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

国际局势:政治,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

经济:欧美列强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国内局势:政治: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加剧;洋务运动失败

经济: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根本原因)

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早期维新思想传播

二.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了下列行动宣传维新主张:

1.向皇帝上书。

康有为向光绪帝上书,著名的有1895年发起的‘公车上书’。

2.著书立说。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变法通议》

谭嗣同:《仁学》

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康有为向光绪帝介绍进呈了《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波兰分灭记》

4.办学会。

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

5.设学堂。

康有为主持的广州万木草堂、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的长沙时务学堂

6.办报纸。

梁启超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

三.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四.百日维新的内容

教育改革举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学堂设立翻译、医学、农务、商学、路、矿、茶务、蚕桑速成学堂;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设译书局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程,保荐格致人才。

经济建设康有为强调中国必须以工商立国,才能富国养民;另因为官办企业多弊病,故也着重鼓励民办企业。设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广泛开设农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订立奖励学艺、农业程序,编译外国农学书籍,采用中西各法切实开垦。

颁发制器及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在各地设立工厂。在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开放八旗经商的禁令,命其学习士农工商自谋生计。倡办实业,促进生产。鼓励私人开办工矿企业。

军事方面改用西洋军事训练。遣散老弱残兵,削减军饷须支,实行团练,裁减绿营,举办民兵。颁发兴造枪炮特赏章程。筹设武备大学堂。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试枪炮。

政治方面裁减冗员。设置京卿学士,以集思广益。准许地方官与士民上书。改上海《时务报》为官报,创设京师报馆。开放新闻自由。按月分类列名每年收支。

五.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意义: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②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③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接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功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维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诸如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更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失败的原因: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3.惧怕人民群众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但没提出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但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但该主张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五.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抗日名族统一战线

产生原因:

外因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核心,决定着统一战线的发展。

内因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毅然捐弃前嫌,倡导和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特点:

1.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又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2.有政权、军队的合作。国共两党的合作实际上是两党分别领导的两种政权、两种军队在全民族抗战总目标下的合作,但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防政府和联合统帅部。

3.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在共同目标之下,各自贯彻自己的纲领。涉及合作抗日的事,一般都是采取临时协商、谈判的特殊形式加以解决。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形成简要过程

1.“八一宣言”

1935年8月1日,以中国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共同署名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又称《八一宣言》。宣言的主要内容有:分析了九一八事变后的国内政治形势,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的侵略及企图灭亡中国的野心,通吃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指出中华民族正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神圣天职”;号召全中国人民动员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提出中国共产党当前的政治主张是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

2.瓦窑堡会议

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936年5月5日,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政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8月25日,中共中央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再次呼吁停止内战。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根据形势的进一步变化情况,向党内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把“抗日反蒋”口号改为“逼蒋抗日”。9月17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人民共和国”改为“民主共和国”。至此,中国共产党基本完成对国民党政策的转变。

问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国际国内形势及各方面的政策调整密切相关。

1. 共产国际转变了关于中国革命的方针政策。1935年7月召开的共产国际七大,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问题。1935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3月,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通过了《关于中国的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任务》,中心任务是组织全民的抗战,从苏维埃运动策略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转变。

2. 中国共产党人适时地作了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调整。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强调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将“抗日反蒋”政策转变成“逼蒋抗日”的政策。

3. 国民党方面也转变对日战场及对共产党人的态度。从1935年10月开始,国民政府开始与苏联政府频繁接触并展开外交,也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主要负责人建立联系。在1935年11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大上,蒋介石标示“和平味道绝望的时候,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绝不轻言牺牲”。

4.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并肩,迫使蒋介石做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接受共产党关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主张的决议案,看给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5. 1937年,国共两党先后经过多次谈判。8月22日,国民军事委员会正式公布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均,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标示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标志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成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浙江维新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案例 第一部分教学简况 【教学案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十九世纪末浙江的维新运动》 【教学章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教学基地】温州瑞安(瑞安中学、孙治让玉海楼、黄绍箕故居、黄绍第故居),杭州(浙江大学、浙江丝绸工学院、杭州一中)、绍兴(绍兴一中)、宁波 第二部分案例文本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十九世纪末浙江的维新运动 在十九世纪末叶的1895年,随着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一场要求变法维新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在全国各地逐渐兴起。浙江在此次维新变法运动中便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省份。浙江的维新运动于1896年开始,先后在温州、杭州、绍兴、宁波等地展开,以设学会、办学堂、派游学和创报刊等为主要内容。戊戍政变后,这些维新事业则几遭摧折, 但它却对浙江的近现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设学会。1896年,上虞罗振玉、会稽徐树兰等在上海创设“务农会”,并计划“筹集款项,在江浙两省地方购田试办”新式农林牧副各业,并拟在取得成效之后,“即开设制造糖酒等厂,察请设立农务学堂”。同年,瑞安孙治让、黄绍箕、黄绍第等发起集资组织“瑞安务农支会”。1897年秋,钱塘人汪康年、叶瀚等在上海设“蒙学会”,并附办(蒙学会报),提倡改良蒙童教育。1898年春,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保国会,在京浙籍人士有十九人签名参加,其中就包括蔡元培、汪康

年、陈虬等浙籍人士。 ▲瑞安务农会的领袖人物黄绍箕▲ 2.办学堂。十九世纪末浙江最早出现的新式学堂是瑞安人士孙治让等于1896年2月在瑞安创办的学计馆,专治算学。这也是浙南有新式学校的开始。次年又创办方言馆,讲授英语和日语。1897年3月,会稽徐树兰先生捐资创办绍郡中西学堂(绍兴一中前身),所设课程“汉文之外,又教些洋文和算学”。同年5月,杭州知府林启在杭州蒲场巷内创办了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聘“正教习一人,教授化学及各种西学;副教习两人,一教授各种算学及测绘、舆图、占验、天文等事,一教授外洋语言文字及翻译书籍报章等”。1898年4月,杭州知府林启在西湖金沙港关帝祠址设蚕学馆(浙江丝绸工学院前身),“除建有校舍30 间外,还建有考种楼,饲蚕所14间,茧室5间,考种楼公察20间,储叶室3间”。课程有“理化、动植物、蚕体生理、病理解剖、气象、土壤、养蚕、栽桑和制丝等”,“并聘日本人轰木长任总教习,西原德太郎等为教习”,是当时浙江也是全国的第一所蚕业及制丝业方面的学校。1899年5月,林启还在大方泊园通寺开办养正书塾(杭州一中前身),这是杭州最早的普通中等学堂。

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

新运动兴起的原因 (1)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民族危机加剧是时代背景。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维新运动兴起的物质条件。 (3)早期维新思想家(其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陈虬、陈炽、何启、胡礼垣等人)的主张是思想渊源。 1898年发展成为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 代表人物和宣传变法主张的活动 以康有为(维新运动的旗手)、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通过以下行动宣传变法维新主张: 第一,向皇帝上书。最著名的是康有为1895年联合在京举人发起的“公车上书”。 第二,著书立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第三,介绍外国的变法。(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等书,希望光绪以明治维新为榜样,走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道路)。 第四,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影响较大的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影响较大的报纸: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重要的学堂:康有为主持的广州万木草堂、梁启超任中学总教习的长沙时务学堂等。他们还向光绪皇帝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3会3报3学堂”) 维新派以各种方式宣传变法主张,培养骨干力量,制造社会舆论,重点则放在争取光绪皇帝及其周围的帝党官员的支持上,希望通过他们自上而下地实行变法。 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 论战的双方:洋务派官僚、湖广总督张之洞《劝学篇》,书中依然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强调封建制度的纲常名教不能改变。这本书成为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作。 维新派和守旧派之间的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第一,要不要变法。守旧势力坚持“祖宗之法不能变”,维新派指出,事物的进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法则,世间的万事万物“无时不变,无事不变”,“祖宗之法”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中国只有维新变法,才能挽救危亡。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守旧派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维新派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批判,认为只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才是当时中国理想的政治方案。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守旧势力认为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不可改变的。维新派痛斥科举制度是统治者“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要求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比较集中反映了近代中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学和西学、新学和旧学之争。这场论战,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的准备。 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1.百日维新起止日期: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上谕。以慈禧为代表的守旧势力于1898年9月21日发动政变,囚禁光绪,捕杀改良派,史称“百日维新”。9月28日,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识记3) 2.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0章)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三、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四、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早期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二、粉碎反分中国的图谋 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四、民族意识的觉醒 1、近代中国的国情是什么? 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什么? 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4、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二、经济技术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意义与局限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 1、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两个纲领分别是什么? 答:《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是什么? 答: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具体表现:1、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2、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 3、无法长期保证领导集团的团结。 3、洋务运动的口号和内容是什么? 答:”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求富“; 内容:一、兴办近代企业;二、建立新式海陆军;三、创办新式学堂。4、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是什么? 答:维新派的自身的局限性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具体:

2011考研政治:维新运动

2011考研政治: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一)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背景: ①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②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他们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③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人们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维新派采取了下列行动宣传维新主张,即: 1.向皇帝上书。如康有为曾先后7次向光绪皇帝上书,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1895年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的公车上书,提出了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2.著书立说。如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公理》,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如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波兰分灭记》等书。 4.办学会。著名的有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 5.设学堂。重要的有康有为主持的广州万木草堂、梁启超主持的长沙时务学堂等。 6.办报纸。影响最大的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 维新派以各种方式宣传变法主张,制造维新舆论,培养变法骨干,组织革新力量,而重点则放在争取光绪皇帝及其周围的帝党官员的支持上,希望通过他们自上而下地实行变法主张。 (二)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论战的焦点)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参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参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参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初步发展的情况。“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和组织强学会的情况。领导南北舆论界的《时务报》《国闻报》。 二、思想教育目标: 1.维新变法运动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 日益严重,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 2.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的变法活动,宣 传了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救国图强的思想,开阔 了部分知识分子的眼界,为戊戌变法作了必要的准备。 三、能力培养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在19世纪末产生戊戌变法运动?”使学生明了,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觉醒,当 时人们把发展近代工业作为救亡图存的手段,呼吁“设 厂自救”,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这为维新变法 运动的开展创造了客观条件,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

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帮助下,通过学生分析,让他们认识:康有 为宣传变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在当时的历史 条件下是爱国的、进步的,从而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 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 二、“公车上书” 三、强学会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1.强学会的成立和《中外纪闻》的创办 2.各地学会、学堂和报刊的出现 3.《时务报》和《国闻报》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本课难点:中国为什么在19世纪末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二、导入新课:讲课前,教师先向学生说明,19世纪 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才产生。甲午中日战争 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面临中国被帝 国主义瓜分的危机,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经济力量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优质课教案_6

人教版选修一第九单元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 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近代伟大的维新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戊戌变法的失败后,被封建顽固派囚于狱中,行将就义前夕所写的一首题壁诗,音调激昂,情怀壮烈,近一百年来传遍了华夏大地,感染每一个怀有爱国热情的中华儿女,激起人们对为改革中国而献身的爱国志士们的无限的敬仰与怀念,也促使人们对中国近代改革的危难险阻进行深入的思索。谭嗣同是维新四杰之一,当时还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与他一起共同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兴起。 【讲授新课】 一、早期改良思潮 (1)产生时间:l9世纪60、70年代; (2)产生条件: ①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 ②思想来源是即来源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又来源于林则徐、魏源等的新思想; ③洋务运动表现出种种弊端促使新型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寻找新出路。 (3)主要代表人物:薛福成、王韬、郑观应 (4)思想主张: ①提倡西方的文化科学知识; ②振兴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主张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此来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③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局限:他们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5)性质:早期改良思潮主要代表人物代表着正在转化中的资产阶级新型知识分子,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思

想的特征。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6)历史作用是什么: 它不仅比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而且与洋务派划清了界线,同时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成为甲午战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 过渡:1894年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其结局是堂堂的中国败在了一个岛国日本的手上,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激起了中国人的“普天忠愤”,也引起了中国人的普遍反思,上至皇帝、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几乎得出相同的结论:中国人必须发奋图强。一部分知识分子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搞洋务、学西方、买兵器、练海军,这么些年还经不起日本人一击?改良主义者认为中国人应该在政治上有一个改变,弃旧图新。他们逐渐形成了派别和规模。在政治领域的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1.康有为的生平简历 康有为,广东南海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身高约合现今1.7米,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广东佛山市南海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或南海先生。他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接受传统教育,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1879年他游历香港,初步接触近代资本主义文明,产生出了解西方文化的要求,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1888年,他在北京参加乡试,第一次上书光绪帝,陈述变法图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张“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上书虽然失败,但在具有爱国思想的人士中广为传播,产生一定影响。 2.康有为的主要思想和著作 (1)提出人类社会“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 康有为回到广东后,决定以聚众讲学为形式,深入研究并传播维新思想,培养变法人才。1891年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讲授传统科技、儒家经典、西学,学生逐渐把自己的前途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康有为致力于研究变法理论,写了不少书籍和文章。他运用今文经学三统三世的学说,认为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分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段,逐步由低级向高级演变,并把它附会为君主专制时代、君主立宪时代和民主共和时代。把所希望的资产阶级民权、议院、选举、平等说成是孔子所创,依照这种进化论,康有为强调了当时中国由据乱世进入升平世的必然性,为变法寻找理论支持。 (2)编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作为维新变法的理论根据 在他的学生陈千秋、梁启超等人协助下,完成两部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这两部著作借用孔子的权威,打击维护封建理论基础和封建教条 1891年8月《新学伪经考》利用历史考证的方法,论证了被历代统治者奉为神圣的古文经《周礼》《易经》《左传》等均为西汉末刘歆所伪造,因此是伪经,当时刘歆伪造古文经是为王莽篡权提供理论依据。为维护清朝统治,大清帝国把四书五经作为万古不变的治国纲领,神圣不可侵犯,要打破黑暗,就必须动摇传统思想,有思想解放作用。 1898年刊行的《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将今文经学观点与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结合起来,为变法维新制造理论依据。一方面,《孔子改制考》发挥了托古改制的思想,认为”六经“全是孔子自己所写,是孔子为了按照自己理想实行改制而假托古代议论创作出来的,是范本。它在理论上否定了敬天法祖的守旧思想,同时又企图借用孔子的权威来为变法制造历史依据,为变法维新扫除思想障碍。 两部著作观点新颖,惊世骇俗,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和影响。梁启超把它比作火山大喷火,大地震,有着推动思想解放作用。

维新运动的兴起

【问题思考】 1.19世纪末,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被称为“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大喷发”。请分析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引起如此轰动的原因。 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同时,把孔子尊为变法改制的先师,使维新改制变得神圣与合理。 2.“公车上书”在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中有何地位?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它使维新变法运动由理论宣传发展为政治实践。 3.想一想,强学会有哪些作用? 联络官员中赞同变法或主张革新的人,介绍西学,宣传维新变法,刷新了一时社会风气;但另一方面,强学会成员来源不一,逐渐出现了派系各异、观念不一的情况,内部矛盾越来越大,影响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课程标准】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课标解读】掌握康有为、梁启超的主要主张,认识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知识联系】必修①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必修②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0课 中国忙着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必修③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知识网络】 【知识梳理】 一.思想基础——早期改良思潮 1.背景: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 2.主张 (1)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 义,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 竞争。 (2)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政治 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影响 (1)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 求。 (2)成为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兴 起的先声。 (思维点拨:早期维新思想是从洋务运动的知识 分子在对洋务运动的怀疑和思考中产生的,反 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后来的维 新变法运动起到了思想先导作用。 问题l :早期维新思想有哪些局限性? 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主张,没 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二.思想内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情况。“公车上书”是怎么 回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宣传变法的情况。 2.通过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初步 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公车上书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要求变法的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变法的必要性、进步性以及他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贡献。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历 史进步的现象,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时刻,积极宣传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强是符合历史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他们在历史上的活动是爱国和进步的,应该学习他们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难点: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学思想:本课理论性知识较多,学生不易理解,要通过师生 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内容;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维新变法运动的必要性、进步性和爱国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概述): 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 略活动有哪些?这些侵略活动对中国的危害是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指出: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峻形势,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变法图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产 生的过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洋务运动的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摘要:1898年6月11日戊戌变法开始,至9月21 日以失败而告终。虽然这次变法仅仅持续了103天就失败了,但是却对近代中国有很大的意义,对后来的辛亥革命革命及新文化运动都有深远的影响。探讨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及教训,对当代中国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字:戊戌维新运动;意义;失败原因;教训;变法; 在中国5000 多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每一代都总有那么几个人,他们拥有惊才绝艳的智慧, 他们拥有远超世人的长远目光,他们拥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他们不顾自身,敢于在民族危 亡之际挺身而出,挑起振兴中华的大任。他们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投身于戊戌维新运动的那些人就是那一代中国的脊梁。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及过程 19世纪90年代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1895 年公车上 书公车上书 4 月,《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了北京,犹如晴天霹雳,朝野震惊。在北京参 加会试的举子们群情激愤,他们在康有为、梁启超的组织下,联合签名上书,要求拒和、迁都、变法图强。这次上书由康有为起草1300 多人签名,史称“公车上书”。上书因顽固派的阻挠没有送到光绪帝的手中,对政府触动不大,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震动和影响。“公车上书”拉 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积极进行宣传和组织活动,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经验教训,在各地创办了许多报刊、学会、学堂,为变法制造舆论,培养人才。维新变法运动逐渐在全国兴起。 1898 年 1 月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4 月,同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6 月11 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变法。变法期间,光绪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除旧布新。但是,仅仅103天之后,1898年9月21日的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直入光绪皇帝寝宫,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戊“戌变法”失败。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虽然仅仅持续了103天就是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洋务派曾经掀起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 洋务运动。但是,洋务派只是单纯的学习西方的技术和设备等一些表面上的东西。甲午战争 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这时候,维新派就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理论思想,都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维新派突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 的思想局限,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度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戊戌维新运动虽然未能成功地建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第三节 早期探索之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 法 一、空前民族危机下的救亡改革运动 (一)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 戊戌维新是在甲午战争后中国遭到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马关条约》、租借地、势力范围、瓜分危机)的背景下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马关条约》使清政府割地赔款,(日本割取了台湾,赔款2.315亿两)引发了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参与对中国的抢夺。他们强驻港湾,最早是德国抢占了胶州湾,然后是俄国抢占了大连、旅顺,法国抢占了广州湾,英国抢占了威海卫,中国沿海好多港湾都被列强抢走。然后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危机。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中华民族开始觉醒,正如梁启超所说:中国人做了四千余年的大梦这个时候才开始醒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这时也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通过维新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一些自己的一些改革要求。他们提出,要救亡图存,就只有维新,要维新就必须向外国学习。像日本就是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富国强兵。从维新思想的提出到最后发展成了一场维新变法的政治运动。 (二)戊戌变法的主要代表人物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下面四个: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的领袖,他为维新变法出了理论、纲领和一些具体的要求。梁启超,是维新变法运动中的一个活跃的宣传家,也是一个启蒙思想家,他写了很多文章,还主持了报纸《实务报》。谭嗣同,积极参加变法的活动,当时担任军机处章京,光绪皇帝的许多变法措施他也参与制定了,戊戌政变后被清政府杀害。严复,是一位翻译家,也是中国近代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翻译了许多西方政治、社会理论的书籍,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三)维新运动主要方式 维新派的活动方式比较多,如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组织学会、创办报刊、设立学堂、介绍外国变法经验、参与新政等等。这里主要介绍以下几种: 1、向皇帝上书 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开始于1895年于北京发生的公车上书。当时齐集在北京参与科举会试的十八省举人,收到《马关条约》中,中国割去台湾及辽东,并向日本赔款二万万两的消息,一时间群情激动,4月,康有为、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历史)教案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历史)教案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案教学目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情况。 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宣传变法的情况。 .通过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公车上书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要求变法的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变法的必要性进步性以及他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贡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历史进步的现象,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时刻,积极宣传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强是符合历史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他们在历史上的活动是爱国和进步的,应该学习他们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难点: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学思想:本课理论性知识较多,学生不易理解,要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内容;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初步认识

到维新变法运动的必要性进步性和爱国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概述):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有哪些?这些侵略活动对中国的危害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指出: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峻形势,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变法图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过程: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洋务运动的刺激和诱导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新式工业,这样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 这里要简单解释何谓新式工业,并且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情况和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不一样的。 .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处境:它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发展艰难。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世纪末)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概况:略。 影响:(组织课堂小讨论)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了,民族资产阶

【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 9.2 维新运动的兴起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基础达标(36分) 1.下列不属于早期改良主义者主张的是( )。 A.兼采西学,变法自强 B.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 C.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D.认为变法符合“天演”和进化 答案 D 2.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答案 B 3.1888~1895年,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活动主要有( )。 ①发表《原强》,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观点②写成《新学伪经考》和《孔 子改制考》,阐述变法理论③在广州讲学,宣传变法理论④提出人类社会进化的三段理论⑤借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自己的变法主张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答案 A 4.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 )。 A.民主共和思想B.三权分立思想 C.君主立宪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 答案 C 5.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 )。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 B.著书立说阐述变法理论 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 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 解析早期维新思想没有付诸实践,而康梁维新派把维新变法思潮推进为具有 一定群众基础的政治运动。 答案 D 6.“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解析倡导三权分立,又同时维护君主权威,符合君主立宪派的主张,备选项中只有康有为适合。 答案 B 7.“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1840-1919)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封建社会: P5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P9 西方殖民主义来到东方,并不是为了使东方国家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为了把它们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自己在经济上,政治上的附庸。 P11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P21) 开始(1842南京条约,英,割让香港岛)→1895马关条约(日,割让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完成(1901辛丑条约,外国军队有权“留兵驻守”) P12为什么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P13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具有的基本特征(6条)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P14 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主要来源: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出现时间:①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船舶修造业、出口加工业、口岸码头 (△先于中国的资产阶级而诞生) ②19世纪60年代后洋务派创办的大型军用工业和民用企业 ③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民族企业 P15 中国资产阶级: 主要来源:买办(被外国人聘用的高级白领,如:翻译、管理层),商人、地主、官僚投资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 构成:官僚买办资本家,民族资本家(P16 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 P16 矛盾与任务 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个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P20

《维新运动的兴起》教案最全版

《维新运动的兴起》教案 教学目标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情况。“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宣传变法的情况。 通过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公车上书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要求变法的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变法的必要性、进步性以及他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贡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历史进步的现象,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时刻,积极宣传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强是符合历史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他们在历史上的活动是爱国和进步的,应该学习他们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 本课地位分析 维新变法运动是在19世纪末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而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情况下兴起的。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了一场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的维新变法运动,从而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 教法建议 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提问: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应使学生认识到: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旨在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建议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同西方列强侵略以及洋务运动的关系。还要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不同的。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要讲清三点:①原因: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②发展概况:结合书中材料讲明即可。③影响:可采取提问或讨论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物质和阶级力量。 3.公车上书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以从介绍康有为入手,然后复习《马关条约》,引出公车上书。要讲清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和影响,特别要指出它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最后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录像加深学生的认识。 4.强学会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按照教材内容讲述即可,注意突出强学会、《时务报》、《国闻报》和时务学堂。最后指出维新派人士奔走呼号,积极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高潮的到来。 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本节课的难点是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初中学生不易理解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等概念,对维新变法这样的政治运动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解起来有困难。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是维新变法运动中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酝酿已久的维新变法运动有一股社会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这之后,全国要求变法

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第三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 官方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31993087.html,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一)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1.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 (1)是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民族危机急剧激化的产物。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维新运动兴起的物质条件。 (3)早期维新思想家(其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陈虬、陈炽、何启、胡礼垣等人),进一步要求清政府吸收西方国家进步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维新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迅速形成颇有声势的变法维新的社会思潮,并于1898年发展成为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 2.代表人物和宣传变法主张的活动(领会1)(按多选或简答理解) 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识记1),主要通过以下行动宣传变法维新主张: 第一,向皇帝上书。最著名的是康有为1895年与在京举人的“公车上书”,康有为从此成为举国注目的倡导维新运动的旗手。 第二,著书立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第三,介绍外国的变法。(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等书,希望光绪以明治维新为榜样,走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道路)。 第四,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影响较大的学会有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影响较大的报纸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重要的学堂有康有为主持的广州万木草堂、梁启超任中学总教习的长沙时务学堂等。他们还向光绪皇帝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3会3报3学堂”) 维新派以各种方式宣传变法主张,培养骨干力量,制造社会舆论,重点则放在争取光绪皇帝及其周围的帝党官员的支持上,希望通过他们自上而下地实行变法。 (二)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领会2)(按多项选择理解) 1.论战的双方:维新派、守旧派。

维新运动的兴起(历史教案)

维新运动的兴起(历史教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学目标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情况。“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宣传变法的情况。 通过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公车上书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要求变法的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变法的必要性、进步性以及他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贡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历史进步的现象,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时刻,积极宣传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强是符合历史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他们在历史上的活动是爱国和进步的,应该学习他们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 本课地位分析 维新变法运动是在19世纪末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而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情况下兴起的。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了一场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的维新变法运动,从而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 教法建议 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提问: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应使学生认识到: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旨在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建议利用多媒体,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同西方列强侵略以及洋务运动的关系。还要指出中国民族资本

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课程标准〗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等问题,增强阅读和比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学生看书列提纲,把握全课知识结构;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公车上书”;通过收集资料、介绍资料了解严复及其译著《天演论》;通过观看录像、合作探究、历史短剧表演了解戊戌变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过程〗 导入: 1895年春,在大清帝国的首都北京城,正云集着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他们在参加传统的科举考试。大家知道,科举是中国古代隋唐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许许多多的读书人都是从小头悬梁、锥刺骨的寒窗苦读到了这一天啊,此时一旦金榜题名,他们就可以飞黄腾达、光耀门楣了。因此,他们的心情可以说既紧张又激动。然而,突然传来一个消息却使他们激动的心情变成了满腔的悲愤,他们忿忿不平,他们痛心疾首,那么是什么事情呢?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前面学习的内容,1895年的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课件打出《马关条约》1、请学生介绍情况 2、教师总结: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列强的侵略越来越深入到祖国的内地,国家陷入了深重的危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更极大的刺激了各国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还记得《时局图》么,中国就象切西瓜一样被瓜分成了各国的势力范围。因此,这个消息的传来,这个条约的签定不仅让举人们痛心疾首,更使他们意识到,此时的中国,如果再不变革,就不仅仅是签条约的问题,而是面临着即将亡国的危险,我们都将成为亡国奴了,你想当时的台湾同胞的多么心痛啊,割让给日本,变成日本人了。因此,为了“自强保种”,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维新变法运动。 课件打出标题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那么,这场变革是怎样开始的呢?好,我们首先来看第一幕:康有为公车上书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使国人意识到中国必须变革,可是该如何变革呢?是继续之前 洋务派大张旗鼓的向西方学习先进军事技术吗?能否使中国强大起来?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那中国该怎么办呢,一部分仁人志士认识到,在学习西方科技的同时,还必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每课一得”

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重点 第二章对国家出炉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重点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集中考题点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集中考题点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重点但是毛中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重点 1.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重点 2.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极其失败——考过两次了今年不考 3.近代中国先驱对中国出路的探索及其代表人物——选择题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经济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社会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4文化思想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问题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军事侵略 1.甲午战争,日军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 2.俄国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3.英占香港(重要题香港回归15周年:现在的香港特区包括哪几个地方、英敌国主义是如何侵略和霸占香港的、现代的祥康特区是如何形成的) 1)1842年南京条约香港岛 2)1860年北京条约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3)1898年英租期99年新界 4.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5.瓜分狂潮(19世纪末帝国主义是如何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如何开始瓜分狂潮的) 1)德国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 2)沙俄以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 3)英国山东香港岛以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 4)法国把广东广西云南作为其势力范围 5)日本把福建作为其势力范围 6租界(租界的性质or特点) 1)霸占中国通商口岸内的土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