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大纲

一、课程名称: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二、总学时:48学时

三、学分:3学分

四、课程简介:本课程结合当前我国社会转型、体制转轨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着重讲授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社会工作知识、理论和方法(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介绍我国社会工作的实践以及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的进展,帮助学生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为从事社会服务做准备。

五、教材: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六、教学目的:社会工作既是一种助人活动,也是一门学科,属于应用社会学的范围。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做到如下几点:

(1)要处理好社会工作的科学性和价值追求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用人类社会进步的普遍知识来看待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实现科学性与应用性的统一;

(2)要处理好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之间的关系,做到理论知识与实务知识并重;

(3)要处理好课堂讲述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同时注意课堂教学和以后学生实践(实习)的关系。社会工作强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和助人方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被检验、被强化。

七、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八、考试方式:采取闭卷考试,百分制,60分为通过。课程总成绩(满分100分)由试卷卷面考试成绩、出勤与课堂互动参与成绩、作业成绩等三部分组成。其中试卷卷面成绩、出勤与课堂互动参与成绩、作业成绩分别占该课总成绩的60%、20%、20%。其中,试卷按60分(满分)命题,试卷卷面成绩、出勤与课堂互动参与成绩、作业成绩及课程总成绩均由任课教师评定。

九、考试所用时间:120分钟

十、授课计划:

第一章社会工作导论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意义及其分类

一、社会工作概念的内涵

(一)国际上关于社会工作的三种认识角度

第一类,把社会工作视为一种个人慈善事业

第二类,将社会工作视为由政府或私人社团举办的以解决各种因经济困难所导致的问题为目的的各种有组织的活动。

第三类,将社会工作视为一种由政府或私人社团所举办的专业服务。(二)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的分类

(一)按社会工作方法进行分类

(二)按社会问题的性质进行分类

按社会问题的性质进行分类,即将社会工作者职责范围之内的社会问题做出划分。

(三)按社会工作的对象进行分类

一般而言,按社会工作所涉及的对象,社会工作可分为儿童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贫民救助工作、伤残服务工作、劳工福利工作、农民福利工作、患者社会工作、社会越轨者工作等。(四)按社会工作的方式(媒介)进行分类

按社会工作的方式(媒介)可将社会工作划分为家庭式、社区或社会式、机构式三类。

(五)按与服务对象接触的方式进行分类

按与服务对象接触的方式可将社会工作分为直接式(初级)服务和间接式(次级)服务。

(六)按主办机构的性质或经费来源进行分类

按主办机构的性质或经费来源可将社会工作分为公办、私立、公私合办三类。

(七)按专业水准进行分类

按专业水准可将社会工作分为庶务性、政务性及专业性的社会工作三类。

(八)综合式分类

为方便计,不少国家、地区、国际组织采用一种多维的或综合的标准来对社会工作进行分类。其所用的维度涉及对象、领域、方面、部门、区域等。

第二节社会工作与相关领域的关系

一、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

(一)社会保障的内涵

(二)社会保障体系构成

(三)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的异同

 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对社会上处于困难境地的人们提供帮助。

二、社会工作与社会救助

(一)社会救助的内涵与发展过程

(二)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

三、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

(一)社会福利的内涵

(二)社会福利制度的类型

社会福利从理想到现实一般要经过三个层次,即社会福利思想、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福利状态。

(三)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的异同

四、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

五、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性质

一、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

(一)社会工作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社会科学

(二)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

二、社会工作的专业特质

三、当代社会工作实务的基本特征

(一)多样性(多元性)

(二)整合性

(三)建设性

(四)挑战性

第四节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复原的功能

二、配置资源的功能

三、预防的功能

四、发展的功能

五、稳定社会的功能

第二章社会工作发展

第一节工业革命以来的西方社会工作实践

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二、工业革命以来的西方社会工作实践

(一)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

(二)德国的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

(三)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

(四)英美的睦邻组织运动

(五)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六)“福利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节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专业社会工作的起源及其初步发展

三、社会工作三大专业方法相继形成并各领风骚(一)个案工作方法的形成

(二)小组工作方法的形成

(三)社区工作方法的形成

四、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整合

五、21世纪的社会工作

第三节中国的社会工作

一、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实践

(一)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

(二)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实践

二、近代中国的社会工作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工作

(一)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工作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工作

第三章社会工作价值

第一节价值及其对社会工作的意义

一、价值的界定

二、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

(1)从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2)从价值与社会工作的总体关系看

(3)从价值与社会工作者的关系看

(4)从价值与社会工作方法和技术的关系看三、社会工作价值的结构

第二节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一、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

二、关于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不同概括

三、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矛盾

第三节形成中的我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

一、我国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

二、我国社会工作价值的基本内容

三、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与中国文化契合的可能性

第四节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一、什么是专业伦理

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建设

第四章社会工作过程

第一节社会工作过程的要素

一、社会工作者

二、案主

三、机构与设施

四、自然与社会环境

五、社会资源

六、干预行动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主体——社会工作者

一、社会工作者的界定

二、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层次划分

三、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对象——社会弱势群体

一、社会弱势群体的含义及其分类

(一)社会弱势群体的界定

(二)社会弱势群体的分类

二、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弱势群体问题的特点

三、社会转型加速期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的成因初析

四、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

第四节社会工作过程的一般模式

一、社会工作专业关系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专业关系

(二)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基本特征(三)专业关系的重要性

二、社会工作的基本过程

第五章个案社会工作

第一节个案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历史沿革

一、个案社会工作的界定

二、个案社会工作的优势和不足

三、个案社会工作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模式

一、功能派个案社会工作

二、心理社会派个案社会工作

三、问题解决派个案社会工作

四、行为修正派个案社会工作

五、任务中心派个案社会工作

六、通才实务派个案社会工作

第三节个案社会工作实施的原则与程序

一、个案社会工作的实施原则

二、个案社会工作的程序

第四节个案社会工作的技术、技巧

一、个案会谈

二、家庭访谈

三、个案记录

第六章小组社会工作

第一节小组社会工作的意义及其历史

一、小组社会工作的意义

二、小组社会工作与个案社会工作的比较

三、小组社会工作的功能与类型

(一)小组社会工作的功能

(二)小组社会工作的类型

(三)小组社会工作的治疗要素与动力分析

四、小组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小组社会工作的理论模式

一、社会目标模式

二、治疗模式

三、交互模式

五、整合模式

第三节群体运作的过程与小组社会工作的程序

一、群体运作的过程

二、小组社会工作的程序

(一)前期准备

(二)小组形成

(三)沟通协调

(四)达成目标

(五)结束工作

三、小组社会工作计划书的撰写

第四节小组社会工作实施的原则与技巧

一、小组社会工作实施的原则

二、小组社会工作实施的技巧

案例介绍:“怒亦有道”——施虐者

第七章社区社会工作

第一节什么是社区社会工作

一、社区的概念及其分类

二、社区组织、社区发展、社区社会工作

三、社区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模式

一、社区组织的理论模式

二、社区发展的理论模式

三、社会工作的其他方法在社区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第三节社区社会工作实施的原则与程序

一、社区社会工作的原则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一般程序

第四节中国的社区社会工作

社区社会工作在我国也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如传统的乡约制度,便是我国古代社区中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创举。

第八章社会工作行政

第一节社会行政概述

一、社会行政概念的含义

二、社会行政的构成要素、

三、社会行政的范围

四、社会行政体制

第二节社会行政的发展演变

一、西方社会行政的发展演变

二、我国社会行政的发展演变

第三节社会行政的基本过程

1.计划(planning)

2.组织(organizing)

3.人员配置(staffing)

4.领导(directing)

5.协调(coordinating)

6.报告(reporting)

7.预算(budgeting)

8.评估(evaluating)

第四节社会工作督导

一、社会工作督导的概念

二、社会工作督导的功能和目标

三、社会工作督导的方式

四、社会工作实习指导

第五节社会工作咨询

一、社会工作咨询的概念

二、社会工作咨询与社会工作督导的比较

三、社会工作咨询的目标与原则

四、社会工作咨询的种类

第九章老年社会工作

第一节现代社会的老年问题与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正确界定老年人群体

二、现代社会中的老年问题

(一)老年问题的含义

(二)老年问题的成因

(三)老年问题的表现

三、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老年社会工作的含义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微观层次的理论

(一)角色理论

(二)脱离理论

(三)活动理论

(四)连续性理论

(五)符号互动理论与标签理论

二、宏观层次的理论

(一)老年亚文化群理论

(二)年龄分层理论

(三)现代化理论

第三节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原则

一、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原则

第四节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一、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

(一)老年人照顾

(二)老年人心理和社会服务

(三)老年人教育服务

(四)老年人就业服务

(五)老年社会工作的研究与教育

二、老年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

(一)老年个案工作

(二)老年小组工作

三、老年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

(一)开始阶段

(二)达成服务契约

(三)界定任务

(四)采取行动

(五)结束阶段

案例评析

第五节中国的老年社会工作

一、中国的老年问题

二、中国老年社会工作的状况

(一)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老年人政策法规的建设

(三)我国的老年人照顾

(四)老年人的医疗保健

(五)老年人文化服务设施

三、中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前景

(一)促进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二)增进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社会化发展

(三)实现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四)我国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重点应放在老年人的生活照顾方面(五)促进相关老年人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六)加强老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

第十章儿童社会工作

第一节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

(一)儿童范围的界定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儿童群体的特点与儿童社会工作

从群体的基本特征来看儿童具有以下特点:

1.生理上的快速发育期

2.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性、脆弱性

3.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在社会分层体系中处于底层

(二)儿童权利与儿童社会工作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一)以救济为主的时期(自英国“济贫法”颁布至19世纪末)(二)积极的儿童福利时期(20世纪以后至今)

第二节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一般儿童社会工作

(一)儿童教育

(二)儿童营养

(三)儿童卫生保健

(四)儿童游戏与娱乐

二、特殊儿童的社会工作

(一)残疾儿童社会工作

(二)不幸儿童社会工作

第三节儿童社会工作的实施策略

一、国家(政府)儿童社会政策与儿童社会工作

(一)儿童社会政策的含义

(二)儿童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

二、社会组织与儿童社会工作

三、学校与儿童社会工作

四、家庭与儿童社会工作

五、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

第四节中国的儿童社会工作

一、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状况

(一)儿童权益的保障

(二)儿童的健康与保健

(三)儿童的教育

(四)特殊儿童的社会工作

(五)儿童福利机构的建设

二、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当前中国的儿童问题

(二)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

第十一章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一节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

一、对残疾的认识与理解

(一)从医学模型到社会模型、ICF模型

(二)从“个人不幸”到“公共健康”模型

(三)从弱势群体到公民权利

二、残疾人群体的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一)残疾的含义

(二)残疾人分类

(三)残疾人群体的基本特征

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及其功能

四、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

一、残疾人社会(康复)工作的内容

(一)医疗康复工作

医疗康复是指通过治疗、改善、回顾残疾者的各项身体功能,以减轻能力障碍并获得最大限度的日常生活能力,为其重新参与社会生活提供生理方面的必要条件。

(二)教育康复工作

教育康复是指对肢残人进行普通教育,对聋哑人、盲人、弱智人进行特殊教育而采取的一切措施。它为残疾者重新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文化素质方面的条件。

(三)职业康复工作

(四)社会康复工作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方法

(一)残疾人个案社会工作

作为一对一、面对面形式的专业服务,残疾人个案社会工作在残疾人的复原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残疾人个案社会工作的对象是残疾人个体或其家庭,尤其是那些后天致残者及其家属。

(二)残疾人小组社会工作

残疾人小组社会工作是指运用社会工作中小组工作的方法,在医务人员、教师、社会工作者等相关人员的配合与支持下,以残疾人及其家属等为基本成员,通过小组工作者的引导、小组成员间的经验分享、

情绪支持和相互讨论,产生行为改变和恢复正常功能,以及与他人和周围环境达成有效的调适,最终促进残疾人功能恢复和能力发展的专业服务。

(三)残疾人社区社会工作

残疾人社区社会工作是指依托社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残疾人服务,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一项工作。它是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并被建构于各国的社区服务体系之中。

三、残疾人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

(一)残疾人社会政策

对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支持是政府的责任。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谈到国家的职能时也指出:“政府的压迫力量和统治社会的权威就随着它的纯粹压迫性机构的废除而被摧毁,而政府应执行的合理职能,则不是由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机构,而是由社会本身的负责任的勤务员来执行。”

(二)残疾人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community based rehabilitation,CBR)又称基层康复,是近些年来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残疾人工作模式和方法,是针对残疾人群体所提供的小型多样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体系。

(三)“第三部门”对残疾人的社会支持

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的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出现的,以非政府组织(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NGO)和非营利组织(non profit organization,NPO)为研究对象。

第三节中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

一、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状况

(一)残疾人社会政策

(二)组织机构建设

(三)具体工作

二、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残疾人群体及其问题日益凸显,构成了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并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思考题:

1.试述残疾人群体的基本特征。

2.什么是残疾人社会工作?它具有什么社会功能?

3.现代社会对“残疾”的理解与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对残疾人社会工作产生了何种影响?

4.试述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与三大传统工作方法。

5.试析政府、社区及“第三部门”在残疾人社会支持中的作用。

6.谈谈你对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前景的看法。

第十二章医疗社会工作

第一节医疗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

一、医疗社会工作的含义

狭义的医疗社会工作是指在医院围绕医疗过程而展开的社会工作,它包括对病人的心理援助、提升病人的自助能力、帮助病人寻求社会资源、安排病人的康复计划、为病人提供出院转介等工作。

广义的医疗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中运用社会工作专门的知识、方法和技巧,开发和利用社区、社会资源,协助病人及其家属解决与疾病相关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增进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对健康的保护。

二、医疗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意义的医疗社会工作起源于英国。早在16世纪,英国便

有“施赈者”在医院里做救济贫病的工作。

第二节医疗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及基本内容

一、医疗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疾病的社会学观

(二)生活适应模式

二、医疗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医务社会工作

(二)公共卫生社会工作

(三)心理卫生社会工作

 三、医疗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1.社会工作者对病人的角色

2.社会工作者对病人家属的角色

3.社会工作者对社区的角色

4.整体住院计划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第三节医疗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一、医疗社会工作的方法

(一)个案社会工作方法

个案社会工作是医疗社会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其要旨是运用个案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与技巧,了解患者和疾病相关联的各种社会、经济、家庭、情绪等问题,通过会谈方式,收集资料,予以综合分析,找出问题之症结,建立社会心理诊断,再针对问题予以处置。

(二)小组社会工作方法

这一工作方法强调社会工作者将病人置于适宜的环境中,通过小组内成员的相互反应,加上社会工作者的鼓励、支持与指导,使病人对疾病的反应与治疗有深切的了解,并尽快恢复生活的信心;同时,在这种有治疗气氛的小组环境中,病人可以较为容易地打破以前的孤独、消沉、苦闷,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积极的人生观。

(三)社区社会工作方法

1.加强公共关系

2.发动志愿工作人员

3.利用大众传播工具发动社会力量帮助病人及其家属

(四)其他特殊方法

1.出院安置计划

2.急诊室的社会工作

二、医疗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

(一)推行医疗社会工作服务

医疗社会工作者应积极主动,尝试发掘需要服务的对象及领域。除此之外,还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切实需要的公认的危机评估细则,这不但可以配合不同医疗社会工作的需要,同时也为服务质量提供检验的标准。

(二)进行社会诊断

1.个别诊断模式

2.疾病诊断模式

3.环境诊断模式

(三)医疗社会工作团队的合作

在医疗社会工作团队中,各种专业成员因为不同的专业训练,在工作观念上难免有差异,特别是对人的角色和权利,以及队伍的作用及角色等的看法有所不同。医疗社会工作者接受的训练和对人际关系及沟通的认识,往往能令他们起到桥梁的作用,尤其在推动病人及其家属与医疗团队的联系上,更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四)制定合约

与案主制定合约在社会工作中有重要作用。社会工作文献表明,

立约是一个有动力和发展性的过程,它包含着四个连续性的步骤:(1)探测与协商期;(2)初步订立合约;(3)根据初步合约内容进行工作,加深双方对目标的了解,订立正式和约;(4)完结期。(五)选择合适的工作方法

医疗社会工作者针对病人及其家属的问题与需要,配合诊治程序,为解决问题提出具体的处理方法。不同的工作方法可单独或结合在一起使用。

(六)评估

评估是针对实施的过程及目标而做出的检讨,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在类似工作中找出最好、最适当的处理方法,并可以从错误中学习,提高服务的素质。评估的机制有很多种,例如单一主题模式、同事间的相互检讨、专题研究等。

第四节中国的医疗社会工作

一、中国医疗社会工作状况

(一)中国内地医疗社会工作状况

1.医疗社会保险

2.医疗社会救助

3.医疗社会服务

4.社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5.疾病预防

6.医疗社会行政

(二)中国港台地区医疗社会工作状况

二、中国医疗社会工作的发展

第十三章工业社会工作

第一节工业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职责

一、工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二、工业社会工作概念的界定

三、工业社会工作的职责

第二节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工业社会工作的起源

(一)福利运动的兴起

(二)工业社会工作者的前身:福利秘书出现

(三)福利运动的衰落

二、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工业咨商”服务的兴起

(二)“工业酗酒方案”的实施

(三)“员工协助方案”的实施

第三节工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方式和方法一、工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

(一)企业员工

(二)员工家属

(三)企业管理部门

(四)工会代表

(五)社区

二、工业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及内容

(一)工业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

(二)工业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内容

1.直接服务

2.间接服务

三、工业社会工作的方法

(一)个案社会工作

(二)小组社会工作

(三)社区社会工作

(四)社会工作研究与社会工作行政

1.社会工作研究

2.社会工作行政

案例:在东北A企业开展社会工作的情况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小组活动背景

(三)小组工作目标

(四)活动内容分初期、中期、后期分别设计(五)小组目标评估

第四节中国的工业社会工作

一、我国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概况

(一)20世纪上半叶我国的工业社会工作(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社会工作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社会工作

二、当前我国工业社会工作的特点及内容

三、我国工业社会工作的未来展望

1.鼓励工厂、企业设立专职的工业社会工作者岗位

2.大力推行工业社会工作教育

3.国家和政府应该从政策上对社会工作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第十四章矫正社会工作

第一节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起源和发展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

(一)矫正的含义

(二)矫正社会工作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分类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发展

(一)刑罚观念的发展与矫正观念的产生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

(一)对人的假定以及对犯罪的认识

(二)尊重、平等、接纳的价值观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监狱化与矫正

1.标签论与贬降仪式

2.贬降与监狱化

3.监狱化与矫正

(二)罪犯改造的心理规律与矫正

犯罪行为是在与现实环境相适应的犯罪心理的支配下产生的,因此,对罪犯的教育改造首先是对其犯罪心理和犯罪心理结构的改变。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

1.通过监狱为服刑犯人提供服务

2.通过社会教养机构为相关人员提供的矫正服务

3.通过特殊的教养机构提供的矫正服务

第三节中国的矫正社会工作

一、我国的矫正制度与体系

(一)我国的司法矫正制度与体系

1.监狱矫正制度与体系

2.其他司法矫正制度与体系

(二)我国的行政矫正制度与体系

1.劳动教养制度与劳动教养管理所

2.工读制度与工读学校

二、我国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狱政管理

(二)教育改造

(三)劳动改造

第四节中国的社区矫正

一、社区矫正概述

(一)社区矫正的含义

社区矫正(community correction)是指社区刑罚执行活动,与监禁刑罚相对。社区矫正可分为狭义的社区矫正和广义的社区矫正。(二)社区矫正的特征

1.执行对象的特定性

2.非监禁性

3.惩罚的宽缓性

4.社区参与性

(三)社区矫正的功能

(1)从个人层面来看,社区矫正有利于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2)从犯罪群体层面来看,社区矫正有助于改变矫正对象实施重新违法犯罪行为的预期效用。

(3)从社会层面来看,社区矫正有利于增强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

(四)我国社区矫正实践的发展历程

社区矫正作为社区的刑罚执行活动,与刑罚方法和种类以及刑罚的适用关系密切。因此,在讨论社区矫正历史发展时必须要涉及刑罚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矫正中的地位和作用

1.教育矫正

2.帮助服务

三、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过程

(一)建立专业关系

(二)收集、分析资料

(三)分析和诊断矫正对象的问题

(四)建立社区矫正计划

(五)社区矫正的介入

(六)社区矫正的评估与跟进

四、我国社区矫正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1.制度建设不足

2.缺乏专业化、职业化的矫正社会工作者

3.社区建设不够成熟

第十五章反贫困社会工作

第一节贫困的概念及其测量

一、贫困的概念

1.绝对贫困

2.相对贫困

二、贫困的测量

1.绝对贫困的测量方法

2.相对贫困的测量方法

第二节对贫困现象的理论解释与现实分析

一、关于贫困现象的几种理论

二、我国贫困问题的现状及其原因

1.我国贫困的现状

2.我国贫困的原因

第三节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实务基础

一、贫困治理理念与实践的创新

二、贫困治理工作:政策与制度建设

1.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制度建设

2.社会扶持政策建设

三、贫困治理工作:社会工作的作用

1.社会工作为反贫困提供了专业价值观

2.社会工作为反贫困提供了“优势视角”

3.社会工作为贫困治理提供了专业的方法与技术

四、贫困治理工作: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运用

1.贫困治理中的个案社会工作

2.贫困治理中的小组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实务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实务》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Social Work Practice 课程代码:B3052023 学分:3 总学时数:48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和学习的目的 课程性质 “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与社区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以社会学、心理学、行政学等学科的理论为基础,具体介绍了在介入过程中所运用的一系列的技能与方法。 社会工作实务是从事社会工作与社区管理的专业人才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社会工作人员只有运用专业化、科学化的方法来开展工作,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实现社会福利资源的最大化,从而为案主提供更好更优的服务。 课程学习目的 了解社会工作的一些基本知识,树立利他主义的价值观,重点掌握在助人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在开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中的一些方法与技巧。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导论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社会工作的理论及方法发展的历史,什么是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社会工作实务按其工作对象可划分为微观社会工作、中观社会工作和宏观社会工作三个不同的层次。 2.理解:指导社会工作实务的一些理论如系统论、人类行为的医学模式、人类行为的生态学模式、行为动力学评价模式。 3.掌握:系统论的主要概念如整体性、关系和自动平衡,医学模式、生态学模式、行为动力学评价模式的具体内容,什么是总体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实务的目标是什么,为了达到目标,社会工作者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具备哪些基本知识、技能和价值,在整个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促成案主变化过程的程序是怎样的,同时还要意识到为案主提供咨询也是总体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形式。 二、考核知识点 1、什么是总体社会工作。

青少年社会工作 教学大纲

《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青少年社会工作(Adolescence Social Work) 课程编码:6375F013 学分:2 总学时:36 说明 【课程简介】青少年社会工作是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方向课程之一。该课程从儿童与青少年的概念界定、儿童与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儿童青少年问题、组织以及儿童与青少年社会福利等方面,系统地解读了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内容,从倡导性工作、发展性工作、治疗性工作三个维度详细介绍了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 【课程性质】《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方向课。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能够对儿童青少年群体有更为深入、敏感、专业地认识,掌握儿童青少年群体的需要、问题以及指导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熟知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及相应的组织;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常见的儿童青少年服务对象开展倡导性、治疗性、发展性的实务工作,为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深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先修课程要求】社会工作概论、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 【能力培养要求】要求学生具备学习主动性,能够从专业角度关注青少年问题,能够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视野,以便深化所学知识。特别是要关注相关社会政策,了解当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般不要求学生深究相关理论,但要求学生能够结合社会现实分析问题。在课堂讨论和课外实践中,要求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以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务工作的技能 【学习总量】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实践8学时。 【教学方法与环境要求】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农村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农村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农村社会工作 课程编码:B0541055 适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专业本科 课程总学时:36 课程总学分:2 理论学时:18 实践学时:18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导论》《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农村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工作专业技术和方法在农村社区中的应用。《农村社会工作》力求协助学生认识农村社区、掌握农村工作方法、技巧,促进专业学习和专业思考,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和从事农村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农村社会工作概述 【教学内容】 农村社会工作的含义,农村社会工作的特征,农村社会工作的功能,农村社会工作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要求】 了解农村社会工作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农村社会工作的含义,农村社会工作的特征;农村社会工作的功能。 【教学重难点】 农村社会工作的含义,农村社会工作的特征。 第二章农村社会工作的历史脉络 【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农村社会工作,中国现代农村社会工作,中国当代农村社会工作。 【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农村社会工作,中国现代农村社会工作;理解和掌握中国当代农村社会工作。 【教学重难点】

中国当代农村社会工作。 第三章农村社会工作的现实处境 【教学内容】 农村的经济环境,农村的政治环境,农村的文化环境。 【教学要求】 了解农村的经济环境,农村的政治环境,农村的文化环境。 【教学重难点】 农村的文化环境。 第四章农村社会工作的理论取向 【教学内容】 实证主义,功能主义,诠释学,批判理论,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 【教学要求】 了解实证主义,功能主义,诠释学,批判理论,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基本含义;理解实证主义,功能主义,诠释学,批判理论,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概念;掌握实证主义,功能主义,诠释学,批判理论,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农村社会工作切入点。 【教学重难点】 实证主义,功能主义,诠释学,批判理论,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农村社会工作切入点。 第五章农村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 从农民的现实生活认识农村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农村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教学要求】 了解农民的现实生活;理解和掌握农村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农村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第六章农村社会工作的组织架构 【教学内容】 政府的主要农村工作,群团组织与农村社会工作,民间组织与农村社会工作,大学和科研机构与农村社会工作。 【教学要求】 了解政府的主要农村工作;理解和掌握政府、群团组织、民间组织、大学和科研机构与农村社会工作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政府、群团组织、民间组织、大学和科研机构与农村社会工作的关系。 第七章农村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 张天民编写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080 目录 前言 (2088) 一、课程性质 (2088) 二、课程目的 (2088) 三、课程简介 (2088) 四、教学时数 (2088) 五、教学方式 (2088) 六、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 (2088) 七、教材 (2089) 第一章社会工作导论 (2090) 第一节社会工作含义 (2090) 一、社会工作内涵 (2090) 二、社会工作的特征 (2090) 三、社会工作专业性基础上的职业化 (2090)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相关概念 (2091) 一、社会救助 (2091) 二、社会福利 (2091) 三、社会保障 (2091) 四、社会服务 (2092)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主客体及过程 (2092) 一、社会工作主体 (2092) 二、社会工作客体 (2092) 三、社会工作的过程 (2092) 第四节社会工作的功能 (2093) 复习与思考题 (2093) 拓展阅读书目 (2093) 第二章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发展 (2094) 第一节基于社会救助的社会工作萌芽 (2094) 一、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 (2094) 二、德国的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 (2094) 三、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 (2094) 第二节基于社会安全的社会工作扩展 (2094) 一、19世纪80年代德国的保险法 (2094) 二、美国社会保障法 (2094) 三、“贝弗里奇报告”及“福利国家” (2094) 四、社会安全制度和社会工作的关系 (2094)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2094) 一、专业化的依据和标准 (2094) 二、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缘起和标志 (2094) 三、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特征 (2094) 四、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与展望 (2095)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小组工作 课程编码:B0531119 适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本科 课程总学时:54学时 课程总学分:3学分 理论学时:36学时 实践学时:18学时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小组工作》属于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小组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方法之一,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处理个人、人际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开发个人潜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个人成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去满足案主的需求。小组社会工作教学的目的即是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理念、价值观、职业伦理、理论和技巧,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务训练,将书本知识变成实践能力,从而真正了解和掌握小组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达到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述 【教学内容】 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了解小组工作的类型与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教学重难点】 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 第二章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 【教学内容】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小组工作的伦理守则与实务原则;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实务原则;了解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教学重难点】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在实务中的应用。 第三章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小组动力 【教学内容】 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小组动力涵义;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了解小组动力的涵义; 【教学重难点】 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小组动力涵义;小组动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 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教学重难点】 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主要模式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第五章小组的领导 【教学内容】 领导的涵义;领导的方式;领导的素质和技巧。 【教学要求】 掌握领导的涵义;理解领导的方式;了解领导的素质;掌握领导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领导的涵义;领导的方式;领导的技巧;领导技巧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第六章小组的沟通和冲突 【教学内容】 小组的沟通;小组的冲突。 【教学要求】 掌握沟通和冲突的涵义;了解沟通的过程与冲突的过程;掌握沟通方式与冲突解决方式。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青少年社会工作 课程编码:B0531121 适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本科 课程总学时:36学时 课程总学分:2学分 理论学时:18学时 实践学时:18学时 先修课程:《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实务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讲述了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青少年的特点和需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内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青少年社会问题和具体的服务。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满足青少年需要,解决青少年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教学内容】 青少年的界定;“青少年”的历史;青少年的权利;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要素;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 【教学要求】 掌握青少年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了解“青少年”的历史、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要素;理解青少年的权利。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的界定;青少年的权利。 第二章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 【教学内容】 青少年生理发展特征;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几个特别要素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情感的发展;情绪的发展;自我意识;性意识的觉醒);青少年的成长矛盾和发展任务。

掌握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理解青少年的智力的发展、情感的发展、情绪的发展、自我意识和性意识的觉醒;了解青少年的成长矛盾和发展任务。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生理发展特征;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 第三章青少年发展的理论 【教学内容】 生理学相关理论;心理学相关理论;社会学相关理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教学要求】 了解生理学相关理论;理解社会学相关理论;掌握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教学重难点】 心理学相关理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第四章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 【教学内容】 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 【教学要求】 掌握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的含义、程序、模式、技巧;了解青少年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的目标;理解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的原则。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的程序、模式和技巧。 第五章青少年社会问题 【教学内容】 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问题;青少年问题的表现;各国青少年生存发展问题的概括。 【教学要求】 掌握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问题和表现;了解各国青少年生存发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问题;青少年问题的表现。 第六章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上) 【教学内容】 学校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就业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流动青少年人口社会工作服务;婚恋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社会工作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理论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3分 课程学时:54 开课学期:第[ 1 ]学期 授课教师:游河副教授、廖颖讲师 授课对象及专业: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实验、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案例分析、实践、分享等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课程论文、课题设计、服务项目设计、案例等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以清晰的理论脉络,展示了社会工作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阐述了社会工作主要理论流派的概念框架与实践原则,主要包括精神分析理论,认知行为理论、系统视角、生态系统视角、社会发展理论、存在主义、结构视角、女性主义视角、优势视角、赋权视角、叙事治疗、灵性视角等常用理论,也试图展现理论指导下的实务技巧,并通过课程实践,帮助学生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本课程旨在对社会工作理论、发展分析、结构等视角来说明社会工作理论的内容和重要性。主要讲授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学科特点和意义;西方和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过程;社会工作的一些重要流派及其主要理论;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社会工作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能运用于解决社会问题。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通过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传授,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文关怀素质和专业价值观,为献身科学的社会工作奠定基础。要求学生将理论应用于预测、解释和评估情境与行为,为社工如何反应与介入具有独特历史、问题及目标的案主提供合理解释。要求学生学会合理选择理

论并将其与实务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的设置 第一章社会工作理论:概念、历史与意义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了解社会工作的产生发展过程及与其它社会科学的关系,领会社会工作的内涵和类型,熟悉社会工作的工作领域。 教学重点: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演进 教学难点:理论的选择与应用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情境模拟、实验 教学时数:3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的界定 实践理论 第二节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演进 Howe的七阶段模型 本书的六阶段模型 第三节社会工作理论的类型 Payne的三分模型 Howe的四分模型 本书的四分模型 第四节社会工作理论的意义 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理论的选择与应用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理论范式:四个传统 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了解范式的内涵,即用来看待和解析某些问题的一整套概念、理论、方法、技巧,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范式、不同角度来研究问题。 教学重点:实证传统 教学难点:社会建构传统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时数:3学时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实务Ⅱ》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实务Ⅱ》 英文名称:Social Work Applications PracticeⅡ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践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本科社会工作专业 先修课程:社会工作导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社会工作实务(二)》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需要更有效地联系实际,使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实际的需要。本门课程遵循科学、实用和启发探索的精神,以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导向,在专业基础理论要求的基础上,着重于专业技能的要求,讲授社会工作的实践及其经验教训,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正确增强工作技能,提高工作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该专业人才的各种需求,将来在实际工作中高效率地解决社会问题。能对医务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等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把握。 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陈述各方面社会工作的内容,还要尽量讲清工作的理论基础,从而为学生深入思考提供基础,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技能技巧,了解各种服务的方式、程序和要求,提高学生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综合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医务社会工作 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涵义、形成、历史发展及现状,医务社会工作的功能;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掌握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方法和模式;熟悉医务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如;临终关怀、慢性病的照顾、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医患矛盾的处理等,熟悉医务社会工作的工作机构和工作内容。 2.残疾人社会工作 了解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和发展历史,了解残疾人群体的特征和相关的社会政策,理解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标、工作的范围,工作的原则和影响因素;掌握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如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基本技能;了解我国残障社会工作的现状。 3、企业社会工作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政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502106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Policy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程 2. 适用专业及课程性质 必修:社会工作专业 3. 课程目的 社会政策是党和政府在特定时间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的社会工作和管理的目标所采取的政府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政策、策略、法规、措施、办法、方法、规章、条例等的总称,是国家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使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具有比较系统的社会政策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初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研究我国社会政策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而达到该专业学生在社会工作和管理方面所应具备的能力。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2.学时为40 5. 建议先修课程 社会学原理、社会工作导论、法学概论、形势与政策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社会政策概论》.关信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目: 《社会政策导论》.杨伟民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方法,不但要注重课堂讲授,而且要注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增大信息传输量,以调动大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 ,形式有:考勤、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社会调查报告、平时测验等。(2)考试成绩占70%,形式有: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 9. 课外自学要求 (1)根据授课教师开列的相关书目进行课外阅读。 (2)按照授课教师的布置完成课外作业。 (3)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并按时提交调查报告。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社会政策概述 基本内容: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一、社会政策的基本含义 二、社会政策的特点 三、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社会工作理论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理论》课程大纲 课程目标: 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社会工作实务不同领域、不同视角下的理论模式,从而对社会工作实务进行理性的反思和对话,提升社会工作研究生的理论敏感度。具体目标: 掌握西方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发展过程,以及背后的理论范式的转移,从而反思批判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历史的局限和贡献; 区分社会问题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不同的影响因素,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实物流派,从而反思批判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专业技术和整合可能; 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核心模式和特定时空的处境化互动,尤其是对中国文化传统和现行体制的融合与碰撞,创造性推动社会工作策略与中国社会的协同转型。 课程纲要: 第一讲社会工作理论概述 1.理论的属性及其和实践的关系: 2.什么是社会工作理论 3.社会工作理论分类:类型学框架VS.实务领域框架 4.社会工作理论发展:科学主义范式VS.建构主义范式第二讲生态系统视角下的问题解决模式:社会工作新主流框架 1.一般系统理论 2.生态主义演变 3.生态系统框架 4.问题解决模式 5.生命模式:生态系统框架的运用1 6.家庭治疗:生态系统框架的运用2 第三讲优势视角、能力建设和增能框架:一个有希望的生活世界 1.优势视角 2.增能概念 3.抗逆力模式:优势视角的运用1 4.能力建设模式:优势视角的运用2 5.社区资产建设:优势视角的运用3 第四讲行为主义和准行为主义理论:证据为本的干预模式 1.行为主义理论 2.社会学习理论 3.认知行为理论 4.认知行为治疗 5.理性情绪模式 6.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 第五讲精神分析和心理社会模式:病态模式的治疗实践 1.弗洛伊德的创造 2.自我心理学阶段:埃里克森的贡献 3.客体关系理论:克莱因、比昂、温妮科特的贡献 4.自身客体理论:海因茨.科胡特 5.约翰.鲍尔比和大卫.豪的依附理论

家庭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家庭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家庭社会工作》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130020 (二)课程英文名称:Family social work (三)开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与管理 (四)课程性质: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本课程主要介绍家庭社会工作的任务、内容、理论与方法。家庭社会工作是一门运用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心理学等诸多理论来解决家庭实际问题的一门应用型学科。家庭社会工作是一门全面研究和介绍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范围、分类及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的课程;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对当前我国家庭存在的主要问题能系统掌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视角分析我国家庭社会工作的重点。 (五)教学目的首先,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有关婚姻、家庭的基本概念,如: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变迁以及与此有关的家庭社会工作、家庭治疗法等基本范畴。其次,掌握家庭社会学和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性理论和方法,重点掌握家庭社会学理论和家庭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显示生活中所遇到的婚姻、家庭问题。再次,能够运用婚姻与家庭的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社会存在的各类婚姻、家庭现象,如:家庭

关系、家庭管理、家庭危机等,并从家庭社会工作角度,给出辅导的一般性建议。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部分,主要了解婚姻的涵义、形式、及锁具有的社会意义,家庭的概述和家庭的变迁历史以及当代中国的家庭问题。第二部分为中篇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理论与方法部分,主要描述了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方法。第三部分为家庭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实践,指导学生用所学理论与技能深入家庭,就儿童、青少年保护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其进行相对的危机处理和辅导特殊家庭。本课程旨在培养社会工作专业高年级学生思考与解决家庭个案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72学时学分数:4学分教学时数具体分配:教学内容讲授实验/实践合计第一章婚姻概述22第二章家庭概述44第三章家庭变迁与当代中国的家庭问题66第四章家庭社会学的研究与发展22第五章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涵义与内容66第六章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66第七章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方法(上)66第八章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下)66第九章家庭过程88第章家庭关系及其调适44第一章家庭危机及其应付88第二章特殊家庭及其辅导66第三章婚姻家庭法66总复习22合计7272 (八)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

学校社会工作教学大纲.doc

《学校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RW100730 课程名称:学校社会工作 英文名称:School Social Work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 先修课程:社会工作概论、个案社会工作 学分数:2 总学时数:32 实验(上机)学时:12学时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应用课程之--,也是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之一,对于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方法和技术应用到现实社会中,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对学校社会工作有一个概括式的了解,并进一步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价值观念、基本技巧和方法;具有对学校当中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理解、解决和处理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去具体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 School Social Work is one of the applied courses of social work major, and also one of the areas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It is of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and role in helping students apply value, ideas,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social work in the real society, and training students7practical ability. Its purpose is to let students has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idea and basic knowledge of school social work. And then they can grasp the theoretical basis, values, and basic skills and methods of school social work. Further, students can have the ability of analyzing, understanding and solving the social problems of the school,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ing the techniques and methods of school social work specifically and deeply through social practice.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社区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精品

《社区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2004年制订,2006年修订) 课程编号:080213 英文名:Social work of Community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前置课: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社会研究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 后置课:家庭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社会问题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学分:3学分 课时:54课时(其中课程实习21课时) 主讲教师:许爱花等 选定教材:周沛.社区社会工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课程概述: 社区工作是现代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和主要方法之一。本课程从纵横两个方面介绍社区社会工作的思想渊源、理论基础和价值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介绍社区研究、社区建设、社区发展、社区服务的意义和基本原则。针对我国正全面推进社区自治和社区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立足于中国本土性社区工作的历史和社区建设的现实进程,借鉴西方专业社区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当代社区工作和社区建设的基本理论、原则、模式、内容、方法、过程和发展趋势作出回答。分析了社区工作的主体即社区工作者的角色、素质和构成。介绍社区照顾与社会保障这两个社区社会工作的工作重点与运作过程,对农村社区社会工作、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工作原则和方法分别详尽分析。本大纲适用于本科社会工作专业。 教学目的: 通过《社区社会工作》课程的学习,了解社区,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界定、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掌握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原则、社区社会工作的模式、社区工作的一般过程和专业方法,重点把握社区工作实施过程中的阶段与方法;明确社区组织、发展的功能和目标、社区服务的基本内容、我国社区服务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模式,了解社区文化建设、环境建设和社区照顾、社区保障的意义。理解专业社区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角色和素质。 教学方法: 本课程授课内容采用多媒体授课。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专业理论和专业价值观,另一部分是实施专业过程的方法技能。作为实务性、操作性取向的专业,它不但去“想”,而且要把社会工作服务社会与人群、创造和谐与美好社会的理想付诸“行动”。因此,它就不止于“纸上谈兵”,而是努力通过实干,达到人人共享社会福利、实现社会福利的理想目标。社区社会工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到政府的社会福利机构和社区开展实习,使学生亲身实践课堂上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与理论原则。其形式是集中式实习,将社区社会工作的价值、知识与技巧整合、内化到工作者的工

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大纲 一、课程名称: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二、总学时:48学时 三、学分:3学分 四、课程简介:本课程结合当前我国社会转型、体制转轨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着重讲授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社会工作知识、理论和方法(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介绍我国社会工作的实践以及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的进展,帮助学生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为从事社会服务做准备。 五、教材: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六、教学目的:社会工作既是一种助人活动,也是一门学科,属于应用社会学的范围。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做到如下几点: (1)要处理好社会工作的科学性和价值追求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用人类社会进步的普遍知识来看待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实现科学性与应用性的统一; (2)要处理好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之间的关系,做到理论知识与实务知识并重; (3)要处理好课堂讲述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同时注意课堂教学和以后学生实践(实习)的关系。社会工作强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和助人方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被检验、被强化。 七、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八、考试方式:采取闭卷考试,百分制,60分为通过。课程总成绩(满分100分)由试卷卷面考试成绩、出勤与课堂互动参与成绩、作业成绩等三部分组成。其中试卷卷面成绩、出勤与课堂互动参与成绩、作业成绩分别占该课总成绩的60%、20%、20%。其中,试卷按60分(满分)命题,试卷卷面成绩、出勤与课堂互动参与成绩、作业成绩及课程总成绩均由任课教师评定。 九、考试所用时间:120分钟 十、授课计划: 第一章社会工作导论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意义及其分类 一、社会工作概念的内涵 (一)国际上关于社会工作的三种认识角度

家庭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家庭社会工作教学大纲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家庭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 2011-2012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家庭社会工作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 课程总学时:32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家庭社会工作》是邦德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专业限定选修课。它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和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本课程以家庭整体为研究对象,系统介绍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重点阐述不同类型家庭问题的表现形式、阐述原因及社会工作介入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本课程所形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助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全面认识不同类型的家庭问题,提高分析解决不同类型家庭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教学旨在使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全面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领会不同类型家庭问题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和社会工作介入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全面提高家庭社会工作的能力和素质,为将来科学诊断和有效解决不同类型家庭问题奠定基础。 (三)任务 1.通过课堂讲授、课后复习、作业练习等教学形式,使学生全面掌握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通过不同类型的家庭问题分析和探讨,使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家庭问题及解决不同家庭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解决不同家庭问题的实际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家庭社会工作概述 教学要求:了解家庭和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领会家庭社会工作基本内容和原则;掌握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家庭及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家庭的含义 二、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内涵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 第三节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家庭社会工作内容分类 二、家庭社会工作内容的基本方面 三、我国内地家庭服务的内容 第四节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家庭处境化原则 二、家庭成员增能原则 三、家庭个别化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0305032107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概论 二、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数:54 学分:4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开设学期:第7学期 四、课程性质、目标和任务 《社会工作概论》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性的主干课程,是社会工作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内容包括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和技巧及其社会工作实务等。本课程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学科特点和意义;了解其西方和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基本过程;社会工作的一些重要流派及其主要理论;理解并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于解决社会问题。通过对社会工作助人特点的了解,以及对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把握,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文关怀素质和专业价值观。 五、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系统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在认识我国社会问题的基础上,尝试透过结合社会实践,探索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六.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与声像教学相结合。 七、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共5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旨在帮助学生对“什么是社会工作”有一个初步的理念架构,了解社会工作的学科地位、性质及施用领域。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对社会工作有初步了解。 (二)教学内容 1.1什么是社会工作? — 1 —

1.1.1社会工作的内涵 1.1.2社会工作的特点。 1.2 社会工作的对象及领域 1.2.1社会工作的对象 1.2.2社会工作的领域 1.3社会工作的功能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社会工作的对象及领域 难点:社会工作的特点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共3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讲述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与专业伦理,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准备理解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与专业伦理的科学家内涵,领会并熟悉掌握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操作原则和内容,自觉履行社会工作的伦理原则。 (二)教学内容 1.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 1.1.1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涵 1.1.2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操作原则 1.2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1.2.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1.2.2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守则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社会工作价值面的操作原则 难点: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第三章个案工作方法(共6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工作方法之一的个案工作方法的模式,熟悉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掌握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以便服务与他人与社会。 (二)教学内容 1.1个案社会工作的主要模式 1.1.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 2 —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 大纲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07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概论 二、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数:54 学分:4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开设学期:第7学期 四、课程性质、目标和任务 《社会工作概论》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性的主干课程,是社会工作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内容包括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和技巧及其社会工作实务等。本课程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学科特点和意义;了解其西方和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基本过程;社会工作的一些重要流派及其主要理论;理解并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于解决社会问题。通过对社会工作助人特点的了解,以及对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把握,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文关怀素质和专业价值观。 五、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系统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在认识我国社会问题的基础上,尝试透过结合社会实践,探索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六.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与声像教学相结合。 七、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共5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旨在帮助学生对“什么是社会工作”有一个初步的理念架构,了解社会工作的学科地位、性质及施用领域。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对社会工作有初步了解。(二)教学内容 什么是社会工作? 工作的内涵 社会工作的特点。

社会工作的对象及领域 工作的对象 工作的领域 社会工作的功能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社会工作的对象及领域 难点:社会工作的特点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共3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讲述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与专业伦理,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准备理解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与专业伦理的科学家内涵,领会并熟悉掌握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操作原则和内容,自觉履行社会工作的伦理原则。 (二)教学内容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操作原则 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工作专业伦理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守则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社会工作价值面的操作原则 难点: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第三章个案工作方法(共6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工作方法之一的个案工作方法的模式,熟悉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掌握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以便服务与他人与社会。(二)教学内容 个案社会工作的主要模式 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人本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案或转介 资料 计划 签订协议 服务 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 关系 资料 策划

老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老年学概论》课程教 学大纲 授课班级:社会工作13级2班

《老年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老年社会工作实务 【课程类别】专业课 【教学学时】34学时 【课程学分】2学分 【开课专业】社会工作 【选用教材】《老年社会工作实务》(2009.2)中国社会出版社张恺悌主编【参考教材】 1.《老年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邬沧萍主编 2.《老年活动组织与策划》云南新兴职业学院自编教材李汉雄编著 3.《民政与社会工作》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曾岗、刘志红主编 4.《当代老年社会学》复旦大学出版社袁辑辉主编 5.《老年心理学》中国社会出版社肖键主编 【课程性质、目的】 《老年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全球和我国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认识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含义、类型、工作范围及指导原则、基本理论、老年社会工作内容、老年社会工作的方法技巧等,为做好老年社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课程基本要求】 方法能力:通过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社会能力:通过任务驱动、行动导向和课堂模拟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及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在日常教学与实践活动中,逐步使学生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管理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工作和老年人社会工作的界定,了解老年人社会工作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社会工作概述 2、老年社会工作概述 3、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 难点:老年社会工作的含义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社会工作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的对象与领域 三、社会工作的功能 第二节老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老年社会工作概念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历史和发展 三、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 四、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第三节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 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二、加强老年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第二章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与实务原则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与实务原则,并能说明都是什么。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2、老年社会工作的实务原则 三、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生理学基础 二、心理学基础 三、社会学基础 第二节老年社会工作的实务原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