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综合实践课论文

综合实践课论文

综合实践课论文
综合实践课论文

综合实践课论文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

浅谈初中综合实践课学生问题意识的诱导

大田五中郭秀梅

摘要: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实践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一个问题,却需要创

造性的想象力。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为基本目标,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

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

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问是开路先锋,问是深耕之犁,问是主题之源。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

的基石。学生具备了问题意识,就能够主动质疑,这是思维活跃的表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实践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一个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为了更好地把握和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自主性、开放性等特征,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活动时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和调动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兴趣,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要研究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一、问题意识具体含义。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而我国着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是培养

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怎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研究性学习教师在准备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就像每天有无数的人烧开水都可见到水开时壶盖会跳,但没有人能像瓦特那样提问:壶盖为什么会跳正是瓦特的这个问题以及由此发明的蒸汽机,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这些理论与实践,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

二、培养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的课堂学习氛围。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问;引导学生关注其生活空间,让学生想问;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会问;不断借助多种手段,让学生善问四个方面来进行具体论述。

1、热情鼓励,使学生有“疑”敢“问”。敢问是学生主动提问的开端,是学生心理创新活动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敢提问题是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创设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才能使学生敢于提问。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以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有些学生的兴致始终高涨,而有些学生主动性较差,容易放弃。需要老师要更好的想办法鼓励学生及时调整心态,保持实践的热情。即使有的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对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给予鼓励,尤其对学困生,只要他们能提问题,就要给予表扬。对于在活动上总爱提问的学生,老师应时刻把褒扬的话语挂在嘴边:“你问得真好!”;“你的问题真有意思!”;“你真爱动脑筋!”,这些温暖的话语送给学生定会使他们心花怒放,无令而往。对于有惰性或生性胆小羞怯的孩子更应及时地多加鼓励:“勇敢些,老师相信你能行!”;“啊,你真了不起!”,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或者一个翘起的大拇指都会使他们信心倍增,“问”趣盎然的。

2、激发兴趣,使学生有“疑”乐“问”。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答”,更应要“学问”。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动脑筋主动提问,只想当“观众”或“听众”。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评价,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保障。多表扬、多引导勇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使学生感觉到有成就感,要正确对待学生提出问题的态度,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可能是无价值的,或是与活动无关的甚至是“不合理”的,教师都要予以肯

定,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本着先“培养学生敢提,敢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再培养学生会提问题”的原则,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面对问题情景,就想提出问题”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比如我在上《健康饮食》这一课时,当讲到几种不能混吃的食物时,有的学生就会一直问我“老师,为什么”这时我首先表扬提问的同学,其次耐心地给他们讲解不能混吃的科学依据和产生的不良反应等。

3、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想问。教师在活动指导中,必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特别是七、八年级的学生,还正是一个贪玩的年龄,老师更要注意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应该放弃师道尊严,尽量做到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把老师当成他们的好朋友,这样学生学习就会感到轻松,愿意主动学习和探讨,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及时地提出来。比如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就是现在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引发思考,进而对手机的“利”与“弊”展开讨论,大部分学生都热情高涨,纷纷发言,提出各类问题和想法,最后得出关于“利”的方面有:方便和同学父母联系、查学习资料、了解外面的世界等方面;得出“弊”的方面有:上课玩手机影响老师讲课和同学听课、影响自己和同学的学习、利用手机作弊、手机话费增加家庭负担、助长了同学间的攀比心理、手机辐射有害健康等方面,最后得出:使用手机有利有弊,但弊大于利。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更进一步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比如“要学会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使用手机”、“禁止带手机进课堂”、“不能沉迷手机游戏”“上网时间要控制”等一系列问题,这样课堂就非常活跃,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能圆满完成。

4、指导提问技巧,使学生会问。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适时地指导学生提问,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可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一则新闻、一段广告、一个案例、一个焦点访谈,一个生活片断,或者在课件上出示一个画面、一幅漫画、一张数据统计图,让学生在聆听与观看中,带着问题思考:这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发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等等,实践证明,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最终能构建起开放创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真正落实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三、养成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提问题成为一种习惯,学生只是有了问题的意识还不行,我们要努力使每个学生将这种意识付诸于行动中,直至达到内在的自然化。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来培养,把学生的意识链与兴趣感连接在一起,强化有意识的诱导,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各种生活实践活动中养成问题意识的习惯,能联系课堂和生活实际提出有价值性的问题出来,并要求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记录自己所提问题的习惯,让学生把提问题当成一种习惯和乐趣。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源于学生,教师要做的就是时时留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引导学生从自然、学校、社会中发现、提出、研究问题。它能和美术、社会、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结合在一起形成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深知,只要努力挖掘,每一门课程,都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问题意识”深入学生脑中,并在课堂上灿烂绽放!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研究述评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管理是课程价值达成的重要保证,相关研究分析了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因应的对策、探讨了管理的策略与模式等,但研究还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需要进一步改进提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问题与对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课程实施至今,已取得积极进展,其重要性及意义已得到广泛认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类型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这一课程领域的研究和管理,使其得到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达成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为了分析了解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管理方面的研究所取得的进展,笔者以“综合实践活动管理”为关键词,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系统收集梳理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现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作用。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作用,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是保证其实施过程正常运行的基础;能够促进教师不断发展与提高;有利于发挥教师个体和集体的能量。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研究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研究者有的从宏观、有的分不同层面、有的结合具体学校等不同角度,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课程内容配置不合理;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师缺乏课程开发能力;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监控。 有研究者通过对当地一所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在课程管理上存在严重弊因,如农村地区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源匮乏、课程资源开发不足,难以满足众多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多样化需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安全问题的过分当心和忧虑;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乏味、形式单一而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教育效果有限;没有建立有效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评价导向存在偏差;农村中学普遍教育经费及师资不足,缺少专职教师,综合实践活动缺乏有效指导;学校、家长与社会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不足。

小学数学论文 篇

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朱燕妮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

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项娟 一、教师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 教师通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教”,变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更不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不但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学生本身具备的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让学生动起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让学生动起来 【摘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这句诗意在说明,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要想变成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亲身实践。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大亮点的“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为了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所学和社会体验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健康充实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关键词】 潜能实践放手多样 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特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这句诗意在说明,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要想变成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亲身实践。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大亮点的“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为了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所学和社会体验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健康充实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动起来呢? 一、选好内容,使学生“可以动” 活动课比起学科课程有较好的灵活性,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很好地体现“可动性”。 1、实践性内容。实践性是活动课的主要特性,它改变了学科教学中教给学生结论性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观察、动脑、动口、动手实践活动中拓展知识,发展能力。一次活动课,我组织学生到市场调查采访,然后写一篇小通讯。很多同学对市场的一些问题有了自己的思考。如“吃啥有啥”、“乱摆乱卖没人管”“菜价低菜农愁”等。这次活动课,同学们表现活跃,不但学会了调查、研究,还明白了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2、需要性内容。根据学生当前的需要或学生正关心的话题来选内容,可以激起学生的热情。如六年级时,很多同学们都互写留言。这时开展一个《赠你一言》活动课,让学生收集和撰写一些富有人生意义、积极向上的格言妙语。结果,这节活动课学生肯定热情高涨,交流创作活跃,不但可赏析格言妙语,还可以让学生受到激励和教育,提高了学生写留言的品位。 3、竞争性内容。魏书生说:“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的确是这样的,在竞赛中,不喜欢的事情也喜欢,枯燥的事情也变得有趣。?二、放手指导,让学生“真正动”?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要放手让学生参与,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从而真正动起来。?1、放手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肖婉清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 ----------让小学综合实践课返璞归真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和社会”,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教育灌输。 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呢? 首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天》时,可以让学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春的变化,春的气息,这毫无疑问比课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其次,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最后,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施学生生活中的教学。 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

小学数学方面论文十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 教师在上数学课的时候,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时候都是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不注重学生是否对这一知识点理解透彻了,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地把握这一知识点,但是教师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也使得他们的数学成绩逐渐落后,这样的后果也导致了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也就导致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也不高。 (2)仍然受应试教育的束缚。 自古以来都受“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教育思想的影响,而且这一教学思想也一直延续到当下的课堂教学当中,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当中。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仍然采用着“复习、学习”的单一循环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很多学生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能解答出问题就算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尤其是在数学教学当中,很多教师都要求学生死记一些公式定理,却不重视用一些较为通俗易懂的方法对结论进行必要的解释,导致了本来有趣生动的数学学习变为一个比较枯燥乏味的记忆背诵公式定理的过程,这样教育出来的结果则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薄弱,很难真正地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教学方式单一。 新课程理念倡导中,教学方法则是改革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方法并没有进行突破性的大变动,还是以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仍然扮演着“演说家”的角色,学生在下面紧张地听教师的讲解,做笔记,这样也使得学生缺少一定的锻炼与思考的机会。学习数学知识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记忆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健康成长的。 二、应对措施 (1)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扎实备课环节。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过去传统的一些教育教学思想也逐渐不能适应当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了。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需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以及专业进修;另一方面,也需要及时地走下高高的讲台,放下身段主动走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及时地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想法与实际需求。建立起良好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贴近生活,让综合实践活起来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内容提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生活合作探究 【正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自我意识,勇于参与活动,积极动口、动手、动脑,体现出“动”的特点,并将“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此,只有将“活”与“动”有机的结合,才能使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一、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1、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明确,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教学题材的广泛新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特质。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体现“实践”与“活动”的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 如:在教学主题《平安每一天》时,我首先让他们进行危险活动的调查以及

该怎样处理遇到的危险。这类主题是每个学期每个年级每个学生每一天都必须注意的问题,然而每天的强调却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我首先把安全话题列入本学期的学习目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并没有直接让他们对安全进行调查,而是对危险进行调查。他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危险的存在与发生危险时付出的代价。所以在进行本主题时,他们格外的认真。一开始让学生觉得很没有必要研究的课题,却让我们越研究越深,甚至在研究危险在哪时,他们想到了工厂,想到了医院,想到了在工厂和医院出现的安全标志。孩子们对于图画总是比对文字感兴趣,当安全主题研究到安全标志图时,每个学生都积极踊跃,主动动脑,让我们的这个主题在生活中发挥到极限。以至于以后在进行其它主题时,孩子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注意安全,不知不觉运用到了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2、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做”。而学生实践的载体就是生活,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所以,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把学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用自己的心灵去探寻综合活动之源,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活动,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还学生一个原生态的自我。 如:我们学校在开学初进行了《我们的压岁钱》的主题活动,让他们去自由组成小组,自己采访、调查、询问,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由于这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在进行本主题时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并且教会了他们要合理理财。这为学生以后的生活理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综合实践就是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二、实践活动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论文-“开心农场”绿色种植活动的实践研究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论文- “开心农场”绿色种植活动的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价值观的转变及家长追求城市化的生活方式与育儿方式,让儿童逐渐失去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我校进行了校内实践基地有效利用的策略研究,从科学选择种植内容、合力管理“开心农场”、主动生成种植课程、“开心农场”种植课程的评价四个方面入手,充分挖掘学校开展种植区背后的教育价值,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开心农场”享受真实体验,获得直接经验,让其得到更为和谐的发展,同时也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种植文化。 [关键词]“开心农场”;种植课程;课程评价 教育部在《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校不能把学生关

在教室里“实践”,在文字和图片中“体验”,学校需要开发校内实践基地,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我校前两年开辟了“开心农场”校内实践基地,让每个学生在实践基地中享受到了真实体验,获得了直接经验,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获得了更为和谐的发展,同时也初步形成了我校的种植文化。但随着实践的深入,我们发现校内实践基地“开心农场”存在着这样突出的问题: 1.种植区域零乱。虽然“开心农场”设置了大面积的种植区,但种植的区域未得到合理的种植,出现了东一块、西一片、北一垄、南一畦的零乱场面,既不美观,也出现了草中有果、花中有菜的败景。 2.种植内容都由老师提供。让学生参与种植活动未能和家长很好的沟通,教师们往往贪省力自己买点种子随便种种,不让学生参与种植内容的选择,不让学生参与什么季节该种什么的讨论,减少了学生自主参与与探索的机会。 3.种植区基本由老师管理。种植区的创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大自然赋予的很多东西,同时让学生知道身边常见的植物的生活习性,但老师们往往嫌学生参与种植管理常规太难管,又要准备各种管理工具太麻烦,所以教师就担当了全部的管理工作,学生只充当了旁观者的角色。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践毕业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 的实践 10 级学校教育 07 号 目录 一、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一)创设生活化问题的情 境(二)组织生活化问题 1.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2.设计生活化的探索过程 3.进行生活化的练习设计 二、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有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一)让学生从生活走进数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二)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自主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一)数学教学与 学生的日常生活巧妙结合(二)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践论文摘要: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设计中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有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

的自主探究意识,这样的学习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良好机会和氛围,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数学课生活化激趣探索 正文: 人类“结绳计数” 告诉我们: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和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背景, 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存在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 充分体验到数学的趣味、价值和魅力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践是学习的起点与基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数 学现实”,并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因此,要解决当前数学教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背离的难题,教师就要把生活的气息融入数学课堂,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实现从真实生活走进符号世界。将非数学事物数学化,根据客观现实形成基本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的转变,对数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作出教学意义的对话与沟通。数学知识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就是引导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数学化,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已获得生命意义的经验和生命成长连接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概念、数学命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数学知识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使生活世界中的经验得以提升成为“数学”。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的情境学起源于问,问题是创新的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教学“ 20 以内退位减法”时,我从小朋友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计算问题引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 论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学生以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所感悟。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意学生解决了哪些问题,得到了什么结果,还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分析和整理等过程,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运用、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一、诱发兴趣,自主参与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实践活动课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为出发点,力求新颖、灵活、多变,使学生干到活泼有趣,诱发兴趣。如学生在学习“确定位置”的知识后,为加深学生对环节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就上了“用数字标座位”的活动课。“如小红坐在教室的第5行第3列,就用(3 5)表示。小亮坐在教室的第2行第4列,应当如何表示呢?你还能用同样的方法,给你的同桌标上座位号吗?”此题一出,学生们情绪高涨,相互讨论,积极地给同桌标上座位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再如,一年级下册有一个“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课,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最后一节课。因为学生都有一定的购物经验,所以在教学中,创设购物的真实情景。首先让学生在提供的购物情境中收集信息,然后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简单的购物,充分体验取币、付币、找币,学会与人合作,体验交易的过程,解决购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最后通过汇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更强烈的求知欲望。总之,整堂课我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在参与活动中激发兴趣,使学生享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 二、激活思维,增强运用意识 数学课是以数学体系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数学实践活动课则好比是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适时创设环境,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学习,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重新创造知识,感受数学的趣味,增强数学意识和运用意识。如学生认识乘加,乘减后,我给学生出示一幅图:“前三个盘子里每盘有五个苹果,第四个盘子里有两个苹果。问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你能有多少种解法?”学生们想方设法地利用已学过的知识采用多种方法算出答案。通过动脑。动手操作,扩大了视野,增长了数学才干,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及实际应用的能力。 三、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把活动原则落实于教学过程,就应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发现。而手动实践最易于激发儿童的思维和想象的一种活动,教师恰当利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低年级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几何图形后,上“奇妙的七巧板”实践活动课,先让学生用七巧板去拼、摆成几何图形,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用七巧板拼出人或物来,将拼摆的图形一一画下来,学生干到十分有趣。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拼摆出不同的图形,展开了各自的才能,然后将学生的作品一一展示在黑板上。最后开展七巧板拼图比赛,比一比,看谁拼出的图案多。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了智力,提高了能力。 又如,学过亿以内的读数和写法后,安排“拼拼读读写写”活动课,采用同桌同学拼读卡片,按组开展写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争夺红旗的比赛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掌握读写多位数的方法。这样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的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调

综合实践论文

让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 -----如何让综合实践课发展学生实践生活能力探讨 大渡口区庹家坳小学李先瑜 关键词:综合实践生活发展学生生活能力 摘要:与国外的学生相比,中国的学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技能,解题技巧,而是良好的心理态度,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创造性以及对于生活和社会的实践能力。 正文:眼看着这群生活在21世纪的儿童,不会给自己梳辫子,父母不在家宁可自己饿肚子,出门一次换洗衣物全装袋子,这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逊于别国孩子,时代要求他们具有独创的本领,生活需要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啊!“逼”着孩子“走”吧,即使“走”需要勇气和执着,前途会有坎坷和困难,我们也要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因为他们总要在学习中自己长大。与国外的学生相比,中国的学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技能,解题技巧,而是良好的心理态度,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创造性以及对于生活和社会的实践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恰恰正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使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教会学生关爱大自然,关心生存环境;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自己;培养学生发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而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发展学生实践生活能力的杠杆,首先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教育灌输。 而此时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就成为举足轻重的目标,要求教学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呢?

最新小学综合实践论文:有效指导,让综合实践活动精彩绽放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有效指导,让综合实践活动精彩绽放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一门课程,它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但观察近年来的综合实践课堂仍存在着一些不足,许多教师在综合活动实施中纯碎是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方法的有效指导,导致学生兴趣不佳,效率不高,阻碍了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结合目前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现状,笔者认为明确指导教师的指导任务,探究如何有效开展指导活动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本人从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实施的过程、成果交流和评价总结几方面进行了探究,只有教师的指导正确有效,才能体现综合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让综合实践活动精彩绽放。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有效指导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 ————陶行知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能开拓学生潜能,增进学生体验,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性综合课程。作为新课程的热点和亮点,人们对它也倾注了更大的热情,活动开展成功与否,教师的有效指导至关重要。从内容的选择、活动的组织、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没有教师的正确带领,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据笔者的调查,很多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并没有合理地进行组织,自身也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导致“放羊式”的活动阻碍了综合实践的有效开展,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度思考。因此,对于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是个刻不容缓的事情,这对于提高课程质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在主题确定中的指导 “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以主题的形式来开展活动的,这主题来源于学生生活,社会和自然等。选择一个学生喜欢的,真正感兴趣的,适合学生操作的研究主题,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领。可以说,教师指导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因此在确定活动主题时,教师要注意及时参与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对活动主题进行判断,以便确立合理可行的活动主题。 【诊断】我们在活动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不喜欢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值得研究的“真问题”,常常以一己之见代替学生思考,越俎代庖,一手包办。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或关注的事件中进行选材,无视学生的真切感受,没有正确掌握学生的心理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性 [内容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让同学们学着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设计和制作等多种活动形式尝试去解决问题。而习惯于学科教学的教师在它面前有些束手无策,由于指导教师对“课程”的认识不到位,导致了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学效果不理想。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呢?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现实生活身边资源有效性 [正文]:一、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的非学科性课程。它要求活动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因此我们在活动的开始就要把活动的“策划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关注那些自己所关心的人或事,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去研究那些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 搭建生活实践平台,使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堂不是唯一的信息源,老师要善于以课堂教学为基点,把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向一个广阔的空间—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纷繁复杂的社会,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受,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得到发展。例如:学习《蝴蝶》一课后,教师适时引导::在田间地头、墙隅屋角、花坛草丛……随处可见蝴蝶美丽的身影。同学们还想进一步了解蝴蝶吗?请课后自己去寻找答案吧。”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课后分别去图书馆、大自然、蝴蝶展厅等处了解蝴蝶,收集、整理资料。两周后,学生都有了各自不同的收获:有观察日记《蝴蝶飞过我身边,》有描写蝴蝶的诗词“繁莺歌似曲,”疏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作者:余明燕工作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 第二篇: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一、教师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 教师通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教”,变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更不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不但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学生本身具备的能力,堵死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道路。而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更能够发掘学生的潜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当围绕教材展开。教材也是连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纽带,依据教材,教师才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现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然而前提是要基于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有些教师采取了趣味的教学方法而使课堂热热闹闹,却忽略了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学习轻松了,兴趣浓厚了,然而却没有学习到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吗?熟悉教材中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并且还应该掌握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当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不“跑题”,从而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上学到知识。 三、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思维方式与心理情感 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在学习数学时的表现就会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应当多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有些学生善于严密地思考,在某一处数学知识上,要把每一个点都想到,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就是不会漏掉重要的信息,但是,却花费时间比较长,教师就应当教该学生如何筛选数学知识中的重要信息,忽略不重要的部分,从而节约学习的时间。而有些学生善于跳跃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是速度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强,却容易因为马虎粗心犯下错误,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把学生喜欢的事物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到一起,让学生在娱乐和游戏中学习,这比单纯地讲解教材中的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四、教师应当灵活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无法总结出具体的学习方法,而相对来说,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所谓合适的教学方法,其真正的含义就是适合教师所教的学生的教学方法,某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某一个班级适合而对于另一个班级就未必适合,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使教学方法尽可能地适合大多数的学生,而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教师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或者是专门针对这些学生制定适应于他们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教师不应当因为自己教学方法的问题而造成某些学生学习方面的困难。教师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应当符合这一要求。 五、教师应当做好课外的工作 要想让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取得好的效果,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应当在课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预测哪些知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认真写好教案设计。在上课的时候会用到哪些教具,教师也应当在课前准备好。而在讲完一堂课之后,教师应当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并且及时与学生交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外做好这些工作就会减轻自己和学生在上课时的负担,学生们学习的时候也会很轻松。从这一点来看,教师的课外工作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课上的工作。 六、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小学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论文

小学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论文 小学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论文 小学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论文 2015-01-07 素质教育论文 小学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论文 自主参与,搭建高效”综合与实践”课堂许娜莎(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紫峰小学)摘要:凸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参与的全程性、内容的综合性、实践的完整性等阶段特征,构筑具有鲜明学段特色的”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关键词:自主参与;高效;综合与实践《粉刷墙壁》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的一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目的在于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提高学生实践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分四个层次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一层次:选题,叩响实践之门“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选好问题是”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前提与关键。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兴趣爱好、实践能力,应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片段1:确定主题,了解任务 1.问题导入:为了美化校园,决定粉刷教室的墙壁。学校想在五年级的同学中征集粉刷墙壁的预算方案。 2.确定活动主题:粉刷墙壁的预算方案。 3.小组交流讨论明确粉刷墙壁需要的知道的数据:粉刷墙壁的面积;涂料的规格、价钱;人工费用等。(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教室入手引出”粉刷墙壁”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引入参与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第二层次:活动,脚踏实践之基“活动”是”综合与实践”的基石,它的核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有目的、自主的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大胆放手,多鼓励学生以数学眼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德育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德育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处处体现德育 进入新一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出现在课堂上,它是社会实践大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课以实践为主渠道,它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主渠道,现在不少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把智育凌驾于德育之上,殊不知,只有在有德的基础上,人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才能和谐发展,才能培养出国家有用的人才。我们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寻找到德育的突破口,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德才兼备。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搜集资料中体现德育 综合实践活动以搜集资料为主,在搜集资料时,学生们在自己搜集的同时,是受教育的一个过程,也是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例如我们在讲《和鸟交朋友》这课时,学生们搜集了许多有关鸟的资料,学生们搜集到鸟对人类的益处有很多。一只啄木鸟每年能啄食3000多条害虫,能保护500亩林木;一只灰喜鹊每年可消灭10000条松毛虫,被人们称为“护林天兵”;杜鹃一年吃掉50000条松毛虫;“果园卫士”大山雀一天捕食的害虫相当于自己的体重;一窝燕子一个夏季吃掉的蝗虫头尾连起来长达3000多米;“捕鼠能手“猫头鹰一窝在一个夏季消灭各种野鼠1000多只,相当于从老鼠嘴里夺回一吨的粮食。而我们周围的鸟类,受到各方面的人为因素的影响,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住的房子被拆迁,吃的食物受污染,致使有的鸟类吃了

有农药的食物不能孵出下一代,还有的人故意捕捉鸟,造成了世界上每8种鸟类就有一种鸟类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或者说有1211种鸟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占已知的1万种鸟类的12%,而且有179种鸟已经处在灭绝边缘。在1211种濒危鸟类中,有966种(占80%)鸟类的数量不到10000只,数量在2500只以下的有502种(占41%),而更有77种鸟类的数量不足50只,这77种鸟属于高危物种,稍不注意就会从地球上消失。课上,我让学生们讨论怎样才能保护鸟类,学生们通过这一系列的讨论、学习了解到保护鸟类的重要性,在无言中学生们就会受到道德的教育。好多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有的制作鸟窝;有的成立护鸟小组;有的学生发现有诱捕鸟的行为大胆阻止;……。这些良好的道德行为是我们通过挖掘教材,通过课堂师生互动,像细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学生的心田里的,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发展学生的特长,克服自己的缺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能够让学生放开手脚自主探索,还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展学生的特长,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综合实践课上学生自主探索,这一环节大都是小组合作,在小组合作中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展示每个人的风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克服自身的缺点。例如我校三年级的一名小学生,他每次上课都打闹,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这个小组的学生都知道他画的画很出色,于是在小组活动————画一幅画,我可爱的家乡中,大家一致推荐让他画画,他画得认真,仔细,画得栩栩如生,赢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文章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分析 刘敏琼 一、优化数学的教学过程,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才可以击破难点是每一个数学老师都关心的问题。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够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以动画声音等形式变得更加形象,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感知和理解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更好地构建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如在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一处题目是让学生计算按照一定规律叠放在一起的正方体总共有多少个,很多学生都没有办法计算出底层那些看不见的正方体的数量。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将放在上面的正方体一个个挪开,摆放在下面的正方体就会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老师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几种不同摆放模式的演示,学生就能够比较好地掌握计算正方体的方法,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对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行展示,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意识 数学知识的学习一定要展示形成的过程才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信息技术对知识形成过程进行演示,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的一般规律,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在学习《长方形的知识》这一节课程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课件闪动长方体的各个面、顶点、棱,让学生明确长方体各个部分的名称。在这个基础之上,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就能够掌握一些长方体的初步知

识,如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等等;然后老师再通过多媒体和学生一起来验证结果,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印象也就会更加的深刻。学生们发现自己的总结被验证也会特别激动。 三、变化练习模式,提升数学课程教学的效果 练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通过信息技术所编写的一系列的练习题目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老师可以通过电脑预先准备多种类型的题目,全方位多角度地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练习。同时,信息技术的优势还体现在能够设置一些趣味性的动态题目,迎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开展课后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能够省去板书的时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习题,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如在对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选择了正确的答案,屏幕上就可以显示出一个笑脸,然后伴随着声音“你真棒”,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这样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也增强了。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开展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平台。但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虽好,但是在教学中也不可滥用,要把握住应用的度,过多地使用声音图像会影响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深入思考。因此,老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将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得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更加丰富,更加高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