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催化剂活性测试

催化剂活性测试

催化剂活性测试
催化剂活性测试

一.实验操作

1.调节恒温槽40℃,杜瓦瓶中放入冰盐水

2.开启钢瓶,调节流量为100ml/min,开启温控仪使炉温升至350℃,每5min记录一次流量,连续记录30min。

3.换上放有催化剂的管,待炉温恒定后每5min记录一次流量,连续30min。

4.升温至420℃,重复操作3。

二.数据记录(单位:时间min,流量L,流速mL/min)

空管催化剂350℃催化剂420℃

时刻流量流速时刻流量流速时刻流量流速31:30 3.20 0:00 1.50 0:00 4.30

36:30 3.74 108 5:00 2.16 132 5:00 0.05 146 41:30 4.28 108 10:00 2.82 132 10:00 0.87 164 46:30 4.72 108 15:00 3.53 142 15:00 1.61 146 51:30 0.32 120 20:00 4.22 138 20:00 2.37 152 56:30 0.84 105 25:00 4.92 140 25:00 3.12 150 61:30 1.36 106 30:00 0.62 140 30:00 3.87 150

35:00 1.31 138 35:00 4.63 152

三.数据处理

1.(1)空管

Slope=105mL/min V N2=3.15L

(2)有催化剂,350℃

Slope=139.5mL/min V H2+CO =30*139.5-V N2=1.03L (3)有催化剂,420℃

Slope=150.5mL/min V H2+CO =30*150.5-V N2=1.365L

2.p(CH 3OH)=35091Pa p(大气压)=101.55Kpa=p(CH 3OH)+p (N 2) p (N 2)=66459Pa mol RT

V N N 0880.0p n 2

22N ==

CH3OH

N2OH

3CH N2n n p p =

n (CH 3OH )=0.0465mol

m (CH 3OH )=1.488g

3.(1)350℃

mol 0144.05.17273*314.886

.34RT V *p n CH3OH =+==)

(’大气压

m ’=0.461g

(2)420℃ mol 0191.05.17273*314.821

.46RT V *p n CH3OH =+==

(’大气压

m ’=0.611g

4.(1)350℃ 74.7m 100*n n ZnO

==’催化活性 (2)420℃ 27.10m 100*n n ZnO

==

’催化活性 四.1.V H2+CO 是通过有无催化剂时的流量差求得的,所以必须保持氮气流量不变

2.使未反应的甲醇冷凝,从而可以测量V H2+CO

3.(1)操作简单,便于在不同温度下测量,催化剂可重复利用 (2)实验设施复杂,易造成误差

4.相同:都可以测定流量

不同:毛细管流量计在管路支线,而湿式流量计在管路主线。 毛细管流量计显示瞬时流量,湿式流量计显示累计流量

催化剂的组成与功能

催化剂的组成与功能 催化剂的组成:活性组分 载体 助催化剂 催化剂组分与功能关系: 一、 活性组分 它是催化剂的主要组分,有时由一种物质组成,有时由多种物质组成 如: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的银催化剂;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用的钼和铋催化剂 2% 4% 6% 8% 10% 氨 含量 Mo的混合比 Mo-Fe合金组成与活性关系

活性组分的分类: 二、载体 载体是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分散剂、粘合剂和支撑物,是负载活性组分的骨架。 例如,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催化剂中的Ag就是负载在“α—Al2O3上的,这里的α—Al2O 3称为载体。 载体还常分为惰性载体与活性载体。严格来说,催化剂中的组分都不是惰性的,都对主剂与助剂有所影响,只不过活性载体的作用更为明显而已。 载体的作用与助催化剂的作用在很多方面有类似之处,不同的是载体量大,助催化剂量小;前者作用较缓和,后者较明显。另外,由于载体量大,可赋予催化剂以基本的物理结构与性能,如孔结构、比表面、宏观外形、机械强度等。此外,对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起分散作用,尤其对贵金属既可减少其用量,又可提高其活性,降低催化剂成本。作为高效催化剂,活

性组分与裁体的选择都非常重要。 下面是载体的分类和部分常见载体的种类: 催化剂的活性随载体比表面的增加而增加,为获得较高的活性,往往将活性组分负载于大比表面载体上。 载体与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热稳定性、机械强度以及催化过程的传递特性有关,因此,在筛选和制造优良的催化剂时,需要弄清载体的物理性质和它的功能。 催化剂组分与含量的表示方法:例如:合成氨催化剂Fe—K2O—Al2O3用“—’将催化剂中的各组分隔开:加氢脱硫催化剂Co—Mo/α—Al2O3,斜线上为主剂和助剂,斜线下为载体。各组分的含量可用重量%、重量比表示,也可用原子%、原子比表示。

催化剂活性的测定实验思考题

催化剂活性的测定实验思考题 1.为什么氮气的流速要始终控制不变? 答:(1)当氮气的流速为0.1L/min左右时,催化剂的活性较高;(2)V(CO+H2)是通过测有无催化剂时气体的流量差来测定的,因此氮气的流速应始终保持不变。 2.冰盐冷却器的作用是什么?是否盐加得越多越好? 答:(1)冰盐冷却器的作用是将未反应的甲醇蒸气冷凝从而将其截留在捕集器内,使之不影响V(CO+H2)的测量。(2)盐并非加得越多越好。如果盐加的过多,会使冷却器内温度过低,从而使经过的N2、CO及H2温度太低,从而低于湿式流量计上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在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会存在一定误差。 3.试评论本实验评价催化剂的方法有什么优缺点。 答:优点: (1)原理巧妙,运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道尔顿分压定律,仅通过测量有无催化剂气体流量的变化便可间接求得甲醇的进入量及反应量;(2)操作简单,只涉及一些基础的操作,如钢瓶、毛细管流量计及湿式流量计的使用等;(3)可以比较不同温度下催化剂的活性;ZnO 可重复利用。 缺点: (1)实验设备较复杂;(2)反应温度较高,存在一定危险性;(3)350℃与420℃催化剂活性差别不大,比较效果不明显;(3)将体系压强近似为大气压,存在一定误差。 4. 毛细管流速计与湿式流量计两者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都能通过测量以表征待测气体的流速。 不同点:(1)毛细管流速计与待测气体“并联”,它根据气体在U型管进出口的压力不同而设计,通过U型管两端液面差来显示气体流速大小;湿式流量计待测气体“串联,它是通过直接测量一定时间内通过流量计的气体体积来表征气体流速大小,通过表盘上指针表征转速大小;(2)毛细管流速计只能表示气体瞬时流速大小,而湿式流量计可以准确测量气体在一段时间内的总流量。

催化剂基础知识

工艺基础知识 1.什么是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特征是什么? 答: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反应速度而本身的组成和重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加快反应速度的称正催化剂;减慢的称负催化剂。通常所说的催化剂是指正催化剂。 催化作用改变了化学反应的途径。在反应终了,相对于始态,催化剂虽然不发生变化,但却参与了反应,例如形成了活化吸附态,中间产物等,因而使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降低。 催化作用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但却能缩短了达到平衡的时间,在可逆反应中能以同样的倍率提高正逆反应的速度。催化剂只能加速在热力学上可能发生的反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不可能发生的反应。 催化作用的选择性。催化剂可使相同的反应物朝不同的方向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但一种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只能加速一种反应。例如一氧化碳和氢气分别使用铜和镍两种催化剂,在相应的条件下分别生成甲醇和甲烷+水。 一种新的催化过程,新的催化剂的出现,往往从根本上改变了某种化学加工过程的状况,有力推动工业生产过程的发展,创造出大量财富,在现代的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石油化工和新兴的海洋石油化工工业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的诸多方面如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化学加工过程的效率,合成具有特定性能的

产品,有效地利用能源,减少和治理环境污染以及在生命科学方面,催化作用具有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2.什么是活化能? 答:催化过程之所以能加快反应速度,一般来说,是由于催化剂降低了活化能。为什么催化剂能降低活化能呢?关键是反应物分子与催化剂表面原子之间产生了化学吸附,形成了吸附化学键,组成表面络合物,它与原反应物分子相比,由于吸附键的强烈影响,某个键或某几个键被减弱,而使反应活化能降低很多。催化反映中的活化能实质是实现上述化学吸附需要吸收的能量。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反应物分子有了较高的能量,才能处于活化状态发生化学反应。这个能量一般远较分子的平均能量为高,两者之间的差值就是活化能。在一定温度下,活化能愈大,反应愈慢,活化能愈小,反应愈快。对于特定的反应物的催化剂而言,反应物分子必须跨过相应的能垒才能实现化学吸附,进而发生化学反应。简言之,在化学反应中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须提供的最小能量就是活化能。其单位通常用千卡/克分子或千焦/摩尔表示。 3.什么是催化剂活性?活性表示方法有那些? 答:衡量一个催化剂的催化效能采用催化活性来表示。催化活性是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程度,是判断催化剂效能高低的标准。 对于固体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多采用以下几种表示方法: ⑴.催化剂的比活性。催化剂比活性常用表面比活性或体积比活性,即所测定的反应速度常数与催化剂表面积活催化剂体积之比表

催化剂评定指标

催化裂化催化剂的主要理化指标及其意义 一、化学指标 催化剂的化学组成表示催化剂中的主要成分及杂质的含量,通常包括: Al2O3、Na2O、Fe2O3、、灼烧减量五个主要指标,有时还包括Re2O3。 1、Al2O3含量:催化剂中Al2O3含量表示催化剂中Al2O3的总含量,是催化剂的主要化学成分。 2、Na2O含量:Na2O含量表示催化剂中含有的Na2O杂质含量。在催化裂化过程中,特别是在掺炼钒含量较高的渣油情况下, 3、Fe2O3含量:Fe2O3含量表示催化剂中含有的Fe2O3杂质含量。Fe2O3在高温下会分解并沉积在催化剂上,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催化剂中毒,其结果一是使催化剂活性降低。 4、SO42-含量:SO42-含量表示催化剂中含有的SO42-杂质含量。SO42-可与具有捕钒作用的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铝等)反应生成稳定的硫酸盐,从而使其失去捕钒能力。所以,在掺炼渣油的情况下,SO42-的危害性较大。 5、灼烧减量:灼烧减量是指催化剂中所含水份、铵盐及炭粒等挥发组份的含量。生产中控制其减量≤13%。 6、Re2O3含量:Re2O3含量是表示催化剂性能的指标之一。稀土通常来自催化剂中的分子筛,有时在催化剂制造工艺中也引入稀土离子达到改善性能的目的。通常Re2O3含量越高,催化剂活性越高,但焦炭产率也偏高。 对于平衡催化剂,有时还需知道其中的金属含量,如Ni、V、Na等,以便了解催化剂的污染程度。 二、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表示催化剂的外形、结构、密度、粒度等性能。通常包括:比表面积、孔体积、表观松密度、磨损指数、筛分组成五个主要项目。下面分别加以简述: 1、比表面积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是内表面积和外表面积的总和。内表面积是指催化剂微孔内部的表面积,外表面积是指催化剂微孔外部的表面积,通常内表面积远远大于外表面积。单位重量的催化剂具有的表面积叫比表面积。

(整理)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复习

名词解释(10~15分,4~6题)填空(10~15分,5~10题)简要回答问题(45~55分,6~8题)论述题(25~35,2~3题) 第1、2章复习思考题 1、催化剂是如何定义的? 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不能改变反应的热力学平衡位置,且自身不被明显消耗的物质。 2、催化剂在工业上的作用功能或者效果有哪些? 1)使得原来难以在工业上实现的过程得以实现。 2)由过去常常使用的一种原料,可以改变为多种原料。 3)原来无法生产的过程,可以实现生产。 4)原来需要多步完成的,变为一步完成。 5)由原来产品质量低,能耗大,变为生产成本低,质量高 6)由原来转化率低,副产物多,污染严重,变为转化率高,产物单一,污染减少 3、载体具有哪些功能和作用?8 ①分散作用,增大表面积,分散活性组分;②稳定化作用,防止活性组分熔化或者再结晶;③支撑作用,使催化剂具备一定机械强度,不易破损;④传热和稀释作用,能及时移走热量,提高热稳定性; ⑤助催化作用,某些载体能对活性组分发生诱导作用,协助活性组分发生催化作用。 4、代表催化剂性能的重要指标是什么? 催化剂的反应性能是评价催化剂好坏的主要指标,它主要包括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1)催化剂的活性:指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的程度 (2)催化剂的选择性:使反应向生成某一特定产物的方向进行。 (3)催化剂的稳定性:是指在使用条件下,催化剂具有稳定活性的周期 5、多相催化反应的过程步骤可分为哪几步?实质上可分为几步? (1)外扩散—内扩散—化学吸附—表面反应—脱附—内扩散—外扩散 (2)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物理过程 6、吸附是如何定义的? 气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固体表面上气体的浓度高于气相主体浓度的现象。 7、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本质不同是什么? 本质:二者不同在于其作用力不同,前者为范德华力,后者为化学键力,因此吸附形成的吸附物种也不同,而且吸附过程也不同等诸多不同。 不同的表现形式为:(后面) 8、为何说Langmuir吸附为理想吸附?基本假设是什么? 模型假设:①吸附表面均匀,各吸附中心能量相同;②吸附分子间无相互作用;③单分子层吸附,吸附分子与吸附中心碰撞进行吸附,一个分子只占据一个吸附中心;④在一定条件下,吸附与脱附可建立动态平衡。 9、催化剂的比表面测定有哪些实验方法? (1)BET法测比表面积 1)测定原理和计算方法 依据BET提出的多层吸附理论以及BET吸附等温曲线进行测定和计算的。利用BET方程进行作图,采用试验采集数据并利用图解法进行计算。 2)实验方法 测定表面积的实验方法通常有,低温氮吸附容量法、重量法和色谱法等,当表面积比较小时,采用氮吸附法。 (2)色谱法测定比表面积 色谱法测定比表面积时载气一般采用He或H2,用N2做吸附质,吸附在液氮温度下进行。 10、何为扩散?催化剂颗粒内部存在几种扩散形式? (1)扩散:分子通过随机运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传播的现象。

催化剂的指标及其意义

催化剂的各项指标及其意义 一、化学指标 催化剂的化学组成表示催化剂中的主要成分及杂质的含量,通常包括: Al2O3、Na2O、Fe2O3、、灼烧减量五个主要指标,有时还包括Re2O3。 1、Al2O3含量:催化剂中Al2O3含量表示催化剂中Al2O3的总含量,是催化剂的主要化学成分。 2、Na2O含量:Na2O含量表示催化剂中含有的Na2O杂质含量。在催化裂化过程中,特别是在掺炼钒含量较高的渣油情况下, 3、Fe2O3含量:Fe2O3含量表示催化剂中含有的Fe2O3杂质含量。Fe2O3在高温下会分解并沉积在催化剂上,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催化剂中毒,其结果一是使催化剂活性降低。 4、SO42-含量:SO42-含量表示催化剂中含有的SO42-杂质含量。SO42-可与具有捕钒作用的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铝等)反应生成稳定的硫酸盐,从而使其失去捕钒能力。所以,在掺炼渣油的情况下,SO42-的危害性较大。 5、灼烧减量:灼烧减量是指催化剂中所含水份、铵盐及炭粒等挥发组份的含量。生产中控制其减量≤13%。 6、Re2O3含量:Re2O3含量是表示催化剂性能的指标之一。稀土通常来自催化剂中的分子筛,有时在催化剂制造工艺中也引入稀土离子达到改善性能的目的。通常Re2O3含量越高,催化剂活性越高,但焦炭产率也偏高。 对于平衡催化剂,有时还需知道其中的金属含量,如Ni、V、Na等,以便了解催化剂的污染程度。 二、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表示催化剂的外形、结构、密度、粒度等性能。通常包括:比表面积、孔体积、表观松密度、磨损指数、筛分组成五个主要项目。下面分别加以简述: 1、比表面积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是内表面积和外表面积的总和。内表面积是指催化剂微孔内部的表面积,外表面积是指催化剂微孔外部的表面积,通常内表面积远远大于外表面积。单位重量的催化剂具有的表面积叫比表面积。 比表面积是衡量催化剂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的产品,因载体和制备工艺不同,比表面积与活性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测定比表面积采用的方法是氮吸附容量法。 2、孔体积 孔体积是描述催化剂孔结构的一个物理量。孔结构不仅影响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而且还能影响催化剂的机械强度、寿命及耐热性能等。 孔体积是多孔性催化剂颗粒内微孔的体积总和,单位是毫升/克。孔体积的大小主要与催化剂中的载体密切相关。对同一类催化剂而言,在使用过程中孔体积会减小,而孔直径会变大。 孔体积测量采用的方法是水滴法。 3、磨损指数 一个优良的催化裂化催化剂,除了要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等特点以外,还要具有一定的耐磨损机械强度。机械强度不好的催化剂,不但操作过程中跑损多、增大催化剂用量、污染环境,严重时会破坏催化剂在稀、密相的合理分布,甚至使生产装置无法运转。

第六节 催化剂的组成与功能

第六节催化剂的组成与功能 多相固体催化剂是目前石油化学等工业中使用比例最高的催化剂。 出早期用于加氢反应的Ni等极少数单组分催化剂外,大多数是多组分催化剂,这些组分,可根据其各自在催化剂中的作用,分别定义为: 1)主催化剂 又称活性组分,是多组分催化剂中的主体,是必备的组分。 ⑵. 载体 是活性组分的分散剂、黏合物或支撑体,是负载活性组分的骨架;载体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孔结构和高表面积,同时增大催化剂的强度;活性物和助剂负载于载体上所得的催化剂,称为负载型催化剂;载体的种类很多,有天然的也有人工的,可分为低比表面积和高比表面积两类。载体的结构和性能不仅关系到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还关系到催化剂的热稳定性、机械强度及传递特性等,选择载体时必需弄清其结构、性质和其它功能。 载体的功能 1. 载体的功能主要有⑴提供有效的表面和适宜的孔结构,维持活性组分高度分散;⑵增强催化剂的机械强度,使催化剂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应根据催化剂的强度要求来选择合适强度的体,粘结剂的加入可以补强;⑶改善催化剂的热传导性能,以满足反应过程的传热要求;⑷减少活性组分的用量,特别是贵金属的用量;⑸载体可提供附加活性,载体一般不要求有催化活性,但是如为目的反应的活性则对反应有利;⑹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溢流现象和强相互作用,影响催化活性。 ⑶. 助催化剂 是催化剂的辅助成分,量较少;助剂本身无活性或活性很小,加入之后可以改变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从而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稳定性或寿命。助剂按作用机理的不同可分为结构型和电子型两类。结构性助剂:通过对载体和活性组分的结构作用,主要是提高活性组分的分散性和稳定性;电子型助剂:通过改变催化剂的电子结构,促进催化剂的选择性。例如,合成氨用的铁催化剂,通过加入少量的 Al2O3 使其活性提高,寿命大大延长。--结构助剂。加人 K2O 使 Fe 原子的电子密度增加,提高其活性,所以 K2O 是电子型的助催化剂。 4)共催化剂 是和主催化剂同时起催化作用的物质。二者缺一不可。两者单独使用活性都很低,但组合起来却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所以称它们为共催化剂。 助催化剂和载体的区别 1.助催化剂和载体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寿命(抗烧结、积炭、中毒、流失)、耐热性、机械强度、耐磨损性等性能,功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有以下几点区别。 助催化剂和载体的比较: 载体:载体:用量大、且对用量不敏感;稳定性好;表面积大、孔径、孔体积确定,分别制备;与活性组分之间有时有相互作用;有时可以使用载体,也可以不使用。 2.助剂:用量较小、对用量敏感;经常使用多种助剂;常与主体催化剂结合,

催化剂活性测试

一.实验操作 1.调节恒温槽40℃,杜瓦瓶中放入冰盐水 2.开启钢瓶,调节流量为100ml/min,开启温控仪使炉温升至350℃,每5min记录一次流量,连续记录30min。 3.换上放有催化剂的管,待炉温恒定后每5min记录一次流量,连续30min。 4.升温至420℃,重复操作3。 二.数据记录(单位:时间min,流量L,流速mL/min) 空管催化剂350℃催化剂420℃ 时刻流量流速时刻流量流速时刻流量流速31:30 3.20 0:00 1.50 0:00 4.30 36:30 3.74 108 5:00 2.16 132 5:00 0.05 146 41:30 4.28 108 10:00 2.82 132 10:00 0.87 164 46:30 4.72 108 15:00 3.53 142 15:00 1.61 146 51:30 0.32 120 20:00 4.22 138 20:00 2.37 152 56:30 0.84 105 25:00 4.92 140 25:00 3.12 150 61:30 1.36 106 30:00 0.62 140 30:00 3.87 150 35:00 1.31 138 35:00 4.63 152 三.数据处理 1.(1)空管 Slope=105mL/min V N2=3.15L (2)有催化剂,350℃

Slope=139.5mL/min V H2+CO =30*139.5-V N2=1.03L (3)有催化剂,420℃ Slope=150.5mL/min V H2+CO =30*150.5-V N2=1.365L 2.p(CH 3OH)=35091Pa p(大气压)=101.55Kpa=p(CH 3OH)+p (N 2) p (N 2)=66459Pa mol RT V N N 0880.0p n 2 22N == CH3OH N2OH 3CH N2n n p p = n (CH 3OH )=0.0465mol m (CH 3OH )=1.488g

催化剂表征与测试

Sieving 筛分法Optical microscopy 光学显微镜法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扫描电镜法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透射电镜法Scanning TEM (STEM) 扫描透射电镜法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TM) 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force microscopy (SFM) 扫描力显微镜Gravitaional sedimentation 重力沉降法Resistive pulsed 电阻法 Light obscuration 光透法Fraunhofer diffraction 夫琅和费衍射法Cetrifugal sedimentation 离心沉降法Photon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PCS) 光子相关光谱分析法Hydrodynamic chromatography(HCD) 流动色层分析法Field flow fractionation(FFF) 场流分离法 BET method BET法 Small angle X-ray scatiering(XSAS) X-射线小角度散射法Chemisorption 化学吸附法Adsorption-Titration method 吸附-滴定法Mercury porosimetry 压汞法

Incipient wetness 初湿含浸法Permeametry 渗透测粒法Counterdiffusion 反扩散法 Small angle neutron scatiering(NSAS) 中子小角散射法Volumetric adsorption 体积吸附法Gravimetric adsorption 重量吸附法Dynamic adsorption 动态吸附法Calorimetry 量热法 IR-spectroscopy 红外光谱法Raman spectroscopy 拉曼光谱法 UV-Vis spectroscopy 紫外-可见光光谱法Mass spectrometry 质谱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AS)原子吸收光谱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 (AES) 俄歇电子能谱Electron spectroscopy for chemical analysis (ESCA) 化学分析电子能谱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X 射线电子能谱 Uv-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UPS)紫外光电子能谱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能量色散谱Wavelength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WDS) 波长分散谱Mossbauer spectroscopy 穆斯堡尔谱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 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 电子顺磁共振

催化剂的组成

一.催化剂的组成: 1.活性组分: 2.助催化剂: 3.载体: 二.催化剂的制备 其制备方法有酸法,碱法和醇铝法三种。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碱法,少数厂家采用醇铝法。 (1)酸法将硫酸铝配成6%的水溶液,加入中和槽中,再将液氨配成15%~20%的氨水,按计算量将氨水快速加入,在强烈搅拌下于室温反应40~60 min,至pH值达到8~9左右时,反应基本完成。将生成的沉淀物经压滤、用无离子水洗涤除去杂质离子,洗涤水中一般加少量氨水调节pH值为8~9,以防洗涤过程中氢氧化铝发生胶凝过程而引起物料损失。将洗涤过的沉淀物加入少量33%的硝酸溶液,在强烈搅拌下生成胶状料浆(此过程称为打浆)。再经喷雾干燥,将得到的微球形氢氧化铝挤条成型,在550℃下焙烧活化4h,即脱水形成活性氧化铝。(2)碱法把工业固体烧碱加水配成浓度为600 g/L的烧碱溶液,在50~80℃下加入氢氧化铝后升温至110℃,保温3 h进行反应,将所得溶液用水稀释至含氧化铝为100g/L,静置0.5~1h,经过滤,除去氢氧化铁等不溶性杂质,再将清液和20%硝酸溶液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中和反应,温度控制在30~50℃下,控制pH 7~7.5,反应10 min 左右以后,再将反应液在常温搅拌下老化2h,经过滤、用无离子水多次洗涤、于110℃烘干、挤条成型、干燥、500℃活化4h,制得活性氧化铝。 (3)醇铝法将金属铝片加入异丙醇溶液中进行反应,生成异丙醇铝,通过水蒸气鼓泡(入口温度180℃,水解温度175℃),使异丙醇铝水解,生成水合氧化铝,经熟化、过滤、于100℃干燥、500℃脱水活化,制得活性氧化铝。其 (4)高温快脱法:将氢氧化铝(水合氧化铝)经高温快速脱水、成型、水热处理及干燥后制得成品。 (5)炭化铝胶法:将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混合,再经中和、二氧化碳碳化、水洗、压滤、干燥、粉碎、捏合、挤条、干燥、煅烧等过程制得成品。 (6)喷雾干燥法:将氢氧化铝与工业硫酸反应,再经碱液中和、水洗、喷雾干燥、煅烧等过程制得成品。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流程与装置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流程与装置 催化剂活性评价流程主要有配气装置、SCR反应器和尾气收集分析三部分组成,SCR反应器内径为7.5mm,壁厚2mm,置于管式电炉中,将镍铬热电偶插入催化剂床层中,用程序升温装置来控制反应温度。实验流程图如图2.1所示。 而SCR反应主要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实验采用的反应器是内径为7.Smm、壁厚为2mm的圆柱形不锈钢,并将不锈钢反应器置于管式电炉中,将镍铬正负加热电偶插入反应器内,利用程序升温装置控制反应需要的温度,反应装置如图2.2所示。

考察催化剂活性的实验步骤: (1)催化剂的装填:称取所需质量催化剂放入管式反应器中,催化剂两端塞入少量高温棉,用来固定催化剂床层,将装好的管式反应器置于加热炉膛内。 (2)管路密闭性检查:首先通入N2检查反应装置的气密性,打开N2钢瓶阀门,在质量流量计上设定流入装置的气体流量,并密封出口,当通入的气体使压力表读数达到O.1MPa时,停止通气,如果在10min内压力没有下降,表示反应装置的密封良好。 (3)配气:设定好每个质量流量计的给定值,进行配气(利用N2作为载气,模拟实验需要的烟气流量)。当气体混合均匀并达到稳定一段时间,使催化剂吸附NO达到饱和,这样可以避免NO的减少是催化剂的吸附造成的。 (4)加热反应:通过程序升温设定加热炉温度,进行升温。达到反应温度后,每一温度均稳定反应1h以上才开始分析。 (5)NO去除率分析:分别在进气口和出气口取样,用2L的铝箔采样袋集满气体后,用KM900手持式烟气分析仪测定进出口NO浓度,分析不同实验条件下催化剂对NO的催化还原的反应活性。 (6)NO转化率的计算。根据反应前后NO浓度值,计算各反应温度下的NO的转化率,定义为脱硝率,以此数据作为衡量催化剂活性的指标。 脱硝率=(入口NO浓度一出口NO浓度)/入口NO浓度

催化剂-概念

催化剂:又称触媒,一类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在反应中自身并不消耗的物质。根据IUPAC于1981年提出的定义,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它能够改变反应的速率而不改变该反应的标准Gibbs自由焓变化。这种作用称为催化作用。正催化剂:是一种它能够加速反应的速率而自身不改变物质。它能够诱导化学反应发生改变,而使化学反应变快或者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进行化学反应。在有催化剂的环境下,分子只需较少的能量即可完成化学反应。 催化剂中毒:催化剂中毒指催化剂由于某些物质的作用而使催化活性衰退或丧失的现象。 催化剂载体:催化剂载体又称担体(support),是负载型催化剂的组成之一。催化活性组分担载在载体表面上,载体主要用于支持活性组分,使催化剂具有特定的物理性状,而载体本身一般并不具有催化活性。 催化剂热点:催化剂床层温度最高的那个点一般叫做催化剂的热点,也是反应最剧烈的区域。一般随着催化剂的使用时间增长,热点温度总是要下移。助催化剂:在催化剂中加入的另一些物质,本身不具活性或活性很小的物质,但能改变催化剂的部分性质,如化学组成、离子价态、酸碱性、表面结构、晶粒大小等,从而使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抗毒性或稳定性得以改善。这样的物质叫助催化剂。 催化剂再生:使催化作用效率已经衰退的催化剂重新恢复其效率的过程。再生过程不涉及催化剂整体结构的解体,仅仅是用适当的方法消除那些导致催化效能衰退的因素。例如除去存留于催化剂上的毒质、覆盖于催化剂表面上的尘灰和由于副反应而生成于催化剂外表或孔隙内部的沉积物等,力图恢复催化剂的固有组成和构造。 催化剂寿命:指催化剂的有效使用期限,是催化剂的重要性质之一。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效率会逐渐下降,影响催化过程的进行

催化剂表征方法

表征方法仪器设备规格及使用条件在课题中的作用 物相分析(XRD)X光衍射仪采用D/Max2500VB2+/PC型X光衍射 仪,工作电流为200mA,工作电压40 kV,Cu靶。 1.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如550、800℃)对新鲜催化剂进行晶相分析, 对不同的新鲜催化剂进行晶相分析。 2.对添加了不同助剂的催化剂进行晶相分析。 3.根据其晶相衍射峰,衍射峰越窄,催化剂的结晶度越大。 新鲜催化剂的晶粒分 析(TEM)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在日立H-800型透射电子显微 镜下进行,新鲜催化剂首先在 50%H2/N2气氛下,800℃温度下还原 3小时后在透镜下直接观察催化剂的 表面镍晶粒,随机测量数百颗镍晶粒 最大直径,用统计的方法算出算术平 均直径作为镍晶粒的平均粒径。 对新鲜催化剂金属镍粒径大小进行分析。较小的镍粒径,有利于提 高催化剂的分散度,减少积碳的形成。 比表面分析(BET) 比表面分析仪(BET)在mireomerities-Tristar3000型 表面分析仪进行,采用液氮温度下N2 吸附法测得表面积。 采用BET对不同的新鲜催化剂(不同温度下的同种催化剂、不同种 类的催化剂、是否添加助剂)的比表面积进行表征,催化剂的比表 面积越大,其催化反应的活性就越高。 表面分析(XPS)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采用ESCALAB 250型X 射线光电子 能谱仪上进行,AlKα射线为激发源, 以污染碳C1s 电子结合能(E b=284.8 eV)为内标进行校正。 对不同焙烧温度下(主要为550、370、570℃)的催化剂进行扫描, 知道催化剂表面的主要组成元素,对照相应的TPO图,根据催化剂 表面C1s的XPS谱,可得出其电子结合能,以此分析催化剂表面的 积碳组成成分。 升温氧化/积碳差热分析(TPO/DTA)TGA-2050型热分析 仪、DTAS型热分析 仪 (TPO)在TGA–2050型热分析仪进行, 测定时样品在空气氛围中以10 ℃ /min 速率升温至920 ℃。 (DTA)在DTAS型热分析仪进行,测定 时样品在空气/氮气氛围中以10℃ /min的速率升温至800℃。 对反应30min后的催化剂(不同温度下的同种催化剂、不同种类的 催化剂、是否添加助剂)表面进行TPO实验,根据催化剂的TPO 曲线和在空气/氮气下的DTA曲线,对照其DTG曲线,研究积碳的 形成机理。

简述催化剂失活

简述各类催化剂失活 的含义、特征、类型、主要失活机理和影响因素 天津大学 化工学院 09化工一班 王一斌 3009207018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工程上的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在文中用一些例子讲述了这些原因和方法,这些方法中涉及了国内外传统的和某些先进的方法。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也叫触媒)。根据定义我们知道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速度,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都知道在工业生产中催化剂并不能一直保持稳定不变的活性,因此研究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便有着重要的意义。 催化剂失活是指在恒定反应条件下进行的催化反应的转化率随时间增长而下降的的现象叫催化剂失活。催化剂失活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催化剂积碳等堵塞失活,催化剂中毒失活,催化剂的热失活和烧结失活。下面就三种失活方式做简要解释:积碳失活: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因表面逐渐形成碳的沉积物从而使催化剂的活性下降的过程称积碳失活。 中毒失活: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由于某些有害物质的影响而下降的过程称为催化剂中毒。 热失活和烧结失活:催化剂由于高温造成烧结或者活性组分被载体包埋,活性组分由于生成挥发性物质或可升华的物质而损失造成的活性降低的现象。

正文 一、积炭失活 催化剂表面上的含碳沉积物称为结焦。以有机物为原料以固体为催化剂的多相催化反应过程几乎都可能发生结焦。由于含碳物质和/或其它物质在催化剂孔中沉积,造成孔径减小(或孔口缩小),使反应物分子不能扩散进入孔中,这种现象称为堵塞。所以常把堵塞归并为结焦中,总的活性衰退称为结焦失活,它是催化剂失活中最普遍和常见的失活形式。通常含碳沉积物可与水蒸气或氢气作用经气化除去,所以结焦失活是个可逆过程。与催化剂中毒相比,引起催化剂结焦和堵塞的物质要比催化剂毒物多得多。 在实际的结焦研究中,人们发现催化剂结焦存在一个很快的初期失活,然后是在活性方面的一个准平稳态,有报道称结焦沉积主要发生在最初阶段(在0.15s 内),也有人发现大约有50%形成的碳在前20s 内沉积。结焦失活又是可逆的,通过控制反应前期的结焦,可以极大改善催化剂的活性,这也正是结焦失活研究日益活跃的重要因素。 结焦机理分为酸结焦、脱氢结焦、离解结焦。 酸结焦:烃类原料在固体酸催化剂上或固体催化剂的酸性部位上通过酸催化聚合反应生成碳质物质。 ()y x m n CH H C → 脱氢结焦:烃类原料在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的脱氢部位上分解生成碳或含碳原子团。 yC H C m n → 离解结焦: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解离部位上解离生成碳。 222 2O C CO CO C CO +?+? 二、中毒失活 催化剂所接触的流体中的少量杂质吸附在催化剂的活性位上,使催化剂的活性显著下降甚至消失,称之为中毒。使催化剂中毒的物质称为毒物。 (1)暂时中毒(可逆中毒) 毒物在活性中心上吸附或化合时,生成的键强度相对较弱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除去毒物,使催化剂活性恢复而不会影响催化剂的性质,这种中毒叫做可逆中毒或暂时中毒。 (2)永久中毒(不可逆中毒) 毒物与催化剂活性组份相互作用,形成很强的化学键,难以用一般的方法将毒物除去以使催化剂活性恢复,这种中毒叫做不可逆中毒或永久中毒。 (3)选择性中毒 催化剂中毒之后可能失去对某一反应的催化能力,但对别的反应仍有催化活性,这种现象称为选择中毒。在连串反应中,如果毒物仅使导致后继反应的活性位中毒,则可使反应停留在中间阶段,获得高产率的中间产物。

催化剂的制备性能评价及使用技术多相催化剂常用哪些

第二章催化剂的制备、性能评价及使用技术 1.多相催化剂常用哪些方法来制备?为什么制备固体催化剂都需要经过热处理,其目的是什么? 多相催化剂常用的制备方法有:(1)天然资源的加工,结构不同,含量不同的硅铝酸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条件加工后能适用于某一特定的催化反应;(2)浸渍法,将载体置于含活性组分的溶液中浸泡,达到平衡后将剩余液体除去,再经干燥、煅烧、活化等步骤即得催化剂。此法要求浸渍溶液中所含活性组分溶解度大、结构稳定、受热后分解为稳定的化合物;(3)滚涂法和喷涂法,滚涂法是将活性组分先放在一个可摇动的容器中,再将载体布于其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滚动,活性组分逐渐粘附其上,为了提高滚涂效果,有时也添加一定的粘合剂。喷涂法与滚涂法类似,但活性组分不同载体混在一起,而是用喷枪附于载体上;(4)沉淀法,在含金属盐类的水溶液中,加进沉淀剂,以便生成水合氧化物、碳酸盐的结晶或凝胶。将生成的沉淀物分离、洗涤、干燥后,即得催化剂;(5)共混合法:将活性组分与载体机械混合后,碾压至一定程度,再经挤条成型,最后缎烧活化;(6)沥滤法(骨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将活性组分金属和非活性金属在高温下做成合金,经过粉碎,再用苛性钠来溶解非活性金属即得;(7)离子交换法: 是在载体上金属离子交换而负载的方法, 合成沸石分子筛一般也是先做成Na型,需经离子交换后方显活性;(8) 均相络合催化别的固载化: 将均相催化剂的活性组分移植于载体上, 活性组分多为过渡金属配合物,载体包括无机载体和有机高分子载体。优点是活性组分的分散性好,而且可根据需要改变金属离子的配体。制备各固体催化剂,无论是浸渍法,沉淀法还是共混合法,有的钝态催化剂经过缎烧就可以转变为活泼态,有的还需要进一步活化。 所以,催化剂在制备好以后,往往还要活化;除了干燥外,还都需要较高温度的热处理-煅烧的目的:1)通过热分解除掉易挥发的组分而保留一定的化学组成,使催化剂具有稳定的催化性能。2)借助固态反应使催化剂得到一定的晶型、晶粒大小、孔隙结构和比表面。3)提高催化剂的机械强度。 2.沉淀法制备催化剂的原理是什么?金属盐和沉淀剂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沉淀法制备催化剂的原理是沉淀反应,金属盐一般首选硝酸盐来提供无机催化剂材料所需的阳离子;金、铂、钯等贵金属不溶于硝酸,但可溶于王水。 沉淀剂的选择原则是:(1)尽可能使用易分解并含易挥发成分的沉淀剂;(2)沉淀便于过滤和洗涤;(3)沉淀剂自身的溶解度要足够大;(4)沉淀物的溶解度应很小;(5)沉淀剂必须无毒,不造成环境污染。

催化剂及其基本特征

催化剂及其基本特征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催化剂及其基本特征 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它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不改变该反应的标准Gibbs自由焓变化;此过程称为催化作用,涉及催化剂的反应称为催化反应。 催化剂的基本特征 催化剂只能实现热力学可行的反应,不能实现热力学不可能的反应;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的位置; 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改变反应的历程; 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 2、催化剂的组成 主催化剂: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组分,起催化作用的根本性物质,如合成氨催化剂的铁,催化剂中若没有活性组分存在,那么就不可能有催化作用。 助催化剂:催化剂中具有提高活性组分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组分,以及改善催化剂的耐热性、抗毒性,提高催化剂机械强度和寿命的组分。 催化剂载体:主要是负载催化活性组分的作用,还具有提高催化剂比表面积、提供适宜的孔结构、改善活性组分的分散性、提高催化剂机械强度、提高催化剂稳定性等多种作用 3、催化剂的稳定性 指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催化剂的性能稳定性情况,通常以寿命表示。催化剂在反应条件下操作,稳定一定活性和选择性水平的时间称为单程寿命;每次性能下降后,经再生又恢复到许可水平的累计时间称为总寿命。催化剂稳定性包括热稳定性,抗毒稳定性,机械稳定性三个方面。 4、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主要区别 物理吸附: 指气体物质(分子、离子、原子或聚集体)与表面的物理作用(如色散力、诱导偶极吸引力)而发生的吸附,其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主要是分子间力(也称“van der Waals”力)。 化学吸附: 指在气固界面上,气体分子或原子由化学键力(如静电、共价键力)而发生的吸附,因此化学吸附作用力强,涉及到吸附质分子和固体间化学键的形成、电子重排等。 5、何谓B酸和L酸,及其简便的鉴定方法 能够给出质子的都是酸,能够接受质子的都是碱,Brnsted 定义的酸碱称为B酸(B碱),又叫质子酸碱。 能够接受电子对的都是酸,能够给出电子对的都是碱,所以Lewis定义的酸碱称为L酸(L碱),又叫非质子酸碱。 固体酸的类型有B酸和L酸两种,对固体酸类型最有效的区分方法是红外光谱法,它是通过研究NH3或吡啶在固体酸表面上吸附的红外光谱来区分B酸和L酸的。固体酸吸附吡啶的红外吸收谱带见表所示,通过这些谱带很容易的确定固体酸表面的B酸和L酸。 6、如何利用红外光谱法鉴定B酸和L酸 7、如何利用碱滴定法测定固体酸的酸量 就是把固体酸催化剂粉末悬浮于苯溶液中,其中加入指示剂,用正丁胺进行滴定,使用不同pKa值的各种指示剂,就可通过胺滴定来测定各种酸强度的酸量,这样测得的酸量为B酸和L酸的总和。对于有颜色的样品,可用分光光度计法或掺入已知酸强度的白色固体予以稀释,也可用胺量热滴定法来测定有色或黑色固体酸样品的酸量。 8、如何利用CO2吸附法测定固体碱的碱量 就是在TPD装置上将预先吸附了CO2的固体碱在等速升温,并通入稳定流速的载气条件下,检测一定温度下脱附出的酸性气体,得到TPD曲线。这种曲线的形状、大小及出现最高峰的温度值,都与固体碱的表面碱性有关,从而确定碱量。 9、简述固体酸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机理。 固体酸、碱催化剂,如硅铝胶、分子筛、MgO-SiO2等在烃类转化,包括裂解、异构化、烷基化、聚合反应中都有极好的活性。现普遍认为,固体酸催化反应与均相酸催化反应一样,都是按正碳离子机理进行的,与此相对应,烃类在固体碱催化剂作用下,反应按负碳离子机理进行的。所谓正碳离子和负碳离子相理,简单地说就在反应中,通过反应分子的质子化生成碳正离子,或从反应分子除去一个质子生成负碳离子,从而使反应分子得以活化的过程,并且是反应的控制步骤。 10、催化裂化反应有哪些规律 (1)新生成的伯正碳离子极不稳定,并迅速转化为仲正碳离子,然后再β处断裂,反应继续下去,直至成为不能再断裂的小正碳离子为止,并在反应过程中将H+ 传给催化剂变成烯烃。 (2)烯烃裂化时也首先形成正碳离子,并遵循β处断裂原则,生成一个较小的烯烃和一个伯正碳离子,伯正碳离子再重排,裂化为较小的烯烃。 (3)环烷烃裂化时形成的正碳离子的机理与烷烃一体,但由于存在大量仲碳离子和叔碳离子,所以环烷烃的反应能力很高,并能生成各种与烯烃裂化类似的产品,同时还存在一定的芳烃。

催化剂表征

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据统计,约有90%以上的工业过程中使用催化剂,如化工、石化、生化、环保等。催化剂种类繁多,按状态可分为液体催化剂和固体催化剂;按反应体系的相态分为均相催化剂和多相催化剂,均相催化剂有酸、碱、可溶性过渡金属化合物和过氧化物催化剂。 催化剂表征: 《催化剂表征》是2008年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幸宜。本书介绍了催化剂表征中所采用的各种传统的、经典的以及近代的技术和方法。 内容简介: 《催化剂表征》以大量的应用实例为根基详细介绍催化剂常用的表征技术。其中对于催化剂微观性质与性能的表征又分为表面性质和体相性质两方面。在此章中,对各种表征技术和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点以及缺点作了详细的总结与归纳,同时也对同类表征技术作了详细的比较。第2章至第11章对各种具体的表征技术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作了详细介绍,此部分主要以基础理论为辅、以实例为主向读者传达各种表征方法可以用来获取催化剂的何种性质。第12章介绍了目前催化剂表征技术中被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原位技术。 《催化剂表征》可供从事催化研究的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催化专业的教师阅读、参考。《催化剂表征》尤其适合催化专业的研究生、本

科生将其作为教材及参考书来使用。 目录: 第l章催化剂表征 第2章低温物理吸附技术 第3章电镜技术 第4章热分析技术 第5章程序升温分析技术 第6章多晶x射线衍射技术 第7章电子能谱法 第8章分子光谱技术 第9章紫外漫反射光谱技术 第10章核磁共振技术 第11章电子顺磁共振技术 第12章原位技术 参考文献

器评价固体颗粒催化剂的活性

实验九微型催化反应器评价固体颗粒催化剂的活性 Ⅰ、目的要求 一、了解微型催化反应器的特点。 二、掌握用连续流动微型反应器评价固体颗粒催化剂活性的方法。 Ⅱ、基本原理 催化剂的活性表现为它对特定反应的反应速度的影响。对于气—固多相反应来说,使用的是大多是颗粒状催化剂,它们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孔结构和较大的表面积。催化反应的实现,首先要使反应物扩散并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因此一般说来,催化反应的速度,除了和催化剂的化学本性有关外,还和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反应气的流动特性、反应器的形状和器壁材料以及温度,压力、催化剂床层高度、直径、体积、催化剂颗粒大小、添装方式、空速等因素有关。为了正确地测定催化剂的活性和动力学参数,首先必须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适宜的实验条件以排除这些物理因素的干扰。 流动反应体系是评价催化剂活性最常用的方法,其特点是反应物连续地或间歇地进入反应器通过催化剂床层,反应产物从出口处流出。 所谓微型反应器,就是说它比常量反应器要小得多。所需催化剂和反应物的量都很少,消除了催化剂床层的温度、浓度的不均匀性;另一方面,实验所用的催化剂都是小颗粒的,就比较容易排除扩散、传热等物理因素对动力学研究的干扰。此外,微型反应器具有装置简单,操作容易,获得数据快的特点,这对新型催化剂的研究和催化机理的探索十分有利。 连续式微型催化反应器是让反应物以一定的流量连续、稳定地进入反应器,经过一定时间后,催化剂床层中的任一位置上各组分浓度保持恒定,不随时间变化,因而转化率的测定是在稳定条件下进行的。 Ⅲ、仪器和试剂 1、仪器 反应装置自装(流程图见图1) 103气相色谱上海分析仪器厂 气相色谱处理机上海计算技术研究所 可控硅温度控制仪上海自动化仪表六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