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数学竞赛知识点

初中数学竞赛知识点

初中数学竞赛知识点
初中数学竞赛知识点

初中数学竞赛知识点归纳

一、数的整除(一)

如果整数A除以整数B(B≠0)所得的商A/B是整数,那么叫做A被B整除. 0能被所有非零的整数整除.

①抹去个位数②减去原个位数的2倍③其差能被7整除。

如1001100-2=98(能被7整除)

又如7007700-14=686,68-12=56(能被7整除)

能被11整除的数的特征:

①抹去个位数②减去原个位数③其差能被11整除

如1001100-1=99(能11整除)

又如102851028-5=1023102-3=99(能11整除)

二、倍数.约数

1 两个整数A和B(B≠0),如果B能整除A(记作B|A),那么A叫做B的倍数,B叫做A的约数。例如3|15,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

2 因为0除以非0的任何数都得0,所以0被非0整数整除。0是任何非0整数的倍数,非0整数都是0的约数。如0是7的倍数,7是0的约数。

3 整数A(A≠0)的倍数有无数多个,并且以互为相反数成对出现,0,±A,±2A,……都是A的倍数,例如5的倍数有±5,±10,……。

4 整数A(A≠0)的约数是有限个的,并且也是以互为相反数成对出现的,其中必包括±1和±A。例如6的约数是±1,±2,±3,±6。

5 通常我们在正整数集合里研究公倍数和公约数,几正整数有最小的公倍数和最犬的公约数。

6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正整数叫做互质数(例如15与28互质)。

7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数+余数若用字母表示可记作:

A=BQ+R,当A,B,Q,R都是整数且B≠0时,A-R能被B整除

例如23=3×7+2则23-2能被3整除。

三、质数.合数

1正整数的一种分类:

质数的定义:如果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那么这个正整数叫做质数(质数也称素数)。

合数的定义:一个正整数除了能被1和本身整除外,还能被其他的正整数整除,这样的正整数叫做合数。

2根椐质数定义可知

①质数只有1和本身两个正约数,

②质数中只有一个偶数2

如果两个质数的和或差是奇数那么其中必有一个是2,

如果两个质数的积是偶数那么其中也必有一个是2,

3任何合数都可以分解为几个质数的积。能写成几个质数的积的正整数就是合数。

四、零的特性

一,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介于正数和负数之间的唯一中性数。零是自然数,是整数,是偶数。

1,零是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基准数。

例如:海拔0米的地方表示它与基准的海平面一样高

收支衡可记作结存0元。

2,零是判定正、负数的界限。

若a >0则a是正数,反过来也成立,若a是正数,则a>0

记作a>0 ?a是正数读作a>0等价于a是正数

b<0 ? b 是负数

c?0 ?c是非负数(即c不是负数,而是正数或0)

d≤0 ?d是非正数(即d不是正数,而是负数或0)

e≠0 ?e不是0(即e不是0,而是负数或正数)

3,在一切非负数中有一个最小值是0。

例如绝对值、平方数都是非负数,它们的最小值都是0。

记作:|a|?0,当a=0时,|a|的值最小,是0,

a2?0,a2有最小值0(当a=0时)。

4,在一切非正数中有一个最大值是0。

例如-|X|?0,当X=0时,-|X|值最大,是0,(∵X≠0时都是负数),

-(X-2)2≤0,当X=2时,-(X-2)2的值最大,是0。

二,零具有独特的运算性质

1,乘方:零的正整数次幂都是零。

2,除法:零除以任何不等于零的数都得零;

零不能作除数。从而推出,0没有倒数,分数的分母不能是0。

3,乘法:零乘以任何数都得零。即a×0=0,

反过来如果ab=0,那么a、b中至少有一个是0。

要使等式xy=0成立,必须且只需x=0或y=0。

4,加法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反过来也成立。

即a 、b 互为相反数 a+b=0

5, 减法 两个数a 和b 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它们的差的正负来判定,

若a-b=0,则a=b; 若a-b >0,则a >b; 若a-b <0,则a <b 。

反过来也成立,当a=时,a-b=0;当a>b 时,a-b>0;当a

三,在近似数中,当0作为有效数字时,它表示不同的精确度。

例如 近似数1.6米与1.60米不同,前者表示精确到0.1米(即1分米),误差不超过5

厘米; 后者表示精确到0.01米(即1厘米),误差不超过5毫米。可用不等式表示其值范

围如下:

1.55近似数1.6<1.65 1.595?近似数1.60<1605

五、a n 的个位数

.1. 整数a 的正整数次幂a n ,它的个位数字与a 的末位数的n 次幂的个位数字相同。例如20023

与23的个位数字都是8。

2. 0,1,5,6,的任何正整数次幂的个位数字都是它们本身。例如57的个位数是5,620的

个位数是6。

4k+1与21,24K

+2与22,24K +3与23,24K +4与24的个位数是相同的(K 是正整数)。 3和7也有类似的性

质。

4. 4,8,9的正整数次幂的个位数,可仿照上述方法,也可以用4=22,

8=23,9=32转化为以2、3为底的幂。

5. 综上所述,整数a 的正整数次幂的个位数有如下的一般规律:

a 4K +m 与a m 的个位数相同(k,m 都是正整数)

六、数学符号

数学符号是表达数学语言的特殊文字。每一个符号都有确定的意义,即当我们把它规定为某

种意义后,就不再表示其他意义。

数学符号一般可分为:

1, 元素符号:通常用小写字母表示数,用大写字母表示点,用⊙和△表示园和三角形

等。

2, 关系符号:如等号,不等号,相似∽,全等≌,平行∥,垂直⊥等。

3, 运算符号:如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绝对值等。

4, 逻辑符号:略

5, 约定符号和辅助符号:例如我们约定正整数a 和b 中,如果a 除以b 的商的整数

部份记作Z (b a ),而它的余数记作R (b

a ), 那么

Z (310)=3,R (3

10)=1;又如设[]x 表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那么[]2.5=5,[]2.5-=-6,??

????32=0,[]3-=-3。 正确使用符号的关健是明确它所表示的意义(即定义)

对题设中临时约定的符号,一定要扣紧定义,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

逐步加深理解。

在解题过程中为了简明表述,需要临时引用辅助符号时,必须先作出明确的定义,所用

符号不要与常规符号混淆。

七、用字母表示数

1, 用字母表示数最明显的好处是能把数量间的关系简明而普遍地表达出来,从具体的数字

计算到用抽象的字母概括运算规律上,是一种飞跃。

2, 用字母表示数时,字母所取的值,应使代数式有意义,并使它所表示的实际问题有意义。

例如①写出数a 的倒数 ②用字母表示一切偶数

解:①当a ≠0时, a 的倒数是a

1 ②设n 为整数, 2n 可表示所有偶数。

3, 命题中的字母,一般要注明取值范围,在没有说明的情况下,它表示所学过的数,并且

能使题设有意义。

例题① 化简:⑴|x -3|(x<3) ⑵| x+5|

解:⑴∵x<3,∴x -3<0,

∴|x -3|=-(x -3)=-x +3

⑵当x ?-5时,|x +5|=x +5,

当x <-5时,|x +5|=-x -5(本题x 表示所有学过的数)

例② 己知十位上的数是a,个位数是b ,试写出这个两位数

解:这个两位数是10a+b

(本题字母a 、b 的取值是默认题设有意义,即a 表示1到9的整数,b 表示0到9

的整数)

4, 用字母等式表示运算定律、性质、法则、公式时,一般左边作为题设,所用的字母是使

左边代数式有意义的,所以只对变形到右边所增加的字母的取值加以说明。

例如用字母表示:①分数的基本性质 ②分数除法法则 解:①分数的基本性质是am bm a b =(m ≠0),m

a m

b a b ÷÷= (m ≠0) a 作为左边的分母不另说明a ≠0, ②d

c a b c

d a b ?=÷(d ≠0) d 在左边是分子到了右边变分母,故另加说明。 5, 用字母等式表示运算定律、性质、法则、公式,不仅可从左到右顺用,还可从右到左逆用;公式可以变形,变形时字母取值范围有变化时应加说明。例如: 乘法分配律,顺用a(b+c)=ab+ac,

=?-)178********(8121724172-=1712 逆用5a+5b=5(a+b), 6.25×3.14-5.25×3.14=3.14(6.25-5.25)=3.14

路程S=速度V ×时间T , V=T S (T ≠0), T=V

S (V ≠0) 6, 用因果关系表示的性质、法则,一般不能逆用。

例如:加法的符号法则 如果a>0,b>0, 那么 a+b>0,不可逆

绝对值性质 如果a>0,那么|a|=a 也不可逆(若|a|=a 则a ?0)

7, 有规律的计算,常可用字母表示其结果,或概括成公式。

例1:正整数中不同的五位数共有几个?不同的n 位数呢?

解:不同的五位数可从最大 五位数99999减去最小五位数10000前的所有正整数,即

99999-9999=90000.

推广到n 位正整数,则要观察其规律

一位正整数,从1到9共9个, 记作9×1

二位正整数从10到99共90个, 记作9×10

三位正整数从100到999共900个, 记作9×102

四位正整数从1000到9999共9000个, 记作9×103 (指数3=4-1)

…… ……

∴n 位正整数共9×10 n-1个

例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C D E B

在线段AB 上加了3个点C 、D 、E 后,图中共有几条线段? 加n 点呢?

解:以A 为一端的线段有: AC 、AD 、AE 、AB 共4条

以C 为一端的线段有:(除CA 外) CD 、CE 、CB 共3条

以D 为一端的线段有:(除DC 、DA 外) DE 、DB 共2条

以E 为一端的线段有:(除ED 、EC 、EA 外) EB 共1条

共有线段1+2+3+4=10 (条) 注意:3个点时,是从1加到4, 因此

如果是n 个点,则共有线段1+2+3+……+n+1= n n 211++=2

)2(+n n 条 八、抽屉原则

1, 4个苹果放进3个抽屉,有一种必然的结果:至少有一个抽屉放进的苹果不少于2个(即

等于或多于2个);如果7个苹果放进3个抽屉,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放进的苹果不少

于3个(即的等于或多于3个),这就是抽屉原则的例子。

2, 如果用{}n m 表示不小于n m 的最小整数,例如{}37=3,{}236= 。那么抽屉原则可

定义为:m 个元素分成n 个集合(m 、n 为正整数m>n ),则至少有一个集合里元素不少于

{}n m 个。

3, 根据{}n m 的定义,己知m 、n 可求{}n

m ; 己知{n m ,则可求n m 的范围,例如己知{n m =3,那么2<n m ?3;己知{}3x =2,则 1<3

x ?2,即3<x ?6,x 有最小整数值4 九、一元一次方程解的讨论

1, 方程的解的定义: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一元方程的

解也叫做根。

例如:方程 2x +6=0, x (x-1)=0, |x|=6, 0x=0, 0x=2的解

分别是: x=-3, x=0或x=1, x=±6, 所有的数,无解。

2, 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根)的情况:化为最简方程ax=b 后,

讨论它的解:当a ≠0时,有唯一的解 x=a

b ; 当a=0且b ≠0时,无解;

当a=0且b =0时,有无数多解。(∵不论x 取什么值,0x =0都成立)

3, 求方程ax=b(a ≠0)的整数解、正整数解、正数解

当a |b 时,方程有整数解;

当a |b ,且a 、b 同号时,方程有正整数解;

当a 、b 同号时,方程的解是正数。

综上所述,讨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应先化为最简方程ax=b

十、二元一次方程的整数解

1, 二元一次方程整数解存在的条件:在整系数方程ax+by=c 中,

若a,b 的最大公约数能整除c,则方程有整数解。即

如果(a,b )|c 则方程ax+by=c 有整数解

显然a,b 互质时一定有整数解。

例如方程3x+5y=1, 5x-2y=7, 9x+3y=6都有整数解。

返过来也成立,方程9x+3y=10和 4x-2y=1都没有整数解,

∵(9,3)=3,而3不能整除10;(4,2)=2,而2不能整除1。

一般我们在正整数集合里研究公约数,(a,b )中的a,b 实为它们的绝对值。

2, 二元一次方程整数解的求法:

若方程ax+by=c 有整数解,一般都有无数多个,常引入整数k 来表示它的通解(即所有的

解)。k 叫做参变数。

方法一,整除法:求方程5x+11y=1的整数解

解:x=

5111y -=y y y y 25

15101--=-- (1) , 设k k y (51=-是整数),则y=1-5k (2) , 把(2)代入(1)得x=k-2(1-5k)=11k-2

∴原方程所有的整数解是??

?-=-=k

y k x 51211(k 是整数) 方法二,公式法: 设ax+by=c 有整数解??==00y y x x 则通解是?

??-=+=ak y y bk x x 00(x 0,y 0可用观察法) 3, 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正整数解:

① 出整数解的通解,再解x,y 的不等式组,确定k 值

② 用观察法直接写出。

十一、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讨论

1. 二元一次方程组???=+=+2

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的解的情况有以下三种: ① 当2

12121c c b b a a ==时,方程组有无数多解。(∵两个方程等效) ② 当2

12121c c b b a a ≠=时,方程组无解。(∵两个方程是矛盾的) ③ 当

2121b b a a ≠(即a 1b 2-a 2b 1≠0)时,方程组有唯一的解: ???

????--=--=12212

11212211221b a b a a c a c y b a b a b c b c x (这个解可用加减消元法求得)

2. 方程的个数少于未知数的个数时,一般是不定解,即有无数多解,若要求整数解,可按

二元一次方程整数解的求法进行。

求方程组中的待定系数的取值,一般是求出方程组的解(把待定系数当己知数),再解

含待定系数的不等式或加以讨论。

十二、用交集解题

1. 某种对象的全体组成一个集合。组成集合的各个对象叫这个集合的元素。例如6的正约

数集合记作{6的正约数}={1,2,3,6},它有4个元素1,2,3,6;除以3余1

的正整数集合是个无限集,记作{除以3余1的正整数}={1,4,7,10……},它的

个元素有无数多个。

2. 由两个集合的所有公共元素组成的一个集合,叫做这两个集合的交集

例如6的正约数集合A ={1,2,3,6},10的正约数集合B ={1,2,5,10},6与

10的公约数集合C ={1,2},集合C 是集合A 和集合B 的交集。

3. 几个集合的交集可用图形形象地表示,

右图中左边的椭圆表示正数集合, 右边的椭圆表示整数集合,中间两个椭圆 的公共部分,是它们的交集――正整数集。

例如不等式组??

?<->)

2(2)1(62 x x 解的集合就是 不等式(1)的解集x>3和不等式(2)的解集x >2的交集,x>3. 4.一类问题,它的答案要同时符合几个条件,一般可用交集来解答。把符合每个条件的所

有的解(即解的集合)分别求出来,它们的公共部分(即交集)就是所求的答案。

有时可以先求出其中的一个(一般是元素最多)的解集,再按其他条件逐一筛选、剔除,得答案。

十三、用枚举法解题

有一类问题的解答,可依题意一一列举,并从中找出规律。列举解答要注意:

①按一定的顺序,有系统地进行;

②分类列举时,要做到既不重复又不违漏;

③遇到较大数字或抽象的字母,可从较小数字入手,由列举中找到规律。

十四、经验归纳法

1.通常我们把“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归纳法。

通过有限的几个特例,观察其一般规律,得出结论,它是一种不完全的归纳法,也叫做经验归纳法。例如

①由( -1)2=1 ,(-1 )3=-1 ,(-1 )4=1 ,……,

归纳出-1 的奇次幂是-1,而-1 的偶次幂是 1 。

②由两位数从10 到99共90 个(9 ×10 ),

三位数从100 到999 共900个(9×102),

四位数有9×103=9000个(9×103),

…………

归纳出n 位数共有9×10n-1(个)

③由1+3=22,1+3+5=32,1+3+5+7=42……

推断出从1开始的n个連续奇数的和等于n2等。

可以看出经验归纳法是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知识攀缘前进的阶梯。

2.经验归纳法是通过少数特例的试验,发现规律,猜想结论,要使规律明朗化,必须进行足夠次数的试验。

由于观察产生的片面性,所猜想的结论,有可能是错误的,所以肯定或否定猜想的结论,都必须进行严格地证明。(到高中,大都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十五、乘法公式

1.乘法公式也叫做简乘公式,就是把一些特殊的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加以总结,直接应用。

公式中的每一个字母,一般可以表示数字、单项式、多项式,有的还可以推广到分式、根式。

公式的应用不仅可从左到右的顺用(乘法展开),还可以由右到左逆用(因式分解),还要记住一些重要的变形及其逆运算――除法等。

2.基本公式就是最常用、最基礎的公式,并且可以由此而推导出其他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立方和(差)公式:(a±b)(a2 ab+b2)=a3±b3

3.公式的推广:

①多项式平方公式:(a+b+c+d)2=a2+b2+c2+d2+2ab+2ac+2ad+2bc+2bd+2cd

即:多项式平方等于各项平方和加上每两项积的2倍。

②二项式定理:(a±b)3=a3±3a2b+3ab2±b3

(a±b)4=a4±4a3b+6a2b2±4ab3+b4)

(a±b)5=a5±5a4b+10a3b2 ±10a2b3+5ab4±b5)

…………

注意观察右边展开式的项数、指数、系数、符号的规律

③由平方差、立方和(差)公式引伸的公式

(a+b)(a3-a2b+ab2-b3)=a4-b4

(a+b)(a4-a3b+a2b2-ab3+b4)=a5+b5

(a+b)(a5-a4b+a3b2-a2b3+ab4-b5)=a6-b6

…………

注意观察左边第二个因式的项数、指数、系数、符号的规律

在正整数指数的条件下,可归纳如下:设n为正整数

(a+b)(a2n-1-a2n-2b+a2n-3b2-…+ab2n-2-b2n-1)=a2n-b2n

(a+b)(a2n-a2n-1b+a2n-2b2-…-ab2n-1+b2n)=a2n+1+b2n+1

类似地:

(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a n-b n

4.公式的变形及其逆运算

由(a+b)2=a2+2ab+b2得a2+b2=(a+b)2-2ab

由(a+b)3=a3+3a2b+3ab2+b3=a3+b3+3ab(a+b) 得a3+b3=(a+b)3-3ab(a+b)

由公式的推广③可知:当n为正整数时

a n-

b n能被a-b整除,

a2n+1+b2n+1能被a+b整除,

a2n-b2n能被a+b及a-b整除。

十六、整数的一种分类

1.余数的定义:在等式A=mB+r中,如果A、B是整数,m是正整数,

r为小于m的非负整数,那么我们称r是A 除以m的余数。

即:在整数集合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0?余数<除数)

例如:13,0,-1,-9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0,4,1

(∵-1=5(-1)+4。-9=5(-2)+1。)

2.显然,整数除以正整数m ,它的余数只有m种。

例如整数除以2,余数只有0和1两种,除以3则余数有0、1、2三种。

3.整数的一种分类:按整数除以正整数m的余数,分为m类,称为按模m分类。例如:m=2时,分为偶数、奇数两类,记作{2k},{2k-1}(k为整数)

m=3时,分为三类,记作{3k},{3k+1},{3k+2}.

或{3k},{3k+1},{3k-1}其中{3k-1}表示除以3余2。

m=5时,分为五类,{5k}.{5k+1},{5k+2},{5k+3},{5k+4}

或{5k},{5k±1},{5k±2},其中5k-2表示除以5余3。

4.余数的性质:整数按某个模m分类,它的余数有可加,可乘,可乘方的运算规律。

举例如下:

①(3k1+1)+(3k2+1)=3(k1+k2)+2 (余数1+1=2)

②(4k1+1)(4k2+3)=4(4k1k2+3k1+k2)+3(余数1×3=3)

③(5k±2)2=25k2±20k+4=5(5k2±4k)+4(余数22=4)

以上等式可叙述为:

①两个整数除以3都余1,则它们的和除以3必余2。

②两个整数除以4,分别余1和3,则它们的积除以4必余3。

③如果整数除以5,余数是2或3,那么它的平方数除以5,余数必是

4或9。

余数的乘方,包括一切正整数次幂。

如:∵17除以5余2 ∴176除以5的余数是4 (26=64)

5. 运用整数分类解题时,它的关鍵是正确选用模m 。

十七、奇数.偶数

1. 奇数和偶数是在整数集合里定义的,能被2整除的整数是偶数,如2,0-2…,不能被

2整除的整数是奇数,如-1,1,3。

如果n 是整数,那么2n 是偶数,2n -1或2n+1是奇数。如果n 是正整数,那么2n 是

正偶数,2n-1是正奇数。

2. 奇数、偶数是整数的一种分类。可表示为:

整数?

??偶数奇数 或 整数集合 这就是说,在整数集合中是偶数就不是奇数,如果既不是偶数又不是

奇数,那么它就不是整数。

3. 奇数偶数的运算性质:

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的正整数次幂是奇数,偶数的正整数次幂是偶数,

两个連续整数的和是奇数,积是偶数。

十八、式的整除

1. 定义:如果一个整式除以另一个整式所得的商式也是一个整式,并且余式是零,则称这

个整式被另一个整式整除。

2. 根据被除式=除式×商式+余式,设f(x),p(x),q(x)都是含x 的整式,

那么 式的整除的意义可以表示为:

若f(x)=p(x)×q(x), 则称f(x)能被 p(x)和q(x)整除

例如∵x 2-3x -4=(x -4)(x +1),

∴x 2-3x -4能被(x -4)和(x +1)整除。

显然当 x=4或x=-1时x 2-3x -4=0,

3. 一般地,若整式f(x)含有x –a 的因式,则f(a)=0

反过来也成立,若f(a)=0,则x -a 能整除f(x)。

4. 在二次三项式中

若x 2+px+q=(x+a)(x+b)=x 2+(a+b)x+ab 则p=a+b,q=ab

在恒等式中,左右两边同类项的系数相等。这可以推广到任意多项式。

十九、因式分解

我们学过因式分解的四种基本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

下面再介紹两种方法

1. 添项拆项。是.为了分组后,能运用公式(包括配方)或提公因式

例1因式分解:①x 4+x 2+1 ②a 3+b 3+c 3-3abc

①分析:x 4+1若添上2x 2可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解:x 4+x 2+1=x 4+2x 2+1-x 2=(x 2+1)2-x 2=(x 2+1+x)(x 2+1-x)

②分析:a 3+b 3要配成(a+b )3应添上两项3a 2b+3ab 2

解:a 3+b 3+c 3-3abc =a 3+3a 2b+3ab 2+b 3+c 3-3abc -3a 2b -3ab 2

=(a+b )3+c 3-3ab(a+b+c)

=(a+b+c)[(a+b)2-(a+b)c+c 2]-3 ab(a+b+c)

=(a+b+c)(a 2+b 2+c 2-ab -ac -bc)

例2因式分解:①x 3-11x+20 ② a 5+a+1

① 分析:把中项-11x 拆成-16x+5x 分别与x 5,20组成两组,则有公因式可提。(注意这

里16是完全平方数)

② 解:x 3-11x+20=x 3-16x+5x+20=x (x 2-16)+5(x+4)

=x(x+4)(x -4)+5(x+4) =(x+4)(x 2-4x+5)

③ 分析:添上-a 2 和a 2两项,分别与a 5和a+1组成两组,正好可以用立方差公式

解:a 5+a+1=a 5-a 2+a 2+a+1=a 2(a 3-1)+ a 2+a+1

=a 2(a -1)( a 2+a+1)+ a 2+a+1= (a 2+a+1)(a 3-a 2+1)

2. 运用因式定理和待定系数法

定理:⑴若x=a 时,f(x)=0, [即f(a)=0],则多项式f(x)有一次因式x -a

⑵若两个多项式相等,则它们同类项的系数相等。

例3因式分解:①x 3-5x 2+9x -6 ②2x 3-13x 2+3

①分析:以x=±1,±2,±3,±6(常数6的约数)分别代入原式,若值为0,则可找到一次

因式,然后用除法或待定系数法,求另一个因式。

解:∵x=2时,x 3-5x 2+9x -6=0,∴原式有一次因式x -2,

∴x 3-5x 2+9x -6=(x -2)(x 2-3x+3,)

②分析:用最高次项的系数2的约数±1,±2分别去除常数项3的约数

±1,±3得商±1,±2,±

21,±23,再分别以这些商代入原式求值, 可知只有当x=

21时,原式值为0。故可知有因式2x-1 解:∵x=2

1时,2x 3-13x 2+3=0,∴原式有一次因式2x -1, 设2x 3-13x 2+3=(2x -1)(x 2+ax -3), (a 是待定系数)

比较右边和左边x 2的系数得 2a -1=-13, a=-6

∴2x 3-13x+3=(2x -1)(x 2-6x -3)。

例4因式分解2x 2+3xy -9y 2+14x -3y+20

解:∵2x 2+3xy -9y 2=(2x -3y )(x+3y), 用待定系数法,可设

2x 2+3xy -9y 2+14x -3y+20=(2x -3y +a )(x+3y +b ),a,b 是待定的系数,

比较右边和左边的x 和y 两项 的系数,得

???-=-=+3

33142b a b a 解得54==b a ∴2x 2+3xy -9y 2+14x -3y+20=(2x -3y+4)(x+3y+5)

又解:原式=2x 2+(3y+14)x -(9y 2+3y -20) 这是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

常数项可分解为-(3y -4)(3y+5),用待定系数法,可设

2x 2+(3y+14)x -(9y 2+3y -20)=[mx -(3y -4)][nx+(3y+5)]

比较左、右两边的x 2和x 项的系数,得m=2, n=1

∴2x 2+3xy -9y 2+14x -3y+20=(2x -3y+4)(x+3y+5)

二十、代数恒等式的证明

证明代数恒等式,在整式部分常用因式分解和乘法两种相反的恒等变形,要特别注意运用乘

法公式和等式的运算法则、性质。

具体证法一般有如下几种

1.从左边证到右边或从右边证到左边,其原则是化繁为简。变形的过程中要不断注意结论

的形式。

2.把左、右两边分别化简,使它们都等于第三个代数式。

3.证明:左边的代数式减去右边代数式的值等于零。即由左边-右边=0可得左边=右边。

4,由己知等式出发,经过恒等变形达到求证的结论。还可以把己知的条件代入求证的一边

证它能达到另一边,

二十一、比较大小

1. 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值的大小,一般要按字母的取值范围进行讨论,常用求差法。根据不

等式的性质:

当a -b >0时,a >b ; 当a -b =0时,a=b ; 当a -b <0时a <b 。

2. 通常在写成差的形式之后,用因式分解化为积的形式,然后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其符号。

3. 需要讨论的可借助数轴,按零点分区。

4. 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的平方是非负数,在决定符号时常用到它。即若a 是实

数,则a 2?0,由此而推出一系列绝对不等式(字母不论取什么值,永远成立的不等式)。

诸如

(a -b)2?0, a 2+1>0, a 2+a+1=(a+21)2+4

3>0 -a 2?0, -(a 2+a+2)<0 当a ≠b 时,-(a -b )2<0

二十二、分式

1. 除式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叫做分式。分式的值是由分子、分母中的字母的取值确定的。

(1)分式B

A 中,当

B ≠0时有意义;当A 、B 同号时值为正,异号时值为负,反过来也成立。分子、分母都化为积的形式时,分式的符号由它们中的负因数的个数来确定。

(2)若A 、B 及

B

A 都是整数,那么A 是

B 的倍数,B 是A 的约数。 (3)一切有理数可用B A 来表示,其中A 是整数,B 是正整数,且A 、B 互质。 2. 分式的运算及恒等变形有一些特殊题型,要用特殊方法解答方便。

二十三、递推公式

1.先看一例:a 1=b,a 2=12a ,a 3=22a …… a n+1=n a 2这a 1,a 2,a 3……a n ,a n+1是对应于正整数1,

2,3……n,n+1 的有序的一列数(右下标的数字表示第几项),这一列数只要给出某一项数

值,就可以推出其他各项数值。

例如: 若 a 1=10, 则a 2=102=5

1,a 3=10,a 4=51,a 5=10……

2. 为了计算的方便,通常把递推公式写成以a 1和n 表示a n 的形式,这可用经验归纳法。 例

如:把递推公式a n+1=a n +5改为用a 1 和n 来表示

∵a 2=a 1+5, ∴a 3=a 2+5=(a 1+5)+5=a 1+2×5, a 4=a 3+5=(a 1+2×5)+5=a 1+3×5

…… ∴a n =a 1+(n-1)5

如果 已知a 1=10, 求a 20,显然代入这一公式方便。A 20=10+19×5=105

3.有一类问题它与正整数的顺序有关,可寻找递推公式求解,这叫递推法。

二十四、连续正整数的性质

一.两个连续正整数

1.两个连续正整数一 定是互质的,其商是既约分数。

2.两个连续正整数的积是偶数,且个位数只能是0,2,6。

3.两个连续正整数的和是奇数,差是1。

4.大于1的奇数都能写成两个连续正整数的和。例如3=1+2,79=39+40, 111=55+56。

二.计算连续正整数的个数

例如:不同的五位数有几个?这是计算连续正整数从10000到99999的个数,它是 99999

-10000+1=90000(个)

1. n 位数的个数一般可表示为 9×10n-1(n 为正整数,100=1)

例如一位正整数从1到9共9个(9×100),

二位数从10到99共90个 (9×101)

三位数从100到999共900个(9×102)……

2.连续正整数从n 到m 的个 数是 m -n+1

把它推广到连续奇数、连续偶数、除以模m 有同余数的连续数的个数的计算,举例如下:

3. 从13到49的连续奇数的个数是

2

1349-+1=19 从13到49的连续偶数的个数是2

1448-+1=18 4. 从13到49能被3整除的正整数的个数是3

1548-+1=12 从13到49的正整数中除以3余1的个数是31349-+1=13 你能从中找到计算规律吗?

三.计算连续正整数的和

1. 1+2+3+……+n =(1+n )

2

n (n 是正整数) 连续正整数从a 到b 的和 记作(a+b)21+-a b 把它推广到计算连续奇数、连续偶数、除以模m 有同余数的和,举例如下:

2. 11+13+15+…+55=(11+55)×

223=759 (∵从11到55有奇数21155-+1=23个)

3. 11+14+17+…+53=(11+53)×

215=480 (∵从11到53正整数中除以3余2的数的个数共3

1153-+1=15)

四. 计算由连续正整数连写的整数,各数位上的数字和

1. 123456789各数位上的数字和是(0+9)+(1+8)+…+(4+5)

=9×5=45

2. 1234…99100计算各数位上的数字和可分组为:(0,99),(1,98),

(2,97)…(48,51),(49,50)共有50个18,加上100中的1

∴各数位上的数字和是18×50+1=901

五. 连续正整数的积

从1开始的n 个正整数的积1×2×3×…×n 记作n !,读作n 的阶乘

1. n 个连续正整数的积能被n !整除,

如11×12×13能被1×2×3整除;97×98×99×100能被4!整除;

a (a+1)(a+2)…(a+n)能被(n+1)!整除。

2. n !含某因质数的个数。举例如下:

① 1×2×3×…×10的积中含质因数2的个数共8个

其中2,4,6,8,10都含质因数2 暂各计1个,共5个

其中4=22 含两个质因数2 增加了1个

其中8=23 含三个质因数2 再增加2个

② 1×2×3×…×130的积中含质因数5的个数的计算法

5,10,15,…125,130 均含质因数5 暂各计1个,共26个

其中25,50,75,100均含52有两个5 各加1个, 共4个

其中125=53 含三个5 再增加2个

∴积中含质因数5的个数是32

二十五、十进制的记数法

1. 十进制的记数法就是用0,1,2…9十个数码记数的方法,位率是逢十进一。底数为10

的各整数次幂,恰好是十进制数的各个位数:

100=1(个位数—第1位), 101=10(十位上的数---第2位),

102=100(百位上的数---第3位),…10n (第n+1位上的数)

例如54307记作5×104+4×103+3×102+0×101+7×100

2. 十进制的n 位数(n 为正整数),n n a a a a 321 记作:

10n-1a 1+10n-2a 2+10n-3+…+102a n-2+10a n-1+a n

其中最高位a 1≠0,即0

3. 各位上的数字相同的正整数记法:

例如∵999=1000-1=103-1,9999=104-1,∴ 9

9999个n =10n -1 11111个n =9110-n , 3

3333个n =3110-n , 55555个n =()

91105-n 4 解答有关十进制数的问题,常遇到所列方程,少于未知数的个数,这时需要根据各位上

的数字都是表示0到9的整数,这一性质进行讨论 二十六、选择题解法(一)

1. 选择题有多种类,这里只研究有唯一答案的选择题解法。

2. 对“有唯一答案”的选择题解答,一般从两方面思考:直接选择正确的答案或逐一淘汰

错误的选择项。

3. 判断的根据有:运用概念辨析,借助图形判别,直接推理演算,列举反例否定,代入特

殊值验证等等。

4. 必须注意:

① 先易后难,寻找突破口。

② 否定选择项,只要有一个反例。

③ 对涉及数值(包括比较大小)的选择题,可考虑用符合条件的特殊值代入判断,包

括利用连续数,奇偶数,平方数,个位数等特征。

④ 概念辨析要注意类同概念的差异,特殊点的取舍,凡分区讨论字母的取值,要做到

既不违漏又不重复。

⑤ 能借助图形判别的,应按比例画出草图。

二十七、识图

1.几何学是研究物体形状、大小、位置的学科。

2.几何图形就是点,线,面,体的集合。点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平面几何学》只

研究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

3.几何里的点、线、面、体实际上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的。因此单独研究点、线、面、

体,要靠正确的想像

点:只表示位置,没有大小,不可再分。

线:只有长短,没有粗细。线是由无数多点组成的,即“点动成线”。

面:只有长、宽,没有厚薄。面是由无数多线组成的,“线动成面”。

4.因为任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若干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所以识别图形的组合关系是学好

几何的重要基础。

识别图形包括静止状态的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算一算;运动状态中的位置、数量的

变化,图形的旋转,摺叠,割补,并合,比较等。还要注意一般图形和特殊图形的差别。

二十八、三角形的边角性质

三角形边角性质主要的有:

1. 边与边的关系是: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差小于第三边,反过来要使三条线

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必须任意两条线段的和都大于第三条线段,即最长边必须小于其

他两边和。用式子表示如下:

a,b,c 是△ABC 的边长b a c b a b a c a c b c b a +<-???

????????>+>+>+?< 推广到任意多边形:任意一边都小于其他各边的和

2. 角与角的关系是: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任意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

内角和。

推广到任意多边形:四边形内角和=2×180 , 五边形内角和=3×180

六边形内角和=4×180 n 边形内角和=(n -2) 180

3. 边与角的关系

① 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

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

② 在直角三角形中,

△ABC 中∠C=Rt ∠222c b a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

△ABC 中??

??=∠∠=∠ 30A Rt C a :b :c=1:3:2 △ABC 中??

??=∠∠=∠ 45A Rt C a :b :c=1:1:2 二十九、概念的定义

1.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态。概念是用词(或符号)表现出来的。例如:水果,

人,上午,方程,直线,三角形 ,平行,相等以及符号=≌,∥,⊥等等都是概念。

2. 概念是概括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在联系。例如水果这一概念指的是桃,

李,苹果,…… 这一类食物的全体,它们共同的本质属性是有丰富的营养,充足的水

份,可食的植物果实,而区别于其他食物(如蔬菜)。

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时时接触概念,不断地学习概念,加深对概念的正确认识,

同时运用概念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

3. 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

4. 理解概念就是对名词,符号的含义的正确认识,一般包含两个方面:

① 明确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即概念的内涵;

② 明确概念所指的一切对象的范围,即概念的外延。

例如“代数式”这一概念的内涵是:用运算符号连结数或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概念的

外延是一切具体的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分式,有理式,根式,无理式。

又如“三角形”的概念内涵是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的封闭图形;它的外延是不等边三

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一切三角形。

就是说要正确理解名词或符号所反映的“质”的特征和“量”的范围。

一般情况是,对概念下定义,以明确概念的内涵;把概念分类,可明确概念的外延。

5. 概念的定义就是用语句说明概念的含义,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

数学概念的基本定义方式是种属定义法。

在两个从属关系的概念中(如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外延宽的一个叫上位概念,也叫

种概念,(如三角形),外延窄的一个叫下位概念,也叫属概念(如等腰三角形)

种属定义法可表示为: 被定义的概念=种概念+类征(或叫属差)

例如: 方 程=等 式+含未知数

又如: 无理数=小 数+无限不循环

或 无理数=无限小数+不循环

再如 等腰三角形=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

6. 基本概念(即原始概念)是不下定义的概念,因为种属定义法,要用已定义过的上位概

念来定义新概念,如果逐一追溯上去,必有最前面的概念是不下定义的概念。如点,线,

集合等都是基本概念。

不定义的基本概念一般用描述法,揭示它的本质属性。

例如:几何中的“点”是这样描述的:线与线相交于点。点只表示位置,没有大小,不

可再分。“直线”我们用“拉紧的线”和“纸张的折痕”来描述它的“直”,再用“直线是向

两方无限延伸的”以说明它的“无限长”的本质属性。

有了点和直线的概念,才能顺利地定义射线,线段,角,三角形等。

7. 概念的定义也可用外延法。即列举概念的全部外延,以揭示概念的内涵。

例如: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合称斜三角形等都是外延定义法。

对同一个概念有时可用几种不同的定义法。例如:“有理数”可定义为

①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叫做有理数。②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前者是用上位概念“小数”加上类征“有限,无限循环”来定义下位概念的,这是种属定义

法;后者是用下位概念的“整数”、“分数”来定义上位概念的,它是外延法。

8. 正确的概念定义,要遵守几条规则。

①不能循环定义。例如周角的360分之1叫做1度的角(对),360度的角叫做周角(错,

这是循环定义)

② 定义概念的外延与被定义的概念的外延必须一致。例如若用“无限小数叫做无理数”来

定义无理数就不对了,因为“无限小数”的外延比“无理数”的外延宽。

③ 定义用语要简单明确,不要含混不清。

④ 一般不用否定语句或比喻方法定义。

9. 定义可以反叙。一般地,定义既是判定又是性质。

例如: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这里“等腰三角形“是被定义的概念,

而“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用来定义的概念,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是相等的,所以两者

可易位,即定义可反叙。

所以由定义可得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那么它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它有两条边相等。

10. 数学概念要尽可能地用数学符号表示。

例如:等腰三角形,要结合图形写出两边相等,在△ABC 中,AB =AC

直角三角形,要写出哪个是直角, 在Rt △ABC 中,∠C =Rt ∠

又如 实数a 的绝对值是非负数,记作

a ?0,

“?”读作大于或等于。 11. 运用定义解题是最本质的解题方法 例如:绝对值的定义,可转化为数学式子表示a =??

???<-=>)0()0(0)0(a a a a a 含有绝对值符号的所有问题都可以根据其定义,化去绝对值符号后解答。

如:化简:1-+x x 可等于??

???≥-+<≤--<---)1)(1()10)(1()0)(1(x x x x x x x x x 解方程:1+x =2x+1可化为 当x<-1时, -(x+1)=2x+1;

当x ?-1时, x+1=2x+1。

解不等式 x -1<2 可解两个不等式组:

???<--<2)1(0-1x x ???<-≥-2

101x x 三十、概念的分类

1. 概念的分类是揭示概念的外延的重要方法。当一个概念的外延有许多事物时,按照某一

个标准把它分成几个小类,能更明确这一概念所反映的一切对象的范围,且能明确各类

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 概念分类必须用同一个本质属性为标准,把一种概念分为最邻近的类概念。例如三角形

可按边的大小分类,也可用角的大小分类;又如整数可按符号性质分为正、负、零,也

可以按除以模m 的余数分类。

分别表示如下:

整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奇数偶数 整数?????23133余除以余除以整除能被 整数???????3

424144余除以余除以余除以整除能被 3. 一种概念所分成的各类概念应既不违漏,又不重复。即每一个被分的对象必须落到一个

类,并且只能落到一个类。所分的各类概念的外延总和应当与被分的概念的外延总和相

等。

例如 正整数按下列分类是正确的

正整数??

???1合数质数 正整数???正偶数正奇数 如果只分为质数和合数,则外延总和比正整数的外延小;如果分为奇数和偶数则外延总

和比正整数外延大,因此都不对。

又如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是: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所以三角形按边的大小分类

应是分成两类: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而不能是三类:(不等边,等腰,等边)

如果这样,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将落入两类(等腰,等边),所以概念的分类与概念的定

义有直接联系。

4. 二分法是常用的分类法。即把一种概念分为具有和不具有某种属性。

例如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平???不相交

相交

实数可分为:非负实数和负实数;四边形可分为:平行四边形和非平行四边形等等。

5. 从属关系的概念(上下位概念)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外延。种概念

与它所分的各类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从属关系。

例如:等边三角形从属于等腰三角形,而等腰三角形又从属于三角形

又如:代数式包含有理式和无理式,有理式包含整式和分式,整式包含单项式和多项式。其

关系可图示如下:

6.并列关系的概念是两个概念的外延互相排斥,互不相容。由同一种概念分成的各类概念之

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的概念(同位概念)。

例如:偶数和奇数;有理式和无理式;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它们之

间的关系都是并列关系的概念。可图示如下:

7. 一种概念用不同的标准分类,所得的各类概念之间的关系 可能就有交叉关系的概念。

例如:正数和整数是交叉关系的概念,既是正数又是整数的数叫做正整数;

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也是交叉关系的概念,外延重叠的部分,叫做等腰直角三角

形。图示如下:

三十一、勾股定理

1.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ABC 中 ∠C =Rt ∠?a 2+b 2=c 2

2.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应用

① 作已知线段a 的2,3, 5……倍

② 计算图形的长度,面积,并用计算方法解几何题

③ 证明线段的平方关系等。

3. 勾股数的定义:如果三个正整数a,b,c 满足等式a 2+b 2=c 2,那么这三个正整数a,b,c 叫做

一组勾股数.

4. 勾股数的推算公式

① 罗士琳法则(罗士琳是我国清代的数学家1789――1853)

任取两个正整数m 和n(m>n),那么m 2-n 2,2mn, m 2+n 2是一组勾股数。

② 如果k 是大于1的奇数,那么k, 212-k ,2

12+k 是一组勾股数。 ③ 如果k 是大于2的偶数,那么k, 122-??? ??K ,122

+??

? ??K 是一组勾股数。 ④ 如果a,b,c 是勾股数,那么na, nb, nc (n 是正整数)也是勾股数。

5. 熟悉勾股数可提高计算速度,顺利地判定直角三角形。简单的勾股数有:3,4,5; 5,

12,13; 7,24,25; 8,15,17; 9,40,41。 三十二、中位线

1. 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2. 中位线性质定理的结论,兼有位置和大小关系,可以用它判定平行,计算线段的长度,

确定线段的和、差、倍关系。

3. 运用中位线性质的关键是从出现的线段中点,找到三角形或梯形,包括作出辅助线。

4. 中位线性质定理,常与它的逆定理结合起来用。它的逆定理就是平行线截比例线段定理

及推论,

①一组平行线在一直线上截得相等线段,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②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而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③经过梯形一腰中点而平行于两底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5. 有关线段中点的其他定理还有:

①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②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和底上的高,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线段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因此如何发挥中点作用必须全面考虑。

三十三、同一法

1. “同一法”是一种间接的证明方法。它是根据符合“同一法则”的两个互逆命题必等效的原理,当一个命题不易证明时,釆取证明它的逆命题。

2. 同一法则的定义是: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都是唯一的事项时,那么它和它的逆命题同时有效。这称为同一法则。

互逆两个命题一般是不等价的。例如

原命题:福建是中国的一个省 (真命题)

高中复习数学竞赛基础平面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知识点基础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叙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叙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 (4)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对应相等(或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则有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叙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1)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常见模型: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值相等,都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角平分线、中线的比值都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5)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内、外角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内角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其对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 如图所示,若AM平分∠BAC,则AB AC =BM MC 该命题有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某个点与这条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条边的对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该点与对角顶点的连

线是三角形的一条角平分线 外角平分线定理: 三角形任一外角平分线外分对边成两线段,这两条线段和夹相应的内角的两边成比例。 如图所示,AD平分△ABC的外角∠CAE,则BD DC =AB AC 其逆定理也成立:若D是△ABC的BC边延长线上的一点, 且满足BD DC =AB AC ,则AD是∠A的外角的平分线 内外角平分线定理相结合: 如图所示,AD平分∠BAC,AE平分∠BAC的外角 ∠CAE,则BD DC =AB AC =BE EC 3、射影定理 在Rt△ABC中,∠ABC=90°,BD是斜边AC上的高,则有射 影定理如下: BD2=AD·CD AB2=AC·AD BC2=CD·AC 对于一般三角形: 在△ABC中,设∠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则有 a=bcosC+ccosB b=ccosA+acosC c=acosB+bcosA 4、旋转相似 当一对相似三角形有公共定点且其边不重合时,则会产生另 一对相似三角形,寻找方法:连接对应点,找对应点连线和 一组对应边所成的三角形,可以得到一组角相等和一组对应 边成比例,如图中若△ABC∽△AED,则△ACD∽△ABE 5、张角定理 在△ABC中D为BC边上一点,则 sin∠BAD/AC+sin∠CAD/AB=sin∠BAC/AD 6、圆内有关角度的定理 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1)圆周角定理指的是一条弧所对圆周角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2)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3)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直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初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方法与测试试题大全

初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方法与试题大全

————————————————————————————————作者:————————————————————————————————日期:

初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教程

初中数学竞赛大纲(修订稿) 数学竞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开拓视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发现和培养数学人才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中学生数学竞赛日趋规范化和正规化,为了使全国数学竞赛活动健康、持久地开展,应广大中学师生和各级数学奥林匹克教练员的要求,特制定《初中数学竞赛大纲(修订稿)》以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本大纲是在国家教委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精神的基础上制定的。《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一栏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具体作法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课外活动或开设选修课等多种方式,充分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要重视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要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概括、抽象、类比等重要的思想方法。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 《教学大纲》中所列出的内容,是教学的要求,也是竞赛的要求。除教学大纲所列内容外,本大纲补充列出以下内容。这些课外讲授的内容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层次让学生逐步地去掌握,并且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这样才能加强基础,不断提高。 1、实数 十进制整数及表示方法。整除性,被2、3、4、5、8、9、11等数整除的判定。 素数和合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 奇数和偶数,奇偶性分析。 带余除法和利用余数分类。 完全平方数。 因数分解的表示法,约数个数的计算。 有理数的表示法,有理数四则运算的封闭性。 2、代数式 综合除法、余式定理。 拆项、添项、配方、待定系数法。 部分分式。 对称式和轮换对称式。 3、恒等式与恒等变形 恒等式,恒等变形。 整式、分式、根式的恒等变形。 恒等式的证明。 4、方程和不等式 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二次方程的解法。

-初中数学竞赛知识点

初中数学竞赛知识点归纳 一、数的整除(一) 如果整数A除以整数B(B≠0)所得的商A/B是整数,那么叫做A被B整除. 0能被所有非零的整数整除. ①抹去个位数②减去原个位数的2倍③其差能被7整除。 如1001100-2=98(能被7整除) 又如7007700-14=686,68-12=56(能被7整除) 能被11整除的数的特征: ①抹去个位数②减去原个位数③其差能被11整除 如1001100-1=99(能11整除) 又如102851028-5=1023102-3=99(能11整除) 二、倍数.约数 1 两个整数A和B(B≠0),如果B能整除A(记作B|A),那么A叫做B的倍数,B叫做A的约数。例如3|15,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 2 因为0除以非0的任何数都得0,所以0被非0整数整除。0是任何非0整数的倍数,非0整数都是0的约数。如0是7的倍数,7是0的约数。 3 整数A(A≠0)的倍数有无数多个,并且以互为相反数成对出现,0,±A,±2A,……都是A的倍数,例如5的倍数有±5,±10,……。 4 整数A(A≠0)的约数是有限个的,并且也是以互为相反数成对出现的,其中必包括±1和±A。例如6的约数是±1,±2,±3,±6。 5 通常我们在正整数集合里研究公倍数和公约数,几正整数有最小的公倍数和最犬的公约数。 6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正整数叫做互质数(例如15与28互质)。 7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数+余数若用字母表示可记作: A=BQ+R,当A,B,Q,R都是整数且B≠0时,A-R能被B整除 例如23=3×7+2则23-2能被3整除。 三、质数.合数 1正整数的一种分类:

初中数学竞赛专项训练找规律题

观察——归纳—猜想——找规律 给出几个具体的、特殊的数、式或图形,要求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从而猜 想出一般性的结论.解题的思路是实施特殊向一般的简化;具体方法和步骤是: (1)通过对几个特例的分析,寻找规律并且归纳; (2)猜想符合规律的一般性结论; (3)验证或证明结论是否正确,下面通过举例来说明这些问题. 一、数字类 基本技巧 (一)标出序列号: 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 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给出的数:0,3,8,15,24,……。 序列号: 1,2,3, 4, 5,……。 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因此,第n 项 是2 n -1 (二)公因式法: 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或2n 、3n 有关。 例如:1,9,25,49,(81),(121),的第n 项为( 2)12(-n ), 1,2,3,4,5.。。。。。。,从中可以看出n=2时,正好是2×2-1的平方,n=3 时,正好是2×3-1的平方,以此类推。 (三)增副 A : 2、9、28、65.....增幅是7、19、37....,增幅的增幅是12、18 答案与3有关且是n 的3次幂,即:n 3 +1 B :2、4、8、16.......增幅是2、4、8.. .....答案与2的乘方有关即:n 2 (四)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减去第一位数,成为第二位开始的新数列,然后 用(一)、(二)、(三)技巧找出每位数与位置的关系。再在找出的规律上加 上第一位数,恢复到原来。 例:2、5、10、17、26……,同时减去2后得到新数列: 0、3、8、15、24……, 序列号:1、2、3、4、5,从顺序号中可以看出当n=1时,得1*1-1得0,当n=2 时,2*2-1得3,3*3-1=8,以此类推,得到第n 个数为12-n 。再看原数列是同 时减2得到的新数列,则在12-n 的基础上加2,得到原数列第n 项12+n

初中数学竞赛定理大全

欧拉(Euler)线: 同一三角形的垂心、重心、外心三点共线,这条直线称为三角形的欧拉线; 且外心与重心的距离等于垂心与重心距离的一半。 九点圆: 任意三角形三边的中点,三高的垂足及三顶点与垂心间线段的中点,共九个点共圆,这个圆称为三角形的九点圆; 其圆心为三角形外心与垂心所连线段的中点,其半径等于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的一半。

费尔马点: 已知P为锐角△ABC内一点,当∠APB=∠BPC=∠CPA=120°时,PA+PB+PC的值最小,这个点P称为△ABC的费尔马点。 海伦(Heron)公式:

塞瓦(Ceva)定理: 在△ABC中,过△ABC的顶点作相交于一点P的直线,分别 交边BC、CA、AB与点D、E、F,则(BD/DC)·(CE/EA)·(AF/FB)=1;其逆亦真。 密格尔(Miquel)点: 若AE、AF、ED、FB四条直线相交于A、B、C、D、E、F六点, 构成四个三角形,它们是△ABF、△AED、△BCE、△DCF, 则这四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共点,这个点称为密格尔点。

葛尔刚(Gergonne)点: △ABC的内切圆分别切边AB、BC、CA于点D、E、F, 则AE、BF、CD三线共点,这个点称为葛尔刚点。 西摩松(Simson)线: 已知P为△ABC外接圆周上任意一点,PD⊥BC,PE⊥ACPF⊥AB,D、E、F为垂足, 则D、E、F三点共线,这条直线叫做西摩松线。

黄金分割: 把一条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使其中较大的线段(AC)是原线段(AB) 与较小线段(BC)的比例中项,这样的分割称为黄金分割。 帕普斯(Pappus)定理: 已知点A1、A2、A3在直线l1上,已知点B1、B2、B3在直线l2上,且A1 B2与A2 B1交于点X,A1B3与A3 B1交于点Y,A2B3于A3 B2交于 点Z,则X、Y、Z三点共线。

重点高中数学竞赛知识点

重点高中数学竞赛知识点

————————————————————————————————作者:————————————————————————————————日期:

数学 均值不等式 被称为均值不等式。·即调和平均数不超过几何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不超过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不超过平方平均数,简记为“调几算方”。 其中:,被称为调和平均数。 ,被称为几何平均数。 ,被称为算术平均数。 ,被称为平方平均数。 一般形式 设函数(当r不等于0时);(当r=0时),有时,。 可以注意到,Hn≤Gn≤An≤Qn仅是上述不等式的特殊情形,即 。 特例 ⑴对实数a,b,有(当且仅当a=b时取“=”号),(当且仅当a=-b时取“=”号) ⑵对非负实数a,b,有,即 ⑶对非负实数a,b,有 ⑷对实数a,b,有 ⑸对非负实数a,b,有 ⑹对实数a,b,有

⑺对实数a,b,c,有 ⑻对非负数a,b,有 ⑼对非负数a,b,c,有 在几个特例中,最著名的当属算术—几何均值不等式(AM-GM不等式): 当n=2时,上式即: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根据均值不等式的简化,有一个简单结论,即。 排序不等式 基本形式: 排序不等式的证明 要证 只需证 根据基本不等式 只需证 ∴原结论正确 棣莫弗定理 设两个复数(用三角形式表示),则: 复数乘方公式:. 圆排列 定义 从n个不同元素中不重复地取出m(1≤m≤n)个元素在一个圆周上,叫做这n个不同元素的圆排列。如果一个m-圆排列旋转可以得到另一个m-圆排列,则认为这两个圆排列相 同。 计算公式 n个不同元素的m-圆排列个数N为: 特别地,当m=n时,n个不同元素作成的圆排列总数N为:。

初中数学竞赛教程

七年级 第一讲 有理数(一) 一、【能力训练点】 1、正负数,数轴,相反数,有理数等概念。 2、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3、有理数的本质定义,能表成 m n (0,,n m n ≠互质)。 4、性质:① 顺序性(可比较大小); ② 四则运算的封闭性(0不作除数); ③ 稠密性:任意两个有理数间都存在无数个有理数。 5、绝对值的意义与性质: ① (0)||(0) a a a a a ≥?=? -≤? ② 非负性 2 (||0,0)a a ≥≥ ③ 非负数的性质: i )非负数的和仍为非负数。ii )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他们都为0。 二、【典型例题解析】: 1. 如果m 是大于1的有理数,那么m 一定小于它的( ) A.相反数 B.倒数 C.绝对值 D.平方 2.已知两数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x 的绝对值是2,求 22006 ()( )()x a b c d x a b c d -+++++-的值。 3.如果在数轴上表示a 、b 两上实数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那么||||a b a b -++化简的结果等于( ) A.2a B.2a - C.0 D.2b 4.有3个有理数a,b,c ,两两不等,那么,, a b b c c a b c c a a b ------中有几个负数? 5.设三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既可表示为1,,a b a +的形式式,又可表示为0, b a ,b 的形式,求20062007a b +。

6.三个有理数,,a b c 的积为负数,和为正数,且||||||||||||a b c ab bc ac X a b c ab bc ac = +++++则321ax bx cx +++的值是多少? 7.若,,a b c 为整数,且2007 2007||||1a b c a -+-=,试求||||||c a a b b c -+-+-的值。 第二讲 有理数(二) 一、【能力训练点】: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① |||0|a a =-表示数a 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② ||a b -表示数a 、b 对应的两点间的距离。 2、利用绝对值的代数、几何意义化简绝对值。 二、【典型例题解析】: 1.若20a -≤≤,化简|2||2|a a ++- 2.试化简|1||2|x x +-- 3.若|5||2|7x x ++-=,求x 的取值范围。 4.已知()|1||2||3||2002|f x x x x x =-+-+-++-求()f x 的最小值。 5.若|1|a b ++与2 (1)a b -+互为相反数,求321a b +-的值。

初中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知识点总结及训练题目-求根公式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走进追问求根公式 形如02=++c bx ax (0≠a )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而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最普遍、最具有一般性的方法。 求根公式a ac b b x 2422,1-±-=内涵丰富:它包含了初中阶段已学过的全部代数运算;它回答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诸如怎样求实根、实根的个数、何时有实根等基本问题;它展示了数学的简洁美。 降次转化是解方程的基本思想,有些条件中含有(或可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问题,直接求解可能给解题带来许多不便,往往不是去解这个二次方程,而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来代换,从而使问题易于解决。解题时常用到变形降次、整体代入、构造零值多项式等技巧与方法。 【例题求解】 【例1】满足1)1(22=--+n n n 的整数n 有 个。 思路点拨:从指数运算律、±1的特征人手,将问题转化为解方程。 【例2】设1x 、2x 是二次方程032=-+x x 的两个根,那么1942231+-x x 的值等于( ) A 、一4 B 、8 C 、6 D 、0 思路点拨:求出1x 、2x 的值再代入计算,则计算繁难,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根的定义及变形,使多项式降次,如1213x x -=,2223x x -=。 【例3】 解关于x 的方程02)1(2=+--a ax x a 。 思路点拨:因不知晓原方程的类型,故需分01=-a 及01≠-a 两种情况讨论。 【例4】 设方程04122=---x x ,求满足该方程的所有根之和。 思路点拨:通过讨论,脱去绝对值符号,把绝对值方程转化为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 【例5】 已知实数a 、b 、c 、d 互不相等,且x a d d c c b b a =+=+=+=+1111, 试求x 的值。 思路点拨:运用连等式,通过迭代把b 、c 、d 用a 的代数式表示,由解方程求得x 的值。 注:一元二次方程常见的变形形式有: (1)把方程02=++c bx ax (0≠a )直接作零值多项式代换; (2)把方程02=++c bx ax (0≠a )变形为c bx ax --=2,代换后降次; (3)把方程02=++c bx ax (0≠a )变形为c bx ax -=+2或bx c ax -=+2,代换后使之转化关系或整体地消去x 。 解合字母系数方程02=++c bx ax 时,在未指明方程类型时,应分0=a 及0≠a 两种情况讨论;解绝

(完整)初中数学竞赛相似三角形专题

初二竞赛专题:相似三角形 1.如图,AB BD ⊥,CD BD ⊥,垂足分别为B 、D ,AC 和BD 相交于点E ,EF BD ⊥,垂足为F .证明: 111 AB CD EF += . 2.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 129AB CD ==,,过对角线交点O 作EF CD ∥交AD BC ,于E F ,,求EF 的长. 3.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396AD BC AB ===,,,4CD =,若EF BC ∥,且 梯形AEFD 与梯形EBCF 的周长相等,求EF 的长. 两个常见模型:如图,已知直线EF BC ∥,直线EF 分别与直线AB 、AC 、AD 相交于E 、F 、G 点, 则 BD EG DC FG = . O F E D C B A F E D C B A F E D C B A G F E D C B A B D A E G F C

4.一条直线与三角形ABC的三边BC,CA,AB(或其延长线)分别交于D,E,F(如图2-68所示).求证: 5.如图所示.P为△ABC内一点,过P点作线段DE,FG,HI分别平行于AB,BC和CA,且DE=FG=HI=d,AB=510,BC=450,CA=425.求d. 6.如图,边长为1的等边ABC △,BC边上有一点D,1 3 BD=,AC上有一点E ,60 ADE ∠=o,求EC的长.7.已知,B是AC中点,D、E在AC的同侧,且ADB EBC ∠=∠,DAB BCE ∠=∠,证明:BDE ADB ∠=∠. E D C B A D E B C A

8.如图,在ABC △中,60BAC ∠=o ,点P 是ABC △内一点,且APB BPC CPA ∠=∠=∠,若8PA =,6PC =,求PB 的长. 9.如图,在锐角ABC △中,AD 、CE 分别为BC 、AB 边上的高,ABC △和BDE △的面积分别等于18和2, 22DE =,求点B 到AC 的距离. 10.如图所示,已知3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相邻并排,求EBF EBG ∠+∠. 11.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AD 的垂直平分线交AD 于E ,交BC 的延长线于F ,求证: 2FD FB FC =?. E D C A B P C B A H G B A

【精品】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初三分册全套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初三分册)全套

第一讲分式方程(组)的解法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转化的基本方法是去分母、换元,但也要灵活运用,注意方程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变形.变形时可能会扩大(或缩小)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故必须验根. 例1 解方程 解令y=x2+2x-8,那么原方程为 去分母得 y(y-15x)+(y+9x)(y-15x)+y(y+9x)=0, y2-4xy-45x2=0, (y+5x)(y-9x)=0, 所以 y=9x或y=-5x.

由y=9x得x2+2x-8=9x,即x2-7x-8=0,所以x1=-1,x2=8;由y=-5x,得x2+2x-8=-5x,即x2+7x-8=0,所以x3=-8,x4=1. 经检验,它们都是原方程的根. 例2 解方程 y2-18y+72=0, 所以 y1=6或y2=12. x2-2x+6=0.此方程无实数根. x2-8x+12=0,

所以 x1=2或x2=6. 经检验,x1=2,x2=6是原方程的实数根. 例3 解方程 分析与解我们注意到:各分式的分子的次数不低于分母的次数,故可考虑先用多项式除法化简分式.原方程可变为 整理得 去分母、整理得 x+9=0,x=-9. 经检验知,x=-9是原方程的根. 例4 解方程

分析与解方程中各项的分子与分母之差都是1,根据这一特点把每个分式化为整式和真分式之和,这样原方程即可化简.原方程化为 即 所以 ((x+6)(x+7)=(x+2)(x+3). 例5 解方程 分析与解注意到方程左边每个分式的分母中两个一次因式的差均为常数1,故可考虑把一个分式拆成两个分式之差的形式,用拆项相消进行化简.原方程变形为

高中数学正态分布知识点+练习

正态分布 要求层次 重难点 正态分布 A 利用实际问题的直方图,了解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一) 知识内容 1.概率密度曲线: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在样本容量越来越大时,直方图上面的折线所接近 的曲线.在随机变量中,如果把样本中的任一数据看作随机变量X ,则这条曲线称为X 的概率密度曲线. 曲线位于横轴的上方,它与横轴一起所围成的面积是1,而随机变量X 落在指定的两个数a b ,之间的概率就是对应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2.正态分布 ⑴定义:如果随机现象是由一些互相独立的偶然因素所引起的,而且每一个偶然因素在总体的变化中都只是起着均匀、微小的作用,则表示这样的随机现象的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叫做正态随机变量,简称正态变量. 正态变量概率密度曲线的函数表达式为22 ()2()2πx f x e μσσ --=?,x ∈R , 其中μ,σ是参数,且0σ>,μ-∞<<+∞. 式中的参数μ和σ分别为正态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标准差.期望为μ、标准差为σ的正态分布通常记作 2(,)N μσ. 正态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的图象叫做正态曲线. ⑵标准正态分布:我们把数学期望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叫做标准正态分布. 例题精讲 高考要求 正态分布 x=μ O y x

⑶重要结论: ①正态变量在区间(,)μσμσ-+,(2,2)μσμσ-+,(3,3)μσμσ-+内,取值的概率分别是68.3%,95.4%,99.7%. ②正态变量在()-∞+∞,内的取值的概率为1,在区间(33)μσμσ-+,之外的取值的概率是0.3%,故正态变量的取值几乎都在距x μ=三倍标准差之内,这就是正态分布的3σ原则. (二)典例分析: 【例1】 已知随机变量X 服从正态分布2(3)N a , ,则(3)P X <=( ) A .1 5 B . 1 4 C .1 3 D . 12 【例2】 在某项测量中,测量结果X 服从正态分布() ()210N σσ>,,若X 在()01, 内取值的概率为0.4,则X 在()02, 内取值的概率为 . 【例3】 对于标准正态分布()01N , 的概率密度函数()2 2 x f x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f x 为偶函数 B .()f x C .()f x 在0x >时是单调减函数,在0x ≤时是单调增函数 D .()f x 关于1x =对称 【例4】 已知随机变量X 服从正态分布2(2)N σ, ,(4)0.84P X =≤,则(0)P X =≤( ) A .0.16 B .0.32 C .0.68 D .0.84 【例5】 某种零件的尺寸服从正态分布(04)N ,,则不属于区间(44)-,这个尺寸范围的零件约占总数 的 . 【例6】 已知2(1)X N σ-, ~,若(31)0.4P X -=≤≤-,则(31)P X -=≤≤( ) A .0.4 B .0.8 C .0.6 D .无法计算 【例7】 设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29)N ,,若(2)(2)P c P c ξξ>+=<-,则_______c =.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竞赛教程附练习汇总(共15套)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竞赛教程附练习汇总(共15套) 1、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知识精读】 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根据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到括号外面,将多项式写成因式乘积的形式。 提公因式法是因式分解的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它的理论依据就是乘法分配律。多项式的公因式的确定方法是: (1)当多项式有相同字母时,取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 (2)系数和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公因式可以是数、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下面我们通过例题进一步学习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 【分类解析】 1. 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a x abx acx ax m m m m 2 2 13 (2)a a b a b a ab b a ()()()-+---3 2 2 22 分析:(1)若多项式的第一项系数是负数,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系数是正数,在提出“-”号后,多项式的各项都要变号。 解:-+--=--+++++a x abx acx ax ax ax bx c x m m m m m 2 2 1323() (2)有时将因式经过符号变换或将字母重新排列后可化为公因式,如:当n 为自然数时,()()()()a b b a a b b a n n n n -=--=----222121;,是在因式分解过程中常用的因式变 换。 解:a a b a b a ab b a ()()()-+---3 2 2 22

) 243)((] 2)(2))[(() (2)(2)(222 223b b ab a b a a b b a a b a b a a b a ab b a a b a a ++--=+-+--=-+-+-= 2. 利用提公因式法简化计算过程 例:计算1368 987 521136898745613689872681368987123? +?+?+? 分析:算式中每一项都含有987 1368 ,可以把它看成公因式提取出来,再算出结果。 解:原式)521456268123(1368987 +++?= =?=987 1368 1368987 3. 在多项式恒等变形中的应用 例:不解方程组23 532x y x y +=-=-?? ? ,求代数式()()()22332x y x y x x y +-++的值。 分析:不要求解方程组,我们可以把2x y +和53x y -看成整体,它们的值分别是3和-2, 观察代数式,发现每一项都含有2x y +,利用提公因式法把代数式恒等变形,化为含有2x y +和53x y -的式子,即可求出结果。 解:()()()()()()()223322233253x y x y x x y x y x y x x y x y +-++=+-+=+- 把2x y +和53x y -分别为3和-2带入上式,求得代数式的值是-6。 4. 在代数证明题中的应用 例:证明:对于任意自然数n,32322 2n n n n ++-+-一定是10的倍数。 分析:首先利用因式分解把代数式恒等变形,接着只需证明每一项都是10的倍数即可。 3 23233222 222n n n n n n n n ++++-+-=+-- =+-+=?-?33122110352 22n n n n ()() Θ对任意自然数n,103?n 和52?n 都是10的倍数。 ∴-+-++3 2322 2n n n n 一定是10的倍数 5、中考点拨: 例1。因式分解322x x x ()()--- 解:322x x x ()()---

初中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知识点总结及训练题目-定值与最值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几何的定值与最值 几何中的定值问题,是指变动的图形中某些几何元素的几何量保持不变,或几何元素间的某些几何性质或位置关系不变的一类问题,解几何定值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分清问题的定量及变量,运用特殊位置、极端位置,直接计算等方法,先探求出定值,再给出证明. 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求平面几何图形中某个确定的量(如线段长度、角度大小、图形面积)等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求几何最值问题的基本方法有: 1.特殊位置与极端位置法; 2.几何定理(公理)法; 3.数形结合法等. 注:几何中的定值与最值近年广泛出现于中考竞赛中,由冷点变为热点.这是由于这类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目标不明确),解题时需要运用动态思维、数形结合、特殊与一般相结合、 逻辑推理与合情想象相结合等思想方法. 【例题就解】 【例1】 如图,已知AB=10,P 是线段AB 上任意一点,在AB 的同侧分别以AP 和PB 为边作等边△APC 和等边△BPD ,则CD 长度的最小值为 . 思路点拨 如图,作CC ′⊥AB 于C ,DD ′⊥AB 于D ′,DQ ⊥CC ′,CD 2=DQ 2+CQ 2,DQ= 2 1 AB 一常数,当CQ 越小,CD 越小,本例也可设AP=x ,则PB=x 10,从代数角度探求CD 的最小值. 注:从特殊位置与极端位置的研究中易得到启示,常能找到解题突破口,特殊位置与极端位置是指: (1)中点处、垂直位置关系等; (2)端点处、临界位置等. 【例2】 如图,圆的半径等于正三角形ABC 的高,此圆在沿底边AB 滚动,切点为T ,圆 交AC 、BC 于M 、N ,则对于所有可能的圆的位置而言, MTN 为的度数( ) ⌒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观察法》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观察法 一、内容提要 数学题可以猜测它的结论(包括经验归纳法),但都要经过严谨的论证,才能确定是否正确. 观察是思维的起点,直觉是正确思维的基础. 观察法解题就是用清晰的概念,直觉的思维,根据题型的特点,得出题解或猜测其结论,再加以论证. 敏锐的洞察力来自对概念明晰的理解和熟练的掌握. 例如:用观察法写出方程的解,必须明确方程的解的定义,掌握方程的解与方程的系数这间的关系. 一元方程各系数的和等于零时,必有一个解是1;而奇次项系数的和等于偶次项系数的和时,则有一个根是-1;n 次方程有n 个根,这样才能判断是否已求出全部的根,当根的个数超过方程次数时,可判定它是恒等式. 对题型的特点的观察一般是注意已知数据,式子或图形的特征,分析题设与结论,已知与未知这间的联系,再联想学过的定理,公式,类比所做过的题型,试验以简单的特例推导一般的结论,并探求特殊的解法. 选择题和填空题可不写解题步骤,用观察法解答更能显出优势. 二、例题 例1. 解方程:x+x 1=a+a 1. 解:方程去分母后,是二次的整式方程,所以最多只有两个实数根. 根据方程解的定义,易知 x=a ;或x= a 1. 观察本题的特点是:左边x 11=? x , 右边a 11=?a . (常数1相同). 可推广到:若方程f(x)+a m a x f m +=)((am ≠0), 则f(x)=a ; f(x)= a m . 如:方程x 2+22255a a x +=, x 2+3x -83202=+x x (∵8=10-1020). 都可以用上述方法解. 例2. 分解因式 a 3+b 3+c 3-3abc. 分析:观察题目的特点,它是a, b, c 的齐三次对称式. 若有一次因式,最可能的是a+b+c ;若有因式a+b -c,必有b+c -a, c+a -b ; 若有因式a+b, 必有b+c, c+a ; 若有因式b -c,必有c -a, a -b. 解:∵用a=-b -c 代入原式的值为零, ∴有因式a+b+c. 故可设 a 3+b 3+c 3-3abc=(a+b+c)[m(a 2+b 2+c 2)+n(ab+bc+ca)]. 比较左右两边a 3的系数,得m=1, 比较abc 的系数, 得 n=-1. ∴a 3+b 3+c 3-3abc=(a+b+c) (a 2+b 2+c 2-ab -bc -ca) 例3. 解方程x x =++++3333.

完整word版,2019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初三预赛试题

(第2题图) 2019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初三预赛试题 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 2018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九年级预赛试题 〔本卷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在以下各小题中,均给出四个答案,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不填、多填或错填均为零分、 1.从长度是2cm ,2cm ,4cm ,4cm 的四条线段中任意选三条线段,这三条线段能够组成等腰三角形的概率是〔〕 A 、41 B 、31 C 、21 D 、1 2、如图,M 是△ABC 的边BC 的中点,AN 平分∠BAC ,AN ⊥BN 于N ,且AB =10,BC =15,MN =3,那么△ABC 的周长为〔〕 A 、38 B 、39 C 、40 D.41 3、1≠xy ,且有09201152=++x x ,05201192=++y y ,那么y x 的值等于〔〕 A 、9 5 B 、5 9 C 、 52011- D 、9 2011- 4、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长是4,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 为直径作三个半圆(如下图),两个月牙形(带斜线的阴 影图形)的面积之和是10,那么以下四个整数中,最接近图 中两个弓形〔带点的阴影图形〕面积之和的是〔〕 A 、6 B.7C 、8 D 、9 5、设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二次函数2 )2(2b a cx x b a y - ---=在1=x 时取最小值 b 5 8-,那么△ABC 是〔〕 A 、等腰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直角三角形 6、计算机中的堆栈是一些连续的存储单元,在每个堆栈中数据的存入、取 出按照“先进后出”的原那么,如图,堆栈〔1〕中的2个连续存储单元 已依次存入数据b ,a ,取出数据的顺序是a ,b ;堆栈〔2〕的3个 连续存储单元已依次存入数据e ,d ,c ,取出数据的顺序是c ,d , e ,现在要从这两个堆栈中取出5个数据〔每次取出1个数据〕 ,那么不 (1) (2) (第5题图)

初1数学竞赛教程含例题练习及答案⑾

初一数学竞赛讲座 第11讲染色和赋值 染色方法和赋值方法是解答数学竞赛问题的两种常用的方法。就其本质而言, 染色方法是一种对题目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的一种形象化的方法。而凡是能用染色方法来解的题, 一般地都可以用赋值方法来解, 只需将染成某一种颜色的对象换成赋于其某一数值就行了。赋值方法的适用范围要更广泛一些, 我们可将题目所研究的对象赋于适当的数值, 然后利用这些数值的大小、正负、奇偶以及相互之间运算结果等来进行推证。 一、染色法 将问题中的对象适当进行染色, 有利于我们观察、分析对象之间的关系。像国际象棋的棋盘那样, 我们可以把被研究的对象染上不同的颜色, 许多隐藏的关系会变得明朗, 再通过对染色图形的处理达到对原问题的解决, 这种解题方法称为染色法。常见的染色方式有:点染色、线段染色、小方格染色和对区域染色。 例1用15个“T”字形纸片和1个“田”字形纸片(如下图所示), 能否覆盖一个8×8的棋盘? 解:如下图, 将 8×8的棋盘染成黑白相间的形状。如果15个“T”字形纸片和1个“田”字形纸片能够覆盖一个8×8的棋盘, 那么它们覆盖住的白格数和黑格数都应该是32个, 但是每个“T”字形纸片只能覆盖1个或3个白格, 而1和3都是奇数, 因此15个“T”字形纸片覆盖的白格数是一个奇数;又每个“田”字形纸片一定覆盖2个白格, 从而15个“T”字形纸片与1个“田”字形纸片所覆盖的白格数是奇数, 这与32是偶数矛盾, 因此, 用它们不能覆盖整个棋盘。 例2如左下图, 把正方体分割成27个相等的小正方体, 在中心的那个小正方体中有一只甲虫, 甲虫能从每个小正方体走到与这个正方体相邻的6个小正方体中的任何一个中去。如果要求甲虫只能走到每个小正方体一次, 那么甲虫能走遍所有的正方体吗?

数学知识点新知杯上海市初中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总结

2009年新知杯上海市初中数学竞赛参考解答 一、填空题(第1-5小题每题8分,第6-10小题每题10分,共90分) 1、对于任意实数a,b ,定义,a ?b=a (a +b ) +b, 已知a ?2.5=28.5,则实数a 的值是 。 【答案】4,132 - 2、在三角形ABC 中,22b 1,,2a AB BC a CA =-==,其中a,b 是大于1的整数,则b-a= 。 【答案】0 3、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被分成92个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它的周长可能是 。 【答案】50,94 4、已知关于x 的方程4322(3)(2)20x x k x k x k ++++++=有实根,并且所有实根的乘积为?2,则所有实根的平方和为 。 【答案】5 5、如图,直角三角形ABC 中, AC=1,BC =2,P 为斜边AB 上一动点。PE ⊥BC ,PF ⊥CA ,则线段EF 长的最小值为 。 6、设a ,b 是方程26810x x ++=的两个根,c ,d 是方程2 8610x x -+=的两个根,则(a+ c )( b + c )( a ? d )( b ? d )的值 。 【答案】2772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P (-1,1) , Q (2,2),函数y =kx ?1 的图像与线段PQ 延长线相交(交点不包括Q ),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133 2 k << 8方程xyz =2009的所有整数解有 组。 【答案】72 9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BC =CD ,∠ABC =78°,∠BCD =162°。设AD ,BC 延长线交于E ,则∠AEB = 。 第五题图 B A

初中数学竞赛专项训练.doc

初中数学竞赛专项训练(2) (代数式、恒等式、恒等变形)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括号内。 1、某商店经销一批衬衣,进价为每件m 元,零售价比进价高a%,后因市场的变化,该店把零售价调整为原来零售价的b%出售,那么调价后每件衬衣的零售价是 ( ) A. m(1+a%)(1-b%)元 B. m·a%(1-b%)元 C. m(1+a%)b%元 D. m(1+a%b%)元 2、如果a 、b 、c 是非零实数,且a+b+c=0,那么||||||||abc abc c c b b a a +++的所有可能的值为 ( ) A. 0 B. 1或-1 C. 2或-2 D. 0或-2 3、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若∠B =60°,则b c a b a c ++ +的值为( ) A. 2 1 B. 2 2 C. 1 D. 2 4、设a <b <0,a 2+b 2= 4ab ,则b a b a -+的值为 ( ) A. 3 B. 6 C. 2 D. 3 5、已知a =1999x +2000,b =1999x +2001,c =1999x +2002,则多项式a 2+b 2+c 2-ab -bc -ca 的值( ) A. 0 B. 1 C. 2 D. 3 6、设a 、b 、c 为实数,2 26 23 2222 π π π + -=+ -=+-=a c z c b y b a x ,,,则x 、y 、z 中,至少有 一个值 ( ) A. 大于0 B. 等于0 C. 不大于0 D. 小于0 7、已知abc ≠0,且a+b+c =0,则代数式ab c ca b bc a 222+ +的值是 ( ) A. 3 B. 2 C. 1 D. 0 8、若13649832 2 ++-+-=y x y xy x M (x 、y 是实数),则M 的值一定是 ( ) A. 正数 B. 负数 C. 零 D. 整数 二、填空题 1、某商品的标价比成本高p%,当该商品降价出售时,为了不亏损成本,售价的折扣(即降价的百分数)不得超过d%,则d 可用p 表示为_____ 2、已知-1<a <0,化简4)1 (4)1(22+-+-+a a a a 得_______ 3、已知实数z 、y 、z 满足x+y=5及z 2=xy+y -9,则 x+2y+3z=_______________ a

江苏省第十六届初中数学竞赛试题(初三年级)及答案

江苏省第十六届初中数学竞赛试题(初三年级) 一、选择题(6×6=36分) 1. 已知a b == 的值为 (A )3 (B )4 (C )5 (D )6 2. 若两个方程20x ax b ++=和2 0x bx a ++=,则( ) (A )a b = (B )0a b += (C )1a b += (D )1a b +=- 3. 下列给出四个命题: 命题1 若||||a b =,则||||a a b b =; 命题2 若2550a a -+= 1a =-; 命题3 若关于x 的不等式(3)1m x +>的解集是13x m < +,则3m <-; 命题4 若方程210x mx +-=中0m >,则该方程有一正根和一负根,且负根的绝 对值较大。 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4. 如图,四边形ABCD 中,∠BAD=90°, AB=BC=AC=6,AD=3, 则CD 的长是( ) (A )4 (B )(C )(D ) 5.已知三角形的每条边长的数值都是2001的质因数那么这样的三角形共有( )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 6.12块规格完全相同的巧克力,每块至多被分为两小块(可以不相等)。如果 这12 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n 名同学,则n 可以为( ) (A )26 (B )23 (C )17 (D )15 二、填空题(5×8=40分) 7. 若||2a ==,且0ab <,则a b -= . 8.如图,D 、E 、F 分别是△ABC 的边BC 、CA 、AB 上的点且DE ∥BA , DF ∥CA 。 (1) 要使四边形AFDE 是菱形,则要增加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要使四边形AFDE 是矩形,则要增加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题 第8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