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哲学思考题

哲学思考题

哲学思考题
哲学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也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还包括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其内容主要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2、简述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主要流派主要观点

逻辑实证主义以1923年成立的维也纳小组为代表,他们以科学为旗帜,以逻辑为武器,以统一科学为使命,其口号是拼搏,拒斥形而上学

批判理性主义波普尔认为理论的真正检验不在于试图证实它,而在于否认它,一种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它的可否认性。一种不能为任何事实所否认的理论是非科学的。

历史主义以库恩为代表,

“范式”:指某一科学家集团围绕某一学科所具有的理论上,方法上共同的信念,

这种共同的信念规定了它的共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他们提

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科学传统,规定

了共同的发展方向,限制了共同的研究范围,科学研究就是在一定范式的制约

之下,从事解题的活动

3、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艺术的体系结构以及主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一书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论文和札记分成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言,一篇论文,若干札记,论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取得的重大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同时论述了十九世纪以来重大科学发现,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为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两篇论文《<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自然科学中的神秘世界》,一篇札记,论述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研究者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能在研究中避免麻木性,少走弯路,排除威信主义和宗教神学的干扰,加速研究进程;

第三部分辩证法,一篇论文《辩证法》一篇札记《辩证法》,论述了辩证法的科学体系,说明辩证法是客观的,是由三大规律,五大范畴构成的;

第四部分物质运动形式,一篇论文《物质运动形式》一篇札记《运动基本形式科学分类》,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解释了物质运动同时间,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说明科学分类是以对象运动形式为依据的;

第五部分各门科学中的哲学问题或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四篇论文,五篇札记,论述了各门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第六部分,劳动创造了人,一篇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化中的作用》,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在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架起了桥梁,实现了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有:

元素论:探讨物质组成,主要有米利都学派的水是万物之源,爱菲所学派赫拉克利特的活火说,中国的八卦、五行学说

原子论:探讨物质构成,主要有留基伯-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伊壁鸠鲁原子论

宇宙论:探讨天体运行规律,主要有中国古代的盖天说、宣夜说、浑天说,古代西方泰勒斯的平地论、阿那克西曼德的鼓状宇宙模型

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然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以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为本原,从物出发,

体现了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在解释世界状况问题时,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出发,具有鲜明的辩证法特征。例如,中国古代的八卦、五行学说,分别以八种事物、五种事物为本原,又以阴阳学说相生相克的理论为指导,解释世界的存在与演化。万物在本原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导致运动变化与发展。古代学者们按照世界的本原面目来反映,按照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景象来认识,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干扰,将对世界的本原与状况的认识结合起来,实现了朴素唯物主义与自然辨证发的有机统一。

5、简述中国古代八卦、五行学说中所包含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中国的“八卦”学说最早出现在《周易》中,分乾、坤、震、坎、离、兑,分别对应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八种自然物作为构成万物的本质。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这八种要素构成的,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又将这八种要素分成两个层次,乾、坤以为阴、阳,其余的六种是由阴阳交互生成的,由这八种要素相互作用,生成万物,即阴阳对立,但阴阳以不同比例结合以形成其他事物,矛盾存在其中。通过阴阳的相互交互来解释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消亡,这是辨证法的思想。

中国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构成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把这五种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以此说明自然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提出五行相生相克和无常胜,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排斥,相生对应着统一关系,相克对应着对立关系,这是辩

伊壁鸠鲁原子论是对L-D原子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同点是:

1)原子是构成事物的本原,在虚空中不断的运动,

2)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实场粒子,数量无限大

3)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亡

不同点:

L-D原子论中认为

1)原子的本质是相同的,但存在大小位置形状顺序的差异

2)原子的漩涡运动是形成事物的原因,并把它归结为自然界的必然性,导致事物的形成和消失。

伊壁鸠鲁原子论中:

1)最先提出始原原子和结构原子的概念

2)原子除了存在大小位置顺序形状的数量特征的差异,还存在重量的差异,原子有质的区别

3)提出了原子论中的偏斜学说,原子除了自身重量产生下降运动为还有偶然的偏斜运动,正是由于偶然的偏斜运动导致事物的形成与发展,确立了偶然性在论证中的地位,是一种朴素的辨证法思想。

1)本质特性,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然辨证法的有机统一

2)直观性,将事物的本原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不清楚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将具体的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自身

3)猜测性,用想象的幻想的联系去代替实际的联系,甚至用臆想去填补空白

4)思辨性,在一定的前提下,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却难易付诸实践检验,甚至回避实践的检验。

8、结合古代具体科技成果简述古代方法论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古代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获得了科学知识和技术成就,同时运用和完善研究方法,包括分类和比较、归纳和演绎,实验方法、数学方法和解析方法等。

在数学方面的成就

毕达哥拉斯:运用分类比较的方法,将数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运用归纳方法,认识了友爱数和完全数;创造了解析方法,将数与形结合起来;

苏格拉底:演绎法,主要有助产法和佯谬法,所谓助产法是指不直接给出答案,通过引导由提问者自己给出答案,所谓佯谬法是指从一个前提出发,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或者与事实相符或者与事实不符。

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用演绎方法建立科学体系

阿基米德:将实验方法引进数学领域

其他方面的成就

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与四因说

四元素说:水火气土

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最重要)

力学方面的成就:阿基米德杠杆原理、浮力定律

生物学方面的成就

凡是长毛的四足动物都是胎生的

凡是长鳞的四足动物都是卵生的

凡是长喷水孔的鱼都是胎生的

《天体运行论》从天文学角度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

日心说内容: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地球携月球及其轨道运动,绕太阳一周为一年,365天6小时24分,同时绕轴自转,自转一周为24小时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绕地自转一周为29.5天

各行星都有自己的轨道绕太阳做周期性运动,离太阳越远,周期越长,离太阳越近,周期越短

恩格斯评价:哥白尼那本不朽的著作是向宗教神学发起的挑战书,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宣告独立的宣言书,揭示了宗教神学的荒谬和虚伪,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向宗教神学发出了警告,要推翻宗教神学对自然科学的桎梏

将颠覆了近两千年的日地关系重新正立过来,使天文学建立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从此进入大发展时期,同时也促进了其他学科摆脱宗教神学的禁锢,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10、简述笛卡尔是如何完善演绎方法的

演绎方法的四个法则:

1、清晰明白法则:推理的大前提必须正确

2、分解法则:对于复杂问题的推理需要进行分解,直到满足推理的需求

3、秩序法则:用秩序引导推理,对于难易确定时空顺序的事物,假定一个逻辑顺序

4、完整性法则:推理的结果与事实对照,不能出现反例,只要出现一个反例,推理必须重新检验甚

至放弃

11、简析牛顿绝对时空观

绝对的真正的数学的时间总是在自身流逝着,由于其本性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总是均匀的不变的,绝对的真正的空间,由于其本性与外界事物无关,总是相同的不变的,时间空绝对不变。

评价:牛顿时空观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但由于科学与哲学的思维的局限性,导致了形而上学的错误,第一,割裂了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内在联系,把时空看成脱离事物的,超自然的,超物质的东西;第二,否定了时空的相对性,时空的表现形式随物质分布,物质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第三,否认了时空的客观性,不清楚时空表现形式及其变化,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由客观物质自身存在方式决定

形而上学是指用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评价:

(1)贡献

a、对于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解放人们的思想起到了积极作用,这种自然观是和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拒斥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干扰和侵害

b、为自然科学摆脱自然哲学的束缚、得以独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起到了推动作用

c、对近代前期科学发展,探讨具体事物的运动规律并获得大量科学成果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2)缺陷

a、对近代后期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难以形成学科间相互结合,多层面探讨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也难以在广泛联系的基础上探讨对象的动态特征

b、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做辩护,阻碍了社会进步

13、试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对新自然观的产生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1)发现过程:19世纪40年代,不同国籍,不同学科领域十几位科学家,几乎同时提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德国医生迈尔,从生理学,热力学,运动学等角度提出该定律,焦耳从电学,热力学,运动学等角度提出该定律,霍尔姆赫兹从数学,化学,生理学,热力学,声学等角度提出该定律(2)恩格斯的总结: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站在哲学的高度科学的总结了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能的转化,它向我们表明了,首先,在无机界起作用的所谓“力”及机械能及其补充,所谓的热,放射,光,或者其他射,电,磁化学能都是普遍运动的表现形式,他们按照一定的度量关系,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因此,当一种形式的一定量消失,必有另一种形式的对应量代之出现,因此整个自然界的运动都可归结为由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无限转化过程

(3)意义:

a、为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

b、不仅揭示了自然界事物之间的静态联系,还进一步揭示了运动过程也是相互联系的

c、该定律是对形而上学自然观最沉重的打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最有利的证据

14、结合19世纪自然科学六大发现,论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

1、K-L星云假说

康德-拉普拉斯

K-L星云假说,以原始星云为基础,运用吸引和排斥的矛盾,力学与热力学的观点,论述了天体的起源与演化,从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出发,探讨天体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天体的产生,发展与消亡,具有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为新自然观(辨证唯物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2、维勒人工合成尿素

1828年《论尿素人工合成》总结了自1824年以来,运用普通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重大成就,将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揭示了有机界和无机界的统一,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再次打开缺口,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再添基石。

3、地质演变论赖尔

1833年赖尔发表《地质学原理》一书,运用地球的内力(地震,火山爆发)、外力(风霜雨雪,山川河流,湖泊海洋)解释了地质岩层的形成与演化,充分体现了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思想,对形而上学自然观再次给与重大打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提供新的证据。

4、守恒与转化定律

该定律是对形而上学自然观最沉重的打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最有利的证据

5、细胞学说施莱登

19世纪40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施旺先后提出植物细胞学说和运用于整个生物界的细胞学

说,证明了生命有机界的内在统一,并在细胞层次上揭示了生物的发展变化,对形而上学自然观又给与一次沉重打击

6、生物进化论

达尔文论证遗传变异同化和异化两队生物界基本矛盾以及生物个体与环境的矛盾系统阐述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从无需到有序的进化过程,解决了当时科学界也是哲学界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列宁赞誉达尔文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有关物种的神创论、偶然论、不变论的观点,揭示了物种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自然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从而打击了形而上学自然观,对新自然观的产生再添新的证据。

恩格斯总结:面对如此多的重大科学发现,恩格斯概括新的自然观的理论的基本点已经完备,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凝固的东西消散了,一切当作永恒不便的特殊的东西变成转瞬即逝的,整个自然界被证明实在永恒的流动和无限的循环中发展的。

一、社会生产是科学技术的基础

1、社会生产是科技发展的主要源泉和动力

(1)早期的科技主要来自于社会生产

(2)社会生产不断为科技提出新问题,促进其发展

2、社会生产不断为科技提供物质手段

3、社会实践是检验科技知识真理性的标准

二、社会制度和军事战争的影响

1、社会制度的影响:

(1)统治阶级的影响

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制约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科技成果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相关学科就会得到支持,从而加速其发展,反之则得不到支持,不利于其发展。

(2)科技政策对科技发展有重大制约作用

良好的合理的进步的科技政策能够调动研究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科技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制约科技发展

2、军事战争的影响:

(1)因军事目的对相关科技进行巨额投资,以刺激科技发展

(2)军事战争向科学技术提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此推动科技的发展

(3)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形成新的理论

三、哲学的影响

1、哲学为研究者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正确的哲学思维能让研究者增强目的性,少走弯路,加速研究进程,错误的哲学思维则导致研究者思维混乱,使探索误入歧途,阻碍科学的发展;

2、表现在研究成果的解释上,面对同样的研究成果,用正确的哲学思维指导进行解释,可以获得科学发展和技术发明,反之,则难以做出正确解释,丧失获得科技成果的良机

一、新事实和旧理论的矛盾

科技研究活动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会出现新事实新现象,用原有理论难以解释,甚至产生尖锐矛盾,这就要求人们根据新事实,新现象,补充完善原有理论或者建立新理论取代旧理论,将科技推向前进二、不同学派理论观点之间的争论

1)活跃学术气氛,推进科学发展,特别是有利于年轻学者脱颖而出,迅速成才

2)促使人们抛弃错误的观点,接受正确的理论,加速科技研究进程

3)双方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不断完善

三学科间的交叉渗透

①基础学科间交叉渗透使理论成果更加完善,更加深入运用过程中更能深刻揭示出客观本质及规律

②基础学科与技术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有利于理论成果运用与转化,是技术学科的成果更加完善。

③边缘学科、横断学科、交叉学科的出现设计学科领域更加广泛,能够解决综合性的复杂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四、继承与创新的矛盾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既包括继承前人的成果、方法经验也包括继承前人留下的难题,应吸取教训,创新是继承的目的,是研究者的最高追求,创新是分层次的,提出前人从未涉及的新订立、新定律称为科技突破,获得的成果使所涉及的学科达到完善的程度,称为重大科技突破。

获得的科技成果使整个科技领域产生重大变创新饿普遍使用的新方法称为科技革命,获得的成就超过科技领域使人类思想观念产生变革,称为重大科技革命。

一、通过教育途径使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提高劳动者素质,保障劳动者健康,在生产中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二、通过科技革新和技术发明,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固化到生产工具中,研制出新的机械设备用于生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三、通过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合理节约使用已有资源,不断开发新资源,增加生产力的物质内涵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四、管理科学越来越称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协调生产力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降低内耗使各自最大限度的发挥生产力功能。

总之,科学技术就经济发展而言是生产力,就社会发展而言是推动力,就军事发展而言好似威慑力,就政治而言是影响力,未来社会科学技术将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18、结合自己的专业论述选题过程中应如何贯彻有关原则

所谓科研选题是指经过比较、选择确定的,用精确的科学属于加以表达一个或一组问题

一、需要性原则---目的

1、含义:体现选题的目的,包括社会需要和科技自身需要两方面,应选择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性课题和科技发展过程中矛盾尖锐焦点突出领域的课题。

2、如何贯彻

(1)选题看是否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学术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

(2)长期需要与近期需要统筹见过,正确处理好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对于克亚团体理论研究的人才和应用研究的人才应保持合理的比例

二、创造性原则——价值

1、含义:

创造性原则是指选择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并可获得预期结果的课题,既包括在科学领域中提出新命题,新见解,新理论,获得新发现,也包括在技术领域中退出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工具,获得新发明

2、如何贯彻:

(1)到学科前沿阵地选择课题,保证研究的高起点,高水平,获得成果,就能取得领先地位

(2)到矛盾尖锐,焦点突出研究领域选择课题,这类课题的解决带有紧迫性,获得成果有利于迅速推广应用

(3)到学科的交叉地带或者被人忽视的无人区选择课题,这类课题难度大,综合性强,对研究者的思路要求高,获得成果有利于推进学科的整体发展

三、科学性原则——根源

1、含义

选题应该以丰富可靠的事实为依据,或者以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正确理论为依据,这样才有可能取

得成果

2、如何贯彻

(1)技术理论的选题必须以大量完备可靠的事实为依据,以增强研究成果的可信程度,这样才有利于接受和应用

(2)技术应用研究选题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增强预见性,避免盲目性,保证研究探索沿着正确的途径前进

四、可行性原则——条件

1、含义

选题应该以已经具备主客观条件出发,或者经过努力可以得到的条件出发

2、如何贯彻

(1)考察已经具备的主观条件,包括知识水平,知识结构,研究能力,个人特长,爱好及对所涉及领域的现状和趋势的把握等等

(2)考察已经具备的客观条件,包括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人力,物力,经费,时间,合作者优势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状况和已经取得的成就等等

(3)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弥补和克服现实条件的不足,改变或者创造条件,保证研究的持续进行

所谓科学观察是指根据研究目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的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考察,记录,描述的研究方法

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1、客观性原则

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加以反应,排除假象,特别是以假说为指导的观察,要避免先入为主

2、全面性原则

要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观察对象,获得丰富资料,以便能相互比较,排除错误

3、典型性原则

保证选择对象具有代表性,同时还应该考虑,时间地点条件的代表性,在此基础上,选择尽可能简单的研究对象

4、辩证思考原则

对观察后果的处理,一定要注意到其相对性,条件性,可变性,对超出解释范围进行的外推必须审慎

所谓机遇指观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奇异现象,循此经历艰难探索,最终导致重大发现或者发明的过程

把握机遇需要具备的素质主要有:

1、留心意外之事,在观察和实验当中,关注每一个细节,遇到奇异现象,必须做出合理的解释,决不能轻易放过;

2、必须有充分的知识准备,只有当奇异现象与已有的知识发生共振或者共鸣,才能激发出思维的火花,获得相应的成果;

3、必须有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只有经过艰难探索,克服困难,才有希望取得成功;

4、要有强烈的批判精神,面对奇异现象,要敢于善于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处理,并突破已有知识的束缚,创造新理论新知识;

所谓科学抽象,是指根据研究目的,发挥思维能动性,将与眼前的研究关系不大的因素加以排除,抽取其中主要的因素,在比较纯粹的状态下,探索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科学抽象应该遵循的原则

1、实践是科学抽象的基础,科学抽象的感性资料来源于实践,所遵循的抽象规则也是经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抽象的结果也必须付诸实践检验;

2、掌握丰富可靠的事实,是科学抽象的重要的前提,获得事实资料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学习继承别人的成果,二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感性材料;

3、运用科学方法是科学抽象的关键,抽象过程中要介入大量的理性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整理,去

假说是指根据已有的事实和理论发挥思维的能动性,对未知领域的事物现象过程本质及规律性做出带有一定假定性质的推断或说明

假说上升为理论的途径

1、假说与越来越多的新事实、新现象相符,可作出圆满的揭示,说明假说与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想一致,可以作为理论来对待。

2、根据假说所作出的预测被实践所证实,这表明假说不仅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还进一步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假说上升为理论

3、经得其判决性试验的假说可以作为理论对待,这适合于两种对立的理论,二者择一的情况。23、科学实验的重大作用

1.加速或者延缓事物的发展,使其本质和规律按照便于观察的方式暴露。

2.简化、纯化研究对象,使其本质更为突出、充分的显示。

3.揭示事物在极端条件(超高温、超低温、超高压、超高速、强腐蚀、失重、强磁场……)下的特性和运动规律。

4.模拟或者再现自然界中一次性的或者不易发生的现象或过程。

5.比直接观察更能节省人力、物力,降低原材料的消耗。

6.各种仪器的使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获得新发明新发现的机会。

7.迅速验证或者否证某些假说,加速研究进程。

四大起源问题:天体的起源与演化,地球的起源与演化,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人类的起源与演化自然辨证法中的两对主要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之间的矛盾

西方:水是万物之源、活火说

元素论

中国:八卦、五行学说

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

原子论:留基伯-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伊壁鸠鲁原子论

泰勒斯:平地论

西方:鼓状宇宙模型

宇宙论毕达哥拉斯:数是宇宙的本源,天体一共有十个

中国:盖天说、宣夜说、浑天说

古代方法论:

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解析方法、实验方法

阿基米德------实验方法

毕达哥拉斯:分类与比较、解析方法

苏格拉底:演绎方法主要有助产法、佯谬法

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用演绎方法建立科学体系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最重要)

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水火气土

自然科学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的时代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意大利产生;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天体运动论是向宗教神学发出的挑战书

伽利略(力学之父)的贡献主要有

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相结合

提出速度、匀速、匀加速等物理概念

验证了下落、下滑、平抛等现象

惯性定律

验证了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培根(归纳方法的振兴)的三表法:

具有表:所有正面事例,缺乏表:所有反面事例,程度表:量的变化上有相关性的两种事例

三种归纳方法: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

光学:牛顿微粒说,惠更斯波动说

化学:波义耳的贡献

化学研究对象、元素概念、火在分离物体的作用、燃烧离不开空气

拉瓦锡:化学之父,贡献:氧化学说、化学命名法、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

生物学:

生物分类法: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物种由来之争:

自然发生说

渐成说

预成说

上帝创世说

工业革命

巴本:第一台蒸汽机

萨弗里:蒸汽泵

瓦特:发明冷凝器,把往复式运动变成转动,双向式汽缸、离心调节器匀速转动

科学实验中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中最重要的原则是:可重复性原则

科学理性方法:分类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证明与反驳

谈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

浅谈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要研究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二者的定义。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综上所述,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是具体和一般,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二者是互为联系,互相促进。研究自然科学离不开哲学的思维、判断、与逻辑,研究哲学也要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二者是不同的学科,但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一、自然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首先要了解哲学的起源。早期的哲学家研究的对象是自然,探讨的问题是什么是万物的本原,宇宙万物是如何从本原产生变化而成的。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物质和精神等问题的显现,急待解决,哲学家后期放弃了对自然的研究,把注意力转向政治和有益于人类美德的问题。研究人的内心活动,研究人的观念和意志力,

人生事务和社会问题。研究的是人和社会,探讨的是什么是正义以及国家与法律是如何产生的问题,目的是更好的认识人和社会。哲学在以前是人们为了研究自然科学而分离出来的。哲学最先是被判断成自然科学的,但是由于科学的发展,逐渐被自然科学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所以,以前西方的自然科学家许多都是哲学家。 第二、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哲学渊源。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哲学.必然受着哲学思想的支配和制约。特别是古代社会,哲学与自然科学尚未彻底分开之时,显得尤为密切。例如:中医学属于古代自然科学范畴,其理论体系始终没有脱离古代自然哲学。中医学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即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构建其理论体系。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不仅为中医学提供了朴素的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生命观,并确立了中医学的整体的研究方法,使中医学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认识自然、认识生命,借以阐明人与自然、生命本质、健康与疾病等。中医学运用哲学的概念和范畴,去观察事物,借以阐明中医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并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虽然来自长期的经验积累,但并没有像其他经验科学而被科学实验方法所淘汰,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医学理论充满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第三、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逻辑范畴。范畴是人的思维对客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一、古希腊的“科学”、近代的“科学”概念。 古希腊的“科学”,即逻各斯(logos), 代表有巴门尼德的“存在”(真理之路)、苏格拉底的“至善”、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因”。希腊人认为哲学和科学是一个东西,在中世纪,两者又和神学合为一体。希腊人的思维完全是政治的,通过“科学”这种手段可以把逻辑的螺丝钉拧到某人身上,因而他如果不承认它或者什么也不知道,或者没有其它任何东西是真理,他就不能走出来。是形而上学。 近代的“科学”中产生了科学工作的第二个伟大工具即理性实验,采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这种实验是一种可靠的可控实验手段。这时使哲学和科学才分道。 真正的我们现在意义上的“科学”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纯粹理论精神的复活”是科学的文艺复兴的真正涵义。 方法、方法论、哲学三者的关系。 具体科学研究“方法”的自觉,表现为以“方法论”为依据,以哲学为基础。方法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和途径。即使一种成功的“方法”,也亟需解决“方法论”依据,才会有生命力。方法有科学上的方法和哲学上的方法,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方法上升到哲学角度就成了方法论。 二、“科学”、“哲学”、“宗教”三者在“知识类型”上的差异。 丹皮尔说“在希腊人看来,哲学和科学是一个东西,在中世纪,两者又和神学合为一体。文艺复兴以后,采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哲学和科学才分道;因为自然学开始建立在牛顿动力学的基础上,而康德和黑格尔的追随者则引导唯心主义的哲学离开了当代的科学,同时,当代的科学也很快地就对形而上学不加理会了。”另外,“科学可以越出自己的天然领域,对当代思想的某些别的领域及神学家用来表示自己的信仰的某些教条,提出有益的批评。但是,要想关照生命整体,我们不但需要科学,而且需要伦理学、艺术和哲学;我们需要领悟一个神圣的奥秘,我们需要同神灵一脉相通的感觉,而这就构成了宗教的根本基础。” 三、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评论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论断是实验科学的产物,代表了培根的科学方法论观点。他反对经院哲学,倡导“从特殊开始,从事实开始”。他承认怀疑论论点,日常知觉的确不能给正确的自然知识提供可靠的基础;要形成科学所利用的“经验”,日常知觉必须清除掉所有在认识过程中偶然产生的、错误的“幻象”。“知识就是力量”是要达到控制自然的实践目的。培根认为只有以控制自然为目的,才有对自然的科学认识。他坚持理性主义,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制定了系统的归纳逻辑,强调实验对认识的作用培根认为,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的知识(认识)只有通过感性经验从客观外界获得。培根十分重视科学实验,认为通过实验的得到的知识更为深刻。知识虽然是抽象的,但培根所谓的知识即是人们对现象的感觉,认知以及通过科学实验所获得的对事物的认识,以此来达到控制自然的目的。 四、霍布斯的政治科学与斯密的经济科学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评论。 霍布斯的政治科学:1,“价值中立”。这个理论的证明仿佛各种政治观点的人都能适应,具有一般的、抽象的模式。2,“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学习培根和笛卡尔的自然科学方法论。3,“自然状态”作为一种“实验方法”的意义:人类社会“自然状态”的假设和虚构,使其能够利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秩序,一种机械的动力学结构。4,个体主义的方法论原则:个体的自卫本能和利己主义的“人性”是霍布斯解释整个“自然状态”的简单的、自明的原则。然后,从这个“自然状态”到达“人类社会”。

西方哲学史---思考题

第一章思考题 1、试从“有定形”和“无定形”的角度来说明米利都学派关于本原思想的发展脉络。 2、为什么说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数是万物本原”的思想开创了西方形而上学之源端? 2、说明赫拉克利特哲学中火与逻各斯的关系。 4、巴门尼德的“存在”与“非存在”所指称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说他是古代最早提出唯理论思想的人? 5、试分析芝诺的诡辩论与高尔吉亚的诡辩论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6、普罗泰戈拉的相对主义是如何导致了自相矛盾的后果? 7、梳理从“四根说”、“种子说”到“原子论”的内在逻辑线索。 8、根据“原子自动”的思想,总结古希腊自然哲学在质料与动力关系问题上的观点发展。 9、为什么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 10、说明苏格拉底辩证法的基本特点? 11、柏拉图“理念论”的基本内容和实质是什么?它如何奠定了西方形而上学实在论的根基? 12、试述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与柏拉图“理念论”之间的根本对立和内在同一性。 13、根据“理念论”与“回忆说”的关系,说明形而上学本体论与先验论之间的逻辑联系。 14、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实质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15、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是如何对古希腊哲学关于本原问题的思考进行总结的? 16、简述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基本内容? 17、说明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与伊壁鸠鲁原子论的差异及其意义。 18、比较伊壁鸠鲁主义与斯多葛主义的异同之处。 19、试说明古代怀疑主义“悬置判断”的思想观点。 20、分析新柏拉图主义哲学与基督教神学之间的精神联系。 第二章思考题 1、说明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在对待理性与信仰关系问题上的差异性和同一性。 2、奥古斯丁的“原罪”理论如何表现了一种神秘主义决定论思想? 3、波菲利提出的“共相”问题包括哪几个方面? 4、唯名论与实在论在“共相”问题上的根本差异是什么?这两种相互对立的哲学观点在神学上将可能导致什么结论?梳理二者各自的发展演变情况。 5、分析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推理形式和思想实质。 6、分析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的推理形式和思想实质。 7、托马斯·阿奎那是如何运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学说来为基督教神学服务的? 8、试论作为英国自然实验科学思潮之开创者的罗培尔·培根的主要哲学思想。 9、简述邓斯·司各脱的意志主义神学观。 10、什么是“奥卡姆剃刀”原则?它的哲学意义何在? 第三章思考题 1、说明经验论与唯理论在知识的来源、过程和真理性等问题上的根本差异。 2、简述弗兰西斯·培根的“四假象”理论。 3、培根创建的科学归纳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试比较霍布斯与洛克在社会契约论方面的差异性与连续性。 5、洛克是如何批判“天赋观念说”的?他所提出的“白板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6、试分析洛克的实体学说与经验论原则之间的深刻矛盾? 7、贝克莱是如何利用洛克的实体学说和两种性质学说而得出了否定物质实体的结论? 8、试说明贝克莱从“存在就是被感知”走向“自然实在论”的思想过程,并分析贝克莱哲学的内在矛盾。

工程技术哲学思考题

《工程技术哲学》课程 思考题 1、简述亚里士多德将关于知识的分类。 2、简述“哥白尼革命”。 3、简述近现代科学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的作用。 4、简述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近代工程技术。 5、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近代工程技术。 6、简述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现代工程技术。 7、简述生态文明中工程技术的特征。 8、简述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视域下的工程观。 9、试论科学、技术、工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0、简述“荷兰学派”关于技术人工物“物理结构”与“意向功能”双重属性的分析。 11、试分析工程的行动结构。 12、试分析工程共同体的复杂构成。 13、简述分析技术知识的本质特征。 14、试分析工程知识的本质特征。 15、试论工程知识构成的科学技术维度与人文社会维度。 16、简述工程思维的特点。 17、试述工程活动的综合集成方法论。 18、简述工程活动的软系统方法论。 19、简述工程活动的硬系统方法论。 20、简述工程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21、简述何为“技术创新”。 22、简述工程活动中的“非技术”创新。 23、简述何为“国家创新体系”。 24、简述技术伦理学、生态伦理学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25、简述约纳斯的技术“责任伦理学”。 26、试论建筑师的伦理责任。 27、试论加强工程伦理学教学的重要性。 28、试论黑格尔美学的主要思想。 29、简述技术美学的兴起及特征。 30、试论现代主义建筑中的“机器美学”。 31、简述后现代主义建筑观的问题与贡献。 32、试论科学、技术、工程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3、简述“唯科学主义”的文化观。 34、试论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在工程技术中的融合。 35、简述当代有关转基因生物工程安全性的公共政策。 36、试论科学、技术、工程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浅谈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综上所述,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的关系是具体和一般,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二者是互为联系,互相促进。研究自然科学离不开哲学的思维、判断、与逻辑,研究哲学也要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二者是不同的学科,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一、自然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首先要了解哲学的起源。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热爱智慧”。早期的哲学家研究的对象是自然,探讨的问题是什么是万物的本原,宇宙万物是如

何从本原产生变化而成的。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主题和课题、物质和精神等问题的显现,亟待解决,后期放弃了对自然的研究,哲学家把注意力转向政治和有益于人类美德的问题。研究人的内心活动,研究人的观念和意志力,人生事务和社会问题。研究的是人和社会,探讨的是什么是正义以及国家与法律是如何产生的问题,目的是更好的认识人和社会。 哲学在以前是人们为了研究自然科学而分离出来的。哲学最先是被判断成自然科学的,但是由于科学的发展,逐渐被自然科学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所以,以前西方的自然科学家许多都是哲学家。 第二、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哲学渊源。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哲学.必然受着哲学思想的支配和制约。特别是古代社会,哲学与自然科学尚未彻底分开之时,显得尤为密切。中医学属于古代自然科学范畴,其理论体系始终没有脱离古代自然哲学。中医学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即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构建其理论体系。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不仅为中医学提供了朴素的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生命观,并确立了中医学的整体的研究方法,使中医学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认识自然、认识生命,借以阐明人与自然、生命本质、健康与疾病等。中医学运用哲学的概念和范畴,去观察事物,借以阐明中医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并贯穿于中医学理论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精华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思考题: ☆一、古希腊的“科学”概念,近代的“科学”概念。(古希腊的“科学”、近代的“科学”、人文主义的“科学”、马克思的“科学”四个概念的比较) 我认为四者的关系是整体综合发展的。从魔咒开始,到希腊“科学”从神话中提炼出研究自然的哲学观点,再到近代的“科学”提出“意识”的哲学主题,人文主义的“科学”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出了具有初步的唯物主义性质的人文主义哲学逐步孕育、形成和发展起来。最后到现代的实验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它综合了以上科学,并且成了今天人的解放与改变世界的评判标准,跳出意识形态:历史科学及其方法论革命 1、古希腊的“科学”是西方哲学的本源,希腊最早的哲学是自然哲学,即对于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与人生没有关系。古希腊的“科学”,即逻各斯(logos), 代表有巴门尼德的“存在”(真理之路)、苏格拉底的“至善”、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因”。希腊人认为哲学和科学是一个东西,在中世纪,两者又和神学合为一体。希腊人的思维完全是政治的,通过“科学”这种手段可以把逻辑的螺丝钉拧到某人身上,因而他如果不承认它或者什么也不知道,或者没有其它任何东西是真理,他就不能走出来。 2、人文主义是一种基于理性和仁慈的哲学理论和世界观。作为一种生活哲学,人文主义从仁慈的人性获得启示,并通过理性地推理来指导。 3、近代的“科学”是指从笛卡尔到黑格尔的哲学,作为有别于古代哲学。如果说古代哲学就事物本身而考察事物的,那么,近代“科学”则为对世界和人的考察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意识。从这个角度说,现代哲学是二阶的。哲学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回到了人自身。不论笛卡尔的我思还是康德的“先验统觉”,都涉

最新西方哲学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西方哲学史复习思考题 填空题 1、毕达哥拉斯关于世界本原提出了“”的命题,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归结为数的规定性。关于艺术中人体比例,提出了定理。 2、芝诺否定运动的四个悖论是:二分法、、和一倍的时间等于一半的时间。 3、奥古斯丁提出了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而安瑟伦提出了上帝存在的“证明”。 4、阿奎那·托马斯的著名著作是《》和《》”。 5、中世纪英国著名的唯名论者,提出了思维经济原则。认为“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质”,这被称为“”。 6、笛卡尔认为人的理性能力是天生就有的,人生下来理性直观的能力,从而获得哲学及科学的最高原则(范畴或公理)。这被称为“论”。在身心关系问题上,主张物质实体的身体具有广延性,心灵实体具有思维性,两者各自独立,互不相干,被称为心身论。 7、英国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是、。 8、欧洲大陆唯理论哲学家有笛卡尔、和。 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名著作是《》,分析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发展阶段。他的政治学说社会契约论思想,提出了的理论,为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理论论证。 10、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希特的哲学是从绝对出发,他的主观唯心主义比康德更彻底。而谢林哲学则是从绝对出发,把哲学转向客观唯心主义,为后来的黑格尔哲学打下了基础。 参考答案: 1、数是世界的本原、黄金分割; 2、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飞矢不动; 3、知识、本体; 4、神学大全、反异教大全; 5、奥康、奥康剃刀; 6、天赋观念论、二元论; 7、贝克莱、休谟; 8、斯宾诺莎、莱布尼茨; 9、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主权在民;10、自我、同一。 1、苏格拉底在道德与知识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的著名命题。他的概念辩驳的辩证法,被称为“”。 2、柏拉图提出的“四德说”,包括、勇敢、节制和等四种德性。 3、伊壁鸠鲁的幸福主义伦理学,提出了幸福生活的目的是“的无病痛和 的无纷扰”。 4、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集大成者,提出了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在信仰与理性的关系问题上,他的主张是信仰与理性可以并存与一致,但信仰却理性,知识为信仰服务。 5、英国唯物主义经验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由开创、由把其系统化、体系化。 6、笛卡尔认为人的理性能力是天生就有的,人生下来理性直观的能力,从而获得哲学及科学的最高原则(范畴或公理)。这被称为“论”。他认为科学认识的方法是方法。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1. 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自然辩证法主要包含:自然观、自然科学观、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两对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2. 简述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中的主要重大成就。 略。 3. 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1> 第一部分:《导言》;论述了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 <2> 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 ①《反杜林论》旧序[《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辩证法》;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自然科学家必须掌握正确的哲学思维,保证研究工作沿正确道路前进,避免犯种种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错误。 ②《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 <3> 第三部分:导言:辩证法、论文:《辩证法》、杂论:[辩证法] ;论述了唯物辩证的科学体系由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内容和形式、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性与现实性、本质与现象)组成 <4> 第四部分:物质运动形式,《运动基本形式》、[物质运动形式的科学分类];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关系。按运动载体分五类: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生产方式 <5> 第五部分:各门具体学科中的辩证法、《运动的量度—功》《潮汐摩擦》《热》《电》、[力学与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探讨了各门具体学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6> 第六部分: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在猿向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劳动在猿向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实现了辩证唯物想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 --------------------------------------------------------------------------------------------- 4. 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述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题

第二章 1.怎样理解列宁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就是说,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就是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观点。 2.怎样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答: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社会实践有哪些基本特点和基本方式? 答:基本特点: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历史性。 基本方式:第一,社会实践是客观物质活动;第二,社会实践是具有创造性的能动活动;第三,社会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4.为什么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 答:第一,劳动生产实践创造了人。第二,实践是人类特殊本质的表现形式。第三,实践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 5.劳动在意识形态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答:第一,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第二劳动促使思维外壳——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人脑。 第二,第四,劳动为意思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并不断提高意识反映的能力。 6.意识本质的两个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作为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活动。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影响。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 7.怎样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条件? 答:??? 作用:一是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动性。二是意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动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8.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答: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世界关于物质世界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的原理,内在地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做到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

工程技术哲学

1、简述亚里士多德将关于知识的分类。 所有科学都称为广义的哲学,哲学又分类为:理论科学,包括物理学、数学和形而上学; 实践科学,包括伦理学、政治学;制作科学,包括制造工艺在内的一切艺术。三大学科中,理论之学最明确,制作之学最不完整,实践之学范围最不清楚。 A在《论题》篇中,亚里士多德以知识的目的为依据,将所有知识分成三类:为着自身而被追求的知识是“理论知识”;为着行动而被追求的知识是“实践知识”;为着创作和制造而被追求的知识是“制作知识”。在《形而上学》中,他又分别以知识的对象为和知识的性质为依据,将上述三类知识作了更具体的区分。 1)理论知识:以对象的不同再分为三种:研究运动而又可分离存在东西的是物理学;研究不运动但也不分离存在东西的是数学;研究不运动又可分离存在东西的是第一哲学,亦即我们所说的“形而上学”。 2)实践知识:包括伦理学、政治学等; 制作知识:包括生产技术、技艺;艺术品的制作等。 2简述“哥白尼革命”。 首先对“哥白尼革命”这一术语下一个定义。即使在描述的意义上说,这个术语的应用也是含糊不清的。人们经常把它解释为“一般公众”对于我们行星系的中心是太阳而非地球这一信念的接受,但无论哥白尼还是牛顿都不坚持这一信念。无论如何,由一种流行的信念转向它种信念,并不属于科学史本身的范围。让我们暂时不管各种信念及心理状态,而只考虑陈述及其客观的(即弗雷格和波普尔意义上的“第三世界”的)内容。尤其是,让我们把哥白尼革命看成这样一种假说,即地球绕太阳运转,而不是太阳绕地球运转,或更确切地说,行星运动的固定参考系是固定的恒星,而不是地球。这种解释主要被那些认为孤立的假说(而不是研究纲领或“范式”)是恰当的评价单位的人所持有。让我们依次看看这一方法的不同说法,并指出这些说法是如何失败的。 康德哲学是一个西方哲学从本体论到认识论的转向,以往的哲学都是关注外在于人

自然科学、哲学、佛教:在认知方式上的统一

自然科学、哲学、佛教:在认知方式上的统一一、缘起:自然科学、哲学、佛教:三种知识和信仰的现实印象 近几年来,在中国出现了一种被称为科学主义的思潮。这种思潮影响所及,就是形成了一种科学至高无上的观念,形成了某种科学霸权现象。杨振宁的炮轰《易经》,几年来的讨伐中医,均是科学霸权的表现。 至于现实人们对哲学的印象,则是各种各样。有人认为哲学的地位与层次比科学高,是用于指导科学的;有认为哲学不如科学,应当用科学方法去研究哲学问题,等等。总之过去有多少哲学流派,现在就有多少类似的主张。 至于对宗教,人们却有一个共同的观点:科学和哲学都比宗教科学,宗教不要理性,只追求没有事实与科学依据的虚无缥缈的信仰。 对科学、哲学、宗教的态度与观点,当然还有另类。但既数量不多,且又不成气候,处于思想界的边缘地带。 以上就是现今社会人们对三种知识与信仰的大致态度。 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对三种学问与宗教,作一些深入的对比研究: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 二、三种知识与信仰的认知方式研究 第一,自然科学的认知模式:观察+理性思考+直觉+假说理论模型+实验验证。对于自然科学认知世界的方式,建立假说模型,然后用实验去验证,这是最标准通用的方法了。其中的直觉,常常参与模型重建过程。 第二是哲学认知模式:观察+理性思考+直觉+假说理论模型+思辨验证。哲学在上述建立假说模型和进行思辨验证过程中,不是一次性的完成模型构建和思辨验证的,而是边思辨验证,边修改与重建假说模型的,而且往往在这一反馈与修改过程中有直觉参与其中。与科学相比,哲学理论模型是框架型的,比自然科学模型粗糙得多,哲学往往不过问细节。例如叔本华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意志的表象。他论证了人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地汲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思想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意味着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思辨地构造体系的自然哲学的终结。它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完善,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还是对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观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展基础上,是对自然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正确,科学,先进的自然观将指导科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整的形态。这种状况反映到哲学中来,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它造成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另一个局限性是它的不彻底性,这主要表现在它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则是唯心主义的。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辩证的、实践的自然观。马克思的自然观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自在自然,既包括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又包括尚未被人类认识和改造过的自然。马克思认为“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6]二是人化的自然,即作为人类认识和实践客观对象的自然,被人的实践活动改造过的自然,体现了人类的认识、实践活动与自然界有机统一的自然。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点: 首先,“人化自然”或者“自然的人化”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内容。 其次,马克思认为人和自然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最后,实践是人和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中介。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价值 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马克思的一贯主张,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研究和贯彻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有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切实开拓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文明道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当今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同时,为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解决当今环境问题,构建当代生态文明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二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实践价值。

中国古哲学思考题

辨析“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在《论语?子路》里说的这句话常被人引述。但是,对这句话具体涵义的理解常有许多不同,甚至存在一些曲解,有必要进行一番辨析。 孔子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主要是从表达个人见解方面讲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大体上可以表述为:“君子尽管不苟同他人的观点,但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小人尽管附和、盲从他人的观点,但不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然而,一些人在谈及某些具体问题而加以引述时,却出现了某种过度阐释甚至明显曲解的情况。 曲解之一,对“不同”的性质不加区分,似乎无论什么样的“不同”都不影响保持“和”的关系。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说,如何由异质的“不同”而致“和”,才是需要认真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曲解之二,似乎“和”是不需要原则的。孔子所说的“和”,是在遵循礼制基础上的协调,是有原则的。做人须有原则,须明辨是非,这是孔子的一贯主张,也适用于对“和”的把握,他曾指责乡愿为“德之贼也”。“和”诚可贵,但不能没有原则。 曲解之三,有意无意地把“同”与“和”对立起来。“同”是“和”的必要条件之一。就人际关系而言,如果毫无共同之处可言,要达到“和”是很难的。孔子所反对的“同”,仅仅是指那种无原则的、不辨是非曲直的“苟同”。因此,将“同”与“和”简单对立起来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孔子所讲的“和而不同”,本有其使用范围与特定涵义,但许多人不把同质的“差异”与异质的“不同”加以区别,使人不能正视矛盾,影响问题的解决。更有甚者,一些人随心所欲地引用“和而不同”来为自己的错误辩解,似乎一宣称“和而不同”就可以不受任何公理、道义的约束了,这显然是说不通的,实际上是对孔子这句话的曲解。 辨析“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上为《大易识阶》米鸿宾的主要观点,但《开启中医之门》的作者李阳波则认为,天人合一,主要是讲天与万物、与人的这种生理状态的合一,而不是天与人的社会结构的合一。为了作出这样一个划分,李阳波就把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中有关社会观的这一部分划出去,而保留其谈生物的部分,并且径直把它称为“宇宙生物观”。因为中医是研究天、地、人之间的术数转换变化关系的一门学问。在他看来,天人合一就已把中医小了一截。李阳波同时认为钱学森也看到了中医、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的一些情况,从一些人身上所存在的不可思议的潜力,看到了人天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所以也摒弃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而改作了“人天观”。“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 所谓“天”,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1,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4,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5,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辨析“义利之辨” 最早系统地论述义利问题的是孔子。他区别了义与利,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这里,孔子所谓“义”是指行为必须遵循的原则,所谓“利”是指个人的私利。因此,孔子并不完全排斥利,曾经提出了“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的政治主张,虽然其最终目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但其主伙“民之所利”是应该重视的这一观点仍具有进步意义。 孟子继承孔子,更强调义与利的对立。他指出,从利来讲,国君与大夫之利、士庶人之利是彼此相互矛盾的,若“上下交征利,则国危矣!”由此,孟子提出了“何必曰利”的命题。

工程结构检测技术思考题答案

工程结构检测技术思考题答案

1、工程结构检测,是开展哪些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的重要手段? ①分析工程质量,②进行科学研究,③出台相关规范,制定质量标准④质量事故调查。 2、工程结构检测意义与任务 意义:①了解和掌握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②验证新理论、新结构、新设计的正确与合理性;③结构技术 状况评估。任务:①确定新建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条件;②评价既有结构的使用性能与承载能力;③研究结构的 受力行为及一般规律;④进行生产鉴定和施工质量事故调查。 4、我国结构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分为哪四个层次?综合基础标准,专业基础标准,专业通用标准和专业专用标准 5、桥梁结构构件技术状况分为哪5级?良好,较好,较差,差的和危险状态 6、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标准试块的几何尺寸是多少?立方体:150×150×150mm;圆柱体:150×300 7、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中,应选用什么样的试件?棱柱体:150×150×300mm;圆柱体:150×300 8、混凝土静力弹性模量性能试验中,应选用什么样的试件?棱柱体:150×150×300mm;圆柱体:150×300 9、试说明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中,为什么选用六个棱柱体试件?三个用于轴心抗压,三个用于弹性模量 10、试说明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中,为什么其荷载最大压应力约为1/3轴心抗压强度?线弹性 11、试描述混凝土试件抗压力学性能试验时,试块的破坏形态。并解释为什么?中间比两端竖向裂缝多,因两端 受到约束最强,中间混凝土在单向受压状态下发生横向达到极限拉应变而产生竖向裂缝。 12、如何测试混凝土材料的抗拉力学性能?并解释为什么。因轴向受拉试验不能保证试件处于轴心受拉状态而影响 轴心抗拉强度,故用较简便的圆柱体或立方体的劈裂试验来间接测试。 13、说明在非标准试块抗压强度值确定时,为什么小尺寸试块换算系数取为0.95,而大尺寸试块换算系数取为1.05? 几何尺寸越大,几何缺陷越多,抗压能力越小,则需要修正系数。 14、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中,如果有一个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时,应如何确定其抗压强度值? 把最大值及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 15、在混凝土静力弹性模量试验中,如果其中一个试件的轴心抗压强度值超过用以确定检验控制荷载的轴心抗压强 度值的20%时,应如何确定弹性模量值?取另两个试件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弹性模量值。 16、论述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中,如何通过3个试验值来确定其抗压强度值?Ⅰ、一般情况下,取三个试件测试 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值(精确至0.1MPa);Ⅱ、三个测试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把最大值及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Ⅲ、若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值均超过中间值15%时,则该组试件试验结果无效。 17、论述在混凝土受压弹性模量试验中,如何通过3个试验值来确定其弹性模量值? Ⅰ、一般情况下,取三个试件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弹性模量值;Ⅱ、如果其中一个试件的轴心抗压强度值超过用以确定检验控制荷载的轴心抗压强度值的20%时,则取另两个试件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弹性模量值;Ⅲ、如果两个试件超过了上述规定时,则该组试件试验结果无效。 18、目前用于结构应变测试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列举至少三种),分析其测试精度? 电阻应变测试(1微应变),钢弦应变计和光纤光栅应变计(约为2.5微应变)。 19、在图示电阻应变仪工作原理电路中,工作电阻R1,R2,R3,R4组成了电路的四个桥臂,其电桥平衡的条件是 什么?BD中流过的电流为0。R1*R3-R2*R4=0 20、试扼要叙述电阻应变计粘贴工艺? ①标记应变片粘贴区域;②该标记处结构表面打磨,除去表尘;③利用丙酮或无水酒精擦拭打磨处;④将打磨 处摸上薄薄一层粘结胶(502胶、AB胶);⑤将应变片对准贴正,轻轻按压排除片下多余之胶;⑥连接接线端子,小心焊接应变片与接线端;⑦焊接信号输出导线;⑧将整个应变片及接线端子涂上防水胶(704硅胶)。 21、试扼要说明影响电阻应变测试结果长期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a)传感器与基体的粘结程度(剪力传递); b)导线接触电阻;c)测试系统零漂(传感器通电发热)。 22、应变测量电桥不同的接线方式,依赖于结构受力状态,不同接线方式的目的是什么? ①有效实现温度补偿;②从复杂的组合应变中分离出感兴趣的应变;③有效提高测量精度。

自然科学哲学复习总结

自然科学哲学复习提纲 注:专题一至专题八必考,专题九会涉及,专题十、十一、十二选一个考。 专题一:科学与哲学 1.科学的内涵? 首先,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知识体系; 其次,科学是一种生产知识的特殊的认识活动; 再次,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2.科学的本质特征? 客观性:科学具有客观性包含了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结论以及对科学事实与理论的评价都具有客观性。 普遍性:科学具有无地方性、无国界性;自然科学是一个可以用世界通用性语言进行表述和普遍交流的。 可重复性:科学的结论可以被重复检验,科学陈述的一些事实与现象也可以通过某种手段使其重复出现。 3.哲学的内涵? 哲学是爱智之学,哲学是问题之学,哲学是超越之学。 4.哲学的本质特征? 1.抽象性:哲学的概念一般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它与直接经验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必须通过许多中间层次和环节的过渡才能达到,这种间接性也就是哲学思维的抽象性。 2.反思性:哲学的认识方法是一种反思,反思,就是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显然,反思的对象就是思想。 3.批判性:哲学在本质上是批判的,批判是哲学的根本精神,批判性是哲学思维的根本特性。 5.哲学思维的特征? 抽象性,反思性,批判性 6.哲学对科学研究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为科学研究提供自然图景; 为科学研究提供思维方式; 为科学研究提供价值导向; 为科学研究提供路径指引。 专题二:科学与哲学关系的历史演变 1.如何理解“主客二分”? “主客二分”的思想最早产生于柏拉图哲学。柏拉图把人类的知识看成是对客观对象的一种认识,亚里士多德批判地继承了柏拉图的这一思想,他把主体和客体看作是相互独立的存在,这种“主客二分”传统贯穿于整个西方哲学史,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客体是不依赖于主体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近代自然科学的特征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及复习题

1.自然辩证学科的性质和任务。 (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学问。) (性质: 属于哲学任务: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启迪,以帮助和促进而不是替代科学技术的认识与实践. )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自然科学观——关于自然科学自身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自然科学方法论——关于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论。)2.人类自然观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思想,粗糙,笼统,神秘) 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大倒退) 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自然观(新旧交替的阶段) 近代机械的自然观(唯物但是机械)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的,联系的) 早期的自然观被马克思主义称之为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它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了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终于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意味着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为自然观的进一步发展开启了大门。 近代机械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它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按规律运动着的,但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械,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 在唯物论方面,由于对自然界在细节方面认识的深入,有利于坚持自然观的唯物主义立场。在机械论方面: 一、将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认为宇宙、人都是机器,抹杀了独特性。 二、外因论,力学,力是使物体状态改变的的原因,所有物体的变化都是外力作用的。 三、机械决定论 虽然它在坚持唯物论方面比古代有了一些进步,但是其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却是人类对自然界总体认识上的一种倒退,因为它并没有如实地反映自然界的本质,从而也就不可能把唯物论坚持到底。 18-19世纪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及其在各个领域涌现出的一系列的重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建立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 在人们面前展示了一个全新的自然图景: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运动发展变化的,并不是如形而上学者所宣扬的那样,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从而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