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阻定律教学设计(璧山 高飞)

电阻定律教学设计(璧山 高飞)

电阻定律教学设计(璧山 高飞)
电阻定律教学设计(璧山 高飞)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

璧山中学高飞一、教材分析

《导体的电阻》是人教版物理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的第6节内容。学生已学完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知识,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应用,故本节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来探讨电阻定律,重点突出探究过程。在初中时学生只知道定性结论,故本节内容属于发展和提高的范畴,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机会,即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经历过程、体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参与并从中体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影响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和这些因素之间的定性关系。但学生对伏安法测电阻、电路的设计与选择、动手连线、数据处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故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较精确的探究有一定的难度。

三、设计思路

基于以上原因,同时参阅多种版本的内容编排,本节课重点放在让学生探究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上,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采取了来源于教材但创新教材的设计思想,将教材中横截面积和长度的测量淡化,基于“在同一电路中比较多个电阻的定量关系”来设计本节课,在教材电路图基础上优化出“串联电路比较电压”的电路图,学生再去开展分组探究实验,研究电阻R 与导体的长度l、横截面积S、导体材料的关系并得出规律,得到它们的定量关

系。

在学生探究实验中,对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思路加以引导,提供探究记录的表格,引导学生小组内分工协作,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最后完成探究过程。

对电阻率概念的形成和理解,侧重于物理意义方面,以讲述为主,借助课本上数据的比较,进行演示实验来演示电阻率和温度的关系,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半导体、绝缘体、超导体部分内容则采取课后自学。

本节课将教学活动分为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板块,设置学生活动。以定性研究为引入,以发掘学生思维为主线,共同总结出“串联电路比较电压”的方法,不断推动教学的开展,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阻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电阻定律。

2.了解材料的电阻率的概念、物理意义、单位与温度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决定导体电阻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提高科学分析、提炼实验结果的能力。

3.通过对不同材料电阻率的介绍,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增强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设计电阻R和长度l、横截面积S、导体材料关系的探究方案,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二)难点:探究方案的设计,电路的连接,数据的分析和结论的得出。六、教学方法

合作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归纳、讲授法。

七、教学器材

自制器材10组(含化学电解槽、数字电压表、学生稳压电源、自制电阻丝套件、开关、导线、自制演示用电路板等)

教学过程

创新引课,提出问题

进行演示实验,展示自制电路板,自制化学电解槽,通过改变极板间的距离、溶液的体积和不同种类的溶液,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发生变化,从而定性得到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

九、板书设计

一、探究实验

方案一:R与L关系

方案二:R与S关系

方案三:R与材料关系

二、电阻定律

1、内容:

2、表达式:R =ρl/S

三、电阻率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新引课提出问题(5分)【活动1】师生共同演示:调节

极板间距离、溶液体积、不同溶

液,看小灯泡亮度

【提问】1.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

现到长度大,电阻大;横截面积

大,电阻小;材料不同,电阻不

同,回忆初中学习的知识,导体

的电阻由哪些因素决定?

2.导体的电阻与上面的这些因素

有怎样具体的定量数值关系?

【板书】导体的电阻

演示实验

回答问题

猜想讨论

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

的兴趣,拉近与学生距

离,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引发学生探究欲望,活化

思维,导入新课。

(二)

讨论方案设计电路(8分)【活动2】科学猜想

【提问】1.如何去探究一个物理

量和几个物理量的关系呢? (控制

变量法)【提问】猜想

R∝l,R∝1/S,R与材料有关。

【提问】2.如何测量电阻的阻

值?

【板书】R=U/I

【引导】分析PPT中图

【提问】3.能不能对实验方案进

行优化

【活动3】引导学生设计电路图

学生猜想

交流讨论

设计电路

渗透科学探究思想

了解科学探究步骤

创新处理教材

设计实验方案

为动手实验做铺垫

(三)

优化方案实验探究(10分)【引导】引导学生优化实验方案,

讨论交流得出最优方案——串联

各金属丝比较电压。电路如图:

【引导】类推,当电阻分别变成

横截面积S、2S、3S、4S、5S就

可测电压,比较关系;同理材料

之间的比较也可用此方法。利用

PPT规范实物连线

【活动4】分组实验,教师适时点

分组实验

通过设计→实验→

测量→记录→分析总结

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

究精神,发挥学生的学习

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团队

合作的过程中感受科学

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分

析归纳、概括总结的能

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同

时培养学生对实验方案

进行优化,训练学生思维

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四)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8分)【展示】展示学生数据和图像处

【评价】误差允许范围内,U∝L,

R∝L

【展示】探究电阻与横截面积、

材料的定量关系。

【板书】结论R∝1/S,R与材料

有关

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

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

面积S成反比;导体的电阻与构成

它的材料有关。

表达式:R =ρl/S

分组讨论

归纳结论

汇报结果

分享成果

交流评估

培养学生归纳

语言概括能力

渗透科学探究思想

(五)联系实际拓展应用(5分)【讲授】电阻率的概念、单位。

【活动6】学生对照PPT表中数据

分析电阻率的大小特点

【实验】加热钨丝看小灯泡亮度

【讲授】电阻率:与材料、温度

有关。

【板书】应用(选讲)

观察思考

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

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

能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

(六)学生

总结课外探究(4分)【总结】利用提纲式进行学生总

结,突出主题,提升学生重视程

度。

【作业】学生课外自学和查阅超

导、半导体等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总

结,归纳所学知识,体会

科学探究方法,达到教学

目的。

电阻定律教案人教版

电阻定律教案人教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第三节电阻定律(2) 教学目的:进一步深化对电阻概念的认识,掌握电阻率的物理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1)欧姆定律是如何表述的 (2)不同导体的电阻大小不同,那么,导体电阻的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 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 演示实验: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保持BC间的电压不变 ① BC间接入同种材料制成的粗细相同,但长度不相同的导线。 现象:导线越长,电路中电流越小。 计算表明:对同种材料制成的横截面积相同的导线,电阻大小 跟导线的长度成正比。 ② BC间接入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但粗细不相同的导线。 现象:导线越粗,电路中的电流越大

计算表明:对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的导线,电阻大小跟导线的横截面种成反比。 即: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这就是电阻定律。 R∝L/S R=ρL/S (1) (1)式中的ρ是个比例系数.当我们换用不同材料的导线重做上述实验时会发现:不同材料的ρ值是不相同的,可见, ρ是个与材料本身有关的物理量,它直接反映了材料导电性的好坏,我们把它叫做材料的电阻率. ρ=RS/L (2) 注意: ⑴电阻率ρ的单位由(2)式可知为:欧姆米(Ωm)各种材料的电阻率在数值上等于用该材料制成的长度为1米,横截面积为1平方米的导体的电阻. 但电阻率并不由R S和L决定. ⑵引导学生阅读P30表格 思考: ①哪些物质电阻率小,哪些物质电阻率大 纯金属的电阻率小,合金的电阻率较大,橡胶的电阻率最大.

电阻定律实验报告

探究电阻定律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探究电阻定律 二、实验目的:探究导体的电阻和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那么,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比如,下列的因素是否对导体的电阻有影响?如果有,关系如何呢? 1.导体的材料;2导体的体积;3导体的长度; 4导体的粗细;5导体的质量;6环境的温度等。 三、实验器材: 电阻定律演示板(材料、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的不同的铜线;材料、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铜线;横截面积、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的铜线和铝线)、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直流电源。 四、实验原理:(欧姆定律) 影响导线电阻的因素不是单一的,因此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 1、保持导线的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测量长度比为1:2的两个导线的电阻大小。 2、保持导线的材料和长度不变,测量横截面积比为1:2的两个导线的电阻大小。 3、保持导线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的不变,测量材料不同的两个导线的电阻大小。 五、画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 六、实验设计与步骤:

1、按实验原理图连接好电路,在电路的A、B之间接入待研究的铜导线,通电前先使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 2、将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长度之比为1:2的两根铜导线①、②,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将电流表示数都调节为1A、电压表的读数记录在表1中,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计算出导线电阻。 3、将材料和长度都相同、横截面积之比为1:2的两根导线②、③,分别接入电路,操作同步骤2,将结果填入表2中。 4、将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材料不同的两根导线③、④分别接入电路中,调节变阻器,使通过导线的电流相同,读出并记录电压表的读数,填入表3中。 5、断开开关,整理好器材。 6、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 1、保持导线的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探究电阻与导线长度间的定量关系。 表1 接入的导线长度电压U/V 电流I/A 计算 电阻R/Ω ①L01A ②2L 1A 实验结论: 同种材料,S一定,电阻R与L成正比即R ∝L 2、保持导线的材料和长度不变,探究电阻与导线横截面积间的定量关系。

《电阻定律》示范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初中学过,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 哪些因素?其定性关系是什么? 学生: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同种材料制成的导 体,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教师:同学们在初中已经知道了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定性关系, 这节课让我们用实验定量地研究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 1、电阻定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介绍固定在胶木板上的四根合金导线L i、L2、L3、L4的特 占 八、、- (1)L i、L2为横截面积相同、材料相同而长度不同的合金导线(镍铬丝) (2)L2、L3为长度相同,材料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合金导线(镍铬丝) (3)Lj L4为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但材料不同的合金导线(L3为镍铬丝, L4为康铜丝) 演示实验:按下图连接成电路。 (1)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教师:将与A、B连接的导线分别接在L i、L2两端,调节变阻器R,保持导线两端的电压相同,并测 出电流?比较通过L i、L2电流的不同,得出导线电阻与导线长度的关系。 学生:从实验知道,电流与导线的长度成反比,表明导线的电阻与导线的长度成正比。 (2 )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教师:将与A、B连接的导线分别接在L2、L3两端,调节变阻器R,保持导线两端的电压相同,并测 出电流?比较通过L2、L3电流的不同,得出导线电阻与导体横截 面积的关系。 学生:从实验知道,电流与导线的横截面积成正比,表明导线的电阻与导线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3)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 教师:将与A、B连接的导线分别接在L3、L4两端,重做以上实验。 学生:从实验知道,电流与导体的材料有关,表明导线的电阻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师生共同活动:小 结实验结论,得出电阻定律。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A V R=10Ω 《欧姆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形成规范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难点: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的简单计算。 教 具:干电池2节或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各1只,变阻箱1个 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演示法、巩固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知识和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那么电流、电压和电阻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大家根据“让小灯泡变亮”猜想它们的关系怎样?引入:欧姆定律(板书) 二、新课探究 1、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板书) (1)讨论交流:研究方法?电路图? 电路设计:(如右图) (2)实验研究(演示实验) (3)R 一定(R=5Ω)I 跟U 的关系。记录,分析数据,作出曲线图。 电压(V ) 1 2 3 电流(A ) 0.2 0.4 0.6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板书) 2、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 (1)U 一定(U=2V ),I 跟R 的关系。记录,分析数据,作出曲线图。 电阻(Ω) 5 10 20 电流(A ) 0.4 0.2 0.1 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板书) 我们把以上两个实验的结论综合起来即是欧姆定律。 3、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板书) (2)公式: I = U/R 。 公式中I 、U 、R 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 (板书) (3)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R 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 一。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公式I=U/R 完整地表达了欧姆定律的内容。 说明: 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课后阅读信息窗关于欧姆研究欧姆定律的介绍) 4、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初中物理《1焦耳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9-18-4焦耳定律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3.了解电热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能 力。 2.知道等效替代法和控制变量法在本节实验中的运用。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念。 2.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理念。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焦耳定律是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四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能与内能之间转化的具体体现。教材在电功、电功率之后安排焦耳定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由“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和电热的利用与防止”三部分组成,研究电热与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定性关系,焦耳定律的理解及应用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教学中,做好实验及分析实验现象是关键。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注重科学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学生学习背景分析 1.学生对焦耳定律较为陌生,但有一定的电流的热效应认识。由于新课程理念与应试教育观念的冲突,学生对探究教学形式还有某些不适应。 2.九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能对较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归纳并得出初步结论, 但用图像法收集与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较为薄弱。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通过实验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并确定研究方法及实验操作中各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2.难点: 对焦耳定律的理解及焦耳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讲练法、小组合作探究。 五.教学用具和实验器材 多媒体课件、焦耳定律演示器、电流表、电源、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等。 六.课时安排 1 课时 七.教学过程

电阻定律

《电阻定律》教学设计 刘云学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3-1 【教材分析】 《电阻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3-1)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间的关系,初中已定性地讲过,这节课,我们采用探究的方法,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得出电阻定律。为了便于学生操作,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让学生分为三个大组十二个小组,分别探究不同的方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导体电阻与决定因素的关系得出电阻定律,并总结表达式。 2、能叙述电阻率的意义,了解电阻率和温度的变化关系。 3、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与计算。 二、能力目标: 1、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并熟练使用滑动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等常用电学实验器材,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和价值观 1、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培养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积极情感。 2、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实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1、电阻定律的探究及得出电阻率 2、电阻率的理解 【教学难点】电阻率的理解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器材】电阻丝数根(电阻丝上标明不同的材料的名称)、电流表一个、电压表一个、电键、导线、电源、毫米刻度尺、电阻丝固定装置、螺旋测微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通过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怎样描述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 3、导体的电阻由哪些因素决定?其定性关系是什么?(由材料、 长度、横截面积决定,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长度越长,横截 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同学们在初中已经知道了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定性关系,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用实验定量地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实验探究:、 1、探究目的: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决定因素的定量关系。 2、探究内容: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定量关系。 3、探究方法: [提问]:我们要想研究电阻与几个因素的定量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是什么? (控制变量法)

高中物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感应电动势,及决定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 (2)、知道磁通量的变化率是表示磁通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并能区别Φ、ΔΦ、?Φ 。 ?t (3)、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内容、数学表达式。 (4)、知道E=BLv sinθ如何推得。 (5)、会用E =n ?Φ 解决问题。?t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推导导线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公式E=BLv,掌握运用理论知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不同物理现象中抽象出个性与共性问题,培养学生对不同事物进行分析,找出共性与个性的辩证思想。 (2)、通过比较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的特点,引导学生把握主要矛盾。 教学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教学难点、感应电流与感应电动势的产生条件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根据上面的三幅图试回忆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实验,并回答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答: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就会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2、恒定电流中学过,电路中存在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答:电路闭合,且这个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源。 3、在发生电磁感应的情况下,用什么方法可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答:由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二、引入新课 1、问题1:既然会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那么,怎样确定感应电流的强弱呢? 答:既然有感应电流,那么就一定存在感应电动势.只要能确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根据欧姆定律就可以确定感应电流了. 2、问题2:如图所示,在螺线管中插入一个条形磁铁,问 ①、在条形磁铁向下插入螺线管的过程中,该电路中是否都有电流?为什么? 答:有,因磁通量有变化 ②、有感应电流,是谁充当电源?

电学实验一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教学设计及学案

电学实验一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一种测定金属电阻率的方法 2、会使用螺旋测微器进行读数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较高,但往往缺乏认真的态度,同时初中的思维习惯还在头脑中作怪,把电表都当作理想的,这会成为学生正确连接电路以及分析数据的障碍,也会对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形成干扰,因此在高三的实验复习中只要正确的引导,抓住学生对实验课的热情,有针对性地不断向学生强化各个电学实验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 1、主体引导法:高三的实验复习课没有大多的时间给学生从基础开始复习实验,所以老师作为实验复习课的主体引导学生从知识的体系去复习。 2、讨论法:测量金属电阻率的实验电路设计有四种,通过讨论复习电流表的“内接法”、“外接法”、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限流式”接法,通过学生的讨论,加深学生对电路设计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伏安法测电阻 难点:实验电路的设计 五、教学过程 详见下页《电学实验一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学案》 六、教学流程图

默写电阻定律公式,并提出问题:如何求电阻率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引出测量电阻率的原理。 根据原理,引出需要的准备知识。 根据原理设计电路图,确定实验步骤。 学生动手实验,并进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例题讲解。 课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 电学实验一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的使用和读数 3、实验步骤 4、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5、注意事项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原则和读数方法,掌握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两种常用的连接方式。 (2)学会使用螺旋测微器,并会读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3)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及如何减小误差. (4)间接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二、实验原理: 由电阻定律R= 可知,金属的电阻率为ρ= ,因此,由金属导线的长度l、横截面积S,并用伏安法测出金属导线的电阻R= ,便可求出制成导线的金属的电阻率ρ = . 三、实验前知识准备 1、螺旋测微器的构造原理及读数

初中物理《_电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3 节电阻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 1.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2.进一步学习体会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和观察实验. 2.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严谨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难点】电阻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电阻定律演示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电流表等. 【学生准备】铝导线、铜导线实物、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电阻定律演示器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预先准备好的几种电线:比如家庭用导线、电缆线、高压输电线等(如图所示)。 1

提问:这些是什么?导线芯是什么材料? 我现在带来了两种导线,大家看一下电线芯的外面包了一层橡胶或塑料,是不容易导电的绝缘体,导线的芯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观察并回答: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芯。 [过渡语]我们知道,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学完这节课你就明白什么原因了。 二、新知构建 (一)、电阻 演示1:如图1 所示,将一个电流表、两节干电池、一个开关和一段镍铬合金线连接电路,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记入实验数据表格。 演示2:如图2 图1 所示,把和演示 图2 1 相同的一个电流表、两节干电池、一个开关,只是把一段镍 铬合金线换成一段铜导线连接电路,并读出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提示学生观察灯泡亮度和电流表示数有什么变化。 问题:比较两次电流表的示数,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 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3-64 页相关内容,说出电阻的定义、符号、单位及其换算。 【生回答后板书】:1、电阻: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符号:R,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2、电阻的单位换算 1.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千欧(kΩ)、兆欧(MΩ).1kΩ=103Ω、1 MΩ=106Ω. 2.同学们对于电阻这个物理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也叫定值电阻,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电阻定律教学设计(璧山 高飞)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 璧山中学高飞一、教材分析 《导体的电阻》是人教版物理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的第6节内容。学生已学完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知识,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应用,故本节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来探讨电阻定律,重点突出探究过程。在初中时学生只知道定性结论,故本节内容属于发展和提高的范畴,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机会,即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经历过程、体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参与并从中体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影响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和这些因素之间的定性关系。但学生对伏安法测电阻、电路的设计与选择、动手连线、数据处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故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较精确的探究有一定的难度。 三、设计思路 基于以上原因,同时参阅多种版本的内容编排,本节课重点放在让学生探究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上,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采取了来源于教材但创新教材的设计思想,将教材中横截面积和长度的测量淡化,基于“在同一电路中比较多个电阻的定量关系”来设计本节课,在教材电路图基础上优化出“串联电路比较电压”的电路图,学生再去开展分组探究实验,研究电阻R 与导体的长度l、横截面积S、导体材料的关系并得出规律,得到它们的定量关

系。 在学生探究实验中,对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思路加以引导,提供探究记录的表格,引导学生小组内分工协作,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最后完成探究过程。 对电阻率概念的形成和理解,侧重于物理意义方面,以讲述为主,借助课本上数据的比较,进行演示实验来演示电阻率和温度的关系,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半导体、绝缘体、超导体部分内容则采取课后自学。 本节课将教学活动分为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板块,设置学生活动。以定性研究为引入,以发掘学生思维为主线,共同总结出“串联电路比较电压”的方法,不断推动教学的开展,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阻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电阻定律。 2.了解材料的电阻率的概念、物理意义、单位与温度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决定导体电阻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提高科学分析、提炼实验结果的能力。 3.通过对不同材料电阻率的介绍,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增强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高中物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实验引入,激发兴趣 实验:三节电池供电,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组成两个支路并联,电源对每一个灯泡供电 亮度一样,同时对两个灯泡供电两个灯泡都变暗。 先介绍实验器材,电路组成和连接方式,让学生猜想:电源对每一个灯泡单独供电亮 度较大,同时对两个灯泡供电两个灯泡的亮度变大还是变小? 提问:为什么亮度越变小呢?(接着引入今天的话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习今 天的内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设计意图:实验演示,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 学习的兴趣点。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提出问题: 什么是闭合电路呢?首先我们认识一下什么是闭合电路,闭合电路由内电路,外电路, 组成。在这里我们要知道七个概念:电源,内电路和外电路,内电阻和外电阻,内电压和外电压。 2、建立模型 Ir 问题1:在闭合回路中,电源在电路中起何作用?描述电源性能有哪些 重要参数?这些参数有何物理意义? E U 电源提供电压可以产生持续不断的电流,描述电源的参数有电动势和 内阻,电动势是描述电源做功本领的物理量,内阻是电源内部电流流 过电池内部所受到的阻力, 问题2:如图,流过电阻R 和电阻r 的电流大小有何关系? E r R I R 与r 是怎样联接的? 电流大小相等,串联关系。 问题3:在闭合电路中,电势如何变化呢? 通过电势变化过程分析和动画让学生体会在内外电路中电势的变化情况,并通过课本上 的物理模型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变化情况:在外电路中,沿电流方向电势降低,在内电路中,一方面,存在内阻,沿电流方向电势也降低;另一方面,沿电流方向存在电势“跃升”。而且,它们还满足E=U 外+U 内 3、解决问题 过渡引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呢?我们从理论上再分析一下。 E r R I 看下面的电路:如图,外电路有一电阻R,电源为一节干电池,内阻 为r,电动势为E。 问题1、若闭合开关S 后,电路电流为I,则在t 时间内,在电源内部有多少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这种能量的转化是通过什么力做功实现的? 正电荷的数目为q=It,由W 非=Eq 得W 非=EIt,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化学能转化 为电能 E 电= EIt

初中物理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介绍欧姆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品格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的课型属于习题课,以计算为主.习题训练是欧姆定律的延续和具体化.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并使学生初步明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确题设条件,正确地选择物理公式,按照要求规范地解题,注意突破从算术法向公式法的过渡这个教学中的难点.特别需强调欧姆定律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即同一导体,同一时刻的I、U、R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欧姆定律的公式后,要变形出另外两个变换式,学生应该是运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是,对另外两个公式的物理含义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解释清楚,尤其是欧姆定律公式.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1.找学生回答第一节实验得到的两个结论.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 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 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有一个电阻,在它两端加上4V电压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2A,如果将电压变为10V,通过电阻的电流变为多少?为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A,因为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 端的电压成正比.

3.在一个10 的电阻两端加上某一电压U时,通过它的电流为2A,如果把这个电压加在20的电阻两端,电流应为多大?为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20 电阻的电流为1A,因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 电阻大小成反比,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电阻的关系,这两个关系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呢? 启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复述,指出这个结论就叫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节两个实验结果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的这种关系首先由德国 物理学家欧姆得出,所以叫做欧姆定律,它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 2.介绍《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文. 3.欧姆定律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 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 如果用字母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用字母R表示导体的电阻,字母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那么欧姆定律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呢? (二)欧姆定律公式 教师强调 (l)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 (2)单位要统一I的单位是安(A)U的单位是伏(V)R的单位是欧() 教师明确本节教学目标 1.理解欧姆定律内容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学问题.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欧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三)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例1】一盏白炽电灯,其电阻为807 ,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电阻定律教案

电阻定律 河北滦平县第一中学 袁青林 一、教学目标 1、 实验探究得到电阻定律,并从理论上进行推证。 2、 掌握电阻定律及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材料的关系。 3、了解热敏电阻、半导体、超导体。 二、重点、难点 电阻定律是本节的重点内容;电阻率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具 多媒体视听系统,电脑,自制电阻与温度关系演示器一台,电池组,开关,数字直流电压表,数字直流电流表2块,50欧姆滑线变阻器,电阻定律演示器,导线若干,数字万用表。 四、新课教学 1、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投影展示)由电阻定义式R= I U 知,导体的电阻R 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U 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I 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不对,解释原因) 那么,电阻R 与那些因素有关呢?(投影展示 学生与电工师傅的谈话录像) 总结影响因素;由谈话知R 与导线长度L 、导线的横截面积S 、导线材料、温度有关。 2、 设问:这种说法能否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希望通过探究性实验找出R 与L 、S 、的定 量关系;R 与材料、温度的定性关系。 实验探究: (一)、明确目的:探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的关系。 (二)、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目标任务:(分组实验探究) (1) :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改变长度,研究电阻的变化。 (2) :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改变横截面积,研究电阻的变化。 (3) :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改变材料种类,研究电阻的变化。 (4) :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5) :信息组 各组具体实施方案及结论: (1) 组利用伏安法测电阻R ,限流外接,得到数据填入表格,进行简单数据处理。

《电功率》优质课教案

《电功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 (2)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瓦和千瓦,了解电能单位千瓦时的由来; (3)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额定电压和实际电压。 (4)会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更加深入地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观察用电器的铭牌或相关备注,了解与用电器功率有关的参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3)关心日常生活中各种用电器功率的大小,培养节能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电功率的定义;实验探究电功率问题; 2.难点:理解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及实践意义。 三、学习方式 1.合作学习; 2.科学探究。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电能表,保险盒,开关,15W和100W的电灯泡,插座;学生电源,电流,电压表,导线若干,额定电压为 2.5V的小灯泡;多媒体资料。 2.学生准备:观察家庭中常用的灯泡上面的数据。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家里的新房需要安装灯泡,现 在有100W和60W两种不同规 格的灯泡可供选择,客厅的灯 要亮一些,卧室的灯要暗一 些,你会怎么选择?为什么? 选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 判断,客厅安装100W的灯泡, 卧室安装60W的灯泡。 原因:100W的灯泡肯定比60W 的更亮。 根据日常生 活中常见的 现象,创设 物理情景, 体现“从生 活走进物 理”的理念, 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认识电功率教师演示100W和60W灯泡正 常发光时的情况。 问1:灯泡发光时,能量是如 何转化的?从刚才的演示中 可以看出,100W的灯泡比60W 的灯泡亮,这说明什么问题? 问2:怎样来比较电流做功的 快慢呢? 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 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这表 明相同时间内100W的灯泡把 更多的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 能。 学生思考。

《 探究电阻定律》教学设计

《探究电阻定律》教学设计 张滩高中杨金泉 一、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深化对电阻的认识。 (2)理解和掌握电阻定律及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有关。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能力;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提出猜想→研究方法→实验操作等一系列探究过程,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体验“通过控制变量和对比、分析解决三个变量之间关系和数据处理等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领悟实事求是的理念,并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 (2)通过动手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会研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电阻定律的得出。 2.难点:电阻率。 3.解决办法:

(1)对于重点,主要是通过课堂上师生一起探究,最后用科学的处理方法导出定律,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渗透。 (2)对于难点,主要是通过与电阻的比较,从而明确电阻反映导体本身属性;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属性;通过介绍金属温度计,使学生知道电阻率和温度有关。 三、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用具:电阻定律演示仪、多用电表。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我们在生活中处处涉及到电路,而说到电路一定离不开电阻。在初中我们学过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即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电阻的电流,根据U 来计算出电阻)。 R I 问:电阻是否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呢?(不是,导体本身决定。) 猜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举例。 提出问题:导体的电阻和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让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课题:3.3 探究电阻定律) (二)讲述新课 问:研究电阻和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采用什么实验方法呢?(控制变量法)——课本64页 (展示并介绍实验器材)请大家讨论如何根据我所提供的器材,利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思想,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来验证上述问题呢?

电阻定律教案精选范文人教版

电阻定律教案精选范文人 教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高二物理教案sy-6] 实验六、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一、实验目的: 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阻值,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二、实验原理: 用刻度尺测一段金属导线的长度L ,用螺旋测微器测导线的直径d ,用伏安法测导线的电阻R ,根据电阻定律,金属的电阻率ρ=RS/L=πd 2R/4L 三、实验器材: ①金属丝②千分尺③安培表④伏特表⑤(3伏)电源⑥(20Ω)滑动变阻器⑦电键一个⑧导线几根 【点拨】被测金属丝要选用电阻率大的材料,如铁铬铝合金、镍铬合金等或300瓦电炉丝经细心理直后代用,直径毫米左右,电阻5~10欧之间为宜,在此前提下,电源选3伏直流电源,安培表选0 安量程,伏特表选0 3伏档,滑动变阻器选0 20欧。 四、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三次测量导线不同位置的直径取平均值D 求出其横截面积S=πD 2/4. (2)将金属丝两端固定在接线柱上悬空挂直,用毫米刻度米尺测量接入电路的金属丝长度L ,测三次,求出平均值L 。 (3)根据所选测量仪器和选择电路的原则画好电路图1,然后依 电路图按顺序给实物连线并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 点拨:为避免接线交叉和正负极性接错,接线顺序应遵循: 电源正 极→电键(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用电器→安培表正极→安培表负极→电源负极,最后将伏特表并接在待测电路的两端,即先接干路,后接支路。 (4)检查线路无误后闭合电键,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出几组I 、U 值,分别计算电阻R 再求平均值,设计表格把多次测量的D 、L 、U 、I 记下来。 图1

高中物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t 物理选修 3-2 第四章电磁感应 第四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本节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首先,建立感应电动势概念;其次,通过对实验的定性分析探索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随后,得 出感应电动势大小的一般表达式 E =n ?Φ ;最后,再利用法拉第电磁感 应定律对“导线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和“反电动势”这两种特殊情况进行分析。 引入感应电动势的概念,要注意温故知新。闭合电路中要维持持续电流,其中必有电动势的存在。在电磁感应现象中,闭合电路中有感应 电流,必然存在对应的电动势,即感应电动势。 比较慨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本质。由感应电流过渡到感应电动势,对学生来说,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深化过程。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感应电流与感应电动势的区别和联系,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接通与断开闭合电路时的电路电流与路端电压。即当电路断开时,回路中没有感应电流,但路端电压(即感应电动势)仍

然存在,而电路中出现感应电流,是要以电路闭合与电动势的同时存在为前提条件,所以,感应电动势的有无,完全决定于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与电路的通断,电路的组成情况等无关。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动势”比“感应电流”更具有本质意义。结合实例进行对 比分析,对巩固和深化概念很有效。 建立感应电动势概念的教学思路可以归纳为: 电磁感应现象→电流→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设计的思路如下: 按上述线索分析教材时,一是要使学生对演示实验的现象观察清楚;二是要结合实验,实例,运用类比等方法,加深学生对磁通量变化率概念的理解。教学中,可以列举速度是由位置的变化率决定,加速度是由速度的变化率决定等,以此来加深对变化率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欧姆定律(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表

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会测量未知电阻; 能排除常见 的电路故障。 3.知道申并联电路等效电阻和各个电阻之间的关系;能在电路中进行运用。关系是: 2.内容:导体中的电 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 成_________ ,与导体 的电阻成__________ . 3.表达式: 4.欧姆定律的理解 在______ 一定的情况 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 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成______________ .在 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 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 考点二申、并联电路的 电阻 1.在探究申并联电路等 效电阻和各个电阻 关系时的探究方法 是: 此研究它方法在那些实 验中用到过? 2.申联电路的等效电 阻和各个电阻的关 系: 电阻申联相当于改变了 电阻的____________ 使 等效电阻比每一个电阻 都_______ . 3.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和各个电阻的关系: 电阻并联相当亍改变了 电阻的____________ 使 等效电阻比每一个电阻 都_______ . 考点三伏安法测电阻 1.原理: 2.电路图 3.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 作用: 4.连接电路时有哪些注 息事项: 每个知识 点找小同 的学生回 答,补 充,归纳 正确答 案。 每个考点 对应的知 识点罗列 出来,使 学生对本 章知识有 整体的认 识。对重 要的知识 点的答案 用红色显 示出来, 起到突出 重点,警 示学生的 作用。

基础知识检测17—20 分 钟 通过学生对基础 知识答题的检 测,发现并纠正 错误,形成正确 的认识。 4.欧姆定律:_____ 0 公式:_______。伏 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0 5.(1)电阻的申联: 电阻申联相当于增加了 导体的_______ ,使总 电阻______ 任何一个 所申电阻,即申联电路 的总电阻等丁___ ,用 公式表/」、为__ 0 (1)电阻的并联:电阻 并联相当亍增大了导体 的___________ ,使总 电阻______ 任何一个 所并电阻。并联电路的 总电阻的倒数等丁_ 用 公式表示为:—。 抽取一名 学生中考 终结练习 第112 贞 的知识要 点的答题 用投影展 示,再找 其他学生 改正。 用视频展 台投影出 来,再进 行放大, 并让学生 现场改 正,利用 新媒体的 新鲜性充 分调动学 生学习的 兴趣以及 当小老师 的愿望。 例题讲解21 — 44 分 钟 1.会用欧姆定律 判断电路中电 切认, 电压表 示数的变化。 2.会对典型的电 路故障进行分 析。 3.通过伏安法测 电阻的实验会 纠错并正确连 接电路,会读 电 例1 某兴趣小组为了研 究电子温控装置,将热 敏电阻R1、定值电阻R2 以及电压表和电流表连 入如图所示电路,热敏 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 高而减小.闭合开关, 当温度升高时,电压表 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 况是( ) _||------- ― A.电流表和电压表小 数均变小 B.电流表和电压表小 数均变大 C.电流表示数变小,刖二道 例题都 用电子白 板直接将 例题放大

九年级物理全册欧姆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欧姆定律

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初步建立电流与 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播放小品《狭路相逢》的片段 师:这段视频中交警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酒精浓度测试仪。喝没喝酒、喝多喝少用它 一测就知道了,大家想不想知道怎么回事?学习 今天的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 利用视频导入, 能够激发学生 兴趣,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将其 思维很快拉到物 理课堂上。

教学 过程一、理解欧姆定 律 1.知道欧姆定律 的内容 2.理解欧姆定律的 数学表达式 引导语: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电流与电 压、电阻的关系;请同学们回忆实验的结论,回 答下面的问题:表格 1 电压U/V R/ΩI/A 3 5 0.6 10 0.2 表格 2 电阻R/Ω电压U/V I/A 10 1 0.1 2 0.3 填充表一中数据的依据是: 填充表二中数据的依据是: 过渡:如果将上面的两条实验结论综合起来,又 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这个结论就是电流跟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 关系,这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经过大 量的实验而归纳得出的。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定 律叫做欧姆定律。 提出问题: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如何理 解,能用图象说明吗?请同学们交流。 1.欧姆定律的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 体的电阻成反比。 能利用你的数学知识将这两种关系用一个数学表 达式表示出来吗? 2.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提出问题:在欧姆定律中的三处用到“导体”, 是指几个导体呢?使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什 引导学生合理猜 想,引出探究课 题,培养发散思 维和主动参与教 学的意识,并鼓 励学生增强学生 的探索热情。 真正把学生推到 学习的主体地位 上,让学生最大 限度地参与到学 习的全过程。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欧姆定律,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自己找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2)通过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利用图象分析,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2) 结合欧姆的故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活动探究。 2、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教学难点】 探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活动中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估 【教学器材】 每组配:额定电压为1.5V 的干电池3 节、导线若干、开关(1 个),电流表和电压表(各1 个),滑动变阻器(1 个)、电阻 3 个(5Ω、10Ω、20Ω) 【课前准备】 1、观察一些电器上的铬牌。 2、复习电流电压和电阻,进一步熟悉它们的定义、单位和测量工具。 3、上网查找有关欧姆的资料。

【课时安排】 教学阶段 与时间分配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说明 引入新课 活动一 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给你一个小灯泡(额定电压 3.8V ),三个阻值不 同的电阻,干电池 3 节,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怎 样让小灯泡发出不同亮度的光来。 发现并提出问题: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会改变?(留言版) 分组汇报:你是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改变了灯泡的亮 度?(留言版) 注意:学生可以在网页的求助站中寻找帮助学生回答:更换电池或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问:这说明了什么?(留言版) 分析各种现象引导学生知道改变电池的电压。和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让学生自 己动手来发现问题 让学生成为发现者而不是观察者 电路设计 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1 电路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2 电路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什么 关系?(留言版) 【实验设计】 怎样来研究电压和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应用什么方 法?如何控制变量?(留言版) (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要控制电阻不变) (要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要控制电压不变) (活动 1)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设计电路 1: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讨论热烈想出了两种改变电流大小的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控制变量的意识, 完成活动“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设计电路 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