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服务补救战略案例分析

服务补救战略案例分析

服务补救战略案例分析
服务补救战略案例分析

俗话说得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随着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以服务作为经营重点的企业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顾客日渐挑剔,企业发生服务失误的可能性也越来越高,甚至就算企业做对了,顾客也会鸡蛋里挑骨头―反正提供服务的又不是只有你一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因服务失误而导致利益损失?或者,能否通过成功的服务补救而增加利益?

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异质性、同时并发性和易逝性等特征,同时还具有服务质量评价主观性的特点,这些都注定了服务失误不可完全避免且大量存在。即使对于有着最佳服务意识的、世界级的服务系统来说,服务失误也是难以杜绝的。只要有一次服务失误就可能导致顾客不满,并可能永远失去该顾客的信任。服务补救可以提供一个机会去弥补这些缺陷并提供一个让顾客留下正面服务印象的机会。

恰当、及时和准确的服务补救可以减弱顾客不满情绪,并部分地恢复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大幅度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TARP(美国技术支持研究计划协会)经过研究发现,在批量购买中,未提出批评的顾客重购率为9%,抱怨未得到解决的为19%,抱怨得到解决的为54%,抱怨得到快速解决的则达到了82%。成功的服务补救对企业收入和利润增长的影响巨大,服务补救的投资回报率可达到30%~150%。

服务补救不仅仅是企业重新获得消费者满意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改进服务质量的有效工具。我们通过描述性的案例分析进行探索,试图结合国内外先进企业服务补救经验,提出面向顾客投诉的有效补救措施,并尝试建立一套服务补救战略模型。

案例一:美国联邦快递公司

公司利用Powership自动系统跟踪有关货件的行踪资料,以了解服务类别、送货时间及地点。这样服务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到是否发生服务失误,并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措施。同时,服务人员记录和分析顾客的投诉以评估服务补救的效果,并以此了解服务失误发生的原因并作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之后把这些信息收集整理,建立数据库,用于改进内部工作程序,以减少下次服务失误的发生。当顾客打电话给联邦快递的时候,只要报出发件人的姓名和公司的名称,该顾客的一些基本资料和以往的交易记录就会显示出来,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补救质量。

在这一服务补救过程中,美国联邦快递公司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服务标准。公司承诺肯定于第二天上午10∶00前送达物件,这样顾客会很清楚地了解其应获得的服务水准。同时公司也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与授权,组织学习等。公司有相当好的培训制度,每时每刻联邦快递都有3%~5%的员工在接受培训,在员工培训方面的花费每年约为1.55亿美元。特别是对于一线服务员工,服务和服务补救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培训内容。同时,公司大胆对一线服务员工授权解决顾客问题。公司注重从补救经历中学习,通过追踪服务补救的努力和过程,服务人员能够获知一些在服务交付系统中需要改进的系统问题。

案例二:加拿大丰业银行

公司根据服务补救数据库提供的信息了解最容易发生服务失误的环节,并根据顾客的信用记录在服务中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公司要求一旦发生服务失误,前台员工要立即采取措

施,并向顾客阐明解决问题需要经过的程序,让顾客及时了解问题解决的进度。在问题不能当场解决的情况下,告诉顾客银行将计划如何行动,表明银行正在采取修复性的措施。同时,要把问题解决的进度及时告诉顾客,以减轻顾客的心理成本。然后通过深入调查的形式了解补救的效果以及服务失误发生的原因,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最后建立服务补救数据库,保证顾客信息和服务补救信息的不断更新,以帮助更好地预测潜在的服务失误。

在这一服务补救过程中,加拿大丰业银行对员工仪容仪表、服务用语、环境状况、设备设施都确定了统一的标准。公司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培训包括职前培训和入职后培训;培训的内容分为服务培训和业务培训。公司在服务补救方面最突出的表现是积极鼓励顾客投诉,并帮助顾客开辟投诉渠道。银行在其分支机构中放置了小册子,说明投诉的五个步骤,顾客最初应向谁投诉,若不满意还可以向谁上诉,小册子中还有一位副总裁的电话号码。这些措施鼓励了不满意的顾客进行投诉,并且向员工传达了企业对服务补救的重视。这样便使服务补救的理念在企业中得到很好的传递,无形中促进了员工的组织学习。

案例三:英国航空公司

英国航空公司把鼓励、帮助和追踪顾客投诉作为其高效服务补救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采取了新的方式倾听顾客心声和处理顾客抱怨,公司在机场设立了一个小录音室,不满的顾客可以马上在机场进入录音室向总裁投诉。公司通过扫描和人工录入将与投诉有关的所有顾客信息输入一个顾客投诉数据库。这样,一位特定顾客的信息就很容易找到,数据还可以根据各种类型进行分析。顾客服务代表拥有各种工具和权力,他们被授权可使用任何必要的资源来保留住顾客,并接受新的培训如倾听技巧、怎样处理愤怒以及怎样争取谈判的双赢。英航不仅使用这些信息和系统直接保留不满意的顾客,同时还为将来使用这些信息和数据进行改进而建立了系统。它们使用这些信息设计出一般失误类型,并且设计出早期预警机制来警示公司注意未来的潜在失误。除了设计机场投诉录音室以外,公司建立了12个不同的“倾听哨”和其他联系渠道,包括已付邮资的明信片、顾客集会、调查和一个“跟我飞”计划等沟通方式来提供顾客投诉的渠道。

案例四:希尔顿酒店

希尔顿酒店在服务补救方面的措施主要有:酒店首先对员工进行CRM入门培训,告知服务补救的重要性,使服务补救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之中。酒店还制定严格统一的服务标准,设立宾客档案经理的职位,负责顾客信息的汇总并建立数据库,从而保障在每个宾客接触环节都可以识别某个顾客及其个人偏好。结合顾客反馈消息不断改良顾客信息库,这样在失误发生后,能根据客人的个人偏好、特殊要求以及在各个接触点的过往的服务失误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在上述补救过程中,酒店积极开发顾客投诉渠道,为顾客建立了“服务补救工具箱”供顾客投诉和反馈消息,以保证服务补救的成效,消除客人因为服务失误造成的不快。在希尔顿酒店,员工被授权可以花费2000美元为顾客解决问题。尽管这笔钱很少用到,但公司这一激励措施使员工行使其补救权力时不用担心受罚。

案例五:GE公司

美国的GE公司已经从以往85%的收入来自销售产品转变为今天的75%的收入来自服务,公司有一套全面的服务补救战略。其完善的报修系统能保证公司对顾客投诉及时做出反应,如平均响应时间2小时的线上服务,使工程师可以在顾客需要的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并以精湛的维修诊断技术及强大的后台技术支持,及时准确地判断故障并解决问题。在接到顾客投诉后,服务人员通过公司数据库中的顾客和产品资料,能迅速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反应速度。

在上诉服务补救过程中,公司将生产线上品质管理的六西格玛标准运用到其顾客服务上,为服务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公司积极鼓励并支持顾客投诉,努力为顾客开辟投诉渠道。如公司每年为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不间断运作的通用电气回复中心而花费1亿美元,该中心每年要处理300万个电话。GE的所有产品上都印有800电话,鼓励顾客遇到困难时,直接向公司寻求支持。同时,公司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工程师定期接受与世界同步的维修技术培训,服务人员也要接受服务技巧和公司服务理念培训,以努力达到公司六西格玛的服务标准。公司挑选了大批高素质的员工并刺激他们不断学习公司的精神、主张以及赖以生存的基础,这之中当然包括了服务补救理念的传播和学习。

案例六:麦当劳

麦当劳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使其服务流程不断标准化。公司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措施解决顾客问题,分析失误发生的原因并对其服务标准进行调整。

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公司对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具体的标准,如任何麦当劳食品,一经制作出来,如果3小时内没有全部卖完,剩下的一律倒掉。公司积极为顾客提供投诉渠道,将投诉电话公布在店堂里,当顾客对其服务不满时,可直接拨打免费电话投诉。同时,麦当劳公司注重员工培训与组织学习。公司要求每个在麦当劳工作的员工都具有适合这项工作的个性,新员工正式上岗以前都要完成为期3天的在岗体验,以了解公司的服务理念。员工一旦被接纳,就会立即通过餐馆和汉堡包大学开始对其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产品和环境的质量标准、公司的服务理念、文化理念以及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精神,所有培训出来的员工都要得到宾馆餐饮培训公司、环境健康研究所和各种教育机构的认可。

总结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这些一流企业都认识到服务补救是一个包括服务售前、售中与售后的过程,他们都是将服务补救行为作为一个循环的过程来实施的,其在服务补救上有几个共同的关键步骤。首先,企业通过数据库或服务失误预警系统预测服务失误可能发生或出现的环节。一旦发生服务失误,企业迅速采取行动,尽快解决顾客问题,弥补服务失误。其次,积极分析服务失误发生的原因并加以改进。之后,将顾客反馈的相关信息搜集、分类和整理并建立服务补救数据库。通过数据库反映的信息,改进内部工作程序并预测下一服务阶段可能出现的服务失误。即,预测潜在服务失误→采取补救行动→分析服务失误发生的原因并加以改进→搜集整理顾客反馈信息→建立数据库→根据数据库信息预测下一阶段的潜在服务失误。

同时,除了必要服务补救的步骤外,在各案例中还都出现了几个影响服务补救的要素,它们分别是制定服务标准和服务补救标准、员工培训与授权、开辟顾客投诉渠道以及组织学习。

因此,企业要进行成功的服务补救战略设计,除了制定高效的服务补救机制外,还应考虑到上述这些因素对服务补救效果的影响,严格制定服务标准和服务补救标准,注重对员工的培训与授权,积极为顾客开辟投诉渠道,并努力将组织学习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服务补救战略模型

服务补救这一循环过程与质量管理中的计划、执行、检查、行动这一循环过程类似。在服务提供前,确定服务标准和服务补救标准,并加强员工培训和授权;在服务提供过程中,高素质的员工和服务系统保证服务的顺利进行;发生服务失误之后迅速采取补救措施;服务结束后,通过企业自己的检查和顾客的投诉分析服务失误的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最后将以上信息归纳整理,制定服务补救数据库,并以此为依据对企业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补救标准提出新的建议,并改进服务补救预警系统,从而保证提高下一阶段的服务水平。

成功服务补救的保障要素

制定服务标准和服务补救标准。由于服务具有无形性,有时顾客并不清楚自己希望获得何种水平的服务或不能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期望。如果企业制定明确的服务标准,就可以消除顾客的“模糊预期”,提高顾客参与的有效性,并使服务具有可衡量性。同时,企业还要制定服务补救的标准。明确的服务补救标准,一方面可以为补救提供客观依据和尺度,使顾客对服务补救的分配公平性形成积极的评价;另一方面可以给顾客“按章办事”和“一贯性”的感觉,有利于顾客对过程公平性形成积极的评价。

员工培训与授权。企业对员工的培训相当重要,因为服务具有生产与消费同步性的特点,一线员工的服务态度、业务能力、人际技巧、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和满意度以及服务补救的效果。因此,企业有必要对一线员工进行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服务能力,通过培训使他们了解顾客期望的解决办法,具备处理顾客投诉的能力和做好服务补救工作、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技巧,比如学会倾听顾客的抱怨、关心服务失误对顾客精神上造成的伤害、真诚地向顾客道歉、勇于承认错误、平息顾客愤怒、分析顾客问题、阐明解决问题的步骤等。同时,还要开展专门性的服务补救培训,提高他们对补救重要性的认识以及预测、预防和纠正服务失误的能力。

在对员工进行针对性训练后,应该对一线员工大胆授权,使员工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员工的责任感,提高其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服务失误发生的现场采取补救措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迅速解决顾客的问题,而不是等专门的人员来处理顾客的投诉。以前的服务营销和管理学着作中讲述的全部是所谓授权的概念(Employee empowerment)。但事实上,根据Chis Argyris的调查,在过去的30多年中,虽然管理者们都喊着授权,但真正向下属授权的实属凤毛麟角。针对这种情况,Gronroos在2000年出版的《服务营销与管理》一书中,提出了所谓“使员工具有解决问题能力”的概念,将其视为授权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授权给一线员工使他们有一定程度的自主解决顾客问题的权限。授权可以增加员工的责任感提高其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迅速、及时地解决顾客问题。

开辟投诉渠道、方便顾客投诉。好的投诉渠道对于企业开展服务补救行动有很多帮助,企业应开辟各种便于顾客投诉的渠道,鼓励和引导不满的顾客向企业投诉。顾客投诉是服务

失误的信息源和服务改进的动力源。调查表明,绝大部分不满意的顾客不去投诉的原因是因为不知道怎样投诉和向谁投诉。因此,服务提供者要设计方便顾客投诉的程序,并进行广泛的宣传以鼓励和引导顾客投拆。通过鼓励不满意的顾客中“沉默的大多数”说出他们的不满,企业可以从处理顾客投诉中获得宝贵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发现潜伏的危机和问题的根源,及时改进、完善企业的工作,从而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组织学习。在企业整个服务补救过程中,组织学习是极其重要的,企业应该通过组织学习在服务方式、内容、范围等各个方面全面地、不断地进行创新。企业应将服务补救与组织学习结合起来,向全体员工灌输“从服务补救中学习”的观念,把这种观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

在服务补救实践中,很多企业的员工总是从心理上讨厌前来投诉的顾客,他们总是认为这些顾客是存心来投诉的,因此他们觉得处理顾客投诉是一件烦人的事。因为抱有这种想法,他们在处理顾客投诉时,往往敷衍了事,把顾客打发走了就万事大吉,不能使顾客真正地满意,达不到服务补救的目的。所以要想真正把服务补救工作做好,关键在于改变企业员工的观念,应该让他们认识到顾客投诉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市场信息,因为它暴露了企业的弱点。通过对顾客投诉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企业可以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潜伏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这样可以从失误中获得学习的良机,真正把服务补救工作做好,真正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服务的失误与补救

服务营销的失误与补救 班级:09市场营销2班姓名:伍斌学号:09235006 在服务接触中,服务传送与其提供者是不可分离的。在服务传送的任何一个接触点都可能发生食物。顾客在发生服务失误后,便会发生抱怨行为,可能终止服务,或向亲朋好友宣传该项失误,因此,企业在面临顾客抱怨时,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服务补救措施,减低可能发生的负面影响。 服务补救是指服务企业员工在为顾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对因失误而引起的顾客抱怨所采取的弥补性、挽救性行为。恰当并及时的服务补救和真诚、主动的服务不就行为,可减弱顾客的不满情绪,有效化解矛盾,避免服务危机,最终赢得顾客的满意,换取顾客的忠诚,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望。 一、服务失误的原因 1、服务质量构成的特殊性。与有形产品质量的技术质量相比,服务质量是由技术质量、只能质量、形象质量、真实瞬间构成。其中,技术质量是服务过程中的产出。只能质量是服务推广过程中,顾客所感受到的服务人员在执行职责时的行为、态度、着装和仪表灯给顾客带来的利益和享受。形象质量是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形成的总体形象。真是瞬间是服务过程中顾客与企业进行服务接触的过程。一般来说,技术质量有客观的标准,容易为顾客所感知和评价,而只能质量、形象质量和真是瞬间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对服务质量的认可不仅是服务的提供者,还是服务的接受者,而服务的提供者和服务的接受者对同一服务产品的质量认识并不相同,特别是服务接受者对服务质量的评价不但要考虑服务的结果,还要注重服务过程的质量。 2、服务提供者的原因。从服务提供者(商家)的角度来看,失误包括服务的系统性失误和员工的操作性失误两方面。系统性失误是由于服务架构的缺损而导致服务中的失误,通常表现为,企业的服务体系不够完善,设计不科学,服务架构不完备,服务要求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服务监管体系或没有完备的服务保障措施来满足歌库的要求等。员工的操作性失误一般表现为服务的员工在接待顾客的过程中,因违反服务规程而出现的行动迟缓、态度欠佳、业务不熟、用语不当等现象,从而引发服务失误或服务失败。上述服务失误的出现,既可能与企业的服务理念有关,也可能与员工的素质有关,还可能与店家对服务的监管不力有关。 3、顾客方面的原因。从服务接受者(顾客)的角度来看,服务具有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等特点,从而在很多情况下,顾客对于服务失误也有一定的责任。顾客的服务期望中既有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菁菁校园”是一所新型的私立学校,专门为大学生、高中生提供暑期另类课程如登山、探险、航海等集体项目的专业培训,以及为在职人员提供团队合作课程培训。该学校的创办人刘岩是个成功的企业家,他热爱登山,并坚信这是一项锤炼个运气质,同时学习集体协作精神的完美运动。(优势1:定位) 在刘岩看来,那个学校是个非赢利性的企业,然而不管如何得自己坚持自己的运转。因为假如没有充裕的资金,学校就不可能进展。学校开办以来,学生的数目逐年增多。(优势2:有成长的市场,学生认可) 学校的课程要紧分两类,一类是一般课程,一类是专门课程。一般课程是学校的起家项目,针对大中学生的集体训练开设。每年暑假,总是有大批学生报名参加登山、探险等充满新奇感的这类项目。尽管这部分的收入占了整个学校全部营业收入的70%,然而这种项目并不赢利(劣势1:无利润,反映经营治理问题)。专门课程是应一些大公司的要求,专门为此公司开办的短期团队合作培训(与一般课程具有关联性)。这部分课程是最近才设立的,深受各大公司经理们的欢迎,在非正式的反馈中,他们都认为在这些课程里获益专门多,他们所属的公司也情愿连续扩大与菁菁校园的合作。同时,这类课程为学校带来丰厚的利润。(机会1:说明专门课程市场有需求,并能获利)然而,在实施专门课程的时候,刘岩和他的好友们也有疑虑:这种课程的商业化倾向专门重,假如过分扩张,可能会破坏“菁菁校园”的形象。另外,专门课程的学员多是中高级经理,他们的时刻专门紧,因此,假如课程一旦设立下来,就不能改动,因此总是会遇到与一般课程的冲突。 在学校成立初期,刘岩并没有专门关注治理问题,他觉得专门简单:每年暑假开始,学校就招生开课,到暑假终止就关门。然而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和注册学生的不断增多,学校变得日益庞大复杂,治理问题和财政状况开始受到关注。最明显的是学校暑期过于繁忙,设施不足,而淡季则设备人员闲置。他还发觉无法找到足够的技术熟练、体会丰富的从事短期的工作的指导老师,然而要常年聘请他们花销实在太大。(劣势2:资源不足、治理问题)与此同时,在社会上显现了相似的竞争者,(威逼1:显现替代品)学校面临内外两方面的评估和战略方向的重新确定。 在这种情形下,你认为“菁菁校园”的以后在哪里? [问题] 1.你认为“菁菁校园”的以后应如何定位? 2.“菁菁校园”的项目组合如何进展? 3.你认为“菁菁校园”的运营治理应如何改进? 分析:1、即使一般课程占学校全部营业收入的70%,仍不赢利,学校的运转难以坚持,同时显现了相似的竞争对手,因此,以后的定位应充分利用品牌的优势,实现范畴经济,分散风险;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保持学校的活力和竞争力。才能保持品牌。 2、通过客观评判项目组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项目组合的进展应以一般课程为基础,适当增加专门课程,逐步过渡到以开设专门课程为主。 (1)公司战略层次上:宜采纳多元化战略。 (2)竞争战略层次上:宜采纳差异化集中化战略。 (3)职能战略层次上:宜采纳整体营销战略和人才开发战略。 3、问题:暑期过于繁忙,设施不足,而淡季则设备人员闲置。无法找到足够指导老师。解决方案: (1)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运营治理方式,使人、财、物有机结合,合理分配资源,提高有限资源利用率。 (2)合理设定项目组合、制定完善的教学打算,使淡旺季节相对平稳进展。解决设施设备不足。如解决课程编排上的冲突。 (3)聘请、培训、借用和调配教学、治理人员,建立相对稳固教职工对伍。 (4)特色经营,提高服务质量:现实说明一般课程难以坚持学校的运转,因此应针对自己的市场定位突出特色。 (5)加强营销力度:应加大对学校的宣传力度,要建立有效的招生部门,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等。如利用举办或承办各种竞赛,进行商业运作。 (6)合理设计收费标准,操纵成本。力求盈亏平稳,略有盈利。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16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福特公司的战略环境分析;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兴起、衰败和复兴,是一个典型的;福特公司的创造人亨利﹒福特有着精明强干得头脑和丰;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开始生产“A”型到“;福特从而建立起一个世界上最大和盈利最多的制造业企;随着环境变化,其他竞争者兴起,汽车有着不同档次的;当时它的强劲对手通用汽车公司,(一)福特公司的战略环境分析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兴起、衰败和复兴,是一个典型的反映管理重要性的案例。 福特公司的创造人亨利﹒福特有着精明强干得头脑和丰富的技术经验。自从1889年《科学美国》作了有关德国奔驰汽车的结构和制造的报道后,许多美国人从事汽车制造,于1896年制造出第一辆福特汽车。 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开始生产“A”型到“R”和“S”型汽车,参与几十家汽车公司的竞争,当时还没有什么优势。但1908年开始生产福特“T”型车就标志着福特垄断局面的开始。“T”型车的特点是结构紧凑、设计简单、坚固、驾驶容易、价格较低。1913年福特采用了汽车装配的流水生产法并实行汽车零件的标准化,形成了大量的生产能

力,当年产量增加到13万辆,1914年增加到26万辆,192 3年增加到204万辆,在美国汽车生产中形成垄断的局面。 福特从而建立起一个世界上最大和盈利最多的制造业企业,它从利润中积累了1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可是,福特坚信企业所需要的只是所有主管企业家和他们的一些“助手”,只需“助手”的汇报由他发号施令即可运行。他认为公司组织只是一种“形式”企业无需管理人员和管理。 随着环境变化,其他竞争者兴起,汽车有着不同档次的需要,科技、产供销、财务、人事等管理日趋复杂,个人管理已难以适应这种要求。只过了几年,到1927年,福特已丧失了市场领先的地位,以后的20年,逐年亏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无法进行有力的竞争。 当时它的强劲对手通用汽车公司,则从20年代开始走着一条与福特经验相反的路子。“通用”原是一些竞争不过福特的小公司拼凑起来的,在建立之初,这些小公司作为“通用”的一部分各自为政,通用公司组织机构不健全,公司的许多工作集中在少数几个人身上,不仅使这些领导人忙于事务,无暇考虑公司的方针政策,并且限制了各级人员的积极性。而1920年后,新接任的通用汽车公司总裁艾尔弗雷德﹒斯隆对公司进行了大整顿、大改组。公司根据市场不同层次顾客的需要,确定产品方向,加强专业化写作,谋取大规

服务补救的技巧、步骤与过程管理

服务补救的技巧、步骤与过程管理 由于服务是一个生产和消费同步的过程,计划得再好的服务也不可能达到完美无缺的理想状态。员工会犯错误,系统会出故障,一些消费者有可能不知道如何参与到服务过程中来,或者在服务过程中要求改变提供的服务内容,由此导致消费者无法得到他们所期望得到的服务。因此,服务失误是不可避免的。 研究结果表明,服务失误是服务提供者提高消费者感知服务质量的第二次机遇。企业处理服务失误的方式成为弱化或强化与消费者关系的基本平台。服务失误处理得当,有助于消费者与企业良好信任关系的建立,也会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依赖程度。因此服务补救是提高消费者感知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服务补救与服务过程质量密切相关,它会影响到消费者对过程质量的感知。 有的学者经过研究后发现,出现服务失误但得到及时而有效的补救的消费者,起满意率比那些没有遇到服务失误的消费者的满意率还要高。将服务补救概念引入到服务质量管理中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服务企业有效地管理服务失误和消费者抱怨,提高消费者感知质量,从而与消费者建立长久的服务关系。 案例一:ge公司

美国的ge公司已经从以往85%的收入来自销售产品转变为今天的75%的收入来自服务,公司有一套全面的服务补救战略。其完善的报修系统能保证公司对顾客投诉及时做出反应,如平均响应时间2小时的线上服务,使工程师可以在顾客需要的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并以精湛的维修诊断技术及强大的后台技术支持,及时准确地判断故障并解决问题。在接到顾客投诉后,服务人员通过公司数据库中的顾客和产品资料,能迅速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反应速度。 在上诉服务补救过程中,公司将生产线上品质管理的六西格玛标准运用到其顾客服务上,为服务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公司积极鼓励并支持顾客投诉,努力为顾客开辟投诉渠道。如公司每年为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不间断运作的通用电气回复中心而花费1亿美元,该中心每年要处理300万个电话。ge的所有产品上都印有800电话,鼓励顾客遇到困难时,直接向公司寻求支持。同时,公司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工程师定期接受与世界同步的维修技术培训,服务人员也要接受服务技巧和公司服务理念培训,以努力达到公司六西格玛的服务标准。公司挑选了大批高素质的员工并刺激他们不断学习公司的精神、主张以及赖以生存的基础,这之中当然包括了服务补救理念的传播和学习。 案例二:希尔顿酒店 希尔顿酒店在服务补救方面的措施主要有:酒店首先对

企业战略管理失败案例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失败案例分析 20多年前,伴随着改革开放浪潮,诞生了一大批新兴企业,能够存活至今的,大多数已经成为业界翘楚,比如联想集团、万科集团,以及健力宝。 从今年3月23日张海突然被警方拘留审查,到此前的去年12月初三水区政府强力接管;从去年8月23日张海被宣布下课,祝维沙走上前台,到11月16日北京汇中天恒和北方亨泰科闪电般地收购健力宝绝大部分股权;从资本屠夫闪电收购健力宝到创始人李经纬涉嫌贪污…… 最近几年来,由于健力宝在国人和整个食品饮料行业的特殊地位,围绕健力宝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不断挑动着人们的神经。 从李经纬到张海到祝维沙再到李志达,及至后来的复产领导小组,健力宝一次次权利更迭背后,到底潜藏着怎样的因果?五任掌舵人两任涉嫌犯罪,一任被强行驱赶,健力宝纷繁复杂的利益链条深处,到底又潜藏着怎样的因果?从民族饮料第一品牌到如今背负数十亿负债,甚至净资产有可能已为负值的窘况,健力宝产业经营的覆辙中,究竟又有多少值得后人警醒的前车之鉴? 一、长期战略迷失。

健力宝无论在李经纬时代还是张海时代,都严重存在战略迷失的问题,战略迷失导致了两个时期的健力宝缺乏清晰的战略性目标,最终陷入困局。在李经纬时期,企业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个随遇而安的决策去自然推动的,而张海时期的健力宝则更像是一个患了多动症的小孩,喜欢四处出击。林佑刚评价,很大程度上,李经纬和张海都没有真正把握好饮料产业的发展规律。 二、组织架构不合理 健力宝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及组织功能的设计、关键职位、职级设计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结构的缺陷导致整个组织未能抓住最关键的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李经纬时代的健力宝跟国内很多企业一样,是一个具有鲜明创业者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企业。如果说李经纬时代的健力宝所存在的结构问题是当时国有企业的通病,那张海管制下的健力宝所存在的问题则完全是股东的经营管理问题,治理结构错位、组织功能缺失等,都是张海时期健力宝治理结构缺陷的基本表现。林佑刚表示。 三、流程管理僵化 在张海主政期间,流程在健力宝内部是一个经常被挂在嘴边的词,按流程走是很多中高层喜欢说的一句工作语言,而健力宝内部所制定的流程文件汇总堆起来都超过1米。但健力宝的流程却太完备了,乃至一个内部摄影摄像工作都有一套详细的流程,而人力资源部门的业务流程更是多达23项。林佑刚回忆,健力宝内部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本来一个电话或者一句话可以搞定的事情,却一定要拟一个书面的工作联络单;财务的审批时间时常要拖很久,假如某个领导出差了,很急的事情也要等他回来。 四、营销模式败局

海尔转型案例分析

海尔转型案例分析 --陈秋宏、张莹莹、陈枭飞、兰川1、变革的原因--适应互联网时代 ·企业的互联网思维:零距离、网络化--企业需要将与员工、合作方的博弈关系转为合作共赢的生态圈 ·企业与用户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用户的需求,所以员工需要自主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需要参与到设计中来) 企业的互联网宗旨:用户体验--从用户被动接受产品到用户主动参与全程体验,企业必须以创造用户全流程最佳体验为宗旨。 2、进行了哪些变革 (1)组织机构:中控式→分布式(扁平化、网络化、没有中心) 倒三角、自主经营体 按矩阵方式划分的功能模块→平台(大平台套小平台,小平台长出小微物种,丰富整个海尔生态圈) (2)战略:正式实施网络化战略(封闭的传统企业组织→开放的生态平台;与上下游的关系从零和博弈→利益共享) 提倡创客文化,鼓励员工利用海尔资源内部创业 (3)中间商→巨商汇(通过一个互联网平台来管理经销商及小卖家) (4)将O2O彻底打通,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线上线下博弈→线上线下融为一体) 3、变革带来的好处和潜在的风险 好处: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员工积极性得到提高、小微公司直接面向整个市场,能减少部门间的摩擦力,对顾客的需求反应更及时,满足互联网时代的要求 风险:主要产品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海尔转型时,竞争对手全力以赴打市场)业绩风险:为了保证库存不折价,就必须把周转速度加快,就必须有订单、保证订单与工厂直连,如果订单是假的,就可能造成产品积压,就会有库存折价。 小微公司长大反向整合(如雷神等获得发展之后远离海尔)

4、新的组织结构图 张瑞敏告诉记者:海尔现在只有三类人--平台主、小微主、创客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

★案例分析1 宜家出走马甸变脸 宜家在马甸15000平方米的店面,创造出5.4亿元/年的销售额。 这个世界500强将在明年年初搬离马甸,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既关心宜家的前景,也关心马甸的发展趋势。 马甸曾经被北京市商委规划为北京市十个商业中心的一个。马甸经历过两次辉煌,一次是在亚运会期间,马店是亚运会商品集散地,那时大众和社会对马甸作为商业中心有了初步认识。第二次是在马甸被大规模开发以后,特别是宜家进驻以后,形成了马甸商业上真正的繁荣。 据了解,宜家在选址上有两点必备的条件,第一,必须处于交通要道。马甸地区有四通八达的交通,马甸立交桥交通流量巨大。第二,宜家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物业都是自己的,不采取租用的办法。宜家初进北京,在马甸破例采取了租赁的方式来开店,也证明了马甸的商业价值。 宜家出走可能基于三个原因:一、15000平方米营业面积已不能满足经营需求;二、宜家失去了在马甸的定价权,成本为王的经营理念使宜家难以接受马甸区域日益成熟带来的租金上涨的成本压力;三、马甸由纯商业向商业与商务结合的大势,已使宜家失去了小资定位的环境土壤。 商业和商务应该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不同的业态,对商务的支持也各不相同。从这个角度来说,宜家“出走”也许意味着这个区域的商业或商务价值的新陈代谢。 宜家搬走不一定是坏事,通过马甸商业的重新整合和洗牌,让市场来检验马甸区域真正的商务和商业价值。 (1)根据宜家在选址上的两个条件,谈谈你对企业战略的认识。 (2)根据上述资料谈谈你对战略实施的认识。 参考答案: (1)企业战略的制定必须正确确立自己的经营定位,即目标顾客群,宜家之所以定位于交通要道,是针对自提货物和追求低价格的顾客;自己经营物业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 (2)战略是由一定的产品和市场定位组合体现的,没有明确的产品(服务)与准确的市场定位,企业会失败。战略制定后,一般不应朝令夕改。战略是动态的,战略制定时的环境条件发生改变,要适时调整。 ★案例分析2 俄亥俄州牛排包装公司 在牛排包装行业中,传统的成本链包括:在分布很稀疏的各个农庄和农场饲

企业成长中的战略转型演化模型:瑞原案例解析(下)

企业成长中的战略转型演化模型企业成长中的战略转型演化模型::瑞原案例解析瑞原案例解析((下) 2017年04月06日 从战略转型方式选择来看,在企业初创期,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业务市场单一,组织关系也比较简单,企业经营专注于某领域,实行定位战略,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员工数量的增加,组织内部管理问题层出不穷,企业高层管理者受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局限,在决策指挥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在企业成长期,为实现企业持续发展,通过引进专业型人才逐步规范内部管理,但传统的产品市场空间愈加狭小,企业需要考虑如何突破现有市场;在企业完成向成熟期过渡后,基于过去的发展经验,调整业务发展方向,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多元市场发展成为必然。 从战略转型过程实施来看,根据企业成长不同阶段的战略选择,企业采取具体的实施策略,换言之,战略转型方式决定了战略转型过程中具体实施策略。具体来说,在企业初创期,定位战略使企业的业务呈单一化;在企业成长期,受到行业整体发展的影响,传统产品市场盈利空间进一步缩小,企业面临着产品技术升级与创新的新挑战;在企业成熟期,新的战略使企业逐步摆脱竞争激烈利润低的单一传统主业,向与传统产业关联度大、利润高的行业转型发展。瑞原第一次战略转型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面临的内部组织管理与外部市场快速扩张不协调的矛盾;瑞原第二次转型主要是受当时建筑行业发展的影响,幕墙越来越受到广大客户的青睐。由此可见,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战略转型包括环境认知、资源契合、系统控制、模式创新4个要素。具体来说,环境认知是对企业所处内外环境的识别,资源契合在于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有效配置,系统控制为企业战略转型提供组织保障,模式创新是企业实现战略转型的最终目标状态。 从战略转型结果导向来看,战略转型方式选择与过程实施的差异化决定了结果导向差异化。在企业初创期,企业专注发展某一业务领域,形成坚实的经营基础,也为企业后续发展埋下伏笔;在企业成长期,企业维持增长态势,在传统产品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为企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并为企业第二次战略转型和持续成长奠定基础;在企业成熟期,为了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企业进行业务重组、技术革新、管理创新,逐步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瑞原第一次战略转型是建立在过去5年的经营基础上,其后续发展才得以持续稳定;瑞原的第二次战略转型一方面基于公司长期有效的资源积累;另一方面在于瑞原通过对自身业务市场重组,由过去单一业务发展模式向相关多元化模式转变。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研究结论与启示 4.1 研究结论 目前,在全球经济大变革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经济体制大转轨、经济增长方式大转型,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经营发展亟需变革。因此,在各种不确定环境下,企业将战略转型视为其谋求持续成长的重要法宝,纷纷开始战略转型的新征程,以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29]。基于案例分析讨论,为了更清晰地展示企业战略转型在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表现状况,本研究提出综合性的理论结构模型,具体如图8所示。

餐饮业服务失误现状及服务补救对策研究服务补救案例

餐饮业服务失误现状及服务补救对策研究:服务补救案例 随着消费理念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顾客对餐饮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也从过去单一的满足于菜品的质量,转变为对诸如就餐环境、服务人员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考虑。由于服务具有异质性、无形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步性特点,即使最优秀的企业也难免出现服务失误。面对服务失误,如何有效地进行服务补救,取得顾客的谅解和重建信心,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对餐饮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服务失误现状调查和分析 本文就兰州市餐饮企业服务失误现状进行调查,选取了兰州美峰菜根香酒家、马大胡子羊羔肉、天津狗不理包子等经营时间较长,经营规模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餐饮企业进行实地调查。总结出兰州市餐饮企业服务的失误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服务传递系统失误 常见的主要表现为菜品不卫生、菜品的原材料质量不佳、上菜速度太慢等。造成这方面服务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由于餐饮企业晋升机会少,再加上受劳务输出的影响,兰州餐饮企业出现了“用工荒”现象。据市商务局监测,2012年春节全市餐饮业7天累计实现零售额2.5亿元,同比增长23%。但在数据的背后,

却是餐饮业深陷“用工荒”的无奈。随着大批民工春节返乡,餐饮企业都在门前或窗户上张贴着长期有效的招聘广告,但应聘者寥寥,成为餐饮业面临的难题。人手不足,造成了菜品原材料清洁不彻底,上菜速度慢,顾客等候时间过长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受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餐厅为了降低成本,利用廉价或不新鲜的原材料以次充好,烹调菜品。 (二)未满足顾客需要而出现的服务失误 主要包括:未按照顾客要求安排座位和对顾客所点的菜品未按照要求烹调。通过调查可知,顾客偏好于包厢雅间或是临窗的座位,但是局限于规模和设备的有限或是节假日及平时就餐高峰时期,餐厅往往没有座位或是无法按照顾客的要求安排座位,这就有可能导致顾客的不满情绪。顾客在就餐时,遇见过菜品未按要求烹调,不合口味的情况,或是咸淡不一,或是辛辣程度无法接受等。餐厅解释为服务人员下单时忘记备注或是厨师操作时的一时疏忽所致。 (三)服务人员个人行为导致的服务失误 服务人员的不佳表现或不当行为是造成服务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包括:服务人员态度无礼、生硬、不热情,对顾客的要求(如加菜、换碟等)服务不及时、不认真,下错订单,结账错误。造成服务失误的主要原因为:一是服务人员服务热情不高,主动服务

服务失误后服务补救的有效策略

服务失误后服务补救的有效策略 在当今时代没有人或企业是完美的,这是事实,但不是借口,而且当今市场竞争里面售后服务跟产品的重要性是相提并论的。也因此,企业必须深刻意识到,处理服务失误后的服务补救方式,和一开始就设法提供最好的服务,是一样重要的。 顾客老是以服务瑕疪,不管严重或轻微,从故障连连的商业软件到冷掉的汉堡,来评断厂商。他们先判断厂商如何处理问题,再观察他们不让相同问题一再发生的决心。他们觉得,企业对服务瑕疪没有改进的企图心,更不可以原谅。修补服务瑕疪,即所谓的“服务补救”对于顾客满意、重复性购买,进而企业的成长、获利会有很大的影响。 不幸的是,大多数企业只让直接面对顾客的工作人员进行服务补救,而且以为只要客服部门道个歉、做些补偿,就可以和顾客相安无事。发生服务失误时,顾客会有两种反应,一种选择沉默,另一种为采取行动。权威数据显示,超过96%的不满意顾客会选择沉默,占绝大多数。这部分人的下一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寻找新的供应商,另一种是继续容忍下去,保持原有供应商。 人们不抱怨的原因一般为以下五种: 1、认为这浪费时间和精力,投诉和反馈的成本都极为巨大; 2、不相信经过行动会对自己或他人有积极的事情发生; 3、不知如何抱怨;不了解或没意识到哪里存在倾听抱怨的开放途径; 4、在有些例子中,未抱怨者会采取“情感对抗”来处理其消极活动。包括自责、否定和可能寻求社会帮助。 5、某些服务失误不是真的重要,不足以花费时间抱怨。不过这可能是一时的不很重要,当再次需要这些服务时,一次不满意的经历可能趋势他或她转向竞争者。 只有不到4%的顾客会选择抱怨,抱怨的途径有三种:向供应商投诉,向朋友或家人抱怨,向第三方抱怨。 人们抱怨的原因一般出于: 1、社会责任,相信自己将会且应当由于服务失误获得某种形式的赔偿; 2、帮助其他人避免遇到相似的情况或者惩罚这家服务供应商; 3、极少数出于喜欢抱怨或制造麻烦。 选择抱怨的顾客,其中多数是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解决结果的。于是,顾客反应一般分化成两种,一种是转向竞争者,寻找新的供应商,另一种是继续容忍下去,保持原有供应商。 任何有过营销学基础的人都会了解:留住老顾客比开发新顾客的花费要少得多,调查资料表明,吸引新顾客的成本是保持老顾客的5倍以上。根据80/20法则,80%的业绩是借助于20%的顾客。老顾客的重复购买创造的利润通常比新顾客高很多,据统计分析,新顾客的盈利能力与老顾客相差15倍。因此,80/20法则的另一种解读是:80%的业绩来自于老顾客的重复购买和推介,20%的业绩来自于新开发的顾客。老顾客的长期重复购买是企业稳定的收入来源,老顾客的增加对利润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留住老顾客,不仅可以降低企业成本,还可以增加企业利润。美国学者弗里得里克·里奇海尔得的研究表明:重复购买的顾客在所有顾客中所占的比例提高5%,对于一家银行,利润会增加85%;对于一位保险经纪人,利润会增加50%;

(商务礼仪)服务补救与服务管理

服务补救与服务管理 由于服务是一个生产和消费同步的过程,计划得再好的服务也不可能达到完美无缺的理想状态。员工会犯错误,系统会出故障,一些消费者有可能不知道如何参与到服务过程中来,或者在服务过程中要求改变提供的服务内容,由此导致消费者无法得到他们所期望得到的服务。因此,服务失误是不可避免的。 但俗话说得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随着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以服务作为经营重点的企业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顾客日渐挑剔,企业发生服务失误的可能性也越来越高,甚至就算企业做对了,顾客也会鸡蛋里挑骨头—反正提供服务的又不是只有你一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因服务失误而导致利益损失?或者,能否通过成功的服务补救而增加利益? 研究结果表明,服务失误是服务提供者提高消费者感知服务质量的第二次机遇。企业处理服务失误的方式成为弱化或强化与消费者关系的基本平台。服务失误处理得当,有助于消费者与企业良好信任关系的建立,也会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依赖程度。因此服务补救是提高消费者感知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服务补救与服务过程质量密切相关,它会影响到消费者对过程质量的感知。 有的学者经过研究后发现,出现服务失误但得到及时而有效的补救的消费者,起满意率比那些没有遇到服务失误的消费者的满意率还要高。将服务补救概念引入到服务质量管理中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服务企业有效地管理服务失误和消费者 抱怨,提高消费者感知质量,从而与消费者建立长久的服务关系。

tarp(美国技术支持研究计划协会)经过研究发现,在批量购买中,未提出批评的顾客重购率为9%,抱怨未得到解决的为19%,抱怨得到解决的为54%,抱怨得到快速解决的则达到了82%。成功的服务补救对企业收入和利润增长的影响巨大,服务补救的投资回报率可达到30%~150%。 案例一:美国联邦快递公司 公司利用powership自动系统跟踪有关货件的行踪资料,以了解服务类别、送货时间及地点。这样服务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到是否发生服务失误,并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措施。同时,服务人员记录和分析顾客的投诉以评估服务补救的效果,并以此了解服务失误发生的原因并作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之后把这些信息收集整理,建立数据库,用于改进内部工作程序,以减少下次服务失误的发生。当顾客打电话给联邦快递的时候,只要报出发件人的姓名和公司的名称,该顾客的一些基本资料和以往的交易记录就会显示出来,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补救质量。 在这一服务补救过程中,美国联邦快递公司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服务标准。公司承诺肯定于第二天上午10∶00前送达物件,这样顾客会很清楚地了解其应获得的服务水准。同时公司也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与授权,组织学习等。公司有相当好的培训制度,每时每刻联邦快递都有3%~5%的员工在接受培训,在员工培训方面的花费每年约为1.55亿美元。特别是对于一线服务员工,服务和服务补救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培训内容。同时,公司大胆对一线服务员工授权解决顾客问题。公司注重从补救经历中学习,通过追踪服务补救的努力和过程,服务人员能够获知一些在服务交付系统中需要改进的系统问题。 案例二:麦当劳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期末考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关于合俊集团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1.案例概述: 香港玩具协会主席陈永麟曾说过,由于在内地设厂的成本不断上升,不排除有数百间小型玩具厂,可能会结业收场,更有相关人士大胆预测,09年到明年,将有一半以上的香港玩具商在内地的工厂面临关门。“许多港企完全依赖海外订单,满足于赚取微薄的加工费,但是如果一旦产品出口出现问题,极易造成公司的经营困难。”不幸的是,这些预言正在变成现实。甚至像合俊这样拥有数千名工人规模的工厂都难逃厄运,更多的中小型代工企业就更是难以幸免了。业内人士认为,合俊是金融风暴袭向制造业的一个样本。 创办于1996年的合俊集团,是国内规模较为大型的OEM型玩具生产商。在世界五大玩具品牌中,合俊集团已是其中三个品牌的制造商——美泰、孩子宝以及Spinmaster的制造商,并于2006年9月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到2007年的时候,销售额就超过9.5亿港元。然而进入2008年之后,合俊的境况急剧下降。在2008年10月,这家在玩具界举足轻重的大型公司的工厂没能躲过这次全球性金融海啸,成为了中国企业实体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倒闭第一案。目前,合俊已经关闭了其在广东的生产厂,涉及员工超过7000人。 而在2008年11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记者采访倒闭后的合俊集团时,在现场拍到的产品是像商品的赠品玩具、滑旱冰及骑自行车的护膝用品、赚几元钱的电子狗等的小商品。 实际上,合俊集团本身的商业模式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作为一个贴牌生产企业,合俊并没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因此在生产中也没有重视生产研发的投入,主要靠的是欧美的订单。美国的次贷危机发展成金融危机后,首先受到影响的肯定是这些靠出口美国市场过活的贴牌企业。 比较有意思的是,同在东莞,规模也和合俊一样是6000人左右的玩具企业,龙昌公司却在这场风暴中依然走得很从容,甚至他们的销售订单已经排到了2009年。比较一下两家玩具企业的商业模式就能发现,龙昌公司拥有自主品牌,他们在市场中拼的是品质和科技,并且具有专利300多项,研发投入每年达3000多万元,有300多人的科研队伍。而且龙昌主要走高端路线,比如生产能表演包括太极拳的200多套动作的机器人,生产包含3个专利、能进行二次组合的电子狗等等,销售市场也并不依赖国外,而是集中在国内。 而公开资料显示,合俊集团2007年10月底曾公告,以3.09亿港元总价收购福建省大安银矿勘探权。公司将以2.69亿港元向独立人士唐学劲收购ChinaMiningCorporation的45.51%权益,并将认购ChinaMiningCorporation 本金额4000万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兑换后持股量将增至48.96%。首批4000万港元在协议时已经给付。早在2007年6月,合俊集团已经认识到过分依赖加工出口的危险。2007年9月,合俊计划进入矿业,以约3亿元的价格收购了福建天成矿业48.96%股权。天成矿业的主要业务是在中国开采贵金属及矿产资源,拥有福建省大安银矿。 然而令合俊集团始料未及的是,这家银矿一直都没有拿到开采许可证,无法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春兰公司的兴衰。 走进中国最大的空调器生产基地——江苏泰州春兰空调制冷设备总公司,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现代化生产的宏伟景观:4000平方米的厂房里机声轧轧,6条生产流水线盘绕如龙,“龙口”里,每一分钟“吐”一台窗式空调,每三分钟“吐”一台柜式空调。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10多年前,有关部门曾动过让春兰公司的前身泰州制冷机厂解体的念头,连重新安置工人的方案都拿出来了。原因很简单:机器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还停留在手工作坊的水平上。 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击着这家苏北小厂,国外空调大量进口,使本来不景气的中国空调行业雪上加霜。国内有关部门为了适应国内市场的需要,从国外进口一批空调零部件回来组装。 泰州制冷机厂也争取到2000台的组装任务。技术人员和工人围着进口的零部件看呆了!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国产空调还停留在20世纪30年代水平上,进口空调重量比国内轻40%,噪音低,制冷效果好,造型美观…… 市场风云变幻。1986~1987年的经济气候似乎特别有利于空调工业的发展,近百家空调厂仿佛一夜之间冒了出来。北京、广州、沈阳等地引进的国外生产线已经开始投产,国内空调生产能力急剧膨胀,与市场实际需求形成巨大的反差,“春兰”处在空调列强的包围之中,春兰要想求生存,必须迅速发展,除此别无选择。 针对企业所处环境,以公司总经理陶建幸为首的决策者们把自己的后路斩断,决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他们作出了“三级跳”决策,即:“3.5.1工程”。这个规划要求:从1987年到1990年四年之内,公司的工业总产值必须跃过3000万、5000万、1亿这样三级台阶。从此,春兰公司妙招迭出。 第一步棋:收拢五指,握成“拳头”。这是根据工厂人力、物力、财力实际而作的决策。公司一下子砍掉30多个批量小的产品,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品,实现由传统小生产者的小而全向现代化的大而精转变。 第二步棋:“让开大道,占领两厢”。这是根据市场实际而制定的决策。那时国内生产3000大卡空调的厂家强手如林,凭借当时春兰空调实力参加竞争,委实不是对手,“春兰”瞄准空档,抢占7000大卡以上柜式空调和3000大卡以下家用空调市场,避“热”就“冷”,避“旧”就“新”。 第三步棋:“引消同步,软硬并举”。这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而作出的决策。1987年9月,公司总经理陶建幸东渡扶桑考察日本三菱、松下等世界名牌空调厂家,事实告诉他:世界名牌空调就是世界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管理的“混血儿”。春兰原有的手工作坊式的工艺已经成为企业腾飞的重要障碍,加强技术改造步伐,迫在眉睫。他们决定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没有一分钱的投资怎么办?几经周折,春兰公司的决策者们找到了与外商合资引进外资的办法。1988年12月,100万美元划到了合资后的“春兰”账簿上。春兰公司有了足够的资金后,接着就是引进设备的谈判,日方执意要卖全套设备,而“春兰”却坚持只买其中的几台关键设备。谈判异常艰苦,几个回合下来,终于按“春兰”的意向拍板成交。花50万美元引进的高速冲床和机械涨管机,加上自力更生生产的配套设备使春兰的劳动生产率一下子提高了80倍。不久,“春兰”又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建成达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热交换器生产线,以及与之配套的自动喷涂生产线,柜式空调和窗式空调装配线,柜式空调和窗式空调检测线……春兰公司在引进关键设备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创新,逐步自我完善配套,建立春兰独特的工艺体系。

恒大集团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恒大”集团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摘要:本案例在分析“恒大”集团的发展现状和既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指出了企业在执行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在对“恒大”集团发展轨迹和发展战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恒大”集团的STOW分析,评价了公司目前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并得出了“恒大”集团的SWOT分析矩阵,提出了公司在新形势下的战略调整措施。 关键词:战略管理;案例分析;“恒大”集团

目录 1 战略管理理论依据 (3) 1.1战略制定 (3) 1.2战略实施 (3) 1.3战略评价 (3) 2“恒大”集团战略管理案例描述 (4) 2.1“恒大”集团简介 (4) 2.2“恒大”集团的发展轨迹分析 (4) 2.3“恒大”集团的SWOT分析 (5) 2.4“恒大”集团对战略的选择 (5) 3“恒大”集团战略管理案例 (5) 3.1“恒大”集团战略管理问题分析 (5) 3.2“恒大”集团改进战略管理的措施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1 战略管理理论依据 战略管理是企业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确定其使命进行谋划,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将谋划和决策依靠企业内部能力付诸实施,以及在过程中对实施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战略管理过程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三个阶段。 1.1战略制定 战略制定包括拟定公司使命和远景、确定公司外部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以及内部具有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供选择的战略、建立长期目标并据此选择具体的战略方案。战略决定着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1.2战略实施 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过程中最艰难的一个阶段, 是战略的行动阶段,战略实施要求企业确定年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政策、配置资源和激励员工,以保证企业上下能够有效贯彻制定的战略,该阶段要求企业全员具有良好的纪律性、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只有公司管理者和员工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一部分进而去主动了解企业,并自觉地承担了帮助企业成功经营的责任,通过参与战略制定活动,这一转变才会变成现实。反之,如果员工的不理解管理者的意图、不愿承担责任,那么战略实施工作就会变得很艰难。这样一来,战略制定的再好也是不能付诸实施的,同样也是达不到任何预期目标的。 1.3战略评价 战略决策一旦出错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和不可估量的损失,且即使仍然存在着改变的可能性这种结局也是很难改变的。在什么时候制定的什么战略出了什么问题是管理层特别需要知道和掌握的。作为战略管理的最后阶段,战略评价对企业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管理当局往往需要在局势恶化之前通过及时评价来釆取有效措施对现有问题和潜在问题进行应对。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LG案例

LG案例 案例介绍:除了核心技术,“设计经营”正在成为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竞争的一个方向,而韩国的LG、三星正是抓住了这股潮流,让韩国的消费电子品牌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阵阵“韩流”,成为挑战原有日系企业索尼、松下等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LG电子中国区总裁孙晋邦表示,“LG在核心技术和设计经营方面无疑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作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我们一直致力于研发全球发展趋势,开创引领全球时尚的设计,并要将更高端、更前沿的产品提供给中国消费者。” LG在韩国的地位,相当于海尔之于中国,尤其在这个民族性非常强的国家,国产品牌的受欢迎程度还要更高。不过,就像海尔的国际化道路探索充满艰难一样,LG公司也曾经面临着同样的苦恼,尤其是如何打入品牌林立的欧美市场。 在两年以前,当欧美消费者听到LG的名字时,还十有八九会把它与品质不高的产品联系在一起。但是,仅仅两年的时间,LG就一举改变了自己在世界消费电子品牌中的形象。今年1月,LG在美国拉斯维加斯规模宏大的世界消费电子产品博览会上出尽了风头。不仅是它琳琅满目的产品吸引了人们的眼光:从售价180美元、只有火柴盒大小的MP3播放器,到价格高达7.7万美元的71英寸等离子电视机。更重要的是,在此次展会上LG公司一举夺得了16项创新奖,超过了其它任何一家参展公司。 能在两年内“翻身”,是与LG公司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坚持走设计经营化道路分不开的。LG最早被人们所认识,还是最初的品牌“乐

喜-金星”(Lucky-Goldstar)。1958年创办时它还只是一家小小的电扇生产商,一年后开始生产收音机,成为韩国有史以来第一家从事电子产品制造的企业,1995年以后它正式更名为LG公司。现在,LG 公司的营销人员更希望人们彻底忘掉这个品牌原来的含义,因为一年前他们绞尽脑汁为LG这个名字赋予了新的品牌意义,“生活真美好”(Life's Good),并希望强化这个概念。 现在,LG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家电、电梯、手机、监控系统、化妆品、电池、塑料制品等各个方面,其中甚至包括竹盐牙膏和蝶妆这样的日用品和化妆品品牌。 可是LG的扩张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并在亚洲金融危机时遭遇了挫折。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LG、三星还在为争夺韩国电子产品制造商头把交椅而相互较量,那时他们也难分伯仲。但此后双方共同经历了金融危机,而三星很快便进行了痛苦的结构调整,并投入巨资进行品牌塑造,结果一下子跨入了全球电子业领导者的行业。而LG 公司却把赌注错押在了电信产业上,包括有线通信、移动电话服务和交换机系统等,这些后来一路滑坡的行业,造成了LG股票的暴跌。今天,相比起三星公司2004年100亿美元的盈利,LG公司接近13亿美元的盈利还相形见绌,虽然三星约有一半的收益来自芯片生产部门。 如今,LG公司那一度不切实际的电信战略已经成为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对“设计”的理解与坚持。此后它不仅迅速恢复了元气,并由此完成了从制造型企业向设计创新型企业的转型。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 案例1 分析北京光合作用书房五道口店参考答案:主要优点:对书店的竞争对手进行了比较明确的分析。不足之处:①没有明确的进行外部环境分析,没有指出其他主要宏观影响因素,其实主要宏观影响因素是社会文化因素。来这种书店的人大多是一些有一定品味的收入比较高又喜欢阅读的人;②对行业的竞争特征没有进行分析,图书目前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市场细分,书店的主要竞争特征是差异性,到不同书店的人群是有不同目的的,由于行业属于比较分散的行业,特别是文中提到的书店,是在寻找市场中的夹缝,因而竞争不是很激烈,但定位很重要。③作品的重点是在对书店本身进行写实描写,而没有站在企业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主要缺陷;④对于书店的业务特色没有进行分析,如书店所经营的书的品种范围,经营规模等,使人不容易把握书店的情况。案例2 北大青鸟参考答案:A:①明确了外部宏观因素的分析;②明确指出了主要竞争对手。B:不足之处:①对外部客观环境因素分析面面俱到,没有突出重点。实际上主要影响因素是技术因素,因为IT 行业与新技术密切相关;②对行业竞争特征几乎没有进行分析。IT 培训具有起点低、专业性不强和大众化的特点,因此行业的竞争进入障碍较低,目前IT 培训行业细分不是很突出,但有一些。近来有向高端转移的趋势;③主要竞争对手虽然指出来了,但没有进一步分析,在本文中对战略集团的分析方法不是很好。其中提到的百事特由于构不成威胁,所以不能算是真正的竞争对手,而清华万博又更偏重于应用培训,这与北大青鸟的基础型人才培训有一定的差异。案例3 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参考答案主要长处:对该教育机构所面临的外部宏观因素和行业竞争特点进行了明确的分析。不足之处:①对于宏观环境的分析没有归纳准确,成人的农业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当是经济因素,即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进行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并且受教育者有一定的经济收入用于支付教育费用,其次是国家政策导向以及宏观发展规划;②行业竞争特点分析的不够深入,没有突出成人教育培训市场的特点。成人教育既有一定的产品差异性,又有一定的价格弹性,顾客容易受价格驱动,即转换成本较低,该行业的进入障碍较低。目前的行业属于多数小企业与少数大企业并存的状况。既有一定的大众性,又有一定的专业性细分,近年来,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发展较快,数量较多,竞争比较激烈;③主要的竞争对手没有明确提出来。案例4 北京聚丰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参考答案:长处:①比较准确的描述了企业使命,突出了顾客价值---高品位生活氛围的营造;② 对于企业战略目标,提出了争创北京市50 强的目标;③战略措施提的比较具体。不足之处:首先所提的方案可能不是本人经过思考得出的,而是直接从企业网站上或企业的文件中拿来的。此外还表现在:①企业使命中关于生活空间的价值体现不足,即该房地产企业能够给大众带来的价值描写不太充分;②战略目标中只提到北京市50 强,能否成为龙头,值得商榷。三大主导产业的提法不妥,其中的第一和第三大产业与企业的主营业务有矛盾;③战略措施提的太具体,有些已经不属于战略层面上,且与北京市的 50 强目标如何实现没有对应关系;再有,房地产市场也是一个多层次的市场,企业的使命和目标以及战略措施应当体现所针对的目标顾客群才好。案例5 一家服装经销商参考答案: A:优点:①企业使命、战略目标、战略措施都比较明确;②对企业战略目标的数据可以量化,可以度量。B:不足之处:①企业使命的描述突出了制造服装,而没有把为顾客提供的价值突出出来,所以给出的描述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可以使用;②从战略目标上看不出企业的主要追求,主要的目标顾客群是谁不很清楚,所有战略目标定的比较苍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