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践与探索2

实践与探索2

实践与探索2
实践与探索2

18.5 《实践与探索》学案

一、知识梳理:

1、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可以看作一个______函数,一个一次函数可以看作一个________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就是其对应的两个一次函数的____________。

2、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3、不等式ax+b>0(a≠0)的解集是直线y=_______________位于x轴_____的图象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不等式ax+b<0(a≠0)的解集是直线y=_______________位于x轴_____的图象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一元一次方程ax+b=0(a≠0)的解是直线y=______________与x轴的交点的_____

二、双基巩固:

1.如下左图所示,l1反映了某公司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关系,l2反映了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关系,当该公司赢利(收入大于成本)时,销售量为()

A.小于3吨B.大于3吨C.小于4吨D.大于4吨

2.如上右图所示,OA,OB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学生运动路程与时间的一次函数图象,图中s 和t分别表示运动路程和时间.根据图象可知,?快者的速度比慢者的速度每秒快()A.2.5米B.2米C.1.5米D.1米

3.若一次函数y=3x-5与y=2x+7图象的交点P的坐标为(12,31),则方程组

35, 27 x y

x y

-=

?

?

-=-?

的解为()

A.

12

31

x

y

=

?

?

=

?

B.

31

12

x

y

=

?

?

=

?

C.

24

62

x

y

=

?

?

=

?

D.以上答案都不对

4.二元一次方程组

24,

2312

x y

x y

+=

?

?

-=

?

的解即为一次函数______和_______的图象交点的坐标.

第6题

5.两直线y=2x-1和y=2x+3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由此可知方程组

21,

23

x y

x y

-=

?

?

-=-

?

的解的情

况为_______.

6.某公司市场营销部的营销人员的个人收入与其每月的销售量成一次函数关系,其图象如图所示,?由图中所给的信息可知,?营销人员没有销售时的收入是________元.7.利用图象解下列方程组:

(1)

1,

336;

x y

x y

=+

?

?

-=

?

(2)

742,

3624.

x y

x y

+=

?

?

-=

?

8.作出函数y=x-3的图象,并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x取哪些值时,y>0?(2)x取哪些值时,y<0?

9、汽车由天津驶往相距120千米的北京,汽车离开天津的距离为s(千米),

汽车行驶的时间为t(小时)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1)汽车用几小时可以从天津到达北京?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2)当汽车行驶1小时时,离开天津的距离是多少?

10.已知一次函数y=-2x+4与y轴的交点为B,y=3x+1与y?轴的交点为C,两函数图象的交点为A,求△ABC的面积.

三、拓展探究

1.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象如图,?则下列结论①k<0;②a>0;③当x<3时,y1

A.0 B.1 C.2 D.3

2.一天,小明背着书包去上学,几分钟后,他爸爸?发现他忘了带今天的家庭作业,于是小明的爸爸拿着作业本追赶小明,图中的l1,l2分别表示两人所走的路程s(米)和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哪条线表示小明的爸爸所走的路程与追赶时间的关系?(2)30分钟内小明的爸爸能追上小明吗?

3.青云中学需要添置某种教学仪器,方案一:到商家购买,每件需要8元;方案二:学校自己制作,每件需要4元,另外需要制作工具的租用费120元,设需要仪器x件,方案一与方案二的费用分别为y1(元),y2(元).(1)分别写出y1,y2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若学校需要添置仪器50件,问应采用哪种方案?说明理由.

《诊断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目的评价双语教学在《诊断学》课程实施的可行性。方法对2010级临床医学生分别选取50名学生为观察组,50名学生为对照组,对平时考勤、课堂活跃程度、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接受双语教学的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平时考勤4.88±0.12,课堂活跃程度4.69±0.33,技能操作考试平均成绩94.32±5.17 ,理论考试平均成绩88.54±10.2;对照组的平时考勤3.54±0.36,课堂活跃程度3.70±0.23,技能操作考试平均成绩89.18±3.69,理论考试平均成绩73.95±11.5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诊断学》双语教学不但增加学习兴趣,还可提高学生的医学专业英语水平。结论双语教学可明显提高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且无论是在知识掌握还是技能操作方面均获得较理想成绩。 标签:双语教学诊断学医学英语 为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医学人才,加速我国的生命科学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实行双语教学也成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诊断学》是医学院校的专业必修课,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课程,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1]。为此,我们在2010级临床医学本科《诊断学》教学中选择了部分学生实行了双语教学,并通过对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双语教学的效果,总结了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双语教学模式,为日后开展双语教学奠定了基础。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来自于大学三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50人为2010级学生,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20~24岁,平均为(20.37±1.25)岁。纳入标准:(1)均为自愿报名;(2)具备自学能力;(3)大学英语平均成绩70分以上或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且英语听说能力测试合格。排除标准[4]:(1)不愿参加双语教学的学生;(2)英语水平不符合要求者;(3)因休学等其它原因而无法完成研究者。对照组为同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50名,男34例,女16例。年龄20~25岁,平均为(20.09±2.20)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及专业成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 教学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按《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观察组采取中文与英语的双语教学方式授课,对照组仅采取单一母语授课。具体内容:(1)授课方式:均为小班(<50人)讲授;(2)教学手段:制作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播放教学视频,应用教学模型等,提升学生的听课兴趣及理解效率。观察组师生互动要求应用英语对答,制作的教学PPT为全英文,

【精选】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报告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 成果报告 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唤醒,在于激励,从而让每一个生命都闪现希望的曙光。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学生,现实中的学生因为教育环境、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差异而呈现不同的学习结果。在亚迪校园大部分学生是比亚迪公司子弟,随父母进入公司而从内地插班到亚迪,学习基础良莠不齐的现象尤为突出。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怎么办?答案:不能放弃;面对学生发展不均衡的整个班级怎么办?答案:实施分层教学。在分层教学中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差异,在个性化的教学过程中满足全体同学的求知需求与心理需求,使得每一个学生能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近年适逢比亚迪公司提出创办优质化精品化学校,借创精品提质量契机,小学数学组在四、五、六年级开展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两年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家长的认可、学校的激励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赞誉。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分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的主题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根本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实施素质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途径,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采用“一刀切”或“齐步走”的教学方式只会涣散学生的意志,泯灭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是无法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发展的。分层教学正是从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等方面出发,解决素质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的。 2、分层教学是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标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句话落实了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反映了教学中要面向全体,体现了基础性、广泛性和发展性合一的总体目标。新的数学课程应该是顺应“每一个孩子健康发展”的课程,而不是凸显优秀学生的筛子,更不应该成为淘汰沙粒的大浪。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只有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才能唤醒学

“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

“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 发表时间:2013-04-19T11:37:44.84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3学年33期供稿作者:汤翠苹 [导读]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河南省南阳市二十八中学汤翠苹 一、“分层教学” 提出的原因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采用分平行班,采用同一种教法,同一种作业,同一种评估测试的做法,显然不能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存在的差异,使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全面推进高效课堂课改,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就要调整课堂结构,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实行有差异的分层教学。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措施 1.学生分层 主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在课堂上及平时的表现,大致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智力好,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成绩优秀的称之为“优等生”;第二层:智力一般,学习态度端正、认真,但成绩一般的称之为“中等生”;第三层:基础较差,智力较差,接受能力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称之为“学困生”。在座位的编排上最好四个人(1个优等生,2个中等生,1个学困生)为一个学习小组,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 2.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学困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中等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优等生要求在中等生要求的基础上,培养一定的创新意识,学会一定的数学思想及方法。 如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2.3“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的教学目标定为: 共同目标:记住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能用它来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学困生目标:了解推导过程,记住求根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中等生目标:理解用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的过程,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的问题。 优等生目标:能推导求根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有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 3.讲解分层 在实施教学时,要有的放矢,先讲基础知识以保证全体学生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内容,对学困生要详细讲解,节奏慢点,适当降低难度;再讲授稍有难度及难度较大的问题,对中等生和优等生,能让他们自己思考的就放手让他们自己思考,能让他们合作完成的就让他们合作完成,即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以保证各个层面的学生吃得饱,吃得好。 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学习1.2“不等式的性质”一节时: 对于学困生,希望他们能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已知:5>3 则①、5+4 3+4;②、5+(-7) 3+(-7); ③、5?(+3) 3?(+3);④、5??(-3) 3?(-3) (2)已知:a>b,则①、 a+2 b+2 ;②、a_2 b-2; ③、a?(+2) b?(+2);④、a?(-2) b?(-2) 对于中等生,要求他们能够根据上面的式子、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归纳总结,并用语言文字进行概括。 对于优等生,要求他们能够运用数学式子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表示出来。 4.提问分层 为了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各个层面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基础问题,让学困生来回答,以此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成功意识;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让中等生来回答;设计一些难度较大、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优等生来回答。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及时的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5.练习、作业分层 对于学困生,能完成课本上每节的随堂练习、习题及每章的复习题中的知识技能基础题即可,使学困生有兴趣按时完成练习及作业,达到培养基本能力的要求;对于中等生,不仅要完成学困生的任务,而且还要完成课本上每节的随堂练习、习题及每章的复习题中的数学理解题,使他们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力有所提高;对于优等生,不仅要完成中等生的任务,而且还要完成课本上每节的随堂练习、习题及每章的复习题中的问题解题、联系拓展题,这样既能培养优等生的基本技能,又能拓展思路,同时培养了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巡视工作,及时反馈信息,练习时,在黑板上:简单的题由学困生板演,稍有难度的题由中等生或优等生板演;在下面:加强对中、低层学生的辅导,可以让优等生辅导中等生,中等生辅导学困生,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在作业上,要全部批改,有问题的作业要当面指出错误及原因,并及时改正。 6.测试分层 测试是对教学方面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它具有达标,检测、矫正、强化、层次反馈功能。每次的章节检测题,优等生全做,中等生适当的删减,学困生只做基础题,各个层次的试卷满分均相同,这样以来,既不会使学困生考得“灰溜溜”,也不会把优等生考的“轻飘飘”,有利于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分层教学实施的效果。 实施分层教学有力地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调动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高中文言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高中文言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学语文论文 高中文言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周磊 在长期的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难讲难教、学生难学难记的现象。由于学生在性格、后天教育、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整齐划一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模式都是欠科学的。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文言文分层教学便是一条重要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因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文言文分层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智能表现是多元的,差异是巨大的,其学习文言文的方式必然是不同的,对文言文感悟、理解、记忆就不能是千篇一律的。例如音乐智能强的学生更适合反复诵读与吟咏,内省智能强的学生更适合独立思考,人际交往智能强的则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等。在文言文教学当中,我们教师就需要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各自智能的特点强弱,引导其运用恰当的学习方式。心理学家布鲁姆曾经说过“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的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帮助造成的。”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发生之前根据学生各自特点划分必要的层次,如接受过程、兴趣因素等作为依据而设计教学,那么学生全体都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传统教学把我们的学生塑造成千人一面,没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缺乏主见和创造力。长

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始终围绕高考这一指挥棒,忽视了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培养,机械式地抓字词、抓背诵,缺乏文言文的美育教学,极大损害了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真正内涵。“大班统讲”使教学很难照顾到每位学生个体,再加上部分教师教法枯燥,更加重了这种恶性循环,使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遭到扼杀。 二、文言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文言文教学目标分层次 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往往只注意抓“六点”: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成语熟语名句等,却忽视了文言文的艺术魅力。在实践中将教学目标更加区分明确。对于后进生我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价值观原因造成,一类是智力原因造成。对于前者,我们主要发挥文言文的思想启蒙作用,明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学生引入正道,正如桐城派所倡导的“义理、考据、章法”,明确将义理放在首位。如学习《陈情表》,让他们和李密进行比较,联系自己的家人,感受亲情的可贵;学习《勾践灭吴》,让他们回答决定战争胜败的原因等。总之,抓住一切可能的因素树立起他们心中纯洁、善良的一面。对于一般学生,将文言文学习注意的“六点”教给他们,让他们自主找出全篇“六点”的内容,并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师及时指导和鼓励。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将其目标引领为对写法的探究,如在学习《六国论》时,让他们负责探究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如何安排篇章结构,何处是总论点、分论点,如何运用修辞等等,并运用到写作当中去。文言文文字精练、内涵深刻、思想隽永的特点会逐渐融入到他们的创作当中。 2.文言文教学方法分层次

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王运涛)

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 前言 本研究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教学的现状和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介绍了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方法、教学过程、测评手段及教学效果。在一年多的实践中,课题组多位教师在多个专业的多门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中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等因素,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对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相应的目标和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手段并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都能有最好的发展和最大限度的提高,从而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全体性的特征。 本研究以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某些专业课程教学为样本,着重对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教学的实践进行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展开研究,从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施办法入手,对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指导原则、实施条件、实施策略、实施程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内在规律性,希望能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分层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实证分析选取了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某些专业课程作为主要探讨的对象,所采用的数据是混合数据,用来研究“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建立及获得成功的影响因素。首先提出本研究的背景与动机,从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高职院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高职院校专科教学“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的必然性,然后从国内外对于多层次教学的相关文献进行探讨,分析其对分层次教学方案的不足,从而建立起本课题分层次教学的研究方案,对高职院校的某些专业课程实施了分层次教学法,总结了经验和需要注意的问题。采用访谈法、问卷法、行动研究法等对分层次教学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模式,并探究分层次教学法的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后续研究的一些建议。

实践与探索(函数图像)

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数学学科教案

教 学 内 容、过 程 安 排 (包括德育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等) 分析、评价 反思、体会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 书上问题1 P48 探索 由函数图象解答问题时,首先要明确横、纵轴表示的含义,函数图象的交点 坐标表示两个图象上横、纵坐标都相同的点,在横轴上的一定范围内,位于 上方图象的函数值要比位于下方的图象的函数值大。 归 纳 一般地,从函数图象上观察得出值是一个估计值,图象画得越准确,观察 得越仔细,所得的值就越准确。 例题讲解 例1 小张准备将平时的零用钱节约一些储存起来.他已存有50元,从现 在起每个月节存12元.小张的同学小王以前没有存过零用钱,听到小张在存 零用钱,表示从小张存款当月起每个月存18元,争取超过小张.请你写出小 张和小王存款和月份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计算半年以后小王的存款是多少, 能否超过小张?至少几个月后小王的存款能超过小张? 例2 利用函数图象解方程组?? ?+=--=422x y x y 思路与技巧 y =-x-2与y =2x+4是两个一次函数,它们的图象有一交点, 则该交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都满足两函数关系式,即自变量和对应的函数值 同时满足两函数关系式,而两个一次函数的关系式就是方程组中的两个方 程,所以交点的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于是画出两函数的图象,求出交点坐 标,就得到了方程组的解. 解答 在同—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图17—47). 口答 独立思考 交流回答

教学内容、过程安排 (包括德育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等) 分析、评价 反思、体会两直线的交点为(-2,0),所以方程组? ? ? + = - - = 4 2 2 x y x y 的解是? ? ? = - = 2 y x 例4下图表示一艘轮船和一艘快艇沿相同路线从甲港出发到乙港行驶过 程中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别是正比例函数图象和一次函数图象).根据 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求出表示轮船和快艇行驶过程的函数解析式(不要求写出自变 量的取值范围); (2)轮船和快艇在途中(不包括起点和终点)行驶的速 度分别是多少? (3)问快艇出发多长时间赶上轮船? 巩固练习 1.利用图象解下列方程组:(1) ?? ? ? ? + = - - = .4 2 1 ,1 2 x y x y (2) ? ? ? - = + = - .5 ,2 2 y x y x 2.已知直线y=2x+1和y=3x+b的交点在第三象限,写出常数b的取值 3.学校准备去白云山春游.甲、乙两家旅行社原价都是每人60元,且都表 示对学生优惠.甲旅行社表示:全部8折收费;乙旅行社表示:若人数不 超过30人则按9折收费,超过30人按7折收费. (1)设学生人数为x,甲、乙两旅行社实际收取总费用为y1、y2(元),试分 别列出y1、y2与x的函数关系式(y2应分别就人数是否超过30两种情况列出); (2)讨论应选择哪家旅行社较优惠;(3)试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1)题两个 函数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释题(2)题讨论的结果. 4.药品研究所开发一种抗菌新药.经多年动物实验,首次用于临床人体 试验.测得成人服药后血液中药物浓度y(微克/毫升)与服药后时间x(时)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下图.请你根据图象:

“学科分层教学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学科分层教学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将“面向全体学生”放在首位,既顺应了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必然。我们知道,在教学过程中,任何学生的天赋、品格、智能、体能状况总是处在相应的层面上,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发展的多元化因素决定了学生发展目标的多层次性。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至于出现了“吃不了”、“吃不饱”的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这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学科分层教学实践研究就是要打破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充分关注学困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收获,都有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现状分析 小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主要是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以保证学生都有提高,都有收获。目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在备课时没有从全体学生的基础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二是教师在课堂上追求教学过程的完整,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没有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三是在作业布置上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整齐划一,致使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 我校是一所两轨制小学,是一所区属公办双语实验小学,近年来进行双语教学实验,课堂教学效率、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周围名校林立,生源差、生源不稳定,流动性大。特别是转入学生,由于教材不同,起点不一,班级学生之间差异大,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从全体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造成了部分学生学力差,成绩低,影响了学校的教学水平。 3.课题研究的意义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发展观,着眼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关注学生思想的变化,学生个性的差异,知识形成的过程。

【函数及其图象】 实践与探索(2)

【函数及其图象】实践与探索(第2课时) (一)本课目标 1.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相互 关系. 2.学会用图象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二)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课本第54页图17.5.2(上节课的例题图象). 对照图象,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当x取何值时,2x-5=-x+1? (2)当x取何值时,2x-5>-x+1? (3)当x取何值时,2x-5<-x+1? 2.课前热身 学生展示上节课课后收集的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相关资料和 图片,?交流探讨得出的两种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3.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通过观察一次函数的图象,?回答提出的问题 和用图象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本节课我们将着重探讨一次

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2)四边互动. 互动1 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幻灯片4. 问题2:画出函数y=3 2 x+3的图象, 根据图象,指出:(1)x取什么值时,函数 值y?等于零?(2)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 y始终大于零? 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解答的结 果. 师:由问题2,想想看,一元一次方程3 2 x+3=0的解,不等式 3 2x+3>0?的解集与函数y=3 2 x+3的图象有什么关系?说说你的想法, 并和同学讨论交流. 生:分组讨论交流后,再在全班展开交流,让全体同学达成共识. 明确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画出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当x=-2时,函数值等于零;当x>-2时,函数值始终大于零. 归纳可得:从“数”的角度来看,一次函数y=kx+b(k≠0)的函数值是0时,对应的x的值就是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当一次函数y=kx+b的值大于0时,对应部分x?的取值的集合,就是不等式kx+b>0的解集;当一次函数y=kx+b的值小于0时,?对应部分x的取值的集

实践与探索2

18.5 《实践与探索》学案 一、知识梳理: 1、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可以看作一个______函数,一个一次函数可以看作一个________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就是其对应的两个一次函数的____________。 2、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3、不等式ax+b>0(a≠0)的解集是直线y=_______________位于x轴_____的图象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不等式ax+b<0(a≠0)的解集是直线y=_______________位于x轴_____的图象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一元一次方程ax+b=0(a≠0)的解是直线y=______________与x轴的交点的_____ 二、双基巩固: 1.如下左图所示,l1反映了某公司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关系,l2反映了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关系,当该公司赢利(收入大于成本)时,销售量为() A.小于3吨B.大于3吨C.小于4吨D.大于4吨 2.如上右图所示,OA,OB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学生运动路程与时间的一次函数图象,图中s 和t分别表示运动路程和时间.根据图象可知,?快者的速度比慢者的速度每秒快()A.2.5米B.2米C.1.5米D.1米 3.若一次函数y=3x-5与y=2x+7图象的交点P的坐标为(12,31),则方程组 35, 27 x y x y -= ? ? -=-? 的解为() A. 12 31 x y = ? ? = ? B. 31 12 x y = ? ? = ? C. 24 62 x y = ? ? = ? D.以上答案都不对 4.二元一次方程组 24, 2312 x y x y += ? ? -= ? 的解即为一次函数______和_______的图象交点的坐标. 第6题

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水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A,B,C”三类,再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评.本文是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践探索. 【关键词】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实践探索 素质教育是全面性的普及的教育,是一种发展的教育,而不是英才教育.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素质,在不同起点上不断进步发展.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给学生个性以合理表现的余地.而“分层教学”正是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因时施教”与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育的较好结合,是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的有机组合.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水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A

(学困生)、B(中等生)、C(优等生)”三个层次(此层次是动态的),再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评的一种教学模式. 1.分层备课,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进行的主线,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它确立了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和主要方面.因为“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以同时兼顾各类学生为出发点的,因而“分层备课”首先是要给不同类型的学生,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教科书中的正文、练习题、习题中的“复习巩固”是每名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而习题中的“综合运用”“拓广探索”属于较高要求,是为程度较好的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同时要体现大纲基本要求,可以分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类. 要求A类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C类学生达到“较高教学目标”,做相应练习,B类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较高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分层备课”在目标分层之后,教师要对所教知识进行具体的分层,即对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类测试进行周密的思考和准备.

实践与探索

实践与探索(4) [本课知识要点]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及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 [MM 及创新思维] 上节课的作业第5题:画图求方程22 +-=x x 的解,你是如何解决的呢?我们来看一看两位同学不同的方法. 甲:将方程22+-=x x 化为022=-+x x ,画出22-+=x x y 的图象,观察它与x 轴的交点,得出方程的解. 乙:分别画出函数2x y =和2+-=x y 的图象,观察它们的交点,把交点的横坐标作为方程的解. 你对这两种解法有什么看法?请与你的同学交流. [实践与探索] 例1.利用函数的图象,求下列方程的解: (1)0322=-+x x ; (2)02522 =+-x x . 分析 上面甲乙两位同学的解法都是可行的,但乙的方法要来得简便,因为画抛物线远比画直线困难,所以只要事先画好一条抛物线2x y =的图象, 再根据待解的方程,画出相应的直线,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 程的解. 解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 函数2x y =和32+-=x y 的图象, 如图26.3.5, 得到它们的交点(-3,9)、(1,1), 则方程0322=-+x x 的解为 –3,1. (2)先把方程02522=+-x x 化为 01252=+- x x ,然后在同一直角 坐标系中画出函数2x y =和125-=x y 的图象,如图26.3.6,

得到它们的交点(21,41)、(2,4), 则方程02522=+-x x 的解为 21,2. 回顾与反思 一般地,求一元二次方程)0(02 ≠=++a c bx ax 的近似解时,可先将方程02=++c bx ax 化为02=++a c x a b x ,然后分别画出函数2x y =和a c x a b y --=的图象,得出交点,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的解. 例2.利用函数的图象,求下列方程组的解: (1)?? ???=+-=22321x y x y ; (2)???+=+=x x y x y 2632. 分析 (1)可以通过直接画出函数2 321+-=x y 和2x y =的图象,得到它们的交点,从而得到方程组的解;(2)也可以同样解决. 解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2x y =和2321+- =x y 的图象,如图26.3.7, 得到它们的交点(23-,4 9)、(1,1), 则方程组?????=+-=22321x y x y 的解为???==??? ????=-=11,49232211y x y x .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x x y 22 +=和63+=x y 的 图象,如图26.3.8, 得到它们的交点(-2,0)、(3,15),则方程组???+=+=x x y x y 2632的解为???==???=-=15 3,022211y x y x . 探索 (2)中的抛物线画出来比较麻烦,你能想出更好的解决此 题的方法吗?比如利用抛物线2 x y =的图象,请尝试一下. [当堂课内练习] 1.利用函数的图象,求下列方程的解: (1)012=++-x x (精确到0.1) ;

实践与探索教案设计

实践与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索,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二次函数及其图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能够运用二次函数及其图像、性质去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2.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与二次函数及其图像有关的问题,如拱桥跨度、拱高计算等,利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具有很现实的意义。本节课,请同学们共同研究,尝试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二、探索问题: 问题1: 教学要点: 1.让学生讨论、交流,如何将文学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得出问题(1)就是求函数y =- x 2+2x +最大值,问题(2)就是求如图(2)B 点的横坐标;45 2.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3.让一两位同学板演,教师讲评。 解:以AB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以过点O 的y 轴的垂线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这时,涵洞的横截面所成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y 轴,开口向下,所以可设它的 函数关系式为: y =ax 2 (a <0) (1)

因为AB 与y 轴相交于C 点,所以CB = =0.8(m),又OC =2.4m ,所以点B 的坐标是AB 2 (0.8,-2.4)。因为点B 在抛物线上,将它的坐标代人(1),得-2.4=a ×0.82, 所以:a =-,154 因此,函数关系式是: y =-x 2……(2)154 因为OF =1.5m ,设FD =x 1m(x 1>0),则点D 坐标为(x 1,-1.5)。因为点D 的坐标在抛物线上,将它的坐标代人(2),得: -1.5=-x 12,154 x 12=,25 x 1=±,105 x 1=-不符合假设,舍去,所以x 1=。105105 ED =2FD =2×x 1=2×=≈×3.162≈1.26(m)105 251025所以涵洞ED 是m ,会超过1m 。25 10问题3: 教学要点: 1.先让学生回顾函数y =ax 2+bx +c 图像的画法,按列表、描点、连线等步骤画出函数y =x 2-x -的图像。34 2.教师巡视,与学生合作、交流。 3.教师讲评,并画出函数图像,如图(4)所示。

2020华师版 17.5 实践与探索

17.5实践与探究 第一课时 1.某种汽车可装油400L ,若汽车每小时的用油量为x (L ).(1)用油量)(h y 与每小时的用油量x (L )的函数关系式为 ;(2)若每小时的用油量为20L ,则这些油可用的时间为 ;(3)若要使汽车继续行驶40h 不需供油,则每小时用油量的范围是 . 2.甲、乙两地相距250千米,如果把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y (小时),表示为汽车的平均速度为x (千米/小时)的函数,则此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 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 。底边上的高为y ,则它的面积为定植S 时,则x 与y 的函数关系式为( ) A.x S y = B. x S y 2= C.x S y 2= D.S x y 2= 4. (08佳木斯市)用电器的输出功率P 与通过的电流I 、用电器的电阻R 之间的关系是 2P I R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P 为定值,I 与R 成反比例 B .P 为定值,2 I 与R 成反比例 C .P 为定值,I 与R 成正比例 D .P 为定值,2 I 与R 成正比例 5.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其体积V ()3 m 是密度)/(3 m kg ρ的反比例函数, 请你根据图中的已知条件,下出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 当V=1.93 m 时,ρ= .

6你吃过拉面吗?实际上在做拉面的过程中就渗透着数学知识: 一定体积的面团做成拉面,面条的总长度y ()m 四面条的粗细 (横截面积)S ()2 mm 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 (1)写出y 与S 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面条粗1.62mm 时,面条的总长度是多少米? 7.蓄电池的电压为定植,使用此电源时,电流I (A )和电阻R ()Ω成反比例函数关系,且当I=4A ,R=5Ω. (1)蓄电池的电压是多少?请你写出这一函数的表达式. (2)当电流喂A 时,电阻是多少? (3)当电阻是10Ω.时,电流是多少? (4)如果以此蓄电池为电源的用电器限制电流不超过10A ,那么用电器的可变电阻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第二课时 1. 正在新建中的饿某会议厅的地面约5002m ,现要铺贴地板砖. (1) 所需地板砖的块数n 与每块地板砖的面积S 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 为了使地面装饰美观,决定使用蓝、白两种颜色的地板砖组合成蓝白相间的图案, 每块地板砖的规格为80×802cm ,蓝、白两种地板砖数相等,则需这两种地板砖各多少块? 2.正比例函数x k y 11=和反比例函数x k y 2 2=交于A 、B 两点。若A 点的坐标为(1,2)则B 点的坐标为 . 3. 已知点P 在函数2 y x = (x >0)的图象上,PA⊥x 轴、PB⊥y 轴,垂足分别为A 、B ,则长方形OAPB 的面积为__________.

七年级数学下册《实践与探索》教案华东师大版

6.3 实践与探索(行程问题) 教学目的 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行程问题。 2.难点:间接设未知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2.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是什么?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二、新授 例1.小张和父亲预定搭乘家门口的公共汽车赶往火车站,去家乡看望爷爷,在行驶了三分之一路程后,估计继续乘公共汽车将会在火车开车后半小时到达火车站,随即下车改乘出租车,车速提高了一倍,结果赶在火车开车前15分钟到达火车站,已知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是40千米/时,问小张家到火车站有多远? 先让学生互相交流,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吴小红同学的解法: 画“线段图”分析 若直接设元,设小张家到火车站的路程为x 千米。 1.坐公共汽车行了多少路程?乘的士行了多少路程? 2.乘公共汽车用了多少时间,乘出租车用了多少时间? 3.如果都乘公共汽车到火车站要多少时间? 4.等量关系是什么? “都乘公共汽车将会在火车开车后半小时到达” 这就是说,小张出发前离火车开车时间有(x 40 -12 )小时。 “下车改乘出租车赶在火车开车前15分钟到达火车站”

这表示小张从家到火车站共用了(x 40 -12 -1560 )小时,即(x 40 -34 )小时 因此,找出等量关系。 下面分析张勇同学的解答,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进行比较。“都乘公共汽车要晚半小时,下车改乘出租车,结果提前15分钟”,这表示小张从家到火车站实际比都乘公共汽车提前言小时,注意到提前的小时是由于乘出租车而少用的。 也就是说,上图中C 到B 行程公共汽车比租车多用34 小时 如果设乘公共汽车行了x 千米,则出租车行驶了2x 千米。小张家到火车站的路程为3x 千米,那么也可列出方程。 让学生比较以上两种解法,它们各是如何设未知数的?哪一种比较方便?是不是还有其他设未知数的方法? 可设公共汽车从小张家到火车站要x 小时,可列方程: 3x 40 -2x 80 = 34 结果与以上两种解法相同。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对正确作法都加以肯定,再让他们比较各种方法。使学生体会设未知数的方法不同,所列方程的复杂程度一般也不同,因此在设未知数时要有所选择。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20页练习4。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行程问题的应用题,这个问题涉及常见的一个数量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以及由此导出的其他关系,同学们经过认真观察、分析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尝试设未知数的方法不同,所列出的方程的复杂程度也不同,如何选择设未知数使方程较为简单呢?关键是找出较简捷地反映题目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根据这个等量关系确定怎样设未知数。

分层教学的思考

分层教学的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 的群体。福州市教育局明文规定,不得以任何理由将学生分成快、慢班或尖子班、特色班。学生学习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教学面向中等生时,由于学生差异过大,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状况长期存在,并引起了主要是部分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尤其是他们家长担心:优秀的升入高一级学校后能否得到良好、高效的教育。也使原来不同类型学校从过去自身实际出发探索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成功经验,如“高难度,高速度”,“抓中间,带两头”,“低起点,小步走,缓坡度”等受到了由于生源变化的挑战。 为了真正让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一些学校开始寻找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方式――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几种模式及其利与弊 分层教学从模式看主要有二大类型:分科不分班和同堂异步式,从层次看主要有分A、B二层式,A、B、C、D四层式。

1.分科不分班式 分科不分班式特点是:不改变原教学行政班,在部分学科(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中,突破班级界限,依据学习水平和个人意愿重新组合成层次不同的教学班,使差生有了发言机会和勇气,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优生也能“吃得饱”,以确保教和学都更有针对性,这种教学班的学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依据测试,平时表现和学生的人个意愿适时进行调整。 (1)分A、B层式。这是把学生分成A、B二层,即把相邻二个班如:1、2班学生分A、B层再合为A、B班,由原来行政班教师来上A、B二个班课程。这种分法比较适合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因为教师教学对象稳定,与原来行政班挂钩,便于教学管理。且由于各位教师所教学生总体水平仍相近,便于对教师评估,由于与行政班关系紧密易于形成班组氛围,这种班集体相对较稳固。但处于中间状态学生难以分班,尤其是有的学生数学好些,有的是英语好些,该往哪个班分,产生了矛盾。 (2)分A、B、C、D四层次,也有的分为A、B、C三层式。这种分法注意到学生层面差异必须缩小,教师教学更有针对性,但相对而言打乱了原行政班,组成班级学生来源较分散,给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所以适用于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由于学生较难与行政班挂钩,给教师评估带

实践与探索

实践与探索 第一课时(几何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直观认识具体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2、借助图形的分析来发现数量关系,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实践运用中的作用。 3、使学生体会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简单应用的前提下,把方程进一步联系到具体问 题中,运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难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借助直观的图形来分析和发现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教学过程: 一、任务向导 1、问题 用一根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你知道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面积公式= 。 (1)如果长方形的长是7厘米,那么宽是多少?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如果使长方形的宽是长的3 2,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3)如果使长方形的宽比长少4厘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 少?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讨论: (一)在这三个问题中,能不能直接设长方形的面积为未知数? (二)将题(3)中的宽比长少4厘米改为3厘米、2厘米、1厘米、0 厘米(即长与宽相等),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变化?

结合上面的三个问题,我们发现:在长方形的周长一定的情况下,它的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当长和宽相等,即成为正方形时,面积最大,通过以后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其中的道理. 有趣的是:若把这根铁丝围成任何封闭的平面图形(包括随意七凹八凸的不规则图形),面积最大的是。这里面的道理需要较为高深的学问。 二、课堂练习: 1、已知圆柱甲的直径为40毫米,圆柱乙的直径为60毫米,高为60毫米,且圆 柱乙的体积是圆柱甲的3倍,求圆柱甲的高。 三、反思小结:1、本课通过对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探索,我们发现用列方程 的方法来解决比较方便。 2、在列方程解决问题中可发通过一些实践来寻找数量关系,再 根据等量关系,发便求得问题的解。 四、作业布置 完成16页1.2题

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的各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分层教学就是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老师的培养下,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学生分层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为三个层次:A层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层基础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C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对学生的分层应由教师掌握,不宜对学生公开,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分层不宜过多,同时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层次低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然后根据因组异质、互助共进的原则,适当搭配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一优二中一差四人组成。学生在这种小组讨论交流时,较为优秀的学生可通过介绍自己的思维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并通过概括组员的发言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中等的学生在交流中能得到启发,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较差的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还可以得到他人的帮助,利于他们在教师点拨或讲解时听懂,理解和掌握。 分层教学实践证明,由于分层教学的课堂结构需要分类自学,与分层指导适时切换,在组织教学上,建立相配套的新的课堂常规尤为重要,否则分层教学落不到实处,往往是给A层学生设计的问题让B层学生回答了,其关键要做好两条,一要做好对小组长的指导和培养工作,二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常规培养和训练。要着重训练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自学、讨论、自查、互批、矫正等。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善于思考的习惯。对于七年级新生我觉得不宜分层,应编平衡班,做好中小学衔接,兴趣的激发及良好习惯的养成等工作,重点放在辅差上,使尽可能多的学生适应初中学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一旦良好的习惯养成,以后的教学工作将比较轻松而且富有成效。 (二)分层备课策略 分层备课是分层教学的前提,备课充分,上课才有针对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基础不一,这就要求老师从教学目标、内容、时间、步骤、方法、教具准备等坚持与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际适应。 1、目标分层 对差生,适当降低教学起点,要求学会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掌握基本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