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对人民公敌的理解

我对人民公敌的理解

我对人民公敌的理解
我对人民公敌的理解

我对《人民公敌》的理解

《人民公敌》是易卜生在1882年创作的一部振聋发聩的社会问题剧,是一部有着激烈矛盾冲突的五幕话剧。易卜生在《人民公敌》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显示出剧作家在人物形象的建构方面独到的技艺与魅力。

该剧中的主人公斯多克芒是一位富有职业道德和公益精神的医生。为了让剧情纵深发展,并使冲突到达戏剧性的高潮,易卜生在创作中赋予了斯多克芒鲜明的个性、近乎偏执的使命感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斯多克芒是一位是非分明的医生,他恪守医生的职业道德,表现出医务工作者的良知;他不惜牺牲个人和家庭的利益,极力维护前来小镇浴场疗养的病人的利益。作为正义与真理的化身,斯多克芒把坚持真理、恪守伦理道德看作是道德上神对他的召唤。

但就是这样一个相信真理、充满社会责任感和良知、坚守道德底线的正义医生,却最终被市民大会表决为“人民公敌”,从群众的朋友变为了公众的敌人。

易卜生在《人民公敌》一剧中展示了环境伦理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民主以及大众启蒙之间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主题多样,内容深厚。我主要谈谈自己对民主与大众启蒙的看法。

斯多克芒医生以利他主义为道德原则,在发现家乡浴场水中含有传染病菌后,斯多克芒不顾小镇市长彼得和其他中产阶级人士的威逼利诱,坚持向公众公布事实真相。在冲破层层阻力终于得以召开的市民大会上,他的哥哥彼得市长和他所谓的朋友操控了市民大会,极力压制斯多克芒的话语权力,竭力阻止他公布浴场污染真相。相信浴场会带来财富的市民拒绝接受斯多克芒的说法,甚至是支持他的朋友和盟友,亦转而反对斯多克芒。他被市民奚落和指责,甚至被人斥责为疯子,以民主表决的方式,宣布他为人民公敌。

是公众,是人民,是所谓的“民主”,让一个绝对的好人成为了众矢之的。斯多克芒以一句:“世上最强的人,就是那个最孤立的人。”总结了易卜生对群众的斥责。

民主应该建立在民众拥有健全的人格这一基础上,建立在公民社会上,公民社会是有理性的自由人按契约结合的群体社会。自然人不是公民,民主也不等同于多数表决权,现代公民是需要塑造的,其素质从教育培养中来。公民社会不是乌合之众,而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在《人民公敌》一剧里,诸如阿斯拉克森这样

的多数派,其实都是一些死死抓牢个人私利,不去了解事实真相,并拒绝了解一切进步思想的庸人。这些抱残守缺,从未觉醒的庸人团体,其思想早已麻木,早已完全丧失辨别、思考的能力。人云亦云,无主见的盲从和附和,不敢坚持个性,不敢秉公仗义已经成了这些人的心理定势。

几千年前,当苏格拉底被他一生所推崇和主张的民主方式表决处死后,就让我们对民主留下了一个疑问。易卜生通过《人民公敌》指出公众不理性的倾向,和他们所支持的政治系统的伪善和腐败,他认为只有少数人,才有公理,少数派总是对的。

当代中国,掌握了网络话语权的民众在与政府的博弈中,已经远远不是以前那个无力的角色。民意汹涌,人们呼唤民主,可是当“民主”在现实体制下触礁以后,人们便群情激奋,对这个社会表现出极大的不信任。民意表达的上升理应和健全的法律相一致,而目前中国的现状是后者的极度脱节。另外,中国民众的独立思考意识欠缺,公民性格缺失,这些等等都应该让我们对这些急不可待的“民主”打上一个问号。否则,我们崇尚的民主最终会造就“人民公敌”,偏离民主的初衷,背离公平和正义。

《人民公敌》是易卜生最后一部所谓的社会问题剧,他随后创作的《野鸭》就步入了后期的象征主义的剧作阶段。《野鸭》中他不再汲汲于各种社会问题的讨论和描述,而是将自己诗人和先知的笔触深深地探向人类灵魂的“最后一个皱纹”。

《人民公敌》里的斯多克芒和《野鸭》中的格瑞格斯对真相和真理都有执着的追求,但易卜生对这两个“偏执狂”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斯多克芒医生在剧本中是一个完美的人,他善良、执着、乐观,是一个孤独的英雄,是一个精神的贵族。而格瑞格斯在强行将真相带入雅尔马一家后,却造成了这个温馨家庭的崩塌,一个女孩的自杀,易卜生想传达的是,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普遍适用的真理,强迫别人接受真相蕴含着危险性。

这个转变体现了人性的复杂,生活需要真相,需要尊重真理,但同时也需要一些“谎言”来维持生活的平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