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基层党组织发展力的思考

关于基层党组织发展力的思考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必须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使其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就必须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力。基层党组织发展力是一个历史命题,在不同时期,基层党组织发展力有不同的内涵和构成要件。

一、关于基层党组织发展力的基本内涵

从字面意思来看,基层党组织发展力是指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基层群众实现科学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有效应对基层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保障。

基层党组织发展力贯彻并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四个方面。

基层党组织发展力,首先要发展。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获得巨大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当前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平衡的小康。为了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党提出了建设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小康的全面,既包括享受小康主体的全面,也包括客体的全面。首先是享受小康社会主体的全面,全面小康不是一部分人的小康,更不是少数富有

者的小康,而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小康,当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小康社会的成果时,党就实现了由“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升华;其次是小康社会客体的全面性,党带领群众创造的、由群众共享的小康,不是某个方面的小康,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小康,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政治权利、文化生活、社会体验等方面的全面满足。

基层党组织发展力是围绕着“人”的发展力。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认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坚持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阶段,党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贯彻着党在群众问题上对自己的要求,体现了鲜明的群众史观,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变为群众自觉行动”的政策导向,都体现着党的以人为本思想。基层党组织身处生产和工作的第一线,与基层广大群众联系密切,它的全部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目标指向都是基层群众。基层党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时刻把基层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心解决群众疾苦,真正把基层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才能够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才能够带领基层群众为实现发展的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反之,如果基层党组织高高在上,漠视基层群众利益,置群众疾苦于不顾,就会逐渐地脱离群众,失去发展的原动力,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力

□曾志伟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关于基层党组织发展力的思考

摘要:增强基层党组织发展力,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党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发展力包括发展民主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维护稳定的能力和驾驭网络媒体的能力。“六种能力”构成了基层党组织发展力的基本要件。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发展力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10)01-0055-04

收稿日期:2009-09-28

作者简介:曾志伟(1979-),男,河南南阳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07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也就无从谈起。

基层党组织发展力应该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未来理想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有丰富的内涵。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我国已经实现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性强,行政壁垒高,各级党组织可以仅就本领域的发展而谈发展,可以为完成某一特定阶段的计划而搞短期效用,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时期,发展的价值取向不仅要体现眼前的利益诉求,更要兼顾长期的发展后劲;不仅要执着于本组织范围内的效益提高,而且要在相关领域的协调中谋篇布局;不仅要做发展经济的行家,而且要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里手。

统筹兼顾是提升基层党组织发展力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深刻反映了科学发展观所集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具体运用,它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深刻揭示了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党一贯坚持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2]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3]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4]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提出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关于统筹兼顾的丰富内容。基层党组织面对广大的基层群众,工作千头万绪,问题复杂多变,必须掌握统筹兼顾的方法,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群体的利益要求,充分调动整个基层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推进基层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形成广泛共识、聚集强大力量。

二、关于基层党组织发展力的构成要件

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力是多种能力的合力,这些能力包括:发展民主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维护稳定的能力和驾驭网络媒体的能力,“六种能力”构成了基层党组织发展力的基本要件。

1.发展民主的能力是提升基层党组织发展力的基础能力。

十六大政治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十七大政治报告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阶段进一步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5],并且指出: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民主作为人类世世代代追求的政治理想,相继在党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被提高到事关党的生命和社会主义的生命的高度,充分说明民主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和信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先锋队组织,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阶段,在治党、治国、治军的各项工作中,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先进性,始终走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前列。发展高度的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既是党给自身建设提出的要求,又是时代给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召唤。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各项举措和决议都要贯彻到基层,都要体现党员的主体地位和人民的当家做主地位,而且在基层,本身也有一系列事关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需要建设、加强和贯彻,所以增强基层党组织发展民主的能力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任务。增强发展党内民主的能力首先要加强组织内部的民主建设,要按照党章的要求和党内有关法规的规定,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制度、民主选举制度等各项基本制度;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保证党员在关系党组织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有充分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引导党员和群众规范有序地选举基层班子成员,逐步扩大组织内部直接选举的范围;同时,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把发展党内民主的经验运用到社会民主中,推进农村村民委员会制度建设、社区民主建设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完善基层群众自治体系,丰富社会民主在基层的形式。

2.统筹协调的能力是提升基层党组织发展力的基本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都有条件地和周围其它事物存在着联系;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静止的,事物的发展都有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历史过程。孤立地、静止地看待某一事物,犹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会导致顾此失彼,挂一漏万,不利于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发

展力。

基层党组织增强统筹协调的能力,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其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在不同层面上,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具体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于基层党组织而言,统筹协调就是要协调好重点与全面、一域与全局、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坚持在统筹中处理矛盾,在兼顾中把握平衡,在协调中促进发展,使基层的各个要素、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能够健康、有序、优质、持久地向前推进。

基层党组织增强统筹协调的能力,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需要。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推进城乡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基层党组织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单元,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任务和指标,最终要细化到基层。在事关统筹城乡的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方面,基层党组织需要做大量的具体工作,可以说,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细致与否直接决定着统筹城乡的进程。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有较强的协调各方面工作的能力,能够正确地分析新情况,迅速地作出新判断,科学地解决新问题。反之,如果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各自为政、畏首畏尾、自以为是,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统筹城乡工作也会裹足不前。

3.开拓创新的能力是提升基层党组织发展力的永久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罕见的形势孕育罕见的举措,罕见的问题呼唤创新的办法。

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新能力,是有效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基层党组织在改革的航程中继续乘风破浪的永久动力。在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基层党组织掌握的公共资源越来越少,面对的党情越来越复杂,如何在公共资源减少的情况下,转变职能和工作方式,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如何正确认识党员队伍的变化和党员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如何有效地进入新领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新社会组织中的作用,等等,都是新的条件下给基层党组织提出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在过去没有遇到,

用传统的办法无法解决,只有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办法和积累新的经验才能有效应对。在新情况、新事物不断出现的今天,如果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墨守陈规、抱残守缺,其结果必然是使工作落后于形势。

4.知人善任的能力是提升基层党组织发展力的人才保障。

古往今来,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成就伟业的关键在于用人。世界历史版图上,哪个国家崛起强大了,就必定在那个国家聚集着大批一流人才,贤者在位,能人治国;相反,哪个国家衰落了,就必定在那个国家聚集着大批庸人,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历史雄辩地证明:人才的聚散,决定事业的兴败。

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力,实现基层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只有造成基层人才竞相迸发的局面,才能使基层涌动着不竭的创造活力,才能不断地开创基层工作的新局面。基层党组织应广开门路,拓宽渠道,不拘一格地选拔基层需要的优秀人才,为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上升通道。就统筹城乡的实际需要而言,应该创新选人用人的体制机制,使基层组织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场、留住人才的道场、锻炼人才的战场。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地选拔人才、调配人才: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任职,充实基层干部队伍,以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基层干部队伍质量;利用城市资源培训农村干部,选派优秀农村干部上挂锻炼,促进城乡干部双向互动;引导事业有成者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造福一方百姓;大力发展教育,将基层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实现人才的就地转化等,这些都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知人善任能力的重要载体。

5.维护稳定的能力是提升基层党组织发展力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关系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伴随着社会的一系列变革,各种矛盾聚集、变化,一些地方出现了规模较大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既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又不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仔细分析群体性事件,不难发现,群体性事件并不是一开始就表现出将要演化为群体性事件的倾向,而是有一个萌芽、酝酿和生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如果能够及时地发现苗头,准确地找到症结,巧妙地化解矛盾,就可以将问题解决在基层,避免矛盾的激化。事实证明,群体性事件是可防、可控的,基层党组织是防控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第

一道关口。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大多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如:医疗、就业、城市管理、住房拆迁等,而群众在向上级有关单位反映这些问题时,往往又存在着渠道不畅通,问题无人管的情况,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才使矛盾越垒越多,积怨越来越深。如果基层党组织能够正视这些问题,发挥自己上通下达的作用,一方面积极联系上级,为群众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正确地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做到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就可以将群众的怨气和不满消解在萌芽状态,变怨气为和气,转激烈的对抗为无言的支持,进而减少做基层其它各项工作的阻力。

6.驾驭网络媒体的能力是提升基层党组织发展力的时代要求。

当前,互联网发展的大众化、媒体化、数字化趋势更加凸显。随着互联网技术门槛的不断降低,网民群体加速向普通大众发展。互联互动、即时传播、共享共用的特征,使互联网的媒体功能日益凸显。通过电脑,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在网络上,网民有发布信息的自由,也有听信某条信息的权利。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报告,2009年上半年,中国的网民总数达到3.38亿,分析人士指出,2009年底到2010年初,中国网民总数有望突破4亿,而且中国的网民正在向低学历、低收入群体延伸。这既给基层党组织引导舆情民意提出了挑战,又给基层党组织利用新的传播介质宣传自身形象,推广自己在实践中创造的品牌提供了契机。

增强驾驭网络媒体的能力,是时代给各级党组织提出的共同课题。作为基层党组织,应积极适应时代

的要求,主动迎接网络媒体的挑战。首先,基层党员干部应努力学习互联网知识,掌握基本的网络技术,不做网络知识的“门外汉”;其次,应主动与媒体沟通,正确发挥媒体的作用,基层党组织要敢于面对媒体,敢于在媒体监督下开展工作,让基层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始终保持在网络媒体上的主动地位;再次,要建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掌握网络主动权。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网站、博客等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在网络上发布基层工作动态和群众关心的事件的进展,建立网络信息权威,提高网络关注度。

增强基层党组织发展力,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党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做好当前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A].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308.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87.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75.

[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9.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8.

责任编辑

陈新建

Abstract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capaciti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of the CPC is in line with the consolid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building of the CPC in the new situation and i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bet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which include the capacities of democracy,the capacities of coordination,the capacities of innovation,the capacities to bring a person's abilities into full play,the capacities of maintaining stability and the capacities to use the internet.The “six kinds of capacities”constitute the basic requirement for the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of the CPC.

Key words:grassroots;organizations of the CPC;capacities of development

On the Capaciti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of the CPC

ZENG Zhi-wei

(The 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Beijing 10009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