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智能分布式配电自动化方案

智能分布式配电自动化方案

智能分布式配电自动化方案
智能分布式配电自动化方案

智能分布式配电解决方案

1 系统网架和配置说明

配电站1配电站2配电站3配电站4变电站1变电站2

如上图所示:

1. 供电模式:电缆线路、手拉手、开环运行

2. 供电站2个:变电站1和变电站2,变电站分别配断路器甲、乙

3. 配电站4个:配电站进线和出线配的都是负荷开关

4. 系统常开点(联络开关):配电站3的“负6”

5. 变电站1和2的二次配置:智能RTU500,2个网口,3个串口,可选BI 、BO 、AI 、AO 功能

6. 配电站1到4的二次配置:智能DTU500,2个网口,3个串口,可选BI 、BO 、AI 、AO 功

能,自由配置,支持“2进1出”,“2进2出”,“2进8出”,“2进16出”等典型配置 7. 通讯模式:工业网络,宜采用光纤环网

2故障处理案例分析

2.1 第1次故障

第1次

配电站1配电站2配电站3配电站4

如上图所示,第1次故障处理过程:

1.保护动作过程:

a)系统发生故障,变电站1的保护设备首先动作,跳开断路器甲

2.过流检测过程:

a)配网自动化系统,在甲、负1、负2、负3、负4,共5处检测到过流信号

b)系统中的任何节点(变电站RTU、配电站的DTU)都通过网络,向系统内的其他节点汇

报本地的过流信息和状态信息

c)系统中的任何节点(变电站RTU、配电站的DTU)都通过网络,接收到系统内其他节点

发送的过流信息和状态信息。

3.故障定位过程:

a)变电站的DA 系统接收到保护装置的事故总信号、断路器甲的分闸信号和甲处的过流信

号,可以判定配电环发生故障,需要进行故障定位。

b)相同时刻,所有的配电站根据本地信息和系统中其他节点的信息,已经知道系统中发生

故障,并开始进行故障定位过程。

c)最终故障定位结果:故障发生在配电站2和配电站3间

4.故障隔离过程:

a)系统故障定位成功,同时变电站的断路器甲已经处于分闸位置,启动故障隔离过程。

b)配电站2分开负4进行故障隔离

c)配电站3分开负5进行故障隔离

5. 非故障区恢复供电过程:

a) 故障隔离成功,变电站1开始合上断路器甲,对配电站1和配电站2恢复供电 b) 配电站3通过合上负6,对配电站3进行转供电恢复,注意:在通过负6进行非故障区

恢复时,需要判断配电站3转供是否会导致变电站2过载,如果变电站2过载,那么就不能通过负6进行恢复。

2.2 第2次故障

配电站1配电站2配电站3配电站4变电站1变电站2

第1次

第2次

如上图所示,第2次故障处理过程:

1. 保护动作过程:

a) 系统发生故障,变电站1的保护设备首先动作,跳开断路器甲 2. 过流检测过程:

a) 配网自动化系统,在甲、负1、负2,共3处检测到过流信号 b) 其他处理同第1次故障 3. 故障定位过程:

a) 最终故障定位结果,故障发生在配电站1和配电站2间 b) 其他处理同第1次故障 4. 故障隔离过程:

a) 配电站1分开负2进行故障隔离 b) 配电站2分开负3进行故障隔离 c) 其他处理同第1次故障 5. 非故障区恢复供电过程:

a) 故障隔离成功,变电站1开始合上断路器甲,对配电站1恢复供电

b)第1次故障尚未排除,系统处于检修状态,系统中没有可以合闸的联络开关,必须禁止

负4、负5合闸,防止故障扩大。

3方案说明

与主站集中式配电自动化方案相比而言,在智能分布式配电自动化方案中减少了主站和子站间的通讯环节,从而避免了自动化功能对主站和子站间通讯的依赖性,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同时由于减少了部分的通信环节,系统性能得以提升,可以有效加快系统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和非故障区恢复的过程,减少用户停电时间。

在智能分布式方案中,采用国际标准IEC61850的GOOSE机制,有效解决节点间的对等通讯问题,避免私有通信协议的局限性和狭义性,通信效率更高、配置工具更规范、工程施工更简单、系统的可维护性高、具有极高的扩展性。

智能分布式配电自动化方案,符合当前配网生产的实际情况,有效解决电缆线路“手拉手”、“开环”运行模式的配电问题。

附件:组网方案

组网说明:

1.划分分布式网络自治区,每条电缆线路,每组架空线都属于一个独立的分布式自治区。

2.每个节点部署一台两层交换机,每个自治区内所有的交换机组成自愈式光纤环网。

3.在变电站部署三层交换机,对下接入所有出线的二层交换机,对上接入SDH主干网。

论配电自动化建设及规划应用

论配电自动化建设及规划应用 发表时间:2016-11-10T14:20:39.807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7期作者:罗永润[导读] 配电自动化是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综合运用自动控制、电子通信等技术,实现对配电网的监测与控制。 (广东电网公司佛山顺德供电局佛山市顺德区 528300)摘要:配电环节作为电力系统到用户的最后一环,与用户的关系最为紧密,随着配电网络的迅速发展,客户对供电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供电企业对配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要求越来越高,配电自动化是解决这一需求的必由之路。本文阐述配电自动化规划原则和网架现状,详细介绍了建设模式和规划应用。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配网规划;建设模式1引言 配电自动化是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综合运用自动控制、电子通信等技术,实现对配电网的监测与控制。配网网架可通过自动化规划改造及调整,提高对电网故障的响应速度,缩短判断和隔离故障时间,尽快恢复供电,因此,加快配电自动化及其规划的应用,是提高故障情况下快速反应能力以及配网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2 配电自动化规划原则 配电自动化应以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供电质量、提升运行管理水平为目的,根据地区配电网现状及发展需求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宜建设一个区域、完善一个区域,逐步推广。自动化规划应以“网架与自动化建设并举”、“需求导向、经济实用”为原则,合理选择建设模式,科学布置自动化节点。 3 配电网架现状 目前,城市配电线路以地埋电缆或架空电缆混合线路结构居多,农村配电线路以架空线路为主,但由于前期部分地区配电网规划缺失,导致网络结构复杂、层次不清、联络混乱,多电源线路分段情况不理想,配网的负荷转供能力普遍较差,因此,近年来供电企业逐步对网架结构进行重新规划,通过对一次设备开关改造升级或整体更换,逐步实现配网自动化。 4 自动化建设模式 按照不同的规划需求,配电自动化的建设模式可分为运行监测型和控制型。 4.1运行监测型 运行监测型是以及时定位配电网故障,监视配电网运行状态为主要目的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模式,具备完整的配电主站、终端及通信通道,通过具有遥信、遥测功能的配电终端,将配电网的运行状态及故障信号及时上传配电主站。运行监视型配电自动化主要以具备远传功能的故障指示器为主进行建设。故障指示器通过检测线路电流、电压的变化或注入的工频特征信号,来识别故障特征,从而判断是否给出故障指示。按照使用场合不同,故障指示器又细分为电缆型和架空型,指示器布点如下图示。 4.2 控制型 控制型是以实现故障快速隔离与供电恢复为主要目的,根据实现技术手段的不同,可分集中控制型和就地控制型两种基本模式,具体实施时可采用二者结合的混合模式。 4.2.1 集中控制型 集中控制型具备完整的配电自动化主站、终端及通信通道。通过配电终端与配电主站的双向通信,根据实时采集配电网和配电设备的运行信息及故障信号,由配电主站自动计算或辅以人工方式远程控制开关设备投切,实现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故障快速隔离与供电恢复。 4.2.2就地控制型 在配电网发生故障时,可不依赖配电主站,仅通过现场配电终端、保护装置相互配合,即可准确定位故障区域,快速自行隔离故障、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并支持将故障信号、开关动作情况、开关运行状态等信息及时上报配电主站系统或相关调度、运维人员。就地控制型主要包括智能分布式、就地重合式和级差保护式三种基本方式:智能分布式通过现场配电终端或保护装置间相互通信实现馈线自动化功能;就地重合式通过变电站出线开关与线路上的配电自动化开关间的逻辑配合实现馈线自动化功能,其技术手段包括电压-时间逻辑配合、电压-电流-时间配合等方式;级差保护方式是变电站带电流保护的出口开关与分段断路器或分支线路断路器间电流保护配合实现馈线自动化功能,该建设模式应充分考虑各级保护的时间配合,一般情况下每回10kV配电线路可配置两级保护。 4.2.3智能分布式实例 针对智能分布式,在这里介绍系统开环运行模式的网络保护,其原理是借助对等式通信网络,将每个开关保护单元检测的信息与相邻开关实时共享,使不同地点的保护能够在毫秒级时间内进行协调和配合,实现了保护的快速性和选择性的统一,故障处理过程如下图示。 开环模式网络保护的配电网故障处理过程

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细则

临沂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 运维管理细则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临沂供电公司 二〇一三年四月

前言 为规范临沂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水平,确保配电自动化系统安全、稳定、可靠、高效运行,结合临沂供电公司配电网运维管理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由临沂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 桑田李兆平郑大伟 审核: 李彪 审定: 黄振华 批准: 林凡勤

目录 1目的 (1) 2范围 (1) 3规范性引用文件 (1) 4术语和定义 (2) 5职责和权限 (2) 5.1总则 (2) 5.2运维检修部职责 (3) 5.3调度控制中心职责 (4) 6要求 (5) 6.1 配电自动化主站 (5) 6.2遥控操作 (9) 7缺陷管理 (10) 7.1缺陷分类 (10) 7.2 缺陷处理响应时间及要求 (11) 7.3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12) 8配电自动化运行指标 (13) 8.1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指标 (13) 8.2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指标计算公式 (13) 9附则 (15)

1目的 为规范公司配电自动化及保护系统运维管理,提高配电自动化及保护系统运行水平,确保配电自动化及保护系统安全、稳定、可靠、高效运行,为配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有效的手段,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临沂供电公司投资的新建住宅小区配套、新扩建、改造、运行的以及用户投资建设移交临沂供电公司管理或接入临沂供电公司公备配电网络的配电自动化及保护系统的建设、验收、投运、运维等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3规范性引用文件 DL/T7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DL/T814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Q/GDW370-2009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 Q/GDW382-2009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Q/GDW513-2010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 Q/GDW514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 Q/GDW567-2010配电自动化系统验收技术规范 Q/GDW626-2011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范 DB 37/T 2216-2012 10kV及以下电力用户受电工程技术规范山东电力集团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办法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管理办法

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技术分析

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01-16T13:22:33.5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作者:徐一翔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家电网建设趋于智能化和自动化。 常州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溧阳分公司江苏溧阳 2133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家电网建设趋于智能化和自动化。目前人们对电网的要求越来越高,为确保电网高效稳定的运行,必须进行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从而推动配网自动化的高效率运行。本文对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运维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技术;特点 前言: 随着电网建设规模逐渐加大,对于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性要求也逐渐增多,需要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具备配网标准抢修、生产运维等诸多功能特点。为了充分发挥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性作用,需要在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中,促进运维技术水平的提升,更新实用化安全管理方式,确保配电自动化系统具有安全性、稳定性特点,满足配电系统的运行要求,符合运维目标建设。 1、传统电网运作模式阐述 电力网络的自动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对于电力系统的改革产生极大的促进和推动,利用相关技术手段可不断强化配电网络的运行管理水平。传统电网运作模式主要为分散性模式,这一分散性模式是电网系统运用较长时间生产模式,利用分散形式的生产管理。详细来说,传统电网系统分化管理方案,主要是建立在相同级别基础上,利用分化管理模式,可以对不同管理系统进行分化管理,把行政体系和不同部门系统工作细致化划分,但是分化模式划分过于细致,增加了运维工作人员任务量,降低运维工作质量,增加工作人员作业时间,无法满足当下电力企业经济发展目标,从而间接阻碍了电网企业的发展。分化管理模式,在系统构建环节也存在自身发展弊端,增加系统构成复杂性,不同系统和部门存在多次置现现象,导致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浪费,无法实现企业现代化运维发展目标。 2、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技术的重要价值 对于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通过自动化的方式,促使供电公司能够准确地控制配网输电。运行优化时,可以构建实时监控系统,直接监督配电环节的运行,还要做好预测工作,配合电力调度环节,避免配电中发生供给不足的情况。同时,采用自动化的控制方式,维护电力配网的供电平衡。在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期间,配电环节要规范运行,保证电力配网自动化的高效性。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运维技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具有很好的监测功能,这个优势可以给电力系统运维管理工作人员的监测数据变得更加准确,从而也使得整个电力系统变得更为可靠,有效降低电力系统出现故障的频率。与传统的运维技术比起来,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运维技术操作更便捷,减轻了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压力,有效的提升了工作效率。此外,通过对该技术的分析可以有效降低器械的修理费用,减短了修理故障的时间。 3、配电自动化运维技术的发展目标 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首要目的之一,是尽可能控制和减少由于停电而造成的影响和尽量缩短停电的时间。因此,实时采集配电网系统的相关数据,即遥测和遥信,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从而使调度员可以随时监控电网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以及电网系统在出现故障后可及时做出相应解决对策。此外,可对配电系统进行必要的遥控、遥调操作,从而大大缩减故障处理的时间,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起到降低维护的成本,促进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 4、如何有序开展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4.1制定“三盲”问题的针对性管理目标 配电自动化的建设改造过程中首要解决的就是意识上面的“三盲”问题,“三盲”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实事求是。要想真正解决“三盲”问题就要制定制度性的管理目标,要坚持合理化的原则,完善具体方案,加强配电系统的监测力度。工程技术人员要做到结合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成本合理优化工程的建设;在追求高级应用的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电网建设地区的供电结构进行细致研究,从而做到合理增设配电自动化装置高级应用。除此之外,工程技术人员还应将更大时间跨度内的预测工作量与主站的建设规模相比对,保证主站的建设规模与自动化装置的工作需求相匹配,有效利用国家资源。在管理目标的设立中“三遥率”应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追求,努力提高配电自动化装置的“三遥率”。通过解决配电自动化运维过程中的“三盲”问题,可以帮助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人员更好的了解系统运行的特点,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4.2有效推进遥控控制模式实用化 国家对于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升级建设就是为了更好的提高运维管理水平,而很多技术人员对遥控处于过于谨慎的状态,这样的行为只能是固守传统,很难提升运维管理水平。对于配电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管理人员首先就是要提高对于配电系统自动化设备的信任程度,充分发挥配电系统自动化设备的各项优势,做到运维管理效率的最大化。在实际工作中,运维管理人员要详细了解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特点,并结合配电系统的整体情况,保证配电自动化装置的正确安装与运维,在保证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减少运行故障。配电系统的遥控、遥测是减少故障处理时间,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的有效途径,能够大幅度降低运维成本,从而促进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配电自动化装置遥控控制模式的实用化是推进国家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向智能化发展的关键一步,但这个过程不能是一蹴而就的,强迫技术人员适应遥控控制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应该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去磨合,最终保证遥控控制模式实用效果的最大化。 4.3科学优化管理分工工作 在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实际应用中,应以事实为前提,结合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使其能够在配网运行管理工作中得到有效利用,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今许多工作领域都面临着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的问题,在配电自动化运维体系管理工作中也不例外。如设备异常检查工作,通讯运行维护部门和配电运行维护部门都只负责自身管理范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共享,甚至在出现问题时互相指责、推诿责任,造成很多技术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管理人员需加强配电自动化运维体系的管理分工工作,在做到权明责晰的同时加强各个单位部门之间的有效信息交流。在此基础上,各个单位应互相合作有效解决设备异常等问题,共同探索建立一套配电自动化运行的设备检修方案,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4.4加强配电自动化系统人才队伍建设 配电自动化运维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这项工作需要专业人员的经验积累,同时也需要专业人员具备更高水平的

华为配电自动化解决方案,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华为配电自动化解决方案,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随着智能电网时代的到来,作为直接影响供电质量与可靠性的最后环节,配电网自动化、智能化的建设日益受到电力公司的重视。华为配电自动化解决方案利用先进的xPON、LTE等ICT技术,为智能电网时代的配电自动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业务挑战配电网络覆盖面广、拓扑复杂,是电能分配与电力需求反馈的关键环节,其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等直接关系到经济活动开展及居民正常生活。当前,配电自动化发展普遍存在如下挑战: 设备及线路老化,电网分布不合理,导致电能传输损耗大、供电质量低;配电自动化程度低、故障自愈能力弱,影响用电企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配电自动化终端覆盖面广,场景复杂,对通信网络可靠性及时延要求高;配电网设备运行状态无法监控,人工定位故障困难,管理、运维困难; 加强配电自动化建设,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配网线损,提高供电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和降低运行成本,是配电运行管理的最终目标。华为配电自动化解决方案有效助力配网自动化水平的提升。 方案描述 图. 配电自动化方案简图 华为配电自动化解决方案按照纵向维度划分为三大部分:电力终端层、通信层以及主站系统层。 电力终端层:华为联合主要的配电自动化二次设备厂商,为客户提供DTU/TTU/FTU设备,同时提供覆盖各种场景的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通信层:华为提供了适应多种场景、多种客户需求的有线/无线的通信专网及公网方案,包括xPON、LTE、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以及GPRS/3G通信模块。 主站系统层:为电力公司提供整体的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ICT解决方案,包括服务器、存储、路由器、交换机以及安全设备,承载配电SCADA、馈线自动化、配网调度管理、地

配电自动化终端运行维护管理规程(试行) 2

江西南昌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终端运行维护管理规程 一、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南昌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终端运行维护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工作要求。 本规程规范了南昌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终端运行维护工作的管理内容及方法。 本规程适用范围为南昌城区已接入主站系统的配电自动化终端。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L516-93《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 DL/T 814—2002《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DL/T T721-2000《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DL/T 995-2006《继电保护及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条例》GB/T 14285-93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Q/GDW 514-2010《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 Q/GDW 567-2010《配电自动化系统验收技术规范》 三、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一)配电主站 (Master station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是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实现数据采集与监控等基本功能和电网拓扑分析应用等扩展功能,并具有与其它应用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的功能,为配网调度指挥和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二) 配电自动化终端 (Remote terminal unit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安装于中压现场的各种远方监测、控制单元的总称,主要包括配电馈线回路上的柱上开关、环网柜、开关站、电缆分支箱等处的监测和控制终端。 (三) FTU(Feeder terminal unit) 安装在配电网馈线回路的柱上等处并具有遥信、遥测、遥控等功能的配电终端。 (四) DTU(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 安装在配电网馈线回路的开关站、环网柜等处,具有遥信、遥测、遥控等功能的配电终端。 (五) 电缆故障指示器 安装在电缆分支箱内,用于电缆分支箱的故障信号上传的配电终端。 (六)TTU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supervisory Terminal Unit) 安装在箱变低压室或杆变的JB柜内,用于监测配电变压器运行

浅谈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

浅谈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 发表时间:2018-10-31T15:37:02.96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作者:郭娜[导读] 积极研发并推广应用SDG技术,对于建设现代配电网,更好地满足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电力系统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郭娜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滨州市沾化区供电公司山东省滨州 256800摘要:由于历史原因,中国配电网投资相对不足,这是目前制约电力系统供电质量与运行效率提高的薄弱环节。有待进一步加强、提高。而国家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电动车发展的政策更是给配电网提出了新挑战。智能电网的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创造了条件,给配电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积极研发并推广应用SDG技术,对于建设现代配电网,更好地满足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电力系统的要求,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健词: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 前言:智能配电网建设发展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影响非常大,配电自动化技术是推动智能配电网发展的基础技术,也是促进智能配电网发展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我国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发还不够成熟稳定,导致智能配电网发展会比较缓慢。所以当前加强配电自动化技术研发是重要举措。 1 加强在智能电网建设中配电自动化技术研究力度的重要性 智能配网能够提高智能电网配电效率,实现了配网的高效运行并能分段提取各段数据进行分析,增加了供电的科学性并有效提高了供电可靠性。运用智能电网,能够在出现电网故障时有效地缩小停电范围,提高用电客户端的满意度并减轻了基层运维人员的负担。智能电网的设计施工科学性能提高配电可靠性,从而更稳定地为社会创造显著经济效益,同时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规范智能电网中自动化配电技术的设计施工,能够促进中国电力事业进一步发展。同时为自动化配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促进中国的电力实业稳健发展。 2 SDG的主要技术内容 (1)配电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技术。(2)变电站自动化(SA)。(3)馈线自动化(FA),指中压电网故障定位、隔离与自动恢复供电技术。(4)高级量测体系,是一个使用智能电表收集并分析用户用电数据的系统。AMI是传统自动抄表(AMR)技术的新发展。(5)配电管理自动化,包括设备管理、检修管理、停电管理、规划设计管理等内容。(6)客户信息系统(CIS),又称用电管理系统,对用户及其用电信息进行计算机管理。(7)配电设备在线监测技术。(8)DER并网技术,包括DER的“即插即用”、优化调度以及微网共3部分内容。MG是指接有DER的配电子系统,可脱离主网独立运行。(9)柔性交流配电技术(简称配电FACTS),是FACTS技术在配电网的延伸,又称定制电力技术。(10)故障电流限制技术,指利用电力电子、高温超导等技术限制短路电流。 3 SDG与DA的关系 3.1 DA技术 DA指利用现代计算机、通信与信息技术,将配电网的实时运行、电网结构、设备、用户以及地理图形等信息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网运行监控及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其作用主要是提高供电质量、用户服务质量和配电网管理效率。 DA的主要技术内容有:(1)配电网运行自动化,包括配电SCADA、SA、FA共3个方面的内容。(2)配电管理自动化功能,包括设备管理、检修管理、停电管理、规划设计管理等功能。(3)用户自动化,包括自动抄表与客户信息管理2部分内容。 3.2 SDG与DA的比较 比较SDG与DA,可以看出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广泛的共同性。DA是现代计算机、通信与信息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而这些新技术也是SDG的主要技术手段。DA的技术内容完全包含在SDG内(见图1),且是SDG的主要内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技术内容更为丰富。DA属于配电系统二次技术的范畴,而SDG是各种电力新技术在配电系统中应用的总和,几乎涉及配电系统一次与二次的所有技术领域。SDG以提高系统整体性能、节约总体成本为目的,强调各种技术的有机融合、协调应用。例如,将灵活的网络结构、配电FACTS设备与广域保护、分布式智能控制相结合,实现配电网故障快速自愈,将其对用户的影响降至最小。(2)性能更为完善。支持DER的大量接入、深度渗透。通过综合应用先进的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并发挥DER、需求侧管理的作用,使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资产利用效率等都较传统配电网有实质性的提高。(3)实现与用户的互动,包括为用户提供择时用电、自有DER上网等。DA中的AMR技术只是单向读取用户电表显示的用电量,不支持与用户互动的功能。 4 高级DA技术 4.1高级DA的基本概念 SDG的出现给DA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必要根据SDG的发展目标,合理规划DA的功能,充实提高DA的技术内容。为此,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在“智能电网体系”研究报告中提出了高级DA的概念。该报告将高级DA定义为:配电网革命性的管理与控制方法,它实现接有DER的配电系统的全面控制与自动化,使系统的性能得到优化[9]。高级DA是对常规DA技术的继承与发展,是SDG中的DA。除对常规DA功能的进一步完善提高外,高级DA的主要特点体现在支持DER的大量接入、深度渗透上。目前,SDG已作为一个包含所有配电新技术的概念,为了使高级DA更有针对性,有必要重新划分其技术内容。在中国供电企业中,高压变电站、中低压配电网与用电是3个不同的专业领域,分属3个不同的部门管理。业界所说的“配电网”一般是指中低压配电网。从便于自动化系统建设与管理的角度出发,建议将高级DA的技术内容限定为中低压DOA与管理自动化(或管理信息化)2个方面,而将常规DA中用户自动化的内容作为SDG独立的技术分支。为与常规DA的概念加以区分,可将高级DA中的DOA和管理自动化分别称为高级DOA和高级配电网管理自动化。 4.2高级DA关键技术 IP通信网络,长期以来,通信是制约常规DA技术发展的瓶颈,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采用点对点或点对多点通信方式,只能在终端与主站或配电子站之间进行通信,配电终端之间不能交换数据,无法实现一些就地控制功能(如就地快速故障隔离)。(2)采用配电子站转发终端数据,终端与主站之间不是透明传输,配置与管理维护工作量大。(3)通道带宽有限,难以传输故障录波、电能质量扰动记录等批量数据。

中压配电网10kV线路接线方式及配电自动化

中压配电网10kV接线方式及配电自动化 摘要:配电网改造和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配电网接线方式的选择是高水平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前提和重要基础。该文从现实角度出发,探讨了几种适合我国实际的配电网架接线方式及它们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如何实施配电网自动化。 关键词: 配电网位于电力系统的末端,直接与用户相连,整个电力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最终都必须通过它来实现和保障。中压配电网的规划、改造和建设已成为电力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其中电网接线方式的选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同的城市电网,负荷密度、地理环境、配电变电站的保护方式、配电网的接地方式等是不同的,因此配电网的接线方式及自动化的实施应因地制宜、各具特点。本文介绍了配电网的接线设计原则和配电自动化的实施原则,并针对几种典型接线方式探讨了配电自动化的实施。 1 配电网接线方式设计原则 目前正在进行的城市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和即将实施的配电系统自动化建设工程,都要求对配电网的接线方式进行规划设计,特别是配电系统自动化对一次系统接线方式的依赖性很强,它决定了配电系统自动化的故障处理方式。因此,配电网的接线方式必须和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紧密结合,一次系统接线方式必须满足配电系统自动化的要求。配电网接线方式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便于运行及维护检修; ?优化网架结构、降低线损; ?保证经济、安全运行;节约设备和材料,投资合理; ?适应配电自动化的需要; ?有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 ?灵活地适应系统各种可能的运行方式。 2 配电自动化的实施原则 注重投入产出。首先是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综合考虑。先进,即功能先进,设备满足使用要求、符合发展趋势、不落后;实用,对做好工作有较大帮助,对提高管理水平有较大意义,不搞“花架子”。此外,还要注意不同的地区要采用不同的模式,如负荷密集程度、负荷重要性、经济发达程度、发展趋势、售电收入等。 合理的网架基础。它包括多供电途径的环状网(或网格状网)开环运行,合理的设备容量和采用可靠的开关设备,灵活的运行方式,恰当分段、恰当联络,负荷密集区和重要区域设开闭所,以及合理的控制和管理权限划分。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系统规模较大,必须认真规划,盲目上马会导致“推倒重来”的风险,规划负荷发展趋势,规划体现高的投入产出,规划反映不同地区的差异,首先实施网架基础好,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区域,首先实施条件成

电力配电自动化通信解决方案探究

电力配电自动化通信解决方案探究 发表时间:2018-07-05T16:34:11.46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9期作者:高浩宇 [导读] 摘要:我国的电力通信技术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从无到有、从弱变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合肥供电公司安徽合肥 230022) 摘要:我国的电力通信技术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从无到有、从弱变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电力通信技术在电力自动化以及办公自动化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电力通信技术在新环境之下展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同时,我国的电力通信技术在新环境之下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为了保证我国电力通信技术的稳步发展,展开关于新环境之下电力通信发展的研究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基于这些背景,本文以下内容将展开新环境下的电力通信发展浅谈。 关键词:电力;配电自动化;通信;解决方案 导言: 配电自动化系统是一个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涉及到自动控制技术、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管理技术。配电自动化中的通信系统是配电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终端设备和主站之间的通信系统是实现远方控制、负荷转移、远方数据采集、故障定位与隔离等功能的基础。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过通信系统将主站得控制命令准确地传递给众多的远程终端,并将远程终端的运行情况准确、及时地传递到控制中心,以便控制中心准确了解到其他运行设备的信息。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其中“配电自动化”是我国智能电站建设的关键性内容之一。 1配电网自动化对通信的要求 配电自动化系统中有很多终端,包括FTU和TTU终端,这些终端用于监控补偿电容器、重合器、配电变压器、柱上断路器、开闭所设备等的运行状况。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终端一般安装在电线杆上,随配电安放,由于终端地域分布广、通信节点分散、数量极多,因此很难实现与上级通信设备的数据共享。配电自动化系统需要建立通信网络,实现对远程终端的管理、控制和故障处理。随着智能化网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对配电系统的自动化要求也日益增强,因此如何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是行业内关注的重点。通信网络必须满足可靠性高、容量大、双向通信、经济性等要求。 1.1容量大。通信系统在建设时必须做长远考虑,以满足未来系统升级的数据传输需求。 1.2双向通信。通信系统要能保证控制中心的信息准确地传输到远程终端,同时还要保证远程终端的运行数据能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控制中心,做到及时的监督和控制。系统应该具 有遥信、遥控、遥测、甚至遥视功能等功能。 1.3可靠性高。通信设备一般随配电安装,且通常安装在室内,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因此要求通信设备必须具有抵御风雪、冰雹、高低温、日晒、雨淋、雷电等自然环境的侵袭,为了能够实现很好的控制,必须保证通信设备长期安全稳定性运行。除此之外,通信设备必须保证时时刻刻都安全稳定工作,提供备用电源,避免在线路停电时发生通信中断的现象。 2新环境之下电力通信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1标准规范不完善 由于我国的电力通信发展起步比较晚,而且相关单位缺乏对电力通信的管理意识,导致了当今我国电力通信的管理规范存在很多的弊端。虽然我国的电力通信技术能够满足相关领域的使用需求,但是我国的电力通信在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方面还存在很多的漏洞,管理标准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我国电力通信的发展,完善有关电力通信的制度和规范成为了我国电力通信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在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的约束和引导之下,我国电力通信才能够健康的发展。 2.2区域发展不平衡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影响我国电力通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导致电力通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数字化通信的覆盖程度非常高,数字化通信的实现极大的促进了电力通信的发展,因此,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电力通信发展速度也比较快。但是,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电力通信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经济支持不到位,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完善的电力通信建设规范,导致经济落后地区的电力通信发展速度缓慢。所以,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力通信的发展。 3配电自动化通信方案 3.1完善电路检修维护工作制度 电力检修与维护工作不只是需要技术与人员作为保障,还需要有完善的制度、机构。工作开展初期,应该要完善组织结构,确定检修与维护工作目标、标准、制度。在工作实施过程中,将不同检修与维护方法相结合,企业在提升与完善在线检测手段,利用技术发展与装备上的优势,在对已有线路检测的基础上,加强对新输电线路检修与维护工作。依据线路运行情况,对检修计划与周期进行合理调整,完善检修与维护资料库,通过对资料分析找出电力线路故障的一般性规律,针对以往存在的问题,对未来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应对策略。当故障无法避免时,能够快速而有效的应对。 企业工作人员在日常检修工作中,要将定检、巡查、点检结合起来。点检指的是对线路开展定点检查。而巡检工作则是在检工作的基础上,由专业工作人员,通过专业设备对线路检查结果进行复查。专职人员巡检频次与周期要依据线路运行实际情况确定,点检工作人员需要对设备状态作以记录,如填写设备点检表。针对线路中故障频率较高的情况,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并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2维修与维护工作需要考虑的方面 线路状态检修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考虑的方面比较多,如雷电监测,雷电会对输电线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雷电监测工作需要通过定位系统对地域雷电分布、密度,电流值等详细掌握,对由于雷电造成线路故障问题分析原因,总结解决方法。 监控线路选择,选择时需要保证线路是完好的,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三类设备通不适宜作为监控设备,监控线路选择应该体现出一定代表性,为了便于监控工作开展,还需要考虑到交通便捷性问题。 线路事故预防,线路在运行过程中虽然采取了一定方法要避免某些事故。但是故障发生是具有偶然性的。对于某些明确可能预测的问

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分析

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分析 配电自动化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城市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有效手段,是电力系统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作者分析了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 标签:智能配电网;配电自动化;分析 0、引言 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智能配网是城市用电和行业用电的标配,它是作为输电程序的最后环节在整个电网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向上连接电力主网,向下联系用户,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满足消费者的用电需求,里应外合,内外协调下实现供电自动化)的作用。加强配网自动化的建设,需要对配网发展现状了如指掌,提高配网运行质量,优化规划配网网络,巩固电网基础建设,方能实现配网高效节能的运转,推动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辅助,从而促进电力行业智能化、科技化及经济化发展。1智能电网与配电自动化的基本概括 1.1智能电网的基本含义 所谓智能配电网就是使电网实现智能化,其实现需要高速、集成通信网络的支持,利用先进的设备、测量、传感技术及决策支持系统的运行和控制方法,实现电网安全、经济、友好的适用。智能配电网主要具有的特征包括激励、自愈、抵御攻击,满足用户对于电量的需求,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引入不同类型的发电模式,对电力市场的高效运行能够起到巨大帮助。智能配电网使供电效率和供电质量得到提高,在应用中可以适当地接入再生能源,实现与用户的相互交流,与我国供电行业的发展相适应。 1.2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及技术指标 根据配电系统的容量大小,可以将配电自动化系统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大型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型配电自动化系统以及小型配电自动化系统。通常情况下,在选择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类型时需要与实际的要求和目标以及将来的发展规模相结合,以经济性、可扩展性、安全稳定性等为基本原则,图1给出了典型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层次结构图。其中,它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在建设的初期可以采用中型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型式进行建设,并且装设相应的主站、子站以及终端等。当需要对配电系统进行扩展时,可以适当增加主站系统数量,同时将其中的一个主站作为中心站。按照层次结构的不同,可以将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其中,第二层以下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适当扩展。 在配电网中,自动化系统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对其要求较高,相应的开关设备不仅要满足相关标准,同时还应该满足相应的管理系统运行要求。注:

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

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08T15:14:46.197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5期作者:王珺 [导读] 摘要: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良好运行需要高效的规划工作作为铺垫。 (国网汾西县供电公司山西临汾 031500) 摘要: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良好运行需要高效的规划工作作为铺垫。本文从阐述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优化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配电系统;配电自动化;电力系统规划 目前,我国用电量日益增加,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高度消费离不开充足的电量做保障。所以,我国市场对供电系统和设施设备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配电自动化的实现和推进,供电可靠性再一次得到提升,电量在输送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得到很好的控制,有效地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电力保障,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然而,从供电可靠性层面看,我国现阶段在配电自动化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许多地方的网架结构混乱、设备落后、线路陈旧等问题需要我国进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规划建设。 一、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中事实上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了规划原则模糊、性价比不高、规划缺乏统一性、评价机制落后等问题。接下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规划原则模糊 规划原则模糊是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在我国城市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时比较常见的原则主要包括了确保资源共享效率、提升信息传输速度、提升自动化系统扩展空间、保留二次扩展余地、更新配电系统软件、提升设备可靠性等重要的原则。但是在我国部分城市配电系统的实际规划过程中往往无法对于这些原则进行遵循和执行,而模糊的规划原则必然不会带来清晰的规划思路和良好的规划结果。 2.性价比不高 性价比不高会导致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容易出现后期经济问题。性价比不高顾名思义就是规划中使用的设备造价过高但是设备本身的功能过于低下。例如我国之前许多城市在进行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时所投入的设备如重合器和分断器和其他不成熟的智能设备都在大量的实践中被证明了性价比较差,这些设备的投入无法对于设备本身存在的故障进行检测,只能进行事故后的故障处理。并且由于我国存在很多的单相接地故障,这导致了这些设备的使用面更加缩小,而高昂的设备投入和差劲的设备投入效果最终导致了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整体的性价比低下。 3.规划缺乏统一性 规划缺乏统一性则必然促使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质量的下降。通常来说统一规划主要是指对于配电系统进行标准话和规范化的规划工作。但是我国许多程度的配电系统自动化系统规划在系统、模式、构建过程、系统设备、系统兼容性等方面都缺乏良好的统一性。这必然会导致规划出配电系统无法保证电力资源和电子信息的良好共享和传输效率,因此也很难满足城市电网系统长期的健康发展需求。 4.评价机制落后 评价机制落后这意味着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是否成果很难进行评价。规划后评价工作主要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出发对于城市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从而对于规划工作是否成功已经相应的经验进行判定。但是我国现今仍旧缺乏较为先进的城市配电系统评价机制,例如对于供电可靠率、用户服务质量、线缆日常损耗等数据的评价标准仍旧出于不统一的状态,这最终导致了电价机制、电网安全机制的评价也难以顺利的进行。 二、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优化对策 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存在着相应的优化对策,比如增强规划立体性、增强结构互动能力、采用新型光缆、系统统一规划等优化对策。接下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优化对策进行了分析。 1.增强规划立体性 工作人员在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优化时首先需要增强规划立体性。工作人员在增强规划立体性时首先需要增强纵向结构和横向的结构的规划水平,这包括了对于上层主站规划的优化和城市电力终端系统的规划优化。其次,工作人员在增强规划立体性时需要够确保电力信息的独立性,从而能够保证信息的可扩充性。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增强规划立体性时应当充分考虑配电管理、供电管理、停电管理、故障处理工作、电力设备检修、电表计量等多个方面的工作,从而能够更加切实的增强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工作的立体性。 2.增强结构互动能力 工作人员在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优化时必须要增强结构互动能力。工作人员在增强结构互动能力时应当将城市电网缺乏合理、灵活的结构布局和互动能力的部分进行进一步优化,从而能够确保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结构互动功能得以全面体现。其次,工作人员在增强结构互动能力时应当充分考虑到配电自动化的建设问题,并且以此为基础做好结构的设计和设备的选用工作来避免存在的问题影响到配电自动化的信息采集和信息流的传输。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增强结构互动能力时应当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具体的组网方式的选择,从而能够进一步贯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规划原则。 3.采用新型光缆 工作人员在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优化时应当注重采用新型光缆。工作人员在采用新型光缆首先应当理解到这一措施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既由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所以做好通信系统的规划工作需要进一步的适应配电自动化可靠性的需求。其次,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进步,高性能的光缆的制造价格不断下降,因此将其投入使用的成本不断下降,但是与此同时性价比却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采用新型光缆时需要考虑到其外力对光缆的破坏问题和光缆线路改造较为复杂等问题并且选用适合城市具体情况的方式。 4.系统统一规划 工作人员在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优化时可以对于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上文中已经详细阐述了系统规划不统一所带来的弊端。因此工作人员在进行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时应当秉持着统一规划的原则。其次,工作人员在对于系统进行统一规划时应当做好统一规划

智能电网中配电自动化系统的EPON解决方案

智能电网中配电自动化系统的EPON解决方案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城市化、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智能楼宇、智能社区、智能城市都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电动汽车、智能家电等也将推广应用,这些都对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给未来电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国家规划下一个15~20年间,大力发展建设智能电网。 所谓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配电网现状 坚强智能电网包括智能输电网和智能配电网。配电网直接面对用户,是控制、保障用户用电质量的关键;国内用户停电95%以上是配电系统原因引起的,电网有50%的损耗发生在配电网;据统计发达国家的发电、输电、配电的投资比例一般为1:0.45:0.75,而我国是1:0.21:0.12,因此我国配电网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影响了供电能力,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发展配电网自动化刻不容缓。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中,传统配电网通信传输系统的落后,已成为了主要障碍。传统的传输系统网络采用的GPRS/CDMA、230MHz无线电台、电力专网光纤、PSTN、电力载波PLC等技术都存在各自的弊端。综合来看,传输链路存在单点故障隐患,业务保护能力差;通讯介质和业务接口繁杂,管理维护难度较大;传输带宽低,关键数据的服务质量无法保障,扩展综合业务能力低;GPRS/CDMA技术需要依托运营商网络平台,电力内部信息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为实现“统一”、“坚强”、“智能”的现代化电网,配电网通信传输系统的优化升级是电网信息通信的支撑,是重中之重。配电网自动化涵盖了:配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SCADA)、变电所自动化(SA),配网(馈线)自动化(DA)等,下面将根据配电自动化介绍EPON产品应用的典型环境: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以及其中关键业务的用户数据采集系统。

智能配电系统

智能配电系统
智能配电系统是按用户的需求,遵循配电系统的标准规范而二次开发的一套具有专业性 强、自动化程度高、易使用、高性能、高可靠等特点的适用于低压配电系统的电能管理系统。 通过遥测和遥控可以合理调配负荷,实现优化运行,有效节约电能,并有高峰与低谷用电记 录,从而为能源管理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对电能按照明插座用电、动力用电、空调用电、 特殊用电进行分项计量,为企、事业单位电能节能审计提供依据。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紧张、环境恶化已受到全球的密切关注,能源是发展国民经 济的重要基础,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节能降耗是首要任务。其中,电 能在所有能源中消耗量比较大,对电能的统一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对电能进行准确可靠 的计量,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节约电能。
下面以上海安科瑞电气 Acrel-3000 系列电能管理系统为例,介绍电能管理系统的功能 及应用。
系统结构
Acrel-3000 型电能管理系统可对低压设备消耗的电能进行分项计量。其软件运行于 windows 操作系统,包括 windows2000、windows NT、windowsXP 等 windows 系列操作系

统。系统除了与上海安科瑞公司自主研发的仪表良好兼容外,还支持数百种各种硬件设备, 包括目前流行的各种板卡、仪表、PLC 等。支持各种常用电力通信规约,如部颁 CDT 规约、 POLLING、1801、101、DNP 等电力规约。
按照国家对电能计量的相关要求,本系统对耗电量进行分项计量,包括: (1)照明插座用电:为建筑物主要功能区域的照明、插座等室内设备用电。主要包括照明 和插座用电、走廊和应急照明用电、室外景观照明用电。 (2)空调用电:主要包括冷热站用电、空调末端用电。 (3)动力用电:主要包括电梯用电、水泵用电、通风机用电。 (4)特殊用电:主要包括信息中心、洗衣房、厨房餐厅、游泳池、健身房或者其他特殊用 电。
功能介绍
Acrel-3000 电能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有:
? 前台人机交互界面
设计适合客户要求的交互界面;标准图元库,方便调用组合;实时数据采集和显示;数 据信息的自动逻辑计算和处理;设备参数远程更改设定;合、分闸状态显示和强制操作。
? 信息处理
利用采集信息及特定方法进行计算;统计总功率、最大需量、开关次数;采集功率因数、 设定上下限;记录负荷状况分析电能质量;温湿度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显示(该功能须配备温 湿度控制器)。
? 报警/异常/事件存储
断相报警实时显示;通讯异常记录存储;合、分闸操作记录;当日报警事件的实时显示; 历史事件的查询、打印。
? 曲线及报表管理设置功能
客户要求的电参量的趋势曲线;正/反向有/无功电度的历史趋势;设计满足客户需求的 各种报表;自动生成电能计量的日、月、年报表;可根据常用的MS Excel设置模板并生成相 应报表,使用户轻松使用;查询任意时刻报表、显示并打印。
? 后台数据库管理
应用广泛的数据库软件如Access、MSSQL;建立开放式、网络化数据库;存储指定年限 或所有的数据信息;软件系统实现的动态链接库;实时数据信息更新安全可靠;支持C/S、 B/S方式,实现数据远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