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PK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的十大糟粕

PK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的十大糟粕

PK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的十大糟粕
PK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的十大糟粕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的十大糟粕》

由于中国式管理对中国现代化的本质缺乏深刻的洞悉,因而错误地判断了中国当前的历史形势。中国当前现代化的本质是“第二次现代化”或“后现代化”,而中国式管理却以“第一次现代化”的眼光来看问题。

尽管中国式管理也谈全球化,但由于缺少正确的视角,因此,它对全球化的理解是片面和不深入的。这决定了不论何种形式的中国式管理,都是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指点中国的未来。

从全球化和后现代管理的角度,我们认为,目前出现的中国式管理理论,至少存在以下十大糟粕: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一:“中国中心论”

不论何种形式的中国式管理理论,都是“中国中心论”的体现。所谓“以我为主、博采众长……”,不过是“洋为中用”思想的翻版。这些都是近代中国,在面临“第一次现代化”时不成熟的思想。但是直到今天,我们还摆脱不了这种误区,实在是一个大国的悲哀。

“第二次现代化”或“后现代化”的本质,将是以“大我”观念代替“小我”观念,以世界的眼光来看中国。也就是,首先要认识到中国是世界的中国,而且中国与世界已不可区分。因此,刻意强调“中国式”是一种新形式的“闭关锁国”。它的危险是,将再一次把中国隔离于世界之外。

尽管一些相对理性的中国式管理言论认为,中国式管理需要具备与国际管理学对话的能力,但全球化背景下,实际上已经无法区分国内与国际。所谓国际或跨国,已经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文化概念。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跨国文化交流是不需要走出国门的。也就是说,跨国管理学也是不需要走出国门的。任何一门学术,特别是管理学,不出国门就已经是国际的了。在此种状况之下,所谓“以我为主,自成一家”,已经是落伍的思想。因为,所谓的“我”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我”了。强调“自成一家”的结果,是自决于“大我”的非理性行为。

可以说,隐藏在“地方特色”背后的“中国中心论”,是中国式管理最能蛊惑人心的思想。它甚至会以理性的名义,将民族主义包装起来,从而使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管理走入歧途。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二:包装的权谋

中国式管理声称,凡谈权谋乃是没有领会中国式管理的真谛。然而,中国式管理反对的只是赤裸裸的争权夺利,却推崇真正的权谋。因为真正的权谋,正是马基雅弗利所说的“伟大的假好人”式的狡黠。请看中国式管理的“经典”言论:

“表面上看来,中国人喜欢争权夺利,实际上我们真正开心的,是塑造对自己更加有利的形势。大势所趋,权和利都成为囊中物,高明的中国人,口口声声不为权不谋利,却善于‘造势’,因为形势比人强,可以决定一切”。(曾仕强《中国式管理》197页。)

以上所谓的“造势”是什么?一种真正的权谋术,却非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造势”!这无非是一种包装,甚至是强词夺理。这种文字游戏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

其它诸如以下的言论:

“希望在圆满中分是非,最好把握下述三大原则:第一,平时要以广结善缘的态度,结识各种关系的重要人士,以便必要时商请助一臂之力;第二,任何时候,都不要随便得罪人,以免山不转水转,有一天发生‘不是冤家不聚首’的痛苦场面;第三,要慎重考虑,自己需不需要加入某种党派或势力圈?”(曾仕强《中国式管理》149页)

以上则是赤裸裸地教唆中国人玩弄古代权谋。尽管它所说的是一种中国人生活中的现实,但体现的是一种市侩哲学,而不是致力于改造中国人国民性的正直的学术。

也许你会说,改造国民性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乌托邦。但近代以来,我们实际上一直在改造国民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性格也已经变化了许多。

事实上,明目张胆地教唆人权谋之术,即使在古代也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而这种“旁门左道”却能在国际化时代的中国,成为一种打着“中国”旗号的“显学”,这本质上还是反映了当今中国人思想上的迷茫。

放眼西方,也许只有马基雅弗利曾经公然鼓吹过权谋之术。其他无论西方哲学还是基督教信仰,都教导人正直、坦诚、纯洁的高尚品格。西方并没有嘲笑这些高尚的品格是“幼稚”。中国的圣人孔子、孟子等,也无不教导人树立高尚的品格。

从中国企业目前的状况来看,“办公室政治”的泛滥堪称是一大难题。身在职场的中国人大多都对“办公室政治”深有体会。可以肯定是,没有人真正喜欢“办公室”政治,有的话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中国式管理公然教唆权谋之术的做法,无疑会助长“办公室政治”之风,让中国人活得更累。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三:伪装的仁爱

中国式管理在鼓吹“人性化管理”是自身核心特色的同时,在具体的管理手段上却又完全违背人性。我们来看一看中国式管理的“手段”:

“中国人当然深知‘向上管理’的奥妙,在于‘能做不能说’……向下管理尚属不可明言,何况是向上管理?上级觉得好笑:‘我都不想管你,想不到你还想来管我!’不免下定决心,先下手为强,整整你,看你敢不敢来管我?心想,‘老子不发威,被部属当成病猫’,干脆发发威风,看谁来向上管理?’(曾仕强《中国式管理》91页)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规定中国人鞠躬,还不如把屋檐压低,让他自然非鞠躬不可。”(曾仕强《中国式管理》197页。)

“上司所说的,永远都对,有意见很可能被当作叛逆。……现在不能杀人,却也有一大套整人的办法,令人比死还要难过,何苦以身相试!不如明哲保身,牢牢记住这一条准则。就算

老板叫我去死,我也要答应‘好’,反正不去死他也没有办法,何必嘴硬,跟老板逞强!”(曾仕强《中国式管理》77页)

以上这些做法,岂止是远离人性化的管理?完全是压制人性的宫廷之术!那么,中国式管理所鼓吹的爱心又如何体现呢?

看来,无论是“人性化”还是“爱心”,对于中国式管理来说,都是言不由衷的。中国式管理在客观上只能把中国人个个塑造成奴才,让中国回归专制的古代社会。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四:疲劳的人际技巧

中国式管理自称通过一套“圆通”的沟通艺术,可以使管理轻松愉快。而实际上,按照中国式管理的沟通技巧,只会使人更加沉重痛苦。

中国式管理所推崇的沟通艺术核心是“不明言”,即深藏不露。这种古代官场文化,在瞬息万变的现代商业社会,特别是在企业内部对话中,如果成为一种规则,其巨大的破坏力是不可想象的。我们来看中国式管理的“三大沟通特色”:

“中国人沟通有三大特色,一是有话不一定说出来;二是说出来可能含含糊糊;三是就算说得相当肯定,也不一定是真的。”(曾仕强《中国式的管理行为》83页)

现实中确实有很多中国老板是这样的。但这并非大家喜欢的风格,而是为经理人所深恶痛绝。很多经理人就是因为无法承受老板的这种风格而离开公司。如果说是正当的沟通艺术,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是成年人必备的技能。但中国式管理显然扭曲了人与人之间正常的沟通艺术,而使之变成一种搀杂着权谋和不轨之心的厚黑学。即使中国式管理的动机是好的,客观上也会造成此种后果。这种不透明的文化,并不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而是不折不扣的中国文化糟粕。它只能助长中国人的虚伪之风和争斗之风,实在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因为,它把所有人都视为敌对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挖空心思。中国式管理批评西方个人主义,它自己却是真正的个人主义鼓动者。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段话:

“不明言有什么好处?分析起来真的是好处多多:第一,不明言才不致使自己站在亮处,暴光太多,让人家一目了然,很容易加以掌握,甚至抓住弱点;第二,不明言才有回旋的余地,不至于逼死自己。反正话还没有说出嘴,怎么改都可以,才够灵活;第三,不明言才能够引出对方的本意,因为他搞不清楚底细,才肯原原本本地说出来。啊,原来如此!”(曾仕强《中国式管理》172页。)

看来,中国式管理所说的“不明言”,目的是让别人“明言”。而如果人人不明言,大家都互相猜测,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气氛?竞争激烈、变动迅速的商场,允许此种风气存在吗?大家都把时间浪费在互相猜测和斗法上,企业绩效如何保证?

中国式管理还主张“会而不议”,就是开会时不进行实质性讨论。请看下面阐述:

“支持人希望大家‘会而议’,大家会前就心怀鬼胎,秘而不宣,彼此互不沟通,以期会议中各显神通,让主持人刮目相看而视为杰出人才。‘会而议’演变成为大家互相攀比、各争功劳的局面,就会引起恶性竞争,造成同归与尽的凄惨结果。……历史上大鸣大放的结局,在主持人下不了台阶或者恼羞成怒的紧束政策下,不知道增添多少冤魂!‘会而议’产生许多‘一开口便成烈士’的教训”。(曾仕强《中国式管理》176页)

原来“会而不议”的目的是明哲保身。中国企业原本就大多缺乏优秀的企业文化,缺乏强大的凝聚力。如果按照中国式管理的做法,只会使企业内部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因为中国式管理的做法,根本上是一种斗争哲学。

“先说为什么会先死呢?道理几乎都是相对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先说的人说出这一方面的道理,后说的人很容易站在相反的立场,说出另一方面的道理。虽然双方面都说得头头是道,毕竟后说的人,可以针对先说的人,做一番整理和修补,甚至大挖其漏洞,弄得先说的人,好象相当没有学问。”(曾仕强《中国式的管理行为》61页。)

上面这段话,十分清楚地暴露了中国式管理缺乏仁厚之心。开会不先发言,其目的原来就是为了整别人。这实在是令人不寒而栗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五:助长趋炎附势之风

中国式管理还助长趋炎附势之风。请看下面这段话:

“我们受到指责和批评的时候,首先要先认清对象,搞清楚‘指责我的人究竟是谁’。

指责的人职位比我高,形势比我强,或者声望比我隆,最好的因应方式,便是‘做错了,赶快向他道歉,并且设法获得谅解;没有错,则保持沉默,不说话。’

指责的人职位和我一般高,形势和我差不多,声望也隆不到哪里去,常见的反应是:‘好,我承认我有错,你难道一点错误都没有吗?’于是毫不保留地把对方的错误,也宣扬开来,弄得对方下不了台。

指责的人职位比我低,形势比我差,声望不如我,这时候首先要考虑一下,他是不是有人在后面撑腰?不然怎么会如此这般?如果是,要特别小心,不理会指责的人,却直探后面那位撑腰的高手,以便适时化解,他自然会制止指责的人,甚至叫他道歉了事。

若是背后并无高人,那么本着‘不教训你不行,否则别人可能学样’的精神,一定要把脚伸出去,踩得他永远不能超生。”(曾仕强《中国式管理》174-175页。)

打着复兴中国的堂皇旗号,中国式管理给国人开出的却是如此“药方”。

这种瘪三式的行为难道也是管理学的创新吗?大街上随便找一个没文化的流浪汉也会啊?若中国式管理就是这种面目的话,那真是国人的耻辱!

再看看下面这段话:

“总经理从外面回来,嘴角上粘着一颗米饭,职员们看到了,敢不敢说:‘总经理,你怎么带便当?’答案是有人敢,有人不敢。敢说的人并不是勇敢、坦诚、率真,而是料定总经理不会把他怎么样。不敢说的人也不是胆小、阴沉、世故,而是没有把握,究竟会有什么后果。”(曾仕强《中国式的管理行为》170页)

这是典型的太监文化。可总经理并不是皇上。如果按照中国式管理的金科玉律,我们却可以把任何一个总经理培养成“皇上”。难道这样的管理,可以拯救21世纪、塑造“和平的地球村”吗?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六:降低效率

再看看中国式管理的低效性:

“中国人的化解问题的方法,其实也是推、拖、拉的配合,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让人摸不着头脑。”(曾仕强《中国式管理》17页)

如此一来,不知道中国企业何时能走向世界?

再看一下中国式管理关于会议的观点:

“我们的建议,中国式会议最好以‘3:1:3’的过程来进行。意思是会议如果预订一个小时,大家就要在会前花三个小时来充分沟通,会议时获得一个富于弹性的共识,会后再花费三个小时,依据这个共识来进一步沟通,寻找可行的途径。”(曾仕强《中国式管理》177页)

以上做法实在远离管理实践。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恐怕没有哪一家企业有这么多时间,去开会前讨论三个小时,开会后再沟通三个小时。

再看下面的说法:

“上司‘深藏不露’,部属‘揣摩上意’,看起来好象‘含含糊糊’却绝对不是‘糊里糊涂’。

通过这种‘含含糊糊’的猜测、模拟过程,寻找出‘清清楚楚’的结果,才是自动建立共识的精神。

上级‘不明言’底下人自动猜测,是一种历久常新的游戏规则,也是凝聚共识的最有效途径。”(曾仕强《中国式管理》200页)

如果以上原则真的成为企业的游戏规则,不仅不可能成为凝聚共识的有效途径,反而一定会把企业拖入深渊。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七:践踏规则

中国式管理对规则的践踏,更是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而且以此为荣、为自己的特色。请看下面的言论:

“中国人呢?‘目标’可以达成也可能不敢达成。因为我们心理最清楚:一旦达成目标,下一次目标就会提高,结果必然逼死自己,何苦来哉!”(曾仕强《中国式管理》4页)

“中国人可以实施目标管理,也可以搞得它名存实亡。对于成果管理,中国人同样具有这样的本领。”(曾仕强《中国式管理》6页)

中国式管理的践踏规则甚至达到了使人怀疑其别有用心的程度。请看以下观点:

“仔细观察中国人的习性,不难发现‘当一个中国人有道理的时候,他喜欢讲道理,而不提法律条文;当一个中国人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道理的时候,他就开始引用法律条文,企图以合法来掩饰自己的无理或不合理;当一个中国人知道自己既不合理又不合法的时候,他便胡乱骂人,想要以泼妇骂街的方式,来获得同情或乡愿式的和稀泥以求自保。’

过去我们一直以为如此行为,根本不合乎“现代化”的要求,既然和西方人不一样,就应该赶快加以改变。现在我们经济发展恢复自信心,是不是应该重新来思考自己的传统呢?”(曾仕强《中国式管理》45-46页)

中国经济发展与践踏规则有什么逻辑关系?难道中国现代化的成就都是因为我们不遵守规则才取得的吗?这是何等的逻辑错乱?

再看下面的观点:

“个人与个人之间,契约既没有太大的功能,规定也常常形同虚设,因为‘人肉咸咸’,遇到存心抵赖的人,契约和规定,好象永远使不上力。结果只能够约束好人,却任由坏人逍遥法外,产生不了什么管理效果。

一切具体化、透明化、明确化、成文化,最大的隐患还是把自己缚得完全没有回旋的空间,不是弄得自己诚信有问题,便是被讥讽为‘朝令夕改’。”(曾仕强《中国式管理》49页)

中国的法制建设和规则建立方面只会远远不够,而不会已经过度。反对中国管理的规则化,是一种彻底的反现代行为。再看一段文字:

“西方人蒙受不白之冤,喜欢依法申诉。中国人则心里明白,法只能保护一时,得罪了人,却会引来长远的报复。息事宁人,表面上看起来很懦弱,实际上往往是根本化解之道。……诉诸于法,原本是不得以才用,中国人常常透过法庭外的和解,用意即在避免或减轻因申诉产生的后遗症。”(曾仕强《中国式管理》175页。)

以上这种腐朽的观点,活脱脱是为中国农村学校乱收费、贪官横行等现象作辩护。本文作者之一张羿去年春节回山东老家,就听亲戚说过这样的事情:一家农村小学收了学生的暖气费,却根本不给学生安装暖气。家长人人敢怒而不敢言,没有一个人举报,原因都是害怕得罪了

学校,孩子没地方上学。这种懦弱是怎么产生的?这不正是息事宁人思想的恶劣后果吗?

中国式管理这种与现代化唱反调的观点,究竟属于什么伟大的创新?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八:扼杀创造力

中国式管理还企图让中国人回到“万马齐喑”的时代。请看下面的言论:

“今日社会动荡不安,追究起来,有些人轻视伦理,鼓励‘有话就要说’;电视上常常出现‘我有话要说’的字幕或声音,都将难辞其咎。”(曾仕强《中国式的管理行为》238页。)

今日中国只是价值混乱,何曾动荡不安?“有话就要说”,难道有什么不对吗?改革开放使中国人的创造力得到了很大的发挥。如今缔造创新型国家、发展创新型企业又是我们全民族的历史使命,而创新首先需要的就是解放个性。中国式管理扼杀创造力的观点实在是让人看不懂。

中国式管理还公然倡导侍奉主子的奴才哲学,与后现代管理的管理主体观完全背道而驰。

“事情顺利成功,是领导者正确方针的功劳;事情失败,那是推动者的过失,与领导者无关。此时推动者为了表示负责,可以请求辞职;而领导者则视情况,予以慰留或照准。这种领导者有权无责、推动者有责无权的现象,西方管理学者,或许会嗤之以鼻,但就大易管理而言,只要大公无私,有什么不可以?”(曾仕强《大易管理》142页)

责权不明原本就是中国企业的通病,中国式管理倡导使责权更加不明的做法,只会使中国管理更加混乱。

而自卡西尔发表人是“符号的动物”观点,德鲁克提出“知识工作者”概念,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以来,世界管理革命突破现代管理范式而进入后现代管理阶段。后现代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产权模式、组织架构等的变革,使每一名员工都成为企业的主人。在这种人人为管理主体的情况下,每个人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也产生最强大的团队力量。尊重个体与团队精神,对于后现代管理并不矛盾。这早已为微软、等众多世界优秀企业的实践所证明。

但中国式管理为了标新立异,完全不顾后现代管理时代的管理实际,执意抹杀员工的个体价值。请看下面的观点:

“管理者最好明白,个人的力量,一定不如众人的力量那么强大。标榜自己的创见,强调个人的贡献,不但不能够汇集众人的意志和力量,而且容易引起大家的嫉妒和打击。我们比较喜欢用延伸的方式,把自己的意见溶入上级的意见,使其内容更加充实。组织成员,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部分意见,集中到上级的意见里面,便成为众志成城的好意见。现代人受到西

方的影响,开口闭口就说什么个人的意见,实在是不智的举动,破坏组织的凝聚力,也造成各人坚持己见,不肯让步的僵局。不如以上级意见为主轴,融入大家的看法,汇合成大家的意见,更为可行。”(曾仕强《大易管理》215页)

通过以上阐述,不难看出,中国式管理的抹杀个性,原因是害怕嫉妒,目的是为了息事宁人。这决不是一个坦荡的中国人所应秉持的行为。当我们人人都追求坦荡无私,个体价值与集体利益就不会有什么矛盾。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九:助长迷信之风

更为严重的是,中国式管理还假借科学之名,而行迷信之实。说中国式管理公然宣扬迷信,并不为过。

“何况大易哲学,从历史渊源来考察,最早都具有明显的卜筮作用,不宜完全加以忽视。”(曾仕强《大易管理》10页)

“占卜到底是不是迷信?我们不赞成用‘是’或‘不是’来回答。正确的占卜,不是迷信;不按理出牌的占卜,当然是迷信。”(曾仕强《大易管理》64页)

我们承认《易经》的价值,但不等于毫不批判地接受。但中国式管理却连其糟粕也照单全收,甚至特别重视其糟粕部分。中国式管理不好好研究现代决策科学,却号召中国企业用占卜来辅助决策,并怂恿大家烧香拜佛,实在是不明智之举。

由于局限于中国的某些封建文化,中国式管理并未清楚地界定迷信与信仰之间的巨大界限。因而,在信仰方面又给中国人开出了糊涂的药方。神秘主义主导下的中国式管理是异常危险的。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十:助长人性之邪恶

中国式管理还有助长人性邪恶之嫌。请看以下的描述:

“中国人的警觉性普遍很高,因此有人怀疑脸部的表情可以隐藏起来,而说话方式的表情也可以做假。至少中国人对眼睛的故意麻木没有表情,乃是众所周知的事。老于世故的人,很难从他的眼睛看出任何表征。所以若非经过多次观察,最好不要轻率地加以判断。”(曾仕强《中国式的管理行为》101页)

以上固然是对中国人的真实描述,但中国式管理并未开出改变国民性的药方。而是倡导中国人以毒攻毒,使自己也变得高深莫测。

再看以下言论:

“西方人多半嘲笑那些骗人的人,却十分同情那些被骗的人。中国人不是这样,可以说相反。

我们对那些骗人的人,心里似乎有一些羡慕:‘真有办法,一下子骗走那么多钱!’我们极力

嘲笑那些被骗的人:‘你看,叫你要小心,你偏不听,现在上当了吧?损失惨重,对不对?’”(曾仕强《中国式的管理行为》120页)

这是什么样的国民性?不同情被骗的人,却羡慕骗人者,意即尊崇邪恶而嘲笑无辜。但中国式管理不仅没有批评这种现象,反倒以此为荣,并且认为是中国优于西方的特色。凡是中国有而西方没有的,就算是错误的、甚至是腐朽、邪恶的,对于中国式管理而言,都是可以拿来到世界上炫耀的资本。这堪称是中国式管理的一惯作风。

中国式管理还倡导假仁假义。不信请看以下言论:

“大家都企求富贵,却不知道富贵集于一身的时候,就成为众矢之的了。如果想要安全,便应该将自己的富分享给天下的穷人,以自己的贵去礼待天下的贱人。”(曾仕强《大易管理》52页。)

这是中国式管理在讲易卦中和道德有关的“谦”卦时所表达的观点。原来某些中国富人的慷慨不过是因为怕穷人攻击。这是十足的伪善和邪恶。

有些中国学者针对中国企业家不太热衷公益活动的现象指出,这是因为中国企业家不象西方企业家那样善于宣传。而事实上西方企业家的热衷公益,大多不是为了宣传自己,而是在信仰上帝的前提下向社会奉献爱心的结果。从老一辈的资本家亨利·福特、洛克菲勒,到新一代企业比尔·盖茨莫不如此。相反,中国企业家是最擅长炒作的,但却惟独缺乏爱心。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

第一讲究竟有没有中国式管理 一、到底有没有中国式管理有三种说法 1、有人认为没有--管理就是管理,没有中国式、美国式、日本式的区别,只有有效和无效的区别。所以说没有中国式管理。 2、有人认为有--管理离不开文化,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管理当然就不同。所以说有中国式管理。 3、有人认为:有也对,没有也对--管理的工具是一样的,只因使用的人不一样,所以有的有效,有的无效罢了。 二、不必过分强调中国式管理 1、如果为了面子,这没有什么必要。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跟随面子没有多大关系。 2、如果为了爱国,这也不是办法。因为爱国之心人人都应该有。但是,也不可心盲目强调,说人家有的,我们也一定要有。 3、如果为了信心,也不该如此。因为,如果真有中国式管理的话,也要行之有效才行,才能使我们更有信心。 4、谈中国式管理,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因为标新立异是为了表示不一样,这没有什么价值。谈中国式管理,对人来讲应该是最高的智慧,这样才有收获。 三、认为有中国式管理和没有中国式管理,都有相应的道理 1、原因之一:人都是大同小异的。 2、原因之二:全世界的管理目标都一样,都是要把工作做好,赚取利润,达到目标。但是各国的气氛又是不一样的。 3、原因之三:管理的工具是通用的。例如:电脑和报表,全世纪都在用,而且学就会,但是成效却大不相同。 4、站在使用起来巧妙各有不同的观点来看,我们认为--管理是各有一套,特别是中国人。中国人善于创新,对于一种原则,会因为各自的实际环境而有不同的变化。 四、从硬件看,没有中国式管理 1、硬件是指管理科学。管理科学看得见、摸得着、具体明确。管理科学全世界都一样。 2、从管理的层面来看,没有中国式、美国式、日本式的区别。 五、从软件看,事实不容怀疑中国式管理的存在 1、软件是指管理哲学,它是指人的思想。管理哲学看不见、摸不首。各国人的想法不一样,民族性不一样,管理哲学就不同,因此表现的的管理行为也就不同。 2、全世界对物的管理都是一样的,因为都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管理。而对人的管理都有很大区别。所以用管理美国人和日本人的方法来管理中国人多半行不能。 3、管理工具是中性的,无所谓好与不好。用的有效就好,用的无效就不好。 4、从管理的层面来看,就有中国式、美国式、日本式。同时在一个国家内部,因企业环境的不同,也有不同的管理模式。 六、结论 由此看来,说有中国式管理对,这没有中国式管理也对。只不过没有学问的人讲这句话,证明他脑筋糊涂,搞不清楚;真正了解的人讲这句话,证明他已经知道这是立场

曾仕强人生感悟语录大全

曾仕强人生感悟语录大全 导语: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现任台湾智慧大学校长,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兴国管理学院校长;曾仕强学历: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著有《胡雪岩的启示》、《易经的奥秘》、《家庭教育》、《孙子兵法与人力自动化》等。XX年11月15日,“XX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曾仕强以78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5名。,以下是关于他的人生感悟语录,欢迎阅读。 1、经是方的,规规矩矩,实实在在。权是变动的意思,要持经达权,合理应变,才能圆通而安人。 2、劝合不劝分,表示站在合理的立场来分。 3、中国人不能管,只能理。 4、考核的标准是错不可以而对并没有用。 5、搞清楚推、拖、拉的真正用意,合理应用以求圆通。 6、该听的话可以听,不该听的话就不要听。 7、中国是集体领导,个人决策。集体领导是过程,个人决策是结果。 8、西方人是让对错清晰化明朗化公开化,我们是让对错模糊化。组织的每个阶层有每个阶层的作风,没有什么对

错。基层员工对错很清楚,干部就很模糊了,到总裁这层基本就没有对错了。 9、机会是持续发展的。 10、当你得到什么东西,你就失掉什么东西。 11、国家安定,商人才可能做生意。 12、志同道合的同仁,由于人心善变,不久之后,可能变成志不同,道不合。各种内外环境的变数,更是随时出现。中国式管理主张依理应变,凡事依据原则,则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应变,以求合理。 13、一个人的信用是你自己坚持出来的。 14、看一个孩子,是看他的品德,不是看他的才干。 15、美国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个人主义,日本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集体主义,中国式管理则是我们常用的交互主义。 16、一个人,要替自己的所作所为担负全部的责任。 17、采取无为的执行过程,才能大有为。 18、用情理法来领导,最为合理。 19、全面无型的控制,把法律和良心合在一起。 20、太过方正的人,往往成不了大事。 21、人只有替自己做事才会效率很高的,替别人做事才会拖拖拉拉。组织如果能把团体弄得象一个人一样,效率就

PK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的十大糟粕

PK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的十大糟粕》 由于中国式管理对中国现代化的本质缺乏深刻的洞悉,因而错误地判断了中国当前的历史形势。中国当前现代化的本质是“第二次现代化”或“后现代化”,而中国式管理却以“第一次现代化”的眼光来看问题。 尽管中国式管理也谈全球化,但由于缺少正确的视角,因此,它对全球化的理解是片面和不深入的。这决定了不论何种形式的中国式管理,都是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指点中国的未来。 从全球化和后现代管理的角度,我们认为,目前出现的中国式管理理论,至少存在以下十大糟粕: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一:“中国中心论” 不论何种形式的中国式管理理论,都是“中国中心论”的体现。所谓“以我为主、博采众长……”,不过是“洋为中用”思想的翻版。这些都是近代中国,在面临“第一次现代化”时不成熟的思想。但是直到今天,我们还摆脱不了这种误区,实在是一个大国的悲哀。 “第二次现代化”或“后现代化”的本质,将是以“大我”观念代替“小我”观念,以世界的眼光来看中国。也就是,首先要认识到中国是世界的中国,而且中国与世界已不可区分。因此,刻意强调“中国式”是一种新形式的“闭关锁国”。它的危险是,将再一次把中国隔离于世界之外。 尽管一些相对理性的中国式管理言论认为,中国式管理需要具备与国际管理学对话的能力,但全球化背景下,实际上已经无法区分国内与国际。所谓国际或跨国,已经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文化概念。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跨国文化交流是不需要走出国门的。也就是说,跨国管理学也是不需要走出国门的。任何一门学术,特别是管理学,不出国门就已经是国际的了。在此种状况之下,所谓“以我为主,自成一家”,已经是落伍的思想。因为,所谓的“我”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我”了。强调“自成一家”的结果,是自决于“大我”的非理性行为。 可以说,隐藏在“地方特色”背后的“中国中心论”,是中国式管理最能蛊惑人心的思想。它甚至会以理性的名义,将民族主义包装起来,从而使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管理走入歧途。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二:包装的权谋 中国式管理声称,凡谈权谋乃是没有领会中国式管理的真谛。然而,中国式管理反对的只是赤裸裸的争权夺利,却推崇真正的权谋。因为真正的权谋,正是马基雅弗利所说的“伟大的假好人”式的狡黠。请看中国式管理的“经典”言论: “表面上看来,中国人喜欢争权夺利,实际上我们真正开心的,是塑造对自己更加有利的形势。大势所趋,权和利都成为囊中物,高明的中国人,口口声声不为权不谋利,却善于‘造势’,因为形势比人强,可以决定一切”。(曾仕强《中国式管理》197页。)

最新曾仕强读后感

【公文写作】 昨天到的书,今天花了一天的时间读完了,读完后感觉物超所值。《人性的弱点》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持经达变。表面上看这是一本介绍人际关系的书,但实际上应该归纳于哲学这一块。书中的内容大部分与心理学无关,所述内容为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文化的交集部分。其中对于媒体的性质的分析是本身的一大看点。书中的内容对于很多行业都非常适用,如营销、产品推广、编辑等。 曾教授的语言朴实自然,里面的道理很容易理解,但往往在实际中有所忽略,这点体现在第四和第五章中。人性的弱点没有好坏,即使是缺点也是有用的。“纵欲”并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适度地“纵欲”是必须的,但重要的是策略。“人要活得逍遥自在,只有承认人性的弱点不好不坏,让它自然地、适度地、合理地展现和被人利用,自己自然而然地因应,做到动静相宜,就用不着念念不忘人性的弱点,一天到晚做这方面的攻防战了。” 曾仕强,现任台湾智慧大学校长,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兴国管理学院校长,也是我关于易经的启蒙老师。曾经他在百家讲坛上讲解《易经的奥秘》时,深深地吸引了我,每一期节目我都观看,并做了详细的笔记。他用通俗的语言和巧妙的理解方法,不仅帮我揭开了易经的神秘面纱,也将我带入了国学知识的殿堂。所以,他是我最崇拜的学者,也是我最仰慕的老师。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曾仕强详解道德经》。《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所以人称《德经》。《曾仕强详解道德经》系列也是分为这两本,对道德经里的每一句话都做了详细的解释,虽然现如今市面上任何一本道德经都有了注解,可是,不同的人对道德经的理解也不同,导致道德经中很多的话有着不同的理解。其中,曾仕强教授对于道德经的理解,我觉得应该更为贴切,生动形象,所以为大家介绍一二,推荐给大家去阅读这两本书。 《道德经》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崇高的地位和不菲的价值,但是,由于不少人的误解,也对其产生了一些偏见:一种说法是提到《道德经》,人们就会联想到道教,涉及宗教的东西,难免会让人觉得神秘,深不可测,甚至是迷信,所以不少人对《道德经》也是敬而远之;另一种说法是浅读过《道德经》的人都知道,《道德经》中很多的思想都比较消极,例如“无为,不争,清心寡欲”等,在如今这样一个不断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这样的思想无疑显得迂腐落后,所以他们认为《道德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关于这些问题,我也考虑过,也认为《道德经》的思想消极,不适合蓬勃奋发的年轻人去阅读,倒是适合修身养性的老者去阅读,但是,当我阅读了《曾仕强详解道德经》之后,对道德经有了不同的认识,也知道了自己曾经误解了其中很多的词话。

企业管理的基本含义

企业管理的基本含义 一直以来,很多外国专家持这样的观点:中国企业最薄弱的环节就是管理,最容易发生问题的也是管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企业的管理问题?其答案却是众说纷纭。但肯定包含这样的原因,就是不懂管理,或者说不懂得管理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就企业发展而言,懂管理未必就会成功,但不懂管理一定不会成功。据说,“企业管理”一词在一百多年前才出现。今天我们所说的“企业管理”,是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庞大概念,它的基本含义是如何实现企业组织持续性和健康性的发展。一锤子买卖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两回事,要实现后者,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为手段。世界发展到今天,企业管理的方法有很多,今天中国二十多年来的企业管理,实际上囊括了西方三百年的工业化管理历程,但从企业的角度而言,无论什么样的管理解决之道,企业都会习惯性地使用效益和效率去衡量,如果一项看起来很“伟大的理论”,既不谈效益,也不谈效率,都会质疑它对于企业管理的价值。 对企业管理的作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说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效益的化,看起来与企业定义有一致性,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效益的化;另一种观点说管理的目的就是满足顾客,这是现代管理学的观点。利润来自哪里?效率来自哪里?这两个问题,今天已经有了基本的共识,或者说是西方企业管理的共识,即:利润来自满足顾客、效率来自分工流程。第一种观点实际上是一种传统的观点,第二种观点是现代的观点。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不仅要了解管理的渊源,更要了解时代的要求,这样才能使一个好的管理理论在继承中发扬光大。目前国内外众多企业普遍采用了“现代管理学”的理念,“现代管理学”是从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写于1946年的《公司的概念》开始算起的,为什么没有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算起?因为在德鲁克之前,所有的企业管理几乎都是在谈论“企业和利润”,从德鲁克开始,才谈论“组织和绩效”,才讨论“产品与顾客的关系、组织与个人的关系”。目前流行的“目标管理”的概念也是德鲁克XXXX 年最先提出来的。因此说,现代企业管理不仅关注企业生产的组织、生产的效率和企业的效益,更关注顾客的反映、顾客的需求,也关注企业职工的思想和实际的情况。 在这里还要提到国企的中国特色管理,或者叫“中国式管理”,都强调了稳定比竞争更重要、和谐比效率更重要、价值观统一比个性的解放更重要,这与西方国家的管理理念有差异,国内的专家正在积极探索,力求缩小这种差异,使国际先进管理理论不仅仅在中国特定环境下发挥出有效管理的作用,同时也能与国际惯例有效接轨。

曾仕强讲中国式管理笔记

中国式管理语录 1、管理是修已安人的历程 2、搞清楚推、拖、拉的真正用意,合理应用以求圆通 3、以化解代替解决,务求尽量减少后遗症 4、寓人治于法治,更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5、做人做事兼顾并重,透过好好做人来把事情做好 6、抱持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心态来包容一切 7、发展事业本身并没有什么目的,必须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完成修、齐、治、平的人生使命,立业才有价值。 8、计划的目的,在肯定今后几年,如何安人? 9、组织的功能,在聚合安人的力量,协同一致。 10、领导的意义,在发挥安人的潜力。 11、控制的用意,在保证今后几年如何安人。 12、所有管理措施,无一不与安人密切相关。 13、只有组织成员各守其分,大家才能和合为一,产生强大组织力。 14、安人就是把部份和在一起,合成一个整体,并且促使整体大于部份,和透过已安和人安增进和谐的效果。 15、安人的历程,是由开心而交心,藉交心而共同关心,然后产生同心的一连串心与心的变化。 16、中国人擅长把二看成三,以二合一来代替二选一。

17、以不变应万变是管理的最高智慧,不要因误解而放弃。 18、持经达变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原则,却必须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应变,以求制宜。 19、经是方的,规规矩矩,实实在在。权是变动的意思,要持经达权,合理应变,才能圆通而安人。 20、美国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个人主义,日本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集体主义,中国式管理则是我们常用的交互主义。 21、日本人拿中国的管理哲学,来运用西方的管理科学。 22、中国式管理具有三大主轴,那就是以人为主,因道结合,以及依理应变。 23、中国人相信事在人为,所有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所以管理应该以人为主。 24、若非理念相同,很不容易做到以人为主而又能够密切配合,把工作做好。中国式管理首重道不同,不相为谋,力求因道结合,彼此志同道合,理念相同,更中能够同心协力。 25、志同道合的同仁,由于人心善变,不久之后,可能变成志不同,道不合。各种内外环境的变数,更是随时出现。中国式管理主张依理应变,凡事依据原则,则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应变,以求合理。 26、只要合理,怎样变动都可以 27、中国式管理,重视把人际或人群和伦理合在一起,建立一种差别性的关系,称为人伦关系。

曾仕强人性管理方案计划

曾仕强_人性管理 一、什么叫做人性管理 ●讲座笔记 中庸=合理化主意 管理=管得合理 中国式管理是解决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矛盾的唯一途径。 以人为本。 员工不好是老板带坏的:方法就是不要管他——站在不管的立场来管。 “管”和“理”是不一样的:你干嘛管我?你为什么不理我?——逐渐由“管”转变到“理”,“理”的层次比“管”高很多。 近人者,人恒近之。——理=看得起。——基本训练:看得起所有人。 ●内容提要 把人当作人看的管理,称为人性管理。 顺着人性的需求来管理,可提高效益。 什么都在变,只有人性从来没有改变。 人性不喜欢被管,有人管理就不自在。 人性不喜欢不理,没有人理就不高兴。 人性管理就是只理不管,管事加理人。 二、怎样只理不管 ●讲座笔记

面子和脸不一样,不要脸就是不讲理。 例:老板在员工面前表扬干部,进办公室关起门再把干部骂个狗血喷头。 点、点、点好几次不行才翻脸;翻脸时对方不会怨你,就成功了;会带的人会用脸色给对方看而不是骂对方。 要启发老板,不能教导老板,让老板自己说出来,你不能替老板做决定。 例:干部说错了老板不高兴,说对了老板也不高兴(显得比老板水平高)。 要圆通,不要圆滑;推拖拉是最好的管理;推拖拉最后没有解决问题叫圆滑,推拖拉最后解决问题叫圆通;西方没有动机论、看效果,中国人看动机。 为什么推拖拉? ①用推拖拉来充分思考。 ②推拖拉来推给最合理的人。推给别人叫礼让为先,推给自己叫当仁不让。 ③推拖拉最省力。 例:Boss想给B(能胜任)工作,先给资历比B高的A(不能胜任),A说做不了,Boss 说那能否给B做,A说好啊,Boss说那你把文件给B,则既把工作给了能胜任的B、又给了A面子——欲速则不达。 推拖拉三次为宜。 中国人看自己很有原则,看别人都没有原则,看自己和看别人双重标准。 内容提要 理的意思是看得起,让他觉得有面子。 对事要管,把事情管好是基本的心态。 对人要理,大家有面子,才叫做圆满。 不能够圆滑,却必须圆通,要分清楚。

观看《中国式管理》的学习心得

观看《中国式管理》的学习心得 公司组织全体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了曾仕强教授的《中 国式管理》课程学习。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管理这个词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曾仕强教授的讲授让人耳目一新。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到西方的管理学中,这种巧妙而有效的结合,中西合璧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管理,这与我们原来所学的管理方法在字面,在方式上似乎都有许多不同,中庸之道,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是其独特之处。通过学习觉得中国式管理是对原来学习的理论一种创新,与以往那种制度化的管理完全不一样。 中国式管理是对西方现代管理科学的本土化运用,同时也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中国式管理强调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以易经为理论基础,以“安人”为最终目的,合理地因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而事业只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练。所谓的“修身”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要加强自身修养,只有通过“修身”才能达到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双方达到了共同的价值取向,沟通起来才会顺畅,毕竟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大的效益,精简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流程,提高了部门的运作

效率,这样才是管理的最优状态。 曾仕强教授在课程中所讲到:由开心后交心再关心到同心,这一节让我印象最深刻。人与人之间,首先要建立在开心的基础上,工作才会更有效率,心情好工作就做得好,自然才会把心交出来,交心后我们再加上关心,把他的心关上,建立良好的关系,最后他便死心踏地跟着你走。虽然,这里很直白地道明了人与人之间在工作中的相互关系,但确确实实反映了现实管理中我们要明白的基本道理。中国式管理更多的采用了儒家思想的人际礼仪交往观念。管理,管的是人,不是事。西方思维则讲究以事为中心,中国是以人为中心的;西方讲究法治,一切遵循制度办事——即使制度是不合理的,在中国只要是合理的,可以突破制度,即使没有制度也没关系,凡事讲究合理然后才合法。中国数千年文化的积淀,形成了特有的、不可颠覆的理念,我们讲求“情理”,先情,然后才是理,合情之后我们才来探讨是否合理。因此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检讨现有制度的缺陷,制度也要适时调整,一方面不要全盘寄托于制度,更要懂得“动之以情”然后才“晓之以理”的艺术。 在观看《中国式管理》之后,我终于知道,世界上任何地区根据当地的地理人文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管理方式。虽然管理学上有很多的非常有价值的理论,但是应用到实践中,还要考虑到实际原因、实际情况、现有条件等。这就体现出

第一讲 中西方人际关系

第一讲中西方人际关系 中国的人际关系与建立在西方观念基础上的西式人际关系是有较大差异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植根于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基础上的民族,有必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及积淀出发,来对中国的人际关系进行重新认识和理解。 中国特殊的人际关系文化 正因为古人留给我们的历史文化财富是如此的博大精深,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国的人际关系文化才形成了其独有的特殊性,要把握在中国处理人际关系的要义,就必须从对这种特殊性建立正确全面的认知入手。 (一)对国人产生巨大影响的中国传统思想 中国人如今的思维和思考模式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思想,而进一步地溯本求源可以发现,以下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是这些模式的本质及精髓所在: 1.伏羲氏与八卦 伏羲氏又称包牺氏,是传说中人类文明的始祖,被尊为“三皇”之首。根据传说和史籍记载,作为人类文明的始祖,伏羲氏的许多创造发明都是意义重大的,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创立了“八卦”。 《周易?系辞下传》中曾提到:“昔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该记载的意思是说伏羲氏观察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运动变化,总结其规律,创画了八卦。“八卦”是指“坤”、“艮”、“坎”、“震”、“巽”、“离”、“兑”以及“乾”等八种悬卦的符号,代表天地间的“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种种事物。时光荏苒,数千年来人们交口传颂着伏羲氏画八卦的故事,而八卦台(伏羲画八卦的地方)作为历史的见证,也依然屹立在黄河岸边。八卦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中国现代各行各业的人民工作生活的各方面都受到八卦潜移默化的影响。 2.易经 伏羲氏在依据法河图和洛书画成八卦的基础上,随后又按“每卦有三支,因而重之,为卦六十有四”的原理进行了扩展,这就是《周易》一书的基本内容。《周易》与对其进行哲学体系性提升的《易传十翼》一起共同构成了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易经》。在学而优则仕的古代,它被列为群经之首。在民国初时期,它被纳入黄埔军校的必修课,在现代西方它则被视为破译东方文明的钥匙。由此可见,《易经》是我们的祖先留给全人类的一笔宝贵的智慧遗产,也是我们所努力倡导的“中国式管理”的理论基础之所在。 基本内容 《易经》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集中记录。主要是以八卦交相配合,来说明各种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周易?系辞上传》中提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即太极是世界总过程的开始,由太极生出天地;而有天地就有四时,四时运行,就变出雷风水火山泽来。而雷风水火山泽则演化出万事万物。《易经》就是这样以八卦来解释宇宙万物的变化原理,说明世界生成的整个程序。 核心思想 从《易经》的内容进行推演,可以发现它主要是阐明宇宙之间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即“易简”),但一切的事物却又在不停地变化发展(即“变易”);而同时又有一些固定不变的东西存在(即“不易”)。具体而言,就是认为宇宙的千变万化受一个简单的法则支配,有一定规律可寻(易简),而社会上的一切制度、礼仪、文物、器具,都会因时而变(变易);但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间的尊卑之序、长幼之伦,却永远不变(不易)。 (二)中西方人际关系的比较

曾仕强《掌握中国人性的管理方法》

曾仕强《掌握中国人性的管理方法》

《掌握中国人性的管理方法》 第一讲中国人的基本理念 中国人的基本理念,说起来相当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正反之间的差距十分细微,稍为不留意,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走上偏差的途径。 一、和谐绝非讨好。 一般人的错觉,总以为「中国人喜欢被讨好」,只要肯用心去讨好中国人,自然左右逢源,什麽事都办得通。其实,中国人最不容易讨好,因为我们的警觉性很高,遇到有人讨好,立即提高警觉:「他为什麽对我这麽好?」因而怀疑「他究竟安的是什麽心。」以致「心里好笑」,处处加以防备。 历史上有根多事实,证明喜欢被讨好的人,最後被小人所包围,因而拖累了自己。更加让後代的中国人,对存心讨好的人,敬鬼神而远之。 中国人喜欢和谐,用「和谐的途径」来「解决问题」,才能够「圆满」。和谐而非讨好,是中国人的重要特性。

中国人非推、拖、拉不可,如果一昧认为推、拖、拉是坏事,那就会到处看不惯,甚至整天不愉快。合理地推、拖、拉,把推、拖、拉的功夫发挥到出神人化的地步,才是真正的圆通。 四、尊重而不盲从。 有些人一直以为中国人喜欢玩乖乖牌,似乎只要顺从,就有前途。实际上中国人并不欣赏完全听话的人,甚至把他们称为「奴才」。中国人最重视的,是「有所听有所不听」的人,亦即「尊重他人的意见」却「不会盲目顺从」。 尊重不一定是「口服心服」,它代表「你对我好,我没有理由不对你好」,以及「你尊重我,我当然也尊重你」的「交互」心态。中国人相信「敬人者人恒敬之」,便是此理。 做为一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和谐绝不讨好、看开而非看破、圆通绝不圆滑、尊重而不盲从,才是光明正大的合理心态。 第二讲和谐绝非讨好 王先生来了,主人李某招呼他坐下,顺日问他:「喝点什麽东西?」王先生循惯例回答:「随便,随便!」

曾仕强——管理者必修课程

1、干部合理,老板才敢用情办事 2、情理法 3、法:基层理:中层情:高层 4、办事:先情理后法 5、心里:先关注法法在心中 6、敬酒不吃吃罚酒 7、合情合理合理合法 8、法是最后的通牒 9、情——良心 基层人员的砖块精神 1、规规矩矩 2、管理就是配合配合一下 3、高层(头部)中层(手脚)基层(身体各部分) 4、基层:务实(实实在在规规矩矩)约法三章: 5、(1)一切照规定所为何事?如何去做?怎么做到 更好? 6、(2)遇到异常状况立刻向上报告 7、(3)提建议 8、角度不一样立场不一样不是学识问题 9、 1.先做好部署才有机会当好主管 10、2.人生是间断性的调整

11、3.尊重上级的改变 12、基层:不要因为你一个人而害了大家 13、制度的弹性运用 14、努力工作不如用心做事 15、上司接受了意见不要功劳、不要奖赏,要继续提意见 16、虚心学习谦虚待人没有成见 17、任何话都要听但不一定接受增加见识 18、不要去改变上司要让上司自己改变 19、要尊重上司 20、提建议就是尽责任 21、坦白承认 22、不要轻诺寡信 23、我是来做事情学习吸取经验来自我成长的不是来 做贡献的。虚心不要自满用心 24、成果成效的概念 25、不可乱变谨慎负责 26、清清楚楚 + 含含糊糊清清楚楚的含含糊糊(高 层) 27、含含糊糊的清清楚楚(基层)

高阶主管的八卦精神: 1、高阶主管的全方位的思考 2、高阶主管的中心思想:中庸不是平均不是极端是恰 到好处 3、怎么变都对 4、决策错误比贪污还可怕 5、约法三章:(1)把握变化的方向(2)尽量让干部去 发挥(3)让干部去合理的解决寻求合理 6、前瞻力预测力 7、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越变越槽 8、不可不变不可乱变 9、中流砥柱 10、抓住正确的方向而不是潮流 11、引导消费者而不是迎合消费者 12、高阶干部:不急下层干部才会急 13、不说下层干部才肯说 14、不做下层干部才敢做 15、高阶层要做好人 16、千万不要和高阶抢着做好人 17、因为高阶层要负全部的责任所以他不负任何的责任 18、高阶层就要大小事情都知道但是都不要管 19、知人用人

时代光华讲义:中国式管理团队(曾仕强)

第一讲日本人的团队管理(上) 现代化管理在美国即成为“美国式管理”,而到了日本,它又势必会打上深刻的日本烙印,由此可见,现代化管理一定要与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以及当地的文化紧密地联系起来才会产生功效。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民族,古人留传下来的历史文化财富博大精深,因此,在现代社会里,中国的团队管理形成了自己的特殊性,可以称之为“中国式团队管理”。 对于“中国式团队管理”的理解 “团队”的要义 要理解“中国式团队管理”,首先应该明确“团队”的内在含义。可以从“团”和“队”两个方面

把握: ?“团”,就是指团体,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组织,即按照一定的配合关系所组成的集体或者系统。 不论是团体还是组织,所强调的都是外在形式上的表现,因此,任何一家公司、一个家庭都可以称之为团队或组织。 ?“队”则更突出组织内部所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协同一致的力量,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组织力。 现在很多组织之所以视团队管理为重点和难点,就是因为大多数组织只有形式,而没有巨大有效的统和力量,如同一盘散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步调不一,内乱频繁。 对“团队管理”进行比较研究的出发点 基于中国式团队管理的特殊性,要把握“中国式团队管理”的要义,就必须从对这种特殊性建立正确全面的认知入手。 1.要传承民族文明 中国人如今的思维和思考模式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思想,进一步地溯本追源可以发现,“伏羲氏与八卦”以及《易经》这两个密切联系的方面是这些模式的本质及精髓所在。因此,对于中国人的一言一行,只要从易经的道理来看待和分析就可以很容易地破解其中的奥妙。换言

之,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观点和理论,对于指导现在的很多问题都是相当有帮助的。 2.对西学要用“拿来主义” 然而近几百年来,中国人开始盲目地用西方的观点和标准来看待和分析自身的一切,并且将自身的缺点与西方的优点进行对比,其结果是很糟糕的;而更加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中国人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已经开始逐渐地丧失民族自信心。因此,对如何借鉴西方科学文化的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可以学,因为这个领域是不存在国界的,而在吸收与文化有关的思想以及处理与人有关的问题时,则必须谨慎小心,一定要避免机械和盲从,要有“拿来主义”的精神。否则,将对国人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 基于此,在阐述中国式团队管理时,首要的一环就是对东西方团队管理的模式和特点进行深入的比较,以此加深对自身特点的把握。 日本人的团队精神 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客观的评价,团队力量最强的是日本人。因为在日本的团队中,其成员绝大多数都是一个口令一个动作,服从的意识非常强烈。也就是说,所有人都精诚团结,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没有太多个人意见。 然而,尽管日本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世界民族之林中最强烈的,但随着全世界所有民族的长期互动,其价值观也是会发生改变的。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经典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经典 作者:曾仕强 出版社:京大学出版 出版日期:2010年9月 开本:16开精装 册数:12册 光盘数:0 定价:980元 优惠价:490元 详细介绍: “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教授 大陆讲学二十年首度推出珍藏版精装礼盒 全球限量发行赠送精彩光盘 作者介绍 曾仕强教授:中国式管理之父,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当今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与培训大师。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行政管理硕士。研究中国管理哲学近三十年,首倡中国式管理,名动政、商、学界,享誉海内外。 主要内容 壹:《中道管理》 贰:《中国式团队》 叁:《圆通的人际关系》

肆:《管理思维》 伍:《情绪管理》 陆:《在中国如何当领导》 柒:《从管人到安人》 捌:《易经管理的奥秘》 玖:《现代化中国式管理》 拾:《中国式管理使用手册》 拾壹:《领导的方与圆》 拾贰:《从三国看管理的奥秘》 媒体评价 曾先生的很多观点,跟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些管理方面的观点是大相径庭的,但这也许正是我们组织这次对话的价值所在。在我们创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企业的今天,曾先生的思考至少给了我们一些特别的启示。—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 在曾教授的中国式管理思维中,有一个基础条件:那就是以人为本。之所以有中国式管理,就是因为中国人和美国人、日本人是不一样的。—《中华工商时报》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经典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经典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经典 “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教授 大陆讲学二十年首度推出珍藏版精装礼盒 全球限量发行赠送精彩光盘 作者介绍 曾仕强教授:中国式管理之父,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当今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与培训大师。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行政管理硕士。研究中国管理哲学近三十年,首倡中国式管理,名动政、商、学界,享誉海内外。 主要内容 壹:《中道管理》 贰:《中国式团队》 叁:《圆通的人际关系》 肆:《管理思维》 伍:《情绪管理》 陆:《在中国如何当领导》 柒:《从管人到安人》 捌:《易经管理的奥秘》 玖:《现代化中国式管理》 拾:《中国式管理使用手册》 拾壹:《领导的方与圆》 拾贰:《从三国看管理的奥秘》 媒体评价 曾先生的很多观点,跟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些管理方面的观点是大相径庭的,但这也许正是我们组织这次对话的价值所在。在我们创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企业的今天,曾先生的思考至少给了我们一些特别的启示。—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

曾仕强-人性管理听后感

曾仕强-人性管理听后感看完曾仕强-人性管理之后我的感触良多,有很多我喜欢的话,很多属于并适合我们中国人的话。其中有如下的几句经典: 1、常听见有些领导抱怨:中国人难管! ———我们的回应则是:谁叫您管中国人? 2、上司管部属,触犯了部属不喜欢被管的人性弱点;而即使部属觉得丧失了尊严,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有所抗拒。在这个时候,部属表面上顺从,暗地里却在想尽办法,要把上司活活“气死”。这便是不重视人性管理的恶果。 3、“管理”一共两个字,一个是“管”,一个是“理”。作为管理者,既不能“不管”,也不能“不理”,要“管事理人”。上司看得起部属,部属就会更加用心地把工作做好。这是人性管理的要领。 4、中国人爱面子,最怕被别人看不起。但是,要有面子,希望别人看得起自己,最好的办法,即在于自觉、自反和自律。 5、中国的管理哲学,即以人为本的人性管理。 曾老师说过:管是管,人性不喜欢被管;理是理,人性喜欢被尊重。我很赞同,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自主学习,不需要强制的一大堆管制,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关键修行看个人态度! 我认为,中庸之道,就是合理化主义,以人为本,自主教育为最佳。 人性的特点,第一要创造,第二要自主,不接受他人的摆布,人性是不喜欢被管的,从根本上讲,人性对管理有一种先天的排斥。我们要主张有个性的发展,个性即性格,走特色主义道路。 中国人十分注重德行,认为只有品德优秀的人才有资格管理他人。有的时候学而时习之,你学了以后,把它变成一种习惯,这样就很愉快 最后我想说,人性管理的重点在于人,只要把人理好了,事情自然就做好了。这就是管理的真谛! 曾老师还告诉我们怎样只理不管,做到无为而治——其中我喜欢的有如下这些,它们都很经典到位: 1、推、拖、拉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动机和结果是区别圆滑与圆通的试金石。 2、得人心者昌 3、圆通不等于圆滑 4、把握好“度”很重要 5、内方外圆 下面就我的理解,我来分享下我对内方外圆的理解—— 方,就是方针、准则;圆,是随机应变的变通。方形是“经”,圆形是“权”,就是权变。中国人有经,有权,有所变,有所不变。 我认为吃亏就是占便宜,因为这句话很在理有的时候。因为与人为善,于己宽心,退一步海阔天空! 当我们想变一变,妄图一切都能变成我们想要的。但是我想说的是:不可不变,不可乱变。务必做到:守本分,守规矩,守时限,守承诺,重改善,重方法待人处事,我们谨记这句话:凡轻诺必寡信。我们要做信守承诺,一言九鼎的人!

PK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的十大糟粕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的十大糟粕》 由于中国式管理对中国现代化的本质缺乏深刻的洞悉,因而错误地判断了中国当前的历史形势。中国当前现代化的本质是“第二次现代化”或“后现代化”,而中国式管理却以“第一次现代化”的眼光来看问题。 尽管中国式管理也谈全球化,但由于缺少正确的视角,因此,它对全球化的理解是片面和不深入的。这决定了不论何种形式的中国式管理,都是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指点中国的未来。 从全球化和后现代管理的角度,我们认为,目前出现的中国式管理理论,至少存在以下十大糟粕: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一:“中国中心论” 不论何种形式的中国式管理理论,都是“中国中心论”的体现。所谓“以我为主、博采众长……”,不过是“洋为中用”思想的翻版。这些都是近代中国,在面临“第一次现代化”时不成熟的思想。但是直到今天,我们还摆脱不了这种误区,实在是一个大国的悲哀。 “第二次现代化”或“后现代化”的本质,将是以“大我”观念代替“小我”观念,以世界的眼光来看中国。也就是,首先要认识到中国是世界的中国,而且中国与世界已不可区分。因此,刻意强调“中国式”是一种新形式的“闭关锁国”。它的危险是,将再一次把中国隔离于世界之外。 尽管一些相对理性的中国式管理言论认为,中国式管理需要具备与国际管理学对话的能力,但全球化背景下,实际上已经无法区分国内与国际。所谓国际或跨国,已经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文化概念。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跨国文化交流是不需要走出国门的。也就是说,跨国管理学也是不需要走出国门的。任何一门学术,特别是管理学,不出国门就已经是国际的了。在此种状况之下,所谓“以我为主,自成一家”,已经是落伍的思想。因为,所谓的“我”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我”了。强调“自成一家”的结果,是自决于“大我”的非理性行为。 可以说,隐藏在“地方特色”背后的“中国中心论”,是中国式管理最能蛊惑人心的思想。它甚至会以理性的名义,将民族主义包装起来,从而使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管理走入歧途。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二:包装的权谋 中国式管理声称,凡谈权谋乃是没有领会中国式管理的真谛。然而,中国式管理反对的只是赤裸裸的争权夺利,却推崇真正的权谋。因为真正的权谋,正是马基雅弗利所说的“伟大的假好人”式的狡黠。请看中国式管理的“经典”言论: “表面上看来,中国人喜欢争权夺利,实际上我们真正开心的,是塑造对自己更加有利的形势。大势所趋,权和利都成为囊中物,高明的中国人,口口声声不为权不谋利,却善于‘造势’,因为形势比人强,可以决定一切”。(曾仕强《中国式管理》197页。)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讲座精要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讲座精要 把人当做人看的管理,称为人性管理。顺着人性的需求来管理,可提高效益。什么都在变,只有人性从来没有改变。人性不喜欢被管,有人管理就不自在。人性不喜欢不理,没有人理就不高兴。人性管理就是只理不管,管事加理人。理的意思是看的起,让他觉得有面子,对事要管,把事情管好是基本的心态。对人要理,大家有面子,才叫做圆满。不能够圆滑,却必须圆通,要分清楚。不可以和稀泥,却应该和谐,才圆通。外圆还要内方,基本的原则必须坚持。方是方针,准则,也就是不变的原则。圆是随机应变的变通,就是变得合理。只能够随机应变,绝对不能投机取巧。原则和变通要有切点,否则就是乱变。不可不变也不能乱变,要变得合理。合理地因人,事,地,物,适当变通。 守本分,首先把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好。守规矩,凡事依照制度,按规定办事。守时限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应办事项。守承偌,答应的事情必须依承偌做到。 重方法,讲究正确有效方法提高绩效。重改善,精益求精,持续求做得更好。管理一定要制度化,但制度必须合理。合理的制度,大家一定要自动去遵守。制定制度时,由下而上比较容易合理。下面定得不合理,上面还可以有意见。上下多交流,彼此尊重,叫做好商量。自然孕育而成的制度,比较合乎人性。思虑的方式,和处理事情的方式相反。凡是先看规定,合乎规定才可以去做。不合规定,要先研究有什么能变通的。不能变通,最好改变事情以符合规定。如果有困难,最好和上级商量求谅解。合理合法,还要考虑可能生产后遗症。上级的命令是对的,先仔细听进去。研究实际状况,有问题提出来试试看。 自己不能解决,要及时向上级做报告,上级的指示,先说好,再实地做做看。实在有困难,再向上级提出,看着办。最好不要改变上司,让上司自己改变。指派工作,是上司能力的考验要慎重。适当指派工作,还要加以合理的辅导。部属做不好,要看是不能?还是不为。不能比较好办,找人教他或接受训练。不为要看是不敢,不肯,还是不多做。依照不同状况,做不一样的辅助指导。越级报告应该视为非常态,而非常态。不可以不听也不能不听,都有不良后果。应该先听,然后才告诉他依层级报告。站在暗处看直主管怎样处理这件事。 有意见要私底下和直接主管好好商量,尽量设法减少越级报告,但不能限制。不可以向上级抗议,因为上级不接纳。不可以询问部属,因为不一定愿意说。最好宣示由部属自行决定要不要报告。让上级和部属拥有某些弹性比较好办事。自动报告的,要尽心辅助,力求办妥。不报告的,自行负责,不替他担责任。最好的指示方式,就是不要发号施令。先提出问题,看大家如何反应最妥当。对不同的意见,不要做评论,各自表述。把指示放在腹中,让大家自动找出来。人对自己的决定,必然全力以赴去做,保持紧急时发号施令的权利,很有效。大家一般大,谁也不怕谁,也不服气。让大家明白,跟我打交道保证不吃亏。有办法时,还要故意让大家占小便宜,能帮忙时,要尽量帮忙,不必太计较。必要时好开口,大家也才会热心反应。希望大家如何对待我,先从自己做起。人员没有增加,新的业务却不断产生。如果分配不出去,主观自己迟早累死。指派新的任务,谁都不热心,腿拖拉。表现的很热心,更要小心,想干什么。要想办法,让大家乐于接受新的业务。指派得当,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安心。不要等到最后才发现,平时在做什么。不能如期完成,必须提早报告求补救。上下都明白,共同想办法,如期完成。实在没办法,要提出补救方案才罢休。

《曾仕强:管理的真相》笔记

《曾仕强:管理的真相》笔记 2010-07-12 21:18:24 1.真实: ——美国人求真,管理的时候注重数字,以数字来达到精确管理的目的。 ——中国人更看重人,在真的里面加了善,要求人的诚信第一,信用是自己一点一滴逐渐建立的,稍有毁坏,便很难恢复。至于具体事上,则主张留有一定的弹性和余地,主张将看得见的和看不见得结合起来,才能够掌握全局,弄清楚真实的情况。数字只是现实看的见的部分,而反映不出看不见得部分。 2.良善: 动机不良善,中国式管理的功效不但很小,而且可能造成人与人之间互相不信任的严重后遗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各种事态都经过长期的历练与考验,并不是一般人就能够一眼看出其中端倪的。因此,立即反应实在十分危险,不如冷静下来,深一层思虑,细细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才不致忽然冒出自己的浅见而贻笑大方。 3.道德: 西方的管理重视制度,中国式管理重视道德,投入务求“真”,产出必须合“德”,将伦理和道德合一,才是中国式管理的品质所在。 4.德治: 德法不足以自行,中国式管理,提升法治到德治的层次,以安人为最高目标。 德治和法治不该割裂,而该结合起来,两者原来是一回事,并不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方式。“为政以德”,为政者自身应该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但在实际运作时,仍然以法制为基础,也就是依法行事。“古之为政,爱人为大”,管理者自身的品德修养要好,主要表现在爱人。安人之道,就是具体的爱人措施。安人知道配合经权之道,便是法治和德治取得协调的结果。合理合法必须通过合情合理的方式,才能收到安人的效果。管理者的恭、宽、信、敏、惠,成为能不能爱人的德目。 ——恭: 恭为仪容方面的德行,“恭而不侮”,主要表现在“管理者的态度,不致引起对方见侮受辱的心情”。敬指行为方面的德行,主要表现于管理者的行为,不骄亢,不威胁,更不能粗暴。 恭不致侮人,但并不保证不受侮,此时就需要宽容,展现宽的德行。 ——宽: 即宽大、宽容、宽恕。“宽则得众”

曾仕强经典语录大全

曾仕强经典语录大全 导读:本文是关于曾仕强经典语录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搞清楚推、拖、拉的真正用意,合理应用以求圆通。 2、上侵下职,妨害员工的学习、成长,更破坏上司与部属之间的合理关系。 3、安人的历程,是由开心而交心,藉交心而共同关心,然后产生同心的一连串心与心的变化。 4、人的一生,不要留任何把柄,否则迟早变成致命伤。 5、要到生死关头,利害相交的时候,才能知道一个人的真心。 6、任何一段经历,对于每个人都是很宝贵的经验。 7、抱持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心态来包容一切。 8、看一个孩子,是看他的品德,不是看他的才干。 9、做人应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收获不是自己能掌控的。 10、决策以止定静安虑得为过程。 11、花钱去做广告,不如用实际行动使大家口耳相传。 12、采取无为的执行过程,才能大有为。 13、只要合理,怎样变动都可以。 14、用情理法来领导,最为合理。 15、对一个人来讲,常识比知识更重要。 16、商业竞争的胜负最终决定在经营者本身的修养上。

17、国家安定,商人才可能做生意。 18、做事情前,一定要做好周密的计划,遇到困难时,人要找自己行得通的路。 19、当得到好处时,首先要想到别人,而不是只想到自己。 20、跟中国人打交道,不能有结论;中国最厉害的人都是没有结论的人。 21、管理是修已安人的历程。 22、做人做事兼顾并重,透过好好做人来把事情做好。 23、当事情太顺利的时候,更要格外小心。 24、领导的意义,在发挥安人的潜力。 25、有效地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26、中国是集体领导,个人决策。集体领导是过程,个人决策是结果。 27、控制的用意,在保证今后几年如何安人。 28、满脑子只有钱的人,一辈子赚不到钱。 29、全面无型的控制,把法律和良心合在一起。 30、一个人动机纯正,完全为公,就是随机应变。一个人动机不纯,完全为己,就是投机取巧。 31、一个人,要替自己的所作所为担负全部的责任。 32、老板做好人,干部做坏人,才是良好的配合。 33、中国人的事情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做与不做都难,堪称“两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