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斯洛的相关简介

马斯洛的相关简介

马斯洛的相关简介
马斯洛的相关简介

一、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生平简介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年4月1日-1970年6月8日)1908年4月1日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一个犹太家庭。美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1926年入康奈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由此可见马斯洛虽反对行为主义,但受的却是行为主义教育。直到1937 年到纽约市布鲁克林学院担任心理学副教授时,他在思想上才放弃行为主义,改而走向人本主义。

在布鲁克林学院期间影响马斯洛心理学思想转变的原因有四:(1)他的第一个孩子出世后,他观察婴儿行为的奇妙现象,使他领悟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企图藉动物研究结果推论解释人类行为的做法,根本不切实际。因此他曾对人说:“我敢说,凡是亲身养育过小孩的人,绝不会相信行为主义!”(2)受现象论中所强调的立即和直接经验观念的影响。(3)受存在主义哲学家所强调的个人存在和自由意志观念的影响。(4)受格式塔心理学思想中整体论理念的影响。马斯洛在布鲁克林任教期间,正是德国纳粹迫害学术思想时期,很多欧洲著名心理学家避难美国,他亦因而得识格式塔心理学家魏特海默、W.柯勒和考夫卡及精神分析心理学家K.霍妮、阿德勒及E.弗洛姆等人。这些人的思想都对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念产生了影响。

马斯洛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7年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9年离开布兰戴斯大学,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1970年6月8日因心力衰竭逝世。

二、马斯洛心理学思想贡献

马斯洛的主张虽未完全取代行为主义,但他所强调的心理学应研究人性整体的思想,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言之,马斯洛心理学思想最大贡献,有以下几

1.人本心理学方法论

马斯洛所推动和发展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批判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的。他反对在心理学研究中把人当作动物和机器和盲目照搬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机械主义心理学方法论,倡导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方法为中心”,以“整体动力论”消除还原主义的弊端,消解科学与价值的矛盾,使心理学成为“价值科学”,提倡性善论和对健康人格的研究,重视人的潜能、自由、责任和尊严,强调人性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建立起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论。

2.人性本质观

对人性本质的看法,马斯洛的心理学思想显示了以下四个论点:

(1)对心身关系问题的解释,马斯洛持心身合一的一元论观点,此观点显示在其需求层次论,从生理需求到心理需求的发展是采连续观。

(2)天性与教养问题的解释,马斯洛持人性本善的观点,他认为人类的天赋善根是其一生发展的内在潜力。

(3)对知识来源问题的解释,马斯洛持综合观点,他认为理性主义所讲的先天理性、经验主义所讲的后天经验及现象论所指直觉,全都是知识的来源,而直觉则是一切知识的基础。

(4)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的解释,马斯洛持非决定论的看法,不但反对物质决定论,而且也反对精神决定论。因此他强调个人的行为决定于他自己,决定于他自己的需求和自由意志,此点正显示马斯洛思想的“人本”特征。

3.需求层次论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主要载于他1954 年出版的《动机与个性》一书。惟他所指“动机”一词,并非如一般所持“动机是促发行为的内在力量”的说法;他所说的动机,是指人性本质中的善根。动机像一棵大树的种子,在长成大树之前,种子之内已蕴藏了将来成长为一棵大树的一切内在潜力。人类的动机也就是个人出生后一生成长发展的内在潜力。因此,马斯洛的动机理论亦即其人格发展理论。马斯洛在该书中,将动机视为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求所组成,故而称为需求层次论(need - hierarchy theory)。1954 年他在书中将动机分为 5 层:生理需求(ps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与归属的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尊重需求(esteem needs)、自我实现的需求(self - actulization needs)

(一)生理需求

生理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宿、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显然,这种生理需要具有自我和种族保护的意义,以饥渴为主,是人类个体为了生存而必不可少的需要。当一个人存在多种需要时,例如同时缺乏食物、安全和爱情,总是缺乏食物的饥饿需要占有突出地位,这说明当一个人为生理需要所控制时,那么其他一切需要都被推到幕后。

(二)安全需求

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和未来有保障等。具体表现在:(1)物质上的,如操作安全、劳动保护和保健待遇等。(2)经济上的,如失业、意外事故、养老等。(3)心理上的,希望解除严酷监督的威胁,免受不公正待遇,工作有应付能力和信心。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具有防御实力的欲望。

(三)社交的需求

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包括:(1)社交欲。希望和同事保持友谊与忠诚的伙伴关系,希望得到互爱等。(2)归属感。希望有所归属,成为团体的一员,在个人有困难时能互相帮助;希望有熟识的友人能倾吐心里话、说说意见,甚至发发牢骚。而爱不单是指两性间的爱,而是广义的,体现在互相信任、深深理解和相互给予上,包括给予和接受爱。社交的需要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

(四)尊重需求

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与自尊有关的,如自尊心、自信心,对独立、知识、成就、能力的需要等。尊重的需要也可以如此划分:(1)渴望实力、成就、适应性和面向世界的自信心,以及渴望独立与自由。(2)渴望名誉与声望。声望为来自别人的尊重、受人赏识、注意或欣赏。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导致自信、价值与能力体验、力量及适应性增强等多方面的感觉,而阻挠这些需要将产生自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基于这种需要,愿意把工作做得更好,希望受到别人重视,借以自我炫耀,指望有成长的机会、有出头的可能。显然,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这种需要一旦成为推动力,就将会令人具有持久的干劲。

(五)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和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成就感与成长欲不同,成就感追求一定的理想,往往废寝忘食地工作,把工作当做是一种创

作活动,希望为人们解决重大课题,从而完全实现自己的抱负。

根据马斯洛的解释,各种需求层次之间存在有以下的关系和特点:

(1)五种需要可以分为高低两级,构成人类价值体系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缺乏型需要。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社交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是在自然界中生存选择形成的。另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成长型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它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通常可以在教育的影响下发展。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2)各层需求之间不但有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后顺序之别;只有低一层需求获得满足之后,高一层的需求才会产生。但仍然有可能出现意外。例如:创造性的人的创造驱力;比任何其它需要都更为强烈,也有些人的价值观和理想是如此强烈。以致宁愿死也不放弃他们。

(3)较高层次的需求是后来才发展出来的,就像生物的进化一样;

(4)需求的层次愈高,其完全存在的可能性较低,这种需求容易消失,同时相伴的酬赏延迟也较没关系;

(5)生活在高需求层次的人意味着其物质性的事物较充分,较长寿,较少生病,睡得较好,胃口较佳;

(6)高层次的需求强度较弱;

(7)高层次需求得来的满足是较为主观的,如非常幸福,心情十分平稳,内在生活非常富裕等;

(8)当个人的环境(经济、教育等环境)较好时,个人较易满足高层次的需求;

(9)当个人满足其高层次需求之后,个人愈可能接近自我实现的目标。4.自我实现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个人人格获得充分发展的理想境界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self actualization)就是人性本质的终极目的,也就是个人潜力得到了充分发展。据马斯洛估计,人群中能够自我实现者不过十分之一,原因是个人条件之外,难免受环境因素的限制。他选出美国名人中杰佛逊、林肯、爱因斯坦等

人,认为他们都是自我实现的人。马斯洛分析发现这些人的人格特质有几点相同:(1)有良好的现实知觉;

(2)能正视自己、别人和自然;

(3)他们活动和反应是自发的,而不是被迫的;

(4)能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形成看法;

(5)有独立自主性,不受环境和文化的支配;

(6)能认识人类;

(7)和为数不多的人发生深厚的友谊;

(8)有与众不同的鉴赏力和审美观;

(9)具有民主的价值观;

(10)有一种哲理性、无敌意的幽默感;

在这些特征中,马斯洛特别强调顶峰体验的概念。顶峰体验(peak experience)指自我实现者在人生历程中曾有过体验到欣喜感、完美感及幸福感的经验。顶峰体验多在人生领悟、至爱授受、苦尽甘来或宗教悟道等情境下产生,是人生难得的经验,只有实际经历过的人才会有此体验。高峰体验是人类的共同感受,每个正常人都可能在生活中得到这种体验。自我实现者的高峰体验频率较高且程度较深。

5.超个人心理学

马斯洛在提出“自我实现”这一概念之后不久,就对这一概念的使用产生了忧虑。他意识到,这一术语容易因语言习惯而导致如下一些误解:(1)似乎它含有利己而不是利他的意思;似乎它忽视了对人生的义务和贡献;似乎它忽略了与别人和社会的联系,忽略了个体的实现决定于“健康的社会”;似乎它忽略了非人的现实所具有的需求特性及其固有的迷惑力和影响;似乎它忽略了无私和超越自我;似乎它强调的是能动性而不是接受性,等等。此外,在人本主义广泛传播的过程中,自我实现的概念也遭到误解,似乎成为一些人自我中心倾向的理论依据。因此,在马斯洛的晚年,其动机理论得到重大修正,最高层次的需要已经不是他早年所说的那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所能涵盖的了。有人指出,实际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模型的完整表达应该是六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超越性需要。超越性需要也可以称为精

神性需要或超越自我实现的需要。

超越性需要概念的提出,是1967年马斯洛发表《自我实现及其超越》和《超越性动机论:价值生活的生物学根基》两篇文章,他一方面在超越缺失性动机的意义上使用超越性动机这一概念,另一方面又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重要补充。他将自我实现概念中的“自我”不仅仅局限于作为“小我”的个体存在,而是

已经扩大到包括世界的各个方面在内,并超越了自我与非我之分的“扩大了的自我”。超越性动机的根本内涵是受存在价值的激励。但这时的马斯洛也承认,很难回答清楚什么是“超越自我实现”的问题。到1969年,《超越的种种含义》和《Z理论》两篇文章分别发表在《超个人心理学杂志》创刊号和第2期上,标志着马斯洛超越性动机理论的成熟。他指出,超越指的是人类意识最高而最广泛或整体的水平,超越是作为目的而不是作为手段发挥作用并和一个人自己、和有重要关系的他人、和一般人、和大自然以及和宇宙发生关系。

在《Z理论》中,马斯洛区分了仅仅健康型的自我实现与超越型的自我实现。仅仅健康型的自我实现是指个人意义上的自我实现,它是这样一种过程:不断地实现潜能,完成天职、命运或禀性,承认个人的内在天性,在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这种人是更实际、更现实、更入世、更能干和更凡俗的人,他们更多地生活在此时此地的世界。超越型自我实现则是指超个人意义上的自我实现。这种人更多地意识到存在的王国,生活在存在水平即目的水平或内在价值水平之上,更明显地受超越性动机支配,经常有统一的意识或高原体验(plateau experiences),也曾经有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s),并伴随着启示或对宇宙人生的领悟。因此,在马斯洛看来,有两种不同水平的自我实现者,一种是个人水平上的,另一种是超个人水平上的,前者主要是人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后者主要是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马斯洛对超越水平上的自我实现者(以下简称超越者)的人格特征的描述,是他为超个人心理学所做的奠基性工作之一。两种水平的自我实现者均具有前述自我实现者的全部描述特征。不同的是,高峰体验、高原体验与存在认知在超越者身上存在着或较多地存在着,而在个人水平的自我实现者身上则不存在或只有较少的存在。

三、马斯洛的主要著作

1.《动机与人格》(1954)

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许多精彩的理论,包括人本心理学科学观的理论、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理论、元动机理论、心理治疗理论、高峰体验理论等。需要层次论是马斯洛心理学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至今仍在多个学科领域和实际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2.《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

本书是马斯洛晚年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他1954年写成的《动机与人格》一书的续篇,写作手法也大致相同,即每一章仅研究和提出一个重大理论结构的一个片段。本书不是一部结构和体系十分严密的教科书式的著作,而是由作者的一些论文和讲演稿汇编而成的,正像作者在书的前言中指出的那样,本书“充满着各式各样的论断,它们是以先驱研究和零散证据为依据的,以个人的观察、理论的推演和纯属某种预感为依据。”这些论断是以概括化的措词陈述的,以便能做出真伪的证明。也就是说,它们是假设,即它们的提出是为了便于检验,而不是作为最终的信仰。

3.《科学心理学》(1967)

本书探讨科研究中的心理学问题,它要说明的中心思想是:科学是科学家人性的产物,它不只是审慎的、因袭的科学家制品,而且是勇敢的、革命的科学家的突破和创新。他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着重讨论了心理学家作为科家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创新途径。

4.《人性能达的境界》(1970)

在这本著作中他详细探讨了自我实现及其超越、人类的创造性、价值、高峰体验、需求层次关系等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要概念和哲学观点,还自述性地解释了他为何开始研究自我实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大师的思想历程。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一、提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二、主要内容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1、生理上的需求: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 2、安全上的需求:这是人类要求对以下事物的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 3、情感和归属的需求:这一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友情、爱情、性亲密 4、尊重的需求: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5、自我实现的需求: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 基本观点 (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2)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3)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4)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 三、需要层次理论的不足与谬误 第一、需要层次理论存在着人本主义局限性。马斯洛是离开社会条件、离开人的历史发展以及人的社会实践来考察人的需要及其结构的。其理论基础是存在主义的人本主义学说,即人的本质是超越社会历史的,抽象的“自然人”,由此得出的一些观点就难以适合处于贫穷落后阶段的其他国家的情况。 第二、人的动机是行为的原因,而需要层次理论强调人的动机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但实际上,从心理角度来说人们行为除了受人现实需求、欲望、愿望影响外,还受人们的信念及其信心的影响。信心是人们对行为实现可能性或必然性的预期,就如虽然很多会有当歌星或当体育明星的愿望,但大部分人都还没有痴迷到真正地去追求这一目标的地步,所以说需求并不是决定人们行为动机的唯一因素,所以说需要层次理论在这一点是犯了基础性的错误。 第三、需求归类有重叠倾向。在马斯洛研究发表中,自己也承认:“一个人对性欲的要求不仅是性欲而已,也可能包括了尊重与安全感”。实际上,尊重的需求是贯穿整个马斯洛需求层次的心理现象,大部分人实际上不仅有以穷困潦倒为耻和夸耀财富的自尊心理,而且还会有以朋友众多为受尊重的心理,更会有以获得诺贝尔奖为荣誉的心理,由此可知尊重不能做为一种单独的需求来看,其只是各项需求是否满足的表现而已;同时,安全需要和交往需求从人际方面来说也有相互重叠的方面,比如孩子们在学校中交往环境不好,有相互欺辱的现象,造成有些孩子不愿上学,这样的结果很难说是安全需要受挫导致的还是交往需要受挫导致的。 第四、需要层次理论具有自我中心的倾向。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高层次的需要是建立在低层次需要基础之上,这就造成了需要层次理论对个人主义的合理化,这就等于排斥了西方的“博爱”思想,为孔老夫子由已推人的“仁”做了注脚。由此这一理论也就很难解释如“中国红军忍受破除艰困苦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现象。实际上,马斯洛没意识到其需要层次理论中大部分高层次需要本身应该就是包容有低层次需要的,比如人们的社会交往需求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更安全地保障自己的生理需求,而自我实现需要随之而来则更是各项低层次需求的到来,所以说人们的基本需求与其高级需要往往是统一的,由此人们不仅可能由低层次需求的基础上去追求高层次需要,更可能由高层次需求的基础上去追求低层次需求,而这也就是人们会去除单纯的私念而去爱人类、以至爱自然的心理基础。 第五、需要满足的标准和程度是模糊的。马斯洛在这方面曾提到:“生理需求若是到达20时,安全需求会出现5,爱的需求有可能会出现1”,而由此是很难有个标准界定什么样的需求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会出现另一种需求程度,甚至

马斯洛五种需求理论

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目录 ?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简介 ?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基本内容 ?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基本观点 ?4 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 ?5 对需求层次理论的评价 ?6 需要层次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7 需求层次论的争议 ?8 相关条目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简介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戴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要一经满足,便不能成为激发人们行为的起因,于是被其他需要取而代之。 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的需要激发。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 人的五种基本需要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无意识的。对于个体来说,无意识的动机比有意

结合自身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结合自身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摘要:马斯洛对于人性的看法非常乐观、极富人道主义味道,他对于人性有很多假设,其中最重要的是,他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人是好的、端正的、仁爱的,每个人都有对美、真理、正义等的本能需求。而且至少是中性的,不是生来就坏的。但马斯洛也指出:人的这种天性没有动物的本能那样强而有力,而是非常娇弱的、容易受到习惯、社会风俗、文化压力或者不恰当态度的抑制,容易受到学习的影响。但是,无论在什么人身上,这种天性都很少会消失,即使这种天性被忽略了,它也会不断地努力发展。 关键词:马斯洛需要自我实现 马斯洛强调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需要引起的,而不是由性本能引起的。他从个人生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动机理论,也叫做需要的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类是有一系列具有生命意义的和满足内在的需求所驱动。动机理论是马斯洛人格理论的核心,他的动机论事以他对人类基本需要的理解为基础的,这些需求使人处于不满足的状态,也就是说,没有人是可以长期满足的:一种需求获得满足之后,另一种需求就接着要求被满足。马斯洛认为人格出现病态而最重要原因是因为基本需要受到挫折,得不到满足而造成的。 一、需要的种类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两种:一、基本需要也叫缺失性需要。如果缺失,可引起匮乏性动机,为人和动物所共有;如果得到满足,紧张就会消除,兴奋就会降低,便失去了动机,它与人的本能相联系。二、心理需要也叫成长性需要,可以产生成长性动机,是一种超越了生存需要之后,所产生的发自内心的希望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它不受本能的支配,为人类所特有。满足了这种需要,人就会产生出强烈、深刻的幸福感,这就是马斯洛所描述的高峰体验。 这里的基本需要也就是生存的基本需要,当我自己一个人在家里的时候,下午早上可能没什么,但是临近中饭晚饭时,产生了饥饿感,就会对目前所做的事产生懈怠,比如在上网玩游戏或者看书,感到精神不能集中,就会逐渐失去对这些的兴趣,丧失继续的动机,产生满足我这一自身需要吃饭的动机,当我肚子填饱后,饥饿的感觉消失,便丧失了吃饭的动机,重新产生了做些什么事的动机。而成长性需要,当我独自在家解决了自身饥饿的问题后,我这些玩游戏、上网浏览论坛、看各学科的书便可归类为这一需要,这是在满足自身基本需要后自然而然产生的需要、动机。当我通过一个下午的看书掌握了某种理论或者背完一定量的单词后,会感到自我感觉良好,满心的满足,感觉时间安排合理,生活充裕。 二、需要的层次 马斯洛最初将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后来,他把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归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形成最终的五层次说。 <1>生理需要,是与有机体生存、繁衍有关的需要,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这点就相当于我上文提到的当我饥饿的时候所产生的需要。 <2>安全需要,指生命对于稳定、安全感、以来、秩序、法律、界限、避免痛苦和恐吓、受保护的需要等等。记得我小学年级的时候,我父母将我放在大姑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简介: 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 层级: 第一层次:生理上的需要 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第二层次:安全上的需要 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第三层次: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友情爱情性亲密 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 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是人的一种()2.错觉 “情人眼里出西施”说明在看待他人时出现的()3.晕轮效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要说明()3.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安静.自制力强.固执拘谨.情感不外露.内倾,具有这些特点的人其气质类型属于()2.粘液质 安静.自制力强.固执拘谨.情感不外露.内倾,具有这些特点的人其气质类型属于()2.粘液质 安静.自制力强.固执拘谨.情感不外露.内倾,具有这些特点的人其气质类型属于()2.粘液质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爱与归属的需要属于()3.心理性需要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爱与归属的需要属于()3.心理性需要 保持时间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种类称为()2.短时记忆 保持时间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种类称为()2.短时记忆 病人对疾病发生之前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不能回忆称为()1.逆行性遗忘 病人对疾病发生之前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不能回忆称为( 1.逆行性遗忘) 病人对疾病发生之前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不能回忆称为(1.逆行性遗忘) 病人对疾病发生之前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不能回忆称为(1.

逆行性遗忘) 不符合中年期生理.心理特点的表述是()5.情绪不稳定 不符合中年期生理.心理特点的表述是()5.情绪不稳定 不符合中年期生理.心理特点的表述是()5.情绪不稳定 大脑半球双势学说认为主要用右手的人右大脑半球的功能不包括()5.文字书写 大脑半球双势学说认为主要用右手的人右大脑半球的功能不包括()5.文字书写 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歪曲的知觉是()3.错觉 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歪曲的知觉是()3.错觉 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歪曲的知觉是()3.错觉 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歪曲的知觉是()3.错觉 对心理实质错误的认识是( )3.人的心理内容是对主观意识的反映 冯特建立的心理学实验室的重要意义是()3.是心理学独立的标志冯特建立的心理学实验室的重要意义是()3.是心理学独立的标志冯特建立的心理学实验室的重要意义是()3.是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根据不同的测验目的选择相应的测验工具,这首先保证的是心理测验的()2.效度 关于能力的论述,不正确的说法是()5.人的能力是由遗传素质决定的 关于能力的论述,不正确的说法是()5.人的能力是由遗传素质决定的 关于能力的论述,不正确的说法是()5.人的能力是由遗传素质决

马斯洛需求五层次图解

马斯洛需求五层次图解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代斯大学任心

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需求五层次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要一经满足,便不能成为激发人们行为的起因,于是被其他需要取而代之。 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的需要激发。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 人的五种基本需要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无意识的。对于个体来说,无意识的动机比有意识的动机更重要。对于有丰富经验的人,通过适当的技巧,可以把无意识的需要转变为有意识的需要。 马斯洛还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 试验证明,当人呆在漂亮的房间里面就显得比在简陋的房间里更富有生气、更活泼、更健康;一个善良、真诚、美好的人比其他人更能体会到存在于外界中的真善美。当人们在外界发现了最高价值时,就可能同时在自己的内心中产生或加强这种价值。总之,较好的人和处于较好环境的人更容易产生高峰体验。

马斯洛的相关简介

一、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生平简介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年4月1日-1970年6月8日)1908年4月1日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一个犹太家庭。美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1926年入康奈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由此可见马斯洛虽反对行为主义,但受的却是行为主义教育。直到1937 年到纽约市布鲁克林学院担任心理学副教授时,他在思想上才放弃行为主义,改而走向人本主义。 在布鲁克林学院期间影响马斯洛心理学思想转变的原因有四:(1)他的第一个孩子出世后,他观察婴儿行为的奇妙现象,使他领悟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企图藉动物研究结果推论解释人类行为的做法,根本不切实际。因此他曾对人说:“我敢说,凡是亲身养育过小孩的人,绝不会相信行为主义!”(2)受现象论中所强调的立即和直接经验观念的影响。(3)受存在主义哲学家所强调的个人存在和自由意志观念的影响。(4)受格式塔心理学思想中整体论理念的影响。马斯洛在布鲁克林任教期间,正是德国纳粹迫害学术思想时期,很多欧洲著名心理学家避难美国,他亦因而得识格式塔心理学家魏特海默、W.柯勒和考夫卡及精神分析心理学家K.霍妮、阿德勒及E.弗洛姆等人。这些人的思想都对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念产生了影响。 马斯洛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7年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9年离开布兰戴斯大学,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1970年6月8日因心力衰竭逝世。

古希腊神话人物关系、名字和简介

古希腊神话人物关系、名字和简介 1、埃俄罗斯(Aeolos):风神。 2、阿佛洛狄忒(Aphrodite):爱与美的女神,宙斯和狄俄涅所生之女。 3、阿波罗(Apoiion):太阳神,也称福玻斯,宙斯和勒托所生之子,阿耳忒弥斯的孪生兄弟。 4、阿瑞斯(Ares):战神,宙斯和赫拉所生之子。 5、阿耳忒弥斯(Artemis):狩猎女神,宙斯与勒拉所生之女。 6、雅典娜(Athene):宙斯之女,智慧和艺术女神。 7、巴克科斯(Bacchos):又称狄俄倪索斯(Dionysos),宙斯和塞墨勒所生之子,酒神。 8、玻瑞阿斯(Boreas):风神。 9、得墨忒耳(Demeter):丰收和农业女神,宙斯之姐,珀耳塞福涅之母。 10、厄俄斯(Eos):黎明女神,太阳神和月神的姐妹。 11、厄里斯(Eris):纷争女神,阿瑞斯的姐妹。 12、欧墨尼得斯(Eumenides):复仇女神。 13、该亚(Gaea):大地女神。 14、格劳科斯(Glauke):海神之一。 15、哈得斯(Hades):又名普路同,地狱和冥国的统治者,宙斯、波塞冬和得墨忒耳的兄弟。 16、赫柏(Hebe):青春女神,宙斯和赫拉之女,赫剌克勒斯升天后之妻。 17、赫卡忒(Hekate):司冥界出灵恶梦的女神。 18、赫准斯托斯(Hephasfos):火神和锻治之神,宙斯和赫拉之子,阿佛洛狄忒之夫 19、赫拉(Hera):天后,宙斯的姐姐和妻子。 20、赫耳墨斯(Hermes):宙斯和迈亚之子,众神的使者,行路人的保护神,商业庇护神,亡灵的接引神。 21、勒托(Leto):提坦女神,宙斯之妻,阿波罗和阿耳忒弥斯之母。 22、涅墨西斯(Nemesis):惩罚女神。 23、涅斐勒(Nephele):云彩女神。 24、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冥府女王,哈得斯之妻。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94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943) --------------------------------------------------------- 需要层次论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一种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1908-1970)所首创的一种理论。他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这种理论的构成根据3个基本假设:1.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2.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3.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马斯洛提出需要的5个层次如下: 1、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喝、住处。 2、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和威协,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 3、社交需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 4、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 5、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需要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后顺序发展的,满足了的需要不再是激励因素等。 几乎所有的介绍马斯洛的书籍都这样介绍他的需要层次论,但是,这实际上存在一定的不完整。马斯洛本人的著作中对需要层次论作了更多的探讨。首先,除了广为人知的以上五种需要外,马斯洛还详细说明了认知和理解的欲望、审美需要在人身上的客观存在,但是他也说明,这些需要不能放在基本需要层次之中。 对马斯洛的观点存在着许多争论。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批评马斯洛的观点或者提出自己的需要层次学说,但到目前为止,马斯洛的观点仍然是最被广泛传播的一种。比如,奥尔德弗(C.P.Alderfer)于1969年在《人类需要新理论的经验测试》一文中修正了马斯洛的论点,认为人的需要不是分为5种而是分为3种:(l)生存的需要(Existence),包括心理与安全的需要( 2 )相互关系和谐的需要(Relatedness),包括有意义的社会人际关系。(3)成长的需要(Growth),包括人类潜能的发展、自尊和自我实现。奥尔德弗需要论,简称为ERG需要理论,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比较如下图所示: 这两种理论的不同点是:奥尔德弗经过大量调查证明,这些需要不完全是天生的。需要层次论建立在满足——上升的基础上,ERG理论不仅体现满足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hierarchy theor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科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所提出。马斯洛认为,在特定点时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从而将需要划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需求理论——基本假设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是基于以下的基本假设的。 ●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代之。 ●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 ●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 ●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 ★马斯洛需求理论——主要内容

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生理上的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安全上的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社交上的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生理需求: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一个人在饥饿时不会对其它任何事物感兴趣,他的主要动力是行到食物。即使在今天,还有许多人不能满足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管理人员应该明白,如果员工还在为生理需求而忙碌时,他们所真正关心的问题就与他们所做的工作无关。当努力用满足这类需求来激励下属时,我们是基于这种假设,即人们为报酬而工作,主要关于收入、舒适等等,所以激励时试图利用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等来激励员工。 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对许多员工而言,安全需求表现为安全而稳定以及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等。主要受安全需求激励的人,在评估职业时,主要把它看作不致失去基本需求满足的保障。如果管理人员认为对员工来说安全需求最重要,他们就在管理中着重利用这种需要,强调规章制度、职业保障、福利待遇,并保护员工不致失业。如果员工对安全需求非常强烈时,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就不应标新立异,并应该避免或反对冒险,而员工们将循规蹈距地完成工作。 社交需求: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交需求就会突出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这一层次是与前两层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层次。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员工的精神,导致高缺勤率、低生产率、对工作不满及情绪低落。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当社求需求成为主要的激励源时,工作被人们视为寻找和建立温馨和谐人际关系的机会,能够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的职业会受到重视。管理者感到下属努力追求满足这类需求时,通常会采取支持与赞许的态度,十分强调能为共事的人所接受,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和集体聚会等业务活动,并且遵从集体行为规范。 尊重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认为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他们关心的是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这是由于别人认识到他们的才能而得到的。当他们得到这些时,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同时就其内心因对自己价值的满足而充满自信。不能满足这类需求,就会使他们感到沮丧。如果别人给予的荣誉不是根据其真才实学,而是徒有虚名,也会对他们的心理构成威胁。在激励员工时应特别注意有尊重需求的管理人员,应采取公开奖励和表扬的方式。布置工作要特别强调工作的艰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等。颁发荣誉奖章、在公司的刊物上发表表扬文章、公布优秀员工光荣榜等用段都可以提高人们对自己工作的自豪感。 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目标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要满足这种尽量发挥自己才能的需求,他应该已在某个时刻部份地满足了其它的需求。当然自我实现的人可能过分关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一、理论创始人简介 1、生平简介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戴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

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2、主要著作 《动机和人格》 (1954) 《存在心理学探索》 (1962) 《科学心理学》 (1967)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1970) 编辑本段详细内容 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 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 由低到高。它们是: 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社交需求 尊重需求 自我实现生理需求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安全需求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社交需求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尊重需求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应用

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应用 101320114 金妍琼 前言:企业管理概论,当初在学校选课系统上看到这个课程名称的时候,我几乎没有过多的犹豫就选择了这门课,因为我觉得这会是一门可以带给我们很多不同思考的课程。短短十周的课程,每周二的晚上在2102的我,就如当初所预想的那样,学到了不少知识。虽然每次在教室里的同学不是很多,但是老师还是激情饱满地向我们介绍了许多理论知识以及或有趣或发人深思的案例。从什么是管理到管理者技能要求,从古典管理论到近现代企业管理,从亚当斯密、泰罗到马斯诺、麦格雷戈,我不敢说自己完完全全记住了课堂的所有内容,但我至少确确实实地了解了一些以前从未听闻的理论和先哲。在此,我选择对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作一些探讨并浅析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马斯洛是一位美国的心理学家,他在1943年发表的论文《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理论之一。行为科学是指利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那么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是如何来阐述管理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规律的呢? 根据老师在课堂中的介绍,马斯诺首先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具体每个需要的含义如下: 1、生理上的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对呼吸、水、食物、睡眠等事物的需要。如果这些需要中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 2、安全上的需要。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现在生活的安全需要,包括现有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健康保障等事物的需要;二是对未来生活的安全需要,包括养老保险需要、工作职位保障需要等。 3、社会的需要。这一层次主要包括对人类爱和情感的需要,具体指友情、爱情、亲情等事物的需要。感情是人类精神层面的渴求,它比生理上的需要更为细致,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心和照顾,它往往也和一个人的经历、教育、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 4、尊重的需要。该层次包括自我尊重、被他人尊重、信心、被他人赞赏等方面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使人得到满足,让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5、自我实现的需要。该层次是高层次的需要,包括对成就感、创造力、道德、公正等事物的需要。自我实现是指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最大程度的发挥个人能力,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虽然根据课堂中老师的阐述是五大需要理论,但在课后我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也看到了六大需要理论。有观点认为,马斯诺在晚年还提出了人类最后一种需要,即超自我实现的需要。它是指当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充分地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时,会出现一种类似“忘我”的体验。通常是出现在艺术家或是音乐家身上。例如对于艺术家来说,他在画图的每一分钟,对他而言就和一秒一样快,但每一秒却活的比一个礼拜还充实。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简介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满足需要的先决条件 与个人动机有着密切关系的是社会环境会社会条件。在满足基本需要的住先决条件中,马斯洛举出了这样一些条件:言论自由,在不损害别人的前提下可以随心所欲,质询自己,自卫自由,正义,诚实、公平及秩序。 基本观点 1.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换言之,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能起激励作用。 2. 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 内容 (1)生理需求 包括人体生理上的主要需要,即衣、食、住、行、医药等生存的基本条件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中最基本、最强烈、最明显就是对生存的需求。人们需要食物、饮料、住所、性、睡眠和氧气。一个缺少食物、自尊和爱的人会首先要求食物;只要这一需求还未被满足,他就会无视或掩盖其他的需要。整个机体将会被生理需要所主宰,其人生观也程变化的趋势。马斯洛说“如果一个人极度饥饿,那么,除了食物外,他对其他东西会毫无兴趣。他梦见的是食物,想到的是食物。他只对食物发生感情,只感觉到食物,而且也只需要食物……这样的人真可谓单靠面包为生” 对文明社会中的多数人来说,这些低级需要都已经得到了相当的满足。那么新的一级更高的需要就会出现。 (2)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的直接含义是避免危险和生活有保险,引申的含义包括要求职业的稳定、一定的积蓄、社会的安定和国际的和平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 (3)归属与爱的需要 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爱、理解和认同,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如果这一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异化感、疏离感,产生极其痛苦的体验。 (4)尊重的需要 当上述三方面的需要获得满足之后,尊重的需要就会产生并支配人们的生活。它包括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敬重。如希望自己能够胜任所担负的工作并有所建树,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高度评价,获得一定的名誉和成绩等。 马斯洛指出,自尊包括对获得自信、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的愿望。来自他人的尊重包括威望、承认、接受、关心、地位、名誉和赏识。 马斯洛认为,最稳定和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敬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外在的名声、声望以及无更具的奉承之上。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马斯洛(1908--1970)是美国的比较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1967--1970年曾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他于1954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之后有不断地加以发展,形成了颇有影响的需要理论。马斯洛需要理论的基本要点是: 1. 人是一个一体化的整体,不能像传统的本能研究者那样孤立地、不分主次的研究人类的需要。人类的 基本需要是按优势出现的先后或力量的强弱排列成等级的,即所谓需要层次,如图5-1所示,其强弱和先后出现的次序是: (1)生理需要,如对于事物、水分、氧气、性、排泄和休息等的需要。这些需要在所以需要中占绝对优势。如果所有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此时有机体将全力投入为满足饥饿的服务之中。 (2)安全需要,如对于稳定安全、秩序、受保护、免受恐吓、焦躁和混乱的折磨等的需要。如果生理需要相对充分地得到了满足,就会出现安全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如需要朋友、爱人或孩子,渴望在团体中与同事间有深厚的关系等。如果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很好地得到了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就会产生。 (4)自尊需要,可分为两类:(1)希望有实力、有成就、能胜任、有信心,以及要求独立和自由;(2)渴望有名誉或威信、赏识、关心、重视和高度评价等。这些需要一旦受挫,就会使人产生自卑感、软弱感、无能感。 (5)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促使自己的潜质得以实现的趋势。这种趋势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例如,音乐家必须演奏音乐,画家必须绘画,这样他们 才感到最大的快乐。但是,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需要的产 生有赖于前述四种需要的满足。 任何一种需要浮现于意识中的或然性,取决于更具优势需要的满足或不满足状况。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并自行组织去充实机体的各种能量;不占优势的需要则被减弱,甚至被遗忘或否定。当一种需要被平息,另一种更高级的需要就会出现,转而支配意识生活,并成为行为组织的中心,而那些已满足的需要不再是积极的推动力了。人是永远有所要求的动物。 2.人类的需要是一种似本能(instinctoid)需要。似本能的基本需要是一种内在的潜能或固 有趋势。这种似本能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体质或遗传决定的。因此人类的需要,即使是最基本的对事物的需要,也与动物有很大区别。“当我们沿着种系阶梯上升,口味变得越来越重要,饥饿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例如,对于食物的选择,猴子比白鼠更具有变易性,而人又比猴子更具有变易性。”似本能需要只有在适宜的社会条件下才会顺利表现出来。需要的层次越高,其表现和满足就越依赖于外部条件。需要的层次越高,与本能的区别就越鲜明,似本能的性质也就越突出。需要层次越高,其变易性、可塑性也就越大。 3.人类的需要可分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生理和安全需要为低级需要,是人和动物所共 有的;高级类人猿也许也有爱的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是人类独有的。即是说,越是高级需要,就越为人类所特有。在个体发育中高级需要也是较晚的产物。任何个体一出生就有生理需要;也许还有一个一种初期方式的安全需要;只有几个月以后才初次表现为与人亲近的迹象;至于自我实现,甚至莫扎特式的人物也要等到三四岁。 4.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也称为匮乏性需要(deficiency needs)。如果这种 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将出现疾病或危机。例如盐或食物的匮乏都会导致疾病。越是高级的需要,对于维持纯粹的生存也就越不迫切。但高级需要也不是与人的健康毫无关系的。这种需要的满足能使人健康、长寿、精力旺盛,产生更深刻的幸福感、宁静感,以及内心生活的丰富感。因此,高级需要也称为成长性需要(growth needs)。 5.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基本需要中最高层次的需要,但不是每一个成熟的成年人都能自

希腊神话人物分析英文版

Greek Mythology Today I'm very happy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to show you our presentation. Greek Mythology is a group of traditional tales told by the ancient Greeks. It talks about the deeds of gods, heroes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human beings. Greek Mythology is not just a literary works; it is also a production of culture of that time and an exhibition of the social surroundings and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western countries. If we want to know western culture, we need to read this book. It is a summary about gods and heroes story of the ancient Greek nation. It mixed up the real life with the fantasies. After reading the book Greek Mythology, I'm sure everybody is interested in the goddess in this fantastic masterpiece, so I will share with you some of our ideas. Juno was the principal wife of Jupiter, and, as queen of heaven, participated in the honors paid to Jupiter. Juno appears to be the sublime embodiment of strict, matronly and virtue, and is on that account the protectress of purity and married women. Faultless herself in her fidelity as a wife, she is essentially the type of the sanctity of the marriage tie. So strongly was she imbued with this hatred of any immorality, that, finding herself so often called upon to punish the failings of both gods and men in this respect, she became jealous, harsh, and vindictive. She seemed to be hard-hearted to those gods who were sent many blessings by Jupiter. Latona was just a typical example. Juno changed herself into fierce and dreadful forms to frighten Latona and her children - Apollo and Diana to run from the beautiful garden which Jupiter had found for her. Then she followed and tormented Latona in many ways such as sent wild animals to howl horribly behind her when Latona grew tired and to rest. Juno also changed Callisto into a great furry bear when she found that Jupiter was so pleased with Callisto?s charm and goodness. Her exalted position as the wife of the supreme deity, combined with her extreme beauty, caused her to become exceedingly vain, and she consequently resented with great severity any infringement on her rights as queen of heaven, or any apparent slight on her personal appearance. Juno…s character was just like a jealous and manipulative woman in our daily life. Venus was appointed goddess of Love and Marriage.She represented sex, affection and the attraction that binds people together. With the help of her little son,Eros,the god of love,she made many a tale of happiness and sadness in the life of gods and men.Though Venus was regarded as the symbol of extreme beauty, she still showed a human-like emotion. Venus was much vexed by Psyche who was a princess famous of her beauty. Although her little son Eros - - the god of love fell in love with Psyche. Venus tried every method to break them up. Obviously, Venus was jealous of Psyche?s beauty. In another story, Venus made Pygmalion…s (a sculptor) dream come true, only because she was delighted with the loveliness of Pygmalion?s statue which looked much like herself. Venus spent all her life in the pursuit of love, but her enthusiasm for love is temporary. What?s more, she isn?t single-minded in love. Venus created a personality image with strong vanity and beautiful appearance. She stressed the women's instinct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appearance. And these points made Venus more act like human beings.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