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临床解剖学核心内容

临床解剖学核心内容

临床解剖学核心内容
临床解剖学核心内容

头部

【学习方法】

头部是人体的最高部位,包括颅和面两部分,其中颅容纳脑及其被膜;面有眼、耳、鼻、舌,是感觉器官和呼吸、消化系统的门户。头部的区域动脉干是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和椎动脉,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导血回心,淋巴注入颈深淋巴结,神经有脑神经和颈神经。逐一掌握体表标志所标识的深层结构及临床意义。应用以器官或结构为中心的学习方法,理解核心器官表面层次结构和毗邻及其临床意义,如腮腺与面神经和腮腺床的关系,咀嚼肌周围间隙与感染扩散的关系。颅底分为内、外两面来学习形态特点,尤其是颅底外面结构间相互位置关系在颅底和头颈外科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学习内容】

一、概述

头部由颅和面组成,两者以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上项线与枕外隆凸的连线为界,线的后上方是颅部(区),前下方是面部(区)。颅容纳脑及其被膜,面部有眼、耳、鼻、舌,是特殊感觉器官,是呼吸和消化系统的门户。头部的血供来自颈内、外动脉和椎动脉,颈内、外静脉导血回心,淋巴注入颈深淋巴结,神经主要是脑神经分布。

二、表面解剖

表中列出的体表标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三、面部

重点关注面部浅层结构、腮腺咬肌区、面侧深区和面部间隙。

1.面部浅层结构

面部软组织层次结构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和面颅骨。皮肤薄软有弹性,血

供丰富,皮脂腺、汗腺和毛囊丰富,易患疖肿;在颊肌表面与咬肌之间的浅筋膜脂肪团块,称颊脂体,睑部浅筋膜疏松,易出现水肿,浅筋膜内有面肌以及面浅部血管、神经、淋巴和腮腺管穿行。面肌(表情肌)起自颅骨或筋膜,止于皮肤,集中于眼裂、口裂和鼻孔周围,收缩时使面部出现各种表情。面肌由面神经支配。

表中摘要了面浅部的血管、神经和淋巴。

2.腮腺咬肌区

腮腺咬肌区主要结构是腮腺、咬肌以及相关的血管神经。

(1)腮腺咬肌筋膜:颈深筋膜浅层在腮腺后缘分为浅、深两层,夹包腮腺形成腮腺鞘,其两层在腮腺前缘处合并盖于咬肌表面,称咬肌筋膜。腮腺鞘特点:一是浅层致密,深层薄弱且不完整,腮腺化脓时易形成咽旁脓肿;腮腺鞘发出许多间隔伸入腺体,分腺体为许多小叶,炎症时,形成多个散在脓灶,分开排脓时应切断间隔,易于引流。

(2)腮腺位置和形态:腮腺腺外耳道前下方,上缘近颧弓、外耳道和颞下颌关节,下缘平下颌角,前邻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后缘,后邻乳突前缘和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腮腺为不规则楔形,底向外,尖突向咽旁。通常以下颌支后缘或以穿过腮腺的面神经丛平面为界,将腮腺分为浅、深两部,浅部居咬肌后份浅面;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内及下颌支深面,向内突向咽侧壁。腮腺深面与茎突各肌及其深部的颈内动、静脉及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经为邻,

共同形成腮腺床,借茎突与其浅面的颈外动脉分开。腮腺管由腮腺浅部前缘发出,颧弓下1cm行于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急转向内穿颊脂体和颊肌,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处颊粘膜上的腮腺乳头。腮腺导管的上方有面神经的上颊支和面横动、静脉,下方有面神经的下颊支。

(3)穿经腮腺的结构

3.面侧深区

面侧深区位于颅底下方,口腔及咽的外侧,即颞下窝的范围,区内有翼内、外肌及上颌动脉及其分支,翼静脉丛以及下颌神经及其分支。上颌动脉平下颌颈起自颈外动脉,经下颌颈深面入颞下窝,行于翼外肌浅面或深面,经翼外肌两头间入翼腭窝。上颌动脉以翼外肌为界分为三段,下颌段:主要分支有下牙槽动脉和脑膜中动脉;翼肌段:分支有颊动脉和至咀嚼肌的分支;翼腭窝段:主要分支有上牙槽后动脉和眶下动脉。翼静脉丛位于翼内、外肌与颞肌之间,收集与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汇合成上颌静脉,回流至下颌后静脉。下颌神经是三叉神经最大的一支,为混合神经,除发出咀嚼肌神经外,还发出颊神经、耳颞神经、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

4.面部间隙

指位于颅底与上、下颌骨之间隙,散在于骨、肌与筋膜间的间隙,其内充满疏松结缔组织,彼此相通,感染可沿间隙扩散。

四、颅部

颅部由颅顶、颅底与颅腔及其内容物组成。颅顶分额顶枕区和颞区,颅底有内面和外面之分。我们关注颅顶和颅底内面。

1.颅顶层次结构

血管神经分布特点:行于浅筋内,丰富伴行;从颅周围向上至颅顶集中;同侧血管间、两侧血管间存在丰富吻合;静脉与颅内有导静脉相通,神经分布有重叠。

颅顶骨结构特点:厚度不均约0.5cm,颞区最薄0.2cm;与内面硬膜连接疏松,易形成硬膜外血肿;有内、外板之分,内板薄脆,外板厚有弹性,内、外板之间是骨松质,内含骨髓和板障静脉。

2.颅底内面

颅底骨厚度相差很大,有许多孔、裂、管、腔等致颅底结构不坚,易骨折。颅底内面有颅前、中、后窝,硬膜与颅底结合紧密,骨折时可致脑脊液漏。

(1)颅前窝:骨折时可引起鼻衄、脑脊液外漏和溴觉障碍,也可出现结膜下出血或眶内出血的症状。

(2)颅中窝:分为中央的鞍区和两侧的外侧部。垂体位于垂体窝内,借漏斗通过鞍隔与灰结节相连。垂体窝的顶是鞍隔,其前上方有视交叉和视神经,底隔薄层骨壁与蝶窦相邻,

前方是鞍结节,后方是鞍背,两侧是海绵窦。海绵窦位于蝶鞍和垂体的两侧,窦腔被结缔组织小梁分成许多小腔,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海绵窦外侧壁内,自上向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通过;近窦内侧壁,有颈内动脉和其外侧的展神经穿行。

(3)颅后窝:骨质最厚,容纳小脑、延髓和脑桥,较颅前、中窝少发生骨折。

3.颅内、外静脉交通

颅内静脉除经乙状窦汇入颈内静脉外,尚借下列途径与颅外静相连。

(1)面部静脉经眼静脉与海绵窦相通。

(2)椎内静脉丛经基底丛与海绵窦相通。

(3)通过导静脉和板障静脉与颅内静脉窦相通。

颈部

【学习方法】

颈部结构构筑特点是前方正中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颈段,两侧是纵行排列的大血管、神经和淋巴,后部正中是脊柱颈段,颈根部有斜行于颈和上肢之间的血管和神经以及胸膜顶和肺尖。颈部各结构间,充填有疏松结缔组织,并于器官与血管神经周围形成筋膜和筋膜间隙。颈部诸肌作用于颈、脊柱间的连接,使头颈运动灵活,并参与呼吸、发音和吞咽等功能。颈部淋巴结丰富,沿血管和神经排列。由于颈部肌排列方向纵横交错,形成若干三角形特区,其内有重要结构通过。学习三角特区内的结构时,应先确定一个关键结构,然后以其为中心观察周围的器官或结构配布,如颈部浅静脉、浅淋巴结和颈丛皮支均居颈阔肌深面,下颌下三角内的舌骨舌肌、颈动脉三角内的二腹肌后腹、肌三角内的甲状腺和颈根部的前斜角肌等都是掌握颈部结构的金钥匙。

【学习内容】

一、概述

颈部位于头部、胸部与上肢之间。颈部前方正中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颈段,两侧有纵向走行的大血管和神经,后部正中有脊柱颈段,颈根部有斜行于颈和上肢之间的血管神经束,还有胸膜顶和肺尖突入。各结构间充满疏松结缔组织,形成筋膜鞘和筋膜间隙。颈部淋巴结丰富,沿血管和神经排列。

二、表面解剖

三、颈部层次结构

颈部层次可分浅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浅层结构中有颈阔肌、浅静脉和颈丛皮支;深层结构包括颈筋膜和各三角区内的结构。

1.浅层结构

皮肤薄移动性大,皮纹横向走行,手术时采用横切口;浅筋膜内有颈阔肌,其深面有颈前静脉、颈外静脉、颈外侧浅淋巴结、颈丛皮支和面神经颈支。颈外静脉由下颌后静脉后支与耳后静脉、枕静脉等汇合而成,沿胸锁乳突肌表面下行,注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上腔静脉回流受阻时,可致颈外静脉扩张。颈丛皮支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浅出,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面神经颈支自腮腺下端穿出,支配颈阔肌。

2.颈筋膜及其筋膜间隙

颈筋膜包绕颈、项部的器官,分为浅、中、深三层。

(1)浅层:即封套筋膜,形成一个完整的封套结构,包裹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腮腺和颌下腺,并形成腮腺鞘,在前方正中形成颈白线。

(2)中层:即气管前筋膜或内脏筋膜,位于舌骨下肌群深面,包裹咽、食管颈段、喉、气管颈段、甲状腺等器官,并形成甲状腺鞘、甲状腺悬韧带和颈动脉鞘。前下部覆盖于气管者称气管前筋膜,后上部覆盖于颊肌和咽缩肌者称颊咽筋膜。

(3)深层:即椎前筋膜,位于颈深肌浅面,覆盖臂丛、颈交感干、膈神经、锁骨下动、静脉,并形成腋鞘。

(4)胸骨上间隙:颈筋膜浅层在胸骨柄上缘3~4cm处分两层,分别附着于胸骨前、后缘形成,内有颈静脉弓、颈前静脉下段和胸锁乳突肌胸骨头等。

(5)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之间,内有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下静脉、头臂干和左头臂静脉等。

(6)咽后间隙:位于椎前筋与颊咽筋膜之间,延伸至咽旁间隙。

(7)椎前间隙:位于脊柱颈段、颈深肌与椎前筋膜之间,颈椎结核脓肿多积于此间隙,并可扩散至纵隔和腋窝。

四、颈部重要三角区

1.下颌下三角

由下颌骨下缘、二腹肌前、后腹围成。内容有:下颌下腺、面动、静脉、舌神经、舌下神经和下颌下神经节等。舌骨舌肌浅面有舌神经、舌下神经、下颌下腺深部和下颌下神经节;舌骨舌肌深面有舌动、静脉。

2.颈动脉三角

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内容有:颈总动脉及其分支、颈内静脉及其属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副神经和部分颈深淋巴结。颈内动脉起始处和颈总动脉末端膨大,称颈动脉窦,壁内有压力感受器;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有一扁椭圆形小体,称颈动脉小球,是化学感受器。二者分别有调节血压和呼吸的作用。二腹肌后腹是颈部和颌面部手术的重要标志,浅面有耳大神经、下颌后静脉和面神经颈支;深面有颈内动、静脉,颈外动脉和末三对脑神经及交感干;上缘有耳后动脉、面神经和舌咽神经;下缘有枕动脉和舌下神经。

3.肌三角

由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围成。三角内浅层有胸骨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上腹,深层有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在气管前筋膜深面有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部和食管颈部等。甲状腺分左、右侧叶和峡部,侧叶上端达甲状软骨中部,下端至第6气管软骨,峡部居2~4气管软骨前方。甲状腺前方有舌骨下肌群,后为甲状旁腺,内为喉与气管、咽与食管和喉返神经,外为颈动脉鞘。甲状腺上动脉伴喉上神经外支,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交叉;甲状腺上、中静脉注入颈内静脉,甲状腺下静脉汇入头臂静脉。

4.胸锁乳突肌区

指该肌在颈部占据的区域。主要内容:颈袢、颈动脉鞘、颈丛和颈交感干。颈袢由第1~3颈神经前支组成,位于颈动脉鞘浅面,平对肩胛舌骨肌中间腱,支配肩胛舌骨肌、胸骨舌

骨肌和胸骨甲状肌。颈动脉鞘上起颅底,下至纵隔,其内全长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鞘内上部有颈内动脉,下部有颈总动脉。颈丛由第1~4颈神经前支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段与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之间,分支有皮支、肌支和膈神经。颈交感干位于脊柱两侧,被椎前筋膜覆盖,由颈上、中、下交感神经节及其节间支组成。

5.颈根部

指颈部与胸部之间的过渡区,也称颈胸区,有出入胸廓上口的结构占据。内容有:胸膜顶、锁骨下血管、淋巴导管、迷走神经、膈神经和椎动脉三角等。颈根部标志结构是前斜角肌,后方是臂丛和锁骨下动脉,前方是锁骨下静脉,内后方有胸膜顶、肺尖和胸导管。椎动脉三角内侧界是颈长肌,外侧界是前斜角肌,下界是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尖为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内有椎动、静脉,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和颈胸神经节等。

6.枕三角

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上缘围成。内容有:副神经、颈丛皮支和臂丛分支。

7.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

也称锁骨上三角或锁骨上大窝,由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舌骨肌下腹和锁骨围成。内容有:锁骨下动、静脉和和臂丛。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在前斜角肌内侧形成头臂静脉,二者之间向外上开放的角,称静脉角,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分别注入左、右静脉角。

五、颈部淋巴

颈部淋巴结较多,分三个部分,颈上部淋巴结、颈前区淋巴结和颈外侧区淋巴结。

胸部

【学习方法】

胸部位于颈与腹部之间,借肢带与上肢相连。以骨性胸廓为支架,衬以肌等软组织构成胸壁,胸壁与膈围成胸腔。胸腔正中被纵隔占据,纵隔两侧是肺和胸膜腔。胸壁参与呼吸运动,胸腔含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所以胸部重要的功能是呼吸和循环功能。胸腔向上经胸廓上口与颈部相通,向下借膈与腹腔相分隔。胸部存在许多天然的标志,如肋、肋间隙和胸骨角等,再加上纵行、人为的体表划线就构成了胸部体表定位系统,临床上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学习胸壁层次时应联想常规开胸手术;以肋间隙为中心,关注肋间血管神经与胸膜腔穿刺的关系;胸廓内动脉(内乳动脉)与心冠状动脉搭桥术。注意膈分隔胸腔和腹腔,上面裂孔和薄弱区。学习胸膜和腔膜腔时,应主要关注有重要临床意义的胸膜隐窝及胸膜前界和下界的投影。对于纵隔的学习,应以中纵隔的心及心包为核心器官来学习,后纵隔结构的排列规律。

【学习内容】

一、概述

胸部由胸壁、胸腔和胸腔内器官组成。胸廓和软组织构成胸壁,胸壁与膈围成胸腔。胸腔正中被纵隔占据,其两侧有肺及其表面的胸膜和胸膜腔。胸腔内有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重要器官,所以,胸部有重要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二、表面解剖

三、胸壁和膈

1.胸壁层次

(1)浅层结构:胸壁层次结构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深筋膜、胸廓外肌层、胸廓、肋间肌、胸内筋膜和壁胸膜。皮肤薄,浅筋膜内有浅血管、浅淋巴、皮神经和乳房。胸前外侧区主要由肋间神经分布,其在腋前线附近发出外侧皮支,在胸骨线处发出前皮支,皮支分布有明显节段性,T2分布于胸骨角平面,T4相当于乳头平面,T6相当于剑突平面,T8相当于肋弓平面。肋间神经皮支分布特点有助于测定麻醉平面和脊髓病的定位。

(2)乳房:女性乳房位于胸肌筋膜前面,胸骨旁线与腋中线之间,平第2~6肋高度。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称乳房后间隙。乳房由皮肤、纤维组织、脂肪组织和乳腺组成。乳腺被结缔组织分隔成15~20个乳腺叶,每个乳腺叶有一条开口于乳头的输乳管。乳腺叶和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排列,故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时应作放射状切口。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纤维束,两端附着于皮肤和胸肌筋膜,称乳房悬韧带或Cooper韧带,乳腺癌侵及此韧带时,皮肤可出现凹陷。乳房淋巴主要注入腋窝淋巴结,①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淋巴结;②上部的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③内侧部的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④内下部的淋巴管注入膈下淋巴结;⑤深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间淋巴结。乳癌淋巴转移时,淋巴回流受阻,淋巴管水肿,皮肤出现点状凹陷,呈桔皮样改变,是乳癌诊断的重要依据。

(3)深层结构:胸前外侧区深筋膜分浅、深两层,分别覆盖于胸大肌的浅面和深面。深层张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上缘的部分称锁胸筋膜,有胸肩峰动脉的分支和胸外侧神经穿出,有头静脉和淋巴管穿入。肌由浅入深分四层:①胸大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上部;

②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前锯肌;③肋间肌;④胸横肌。肋间隙内有肋间肌、肋间血管和神经等,肋间后动脉起自胸主动脉,有同名静脉和肋间神经伴行,三者并行于肋间隙内,在肋角内侧排列顺序不定;在肋角附近肋间血管神经均发出一下支,沿下位肋上缘前行,本干称上支循肋沟前行。根据肋间血管神经的走行,常在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隙中部作胸膜腔穿刺。胸廓内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第一段,沿胸骨侧外侧1.25cm下行,至第6肋间隙分为肌膈动脉和腹壁上动脉,沿途发出心包膈动脉和肋间前支。胸廓内动脉有两条静脉和胸骨旁淋巴结伴行。

2.膈

膈位于胸、腹腔之间,封闭胸廓下口。膈上面与肺相邻,下面与肝、胃和脾相邻。膈腱性部分居中央,称中心腱,肌性部分分胸骨部、肋部和腰部。肌性部分各部之间缺乏肌质,形成薄弱三角区,胸肋三角位于胸骨部与肋部起点之间,有腹壁上血管和淋巴管通过;腰肋三角位于腰部与肋部起点之间,其前方有肾,后方有肋膈隐窝,肾手术时要注意保护胸膜,以免撕破导致气胸。上述两三角区是膈疝的好发部位。膈上的裂孔见下表。

四、胸腔及脏器

1.胸膜和胸膜腔

胸膜分脏胸膜和壁胸膜。脏胸膜被覆于肺表面,与肺紧密结合,并伸入叶间裂;壁胸膜根据覆盖部位不同分为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和胸膜顶。肺根下方脏胸膜与壁胸膜相互移行的双层胸膜构成肺韧带,呈冠状位连于肺与纵隔之间。脏、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形成密闭、潜在性间隙,称胸膜腔,左右各一,内为负压,含少量浆液。壁胸膜各部相互转折处,即使深吸气肺缘也不能深入其间,这些部位的胸膜腔称胸膜隐窝。肋胸膜下缘与膈胸膜转折形成半环形的肋膈隐窝,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积液首先积聚于此;肋胸膜前缘与纵隔胸膜前缘转折处下部形成肋纵隔隐窝,由于左肺心切迹存在,左侧隐窝较大。

肋胸膜与膈胸膜、纵隔胸膜前缘和后缘的返折线分别是胸膜下界、胸膜前界和胸膜后界,其中胸膜前界和下界有重要临床意义。两侧胸膜前界在第2~4胸肋关节高度靠扰,上段和下段彼此分开,形成上、下两个无胸膜三角区,上方者称上胸膜间区(胸腺三角),内有胸腺;下方者为下胸膜间区(心包三角),内有心包和心。胸膜下界见下表。

2.肺

肺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借肺根和肺韧带与纵隔相连。两肺纵隔面中部凹陷称肺门,有支气管、肺动、静脉、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诸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肺

根。肺根内各结构排列由前向后为肺静脉、肺动脉和支气管;自上向下,左肺根为肺动脉、支气管和肺静脉,右肺根是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左、右肺下静脉位置最低。支气管肺淋巴结位于肺门处。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肺组织称支气管肺段,呈锥形,底向肺表面,尖向肺门。肺段间含有少量结缔组织和段间静脉,是肺段切除的标志。右肺有10个肺段,左肺有8~10个肺段。

肺的血管有肺血管和支气管血管两个系统,前者是功能性血管,参与气体交换;后者为营养性血管,供给氧气和营养物质。肺动脉在肺内的分支与支气管的分支伴行,肺静脉在肺内的属支分为段内静脉和段间静脉。支气管动脉起自肋间后动脉,在肺内与支气管的分支伴行,左侧支气管静脉注入半奇静脉,右侧支气管静脉则注入奇静脉或上腔静脉。

五、纵隔

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间的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呈矢状位,分隔左右胸膜腔和肺。前界是胸骨,后界是脊柱,上为胸廓上口,下为膈,两侧为纵隔胸膜。解剖学以胸骨角与第四胸椎体下缘平面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下纵隔,其中下纵隔又以心包前、后壁为界,分为前、中、后纵隔三部分;临床上多以气管、气管杈前壁和心包后壁的额状面为界,分纵隔为前、后纵隔,前纵隔又以胸骨角平面为界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

纵隔侧面整体观察情况见下表。

1.上纵隔

上纵隔器官和结构由前向后可分三层,前层: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中层:膈神经、迷走神经和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后层:气管、食和胸导管等。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左前方,由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和左肺动脉围成,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动脉韧带为一结缔组织索,是胚胎时动脉导管的遗迹,连于主动脉弓下缘与左肺动脉

的起始部。

2.中纵隔

中纵隔内有心包、心、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心包包裹心及出入心的大血管,分为外层的纤维心包和内层的浆膜心包。浆膜心包分壁层和脏层,壁层衬于纤维心包,并与其愈着,脏层紧贴于心和大血管根部的表面。

浆膜心包的脏、壁两层在大血管根部返折移行,围成心包腔,内含少量滑液。浆膜心包脏、壁两层返折处的间隙称心包窦,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与上腔静脉、左房前壁之间的部分称心包横窦,心和大血管手术时,于此处可暂时阻断血流;位于两肺上、下静脉,下腔静脉、左房后壁与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称心包斜窦,此窦积液不易引流;位于浆膜心包壁层前壁与下壁转折处的间隙称心包前下窦,是心包腔的最低点。

心包占据中纵隔,毗邻见下表。

在心包三角内心包直接与胸骨体下半部和左侧第4~6肋软骨相邻,临床常在左剑肋角行心包穿刺,以免损伤胸膜和肺。心周围包裹有心包,心毗邻关系与心包大致相同,临床常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隙行心内注射,以免损伤胸膜和肺。

心体表投影可用下表中四点的连线确定。

左、右上点的连线是心上界,左、右下点的连线是心下界,右上、下点间作一微突向右的弧形线为心右界,左上、下点间作一微突向左的弧形线为心左界,心尖的投影即左下点。注意:心瓣膜的体表投影与心脏听诊部位不同。

3.后纵隔

后纵隔内有食管、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奇静脉、胸导管和胸交感干等。

(1)食管胸段:位于上纵隔后部和后纵隔,向下穿膈食管裂孔续食管腹段。食管与胸主动脉交叉,上段位于胸主动脉右侧,下段位于胸主动脉前方。食管毗邻见下表。

(2)胸导管:平第12胸椎下缘高度起自乳糜池,经主动脉裂孔入胸腔后纵隔,于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上行,至第5胸椎高度左移上行,平第7颈椎弯向前上注入左静脉角。

(3)纵隔间隙:纵隔各器官和结构之间充满丰富的疏松结缔组织,在某些部位构成间隙,有利于器官活动和胸腔容积的变化。纵隔间隙与颈部和腹部的间隙相通,渗血和感染可互相蔓延。胸骨后间隙位于胸骨与胸内筋膜之间,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气管杈与主动脉弓之间,食管后间隙位于食管与胸内筋膜之间。

(4)纵隔内淋巴结:纵隔前淋巴结位于上纵隔前部和前纵隔内,气管支气管淋巴结位于气管杈和主支气管周围,气管旁淋巴结位于气管周围,纵隔后淋巴结位于上纵隔后部和后纵隔内,心包外侧淋巴结沿心包膈血管排列,肺韧带淋巴结位于肺下静脉下方,肺韧带两层胸膜之间。

腹部

【学习方法】

腹部是躯干的一部分,位于胸部与盆部之间。后方正中是脊柱腰段,与以肌、筋膜构成的腹壁共同围成腹腔。腹腔内以消化器和泌尿器的器官为主。学习腹壁时,应密切联系开腹手术的切口层次特征,学好腹直肌鞘和腹股沟管这两个重要名词的概念和外延,尤其应关注腹股沟管形成与腹外疝的诊断和治疗的关系以及与睾丸下降的关系。腹膜是非常重要和有实用价值的结构,把握腹膜形成的结构的临床价值,如韧带、网膜、系膜、皱襞和隐窝等。腹腔内器官的学习应以某个区域的中心器官为核心来学习,如结肠上区的胰,腹膜后隙的肾,关注器官的毗邻和联属关系。认真理解空腔器官和实质器官结构和血供特点与疾病临床表现的联系。

【学习内容】

一、概述

腹部是躯干的一部分,位于胸部与盆部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脏器等内容物。腹部后方以脊柱为支架,前外侧面主要由阔肌组成,中线两侧有直肌。腹腔的实际范围较腹壁的界限为大,其上界是膈,下方则以骨盆上口移行于小骨盆腔。

二、表面解剖

骨性标志主要有剑突、肋弓、髂前上棘、髂嵴、耻骨联合和耻骨结节等。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平对第4腰椎棘突,是腰椎穿刺的定位标志。髂嵴是骨髓穿刺的常用部位。腹前正中线深面是腹白线,腹直肌外缘是半月线。脐一般平第3、4腰椎间隙。腹股沟的深面有腹股沟韧带。

三、腹壁和腹膜

腹壁层次由浅入深是皮肤、浅筋膜、肌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和壁腹膜。

1.皮肤和浅筋膜

皮肤薄而有弹性,伸展性移动性都较大,可适应腹腔内压力的变化。脐平面以下浅筋膜分为两层:浅层称Camper筋膜(脂肪层),向下延续为股部浅筋膜;深层称Scarpa筋膜(膜性层),向内附着于白线,向下于腹股沟韧带下方约一横指处附着于阔筋膜,在耻骨结节之间越过耻骨联合达阴囊,与会阴浅筋膜(Colles筋膜)相续。

浅静脉丰富,在脐周吻合成静脉网,脐以上回流入腋静脉,脐以下回流入股静脉,另与肝门静脉系统的附脐静脉相通。门脉高压时,血流可经附脐静脉到脐周静脉网,形成脐周静

2.肌层次

由中线两侧的腹直肌及其外侧三层扁肌组成。腹直肌上宽下窄,外包发育良好的腹直肌鞘,鞘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前层组成,鞘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和腹横肌腱膜构成。在脐下4~5cm以下,鞘后层缺如,其下缘形成凹向下的弓状游离缘,称弓状线(半环线);鞘在腹直肌外缘形成一凸向外侧的半月线;在正中线上鞘形成了腹白线。

腹外斜肌是一块重要的肌,除参与腹直肌鞘构成外,还形成许多有重要意义的韧带。腹外斜肌腱膜下缘伸张于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间,向后返折增厚形成腹股沟韧带,其内侧端小部分纤维向下后外转折形成腔隙韧带(陷窝韧带),该韧带向外侧延续附着于耻骨梳称耻骨梳韧带(Cooper韧带)。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三角形裂隙,称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外环),上缘纤维称内侧脚,附着于耻骨联合,下缘纤维称外侧脚,附着于耻骨结节,连系两脚的纤维称脚间纤维,浅环的底是耻骨嵴。外侧脚部分纤维经精索深面与内侧脚的后方向内上返折,附着于白线,称返转韧带。另外,腹外斜肌腱膜向下覆盖于精索表面称精索外筋膜。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下缘呈弓状越过精索的上内侧,在腹直肌外缘呈腱性融合,称腹股沟镰(联合腱),有时两肌相结合未形成腱性组织,称结合肌。腹股沟镰绕至腹股沟管内侧部精索后方,止于耻骨梳韧带。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下缘的部分纤维,沿精索向下移行称为提睾肌。

腹壁深层的动脉有穿行于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的下5对肋间动脉、肋下动脉和4对腰动脉。腹壁下动脉行于腹横筋膜与壁腹膜之间,经深环内侧斜向内上穿腹横筋膜,上行于胙直肌与腹直肌后层之间,在脐附近与腹壁上动脉吻合。腹壁下动脉的体表投影是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与脐的连线,腹腔穿刺易在其外上方进行。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缘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三角),腹股沟直疝由此三角突出,也称直疝三角。腹股沟斜疝则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深环进入腹股沟管,腹壁下动脉可作为术中鉴别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标志。

3.腹横筋膜和腹膜下筋膜

腹横筋膜衬于腹横肌内面,是腹内筋膜的一部分,在深环处呈漏斗状突出,延续为精索内筋膜。深环内侧可见一些纵行纤维束加强腹横筋膜,称凹间韧带。腹膜下筋膜(腹膜外筋膜、腹膜外脂肪)是位于腹横筋膜与壁腹膜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向后与腹膜后间隙疏松结缔组织相续。输精管、输尿管和腹壁下动脉等均位于此层内,睾丸也在此层下降到阴囊内。由于此层存在,壁腹膜与腹横筋膜很容易剥离,临床行泌尿外科或妇产科的手术就可不进入

4.腹膜

腹膜是浆膜,分脏层和壁层,两层围成的潜在腔隙称腹膜腔,内含少量浆液,以横结肠及其系膜为界分为结肠上区和结肠下区。壁腹膜衬于腹腔和盆腔的内面和膈的下面;脏腹膜则覆盖于腹腔和盆腔脏器的表面,所以,腹腔内的脏器实际上均在腹膜腔之外。在壁腹膜移行到脏器或脏腹膜自一脏器移行到另一脏器处,腹膜形成了韧带、网膜、系膜、皱襞和隐窝等结构。

5.腹股沟区

此区是腹壁的薄弱区原因是:①腹外斜肌于此移行为腱膜;②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未达腹股沟韧带内侧部;③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形成裂隙;④此区承受压力大。疝多发生于腹股沟区。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是由外上斜向内下的肌筋膜裂隙,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有前、后、上、下四个壁和内、外两个口。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后壁为腹横筋膜,上壁是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是腹股沟韧带。内口是腹股沟管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一横指处,腹壁下动脉的外侧,是腹横筋膜外突形成的一个卵圆形孔;外口是腹股沟管浅环,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的一个三角形裂隙。

四、结肠上区器官

结肠上区介于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主要器官有食管腹段、胃、肝、肝外胆道和脾等,十二指肠和胰属腹膜后间隙器官,为方便在此叙述。

1.胃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贲门在第11胸椎左侧,幽门在第1腰椎下缘右侧。胃前壁邻接肝、膈和腹前壁;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左肾上腺、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邻,诸器官形成胃床。胃的网膜和韧带见下表。

胃的动脉来自腹腔干及其分支,沿胃大小弯形成两个动脉弓,再由弓发出许多小支至胃前、后壁,并在胃壁内形成丰富的血管网。胃的静脉多与同名动脉伴行,均汇入肝门静脉系统。胃的淋巴管有广泛吻合,分区回流至胃大、小弯血管周围的淋巴结群,最后汇入腹腔淋巴结。迷走神经有促进胃运动和增加胃酸分泌的作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是保留肝支、腹腔支和胃前、后支的鸦爪分支,切断胃前、后支的其它全部胃壁分支,这样既可减少胃酸分泌,又可保留胃排空功能和避免肝、胆、胰、肠的功能障碍。

2.十二指肠

呈C形并包绕胰头,除始、末两端外,均在腹膜后隙,紧贴腹后壁第1~3腰椎的右前方。上部平第1腰椎高度,上方有网膜孔和肝十二指肠韧带,下方是胰头,前方是肝方叶和胆囊,后方紧贴肝门静脉、胆总管和胃十二指肠动脉。降部居第1~3腰椎右侧,前方有横结肠及其系膜跨过,后方有右肾和右输尿管上端,外侧是升结肠,右侧是胰头右缘。水平部经第3腰椎行向左,后邻右输尿管、下腔静脉、脊柱和腹主动脉,前方是横结肠和肠系膜上血管,上缘贴胰头和胰颈,下方有空肠袢和肠系膜。升部由第3腰椎左侧上升至第2腰椎左侧急转弯向左前下,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位于十二指肠空肠曲左侧与横结肠系膜根下方的腹膜皱襞,称十二指肠空肠襞或十二指肠悬肌,也称Treitz韧带,有上提和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作用,也是手术时确定空肠起始部的标志。

十二指肠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静脉多与同名动脉伴行,主要汇入肠系膜上静脉,神经来自腹腔丛和肠系膜上丛。

3.肝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左、右肋弓之间的部分与腹前壁相贴,肝上面借膈与右肋膈隐窝、右肺底和心膈面为邻,肝脏面与右肾、右肾上腺、十二指肠上部、结肠右曲和胃小弯相邻。成人肝下界在右锁骨中线不超过肋弓下缘,在剑突下2~3cm处与腹前壁相贴。介于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间的膈下间隙被肝分为肝上、下间隙,间隙内的脓肿称膈下脓肿,其中以右肝上、下间隙脓肿较为多见。

第一肝门有肝左、右管,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固有动脉左、右支,淋巴管及神经等出入,这些结构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上份内总称肝蒂。在肝门处肝管、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三者是依次前、中、后排列,其中左、右肝管汇合点最高,门静脉次支,肝固有动脉分叉点最低。在肝膈面腔静脉沟的上部,肝左、中、右静脉出肝处称第二肝门;腔静脉沟下部,肝右

局部解剖学试题及答案

局部解剖学试题(1) 一、单选题(10分) 1. 关于面静脉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位置较浅,伴行于面动脉的前方 B.在下颌角的下方,与下颌后静脉的后支吻合 C.穿深筋膜,注入颈外静脉 D.眼静脉为面静脉入颅的必经通道 E.口角平面以上的一段面静脉通常无瓣膜 2. 关于腱膜下疏松组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一层蜂窝组织 B.头皮撕脱自此层分离 C.血肿或脓肿可蔓延全颅顶 D.导血管不与板障静脉相连 E.被称为颅顶“危险区” 3. 副神经的行程是() A.胸锁乳突肌后缘中、下1/3交点处进入枕三角 B.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进入枕三角 C.胸锁乳突肌前缘上、中1/3交点处进入枕三角 D.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处进入枕三角 E.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1/3交点处进入枕三角 4. 颈丛皮支阻滞麻醉穿刺处为() A.斜方肌前缘中点 B.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 C.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 D.胸锁乳突肌前缘上、中1/3交界处 E.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1/3交界处 5. 右肺根动脉排列自上而下是() A.肺动脉、肺静脉、主支气管B.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肺上静脉、肺下静脉C.主支气管、肺静脉、肺动脉D.肺动脉、主支气管、肺静脉E.肺静脉、主支气管、肺动脉 6. 关于腹前外侧壁皮肤的感觉神经分布,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有明显的节段性B.第6肋间神经分布于剑突平面C.第9肋间神经分布于脐平面 D. 脐以上是第10肋间神经分布E.耻骨联合上缘是肋下神经分布 7. 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的()

A.上部 B.下部 C.水平部 D.降部 E.升部 8. 乳腺癌根治术后,出现“翼状肩”,估计可能损伤() A.胸背神经 B.胸长神经 C.肩胛上神经 D.胸内侧神经 E.胸外侧神经 9. 股疝容易发生嵌顿现象的原因是:() A.股环周围结构缺乏伸缩性B.股管过于狭窄C.股管过于宽松D.股鞘坚硬E.卵圆窝的镰状缘锐利 10. 收肌管内的结构不包括() A.股动脉 B.股神经 C.股静脉 D.隐神经 E.股神经内侧肌支 二、填空(20分) 1.在海绵窦的外侧壁内自上而下排列有()、()、()、()。2.颈动脉鞘的结构排布关系,位于前外的是(),前内的是(),二者之间后方的是()。 3.膈的食管裂孔,腔静脉裂孔及主动脉裂孔所对的胸椎平面分别是()、()和()胸椎平面。三者的穿经结构分别为()、()()。4.壁胸膜包括()、()、()和()4部分。5.股鞘内结构从内侧向外侧依次为()()()。 三、名词(12分) 1.翼点2.斜角肌间隙3.Calot三角4.腕管: 四、简答(30分) 1.腮腺和面神经的关系? 2.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及毗邻关系? 3、乳房的淋巴回流途径有哪些? 4、腹股沟管的构成、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5、腋窝的构成及其内容? 6.股三角的位置、构成及其内容? 五、综合分析(12分)

临床医学解剖学教育的重要性

临床医学解剖学教育的重要性 1、在临床医学生解剖学教材中加入皮瓣解剖内容 要在临床医学生中推广和普及皮瓣解剖的理论,首先要从教材内容增加开始。由于皮瓣解剖涉及身体的各个部位,要想将全部的皮瓣解剖都写入教材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的,对于不同层次的临床医学生由于学习的目的不同,皮瓣解剖的教学内容也应把握不同层次。在本科层次教学中,主要向学生介绍皮肤的结构与生理、皮瓣的组织结构类型、血供解剖,让学生初步了解皮瓣的基础理论。对于硕士研究生,由于部分学生已有临床基础或者已确立了专业方向,对于皮瓣知识的需求更倾向于实用性、专科性,所以可以在该层次的教材中加入重要皮瓣的解剖、皮瓣手术方法、皮瓣选择与设计的原则、皮瓣移植术后病理生理变化、显微外科的概念等内容,让学生能在以前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加深对皮瓣的理解,并对今后临床工作起到指导作用。而对于博士研究生阶段的相关专业学生可重点放在皮瓣的解剖学研究方法、显微手术技巧、复合组织瓣移植等方面,使学生初步具备自如应用皮瓣、并能开展皮瓣相关的一些解剖或生理病理等方面研究的能力。 2、充分利用教学尸体标本展示皮瓣结构 任何解剖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尸体标本这一重要的教具,以往在尸体标本的利用上,皮肤组织多半都直接丢弃,这在尸体标本来源有限的今天稍显浪费。皮瓣解剖课程开展后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标本向学生展示皮瓣在人体的分布、范围、血供来源、血管蒂位置等,并可利用尸体标本实际操作皮瓣的分离过程,使学生能在人体上直观的了解皮瓣知识,由这种学习所获得的印象是书本学习难以达到的,也是非常珍贵的。 3、利用动物实验实践皮瓣解剖操作 在应用解剖与手术学的教学中,利用动物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对于即将进入临床阶段的医学生尤为重要,是学生将所学由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极好的锻炼机会。所以,皮瓣教学的开展也应配合实验动物皮瓣的切取、分离、转移、显微手术的操作进行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皮瓣的了解,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2]。 4、开发和利用数字化技术平台扩充皮瓣教学手段 皮瓣具有典型的三维立体结构,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人体解剖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许多数字化人体技术的突破使皮瓣的解剖结构用三维、多角度、可视化、动态地展现成为可能[3]。由此形成的包含各层组织、血管、神经等解剖信息的三维图像系统,可以方便学生更清晰的图解皮瓣的构成、并可多角度反复观摩,这对于巩固课本知识、加深实体印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完整版)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骨学 1.骨的分类、构造如何?骨髓、骨膜各有何作用? 答:●骨按形态可分为四类。①长骨:长管状,如肱骨。分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内腔称髓腔,内有黄骨髓,两端称骺。②短骨:形似立方体,如腕骨。③扁骨:板状,如顶骨。④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骨的构造主要包括:①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②骨膜,贴于骨表面, 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由红骨髓转化而来。 ●骨膜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 2.椎骨的一般形态如何?各部椎骨有何特征? 答:●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椎弓分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弓板上发出七个突起:棘突一个,横突一对,上关节突一对,下关节突一对。 ●颈椎共7块,椎体较小,椎孔较大,横突上有孔,称横突孔。棘突大部分较短,末端分叉。第 一颈椎又名寰椎,无椎体;第二颈椎又名枢椎,有齿突;第七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 ●胸椎共12块,椎体侧面上、下缘有上、下肋凹,横突末端有横突肋凹,棘突较长,斜向后下 方,呈叠瓦状排列。 ●腰椎共5块,椎体粗壮,椎孔呈卵圆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三角形。上缘中份向前的隆凸称岬,前面有四对骶前孔,后面 有四对骶后孔,骶骨内部有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的突起称骶角。 ●尾骨由3~4块尾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 3.椎骨上可见哪些孔?岬、骶角的位置及意义如何? 答:●椎骨上可见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椎下切迹围成),骶前孔(骶骨前面),骶后孔(骶骨后面),骶管裂孔(骶骨下端),横突孔(颈椎横突上)。 ●岬位于骶骨上缘中份,向前隆凸,临床上常作为测量骨盆大小的标志。 ●骶角位于骶管裂孔的两侧,向下突出,临床上常作为骶管麻醉的标志。 4.胸骨分几部?肋的概念?肋骨的形态如何? 答:●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与胸骨直接相连称真肋,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 ●肋骨属扁骨,分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称为肋头,肋头外侧稍细,称肋颈,肋颈外侧的 粗糙突起,称肋结节。肋体长而扁,内面下缘处有肋沟。第一肋骨扁、宽、短。 5.颅前、中、后窝各有哪些主要的孔、管、裂、门? 答:●颅前窝有筛孔;颅中窝有视神经管、颈动脉管内口、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 颅后窝有枕骨大孔、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内口、内耳门。 6.鼻旁窦包括哪些?各开口于何处? 答:●鼻旁窦包括额窦,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局部解剖学实验方案

局部解剖学实验总结周振东 经过一个学期的局解实验课学习,以下是我对每次实验课的总结 第一次实验课主要是腋窝的解剖。 1. 解剖浅层找到肋间臂神经 剔除浅筋膜和腋筋膜后。 。 从喙突向下修洁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2)在喙肱肌内部剖出肌皮神经、正中神经;3)再循正中神经向上找出位于其二根之间的腋动脉;4)剖出位于腋动静脉之间较粗的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及位于腋静脉内侧的臂内侧皮神经;5)观察腋动脉的分段,剖出各段的分支;6)在腋动脉的后方,找出桡神经。 (5)解剖腋窝后壁穿三边空、四边孔的结构:剖出穿三边空的旋肩胛动脉和传四边孔的腋神经、旋肱后动脉。 (6)解剖胸背神经,肩胛下神经上支和下支,位于腋中线附近的胸长神经。 (二)臂、肘、前臂前区,肩胛区,臂、肘、前臂后区 Ⅰ臂、肘、前臂前区. 1.解剖浅层结构: (1)寻认头静脉及前臂外侧皮神经,贵要静脉及前臂内侧皮神经。 (2)寻找臂内侧皮神经、肘正中静脉、肘淋巴结。 2.臂部剔除浅筋膜和深筋膜: 3观察肱二头肌内、外侧沟及有关的血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肱动脉及桡神经,观察它们的走行、分布范围。 4解剖肘窝: (1)清理肘窝的边界:观察肘窝的境界,显露肘窝的内容。 (2)解剖肘窝内的结构:修洁肱二头肌腱,在其内侧剖出和修洁肱动脉的末端至分为桡、尺动脉,在肱动脉的内侧修洁正中神经。 5解剖前臂前肌群、血管和神经: (1)观察前臂肌前群浅层。 (2)剖查桡血管神经束:将肱桡肌拉向外侧,修洁桡动脉和桡神经前支,并寻找其分支。 (3)剖查尺血管神经束:将尺侧腕屈肌拉向外侧,找出尺神经和尺动脉,并寻找其分支。 (4)剖查正中神经:在旋前圆肌两头之间找出已剖出的正中神经,观察其分支分布。 (5)剖查前臂肌前群深层。 6 剖出骨间总动脉、骨间前动脉、骨间后动脉和前臂屈肌后间隙。 Ⅱ肩胛区,臂、肘、前臂后区 1. 解剖浅筋膜及浅筋膜内的结构:找出臂外侧皮神经、臂后皮神经、贵要静脉、头静

局部解剖学提纲

《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概要 头部 一、额顶枕区(P86-88) 皮肤 浅筋膜(皮下组织)“头皮” 1、层次帽状腱膜及颅顶肌(额、枕肌)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腱膜下间隙) 颅骨外膜 2、头部皮肤特点:厚,致密,腺体、血管丰富 3、浅筋膜血管神经分布: 前组:滑车上神经和动静脉、眶上神经和动静脉 后组:枕动静脉和枕大神经 外侧组: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 4、帽状腱膜:连接枕额肌额腹和枕腹 5、腱膜下间隙:连接疏松,移动度大 二、面部浅层结构(P77-78) 1、皮肤和浅筋膜:薄,疏松,富有弹性,有颊脂体,腺体、血供丰富,好发囊肿和疖肿 2、血管:面动脉、面静脉(无瓣膜,与颅内海绵窦相通) 3、神经支配:面神经支配面肌(表情肌)运动,三叉神经支配感觉 三、“危险三角”(P77) 指口裂以上两侧口角至鼻根的三角形区域。因该处面静脉与颅内

海绵窦相交通,且静脉内无瓣膜,若面部感染处理不当(如挤压化脓处),可导致细菌栓子进入海绵窦,造成颅内继发感染。 四、面神经颅外分段(P81) 1、面神经的路程: 穿出茎乳孔—(第1段)—进入腮腺被覆盖(第2段)——出腮腺(第3段) 2、各段特点: 第1段:显露面神经主干 第2段:在腮腺内分支,腮腺肿大可压迫面神经 第3段:分成5组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 五、腮腺咬肌区(P80-82) 1、内容:腮腺、咬肌、腮腺导管、腮腺淋巴结、血管神经等 2、“腮腺床” 由腮腺附近的肌肉(茎突诸肌)、血管(颈内动静脉)和神经(舌咽、迷走、舌下和副神经)构成。 3、穿过腮腺的结构:(由浅入深) 面神经、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耳颞神经 颈部 一、颈深筋膜的层次及筋膜间隙(P105) 1、层次:封套筋膜、内脏筋膜、椎前筋膜 2、筋膜间隙:胸骨上间隙、锁骨上间隙、气管前间隙、咽后间隙、 椎前间隙

临床解剖学

声明:阅读adju格式文件需浏览器软件可上网搜索获取。 临床解剖学(第五版) 本书自第一版问世以来已经有25年了,此次第五版在内容上经过了详尽的修订,做了重要的改变与更新。本书自出版以来以其与临床的紧密关联而受到广泛的欢迎。本书的第五版和前几版一样仍然在阐述解剖学的同时强调了与临床的关系,这对放射诊断、急症医学和普通外科是至关重要的。编者在本书前言中也简介了经过修订的本书第五版对于21世纪医学解剖学学习的重要性。 本书有以下特点: 1.与一般的解剖学教科书的突出不同之处,如书名所示本书是面向临床的解剖学,强调了解剖学知识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本书在图文间增加了许多与临床实践相关的兰色文框,其中有的还附有照片或动态插图,以便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解剖学的实用价值。 2.在每节的末尾作者都以精练的文字把该节所讲的内容扼要地加以阐述,浓缩为结论性的文字,并在其上下都标以醒目的粗线以示突出重点。 3.描述解剖学的文字更趋向于实用性和功能性,例如讲到肌肉骨骼系统时,作者强调了人在日常活动中肌和肌群的作用。 4.表面解剖学部分(以黄色版面为背景)以其全新的照片清晰地展示出体检和疾病诊断在解剖学上的关系。

5.每章的末尾都集中列出该章所阐述的解剖部位的医学影像学图片(以绿色版面为背景)包括X光片、MRI、CT 和超声图像并辅以文字说明,目的是帮助临床医生熟习该部位的影像诊断。 此外,本书还附有两张CD,内容是与临床解剖学相关的病例和105个多项选题以方便读者自学和自测。 全书共有800 余幅精美插图和明晰解剖细节及概念的图表,堪称图文并茂,资料丰富、详实。书中所用的解剖学名词术语全部以“国际解剖学家学会联合会” (IFAA,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sso-ciations of Anatomists)1998 年审定的《Terminologia Anatomica》为依据。 本书内容在临床解剖学导论之后即进入正文共9章:1.胸部;2.腹部;3.盆腔及会阴部;4.背部;5.上肢;6.下肢;7.头部;8.颈部;9.脑神经总括,脑神经在局部解剖部位的情况已在前章特别是头、颈章中加以描述过,本章用大量的图表对全部脑神经及常见脑神经的损伤作一总括性的论述。每章都有推荐的阅读文献,全书结尾备有较详细的索引可供查阅。 本书作为医学解剖学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由于其紧密结合临床而具有一定的特色和较广泛的实用性,对医学生、临床医生以及医学影像学、理疗学科等医生都有学习、参阅的价值,是一本可推荐的读物。 但是,我通读全书后也有一些不同看法愿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我认为作为高等医药院校的入门教材及基础医学读物则有过偏于临床解剖的细节,忽视了人在生物自然界中的位置的缺点。全书基本上缺乏人体结构类型的进化发生、发展的基础理论知识,这会使学习者对所学的知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编者在各章推荐的参考文献中也基本没有比较进化方面的读物。没有比较进化、发生发展的知识和理论,对医学生和以后或现正从事临床工作的人就不能充分深入地理解人体结构。当然,不能要求《临床解剖学》过深、过多地叙述比较发展的理论知识,但不能完全牺牲了这一生物医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临床工作者多只从临床经验来理解解剖学,但也恰恰缺乏从生物进化发展及人类进化发展来深入理解人体解剖学的一些重要结构及其解剖关系。 万选才教授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系 Wan Xuan-cai,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natomy, 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PUMC

泌尿系统知识点归纳

泌尿生殖系统 大纲: A肾 1.掌握肾的形态、位置、毗邻及肾的大体结构 2.了解肾的被膜及肾的固定 3.了解肾的异常(蹄铁肾、单侧肾、不发育等)及其临床意义 B输尿管 1.掌握输尿管的形态、位置及其在盆部(特别是女性)的主要毗邻 2.掌握输尿管的狭窄,了解其临床意义 C膀胱 1.掌握膀胱的形态位置和分部 2.了解膀胱的年龄变化,膀胱与腹膜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3.了解膀胱壁的构造。掌握膀胱三角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D尿道 掌握女性尿道的毗邻、开口位置。 E男性内生殖 1.掌握睾丸的形态位置,了解睾丸和附睾的结构及其功能。 2.掌握输精管的行程、输精管的合成及开口 3.掌握精索的概念、位置和内容 4.了解精囊腺的形态、位置及机能。 5.掌握前列腺的形态、分叶、位置及毗邻 6.了解尿道球腺的位置及其开口位置 F男性外生殖器 1.了解阴囊的构造及机能 2.掌握阴茎的形态、分部及组成 3.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的形态特点、三个狭窄以及两个弯曲的临床意义 G女性内生殖器 1.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了解卵巢的年龄变化 2.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3.掌握子宫的形态、位置和固定装置:了解子宫的构造和子宫的年龄变化 4.了解阴道的形态、位置和毗邻 H女性外生殖器 1.了解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 2.了解乳房的形态和位置;掌握乳房的结构特点 I会阴 1.了解会阴的范围和界限 2.了解尿生殖膈、盆膈。坐骨直肠窝的位置、构成 要点: 1.肾门: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它是肾的动脉、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出入 的部位。

2.肾蒂:肾门诸结构为结缔组织包裹称肾蒂,右肾蒂较左肾蒂短,是因为下腔静脉靠近右 肾的缘故 3.肾窦:由肾门伸入肾实质的凹陷称肾窦,为肾血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等所 占据。 4.肾的毗邻:左肾:前上部与胃底后面相邻,中部与胰尾和脾血管相接触下部邻接空肠和 结肠左曲; 右肾:前上部与肝相邻,下部与结肠右曲相接触,内侧缘邻接十二指肠降部5.肾区:又称脊肋角,肾门的体表投影点在竖脊肌外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称肾区。肾 病患者触压和叩击该处可引起疼痛。 6.肾段:每支肾段动脉分布到一定区域的肾实质,称为肾段 7.输尿管狭窄:输尿管全程有3处狭窄: ①上狭窄位于肾盂输尿管移行处;②中狭窄,位 于骨盆上口,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③下狭窄在输尿管的壁内部。狭窄处口径只有0.2~ 0.3cm。 8.输尿管的位置、形态及其主要毗邻:A约平第2腰椎上缘起自肾盂末端,终于膀胱 B全长分3部即输尿管腹部、输尿管盆部和输尿管壁内部 C输尿管腹部起自肾盂下端,经腰大肌前面下行至其中点附近,与睾丸血管(男性)或卵巢血管(女性)交叉,通常血管在其前方走行,达骨盆入口处。在此处,左输尿管越过左髂总动脉末端前方;右输尿管则经过右髂外动脉起始部的前方。输尿管盆部男性输尿管走向前、内、下方,经直肠前外侧壁与膀胱后壁之间下行,在输精管后外方与之交叉,从膀胱底外上角向内下穿入膀胱壁。两侧输尿管达膀胱后壁时相距约5cm。女性输尿管经子宫颈外侧约2.5cm处,从子宫动脉后下方绕过,行向下内至膀胱底穿入膀胱壁内。 9.膀胱的位置形态与分部:膀胱的形态,空虚的膀胱呈三棱锥体形,分尖、体、底和颈四 部。膀胱尖朝向前上方,由此沿腹前壁至脐之间有一皱襞为脐正中韧带。膀胱的后面朝向后下方,呈三角形,为膀胱底。膀胱尖与底之间为膀胱体。膀胱的最下部称膀胱颈,与男性的前列腺底和与女性的盆膈相接 10.膀胱三角:膀胱底内面,有一个呈三角形的区域,位于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i之 间,此处膀胱粘膜与肌层紧密连接,缺少粘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扩张或收缩,始终保持平滑,称膀胱三角。膀胱三角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膀胱镜检查时应特别注意。 11.女性尿道特点:较男性尿道短、宽而直 13.睾丸的位置形态:于阴囊内,左、右各一,一般左侧略低于右侧。睾丸呈微扁的椭圆形, 表面光滑,分前、后缘,上、下端和内、外侧面。前缘游离;后缘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并与附睾和输精管睾丸部相接触。上端被附睾头遮盖,下端游离。外侧面较隆凸,与阴囊壁相贴;内侧面较平坦,与阴囊中隔相依。 14.输精管的分部与临床要点:见表格 15.精索:是一对由腹股沟深环延至睾丸上端的柔软圆索状结构。它是由三层被膜(从内向

局部解剖学期末试卷

局部解剖学期末试卷 专业年级班次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四边孔 2.右肠系膜窦 3.头皮 4.胃床 5.Hesselbach三角 二、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腹股沟疝手术时,注意勿损伤、 和神经。 .梨状肌下孔穿行的结构由外侧至内侧 为、、、、、 、、。 3.胃的韧带有、、、、、。 4.颈筋膜浅层分两层包饶的结构有、、、。 5.甲状腺的前面层次由浅入深依次为、、、、。6.形成腮腺床的血管神经包括、、、、、。7.分布于颅顶部的血管神经有、、、、。8.股三角内血管神经由外向内依次为、和。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坐骨神经安全侧() A内侧B外侧C左侧D右侧 2.胆总管切开探查引流手术部位() A十二指肠上段B十二指肠后段C胰腺段D十二指肠壁段3.胸壁后部行胸膜腔穿刺部位() A上一肋骨下缘B肋间隙中部C下一肋骨上缘D脊柱旁4.肝裸区是指() A右肝上间隙B左肝上前间隙C左肝上后间隙 D 腹膜外间隙 5.乳腺癌手术清除胸肌淋巴结时应注意保护() A胸长神经B胸背神经C肋间臂神经D腋神经6.走行于肘窝内肱肌和肱桡肌之间的神经为() A肌皮神经B正中神经C桡神经D尺神经7.位于国窝最深层的结构为()

A胫神经B国静脉C国动脉 D 腓总神经 8.颅顶的危险区是() A帽状腱膜B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C颅骨外膜D浅筋膜 9.介于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的夹角中的结构为十二指肠() A上部B降部C水平部D升部 10.腹股沟管的后壁为() A腹股沟韧带B腹外斜肌腱膜C腹横筋膜和联合腱D弓状下缘 四、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男性左精索静脉曲张常见于左侧的原因() A.流程较长 B.直角汇入左肾静脉 C.左肾位置高 D.乙状结肠压迫 E.肠系膜上动脉对左肾静脉的压迫 2.通过食管裂孔的结构有() A.食管 B.交感干 C.迷走神经前后干 D.来自肝后部的淋巴管 E.胃左血管的食管支 3.位于脾肾韧带的结构() A.脾血管 B.脾神经 C.脾淋巴管 D.胃短动脉 E.胰尾 4.有关肝何者正确() A.有三个肝门 B.腹膜见位器官 C.通常触诊不到肝脏 D.肝蒂内仅有三个结构通过 E.肝周围有许多间隙

正常人体系统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P23 翼点:在颞窝的前下部,额、顶、颞、蝶骨连接成“H”形,称翼点。此处骨质薄弱,其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外伤或骨折时,易损伤该血管而引起颅内的硬膜外血肿。 P15 胸骨角:柄体相连处稍向前突,称为胸骨角,两侧连结第二肋。 P12 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根和血管通过。 P62 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左腭舌弓、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与咽的分界和通道。 P71 麦氏点:阑尾根部与盲肠的关系固定,其体表投影通常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又称麦氏点。患急性阑尾炎时,此点附近有明显牙痛等体征。(如何寻找阑尾:3条结肠带汇聚于阑尾根部,故沿结肠带寻找。) P75 胆囊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P77上呼吸道:临床上通常把鼻、咽、喉称上呼吸道。 P84 肋膈隐窝: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转折处称为肋膈隐窝。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积液常积聚于此处。 P92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此处粘膜光滑无邹襞,是炎症、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P88 肾区:肾门在腰背部的体表投影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所形成的夹角内,临床上称为省区,某些肾病患者,触压或叩击次区域可引起疼痛。 P103 阴道穹:呈穹窿状包绕子宫颈阴道部,形成二者间的环状间隙,称阴道穹,分前、后及两侧部,其中以阴道后穹最深,并与直肠子宫陷凹隔阴道壁紧密相连。临床可经阴道后穹穿刺或引流腹膜积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P114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P126颈动脉窦:颈动脉窦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官腔稍膨大的部分。窦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增高时,窦壁扩张,刺激感受器,当血压增高时,窦壁扩张,刺激感受器,反射性的引起心跳减慢、血管扩张,使血压下降。 P140 静脉角:头臂静脉(无名静脉)由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为淋巴导管的注入部位。

局部解剖学期末

2014级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班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题 2014-06-28 1.胸骨角 胸骨柄与胸骨体结合处所形成微向前方突出角角度大致140度左右该角又被称路易斯角。 胸骨角: 平对第4胸椎下缘;两侧接第2肋软骨。 胸骨角平面主动脉弓起、止端,气管杈、食管的第2狭窄、胸导管由右向左。 2.股鞘: 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股动静脉上部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3-4cm。鞘内有两个纤维隔,将鞘分隔成三部分: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容纳股静脉、内侧部称股管,有股深淋巴结。 3.锁胸筋膜 属胸壁深筋膜,张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上缘, 穿行结构有胸内、外侧神经,胸肩峰动脉的分支,头静脉,淋巴管等。 4.肌腔隙: 由腹股沟韧带、髂耻弓和髂骨围成,内有髂腰肌及其浅面内侧的股神经和其浅面外侧的股外侧皮神经。 5.胸膜隐窝: 在壁胸膜各部相互转折处,肺缘不能伸入其内,这些部位的胸膜腔称为胸膜隐窝。 1.肋膈隐窝:位于肋胸膜下缘与膈胸膜转折处,呈半环形。 2.肋纵隔隐窝:位于左侧肋胸膜前缘与纵隔胸膜前缘转折处下部。 6.肺段 每一肺段支气管极其所属的肺组织为一支气管肺段。内含有支气管,支气管伴行动静脉,淋巴,及神经,按照肺段支气管的分支和分布,左、右肺各分为10个肺段。 7.动脉导管三角: 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 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 下界为左肺动脉。 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

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动脉韧带: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的遗迹,连于主动脉弓下缘与左肺动脉的起始部。 8.肾蒂: 出入肾门的结构,即肾动脉、静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合称肾蒂。 肾蒂主要结构的排列由前向后依次为:肾静脉、肾动脉和肾盂,由上向下依次为:肾动脉、肾静脉和肾盂。 9.网膜孔: 是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与后腹膜壁层之间的孔,是网膜囊与囊外腹膜腔之间的唯一通道。 前界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小网膜游离缘), 后界为遮被下腔静脉的腹膜,上界和下界分别是肝尾叶和十二指肠上部。正常的网膜孔可容一指伸入。 因为网膜囊是一个盲囊,当囊内因感染而积液或积脓时(如胃后壁穿孔),开始只局限于囊内,液体量增到一定程度时,方经网膜孔进入腹膜腔。这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增加了一定困难。 10.胃床: 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这些器官共同组成胃床。 11.肺根 出入肺门各结构的总称,外包以胸膜。 主要结构的排列关系: 由前向后:肺上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下静脉 自上而下:右: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肺上、下静脉 左: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上、下静脉。 12.肘窝: 边界: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 下外侧界为肱桡肌。 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 顶由浅层向深层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及肱二头肌腱膜。 底由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构成。 内容:肱二头肌腱在肘窝中心,是寻找神经血管的标志性结构。 13.腘窝: 为膝后区的菱形凹陷。 外上界为股二头肌腱, 内上界主要为半腱肌和半膜肌,

系统解剖学内分泌系统习题集及答案

系统解剖学内分泌系统习题集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甲状腺,对者是() A、一对,位于颈部两侧 B、侧叶上端达甲状软骨上缘,下抵第6气管环 C、峡部贴于第4-6气管环 D、甲状腺外直接有颈深筋膜贴附包绕 E、甲状腺可随喉上下移动 2.关于脑垂体,错者是() A、借漏斗连于下丘脑 B、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C、前叶分泌多种激素 D、后叶分泌抗利尿素和催产素 E、前叶的激素可影响其它内分泌腺的活动 3.关于肾上腺,错者是() A、成对,位于肾的上方 B、左侧呈三角形,右侧似半月形 C、分皮质与髓质 D、皮质激素与盐、糖和蛋白质代谢有关 E、髓质激素与心血管有关 4.关于甲状旁腺,错者是()

A、位于侧叶后面 B、左右各1个 C、不慎被切除后,会经常出现手足搐搦 D、似黄豆大小 E、激素可调节钙磷代谢。(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内分泌腺(器官),对者是() A、有导管释放激素 B、胰腺、睾丸、卵巢都属于内分泌器官 C、体积和重量都很小 D、血供非常丰富 E、有一定的靶器官或靶组织 2.单个的内分泌腺是() A、垂体 B、松果体 C、甲状腺 D、甲状旁腺 E、肾上腺 3.以下关于内分泌腺功能失调的说法,对者是( ) A、巨人症与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多有关 B、基础代谢亢进与甲状腺素分泌过多有关 C、缺碘可引起甲状腺素分泌过少 D、甲状腺旁腺素分泌不足,可引起手足搐搦 E、糖尿病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 (三)填空题 1.垂体位于内,借与下丘脑相连。呈形,根据发生和结构特点可分为和

两部分。 2.松果体位于,以柄连于,形似。 内分泌系统 (一)单选题 1.E 2.D 3.B 4.B (二)多选题 1.CDE 2.ABC 3.ABDE (三)填空题 1.颅中窝,垂体窝,漏斗,椭圆,腺垂体,神经垂体 2.丘脑的上后方,第三脑室顶,松果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骨学 1.骨的分类、构造如何骨髓、骨膜各有何作用 2. 答:●骨按形态可分为四类。①长骨:长管状,如肱骨。分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内腔称髓腔,内有黄骨髓,两端称骺。②短骨:形似立方体,如腕骨。③扁骨:板状,如顶骨。④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骨的构造主要包括:①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②骨膜, 贴于骨表面,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由红骨髓转化而来。 ●骨膜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 3.椎骨的一般形态如何各部椎骨有何特征 4. 答:●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椎弓分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弓板上发出七个突起:棘突一个,横突一对,上关节突一对,下关节突一对。 ●颈椎共7块,椎体较小,椎孔较大,横突上有孔,称横突孔。棘突大部分较短, 末端分叉。第一颈椎又名寰椎,无椎体;第二颈椎又名枢椎,有齿突;第七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 ●胸椎共12块,椎体侧面上、下缘有上、下肋凹,横突末端有横突肋凹,棘突较 长,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 ●腰椎共5块,椎体粗壮,椎孔呈卵圆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三角形。上缘中份向前的隆凸称岬,前面有四对 骶前孔,后面有四对骶后孔,骶骨内部有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的突起称骶角。 ●尾骨由3~4块尾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 5.椎骨上可见哪些孔岬、骶角的位置及意义如何 6. 答:●椎骨上可见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椎下切迹围成),骶前孔(骶骨前面),骶后孔(骶骨后面),骶管裂孔(骶骨下端),横突孔(颈椎横突上)。 ●岬位于骶骨上缘中份,向前隆凸,临床上常作为测量骨盆大小的标志。 ●骶角位于骶管裂孔的两侧,向下突出,临床上常作为骶管麻醉的标志。 7.胸骨分几部肋的概念肋骨的形态如何 答:●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与胸骨直接相连称真肋,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 ●肋骨属扁骨,分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称为肋头,肋头外侧稍细,称肋 颈,肋颈外侧的粗糙突起,称肋结节。肋体长而扁,内面下缘处有肋沟。第一肋骨扁、宽、短。

局解期末考试试题

局解期末考试试题 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

局部解剖学试题(1) 一、单选题(10分)EDECB ADBAB 1. 关于面静脉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位置较浅,伴行于面动脉的前方 B.在下颌角的下方,与下颌后静脉的后支吻合 C.穿深筋膜,注入颈外静脉 D.眼静脉为面静脉入颅的必经通道 E.口角平面以上的一段面静脉通常无瓣膜 2. 关于腱膜下疏松组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一层蜂窝组织 B.头皮撕脱自此层分离 C.血肿或脓肿可蔓延全颅顶 D.导血管不与板障静脉相连 E.被称为颅顶“危险区” 3. 副神经的行程是()A.胸锁乳突 肌后缘中、下1/3交点处进入枕三角 B.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进入枕三角 C.胸锁乳突肌前缘上、中1/3交点处进入枕三角 D.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处进入枕三角 E.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1/3交点处进入枕三角 4. 颈丛皮支阻滞麻醉穿刺处为()A.斜方肌前缘中点 B.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 C.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 D.胸锁乳突肌前缘上、中1/3交界处 E.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1/3交界处 5. 右肺根动脉排列自上而下是()A.肺动脉、肺静脉、主支气管 B.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肺上静脉、肺下静脉C.主支气管、肺静脉、肺动脉 D.肺动 脉、主支气管、肺静脉 E.肺静脉、主支气管、肺动脉 6. 关于腹前外侧壁皮肤的感觉神经分布,下 列哪项是正确的()A.有明显的节段性B.第6肋间神经分布于剑突平面 C.第9 肋间神经分布于脐平面 D. 脐以上是第10 肋间神经分布 E.耻骨联合上缘是肋下神经分布 7. 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的()A.上部 B.下部 C.水平部 D.降部 E.升部 8. 乳腺癌根治术后,出现“翼状肩”,估计可能损伤() A.胸背神经 B.胸长神经 C.肩胛上神经 D.胸内侧神经 E.胸外侧神经 9. 股疝容易发生嵌顿现象的原因是: () A.股环周围结构缺乏伸缩性 B.股管过于狭窄 C.股管过于宽松 D.股鞘坚硬 E.卵圆窝的镰状缘锐利 10. 收肌管内的结构不包括()A.股动脉 B.股神经 C.股静脉 D.隐神经 E.股神 经内侧肌支 二、填空(20分) 1.在海绵窦的外侧壁内自上而下排列有 ()、()、 ()、()。 2.颈动脉鞘的结构排布关系,位于前外的是(),前内的是(),二者之间后方的是()。 3.膈的食管裂孔,腔静脉裂孔及主动脉裂孔 所对的胸椎平面分别是()、 ()和()胸椎平面。三 者的穿经结构分别为()、 ()()。

临床应用解剖学考试卷及答案资料

南京医科大学2013—2014学年 临床应用解剖学试卷2013.11 学号_____ 姓名_____ 一、名词解释(30%) 1、腰上三角 位于背阔肌深面,第12肋的下方。三角的内侧界为竖脊肌外侧缘,外下界为腹内斜肌后缘,上界为第12肋。有时由于下后锯肌在12肋的附着处与腹内斜肌后缘相距较近,则下后锯肌亦参与构成一个边,共同围成一不等四边形的间隙。三角的底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腱膜深面有三条与第12肋平行排列的神经。自上而下为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腱膜的前方有肾和腰方肌,肾手术腹膜外入路必经此三角,当切开此腱膜时应注意保护上述三神经。 2、腋鞘 又称腋腔,椎前筋膜(颈深筋膜深层)延续至腋窝,包裹腋动脉、腋静脉和臂丛的锁骨下部分所形成的筋膜鞘。临床上作臂丛锁骨下部麻醉时,可将药液注入腋鞘内,麻醉上肢。3、危险三角 通常指的是两侧口角至鼻根联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口角平面以上的一段面静脉通常无静脉瓣,当面部因细菌感染致疖、痈时,可循上述交通途径延及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4、颈动脉鞘 上起自颅底,下续纵隔。鞘内有颈内静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迷走神经贯穿全长,颈内动脉位于鞘的上部,颈总动脉居其下部。在鞘的下部,颈总动脉位于后内侧,颈内静脉位于前外侧,迷走神经位于二者之间的后方;在鞘的上部,颈总动脉居前内侧,颈内静脉居后外侧,迷走神经居二者之间的后内方。 5、肘窝(围成及内容) 是肘前区略呈三角形的凹陷,尖指向远侧,底位与近侧。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顶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摸、深筋膜和肱二头肌腱膜,底是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 肱二头肌腱位于桡侧,其尺侧为肱动脉和两条伴行静脉及桡、尺血管,最尺侧为正中神经。肘深淋巴结位于肱动脉分叉处。肱动脉在约桡骨颈平面分为桡、尺动脉。桡动脉越过肱二头肌腱表面斜向外下,至前臂肱桡肌内侧;尺动脉经旋前圆肌尺头深面至前臂尺侧腕屈肌深方。正中神经越过尺血管前方,穿旋前圆肌两头之间,进入指浅屈肌深面。桡神经位于肘窝外侧的肱肌深面,至前臂桡动脉的外侧;深支穿旋后肌至前臂后区,改称为骨间后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于肱二头肌腱外侧穿出深筋膜。 6、股环 股管上口称股环,卵圆形,其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7、腘窝(围成及内容) 腘窝为膝后区的菱形凹陷。外上界为股二头肌腱,内上界主要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和下外界分别为腓肠肌内、外侧头。腘窝顶(浅面)为腘筋膜,是大腿阔筋膜的延续,向下移行为小腿深筋膜。腘筋膜由纵、横交织的纤维构成,致密而坚韧,患腘窝囊肿或腘动脉瘤时,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投稿须知《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为全国基础医学类,北大1992、1996、2000、2004、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2008版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目录期刊)被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国外数据库收录收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为解剖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学术园地,旨在加强解剖学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工作紧密结合,以促进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侧重发表与临床应用密切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实验形态学、临床生物力学等方面的学术论著。主要栏目有:应用解剖、影像解剖、实验研究、临床生物力学、临床研究、综述、技术方法、短篇报道等。 1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为中国解剖学会主办的解剖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专业性学术刊物,旨在为临床医学的发展提供形态学理论依据,本刊欢迎述评、应用解剖、断层影像解剖、实验研究、临床生物力学、临床研究、综述、技术方法、短篇报道等栏目的稿件。网上投稿邮箱:zglcjpx@https://www.wendangku.net/doc/35852104.html,。 2对来稿的要求 2.1 文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论著一般不超过4000字, 综述一般不超过5000字,来稿一式2 份,请用小四号字,1.5倍行距。 2.2 文题力求简明、醒目,能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文题应与中文文题含义一致。文题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等。 2.3 作者署名和单位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多位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单位之间以分号“;”隔开。 2.4 摘要应用解剖、断层影像解剖、实验研究、临床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5个栏目的文章均须附有中、英文摘要,两者要文意一致,中文摘要字数以300字左右为宜。摘要请按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含主要数据)和结论(Conclusion)四层次结构写。作者姓前名后,姓全大写,名的首字母大写,余均小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作者间加“,”。如:王锡联写为WANG Xi-lian,诸葛华写为ZHUGE Hua. 2.5 关键词3~5个,尽量采用最新版《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所列的词。中文名用《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的译名。未被收录的词如确有必要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间用分号“;”隔开。 2.6 中图分类号应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标注论文分类号,可选1~3个,主分类号排前,分类号之间用分号“;”分隔。

解剖学知识总结

解剖学知识总结 绪论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其任务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奠定基础。 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分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部分进行。系统解剖学是按照人体各器官、系统来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局部解剖学则是按照身体局部来研究各器宫的形态结构和相互间的位置关系。 要运用进化发展的观点,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和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观点来观察和研究人体的形态与构造。学习时要重视标本、模型的观察和活体触摸要学会用工具书,如图谱。 掌握人体的轴、面和方位术语: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对人体结构描述,均以此姿势为标准。 人体的轴——根据标准姿势,人体可有互相垂直的三种类型的轴。即: (1)矢状轴:由前→后,与身体长轴和冠状轴相垂直的轴。 (2)冠状轴:由左→右,与身体长轴和矢状轴相垂直的轴,又称额状轴。 (3)垂直轴:由上→下,与身体长轴平行的轴。 人体的切面——亦分三种: (1)矢状面:以前后方向将身体分成左右两部的纵切面。若将身体分成相等的左右两半,称为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以左右方向将身体分成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3)水平面:与垂直轴相垂直,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断面。 常用方位术语: 腹侧——近腹面背侧——近背面 上(颅侧)——近头下(尾侧)——近足 内侧——近正中面外侧——距正中面较远 内——近内腔外——距内腔较远 浅——近体表深——距体表较远 近侧——近肢根远侧——距肢根较远 第一篇运动系统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运动系统构成了人体的支架和基本形态,起保护、支持和运动的作用。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doc

1.腓骨颈骨折的损伤:腓骨颈的位置伴行腓总神经,损伤后 可出现:⑴足下垂。(2)踝关节不能背伸。 2.坐骨直肠窝:坐骨直肠窝又称坐骨肛门窝,位于肛管两侧, 呈楔形。内侧壁的下部为肛门外括约肌,上部为肛提肌、尾骨肌及其表面的盆膈下筋膜;外侧壁的下份为坐骨结节的内面,上份为闭孔内肌及其筋膜,还有由闭孔内肌筋膜形成的一个管状裂隙,称阴部管,管内有阴部内血管、阴部神经及其分支;顶向上,为内、外侧壁相交处;底朝下, 为皮肤和浅筋膜;前壁为尿生殖膈;后壁为臀大肌下份和紙结节韧带; 3?面部危险三角:面部危险三角区,通常指的是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这个区域是公认的危险区域当面部发生炎症,尤其在这三角区域内有感染时,易在面前静脉内形成血栓,影响正常静脉血回流,并且逆流至眼上静脉,经眶上而通向颅内蝶鞍两侧的海绵窦,将面部炎症传播到颅内,产生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的严重并发症。 4?腹股沟三角:腹直肌外侧缘,腹壁下动脉和腹股沟韧带围成的三角区域,是腹前外侧壁的一个薄弱部位,疝囊经此区突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5.四边孔:四边孔指位于肩胛区肩胛骨外缘后外侧的四边形

间隙。上界:小圆肌,肩胛骨外缘,肩胛下肌,肩关节囊。 下界:大圆肌和背阔肌。内侧界: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缘。 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穿行结构:腋神经,旋肱后动脉和静脉。 6?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构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在管内,各指浅、深屈肌腱被屈肌总腱鞘(尺侧囊)包裹;拇长屈肌腱被拇长屈肌腱鞘(橈侧囊)包绕。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变扁平,紧贴屈肌支持带梯侧端深面,腕骨骨折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导致腕管综合症。 7.椎前软骨间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颈、胸椎之间,上达颅底, 下至第三胸椎,该间隙感染除局限于此范围外,还可向两侧蔓延至颈外侧区。 &椎动脉三角:内侧界为颈长肌,外侧界为前斜角肌,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尖为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三角的后方有第七颈椎横突,第8颈神经前支及第1肋颈;前方有迷走神经,颈动脉鞘,膈神经及胸导管弓(左侧)等。 三角内的主要结构有:胸膜顶,椎动脉,椎静脉,甲状颈干,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及颈胸(星状)神经节等。 9-腋腔前壁层次:腋鞘:由颈深筋膜的椎前筋膜向下外方延续,包绕臂丛及腋血管构成,亦称为颈腋管。颈部椎前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