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力统计学同步练习册选择题

人力统计学同步练习册选择题

人力统计学同步练习册选择题
人力统计学同步练习册选择题

人力资源统计学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企业人力资源强调()

A.劳动力的开发、配置、利用与保护

B.对劳动力本身的投资

C.对劳动力本身的回报

D.“人”的价值形态

2.说明总体单位特征与属性名称的是()。

A.总体

B.指标

C. 标志

D.单位

3.说明总体数量特征概念的是()

A. 总体

B.指标

C. 标志

D.单位

4.在组距分组中,分组标志在每组中取的最大值称为(

A.上限

B.下限

C. 下限

D. 全距

5.在组距分组中,下限与上限之间的距离称为()。

A.全距

B.组中值

C. 组距

D.下限

6.位于每组上下限中点位置的那个数值称为()。

A.全距

B.组中值

C. 组距

D. 下限

7.分组标志在总体中的最大取值与最小取值之差称为(

A.全距

B.组中值

C.组距

D.下限

8.下列指标不是统计指标基本形式的是()。

A.总量指标

B. 相对指标

C.质量指标

D. 平均指标

9. 说明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总规模或总水平方面的数量特征的指标称为( )。

A. 总量指标

B. 相对指标

C. 质量指标

D.平均指标

10.说明同一总体或不同总体的不同数量特征的对比关系的指标是()。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 质量指标

D.平均指标

11.反映总体经过一段时期所达到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指标是(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实物指标

D.价值指标

12.反映总体在某一瞬间即时点上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指标是(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实物指标

D.价值指标

13.以物理属性或自然属性为计量单位的总量指标是()

A.劳动量指标

B.时点指标

C. 实物指标

D. 价值指标

14.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总量指标是()。

A.时期指标

B.劳动量指标

C. 实物指标

D. 价值指标

15.以劳动时间为计量单位的总量指标是()。

A.时期指标

B.劳动量指标

C.实物指标

D.价值指标

16.反映各组标志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之比的指标是()

A.强度相对数

B.结构相对数

C. 比例相对数

D.比较相对数

17.反映同一总体内部组与组之间标志总量之比的指标是(

A.强度相对数

B.结构相对数

C. 比例相对数

D.比较相对数

18.反映两个总体不同指标之比的指标是()。

A.强度相对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例相对数

D.比较相对数

19. 总体两个不同时期相同指标之比的指标是()。

A. 动态相对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例相对数

D.比较相对数

20.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平均指标的特点()。

A.只有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才能平均

B.将各总体单位的差异抽象化

C.被平均的对象必须满足“同质性”

D.被平均的对象必须满足“异质性”

21.反映总体一般水平,是各总体单位某数量标志值的代表值的指标是()。

A.总量指标

B.劳动量指标

C. 平均指标

D.价值指标

22.总体未分组时,将各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全部相加即得总体标志总量,然后对总体全部总体单位逐一计数即得总体单位总量,最后两者相除便得到()。

A.中位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算术平均数

23.主要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变动或差异的是()

A. 众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 指数

24. 反映同一简单总体某数量方面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方向与变动程度的动态相对数称为()。

A.静态个体指数

B.动态总体指数

C. 动态个体指数

D. 静态总体指数

25.由使用价值和计量单位相同的事物组成的总体,称为(

A.复杂总体

B.简单总体

C.动态总体

D. 静态总体

26.由使用价值不同的事物组成的总体称为()。

A.复杂总体

B.简单总体

C.动态总体

D.静态总体

27.反映同一复杂总体在不同时期某数量方面的变动方向与变动程度的动态相对数称为()。

A.静态个体指数

B.动态总指数

C. 动态个体指数

D.静态总指数

28. 反映不同复杂总体在相同时期同一数量方面的综合差异方向和差异程度的静态相对数称为()。

A.静态个体指数

B.动态总指数

C.动态个体指数

D.静态总指数

29.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为p,商品的销售量为q时,帕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

A.7= Zpoqi

B.7 g=Zpq Zpoqo

C.I= ZDqo

D.7,= Zpqu Zpqo Zpoqu

30.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为p,商品的销售量为q时,拉氏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是()。

A.I= Zpoqi

B.7g= Zpiqn Zpoqo Zpqo

C.T= Zpq0

D.7,= Zpq Zpoqo Zpoqu

31.下列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

A.劳动产品库存量统计

B.劳动生产率统计

C. 生活日分配统计

D.人工成本统计

32.对总体指标和分组指标进行各种分析的方法是()。

A.分组分析法

B.对比分析法

C. 动态分析法

D.因素分析法

33.企业年末从业人数指标是一个()。

A.时点指标

B.空间指标

C.时期指标

D.质量指标

34,月平均人数是指()

A. 月中人数

B.报告期中人数总和

C.月初人数

D.报告月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人力资源是()。

A.从资源的角度,强调劳动力的开发、配置

B.从投资的角度,强调对劳动力本身的投资与回报

C. “人”的实物形态

D. “人”的价值形态

E.从资源的角度,强调劳动力的利用与保护

2.总体具有的性质包括()。

A. 客观性

B. 大量性

C.同质性

D.差异性

E.非同质性

3.根据标志是否可以直接用数量表示,标志分为(

A.品质标志

B. 可变标志

C.数量标志

D.不变标志

E.质量标志

4.根据性质不同,指标分为()。

A.相对指标

B.平均指标

C.派生指标

D.质量指标

E.数量指标

5.根据表现形式不同,指标分为()

A.质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总量指标

E.数量指标

6.统计分组的原则有()。

A.整体性原则

B.同一性原则

C. 完备性原则

D.互斥性原则

E.单一性原则

7.统计分组的作用表现在()。

A.区分现象的质

B.区分现象的类型

C.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

D.研究总体的外部结构

E.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8.根据分组标志的多少可将统计分为()。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 数量标志分组

D.品质标志分组

E.质量标志分组

9.根据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可将统计分为(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数量标志分组

D.品质标志分组

E.质量标志分组

10.在组距分组中要注意分组的()。

A.上限与下限

B.开口组与闭口组

C.组距

D. 全距

E.组中值

11.统计指标的三种基本形式分别是()。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质量指标

D.平均指标

E. 数量指标

12.总量指标的种类可分为()。

A.总体单位总量

B.标志总量

C. 实物指标

D.价值指标

E.劳动量指标

13.相对指标两种表现形式是()。

A.系数

B. 成数

C.无名数

D.有名数

E.百分数

14.无名数的主要形式有()。

A. 系数

B.成数

C. 倍数

D.千分数

E.百分数

15.相对指标的种类有()

A.计划完成相对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例相对数

D.比较相对数

E.强度相对数

16.总指数的编制有两种思路,分别是()。

A.求和

B. 调和

C.综合

D.求模

E.平均

第二章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与素质统计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企业人力资源的规模统计中,以下哪项不是观察并统计企业人力资源在一定时间内的人员数量、构成及变动情况的主要角度()。

A.存量

B.增量

C. 动态比较

D. 静态比较

2.从企业统计核算实践操作来看,核算企业人力资源规模时企业主要遵循的要求是

A.“为谁工作谁统计”

B.“谁发工资谁统计”

C.“谁拿工资统计谁”

D.“不重不漏”

3.主要解决同一公司具有多重身份时其所管辖员工的人力资源规模统计范围的身份归属问题的是()。

A.“为谁工作谁统计”

B.“谁发工资谁统计”

C.“谁拿工资统计谁”

D.“谁法人随谁统计”

4.某个企业的4月份里,1~10号每天的人力资源规模数量为150人,11~20号每天的人力资源规模数量为160人,21~30号每天的人力资源规模数量为155人。那么该企业4月份的月平均人数则为()。

A.150人

B.155人

C.160人

D.165人

5.统计某一个时期内企业人力资源数量的变动情况,基于比较静态分析角度统计人力资源规模变动状况的是()。

A.动态比较统计

B.人员增量统计

C. 时点规模统计

D.时期规模统计

6.统计某个时期,诸如某个月、某个季度或某年度一段时间内企业的平均人力资源规模拥有量的是()。

A.动态比较统计

B.人员增量统计

C.时点规模统计

D.时期规模统计

7. 明确比较两个不同时期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的变动情形的统计是(

A.动态比较统计

B.人员增量统计

C.时点规模统计

D.时期规模统计

8.从劳动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民族等社会经济人口特征划分企业人力资源规模,可形成()。

A.企业人力资源的社会属性

B.企业人力资源的工作属性

C. 企业人力资源的自然属性

D.企业人力资源的单位属性

9.依据劳动者所从事社会工作的性质可将企业人力资源类别划分为()。

A.企业人力资源的等级结构

B.企业人力资源的岗位结构

C. 企业人力资源的工期结构

D.企业人力资源的职业结构

10.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的程序依次是()。

A.①选择综合评价的对象和范围;②选择指标体系的权重关系;

③选择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指标体系;④评估和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素质

B.①选择指标体系的权重关系;②选择综合评价的对象和范围;

③选择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指标体系;④评估和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素质

C.①选择综合评价的对象和范围;②选择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指标体系;

③选择指标体系的权重关系;④评估和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素质

D.①选择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指标体系:②选择综合评价的对象和范围;

③选择指标体系的权重关系;④评估和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素质

11.企业人力资源的规模统计主要是从哪几个不同角度观察并统计企业人力资源在一定时间内的人员数量、构成及变动情况的()。

A.增量及动态比较

B.存量及动态比较

C.存量、增量及动态比较

D.存量、增量及静态比较

12.从事的工作或服务与该企业相关联,并由该企业支付劳动报酬或工资的从业人员数是指企业的()。

A.人力资源动态指标

B.人力资源静态指标

C.人力资源增量指标

D.人力资源规模指标

13.小陈在C单位只拿到3000元,而在D单位拿到的是6000元,但是小陈主要人事关系档案是在C单位,他在C单位拿的3000元是其基本工资,那么我们还是会把小陈算是C单位

的人力资源,而非D单位的人力资源。这样统计的依据是()。

A.“为谁工作谁统计”原则

B.“谁发工资谁统计”原则

C.“谁拿工资统计谁”原则

D.“谁法人随谁统计”原则

14.可以处理一些初入职者、工作调动者或离职员工、被裁员者、参军入伍或离职进修者等人员的人力资源归属问题的依据是()。

A.“为谁工作谁统计”原则

B.“谁发工资谁统计”原则

C.“谁拿工资统计谁”原则

D.“谁法人随谁统计”原则

15.小王刚刚入职E单位(原来在D单位),由于单位财务处办理工资卡需要时间,小王己入职两个多月但还没拿到工资,我们依据“为谁工作谁统计”原则,还是会把小王划为()。

A.D单位的人力资源

B.E 单位的人力资源

C.D单位和E单位的人力资源

D.待业状态

16.小李从E单位跳槽到F单位,E单位从这个月起已停发小李工资,但小李还没办理完离职手续,这个时候,F单位还没有为小李计发工资。则小李这个月就属于()。

A.E单位的人力资源

B.F单位的人力资源

C.E单位和F单位的人力资源

D. 待业状态

17.主要视角在于企业,侧重于企业如何解决身兼多职员工的人力资源规模统计对象的原则是()。

A.“为谁工作谁统计”原则

B.“谁发工资谁统计”原则

C.“谁拿工资统计谁”原则

D.“谁法人随谁统计”原则

18.视角在于员工,侧重解决企业人力资源规模主要员工的统计范围的原则是()。

A.“为谁工作谁统计”原则

B.“谁发工资谁统计”原则

C.“谁拿工资统计谁”原则

D.“谁法人随谁统计”原则

19.主要解决员工可能出现在不同工作单位过渡时的人力资源规模统计对象的归属问题的原则是()。

A.“为谁工作谁统计”原则

B.“谁发工资谁统计”原则

C.“谁拿工资统计谁”原则

D.“谁法人随谁统计”原则

20.解决同一家企业同时具有多重身份时如何确定该企业员工的人力资源规模归属哪

个统计范围的原则是()。

A.“为谁工作谁统计”原则

B.“谁发工资谁统计”原则

C.“谁拿工资统计谁”原则

D.“谁法人随谁统计”原则

21.从工资发放关系解决员工人力资源划分问题的统计原则是()。

A.“谁拿工资统计谁”的统计范围和“谁发工资谁统计”原则

B.“谁法人随谁统计”的统计范围和“谁发工资谁统计” 原则

C.“谁法人随谁统计”的统计范围和“为谁工作谁统计” 原则

D.“谁拿工资统计谁”的统计范围和“为谁工作谁统计” 原则

22.从工作隶属关系解决员工人力资源划分问题的统计原则是()。

A.“谁拿工资统计谁”的统计范围和“谁发工资谁统计” 原则

B.“谁法人随谁统计”的统计范围和“谁发工资谁统计” 原则

C.“谁拿工资统计谁”的统计范围和“为谁工作谁统计” 原则

D.“谁法人随谁统计”的统计范围和“为谁工作谁统计”原则

23.企业人力资源包括()。

A.自费脱产学习人员

B.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计划外员工

C.出国探亲人员

D.参加劳动的在校学生

24.下列哪一类人员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

A.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编制外人员

B.不再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实行个人承包人员

C.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未出勤人员

D. 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临时在国外的工作人员

25.微观层面企业人力资源净增量非零而宏观层面社会人力资源净增量为零的人力资源规模变动状况,我们称之为人力资源规模的()。

A. 自然变动

B.增量变动

C. 机械变动

D.减量变动

26.假如微观层面企业人力资源的增加或减少最终影响到宏观层面的社会人力资源规模总量,那么则称之为人力资源规模的()。

A. 自然变动

B.增量变动

C. 机械变动

D. 减量变动

27.第一次到工作单位报到的大专毕业生小赵,或者是达到法定工作年龄开始走上就业之路的小钱,或者是归国定居的就业人员小孙,或者是一直扮演贤妻良母角色最后终于迈出家门走上工作岗位的小李,或者是青年时参军现退伍并找到工作单位的小周,或是年轻时落下莫名疾病终遇良医脱胎换骨走上从业之路的小吴,诸如赵钱孙李周吴这类从业人员,均对应着人力资源规模的()。

A.增量变动

B. 自然变动的增量

C.减量变动

D. 自然变动的减量

28.对于已退休休闲在家的老何,或者是因病或工伤丧失劳动力赋闲在家的老许和老孔,或者是因病死亡的老姜,或者是选择移民定居海外的老曹,或者因犯罪而入狱的老谢等,诸如何许孔姜曹谢等,均对应着人力资源规模的()。

A.增量变动

B.自然变动的增量

C. 减量变动

D. 自然变动的减量

29.对于现有劳动力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地区、不同岗位之间流动,但在整个流动过程当中整个社会的劳动力总量维持不变,则是人力资源规模的()。

A.自然变动

B.机械变动

C. 减量变动

D.增量变动

30.一直从事文艺工作但因家人不满意最终换到“高大上”的银行柜台工作的小郑,或者是嫌

A 工作单位工作辛苦而工资报酬太低最终跳槽到同行业

B 单位的小王,或者是多年饱受异地恋之苦最终从广州分公司跳至北京总部的小杨,或者是因多次销售业绩太差被公司从销售岗位调到客服岗位的小朱,诸如郑王杨朱这类人员的人力资源流动,劳动力在不同企业只是此增彼减而总量不变的情形,均归属于人力资源规模的(

A.自然变动

B.增量变动

C. 机械变动

D.减量变动

31.主要指该企业人力资源增加的数量来自企业招募到的第一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的形式是()。

A. 自然增员

B. 自然减员

C. 机械增员

D.机械减员

32.主要指该企业人力资源增员主要来自其他行业或企业减少的劳动力资源的形式是( )。

A. 自然增员

B.自然减员

C.机械增员

D. 机械减员

33.主要指该企业人力资源减少的数量来自企业现有劳动力退出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形

式是()。

A.自然增员

B. 自然减员

C. 机械增员

D.机械减员

34. 主要指从该企业调出或者跟该企业解除劳动合同而进入其他企业的劳动者数量的形式是()。

A.自然增员

B. 自然减员

C.机械增员

D.机械减员

35.企业人员变动时,机械增员对应的人数变动是()。

A. 新增人数

B.流入人数

C. 减少人数

D.流出人数

36.企业人员变动时,机械减员对应的人数变动是()。

A.新增人数

B. 流入人数

C. 减少人数

D.流出人数

37.我国现有职业结构分类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简称《大典》),至今该《大典》的大类结构和分类依然保持不变。沿用的《大典》职业结构大类与中类分别有()。

A.66个和413个

B.8个和66个

C.66个和1838个

D.413 个和1838 个

38.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的职业等级结构一般采用()个等级的职业资格结构。

A.8

B.4

C.10

D.5

39.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是()。

A.管理岗位

B.专业技术岗位

C.工勤技能岗位

D.工作岗位

40.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是()。

A.管理岗位

B.专业技术岗位

C.工勤技能岗位

D.科研岗位

41.从事简单体力工作或一般技术工种的岗位是()。

A.管理岗位

B.专业技术岗位

C.工勤技能岗位

D.后勤岗位

42.当主副岗位并不是那么明晰时,此时应该依据什么标准去判断哪个是主岗位,哪个

是副岗位?从实际操作层面看,可以依据()。

A.工资发放关系进行划分

B.实际工作时长进行划分

C.工资发放关系和实际工作时长进行划分,其中工资发放关系为辅,实际工作时长为主

D.工资发放关系和实际工作时长进行划分,其中工资发放关系为主,实际工作时长为辅

43.工期结构根据时间长度,可分为长期、中期、短期和临时四种,其中中期是指()。

A.时间长度已经满10年或以上

B.时间长度大于3年小于10年

C. 时间长度在1~3年

D.时间长度在1年之内

44.度量劳动者相互协调合作完成工作的团队合作能力,可以客观测度和反映个体在团

队工作中的协调配合程度的指标是()。

A.劳动积极性

B.团队合作能力

C.独立劳动能力

D.工作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企业人力资源的规模统计中,以下哪些是观察并统计企业人力资源在一定时间内的人员数量、构成及变动情况的主要角度()。

A.存量

B.增量

C. 动态比较

D. 静态比较

E. 变量

2.企业人力资源规模是指()。

A.企业所拥有的具有能够从事生产活动的脑力劳动者的总人数

B.企业所拥有的具有能够从事生产活动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者的总人数

C.企业所拥有的具有能够从事生产活动的体力劳动者的总人数

D.从事的工作或服务与该企业相关联,并由该企业支付劳动报酬或工资的从业人员数

E.以上都不对

3.核算企业人力资源规模时,从企业统计核算实践操作来看,企业依据工资发放设立的两大统计原则是指()。

A.“为谁工作谁统计”

B.“谁发工资谁统计”

C.“谁拿工资统计谁”

D.“不重不漏”

E.“谁法人随谁统计”

4.核算企业人力资源规模时,从企业统计核算实践操作来看,企业依据工作关系设立

的两大统计范围是指()。

A.“为谁工作谁统计”

B.“谁发工资谁统计”

C.“谁拿工资统计谁”

D.“不重不漏”

E.“谁法人随谁统计”

5.从工作隶属关系解决员工人力资源划分问题的统计原则是()。

A.“为谁工作谁统计”

B.“谁发工资谁统计”

C.“谁拿工资统计谁”

D.“不重不漏”

E. “谁法人随谁统计”

6.企业人力资源的社会属性结构包括()。

A.企业人力资源的等级结构

B.企业人力资源的岗位结构

C. 企业人力资源的民族结构

D.企业人力资源的工期结构

E.企业人力资源的职业结构

7.人力资源规模的存量统计可以采用的统计指标是()。

A.减员规模

B.时点规模

C.时期规模

D.增员规模

E.人员净增规模

8.规模的增量统计可以采用的统计指标是()。

A.减员统计

B.人员变动平衡统计

C.人员周转统计

D.增员统计

E.人员净增统计

9.常用的时期规模统计指标,分别为()。

A.月平均人数

B.季度平均人数

C.年平均人数

D.半年平均人数

E.周平均人数

10.从企业人力资源结构角度来看,常用的统计口径有()

A.劳动者的自然属性

B.劳动者的社会属性

C.劳动者的生活属性

D.劳动者的单位属性

E.劳动者的环境属性

11.企业人力资源的岗位结构可分为()。

A.工勤技能岗位

B.管理岗位

C.等级岗位

D.专业技术岗位

E.工期岗位

12.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的原则包括()。

A.最优分析原则

B.数量分析原则

C.次优分析原则

D. 整体分析原则

E.模糊灰色原则

13.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评价普遍采用的方法()。

A.最优分析方法

B.数量分析方法

C. 简单加权方法

D.层次分析方法

E.模糊灰色方法

14.以下能反映劳动积极性的指标有()。

A.劳动行为

B.劳动态度

C.劳动效果

D.出勤率

E.劳动生产率

15.企业从业人员包括()。

A.长期职工

B.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

C. 参加企业生产劳动等的在校学生

D.临时职工

E.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16.统计企业人力资源数量时,应在统计范围之内的人员有()。

A.因故未出勤但工资由本单位支付的人员

B.不在编制内的但工资由本单位支付的人员

C.劳动计划外使用的,工资不由本单位支付的人员

D.临时派到外单位工作其工资由本单位发放的人员

E. 临时派到国外工作或在试用期间的人员

17.工作时长是从劳动者角度去考虑人力资源的工期结构问题,而从企业角度来看,依据它与劳动者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可以划分为()。

A. 长期职工

B.中期职工

C. 短期职工

D. 临时工

E.合同职工

18.反映劳动者质量的核心指标,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统计指标的是()。

A.劳动积极性

B.团队合作能力

C.独立劳动能力

D.表达能力

E.工作经验

19.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范围的人员不包括()。

A.实行个人承包,离开单经营,不再由原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B.经单位批准停薪留职、自费脱产学习、出国探亲及离开单位自谋出路的人员

C. 由本单位发放工资的人员

D.参加企业生产劳动的在校学生

E.已由国家司法部门法办,在一定时期内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第三章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劳动者在单位从事生产与管理等活动所花费的时间是指(

A.劳动时间

B.非劳动时间

C. 日历时间

D. 非生产时间

2.劳动者从事无报酬社会劳动耗费的时间是指()。

A.劳动时间

B.非劳动时间

C. 加班时间

D.非生产时间

3.劳动时间的核算依据是()。

A.按照工业企业正式职工的劳动时间进行核算的

B.按照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劳动时间进行核算的

C.按照工业企业生产工人的劳动时间进行核算的

D. 按照工业企业基本生产工人的劳动时间进行核算的

4.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全部可能劳动时间是指()。

A.制度劳动时间

B.出勤时间

C. 日历时间

D. 非生产时间

5.报告期内国家(或企业)制度规定员工休息的节日、假日时间总和是指()

A.制度劳动时间

B.制度公休时间

C. 全部实际劳动时间

D. 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

6.由于某种原因,工人在公休日内未休息而进行加班或加点的时间是指()。

A.加班加点时间

B.制度公休时间

C. 全部实际劳动时间

D.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

7.按照国家(或企业)制度规定应该出勤上班劳动的时间是指()。

A.制度劳动时间

B. 制度公休时间

C. 全部实际劳动时间

D.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

8.在规定的制度劳动时间内实际上班的时间,一般指报告期内制度劳动日实际上班人数的累计是指()。

A.制度劳动时间

B. 出勤时间

C.缺勤时间

D. 非生产时间

9. 企业员工按制度应该上班参加工作,但由于员工本身的原因未能上班参加工作的时间是指()。

A.制度劳动时间

B.出勤时间

C. 缺勤时间

D.非生产时间

10.企业员工在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或经企业指定从事其他社会活动而未能从事本企

业劳动的时间是指()。

A.停工时间

B.出勤时间

C. 缺勤时间

D. 非生产时间

11.参加各种会议、选举、参观、听报告等的时间属于()。

A.停工时间

B.停工被利用时间

C. 非生产时间

D.缺勤时间

12.在出勤时间内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从事生产工作而浪费的时间是指()。

A.停工损失时间

B.停工被利用时间

C. 非生产时间

D.缺勤时间

13.员工停工后被调做非本职工作或其他非生产性劳动所占用的时间是指()。

A.停工时间

B.停工被利用时间

C. 停工损失时间

D. 缺勤时间

14. 企业员工在制度规定的劳动时间内实际从事生产或工作活动的时间是指()

A.制度劳动时间

B.出勤时间

C.全部实际劳动时间

D.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

15.做饭、购物、缝洗、清扫、照料家庭成员等时间属于()。

A.个人生活必需的时间

B.闲暇时间

C.从事社会活动的时间

D.家务劳动时间

16.以下正确计算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的公式是()。

A.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一(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一停工被利用

工时

B.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一(缺勤工时一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C.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一(缺勤工时+停工工时一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D.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一(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17.企业员工在报告期内实际从事生产活动的时间是指()。

A.制度劳动时间

B.出勤时间

C.全部实际劳动时间

D.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

18.反映劳动时间构成最基本的数据,是生产工人劳动时间自然极限的时间是()。

A.制度劳动时间

B.出勤时间

C.日历时间

D.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

19.劳动时间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核心的部分是指()。

A.制度劳动时间

B.出勒时间

C.全部实际劳动时间

D.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

20.考核企业劳动时间利用程度充分与否的标准是()。

A.制度劳动时间

B.加班加点时间

C.全部实际劳动时间

D.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

21.能比较精确地反映企业员工实际用于生产活动上劳动时间的总量是()。

A.制度劳动时间

B.制度公休时间

C.全部实际劳动时间

D.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

22.既能反映出最大可能利用的劳动时间,又能考核企业劳动时间利用情况的基础是

A.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

B. 全部实际劳动时间

C. 出勤时间

D.制度劳动时间

23.作为志愿者参与社会公益、扶贫、救助及探亲、应酬等活动属于(

A.个人生活必需的时间

B.闲暇时间

C.从事社会活动的时间

D. 家务劳动时间

24.在劳动现场对员工的劳动轮班时间利用情况按时间消耗的顺序进行实地观察、逐项

记录的方法是()。

A.专人劳动日写实

B.工时抽样

C.劳动日写实

D.自我劳动日写实

25.由员工本人按顺序记录自己在劳动轮班中的各项时间消耗,经部门或主管领导审阅后,再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的方法是()。

A.专人劳动日写实

B.工时抽样

C.劳动日写实

D.自我劳动日写实

26.指定专人对特定对象的劳动时间利用进行跟踪记录的一种写实方式是()。

A.专人劳动日写实

B. 工时抽样

C.劳动日写实

D.自我劳动日写实

27.睡眠、饮食、个人卫生保健、休息等时间属于()。

A.个人生活必需的时间

B.闲暇时间

C.从事社会活动的时间

D.家务劳动时间

28.业余学习、上网冲浪、看电视电影、教育子女时间属于(

A.个人生活必需的时间

B.闲暇时间

C. 从事社会活动的时间

D.家务劳动时间

29.饮食、睡眠、卫生保健时间属于()。

A.闲暇时间

B.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C.工作时间

D.必须支付的时间

30.工作时间构成中最重要的和最核心的部分是()。

A. 制度工日数

B.全部实际工作工日数

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D.停工被利用工日数

31.参加社会性的抢险救灾活动属于()。

A. 缺勤工日

B.非生产工日

C.加班工日

D.停工工日

32.下列计算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的公式正确的是()。

A.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

B.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

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

D.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缺勤时间-非生产时间

33.按工时计算出勤率的计算方法是()。

A.出勤工时数÷实作工时数

B.出勤工时数÷日历工时数

C.出勤工时数÷制度工时数

D.出勤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

34.在工作时间核算中停工被利用时间计入()。

A.损失时间

B.非生产时间

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D.制度工作时间

35.计算工作时间一般采用的单位为()。

A.以工日与月为单位

B.以工日与季度为单位

C.以工日与分钟为单位

D.以工日与工时为单位

36.下面不属于非工作时间的是()。

A. 社交时间

B.上下班路途时间

C. 医疗卫生保健时间

D.工间操时间

37.法定的劳动时间总量是()。

A.制度工作时间

B.日历工作时间

C.加班加点工作时间

D.全部实际工作时间

38.在工作时间核算中停工被利用时间计入()。

A.损失的工作时间

B.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C.非生产时间

D.制度工作时间

39.设每天制度工时数为8小时,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8×出勤工日数≥出勤工时数

B.8×出勤工时数<出勤工时数

C.8×出勤工日数=出勤工时数

D.8×出勤工时数出勤工时数

二、多项选择题

1.时间配置受到的制约因素主要有()。

A.社会生活习惯

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C.传统风俗

D.生产关系的制约

E.道德信仰

2.时间配置的基本分类是()。

A.制度劳动时间

B.必须支付的时间

C.自由支配的时间

D. 劳动时间

E.非劳动时间

3.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的目标与任务是()。

A.为企业编制各种计划和检查执行情况、加强成本核算提供基础资料

B.为企业合理设置相关组织部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参考资料

C.为企业合理分配劳动成果提供工作量依据

D.研究非劳动时间的变化,为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提供依据

E.研究一些特殊群体的时间配置与利用情况,为不同时期社会发展需要提供资料

4.非劳动时间配置的基本分类是().

A.制度劳动时间

B.必须支付的时间

C. 自由支配的时间

D. 劳动时间

E.非劳动时间

5.非劳动时间分配的统计指标包括()。

A.上下班路途时间

B.个人生活必需的时间

C.闲暇时间

D.从事社会活动时间

E.家务劳动时间

6.统计工程技术人员时间配置与利用应注意的问题包括()。

A.时间利用不充分

B.业务不对口

C. 连续工作时间

D.辅助工作时间

E. 家务劳动时间

7.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A.通过对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我国企业劳动时间的配置情况是否合理

B.观察企业劳动时间利用程度与效果是否达标

C.发现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中的浪费现象,找出其中的原因

D.发现和总结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方面的宝贵经验,更好地利用时间,从而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社会发展

E.合理配置必须支付的时间和自由支配的时间,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8.企业合理地利用劳动时间,可以()。

A.提高企业生产率

B.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C. 降低成本

D. 增加产量

E.提高经济效益

9.以下公式计算正确的是()。

A.制度公休工日=报告期平均人数×制度公休工日数

B.制度公休工日=日历工日数-制度劳动工日数

C.制度公休工时=报告期平均人数×制度公休工日数×制度劳动日长度

D.加班加点工日-制度公休工日数-实际公休工日数

E.加班加点工时=加班工日数×制度劳动日长度+加点工时数

10.劳动时间利用的静态基本分析指标有()。

A.出勤率

B.制度劳动时间利用率

C.加班加点强度

D.出勤时间利用率

E.加班加点比重

11.劳动时间利用的损益分析主要指标有()。

A.人工成本超支

B.年制度劳动时间损失程度

C. 月制度劳动时间损失程度

D.劳动时间损失造成的经济损失

E.月人均劳动时间损失程度

12.劳动时间利用的潜力主要计算指标有()。

A.缺勤和停工时间的潜力

B.出勤工时利用率的潜力

C. 出勤率的潜力

D.工时效率的潜力

E.出勤工时利用率的潜力

13.企业劳动时间利用情况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主要有(

A.岗位调查

B.工时抽样

C. 劳动日写实

D.问卷调查

E.出勤时间调查

14.个人生活必需的时间主要包括()。

A.睡眠时间

B.饮食时间

C.个人卫生时间

D.休息时间

E.个人医疗保健时间

15.家务劳动时间主要包括()。

A.购买商品时间

B.做饭时间

C.缝洗时间

D.照顾家庭成员时间

E.清洁、维修房屋时间

16.通过分析影响企业管理与工程技术人员(不能)充分利用劳动时间的主要原因,可以()。

A.研究寻找提高他们时间利用程度的有效途径

B.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C.努力减少他们不必要的非劳动时间支付

D.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的专业专长

E.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17. 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与生产工人时间构成中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A.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时间构成中存在非生产时间

B.生产工人时间构成中存在非生产时间

C.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时间构成中存在停工被利用时间

D.生产工人时间构成中存在停工被利用时间

E.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时间构成中不存在非生产时间

18.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劳动时间损失统计指标主要表现在()

A.业务不对口造成的时间损失

B.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造成的工时损失

C. 连续工作时间过长造成的时间损失

D.辅助工作时间过长造成的时间损失

E.家务劳动时间过长造成的时间损失

19.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劳动时间利用程度的特殊指标包括()。

A.岗位劳动负荷率

B.岗位劳动时间利用率

C. 加班加点强度

D.加班加点程度

E.非岗位劳动时间利用率

第四章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A.人力资源

B.生产工具

C.劳动对象

D.经济政策

2.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最基本的和决定性的因素是(

A.劳动对象

B.人及人的劳动

C.生产工具

D.经济政策

3.用来表示劳动效率“正指标”的是()。

A.用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劳动成果

B.用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C.用单位劳动消耗量产生的实际收益

D.用单位实际收益所消耗的劳动量

4.用来表示劳动效益“逆指标”的是()。

A.用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劳动成果

B.用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C.用单位劳动消耗量产生的实际收益

D.用单位实际收益所消耗的劳动量

5.关于劳动力与劳动效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生产的增长,主要依靠增加劳动力的数量,而不是靠提高劳动效率来实现的

B.对企业劳动效率进行统计分析,为研究和提高企业劳动效率提供服务

C.劳动效率指标是考核和评价企业经营业绩最主要的指标之一

D.劳动效率指标是确定劳动报酬、制定劳动定额的依据

6.企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的能力,或者劳动者通过劳动产生单位劳动成果

所消耗的劳动量指标是()。

A.劳动对象

B.劳动效益

C. 生产工具

D.劳动效率

7.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消耗量内获得实际收益的能力,或者劳动者通过劳动产生的单位

实际收益所消耗的劳动量指标是()。

A.劳动对象

B.劳动效益

C.生产工具

D.劳动效率

8.从一个部门(地区)以至整个社会进行核算的劳动效益是()。

A.单个企业劳动效益

B.间接劳动效益

C.直接劳动效益

D.社会整体劳动效益

9.一个企业经济实体范围内的劳动效益称为().

A.单个企业劳动效益

B.外部劳动效益

C.内部劳动效益

D.社会整体劳动效益

10.从单个企业、单位范围内进行核算的劳动效益是()。

A.单个企业劳动效益

B.外部劳动效益

C.直接劳动效益

D.社会整体劳动效益

11.通过某一劳动活动间接反映在其他活动方面的经济收益称为()。

A.单个企业劳动效益

B.间接劳动效益

C.直接劳动效益

D.社会整体劳动效益

12. 表明工业企业平均每个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是每种产品的实物产量与其相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率的指标是()。

A.净产值劳动生产率指标

B.增加产值劳动生产率指标

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

D.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指标

13.表明企业人均新创造的价值增大,也表明工业企业每个生产者提供了多少新创造价值,更准确地反映企业职工活劳动的生产成果,并且说明了企业增产和节约两方面效果的指标是()。

A.净产值劳动生产率指标

B.增加产值劳动生产率指标

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

D.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指标

14.能正确反映劳动成果和劳动消耗之间的关系,表明一个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增加值有多少,同时能反映增产和节约两方面成果的指标是()。

A.净产值劳动生产率指标

B.增加产值劳动生产率指标

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

D.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指标

15.用两个不同时期的总平均劳动生产率对比来表示,说明劳动生产率总变动水平情况的指数是()。

A.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

B.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

C. 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

D.劳动生产率的动态指数

16.单独考察各组劳动生产率变动对整个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影响程度的指数是()。

A.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

B.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

C.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

D.劳动生产率的动态指数

17.在假定各组职工劳动生产率维持基期水平不变的基础上计算的,用来分析总体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总水平变动影响的指数是()。

A.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

B.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

C.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

D.劳动生产率的动态指数

18.按“最大效果原则”评价劳动效益的高低的基本方法是()。

A.考察企业一定时期消耗一定劳动量的获利能力的方法

B.在相同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的基础上,产出的成果越大,则劳动效益越高

C.用来判断企业的发展属于速度型还是效益型的方法

D.在取得相同成果的前提下,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越少则经济效益越高

19.按“最小支出原则”评价劳动效益的高低的基本方法是()。

A.考察企业一定时期消耗一定劳动量的获利能力的方法

B.在相同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的基础上,产出的成果越大,则劳动效益越高

C. 用来判断企业的发展属于速度型还是效益型的方法

D.在取得相同成果的前提下,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越少则经济效益越高

20.考察企业一定时期消耗一定劳动量的获利能力,主要分析人均创利率指标的评价方

法是()。

A.收益性评价

B.成长性评价

C.社会性评价

D.稳定性评价

21.用来判断企业的发展属于速度型还是效益型,主要分析利润增长率、净产值劳动生

产率、附加值劳动生产率、平均工资利润率等指标的评价方法是()。

A.收益性评价

B.成长性评价

C.社会性评价

D.稳定性评价

22.具体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与各种劳动消耗状况、盈利状态、劳动与资金使用的安全性等,主要分析企业产品的市场地位及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及人力资源使用的成本变动程度的评价方法是()。

A. 收益性评价

B.成长性评价

C.社会性评价

D.稳定性评价

23.根据企业选择的劳动效益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各项劳动效益指标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劳动效益综合值,用以综合评价企业劳动效益的一种方法是()。

A.打分法

B.功效系数法

C.综合性指标

D.指数体系

24.把企业的劳动效益指标表示为多个劳动效益分指标的连乘积,或者说某项劳动效益指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而把该项劳动效益指标作为综合评价企业劳动效益的指标是()。

A.打分法

B.功效系数法

C.综合性指标

D. 指数体系

25.用多目标规划的原理去评价劳动效益综合指标的一种方法,基本思想是通过功效函数把各种不同度量的劳动效益指标转化成为同度量的功效系数,然后将这些功效系数加权平均得出一个综合指标,即总功效系数的方法是()。

A.打分法

B.功效系数法

C.综合性指标

D.指数体系

26.根据企业劳动效益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对指标设定一个分数值,各项指标的总分值通常定为100分。然后根据指标的实际水平进行打分,将所有得分值相加算出总分,作为评价企业劳动效益的一种方法是()。

A.打分法

B.功效系数法

C.综合性指标

D. 指数体系

27. 企业生产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过程,一般来说,劳动效率只反映下列哪个过程的效率情况()。

A.产前决策

B. 产品生产

C. 产品销售

D. 售后服务

28.能明确、具体地说明问题,易于理解,比较直观,能够体现每个劳动者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能力,在实际对比工作和国际对比中广泛采用的指标是()。

A.标准实物量劳动生产率

B.产品实物量劳动生产率

C.生产工作量(产品劳动量)劳动生产率

D.产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

29.可综合反映各种不同产品的总产量,综合测定企业生产各种不同产品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及其变化情况,综合反映了多种产品的生产效率,运用十分广泛的指标是()。

A.标准实物量劳动生产率

B.产品实物量劳动生产率

C.生产工作量(产品劳动量)劳动生产率

D.产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

30.适用于产品性质不同、种类繁多、规格复杂的企业,用以综合反映多种机械产品的总产量,可以消除总产值固有特点对劳动生产率水平影响的指标是()。

A.标准实物量劳动生产率

B.产品实物量劳动生产率

C.生产工作量(产品劳动量)劳动生产率

D.产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

31.只适于单一产品的统计,只能就各种产品分别计算,不能综合反映多种产品的劳动

生产率,无法对多品种产品的企业的总体水平进行评价的指标是()。

A.标准实物量劳动生产率

B.产品实物量劳动生产率

C.生产工作量(产品劳动量)劳动生产率

D.产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

32.以小时为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反映每个工人在单位工作时间内的劳动效率或者生产产品的能力,是计算其他各种时间尺度的劳动生产率指标变动的最基本的、决定性因素的指标是()。

A.日劳动生产率

B.小时劳动生产率

C.月劳动生产率

D.年劳动生产率

33.以工日为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反映每个工人平均一个实际工作日生产产品或完成生产任务能力的指标是()。

A.日劳动生产率

B.小时劳动生产率

C.月劳动生产率

D.年劳动生产率

34.以自然月为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综合反映工作月生产工人或全部职工平均能提供多少有用产品能力的指标是()。

A.日劳动生产率

B.小时劳动生产率

C.月劳动生产率

D.年劳动生产率

35.企业月劳动生产率水平不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A.日劳动生产率

B.小时劳动生产率

C.工作日长度

D.年劳动生产率

36.下列哪个指标直接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是决定企业劳动效率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

A.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

B.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

C.辅助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

D.全员劳动生产率

37.关于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全员劳动生产率=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比重

B.全员劳动生产率=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比重

C.全员劳动生产率=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基本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比重

D.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基本生产工人占工人比重

38.下列哪个公式是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

ZqiTi ZqiTi ZqoTi ZqiTo

A. B. ZT C. ZT ZTo

Zq07o ZqoTi ZqoTo

To ZT ZTo ZTo

39.下列公式哪个是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

ZqiTi ZqiTi ZqoTi Zqi7o

A. ZT

B. ZT

C. ZT

D. ZTo

Zq0Z6 ZqoTi ZqoTo Zq07o

ZTo ZT ZTo ZTo

40.下列公式哪个是劳动生产率结构组成指数()。

ZqiTi ZqiTi ZqoTi ZqiTo

A. ZT

B. ZT

C. ZT

D. ZTo

Z9o7 Zqo7 Zqo7 Z9o7o

ZTo ZT ZT ZTo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劳动效率可以理解为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产品的数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量的

比值

B.劳动效率可理解为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劳动消耗与相应的劳动成果的比值

C.劳动效益是指企业劳动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值

D.单位劳动消耗量所带来的实际收益与劳动效益成正比

E.单位实际收益所消耗的劳动量与劳动效益成反比

2.人力资源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

A.劳动效益

B.劳动力数量

C.劳动积极性

D.劳动效率

E.销售水平

3.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

A.人力资源

B. 生产工具

C. 研发技术

D.劳动对象

E.销售合同

4.关于劳动力与劳动效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产值)越多,表示企业劳动效率越高

B.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产值)数量的多少和劳动效率的高低是成正比的

C.平均单位劳动成果所耗用的劳动消耗量越少,则劳动效率水平越高

D. 单位劳动成果消耗的劳动时间的多少,与劳动效率的高低是成反比的

E.单位产品(产值)耗费的时间越多,表示企业劳动效率越高

5.关于劳动力与劳动效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生产的增长,主要依靠增加劳动力的数量,而不是靠提高劳动效率来实现的

B.提高劳动效率是改善和提高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的基础,有利于增加工业总产值,提高

全社会全员劳动生产率

B.提高劳动效率不仅可以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还会增加企业效益,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C.通过对企业劳动效率的统计分析,能够使企业根据不同劳动效率水平招收劳动力及确定经济发展速度

E. 通过比较培训前后劳动效率的变化来反映各企业技术培训的效果

6.企业月劳动生产率水平受哪三个因素的影响()。

A.小时劳动生产率水平

B.实际工作日长度

C. 实际工作季长度

D.实际工作人数

E.实际工作月长度

7.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有

A.全员劳动生产率=基本工人劳动生产率×基本工人占生产工人比重×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

比重

B.全员劳动生产率=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比重

C.全员劳动生产率=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比重

D.全员劳动生产率=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基本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比重

E.全员劳动生产率==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基本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比重

8.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A.劳动效率一般只反映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效率情况

B.劳动效益则要反映产前决策、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四个过程的效率和效益

C. 劳动效益指标始终是大于劳动效率指标的

D.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益相差太大,说明企业产品积压严重或成本过大

E.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益相差太小,说明企业生产不足或售后服务等成本过大

9.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

A.工人工时利用情况

B.企业人员结构变动情况

C.领导重视劳动效率的程度

D.企业人均技术装备情况

E.企业资金的多少

10.企业劳动效益分析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

A.比较分析法

B.因素分析法

C.差额分析法

D.平衡分析法

E.线性规划分析法

11.劳动效益评价应注重哪几个方面()。

A.收益性评价

B. 成长性评价

C. 安全性评价

D.稳定性评价

E.劳动环境评价

12.企业劳动效益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

A.利用指数体系进行评价

B.利用综合性指标进行评价

C.利用功效系数法进行评价

D.利用打分法进行评价

E.利用环境测评进行评价

第五章劳动定额统计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为劳动者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或劳务,所预先规定的必要劳动消耗量的标准是指()。

A.工时定额

B.看管定额

C.产量定额

D.劳动定额

2.规定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完成单位质量合格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必须消耗的劳动时间

标准是指()。

A.工时定额

B.工作定额

C. 产量定额

D.劳动定额

3.规定在单位时间(一般是一个工日)内,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应完成单位质量

合格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的数量是指()。

A.工时定额

B.工作定额

C.产量定额

D.劳动定额

4.定额工时压缩率、定额产量增长率属于()。

A.劳动定额调整幅度的统计指标

B.产品定额制定规模和方法的统计指标

C.追加的劳动定额调整幅度的统计指标

D. 企业劳动定额实行范围的统计指标

5.在单位时间(一般是一个工日)内,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应当同时看管的机器设备台数,或机器设备上的操作岗位的数目是指()。

A.看管定额

B.工时定额

C. 产量定额

D.工作定额

6.为企业的技术、经济、管理、服务等工作规定的必要劳动消耗量是指(

A.工作定额

B.工时定额

C. 产量定额

D.服务定额

7. 在正常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生产工人为完成生产任务或生产质量合格产品而实际消耗的以工时为统计单位的劳动时间称为()。

A.产品实耗工时

B. 产品计划工时

C. 产品定额工时

D.产品加班工时

8.将产品实耗工时的类型分为“总产品的实耗工时和单位产品的实耗工时”两类,分类的依据是()。

A.按照统计范围分类

B.按照生产单位和工艺过程分类

C.按照生产对象分类

D.按照生产过程分类

9.将产品实耗工时的类型分为“车间或班组的实耗工时、工种的实耗工时、工序的实耗工时”三类,分类的依据是()。

A.按照统计范围分类

B.按照生产单位和工艺过程分类

C.按照生产对象分类

D.按照生产过程分类

10.在现场测定为基础的产品实耗工时统计中,对生产工人整个工作日中工时利用情况进行观测的方法属于()。

A.原始记录统计

B.工作日写实

C.测时

D.瞬间观察法

11.在现场测定为基础的产品实耗工时统计中,以工序为对象进行现场观测,可以进一步掌握工人在加工产品中作业等类时间的消耗情况,分析和研究各个工序工时消耗构成的方法属于()。

A.原始记录统计

B.工作日写实

C. 测时

D.瞬间观察法

12.在现场测定为基础的产品实耗工时统计中,对现场操作者或机器设备进行随机的瞬间观测,调查各项活动作业事项的发生次数及发生率,可以对产品实耗工时进行统计推断的方法属于()。

A.原始记录统计

B. 工作日写实

C.测时

D. 瞬间观察法

13.一工人生产某种产品的产量定额为一个工日110个,实际一个工日完成了120个,则该工人产量定额完成率是()。

A.91.67%

B.139%

C.80%

D.109%

14.某企业某工序加工某产品A零件的工时定额为3小时,B零件为2小时,C零件为8小时,D零件为4小时,某工人分别各生产了8、5、3、4个,实耗总工时为60小时,则该工人的工时定额完成程度为()。

A.123.33%

B.139%

C.91.67%

D.81.08%

15.某车间完成定额工时的总和为19000小时,实耗工时的总和为17800小时,则该车间综合平均定额完成率计算为()

A.123.33%

B.106.74%

C.91.67%

D.81.08%

16.首先计算出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完成的定额工时的综合与实耗工时的总和,然后计算生产单位综合平均定额完成率的方法属于()。

A.原始记录法

B.综合计算法

C.分组计算法

D. 瞬间观察法

17.在对生产人员按定额完成程度分组的基础上,计算平均定额完成率和达额面,说明生产单位内部成员完成定额的情况的方法属于()。

A. 原始记录法

B.综合计算法

C.分组计算法

D.瞬间观察法

18.在计算报告期产品产量时,为了反映劳动效率来计算生产工人、班组或车间的劳动定额完成率指标,下列说法不成立的是()。

A.如果废品不是因为工人、班组过失而造成的废品,应统计在产品产量范围内

B.如果废品是由于工人、班组自身原因产生的,则不应统计在内

C.如果为了反映整个企业劳动定额的完成情况而计算劳动定额完成率指标,那么,不论何种原因造成的废品,都不能计算在产量范围之内

D.废品不应计算在内,以真实地反映劳动定额完成情况

19.在计算报告期产品产量时,为了反映整个企业劳动定额的完成情况而计算劳动定额完成率指标,下列说法不成立的是()。

A.如果废品不是因为工人、班组过失而造成的废品,应统计在产品产量范围内

B.如果废品是由于工人、班组自身原因产生的,则不应统计在内

C.不论何种原因造成的废品,都计算在产量范围之内

D.废品不应计算在内,以真实地反映劳动定额完成情况

20.基本生产工人定额实施率、生产工人定额实施率属于()。

A.劳动定额调整幅度的统计指标

B.产品定额制定规模和方法的统计指标

C.追加的劳动定额调整幅度的统计指标

D.企业劳动定额实行范围的统计指标

21.生产工人在工作时间内劳动条件失常情况下的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是指()。

A.企业工人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指标

B.合格品追加的定额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

C.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

D.计入产品产量的废品的实际消耗工时指标

22.作业者实作工时公式为()。

A.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 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B.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加班加点工时

C.实作工时=制度工时- 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 停工被利用工时+ 加班加点工时

D.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加班加点工时

23.定额工时压缩率代表的是()。

A.劳动定额调整幅度的指标

B.产品定额制定规模的指标

C.产品定额制定方法的指标

D.劳动定额实行范围的指标

24.劳动定额是在生产(工作)进行的哪个时间段制定的()。

A.之后

B. 之前

C. 当中

D. 前三种均可以

25.生产工人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为()。

A. Z(Q+2)×(+%)

B. Z(0+2)x%+ixt

C. Zaxt

D. Zexta>T ZT+ZB+ZB+Z7

26.企业劳动条件失常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指标为()。

A. Z(@+)×(+6)

B. Z(@+2i)x+ixtaZr 乙T

C. Zaxt

D. Z2xt D. ZTi ZT+ZB+ZT+ZT

27.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为()。

A. _(@+21)×(+4)

B. Z(0+0)x6+0×t

C. Zexta

D. Z2×ta D. ZT ZT+ZB+Z3+Z7

28. 企业劳动定额综合完成程度指标为()。

A. Z(Q+2)×(+G)

B.ZQ+0)x6+0×1

C. Zexta

D. Ze.xta D. ZTi 2T+ZG+ZG+Z7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劳动定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定额是规定劳动者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预先规定的必要劳动消耗量的标准

B.劳动定额是规定劳动者完成单位符合质量的劳务,所预先规定的必要劳动消耗量的标准

C.劳动定额是规定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

D.劳动定额是规定在单位时间内应当生产多少产品

E.劳动定额是规定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应当用多少时间

2.劳动定额的性质,主要有哪些方面()。

A.规范性

B.凝固性

C. 综合性

D.相对性

E.绝对性

3.常用的劳动定额类型有()。

A.工时定额

B.产量定额

C.看管定额

D.服务定额

E.工作定额

4.劳动定额统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A.劳动定额统计是合理组织劳动的重要依据

B.劳动定额统计是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手段

C.劳动定额统计是组织劳动竞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工具之一

D.劳动定额统计是企业中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条件

E.劳动定额统计是全面经济效益核算及分析的手段

5.劳动定额统计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

A.统计和计算实耗工时与完成定额工时

B.统计、检查、分析与评定劳动定额的完成情况及各项指标

C.统计与分析现行劳动定额水平

D.统计与分析其他企业劳动定额水平

E.统计与分析劳动定额管理工作情况

6.属于劳动定额调整幅度统计的指标有()。

A. 定额产量增长率

B.产品工序定额制定率

C.产品工序技术定额率

D.生产工人定额实施率

E. 定额工时压缩率

7.按照生产单位和工艺过程分类,产品实耗工时的类型可划分为(

A.车间或班组的实耗工时

B.单位产品的实耗工时

C.总产品的实耗工时

D.工种的实耗工时

E.工序的实耗工时

8.常用的产品实耗工时统计方法有()。

A.按产品零件逐道工序汇总产品的实耗工时

B.以生产者或生产单位为对象统计产品实耗工时

C.按产品批量统计汇总实耗工时

D.以产品为对象统计产品实耗工时

E.按照重点产品、重点零部件和主要工序统计汇总实耗工时

9.在计算报告期产品产量时,为了反映劳动效率来计算生产工人、班组或车间的劳动

定额完成率指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废品不是因为工人、班组过失而造成的废品,应统计在产品产量范围内

统计学选择题

第 01 章-绪论 1.单选题:社会经济统计是()的有利工具。 A.处理问题 B. 进行交流 C. 认识社会 D. 引进外资 解答: C 2.单选题:()是用图形、表格和概括性的数字对数据进行描述的统计方法。 A.描述统计 B. 推断统计 C. 理论统计 D. 应用统计 解答: A 3.单选题:()是我们所要研究的所有基本单位(通常是人、物体、交易或事件)的总和。 A.总体 B. 变量 C. 样本 D. 统计 解答: A 4.单选题:经济数据是对()进行计算的结果。 A. 主观现象 B. 客观现象 C. 数字特征 D. 社会现象 解答: B 5.单选题:美国盖洛普Gallup调查公司在美国总统大选前通常会从全美国的选民中随机抽取 1500 人左右,对大选结果进行调查和预测,并会给出 2左右的预测误差。这是利用样本信息和概率论原理进行()的过程。 A.统计描述 B. 统计推断 C. 统计分析 D. 统计应用 解答: B 6.单选题:统计学的核心内容是()。 A. 统计数据的收集 B. 统计数据的整理 C. 统计数据的分析 D. 统计数据的应用 解答:C 7.单选题:()在《政治算术》一书中用大量的数字对英国、法国、荷兰三国的经济实力进行比较,用数字、重量、尺度等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表达他的思想和观点。 A.威廉配第 B. 约翰格朗特 C. 帕斯卡 1 D. 费马 解答: A 8.单选题:统计整理主要是对()的整理。 A.历史资料 B. 分析资料 C. 原始资料 D. 综合资料 解答: C 9.单选题:著名统计学家()给出了 F 统计量、最大似然估计、方差分析等方法和思想。 A.戈赛特 B. 费希尔 C. 奈曼和皮尔逊 D. 沃尔德 解答: B 10.单选题:统计数据的搜集活动是()。 A. 应用统计 B. 统计工作 C. 统计数据 D. 统计学 解答:B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1.单选题:某企业男性职工占 60%,月平均工资为 550 元,女性职工占 40%,月平均工资为 500 元,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工资为()。 A. 525 元 B. 530 元 C. 535 元 D. 540 元 解答: B

统计学测试题及答案.(DOC)

一、填空题 1、统计是 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的统一体。 2、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 ______________ 方面的方法论科学。 3、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 总体是 ______________ ,总体单位是 _____________ 4、标志是说明 ___________ 特征的名称,它分为 ____________ 标志和 __________ 标志。 5、统计指标是反映 ____________ 的数量特征的,其数值来源于 ______________ 。 6、按反映的数量特征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单项选择题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现象总体的质量方面 B 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C 现象总体的质量和数量方面 D 现象总体的质量或数量方面 2、要了解某市国有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 该市所有的国有企业 B 该市国有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C 该市每一个国有企业 D 该市国有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3、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 A 每个省的人口 B 每一户 C 每个人 D 全国总人口 4、反映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是( ) A 指标 B 指标值 C 标志 D 标志值 5、某地四个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分别为 20 万元、 50 万元、 65 万元、 100 万元。这里的 四个“工业总产值”数值是( ) A 指标 B 指标值 C 标志 D 标志表现 6、已知某企业产品单位成本为 25 元,这里的“单位成本”是( ) A 指标 B 指标名称 、多项选择题 C 标志 D 变量 1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 A 大量观察法 B 统计分组法 C 综合指标法 D 回归分析法 E 因素分析法 2、统计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其特点有( ) A 数量性 B 综合性 C 具体性 D 重复性 E 差异性 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 A 全国人口数是总体 B 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C 人的年龄是变量 D 人口的性别是品质标志 E 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4、要了解某地区所有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那么( ) A 总体单位是每个企业 B 总体单位是每件产品 C “产品总产量”是标志 D “总产量1000万件”是指标 E “产品等级”是标志 5、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 A 资产负 债率 B 股价指数 D 人口密度 E 商品库存额 6、总体、总体单位、标志、这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 A 没有总体单位也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存在 B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 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 指标说明总体特征,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 E 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现 四、简答题 1 、什么是统计?统计的职能有哪些? 2、 举例说明什么是总体和总体单位 ? 总体有哪些特征? 3、 什么是指标和标志?指标和标志的关系如何? ) C 人均粮食产量

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 答案解析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11467)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科研机构 B.居民家庭 C.企业 D.事业单位 2、决定企业劳动报酬水平的指标是 A.劳动效率 B.劳动生产率 C.劳动效益 D.工资利润率 3、出勤率反映的是员工的 A.劳动积极性 B.文化水平 C.道德水平 D.职业技能 4、下列不属于现场培训的是 A.技术表演示范 B.师傅带学徒 C.社会成人大中专班 D. 岗位练兵 5、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量之间的比值,称 A.劳动生产率的价值量指标 B.劳动效益 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 D.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 6、人在劳动中运用劳动能力综合水平的高低程度指的是 A.企业人力资源素质 B.企业人力资源数量 C.企业人力资源总量 D.企业人力资源结构 7、参加社会性的抢险救灾活动属于 A.缺勤工日 B.非生产工日 C.加班工日 D.停工工日 8、企业人力资源不包括 A.不再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实行个人承包人员 B.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编制外人员 C.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未出勤人员 D.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临时在国外工作人员 9、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劳动者完成单位台格产品或一定工作量所预先规定的时间消耗标准,称为 A.产量定额 B.劳动定额 C.劳动生产直 D.劳动效益 10、生产工人在工作时间内劳动条件失常情况下的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是指 A.企业工人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指标 B.合格品的定额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 C.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

1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11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劳动生产率一般只反映 A.企业的产品推销 B.企业产品售后服务质量状况 C.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效率 D.企业生产前的决策 2.下列不属于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 A.劳动产品库存量统计 B.劳动生产率统计 C.生活日分配统计 D.人工成本统计 3.饮食、睡眠、卫生保健时间属于 A.闲暇时间 B.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C.工作时间 D.必须支付的时间 4.单位时间内规定的生活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称为 A.工时定额 B.产量定额 C.工作定额 D.劳动定额 5.工作时间构成中最重要的和最核心的部分是 A.制度工日数 B.全部实际工作工日数 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D.停工被利用工日数 6.据经验数据估算,间接经济损失一般是直接经济损失的 A.1~4倍 B.2~7倍 C.3~7倍 D.4~7倍 7.劳动生产率可表示为 A.劳动产品总量与活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B.劳动产品总量与实际收益的比值 C.实际收益与活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D.活劳动消耗量与实际收益的比值 8.定额工时压缩率代表的是 A.产品定额制定规模的指标 B.劳动定额调整幅度的指标 C.产品定额制定方法的指标 D.劳动定额实行范围的指标 9.为了反映培训对象在文化水平上的差异性,学员分组需按 A.身份、职业 B.学习专业 C.培训方式 D.培训程度 10.下列不属于 ...在职培训的是 A.劳动后备培训 B.现场培训 C.自学考试 D.继续教育 11.运用比较效益分析,确定事故损失金额和技术措施费用的关系为

卫生统计学选择题及答案

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有一定的关系,下述错误的叙述是_____ A.参数数目不同 B.t分布中的自由度趋于无穷大时,曲线逼近标准正态分布 C.为单峰分布 D.对称轴位置在0 E.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相同 在抽样研究中,当样本例数逐渐增多时_____. A.标准误逐渐加大 B.标准差逐渐加大 C.标准差逐渐减小 D.标准误逐渐减小 E.标准差趋近于0 抽样误差是指。 A.不同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别 B.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由于抽样产生的差别(参数与统计量之间由于抽样而产生的差别) C.样本中每个个体之间的差别 D.由于抽样产生的观测值之间的差别 E.测量误差与过失误差的总称 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 A.没有个体差异就不会有抽样误差 B.抽样误差的大小一般用标准误来表示 C.好的抽样设计方法,可避免抽样误差的产生 D.医学统计资料主要来自统计报表、医疗工作记录、专题调查或实验等 E.抽样误差是由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及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别 t分布与正态分布存在如下哪一种关系。 A.二者均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 B.曲线下中间95%面积对应的分位点均为±1.96 C.当样本含量无限大时,二都分布一致 D.当样本含量无限大时,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一致 E.当总体均数增大时,分布曲线的中心位置均向右移 抽样研究中,适当增加观察单位数,可() A.减小Ⅰ型错误 B.减小Ⅱ型错误 C.减小抽样误差 D.提高检验效能 E.以上均正确

说明两个有关联的同类指标之比为。 A.率 B.构成比 C.频率 D.相对比 E.频数 构成比用来反映。 A.某现象发生的强度 B.表示两个同类指标的比 C.反映某事物内部各部分占全部的比重 D.表示某一现象在时间顺序的排列 E.上述A与C都对 以下属于分类变量的是___________. A.IQ得分 B.心率 C.住院天数 D.性别 E.胸围 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______. A.麻疹易感人群 B.麻疹患者数 C.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 E.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阴性人数 关于构成比,不正确的是_____. A.构成比中某一部分比重的增减相应地会影响其他部分的比重 B.构成比说明某现象发生的强度大小 C.构成比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分布 D.若内部构成不同,可对率进行标准化 E.构成比之和必为100% 甲乙两地某病的死亡率进行标准化计算时,其标准的选择______. A.不能用甲地的数据 B.不能用乙地的数据 C.不能用甲地和乙地的合并数据 D.可用甲地或乙地的数据 E.以上都不对 用均数与标准差可全面描述资料的分布特征() A.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B.正偏态分布 C.负偏态分布 D.任意分布

直属北语19春《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_3

单选题 1(4分) : 人力资源统计数据按其性质分类,不包括()。 A: 一次统计数据 B: 二次统计数据 C: 三次统计数据 D: 四次统计数据 2(4分) : 异众比率是指非众数组次数与()变量总次数的比率。 A: 全部 B: 最小 C: 最大 3(4分) : 工资总额从结构构成上看,可分为基本工资和下列哪项。()。 A: 辅助工资 B: 津贴 C: 公积金 4(4分) : 下列哪个指数专门用于综合反映各组平均工资水平的变动对总体平均工资水平的影响()。 A: 平均工资可变构成指数 B: 平均工资固定构成指数 C: 平均工资结构影响指数 5(4分) : 成数是以对比基数为多少所计算出来的相对数()。 A: 5 B: 10 C: 20 D: 100 6(4分) : 四分位差就是第三个四分位数与第()个四分位数之差 A: 一 B: 二 C: 四 7(4分) : 按生产工作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是将某种作业完成工作量与下列哪项相比,用以反映劳动者平均每人每天工作量。()。 A: 投入该种作业的人工日数 B: 投入该种作业的人工时数 C: 投入该种作业的平均人工日数 D: 投入该种作业的平均人工时数 8(4分) : 计算时期指标动态数列序时平均数,一般采用()。 A: 简单算术平均数法 B: 加权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9(4分) : 全距是数列中两个极端数值之()。 A: 和 B: 积 C: 减 D: 差 10(4分) : 按填报单位不同,分为基层统计报表和()。 A: 综合统计报表 B: 企业报表 C: 事业单位报表 多选题 1(4分) : 时点数列特点包括()。 A: 时点数列中各项数据相加没有实际意义 B: 时点数列中各数据的大小与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C: 时点数列中各数据的大小与间隔长短直接关 D: 系时点数列中的数据是通过间断性调查登记取 2(4分) : 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在人力资源统计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 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是进行动态分析的前提 B: 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是进行空间比较的基础 C: 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可用于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D: 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可用于数量上的估计推断 3(4分) : 辅助工资通常包括()。 A: 奖金 B: 津贴和补贴 C: 加班加点工资 D: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4(4分) :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具有不同的特点,具体包括()。 A: 登统方法不同 B: 可加性不同 C: 与时间间隔的关系不同 D: 可减性不同 5(4分) : 人力资源总量指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 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认识人力资源总体现象的起点 B: 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计算其他综合指标的基础 C: 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宏观与微观管理的重要依据

统计学选择题及答案

第2章 2.1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整理主要是对()的整理。 A、历史资料 B、分析资料 C、原始资料 D、综合资料 2、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A、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C、可以单项式分组,也可以用组距式分组D、无法分组 3、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必须()A、重叠B、相近C、不等D、间断 4、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60,组数为6,为统计运算方便,组距取()。 A、9.3 B、9 C、6 D、10 5、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 的组中值为()。 A、520 B、510 C、500 D、490 6、组距、组限、组中值之间关系是()。 A、组中值=(上限+下限)÷2 B、组距=(上限-下限)÷2 C、组中值=(上限+下限)×2 D、组限=组中值÷2 7、次数分配数列是()A、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C、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D、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8、次数分布和次数密度分布相同的是()。 A、变量数列 B、组距数列 C、等距数列 D、异距数列 9、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决定于()A、统计总体所处的条件B、社会经济现象本身的性质C、分组标志的选择D、分组界限的确定 10、对职工的生活水平状况进行分组研究,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应当用() A、职工月工资总额的多少 B、职工人均月收入额的多少 C、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的多少 D、职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的多少 11、将统计表分为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是()。 A、从构成要素看 B、从内容上看 C、从作用上看 D、从性质上看 12、指出下列哪种分组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A、企业按职工人数多少分组 B、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C、企业按资金拥有量分组 D、企业按设备拥有量分组 13、分配数列有两个组成要素,它们是() A、一个是单位数,另一个是指标数 B、一个是指标数,另一个是分配次数 C、一个是分组,另一个是次数 D、一个是总体总量,另一个是标志总量 14、采用不等距分组编制变量数列是因为() A、现象是均匀变动的 B、现象变动是不均匀的 C、在标志值中没有极端值 D、在标志值中有极端值 15、主词经简单分组而编制的统计表是() A、简单表 B、调查表 C、分组表 D、复合表

统计学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统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统一体。 2、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_____________方面的方法论科学。 3、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____________,总体单位是____________。 4、标志是说明___________特征的名称,它分为__________标志和__________标志。 5、统计指标是反映____________的数量特征的,其数值来源于___________。 6、按反映的数量特征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 现象总体的质量方面 B 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C 现象总体的质量和数量方面 D 现象总体的质量或数量方面 2、要了解某市国有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 该市所有的国有企业 B 该市国有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C 该市每一个国有企业 D 该市国有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3、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A 每个省的人口B每一户 C 每个人 D 全国总人口 4、反映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是() A 指标 B 指标值 C 标志 D 标志值 5、某地四个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分别为20万元、50万元、65万元、100万元。这里的四个“工业总产值”数值是() A 指标 B 指标值 C 标志 D 标志表现 6、已知某企业产品单位成本为25元,这里的“单位成本”是() A 指标 B 指标名称 C 标志 D 变量 三、多项选择题 1、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A 大量观察法 B 统计分组法 C 综合指标法 D 回归分析法 E 因素分析法 2、统计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其特点有() A 数量性 B 综合性 C 具体性 D 重复性 E 差异性 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 全国人口数是总体 B 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C 人的年龄是变量 D 人口的性别是品质标志 E 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4、要了解某地区所有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那么() A 总体单位是每个企业 B 总体单位是每件产品 C “产品总产量”是标志D“总产量1000万件”是指标 E “产品等级”是标志 5、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 A 资产负债率B股价指数 C 人均粮食产量 D人口密度E商品库存额 6、总体、总体单位、标志、这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 没有总体单位也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存在 B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 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 指标说明总体特征,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 E 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现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统计?统计的职能有哪些? 2、举例说明什么是总体和总体单位? 总体有哪些特征? 3、什么是指标和标志?指标和标志的关系如何?

2017年7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2017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11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组距分组中,分组标志在每组中取的最大值称为 A .上限 B .下限 C .组距 D .全距 2.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为p 与商品的销售量为q 时,帕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 A.∑∑=0010q p q p I q B. ∑∑= 0111q p q p I q C. ∑∑=0001q p q p I p D. ∑∑=1011q p q p I p 3.统计某个时点,诸如某月、某季度、某年度的某个具体时间点的企业人力资源规模总量指标是 A .动态比较统计 B .人员增量统计 C .时点规模统 计 D .时期规模统计 4.根据所从事社会工作的职业、等级、岗位及工期等角度进行划分,可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的 A .社会属性结构 B .工作属性结构 C .自然属性结构 D .单位属性结构 5.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全部可能劳动时间是指 A .制度劳动时间 B .出勤时间 C .日历时间 D .非生产时间 6.下列正确计算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的公式是 A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B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C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D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7.用来表示劳动效益的“逆指标”是 A .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劳动成果 B .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C .单位劳动消耗量产生的实际收益 D .单位实际收益所消耗的劳动量 8.表明企业人均新创造的价值增大,也表明工业企业每个生产者提供了多少新创造价值,更准确地反映企业职工活劳动的生产成果,并且说明了企业增产和节约两方面的效果的指标是 A .净产值劳动生产率 B. 增加值劳动生产率 C .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 D. 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 9.规定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完成单位质量合格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需消耗的劳动时间标准是指 A .工时定额 B .工作定额 C .产量定额 D .劳动定额

(完整word版)人力资源统计学计算题资料

人力资源统计学计算题 质量:表示平均程度的量,是相对量,一般有劳动生产率(Q )、平均工资(X )、平均人工成本(L )。 质量变,数量固定在报告期。 数量:表示数目多少的量,是绝对量,一般有平均人数(T )、比重(F )。 数量变,质量固定在基期。 第三章 例:某制造企业年5月份(31天)有制度公休日11天,采取一班制劳动,每班8小时,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800人,其它情况如下: 全日缺勤500工日,非全日缺勤800工时;全日停工100工日,其中被利用100工日,非全日停工400工时;全日非生产300工日,非全日非生产200工时;公休日加班100工日,加点150小时。 求:(一)该企业的(1)日历工日数、(2)公假工日数、(3)制度工日数、(4)出勤工日数、(5)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6)全部实际工日数; (二)分析计算该企业的工作时间利用情况。 解: ? (1)日历工日数=800×31=24800日 ? (2)公假工日数=11×800=8800日 ? (3)制度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公假工日数=800×20=16000日 ? (4)出勤工日数=制度工日-缺勤工日=16000-500=15500日 ? (5)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出勤工日-非生产工日-停工工日+停工被利用工日 ? =15500 - 300-400+100=14900日 ? (6)全部实际工日数=制度内实际工日+加班工日=14900+100=15000日 15500 100%100%96.88% 16000=?=?=出勤工日出勤率制度工日14900 100%100%96.13% 15500=?=?=制度内实际工作日出勤时间利用率出勤工日14900 100%100%93.13% 16000=?=?=制度内实际工作日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制度工作日

统计学单项选择题

统计学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1、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C ) A、威廉·配第 B、阿痕瓦尔 C、凯特勒 D、恩格尔 2、下列哪个测定,只能进行计数运算:( C ) A、定名测定 B、序列测定 C、定距测定 D、定比测定 3、下列哪个测定,即可进行加减运算,也可进行乘除运算:( D ) A、定名测定 B、序列测定 C、定距测定 D、定比测定 4、国势学派对统计学的主要贡献是:(C ) A、采用了数量分析方法 B、引入了大数法则 C、提出了“统计学”这一名词 D、证明了小样本理论 5、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B ) A、康令 B、威廉·配第 C、凯特勒 D、恩格尔 6、总体的两大特点是( A ) A、同质性和大量性 B、同质性和数量性 C、大量性和数量性 D、同质性和变异性 7、统计的四个要素是( B ) A、总体、样本、标志和指标 B、总体、样本、推断和推断的可靠性 C、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和指标 D、标志、指标、变量和变异 8、统计学的两大类基本内容是( D ) A、统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B、理论统计和运用统计 C、统计预测和决策 D、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9、统计学是一门关于研究客观事物数量方面和数量关系的(C ) A、社会科学 B、自然科学 C、方法论科学 D、实质性科学 10、“统计”一词的基本涵义是(D) 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B、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计算 C、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计算 D、统计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 1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C )。 A、抽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1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D )。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1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B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14、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C )。 A、它有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两类 B、品质标志具有标志值 C、数量标志具有标志值 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

人力资源统计学题库

人力资源统计学题库 1. 说明总体单位特征与属性名称的是( )。 A. 总体 B. 标志 C. 指标 D. 单位 2. 在组距分组中,下限与上限之间的距离称为( )。 A. 全距 B. 组中值 C. 下限 D. 组距 3. 说明同一总体或不同总体的不同数量特征的对比关系的指标是( )。 A. 总量指标 B. 相对指标 C. 质量指标 D. 平均指标 4.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平均指标的特点( )。 A. 只有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才能平均 B. 将各总体单位的差异抽象化 C. 被平均的对象须满足“异质性” D. 被平均的对象须满足“同质性” 5. 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为p 与商品的销售量为q 时,帕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 )。 A. ∑∑= 0010q p q p I q B. ∑∑= 111q p q p I q C. ∑∑=000 1q p q p I p D. ∑∑=101 1q p q p I p 6. 下列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 )。 A. 生活日分配统计 B. 劳动生产率统计 C. 劳动产品库存量统计 D. 人工成本统计 7. 主要解决同一公司具有多重身份时其所管辖员工的人力资源规模统计范围的身份归属问题的是( )。 A. “为谁工作谁统计” B. “谁法人随谁统计” C. “谁拿工资统计谁” D. “谁发工资谁统计” 8. 明确比较两个不同时期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的变动情形的统计是( )。 A. 动态比较统计 B. 人员增量统计 C. 时点规模统计 D. 时期规模统计

9. 可以处理一些初入职者、工作调动者或离职员工、被裁员者、参军入伍或离职进修者等人员的人力资源归属问题的依据是()。 A. “谁拿工资统计谁”原则 B. “谁发工资谁统计”原则 C. “为谁工作谁统计”原则 D. “谁法人随谁统计”原则 10. 企业人力资源包括()。 A. 自费脱产学习人员 B. 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计划外员工 C. 出国探亲人员 D. 参加劳动的在校学生 11. 主要指该企业人力资源减少的数量来自于企业现有劳动力退出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形式是()。 A. 自然增员 B. 机械增员 C. 自然减员 D. 机械减员 12.我国现有职业结构分类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至今该《大典》的大类结构和分类依然保持不变。沿用的《大典》职业结构大类与中类分别有()。 A. 66个和413个 B. 8个和66个 C. 66个和1838个 D. 413个和1838个 13. 按照国家(或企业)制度规定应该出勤上班劳动的时间是指()。 A. 制度劳动时间 B. 制度公休时间 C. 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 D. 全部实际劳动时间 14. 企业员工在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或经企业指定从事其它社会活动而未能从事本企业劳动的时间是指()。 A. 缺勤时间 B. 出勤时间 C. 非生产时间 D. 停工时间 15.做饭、购物、缝洗、清扫、照料家庭成员等时间属于()。 A. 个人生活必需的时间 B. 家务劳动时间 C. 从事社会活动的时间 D. 闲暇时间 16.工作时间构成中最重要的和最核心的部分是()。 A. 制度劳动时间 B. 全部实际工作时间 C. 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D. 停工被利用工日数 17.下面不属于非工作时间的是()。 A. 社交时间 B. 上下班路途时间 C. 医疗卫生保健时间 D. 工间操时间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练习题 1.单选题 (1)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包括(C)。 A、总体性 B、具体性 C 、总体性和具体性D、同一性 (2)下列指标中不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D )。 A、平均价格 B 、单位成本 C 、资产负债率 D 、利润总额 (3)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数量指标的是(C)。 C 、资产报酬率D、A、资产总额 B 、总人口 人口增加数 (4)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之间的关系是( A )。 A、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B、后者是前者的基础 C 、两者没有关系 两这互为基础(5)一个统计总体(D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6)若要了解某市工业生产设备情况,则总体单位是该市(D) A每一个工业企业 B 每一台设备 C 每一台生产设备 D 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 (7)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 分71 分、80 分和87 分,这四个数字是(D) A指标 B 标志C变量 D 标志值 (8)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B) A 工人年龄 B 工人性别C工人体重 D 工人工资 9)现要了解某机床厂的生产经营情况,该厂的产量和利润是( D )A 连续变量B 离散变量C 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者是连续 变量(10)劳动生产率是(B ) A 动态指标 B 质量指标 C 流量指标 D 强度指标 (11)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下述方法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B )D、 D 前者是离散变量,后

欢迎下载 2 A 统计分组法 B 大量观察法 C 综合指标法 D 统计推断法 (12) (C ) 是统计的基础功能 A 管理功能 B 咨询功能 C 信息功能 D 监督功能 (13) ( A )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A 真实性 B 及时性 C 总体性 D 连续性 (14)统计研究的数量是( B ) A 抽象的量 B 具体的量 C 连续不断的量 D 可直接相加的量 C ) (15 )数量指标 般表现为( A 平均数 B 相对数 C 绝对数 D 众数 (16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A ) A 指标和标志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B 指标和标志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C 指标和标志之间是不存在关系的 D 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 的 2. 多选题 (1) 统计学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学派有( ABCD )。 (2) 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 AC )。 (3)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BD )。 (4) "统计”一词含义有( BCD )。 A 统计研究 B 统计工作 C 统计资料 3?判断题 1、 现代统计学的核心是描述统计学。 ( F ) 2、 描述统计学是推断统计学的基础。 ( T ) 3、 统计指标可以分成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 T ) 4、 所有标志都可以用数量表现。 ( F ) A 政治算术学派 B 国势学派 C 数理统计学派 D 社会统计学派 A 企业的经济类型 B 劳动生产率 C 企业所属的行业 D 企业的负债总额 A 平均亩产 数 B 人均钢产量 C 国民生产总值 D 存货周转次 D 统计学

精选精选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11467)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科研机构 B.居民家庭 C.企业 D.事业单位 2、决定企业劳动报酬水平的指标是 A.劳动效率 B.劳动生产率 C.劳动效益 D.工资利润率 3、出勤率反映的是员工的 A.劳动积极性 B.文化水平 C.道德水平 D.职业技能 4、下列不属于现场培训的是 A.技术表演示范 B.师傅带学徒 C.社会成人大中专班 D. 岗位练兵 5、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量

之间的比值,称. A.劳动生产率的价值量指标 B.劳动效益 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 D.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 6、人在劳动中运用劳动能力综合水平的高低程度指的是 A.企业人力资源素质 B.企业人力资源数量 C.企业人力资源总量 D.企业人力资源结构 7、参加社会性的抢险救灾活动属于 A.缺勤工日 B.非生产工日 C.加班工日 D.停工工日 8、企业人力资源不包括 A.不再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实行个人承包人员 B.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编制外人员 C.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未出勤人员 D.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临时在国外工作人员 9、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劳动者完成单位台格产品或一定工作量所预先规定的时间消耗标准,称为 A.产量定额 B.劳动定额 C.劳动生产直 D.劳动效益 10、生产工人在工作时间内劳动条件失常情况下的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是指 A.企业工人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指标 B.合格品的定额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与任务(练习册P1-P4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开发与利用以及其它劳动现象的数量方面,是科学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研究范围是:企业人力资源诸现象。 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企业。 企业管理的核心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的性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P3). 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是工资。 现代企业的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内容:(P9) (1)企业人力资源量与配置统计; 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包括:优化配置、比例配置、均衡配置等。 人力资源的构成有专业构成、技术构成、年龄构成、性别构成等。 (2)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统计; 人力资源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与思想品德素质。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竞争主要指的是人才素质的竞争。 (3)企业人力资源的生活日分配统计; (4)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计; 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计的内容包括:劳动保护措施统计、安全生产统计或工伤事故统计、职业病统计、劳动环境统计等。 (5)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统计; 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率指标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核心指标。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源数量的多少,也决定着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水平。劳动生产率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经济效益也可决定劳动报酬水平。 劳动定额统计; (7)工会参与统计; (8)企业人力资源考评与奖惩统计; (9)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报酬统计; (10)职业技能开发统计; (11)人力费用统计; (12)劳动争议统计。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工作的过程:三个阶段 (1)一是搜集人力资源现象数量方面的原始资料,称为统计调查。 主要任务:是对企业内每个单位人力资源现象的具体事实及其所表现的数量特征进行登记,搜集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现象数量方面所需要的原始资料。 (2)二是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和汇总,称为统计整理; 主要是将统计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汇总,以表明企业人力资源现象总体的特征,为统计分析打下基础。 (3)三是对统计整理好的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编写统计分析报告,称为统计分析。 在统计整理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对统计整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企业人力资源现象发展趋势、原因和特点,发现矛盾,提出解决矛盾的建议。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工作组织的布局是与企业内部管理的布局相对应。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原始记录。 从现象上看,市场竞争是产品质量的竞争、价格的竞争、售后服务的竞争。市场竞争实质是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人才水平的竞争。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节约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益。 第二章企业人力资源总量指标 (*)(练习册P6-P12 ) 1、企业人力资源数量统计的具体任务主要包括: 一是分析和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及构成情况; 二是分析和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增减变动情况; 三是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潜力,为劳动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统计学选择题和答案解析

第2章2、 1 一、单项选择題 1. 统计整理主要就是对()得整理。 A 、历史资料8、分析盍料C 、原始资料D 、综合资料 2、 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OA 、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B 、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C 、可以单项 式分组,也可以用组距式分组D 、无法分组 3、划分連续变量得组限时?相邻得组限必须()A 、 重金B 、相近C.不等D.间断 4、在编制等距数列吋,如杲全距等于60,组数为6?为统计运 舞方便,组距取(几 A 、 9、 3 B 、 9 C 、 6 D 、 10 5、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相邻组得组中值为480,则末组得组 中值为()o A 、520 B 、510 C 、500 D 、490 6、 纽距、组限、组中值之间关系就是()。 A. 组中值=(上限+下限)三2 B 、组距=(上限一下限)壬2 C 、组中值=(上限+下限)X2 D 、组限=组中值W2 7、 次数分配数列就是()A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得数列B 、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得数列C. 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得数列D 、按数童标志与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得数列& 次数分布与 次数密度分布相同得就是()? A 、变量数列 B 、组距数列 C 、等距数列 D 、异距数列 9、次数分布得类型主要决定于()A 、统计总体所处得条件B 、社会经济现象本身得性质C 、 分组标志得选择D 、分组界限得确定 对职工得生活水平状况进行分组研究,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应当用() A 、 职工月工资总额得多少 B 、 职工人均月收入额得多少 C 、 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得多少 D 、 职工得人均月囱位津贴及奖金得多少 将统计表分为总标題、横行标題、纵栏标題与脂标数值四部分就是()° A 、从构成要素瞧 B 、从内容上瞧 C 、从作用上瞧 D 、从性质上瞧 指出下列哪种分组就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A 、企业按职工人数多少分组 B 、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C 、企业按资金拥有量分组 D 、企业按设备拥有量分组 13、分配数列有两个组成要素,它们就是() 一个就是单位数,另一个就是指标数 一个就是指标数,另一个就是分配次数 一个就是分组,另一个就是次数 一个就是总体总量,另一个就是标志总量 14、釆用不等距分组编制变量数列就是因为() A 、现象就是均匀变动得 B 、现象变动就是不均匀得 C 、在标志值中没有极端值 D 、在标志值中有极端值 15、 主词经简单分组而编制得统计表就是() A 、简单表 B 、调查表 C 、分组表D.复合表 16、 统计分组技术根据统计研究得目得,按照一个或几个分组标志(几 10. 12、 A 、 B 、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答案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答案 ) B 、进行调查的时间 D 、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 、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 、每一个工业企业 3、 对比分析不同性质的变量数列之间的变异程度时 ,应使用( )。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4、 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若要求允许误差为原来的 2/3,则样本容量( ) A 、扩大为原来的 3倍 B 、扩大为原来的 2/3倍 C 、扩大为原来的 4/9倍 D 、扩大为原来的 2.25倍 5、 某地区组织职工家庭生活抽样调查 ,已知职工家庭平均每月每人生活费收入的标准差为 可靠程度为0.9545,极限误差为1元,在简单重复抽样条件下,应抽选( )。 A 、576 户 B 、144 户 C 、100 户 D 、288 户 6、当一组数据属于左偏分布时,则( ) A 、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合而为一的 B 、 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 C 、 众数的数值较小,平均数的数值较大 D 、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 7、 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组限为 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 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A 、 520 B 、 510 C 、 500 D 、 490 8、 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有一定的假定性,即( ) A 、 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 B 、 变量值在本组内的分布是均匀的 C 、 组中值能取整数 D 、 各组必须是封闭组 9、 XjX 2’…,X n 是来自总体的样本,样本均值 X 服从( )分布 A 、N(F 2) B.、N(0,1) C 、 N(n 巴nb 2 ) N(=) D 、 n 10、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指标是( ) A 、估计标准误 B 、两个变量的协方差 C 、相关系数 D 、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10分) 1、抽样推断中,样本容量的多少取决于( )。 A 、总体标准差的大小 B 、 允许误差的大小 c 、抽样估计的把握程度 D 、总体参 题库1 、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20分) 1、调查时间是指(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C 、调查工作的期限 12元,要求抽样调查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