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

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

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
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

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

1.贫血:贫血是指单位容积周围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正常值低限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2.缺铁性贫血(DA):是指体内贮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3.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指有多种原因导致骨髓造血组织减少,造血干细胞损伤,造血微环境障碍,导致外周全血细胞减少的贫血性疾病。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A):是指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最常见的一种

5.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由多种病因激活机体凝血系统,导致机体弥漫性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从而引起全身性出血,微循环障碍乃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6.淋巴瘤:是指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其发生多与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某种免疫细胞恶变有关,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7.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指对病人进行全身照射,化疗和免疫抑制预处理后,将正常供体或自体的造血干细胞经血管输注给病人,使之建立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

二.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其他

1.贫血的分类:根据病因与发病机制可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破坏

过多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根据血红蛋白的浓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根据红细胞特点可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贫血的临床表现:神经肌肉系统(疲乏无力,头痛,头晕,耳鸣等);皮肤

粘膜苍白是贫血共同和最突出的体征;呼吸系统常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循环系统常表现为心悸气促,活动后明显加重;消化系统常表现为食欲减低,厌食,恶心,胃肠胀气,腹泻或便秘;泌尿生殖系统常表现为多尿,尿比重低,轻度蛋白尿和肾功能障碍,男性性功能减退和女性月经失调。

3.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缺铁的原发表现,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一般

贫血的共有表现,如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气促等;特有表现为组织缺铁表现和神经,精神系统异常。

4.铁剂治疗的护理:应餐后服用,避免空腹服药:避免同谷类,茶和咖啡一起

服用:需使用吸管,将药液吸至舌根部咽下,再喝温开水并漱口;应告知病人服用铁剂后大便会变成黑色:铁剂治疗一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服药5—10天出现高峰,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加可作为有效的指标;注射时不选择皮肤暴露部位,抽取药液后应更换注射针头,采取留空气注射法进行注射;

注射铁剂时应采用深部肌内注射法,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首次注射右旋糖酐铁应用50ml的试验剂量,并备好急救药品。1小时候无过敏反应可按医嘱给予注射治疗。

5.血液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为出血或出血倾向,发热,骨,关节疼痛,贫血

6.再障的临床表现与全血细胞减少有关,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

多无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7.再障的治疗:支持疗法(加强保护措施,预防感染;对症治疗);针对不同

发病机制的治疗(免疫抑制药,促进骨髓造血)

8.再障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消毒

室内空气及物品,限制探视人数;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大便通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食物;用药的护理;知道病人避免接触与再障发病相关的药物和理化物质。

9.ITP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以中青年女性多见。

10.ITP在急性发作期血小板常低于20×10*9/L,慢性型常为50×10*9/L.80%以

上的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阳性。

11.ITP的治疗:糖皮质激素(首选药物);脾切除,可减少血小板抗体产生及

消除血小板的破坏;免疫抑制剂;急症的处理

12.ITP的护理:出血严重者应卧床休息,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的饮

食;预防和避免加重出血;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损伤出血,注意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

13.DIC的临床表现为出血(最常见症状),低血压,休克或微循环障碍;栓塞,

与弥漫性微血栓的形成有关;溶血

14.DIC的护理措施: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保证抢救药物的应用和液体补充;

注意观察出血部位,范围极其严重程度;正确及时采集和送检各类标本,及时将结果报给医师;根据病人病情采取合适体位;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15.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可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

16.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贫血,常为首发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出血,几乎

所有急性白血病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器官和组织浸润的表现

17.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是常见髓外复发的最主要根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

常见

18.急性白血病的化疗分为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两个阶段

19.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经历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

期。大多数病人可有胸骨中下段压痛,巨脾为最突出体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结肿大常为首发症状,以颈部,腋下,腹股沟淋巴结为主

20. 慢性白血病的治疗:羟基脲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首选化疗药。

21.慢性白血病的护理:心理护理;注意休息和保暖;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

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注意出血倾向,尤其是颅内出血;观察化疗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做好化疗期的护理,尤其注意预防感染。

22.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淋巴结肿大,多以无痛性,进行性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

肿大为首发表现,其次是腋下,腹股沟等处淋巴结肿大,以霍奇金病(HD)多见;发热,热型不规则,持续发热是多数HD的唯一全身症状;皮肤瘙痒,是HD的特异性表现,可为HD的唯一全身症状;酒精疼痛,病人在饮酒后20分钟病变局部发生疼痛,即为酒精疼痛,是HD特有的症状;组织器官受累,NHL远处扩散及结外侵犯较HD常见

23.淋巴瘤的治疗为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生物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24.淋巴瘤的护理措施:饮食多样化,加强营养;缓解期仍要注意休息,进行适

量活动,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个人卫生,剪短指甲,避免皮肤损伤;避免放疗病人局部皮肤受到强热或冷的刺激;放射后皮肤有发红,痒感时,及早涂油膏保护。

一.名词解释

1.脑出血: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是最常见

的病因。

2.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隙。

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

功能障碍

4.脑栓塞: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

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

5.急性脊髓炎:为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所致的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

6.癫痫持续状态:是指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癫

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不能自行停止。

二.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其他

1.正常成人颅内压为0.78—1.76kPa,在屏力状态下压力超过1.96时,即为颅内

压增高。常以头痛,呕吐,视盘水肿为主要表现,多为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加并超过颅内压调节代偿范围的结果,是颅内多种疾病所共用的临床综合征。

2.颅内高雅的临床表现分为代偿期,早期,高峰期和晚期。

3.肌力分为六级,即从0级至5级

4.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为再出血,主要的急性并发症;脑血管痉挛;急性

或亚急性脑积水;部分患者可出现癫痫发作和低钠血症。

5.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措施:避免活动,绝对卧床休息4周,头部抬高15—30

度;减少探视,防止情绪波动,避免声光刺激,治疗和护理活动应集中进行;

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呼吸,脉搏,瞳孔的变化;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用力。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的基本知识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的基本知识 任务一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的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维生素K和氨甲苯酸的止血机制、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的防治; (2)掌握肝素及华法林的抗凝作用特点、机制、应用及自发性出血的防治; (3)熟悉常用抗血小板药及纤维蛋白溶解药的作用及应用;熟悉铁制剂、叶酸及维生素B12的作用及应用; (4)了解促白细胞增生药及血容量扩充药的作用及应用。 能力目标 (1)能为不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止血药或抗凝药。 (2)使用血液及造血系统药时能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实施预防和治疗措施。 案例引导 止血药可以止血,但如使用不当会诱发心肌梗死而导致患者死亡。怎样合理运用止血药对患者进行治疗并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呢? 案例分析:患者李某,男性,42岁。因黏液脓血便6个月入院。6个月前,李某出现黏液脓血便,大便10~15次/日,伴左下腹阵发性疼痛,无发热。自服盐酸小檗碱、吡哌酸、呋喃唑酮等药物,治疗3个月症状无改善,之后来到某医院就诊。李某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入院后病理学检查为结肠黏膜溃疡,隐窝脓肿形成。心电图正常。诊断: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全结肠炎,中度)。口服柳氮磺胺吡啶1g,4次/日;泼尼松10mg,1次/日;因患者便血症状严重,给予酚磺乙胺、氨甲环酸等药物。治疗2周后黏液脓血便症状明显缓解。但几天后,李某突然感到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并向下颌部及左侧肩背部放射,急查心电图,显示急性前壁广泛心肌梗死,给予吸氧、扩张血管、溶栓等治疗,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伴有血小板活化和高凝状态,导致血栓形成。而该患者因便血症状严重,使用了酚碘乙胺、氨甲环酸等止血药,进一步加重了高凝状态,最终导致血栓形成而诱发心肌梗死。对于本身具有高凝状态的基础疾病所致出血的治疗不选用具有导致血栓形成的止血药物,可选用凝血酶口服进行治疗。如病情确需止血药,则必须监测凝血时间,严密观察有无心肌梗死先兆,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 一、促凝血药 (一)概述 促凝血药(止血药)是指能加速血液凝固或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出血停止的药物,常用促凝血药有维生素K、酚磺乙胺(止血敏)、氨甲苯酸(对羧基苄胺)等。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有无黄疸、血红蛋白尿。 2、有无贫血、皮肤黏膜出血,出血的发生部位、主要表现形式、发展或消退情况。 3、有无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 4、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 二、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轻症或恢复期可适当活动,重症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3、病情观察:观察有无发热、贫血及出血情况。 4、药物观察: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5、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尽量减少和避免肌内注射,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 6、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用软毛牙刷刷牙,选择合适漱口液,于餐前、餐后及睡前含漱。 7、肛周护理:保持大便通畅,每次便后清洁肛周或用 1:5000 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防止肛周感染。 8、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清洁及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防止受

凉,减少或限制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9、出血的护理:肢体皮肤或深层组织出血可抬高肢体,以减少出血,深部组织血肿也可应用局部压迫方法止血。尽量少用注射药物,必须使用时在注射后用消毒棉球充分压迫局部直至止血。少量鼻出血可用干棉球或 1:1000 肾上腺素棉球塞鼻腔压迫止血,并局部冷敷,若出血不止,用油纱条做后鼻孔填塞。牙龈渗血时,可用肾上腺素棉球或明胶海棉片贴敷牙龈。牙龈出血时易引起口臭,使患者食欲或心情受影响,可用 1%过氧化氢液体漱口。 10、心理护理:加强沟通,减少焦虑及恐惧。三、健康指导要点 出血的预防:避免肢体的碰撞或外伤;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保持鼻腔湿润,勿用力擤鼻,避免用手枢鼻痂和外力撞击鼻部;用软毛牙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避免情绪激动、剧烈咳嗽和和用力排便。四、注意事项 高热患者禁用酒精或温水擦浴。沐浴时水温不可过高和用力擦拭皮肤。若出现突然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物模糊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征象,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抢救。

神经系统疾病习题

1、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鉴别的依据为: A.是否口角歪斜 B.是否鼻唇沟变浅 C.能否皱额、闭目 D.能否鼓腮 E.能否吹口哨 答案:C 2、患者右侧额纹消失,右侧眼睑不能闭合,右侧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偏向左侧,可能是 A.左侧中枢性面瘫 B.右侧中枢性面瘫 C.左侧周围性面瘫 D.右侧周围性面瘫 E.双侧周围性面瘫 答案:D 3、患者鼻唇沟变浅,右侧口角下垂,闭眼、皱眉动作正常,两侧额纹正常 A.双侧周围性面瘫 B.右侧周围性面瘫 C.左侧周围性面瘫 D.右侧中枢性面瘫 E.左侧中枢性面瘫 答案:E 4、瘫痪是指: A.随意运动肌力减弱或消失 B.肌紧张力减弱或消失 C.不自主运动肌力减弱或消失 D.肌肉运动能力消失 E.肌肉与肌腱运动不协调 答案:A 5、根据哪项临床表现区别中枢性瘫痪和周围性瘫痪 A.肌力大小 B.有无感觉障碍 C.有无病理反射 D.有无大小便障碍 E.有无感觉过敏

答案:C 6、关于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A.瘫痪分布以整个肢体为主 肌张力减低B. C.腱反射增强 D.病理反射阳性 E.可有废用性肌萎缩 答案:B 7、眶上神经反应及各种反射均存在,属于哪种意识障碍? A.深昏迷 B.昏睡 C.浅昏迷 D.嗜睡 E.中度昏迷 答案:C 8、整日处于睡眠状态,但呼之能应属于哪种意识障碍? A.深昏迷 B.昏睡 C.浅昏迷 D.嗜睡 E.中度昏迷 答案:D 9、鉴别深浅昏迷程度的可靠指征是 A.生命体征 B.瞳孔对光反射 C.肌力 D.腱反射 E.对疼痛的反应 答案:E 10、某患者突起昏迷,四肢瘫痪,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最可能是: A.蛛网膜下腔出血 B.基底节出血 C.小脑出血 D.额叶出血

(完整版)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骨学 1.骨的分类、构造如何?骨髓、骨膜各有何作用? 答:●骨按形态可分为四类。①长骨:长管状,如肱骨。分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内腔称髓腔,内有黄骨髓,两端称骺。②短骨:形似立方体,如腕骨。③扁骨:板状,如顶骨。④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骨的构造主要包括:①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②骨膜,贴于骨表面, 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由红骨髓转化而来。 ●骨膜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 2.椎骨的一般形态如何?各部椎骨有何特征? 答:●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椎弓分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弓板上发出七个突起:棘突一个,横突一对,上关节突一对,下关节突一对。 ●颈椎共7块,椎体较小,椎孔较大,横突上有孔,称横突孔。棘突大部分较短,末端分叉。第 一颈椎又名寰椎,无椎体;第二颈椎又名枢椎,有齿突;第七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 ●胸椎共12块,椎体侧面上、下缘有上、下肋凹,横突末端有横突肋凹,棘突较长,斜向后下 方,呈叠瓦状排列。 ●腰椎共5块,椎体粗壮,椎孔呈卵圆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三角形。上缘中份向前的隆凸称岬,前面有四对骶前孔,后面 有四对骶后孔,骶骨内部有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的突起称骶角。 ●尾骨由3~4块尾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 3.椎骨上可见哪些孔?岬、骶角的位置及意义如何? 答:●椎骨上可见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椎下切迹围成),骶前孔(骶骨前面),骶后孔(骶骨后面),骶管裂孔(骶骨下端),横突孔(颈椎横突上)。 ●岬位于骶骨上缘中份,向前隆凸,临床上常作为测量骨盆大小的标志。 ●骶角位于骶管裂孔的两侧,向下突出,临床上常作为骶管麻醉的标志。 4.胸骨分几部?肋的概念?肋骨的形态如何? 答:●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与胸骨直接相连称真肋,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 ●肋骨属扁骨,分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称为肋头,肋头外侧稍细,称肋颈,肋颈外侧的 粗糙突起,称肋结节。肋体长而扁,内面下缘处有肋沟。第一肋骨扁、宽、短。 5.颅前、中、后窝各有哪些主要的孔、管、裂、门? 答:●颅前窝有筛孔;颅中窝有视神经管、颈动脉管内口、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 颅后窝有枕骨大孔、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内口、内耳门。 6.鼻旁窦包括哪些?各开口于何处? 答:●鼻旁窦包括额窦,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第十九章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一、选择题 【A1型题】 1.铁剂可用于治疗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2.下列关于用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A.常与维生素C配伍以促进铁的吸收 B.服用铁剂时忌喝茶 C.禁与四环素类药物同服 D.可与碳酸氢钠同服以促进铁剂的吸 E.口服铁剂宜饭后服用 3.下列关于维生素K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参与凝血酶原的形成 B.用于阻塞性黄疸的治疗 C.用于水杨酸类药物所引起的出血 D.致严重肝硬化性出血 E.新生儿出血 4.维生素K没有下列哪项不良反应 A.快速静脉注射维生素K时可致血压下降 B.诱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C.诱发新生儿黄疸 D.诱发溶血性贫血 E.大剂量可导致血栓形成 5.维生素K的拮抗剂是 A.肝素 B.枸橼酸钠 C.双香豆素 D.链激酶 E.尿激酶 6.肝素不可用于 A.输血抗凝 B.脑血管栓塞 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 D.产后出血 E.急性心肌梗死 7.肝素过量所导致自发性出血可选用何药治疗 A.维生素K B.安络血 C.鱼精蛋白 D.止血敏 E.止血芳酸 E.两者作用互相拮抗 8.下列关于氨甲苯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为抗纤维蛋白溶解的止血药,此药用量大,排泄快 B.对于不是由于纤溶酶亢进所引起的一般出血,无明显止血效果 C.大剂量也有直接抑制纤溶酶的作用 D.有血栓形成倾向者应慎用

E.对产后出血.肝.胰等手术后的各种出血,止血效果较好 9.维生素K过量可引起 A.自发性出血 B.心功能不全 C.血栓形成 D.过敏反应 E.以上皆否 10.枸橼酸钠使用过量可引起 A.心功能不全 B.血压升高 C.自发性出血 D.过敏反应 E.低血钾 11.肝素使用过量可引起 A.心功能不全 B.血压下降 C.手足抽搐 D.自发性出血 E.过敏反应 12.肝素禁忌证中,错误的是 A.肝肾功能不全 B.溃疡病 C.心肌梗死 D.严重高血压 E.孕妇 13.铁制剂与下列哪种物质同服能促进吸收 A.维生素C B.四环素 C.浓茶 D.氢氧化铝凝胶 E.牛奶或豆浆 14.口服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药物是 A.肝素 B.枸橼酸钠 C.华法林 D.尿激酶 E.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15.关于链激酶和尿激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链激酶间接激活而尿激酶直接激活纤溶酶原 B. 两者均能间接激活纤溶酶原 C.两者均能直接激活纤溶酶原 D.两者均有抗原性 E.两药过量均能引起出血,可用维生素K对抗 16.链激酶的对抗剂是 A.维生素K B.酚磺乙胺 C.氨甲苯酸 D.鱼精蛋白 E.凝血酶 17.钩虫病引起的贫血宜选用 A.硫酸亚铁 B. 叶酸 C.维生素B12 D.维生素K E.维生素E 18.叶酸主要用于治疗 A.月经过多所致的贫血 B.产后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19.下列药物中除哪药外均能促进白细胞增生 A.维生素B4 B.维生素B2 C.沙格司亭 D.非格司亭 E.白血生 【A2型题 20.李某,男性,31岁,一个月前因反复发作性上腹部餐后痛而就医,胃镜确诊为胃溃疡,近两周来上腹痛加剧,间断出现柏油样大便,现感头昏、心慌、气促、

内科学题库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白血病

内科学题库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白血病 单选题 1.不属于诊断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是: A.外周血涂片分类 B.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C.细胞免疫分型 D.谷草转氨酶测定 E.染色体分析 (标答:D) 2.某男,75岁,因发热伴乏力3天就诊,检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3.1×109/L,血红蛋白85G/L,血小板68×109/L,涂片分类见原始细胞39%,诊断最可能为: A.类白反应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E.粒细胞缺乏症 (标答:C) 3.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最多见于: A.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标答:D) 4.确诊急性白血病的依据是: A.发热、贫血、出血 B.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C.胸骨压痛 D.血白细胞计数>10×109/L E.骨髓中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30%以上 (标答:E) 5.目前根治白血病最有希望的治疗措施是: A.化学治疗 B.放射治疗 C.介入治疗 D.全身放疗+强烈化疗 E.造血干细胞移植 (标答:E) 6.急性白血病并发的严重贫血,最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是: A.口服铁剂和叶酸 B.肌注维生素B12 C.输注红细胞悬液 D.应用蛋白同化激素刺激造血

E.化疗 (标答:C) 7.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类白反应的主要鉴别要点是:A.有无高热 B.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是否>100×109/L C.外周血涂片是否见到中、晚幼粒细胞 D.中性粒细胞的胞浆中有无粗大颗粒 E.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反应的高低 (标答:E) 多选题 1.与白血病的发病有关的因素是: A.含苯油漆 B.工业胶水 C.化疗药物 D.化学染发剂 E.氯霉素 (标答:A,B,C,D,E) 2.急性白血病并发出血的原因有: A.血管壁通透性降低 B.血小板生成减少 C.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概述 A1型题 1.昏迷病人呕吐时将头偏向一侧是为了防止 A.呕吐加剧 B.昏迷加重 C.血压下降 D.窒息 E.污染衣物 2.对头痛病人,下列护理措施哪项不妥 A.鼓励病人应用止痛药 B.鼓励病人进行理疗来缓解疼痛 C.鼓励病人进行放松训练 D.鼓励病人卧床休息 E.鼓励病人避免强光和噪音的刺激,保持环境的安静 3.肢体感觉障碍的病人不宜 A.使用热水袋 B.睡于软床上 C.经常翻身 D.用酒精按摩 E.用温水擦浴 4.判断病人为浅昏迷的主要依据是 A.无任何自主运动 B.一切反射均消失 C.强烈疼痛刺激可出现痛苦表情 D.对声、光等刺激无反应 E.全身肌肉松弛 5.偏瘫病人病灶位于 A.脊髓 B.大脑皮质 C.小脑 D.内囊 E.延髓 6.瘫痪病人的护理措施,下列哪项不妥 A.对受压部位使用气垫 B.卧床病人定时协助翻身 C.给予心理支持 D.患侧肢体放置于功能位 E.瘫痪肢体不宜早期运动 7.对感觉障碍的病人,护理措施中不妥 的是 A.向病人解释感觉障碍的原因 B.安慰病人紧张和不安的情绪 C.避免患处重压,防止褥疮 D.对感觉障碍患肢使用暖水袋保暖 E.避免搔抓,以防损伤及感染 8.瘫痪病人的错误护理措施是 A.预防褥疮和肺炎 B.预防泌尿道感染 C.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 D.避免瘫痪肢体活动 E.鼓励多饮水 9.浅昏迷和深昏迷的主要区别是 A.有无自主运动 B.角膜反射及防御反射是否存在 C.对声、光刺激的反应 D.有无大小便失禁 E.能否被唤醒 10.提示锥体束受损的重要体征是 A.颈项强直 B.腹壁反射消失 C.膝腱反射亢进 D.巴宾斯基征阳性 E.凯尔尼格征阳性 11.内囊出血的典型表现是 A.剧烈头疼 B.频繁呕吐 C.呼吸深沉有鼾音 D.三偏征 E.双侧瞳孔缩小 12.一侧面瘫及对侧上、下肢瘫痪称为 A.偏瘫 B.交叉性瘫痪 C.四肢瘫 D.单瘫 E.截瘫 A2型题 1.女性,36岁,来门诊进行体检时,用 大头针稍微轻戳病人的皮肤,病人即大 声喊叫,此感觉障碍的类型为 A.感觉减退 B.感觉过敏 C.感觉缺失 D.感觉倒错 E.感觉异常 2.患者,女,72岁。脑梗死后一个月, 左上肢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左下肢肌肉可轻微收缩,但不能移动, 左上肢、左下肢的肌力分别为 A.1级、0级 B.2级、1级 C.3级、2级 D.4级、3级 E.5级、4级 3.患者男,62岁,急性脑出血,连续睡 眠19小时,期间呼之能醒,可进行简单 对话,过后很快又入睡,此时患者处于 A.浅昏迷状态 B.昏睡状态 C.深昏迷状态 D.嗜睡状态 E.清醒状态 B型题(共用选项) A.完全不能动(无肌肉收缩) B.可见或仅在触摸中感到肌肉轻微收 缩,但不能牵动关节肢体运动 C.肢体能够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肢体 D.肢体能克服地心引力,可以抬高、 离开床面,但不能抗阻力 E.肢体稍能抗阻力的运动 1.3级肌力是指 2.4级肌力是指 3.1级肌力是指 4.2级肌力是指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病人 的护理 A1型题 1.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的护理措 施,下列哪项错误 A.保持呼吸道通畅 B.吞咽困难者及早给予鼻饲流质 C.使用热水袋保暖 D.肢休瘫痪者每2~3h翻身一次 E.预防感染 2.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脑脊液检查 常表现为 A.血性 B.脓性 C.蛋白细胞分离 D.深绿色 E.压力明显增高 3.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首发症状多 数为 A.一侧肢体抽搐 B.一侧肢体感觉障碍 C.双侧下肢无力 D.大小便失禁 E.复视 4.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常见的体征 是 A.偏瘫 B.共济失调 C.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 D.紫绀 E.面肌瘫痪 5.急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蛋白质增 高常在起病后几周最明显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E.一小时 6.下述几项中哪项是急性脱髓鞘性多发 性神经炎脑脊液的特征性表现 A.细胞数正常 B.浑浊 C.蛋白细胞分离 D.米汤样改变

泌尿系统知识点归纳

泌尿生殖系统 大纲: A肾 1.掌握肾的形态、位置、毗邻及肾的大体结构 2.了解肾的被膜及肾的固定 3.了解肾的异常(蹄铁肾、单侧肾、不发育等)及其临床意义 B输尿管 1.掌握输尿管的形态、位置及其在盆部(特别是女性)的主要毗邻 2.掌握输尿管的狭窄,了解其临床意义 C膀胱 1.掌握膀胱的形态位置和分部 2.了解膀胱的年龄变化,膀胱与腹膜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3.了解膀胱壁的构造。掌握膀胱三角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D尿道 掌握女性尿道的毗邻、开口位置。 E男性内生殖 1.掌握睾丸的形态位置,了解睾丸和附睾的结构及其功能。 2.掌握输精管的行程、输精管的合成及开口 3.掌握精索的概念、位置和内容 4.了解精囊腺的形态、位置及机能。 5.掌握前列腺的形态、分叶、位置及毗邻 6.了解尿道球腺的位置及其开口位置 F男性外生殖器 1.了解阴囊的构造及机能 2.掌握阴茎的形态、分部及组成 3.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的形态特点、三个狭窄以及两个弯曲的临床意义 G女性内生殖器 1.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了解卵巢的年龄变化 2.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3.掌握子宫的形态、位置和固定装置:了解子宫的构造和子宫的年龄变化 4.了解阴道的形态、位置和毗邻 H女性外生殖器 1.了解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 2.了解乳房的形态和位置;掌握乳房的结构特点 I会阴 1.了解会阴的范围和界限 2.了解尿生殖膈、盆膈。坐骨直肠窝的位置、构成 要点: 1.肾门: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它是肾的动脉、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出入 的部位。

2.肾蒂:肾门诸结构为结缔组织包裹称肾蒂,右肾蒂较左肾蒂短,是因为下腔静脉靠近右 肾的缘故 3.肾窦:由肾门伸入肾实质的凹陷称肾窦,为肾血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等所 占据。 4.肾的毗邻:左肾:前上部与胃底后面相邻,中部与胰尾和脾血管相接触下部邻接空肠和 结肠左曲; 右肾:前上部与肝相邻,下部与结肠右曲相接触,内侧缘邻接十二指肠降部5.肾区:又称脊肋角,肾门的体表投影点在竖脊肌外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称肾区。肾 病患者触压和叩击该处可引起疼痛。 6.肾段:每支肾段动脉分布到一定区域的肾实质,称为肾段 7.输尿管狭窄:输尿管全程有3处狭窄: ①上狭窄位于肾盂输尿管移行处;②中狭窄,位 于骨盆上口,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③下狭窄在输尿管的壁内部。狭窄处口径只有0.2~ 0.3cm。 8.输尿管的位置、形态及其主要毗邻:A约平第2腰椎上缘起自肾盂末端,终于膀胱 B全长分3部即输尿管腹部、输尿管盆部和输尿管壁内部 C输尿管腹部起自肾盂下端,经腰大肌前面下行至其中点附近,与睾丸血管(男性)或卵巢血管(女性)交叉,通常血管在其前方走行,达骨盆入口处。在此处,左输尿管越过左髂总动脉末端前方;右输尿管则经过右髂外动脉起始部的前方。输尿管盆部男性输尿管走向前、内、下方,经直肠前外侧壁与膀胱后壁之间下行,在输精管后外方与之交叉,从膀胱底外上角向内下穿入膀胱壁。两侧输尿管达膀胱后壁时相距约5cm。女性输尿管经子宫颈外侧约2.5cm处,从子宫动脉后下方绕过,行向下内至膀胱底穿入膀胱壁内。 9.膀胱的位置形态与分部:膀胱的形态,空虚的膀胱呈三棱锥体形,分尖、体、底和颈四 部。膀胱尖朝向前上方,由此沿腹前壁至脐之间有一皱襞为脐正中韧带。膀胱的后面朝向后下方,呈三角形,为膀胱底。膀胱尖与底之间为膀胱体。膀胱的最下部称膀胱颈,与男性的前列腺底和与女性的盆膈相接 10.膀胱三角:膀胱底内面,有一个呈三角形的区域,位于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i之 间,此处膀胱粘膜与肌层紧密连接,缺少粘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扩张或收缩,始终保持平滑,称膀胱三角。膀胱三角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膀胱镜检查时应特别注意。 11.女性尿道特点:较男性尿道短、宽而直 13.睾丸的位置形态:于阴囊内,左、右各一,一般左侧略低于右侧。睾丸呈微扁的椭圆形, 表面光滑,分前、后缘,上、下端和内、外侧面。前缘游离;后缘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并与附睾和输精管睾丸部相接触。上端被附睾头遮盖,下端游离。外侧面较隆凸,与阴囊壁相贴;内侧面较平坦,与阴囊中隔相依。 14.输精管的分部与临床要点:见表格 15.精索:是一对由腹股沟深环延至睾丸上端的柔软圆索状结构。它是由三层被膜(从内向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练习题2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练习题 一、A1 1、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是哪种类型 A、紫癜型 B、腹型 C、关节型 D、肾型 E、混合型 2、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常见于 A、幼儿 B、儿童 C、育龄期女性 D、壮年男性 E、老年人 3、下列药物禁用于ITP病人的是 A、强的松(泼尼松) B、阿莫西林 C、红霉素 D、阿司匹林 E、地西泮 4、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儿童多见 B、常有发热 C、皮肤黏膜出血 D、便血、尿血 E、关节痛 5、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哪项治疗最佳 A、肌注维生素B12 B、口服铁剂治疗 C、输血治疗 D、激素治疗 E、丙酸睾酮治疗 6、急性白血病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常提示 A、颅内出血 B、败血症 C、上消化道出血 D、脑膜白血病 E、脑栓塞 7、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早期突出表现为

C、出血与感染 D、骨髓增生减低 E、食欲减退 8、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一般不会出现 A、进行性贫血 B、肝、脾、淋巴结肿大 C、出血 D、全血细胞减少 E、感染 9、缺铁性贫血治疗最重要的是 A、补充铁剂 B、病因治疗 C、脾切除 D、少量输血 E、肌内注射维生素B12 10、输入贮存过久的库存血时,易引起 A、高钠血症 B、低钙血症 C、低钾血症 D、高钾血症 E、低钠血症 11、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时下列哪项不正确 A、部分患者可做脾切除 B、感染时用氯霉素 C、输新鲜血 D、做骨髓移植 E、注射丙酸睾酮 12、治疗急性白血病时要保护静脉的原因是 A、避免败血症 B、避免出血 C、有利于长期静脉注射 D、避免静脉炎 E、防止血管充盈不佳 13、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及体征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 A、皮肤皱缩 B、毛发干枯 C、出血 D、舌痛 E、口腔炎

正常人体系统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P23 翼点:在颞窝的前下部,额、顶、颞、蝶骨连接成“H”形,称翼点。此处骨质薄弱,其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外伤或骨折时,易损伤该血管而引起颅内的硬膜外血肿。 P15 胸骨角:柄体相连处稍向前突,称为胸骨角,两侧连结第二肋。 P12 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根和血管通过。 P62 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左腭舌弓、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与咽的分界和通道。 P71 麦氏点:阑尾根部与盲肠的关系固定,其体表投影通常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又称麦氏点。患急性阑尾炎时,此点附近有明显牙痛等体征。(如何寻找阑尾:3条结肠带汇聚于阑尾根部,故沿结肠带寻找。) P75 胆囊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P77上呼吸道:临床上通常把鼻、咽、喉称上呼吸道。 P84 肋膈隐窝: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转折处称为肋膈隐窝。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积液常积聚于此处。 P92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此处粘膜光滑无邹襞,是炎症、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P88 肾区:肾门在腰背部的体表投影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所形成的夹角内,临床上称为省区,某些肾病患者,触压或叩击次区域可引起疼痛。 P103 阴道穹:呈穹窿状包绕子宫颈阴道部,形成二者间的环状间隙,称阴道穹,分前、后及两侧部,其中以阴道后穹最深,并与直肠子宫陷凹隔阴道壁紧密相连。临床可经阴道后穹穿刺或引流腹膜积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P114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P126颈动脉窦:颈动脉窦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官腔稍膨大的部分。窦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增高时,窦壁扩张,刺激感受器,当血压增高时,窦壁扩张,刺激感受器,反射性的引起心跳减慢、血管扩张,使血压下降。 P140 静脉角:头臂静脉(无名静脉)由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为淋巴导管的注入部位。

内科学整理-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贫血 贫血的定义:贫血是机体红细胞总量减少,不能对组织器官充分供氧的一种病理状态。是指外周血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可比人群正常值的下限 按贫血的程度将贫血分为轻度(Hb>90g/L),中度(Hb 60~90g/L),重度(Hb 30~60g/L)和极重度(Hb<30g/L) (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MCHC)进行分类 类型举例 大细胞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肝疾病 正常细胞性贫血再障、急性失血、溶贫、骨髓病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缺铁、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慢性病贫血(部分) 缺铁性贫血IDA 因体内铁储备耗竭,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贫血称为缺铁性贫血。育龄和妊娠妇女发病率最高。 铁的吸收:Fe3+(肠腔)→Fe2+(肠细胞)→Fe2+(出细胞)→Fe3+(血浆)+运铁蛋白→Fe3+(幼红细胞)→Fe2+(血红素)/Fe3+(铁蛋白) 铁的分布: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储存铁(铁蛋白、含铁血黄素)、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运铁蛋白 临表:①一般表现:皮肤粘膜苍白、乏力心悸头晕耳鸣眼花,体能↓等 ②皮肤粘膜及其附属器:指甲变薄脆,呈扁平甲、反甲或匙状甲,舌炎等 ③各系统表现:心悸气短;食欲↓腹泻便秘胃炎等;异食癖为特殊表现 MCV<80fl,MCH<26pg,MCHC<32%),红细胞大小不一,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白细胞正常;网织红细胞正常或略 ②骨髓象:红系造血轻中度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幼红细胞体积小、外形不规则。成熟红细胞同外周血。细胞内外铁↓ ③生化检查: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FEP/Hb比例↑

白血病十大症状

白血病十大症状 ●起病突然白血病起病多急骤,病程短暂,尤以儿童和青年为多。 ●发热急性白血病的首发症状多为发热,可表现为弛张热、稽留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体温在37.5~40℃或更高。时有冷感,但不寒战。 ●出血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尤以鼻腔、口腔、牙龈、皮下、眼底常见,也可有颅内、内耳及内脏出血。 ●贫血早期即可发生贫血,表现为面色白、头晕、心悸等。 ●肝脾肿大有50%的白血病病人会出现肝脾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肝脾肿大最为显著。 ●淋巴结全身广泛的淋巴结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为多见,但急淋不如慢淋显著。浅表淋巴结在颈、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深部淋巴结在纵隔及内脏附近。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质地软或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无粘连。 ●皮肤及黏膜病变伴随白血病的皮肤损害表现为结节、肿块、斑丘疹等。黏膜损伤表现为鼻黏膜、呼吸道黏膜和口腔黏膜等处发生肿胀和溃疡等。 ●神经系统炎症蛛网膜、脑膜等处可以发生白细胞浸润,表现颇似脑瘤、脑膜炎等,患者会出现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肢体瘫痪等症状。 ●骨骼及关节病变病变浸润骨骼及关节后,常发生骨骼及关节疼痛,表现为胸骨、肱骨以及肩、肘、髋、膝关节等处出现隐痛、酸痛,偶有剧痛。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出现骨及关节压痛。 ●其他白血病细胞可浸润呼吸、消化和泌尿生殖系统,以及眼眶、泪腺及眼底等,患者可出现肺部弥散性或结节性改变,同时伴有胸腔积液、消化功能紊乱、蛋白尿、血尿、闭经或月经量过多、眼球突出、视力减轻。 儿童怎样预防白血病的发生 儿童是白血病的高发人群,究其原因,除了儿童的免疫功能比较弱外,室内装饰材料散发的有害气体、用药不当、食物中防腐剂超标、蔬菜上残存的大量农药、鱼禽肉蛋中的药物都是不能忽略的因素。 如何预防儿童白血病,专家向家长们提出如下忠告:让儿童在空气清新时多做户外活动,以增强免疫能力;平时在饮食方面要做到饮食搭配合理,防止酸性体质的出现危害儿童的健康,饮食保证再餐桌上要“二酸八碱”;减少儿童在污染环境里的活动时间;儿童生病时用药应注意安全,不应擅自滥用药,儿童少吃加工小食品,蔬菜瓜果要清洗干净后再食用,能去皮的尽量去皮后食用。家长如发现孩子有贫血、浑身无力、脸煞白、不明原因的发热、出血等症状,要立即带孩子到医院的血液专科进行检查。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骨学 1.骨的分类、构造如何骨髓、骨膜各有何作用 2. 答:●骨按形态可分为四类。①长骨:长管状,如肱骨。分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内腔称髓腔,内有黄骨髓,两端称骺。②短骨:形似立方体,如腕骨。③扁骨:板状,如顶骨。④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骨的构造主要包括:①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②骨膜, 贴于骨表面,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由红骨髓转化而来。 ●骨膜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 3.椎骨的一般形态如何各部椎骨有何特征 4. 答:●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椎弓分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弓板上发出七个突起:棘突一个,横突一对,上关节突一对,下关节突一对。 ●颈椎共7块,椎体较小,椎孔较大,横突上有孔,称横突孔。棘突大部分较短, 末端分叉。第一颈椎又名寰椎,无椎体;第二颈椎又名枢椎,有齿突;第七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 ●胸椎共12块,椎体侧面上、下缘有上、下肋凹,横突末端有横突肋凹,棘突较 长,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 ●腰椎共5块,椎体粗壮,椎孔呈卵圆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三角形。上缘中份向前的隆凸称岬,前面有四对 骶前孔,后面有四对骶后孔,骶骨内部有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的突起称骶角。 ●尾骨由3~4块尾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 5.椎骨上可见哪些孔岬、骶角的位置及意义如何 6. 答:●椎骨上可见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椎下切迹围成),骶前孔(骶骨前面),骶后孔(骶骨后面),骶管裂孔(骶骨下端),横突孔(颈椎横突上)。 ●岬位于骶骨上缘中份,向前隆凸,临床上常作为测量骨盆大小的标志。 ●骶角位于骶管裂孔的两侧,向下突出,临床上常作为骶管麻醉的标志。 7.胸骨分几部肋的概念肋骨的形态如何 答:●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与胸骨直接相连称真肋,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 ●肋骨属扁骨,分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称为肋头,肋头外侧稍细,称肋 颈,肋颈外侧的粗糙突起,称肋结节。肋体长而扁,内面下缘处有肋沟。第一肋骨扁、宽、短。

药理学——血液及造血系统药

药理学——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第五篇其它各系统药物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 消化系统药物 呼吸系统药理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 一、抗贫血药 二、促凝血药和抗凝血药 三、抗血小板药 四、升高白细胞药物和造血生长因子 五、血容量扩充药 考情分析 一、抗贫血药 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补铁;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维生素B12 (一)铁剂 【出题要点】 能口服、不注射! 口服制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 注射制剂:右旋糖酐铁、蔗糖铁 【出题要点】 影响口服铁吸收的因素: Fe2+易被吸收 胃酸(HCl)、VitC——促进Fe3+转化为Fe2+,促进吸收 鞣酸、磷酸盐、抗酸药——可使铁盐沉淀,妨碍吸收; 铁盐能与四环素形成络合物——互相影响吸收; 不良反应; 口服制剂:主要是胃肠刺激(饭后服可减少发生) 便秘(因生成FeS) 牙齿变黑… 注射制剂:过敏,心悸、胸闷、血压下降等 ——治疗:去铁胺。

(二)叶酸 【出题要点】 ①作用:作为甲基供给体,传递一碳单位,参与嘌呤和嘧啶的形成; ②应用: *各种原因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小剂量叶酸(<0.8mg/d)——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 *对维生素B12缺乏所致“恶性贫血”——大剂量叶酸可纠正血象、但不能改善神经症状。 (三)维生素B12 【出题要点】 ①作用:维生素B12——是细胞分裂和维持神经组织髓鞘完整所必需的辅酶。 ②应用: *主要用于:巨幼红细胞贫血 恶性贫血(终身肌注射、口服无效) *也用于:神经炎、神经萎缩、神经痛、白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小儿生长发育不良、牛皮癣、日光性皮炎……等的辅助治疗。 二、促凝血药和抗凝血药 【如图:凝血与纤溶过程及药物作用环节】 (一)促凝血药(止血药) 1.维生素K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疾病名: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英文名: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 缩写:CNS-L 别名:脑白 ICD号:C95.7 分类:血液科 概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系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至蛛网膜或蛛网膜邻近神经组织而产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白血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CNS-L主要见于急性白血病(AL),慢性白血病患者发生者少,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更罕见有CNS-L。AL中较多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M 4型及M 5型。高白细胞血症(血白细胞>100×109/L)者大多在病程中出现CNS-L,T细胞ALL者发生率也非常高。儿童ALL并发CNS-L者远高于成人ALL。 以往认为AML中的M 3型罕见并发CNS-L,但近20年发生率已显著增加,可能和全反式维A酸的广泛应用有关。因为患者在完全缓解前绝大多数患者血白细胞明显升高,可能导致髓外浸润的机会增多。同时M 3型预后已明显改善,长生存期者大大增加,可能也是因素之一。 流行病学: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国外报告ALL病人CNS-L临床和尸检检出率为74%。7%病人发病时有CNS累及(脑脊液中发现白血病细胞),但只有4%病人有CNS症状。约半数病人在确诊白血病后1~3个月内发病,81.5%发生于CR前及复发时,CR时发生者仅占18.3%。少数患者可以CNS-L为首发表现,造成诊断困难。ALL,尤其是T-ALL诊断时白细胞>50×106/L均为CNS-L的高危因素。C D D C D D C D D C D D

血液系统疾病概述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一、血液和造血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二、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三、血液系统疾病的的范围及分类 四、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 五、血液病的防治 六、环境因素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重点掌握:贫血、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概念。 一、血液和造血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1.造血组织与造血功能 2.各种造血组织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3.血细胞的生成及发育 血液的成分 血型 1.造血组织与造血功能 是指生成血细胞的组织,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脏、脾脏、胚胎及胎儿的造血组织。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人出生后,血细胞几乎都在骨髓内形成。 造血组织 2.各种造血组织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骨髓为人体的主要造血器官。 骨髓 红髓(造血组织) 黄髓(脂肪组织) 新鲜骨的构造 3.血细胞的生成及发育 血细胞的生成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增殖、分化、成熟、释放 血细胞发生 粒细胞、红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 多能造血干细胞 定向多能造血干细胞 祖细胞 成熟非增殖血细胞 造血细胞等级结构模式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的分化经历3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在骨髓 多能干细胞 第二阶段迁延 淋巴系干细胞 胸腺 T细胞 骨髓B细胞 第三阶段在外周分化发挥其免疫功能 脾脏具有贮存血液、阻留衰老的红细胞、产生抗体、以及参与血细胞生成与调节等作用。

二、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1.血液病的特点 ①血液病的症状和体征常无特异性 ②继发性血液学异常比较常见 ③实验室检查对血液病的确诊很重要 2.血液病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①贫血病理基础即血液携氧能力降低,组织缺氧。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头痛、眩晕、眼花、耳鸣、食欲减退、四肢乏力、记忆力下降等;严重者伴心慌、气短。 ②出血倾向 a.周身出血; b.出血程度与创伤程度不成比例; c.自发性出血 ③发热由于白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异常易合并感染。 ④黄疸如溶血性黄疸,常伴酱油色血红蛋白尿。 ⑤骨痛特别是胸骨、脊柱骨、盆骨、四肢骨的疼痛,常与血液病有关。 ⑥脾大见于异常细胞的浸润、恶性增生,髓外化生,脾功能亢进等。 ⑦淋巴结肿大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应注意与急慢性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淋巴结转移癌等相鉴别。 ⑧皮肤表现注意皮肤的颜色、皮下结节等。 三、血液系统疾病的范围及分类 1.血液病及其范围 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如白血病)或主要累及(如缺铁性贫血)血液和造血组织及器官的疾病。 血液病范围包括各类贫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异常,各种良、恶性白细胞疾病,各类出、凝血性疾病,以及血浆中各种成分发生异常所致的疾病。 2.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 ①红细胞疾病如各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 ②白细胞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 ③出凝血性疾病分为血小板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及血管壁异常 ④血栓性疾病如动脉、静脉和微循环血栓形成、血栓栓塞病如肺、脑、脾、肾等器官的栓塞。 贫血(anemia) 定义:是指外周血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量、红细胞(RBC)计数及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可比人群正常值的下限。 国内诊断贫血的标准 几种贫血的含义

神经系统练习题(含答案)

《神经系统疾病》练习题 一、A1型单选题 1、可表现为急性突发性头痛的疾病是 A、脑血管疾病 B、脑肿瘤 C、高血压 D、败血症 E、急性中毒 答案:A 2、保持急性意识障碍病人呼吸道通畅的护理,错误的措施是 A、仰卧位 B、肩下垫高 C、及时吸痰 D、抽搐者进行适当约束 E、有幻觉者要防止走失和伤人毁物 答案:A 3、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见于 A、椎间盘脱出症 B、多发性神经炎 C、内囊病变 D、桥脑损害 E、脊髓横贯性损害 答案:B 4、病变同侧面部感觉缺失和对侧肢体痛、温觉障碍。此种感觉障碍称之为 A、末梢型 B、后根型 C、节段性 D、传导束型 E、交叉型 答案:E 5、一侧面部和肢体运动障碍。称之为 A、单瘫 B、偏瘫 C、交叉性瘫痪 D、截瘫 E、局限性瘫痪 答案:B 6、截瘫常见于 A、周围神经病 B、内囊出血 C、脊髓横贯性损害 D、高颈段病变 E、肌病 答案:C 7、不符合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一项是 A、病损部位在大脑皮质、内囊、脊髓等 B、无明显的肌萎缩 C、肌张力痉挛性降低 D、腱反射亢进 E、病理反射阳性 答案:C 8、破伤风病人的角弓反张位,其肌张力的改变称之为 A、僵硬 B、强直 C、痉挛 D、僵直 E、震颤 答案:D 9、上运动神经元性病变引起的肌肉僵硬、活动受限,其肌张力的变化称之为 A、折刀样强直 B、不随意运动 C、共济失调 D、扭转痉挛 E、铅管样强直 答案:A 10、处于脑出血急性期的病人,定时翻身应注意的最主要的问题是 A、动作轻柔 B、保护关节 C、防止牵动头部 D、观察受压情况 E、协助生活护理答案:C 11、护理有吞咽障碍的病人进食,不妥的措施有 A、病人取坐位、头稍前倾 B、提供安静的进食环境,进食时不要说话 C、小口、慢咽,充分咀嚼,尽量自己进食 D、有面瘫者,宜将食物放在口腔健侧舌根部 E、进食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误吸的表现 答案:D 12、三叉神经痛不应有的表现是 A、面部发作性剧痛 B、患侧面部皮肤粗糙 C、痛性抽搐 D、随病程的延长面部痛觉减退 E、有触发点

解剖学知识总结

解剖学知识总结 绪论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其任务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奠定基础。 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分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部分进行。系统解剖学是按照人体各器官、系统来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局部解剖学则是按照身体局部来研究各器宫的形态结构和相互间的位置关系。 要运用进化发展的观点,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和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观点来观察和研究人体的形态与构造。学习时要重视标本、模型的观察和活体触摸要学会用工具书,如图谱。 掌握人体的轴、面和方位术语: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对人体结构描述,均以此姿势为标准。 人体的轴——根据标准姿势,人体可有互相垂直的三种类型的轴。即: (1)矢状轴:由前→后,与身体长轴和冠状轴相垂直的轴。 (2)冠状轴:由左→右,与身体长轴和矢状轴相垂直的轴,又称额状轴。 (3)垂直轴:由上→下,与身体长轴平行的轴。 人体的切面——亦分三种: (1)矢状面:以前后方向将身体分成左右两部的纵切面。若将身体分成相等的左右两半,称为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以左右方向将身体分成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3)水平面:与垂直轴相垂直,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断面。 常用方位术语: 腹侧——近腹面背侧——近背面 上(颅侧)——近头下(尾侧)——近足 内侧——近正中面外侧——距正中面较远 内——近内腔外——距内腔较远 浅——近体表深——距体表较远 近侧——近肢根远侧——距肢根较远 第一篇运动系统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运动系统构成了人体的支架和基本形态,起保护、支持和运动的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