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清至民国福建溺婴现象与育婴堂研究

清至民国福建溺婴现象与育婴堂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938550.html,

清至民国福建溺婴现象与育婴堂研究

作者:陈熙

来源:《地方文化研究》2015年第02期

[摘要]清代以来福建地区溺婴现象不仅普遍存在,而且发生了从男女皆溺到专溺女婴的转变,并呈现贫富皆溺的特征。基于地方志的资料记载,文章分析了厚嫁风俗、人口压力、意识观念等因素对溺女现象的影响,并指出溺婴给当时社会所造成了一系列危害;梳理了清初以来育婴堂兴衰的主要发展脉络,并揭示了育婴堂由官营到私营的转变历程。研究显示,育婴堂作为一种补偿机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收”、“育”、“送”的救济弃婴体系。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育婴堂的日常运作和经费来源,并通过一场堂产公私之争,梳理了育婴堂相关产业性质的转变。

[关键词]溺婴;育婴堂;收养救济;私产性质

中图分类号:K89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354(2015)02-0049-11

北宋政和八年(1118),朱熹之父朱松在福建政和县尉任上所撰《戒杀子文》载:

吾乡之人,多止育两子,过是不问男女,生则投水盆中杀之,父母容有不(?)者,兄

弟惧其分巳赀,则亦从旁取杀之……自予来闽中,闻闽人不喜多子,以杀为常,未尝不恻然也。①

朱松的记载显示,福建闽北地区的溺婴现象至少在北宋时期便已普遍存在。

溺婴研究是社会史、慈善史以及民俗史等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学界对溺婴现象的产生

原因、特征以及社会危害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②对于明清以来溺女婴所引起的诸如性别失衡、婚姻市场紊乱、社会失序等问题也给予了较多的关注。③徐晓望从人口的角度阐述了唐宋以来福建溺婴问题的性别转向以及由此导致的男女性别比失衡的问题。④一般认为,以男性为主导的宗族观以及人口压力所产生的经济因素是造成溺婴的主要原因,李中清、王丰等认为十八世纪以来的民间溺婴行为是人们基于现实的经济生活条件的理性考虑,有意识地进行生育调节和人口控制的手段。⑤

与溺婴现象密切相关的是对育婴堂的研究和讨论。清代是慈善救济事业发展的高峰期,

学界对慈善事业的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⑥育婴堂作为慈善救济的重要构成而常常被纳入到慈善史的研究框架中,因而获得了相对于溺婴现象本身更为广泛的关注。?譹?訛江南地区的育婴事业在顺治之后迅速发展,尤其在清后期曾一度出现了兴盛的局面。江南地区逐渐形成了相互独立的育婴事业圈,构成了城乡一体的育婴网络。?譺?訛目前,尽管对于育婴堂的发展历程已有较多的研究,但对于育婴堂运作模式和收养等方面的研究仍有继续深入探讨的必要,有关育婴堂的产业性质也缺乏清晰的认识。本文侧重于对溺婴现象及育婴堂的收育、运作及性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