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为保障我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之间“绿色通道”的有效衔接,根据卫健委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院前急救:

1、调度室在接到求救信息后迅速发出调度指令(1分钟内),院前急救组(120救护车的医、护、驾)人员接到指令后应快速出诊(小于5分钟),院前急救应规范施行一系列必要的尽力、合理救治处理措施。

2、从急救现场到急救车途中的过程严密监护、积极急救和处理,急危重病人在转运至医院的途中应向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告知谈话。

3、转运过程中应事先将病情电话告知急诊科值班医生,急诊科值班医护人员应提前做好抢救相应准备工作;如因病情危重、涉及多专业学科的伤病情、伤病者涉及多人等情况需其他专业学科协助处理或须进行紧急手术的,转运途中应及时通知相应科室做好协助抢救及紧急手术准备;院前急救组时刻与急诊科及相应专业学科保持紧密联系与病人交接,积极协同抢救。

二、院前院内密切配合,形成紧密的无缝连接

1、保证院前急救与院内专业学科间的信息互通:及时通报急救病人病情信息:调度室——院前急救组——急诊科及医院内各相关专业学科“三方通话”。

2、病人转送与安置:危重病人病情及时向院内急诊科通报,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医院要求会诊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接诊护士、有关医生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救护车返回院内,做到抢救室的急救设备已开启,需要会诊的相关医师到位,医院各相关部门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3、医疗机构信息畅通:基层医疗机构向我院转运急危重症患者时,应提前与急诊科或120调度联系并通过院前急救组转运患者;急诊科与调度随时保持信息畅通。调度在初步了解患者伤病情、相关专业学科情况确定允许接诊后,立刻通知院前急救组、急诊科准备接诊工作。院前急救组在接收此类患者时应与转运者进行当面交接,如目前病情、途中车内监护、急救、用药等情况,同到做好登记。

4、院内通道的通畅保证:包括急诊科急救绿色通道。入院抢救通道、紧急

手术通道以及必要的备用通道、电梯等设备通畅,以便在院前急救组将伤者转运到达时立即用于病人的院内转送和抢救。

流程为:院前急救组一一急诊科一一抢救室一—(ICU/NICU/PICU/手术室)——留观室/住院病房。

三、病人的院前院内交接

急救病人交接:指急危重症病人经院前急救组送达医院后,院前急救组医护人员与急诊科或医院相关住院科室进行病人交接(患者基本信息、病情及相关病史、处理措施、药物等)。按院前与院内不同情况要求如下:

1、院内工作要求:接到急救信息一—(按信息)进行相应的院内抢救准备——预计提前20分钟等待——急救车到达—推床并接诊——抢救处理。

2、院前工作要求:确定并记录生命体征一—按院前急救规范进行必要处理——作出“拟诊”——转运并监测病人—一向院内通报患者信息及需作相应准备一做好与院内交接准备——到达急诊科——正确并迅速地将病人转至院内(推)床上——与院内医护人员进行病人和病情交接。

四、完善院前院内急救链的有关因素

1、急诊科设有24小时导诊(分诊)人员,随时到急诊科大门前迎接急危重病人入急诊抢救室抢救,当值班医护人员接到急危重病人入院通知时,应立即做好抢救准备、检查好所需抢救设备、设施及备用抢救药品。

2、为了保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及时、准确、有序地进行、对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急危重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原则,再补办医疗相关的手续。

3、遇重大抢救必须报告科主任,白天同时报告医务部、夜间报行政总值班,必要时由医务部或行政总值班组织医院抢救小组成员进行抢救会诊,也可以由急诊科主任直接请相关专业的抢救组成员会诊抢救。急诊科主任和护士长随叫随到,组织协调抢救工作。急诊抢救呼叫院内抢救会诊须10分钟内到达。

4、进入绿色通道及其他急危重病人的检查、取药、住院应优先处理。

5、对绿色通道抢救的病人,值班医师必须尊重家属的知情权,根据病情告知病重或病危并签字;如没有家属和委托人的急危重病人,按《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处置。

6、为保证抢救工作的及时性,遵循生命权高于知情同意权原则,对绿色通道抢救病人的各类有创操作,值班医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可以先操作后补谈话、签名,并及时将当时情况记录于病程记录中;对需紧急手术抢救生命而又不能取得患方意见时,及时请示院领导同意后先手术,并及时将当时情况记录于病程记录中。

7、抢救记录应由相关医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书写并签名,因抢救来不及书写抢救记录的,应于抢救结束后于6小时内据实补记完整并妥善保管。

8、值班医护人员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急危重病人全力抢救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延误病人的诊疗。

120急诊科制度

院前急救病人转送制度 1.院前急救人员出车应按照“就近、就急、就专业”的原则转送病人。 2.病情允许,患者或家属在病历上签字后,可就“患者或家属”意愿送往指定医院。 3.病情较重,已向家属交代,但家属仍要求送到其指定的医院时,病人或家属要在病历上签字,并注明后果自负。 4.特殊病种,如烧伤,煤气中毒需要特殊治疗时,要根据病人病情,本着“就近、就急、就专业”的原则,将病人送到有相应救治能力的医院。 5.转送病人时,医护人员必须陪在病人身边,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120交接班制度 1.值班人员必须按时到岗参加交班工作,参加急救值班的医护人员、驾驶员应提前10分钟到站。做好交班准备工作。 2.交班者清点设备器材是否齐全、完备有效,并给下一班准备好必需用品,向接班者交待清楚再离岗。 3.接班者认真听取上一班的交班报告,不清楚的地方提出疑问直至清楚。 4.交班者如遇到有下一班未按时接班时,应严守岗位直至有人接班方可下班离岗。 5.不认真交接,发现丢失、损坏物品或出现其他问题,由接班人承担。

急救工作制度 1.急救网络所有成员单位执行统一的准入标准,接受统一的指挥调度,统一的病历书写,在院前急救各环节严格执行相应的工作制度,各急救站完善各自管理制度,确保院前急救工作顺利进行。 2.120急救网络实行24小时值班制,120调度中心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 3.120急救调度原则:就近、就急、就专业、就自愿派车,急、危重病人优先派车,急救人员本着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精神,分秒必争救治病人。 4.急救网络工作范围:各种急病、创伤、中毒和重大意外灾害事故的现场抢救和转运及途中的监护与救治。 5.当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急救网络成员单应在120急救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下共同投入抢救工作。 6.120医疗急救指挥中习定期召开成员单位会议。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规程

精心整理附件1: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为保障我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之间“绿色通道”的有效衔接,根据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院前急救: 于5 1、保证院前急救与院内专业学科间的信息互通:及时通报急救病人病情信息:调度室——院前急救组——急诊科及医院内各相关专业学科“三方通话”。 2、病人转送与安置:危重病人病情及时向院内急诊科通报,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医院要求会诊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

备。接诊护士、护工、有关医生等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救护车返回院内,做到抢救室的抢救设备已开启,需要会诊的相关医师到位,医院各相关部门做好了必要准备。 3、医疗机构间信息畅通:基层医疗机构向我院转运急危重症患者时,应提前与急诊科或调度室联系并通过120院前急救组转运患者;急诊科与 /手 如下: 1、院内工作要求:接到急救信息——(按信息)进行相应的院内抢救准备——预计提前20分钟等待——急救车到达——推床并接诊——抢救处理。 2、院前工作要求:确定并记录生命体征——按院前急救规范进行必

要处理——作出“拟诊”——转运并监测病人——向院内通报患者信息急需作相应准备——做好与院内交接准备——到达急诊科——正确并迅速地将病人转至院内(推)床上——与院内医护人员进行病人和病情交接。 四、完善院前院内急救链的有关因素 1、急诊科设有24小时导诊(分诊)人员,随时到急诊科大门前迎 5、对绿色通道抢救的病人,值班医师必须尊重家属的知情权,根据病情告知病重或病危并签字;如没有家属和委托人的急危重病人,按《急救绿色通道管理规程》处理。 6、为保证抢救工作的及时性,遵循生命权高于知情同意权原则,对绿色通道抢救病人的各类有创操作,值班医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

院前急救各种急救应急预案(汇总)

院前急救各种急救应急预案(汇总) 突发重大灾害事故急救应急预案 为了规范急救中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程序,快速、有序、高效地组织实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援工作,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颁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组织机构的组织领导及职责 1.医疗救援指挥部领导小组由市卫生局领导、中心领导、参加急救各医院的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等组成。主要职责是组织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的医疗救护,负责指挥现场医疗救援工作,协调、部署与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护有关的工作。 2.紧急救治小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协调及参与伤病员的紧急救治,确定、落实救治方案。 3.后勤保障小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协调抢险救灾工作以及伤病员紧急救治的后勤保障、物资供应工作。 4.心理辅导小组主要职责是及时了解掌握受灾人员情况,对受灾人员进行心理辅导。 二、制定三级应急预案 1.事件分级 (1)一级事件:一次事件伤病员30人以上,或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3人以仁,或死亡和危重5人以上,事故有继续发展趋势。 (2)二级事件一次事件伤病员10^30人,或出现较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3人以内,死亡和危重者3人以上,事故有或可能有发展趋势。 (3)三级事件:一次事件伤病员10人以下或危重者3人以下,事故无发展趋势。 2.应急救治队伍一线为急救中心(站)的院前急救力量二线为

三级、二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组成侧重专科(创伤、烧伤、传染病、生化中毒等)的应急专业救护队;三线为三级、二级综合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急救力量。 3.预案启动“三级事件预案”由调度值班主任启动,可以根据情况由急救中心(站)、二级、三级医院急诊科处置“二级事件预案”由指挥调度主任、领导小组长启动,需同时启动一、二线应急救治队伍;“一级事件预案”由领导小组长、卫生局领导启动,启动一、二、三线应急救治队伍。 三、灾情报告 1.当出现重大突发性灾害事故时现场医务人员或其他目击者应向急救中心领导,随即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内容包括:(1)突发事件发生的种类、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及目前的情况; (2)伤员的主要伤情,已采取的急救措施及投人的医疗急救资源; (3)现场尚需哪些医疗物品如急救药品、急救器材; (4)伤员准备分流的医院等。 2.医疗救援情况按以下规定报告: (1)伤亡20人以下的,6小时内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2)伤亡20—50人的,12小时内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3)伤亡50人以上的2生小时内报国务院卫生部门书 (4)地震、水灾、风灾、火灾和其他重大灾害事故,虽一时伤亡情况不明的也应尽快上报。 四、现场应急处置 1.现场医疗救援及指挥 (1)120指挥中心接到上级部门通知或灾害事故报警后,立即派出第一线救护车队赶赴现场,同时向医疗救援指挥部报告,并与联动系统(110,119等)进行横向联系;随后根据现场反馈信启,按医疗救援指挥部命令调派出第线、第,线救护车队增援现场救治。 (2)急救中心(站)及其他医疗机构应急队伍在接到救援指令

120院前急救站工作总结

120院前急救站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各级领导及市120指挥中心的指导下,我站较好地完成了院前急救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量统计 本年度我站共出车x车次,运接诊病人x人,其中收住院x人,空车率x%,收住院率x%。 二、急救站概况 我站目前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为x平方米,开展业务包括院前急救、急诊门诊及留观治疗,现有医师x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x名,医师xx名;护士x名,其中主管护师x名,护师x 名;司机x名,平均驾龄为x年;急救站配备救护车x辆,其中重症监护型1辆,普通型2辆;观察床x张,重症监护床2张,抢救床2张;车载及院内急救设备基本满足现有业务需求。 三、建设与待遇同步,稳定急救队伍 不断强化院前队伍建设,为急诊配员,其中主治医师1名,男护x名,业务能力得到空前提高;医院领导为了提高急诊人员x待遇,不但提高了绩效工资核算方法,同系数不低于优势临床科室绩效水平,还在评先评优、晋升职称等方面加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120急救人员的团队凝聚力,也稳定了急救队伍。 四、注重制度建设,规范急救行为,狠抓安全管理。

科室积极制定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流程、应急预案及特重大突发事故流程,并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各项工作制度,在完善制度的同时,逐步规范急救工作流程。 五、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急救水平。 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月定期组织急救业务学习,尤其是按照中心培训计划,制定详细的培训内容,包括中毒、心血管、创伤等严重危及生命的课题;同时注重对急救人员的技能培训,并进行严格考核,做到“技能操作人人练,人人操作规范化,规范操作熟练化”,力争为急救患者提供更加快捷、畅通、专业的生命绿色通道。 六、加强宣传工作,普及急救知识,提升我院整体形象 根据中心要求,由主任牵头,护士长精心组织,我站成立了培训小组,分批次到学校、社区进行急救知识培训,全年共外出培训x 次,受训人数达x人,场场精彩,均受到一致好评。 科室组织业务骨干到社区义诊,为老百姓免费诊病,全年共下乡义诊x次,义诊半径达x公里,受益百姓达x余人。 七、正确面对问题,持续完善改进 1、没有急诊住院病房及急诊监护室,满足不了病人在急诊办住院治疗的要求,也严重制约了科室业务人员的成长。 2、业务开展缓慢,急诊就诊人员少,疑难病种少,虽然今年外派了2人次到内科学习,但总体业务提高空间不大。 3、人才梯队配制不合理,尤其是医生人数短缺,年轻医师偏多,高学历人员偏少,严重阻碍了梯队建设。

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为保障我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之间“绿色通道”的有效衔接,根据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院前急救: 1、调度室在接到求救信息后迅速发出调度指令(1分钟内),院前急救组(120救护车的医、护、驾)人员接到指令后应快速出诊(小于5分钟),院前急救应规范施行一系列必要的尽力、合理救治处理措施。 2、从急救现场到急救车途中的搬运过程严密监护、积极急救和处理,急危重病人在转运至医院的途中应向伤病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告知谈话。 3、转运过程中应事先将病情电话告知急诊科值班医生,急诊科内值班医护人员应提前做好抢救相应准备工作;如因病情危重、涉及多专业学科的伤病情、伤病者涉及多人等情况需其他专业学科协助处理或须进行紧急手术的,转运途中应及时通知相应科室做好协助抢救及紧急手术准备;院前急救组时刻与急诊科及相应专业学科保持紧密联系与病人交接,积极协同抢救。 二、院前院内密切配合,形成紧密的无缝连接 1、保证院前急救与院内专业学科间的信息互通:及时通报急救病人病情信息:调度室——院前急救组——急诊科及医院内各相关专业学科“三方通话”。 2、病人转送与安置:危重病人病情及时向院内急诊科通报,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医院要求会诊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接诊护士、护工、有关医生等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教护车返回院内,做到抢救室的他救设备已开启,需要会诊的相关医师到位,医统各相关多门做好了必要在备。 3、医疗机构阁信息畅通:基层医疗机构向我院转运急危重症感者时,应提前与危诊科或通度联系并通过120院前急数组转运感者;会诊科与调变室随时保持信息畅通。调度室在初步了解毫者伤痛情、相关专业来位情况确定允许接纹后,立邮通知完前急数细选行老者转运工作:院前急教组在接收此类患省时应与转运者进行当面交装,如目前病售与特运患者途中的车内监护、急救、处理清能等情况,同到做 好登记。 4、院内通通的通畅保证:包括急诊科急救绿色通道。入院抢救通道、紧急手术通道以及必要的备用通道、电梯等设备通畅,以便在院前急救组将伤者转运到达时立即用于病人的院内转送和抢救。 流程为:院前急救组一一急诊科一一抢救室一—(ICU/CCU/导管室/手术室)——留观室/住院病房。 三、病人的院前院内交接 急救病人交接:指急危重症病人经院前急救组送达医院后,院前急救组医护人员与急诊科或医院相关住院科室进行病人交接(伤病者基本信息、病情及相关

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流程通用 医护配合

深圳市急诊急救医疗质量评估检查之技术考核 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流程(医护配合)操作考核评分细则表 (遵照“深圳市疾病诊疗指南”第一章第一、二节的流程图) 受检单位:受检医生(签名):护士(签名):考核得分:__________ 评判签名:考核项目操作要素分值正确操作要求及评价方法扣分 接诊与检查步骤第一步D(D anger) 评估现场环境与 急救物品准备 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院内急诊科除外) 做必要的急救物品准备 (要求1分钟完成) 5分 1、首先观察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并采 取相应的安全保护对策(院内免); 2、携带内科或外科急救箱,以及相关 急救器械和设备上场或推至床旁。 未观察现场环境 扣2分,物品准备 每缺一项扣1分, 扣完5分为止 第二步R(R esponse) 检查患者反应 神 志 清 醒 自行走动,睁眼觉醒,对答如流: 1、询问主诉 2、现病史 3、既往病史 4、服药史 5分 1、由医生重点询问患者的主要症状、 发病经过、持续时间与缓解方式; 2、发病时患者的状态(外伤、运动、 休息、吃饭、排便、情绪等); 3、既往病史和服药史。 询问患者病史,每 缺一小项扣1分, 扣完5分为止或者 昏 迷 ! 有目 击者 向家属 询问 1、主诉 2、现病史 3、既往病史 4、服药史 1、凡倒地不起者,立即检查患者的意 识,用正确的方法呼唤他、并且掐 压“人中”穴,控制在4秒钟完成 (方法同心肺复苏开始的判断); 2、若患者已经昏迷,必须先实施急救, 一边抢救一边向目击者询问病史; 3、对神志模糊、不能讲话的患者,请 他以点头、摇头示意,看肢体动作。 检查意识的方法 每缺少或者错误 一小项扣1分, 询问病史每缺少 一项扣1分,昏迷 者未立即采取急 救措施扣2.5分, 扣完5分为止 非家属 1、主诉 2、现病史 无目 击者 省略

“120”院前急救工作程序

医院“120”院前急救工作程序 1 目的:使病员迅速、安全到达医院。 2 适用范围:突发疾患,需要院前或院内急救的病员。 3 职责 3.1 120调度员: (1)负责“120”接警电话的接听、记录。 (2)记录出诊目的地的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病员的病情。 (3)需要时电话咨询、指导现场急救。 (4)立即通知“120”出诊医师、司机出车。 (5)负责救护车回院后一切费用的收取。 3.2 “120”出诊医师: (1)负责出诊救护车医疗物品的准备,保证值班车内配备:心电监护仪、内科急救箱、外科急救箱。 (2)接到出诊通知后,立即随车出诊尽快到达目的地。 (3)需要时电话咨询、指导现场急救。 (4)到达现场后检查病员,对病员病情做出评估。 (5)根据病员病情做出决定,如病情平稳,马上转送。如病情不稳定,则给予相应处理后或一边处理一边转送。 (6)根据病情送回本院急诊科或就近医院,如病人及家属坚决要求送往其指定医院,可酌情同意,但需要家属签字。 (7)随时和急诊科保持联系。 (8)送达医院后向急诊医师汇报病情及治疗过程。 3.3 救护车值班人员: (1)任何时间至少有1名司机和一部完好救护车。 (2)负责救护车担架、供氧系统的保养,保证其正常使用。 (3)接到出诊通知后,带齐必备物品,2分钟内随出诊人员出发。 (4)熟悉周围道路状况,以最短时间,安全、平稳到达目的地。 (5)需要时搬运病人,帮助医生救治。 (6)随时和急诊科保持联系。

5.7.4 流程图(见下页) 医院“120”院前急救工作流程图

“120”院前急救工作制度 1.“120”院前急救24小时全天候应诊,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 不得擅离职守。 2.接班后立即对救护车内医疗设备、器械、急救药品进行检查、保 养,保证急救器材、药品能正常使用。并填写《交班本》。 3.救护车内一切医疗设备、器械、药品必须按规定配备,用后及时 补充,并放在固定位置,有明显标志,不得任意挪用或外借。 4.救护车要保持清洁,每日用紫外线消毒一次,并有记录。 5.保持救护车性能良好并按规定进行年审,任何人不能随意将值班 车派出做与“120”无关的任何事情。 6.严格执行各项诊疗规范、技术操作常规,作好各项质量记录。 7.转运病人时,医生、护士应与病人在一起,不准开玩笑或闲谈与 此次出诊无关的事。 8.转运途中应不间断地观察、抢救病人,病情需要时及时电话通知 医院急诊科做好抢救准备。 9.如遇病人无家属或为故意伤害受害者、死亡原因不明者,应及时 报“110”与民警取得联系,不要随意搬动病人,破坏现场。10.当自身安全无保障时,应与公安机关或其它有关部门取得联 系,确认安全后再处理病人。 11.原则将病人接回本医院或就近医院治疗,如家属不同意,需要 向家属告之危险并在出诊记录上签字。 12.病人因各种原因拒绝来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医生应细心解释病 情,如仍不来医院诊治,需患者或家属签字。 13.病人到达医院,原则上用急救平车送到抢救室继续治疗,不能 让病人自己行走。

120急救车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

120急救车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 一、目的 防止科室或私人随意使用救护车,避免影响急诊出车。保证救护车处于备用应急状态,随时接受急救中心指挥。 二、适用范围 急诊救护车的管理。 三、职责 (一)护士长、救护车司机每天检查救护车的车况、车容、抢救设备和药品。 (二)急诊班护士每班检查救护车的车况、车容、抢救设备和药品,做到及时更换和补充并做好登记。 (三)护理部每月检查救护车的车况、车容、抢救设备和药品。 (四)科主任、护士长对救护车进行严格管理,救护车只做医疗救护用,不得挪做他用。 (五)救护车司机必须保持车况良好、车容车貌整洁,接到电话5分钟内必须出车。并设有出车登记本,记录出车时间、地点、到达时间、随车人员等。 四、工作程序 (一)当医务人员接到120电话后,立即通知司机及值班医生、护士,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5分钟内出发(用物

见“救护车物品配备清单”)。由接120电话医生在出车登记本上记录出车时间、地点、到达时间、随行人员等。 (二)药品、器材、物品用后均由出诊护士及时补充、清理、消毒,使其保持完好备用。护士长每天检查,急诊班、上夜、下夜三班要每班检查,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各种登记。发现抢救仪器有故障应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请维修工修理。 (三)救护车离开本院执行任务,须报本院医务科同意,并上报急救医疗中心指挥调度室,以便指挥中心随时掌握救护车动向。 (四)出车执行120急救任务返回医院时,出诊医生须向急救中心指挥调度室报告出车情况并做好登记。 (五)车内禁止吸烟、摆放杂物。 (六)救护车司机定期做好车辆的检修、保养和救护车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车况良好,安全行驶。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为保障我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之间“绿色通道”的有效衔接,根据卫健委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院前急救: 1、调度室在接到求救信息后迅速发出调度指令(1分钟内),院前急救组(120救护车的医、护、驾)人员接到指令后应快速出诊(小于5分钟),院前急救应规范施行一系列必要的尽力、合理救治处理措施。 2、从急救现场到急救车途中的过程严密监护、积极急救和处理,急危重病人在转运至医院的途中应向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告知谈话。 3、转运过程中应事先将病情电话告知急诊科值班医生,急诊科值班医护人员应提前做好抢救相应准备工作;如因病情危重、涉及多专业学科的伤病情、伤病者涉及多人等情况需其他专业学科协助处理或须进行紧急手术的,转运途中应及时通知相应科室做好协助抢救及紧急手术准备;院前急救组时刻与急诊科及相应专业学科保持紧密联系与病人交接,积极协同抢救。 二、院前院内密切配合,形成紧密的无缝连接 1、保证院前急救与院内专业学科间的信息互通:及时通报急救病人病情信息:调度室——院前急救组——急诊科及医院内各相关专业学科“三方通话”。 2、病人转送与安置:危重病人病情及时向院内急诊科通报,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医院要求会诊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接诊护士、有关医生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救护车返回院内,做到抢救室的急救设备已开启,需要会诊的相关医师到位,医院各相关部门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3、医疗机构信息畅通:基层医疗机构向我院转运急危重症患者时,应提前与急诊科或120调度联系并通过院前急救组转运患者;急诊科与调度随时保持信息畅通。调度在初步了解患者伤病情、相关专业学科情况确定允许接诊后,立刻通知院前急救组、急诊科准备接诊工作。院前急救组在接收此类患者时应与转运者进行当面交接,如目前病情、途中车内监护、急救、用药等情况,同到做好登记。 4、院内通道的通畅保证:包括急诊科急救绿色通道。入院抢救通道、紧急

_院前急救管理规定

2011年改善医疗服务具体措施 一、改善门诊服务 1、规范窗口服务。落实《江苏省医疗机构主要窗口服务规范》,三级和县级综合医院以及门诊量较大的专科医院实行挂号、检验、“一站式”服务台等窗口工作人员提前30分钟以上挂牌上岗。挂号、取药等候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改善服务态度,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 2、改革服务流程。实行首问、首接负责制。优化门诊“一站式”服务和导医服务。开设简易门诊。门诊服务窗口和诊室弹性排班、分层分科分区挂号、收费、候诊。三级医院和县级综合医院要全面实行电子排队、叫号。注意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实时传输门诊和入院患者相关信息,提前做好服务,缩短患者门诊检查、缴费、取药和办理住院手续时间。鼓励开展门诊适宜手术、开设日间病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3、推进预约诊疗。建设省、市级区域预约诊疗服务信息平台。各医院积极推进窗口、诊间、出院、电话、短信、网络、社区等多种预约方式,方便患者预约。2011年,二、三级医院专家门诊预约率分别达20%、50%以上。其他医院也要积极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加强预约诊疗管理,确保预约成功率。 4、方便患者检查。合理安排检验检查设备和人力资源,进一步减少预约检查,力争做到随到随查。对需要空腹检查等特殊项目,在人员和时间上要尽可能从患者角度考虑,努力节省患者等候时间。全面推行检验检查报告及时发放制度,能即时出结果的,即时发放;能当天出结果的,当天发放。继续完善检验检查结果查询方式,在确保患者隐私的前提下,通过自助打印、手机短信、电话或网络查询等多种形式方便患者。

5、实行专家门诊“全日制”。方便农村和外地患者就医,合理安排专家门诊,积极推行专家门诊“全日制”和专家门诊“中心制”。专家门诊要确保诊疗时间,确保诊疗质量,对疑难杂症要以专家诊疗中心为平台,及时组织相关专科的专家会诊,让患者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加强紧缺专家门诊号的管理,想方设法杜绝“炒号”牟利行为。 6、安排好节假日服务。认真执行我厅下发的《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全省公立医疗机构节假日正常开诊的通知》(苏卫办医…2008?11号)和《省卫生厅关于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取消“黄金周”休假方式的通知》(…2007?14号),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资源,安排好节假日门急诊和住院医疗服务,满足患者需求,确保医疗安全。 7、改善服务设施和环境。坚持一切从方便患者出发,完善医院标识和就诊流程引导系统。门诊实行分科候诊,并保证各医疗区域有足够的候诊空间,保持安静、舒适。有条件的医院要开设自动取款机、小卖部、休闲区等服务设施。加强医院安全保卫工作,为患者创造安静、有序、安全的诊疗环境。 8、强化患者身份识别。运用信息手段,加强对患者的身份识别。对首次就诊患者,建立规范的电子档案。对重复就诊的患者,及时查阅相关门诊或住院病历资料,及时识别患者,以便于及时、详细了解病史和治疗情况,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院之间建立患者就诊信息交流机制,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费用。 二、改善急救医疗服务 9、强化院前急救服务。完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加强调度指挥,接到呼救信息后,无特殊情况下,农村30分钟内、城市(含县城区)10—15分钟内救护车赶到现场规范开展救治、转运。加强院前、院内急救医疗服务的协调配合,确保急救医疗服务的

院前急救院内抢救制度

抢救工作制度 抢救工作是否迅速、及时、有效,是衡量医院业务技术水平和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医疗护理工作中一项很重要的任务,要提高医务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业务能力,同时还必须加强抢救工作的科学管理,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为抢救病人生命赢得时间。 (一)组织形式及人员安排 急诊科是我院抢救急危重病人的重要科室,又是高速绿色通道,其人员配备必须具有一定临床经验和抢救技术水平高的医、护人员担任,各种抢救工作应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对重大抢救需根据病情立即组织抢救并呈报主管院级领导提出抢救方案。凡涉及烈性传染病和法律纠纷者,要立即报告有关部门。(二)保证抢救药品及器械装备的供应 为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抢救器材及药品必须力求齐全完备。要定人保管、定点放置、定数量品种、定时检查维修、定期消毒灭菌。并做好相应登记工作。值班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抢救技术及各种急救器材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三)严格执行抢救制度 1.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种抢救规范,准确记录危重病人到达时间、抢救时间。危重病人在医生未到之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吸氧、吸痰、测量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做好详细记录。 2.对急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用药处置要准确,严密观察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日夜应有专人守护,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要详细交代,所有药品的空安瓿,须经二人核对方可弃去,口头医嘱在执行时应加以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后医生及时补开医嘱。 4.及时与病人家属联系,凡涉及民事纠纷、交通事故、服毒自杀、工伤及大量急诊时,应分别通知有关单位及医务科。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医院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一、出车前: (1)救护车为医疗救护专用,实行24小时院内值班,由院办公室统一安排(夜间由行政值班,特殊情况下医务科可直接调用)。 (2)救护车司机必须保持车况良好、车容车貌整洁,保持车辆处于随时待命状态。接到电话10分钟内必须出车。并填写有出车登记,记录出车时间、地点、到达时间、随车人员等。 (3)急救车应按规定停放在指定位置,定人、定车、责任到人。车上的设备、附件不得私自拆卸,如需变动,需经院办公室批准后由专业人员拆卸。 (4)急诊护士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班班交接。当日出诊前必须对照《救护车物品配备清单》对抢救物资进行检查。护士长每周一次检查药品、器材、物品,护理部每月检查一次。 二、出车中: (1)院办公室或行班值班接到120电话,并简单询问病情及联系方式后,立即通知驾驶员及值班医生、护士,告之简要病情和联系方式,医务人员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10分钟内出发(用物见《救护车物品配备清单》)。出发前出诊医生必须与报警人取得联系,再次询问病情。 (2)当班驾驶员严禁饮酒,不得酒后驾车。驾驶车辆时不得抽烟,不得与人闲谈,驾驶室内不得私自带人,病人及陪护人员上车后应关好车门后再启动车辆。 (3)救护车司机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认真执行操作规范。确保行车安全。完成救护任务后及时返回医院,不得路途中办私事和单独出车,私自出车。 (4)医护人员、救护车司机在出车救护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佩戴工作

牌,对病人及家属在态度热诚,文明礼貌。 (5)出诊人员对病人应有高度负责的精神,进入现场应立即检查病人情况,对危重病人必须向病人家属交待病情并签署《120出诊、转诊、转院知情同意书》,取得家属签字。 (6)抢救病人要严格遵守医疗急救工作程序及急救原则,按急救医疗规范及服务标准对待病人,合理用药,确保医疗安全。 (7)使用担架搬运病人时,必须使用安全带将病人固定于担架上。 (8)接送过程中医护人员至少应有一人在病人身旁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系危急重症病菌,医护人员均须在病人身旁密切病人生命体征变化,便于及时处理,严禁医护人员坐在驾驶室内。如遇危急情况,可第一时间报告院办公室或行政值班,取得院办公室或行政值班的同意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就近医院抢救,杜绝责任事故发生。 (9)加强查对制度,不管是在现场还是在路途中救护,护士所执行的口头医嘱及所有操作,包括时间、药名、剂量、给药方法,要及时记入抢救记录,所有药品安瓿及包装均要核对后带回医院。 (10)接诊病人返回医院后,出诊医师要立即对接诊医师交接出诊情况。如系危急重症患者或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须提前向行政值班或院办公室汇报,告之相关科室提前做好准备。 (11)车辆在外出执行急救任务时发生交通事故或机械事故,驾驶员应第一时间及时报告院办公室,等候院办公室的指示和安排。 三、出车后 (1)为防止传染病交叉感染,救护车用后要及时清洗消毒。一般情况下每周清洗消毒一次,如遇外伤血液、呕吐物污染等需及时清洗消毒。车辆清洗消毒由救护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交接工作制度守则

精心整理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交接工作制度 为保障我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之间的“绿色通道”有效衔接,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并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订本规定。 , 2: 3:,协同抢救 二: 1: 2: 中告知医院要求会诊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接诊护士,有关医生等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救护车返回院内。做到抢救室的抢救设备已开启,需要会诊的相关医生已到位。医院各相关部门做好必要准备,基层医疗机构向我院转运急危重症患者时,应提前与急诊科联系并通过120急救中心转运患者,急诊科在初步了解患者病情,相关

专业床位情况确定允许接收后,立即通知120急救中心进行患者转运工作。急诊科在接受此类患者时应与转运者进行当面交接,如目前病情与转运患者途中的车内监护,急救,处理措施等情况,同时做好登记。 3:院内通道的通畅保证:包括急诊科的急救绿色通道,必要的备用特别通道,电梯等设备通畅。以便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用于病人的院内转送 三: 1: 2: 四: 1:急诊科设有24小时导诊(分诊)人员,随时到急诊科大门前迎接急危重病人入急诊抢救室抢救。当值班医、护人员接到急、危重病人入院通知时,应立即做好抢救准备,检查好所需抢救设备和备用抢救药品。

2:为了保证、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及时、准确、有效地进行,对“急救绿色通道”急、危重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原则,再补办医疗相关手续。 3:遇重大抢救必须报告科主任,白天同时报告医务科,夜间报告行政总值班组织医院抢救小组成员进行抢救会诊,也可以有急诊科主任直接请相关专业的抢救组成员会诊抢救。急诊科主任和护士长随叫随到,组织协调抢救工作。急诊抢救呼叫院内抢救会诊 10 4: 5:, 6: 操作 7: 8:

急诊科工作管理制度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工作管理制度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急诊科2007 年12 月 修订目 1.急诊岗位责任(值班)制度 2.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3.急诊接诊、转(院)运与入 院护送制度 4.急诊抢救制度 5.急诊程序与注意事项 6.急诊首诊负责制度 7.急诊病历书写制度 8.危重病交接班制度 9.急诊会诊制度 10.急诊收住制度 11.急诊科三级查房制度 12.急诊病例讨论制度13.抢救室和观察病区医师职责 14.急诊诊区规章制度 录 15.急诊清创(手术)室规章 制度 16.创伤外科规章制度 17.急诊医务人员教育与培训 制度 18.紧急外派抢救制度 19.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急救汇 报制度 20.仪器设备使用维护制度 21.急诊科院内急救预案 22.急救中心紧急特发事件处 理预案 23.传染病报告及处理预案 24.急诊轮转工作须知 一、岗位责任(值班)制度

1.急诊科工作人员(包括轮转急诊工作人员及急诊药房、检验、挂 号收费等人员)应熟悉各自岗位制度有关条文,充分理解急诊工作中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度的重要性。急诊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并不得以不符合医院规定的理由推诿病人。 2.工作人员上岗时做到衣帽整洁、佩带胸卡。实行首问负责制,全 心全意为病患服务,做到态度和蔼,有问必答,工作热情、主动、认真负责。 3.据医院规定,急诊科实行医疗服务承诺制。急诊工作人员应严 格遵守卫生部和我院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和医院工作人员守则,自觉学习遵守“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等有关法规,增强法制观念。 4.急诊科值班人员必须坚守本工作岗位,严守工作纪律,不得做 与急诊医疗工作无关的事情,随时准备应诊、抢救病人。 5.各科急诊值班医师在急诊科护士呼叫后必须在5 分钟内到达急 诊科应诊急诊病人。 6.值班人员不得提前下班或迟到上班,准时交接班,一般情况不 得私自调班或代班。如确实需调班,应经科主任的同意后,由排班医师改动排班表,然后上报医务科、人事科,责任到人,严防医疗事故发生。 7.值班人员负责本班次急诊应诊和抢救等医疗工作,值班人员严 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各种常用的抢救常规、技 术和抢救设备的操作程序。严格执行各种危重病抢救操作程 序。

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

附件1: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为保障我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之间“绿色通道”的有效衔接,根据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院前急救: 1、调度室在接到求救信息后迅速发出调度指令(1分钟内),院前急救组(120救护车的医、护、驾)人员接到指令后应快速出诊(小于5分钟),院前急救应规范施行一系列必要的尽力、合理救治处理措施。 2、从急救现场到急救车途中的搬运过程严密监护、积极急救和处理,急危重病人在转运至医院的途中应向伤病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告知谈话。 3、转运过程中应事先将病情电话告知急诊科值班医生,急诊科内值班医护人员应提前做好抢救相应准备工作;如因病情危重、涉及多专业学科的伤病情、伤病者涉及多人等情况需其他专业学科协助处理或须进行紧急手术的,转运途中应及时通知相应科室做好协助抢救及紧急手术准备;院前急救组时刻与急诊科及相应专业学科保持紧密联系与病人交接,积极协同抢救。 二、院前院内密切配合,形成紧密的无缝连接 1、保证院前急救与院内专业学科间的信息互通:及时通报急救病人病情信息:调度室——院前急救组——急诊科及医院内各相关专业学科“三方通话”。

2、病人转送与安置:危重病人病情及时向院内急诊科通报,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医院要求会诊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接诊护士、护工、有关医生等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救护车返回院内,做到抢救室的抢救设备已开启,需要会诊的相关医师到位,医院各相关部门做好了必要准备。 3、医疗机构间信息畅通:基层医疗机构向我院转运急危重症患者时,应提前与急诊科或调度室联系并通过120院前急救组转运患者;急诊科与调度室随时保持信息畅通,调度室在初步了解患者伤病情、相关专业床位情况确定允许接收后,立即通知院前急救组进行患者转运工作;院前急救组在接收此类患者时应与转运者进行当面交接,如目前病情与转运患者途中的车内监护、急救、处理措施等情况,同时做好登记。 4、院内通道的通畅保证:包括急诊科的急救绿色通道、入院抢救通道、紧急手术通道及必要的备用特别通道、电梯等设备通畅,以便在院前急救组将伤病者转运到达时立即用于病人的院内转送和抢救。 流程为:院前急救组——急诊科——抢救室——(ICU/CCU/导管室/手术室)——留观室/住院病房。 三、病人的院前院内交接 急救病人交接:指急危重症病人经院前急救组送达医院后,院前急救组医护人员与急诊科或医院相关住院科室进行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图

附件1: 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为保障我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之间“绿色通道”得有效衔接,根据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院前急救: 1、调度室在接到求救信息后迅速发出调度指令(1分钟内),院前急救组(120救护车得医、护、驾)人员接到指令后应快速出诊(小于5分钟),院前急救应规范施行一系列必要得尽力、合理救治处理措施。 2、从急救现场到急救车途中得搬运过程严密监护、积极急救与处理,急危重病人在转运至医院得途中应向伤病者家属进行必要得告知谈话。 3、转运过程中应事先将病情电话告知急诊科值班医生,急诊科内值班医护人员应提前做好抢救相应准备工作;如因病情危重、涉及多专业学科得伤病情、伤病者涉及多人等情况需其她专业学科协助处理或须进行紧急手术得,转运途中应及时通知相应科室做好协助抢救及紧急手术准备;院前急救组时刻与急诊科及相应专业学科保持紧密联系与病人交接,积极协同抢救。 二、院前院内密切配合,形成紧密得无缝连接 1、保证院前急救与院内专业学科间得信息互通:及时通报急救病人病情信息:调度室——院前急救组——急诊科及医院内各相关专业学科“三方通话”。

2、病人转送与安置:危重病人病情及时向院内急诊科通报,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医院要求会诊得医生、仪器设备、药物得准备。接诊护士、护工、有关医生等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救护车返回院内,做到抢救室得抢救设备已开启,需要会诊得相关医师到位,医院各相关部门做好了必要准备。 3、医疗机构间信息畅通:基层医疗机构向我院转运急危重症患者时,应提前与急诊科或调度室联系并通过120院前急救组转运患者;急诊科与调度室随时保持信息畅通,调度室在初步了解患者伤病情、相关专业床位情况确定允许接收后,立即通知院前急救组进行患者转运工作;院前急救组在接收此类患者时应与转运者进行当面交接,如目前病情与转运患者途中得车内监护、急救、处理措施等情况,同时做好登记。 4、院内通道得通畅保证:包括急诊科得急救绿色通道、入院抢救通道、紧急手术通道及必要得备用特别通道、电梯等设备通畅,以便在院前急救组将伤病者转运到达时立即用于病人得院内转送与抢救。 流程为:院前急救组——急诊科——抢救室——(ICU/CCU/导管室/手术室)——留观室/住院病房。 三、病人得院前院内交接 急救病人交接:指急危重症病人经院前急救组送达医院后,院前急救组医护人员与急诊科或医院相关住院科室进行

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

1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 答:(1)先排险后急救(2)急救与呼吸并重(3)先重伤后轻伤(4)先施救后运送(5)转运与救护相结合(6)院外和院内紧密衔接 3简述ICU的病床设置的要求。 答:ICU病床数量应符合医院功能任务和实际收治重症病人的需要,三级医院ICU的床位数以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ICU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至少应保留一张空床以备 应急使用,全年床位使用率平均超过85%时,应适度扩大规模。ICU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床间距大于1米;每个病房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8平方米,用于收治隔离病人。 6简述多发性创伤的急救和护理中应遵循的ABCD原则。 答:A:气道及颈椎控制: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保护颈 椎,实施颈椎制动。 B:呼吸及保持通气:维持呼吸功能,充分给氧,必要时采用人工呼吸、机械通气。 C:循环及控制出血:补充周围循环血量,保持心脏泵功能,对活动性出血积极止血。 D:审计系统障碍:保护脊柱、脊髓,采用硬担架搬运,轴型翻身,防止躯干摆动和 旋转。颅脑损伤者预防和治疗颅内高压,伴颅内出血者积极止血,必要时手术清除血肿。 E:暴漏及环境控制:充分暴漏病人身体,全面检查以及发现除上述部位以外的其他 脏器损伤。暴露时应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和保暖。 7简述中暑的发病机制。 答:(1)热射病: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产热和从环境中获得的热量不能与生理性散热达到平 衡,致使体内热量积蓄,引起体温升高。随着体内热量的蓄积,体温调节中枢失控,心功能 减退,心排出量减少、中心静脉压升高,汗腺功能衰竭,可使体内热量进一步积蓄,体温骤 增,甚至达到42°以上。临床上以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 (2)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中,人的散热方式主要是出汗。一般认为一个工作日内最高生 理限度的出汗量为6L,但在高温环境下,劳动者的出汗量可在10L以上。因大量出汗,使 体内的钠、钾丢失过多,引起肌肉痉挛和疼痛。 (3)热衰竭:由于大量出汗,同是人体内对热环境不适应,可引起周围血管扩张,但不 伴内脏血管收缩,以致循环血量减少,中枢供血不足,发生循环衰竭。 12简述院前急救的任务与原则。答:(1)院前急救的任务:①日常院前急救;②灾害事故的 院前急救;③大型集会活动的救护待命;④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⑤救护知识的普及。(2)院前急救的原则:①先排险后施救;②急救与呼救并重;③先重伤后轻伤;④先施救后运送; ⑤转送与救护相结合;⑥院外和院内紧密衔接。 2.2.简述院前急救实施救护的措施。答:(1)采用合理的救护体位。(2)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3)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有窒息、发绀者,应迅速解开衣领,清除口 咽部异物、血块和分泌物,有条件时给氧。(4)维护循环系统功能。(5)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6)对猝死、创伤、烧伤及骨折等病人进行现场救护。(7)止血。(8)包扎,可减轻伤者疼痛,减少出血,避免附加损伤及细菌污染。(9)固定。(10)对疑有脊椎损伤者,应立即予以制动,以免造成瘫痪。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 衔接的工作流程 一、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 院前急救机构与院内急救系统组成了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并承担三个部门功能:①院前急救;②医院急诊科急救;③院内ICU(加强监护病房)、CCU(冠心病监护病房)的救护。从发挥总体的急救功能方面来看,三方面紧密配合,构成了EMSS的一个急救链,作为整个急救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在急救工作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是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要窗口,是社会安全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急救急诊医学的首要和重要环节,其技术与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急诊服务的最终效果。 院前急救的服务过程包括: 1.目击者或患者行为(包括自救、互救、按急救电话指导要求行动等)。 2.呼救受理与调度、咨询指导、联络指挥(包括记录患者必要信息、按原则和程序分流调度、必要的技术指导与精神支持、必要的联络/上传下达/协调指挥等)。 3.现场急救(指在患者发病/呼救场所,按医疗原则、急救规范施行一系列必要的尽力救治措施)。 4.搬运途中救护(指从急救现场到急救车途中的搬运过程中的监护、急救、处理)。

5.急救车转运患者途中的车内监护、急救、处理。 6.院前院内紧密联系与交接、协同抢救。 7.其他(指完成单次急救任务后的一系列工作)。 三、院前院内紧密联系,急救一体化 院前院内在急救功能上的密切配合,形成紧密的链式连接与互助互补,表现在如下多方面:①通信调度:危重病人病情及时向接收医院急诊科预报,医院各相关部门做好必要准备;②病人转送与安置:病人送达医院急诊科时的快捷、准确、正确转运与安置必要位置,并实行进一步救治等医疗护理操作;③病情交接:院前急救医生将患者的必要病史信息与医院接收人员交接;④器材、设备交接。 1.通信、调度 院前院内信息互通; 急救病人病情通报; 甲医院-急救中心/救护车-乙医院的“三方通话”; 2.病人转送与安置 相关人员/功能保证:指接收医院的接诊护士、护工、有关医生等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等工作。 院内转送工具保证:指接收医院的接诊护士、护工将担架(车)、推床、轮椅等转送工具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用于病人的院内转送。 院内通道的通畅保证:包括急诊科的急救绿色通道、必要的备用特别通道、高楼电梯等的设备、通畅,以便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用于病人的院内转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