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做大做强首乌产业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做大做强首乌产业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做大做强首乌产业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做大做强首乌产业

用调查研究的格式排版,以调查研究文头纸出一份送

1120房间,谢谢。

期号335,40,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首乌产业

——关于加快发展滨海县白首乌产业的调研报告

滨海是我国唯一适宜白首乌集中生长的地区,产量占全国的95%左右。白首乌的种植、加工是滨海县传统产业,经过多年发展,该县白首乌产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2012年10月份市委赵书记在滨海“三解三促”活动调研时指出,滨海是何首乌的原产地,作为药食同源的特色产品,何首乌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大,要下大力气做大做强这一产业,使之真正成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为落实赵书记讲话要求,近期我们围绕如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白首乌产业发展进行了认真调研和思考。

一、白首乌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势

1、拥有稳定的、规模化的种植基地。滨海种植白首乌区域的自然环境具有独特性。沿海黄河故道地区的生态环境综合因素形成了适宜白首乌生长发育、优质高产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具有发展白首乌产业的天然优势。近年来,该县通过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标准化栽培核心区和高产示范片,加强技术指导,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植科技示范大户等途径,示范应用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标准

化、规范化种植模式,大面积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逐年增加,种植规模逐步扩大,为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县建有国家和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万亩,采用“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订单种植、全程服务、保护价收购。2012年,从事白首乌种植的农户人均纯收入近12000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1300多元。“滨海白首乌”2008年注册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0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1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是全国首乌行业唯一获得国家三项地理标志保护的原产地保护产品。

2、行业科技化、产业化发展的基础较好。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白首乌生产。一方面,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成果转化为重点,紧紧围绕解决白首乌产业加工过程中的重大关键技术,积极寻求技术依托,开展技术攻关;另一方面,通过政策驱动,科技招商,努力培育和发展壮大龙头加工企业,逐步建成了集种植、加工、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和销售于一体的白首乌产业化经营格局。江苏金昉集团公司、盐城果老首乌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先后被列为国家和省星火重点龙头企业、省农业科技型企业、省民营科技企业,以及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相继开发出首乌粉、首乌片、首乌保健酒、首乌超微细营养全粉及首乌总甙、总磷脂等活性提取物等系列产品。设有流通企业销售窗口和网点500多个,经纪人队伍1880多人;产品畅销全国,成功打入乐天玛特、家乐福、大润发和沃尔玛等大型超市,远销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爱生”牌、“果老”牌等白首乌产品先后荣获中国国际农博会及省、市名牌产品等称号。

3、具有较为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滨海县委、县政府通过开展政产学研合作,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先后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农科院、南农大、中国药科大学、江南大学以及江苏省中科院植物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精深加工技术攻关,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组织申报实施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项目20多项,转化科技成果10多项,专利申请8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16件。通过建立科技创新服务载体,增强产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先后选育白首乌新品种5个,其中通过省级审定1个,参加省级品比鉴定4个;无公害白首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有机白首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及地理标志产品滨海白首乌,分别于2005年、2009年和2012年初经省技术质量监督局发布实施,成为江苏省地方标准。2006年至今,中央电视台在科技苑和农业节目中连续6年对滨海白首乌产业及产品开发情况进行专题报道。

二、白首乌产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1、白首乌的身份定位亟待确定。滨海白首乌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和地产、地道中药材。我县生产的白首乌主要用于功能性滋补食品生产,但目前全国首批公布的80余种药、食同源植物没有将白首乌收录进去,因此按新的《食品安全法》要求,企业生产的白首乌功能性滋补食品、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的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执行标准都无法办理。因进入国家认可的药、食同源植物范围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所以滨海白首乌目前唯一有效的最好途径是申报国家卫生部门认可的新资源食品。申报新资源食品要有卫生部指定的权威部门(江苏境内只有省疾控中心、南京医科大学和东南大学三家)进行产品的理化特性、质量规格和毒理学等

评价,做这些实验检测费用较高、时间较长。如果滨海白首乌新资源食品的身份不能尽早定位,那么该县所有白首乌产业链的加工企业无法办理新的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执行标准,白首乌产品也不能在市场上营销。

2、白首乌种质资源退化、种植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滨海县种植的白首乌品种是由野生种驯化而来,在该县已有二百多年种植历史,新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以前在国内处于空白,加之长期无性繁殖,乌农种植白首乌每年都将大的好的卖掉,小的留种,这样年复一年,没有优选优育,导致品种退化混杂严重,产量和品质不稳定。加之大面积传统种植中化肥、农药使用量大,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农药残留超标,影响了白首乌药用的医疗效果和食品安全水平。同时,由于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模式推广力度不大,农田排灌设施老化,抗灾能力下降,制约了白首乌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现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带动能力不强。滨海现有首乌加工企业16家,取得国家食品生产QS认证的只有7家,其中规模较大的只有金昉、果老和陈氏3家,其余年产值均只有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带动能力不强。现有企业中没有一个上档次的产品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现有产品都是首乌片、首乌粉等初级产品为主,产品仍是粗放式生产经营,靠卖原材料销售低端产品,产品附加值不高。

三、做大做强白首乌产业的路径选择

1、尽早确立白首乌的合理身份定位。白首乌身份的合理定位是做大做强白首乌产业的当务之急。2012年8月份滨海县召开白首乌种植、加工产业化专家评审会,对于滨海

白首乌的产业化开发,省专家们一致认为要实实在在地开展产学研合作,东南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都愿意与滨海精诚合作。专家建议:目前,滨海白首乌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应与申报国家新资源食品同步进行,只有以滨海白首乌原料申报新资源食品,才可以资源共享,多企业、多产品公用,这是当前解决滨海白首乌身份定位这一根本问题的唯一途径。为此,县政府要高度重视,县农业、卫生等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精心组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主体作用,产业协会的纽带作用,及早确立白首乌的合理身份定位。

2、加快推进白首乌的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种植。白首乌原料的保质保量是做大做强白首乌产业的基本前提。要在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过程中,大力培植白首乌特色产业,在滨海港经济区的临海高等级公路与废黄河沿线交界地域建立滨海白首乌产业园,在滨海沿海废黄河故道区域建立5-10万亩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农业综合开发、黄河故道开发、沿海大开发、国土资源整治、农业产业化和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项目均要向白首乌产业园和标准化示范区倾斜。白首乌种植要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的要求快速推进,围绕优质、高产、高效目标,对白首乌优良新品种选育、种苗脱毒繁殖、建立水旱轮作制度、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降控农药和重金属残留等先进技术进行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在不同产区全面实施《有机白首乌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农产品——白首乌生产技术规程》、《地理标志产品——滨海白首乌》等省级地方标准,运用技术培训、典型示范、现场指导和“四电一报”(电视、电话、电脑、电台、科普小报)、编印彩色挂图等多种形式,加大科技入户力度,

确保全县白首乌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白首乌原料有机、绿色、无公害。

3、切实加大白首乌产品的研发力度。白首乌产品的提档升级是做大做强白首乌产业的必由之路。目前,天然的药物和功能性滋补食品、保健食品因其效果独特,副作用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亲睐。白首乌系列产品正属于这种传统的药、食、美容兼用食品类型。白首乌龙头加工企业要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和医学界合作,科技、农业、卫生等有关部门要鼎力支持,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进行扶持,积极立项争取国家和省级科技攻关、科技开发等项目,对白首乌在食品、医学、美容及工业原料等领域开展创新研究和应用开发;运用现代加工设备、加工工艺和科学技术,加快白首乌功能饮料开发;重点加强对白首乌总甙、总磷脂、氨基酸、多糖等多种活性成分的全新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研究,激励国内外学者对白首乌磷脂类成份、氨基酸类成分、维生素类成分等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同时对白首乌的抗氧化作用、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作用、保肝作用、对心脏的影响、降血脂作用、对溶血性贫血模型的影响、促进乌发和毛发生长作用等进行广泛深入地研究,揭示滨海白首乌各种生物活性及其作用的物质基础,逐项取得相关权威部门和专家鉴定的科学技术成果,为滨海白首乌资源的深度综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4、大力提升白首乌产业化开发水平。白首乌产业的要素整合是做大做强白首乌产业的根本保障。要着力提升白首乌产业开发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白首乌产业的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支持。首乌与人参、灵芝、冬虫夏草历来并称祖国中草药宝库中的

“四大仙草”。要进一步发掘推介首乌文化,在滨海的沿海地带辟建白首乌观光旅游区,组建首乌文化馆,举办中国·滨海-白首乌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通过举办节会,广泛宣传,吸引游客到滨海观看四大仙草之一的白首乌、品尝张果老食后成仙的白首乌营养套餐、选购具有保健功效的白首乌系列礼品,打造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涵容多层面、涉益多领域的文化产业集群。要积极招引具有一定消费群体的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和韩国等海外合作伙伴来投资开发滨海白首乌资源,利用他们的战略思维、客户资源、研发力量、品牌优势,推进白首乌产业逐步做大、做优、做强。要加强要素整合,积极组建滨海白首乌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走生产基地化、标准化,企业规模化、集团化,产品品牌化、绿色化,销售多元化、国际化之路,形成科、工、农、贸一体化,种、加、产、销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真正把滨海白首乌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富民捷径。

发挥资源优势

发挥资源优势沈阳推出"6+1"求职服务套餐 作者:宁国职高陈水根转发浏览次数:58 发布日期:2009-2-13 13:20:20 2009年02月13日作者:刘玉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新开发智能系统可网罗全国八成城市岗位信息 本报讯(记者刘玉)为帮助大学生充分获取用人信息,沈阳市人事局充分发挥沈阳人才市场这一国家级区域性人才市场的资源优势,推出大学生求职“6+1”服务模式,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向大学生传递用人信息,提高大学生求职的信息对称性和求职成功率。 据悉,近些年来,沈阳市接收高校毕业生的总量逐年攀升,近5年来以年均30%以上的幅度递增。据统计,2009年沈阳市接收大学生总人数预计将突破10万人,与2008年同比增加3万人,今年是该市历史上接收毕业生数量最多的一年,接收人数约占全省接收毕业生总人数的一半。 沈阳市委、市政府不久前明确提出,2009年要实现10万大学生100%就业。为实现这一工作目标,沈阳市推出大学生求职“6+1”服务模式,使大学毕业生来沈求职的渠道更加便捷畅通。其中,“6”分别是指促进大学生就业智能服务系统、现场招聘会、大学生求职专刊、大学生求职信息专栏、智能服务3G终端进校园、用人信息电子邮件配送系统,“1”是指就业咨询、能力测评和岗位推荐。 其中,促进大学生就业智能服务系统是指为大学生量身定做的以招聘信息为支撑,就业资讯为补充的智能化就业指导专家系统;现场招聘会是指沈阳人才市场每周举办6天招聘会,一年提供约30万条岗位信息和近2万家企业信息;大学生求职专刊是指不定期编印用人信息,发给前来求职的大学生;大学生求职信息专栏是指在沈阳人才市场一楼设立大学生需求信息服务专栏,集中发布适合大学生求职的用人信息;智能服务3G终端进校园是指在各大校园建立终端,通过3G无线网络远程发布适合大学生求职的用人信息;用人信息电子邮件配送系统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群发系统向沈阳人才网的大学生注册会员群发合适的用人信息;就业咨询、能力测评和岗位推荐是指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咨询服务,对大学生的能力素质进行测评,结合合适的方向提供岗位推荐服务。 据介绍,沈阳市人才市场将开通促进大学生就业智能服务信息系统。该系统所提供的就业信息覆盖了全国80%的大中城市及百强县,每年可面向大学毕业生发布就业岗位信息100万个。该系统兼具“海量招聘信息”和“专家择业导航”两大特点,既能提供岗位地域分布、实习培训等信息,又有相关专家对不同职业发展空间、不同地域的就业政策进行解读。该系统免费提供给大学生使用,将有效降低大学生就业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展

突出特色发挥优势 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展 临夏州以工代赈办公室杨映伟 产业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主体。面向“十一五”今后一个时期,充分认识我州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对于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现我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宏观经济效益,推动全州建设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州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和发展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我们本着对州情再认识、再分析、再研究,实实在在寻找出我州适时适势发展,具有经济支柱能力的主导产业,并就其成因和发展对策建议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分析。 一、全州产业发展现状 我州八县(市)中除临夏市外,其余七个县都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历经各届州委、政府的努力,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基本培育和建立起了加快经济发展的框架体系,全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趋于合理。2007年全州完成农业总产值30亿元,比上年增加5.8%;农业增加值19.4亿元,占GDP 26.6 %;第一产业中种植业完成产值17.05亿元,比上年增长4.24%,畜牧业完成产值10.68亿元,增长7.15 %。粮食生产形势稳定,农作物区域布局、品种品质结构取得新进展,区域优势产业更加集中,地方特色主导产业日趋明显,马铃薯、双低杂交油菜、玉米、设施蔬菜、豆类、百合、中药材7个产业基地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一批“农”字牌龙头企业竞相发展,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企业活力增强。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工业化是我州经济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十五”以来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工业的发展,不断营造工业发展的环境,加大对工业发展的力度,提出了工业强州战略,制订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我州的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2007年第二产业20.83亿元,占GDP28.6%,其中电力生产及供应业实现增加值6.95亿元,增长5.69%;基本上形成了以兰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政策措施 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主任 郑文凯 ---------------------------------------------------- 尊敬的孙老还有王副主 席,朋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有 这个机会参加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 举办的光彩事业与农业产业化论 坛。受我们农业部刘副部长委托, 我代表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对光彩 事业促进会发展10周年,并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大有可为、大有发展作为的一个新领域。近年来,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已经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根据会议的要求,下面我把我们当前国家产业化发展的状况向各位做一个介绍。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新阶段农村工作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1、中西部地区整体跟进,整体发展水平提高。把培育壮大农村企业和壮大产业化组织作为重点。有利的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据我们2002年底对农业产业化统计,全国有各类产业化组织总数是94000个,比2000年增长了41.6%。同时中西部涌现了一批九山游子、双汇、蒙牛等一大批排头兵,体现了中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巨大潜力。 2、产业化领域拓宽,龙头组织结构区域合理。近几年越来越体现出农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展现了农业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产业化组织按产业分类,种植类占44.8%,畜牧业占 24.1%,水产化组织占8.2%,林特产业占10.4%,还有其他类型占10.5%。 3、完善产业化发展动力机制。企业和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和内在的动力。目前全国各类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连接方式中,合同方式占51.9%,合作方式占12.6%,股份合作方式占13.3%,其他方式还有22.2%。合同、合作、股份合作三种比较稳定的利益连接方式所占的比例达到77.8%。这些在实践中也有丰富的内容,主要一是规范定单内涵,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定单现在不仅包括订购数量、质量,还充实了最低保护价、提供系列化服务等内容,有的还增加了企业担保、银行贷款、政府贴息解决农户资金不足的条款。二是引入保险机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有的参加了商业保险,

对加快庆元竹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对加快庆元竹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工作,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把竹产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全县竹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成效显著。下阶段,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我县竹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竹产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庆元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现阶段竹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纵观庆元竹产业,通过近年立足资源转化,贸工农一体化促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效,但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可能会影响到今后竹产业更好发展。 1、竹资源形势分析 优势:我县现有毛竹林面积38.7万亩,按全部竹林实现丰产经营测算,每年将可为笋、竹加工企业提供毛竹1200万株,笋2.5万吨。今后还可继续通过生态杉改竹、毛竹造林、毛竹散种等措施,扩大竹林面积,进一步提高资源总量,以提供更加丰富的竹材和竹笋。此外,庆元周边县市毛竹资源丰富,也可为今后庆元竹产业发展提供部分原材料。 劣势:随着竹制品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原材料用量将继续增加,竹材自给率将继续下降,原材料调进量将会更大,自有资源不足将成为制约竹制品加工业发展瓶颈因素之一。另外,竹笋加工企业发展的严重滞后,竹笋(主要是春笋)销售成为难题,竹林效益难以完全体现。 2、基础设施形势分析 优势:随着的54、55省道的改扩建、康庄工程及竹林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原材料运输网络已初具规模,道路建设有效降低了竹资源培育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林农培育竹资源的积极性。今后,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等交通条件的改善,都将对我县竹产业发展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劣势:我县竹林道路建设虽已初具规模,原材料运输网络基本形成,但林道都是泥土路面,且多数坡度较大,受天气因素影响极大,一逢下雨就无法通车,严重影响正常生产。急需对主干道的路面进行砂石硬化,以适应全天候运输。 3、笋、竹产品市场形势分析 优势:竹制品加工已初具规模,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竹制产品已形成了竹厨具、竹炭、竹地板、竹醋液等多个系列,几百个品种,远销2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各大中城市,具有较好抗市场风险能力。随着绿色、无公害竹制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将有望进一步提升。 劣势:高科技含量的精深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仍然不多,全竹利用率不高。许多产品(如部分竹炭制品),仍然未能被广大消费者接受。笋制品产量低、品种单一,笋加工瓶颈仍未突破。产品科技含量和品牌知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营销网络需进一步健全;海内外新市场需进一步拓展。 4、政策形势分析 优势:为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办法;2007年七部委出台《林业产业政策要点》,把发展现代林业推动生态建设列为重点。目前,正在编制中的《2010-2013年丽水市竹制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及2007年庆元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都将有力地推动我县竹产业发展。特别是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把加强原材料基地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等作为重要举措来抓。所有这些政策和规划,都有力地支持了我县竹产业的发展。

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协同发展模式及区域发展策略_沈山

第30卷第3期2004年5月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f Xuzhou N ormal U ni .(P hilosophy and So cial Sciences Edition ) Vol .30,N o .3 M ay ,2004 [收稿日期]2004-01-01 [作者简介]沈山(1970—),男,河南南阳人,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郭黎霞(1981—),女,江苏泰兴人,徐州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林炳耀(1940—),男,福建福州人,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协同发展模式 及区域发展策略 沈 山1,郭黎霞1,林炳耀2 (1.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2.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江苏南京 210093) [关键词] 城镇化;产业化;协同效应;发展模式;发展策略;产业集群;专业镇 [摘 要] 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是空间载体与产业内容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结与依存,具有推动经济要素集聚、促进农村市场发育、加速区域现代化进程的协同发展效应和以龙头企业模式、市场网络模式、专业区域模式为主导的协同发展类型。以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区域发展三大策略是发展产业集群、建设专业城镇和推动区域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 F790.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425(2004)03-0132-05 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现代化发展中两种诱致性制度创新。两者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地域结构的演变上相互影响和推动,成为继农村实施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变迁后的更加深刻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地域历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农业产业化全面推进”—“重点建设小城镇”—“民营经济的崛起”等制度诱致,使其发展持续而又稳定。随着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三次机遇”,以及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以城镇化推动经济增长、以产业化推动农村结构优化的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成为重点探讨的课题。本文将研究视角放在农村城镇化(地域空间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济结构演化)上,从二者协同发展效应和发展模式入手分析,谋求新的区域发展策略。 一、概念阐释 农村城镇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渐进的过程,含人口、产业和地域空间三个主体内容的演变与转换,本质是农村地区人口与经济活动要素的非农化及集聚。其主要是在农村社区、乡镇企业、农民家庭等民间力量推动下,由市场力量诱导,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 农业产业化是以多元参与主体共同利益为基础,逐步实现农业产加销环节的生产专业化、经营集约化、企业规模化、服务社会化、流通市场化和产业一体化,最终将农业由传统产业转变为现代产业的历史进程。二者是转轨时期农村重大的社会经济制度创新。 从理论上讲,城镇化与乡村非农化的进程客观上应当是一个相辅相成、同步推进的过程,而实际上两者运行的状况却往往因时因地而异。相关研究表明 [1](P16-18) :我国的人口城镇化进程长期 滞后于农业劳动力非农化进程。经济发达、发展较快的地区表现尤为明显。以农村城镇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农业产业化引导和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使其协同发展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 二、协同发展效应 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协同发展具有聚集人口、产业、人才、资金、信息、服务的功能;具有接纳城市经济能量并向农村辐射,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功能。因此,二者的协同发展既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也关系着中国农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是产业自身与产业依托的关系,即产业内容与空间载体的关系,两者 DOI :10.16095/j .cn ki .cn32-1833/c .2004.03.029

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 合理配置

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打造梁河劳务经济 梁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1年11月2日) 梁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乡村人口15万人,占人口总量的89.7%,目前我县劳动力有103845人,占农业总人口的51.9%,其中富余劳动力为40000多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2.6%,男性19071人,女性劳动力14782人,高中以上文化8111人,初中以下文化25742人,每年新增待业人员1000多人,近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把农村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大的产业来抓,充分利用人口资源优势,引导剩余劳动力合理配置,有效转移,有序流动,使兰坪县成为全州闻名的劳务输出大县。农村劳务输出已成为兰坪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受到全县务界人士的关注。 一、我县劳务输出的规模和特征 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和跨区域流动,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县劳务输出发展势头强劲,并呈现出向有组织、成建制、上规模、有序化的输出的发展态势。 1、从输出规模看:劳务输出的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几年来全县劳务输出总计达8000多人,年均以10.0%的速度递增,其中,外出务工在6个月以上的人员有6000

多人,占劳务输出总量78.8%;在3—6个月的有2000人,占劳务输出总量12.3%;3个月以内的有1000人,占劳务输出总量9.0%。从调查情况看,3个月以内主要是抽空打短工,3—6个月主要是利用农闲就近打工,这部分人离省外出的不多;6个月以上的主要是到县或出省长期务工。受市场需求的影响,这部分人员从事的工种较稳定,需求量大,因此所占比重较大。本文以下分析都是特指6个月以上外出务工人群。 2、从人员构成看:男性多于女性,以年轻人为主。 我县农村在外务工人员中,男性占85.6%,女性占14.4%,外出务工人员的性别比为100:10,与九十年代中期男性外出人口占九成以上相比,女性外出规模、频率迅速提高,流动的主动性也在加强。说明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开始摆脱家庭及封建思想的约束投入到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去。从外出务工人员的年龄构成看,20—34周岁外出人员占一半以上,达54.75,其中20—24周岁占五分之一,是各年龄段比重最高的一组。而40岁以后的人口流动量逐渐减少,到50岁以上流动最已仅有5.5%。 3、从群体素质看:外出务工人员基本素质高于在乡农民。 外出务工人员与常住人口相比,一是文盲比例低,占1.4%,低于常住人口文盲率7.2个百分点;二是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低,占15.9%,低于常住人口11.2个百分点;三是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高,占70.6%,高于常住人口20.5个百分点;四

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重点分析

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重点分析 2005年10月12日 目前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仍在继续扩大,除了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发展长期滞后、生态环境脆弱等原因外,突出的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化程度低,自我发展能力弱。在"十一五"乃至更长的时期内,西部地区还必须加快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 --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依托特色资源,发挥比较优势,一些产业已经在全国工业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是能源建设。通过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大型煤炭基地等一批重大工程的建设,初步形成新疆、青海、陕甘宁、川渝等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黄河上游、长江上游水电基地,陕北、蒙西、宁夏和云贵等煤电基地。 2004年西部地区主要能源产量及在全国所占比重 产量在全国所占比重(%) 煤炭51866万吨32.7 原油4071万吨23.3 发电量5099亿千瓦时23.9 其次是原材料工业。甘肃、云南的铅锌、四川的钒钛、内蒙古的稀土等得到较快发展。青海100万吨钾肥工程建成投产,成为我国重要的钾肥生产基地。贵州和云南磷肥企业通过改造,使我国高浓度磷肥自给率提高到50%以上。 第三是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新疆的优质棉和果蔬、内蒙古的乳业和羊绒制品、云

南的烟草、广西的制糖等已逐步成为优势产业。 第四是旅游业。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各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度假旅游和探险旅游,丝绸之路、长江三峡、香格里拉、青藏雪域高原等跨区域旅游线路已经形成。九寨沟、喀纳斯、黄果树、兵马俑、桂林山水、草原风光等一批旅游景点已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精品。 此外,西安、成都、重庆等地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等也渐成气候。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金祥分析,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四大有利条件:一是资源优势明显。二是基础设施的改善。三是巨大的市场潜力(全国对能源、原材料和农副产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四是毗连众多国家的区位优势显现。 虽然成绩不小,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仍然存在如下四个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产业结构不够协调仍是西部地区的首要突出问题。其次,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第三是产业链条短。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齐同生介绍,宁夏目前的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为1:2.1,显著低于全国1:1的水平。当前煤转电效益可增加5倍,煤转化工效益可增加10倍,煤转油效益可增加20倍。但从内蒙目前情况看,主要以输出原煤为主,加工转化率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第四是在个别地区和个别领域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西部地区近五年来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五年前现在 内蒙25:39.7:35.318.7:49.1:32.2 陕西18.43:1.38:38.913.7:49.1:37.2 青海14.6:43.3:42.110.6:51:38.4

腾飞地产集团运营管理-项目运营管理-商业-万象城TC工作操作流程

万象城TC工作操作流程 2010年6月7日第一版 2010年6月15日起执行 第一部分流程说明 1.目的 本流程用于指导、规范TC如何为万象城顺利开业进行统一组织协调,确保开业筹备各阶段工作目标和职责清晰,保证开业筹备过程中各项事宜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以实现高效率完成开业任务。 2.适用范围 2.1本流程适用于万象城开业筹备的全过程,用于TC对开业整体进度的规划及推进。 2.2本流程适用于市场部、设计部、华润中心项目部、IT、财务部、物业管理中心及总包 配合租户开业的操作程序。 3.流程原则 3.1开业总体进度应有各关键工作模块进度计划的支持,各关键模块进度和总体进度应保 持步调一致,相互协调。 3.2TC应不定期的召集会议,掌握各项工作模块进度的执行情况,调整各项工作进程, 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开业过程中的问题。对于不能解决并影响开业时间、开业质量的,报公司领导。 4.各部门职责分工 市场部 -负责提供各租户签约信息、租户条件图。 -在签署租赁合同/租赁确认书,确定、审批完成工程技术条件,并发送租户条件图至租户后,负责组织召开租户移交会,实现TC人员与租户的对接。 -在租户移交完成之前,负责组织召开设计装修协调会。 -若租户在设计装修过程中变更工程技术条件,市场部负责与租户协调并审批变更条

件。 -若合同租赁面积与租户现场实际测量面积存在差异,市场部负责跟进租赁面积调整的补充协议签署工作 -负责与TC共同督促租户在指定日期接场并推进租户装修进度。 -负责对店铺装修效果图提出意见。 ?TC -在市场将租户移交给TC后,TC负责租户的设计、装修、开业事宜的对接工作,把控租户设计、装修、开业的总体进度。 -负责组织召开设计与装修协调会(在租户移交完成后)与开业协调会。 -负责组织办理场地移交、图纸审批、开业验收、工程整改、二装退场等手续。 -负责协助办理装修许可证与施工出入证,并协调装修现场管理工作。 ?设计管理部 -参加设计装修协调会,提出设计要求及指引。 -负责对店铺效果图的最终审核。 -负责对设计图纸及装修图纸(结构设计)提出专业意见。 -负责跟进店铺的实际面积测绘。 ?华润中心项目部 -参加设计装修协调会,提出设计要求及指引。 -负责协调总包将店铺移交给租户。 -负责对店铺设计图纸及装修图纸(机电设计)提出专业意见。 -协调总包与物业间的关系,协助管理装修施工现场。 ?财务部 -负责办理店铺租金、租赁保证金、管理费、推广费、POS押金等各项租赁合同规定之所有财务工作。 ?IT -负责协助租户安装开通并维护网络、POS系统等设施。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农业产业化得到稳步发展。今年三季度,我市实现农业总产值94.57亿元,占计划目标8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048元,占全年目标81%。现将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培育形成了主导产业。在粮食生产上,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推广“山川紫”(紫心甘薯)、“高系”14号(黄心甘薯)等优质品种约6000亩;示范种植天优826、特优138等优质水稻面积538亩,辐射带动面积1.2万亩。去冬今春冬季瓜菜种植面积26.5万亩,推广新品种15个以上,新技术10项,年育苗量2.5亿株。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饲养模式,规模养猪场534家,禽类专业孵化场82家,规模养禽场1972家,蛋禽规模养殖场16家。目前鸡出栏量3549万只、猪出栏量29.18万头。以椰子、橡胶、胡椒、槟榔、油茶为主的热带经济作物和以荔枝、龙眼、香蕉、莲雾、柠檬为主的水果种植业,种植面积达到58.5万亩。南

美对虾苗产业,年生产销售对虾苗760多亿尾。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有531家,家庭农场有70家,经营土地面积6890亩。深入开展以“运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社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五化”创建活动,创建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3家,市级示范社19家。 (三)农业品牌规模进一步扩大。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围绕我市名优特品种,大力推行品牌认证,积极申报绿色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国家、省名牌,鸡、椰子糖和罗非鱼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先后打入市场,并迅速成为倍受省内外客商青睐的知名品牌。目前,全市共有农产品商标872个,其中:国家驰名商标3个,省级著名商标19个,省名牌农产品3个。“三品一标”认证20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绿色食品认证6个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个。 (四)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我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技领先、生态高效、循环利用、效益优先”原则,围绕“现代、高效、示范”目标,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整体谋篇布局,突出主导产业、规模生产、功能配套,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去年,3个基地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称号,今年,3家基地又获得了省级现代农业示

傲挺脊梁 西部突围---做大做强怀化电力支柱产业的思考

通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湖南怀化电力产业已经成为怀化市产值规模最大、财税贡献最多、带动作用最明显的支柱产业,对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做大做强怀化地方电力产业意义重大,是实现怀化西部突围的一步重棋。 傲挺脊梁西部突围 ----做大做强湖南怀化地方电力支柱产业的思考 怀化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是湖南省最大的地方电网企业,为湖南省百强企业、湖南省纳税百强企业。集团公司下辖17家分(子)公司,拥有固定资产22亿元,净资产8.5亿元,年供电量20亿KWH,年销售收入8亿元,年上缴利税费1.2亿元。集团公司主要从事水(火)力发电(供)电、电网经营、输(变)电工程安装、勘测设计、房地产开发、铝电生产、电力资源开发以及商贸服务等产业。蓬勃发展的怀化电力已成为怀化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据统计,2006年,怀化市地方电力产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6.4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10.5%。从怀化电力集团目前运行情况看,2006年缴纳利税费1.6亿元,其中市电力集团本部缴纳税费0.6亿元。到“十一五”期末,怀化电力集团及本部可缴纳利税费预计分别达到3.8亿元和1.8亿元。根据税务部

门调研,怀化市连续三年电力增值税占“两税”收入的比重为40.08%、40.81%和44.11%。此外,因怀化电力带动的相关产业如铁合金、电石、水泥等行业,2006年累计实现产值16.54亿元,创税收9032.3万元。怀化电力产业从南方电网下网电价比从国(省)电网下网电价每千瓦时低0.068元,每年可节约供电成本6800万元。我市由地方电力供电的商业企业用电价格比国(省)网每千瓦时低0.2元,工业企业用电每千瓦时低0.1元。 一、做大做强怀化电力支柱产业的必要性 ——有利于增强地方财源,发展壮大怀化地方经济。怀化电力集团目前为市属第一纳税大户,随着怀化电力集团的发展,到“十一五”期末,怀化电力集团及本部可缴纳利税分别达到3.8亿元和1.8亿元,将会成为我市重要的地方财税来源。怀化电力集团2005年在全省百强排序中位列79位,其中,百强企业分析,销售收入增长率、资产总额、资产增长率、纳税总额、纳税增长率、人均资产、研究开发费用、资本保值增值率等9项指标位列全省50强企业,利润增长率在全省位列第10名。 ——有利于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怀化市两网并存的竞争供电格局,让怀化百姓和地方企业得到不少实惠。怀化地方电力供电企业从南方电网下网电价比从国网(湖南省电网)下网电价每千瓦时低0.068元,按目前每年下网电量10亿千瓦时计算,就会节约成本6800万元。相应市

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对安徽省经济拉动作用分析

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对安徽省经济拉动作用分析 如何协调我国现阶段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或孰先孰后的问题对于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这也一直是经济与社会各界中颇具争议的重大话题。本文根据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情况, 运用1985—2008年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的相关数据指标, 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了“三化”对安徽省经济拉动作用, 论证了现阶段只有以城镇化为龙头才能引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出当前困境, 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目标。 标签: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经济拉动作用 1 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安徽作为中国的中部省份,在经济的发展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9年的GDP过万亿,相当于改革开放前的GDP的几十倍。安徽在经济持续增长,GDP持续创新高的同时,也应该想到作为中国内陆经济不发达的省份,如何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可持续经济。面对国际、国内的经济困境,安徽省经济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基于1985-2008年中国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的相关数据指标, 本文分别假定实施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为龙头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 通过政策导向将有限的资源配置于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中, 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现阶段三种不同战略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2 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对安徽省经济拉动作用的理论分析 2.1 城镇化为龙头拉动安徽省经济发展战略分析 农村城镇化, 指的是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不断向农村城镇地区集中的社会经济过程。小城镇具有聚集人口、产业、人才、资金和信息的功能;具有接纳城市的能量并向农村辐射的功能; 具有引导消费的功能。安徽作为一个农业大省, 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 不仅是现阶段安徽省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而且必然会对安徽省未来社会, 特别是科学解决“三农问题”产生深远的影响。 (1)农村城镇化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 扩大国内需求, 拉动经济增长。要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 就必须扩大内需, 开拓城乡市场,安徽省约有5000万的农村人口,占安徽省总人口的70%以上,但到2008年安徽省的农村人口的恩格尔系数还高达43.3%,而城镇居民为39.7%,农村人口的恩格尔系数同比在上升,而城市人口的恩格尔系数同比却在下降。有计划地大力发展农村城镇建设, 对于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拉动经济增长,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农村城镇化建设是有效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迫切需要。农业劳动向非农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但目前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

充分整合资源发挥整体优势

充分整合资源,发挥整体优势 ——浅谈滕头园林“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 浙江滕头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傅剑波 2011年12月2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好! 很荣幸受“园冶杯”风景园林国际竞赛组委会邀请,作本届论坛的主题演讲,跟大家一起探讨中国园林行业的现状和趋势,分享在园林行业这些年的一些体会。我今天想结合滕头园林的发展历程,谈谈我们创建以科技研发和景观设计为技术支撑的苗圃建设、园林工程、苗木营销“三位一体”经营模式,促进企业发展的一些做法。同时就园林苗圃建设及其发展前景与大家探讨分析,希望能得到业界同仁,特别是在座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的指教。 一、对中国园林行业现状与趋势的认识 中国园林绿化行业发展至今,已有近20年历史。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房地产业兴起及大规模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行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进入21世纪,生态文明建设、低碳环保理念深入到社会各个方面,为园林绿化行业展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据有关方面统计,截止2009年,我国园林绿化企业有16000多家,园林设计企业1200余家。至2011年8月,行业内具有园林绿化一级资质的企业共560家。有关方面分析,基于城市化新增园林市场及现有城市化水平下园林扩大化市场,未来五年,仅考虑政府主导的投资,平均每年市政园林绿化市场在1300亿-1800亿之间,这就为园林绿化行业带来了良好发展的契机,再加上地产景观、绿色通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将为园林绿化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在园林苗圃建设方面,虽然经历了几次兴衰起落,但总体前行,截止2010年,全国花木种植面积为80多万公顷,逐渐形成了一个年产值逾千亿的全国性产业和比较繁荣的市场。 当然,中国园林行业及其发展亦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场波动大,资金短缺、行业标准体系不健全,科技研发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周期长,经营管理粗放、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既懂景观设计、又懂工程施工、对苗圃管理技术和园林植物也很熟悉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严重匮乏,这些因素都制约和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提升发展。 在整个中国社会经济和园林行业发展的背景下,我来谈一下滕头园林的经营发展之路。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漯河市特色优势产业 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我市特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我市制定优惠政策,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在成为全国食品加工基地的基础上,形成中部地区重要的造纸基地和全省重要的盐化工基地。目前盐化工、造纸等优势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经济效益优势突显。 一、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情况 1、食品工业。我市食品工业起步较早,截止到2007年底,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92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7.4%,资产总计达217亿元,从业人员8.1万人;实现增加值115.2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2.2%,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38.6%;实现销售收入626.2亿元,同比增长33.6%,出口交货值达7.9亿元;实现利润67.1亿元,同比增长48.9%;实现利税89.4亿元,同比增长42.3%;目前,我市已培育出年销售收入超300亿元的企业1家,超40亿元企业3家,超10亿元企业8家。主要产品近20种,年产小麦粉350.7万吨,鲜冷藏冻肉41.4万吨,畜肉制品88.6万吨,配混合饲料82.3万吨,饼干28.5万吨,速冻米面食品35.4万吨,方便面35.5万吨,乳制品10.6万吨,饮料酒4亿升,软饮料114.4万吨。全市已形成肉食品加工、粮食加工、饮料生产、绿色无公害果蔬加工四大产业链,年屠宰生猪1400万头,是全市生猪饲养量的4倍;年转化粮食300

万吨,是全市粮食年产量的2.5倍;鲜冻肉出口占全省的90%以上,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先后获得“河南省食品工业基地市”、“河南省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市”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 2、盐化工业。漯河盐矿总面积77平方公里,赋存盐层36层,累计厚度225.43米,储量400亿吨,是全国品位第一,储量第二的大型盐矿。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盐矿资源优势,以建设河南重要盐化工基地为目标,通过招商引资、战略重组等多种措施,成功招引了金大地、永银等一批盐化工项目。2007年,全市盐化工业实现增加值4.9亿元,同比增长83.9%;实现销售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80.1%;实现利税3.8亿元,同比增长116.7%;实现利润2.9亿元,同比增长112.4%;年产原盐11.5万吨,纯碱38.5万吨。盐化工业将成为漯河新的主导产业和经济支柱。 3、造纸及纸制品业。2007年,全市造纸及纸制品业共完成增加值19.3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销售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利润7.7亿元,同比增长14.1%;实现利税9.7亿元,同比增长10.4%;目前我市机制纸及纸板产量达74.5万吨,纸制品10.6万吨,纸浆13.5万吨。造纸龙头企业银鸽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9.8亿元,增长19.3%;实现利润2.1亿元,增长23.9%;实现利税3.3亿元,增长25.0%。银鸽集团5万吨特种纸项目,目前已完工,累计完成投资15000万元;年产15万吨高强瓦楞纸项目总投资20607万元,已完成投资9150万元。2008年银鸽集团产品产量可以达到100万吨。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综办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农综办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近年来,**苗族乡人民政府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对比坝区差距是显而易见的,**苗族乡山区的农业产业化只能说刚刚起步,远远落后于坝区平均水平。主要表现在产业基础较差,发展速度慢,规模上不来,集中反映在地方财政困难,农民收入偏低,其关健是农业产业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我乡地处两州三县交界处,是**县乃至XX州的东大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53公里。蒙文公路穿境而过,是**县最偏僻边远的高海拔山区,最高海拔为2567.8m,平均海拔为1984m。全乡总面积15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984万亩。全乡辖4个村民委员会,37个自然村,4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426户,总人口11072人,居住着汉、苗、彝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4.9%。我乡立足于山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的实际,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农民增收和富民兴乡的重点工程来抓。全乡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玉米、三七、烤烟、大白菜、早实泡核桃。

在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不放松的基础上,积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积极发展泡核桃、烤烟、三七、大白菜等4大特色产业。我乡农业产业化呈现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主导产业初步形成。根据我乡的自然资源优势,历史传统经验和近年来农业发展情况,着眼于市场需求,经过几年来的结构调整,我乡以大白菜、三七为主的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发展前景看好。大白菜种植正在成为我乡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仅今年种植面积就达到12800亩,分布于**等三个村委会种植,在农民收入中占据了较大比重。二是老板+农户的供销模式开始凸现。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有些蔬菜老板自发到我乡收购大白菜,形成了老板+农户的供销模式。 特色产业初见规模。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靠山吃山”的工作思路,目前,全乡完成了粮食播种面积 3.35万亩,杂交玉米1.1万亩。烤烟种植1200亩,狠抓三七、大白菜和泡核桃种植;全乡完成三七种植面积776亩,种七农户达到了160户,三七年销售量123.4吨,实现销售收入 370.2万元,占农户纯收入的8.93%。大白菜种植突破12860亩,实现年交易量1984万公斤,销售收达1091万元,占农户纯收入的26.33%。泡核桃的种植是继三七,大白菜、烤烟等特色产业新发展的产业。产业发展形式采取政府引导扶持,农户自愿种植的方式大规模发展,目前已种植0.6万亩。

做大做强竹镇现代农业产业的思考

4.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增加,地方社会建设压力巨大。由于竹镇农业规模企业较多,同时实施了江苏省镇级规模最大的万顷良田工程,土地急剧大面积流转,一方面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从事更高收入的工作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部分剩余劳动力解决不好就业的问题,必将对竹镇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富民强镇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竹镇的劳动力总量31000人(其中万顷良田项目区产生7309人剩余劳动力),从事农林牧渔业5715人(在现有农业企业仅1336人),在现有工业企业的仅3944人,三产服务业8339人,约13550人需要外出务工(占44%),可见依靠竹镇现有的工业企业、农业企业以及三产服务业,难以做到有效消化剩余劳动力。特别是随着镇区农民万人集中安置小区的尽快建成、相继入住,竹镇镇党委政府深感新农民的就业压力、社会建设压力巨大。 三、做大做强竹镇现代农业产业的对策、建议 从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看,与食品相关的一系列产业以及与生态、观光、休闲相关的商业活动是农业经营的主体内容。而且从生态环境角度看,竹镇作为农业地区,更适合发展绿色农业和休闲、旅游、观光产业。随着现代科技在诸多领域的突破,现代农业将生产链条不断延伸。现代农业是一个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产业群体,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逐渐渗透到其它产业中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大农业产业体系。因此,传统的农业不能解决竹镇发展、农民增收的问题,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是竹镇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路径,同时也是竹镇园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基本要求。 竹镇应该适应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紧紧依托都市,利用自身的优势逐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把农业与休闲、旅游、观光、服务结合起来,将传统农业拓展为“生产、加工、服务”为一体的立体农业产业链,全面提升竹镇现代都市型农业能级。 1.坚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信心决心。竹镇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优势和资源。生态环境优越,林木覆盖率达42%以上,是江苏省空气质量标准对照区。现代农业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产业聚集、叠加效应。政策优势明显,万顷良田工程为现代农业发展预留了难得空间,是各级领导的关注点,涉农项目资金倾斜。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红色故里、绿色生态、民族风情、千年古镇四张名片。发展前景较好,食品安全、美丽乡村蕴含无限商机,竹镇具备发展基础。同时竹镇定位目标是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生态镇、国家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加快推进农产品集中加工区建设。竹镇目前还缺少一个相当集中的、水电气路高标准配套的农产品加工区。现有竹镇工业园区空间较小,规划用地面积1487亩,扣除村庄面积77亩、园区道路及绿化面积337亩,实际可用面积1073亩。现有用地情况:园区利税大户双峰、宁顺、阳媒、晨灿计447亩,农产品加工企业永鸿、宁华计64亩,其它9家小型企业计161亩,社区公共服务14亩,目前园区仅剩387亩的空间,既使考虑到9家小企业的逐步退出,空间

发挥资源优势 坚持两个并重

发挥资源优势坚持两个并重 同步做大两大产业、两大市场 洮南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洮南经济开发区位于洮南市铁东长白过境公路两侧,洮南市区东部城乡结合地带,辖2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的13个自然村及社区,人口3.2万人,流动人口2万人。区内各种经营业户2000户,其中杂粮杂豆加工贸易户204户,运输经营户2400户,从业人员2万人。常年经营绿豆、豇豆、红小豆、芸豆、黄豆、蓖麻、芝麻、高粱、葵花等杂粮杂豆品种10种以上。市场内拥有自营和出口权企业19户,年交易量60万吨,交易额20亿元。开发区管委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两个并重,同步做大杂粮杂豆市场与运输市场、杂粮杂豆产业与运输产业,使杂粮杂豆市场不断发展壮大,运输业运输市场繁荣兴旺。 2004年,洮南经济开发区杂粮杂豆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杂粮杂豆市场,2006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双百工程全国重点建设农产品市场”。 一、依托资源,培育产业,发展市场 洮南市地处吉林省西部,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土质瘠薄,适合种植杂粮杂豆。洮南市也有几十年种植杂粮杂豆的历史和商贸物流的历史。但是,改革开放初期,种植面积不大,一直没有形成产业规模。进入20世纪初期,洮南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从洮南市情出发,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杂粮杂豆产业,同步引导运输物流业的发展,以市场带动运输业发展,靠运输市场完善发展促进杂粮杂豆市场繁荣稳定。从2000年至今,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由“马路露天式市场”发展到前店后场别墅式经营的规范性专业化市场,运输业也由几十台四轮车在周边乡镇收购发展到大吨位车辆在半径300公里范围收购运输市场一片繁忙景象。运输车辆已经发展到2500台。十几万吨位杂粮杂豆种植地因此辐射到周边四省十八个县、市、区,种植面积达700万亩。在培育市场,发展产业上,我们着重把握了四条基本原则,采取了六项措施: 四条基本原则: 一是充分依托资源优势,没有资源就没有市场,有“市”才 有“场”。 二是依靠政策。引导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两个市场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推动市场建设。 三是依靠舆论支持,营造一种有利于市场建设的环境。 四是运用物流调节市场。市场内凤凰山运输协会拥有运输车辆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