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Teammate

Teammate

Teammate
Teammate

TM手册(未定稿)


TM软件中的风险和控制

关键的功能点
? TeamStore 维护风险库 ? TeamRisk and?EWP 从风险库中获取目标、 风险 控制以及之间的关联 风险、控制以及之间的关联 ? TeamRisk and?EWP 可以任意增加风险和控 制信息

Risk ‐based Audit?Approach 基于 风险的方法
工作流 1. 包含风险库 2. TeamRisk 获取风险和控制,并添加到评估 表,或直接手工增加 TeamRisk 将初次评估的风险和控制信息传 递给EWP EWP?将风险和控制信息加入到项目,或直 接添加 执行的程序可以与控制联接 EWP?执行风险和控制的再次评估,为报告 做准备 报告
TeamCentral
8.?Reporting
EWP
3.?从TR获取风险和控制信息 4.?应用于项目 应用于项目,或手工增加 或手 增加 5. 控制和程序关联 6.?再评估 7. 报告
3.
4.
TeamRisk
2.?进行评估,手工增加
5. 6.
7.
TeamStore
1.?风险和控制 库

TeamStore Risk & Control Library TeamStore Risk & Control Library
Control Hierarchy
Ability to link controls to risks and this relationship is understood by TeamRisk & EWP

T TeamRisk Ri k从TeamStore T St 中获取
? 目标,风险,控制以及之间的关联,可以添加到评估表 ? 然后,风险,控制及之间的关联再传递到EWP

自由添加
? 可以自行添加目标,风险和控制

Risk form on top with label customization and hiding
? 风险和控制的关系树 Control form on bottom w/ full customization Ability to link to procedures


TEAMRISK

TeamRisk 是一个风险评估的工具,用来帮助项目执行周期性风险评估, 是一个风险评估的工具 用来帮助项目执行周期性风险评估 TeamRisk遵循的是COSO框架,并使用了6个基本步骤
1. 1 创建审计域(流程或实体) 2. 创建风险库(目标,风险和控制) 3. 将目标、风险和控制关联 4 4. 使用评估工作表,将目标/风险/控制与实体或流程联接 5. 对风险评分(流程或分支) 6. 根据评分结果进行风险排序,以指引后续的控制设计工作 *?在TeamRisk中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客户化的配置

TR的特点
? ? ? ? 计分公式的自定义 评估指标的自定义 风险评估的维度(内在风险,剩余风险), 可以二选一,也可以全选 可以在评估中增加附件和评论

TR的工作流程
? 初始安装 – 配置Connection?File – 评估表 ? 执行风险评估 – 实体(审计域)、目标和风险的设定 – 评估识别的风险 – 识别相应的控制 – TeamRisk reports – 识别和发布项目
? TeamSchedule or?TeamMate EWP

评估表

风险地图和报告

创建计划

实体
风险
创建计划之后, EWP从Trisk 复制的实 体、风险数据


EWP

EWP浏览器
选项卡(通常设定为项 目名称) “右键”可以插入选项 卡

新建项目
指由EWP创建 的
从集中式数据库创建,即指 由TeamRisk创建的新项目
新建项目: 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新建项目, 1‐从EWP新建项目,2‐由TeamRisk评估创建的

跟踪审计的重点和技巧

建设工程合同跟踪审计的重点和技巧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的主要依据。合同的签订与执行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价款支付,影响到工程的投资效益,对合同签订、履行和终结过程的跟踪审计,应纳入常规的工程审计之中。 一、合同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建设工程合同是工程付款和竣工结算等活动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建设工程的规模逐渐扩大,投资融资的渠道多种多样,合同关系越来越复杂,合同条款也越来越多。施工合同如果不够规范和严密,可能给建设单位或承包单位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给竣工结算埋下隐患。这就要求保证合同签订内容的合法性、全面性和严密性。但审计中发现,不少建设项目的施工合同内容不全面、条款不规范、语言不缜密,重要条款约定不清,成为工程结算出现扯皮情况的根源。为有效促进施工合同的合法签订和履行,促进高校加强工程合同管理,开展施工合同审计工作十分必要。 跟踪审计的关键在于动态控制,就是对合同的签署和履行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尤其是对分包合同的签订、对签证的审核、对索赔的确认等,都要以总承包合同为基础和本源。离开了原总包合同,有可能不该签的签证签了,不该赔付的索赔付了,给学校造成经济损失。 二、合同跟踪审计的重点 开展工程施工合同跟踪审计工作,要重点关注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合同起草和签订阶段,加强对合同条款的审核;二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审查付款和索赔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方式和数量,是否签署了违背原总包合同的施工签证或补充协议。 (一)合同制定阶段的审计 加强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条款审核,如审核合同中的责权利、质量、工期、取费、拨付款办法、奖罚、保修及时效等是否全面合规,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条款是否与招标文件、中标条件相符。如果有甲方直接分包的项目,审核分包价格是否合理,分包合同条款是否合规。 1. 审查合同主体资格

全过程审计工作流程

附件 全过程审计工作流程 一、施工招标发包流程 (一)基本建设处结合工程设计进展情况,按年度基建计划要求,在工程项目施工招标工作实施前30个工作日向审计处发出《浙江大学建设工程施工招标通知书》。 (二)审计处开展全过程审计的,应在工程项目施工招标工作实施前向基本建设处发出《浙江大学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通知书》。 (三)基本建设处接到通知后向审计处报送招标施工图、招标进度计划和其他相关资料。 (四)基本建设处应在招标公告前10个工作日,将签署初步定稿意见的施工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报送审计处。审计处应在5个工作日内出具审计意见和建议。 (五)基本建设处将修改完善后定稿的施工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招标施工图送交审计处备案。 (六)基本建设处应在发布招标控制价前5个工作日,将编制的工程预算报送审计处,审计处参与招标答疑和控制价的确定。 (七)基本建设处应在询标前5个工作日,将中标候选人的投标文件资料(必要时,还可包括第二、三名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资料)报送审计处,审计处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参与

招标询标。 (八)基本建设处应在发出中标通知书后15个工作日内,将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资料送交审计处备案。 对于招标限额以下直接采购发包的工程,基本建设处核实施工单位送审竣工结算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后将初步确定的结算审核价报送审计处,审计处应及时复审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工程施工管理流程 (一)施工合同(包括发包、供货和安装及其补充合同)1.基本建设处将签署初步定稿意见的施工合同报送审计处。 2.审计处应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3.基本建设处在合同签订后的3个工作日内将合同文本送交审计处备案。 (二)图纸会审 1.基本建设处应在图纸会审前5个工作日,将相关资料报送审计处。 2. 审计处参与图纸会审。 3. 基本建设处应将图纸会审纪要初稿报送审计处,审计处应于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三)隐蔽工程 1.基本建设处应在隐蔽工程封闭前2个工作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审计处。

【工作技巧】撰写审计专报的方法与技巧

撰写审计专报的方法与技巧 审计专报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形式,它既是审计工作成果的体现,也是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发挥审计服务地方改革发展作用的重要载体。如何写好一份审计专报,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简单总结为“知、梳、达、理”四个字,现将一些相关的思考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知己知彼,思考验证。审计专报的写作是一段思维的旅程。一份成功的专报,会综合反映出作者全部的经历、专业知识和对信息提炼加工的能力,还能反映出作者认真的态度以及所投入的心血。所谓知己,就是要求作者在提笔写作之前,首先来一次“自检”,审视自身对所写专报涉及到的财政、财务金融管理的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审计理论、审计实务是否已足够熟悉和了解。其次,专报涉及的问题是否符合上报范围,专报的时效性如何,专报角度的选取是否准确等问题都要思考清晰,不留盲点和“模糊地带”。所谓知彼,就是要对所报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根据审计对象的不同,审计业务所需求的专业知识也有不同,审计人员要尽可能了解工作涉及的专业知识,深挖问题成因,确保“知深知透”。同时,与被审计部门充分沟通,征求意见,与法制部门或机构讨论交流,明确问题性质。通过反复的思考和检验,使撰写专报前能够“胸有成竹”,“谋定而后动”。 二、梳疑建理,脉络清晰。审计专报不同于审计报告,审计专报的内容不需要像审计报告般要涉及到很多方面,而是针对某一问题的“专题报告”,不能简单的罗列、堆砌问题,否则可能篇幅冗长,内容烦琐,读之枯燥乏味。一方面,审计专报要迅速切入问题核心,直击本质,必须拔掉“杂草”,剔除多余和不相干的因素。因此,必

须对问题的背景、疑点进行梳理,排除表面现象,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大政方针以及政策目标。在此基础上深刻分析问题的成因,找准问题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形成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在明确问题定性、统一口径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审计业务工作内容,对问题进行深入提炼、概括、准确描述、分析整理、系统归纳,使专报要反映的问题板块分明、一目了然,避免表达凌乱、重复、模糊不清,使专报呈现在党委政府及决策者面前时,对问题描述的清晰深入,一目了然。 三、通达简练,眼阔思远。审计专报的服务对象是市委政府的领导,但不是所有领导都能看懂审计、会计、工程等方面的专业术语。因此,在写审计专报时,要注重“用户体验”,在语言上要通达和简练。尽量减少专业用语的使用,避免使用行业俚语。多使用通俗易懂、准确平白的语言。由于领导工作繁忙,时间有限,写作方式要能迅速引起领导注意,尤其要注重专报的开头部分,可在此处点出全文最重要的信息,让领导很快了解专报的核心,进而得到关注和重视。要具备开阔的写作视野,摸准政策脉搏,围绕各级讲话内容、领导的关注点开展思考。主动站在政府工作角度和中心工作大局上对上报问题在社会稳定、保障发展、促进转型方面进行延伸。多角度、多层次解读、阐明上报问题的意义,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使审计专报成为推动地方改革发展的“催化剂”。 四、理规成矩,综合引导。一份好的审计专报必然包含高质量的审计建议,能够促进领导决策,使问题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整改。在思考审计建议时,应关注问题本质,立足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政府重点工程、审计中发现的重要或重大问题,明确解决思路,寻找解决方法。要主动打破惯性思维,理清各项管理规范之间的关系,不断探索体制机制上的完善和创新。具体的审计建议要切合实际,表达简练,不要写与

13种实用的审计方法

13种实用的审计方法 国家审计项目的质量是由审计人员业务技能(审计方法)、持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道德品质保证的,而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它要受到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的约束。因此,对于审计人员而言,为了最充分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成本,制定一个高效率的审计计划就显得非常重要。监督是国家审计核心,国家审计是尽可能的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揭示和提供审计客体舞弊的不对称信息。因此,一个审计项目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对审计的结果会产生巨大影响,审计方法的采用也往往决定一个审计项目的成败。下面就审计方法作如下介绍和探讨: 一、假设问题存在审计求证法 审计人员带着疑问和问题去实施审计是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审计方法,也是最见成效的。这一点符合国家审计存在的前提假设,即国家审计制度的设计是建立在审计客体舞弊客观存在为基本假设,通过国家审计成本的较少支出去遏止或阻止因舞弊问题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与国家审计同时发挥审计作用的还有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但三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国家审计的本质就是监督,通过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对经济活动行为进行约束,国家审计维护的是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或社会公众利益;内部审计则是针对内部集团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维护的是本部门或本单位团体的利益;社会审计则是一种受托行为的中介服务,因对委托的审计客体发表公正性的审计师意见而倍受报表使用者或社会公众的关注,由于社会审计的有偿性往往会使最终发表的审计师意见受制于委托人。因此,具有法定独立地位的国家审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是任何市场经济国家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在审

计实践中通过假设问题的存在去收集审计证据,从而求证问题的真实结果,验证审计人员对问题的最终判断符合舞弊行为发生的基本规律,也是提高审计的效率的有效途径,使审计人员的审计活动行为有的放矢。其必要的审计路径为:利用审计客体提供的资料评估其经济活动行为→找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找问题存在的可能疑点→分析疑点对经济活动行为影响程度→确定审计样本→收集审计证据→求证问题的真实性。 二、审前征集审计线索法 审计线索的提供者一般情况下都是知情者,因为舞弊的最终结果是在使得一部分人受益的同时侵害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或是国家利益或是社会公众利益,这些都会促使知情者在安全的情况通过第三者(如审计组)予以遏止的愿望,而信息的不对称性决定了审计人员对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行为的了解是不充分的,国家审计所面对的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行为也是多样化的,在审计人员处于信息掌握的劣势地位去揭示审计客体舞弊问题往往如大海捞针。一方面,国家审计成本与审计作业时间的制约要求审计组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审计任务。另一方面,审计客体舞弊行为的预谋性与隐蔽性藏匿在巨大经济活动中的某一个环节或事件中,并在虚假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保护下使审计人员在有限的审计时间里难以揭示,导致审计工作事倍功半或审计失败。此时,最有效果的审计方法就是寻找审计线索,通过审计线索收集审计证据。审计路径:公告审计事项→提供审计组联系方式→获取审计线索→甄别线索的真伪→收集证据→查证问题。如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办在某市进行国土审计前,召开大型审计进点会,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广泛发布审计消息,公布了4部举报热线电话。40天内就接到了106封举报信,312个举报电话,接待上访

审计询问方法与技巧

审计询问方法与技巧 询问是审计工作中一种十分常见、常用的方法,无论是审计还是审计调查项目均是如此。实践表明,询问方法运用得当与否对审计工作质量、权威以及审计人员形象等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一个好的审计询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反之,则可能产生事倍功半或者是全盘皆输的结局。笔者结合对此项工作的实践和认识,就询问方法在审计工作中运用方面的有关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审计询问法的涵义 询问法又称为面谈法、访谈法等,是指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以了解有关情况、收集审计证据的一种方法。审计离不开人与人的交流,谈话是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交流的一种最常用、最普遍的方式。由此可见,询问法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涵义:一是面对面。即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事项有关人员进行的面对面的交流;二是人与人。即询问法的应用是审计人与被审计相关人的交谈式洽谈(座谈);三是双方自愿。询问的方式以双方自愿的交谈为主,而不是强制性的、勒令式的;四是书面证据。即作为审计证据来说,通过询问法所获取的信息资料要形成书面记载,并由相关人员签名盖章才具有证据效力。 二、实施审计询问法的一般步骤 作为一项正式的审计活动,一次有效的询问过程一般应遵循以下步骤:(一)确定询问的目的;(二)收集与询问相关的背景资料;(三)确定询问要点、编制谈话提纲;(四)确定询问的对象、约定询问时间、地点;(五)确定询问方式、参加人员,统一询问口径;(六)正式询问,做好笔录(包括当场书面记录或计算机记录,必要时应获取录音记录),取得相关的证据资料;(七)在询问记录上签字认可。这方面一般应该有参与询问的人员和审计组长共同签字,并取得被调查人员的签字认可。 三、审计询问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不论是国家审计还是内部审计,或者是社会审计,询问法在审计的各个阶段都是可以普遍运用,但在不同阶段运用的目的有所不同。现以审计的不同阶段为例,把握询问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一)计划阶段。询问法主要运用于审前调查、有关内控制度分析测试和询问、有关经济活动资料分析和询问等,使用询问法主要是为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确定审计重点,为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服务。(二)实施阶段。询问法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对审计揭示的有关事项和审计发现的有关问题收集相关的、更有力的审计证据,为最终做出审计结论服务。(三)报告阶段。询问法的使用主要是为了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有关情况,对审计报告的内容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为达到审计项目目标服务。(四)后续审计阶段。询问法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在检查、分析被审计单位在执行审计决定(报告)要求解决的事项或采纳的意见和建议时与被审计单位或有关人员进行的沟通询问,为确保项目质量服务。 四、审计询问方法的应用技巧 (一)使用审计询问方法应注意的问题。1.要根据谈话的目的和被审计相关人员角色的分工,确定适合的谈话人员;2.实施询问法的审计人员对面谈中所涉及的领域要有足够高的知识水平;3.询问前要对询问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4.询问中要进行书面记录,如必要可请被谈话人签字;5.询问时,可以由两名审计人员协作进行,一名审计人员负责提问,另一名审计人员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及技巧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 法及技巧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及技巧 审计工作底稿是和助理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取得的资料,它不仅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也是证明CPA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完成审计工作、履行应尽职责的依据。规范、高效率、高质量地编制各种审计工作底稿是执业CPA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的体现。本文拟就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和技巧谈几点个人意见。 的审计过程实际上是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进而作出审计结论的过程。通过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把业已收集到的数量众多但又不系统、没有重点的各种审计证据资料,系统地加以归类整理,从而使审计结论建立在充分和适当的审计证据基础之上。 一、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性要求 《独立审计准则》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提出了规范性的操作要求,主要包括: (一)必要性规定。《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审计计划及其实施过程、结果和其他需要加以判断的重要事项,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第15条)。“《》同时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审计工作进行记录,形成审计工作底稿。“(第19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对CPA执行审计业务的强制性规定。没有审计工作底稿的审计报告无疑是一份地道的虚假报告。 (二)技术性规定。《》第五条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性规定,即“内容完整、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 (三)适当性规定。规范的审计工作底稿并不是各种书面文字的简单堆砌,应当体现已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和最终形成的审计意见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审计工作底稿种类繁多,且有不同的来源和编制人,为保证审计工作底稿的适当性,《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复核”

内部审计技巧的运用

内部审计技巧的运用

当审计人员进入工作现场,只有积累了一定的审计实战经验,才能够面对浩瀚的资料文件,有条不紊安排工作,知道从哪方面着手,收集什么样的资料,如何进行分析和判断。而审计实战技巧来自于审计实践,只有在审计实践中不断总结、归纳经验,才能建立起审计经验库和审计方法库,形成审计实战技巧。施工企业由于分支机构分布较广,更需要运用的审计实战技巧,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审计任务。 一、审计方法的选择技巧 1、现场审计前的准备工作。在对某个项目开展现场审计前,先对其进行非现场审计,检查被审计单位反馈回的审计表格,审计人员能够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和主要经济活动,做到审前心中有数;同时审计人员能够确定现场审计的重点内容和重要环节,科学地选择审计方法;也能够捕捉审计线索和疑点。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审计成本,大大提高审计效率,在开展现场审计前,有条件的审计部门要尽可能的开展非现场审计,这对整个审计项目而言就是一种审计技巧,特别是对大中型审计项目非常重要。 2、设定可疑假定判断。审计师在整个审计过

程中对蓄意隐瞒的舞弊应保持职业谨慎态度,“职业怀疑主义”精神应贯穿整个审计过程。可疑假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应假定被审计对象的财会资料和其经营活动可能存在错误和舞弊行为,只不过不知道其存在的具体环节和表现形态。事实上,被审计单位也许并不存在错误和舞弊情况,但审计人员从审计的审慎原则上只有确立了这一假定,审计师才能克服自身对于被审计单位的信任和以往与该被审计单位的合作经验的依赖,增强查处舞弊的意识与发现舞弊的敏感,才能及时地发现和捕捉审计线索和疑点,以质疑的思维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对对管理层提供的相关信息做出准确的审计结论和评价。 3、对被审计对象内部控制进行抽查性测试。一般情况下,被审单位内部控制越到位,存在舞弊和差错的可能性就越小,审计的难度和工作量就会降低,否则,不仅增加审计难度和工作量,还会增大审计风险。因此,对被审单位的内控建设测试是必要的,但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对一个单位的内控建设的测试和评价本身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审计时不可能把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内容都测试到位,审计人员可根据审计内

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基层审计人员应具备四种素质 审计职能的日益完善和审计地位的日益提高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培养造就一定数量的精通审计业务,掌握审计发展规律,熟练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的高层次、高技能审计人才,是实现审计工作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根本途径。因此,新时期基层审计人员应具备以下四种素质: 一、专业的会计审计知识和业务水平 不仅要熟悉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具备审计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要有一定水平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准确理解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处理法规条文与事实的适用,对审计对象做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审计评价。现实中有些审计人员在一定程度还不适应现代审计发展的需要,没有摆脱就账论账的局限,这是无法实现审计更高层次要求的。因此,审计人员的知识层次至关重要。丰富的会计知识和高水平的审计能力,有助于审计人员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准确地对问题进行剖析和判断,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开分析,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求得一个实事求是的结论。 二、熟练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能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成为审计工作中的重要工具,这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仅要会使用计算机软件,还要掌握一定的数据库知识和网络知识,还要求一部分专业人员掌握一定的编程语言。 三、丰富的审计工作经验 第一,要有职业敏感。面对给定的审计材料,为什么有的人能迅速找到切入点,有的人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其原因在于个人对问题观察的敏锐程度,这种敏感性要有长时间知识和实践的积累。第二,要有洞察力。在敏感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问题,关键要有一定的洞察力。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找到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即从哪方面着手可以有效地取得对问题正确判断的依据。第三、要有高度的综合判断能力。判断能力不仅仅是简单的分析判断,需要从微观层面进行甄别,更需要从问题的宏观层面进行剖析,分析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脉络,对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现状有不同程度的研究,能够把握审计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在统筹分析基础上才能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做到对问题准确的处理,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良好的团队精神能使审计人员保持高涨的士气,有利于激发成员工作的主动性并促使成员自觉维护团队的集体荣誉,使团队的整体效能得到提高。审计组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以及合理的分工,能使事情事半功倍。 总之,从未来审计的发展看,绩效审计、风险审计、环境审计等领域将逐步得以拓展,内部控制测评、审计抽样、重要性水平确定等现代审计技术将更多地得到运用。这些发展趋势要求审计人员应该是复合型专业人才,不但懂得会计资料的判定和分析,又要具备法律的适用能力、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能力。(张晓斐) 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人才是事业成功的保障。但目前审计人员现有素质与审计工作发展必需素质尚有一定差距, 特别是行业内部审计人员现有素质与内部审计工作发展和行业监督与评价必需素质差距比较明显。当今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向内部审计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现状:虽然能基本完成目前开展按照计划安排的工作,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与工作发展要求不相适应,高层次人才缺乏,审计队伍有很大一部分由非审计专业人员构成,有的是学会计或相关经济专业的,有的则是半路出

医院审计主要问题及审计技巧

医院审计主要问题及审计技巧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城乡医保新政的出台,部分国有企业医院逐步改制为公立医院,医疗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医疗资源也得到优化配置,但是笔者在审计中也发现当前中小型医院在基本建设、物价执行、医保政策和医院管理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损害了患者利益、侵占了医保资金。在此,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简要谈谈在医院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具体审计方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建设投资方面 1.工程建设项目未严格执行招投标管理规定,虚增工程造价、经办人中饱私囊。一方面规避招投标,采取先建设后伪造合同的方式虚增工程造价;另一方面公开招投标,采取转包分包、变更合同条款、向承建单位出借资金,未经决算多付工程款等方式侵占国家资金。 2.医疗设备采购程序未公开招投标,以销售方捐赠或者以设备投放达成垄断销售相关耗材等方式给予医院或者经办人回扣。(二)物价执行方面 医疗服务、药品和卫材物价标准不公开、不透明,造成乱收费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超卫生、物价部门定价标准,加价销售超标准收费;二是医院自定收费项目,超范围收费;三是拆解收费项目,重复收费。(三)医保政策方面

1.骗取医保资格。一是对医保证件所有者和持卡人审核不严,违反医保政策为非参保人员办理住院费用报销手续;二是出具虚假住院证明材料或者鉴定意见,帮助参保人员骗取医疗保险基金。 2.套取医保资金。一是医保定额医院通过社区、辖区企业、乡镇卫生所或熟人,设法收取参保人员医保证件或者在参保患者住院结算时非法偷录医保卡信息,伪造住院信息、病历、治疗处方(药费、检查费和处置费),虚构病人住院、出院缴费手续,虚开住院押金和出院结算收据,骗取医保资金;二是定点医疗机构采取升级病种将门诊病人转为住院治疗、小病大养、拖延住院时间、分解住院次数等方法,骗取医保基金的;三是医院所属药房或门诊,帮助参保人员刷卡后退付现金从中收取手续费,或挂床住院套取医保金。 (四)医院管理方面 1.医院业务量大、药品卫材采购批次批量多,加之业务科室药品、器械、医疗耗材等出入库管控不严,造成部分科室自购医用耗材、理疗产品等非处方药品及卫省材料销售给患者,从中牟利、造成帐外资金循环,俗称业务科室“小金库”。 2.某些专科医院、惠民医院等特色医院借“惠民”之名套取资金。医院自定优惠减免政策或者专科优惠诊疗,通过设置专人以“个人备用金”的形式借出资金、再凭医院内部印制的“困难群众”、“特殊病种”等住院费用减免申请单或优惠诊疗卡充销个人备用金,从中套取资金。

浅谈审计工作中询问的方法与技巧

浅谈审计工作中询问的方法与技巧 询问是审计工作中一种十分常见、常用的方法,无论是审计还是审计调查项目均是如此。实践表明,询问方法运用得当与否对审计工作质量、权威以及审计人员形象等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一个好的审计询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反之,则可能产生事倍功半或者是全盘皆输的结局。笔者结合对此项工作的实践和认识,就询问方法在审计工作中运用方面的有关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审计询问法的涵义 询问法又称为面谈法、访谈法等,是指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以了解有关情况、收集审计证据的一种方法。审计离不开人与人的交流,谈话是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交流的一种最常用、最普遍的方式。由此可见,询问法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涵义:一是面对面。即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事项有关人员进行的面对面的交流;二是人与人。即询问法的应用是审计人与被审计相关人的交谈式洽谈(座谈);三是双方自愿。询问的方式以双方自愿的交谈为主,而不是强制性的、勒令式的;四是书面证据。即作为审计证据来说,通过询问法所获取的信息资料要形成书面记载,并由相关人员签名盖章才具有证据效力。

二、实施审计询问法的一般步骤 作为一项正式的审计活动,一次有效的询问过程一般应遵循以下步骤:(一)确定询问的目的;(二)收集与询问相关的背景资料;(三)确定询问要点、编制谈话提纲;(四)确定询问的对象、约定询问时间、地点;(五)确定询问方式、参加人员,统一询问口径;(六)正式询问,做好笔录(包括当场书面记录或计算机记录,必要时应获取录音记录),取得相关的证据资料;(七)在询问记录上签字认可。这方面一般应该有参与询问的人员和审计组长共同签字,并取得被调查人员的签字认可。 三、审计询问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不论是国家审计还是内部审计,或者是社会审计,询问法在审计的各个阶段都是可以普遍运用,但在不同阶段运用的目的有所不同。现以审计的不同阶段为例,把握询问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一)计划阶段。询问法主要运用于审前调查、有关内控制度分析测试和询问、有关经济活动资料分析和询问等,使用询问法主要是为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确定审计重点,为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服务。(二)实施阶段。询问法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对审计揭示的有关事项和审计发现的有关问题收集相关的、更有力的审计证据,为最终做出审计结论服务。(三)报告阶段。询问法的使用主要是为了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有关情况,对审计报告的内容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为达到审计项目目标服务。(四)后续审计阶段。询问法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在检查、分析被

建筑工程审计的程序内容和技巧方法

建筑工程审计的程序内容和技巧方法 一、审前准备工作 1、收集工程相关的文件资料。施工合同、招投标文件、编制标底等工程相关文件资料是工程决算编制的指导性文件,在进行工程决算审计工作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详细地了解。 2、熟悉竣工图纸。竣工图是审计决算分项数量的重要依据,必须全面熟悉了解,核对所有图纸,清点无误后依次识读。 3、了解决算包括的范围。根据决算编制说明,了解决算包括的工程内容。例如配套设施、室外管线、道路以及会审图纸后的设计变更等。 4、弄清所采用的单位估价表。任何单位估价表或预算定额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应根据工程性质,收集熟悉相应的单价、定额资料。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程序及相关要求 1.应在建设项目正式立项时,即将其纳入审计视野,关注其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正式进点时间可安排在即将正式开工前。 2.审计组应在项目现场设立办公场所,与被审计单位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参加被审计单位的重要例会,及时了解、掌握项目有关情况,提出审计意见,并且作好会议记录。 3.对中标合同价进行控制,不允许施工现场随意变更设计、增项、减项、扩大工程造价;对工程用料,隐蔽工程进行质量和数量监控,防止施工单位偷工减料或以次充好。所有隐蔽工程除应有甲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监理人员签字外,还必须有跟踪审计人员签字。 4.审计组成员应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掌握工程进展、变更等真实情况,了解工程建设中涉及的有关技术问题,熟悉工程计量规则及有关费用的测算办法,并且作好相关记录。对各参建单位(包括建设项目相关单位)实际完成的工作内容、工作数量、工作质量进行核定,开具核定单。 5.审计组应根据跟踪审计实施方案的要求,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组规定的时间和方法报送工程结算资料,并及时确定审计结果: (1)采用"按实结算"方式的,必须要求施工企业按照已完成的形象进度,及时报送"分部、分项工程"的结算资料,予以审计。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到"工程施工完成,工程结算审计基本结束"; (2)采用"中标价包干,设计变更、额外工作量签证按实调整"结算方式的,必须要求施工企业每月将已发生的设计变更、签证工作量编制"变更部分结算",经审计后作为工程竣工结算的组成部分; (3)采用"单价包干、工程量按实结算"方式的,必须要求施工企业对已完成的形象进度上报"分部、分项工程"的结算资料,经审计后作为工程竣工结算的组成部分; (4)对于在建工程其他费用的审计,亦应本着"及时、完整、准确"的原则进行审计,并按时做好《审计工作底稿》。 6.审计组应建立《跟踪审计项目台账》,由主审人员负责及时登记审计时间、工作纪实(包括工作内容、审计事实、发现问题、审计意见、整改情况、审计成果)。台帐要注重反映量化成果,成为反映跟踪审计全貌的工作日志。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内容, (一)建设项目开工前阶段,审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审计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概算批复、建设用地批准、建设规划及施工许可、环保及消防批准、项目设计及设计图审核等文件是否齐全。 2.施工准备阶段是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之一,主要把握好项目法人质量控制、监理工作、施工单位选择。项目法人质量控制是否通过资质审查,是否按法定的招投标程序选择了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并实行合同管理,各种合同是否规范、合法有效,是否建立了质量管理制度,是否组织了设计与施工单位的设计交底;监理单位是否有相应资格等级证书,所派监理人员是否有岗位证书;审计设计单位是否有承担相应资质勘测设计能力,是否将经过会审后的资料做过技术交底,设计质量是否满足工程质量、安全需要的规范要求;审计施工单位是否有承揽相应施工任务的资质,施工单位是否制定了完善的质量责任制考核办法等。 3.审计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合理、是否专户存储,建设资金能否满足项目建设当年应完成工作量的需要;各种规费是否按规定及时缴纳;减、缓、免手续是否完备,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征地或拆迁补偿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关评估、计价是否合规、合理,有无擅自扩大拆迁范围、提高标准或者降低标准等问题。 (二)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关系到工程质量好坏、审计质量高低的问题,审计内容应包括: 1、审计合同履行情况。审计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单位是否认真履行合同条款,有无违法分包、转包工程。如有变更、增补、转让或终止情况,应检查其真实性、合法性。 2.审计内控制度建立、执行情况。审计建设单位是否建立健全并执行了各项内控制度。如工程签证、验收制度;设备材料采购、价格控制、验收、领用、清点制度;费用支出报销制度等。应督促、指导建立完善

审计方法13种

经验交流:十三种实用的审计方法与路径(06-1-5)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2242585.html, 2006年01月05日16:39 审计署网站 国家审计项目的质量是由审计人员业务技能(审计方法)、持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道德品质保证的,而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它要受到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的约束。因此,对于审计人员而言,为了最充分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成本,制定一个高效率的审计计划就显得非常重要。监督是国家审计核心,国家审计是尽可能的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揭示和提供审计客体舞弊的不对称信息。因此,一个审计项目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对审计的结果会产生巨大影响,审计方法的采用也往往决定一个审计项目的成 败。下面,本人就审计方法作如下介绍和探讨: 一、假设问题存在 审计求证法 审计人员带着疑问和问题去实施审计是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审计方法,也是最见成效的。这一点符合国家审计存在的前提假设,即国家审计制度的设计是建立在审计客体舞弊客观存在为基本假设,通过国家审计成本的较少支出去遏止或阻止因舞弊问题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与国家审计同时发挥审计作用的还有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但三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国家审计的本质就是监督,通过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对经济活动行为进行约束,国家审计维护的是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或社会公众利益;内部审计则是针对内部集团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维护的是本部门或本单位团体的利益;社会审计则是一种受托行为的中介服务,因对委托的审计客体发表公正性的审计师意见而倍受报表使用者或社会公众的关注,由于社会审计的有偿性往往会使最终发表的审计师意见受制于委托人。因此,具有法定独立地位的国家审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是任何市场经济国家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在审计实践中通过假设问题的存在去收集审计证据,从而求证问题的真实结果,验证审计人

审计基本技巧

审计基本流程和技巧 审计工作是一个沟通工作,30%的技术加70%的方法就可以完成。分为熟悉资料,确定审计原则,计算,勘察现场,对帐,出初稿反馈后修改,协调,签字出报告八个阶段,走好这每一步就能成功,我分得较细,便于讲解: 第一步熟悉资料(1-2天):接受审计资料后要考虑:咨询合同签订没有,如没有会出现事情做完了不付咨询费或事后压咨询价格的情况; 资料是否齐全,缺少的要书面列出来,将资料反复研究计算,得出本工程审计初稿,将本次审计的重点和难点总结出来,动脑筋设计审计步骤和如何克服可能发生的困难;熟悉建设单位审计工作习惯,避免给建设方添麻烦,例如项目经理将问题全部集中起来书面向建设方汇报,困难尽量自己解决,甲方未定价的材料要依据信息价和当时市场价格和合同价综合计算,存在可高可低时按低价计算。从甲方那资料或从公司拿资料都要签交接单,资料禁止丢失,资料必须按顺序清理打捆后归还,资料发生丢失现象反映公司管理混乱,工程师个人素质不高。 第二步:(1天)确定审计原则:与施工方在甲方指定地点沟通,开会形成会议纪要:A.明确审计纪律,在规定时间不迟到,要互相尊重(我方工程师必须提前五分钟到达),B.明确廉洁自律要求,签署《廉洁自律承诺书》;C.施工方造价人员必须交单位盖公章的授权委托书才有权对帐,授权委托书中要注明造价人员是造价师还是造价员,有效证号等内容,D.规定每天对完账要对当天工作内容签字,E.然后沟通资料是否缺乏,F.告诉施工方我们审计原则:手续齐全的签证才能计算,要求施工方自查后两天内补齐资料交建设方转我方,过期不补资料.合同内造价要复核,还原合同价,保留计算底稿,一般情况下不推翻合同,如果核查发现工作内容造价远低合同价,有可能属于抬高造价套取国家资金等情况时要协商修改合同.合同内未做工作内容按合同原则重新计算后扣除,(尽量不依施工方投标书扣减,因为有时施工方投标书中的明细不对),若清单情况下按合同综合单价方式扣除. 第三步:计算整理过程:将合同研究三遍以上,因为合同就是整个工程的灵魂,合同加变更是普遍的审计原则,签证是否与合同内涵盖的内容重复,特别是土方等工程,勘察现场招标文件明确该施工方应进入报价的不再给,看签证的内容要以最后一个甲方签字为准,只有施工方的签字,或者有施工方和监理的签字都属于手续不全不能认可。(万科只认工程指令和工程确认单),定性工作做完后再进行定量工作,据合同图纸签证计算变化工程量,合同内没做部分要扣除,依据合同取费方式计算后汇总整个工程的审计情况,此为工程师单方面的初稿,有的甲方要求此数据要先知道后再对帐,一般来说,工程师要保证审计结论的严肃性,不能每次结论差异太大,否则容易导致后期工作陷入僵局。此时本工程的送审审定审减基本清楚,整个审计的进展会出现哪些困难心中更明晰了。如何引导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是衡量项目经理能力的标准,有的项目经理没

内部十种审计方法

一、假设问题存在审计求证法 审计人员带着疑问和问题去实施审计是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审计方法,也是最见成效的。 这一点符合国家审计存在的前提假设,即国家审计制度的设计是建立在审计客体舞弊客观存在为基本假设,通过国家审计成本的较少支出去遏止或阻止因舞弊问题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与国家审计同时发挥审计作用的还有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但三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国家审计的本质就是监督,通过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对经济活动行为进行约束,国家审计维护的是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或社会公众利益; 内部审计则是针对内部集团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维护的是本部门或本单位团体的利益; 社会审计则是一种受托行为的中介服务,因对委托的审计客体发表公正性的审计师意见而倍受报表使用者或社会公众的关注,由于社会审计的有偿性往往会使最终发表的审计师意见受制于委托人。 因此,具有法定独立地位的国家审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是任何市场经济国家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 在审计实践中通过假设问题的存在去收集审计证据,从而求证问题的真实结果,验证审计人员对问题的最终判断符合舞弊行为发生的基本规

律,也是提高审计的效率的有效途径,使审计人员的审计活动行为有的放矢。 其必要的审计路径为:利用审计客体提供的资料评估其经济活动行为→找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找问题存在的可能疑点→分析疑点对经济活动行为影响程度→确定审计样本→收集审计证据→求证问题的真实性。 二、审前征集审计线索法 审计线索的提供者一般情况下都是知情者,因为舞弊的最终结果是在使得一部分人受益的同时侵害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或是国家利益或是社会公众利益,这些都会促使知情者在安全的情况通过第三者(如审计组)予以遏止的愿望,而信息的不对称性决定了审计人员对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行为的了解是不充分的,国家审计所面对的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行为也是多样化的,在审计人员处于信息掌握的劣势地位去揭示审计客体舞弊问题往往如大海捞针。 一方面,国家审计成本与审计作业时间的制约要求审计组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审计任务。 另一方面,审计客体舞弊行为的预谋性与隐蔽性藏匿在巨大经济活动中的某一个环节或事件中,并在虚假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保护下使审计人员在有限的审计时间里难以揭示,导致审计工作事倍功半或审计失败。

审计技术方法

名词解释 1.制度基础审计是以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与评价为基础,以健全性测试、符合性测试、有效性评价和实质性测试为其审计程序;重点采用抽样审计技术,并结合使用判断抽样技术的一种审计模式。 2.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资料某些重要反映失实未予发现的风险。 3.直查法是相对于顺查和逆查而言的,它是指直接从有关明细账的审阅和分析开始的一种审计方法。4.逆查法是相对于顺查法而言的,是指与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完全相反的方向依次进行的检查。 5.重制法是在对被审单位应审经济资料进行整理和重记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而进行的检查。 6.盘存法是指通过对财产物资的清点、计量,证实账面反映的财物是否存在的一种常用审计技术。7.调整法是指审计人员在通过审核检查以后,对发现的有关不符之处所作的符合实际和规定的纠正的技术。8.不相容职务,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职务中不分开执行就会发生作弊的职务。 9.健全性测试主要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与描述,评价其应有控制环节是否业已规定齐全,有无欠妥之处。 10.制度基础审计审计人员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与评价,根据内部控制制度实际存在的强点和弱点,来确定进一步实施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方法和数量的一种审计模式。 11.审计结论的保证制度是指在采用统计抽查法的情况下,有多大的把握保证其结论是正确无误的。 12.控制风险是指内部控制制度系统未能及时预防或发现经济业务中的某些错误或不法行为,以致使财务会计报告失真的可能性。 13.风险基础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评审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 14.风险识别就是对各种风险发生之前对这些风险的类型及发生原因作出判断,以便实现对风险的估价和处理。 15.重要性是指会计资料的遗漏或表述不当,其程度从总体上足以改变或影响某一依靠此项资料的正常决策者的判断。 16.弊端是指利用账务上的处理技巧达到窃取公共财物或粉饰非法行为的目的的造假行为,也即是在财务上造假,通过会计上的伪装,掩盖造假事实,以达到财产所有权不正当转移的目的。 17.指数分析法是指利用经济现象中某些经济指标在两个不同时期(基期、报告期)可比数值的值,揭示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其发展趋势的一种分析技术。 18.经济批量分析法就是指在保证生产供应连续性与均衡性的前提下,确定总费用最低时的合理采购量

审计工作技巧有哪些

审计工作技巧有哪些 审计工作技巧有哪些 1、非现场审计在现场审计前的重要意义 我们在对某个项目开展现场审计时,先对其进行非现场审计,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审计成本,大大提高审计效率,还有利于审计人员 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和主要经济活动,做到审前心中有数;有利于 审计人员确定现场审计的重点内容和重要环节,科学地选择审计方法;有利于审计人员捕捉审计线索和疑点。因此,在开展现场审计前,有条件的审计部门要尽可能的开展非现场审计,这对整个审计项目 而言就是一种审计技巧,特别是对大中型审计项目将会起到事半功 倍之效。 2、设定可疑假定判断 可疑假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应假定被审计对象的财会资料和其经营活动可能存在错误和舞弊行为,只不过不知道其 存在的具体环节和表现形态。事实上,被审计单位也许并不存在错 误和舞弊情况,但审计人员从审计的审慎原则上只有确立了这一假定,才能正确地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能,才能及时地发现和捕捉审计 线索和疑点,才有可能全方位、多角度对被审单位的经营活动和会 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与合规性做出准确的审计结论和 评价。 3、对被审计对象内部控制进行抽查性测试 一般情况下,被审单位内部控制越到位,存在舞弊和差错的可能性就越小,审计的难度和工作量就会降低,否则,不仅增加审计难 度和工作量,还会增大审计风险。因此,对被审单位的内控建设测 试是必要的,但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对一个单位的内控建设的测 试和评价本身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审计时不可能把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内容都测试到位,审计人员可根据审计内容的需要有选

择地进行测试分析,就可大大降低审计查证的盲目性,提高审计效率。 4、正确把握好顺查和逆查的关系 顺查的优点是运用简便且能够把问题查彻底,缺点是费时费力且不易抓住问题的重点,此方法适用于被审部位内部控制不健全,规模小、资源少、业务活动简单和发现重大错弊线索和疑点的时候。逆查的优点是运用起来省时省力且容易抓住问题的重点,其缺点是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查清楚,有时可能遗漏重大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因此,在审计实践中,不能机械地运用顺查或逆查,要对所查项目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一般来说,查账初期,宜用逆查法,抓住重点和疑点,然后根据需要进行详查,若已掌握了审计线索或为证明某环节是否存在错弊情况可用顺查方法。顺查与逆查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既抓住重点,又省时省力。 1、对可疑数据的审计技巧 数字的本身并不构成审计线索,只有将具体数字与特定内容相联系时才能判断是否构成可疑数字。对数字大小的判断。某个数字在特定的经济业务中,其大小是否异常是可以判断的,如单价5元的物品,在“固定资产”科目中列支属正常情况,而出现在“低值易耗品”科目中则属可疑数字。根据数字的变化趋势和范围判断。如某个支行1至3季度的利息收入3万元,而第4季度的利息收入仅为5万元,则5万元表现为可疑数据,因为第4季度一般是农发行的贷款投放旺季,而贷款投放旺季的利息收入仅是平常季节的一半就很不正常。审计时应重点检查当期利息收入是否按权责发生制核算,有无人为调节损益的行为。对数据的正负值判断。某个支行12月份的统计月报反映不良贷款比上月下降1万元,而在元月至11月份其不良贷款比年初增加3万元,应重点审计该行是否为了完成不良贷款下降任务而以贷收贷等虚假行为。对数据的精确程度判断。在合计资料中数据的精确程度是与其具体的经济业务相关联的,该精确而没有精确到适当程度,不该精确的而精确到不正常的程度均可视为可疑数据。对数字的巧合程度分析判断。审计人员在具体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