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校德育治理的伦理思考

学校德育治理的伦理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51299197.html,

学校德育治理的伦理思考

作者:刘竑波

来源:《中国德育》2016年第07期

德育治理是教育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丰富性和可能性将在教育治理的实践深化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开拓,德育治理的正能量也将为教育治理的持续推进发挥重要作用。

“治理”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和古希腊语,原意是“控制、领导和操纵”,和“管理”的最初词义相当。1989年,世界银行会议在讨论非洲发展问题时,首次使用了“治理危机”这种说法。此后,“治理”概念开始广泛应用于各国的政治学、行政学和管理学领域,其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发展中,逐步成为一种被广为接受的理念。全球治理委员会在1995年发表了题为《我们的全球伙伴》的长篇研究报告,其中将治理的四大特征表述为:“它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上述特征,在教育领域显然也是适用的,它很好地描述了教育的历程(持续性与长期性)与特征(政府-教育局-学校多元主体、校长-教师-学生多方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多重互动),这就使得“治理”概念在教育领域的跨界使用成为可能,甚至变成一种全新的理念。虽然要真正实现其内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办“有道德的教育”——追求学校治理的道德目的

(一)“学校治理”首先必须成为“道德治理”

从“管理”到“治理”,看起来只是一字之差,却包含着现代管理理念的重大变化:治理并非废除已有管理,而是更强调管理的多主体性、管理过程的民主性,强调多方协商、合作、协调,以及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利益共生和目标共求。教育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重要的公共使命,更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因此,“教育治理”必须是“道德治理”,但它无须放弃以往的积累与成就重起炉灶,只是强调应当比以往更加凸显管理的人本境界以及多元共治的可能性,同时也回归道德的本意,即对于管理领域中所有人的有效关注和平等尊重,藉此发挥更大的学校系统效能,使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功用真正发挥到极致。在教育治理层面上,与其把德育看成学校工作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如把它看成是“有德之育”的缩写,是统领学校教育的最高指导思想与终极目的。

(二)明确德育治理的现实目标:培育合格公民和合格职业人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仍有其合理性,代表着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方向。其中,德育理应起到定位教育本质的作用。如果学校教育是有道德的,那么它必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打好基础。因此,德育治理的现实目标是:实现对“应试教育”的大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