液体各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篇三:液体压强说课稿

液体压强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科书全册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的第二节《液体压强》。第十四章的内容是本册书的一个难点,而液体压强又是本章的一个难点。因为液体压强较抽象,不象固体压强那样容易理解。其中本章的第一节压力和压强,液体压强的实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又是以后学习大气压强、浮力的基础,本节课可以说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所以学好本节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根据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学科的学习特点,在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知道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对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认识。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结合液体压强的应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部分: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大纲对本节课的内容要求达到“理解”。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的引导,因此我确定的教法为:引导发现法。

为了使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学习过“压强”,学生对压强有了一个感性认识,但未上升到理论高度。我把上节课做过的实验以“填空题”的形式给出,使旧知识得以重现,再利用一些生活常见的现象,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引入新课: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进入本节课的新课教学。

(三)进行新课:

一、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潜入水中,就会感觉耳膜痛,潜水艇为什么要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呢?

有生活实例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意识到液体也有压强。

1、液体外部压强

接着教师拿出一个塑料袋让学生观察,学生看到袋子是瘪的。教师请一位同学上来将水装入袋子里,在装水的过程中,让其他的同学观察袋子的变化,(袋子向外突出来了,而且装的水越多袋子突出的程度越大)。这说明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什么呢?学生思考。

若学生想不出来,教师可以用针扎袋子,学生会看到水从侧壁流出来,这是因为水具有流动性,而水总是向低处流,是由于水受到重力的作用。教师总结:液体外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的侧壁有挤压作用。

2、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提问:液体外部有压强,内部是否也有压强呢?(提示学生回想前面的两个问题,学生不难知道液体内部也有压强。)

提问:液体内部压强又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出示液体压强计,并简单介绍它的结构、用途。

在课前就已经准备好的装置,为方便学生观察,可在液体中加些红墨水。用压强计按照教材86页的演示实验操作,请同学观察、讨论、归纳而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篇四:液体压强说课稿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作者:潞田中学温和训

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下面我从六个部分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液体的压强》是学生学习了《压强》后对压强知识的延伸。学习本课既能巩固前面所学知识;也能让学生懂得不但固体会产生压强,液体也会产生压强。而且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也为今后学习浮力做好知识铺垫。所以本节是联系前后知识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把这节课分为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讲的是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其大小,连通器的原理及其应用安排在第二课时。今天我说课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悟研究物理的

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难点:探

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学生对液体压强缺乏感性的认识;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会有各种各样的误解,所

以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为本课难点。

二、说学情

九的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实验探究能力,在教学安排上,从新课引入,到教学

中间的设疑、亲身体会,处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从观察、实验着手,从中找

出规律,得出结论,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因为学生从《压强》一课了解到“固体压强只与压力及受力面积有关”。这前置知识会使

学生对“液体压强只与深度和密度有关。”的理解产生困惑,有思维障碍。所以本课把演示

实验改为探究实验;让学生充分体验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使学生对液体压强的认识从感性

上升到理性。

三、说教法与学法教法: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情,本节课采用的是探究式实验教学

法。将以往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并借助电脑多媒体演示的优势;最大限度地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学法:初中学

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决定了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必须由一定的物理情景和实验,来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诱导学生思考问题,师生共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掌握事物的规律。

所以本课的学法是探究式学习法。

四、说教学程序

展示教具:

1、自制教具:大可乐瓶、底部扎有橡皮膜的塑料瓶、侧壁扎有橡皮膜的塑料瓶、轧孔的

塑料瓶、食品袋、帕斯卡裂桶装置。

2、仪器:压强计

3、自制教具特点: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直观性强。

说明:以上教具老师一套、学生前后4个同学为一实验组备一套(帕斯卡裂桶装置除外),

要求自制教具根据老师的样品自制,体验矿泉水瓶的妙用,培养学生自制教具的能力。

1.教学流程:(我将本课设计成一节实验探究课,按照以下流程来展开教学:)

创设情境——初步探究——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探究——分析论证——实践

与应用

2.教学过程的设计:

? 1).创设情景,激趣质疑。(2-3分钟) 实验激趣:让同学们用食品袋来套住手,放入装水的可乐瓶中,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感受。

在同学们有了水会压迫保鲜袋,紧贴在手上的感受后,再观看图片。

图片质疑: 1.潜水员为何潜水的深度不同,需要的装备也不同?在深水作业时为何要穿

厚钢板制成的抗压潜水服?2.潜水艇的外壳为何也要用的厚钢板制成?等问题,设置问题情

景,引出课题。——板书:

14-2 液体的压强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初步探究液体内

部是否有压强做好准备。

2).初步探究:感受液体压强。(3-5分钟)

从以上现象引出问题:液体是否有压强?固体由于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有压强,那么液

体也受到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也有压强吗?液体由于具有流动性,会对阻碍它流散开的侧

壁是否有压强?

接着让学生尝试用桌面的实验器材,自主探究这三个问题来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

实验器材:大可乐瓶、底部扎有橡皮膜的塑料瓶、侧壁扎有橡皮膜的塑料瓶、轧孔的塑料瓶。

学生在实验时老师巡视,并提醒学生不能把水弄的到处都城是,要用事先准备好的桶装流出来的水。学生可能出现的做法:①往扎橡皮膜的塑料瓶中注入水,橡皮膜向外凸起。可说明水对容器底有压强。②往侧壁扎橡皮膜的塑料瓶中注入水,橡皮膜向外凸起。可说明水对容器侧壁有压强。③往扎孔的塑料瓶注入水,有水柱喷出,可说明水对容器侧壁有压强。④将扎孔的塑料瓶按压入水中,水从小孔流了进去,可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⑤将扎橡皮膜的塑料瓶按压入水中,橡皮膜往内凸起,可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水压保鲜袋实验也能说明)这里让学生自主探究,展示不同做法。4分钟后教师再适时提问“你们这个组是怎么做的?看到什么现象?现象可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结论:液体对容器底,容器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压强。――(板书)

这样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讨论交流,亲身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也为顺理成章地引出液体压强有大小做好铺垫。

3)实验延伸,提出问题并猜想。(3-5分钟)

接着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刚才实验现象,可增加轧三孔流水的实验(有学生开始时已做),这个实验除了说明液体对容器壁有压强外,还了说明什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让学生思考“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否一样”提出问题“液体压强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并猜想。

学生可能的猜想:a.与深度有关; b,与液体重力,体积,质量有关;

c。与容器的形状有关; d,与液体密度有关; f.与压强方向有关。

用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以上猜想。(在猜想中如若学生不易提出液体密度这一因素,我可通过一个实验来进行引导,做法是:往两个相同的底部有橡皮膜的瓶子内,分别注入同样多的水和盐水,观察两橡皮膜的凸起程度是否相同,引导学生猜想液体压强与密度有关。也可作相关提示。)

如此设计是因为:(1)在实验基础上的猜想,使猜有所依,避免了盲目性。(2)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 4)设计实验,进行探究。(15分钟)

先给学生介绍压强计的作用及使用方法。介绍时得出: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板书),然后老师演示一组实验:(提示:同学们注意观察)

演示实验:用大可乐瓶、烧杯两种容器,装入相同高度的水,由于两种容器大小不同,所以形状、体积、面积、装的液体重力不同,用压强计验证,液体压强与形状、体积、面积、重力无关。

经排除后剩余的猜想是:深度,液体密度,方向三个因素。再让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步骤,老师根据学生实验方案与学生共同设计一个表格,再用课件展示出来。探究二: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控制变量)

实验器材:压强计,装水的大烧杯,装盐水的大烧杯、刻度尺。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表格。老师对学生实验进行指导。

这样的设计先排除学生猜想跟液体压强无关的干扰因素,降低了探究实验的难度。而表格的设计,让学生更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测量的物理量,使实验更有操作性。

5). 分析论证,归纳结论。(3-5分钟)

实验完成后,指名回答所填数据,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数据归纳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指名回答,一边听一边(板书)②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③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④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密度有关,深度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

大。由于板书要点时间,这里安排了一个超链结,视频:《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实验》

在学生明确影响液体压强的只有哪个因素后,教师顺势给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

gh 课标中对液体压强的公式计算不做要求,所以液体压强的公式推导过程不需做过多的解

析,只让学生有所了解。对公式里的几个物理量要作介绍,在此介绍这公式的目的是为了进

一步加深学生对液体压强特点的理解,尤其是深度,所以这里设计了两道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至于计算老师可让学生尝试练其中一道题。

6).实践与应用:(5分钟)

让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课前的问题:

“潜水员在深海为何要穿厚钢板制的抗压服?”

“潜水艇为什么要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

等等问题,完成后展示帕斯卡裂桶实验,并操作,激趣中加深印象。

这样的设计使本节课前后呼应。并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起到学

以致用的效果。

7)课堂小结:小结是一节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及时巩固,能起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所学的知识,充

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8)课堂检测:设计第一道为实验巩固题;二、三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与深度

有关,与液体重力,容器形状无关;设计第四道题的目的是加深学生理解液体密度对液体压

强大小的影响,从而巩固了本课所学重点知识。

五、效果预测

在以上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

础的特征,积极倡导“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进行试验。

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当然,教学中情况千变万化,本节课大

量的时间都是学生在活动,课堂气氛肯定很热烈,这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课堂上的实际情

况及时调整学习活动,把握课堂上的“放”和“收”。如何驾驭课堂,做到收入自如,还需不

断地反思和总结。

六.说板书设计

第十四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见附页)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在此,还请各位评委、同行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篇五:人教

版物理《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

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板书设计等五方面说说这节课,请各位多指教。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及处理:

教材从液体的流动性和液体有重力出发研究了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

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重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实验定性探究液

体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利用物理模型“液柱”从压强的定义公式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

算公式。通过例题理解液体压强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

的感性认识较少,是本章的难点。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总结。如

何在教学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需要认真做好“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因

此,我认为《液体的压强》这节内容划分为两课时教学为宜。第一节课时,认识液体内部存

在压强。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第二节课时,认识液

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和三峡船闸的原理。熟练

应用液体压强公式并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由浅入深,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

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一节课时的重点是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难点是用压强计研

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2、教学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通过

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的能力,学习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用废矿

泉水瓶和气球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4、教学准备:

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教学课件,准备各种实验器材,多元化刺激、激发学生的学

习主动性。

2、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组内自定组长1名,中心

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

3、演示实验器材:液体底部和侧壁压强演示仪一套、压强计、大烧杯、刻度尺、水和盐

水。

4、学生实验器材:塑料袋、铁钉、废矿泉水瓶、气球、大烧杯、刻度尺、水和盐水(学

生每小组一套)。

二、说教法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探究实验,对实

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把各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分析

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由于采用多媒体和实验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

学重点及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

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说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

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实验、观察实验,

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液体压强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

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

实际,运用规律解决诸如拦河坝上窄下宽、深水炸弹等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结合课件):

【一、引入新课】(2min)

1、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会不会产生压强?为什么? (复习:温故知新)

2、如果在烧杯中加入水,水对烧杯底和杯壁会不会产生压强?为什么?

(说明:在复习旧知识中引出新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板书课题:14.2液体的压强

3、当问题出现不同意见时,最好的验证方法是什么?(实验)

(说明:解答问题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不盲目跟随,用实验验证。虽然学生的

想法很多很多,他们的好多想法来自生活,有的难免有点不着边际,但是老师应当给予适度

的评价,切不可抹杀学生的积极性、发散性思维、创造性习惯。)

【二、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3min) 1、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无压强?

(说明:让学生讨论液体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的原因,并亲自动手实验,可用铁钉扎破

装水的塑料袋。既锻炼学生的自主设计、动手实验能力,又促进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和建议,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习惯,更是为了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

能够敢于大胆的想象,为解决液体内部压强做个铺垫。把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充

当主人,自主设计实验。)

2、其他液体行不?比如盐水。

(说明:设置一个小的问题,就从研究的水转移到普遍的液体上。这体现了从一般到特

殊的认识规律。)

3、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说明: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实验结论,养成良好的实验习

惯。)

板书:液体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

【三、反馈练习一】(1min)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

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说明:反馈练习题设计与实验结论形式不同,意义相同,可以考察学生灵活掌握知识

的情况和知识迁移能力。)

【四、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特点】(12min)

第一环节:课题的提出:刚才探究了液体底部和侧壁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有无压强呢?

试举生活实例说明。到了夏天游泳时,当水到达脖子时,呼吸时会有什么感觉?又说明了什

么?

第二环节:猜想和假设:如果有,如何验证呢? 将绑着橡皮膜的正方体放入水中。发现

上下前后左右都凹下去了。

(说明:从学生生活中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学生顺着教师设置的

台阶进行猜想与实验设计。降低难度,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探究。保持探究活动

的兴趣和连续性)

第三环节:实验设计:出示压强计,简单解释其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学生设计实验

思路,绘制实验表格。

(说明:设计实验是做好实验的前提,可以明确实验目的步骤,优化实验方案,预防实

验安全事故发生和应急处置预案。)

第四环节:进行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

(说明:初中学生往往喜欢做实验,但容易忽视数据记录,数据处理能力尤其薄弱,在

此教会学生如何处理数据。)

第五环节:分析论证:根据刚才实验,发现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与什么无关? 由

刚才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是由哪些数据得出的?

板书:液体内部各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液体各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液体压强公

式:p=ρg h

第六环节:交流评估:①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②操作中有没有失误?③测量结

果是不是可靠?

(说明:通过交流评估,分析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思考总结,提出改进意

见和完善方案。通过探究实验,落实新课标要求,在强调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同时,注重科

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思维习惯。给学生创设出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提

供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亲自参与探究、发现和体验,在探究过程

中学会学习,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和科学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

出问题一进行猜想一设计实验一进行实验一分析论证—交流评估。使学生知道一种研究问题

的思维方法:控制变量法)

【五、反馈练习二】(5min)想想议议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

么?

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

3、潜水员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

潜水服?4、深水炸弹为什么会在设定的深度爆炸?

(说明: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从生活、生产和现代军事中的现象入手,引起学生思考。

根据规律的有关内容,学生相互讨论、畅所欲言、大量举例。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把

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六、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8min) 1、由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我们只要算出某一深度液体竖直向下

的压强,也就同时知道了液体在这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

2、假设液面下某处有个水平放置的平面,计算这个平面上方液柱对这个平面的压强?设

平面在液面下的深度为h,平面的面积为s,引导学生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p=ρg h 3、例题解答

(说明:1、从实验探究知道:液体的压强与深度、密度有关,与方向无关。它们之间的具

体关系采用物理模型的方法,在液体中取一段“液柱”,利用压强的定义公式结合质量、密度

公式,很容易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p=ρgh。2、公式推导出以后总结方法,进一步从公式理

解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有关,与受力面积无关。3、通过例题理解液体压强公式和单位。) 【七、反馈练习三】(4min)

(说明:1、从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出发,学以致用,利用液体压强公式理解拦河坝设计

上窄下宽的道理,通过展示三峡大坝、潜水服、我国研制的深海潜水艇图片,培养学生的爱

国思想。2、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计反馈练习题,回归课本回归教材) 【八、小结】(2min)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你记住了哪些知识?你掌握

了哪些方法?你还有什么疑问?

(说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对学生的见解,教师都应予以肯定。教师最后

画龙点睛,简要概括归纳总结)

【九、布置作业】(3min)

(说明:1、作业设计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回归课本回归教材。2、课外小实验:用矿泉水

瓶和气球自制学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实验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节约的好习惯,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最后通过多媒体课件进一步了解认识深水炸弹的应用和原理,拓展学生

的视野,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说板书设计

采用内容式板书,使学生对本节知识一目了然,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

14.2 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的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各方向都有压强

二、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压强计——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深度h:同种液体深度增加,压强也增大。

2、因素

密度ρ: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3、同一深度,液体各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人教版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讲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液体的压强》教案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物质的存在的状态不同,压强表现的特点也不同。教材从液体的流动性和液体有重力出发研究了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重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实验定性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利用物理模型“液柱”从压强的定义公式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通过例题理解液体压强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较少,是本章的难点。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总结。压强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一直以来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需要认真做好“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因此,我认为《液体的压强》这节内容划分为两课时教学为宜。第一节课时,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认识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第二节课时,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和三峡船闸的原理。加深理解和熟练应用液体压强公式并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由浅入深,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一节课时的重点是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难点是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二、学生现状:(略) 三、教学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2)、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认识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3)、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 (2)、体验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初中数学评课稿62149

人形容高尔夫的18洞就好像人生,障碍重重,坎坷不断。然而一旦踏上了球场,你就必须集中注意力,独立面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并且承担一切后果。也许,常常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刚刚还在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欢呼雀跃,下一刻大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评〈〈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4)〉〉一课 老师所讲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4)〉〉一课,是二次函数这一章中教学的一个难点,而老师通过深度挖掘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巧妙地运用一中的教学模式,突破了重点,突出了难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了新知,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闪光点: 一、教学设计合理。1、重视问题的设计。本节课老师立足于学生基础,充 分挖掘教材,设计的问题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比如:在学生回顾y=ax2、y=ax2+k这两条抛物线的基础上引出了新知,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2、重视了知识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的设计。通过探索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弄清y=a(x-h)2这条抛物线与抛物线y=ax2、y=ax2+k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注重探究过程的设计。本节课xx老师精心设计了画图、猜想、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探究。 二、教学方法以一中模式为载体,变教为探,环环相扣。本课中通过鼓励学 生动手、动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在画函数图象、归纳二次函数y=a(x-h)2图象的性质、平移规律,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小组讨论、同桌合作,引领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获取知识,改变以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我们看到的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突出数形结合思想。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画图,多次观察图象,分析列表, 发现规律,从数到形,从形到数,在反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板书合理,灵活使用多媒体。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节课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1、个别问题提的不明确。 2、在研究抛物线平移时,由于电脑原因,平移没有呈现出来。 3、课堂时间分配不太合理,致使学生练的少,缺乏巩固。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往往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信,独立性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

《压强》评课稿资料

《压强》评课稿

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压强》评课稿 在听了李老师《压强》一课后,笔者进行了以下分析。 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

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3 改进意见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本节教材是压强在液体物态中的体现。因为该节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少,并且还用到了密度和力的平衡的知识,所以对学生来说这是难点节。《课程标准》中本节没做具体的要求,但由于压强在不同物态中表现的特点不同,其计算和测量也有区别,另外,液体压强密切联系固体压强和气体压强,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压强知识,一定要重视本节内容的教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计算公式;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 2.体验和感悟游泳或泡澡时身体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3.通过连通器经历物理模型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接受到科学态度的培养;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自身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

意识; 3.通过船闸的学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利用物理模型推导公式。 二、教学难点: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光盘、微小压强计、连通器、水槽、水; 学生:关于带鱼的调查资料。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1.课前要求学生到水产市场上观察带鱼。查阅资料,调查带鱼的生活环境。课堂上描述观察调查结果:市场上没有获得带鱼。带鱼生活在深海中。 2. 展示穿着抗压服的深水潜水员 问题:1).为什么没有活的带鱼呢? 2).深水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抗压服? 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那是因为液体中有压强。 (教学说明:新课导入环节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的好奇心、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充分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学案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记液体压强的特点. 2.学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实行分析计算. 课前预习 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________,且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__,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另外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相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 2.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________,其中液体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深度的单位是______,压强的单位是________. 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的三只容器中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液体,则三只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 A PaPb>Pc C Pa>Pb=Pc D PaF B,P A=P B B F AP B D F A=F B,P A

初中数学公开课评课稿【初中数学评课记录】

初中数学公开课评课稿【初中数学评课记录】 一、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 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数学的 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龙活虎活经验和学生原来的认 知基础上的。几位老师都能恰当的运用身边的教学素材,创造有趣 的教学情景。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 对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有明确要求:就是使学生在获得必须的基本数 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方面都得 到发展。四位老师的课堂中,教者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 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所以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我们老师不是传授 的现在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 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获 取成功并估验成功的喜悦。 三、合作交流于动手实践相结合,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四 位老师的课中,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独立 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并充分给足了学生 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 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四、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 习效率。四位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同时将观察、操作、讨论、练习、转化、对比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之相结合,大 大提高的学习效率。 五、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充分渗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 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以上是我听了这几节课的总体感受,如果就每一节课而言,我认为四位教师各有所长,每节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充分展示 了各自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完整版)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

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3 改进意见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进建议。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在日常的生活中,关于压强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建议可以用细线和细绳来比较切割肥皂的难易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如: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垂直和表面。在压强中,对压强表达式中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应该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巩固和理解。

第2节液体的压强

年 第周节 课时 课时教学设计 月 日

一. 引入新课 通过课文33页潜水艇,用塑料袋装水时塑 料袋会胀起来等引入液体会产生压强,引 出本课课题一一液体的压强 二. 新课教学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突破难点的方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 生仔细观察实验,通过所观察到的现象进 行归纳、推理、总结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看Ppt 1 ?用塑料袋装水时,它会胀起来,让学生 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 压强。 2. 用侧壁开有几个小孔的筒装有水,让学 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 置的小孔流出来的的射程都不一样,用液 体压强计测出不同深度的压强大小,让学 生感知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 大。 3. 用压强计测量深度相同时,各个方向的 压强的大小有何特点,让学生感知同一深 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教学过程(前提测评,导入新课)的设计

4.演示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且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引导学生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内部压 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 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4)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浓度,液体压强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 大。 练习: (二)、连通器 端开口、下端连容器叫做连通 1.定义: 器。 2.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 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3.举例分析连通器: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花洒、水塔与自来水管。 4?介绍连通器的应用之一一一三峡船闸。 三.小纟吉

初中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表

初中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初中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表 中学算术课评课中学算术课评课要点及建议不雅课、评课是教师晋升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校本研修的首要情势之一。特提出以下几方面评课的要点与建议: 一、评教学目标 存眷的要点: 1.教学目标的拟定是否依据《中小学算术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 2.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三维目标的整体联系?目标的陈述是否具体描述学生通过算术课堂教学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算术能力,以及算术思维等方面应获得的成长要求?是否浮现知识发生成长的过程以及在过程当中实现方法掌握、思想提高、能力造就和情感态度养

成等方面的要求? 3.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成长水平和心理特征?是否具备算术的特点和符合学生的现实水平? 2、评教学内容 存眷的要点: 1.本节课是否反映了学生学习算术知识的本质、地位?与相干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瓜葛是否清晰? 2.对学生必须掌握的算术概念、原理、法则、公式等结构性分析是否置于核心地位?对选择、运用与算术知识紧密相干的典型材料是否恰当?对教学的重点是否凸起?对难点是否考虑如何突破和实现了突破? 3.是否采取重新组织教材内容,使之更符合学生的算术学习的现实? 4.是否围绕算术知识的本质及逻辑瓜葛,有规划地设置需要解答的题目系列,使学生得到算术思维的训练? 3、评教学实行 存眷的要点:

1.是否正确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凸起,把首要精力放在关键性需要解答的题目的处理完成上?是否注意层次、结构,张弛有度,循序渐进? 2.是否注意建立算术新知识与已有的相干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保持算术知识的接气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 3.易错、易混淆的算术概念或需要解答的题目是否有规划地复现和纠正,使知识得到螺旋式的强化和提高? 4.是否在学生思维最近成长区内提出需要解答的题目系列,使学生能面对程度适当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总和学生,开展独立思虑,提高学生算术思维的参与度,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算术本质,建立相干算术知识的联系? 5.是否有规划、有层次地设计操练,使操练具备合适的梯度,并且成心义和实际效? 6.运用反馈调治机制是否恰当,能否按照课堂教学现实当令调整教学进程

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

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压强》评课稿 在听了李老师《压强》一课后,笔者进行了以下分析。 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3 改进意见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进建议。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在日常的生活中,关于压强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建议可以用细线和细绳来比较切割肥皂的难易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如: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

最新初中数学说课比赛评课一等奖手稿

初中数学说课比赛评课稿 评《圆周角》说课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石门县澧斓中学的参赛选手李宜红。下面我将对武陵区南坪中学严红玲老师的说课《圆周角》进行点评,我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价。纵观本节说课,可用“准确”、“巧妙”、“严谨”、“新颖”八个字加以概括。 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严老师把“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掌握圆周角的性质并能运用圆周角的性质解决问题”作为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对教材的准确把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来实现情感目标。把“圆周角的定理及其推论”作为教学重点,把“发现并分类证明圆周角定理”作为教学难点,表述准确,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重难点处理恰当。 本节课三维目标紧扣新课标,全面具体,既注重过程的落实与方法的培养,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目标定位准确。 二.教学设计构思巧妙 1、重视问题情境的设计,体现了“数学即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严老师利用学生熟悉的足球射门活动为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情境创设成为点燃学生心中激情的兴奋剂。课

题导入自然流畅,生动有趣,情境的创设真实可信,无雕琢之痕。最后环节通过回归生活实践,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再次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首尾照应,让人感受到教学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2、重视学生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新课程非常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严老师围绕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设计了学生动手实践——大胆猜想——验证归纳——巩固应用的教学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的过程,是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也是学生体会知识运用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证明圆周角定理的过程中,通过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分三种情况对圆心与圆周角的位置关系加以讨论,全面而具体,做到不重不漏,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另外,在证明圆周角定理的过程中,也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 三、课堂结构体现严谨 严老师采用“问题情境—探究合作—启发引导”的结构组织教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严老师首先通过足球射门激趣导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对圆周角性质的初步认识,提出猜想,随后小组合作探究,验证猜想,最后通过检测巩固新知。这样的课堂结构设计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变教为探,“双基”得到有效落实,逻辑推理能力得到锻炼,突破了难点。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反思2篇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反思2篇 反思一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压强》的复习课。《压强》这一章共有压力压强、液体压强和流体压强三部分组成。对于初三第一轮复习的具体情况,这节复习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突出重点知识兼顾全面复习,始终以压强的概念贯穿整节课,以之为主线,把各部分知识紧紧联系在一起,并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开展课堂讨论,强化基本能力的训练,重视课堂反馈,用以来达到提高复习教学的效果。在这节复习课中: 1.成功运用了多媒体,有效的进行了物理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 在这节复习课中,我将平时的powerpoint演示课件改成prontpage的网络课件,让学生以上网的形式在网上自由浏览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由于是复习课,可以放手让学生复习自己薄弱的部分,这样既节约了大量的课堂演示时间,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将整个复习的知识网络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时间充裕的学生还可以点击浏览相关的知识链接,在internet上了解更多的压强知识。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有效利用了物理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 2.设计与生产生活有关的flash动画,让学生从实践中复习巩固本节的重点知识 在复习增大和减小压强方法的过程中,我选用了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例如,锋利的刀口、铁轨铺枕木、骆驼的脚掌比较大等等实例,以flash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讨论其中的道理,

自然而然的知晓了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使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 3.寻求实际与知识点的有效结合 在复习到气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时,我在网上搜寻并截取了一段关于龙卷风的视频,让学生亲眼见识到了龙卷风的威力。让学生很自然的想到这是空气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从而使学生牢固的掌握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链接到飞机的外型与升力的关系。 4.设计有答案提示的反馈练习 在本节课最后,我精心挑选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这些习题都是当学生作出自己的答案之后会给出详细的分析是对还是错,完全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自己把握复习的深度。 在这节复习课中,学生充分体会了物理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实效性,能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宽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网络教学中考虑到知识应用和链接的问题,却忽视了实验教学,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互相结合,使学生课堂更加有效而丰富多彩。 反思二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反思 讲授了《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在教后我体会很深,现结合这次课程培训,将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在本节课中,体现了新课改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探究-----应用”的物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我比较恰当的把握学生的经历水

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测试新版新人教版

《液体的压强》同步练习 ◆选择题 1.如图,甲、乙、丙是三个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的容 器,若容器中都装入等量的水(水不溢出三个容器底部 都受到水的压强()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2.用隔板将玻璃容器均分为两部分,隔板中有一小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如图下列问题中可以用该装置探究的是() ①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②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③液体是否对容器的底部产生压强 ④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在探究实践创新大赛中,小明同学展示了他的“液体压强演示仪”,其主要部件是一根两端开口且用橡皮膜扎紧的玻璃管(如图将此装置放于水中,通过橡皮膜的凹凸程度变化,探究液体压强规律.如图描述的几种橡皮膜的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如图所示的容器,里面装有水,其中h1=1m,h2=0.2m,h3=0.2m.则容 器内部A、B处液体的压强P A:P B为() A.1:1 B.1:4 C.4:1 D.8:1 5.在一个空纸盒的侧面扎3个大小一样的孔,一个孔在接近盒底部的位 置,一个孔居中,另一个孔在接近盒的上部的位置.用一条透明胶把3个孔封住.向盒中加满水,把盒子放在水池旁边,孔面对池子,并把胶带撕开,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B. C. D. 6.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水,其中h1=1m,h2=60cm,容器底面积S=20cm2,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和水对容器顶的压强各是(g=10N/kg)() A.12 N,4×103 P a B.20 N,4×103 P a C.20 N,1×104 P a D.12 N,6×104 P a 7.在装修房屋时,工人师傅常用一根灌有水(水中无气泡)且足够长的透明塑料软管的两端靠在墙面的不同地方并做出标记,如图所示.工人师 傅这样做的目的是() A.把水管当刻度尺用 B.把水管当气压计用 C.为了找到两个相同高度的点 D.为了测量两个点的水平距离 8.关于液体压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体压强是由液体重力产生的,所以液体越重,产生的压强越大 B.由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因而液体内部只有向下的压强. C.因为p=,所以液体压强与容器底面积大小有关 D.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9.下列装置应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A. 地漏 B. 自制气压计 C. 自动给水装置 D. 拦河大坝 ◆填空题 10.堤坝的形状为上窄下宽,是因为 ______ .2017年1月,美国奥罗

初中数学评课用语模板

初中数学评课用语 1.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2.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6.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7.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 8.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9.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 10.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 11.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12.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13.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14.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2.2《液体的压强》教案

9.2.2液体的压强 一、新课引入 【演示实验】 1.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底部有压强。 2.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 3.如果塑料袋子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是一样的。 拓展: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结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跟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二、新课讲解 【提问】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 【回答】有 【提问】为什么说有? 【启发】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的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1.提出问题 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2.引导类比 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在这个描述中,关键词是“大量、密集”。 ①直接类比 请找出日常与“大量、密集”有关的事物,请同学们想得越多越好,尽可能多的告诉我。 街上走的人群、乱哄哄的苍蝇、箱子中的苹果、一袋子大米…… 我们从一大箱苹果开始研究 ②拟人类比

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苹果,被装在箱子中。这时,你有何感受? 呼吸困难、愤怒、受到挤压、挣扎、无奈…… ③象征类比 大家的感受也就是:无奈的承受。现在以“无奈的承受”为题,说说日常哪些现象是这样的? 人在社会中、羊在圈中、在网中的鱼、同学们的学习状况…… 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我们熟悉的学习是如何无奈的承受? 各方面的压力,如家长、同学、亲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后对于个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样的成绩在不同的班级或不同的学校感觉也不同。 可见,由于学习的状况造成的无奈与压抑,来自各个方面,并与名次、学习环境都有关系。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类比,从而使陌生的问题变为熟悉的问题。该环节是学生思维最独特、最发散的环节。在以上的这三个环节中,学生的想法很多,发散思维得到从没有过的训练,他们的好多想法来自生活,他们更熟悉,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在这几个环节中,只起组织、引导的作用。为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切不可为了赶进度,匆匆而过,使学生来不及思考讨论,在最能锻炼学生能力的环节,达不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3.适用问题 对应学习的无奈,你能否体验液体中的液滴的感受? 小液滴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关,也与液滴所在的环境(液体的种类)有关。 4.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说 根据刚才的讨论,请你谈谈对液体压强有关因素的看法。 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同的深度压强不同,不同的液体中同一位置的压强也不同。 5.检验论证 我们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有这样一种测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型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型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请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 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液体压强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选择题 八年级物理周测试卷 3.31— 4.6 姓名 班级 1、把盛有不满液体的试管由竖直逐步倾斜的过程中,液体对试管底的压强将:(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先变大后变小 2、如图所示,A ,B ,C 三个容器中分别装有盐水、清水和酒精,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分别为 P A ,P B ,P C ,则:( ) A. P A = P B = P C B. P A < P B < P C C. P A >P B > P C D. 无法确定 3.如图 10-9 盛水的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它的底部 A ,B ,C 三点的压强分别为 pA ,pB ,p C .那么( ) A .pA >p B >pC B .pA=pB=pC C .pA <pB <pC D .pA <pB >pC 4、如右图所示,粗细均匀并相同的两只试管,装入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液体对试管底的压强大小关系应该是:( ) A.p 甲=p 乙 B.p 甲>p 乙 C.p 甲<p 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5、如下图所示,三个形状体积都不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盐水、水和酒精.三个容器内液体的高度相等, 三个容器底部所受压强分别为 p A 、p B 、p C , 则 ( ) A.p A >p B >p C B.p A =p B =p C C.p A <p B <p C D.无法判定 6. 甲、乙两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径之比为 1∶2,内装水,深度相同,那么水对容器底面的 压强之比和压力之比分别为( ) A .1∶1 1∶4 B .1∶4 1∶4 C .1∶1 1∶1 D .1∶1 1∶2 7、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水、煤油、盐水.若三容器对桌面压强相等,则容器内液面最高的是:( ) A.水 B.煤油 C.盐水 D. 一 样 高 8.下列有关液体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不同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越大,说明容器内液体重力越大.

初中数学课评课记录20篇

初中数学课评课记录20篇 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 二、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不但要有准确的数学专业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教师要有及时的课堂评价,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多表扬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 五、教学中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以上是我听数学课的几点心得体会,因为各科的教学理念都是相通的,我以后要把通过听课学习到的优秀经验,用到自己的信息技术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让自己的课堂也更加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课的教学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课的魅力!

初中物理压强评课稿

初中《压强》评课稿 在听了张老师《压强》一课后,笔者进行了以下分析。 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多媒体展示图片的形式创设了阿姆斯特朗登月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从而引导学车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或者压力的受力面积有关。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3 改进意见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进建议。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在日常的生活中,关于压强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建议可以用细线和细绳来比较切割肥皂的难易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如: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垂直和表面。在压强中,对压强表达式中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应该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巩固和理解。 (3)在探究流程中,李老师是先要同学思考什么影响压力作用的效果呢?在让学生体验铅笔实验,我认为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改为先让学生体验实验,在体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 (4)在学生提出猜想时,老师不应该对猜想带有过多的指向性痕迹,否则探究性实验就可能变成验证性实验。我在上这节课时,就有的同学提出压力作用的效果可能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等可能。在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多种猜想之后,老师在从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因素有关部门因素和无关因素等方面逐步筛选,确定探究的课题。不能因为教师的种种原因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5)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可以充分交流和合作,使一些现象更加的直观和明显。如学生实验中海绵的形变效果不明显,可以选择质地松软的体积更大的海绵块,并且在海绵的侧面画上一些黑白相间小格,通过格子形状变化的情况来显示出压力作用效果的不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