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外保险经纪公司发展战略分析及思考

国外保险经纪公司发展战略分析及思考

国外保险经纪公司发展战略分析及思考
国外保险经纪公司发展战略分析及思考

国外保险经纪公司发展战略分析及思考

□长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谢均源

国际上,现代保险经纪已有百年历史,保险经纪在保险发达国家是保险营销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分析保险经纪公司的发展战略,可以对我国保险经纪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有所借鉴。

国外保险经纪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保险市场,美国的Marsh & McLennan Companies(以下简称“MMC”)和AON(怡安)公司在全球保险经纪业排名前两位,占据了超过一半的行业总收入。下面就以这两家公司为代表进行考察,分析国外保险经纪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脉络。

(一)第一阶段:从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80年代。这是美国保险业的飞速发展时期,保险经纪公司发展战略也随着业务的发展而制定和调整。

1、明确保险经纪人的市场定位。MMC早在1897年就提出这样的概念:保险经纪人应代表客户利益去采购保险,而不仅是保险推销商。

2、前瞻性地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1901年,MMC在为美国钢铁公司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时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并制定出了一套科学详细的风险评估标准。

3、进入新的业务领域,扩大专业服务范围。1938年,MMC首次聘请了两位精算师,将咨询服务扩展到养老金领域;1969年,又在全美率先推广建筑工人和工程师职业责任保险;1970年,收购Putman公司,对大型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进行管理,管理的资产达20亿美元。

(二)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美国保险经纪公司的发展战略发生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业务多元化发展战略。保险经纪公司的角色从市场媒介变成客户和保险公司的服务供应商,这些服务包括超越保险保障设计和安排之外的理赔服务、风险管理服务。

业务多元化使保险经纪公司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MMC就因此变化为三个主要的分公司组成,即Marsh(保险经纪与服务)、Mercer(咨询)和Putnam(资产管理)。

2、并购发展战略。尽管美国保险市场的集中度很高,但是经纪业仍然是一个分散化的市场,因此保险经纪公司的发展战略也开始关注并购。从1992年到2002年,美国商业保险经纪业的集中度有了惊人的增长,主要保险经纪公司之间出现了一波非常强烈的并购浪潮,从而改变了经纪业的格局。

实行并购发展战略给美国保险经纪公司规模和业务发展带来了长足增长。以MMC和Aon 为例,前者2007年的总收入达119.2亿美元,净利9.9亿美元。后者2007年的总收入达89.5亿美元,净利7.2亿美元。由此可以看出,正确的发展战略对于保险经纪公司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外保险经纪公司发展战略的特点

(一)以明确的战略目标作为发展战略制定的中心

国外保险经纪公司在制定发展战略时首先确定明确的战略目标,以此为中心安排战略步骤,统一调配资源,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例如Aon公司战略目标是成为全球反应最迅速、最关注客户的保险经纪公司。为了实现这个目标,Aon公司在建立了全球性的业务机构,通过共同的企业文化、统一的操作标准和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针对客户的独特需求,提供综合应用解决方案。

(二)以诚信作为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

国外保险经纪公司的发展战略始终以诚信为原则,视声誉为最重

要的资产,决不允许为了短期利益而损害公司声誉和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国外保险经纪公司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将良好的声誉和守法合规经营视为公司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三)以客户需求作为发展战略制定的导向

国外保险经纪公司制定发展战略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客户的需求是制定发展战略的主要依据。保险与风险管理服务在客户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每进入一个陌生的投资领域,客户都会向自己信赖的保险经纪公司获取有关的风险知识,因此保险经纪公司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就紧紧围绕自己的目标客户群来进行。Aon公司认为:了解客户需求,并为其提供帮助,这实际上正是Aon公司的业务所在。

(四)以准确的公司定位作为发展战略制定的前提

国外保险经纪公司的发展战略根据所处环境和自身资源的不同

而不同,如MMC和Aon公司是全球性的保险经纪和风险咨询公司的典型代表,而法国最大的保险经纪公司——高仕华保险经纪公司,在经营银行风险管理上有其独到专长,是法国150余家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保险经纪人。在大规模占领市场和做某领域的领先者之间,各家保险经纪公司有准确的定位,并据此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

(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发展战略

国外保险经纪公司的发展战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及时地进行调整,具有相当的灵活性。为了应对保险费率疲软的市场,国外保险经纪公司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由以前的以保险保障设计和安排为中心,转向为客户提供非传统风险转移、风险管理咨询和人力资源咨询等收费咨询业务,使业务结构多元化。正是由于发展战略的灵活调整,使得各保险经纪公司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需求,不断在新的领域取得进展。

对我国保险经纪公司制定发展战略的借鉴

中国保监会对我国保险经纪公司提出了“高起点、规范化”的要求,为中国保险经纪公司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即成为诚实守信、规范操作、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技术为手段,具

备独有的核心竞争力的保险经纪机构。借鉴国外保险经纪公司的发展经验,我国保险经纪公司的发展战略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调整:

(一)以规范化为立足之本

我国保险经纪公司要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组织框架,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切实各负其责,确保公司有效运转。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有效的内控机制,确保公司内部责权分明、平衡制约、规章健全、运作有序。

(二)以市场化为发展之路

我国保险经纪公司必须按照市场化原则运作。我国保险业市场化进程势不可挡,我国保险经纪公司必须牢牢树立起市场观念,彻底打消靠政策、靠扶持、靠垄断的念头,必须靠自己的敬业精神、专业水准、服务质量和良好的市场信誉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三)以国际化为加速引擎

我国保险经纪公司要立足国内业务,放眼国际标准。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今天,我们必须从起步阶段就设法与国际接轨,在经营规则、理念和方式等诸多方面努力向世界上知名的保险经纪公司学习。无论在经纪业务,还是在内部管理上,均要体现中外结合和优势互补,为客户提供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兼顾中国国情,有效而实用的保险经纪服务。

(四)以信息化为支撑手段

为匹配管理与业务的国际化标准,我国保险经纪公司的业务发展和内部管理均应建立在电子商务平台基础之上,以电子信息化建设统领公司的整体建设,将公司内部电子信息的广泛运用,作为公司市场竞争优势之本,充分体现现代化保险经纪公司的“高起点、规范化”的要求。

(五)塑造专业化形象

理性的保险经纪公司应着力塑造中国保险经纪人的职业标准和执业形象,市场人员应既具备全面专业知识和较高文化素养,又熟悉保险市场,深谙保险经纪技术及操作流程。用保险经纪人的执业水准、执业操守和执业形象赢得投保人、保险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针对保险客户的个性化和专业化需求,充分打造公司技术与服务优势,对重大经纪业务实施项目组制和专家责任制,量身定做专有保险方案和优质的后续服务。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国外团体保险的发展

国外团体保险的发展现状 团体保险(包括团体寿险、团体年金保险、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团体健康保险等)在国外发展很快。特别是由雇主、工会或其他团体为雇员和成员购买的团体年金保险和团体信用寿险发展得尤为迅速。团体信用寿险是团体寿险的一种,是指债权人以债务人的生命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团体年金保险已成为雇员退休福利计划的重要内容。 美国 在美国,团体保险有三种情况:一是美国政府规定必须向雇员提供的社会保险,包括老年退休保险、遗属保险、失业保险和健康保险;二是美国法律规定由保险公司提供的雇主补偿性保险;三是保险公司根据市场情况为满足市场要求提供的雇员团体保险,包括寿险、健康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退休保险。总的说来,美国的团体保险在整个福利保障体制中,是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善的一部分。当今,美国有11700万雇员供职于600万家企业,有1000余家保险公司为他们提供各种团体保险。 欧洲 团体保险在西欧也被称为员工福利计划,由雇主与雇员共同参加,它可以为雇员提供社会保障之外的补充性福利计划。欧洲国家的员工基本上都参加了基本的员工福利计划,此外的福利计划有的是针对某些特殊行业的,有的是针对某些特殊阶层的雇员的。这些员工福利计划是非强制性的,雇主和雇员有权选择是否参加。根据各国员工福利计划管理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类:由雇主联盟与工会联盟共同组织的非盈利性的互助基金会;直接购买商业保险公司的团体保险合同;某些大型企业独自或合伙组织、管理员工福利计划,并聘请精算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提供咨询、理财服务等。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看,这些管理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由互助基金会或公司自行管理的养老金有可能采取现收现付型的管理方式,而商业保险公司管理的团体保险全部采用基金预先积累型管理体制。 日本 日本各寿险公司经营的团体保险分为团体寿险和团体年金。在日本,团体寿险主要包括团体定期寿险和团体信用寿险,团体年金主要包括企业年金保险、厚生年金保险和国民年金保险。在日本,团体定期寿险的发展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大,当日本经济发展较快时,团体定期寿险的保费收入随之增长很快;当日本经济的发展出现停滞时,团体定期寿险的业务增长也随之放缓。 韩国人身保险业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0-08-25 11:34:56来源: 中国保监会跟贴 0 条手机看股票一、韩国人身保险业概况(一)市场规模。韩国保险市场发展成熟度较高,2008年总保费收入906亿美元,居世界第十位,在亚洲位于日本和中国之后。其中,寿险公司总保费收入606亿美元,居世界第

国内外保险业发展概况

国内外保险业发展概况 根据最新的Sigma《世界保险业报告》,2008年中国寿险保费收入排名为全球第六,其中,前五位分别是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紧随中国之后的则是意大利、韩国、中国台湾和印度。 在社会福利制度较为健全、福利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或地区,商业寿险的需求仍旧保持旺盛,几乎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67%。另外,没有人口总量优势的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寿险保费收入也排在了世界前十位,且全球市场份额只比中国少%及%。这与全球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和当地较为发达的经济水平密不可分。 2012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5488亿元,同比增长%,保险业增速继续在低位徘徊,而且增速首次降为个位数,与近20年来超过20%的平均增速形成了明显反差。从外部环境看,复杂严峻的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通过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等多种渠道传导至保险业,增加了保险市场稳定运行和风险防范的难度与压力。2012年,保险监管强调“风险底线”和“消费者权益”,取得积极成效。从国际比较看,2012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在世界排名第4位,保险密度排名第61位,保险深度排名第46位。 2013年年底我国保险公司的数量增加到165家,保费收入高达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了%。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保险市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英国。但我国保险深度仅为3%,保险密度仅为1300元/人,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社会公众保险知识缺乏、保险意识不足。 2014年发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中明确提出,2020年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到5%,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达到3500元/人。 2014年,通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我国保险市场保持高速增长,进入新一轮依靠市场和制度创新驱动的快速增长期。而保险监管工作也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突破口,开拓创新,成效显著。展望未来,保险业还将继续在改革路上快速前进。 我国保险市场连续3年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0%,市场规模由2012年的全球第六位跃升至全球第三位。2014年,保险业保费收入同比增长%,利润同比增长106%,利润总额创历史新高。

团体保险业务发展空间分析

团体保险业务发展空间分析 一、影响团体保险业务发展的外部政策环境 (一)国家政策鼓励发展商业保险 为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全社会保障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保障需求,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给保险业发展带来重大利好。文件提出,统筹发展城乡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等人身保险业务,积极发展个人、团体养老等保险业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商业保险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计划; 努力发展适合农民的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积极探索保险机构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有效方式,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健康发展;立足我国国情,结合税制改革,完善促进保险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等一系列措施。该文件的出台体现了政府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力度,鼓励商业保险发展的决心,同时给团体保险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利好信息。 (二)团体养老保险税收政策不到位 国家鼓励发展团体保险业务,但因税收政策的不到位及《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的出台,给寿险公司团体保险业务的发展带来了重重困难。 团体补充养老保险与信托型的企业年金从大的范围来讲,同属于补充养老保险。目前全国有26个省市给予信托型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从工资总额的4%~8%不等,而按照财政部最新的《企业财务通则》(以下简称《通则》)的要求,原本可以从应付福利费列支的团体养老保险,随着应付福利费科目的取消,而没有了可列支的渠道。虽然《通则》中

提到:“已参加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具有持续赢利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可以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所需费用按照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从成本(费用)中提取。”我们可以理解《通则》中提到的补充养老保险包含了企业年金和团体补充养老保险,但《通则》下发后各省并没有出台给予补充养老保险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从现有税收政策看,团体养老保险无论是企业交费还是个人交费均缺乏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困难。且国资委在2005年8月下发了《关于中央企业试行企业年金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中央企业以企业年金形式满足对职工的补充养老功能,团体补充养老保险失去了一块重要的市场。 (三)团体医疗健康类产品未全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根据《通则》及财政部2003年下发的《关于企业为职工购买保险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3)61号)规定,补充医疗保险可以享受4%的税收优惠政策。 根据中国保监会2006年度下发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的定义:“医疗保险是指保险合同约定的医疗行为的发生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为被保险人接受诊疗期间的医疗费用支出提供保障的保险。”“医疗保险按照保险金的给付性质分为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和定额给付型医疗保险”。严格按定义归类,保险公司团体保险中属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险种仅包括补充医疗保险、住院类保险、意外医疗类保险、各类住院收入保障保险等险种,而对于以重大疾病为保险责任的险种是不属于享受补充医疗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政策上的制约同样压缩了团体保险业务发展的空间。 (四)管理式医疗保险不计保费收入

团体保险发展研究论文

团体保险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我国自1982年恢复开办人身保险业务以来,团体保险保费收入占人身保险保费收入曾一度达到88.8%,但在1999年卸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随后占比基本上维持在20%左右,相对于一些西方国家基于员工福利计划的团体保险发展状况,我国的发展是相当的不充分。本文从介绍我国团体保险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基于员工福利计划的团体保险发展道路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促进我国团体保险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团体保险;员工福利计划;税收优惠 20世纪初期,美国工业及社会发展促进了雇主们逐渐了解到其对员工的法律责任,同时雇主也对员工由于工作能力丧失所招致的收入损失逐渐重视,这种对员工福利的认识孕育了团体人身保险有利的发展因素。第一张团体寿险保单于1911年,由纽约公平寿险社(EquitableLifeAssuranceSociety)签发。这一新的承保方式一出现就引起了人寿保险业界的广泛注意,各保险公司群起仿效,随着员工福利计划的发展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 一、我国团体保险发展的现状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为了配合劳动保险的实施,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对尚未实施劳动保险或已实施了劳动保险但希望多增加一些福利的单位职工,开办了多种以职工为对象的团体人身保险,作为国家实施劳动保险的辅助或补充。1958年以后,由于错误的指导思想影响,国内保险业务出现停顿,团体保险也停止了销售。自198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恢复开办人身保险业务以来,团体保险业务从1982年到90年代初期经历从无到有的市场恢复期,各家保险公司积极探索商业团体人身保险为职工福利配套。但是,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经济效益不好,缴费十分困难;同时许多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更注重短期效益,不愿意为员工投保。所以尽管团体人身保险在我国以往的业务中占有很大份额,近年形势却不容乐观。从图1可以看出团体保险保费收入占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比重从1996年的88.8%下降到2002年的20.5%,2003年为16.88%,2004年达到20.51%。2005年前8个月,份额虽提高到22.9%,但是其中包括中意人寿的200亿大单,到2005年末份额回落到20.44%。在寿险业保持平稳增长的大格局下,团体保险保费收入在行

团险发展现状

团险业务突破发展困境的分析与思考当前团险业务发展的困境 我国的人身保险业从团险起步,1992年引入个人营销制度后,个险业务推动寿险公司的保费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2000年银行保险业务启动后,银行代理业务异军突起推动寿险公司保费规模的二次爆发性增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团体保险业务发展速度却远远低于行业发展水平,保费规模在人身保险市场的占比从1996年的87%下降为2008年的7.8%,团意险业务发展面临着市场空间缩小、经营效益下降、销售队伍弱化等诸多难题。 一、传统团险市场空间受到挤压。随着近年来国家政策调整以及客户保险需求的变化,传统团险业务发展速度滞缓,市场空间逐步缩小。举例来说,在传统团险业务占比较高的学生险业务,随着国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全面推进,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规模庞大的大学生保险业务发展大幅萎缩,同时由于国家对校园责任保险的大力推广,传统的中小学生保险业务也受到较大影响。又如2010年1月1日起实施的旅行社责任保险全国统保政策,对传统旅游意外险市场形成较大的冲击。再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企业的保险需求已由原来单一保障需求,转变为集意外、医疗、疾病、养老、理财等保险保障为一体的员工福利保障需求,传统团险业务已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发展需求,传统团险业务市场拓展步履维艰。 二、展业成本增加,经营效益下降。随着保险市场竞争主体的逐步增加,为在传统团险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各保险主体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在团险业务拓展过程中的竞争方式与竞争手段层出不穷,竞争态势已呈白热化,在团险业务发展中低费率承保、高手续费支付、不正当手段洗钱等违规展业现象屡禁不绝,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低效益“三高一低”的问题日趋突出,创费创利能力逐年下降,内含价值贡献度逐步降低,影响到团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销售队伍弱化,开拓能力不足。相对于当前个险业务和银行保险业务的一线销售人员来说,目前各保险公司团险业务销售人员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培训力度小、展业技能弱、销售业绩低等状况,面对日趋变化的社会发展环境,市场开拓能力明显不能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团险销售队伍在保险公司销售渠道中逐渐被边缘化,一线人员销售能力弱化成为制约团险业务持续发展的瓶颈。 四、信息技术落后,制约业务发展。近年来,由于传统团险业务发展速度滞缓,保费规模占比下滑,创费能力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保险公司对团险业务销售支持、后台管理系统等方面的资源投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保险需求,制约了团险业务发展。中国保监会出台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经营标准》,对2010年1月1日后不能实现意外险全面信息化管理的保险公司,将限制直至禁止其经营意外险业务。这对依然依赖传统手工出单承保、未实现信息技术升级的团险业务将形成较大冲击,部分保险公司将被迫退出公路旅客意外险、旅游意外险等团险业务市场。

中国团体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最新版】

中国团体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团体保险即以团体为保险对象,以集体名义投保并由保险人签发一份总的保险合同,保险人按合同规定向其团体中的成员提供保障的保险。目前中国市场的团险业务主要由团体人寿保险、团体年金保险、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和团体健康保险四类组成。 团体保险是实现员工福利计划的主要手段,在西方发达国家基于员工福利计划的团险随着员工福利计划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团体保险几乎等同于员工福利计划,商业保险公司则是员工福利计划的主要提供者。例如,根据美国商务部的调查,美国一般企业福利支出占到企业总支出的39.2%,其中医疗及健康保险占26.4%,失业及失能保险占22.7%,养老保险占15.3%,一般寿险占1.3%,可见团险保障占据着雇员福利计划的绝大部分份额。 中国的团体保险市场起步虽然较晚,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员工福利计划已成为国内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根据西方国家员工福利计划发展的经验,以员工福利计划为主要经营方向的团体保险,将成为保险业新的业务增长点。据调查显示:2/3被访中国企业从未投保团体

保险,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由于2/3的被访者不了解团险和个险的区别,无法用购买团险增加福利的方式来形成企业人才激励机制;已投保团险的企业多数仅限于意外伤害、意外住院和重大疾病等保费较低廉的保障型险种;然而在还未投保团险的企业中,对保险公司年金类团险产品有需求的达到75%,中小企业需求最大。 又比如,世界银行也曾乐观地预测,到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总规模将高达1.8万亿美元。可见,国内外的商业保险公司都非常看好中国团体保险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 目前中国团体保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鼓励政策不到位。目前政府对于企业为职工购买社会基本保险之外的补充养老保险等团体保险是否可以税前扣除、雇员个人缴纳的保费是否予以税前扣除、以及团险的保险金是否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等问题上政策尚不明确。例如,为了发展企业年金,国务院在2000年颁布了《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方案规定试点地区(需经国务院批准)的企业可将补充养老保险缴费按工资总额的4%在税前列支,但是具体对企业、个人没有太多明确的税收优惠实施细则。同时,目前中国保险业的营业税税率为5%,

保险团险渠道五年发展策略-

团险渠道五年发展策略 团险业务部 2011年11月 目录

第一部分团险市场状况分析2 一、目前外部环境对团险市场的影响2 二、业内渠道发展状况的评估研究4 第二部分团险渠道状况分析9 一、团险渠道定位9 二、团险渠道自身SWOT分析9 三、团险渠道未来的核心竞争力10 第三部分团险渠道发展策略11 一、渠道成功的关键因素11 二、团险渠道发展策略13 第四部分团险渠道发展目标15 一、团险渠道五年战略目标16 二、团险机构建设与组织发展目标18 第一部分团险市场状况分析团险业务的发展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极大,从团险业务发展历程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家城镇化发展的持续推进、宏观经济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给团险业务创造了广泛的机会,同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集中度较高、监管越来越严格、客户对服务更高的需求等等因素,对寿险公司的IT系统、产品、经营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团险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一、目前外部环境对团险市场的影响 1、宏观经济环境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结构型调整为团险业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着平稳增长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延伸,国际信贷市场出现紧张迹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结构型调整,银行信贷呈现较为明显的收紧,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环境更加严峻。 近年来,各大国企或事业单位改革催生了多样化的团险需求。根据国资委的目标和“十二五”期间要求,“事转企”“厂办分离”等政策的实施,团险业务成为解决人员安置、新旧制度平稳过渡、提升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我国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和人民财富的不断积累,使民众的保险意识不断增强,保险需求日益丰富,这对保险市场,特别是寿险市场深度开发创造了条件。 2、社会保障制度 团险业务受国家各项政策,特别是养老和医疗政策影响显著。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以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社会保险法》等国家政策文件中明确鼓励保险机构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合作方式上积极创新,寻求不同的发展思路。 在社保制度改革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外出务工人员保险以及工伤补充保险等社会保障均为团险与政府合作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参与空间。 但我们也清醒的意识到,参与政策性项目通常会要求保险机构具备较强的实力,这一实力通常是企业规模、经营时间、市场份额、服务能力,甚至某些资格牌照等。 3、保险监管环境 监管部门政策始终指导保险机构的发展。一方面,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等保险领域飞速发展,《关于印发〈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方案〉的通知》(保监发[2008]47号)等文件不断出台。业务空间不断开拓需要保险公司较高的全国网点布局和机构覆盖,特别是三级机构的布局。另一方面,团险业务始终是保险监管的重点,对于中介渠道、意外险销售、风险管控等各方面的渠道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如《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经营标准》(保监发[2009]91号)和《关于加强保险公司中介业务管理的通知》(保监发[2010]107号)等),地方监管机构对团险的监管也更明确、细化。这对团险IT系统、风险管控等方面均要求严格,无

浅析中国团体保险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06513565.html, 浅析中国团体保险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作者:孙怡春 来源:《硅谷》2009年第06期 [摘要]中国的团体保险凭借自身优势,是实现员工福利计划的主要手段及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有着相当的市场发展空间。目前由于政府的鼓励政策不明朗、监管力度不足、企业投资意识不强以及保险公司自身缺陷等因素阻碍了团险业务的发展,需要各相关主体采取有效对策予以改善。 [关键词]团体保险团险员工福利 中图分类号:F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20198-01 一、中国团体保险市场的发展前景 团体保险即以团体为保险对象,以集体名义投保并由保险人签发一份总的保险合同,保险人按合同规定向其团体中的成员提供保障的保险。目前中国市场的团险业务主要由团体人寿保险、团体年金保险、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和团体健康保险四类组成。 1.员工福利计划发展带来的契机。团体保险是实现员工福利计划的主要手段,在西方发达国家基于员工福利计划的团险随着员工福利计划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团体保险几乎等同于员工福利计划,商业保险公司则是员工福利计划的主要提供者。例如,根据美国商务部的调查,美国一般企业福利支出占到企业总支出的39.2%,其中医疗及健康保险占26.4%,失业及失能保险占22.7%,养老保险占15.3%,一般寿险占1.3%,可见团险保障占据着雇员福利计划的绝大部分份额。 中国的团体保险市场起步虽然较晚,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员工福利计划已成为国内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根据西方国家员工福利计划发展的经验,以员工福利计划为主要经营方向的团体保险,将成为保险业新的业务增长点。中宏人寿于2005年委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进行的员工福利保障现状调查结果显示:2/3被访中国企业从未投保团体保险,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由于2/3的被访者不了解团险和个险的区别,无法用购买团险增加福利的方式来形成企业人才激励机制;已投保团险的企业多数仅限于意外伤害、意外住院和重大疾病等保费较低廉的保障型险种;然而在还未投保团险的企业中,对保险公司年金类团险产品有需求的达到75%,中小企业需求最大。又比如,世界银行也曾乐观地预测,到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总规模将高达1.8万亿美元。可见,国内外的商业保险公司都非常看好中国团体保险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

美国保险业现状

美国保险业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美国保险业概况 美国的保险业务分人寿与健康(包括人身事故)保险、财产与灾害保险两大类。截至到1997年底,全美境内有7900家保险公司,保险业从业人员230万,保险业总资产3.4万亿美元。 保险业在美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为个人和团体提供规避风险的担保,又可融通大笔投资资金。保险业在金融资产中占有较重要的比例,如:1997年人寿保险资产达1万亿美元,占到私人性质养老金的1/4。 针对个人和家庭的主要险种有:人寿、退休金、健康、汽车和住房。针对团体的主要险种有:火灾、员工工伤、产品责任、员工家庭成员健康、退休金。 美国的保险市场规模世界第一。1997年保费收入6885亿美元。许多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现在的美国保险市场已趋饱和,未来保费收入增长有限。尽管环境灾害赔偿等程度严重的自然灾害可能对财产和灾害险经营效益有一些影响,但从整体上讲,美国保险业的经营效益较好。 美国保险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表现在银行和一些金融机构,以及国外公司都纷纷进入美国市场。激烈的竞争使从业者努力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降低成本,提供特色服务等手段来保持市场份额。另外,保险代理商分销成本的降低对提高竞争力十分重要。 未来美国保险业的增长将主要来自海外市场。美国的保险公司不断针对保险市场增长较快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这些海外市场比国内市场更有利可图。国际保险市场的不断开放和破除垄断,为美国的保险公司提供了本国高度成熟市场不能提供的发展机遇。双边与多边贸易协议(如:1997年12月达成的WTO金融服务协议)对保险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并使市场开放的趋势加强。同样,欧洲等地的保险公司,通过兼并等手段进入美国保险市场,与美国的从业者竞争。 人寿保险 据1997年底的统计,美国有1620家人寿保险公司,比上年减少3.5%。大多数人寿保险公司是股份公司,其他的多为互助公司。以上两种性质的公司占到人寿保险公司总数的98.2%。这些公司的业务包括年金保险、事故、健康、养老金和信托基金管理。年金保险和传统的人寿保险项目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年金是在投保者退休之后可以定期获得收入,而传统的人寿保险是在投保人死后由保险公司一次性支付一笔理赔款项。过去几年,美国人寿保险市场对年金的需求甚旺,因为许多“婴儿潮”时代出生的一代人纷纷从购买传统人寿保险改成了购买年金保险。 人寿保险公司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投保人交付的保费。二是投资活动的收益。1990年以来,保费收入稳步增长。2000年保费收入达4691.9亿美元。保费收入主要来自三项业务: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和健康保险。1987年以来,年金保险收入呈增长趋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