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著名管理思想-沃伦-简单、传统、容易

著名管理思想-沃伦-简单、传统、容易

著名管理思想-沃伦-简单、传统、容易
著名管理思想-沃伦-简单、传统、容易

沃伦·巴菲特:简单、传统、容易

沃伦·巴菲特,美国家喻户晓的股票大王、著名的投资家,当今世界“最伟大的证券经济人”。

2000年《福布斯》排行,他个人资产超过比尔·盖茨,成为美国新首富。

他创造的一套伟大、成功、简单的投资理论,对整个投资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思想概述】

沃伦·巴菲特以独特的投资策略,为自己也为其投资人创造巨额财富。同时,也为投资业创造了一套成功的投资理念。比如,购买股票应该遵循的最重要的投资原则以及如何寻找正确的投资对象。然而,他的投资策略却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在他看来,投资的决定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即“简单、传统、容易”。

马菲特投资方法的驱动力来自资本的合理配置,通过推理,得出公司的内在价值,进而通过比较市场价格和内在价值的差异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背景故事】

沃伦·巴菲特,1930年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玛哈。他父亲是当地的股票经纪人,捂住为当选共和党国会议员。

巴菲特11岁时,就到他父亲的经纪公司做记录股价的工作,并买进生平第一张股票。1945年,巴菲特的父亲当选为议员,举家搬到哥伦比亚。巴菲特继续在那里从事股市投资。

巴菲特最初是在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学习,两年后,于1950年在内布拉斯蒂芬加大学毕业。1949年,巴菲特读到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新作《聪明的投资者》后,决心要做一个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他进入格雷厄姆的任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经济学硕士。1956年,巴菲特作为操盘手,负责投资。1965年,合伙资金增值到2600万美元。1969年结束合伙投资。

20世纪60年代,巴菲特主要投资马萨诸塞州贝克夏--哈斯维纺织品厂股权,并以此为投资旗舰,进行集中式长期性大投资。巴菲特1965年接手贝克夏时1万美元的投资,按照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它现在的价值超过了5000万美元。据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的统计,巴菲特的净资产已达到232亿美元,居世界第三。2000年,巴菲特的个人资产突破280亿美元。

巴菲特是股票投资高手,也创造了股市神话。然而他的投资策却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他声称:“我所做的事,不超过任何人的能力范围。”他赢得胜利的秘决,是在这个容易让人大脑发热的证券世界中,始终保持着清醒和理性。

【思想精要】

寻找正确的投资对象

巴菲特认为:“投资必须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了解它,就不要投资。在你了解的企业上画个圈,然后剔除掉那些缺乏内在价值、好的管理和没有经历过考验的不及格的公司。剩下来入选的公司很少,所以我们的投资仅集中在几家杰出的公司身上”。

一、投资最杰出的企业

1.具有消费垄断性的公司

1938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一个叫劳伦斯·布鲁伯格的学生在他的博士论文中,论述了消费者垄断的投资价值。他认为,消费者的商誉意识与下列因素相关联:企业便利的地理位置、彬彬有礼的雇员、便捷的送货服务、令人满意的产品,他还认为,持久而诱人的广告使某种产品的商标深深印在了顾客心里,从而在购买的时只买了这几种商品。或者通过某

种秘方和专利,一家公司提供的产品与众不同而吸引顾客。

布鲁伯格还认为,具有很强的消费者垄断的公司之所以能够有很高的盈利,其原因在却它们不必过度依赖于对土地、厂房和设备的投资。而这些固定的费用和财产税会消耗那些普通商品企业和利润。相反,具有消费者垄断的公司的财富主要以无形资产形式存在,比如可口可乐的配方,这样,由于联邦税收主要是针对利润,所以税收可以根据公司利润可变,而像通用汽车那样必须不断投资于有形资产的公司,其利润的弹性就不大。

具有消费者垄断的公司,由于具有很大的现金流量,所以几乎没有什么负债或负债很少,那它们就有很大的自由去向别的更有盈利能力的企业投资,购买它们的股票。另外,这引起企业的产品大多是低技术产品,不需要非常先进的厂房。而且由于没有竞争者的威胁,它们的生产设备能够使用更长的时间。因为,没有竞争者就意味着不必不断却进行设备更新和厂房改造。

对于收购可口可乐这种具有消费垄断的公司的股票,是巴菲特成功投资的一个经典之作。

1988年和1989年,也就是巴菲特大量购入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的那段时间,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的市值平均为151亿美元。但据巴菲特估计,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内在价值至少应该是207亿美元(假设净现金流年均增长5%),有可能达到324亿美元(假设净现金流年均增长10%),或是381亿美元(增长率为12%),甚至483亿美元(增长率为15%)。因此,巴菲特获得的收益安全差额--内在价值的折扣,少说有27%,多则有70%。尽管其他看重“公司内在的价值”的投资家及投资者们也在深入分析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的市盈率、股价与帐面价值比率以及股份与现金流比率相对偏高,因此在他们看来,可口可乐公司股票价格已处于高估状态。但是到了1992年,可口可乐的股价升至45美元,市值升至541亿美元,巴菲特的10.23亿美元也升值到39.11亿美元。

2.利润丰厚,财务稳健的公司

巴菲特喜欢寻求那些具有消费者垄断并且存在丰厚的利润、财务状况比较保守的企业。一般说业,如果一家公司具有消费者垄断,那么它就会有相当丰富的现金,没有长期的债务负担,而巴菲特经营业绩较好的公司,如可口可乐和吉利公司的长期债务不超过公司净现金利润的1倍。

3.能用留存收益再投资的公司

巴菲特认为,一家优秀企业应该有能力对保存盈余进行再投资,以便获得额外的高昂利润。只要一家公司能以超过平均数的收效率进行投资,那么就应该将盈利保存在公司进行再投资。

巴菲特正是利用这一投资哲学进行投资,并把它运用到那些他的股东没有太大兴趣的公司。他相信,只要公司以前能很好地利用保留盈余进行再投资,或将能以合理的收效率进行运用,那么,将盈利保留下来再投资就对股东有利。

在对进行长期投资时,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公司的管理人员能否有效利用其保留盈余。如果将资金投向了那前途些没有什么前途的企业,那么你的资金就会落空,投资就告失败。

4.两种最值得投资的公司

一是品牌公司。消费者所认同的公司。这可能是大家心里觉得这个品牌质地好,或只是感觉上比较喜欢用这个牌子。显然,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是两个最佳例子。

二是最高效率的公司。是指在各行各业里,操作成本最低的公司。比如,百货业的沃尔玛公司、快餐业的麦当劳、家具零售业的NFM和珠宝零售的Borsheim's。

二、投资有潜力的企业

1.投资前景光明的企业

在巴菲特看来,从企业前途的角度来投资是一种原则,可以说,投资股市的实质就是投资企业的发展前景。

2.把握投资的潜在价值

每当巴菲特看到一种股票时,他开始不仅仅看资产的静止现象,而是将之作为一个有着独特动力和潜能的活生生的正在动作的企业来看待。

美国捷运公司绝对是一个符合时代潮流的公司。1963年11月,由于“色拉油事件”而使公司面临危机,股票持续大跌。当其他股东相继抛出股票的同时,巴菲特专门到奥玛哈的牛排屋、旅行社和银行调查得出两个结论:(1)美国捷运并没有走下坡路。(2)美国捷运的商标是世界上畅行标志之一。于是将1/4资产投入到这种股票上,这种股票可能背负着一种未知的而且潜在很大比例的债务。如果判断错了,他辛苦积累的财富和声誉将化为灰烬。

3.要了解投资的管理情况

巴其特曾经说过,他只对那些内在的经济状况如此之好以至于即使是傻瓜也能将其经营得很好的企业感兴趣,从而愿意向这些企业投资。所以,投资者们在考虑要不要向一家企业投资,首先应看它的经济状况,而不是其管理人员。

最重要的投资原则

巴菲特说:“当我们投资购买股票的时候,应该把自己当做是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家、证券分析家或宏观经济分析家。当然,我们不知道如果解决有困难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只是尽量避免投资于这些有问题的企业。我们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就,是因为我们关心的是寻找那些可以跨越的1英尺障碍,而不是去拥有什么能飞越7英尺障碍的能力。”

一、企业方面的三大准则

1.业务简明易懂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保持对所投资的企业有较高程度地了解,是因为他有意识地把自己的选择限制在他自己的理解力能够达到的范围之内。巴菲特忠告投资者:“一定要在你自己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投资。能力有多强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正确了解和评价自己的能力”。

2.企业经营历史始终如一

根据巴菲特的经验,那些多年来生产同样的产品、提供同样的服务的企业,往往有最好的投资回报。而那些正在转变经营业务的企业,则更有可能出现重大的经营失误。

3.令人满意的长期发展前景

根据巴菲特的观点,整个经济世界可划分为有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形成的小团体和一群普通的商业企业组成的大团体。后者中的大部分企业的股票是不值得购买的。而特许经营型企业具有市场需求甚至强烈的需求、没有比较接近的替代产品、没有受到政府管制等三个特征。

而这些特征允许特许经营型企业有规则地提高它们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却不必担心失去市场份额。特许经营企业甚至可以在需求平稳、生产能力未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提供。这种定价的灵活性是特许经营一个重要特征,它使得投资可以得到超乎寻常的回报。特许经营企业另一个明显的特点,则是拥有大量的经济商誉,可是更有效地抵货膨胀的负面影响。

二、管理方面的两大准则

1.管理者的行为是否理性

对股东来说,最重要的管理行为是公司资金的分配。因为从长远看来,资金分配决定

了股东投资的价值。

2.管理者对股东是否以及是否受惯例驱使

企业管理者应该诚实,绝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对于财务报表及自己的工作失误,应开诚公布、绝不弄虚作假、谎报军情。再就是企业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不能受惯例驱使,应该排除阻力,力求创新。

三、财务及市场方面的准则

除了企业及管理的准则之外,财务及市场方面的准则也至关重要。比如,财务方面用权益资本收益率来评价经营业绩,用股东收益来衡量内在价值。市场方面,如确定公司内在价值的方面。

巴菲特投资的灵感来自阅读大量的公司年度财务报告、金融新闻和专业杂志。他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前景、产品和企业经理人员使用资金的能力,对企业进行分析,判断企业的内在价值,然后估计企业将来可以赚多少钱,来确定企业股价应该为多少。一般投资者可以根据企业今后赚钱的能力对它进行估价,也可以根据企业现有的能卖多少钱来给企业估价,从而得出投资股票是否合算。

【点评】

沃伦·巴菲特,在投资业的发展史上可谓独占鳌头。了从零开始,仅仅从事股票和企业投资,成为20世纪世界大富豪之冠。在40年的时间里(足以消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巴菲特在股票市场获取了惊人的盈利,未曾遭遇过大的风险,也没有出现过亏损年度,这简直是一个奇迹!在市场专家、华尔街经纪人及旁观者看来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无论股市行情牛气冲天或疲软低迷,无论经济繁荣或经济衰退--巴菲特在市场上的表现总是很好--从艾森毫豪威尔时代到比尔·克林顿执政,从50年代到90年代,在战后的美国,主要股票的年收益率在10%左右,巴菲特却达到了28.6%的水平。

许多人终其一生能挣得6个零就已经很不简单了,而巴菲特花了67年为自己挣得了10个零。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巴菲特正往第11个零迈进,结果也许可用他自己的句话来说:“只有在退潮时才能发觉到底是谁在裸泳”。

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理念区别

传统管理和现代管理的理念区别 传统管理最突出的特点是靠经验、个性去管理企业,缺乏战略和经营规划,商业行为带有一定的赌博心理,由于改革开放初期一段时期内,市场需求大于商品供给,加之法制经济很不规范,很多文化素质低,但具有胆识的弄潮儿仅几年光景,便在糊里糊涂中发了财,心理的感慨是:“商机无处不在”,“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随着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随着高科技技术的普遍运用,随着法制经济的逐日规范,靠经验、个性管理的时代正在悄然衰败。竞争焦点在向企业管理细节渗透的时候,商业对专业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和谐社会的加快推进,人文精神将使企业管理的内涵更加丰富。面对新世纪经济的转折点,谁能率先认清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区别,谁能抢先遵循现代管理的规则,谁就能赶乘上经济发展的快列。立足的角度不同,传统管理与现代现代管理的定性就可能不同。借助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认识,站在人文高度,简略对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区别进行剖析,愿能为管理的英杰们梳理意识提供细微的引导思路。 一、传统管理定义 “财”是养命之源,但在物质财富不断丰富的今天,“财”不再是人生计奔波的内在动力,站在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个人价值及人文精神将成为人生活的寄托。在缺乏先进、高尚的情操熏陶下,在被名利包裹的污秽浸辱下,人们的商业行为还仅仅停留在金钱、虚荣、享乐的狭隘思潮中,由此而滋生了传统的管理思维与管理行为。那些以利润为导向形成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行为,我们就可以称为“传统管理”,也可以简称为:买卖管理。 二、现代管理定义 1

同传统管理不同,现代管理不在是单纯看重投资回收的利润,而同时看重的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即商业或人生价值。为了利润,站在传统管理领域中的很多企业,损人利己的事敢干、违背信誉道德的事敢做、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敢犯,尤其突出的是不尊重科学、不讲究艺术,难以使人从企业看到商业的文化、商业的美。站在现代管理领域中的企业,首先强调的是先进的思想、先进的觉悟、先进的气质特性,并且尊重知识、重视人才、追求和谐,让人摆脱了金钱的奴役感,崇尚的是一种生命价值、人生感动。那些以价值为导向形成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行为,我们就可以称为“现代管理”。 三、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主要区别: 暂且淡化抽象的人文价值观,以经营思维与手法来进行对比,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管理谋求利润(钱)第一;现代管理谋求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第一。 2. 传统管理以利润为导向;现代管理以价值为导向。 3. 传统管理迷信经验;现代管理推崇专业。 4. 传统管理靠观点指导行为;现代管理靠思想指导行为。 5. 传统管理局限采用手工作坊;现代管理普遍采用科技、信息化技术。 6. 传统管理讲人事关系;现代管理讲领导艺术。 7. 传统管理实施拼凑式管理;现代管理实施系统化管理。 8. 传统管理强调模式化;现代管理注重辩证性。 9. 传统管理看重眼前利益;现代管理放眼长远利益(培育成功要素)。 10. 传统管理靠利润扩张;现代管理靠资本扩展。 2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洽生学。治国学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漕运驿递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这两方面的学问极其浩瀚,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一些要点。 1.顺“道” 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又称为“则”、“常”。这里用的是后一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管子&形势》)社会活动,如农业生产,人事,财用,货币,治理农村和城市,都有“轨”可循,“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管子&山国轨》)人们要取得自己行为的成功,必须顺乎万物之“轨”,万物按自身之“轨”运行,对于人毫不讲情面,“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你的行为顺乎它,它必“助之”,你的事业就会“有其功”,“虽小必大”;反之,你如逆它,它对你也必“违之”,你必“怀其凶”,“虽成必败”,“不可复振也”(《管子&形势》)。 司马迁把社会经济活动视为由各个个人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进行的自然过程,在社会商品交换中,价格贵贱的变化,也是受客观规律自然检验的。他写道“贱之征贵,贵之征贱”,人们为求自身利益,“以得所欲”,“任其张,竭其力”,“各劝其业,乐其表,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民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对于社会自发的经济活动,他认为国家应顺其自然,少加干预,“故善者因之”,顺应客观规律,符合其“道”,乃治国之善政(《史记&货殖列传》)。“顺道”,或者“守常”、“守则”、“循轨”,是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 2.重人 “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要夺取天下,治好国家,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故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得民是治国之本,欲得民必先为民谋利。先秦儒家提倡“行仁德之政”,“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曰》),“修文德以来之” (《论语&季氏》),使“天下之民归心”,“近者悦,远者来”(《论语&尧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孟子&离娄上》)《管子》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国家心须“令顺民心”,“从民所欲,去民所恶”,乃为“政之宝”(《管子&牧民》)。西汉贾谊说:“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国家的安危存亡兴坏,定之于民;君之威侮、昏明,强弱,系之于民;吏之贵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诸子百家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 ——诸子百家 通过对诸子百家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在华夏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种思想争辉夺目,各流派智慧的奇葩大放异彩。百家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流派的思想交相辉映,共同营造出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站在管理的角度,我们亦可以欣赏到传统思想所绽放的灼灼光华。 诸子百家在中国思想史上流传千古,众多的思想大家胸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构建出了不同的治国方略,在几千年之前便站到了管理思想与领导艺术的高峰。诸子百家之中,对华夏文明影响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儒、道、法三大家。此外,墨家,释家、兵家等亦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从管理思想的角度出发,我将对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的核心思想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儒家的管理思想——人性化的管理 (一)儒家管理思想核心 儒家思想亦称孔孟之道,以圣人孔子和有亚圣之称的孟子为代表。以"仁义"为核心思想,主张"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儒家的"仁义"思想是中国管理史上人性管理的发源地,儒家在中国管理史上首创了人性化管理。儒家的人性化管理思想可以简要概括为通过“礼治”、“德治”和“人治”构建和谐社会。 在管理方式上,儒家主张"以和为贵",通过“礼”与“德”两种手段,实现人性化管理。儒家“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和“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数千年来一直被奉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儒家以“亲亲”、“尊尊”为立法原则,在各正其位的基础上主张“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在社会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华夏历史上长期被国家统治者奉为正统。 《论语》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之用,和为贵。治国以礼,而礼之功用和礼之运用,是以和为贵”。由此也可见,儒家治国和管理思想的核心在于“以和为贵”,其管理思想的出发点与归宿,都在一个“和”字。这也恰恰印证了我们当今疾呼人性化管理的初衷所在——在天时地利之外求得人和。 (二)儒家人性化管理思想体系 儒家以治国为平台,形成了完整的人性化管理思想体系。 1、“仁”是管理思想的核心 “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指爱人,他集中反映了孔子本人的哲学观点。从“有教无类”到“德治”,从“亲亲”推及到博爱,莫不体现了孔子博施济众的仁爱思想。儒家以“仁”为管理思想的核心,站在较高的管理层次上突出了管理对人的关爱,强调了人本理念。 2、“五伦”是管理规范 儒家将五伦思想作为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依据天尊地卑、阳主阴从的理念明确了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朋友之间、与外人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处理彼此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经营理念

学位论文(中文)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经营理念 作者姓名 作者电话 所在单位 申请学位级别 学科专业名称 美国加州管理大学 年月日

摘要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是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经过提炼和升华形成的社会习俗、价值取向、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观念意识的总和。不同的国家孕育了不同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古今中外许多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借鉴和运用了这些思想,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同时,文化传统广泛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进而决定了不同国家的企业面临着不同的管理情境。所有的管理职能都受到文化情境中各个变量的潜在制约,只不过一些职能对文化情境的敏感性大于另外一些职能而已,这取决于这一职能与文化情境直接交流的重要性程度。 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管理的各项职能不断细化,出现了人、财、物、供、产、销的分工,并各有侧重,但管理的核心是协调人际关系这一本质并没有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不仅需要手的配合、脑的思考,更需要心的感应。从这个角度而言,管理可分为手的层次、脑的层次以及心的层次。手的层次是管理最基本的层次,涉及具体的操作技能,工具只是对手的延伸和扩展而已;脑的层次是管理的中间层次,涉及人的思维判断能力和决策规划能力,基于各种有效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决策,电脑只是对人脑的模拟和延伸而已;心的层次是管理的最高层次,这就意味着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需要心灵的共鸣与情感的沟通。而心的管理很难脱离历史的经验及群体的人文背景。一个人如果缺乏深厚的人文素养,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更不可能成为名声大振的企业界领袖。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史催生出了众多独特的管理思想,这些管理思想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成为哺育现代文明的重要养料。诸子百家的大量思想涉及管理领域,如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儒家倡导仁义中庸,注重修身;法家坚持信赏必罚,重视法治;兵家追求正合奇胜,讲究权变;墨家强调兼爱交利,尚贤使能,成为今天企业管理思想来源的重要宝库。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身体流淌着华夏文明千百年积淀铸就的特殊血液,即便在国外喝了多年的“洋墨水”,心里依然打着很深的文化传统的烙印。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众多这样的案例;一些中国企业仅仅依靠全盘引进式的管理,但面对文化传统积淀很深的国情,他们表现出很大不适应性,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因此,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用以帮助中国企业来改善其管理活动,就成为写作本文的基本动因。 关键词:传统思想现代企业管理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诸子百家知识分享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诸子百家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 ——诸子百家 通过对诸子百家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在华夏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种思想争辉夺目,各流派智慧的奇葩大放异彩。百家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流派的思想交相辉映,共同营造出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站在管理的角度,我们亦可以欣赏到传统思想所绽放的灼灼光华。 诸子百家在中国思想史上流传千古,众多的思想大家胸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构建出了不同的治国方略,在几千年之前便站到了管理思想与领导艺术的高峰。诸子百家之中,对华夏文明影响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儒、道、法三大家。此外,墨家,释家、兵家等亦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从管理思想的角度出发,我将对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的核心思想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儒家的管理思想——人性化的管理 (一)儒家管理思想核心 儒家思想亦称孔孟之道,以圣人孔子和有亚圣之称的孟子为代表。以"仁义"为核心思想,主张"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儒家的"仁义"思想是中国管理史上人性管理的发源地,儒家在中国管理史上首创了人性化管理。儒家的人性化管理思想可以简要概括为通过“礼治”、“德治”和“人治”构建和谐社会。 在管理方式上,儒家主张"以和为贵",通过“礼”与“德”两种手段,实现人性化管理。儒家“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

伦”道德规范和“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数千年来一直被奉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儒家以“亲亲”、“尊尊”为立法原则,在各正其位的基础上主张“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在社会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华夏历史上长期被国家统治者奉为正统。 《论语》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之用,和为贵。治国以礼,而礼之功用和礼之运用,是以和为贵”。由此也可见,儒家治国和管理思想的核心在于“以和为贵”,其管理思想的出发点与归宿,都在一个“和”字。这也恰恰印证了我们当今疾呼人性化管理的初衷所在——在天时地利之外求得人和。 (二)儒家人性化管理思想体系 儒家以治国为平台,形成了完整的人性化管理思想体系。 1、“仁”是管理思想的核心 “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指爱人,他集中反映了孔子本人的哲学观点。从“有教无类”到“德治”,从“亲亲”推及到博爱,莫不体现了孔子博施济众的仁爱思想。儒家以“仁”为管理思想的核心,站在较高的管理层次上突出了管理对人的关爱,强调了人本理念。 2、“五伦”是管理规范 儒家将五伦思想作为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依据天尊地卑、阳主阴从的理念明确了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朋友之间、与外人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处理彼此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从而形成相对较为完整的处理不同

现代成本管理理念及

现代成本管理理念 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以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与网络技术为特征的全新企业制造环境的出现,企业为了培育市场竞争优势,不仅要求在产品品质上实现能体现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差异化战略,而且也要求实现持续的低成本战略。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单纯的制造成本到经济寿命周期成本 传统的产品成本仅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制造成本,而将其他与制造过程无关的费用作为期间成本。在其他费用占企业总成本比重较小的情况下,这种成本理念还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在现代制造环境下,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中大约有80%左右在其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了。任何一种产品从引进到终结,其成本绝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而是贯穿于整个产品经济寿命周期的为产品生产和实现产品功能所付出的全部成本,包括制造成本、设计成本和产品售后与使用、维护、废弃等一系列与产品有关的企业所有资源的耗费,可称之为产品的经济寿命周期成本。 成本动因理念与成本动因的多样化。 传统上是从职能部门的角度(表现为成本项目)来研究成本如何发生的,成本动因是从成本为何发生的角度去认识成本的,也即研究成本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很显然,动因的成本理念使人们对成本的管理从事后管理提前到事前、事中阶段成为可能。传统的产品成本对其成本动因的理解一般以单一产品的产量为基础,这对于直接生产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项目应该还是可以接受的,但当生产环境发生变化后,间接生产费用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时,其相关性就明显不足了,如生产准备、材料搬运等费用的发生与投产次数而不与产品的产量(工时)直接相关。虽然小批量生产、工艺复杂的产品单位直接材料成本和单位直接机器工时与大批量、工艺简单的产品相差无几,但前者单位产品应承担的制造费用要比后者大得多。很明显,随着现代企业产品科技含量的增加,产品的制造成本并非只与产品生产数量直接相关,如果还按照传统方法计算产品成本,会高估低科技含量产品的成本,低估高科技含量产品的成本。成本计算的失真将导致企业相关生产经营决策的失误。 成本避免成为成本控制的主流方式。 传统的成本控制方式基本上是通过对成本形成的各个实体环节采取有效的节约措施来实现的,即在既定的生产工艺流程下,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进生产与采购方式等手段节约产品成本,其本质仍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一种改良过程。而在全新的制造环境下,降低成本的核心在于从根本上避免不合理成本的发生,如在存货管理中使用看板管理方法,以零库存形式避免了几乎所有的存货成本;全面质量管理以零缺陷的形式避免了几乎所有维修成本和因产品不合格所带来的其他成本。成本避免的思想在于从源头上去探索成本降低的潜力,避免不必要成本的发生。这种降低成本的方式要求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通过重组生产工艺流程与技术创新来达到成本持续降低的目的。 时间因素对成本的调和作用日显突出。 在形成产品价值链的各个阶段,时间对成本水平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在技术发展变革速度加快、产品经济生命周期变短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一方面,企业为了能够对市场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必须投入更多的成本用于缩短设计、开发和生产时间,这种以时间为对象的成本范畴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时间对成本的影响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

中国传统管理要点无外乎以下八点: 一,顺道。这里的道是客观规律的意思,所谓顺道就是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要顺应人心,老子认为,“道法自然”,天有天道,人有人道,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运行都有其固有的规律。重人就是得人心,讲究的是人心向背和人才归离,中国古代历来就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说法。 二,重人。重人就是得人心,讲究的是人心向背和人才归离,中国古代历来就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说法。古今善于治兵的良将,总是把如何关心爱护部下作为治军的第一要务。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只有本单位全体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单位才能兴盛。现在不少国外企业家倡导“仁治”目的就是搞好管理者和员工的关系,以情感之,以心暖之。主动关心职工的生活,了解职工的思想,注意职工的喜怒哀乐,重视职工的文化生活、福利、职工的子女问题是衡量其是否称职的重要条件,只有关心下级、想方设法为职工解决各种生活问题,排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因势利导地推动单位的发展,才能实现本单位的目标。 三,人和。人和与重人是辩证统一的,重和必然重人,只有重人才能达到“和”的目的。“勤政爱民”就是重人的体现,勤于政自不必说,能“爱民”才能“得人心”。将军对“视卒若爱子,可以之惧死”推而广之,在一个单位的用人制度上,上级能体恤下级、领导能体恤群众,就能得群众拥戴,上下协调自然使本单位太平和谐。特别是作为领导干部

如果能将孟子的“推已及人”作为自己的领导艺术,那么他所领导的一方必然政通人和。 四,守信。墨子曾写到:“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言不信者,行不果”。 近日的三鹿奶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失去诚信,可以使一个巨头企业瞬间崩塌,万劫不复。 五,利器。生产要有工具,打仗要有兵器,中国历来有利器的传统。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孙中山实业救国的核心是技术革命,实现现代化,“用机器去制造货物,把国家变成富庶”,争取驾乎英美日之上。可见,“利器说”贯乎古今,成为兴邦立业的重要思想。 六,求实。求实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儒家提出“守正”原则,看问题不要偏激,办事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过犹不及”,过了头超越客观形势,犯冒进错误;不及于形势又错过时机,流于保守。两种偏向都会坏事,应该防止。求实要注重量力原则和时空原则。 七,节俭。我国理财和治生,历来提倡开源节流,崇俭拙奢,勤俭建国,勤俭持家。节用思想源于孔子和墨子,孔子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墨子说:“其财用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这是中国国家管理历史提供的一条真理。在治生方面,节俭则是企业家致富的要素。 八,法治。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来逐渐演变成一整套法制体系,包括田土法制,财税法制,军事法制,人才法制,行政管理法制,市场法制等等。韩非在论证法治优于人治时,举传说中舜的例子,舜事必躬亲,亲自解决民间的田界纠纷和捕鱼纠纷,花了三年时间纠正三个错误。韩非说这个办法不可取,“舜有尽,寿有尽,天下过无已者。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如果制定法规公之于众,违者以法纠正,治理国家就方便了。他主张法应有公开性和平等性,即实行“明法”、“一法”原则。“明法”,就是“著之于版图,布之于百姓,”使全国皆知。“一法”,即人人都得守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各级政府官员不能游离法外,“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古代传统思想是人类智慧的瑰宝,对世界,特别是对东方的文化产生过巨大影响。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及理论框架基本形成于先秦至汉代这一时期。古代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嗲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还有一些古代经典著作也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成功的管理思想和经验。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一批像孔子、管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孙子、韩非子、李斯、诸葛亮、李世民、王安石、康熙等等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他们也称得上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管理学家。在他们之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最具影响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治国、治生和治身。治国主要是处理整个社会、国家管理关系的活动,即“治国之道”。它是治理整个国家、社会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是对行政、军事、生产、市场等方面管理的学问;治生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它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学问;治身主要是研究谋略、用人、选才、激励、修身、公关、博弈、奖惩等方面的学问。 一、“天地之性人为贵”、以人为本的思想 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宣扬的就是朴素的人本哲学思想。把人视为现代企业最为核心和宝贵的资源,重视“仁”与“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通过实施人才战略、人性化管理和家庭式文化,努力发现、培养和发展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让企业成为员工生活与工作的希望之“家”。随着知识经济的极大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所倡导的人本主义管理,其政策的出发点和目标都在于“人”,企业中“人”的地位不断提高。企业开始要求员工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企业运作,并通过员工不断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来达到企业繁荣和发展的目标。这种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国家的企业所采纳。 兼爱”是墨子管理思想的核心所在。墨子认为,只有“兼相爱交相利”才有“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墨子的“兼爱”思想的实质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它通过人们之间的相亲相爱来改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人们既能‘自爱’又能‘爱人’,从而每个人的利益都能得到满足。现代管理学上的“人本管理”思想要求企业领导平等对待员工,把员工当成企业运行的主体,尊重每一个员工的思想及其创造的价值,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创造更大的价值。人本管理的管理思想与墨子的“兼爱”思想实质相吻合,是“兼爱”思想的延伸 二、“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非常强调领导者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崇尚“道德教化”和“正己正人”的管理方式。“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意思是端正自己与他人,成就物业为自我。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最佳的管理行为都应是以双向约束为基本要求的,不仅约束他人行为使之端正,同时也使自己的行为得以规范。先哲们认为,“正己”为“正人”的前提,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正”,岂能奢言正人。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本质是“人为、为人”。个人首先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修养,“正人必先正己”,然后从“为人”的角度出发,来从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创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激励环境,使人们能够在激发状态下工作,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人为”与“为人”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对任何管理者或被管理者,都有从“人

中国传统管理文化

弘扬中国传统管理文化 我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浩瀚无边、灿烂辉煌、光彩夺目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所独具的优秀传统文化,世代相传,曾经缔造了祖国文明昌盛的黄金时代,亦为发展我国与世界人类的文明作出了卓绝的贡献。 我国的传统文化宝库中,除了蕴藏着政治经济、哲学宗教、法律伦理、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丰富遗产外,还包播着极为可贵的管理文化。我国传统的管理文化,是维系与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思想基础,是激励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建设和发展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重要因素。历史地、辩证地发掘与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管理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革新创造,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管理文化,实现科学管理,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一、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管理文化 具有东方色彩的中华民族传统管理文化,是植根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土壤之上,吸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从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与民族性格出发,以总结和概括我国管理的丰富经验为基础,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管理思想原则与道德规范,有着严密的管理组织系统与制度、以及行之有效的管理艺术为内容的管理文化体系。 任何国家与民族的管理文化,总是在特定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总是建构在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之上,并受着当时政治文化,社会文化以及人们的心理素质等制约的。社会政治经济管理及公共事务管理的实践,为管理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动力,管理文化的建立与发展,又影响与制约着种种管理,两者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构成了管理文化的发展历史。 考察我国传统的管理文化,必须遵循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与科学态度出发,既要看到我国传统管理文化是形成和发展于封建社会,带有明显的封建主义色彩,又要看到我国传统管理文化是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学派林立,良莠并存。由此出发,不难发现我国传统的管理文化,始终是以礼治为核心的儒家管理文化和以法治为核心的法家管理文化两大学派为中心,贯穿着《老子》、《孙子》、《墨子》等等彼此相互对立和相互渗透关系而构成中华民族的复杂而又丰富的管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理论谱系浅析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理论谱系浅析 2011年04月22日16:13 来源:作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18 于凯 【作者简介】于凯(1970-),男,山东章丘人,1989-1993年就读于鲁东大学,历史学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上海201620 【内容提要】本文从共时性研究的角度,初步梳理了中国传统管理理论各学派理论演化逻辑及其内在关联,指出:传统中国管理思想体系本身,是一个由多种管理学派构成的“管理理论丛林”系统,各学派在管理目标、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谱系,各学派既各有特色,又具有相对共性,共同形成了东方管理理论的鲜明实践特征,在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实践中发挥了各自的作用。 【关键词】东方管理思想/理论谱系/德治/法治 中图分类号:C93-0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039(2010)05-0028-04 “东方式管理”或“东方管理理论”,是对以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及实践经验为代表的东方管理文化及传统的总称,是古代中国社会管理实践的历史积淀和经验总结。近30年来,伴随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快,以中国传统管理理论为代表的东方管理思想,日渐显出其重要价值,成为当前管理理论研究的学术热点,受到学界广泛关注。 国内不少学者以西方现代管理学研究范式为依据,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和实践,与西方管理理论

进行比对分析,结合中国国情与文化特质,提出并创建了各具特色的“东方管理理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东方管理学“三为”理论、[1]东方管理学“事务学派”理论[2]和“中国式管理”理论,[3]等等。这些新理论的提出,从不同视角深入反思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及智慧,揭示以中国传统管理理论为代表的东方管理思想的“人本”特色及其现代启示,大大拓展了东方管理理论的研究门径,对于促进中国管理理论研究的“本土化”进程,引导东方管理理论走向世界,无疑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从国内总体研究状况看,通常是立足于西方管理学的分析框架,侧重于对儒家伦理为核心中国管理文化的整体分析,或是依照西方管理的分类原则,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进行一一对应的分类解读,而较少注意到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本身的内容丰富性、学派差异及其实践特征等。事实上,中国传统管理自有其独特的理论演化线索和实践路径,从其演变轨迹看,是一个由多种理论模式或学派构成的复杂系统,绝非仅有儒家学说一系;各学派间又有复杂关联及内在演化逻辑。只有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理论流派及其实践特征,展开系统梳理和谱系分析,才能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内涵与实质的把握,将东方管理思想研究导向更为深入的领域。 一、传统东方管理思想的学派划分 古代中国管理思想的萌芽期可以追溯到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之际,到春秋战国开始呈现多种理论分蘖的局面,后经历秦汉帝国治理实践的检验,逐渐趋于定型。作为中国古代社会转型与思想分蘖的“轴心期”,春秋战国时期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是一个至为重要的节点。 春秋战国之际诸子百家学术争鸣局面的出现,对于中国传统管理理论的形成,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当时,针对东周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管理失序问题,许多著名思想家从各自立场与理念出发,提出了多种学说,各学派间相互辩诘,相互影响,呈现出复杂的理论共生局面,从而大大刺激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立场分化和理论融合。 学术界对诸子学派的划分,通常有两种代表性看法:一种是西汉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在《论六家要旨》中提出的“儒、墨、道德、法、名、阴阳”等“六家”说,[4]强调六家“皆务为治者也”,对诸家

自主管理理念

自主管理理念 学校传统德育管理存在着诸多弊端,如重灌输,轻引导,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重知识,轻行为的现象。空洞的说教,生硬的条例,冷冰冰的诸多禁令,重打压,轻鼓励,以“管、压、卡”的管理方式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承认与尊重,所以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很普遍。 在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学校新的德育工作理念应逐步由“制约性德育”向“发展性德育”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在实践活动中的德育实效,在德育标准、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途径、德育管理以及德育评价等方面应进行大胆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新格局。 自主管理是学生在学校、教师积极引导下自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确立自我发展目标、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推动个体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学生自主管理,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教育过程,是一个社会实践过程,也是学校励志教育的一种体现。自主管理旨在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思想是坚持低起点切入,小目标实现,分层次推进,多渠道展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使学生在生活上学会自理,学习上学会自学、合作,行为上学会自我反思与自律,使德育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行为,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的自我实践为途径,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主题教育,主体实践

学校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是学校根据德育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年龄阶段及其身心特点,把握住学生思想发展的脉络,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实际,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现实状况,设定相关主题,再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从教育实践来看,鲜明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烈的责任感,富于团结、创造的精神,还能培养学生认真刻苦、耐心细致的学习品质,同时也能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德育主题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在实践中挫折、成功、反思、发展,这样才能大大缩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也会因此主动地参与主题活动过程中,在主题实践活动中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共同发展,自主意识就会得到显著增强,主体地位也更为突出,他们的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主发展能力也会得到较好的培养与提高。 主题教育的开展主要途径: 1、政教处:国旗下的讲话、每周一语、每月主题实践、专题活动实践、星级小组评比实践、星级学生评比等。 2、少先队:校外主题实践活动、少先队专题活动实践等。 3、班级:主题班队会、星级小组评比实践、星级学生评比实践、学科社会实践活动等。 二、班级管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中国传统管理文化

中国传统管理文化探究 亚娜云望 摘要:目标上以生存还是以发展为优先考虑,行为上重视惩罚与问责还是重视激励与问效,风格上倾向保守还是进取,据此,可将管理文化区分为消极管理文化和积极管理文化两类。管理文化差异源于组织所处环境及其管理者对于环境的感知。中国传统管理文化发于春秋战国,形于,成于汉,属于典型的消极管理文化。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消极管理文化的形成机理、话语体系结构、主要特征及其近代以来的应变。 关键词:中国传统管理文化;消极管理文化;积极管理文化 一、管理文化研究的旨趣 管理与文化密不可分。从管理与文化的关系角度看,管理文化研究有两大旨趣:一是研究不同管理的文化适应性;二是研究不同文化的管理适宜性。 管理扎根于特定的文化。德克说:“管理是以文化为转移的,并且受其社会的价值观、传统与习俗的支配。”管理者如适应异质文化环境?不同文化背景的管理者如相互合作?对诸如此类的文化适应性问题的关注,是管理文化研究的一个旨趣所在。战后,随着跨国公司兴起,管理在不同地区的普适性问题受到学界关注。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有关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管理式的比较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企业进行跨文化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中,霍夫斯泰德的管

理文化四维模型影响最大。 管理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德克说:“管理不止是一门学问,还应是一种文化,它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不同管理文化的特征是什么?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分别适宜种环境?对诸如此类的管理适宜性问题的关注,是管理文化研究的另一旨趣所在。战后,欧洲学术界反思:欧洲的技术水平不比美国差,经济为什么落后于美国?并试图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去揭示工业增长过程与管理的密切关系①。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伴随着日本企业的迅速崛起,日本式管理引起西管理学界浓厚的研究兴趣,管理文化比较研究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东因素。②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近年来,中国式管理的研究开始受到海外学者的关注。关于管理文化的分类研究,以查尔斯·汉迪四种管理文化理论最负盛名。 近代以来,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经久不衰。相比而言,管理文化比较研究起步要晚得多。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亦即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随着中外合资企业大量涌现,中外管理者经历了历史性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文化差异导致的管理冲突在合作经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纷纷呈现出来。数字表明,中外合资企业双合作顺利的不足30%,70%的合资企业遭遇“婚姻不和谐”(百度百科)。冲突现象激起了国学者管理文化研究的兴趣。当前国管理文化研究呈现三种现象:一是在对象上,对企业组织,尤其是中外合①Frederick Harris Harbison, Charles Andrew Myers. Management in the Industrial World: An International Analysis,McGraw-Hill 1959. ②威廉·大卫,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朱雁斌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 纵观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孔孟的管理思想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变化的核心内容。所以谈及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孔孟的管理思想就是必须要说到的。 孔孟的理想是实现仁政,孔孟所关心的是治国平天下,所以,管理思想当然是孔孟之道的 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孔孟管理思想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研究孔孟思想可以发现,孔孟讲管理从不脱离道德建设,而把道德建设作为实现管理目标的途径,“修己以安百姓”,“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这两点就说明了这一点。孔孟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就是强调通过道德建设来治理国家,把管理活动纳入道德规范。因为道德建设是孔孟管理思想的着眼点,所以,孔孟管理思想的基本特点是十分强调道德建设在管理中的作用。可以把孔孟的管理思想称为管理道德思想。孔孟管理道德思想的主要内容,是针对管理者提出了从事管理活动的几项重要原则,它们是:一、“爱人”;二、富民;三、教民;四、“克己复礼”;五、“和”;六、义利观。 “爱人”,是充满古典人道主义精神的概念,是从事管理活动所应持有的态度。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内涵就是“爱人”,可见“爱人”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怎样算是“爱人”呢?孔子的解释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爱人”态度,要求管理者充分尊重和关心人,洋溢着道德的光辉。 以“爱人”的态度从事管理,势必致力于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和道德文明程度,将之落在实处就是富民和教民。过去,有人读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两句话,便以为孔子是空谈道德而忽视人民物质生活的,这完全是误解。孔子的这种措辞方法只不过是强调缩小贫富差距和保证社会安定的重要性,绝不是主张贫穷。在孔子看来,能让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就是超过尧舜的大圣人,就充分体现他对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深切关心,对富民政策的高度重视富民以外,孔孟又强调教民。卫国人口众多,冉有问:人口多了应该怎么管理,孔子说:“富之”;冉有又问:老百姓富裕之后又该怎么办,孔子说:“教之”。孔子所谓“教”,即提高道德水平。又,孟子在教导梁惠王怎样实行仁政王道时讲:首先要让人民有自己的田产,安心生产,吃得饱,穿得暖,过上富裕的生活;然后要办好教育,“申之以孝悌之义”,搞好道德建设。富民、教民,构成孔孟的基本的管理政策。 让人民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当然是“爱人”的表现,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那么,人与动物的界限是什么?不是别的,是道德。孟子说:“仁也者,人也”,具有道德文明的人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并非人与动物的区别点。由此可见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孟子的道德修养理论包括“尽其心”和“求放心”正反两方面。“尽其心”是充分发展、扩张人的善良本心;“求放心”是把所丧失的善良本心找回来。孟子讲教民就是要贯彻其修养理论,通过教育的手段以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帮助人们健全和完善人格,说 到底就是要使生物人成为完善的社会人以区别于动物界。这种教民的政策把对人民物质生活的关切进一步深入到了精神生活领域,更是“爱人”的深层表现,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它使 孔孟管理思想中的道德精神大大升华了。 主张教民者自古有之,但许多人忽视了教民和富民的关系。在孔孟看来,二者的关系是很显明的:富民乃是教民的物质基础。这从孔孟先讲富民后讲教民的排列次序上已经可以看出。孟子更深刻地阐述了富民和教民的正确关系。孟子虽然特别重视教民在管理中的作用,但是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管理思想的几点感悟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管理思想的几点感悟 邵大理 聆听了一个学期的人文精神和管理的课程,学习和了解了很多有关人文类学科的知识。这其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和管理思想的论题特别引起了我的兴趣,同时也引起了我的长久思考。以下是我结合所学习的管理方面的知识,及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问题的思考所写下的几点感悟。主要涉及到儒家学说中的“儒”、“仁”、“信”、“中”、“和”、“道”这几个基本思想。 1关于“儒”的思想 《说文解字》中对“儒”的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中国人历来重视死的观念与丧葬礼仪,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促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儒”。在中国古代社会,最晚到殷代有了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者称为术士。他们精通当地的丧葬礼仪习惯,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但是,由于这种职业地位低微,收入也少,既没有固定的财产和收入,做事时还要仰人鼻息,所以形成比较柔弱的性格,这就是儒的本意,即柔,还有他们职业的原初性质,即术士。 到了春秋时期,孔子首办私学,除了传授弟子五经、六艺之外,同时也传授弟子们丧葬礼仪。后世多有记载,孔子一生非常推崇周礼,也熟悉当时的丧葬礼仪习惯,曾经亲自带领众弟子们为死者操办丧葬礼仪。后人甚至推测孔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以此为生,苦苦支撑着他对恢复周礼,教化众生的理想。久而久之,后世就把孔子及其众多弟子、再传弟子所传播的学说称为“儒家”学说,孔子则成为“儒家”学说的创立者。 “儒”字在《论语》中最早出现在《论语·雍也》篇中,孔子告诫自己的弟子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可以看出,“儒”这个名称的起源早于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并且“儒”的名称本身并没有褒贬之分。而自孔子给“儒”分成了“君子儒”和“小人儒”之后,后世将更多的“君子”的内涵赋予了“儒”,而使“儒”具有了更多的褒义色彩。 我想说一下我对“儒”的理解。“儒”字拆开后是“人”和“需”,儒家学说的中心是人,本质是关于人的学说,讲述的是如何满足人的需求的学说,按现代

CRM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是伴随着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大潮进入中国的。Oracle 于两年前就在中国开始了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市场教育和普及工作。 最早发展客户关系管理的国家是美国,在1980年初便有所谓的“接触管理”(Contact Management)专门收集客户与公司联系的所有信息。到1990则演变成包括电话服务中心支持资料分析的客户关怀(Customer care)。 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来考察,客户关系管理源于(CRM)市场营销理论;从解决方案的角度考察,客户关系管理(CRM),是将市场营销的科学管理理念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集成在软件上面,得以在全球大规模的普及和应用。 市场营销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已有将近百年的历史。近几十年来,市场营销的理论和方法极大地推动了西方国家工商业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观念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的长足发展为市场营销管理理念的普及和应用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我们看到,信息技术正在迅猛地扩张其功能,正在用从前科幻小说描写过的方式进行思维推理。在有些方面,信息技术的智能正在取代人类的智能。 在CRM中客户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 在传统的管理理念以及现行的财务制度中,只有厂房、设备、现金、股票、债券等是资产。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始把技术、人才视为企业的资产。对技术以及人才加以百般重视。然而,这种划分资产的理念,是一种闭环式的,而不是开放式的。无论是传统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论,还是新出现的人才和技术资产论,都是企业能够得以实现价值的部分条件,而不是完全条件,其缺少的部分就是产品实现其价值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主导者就是客户。 在以产品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转变的情况下,众多的企业开始将客户视为其重要的资产,不断的采取多种方式对企业的客户实施关怀,以提高客户对本企业的满意程度和忠诚度。我们看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提出这样的理念,例如:“想客户所想”,“客户就是上帝”,“客户的利益至高无上”“客户永远是对的”等等。 客户关怀是CRM的中心 在最初的时候,企业向客户提供售后服务是作为对其特定产品的一种支持。原因在于这部分产品需要定期进行修理和维护。例如,家用电器,电脑产品、汽车等等。这种售后服务基本上被客户认为是产品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售后服务,客户根本就不会购买企业的产品。那些在售后服务方面做的好的公司其市场销售就处于上升的趋势。反之,那些不注重售后服务的公司其市场销售则处于不利的地位。 客户关怀贯穿了市场营销的所有环节。客户关怀包括如下的方面:客户服务(包括向客户提供产品信息和服务建议等),产品质量(应符合有关标准、适合客户使用、保证安全可靠),服务质量(指与企业接触的过程中客户的体验),售后服务(包括售后的查询和投诉,以及维护和修理)。 在所有营销变量中,客户关怀的注意力要放在交易的不同阶段上,营造出友好、激励、高效的氛围。对客户关怀意义最大的四个实际营销变量是:产品和服务(这是客户关怀的核心)、沟通方式、销售激励和公共关系。CRM软件的客户关怀模块充分地将有关的营销变量纳入其中,使得客户关怀这个非常抽象的问题能够通过一系列相关的指标来测量,便于企业及时调整对客户的关怀策略,使得客户对企业产生更高的忠诚度。 客户关怀的目的是增强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 国际上一些非常有权威的研究机构,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后分别得出了这样一些结论,“把客户的满意度提高五个百分点,其结果是企业的利润增加一倍”;“一个非常满意的客户其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