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创造力测试

创造力测试

常见的有《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沃利奇-凯根测验》等。常见的创造力人格测量工具有《发现才能团体问卷》、《你属于哪一类人》、《探究兴趣问卷》。《发现才能团体问卷》是瑞姆(S.Rimm)和戴维斯(G.Davis)分别于1976年和1980年研究出来的一种测试方法。其使用

世界上最早的创造力测试

94

Posted by R ay | Post ed in 创造力小故事 | Posted on 18-10-2010

标签:创造力, 故事, 测试

X

您好!如果您是第一次光临意享博客, 您可能需要订阅本站的内容

以及更新.

P owere d by WP G reet B ox Wo rdP res s P lugi n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先生被很多人奉为现代创造力之父,这主要是源自50年前的一次心理学会议。当时吉尔福特发表了一篇令人耳目一新的关于创造力的讲话,引发了人们对于创造力的极大兴趣,也让更多人开始思考这个话题。

其妙的是,在二战期间吉尔福特是一名心理学家,被指派设计一组性格测试,用来测试飞行员的性格,以便挑选出最适合作为轰炸机飞行员的人选。于是,吉尔福特从智力方面入手,设计了一套评分系统和面试规则,用来挑选飞行员。而另他难以接受的是,空军机构指派了一名没有任何心理学知识的人来帮助他筛选。尽管这个人是一名退役的飞行员,但吉尔福特并不信任这位帮手。

最终,吉尔福特与退役飞行员从候选人中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人选。结果之后的统计评审结果显示,吉尔福特挑选的飞行员被击落毙命的人数,要比退役飞行员所挑选的飞行员多出很多。吉尔福特非常沮丧,认为自己将如此之多的飞行员送上绝路,甚至一度想要自杀。不过最终他再次振作起来,决心要找出退役飞行员挑选的人选比较出色的原因。

经过交流,吉尔福特得知,这位退役飞行员问了所有候选人这样一个问题:“在飞越德国领空时,你不幸遭遇德军的防空炮火攻击,这时你该怎么办?”随后,所有回答“我会上升飞到更高的高度”的候选人,都被退役飞行员淘汰,而那些违反飞行条例准则的人,例如回答“我可能我会俯冲”或“我会…之?字形路线飞行”或“我会掉头避开火力”的人,却通过了面试。遵循飞行条例准则的飞行员,其行为是很容易被预测的,这就是吉尔福特失败的原因。德国人非常清楚,美国轰炸机遭遇炮火后会提升飞行高度,因此德国的战斗机早就等候在云端,将美国飞机轻松击落。这让吉尔福特发现,那些具有创造力的飞行员会违反飞行准则,但是他们比那些可能更聪明、但受制于规则的飞行员更有可能成为幸存者。

吉尔福特突然意识到,一个人具有独特思维和富有创造力,也是一种才华,于是他决定进一步去研究这种才华。他要找出那些能够灵机一动就想出绝妙办法、具有创造力的人,作为飞行员的合适人选。

随后,吉尔福特为美国空军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套创造力测试方法。问题之一:就是让候选人尽可能多的说出砖的用途。问题虽然简单,但

却是测试候选人创造力的绝佳方法。有些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就可以不断的想出砖的不同用途,而另外一些人却需要经过长时间思考,并且只给出了砖的几种用途。

这样一个平常的问题,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创造力测试,它虽然简单,但是却能有效的发现具有创造力的人。

那么你是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吗?你能说出哪些砖的用途呢?呵呵!

创造力测试:测试一下你的创造力强吗?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高级能力,它不是沿着前人开辟的道路前进,而是运用新的方法和步骤去研究、解决问题。当前,各学科领域呼唤原创、期待新视野的激情已形成蓬勃生机。创造力并非专家、发明家所专有。下面20个测验题是根据中外众多科学家、发明家的个性心理特征编制和设计的,它不仅能测试你的创造力,还可以帮助你从中找到提高创造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测试题目

1、即使是十分熟悉的事物,你也常用陌生的眼光审视它(是或否)。

2、你评价资料的标准首先是它的来历而不是它的内容(是或否)。

3、对所从事的事业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不会动摇你的意志(是或否)。

4、你从来不做那些自寻烦恼的事情(是或否)。

5、聚精会神工作时,你常常忘记时间(是或否)。

6、你特别关心周围的人对你的评价(是或否)。

7、你最愉快的是对某个问题深思熟虑、精推细敲(是或否)。

8、你不认为灵感能揭开成功的序幕(是或否)。

9、你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一旦产生了兴趣便很难放弃(是或否)。

10、你认为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是不明智的(是或否)。

11、遇到问题,你能从多方面探索它的可能性,而不是拘泥于一条思路(是或否)。

12、那些没有报酬的事,你从来就不想干(是或否)。

13、你对于事情过于热心,当事情完成之后总有一种兴奋感(是或否)。

14、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才是解决问题最正确的方法(是或否)。

15、你宁愿单枪匹马,也不愿和许多人搅在一起(是或否)。

16、自己和朋友争论问题时,你宁可放弃自己的观点,也不使朋友难堪(是或否)。

17、对你来说,提出新建议比说服别人接受这些建议更重要(是或否)。

18、你所关心的是什么,而不是可能是什么(是或否)。

19、你总觉得你有用不完的潜力(是或否)。

20、你不能从别人的成败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和教训(是或否)。

二、计分方法

上面共列出20个测试题,每题2分共40分,凡在单号题1、3、5……答“是”的得2分,答“否”的得零分,在双号题2、4、6……号答“是”的得零分,答“否”的得2分。

测试结果

28-40分:创造力强。你具有许多不寻常的个性心理特征。你既能灵活深刻、有条不紊地思考问题,又能将思考的结果加以实现,这是你最大的优势。你是个人才,如果已经有所成就就要戒骄戒躁,如果暂时还没有也不要急,只要努力,总会崭露头角。

16-26分:创造力一般。你习惯采用现有的方法与步骤考虑问题、处理问题、虽比较保险,但难有大的突破。思维灵活性是创造力的基础,你不妨做些自我训练,说不定机会适合时会显出你的才干。

14分以下:创造力弱。你在工作上较少学到灵活思维的快乐和喜悦,在个人生活上也往往缺乏趣味和魅力。不过,不要灰心,那些熟悉的工作是你的用武之地

创新能力

目录

一、创新能力的特征和作用

二、创新能力形成的基本原理

三、创新的思维障碍

四、创新者的基本素养

五、创新能力开发的主要领域

一、创新能力的特征与作用

创新能力又叫创新才能,它是创新人才的智慧资源,也是创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哥白尼、牛顿、马克思、爱因斯坦等思想家、科学家能引起人类思想史、科学史的革命?为什么爱迪生能有1328项专利?是因为他们能发人之所未发,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1、什么是创新能力

爱迪生的部分发明:

1868年10月11日发明“投票计数器”,获得生平第一项专利权。

1870年发明普用印刷机。

1879—1880年经数千次的挫折发明高阻力白炽灯

1888年发明唱筒型留声机。

1910年发明“圆盘唱片”。

创新能力——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

如:可口可乐瓶的发明;无菌手术与李斯特;

注意区别创新能力与创造力:

二者都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正常人能力结构中最核心的部分。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创新能力更侧重于创新结果的实现,追求创新活动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艺术价值及理论价值;创造力则侧重于创造活动的独创性、新颖性,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总的来说,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可以利用的材料,并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产品的能力。

创新能力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三大要素构成。

创新是民族之魂,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

2、创新能力的特征

(1)综合独特性:我们观察创新人物能力的构成时,会发现没有一个是单

一的,都是几种能力的综合,这种综合是独特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2)结构优化性:创新人物能力在构成上,呈现出明显的结构优化特征,而这种结构是一种深层或深度的有机结合,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创新功能。

如:奥斯特与发电机;开创“软银行”和投资互联网。

3、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

当人的目标需求体系通过实践操作系统与外部环境接触后,发现现实条件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便会发现问题,并力图解决它,以便达到目的。

如:企业家开发新产品、改进产品的过程。

4、创新能力的作用

(1)教人学会创新思维

(2)教人如何进行创新实践

(3)教人解决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

如:“假日酒店”的问世;“小菜一碟”成大业;

二、创新能力形成的基本原理

1、创新能力形成的第一原理:

遗传素质是形成人类创新能力的生理基础和必要的物质前提。它潜在决定着个体创新能力未来发展的类型、速度和水平。

遗传素质,又称天赋、禀赋或天资,是指个体与生俱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脑和神经系统的结构、机能特性,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机能,身体的结构和机能等。

大脑是人的创新能力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人的创新能力发展的物质载体。离开了这个物质基础,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人类创新能力的形成首先要遵循遗传规律。遗传素质是人类创新能力的物质基础。我们承认它,但不把它当作唯一,即“承认天赋,不唯天赋。”

如:特殊天才爱因斯坦;判若两人的“设计师”。

2、创新能力形成的第二原理:

环境是人的创新能力形成和提高的重要条件。环境优劣影响着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创新实践并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必然受到环境的影响。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社会上的各种教育培训机构等都是影响人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如:狼孩卡玛拉;鸡孩的故事。

3、创新能力形成的第三原理:

实践是人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实践也是检验创新能力水平和创新活动成果的尺度标准。创新能力只有在创新实践中才能得到施展发挥,实践是创新能力变成现实的唯一平台。

人改造实践的活动也就是创新活动。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把人的创新意识变成现实,而创新能力也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形成,实践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实践还是检验人的创新成果的唯一标准。如:袁隆平与水稻杂交。

4、创新能力形成的第四原理:

创新思维是人的创新能力形成的核心与关键。创新思维的一般规律是:先发散而后集中,最后解决问题。

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休戚相关。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创新活动。创新思维是人的创新活动的灵魂和核心,创新性思维能力是人的创新能力的灵魂和核心。如:“味精瓶上多打一个孔”的故事;庞颖超发明的红绿灯

三、创新的思维障碍

在遥远的过去,当思维的闪电嵌入我们祖先大脑的瞬间,人类便产生了自我意识。伴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不断认知与发现,自我意识越来越清晰与复杂。正由于此,人类逐渐走完了荒野的时代而进入今日之文明。如果说这种进化的动力是缘于人类创新的话,那么人类的创新思维便是创新之树上最美的花朵。因此,恩格斯说“人类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思维着的精神。”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创新—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

创新思维—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在对客观世界与自身的认识过程中不断变更视角的过程。

思维惯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大脑的一种能力。人的思维一旦沿着一定方向、按照一定次序思考,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惯性。也就是说,当你这次这样解决了一个问题,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不由自主还是沿着上次思考的方向或次序去解决,这种情况就是“思维惯性”。

思维定势—如果对于自己长期从事的事情或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物产生了思维惯性,多次以这种惯性思维对待客观事物,就形成了非常固定的思维模式,这就是思维定势。

思维障碍—思维定势和思维惯性合起来,我们就称为“思维障碍”。思维障碍并不是医学上的大脑疾病,而是人的思维方式上的局限性。

一般地,思维定势对常规思维是有利的,它使思考者在处理同样问题的时候少走弯路。我们遇到的问题大约有90%是靠思维定势帮助解决的。

思维定势的弊端在于:当我们面临处理剩下的1%新情况的时候,如果一味遵守约定俗成的规则,它就会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新观念、新方法的构想,成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障碍。

“妨碍人们创新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生物学家贝尔纳。要想挖掘无穷的创新能力,必须跳出思维定势的框框,开阔视野及思路。

1、消极思维定势

消极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解决新问题(或拓展新领域)时,受到原有思考问题成功的局限而处于停顿的心理状态。消极思维定势的主要因素是聚集效应和功能性固结。

聚集效应是指个人面对变化了的情况仍然用旧模式生搬硬套的僵固、刻板化的心态。如刻舟求剑的故事。

功能性固结是指个人在知觉上受到问题情境中经验功能的局限,而不能发现其可能或潜在的功能,以至于不能解决问题的心态。如蒸汽机在使用100年之中仅被用做从矿井抽水的工具。在100年后才产生了将其用做机动车的动力源的念头。

消极思维定势是创新思维的障碍。不破除消极的思维定势,创新能力的开发和提升就是一句空话。如:交通红色警示灯的来历;端水—灌洞—浮球的故事

2、消极思维定势的表现形式

消极思维定势的表现形式有:经验型、权威型、从众型、书本型、自我中心型、直线型等六种类型。

(1)经验型(习惯型)思维定势:它是指人们不自觉地用某种习惯了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已经变化的问题。举例:罪犯张某逍遥法外两年之久;慈嬉太后对待轿车的态度;认为“人体的血液是红色的”的观点。

首先,经验是宝贵的,但经验有局限性,每一种情况能完全符合过去的经验。

一方面,前人的经验及自己总结的经验会对我们办事带来方便;如品茶大师拿着茶叶一看一品,就知道他的产地和等级;老农抓起一把土一看,就知道适宜种什么庄稼。

另一方面,经验(习惯)也会经常成为发挥创新能力的障碍。如:用两个阿拉伯数字1能组成的最大数字是多少?用三个1能组成的最大数字是多少?用四个1能组成的最大数字是多少?

其次,运用创新思维,突破经验的局限性就会创造财富、创造奇迹,从而改变自己组织和国家的命运。如:为什么这个家世代以漂丝洗絮为业?

总之,习惯(经验)型思维定势会削弱大脑的想象力,造成创新能力的下降,这正是创造发明的大敌。

(2)权威型消极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对权威人士的言行的一种不自觉的认同和盲从。

迷信权威,带来的是无知与懒惰;怀疑、质疑权威,则表现出一个人的勇气;战胜权威,才能证明一个人的知识与智慧。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站在巨人肩膀上创造辉煌的未来。

如:为什么时隔千年后还有人为公元前2世纪的错误结论辩护;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事例;

在高速强引力方面,牛顿物理体系的崩溃;

美国人莱特兄弟设计制造的飞机,1906年,他们的在美国获得专利发明权。人类首次实现了自主操纵飞行的飞机。

(3)从众型消极思维定势:是指人们不假思索的盲从众人的认知与行为。

从众心理与行为最大的特征是人云亦云,没有独立思考的品格。当一个人陷入盲从他人的心理状态,必然与创新绝缘,可见从众的消极思维定势是创新思维的一大障碍。

如:毛毛虫实验;对清理自由女神像翻新废料的思考。

(4)书本型消极思维定势:是指人对书本知识的完全认同与盲从。

书本知识对人类所起的积极作用确实是巨大的。但书本知识也和任何事物一样有弱点,即滞后性,知识也会过时,知识只有不断更新才能成为有效行动的信息,才能推动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如:“两脚战立的书柜”;秀才买肉的故事;徐道觉错失了重大发现;战国的赵括纸上谈兵;三国的马谡失守街亭(5)自我中心型消极思维定势:是指人想问题、做事情完全从自己利益与好恶出发,主观武断地不顾他人的存在和感觉。

以自我为中心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组织、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是有危害的,它是文化创新、体制创新的最大障碍。如:1779年英国使臣马戈尔尼率使团访华;艾柯卡为何横遭解雇

(6)直线型消极思维定势:是指人面对复杂和多变的事物,仍用简单的非此即彼或者按顺序排列的方式去思考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直线型思考问题是屡见不鲜的。如把类似的例题拿来照搬,死记硬背现成的答案。直线思维的习惯是不善于从侧面、反面或迂回地去思考问题。如:先扔谁;先救谁的故事;纪晓岚在新疆所记录的“采金”和“禁止宰牛”两件事;

(7)自卑型思维定势:就是非常的不自信,由于过去的失败或成绩较差,受到过别人的轻视,产生了自卑心理。

(8)麻木型思维定势:就是不敏感,思维欠活跃。注意力不集中。总是兴奋

不起来。

(9)偏执型思维定势:它的表现多样,有的颇为自信,有的是钻牛角尖,明知这条道路行不通,非要往前闯;有的是喜欢唱对台戏,人家往东,他偏往西等等。

3、如何破除消极思维定势

(1)消极思维定势的危害

第一、消极思维定势阻碍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第二、消极思维定势使人丧失了生命活力。

第三、消极思维定势是制约个人和组织发展的瓶颈。

如:为什么30岁的人衰老的像50岁的人;中国企业管理变革的成功率为何不超过三分之二;

(2)破除消极思维定势的方法

A、就事论事法:是根据具体的消极思维定势采取破除它的具体措施。它具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之弊。

B、全面出击法:是为了达到创新型的组织、地区和社会的目标,构建创新体系而实施全方位、系统性的创新思维教育,对社会旧体制、旧制度、旧习惯进行长期的、全面破除的战略性措施。它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辨证施治,相互作用的方法。它是立足全局的综合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C、培养创新思维的最好方法是扩展思维视角:

一是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

二是把不能办到的事情转化为可以办到的事情。

三是把直接变为间接。

四、创新者的基本素养

创新者的基本素养包括:创新的核心信念、思维方式、创新人格以及创新潜能开发和意志品质。

1、创新者的十大核心信念

创新者的十大核心信念是美国沃特.斯塔普斯归纳出来的所有巅峰人士所共有的核心信念。

(1)杰出的创新者不是天生的是靠努力成就的。

(2)你命运的主宰性力量就是你所从事的思考。

(3)你被赋予力量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4)每次逆境都会令你收益良多。

(5)你的每个信念都是一种选择。

(6)除非你接受失败,并把它看成是不可改变的现实而停止努力,否则你永

远也不可能被击倒。

(7)你至少在生活中某一领域里会拥有出类拨萃的能力。

(8)你取得成就的真正限制是你自己加上去的。

(9)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就不可能有巨大的成功。

(10)要实现任何有价值的目标都需要别人的支持。

2、创新者的基本素养

(1)健康的心理指创新者对客观事物有正确的认知和良好的心态。

据调查,我国心理健康的人占9.5%;有心理疾病的人占6%;有心理问题的人占84.5%。

(2)良好的自信指创新者对自己的能力与水平的恰当认同与相信。

自信是创新成功者的第一要素。

自信是创新成功者的力量源泉。

自信是自我心中的太阳。

(3)灵活的思维指创新者在追求目标过程中不受思考角度的影响。

思维是创新成功者的核心关键要素。

思维是人获得幸福的彩桥

思维是人类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思维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使者。

(4)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创新者的思想系统中弥散浸润着的思新求变的意向与冲动。

它具有价值性、取向性和社会性。如:改锥,一字,十字,米字

(5)明确的目标指创新者对未来自我有清楚的设计与追求,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理想目标要清晰,理想目标要可行,理想目标有价值

(6)恒久的耐心指创新者在追求目标创新过程中,始终保持对目标实现的高度期待。

耐心是一种境界,耐心是一种静态追求,耐心是一种品质,耐心是创新者的核心要素

(7)坚强的意志指创新者为达目标而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状态。

意志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意志是人成功的必备品质,意志是创新者的核心要素

(8)坦诚的合作意识指创新者为实现目标能与他人真诚合作的心态与理念。

合作是成就大业的关键要素,合作是创新者的良好品德,合作是人的文明的表现

(9)献身精神指创新者对新事物中蕴含真理的无私热爱与忘我追求。

献身精神是人类的至高境界,献身精神是创新成功者的崇高品德,献身精神是创新者的核心要素

3、如何提高创新者的基本素养

提高创新者基本素养的方法很多,最有效的方法是认清“三个自我”,并按照“三个自我”研究的成果去实践,只要你坚持并转化为自己内在的东西,就会极大地提升你的创新能力。

三个自我就是自我研究、自我表象、自我暗示。

(1)自我研究

全部的思维都产生于自我概念。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包括概念都取决于自我认可、认知、赞同和吸纳以及抵制、反对、拒绝和取消。它会确定你的方向和资源。

自我研究是人一生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命题。

(2)自我表象

它是指你采取关于自己信念系统和它所产生的对等的思维形象。

自我表象是人类行为的关键。它设定了个人成就的界限。

自我表象可以确立两条原理:一是每个人都生活在自我表象的设定范围之中;二是每个人都可能、都应该改变和提升自我表象。

(3)自我暗示

暗示是以两种不同方式“自我给予”的。它可能是从有意识的自我流动到有潜意识的自我,这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或从潜意识的自我流动到有意识的自我,这代表以前所学导致的习惯性思维。

自我暗示对个人状态有深刻的影响,同时会影响个人行为和表现。

自我暗示应实行简洁、积极、信念、理想和感情五原则。

总之,自我研究、自我表象、自我暗示是开发人的潜能的三把金钥匙,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并能成为改变你的世界的公式。

“三个自我”是操之在我最具体、最深刻的表现,也是创新之魂永驻创新主体的表现。

举例:告别职业的演讲;比尔·盖茨回答《机会》杂志记者的提问;奥托瓦拉赫学生时代给我们的启迪;

五、创新能力开发的主要领域

1、创新领域的三大核心问题:

(1)观念创新和观念创新的转移

观念是指我们对深刻变化着的世界的看法以及对创新主体的人的价值判断。

它包括对人的观念、体制观念、管理观念、组织观念等一系列观念的创新,没有观念的创新,其他所有的创新都无从谈起。

(2)文化创新

组织文化就是它的价值观、理念、准则和行为的总和。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培养组织的创新文化。

(3)创新型领导者

领导者是观念创新、文化创新的关键因素,是铸造英雄集体的带头人。

举例:摘录《科学革命结构》一书的典型实例;《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不同的遭遇;

陈惠湘回答东方电视台记者的提问;

2、创新能力开发的主要领域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类自身

可归纳为四大创新系统: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

就企业而言,主要是经营理念、企业制度、企业运行机制、企业管理方式、企业文化等。

第五章创造性>> 第二节创造性测量法>>学习内容

2007年07月13日

1. 创造性测量法的特点创造性测量方法的使用并不能保证创造性研究的成功,只有科学地使用创造性测量方法,我们才能得到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一、创造性测量法的特点

创造性测量是根据创造性研究的要求,按照特定的计量方法对个体创造活动的过程或产品加以数量化测定的过程。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创造性测量法则是通过创造性测量来研究创造性本质规律、特征及其发展的一种研究方法。众所周知,个体的创造性有高有低,因此对个体进行创造性测量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但作为创造性研究的一种方法,创造性测量法同其它心理测量法相比有着根本的区别,有自己独具的特点

1.复杂性

创造性测量法所要测量的对象是个体创造性的目前发展水平及以后的发展潜力。而不同创造性理论对创造性本质的认识有很大的差异,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就表现在不同测评工具的理论建构上。正因为创造性本质上更强的复杂性,这就大大增加了测量工作的难度。在创造性测量过程中会受到大量无关因素的影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再就是对测量内容的界定比较困难。理论依据不同,工具所包含的测量内容也不同。因此研究者在使用创造性测量法时必须采取谨慎的态度,结合有关专业知识科学地进行。2.不确定性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a667441.html,

在创造性测量中所使用的工具和标准常常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测量尺度的差异性。即对同一个体的创造性进行测量,不同的测评者使用的尺度不一样,必然使测量产生误差,从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第二,创造活动的不易重复性。即对于创造性测量来说,由于个体创造性的抽象性、不稳定性和变化性,很难在再次使用同一尺度对先前的测量进行重复检验时得到前后完全一致的结果。

3.个别性

在创造性测量中,由于不同个体的创造性地表现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所测量的内容具有很强的个别性。这种个别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个体创造性的表现领域不同。个体创造性表现的领域不同,在测量内容上就应反映出这种差异性。否则很难将某领域的创造性人才同其他人区分开来。第二,个体创造性的表现时间不同。有些创造性人才属于少年早慧,有些则属于大器晚成。这种表现时间上的差异就要求测量工具既能测评个体创造性的现有水平,也能测评创造潜能。

总之,这些对测评工具功能的适应个体差异的要求使得创造性测量具有了更强的个别性。个体的创造性虽是可以测量的,但由于创造性测量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个别性,这就更加要求创造性研究人员必须掌握测量工具的科学使用方法。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使用测量工具呢?(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不论是哪种创造性测验,都只是用于测量创造性的某些方面而已,其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影响测量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地认识和使用这些工具。对个体创造性的测量不是单一的动作而是一个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能做到正确对待,本着科学、客观的态度去施测才能使测量结果显得可信。下面就这些环节谈谈如何正确地使用测量工具。

(一)正确地对待创造性测验

这里所讲的测验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指作为工具的创造性测验;二是指创造性的测量过程。首先,作为工具的创造性测验而言,任何创造性测验都有其自己的理论基础做背景,要掌握这种工具,研究者必须先了解其理论背景,或者说建立理论构想,对于这种工具具体测什么,结果说明什么要十分清楚。只有具备了这些背景性的知识,才有可能正确地使用所选

择的创造性测验。其次,作为过程的测验而言,测验是研究创造性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方法,但是这并不是说测验对于创造性而言就是万能的。任何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弊端,利用测验来评价创造性同样也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因此研究者决不能无差别无原则地使用创造性测验,只有当研究内容最适于使用测验法时,选择创造性测验才是最有效的。总之,任何创造性的测量工具都有其发展完善的过程,研究者必须正视它的优劣两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对测验结果及其解释保持科学的态度。

(二)选择恰当的工具

工具的选择对于测量的效果至关重要。首先,如果研究者是借用已有的创造性测验进行测量,就必须对所备选的工具的信度、效度和理论构想十分明确,应在同类工具中选择最有影响的、最有效的工具。同时,还应注意工具的修订问题。因为目前的创造性测验大多是由西方人编制的,由于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在借用国外的量表时应充分考虑该量表中的各个项目的内容是否适合中国人的心理。其次,如果研究者要自编创造性测验,就应遵循科学的编制程序:确定测验目的、制定编题计划、编辑题目、题目的试测与分析、合成测验、将测验标准化、对测验鉴定、编写测验说明书等。

(三)选择恰当的测验者

由于创造性本身的复杂性,这就要求测验的选择、施测、记分和解释都必须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来进行。尤其是在个别施测的情况下,应主要依赖专业水平较高的测量者。同时由于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测量者对于同一个体的创造性评价结果很可能不尽相同,有时差距甚至很大。因此,只有尽量选择有相同专业背景的测量者,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小误差,以达到较高信度的评价结果。

(四)客观地解释结果

创造性的研究者不可过分迷信测验分数。无论是为了筛选还是鉴定个体的创造性,分数都不是绝对可靠的依据。大量研究表明各种创造性测验的预测效度都不太令人满意。抛弃测验技术本身的误差不算,就个体的创造性而言,创造性也是可以培养的。即使对测量没有表现出很高创造性的人,也不能被认定其终生就没有创造成就;即使在某个方面没有表现出创造性,有时在其他方面的创造潜能可能也很大。所以,研究者面对受测者,在解释测量分数时,应客观地就其所能说明的方面、程度加以分析,绝不可夸大其词。这是决定测验质量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关键一步。只有客观地解释结果,才能算得上是科学的创造性测验。

)

2. 创造性测量的原则创造性测量是利用创造性测验对被试者施测,依据测验结果以评定个体创造性高低的过程。对个体创造性进行测量是一项非常严谨的科学工作,必须依照一定的原则来进行,否则有可能造成一些负面影响,研究者至少应遵循以下几条最基本的原则。

1.统一性

这一原则要求所选用的测量工具要同研究者本人对“创造性”的界定相统一,尤其是同创造性的操作性定义相一致。一般来说,对创造性的操作性界定往往就决定了对测量工具和方法的选择。如果认为个体创造性的高低程度表现在发散性思维能力上,那么就应该选用以测量发散性思维为核心的创造性测验;如果认为具有创造性的个体不仅是发散思维能力高,他们也具有很高的聚合思维能力,那么,测量时还应加入聚合思维能力的测验。如果认为创造性不仅是指思维能力,而且应具有创造性人格,那么在测量时还应增加创造性人格测验。总

之,统一性要求研究者不可盲目地使用工具,必须弄清楚自己所选用工具的特点和可解释的范围是否符合自己对创造性所下的操作性定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创造性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2.多样性

该原则要求研究者必须从多个方面考察个体的创造性。大量事实和研究证明,具有高创造性的人,他们的心理素质表现在许多方面,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这就要求研究者使用多种手段来进行鉴别。如果仅仅使用一两个创造性测验作为工具,那么结果肯定不一定会十分准确。比如,在言语上没有表现出高创造性的个体,也许在操作上有出色的创造性。因此,如果研究者要对个体的创造性进行鉴别的话,就必须遵循多样性原则来作出全面判断,而不能以偏概全。

3.适宜性

该原则要求所采用的工具必须适合研究者的研究范围。首先是被试年龄的适宜性。不同的创造性测验要求被测者以不同的方式作出反应,例如,有言语反应式、操作反应式以及纸笔反应式等。对于年龄较低的儿童来说,由于其书面语言发展上的制约,就不适于采用要求用纸笔反应的创造性测验。而对于小学高年级以上的人来说,纸笔式测验是经常采用的测验方式。所以,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必须充分考虑他们对所选工具的适宜程度。其次是学科的适宜性。在进行测量时,研究者必须明确各种创造性测验的测量目的,数学创造性测验只能用于数学范围,用于测量个体在语文方面的创造性就显然不合适。其他各学科的创造性测验也是如此。研究者必须牢记,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的目的是一一对应的。总之,只有遵循了适宜性原则,测验的最终结果才是有效的。创造性测验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呢? ( 测验发展经历阶段1.萌芽阶段

长期以来,人们对个体创造性的探讨,一直处于哲学思辩状态,许多哲学家、心理学家往往只是根据对经验性事件的观察、分析来描述、推测这种神秘而复杂的心理现象。这种状态是由于创造性本身的复杂性和人类认识水平的低下和研究手段的匮乏等因素所造成的。

随着心理学研究经验的积累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创造性进行客观的研究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1883年,高尔顿(F.Galton)《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一书的出版引起了人们对创造性的测量研究的注意。1896年,英国生理学家高尔顿发表《遗传的天才》一书,标志着用科学方法研究创造性的开始。高尔顿也是首先进行“自由联想”实验的人,而这种实验,实际上就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创造性测验。同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开始编制开放性的智力测验(即测验题目无固定答案,有多种解决方法),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发散思维测验(比纳也因此被看作创造性测验的真正先驱),以后的有关创造性的研究大多是使用这类测验进行的。

2.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关于创造性的研究逐渐增多,创造性测验不断出现。1915年,威普尔(Whipple )在《心理与生理测验手册》中,用了一章的篇幅来介绍“想象力的测量与发明、创造”,其中就引用了19名研究者的成果。1916年,查塞尔(Chasell)编制出“独创性测验”;1918年,武德沃斯(Woodworth)提出了发散思维的概念;1922年,辛普森(Simpson)编制出“创造性想象测验”,用以考察个体创造性的结构、流畅、独特和变通能力;1933年,哈姆斯(Harms)编制了言语方面的测验;1949年,斯蒂芬森(Stephenson)以诗歌、艺术形式的测验来研究创造性。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韦尔西(Welsh)的“图形偏好测验”,其中有许多项目至今还仍被研究者所采用。1898到1950年之间就有数项考察创造性—智力关系的研究。但是,部分原因是由于行为主义的盛行,创造性的测量研究很少受到持续深入的发展,也未产生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