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老舍《抓药》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抓药》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抓药》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抓药》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抓药(老舍)

日本兵又上齐化门外去打靶。照例门脸上的警察又开始检查来往的中国人,因为警察们也是中国人,中国人对防备奸细要比防备敌人更周到更勇敢些。

牛家二头一手提着药包,一手攥着个书卷,走得猛。父亲病得不轻,家离齐化门还有小十里子呢。齐化门就在眼前了,出了城,抄小道走,也许在太阳压山之前能把“头煎”吃下去。

门脸上挤着好多人,巡警们在四外圈着。二头顾不得看热闹,照直朝城门洞走。

“什么?”巡警拦住二头,指着他的手问。

“药。”“那个卷,我说的是。”

“一本书,在茅厕里捡的。”

“拿来。”

巡警看了看书皮,红的;把书交给了巡长。巡长看了看书皮,红的;翻了几页内容,看了看二头:“把他带进去!”一个巡警走过来。

当天晚上,二头被押解到公安局。

创作家“汝殷”和批评家“青燕”是仇人,虽然二人没见过面。汝殷以写小说什么的挣饭吃,青燕拿批评作职业。在杂志上报纸上老是汝殷前面走,青燕后面紧跟。无论汝殷写什么,青燕老给他当头一炮——意识不正确。

意识怎么就正确了呢?他从青燕的批评文字中找不到答案。他细细把自己的与那些所谓正宗的作品比较了一下,然后照猫画虎的,也编些“意识正确”的故事,寄给一些刊物。

奇怪的是,这些编的东西不久就都退回来了;有一篇附着编辑人的很客气的信:“在言论不自由的时期,红黄蓝白黑这些字中总有着会使我们见不着明天的,你这次所用的字差不多都是这类的……”

汝殷笑得连嘴都闭不上了。原来如此!为什么青燕只放意识不正确的炮,而不说别的,原来他是“怕”。他要戏弄青燕了。他自己花钱印了一小本集子,把曾经被拒绝的东西都收在里面。他送给青燕一本,知道由某刊物的编辑部转投,青燕是一定可以接到的。

青燕到杂志社编辑部去,看看有什么“话”没有。他的桌上有三封信,一个纸包。把信看完,打开了纸包,一本红皮的书——汝殷著。他把书卷起来,拿在手中,离开了编辑部。

走到东四牌楼南边,他要出恭。把书放在土台上,好便于搂起棉袍。他正堵住厕所的门立着,外面又来了个人。他急于让位,撩着衣服,闭着气,就往外走。

文学类文本老舍的《四世同堂》阅读练习及答案复习进程

文学类文本老舍的《四世同堂》阅读练 习及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 - 9 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祁瑞宣在出狱的第四天,遇见了钱默吟先生。 钱先生的脸很黑很瘦,一些杂乱无章的胡子遮住了嘴。这已经不像个诗人的脸,而颇像练过武功的人的面孔,瘦而硬棒。 钱先生的胡子下面发出一点笑意,笑得大方,美好,而且真诚。“走吧,谈谈去!“钱先生低声地说。 瑞宣好久好久就渴盼和老人谈一谈。 他们进了个小茶馆。钱先生要了碗白开水。 "喝碗茶吧?“瑞宣很恭敬地问,抢先付了茶资。 “士大夫的习气须一律除去,我久已不喝茶了!“钱先生吸了一小口滚烫的开水。“把那些习气剥净,咱们才能还原儿,成为老百姓。你看,爬在战壕里打仗的全是不吃茶的百姓,而不是穿大衫,喝香片的士大夫。” 瑞宣看了看自己的长袍。 这时候,天已经黑了。小茶馆里点起一些菜油灯。 “钱伯伯,“瑞宣低声地叫。“家去,吃点什么,好不好?” 老人毫不迟疑的拒绝了:“不去!见着你的祖父和小顺子,我就想起我自己从前的生活来,那使我不好过。……你认识你们胡同里的牛赦授?” “不认识。干吗?” “不认识就算了。你总该认识尤桐芳喽?” 瑞宣点点头。

“她是有心胸的,你应该照应她一点!我也教给了她那个字杀!" “杀谁?” "该杀的人很多!能消灭几个日本人固然好,去杀掉几个什么冠晓荷、大赤包之类的东西也好。这次的抗战应当是中华民族的大扫除,一方面须赶走敌人,一方面也该扫除清了自己的垃圾。我们的传统的升官发财的观念,封建的思想一就是一方面想做高官,一方面又甘心做奴隶一一-家庭制度,教育方法,和苟且偷安的习惯,都是民族的遗传病。这些病,在国家太平的时候,会使历史无声无色的,平凡的,像一条老牛似的往前慢慢的增;及至国家遇到危难,这些病就像三期梅毒似的,一下子溃烂到底。” “我怎么照应她呢?"瑞室相当难堪地问。”给她打气,鼓励她!“老人慢慢地往起立。 瑞宣还不肯动。他要把想了半天的一句话一”对于我,你有什么教训呢?" 一说出来。可是,他又不敢说。假若钱伯伯教他狠心地离开家庭,他敢不敢呢?他把那句话咽了下去,也慢慢地立起来。 两个人出了茶馆,瑞宣舍不得和钱老人分手。走了几步,老人立住,说:"瑞宣,送君千里终须别,你回家吧!” 瑞宣握住了老人的手。“伯父,我们是不是能常见面呢?” “不便常见!我们多见一面,便多耗费一些工夫;耗费在闲谈上!这不上算。” 瑞宣无可如何地松开手。手中像有一股热气流出去,他茫然地立在那里,看着钱先生在灯影中慢慢地走去。 到了家,他感到疲倦。很早的,他便睡了觉。

理解老舍小说的艺术风格

理解老舍小说的艺术风格 总的概括老舍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又十分突出的地位,与矛盾、 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顶峰。老舍的贡献不在于长篇小说的结构方面,而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老舍远离二三十年代的“新文艺腔”,他的作品的“北京味儿”、幽默风,以及以北京语言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 一、题材:所采取的角度是独特的 1)从题材来说,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活跃着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正派市 民等不同的一系列人物。 2)老舍擅长描写北京市民尤其是下层贫民生活。老舍说过:“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像一条色彩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三年写作自述》)。表现市民社会时,所采取的角度是独特的:老舍始终用“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他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认”的命运,以及在“文化”制约中的世态人情、作为“城”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因素的“文化”的蜕变。 3)在老舍写得最好的是老派市民形象:“旧派”,保守、闭塞,“乡土”中国 的子民。在这一方面其艺术风格体现在常常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践他对北京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面的批判。 讲课要涉及到的作品分析:1929年写成的长篇《二马》中,老马一个“迷信、马虎、懒散的奴才式”人物,老舍有意把老马放到异国情境中去刻画,试图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背景下更明显地突出落后国民性的背谬之处。1932年的《猫城记》反应作者当时反主流的思想情绪,寄托在一部寓言体小说所构设的荒诞世界中。 还有将市民生活方式中所体现的人生观以其文化根底加以展示。这一类最引人注目的是《离婚》中张大哥的刻画。小说以开头就用夸张的笔墨介绍:“张大哥一生所要完成的神圣的使命:做媒人和反对离婚”《离婚》所描写的张大哥的家庭纠纷及其危机,可视为传统的民族生存方式的危机。小说辛辣的揭示了张大哥的“哲学”困境。最后,张大哥成了悲剧角色,只会绝望的哀叹:“我得罪过谁呢?招惹过谁呢?”---老舍以幽默的笔法,真实地写出了张大哥这类老派市民与顺应天命而不可得的悲剧。 4)“新派市民”形象的漫画式描写:老舍笔下的这类角色因为嘲讽的意味太浓,刻画并不算深入,又类型化的倾向。 讲课要涉及到的作品分析:《离婚》里的张天真就这种“德行”:“高身量,细腰…….爱看跳舞,假装有理想…..”---一种新潮而又浅薄的角色。《四世同堂》里的祁瑞丰也是这类被嘲讽的“洋派青年”,不过更令人恶心的时“洋”味中又带有汉奸味。 5)批判、排拒资本主义文明的表现底层市民命运的形象。《月牙儿》,在两代人生活道路的分离与相聚背后,隐伏着精神上的分离与合一。耐人寻味的的是,老舍笔下的,矛盾解决的方式,不是母亲的生活向女儿的新思潮靠拢,而是正是母亲的生活真理能够通向真正的觉醒。《骆驼祥子》的底层人民的苦

文学类文本老舍《恋》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恋 庄先生是济南的一位小绅士。他不过是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有时候作作科员,有时候去当当中学教师。 路旁旧货摊上的一张旧黄纸,或是一个破扇面,都会使他从老远就杀住脚步,慢慢地凑到摊前。他爱字画。先随手地摸摸这个,动动那个,然后笑一笑,问问价钱。最后,才顺手把那张旧纸或扇面拿起来,看看,摇摇头,放下;走出两步,回头问问价钱,或开口就说出价钱:“这个破扇面、给五毛钱吧。” 块儿八毛的,一块两块的,他把那些满是虫孔的,乌七八黑的,折皱得像老太婆的脸似的宝贝,拿回去。晚上,他锁好了屋门,才翻过来掉过去地去欣赏,然后编了号数,极用心地打上图章,放在一只大桶木箱里。 大小布政司街的古玩铺,他也时常地进去看看。他只能买那值三五块钱的“残篇断简”,或是没有行市的小名家的作品。每逢进到这些满目琳琅的铺子里,他就感到自己的寒酸。他本来没有什么野心,但是一进古玩店。他便想到假若发了财,把那几幅最名贵的字画买回家去,盖上自己的图章,该是多么得意的事呀! 庄先生成了好几家古玩铺的朋友。香烟热茶,不用说,是每去必有了:他们还有时候约他吃老酒呢。他不再渐愧。果然不出所料,他给他们介绍了生意。 商人们又打了个好主意,把他称作“收藏山东小名家的专家”。以庄先生的财力,收藏家这头衔是永远加不到他身上的。而今,他居然被称为收藏家了,于是也就不管那个称号里边所含的讽刺,庄先生想名符其实地真去作个专家。他开始注意山东省的小名家。现在,他肯花一二十块,甚至三十块钱,买一张字或画了。他不惜和朋友们借读,或把大衣送到当铺去。 在七七抗战那年的春天,朋友们给庄亦雅贺了四十的寿日。前些日子,杨可昌——济南的一位所谓的收藏家——居然带来两个日本人来看他的收藏。在四十的寿日这天一想,这的确有很大的意义。连日本人都来参观,哼,他的这点收藏已使他有了国际的声誉! 寿日的第二天,他发了个新的誓愿:我,庄亦雅,要有一件真值钱的东西! 夏初,一家小古玩商得到一张石谿[注]的大幅山水、杨可昌与庄亦雅前后得到了消息。杨先生想赚一笔钱,庄先生想花一笔钱买过来,作传家之宝。 最后,杨先生,看时机已熟,递了个价——二百五十元。 庄先生也看准了那张画。跑了不知多少次,看了不知多少回,他断定那一定是真的。但是,每看一次,他的难过也增加了许多。他没有钱。 及至听到杨先生出了二百五十圆的价,他不能再考虑,不能再坐。一口气,他跑到小古玩店。 画儿打开。愣了一会儿,他低声地说: “我给五百!明天交钱!怎样?” 他得到了商家的“好吧”两个字。他昏迷了一小会儿。然后疯也似地跑回家,把太太的金银首饰,不容分说地,一股拢总都抢过来,飞快地又往回跑。 他得到了那张画。 七七抗战。庄亦雅也与别人一样,受了极大的刺激,日夜期待着胜利的消息。敌人已越过德州。庄先生决定不带着太太,而只带着石谿与山东小名家逃出去。但是,走不成。敌机天天炸火车。自己没关系。石谿比什么也要紧。他须再等一等。

浅论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

试论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 老舍生于北京城的一个贫民家庭,在大杂院中度过了艰难的少年时代。他自幼就和挣扎在黑暗社会最底层拉洋车的、修房的、剃头的、卖唱的和教书的等各行业的下等人相交往。因此,他不仅熟悉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而且同他们在感情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热爱他们的好品质,同情他们的苦难,关心他们的命运。他的作品多描写劳动群众的生活苦难,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他的作品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审视,其中既有批判,又有眷恋。 老舍的创作,带有英国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影响,与中国传统的、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文艺更有深切的联系。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众化、通俗性、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够雅俗共赏。他的作品真实生动地描绘了现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民情心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笔者试着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 老舍执著地描写城与人的关系,用众多小说构筑了一个广大的市民世界,几乎包罗了现代市民阶层生活的所有方面,显示了老舍对这一阶层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和二三十年代主流文学通常对现实社会作阶级剖析的方法不同,老舍始终用“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他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的命运,以及在“文化”制约下的世态人情,作为“城”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因素的文化的蜕变。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市民社会与文化的表现者与批判者。就他所提供的市民形象的丰富性与生动性来看,几乎没有哪一个作家能够与他相比。在他的笔下,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剃头匠、洋车夫、说相声的、演鼓书的、开茶馆的、打拳舞棒的、三姑六婆、八旗子弟、娼妓、巡警等等市民阶层的各类人物,真是无所不有。 老舍写得最好的是老派市民形象。他们虽然是城里人,但仍是“乡土”中国的子民。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的包袱,他们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都是很旧派、保守、闭塞的。老舍常常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践他对北京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老舍十分擅长描绘家境小康的旧派市民形象。如《二马》中的老马先生,《牛天赐传》中的牛老者和牛老太太,《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及其儿子天佑,《离婚》中的张大哥,还有一些毫无专长、专靠“吃铁杆儿庄稼”的八旗子弟,基本都是属于这一阶层。他们有的是小商人,有的是小职员,家境小康,吃穿不愁。他们生活在中国古老的城市里,也保持着最古老旧的生活情调,传统的道德观念和宗法封建性的人伦关系。因而,善良、驯顺而又保守、因循、中庸,怯懦,还有浓厚的宗法封建色彩是他们的思想性格的主要特

(完整版)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阅读答案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阅读答案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节选)(22分) ①我从高中时代起,就读老舍先生的著作,什么《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我都读过。到了大学以后,以及离开大学以后,只要他有新作出版,我一定先睹为快,什么《离婚》、《驼骆样子》等等,我都认真读过。最初,由于水平的限制,他的著作我不敢说全都理解。可是我总觉得,他同别的作家不一样。他的语言生动幽默,是地道的北京话,间或也夹上一点儿山东俗语。他没有许多作家那种忸怩作态让人读了感到浑身难受的非常别扭的文体,一种新鲜活泼的力量跳动在字里行间。他的幽默也同林语堂之流的那种着意为之的幽默不同。总之,老舍先生成了我毕生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我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 ②但是,我认识老舍先生却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李长之是济南人,他是我的惟一的一个小学、中学、大学“三连贯”的同学。有一年暑假,他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儿受宠若惊。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儿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 ③以后是激烈动荡的几十年。又见了老舍先生,上距第一次见面已经有20多年了。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我们重逢时的情景。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起50年代初期召开的一次汉语规范化会议时的情景。当时语言学界的知名人士,以及曲艺界的名人,都被邀请参加,其中有侯宝林、马增芬姊妹等等。老舍先生、叶圣陶先生、罗常培先生、吕叔湘先生、黎锦熙先生等等都参加了。这是解放后语言学界的第一次盛会。当时还没有达到会议成灾的程度,因此大家的兴致都很高,会上的气氛也十分亲切融洽。 ④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都欣然答应。老舍先生对北京人民生活之熟悉,是众所周知的。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爷”。他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他能一个人坐在大酒缸旁,同洋车夫、旧警察等旧社会的“下等人”,开怀畅饮,亲密无间,宛如亲朋旧友,谁也感觉不到他是大作家、名教授、留洋的学士。能做到这一步的,并世作家中没有第二人。这样一位老北京想请大家吃北京饭,大家的兴致哪能不高涨起来呢?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当时参加宴会今天还健在的叶老、吕先生大概还都记得这一顿饭吧。 ⑤还有一件小事,也必须在这里提一提。忘记了是哪一年了,反正我还住在城里翠花胡同没有搬出城外。有一天,我到东安市场北门对门的一家著名的理发馆里去理发,猛然瞥见老舍先生也在那里,正躺在椅子上,下巴上白糊糊的一团肥皂

父子情舒乙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父子情舒乙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父子情舒乙阅读材料 “慈母”这个词讲得通,对“慈父”这个词我老觉着别扭。依我看,上一代中国男人不大能和这个词挂上钩,他们大都严厉有余而慈爱不足。我的父亲老舍,既不是典型的慈父,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见而生畏的人,所以是个复杂的父亲。 我不知道,一个人的记忆力最早是几岁产生的。就我自己而言,我的第一个记忆是一岁多有的。那是在青岛,门外来了个老道,什么也不要,只问有小孩没有。于是,父亲把我抱出去。看见了我,老道说到十四号那天往小胖子左手腕上系一圈红线,就可以消灾避难。我被老道的样子吓得哇哇大哭,由此便产生了我的第一个不可磨灭的记忆。使我遗憾终身的是,在我的第一个记忆里,竟没有父亲的形象,我记住的只是可怕的老道和那扇大铁门。 我童年时代的记忆中第一次真正出现父亲,是在我两岁的时候,在济南齐鲁大学常柏路的房子里。不过,说起来有点地气,这次记忆中的父亲正在撒尿。母亲带我到便所去撒尿,尿不出,父亲走了进来,做示范,母亲说:“小乙,尿泡泡,爸也尿泡泡,你看,你们俩一样!”

于是,我第一次看见了父亲,而且明白了,我和他一样。 在我两岁零三个月的时候,父亲离开济南南下武汉,加人到抗战洪流中。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八岁。一见面,我觉得父亲很苍老。他刚割完盲肠,腰直不起来,站在那里两只手一齐压在手杖上。我怯生生地喊他一声“爸”,他抬起一只手臂,摸摸我的头,叫我“小乙”。对他,对我,爷儿俩彼此都是陌生的。他当时严重贫血,整天抱怨头昏,但还是天天不离书桌,写《四世同堂》。他很少到重庆去,最高兴的时候是朋友们来北暗看望他。 只有这个时候他的话才多,变得非常健谈,而且往往是一张嘴就是一串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渐渐地,我把听他说话当成了一种最有吸引力的事,总是静静地在一边旁听,还免不了跟着傻笑。”父亲从不赶我走,还常常指着我不无亲切地叫我“傻小子”。他对孩子们的功课和成绩是无兴趣,次也没问过,也没辅导过,采取了一种绝对超然的放任自流态度。他表示赞同的,在我当时看来,几乎都是和玩有关的事情,比如他十分欣赏我对书画有兴趣,对唱歌有兴趣,对参加学生会的社会活动有兴趣。他很爱带我去访朋友,坐茶馆,上澡堂子。走在路上,总是他拄着手杖在前面.我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从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说话。我个子矮,跟在他后面,看见的总是他

老舍创作风格和主要著作书籍

老舍创作风格和主要著作书籍 创作风格: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反帝反封建本是“五四”以来整个新文学的基本主题。但除了特定时期以外,在一般作家的创作中,反帝的主题和内容不多。老舍的作品则常有明显表现。他的第一篇习作《小铃儿》,通过小学生带有稚气的行动,表达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民族意识。茅盾从老舍最早的作品中深切地感受到“对于祖国的挚爱和热望”(《光辉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在这以后,老舍写了不少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作品,还有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的作品。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民族气节,同时抨击在这些侵略和渗透面前卑躬屈节、为虎作伥的洋奴汉奸。写于60年代初的话剧《神拳》(又名《义和团》),再现北京居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壮烈情景。后期作品强烈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自立自强于世界的喜悦和自豪。对于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使他的爱国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光彩,达到新的思想高度。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是老舍的高贵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宝贵的精神遗产。

梁实秋《关于老舍》阅读练习及答案

关于老舍 梁实秋 最近我到美国去,无意中看到我的女儿文蔷收藏的一个小册,其中有一页是老舍的题字。这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老舍和我都住在四川北碚。老舍先是住在林语堂先生所有的一栋小洋房的楼上靠近楼梯的一小间房屋里,房间很小,一床一桌,才可容身。他独自一人,以写作自遣。有一次我问他写小说进度如何,他说每天写上七百字,不多写。他身体不大好,患胃下垂,走路微微有些佝偻着腰,脸上显着苍老。他写作的态度十分谨严,一天七百字不是随便写出来的。他后来自己说:“什么字都要想好久。”他的楼下住着老向一家,但是他们彼此往来并不太繁。老舍为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但是内心却很孤独。 老舍之死,好久是一个谜。现在不是谜了。他死得惨。他的父亲也死得惨。胡青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的时候,他父亲死在南长街的一家粮店里。是舅舅家的二哥回来报的信,这个二哥也是旗兵……他败下阵来,路过那家粮店,进去找点水喝,正巧遇见了老舍的父亲。攻打正阳门的八国联军的烧夷弹把父亲身上的火药打燃,全身被烧肿,他自己爬到这个粮店等死。二哥看见他的时候,他已不能说话,遍身焦黑,只把一双因脚肿而脱下的布袜子交给了二哥。后来父亲的小小衣冠冢中埋葬的就是这双袜子。这时老舍不足两岁。 这段悲惨的家史是天然的小说题材,在老舍的一生中,不管走到哪里,它都一次又一次地回到他的记忆里,勾起他的无限辛酸和义愤。 老舍父子都是惨死,一死于八国联军,一死于“四人帮”的爪牙。前者以旗兵身份战死于敌军炮火之下,犹可说也,老舍一介文人,竟也死于邪恶的“文艺黑线专政”论的毒箭之下,真是惨事。我们的了解是,他不是溺死在一个小湖的水里,他是陈尸在一个小湖的岸边。他的尸首很快地火化了,但是他的骨灰盒里没有骨灰!像老舍这样的一个人,一向是平正通达、与世无争,他的思想倾向一向是个人主义者、自由主义者,他的写作一向是属于写实主义,而且是深表同情于贫苦的大众。何况他也因慑于形势而写出不少的歌功颂德的文章,从任何方面讲,他也不应该有他那样的结局。然而,不应该发生的事居然发生了。 老舍最后一部小说是《正红旗下》。1980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42页,97000字。这部小说作于1961年底和1962年。据胡絮青的代序说,这部小说的遭遇很惨,经过也很曲折。小说以写满人为主,而且是清朝末年的满人,并且是以义和团那个时代的骚动为背景。所以在体裁上当然与所谓“现代体裁”不同。老舍所以敢动笔写这一部早就想写的小说,是因为他以为他已获得允许可以“在一定的大前提之下自由选择体裁”,但是他想错了。1962年下半年,刮起了一阵“现代文字狱妖风”,株连了一大批文艺工作者,“谁愿意莫名其妙

臧克家《忆老舍》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忆老舍 臧克家 ①我第一次见到老舍,是1935年,在青岛。那年,他应国立山东大学之邀去任教,恰好头一年,我成为该校第一届毕业生,离开青岛到山东临清中学教书去了。虽然我没有赶上受他的教导,但我和老舍的关系,是在师友之间。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友谊越来越深厚,到后来,成为亲密的朋友,尊师之感全没有了。 ②青岛,因为山东大学在这里,聚集了不少有名的学者、教授和作家。由于爱好相同,情感融洽,老舍、洪深、王统照、吴伯箫、赵少侯诸位,我们趁暑假的机会,不时聚在一道谈心,并辟了个小小的文艺园地《避暑录话》。 ③我和老舍相识、相交,至死不渝,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1933年7月,我的第一本诗集自费出版了。一个无名小卒想出本书,比登天还难。这本《烙印》由闻一多先生写序,王统照先生做出版人,他们两位既出了力,每人还出了20元钱作为印刷纸张费用。出书不久,在当时影响很大的《文学》杂志上,一期刊登了两篇评介文章,一篇是茅盾先生写的,另一篇是老舍先生写的。老舍评诗,不但别人,我自己也为之“既喜且惊”。他说:“设若我能管住生命,我不愿它又臭又长……我愿又臭又硬。臧克家是否臭?不晓得。他确是硬,硬得厉害。”由于这两篇评介,书店才接受了《烙印》这本小小诗集,我也算登了龙门——上了文坛。

④当时我所以“惊”,因为我觉得老舍是小说家,对诗,特别是为“名流学者”所看不起的“新诗”,不但看,而且看了还要发表议论,实在是万万想不到的!以后的事实证明,我当时并没有完全了解老舍,他不但是多面手,面面通,而且面面精!他的诗名,多少为他的小说和戏剧所掩盖了。老舍也是诗人。他能诗,不只是才华上的,而是气质上的。他新诗也写,有长诗《剑北篇》为证;旧诗写得很好,有才情也有功力。 ⑤有一次,我去拜访老舍,他把我引到他楼上的写字间里,我们二人并坐,随心所欲地漫谈。他说正在想写一个“洋车夫”的故事。他并没有谈故事的内容,不用说,这就是后来的《__________》了。当时我暗中惊异,“您怎么了解一个洋车夫呢?” ⑥1937年“七七”,我在北平听到卢沟桥打响了抗战的第一炮,10月间,我到了济南,在警报的空隙里,我去看望老舍。这时他在齐鲁大学任教,离乱中更觉到友情的可贵。“絜青和孩子们在一起吗?”我问他。他带点感动地回答说:“没法带她们出来呀,谁照顾谁呢?”他微微向上注视着什么似的,然后说:“国难当头,抗战第一,我们不能老把个人和家庭挂在心上呵!昨天,我在医院门口看见一个从前线下来的伤兵,面黄肌瘦,半身是泥土和血迹,大腿被打穿了。他不叫苦,很镇定地斜着身子,不能坐直。他忍着疼,不吭一声。大家对他充满了尊敬的感情。看看他这神态,我觉得我们的未来大有希望,种种个人主义的想法,太可耻了。”接着说:“我要用手里的一支笔为神圣的抗战服务,我不能到战地去,已经很抱愧了。”他告诉我,

老舍《春风》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1分) 春风 老舍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的甜美。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③所谓春风,似乎应当。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④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记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

2017江苏扬州语文中考真题(含答案解析)

扬州市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安恬.(tiān)绚.丽(xùn) 荟萃.(cuì)闲情逸.致(yè) B参天(cēn)镶嵌.(qiàn)静谧.(bì)栩.栩如生(xǔ) C磅礴.(bò)眷.恋(juàn)温馨.(xīn)争妍.斗艳(yán) D邂.逅(xiè)惬.意(xiá)娴.熟(xián)玲珑剔.透(tì)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形声字、难读易错字字音的辨识。C项,正确。A项,“安恬”的“恬”应读“tián”。“闲情逸致”的“逸”应读“yì”。B项,“参天”的“参”应读“cān”。“静谧”的“谧”应读“mì”。D项,“惬意”的“惬”应读“qiè”,“玲珑剔透”的“剔”应读“tī”。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做任何事情都要按一定步骤循序渐进 ....,否则会让自己陷入效率低下的忙乱中。 B.毕业晚会即将举行,一向热衷集体活动的明明同学上蹿下跳 ....,做着各种准备工作。 C.在青山绿水间浮光掠影 ....,在名篇佳作中流连忘返,都能让我们领悟美的真谛。 D.如果不想迷失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就必须择善而从 ....,在真理的引领下前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辨析。A项,“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B项,“上蹿下跳”比喻人上下奔走,四处活动(含贬义)。C项,“浮光掠影”的意思是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D项,“择善而从”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2分) A.据调查,我国超80﹪左右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等的缺失。 B.这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都超出了预期。 C.通过在扬州钟书阁举办的《人间送温暖》首发式,使更多年轻读者深入了解了汪增祺。 D.我们不仅要学习巴西人“用脑踢球”的理念,但也要大力发展我国的青少年足球事业。【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病句的辨析。B项,正确。A项,成分多余,“超”和“左右”重复,应删掉一个。C项,存在成分残缺的语病,及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的现象。“通过……”是介词短语,“使……”是动宾短语,整个句子缺少主语,应删掉“通过”或“使”。D项,存在关联词搭配不当的语病,要将“但”改为“还”。 4.下列解说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欣赏着瘦西湖的红桃绿柳,他由衷赞叹:“万紫千红总是春啊”! 解说:这句话末尾的标点使用正确。 B.木本采沐 解说:这四个字的造字法相同。 C.繁花嫩叶流水潺潺爱好文学赞叹不已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D.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 解说:这句话的主干是“瀑布遮住枝干”。 【答案】D

文学类文本老舍《茶馆》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茶馆》选段,完成6~9题。 人物介绍: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 常四爷: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第一幕中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的监狱。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 秦仲义:裕泰茶馆的房东,是维新运动后出现在政治舞台上的新生民族资本家。他有一个自认为很远大的理想,就是“实业救国”。 [常四爷提着小筐进来,筐里有些纸钱和花生米。他虽年过七十,可是腰板还不太弯。] 常四爷什么事这么好哇,老朋友! 王利发哎哟!常四哥!我正想找你这么一个人说说话儿呢!我沏一壶顶好的茶来,咱们喝喝!(去沏茶) [秦仲义进来。他老的不象样子了,衣服也破旧不堪。] 秦仲义王掌柜在吗? 常四爷在!您是…… 秦仲义我姓秦。 常四爷秦二爷。 王利发(端茶来)谁?秦二爷?正想去告诉您一声,这儿要大改良!坐!坐! 常四爷我这儿有点花生米,(抓)喝茶吃花生米,这可真是个乐子! 秦仲义可是谁嚼得动呢? 王利发看多么邪门,好容易有了花生米,可全嚼不动!多么可笑! 怎样啊?秦二爷! (都坐下) 秦仲义别人都不理我啦,我来跟你说说:我到天津去了一趟,看看我的工厂! 王利发不是没收了吗?又物归原主啦?这可是喜事! 秦仲义拆了! 常四爷拆了? 王利发拆了? 秦仲义拆了!我四十年的心血啊,拆了!别人不知道,王掌柜你知道:我从二十多岁起,就主张实业救国。到而今……抢去我的工厂,好,我的势力小,干不过他们!可倒好好地办哪,那是富国裕民的事业呀!结果,拆了,机器都当碎铜烂铁卖了!全世界,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我问你! 王利发当初,我开的好好的公寓,您非盖仓库不可。看,仓库查封,货物全叫他们偷光!当初,我劝您别把财产都出手,您非都卖了开工厂不可! 常四爷还记得吧?当初,我给那个卖小妞的小媳妇一碗面吃,您还说风凉话呢。 秦仲义现在我明白了!王掌柜,求你一件事吧:(掏出一二机器小零件和一支钢笔管来)工厂拆平了,这是我由那儿捡来的小东西。这支笔上刻着我的名字呢,它知道,我用它签过多少张支票,写过多少计划书。我把它们交给你,没事的时候,你可以跟喝茶的人们当个笑话谈谈,你说呀:当初有那么一个不知好歹的秦某人,爱办实业。办了几十年,临完他只由工厂的土堆里捡回来这么点小东西!你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告诉他们哪,秦某人七十多岁了才明白这点大道理!他是天生来的笨蛋! 王利发您自己拿着这支笔吧,我马上就搬家啦!

《老舍和孩子们》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舍和孩子们 冰心 我认识老舍先生是在三十年代初期一个冬天的下午。这一天,郑 振铎先生把老舍带到北京郊外燕京大学我们的宿舍里来。我们刚刚介绍过,寒暄过,我给客人们倒茶的时候,一转身看见老舍已经和我的 三岁的儿子,头顶头地跪在地上,找一只狗熊呢。当老舍先生把手伸 到椅后拉出那只小布狗熊的时候,我的儿子高兴得抱住这位陌生客人 的脖子,使劲地亲了他一口!这逗得我们都笑了。直到把孩子打发走了,老舍才掸了掸裤子,坐下和我们谈话。他给我的第一个难忘的印 象是: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孩子的人。 从那时起,他就常常给我寄来他的著作,我记得有:《老张的哲学》、《二马》、《小坡的生日》,还有其他的作品。我的朋友许地山先生、 郑振铎先生等都告诉过我关于老舍先生的家世、生平、以及创作的经过,他们说他是出身于贫苦的满族家庭,饱经忧患。他是在英国伦敦 大学东方学院教汉语时,开始写他的第一部小说《老张的哲学》的; 并说他善于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感情,很有英国名作家狄更斯的风 味等等。我自己也感到他的作品有特殊的魅力,他的传神生动的语言,充分地表现了北京的地方色彩;充分地传达了北京劳动人民的悲愤和 辛酸、向往与希望。他的幽默里有伤心的眼泪,黑暗里又看到了阶级 友爱的温暖和光明。每一个书中人物都用他或她的最合身份、最地道的北京话,说出了旧社会给他们打上的烙印或创伤。这一点,在我们

一代的作家中是独树一帜的。 我们和老舍过往较密的时期,是在抗战期间的重庆。那时我住在 重庆郊外的歌乐山,老舍是我家的熟客,更是我的孩子们最欢迎的人。“舒伯伯”一来了,他们和他们的小朋友们,就一窝蜂似地围了上来,拉住不放,要他讲故事,说笑话,老舍也总是笑嘻嘻地和他们说个没完。这时我的儿子和大女儿已经开始试看小说了,也常和老舍谈着他的作品。有一次我在旁边听见孩子们问:“舒伯伯,您书里的好人, 为什么总是姓李呢?”老舍把脸一绷,说:“我就是喜欢姓李的!——你们要是都做好孩子,下次我再写书,书里的好人就姓吴了!”孩子 们都高兴得拍起手来,老舍也跟着大笑了。 因为老舍常常被孩子们缠住,我们没有谈正经事的机会。我们就 告诉老舍:“您若是带些朋友来,就千万不要挑星期天,或是在孩子 们放学的时候。”于是老舍有时就改在下午一两点钟和一班朋友上山 来了。我们家那几间土房子是没有围墙的,从窗外的山径上就会听见老舍豪放的笑声:“泡了好茶没有?客人来了!”我记得老舍赠我的诗笺中,就有这么两句: 闲来喜过故人家, 挥汗频频索好茶。 现在,老舍赠我的许多诗笺,连同他们夫妇赠我的一把扇子—— 一面写的是他自己的诗,一面是胡絜青先生画的花卉,在“四人帮”横行的时候都丢失了!这个损失是永远补偿不了的! 抗战胜利后,我们到了日本,老舍去了美国。这时我的孩子们不

老舍《赵子曰》阅读答案及解析

老舍《赵子曰》阅读答案及解析 老舍《赵子曰》阅读答案及解析 赵子曰 老舍 赵子曰先生的一切都和他姓名一致居于首位:他的鼻子,天字第一号,尖、高、并不难看的鹰鼻子;他的眼,祖传独门的母狗眼;他的嘴,真正西天取经又 宽又长的八戒嘴。鹰鼻、狗眼、猪嘴,加上一颗鲜红多血、七窍玲珑的人心,才 完成了一个万物之灵的人,而人中之灵的赵子曰! 他不但得于天者如是之厚,凡加以人事者亦无所不尽其极:他的皮袍,从“霜降”穿过“五七国耻纪念日”,半尺来长的雪白麦穗,地道西口老羊皮。他的皮鞋,绝对新式,英国皮,日本做的,冬冷夏热,臭闻远近的牛皮鞋。…… 道德,学问,言语,和其他的一切,不跟别人比较,他永远是第一。他不要 文凭,不要学位,只是为学问而求学。有时候可也说:“咱若是要学位的时候, 不要哲学博士,不要文学博士;咱要世界第一,无所不有的总博士。” 有两件事他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件是住的房是第三号,另一件是上学期考试结果的公示把别人的姓名都念完,才找到“赵子曰”三个墨饱神足的大字,有点儿不高兴!然而,客人们都管第三号叫“金銮殿”,自然第一号之意寓其中矣。至于名列榜末呢,他照着镜子自己勉励:“倒着念不是第一吗!”于是那一点不高兴,一片雪花儿似的那一点,没其立足之地了。 还有一件不痛快的事,这一件可不似前二者之容易消灭:他的妻子,在十年前,真是九天仙府首席的小脚美人。他在结婚后三个月中,受爱情的激动,就写 了一百首七言绝句赞扬她的一对小金莲。现在赶巧了在隆福寺的旧书摊上,还可以花三个铜子买一本赵著的《小脚集》。可是,现在的人们不但不复以窄窄金莲 为美,反异口同韵的诋为丑恶。于是“圣之时者”的赵子曰当然不能不跟着人们 改换了“美”的观念。他越看东安市场照像馆外悬着的西洋裸体美人画片,他越

浅谈老舍小说的幽默风格

浅谈老舍小说的幽默风格 【摘要】:老舍的小说善于使用善意的幽默和朴素的语言来表现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寄托自己对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的审视和批判。老舍小说中的幽默引人深思,是含泪的笑,因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本文主要从老舍小说幽默的特点及其内涵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老舍小说幽默特点内涵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老舍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而且在很多方面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内涵。老舍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时刻表现正在其作品中的幽默艺术无疑是其最大的贡献,也正是这种幽默性使老舍与同时代的很多作家区分出来,获得了独特地位。老舍的作品中时刻充满幽默感,他的小说创作自然也不例外。老舍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娴熟地使用各种语言和修辞手法,使自己的小说带有了极大的幽默性,并成为了自己小说的突出特点。因此,对老舍小说的幽默风格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小说的内涵和深远意义。 幽默始终贯穿于老舍小说创作的始终,但是这种幽默风格有一个成熟的过程,这表明老舍在不断地加以探索,思考小说的形式与内容的联系。1933年发表的《离婚》标志着老舍小说幽默风格的成熟。以此为界我们可以对其小说中的幽默风格进行时间上的探讨,并阐明存在于这种幽默感背后的东西。 1.老舍小说幽默风格的发展 1.1早期作品 老舍小说中的幽默性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由于个人早期生活经历的影响,他深受北京的平民生活,市井气息以及皇城文化的熏陶,使得自己的小说创作始终带着浓浓的“京味”,表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下北京人的幽默与看待世界人生的观点;而老舍1924年赴英任教至1929年回国,在此期间,他广泛阅读了英国作家如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作品,吸收了英式幽默的一些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幽默风格。因此老舍小说的幽默性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有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早期老舍的小说中幽默风格并不成熟,还有为幽默而幽默的刻意性,直到1933年发表的《离婚》老舍的幽默风格才趋于成熟,其独特的艺术品格也形成了。 老舍自英国任教归来后在其小说创作中开始立意追求幽默,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作实践,这一时期他发表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等小说,集中展示了他的小说创作中的幽默性,同时也向读者和评论家展示了其幽默风格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对其早期小说中的幽默风格进行研究,按照时间顺序,可以通过《老张的哲学》以及《二马》进行。 《老张的哲学》是老舍在幽默方面的初试牛刀之作,小说以作家的故乡北京为人物活动的背景,集中展示了当时小市民生活的某些侧面。而且由于老舍受北京传统文化影响颇深,这部作品从地点到人物也就带有了浓浓的京味。在这部作品中老舍的幽默是极为夸张的,幽默性大都来自小说中人物夸张的言行举止以及可笑的思考方式,因此《老张的哲学》中反映出来的幽默带有极大的刻意性,甚至有夸张至失真之嫌,这也是为当时的评论家所诟病之处。 《二马》是这一时期老舍小说的翘楚之作,在幽默风格方面也有进一步的发展。在《二马》中老舍的幽默不仅借助于人物夸张的言行来表达,而且更多的把关注点聚焦在人物性格方面,表现了老舍小说中幽默风格的内化。这部小说中的

老舍《讨论》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讨论》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现代文阅读(一)(14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8~10 题。 讨论 老舍 日本兵到了,向来不肯和仆人讲话的阔人,也改变得谦卑和蔼了许多,逃命是何等重要的事,没有仆人的帮助,这命怎能逃得成。在这种情形之下,王老爷向李福说了话:“李福,厅里的汽车还叫得来吗?”王老爷是财政厅厅长,因为时局不靖,好几天没到厅里去了;可是在最后到厅的那天,把半年的薪水预支了来。 “外边的车大概不能进租界了。”李福说。 “出去总可以吧?向汽车行叫一辆好了。”王老爷急于逃命,只得牺牲了公家的自用汽车。 “铺子已然全关了门。”李福说。 “但是,”王老爷思索了半天才说。“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得离开这日租界;等会儿,大兵到了,想走也走不开了!”李福没作声。 王老爷又思索了会儿,有些无聊,还叹了口气:“都是太太任性,非搬到日租界来不可;假如现在还在法界住,那用着这个急!怎办?” “老爷,日本兵不是要占全城吗?那么,各处就都变成日租界了,搬家不是白费——”“不会搬到北平去呀?你——”王老爷没好意思骂出来。“打下天津,就是北平,北平又怎那么可靠呢?”李福说,样子还很规矩,可是口气有点轻慢。 王老爷张了张嘴,没说什么。待了半天:“那么,咱们等死?在这儿坐着等死?” “谁愿意大睁白眼的等死呢?”李福微微一笑,“有主意!”“有主意还不快说,你笑什么?你——”王老爷又压住自己的脾气。 “庚子那年,我还小呢——” “先别又提你那个庚子!” “厅长,别忙呀!”李福忽然用了“厅长”的称呼,好象是故意的耍笑。 “庚子那年,八国联军占了北平,我爸爸就一点也不怕,他本是义和团,听说洋兵进了城,他‘拍’的一下,不干了,去给日本兵当——当——” “当向导。” “对,向导!带着他们各处去抢好东西!” “亡国奴!”王老爷说。 “亡国奴不亡国奴的,我这是好意,给老爷出个小主意,就凭老爷这点学问身分,到日本衙门去投效,准行!你瞧,我爸爸不过是个粗人,还能随机应变;你这一肚儿墨水,不比我爸爸强?反正老爷在前清也作官——我跟着老爷,快三十年了,是不是?——在袁总统的时候也作官——那时候老爷的官运比现在强,我记得——现在,你还作官;这可就该这么说了:反正是作官,为什么不可以作个日本官?老爷有官作呢,李福也跟着吃碗饱饭,是不是?”“胡说!我不能卖国!”王老爷有点发怒了。 “老爷,你要这么说呢,李福也有个办法。”王老爷点了点头,是叫李福往下说的意思。“老爷既不作卖国贼;要作个忠臣,就不应当在家里坐着,应当到厅里去看着那颗印。《苏武牧羊》,《托兆碰碑》,《宁武关》,那都是忠臣,李福全听过。老爷愿意这么办,我破出这条狗命去陪着老爷!上行下效,有这么一句话没有?唱红脸的,还是唱白脸的,总得占一面,我听老爷的!”

老舍《小铃儿》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小铃儿》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小铃儿 老舍 京城北郊王家镇小学校里,校长,教员,夫役,凑齐也有十来个人,没有一个不说小铃儿是聪明可爱的。 每到学期开始,同级的学友多半是举他做级长的。别的孩子入学后,先生总喊他的学名,惟独小铃儿的名字---德森,仿佛是虚设的。校长时常的说:“小铃儿真像个小铜铃,一碰就响的!”下了课后,先生总拉着小铃儿说长道短,直到别的孩子都走净,才放他走。那一天师生说闲话,先生顺便的问道:“小铃儿你父亲得什么病死的?你还记得他的模样吗?”“不记得!等我回家问我娘去! ”小铃儿哭丧着脸,说话的时候,眼睛不住的往别处看。 “小铃儿看这张画片多么好,送给你吧!”先生看见小铃儿可怜的样子,赶快从书架上拿了一张画片给了他。“先生!谢谢你——这个人是谁?”“这不是咱们常说的那个李鸿章吗!”“就是他呀!呸!跟日本讲和的!”小铃儿两只明汪汪的眼睛,看看画片,又看先生。“拿去吧!昨天咱们讲的国耻历史忘了没有?长大成人打日本去,别跟李鸿章一样!”“跟他一样?把脑袋打掉了,也不能讲和!” 小铃儿每天下学,总是一直唱到家门,他母亲听见歌声,就出来开门;今天忽然变了:“娘啊!开门来!”很急躁的用小拳头叩着门。小铃儿紧紧的往屋里跑。“哟!你又跟人家拌嘴啦?谁?跟李鸿章?”“娘啊!你要上学,可真不行,李鸿章早死啦!”从书包里拿出画片,给他母亲看:“这不是他,不是跟日本讲和的奸细吗!”“你这孩子!一点规矩都不懂啦!等你舅舅来,还是求他带你学手艺去,我知道李鸿章干嘛?”“学手艺,我可不干!”他摇晃着脑袋,向他母亲说。“别美啦!给我买线去!青的白的两样一个铜子的!”吃过晚饭小铃儿陪着母亲,坐在灯底下念书;他母亲替人家作些针黹。念乏了,就同他母亲说些闲话。“娘啊!我父亲脸上有麻子没有?”“这是打哪儿提起,他脸上甭提多么干净啦!”“我父亲爱我不爱?给我买过吃食没有?”“你都忘了!你父亲常常眯坛眯坛的傻笑,搬起你的小脚指头,放在嘴边香香的亲着,气得你姑母又是恼又是笑。——那时你真是又白又胖,着实的爱人。” 小铃儿不错眼珠的听他母亲说,仿佛听笑话似的,待了半天又问道:“我父亲那一年就死啦?怎么死的?”“可不是后半年!你姑母也跟了他去,要不是为你,我还干什么活着?” 小铃儿的母亲放下针线叹了一口气,那眼泪断了线的珠子般流下来!“你父亲不是打南京阵亡了吗?哼!尸骨也不知道飞到哪里去呢!”小铃儿听完,蹦下炕去,拿小拳头向南北画着,大声的说:“不用忙!我长大了给父亲报仇!先打日本后打南京!”“你要怎样?快给我倒碗水吧!不用想那个,长大成人好好的养活我,那才算孝子。倒完水该睡了,明天好早起!”他母亲依旧做她的活计,小铃儿躺在被窝里,把头钻出来钻进去,一直到二更多天才睡熟。“快跑,快跑,开枪!打!”小铃儿一拳打在他母亲的腿上。“哟,怎么啦!这孩子又吃多啦!瞧!被子踹在一边去了,铃儿!快醒醒!盖好了再睡!”“娘啊!好痛快!他们败啦!”小铃儿睁了睁眼睛,又睡着了。第二天小铃儿起来的很早,一直的跑到学校,不去给先生鞠躬,先找他的学伴。凑了几个身体强壮的,大家蹲在体操场的犄角上。小铃儿说:“我打算弄一个会,不要旁人,只要咱们几个。每天早来晚走,咱们大家练身体,互相的打,打疼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