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国人口构成的变化与社会多样性

美国人口构成的变化与社会多样性

美国人口构成的变化与社会多样性
美国人口构成的变化与社会多样性

美国人口构成的变化与社会多样性

依据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目前美国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出生在外国,共有2840万人,占美国人口的11%,此外还有1480万人的父母双方出生在外国,1270万人有一方父母是出生在外国,三者加起来共有5600万人具有“外国血统”,占美国总人口的20%,而30年前这个数字是3400万,创了历史最高。目前这些移民或移民的后代主要居住在加州、纽约、佛罗里达、得克萨斯、新泽西和伊利诺依州,占了总数的70.4%,其中加州人口中25.9%的居民是在外国出生的,纽约州是19.6%,在大城市中,洛杉矶市的外国出生的人口占了29.6%, 纽约市占了22.8%。当今美国的种族构成是:白人69.1%,西班牙裔12.5%,非洲裔12.1%,印地安人及阿拉斯加土著民0.7%,亚裔及太平洋岛民3.6%, 其他0.3%, 两个以上种族(多种族)1.6%。

面对少数族裔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增加,美国人对这种人口变化的趋势表示接受,在美国新闻研究中心的一次全国性的民意调查显示,约7成的人知道加州人口结构的变化,即加州成为了美国第一个少数族裔占多数的州,占42%的人认为这种“族裔多元化”是“好事”,占28%的人认为是“坏事”,其他人则表示“无所谓”。同时美国人对移民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宽容,占44%的受访者认为,今天的移民比上一代的移民更能适应美国的生活方式,而持相反观点的只占了21%,此外认为移民“损耗”了美国的经济的已从1994年的63%下降至38%。

对于种族(族裔)多元化的接受的表现之一,就是各个族裔彼此接触、彼此杂居、彼此通婚,“多种族人”的出现就是最典型的成果,是种族融合的产物。据这次人口普查资料,跨种族联姻(包括婚姻和家庭式伙伴)从1970年的50万个增加到1990年的2百万个,有专家预测,到2050年,将有21%的美国人来自不同种族通婚的家庭,目前这个比例是7%左右,他们估计在第三代拉美裔和亚裔美国人中至少有50%与异族通婚。在不同种族通婚的比例中,黑白人通婚比例是最低的,但较之20世纪60年代前,还是有了很大进步,1970年人口普查中,只有6.5万对黑白通婚的家庭,1990年人口普查中,全国6%的黑人房主有异族配偶,1998年在跨种族婚姻中,白人/西班牙裔占52%,白人/亚裔占19%,白人/印第安人占12%,白人/黑人占9%,其他为7%,而最近的研究显示,约有十分之一的黑人娶了白人妻子,比黑人女子嫁给白人的比例约高一些。异族通婚比例的提高,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人们对族裔多元化的接受。但“多种族人”这个概念的使用,使人们重新思考关于种族、种族关系相关的问题,如在近2%的人选择自己是多种族,无疑会打破种族原有的格局,这是一些少数族裔组织和领导人不愿看到的,他们更强调种族的认同感。其次,由于外来移民的不断增加,少数族裔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如果把拉丁裔美国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群,预计到2060年7月1日,白人将成为占美国总人口49.6%的少数,到2070年7月1日,还将会降至46.8%,“少数族裔多数”将在全国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否会使美国的价值观、政治和社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许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美国虽然种族很多,但却只有一种主流文化的存在,种族文化只能被同化和吸收,美国拉美裔当选官员协会的一名官员说,“所有移民的价值观与所有美国人的一样。在这个国家里,移民被主流社会同化是有历史的。移民希望如此,他们想成为美国的一部分,美国想要的一切也是移民想要的。”但是从美国的历史进程看,美国种族多样性、文化多元性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例如拉丁文化对美国社会的影响,西班牙语在美国的通用,目前在美国的许多地方,而且是在以前很少有移民去的南方,西班牙语已经用在911急救电话和黄页电话簿上了。为赢得西班牙裔选民的支持,2002年3月初在德州民主党州长候选人的电视辩论中,辩论双方首次用上了西班牙语,这在美国还属第一次。由于存在共同的问题,少数族裔之间也开始为自身的利益而联合行动,增加影响力,如国会中黑人

党团和西班牙裔党团在竞选法律改革方面,联手行动,要求保护少数族裔的权益。

最后,由于人口成分构成的变化,种族关系的模式发生着悄然变化。以前美国的种族矛盾中的黑白模式逐步被打破,由于西班牙裔和亚裔人数的上升,使得少数种族(族裔)内部各集团因为政治、经济利益冲突而使关系紧张,如黑人与朝鲜裔人,在佛罗里达黑人与西班牙裔人,尤其是与古巴移民等。而2001年6月的洛杉矶市长选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此次选举中,白人候选人哈恩打败了西班牙裔维拉瑞戈苏,得益于来自黑人的支持,他获得了80%的黑人选票和60%的白人的选票,这两者加起来使他处于不败的地位。而黑人之所以支持哈恩,原因之一就是憎恶西班牙裔人,害怕西班牙裔人一旦掌握了市长的权力,黑人社区就会失去影响力。而哈恩上任后,不打算留任黑人市警察局长,又惹恼了支持他获胜的黑人社区。因此,由于少数族裔人口的变化,这使得原本已经复杂的种族关系更加扑朔迷离。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美国少数族裔不仅在人数上得到增加,而且在政治舞台上也开始发挥作用,社会走向多样性;但是另一方面,少数族裔仍旧是社会的弱势人群,种族隔离、种族歧视仍象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少数族裔,此外贫困也是困绕少数族裔的重大问题,各种数据显示,少数族裔在健康、教育、房屋贷款等方面均落后于白人。因此,少数族裔群体如何利用人数上的优势,为自己的利益而奔走,是他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二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李 莹 (山东政法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收稿日期:2008-04-29 作者简介:李莹(1968-),女,山东济南人,硕士,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规划项目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基础教育改革阶段性成果。 摘 要:战后美国的教育改革,对当前我国进行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启发价值。主要体现在:高度重 视基础教育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利用调动国家和社会力量,加大教育投入;建立一支爱岗敬 业、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充分发展学生的个 性,发挥学生创造性;构建合理的适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满足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国;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1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154(2008)05-0104-03 The Revelation of A m erican Post-war Education Refor m L iY i n g (Shandong Institute o f Po liti cs and Law,J i nan250014,Chi na) Abstract:T he post-w ar educati on re f o r m U.S.has an i m portant i nstructi ve va l ue for Ch i na s'current qua li ty educati on in Ch i na. It is ma i n l y re flected i n:attachi ng great i m portance to t he function of basi c educati on i n soc ial deve l op m en t;acti ve use of the m ob iliza ti on o f nati onal and soc i a l forces to i ncrease educati ona l i nput;estab lish m ent of a respectab l e and hi gh-qua lity teache r staf,f and g i ve full p l ay to t he role of teache rs;f ocus on the ove ra ll deve l op m ent o f students and cu lti vate a ll-round deve l op m en t o f hu m an resources; full y develop the ir personalit y and crea tiv ity of students;Construc ting a reasonab le curr i cul um to mee t the ever-chang i ng sc i 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c i a l deve l op m ent. K ey word s:Am erican B asi c Educa tion;R efor m;China;Qua lity Educa tion 进入21世纪,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 快,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在这样一个飞速 发展的时代,国际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要保持我 国在竞争中不落伍,必须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而综 合国力的提高有赖于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基 础教育的质量则是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石。 1993年我国政府颁布的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要指出:!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 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美国作为一个教育强国,其教育在20世 纪的发展具有飞跃性的质变,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 二战后至60年代的教育改革。战后美国的教育改 革,对当前我国进行的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思想的基 础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启发价值。 一、二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动因及主要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进入冷战时代和美国向 后工业化时代的转变的背景下,从20世纪50年代 末开始,美国实施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自上而下的 基础教育改革运动。以实用主义为基石的杜威教育 理论是主导二战前美国教育的理论基础。杜威实用 主义教育思想崇尚实际效用而忽视理论学习,学校 课程设置复杂,学生为了取得学分,选修有吸引力 的、相对比较容易的学科,而不是选修最需要的学 科,导致教育质量出现下降,在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 发展方面落后于苏联和其他发达国家。而美国二战 后进行的工业化革命不仅需要尖端科技人才,而且 需要大量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劳动力。1957年苏 联卫星上天,刺激着美国朝野纷纷对原来的教育政# 104 #

中国人口政策演变历史概述

中国人口政策演变历史概述 人口政策,从其狭义的角度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资源的、生态环境的综合战略利益出发,同时考虑到大多数群众的接受程度,对其人口的生育行为所采取的政府态度。这种态度,或者鼓励生育,以促进人口增长,或者限制生育,以减缓人口增长。在限制生育中,政府还要规定具体的限制要求,这种要求,往往与我们所追求的人口总量目标相联系。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生育政策的演变历史,大体上可划分为3大阶段为鼓励生育阶段、生育政策酝酿转变(含反复)阶段和推行限制生育政策阶段。 一、阶段时期 ㈠、鼓励生育政策阶段:1949-1953,鼓励生育政策 ㈡、政策转变酝酿阶段:1954~1959年:政策转变酝酿,上层思想反复。 ㈢、实施限制生育政策阶段: 1960~1970年:实施限制生育政策,但没有全面开展。 1971~1979年:全面推行“晚、稀、少”政策(相当于“二胎化”)。 1980~1984年:生育政策紧缩,全面推行“一胎化”政策。 1984~1991年:在农村实行“一孩半”政策,但在城市继续实行“一胎化” 政策。 1991年至今: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稳定。 揭示生育政策演变的历程,是为了运用科学历史主义的方法进行梳理和评价过去,以史为鉴,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免蹈覆辙,指导未来。一句话,就是为未来中国生育政策的继续完善与发展服务。 1、“晚、稀、少”政策创造了生育率下降奇迹的第一个十年。 从1970年到1979年的整个70年代,全国城乡推行的“晚、稀、少”政策,允许有计划地生育子女数是最多两个。1971年,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商业部、燃化部《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指出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一般城市人口增长率要降到千分之十以下,农村要降到千分之十五以下。1973年12月,全国第一次计划生育汇报会上,提出计划生育要实行“晚、稀、少”。“晚”是指男25周岁、女23周岁才结婚;“稀”指两胎要间隔4年左右;“少”是指只生两个孩子。此后在各地的宣传中出现了“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口号。可以说,七十年代的计划生育相当于“二胎化”。由于其“从紧”,紧的合情,“从严”,严的有理有度,所以经过宣传教育与热忱服务,易受到大多数群众的普遍理解与拥护。加之,适宜的奖罚措施,使“早、密、多”传统落后的生育模式,时过不久便初步形成了“晚、稀、少”式的生育控制模式,最终跻身到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2、紧缩政策导致生育率大幅反弹与完善政策抑制反弹的第二个十年。1981~1982年,全国总和生育率回升为2.63和2.86,第一、二孩出生间隔超常地缩短为2.2年,出生率回升为20.91‰和22.61‰,1980年至1984年初推行的紧缩政策,不仅导致了生育水平急剧回升,而且还使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提前一年多于1986年到来。可见,80年代是紧缩政策酿成欲速则不达之果,是导致人口控制能力大幅滑坡,与完善政策尽最大努力抑制滑坡的十年。 (背景原因:1980年9月召开的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确立了20世纪末将

【世界上哪个城市最大】世界人口最大城市排名

【世界上哪个城市最大】世界人口最大城市排名 世界上哪个城市最大是哪个?想知道它究竟有多大吗?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格尔木 它的辖区由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和唐古拉山地区组成,位于新疆,总面积12.4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城市”,当然也是中国最大的城市。 格尔木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南部,是青藏高原继西宁、拉萨之后的第三大城市。格尔木平均海拔2800米,面积76663平方公里,其辖区属大陆高原气候。格尔木是前往西藏、敦煌和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内地游客进藏前抵达的最后一个大城市,很多游客会在此稍事休息,采购物资,调整到最佳状态后再行进藏。格尔木也是观赏青藏高原风光、野生动物活动和登山探险的理想之地。这里有中国最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登山发烧友推崇的玉珠峰,以及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 格尔木在格尔木市东140公里的诺木洪搭里他里哈遗址有一处青铜器文化遗存,被命名为“诺木洪文化”,其时代约为中原的西周时期,距今2700多年。那时人们从事农业与畜牧业,饲养的家畜有羊、牛、马、骆驼等。人们身着毛布衣服,脚穿牛皮鞋,佩带各种装饰品,居住的是有榫卯结构的木建筑房屋。劳动之余还吹奏骨笛娱乐。诺木洪文化是中国西部古代民族羌人部落游牧的地区之一。这里的羌人与青新交界一带的“若羌”关系密切。 五代十国

西晋末年,辽东鲜卑吐谷浑部迁入甘青地区,其后渐渐强大,以青海为其活动中心。至南北朝时期,在广大羌人的支持下,实现了 对长期分散“无相长一”的诸羌的统一,建立起以鲜卑人为中心与 诸羌领袖的联合政权吐谷浑国。格尔木地区成为吐谷浑国属地。北 朝到隋初,连接中原与西域的丝绸南道“青海道”一度十分兴盛, 青海通分南、北两分道,其中南分道即过日月山,由青海湖南经都兰,格尔木西入新疆及其经西地区的交通线。格尔木以其冲要位置,为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发挥过作用。 隋朝时期 昆仑山(2)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隋灭吐谷浑国,在吐谷浑 故地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其中西海郡治吐浴浑故都 伏俟城(青海湖西15里铁卜恰古城),郡下设宣德、威定二县,威定 县治约在今都兰县境,从此格尔木地区正式纳入中原统一王朝的版图,虽然接受中原封建王朝的管辖时间很短(仅7年),隋亡,吐谷 浑便复其故地,但这对该地区经济开发、民族交往所产生的积极影 响无疑是深远的。 唐朝时期 唐初,吐蕃王国在西藏崛起,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吐蕃灭吐 谷浑国,占吐谷浑故地,从此格尔木地区的游牧民族便由鲜卑与羌 人的结合逐渐变成吐蕃民族。吐蕃统治河西陇右地区时,曾辟有逻 些(拉萨)至沙州(敦煌)的交通驿道。9世纪中叶吐蕃王国分裂后, 格尔木地区如同青藏高原的其他地方一样,处在部落割据局面中。 元朝时期 13世纪中叶,元朝开始直接统辖整个藏区,结束了青藏高原400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元顺帝时封蒙古贵族卜烟帖木儿为宁王,率蒙 古兵士镇守柴达木地方。1955年秋,在格尔木农场第一作业站平地 造田时,发现元代纸币一包。1958年冬,在诺木洪发现一具蒙古族 武将的干尸。 明朝时期

新世纪美国基础教育改革趋势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118442561.html, 新世纪美国基础教育改革趋势探析 作者:郑国凤韦永琼 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3年第12期 进入新世纪,面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各方面的风云变幻,美国各届政府的施政纲领中继续把教育改革放在重要地位,尤其强调对基础教育的改革,从2002年小布什政府的《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No Child Left Behind Act,缩写为NCLB)到2010年奥巴马政府的《改革蓝图——对初等与中等教育法的重新授权》(A Blueprint for Reform:The Reauthorization of the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简称改革蓝图),一系列教育法令和教育措施的出台,暴露出了美国基础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国家宏观调控不力;基础教育质量低下(尤其是许多公立学校);教育机会不均;校园环境恶化;缺乏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质量堪忧、领导短缺;高中生辍学严重等,一系列的改革文件彰显了美国政府改革基础教育的决心,同时也表现了新世纪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更加关注联邦政府对基础教育的干预作用 美国是一个分权制国家,其教育事务主要由州政府直接控制,自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在全国教育事务中的作用日渐显现,进入21世纪,从布什政府签署的新世纪第一个教育改革法案《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2002)开始,近十年间,先后颁布了《2002~2007战略规划》(2002)、《2007~2012战略规划》(2007)、《美国竞争法》(2008)以及奥巴马政府的《改革蓝图——对初等与中等教育法的重新授权》(2010)等一 系列教育改革法案,采取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这些教育改革法案及措施中除了通过联邦政府的教育经费资助这一经济杠杆来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以外,各届政府更加强调对基础教育各方面的调控作用,美国联邦教育部《2002~2007年战略规划》、《2007~2012年战略规划》都制定了具体的教育战略目标,其框架结构基本相同,都包含了教育部使命、战略目标、具体目标、实践策略三级要求。2009年3月,奥巴马总统在华盛顿的演讲中正式宣布美国基 础教育改革政策要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开发能够满足21 世纪美国参与世界激烈竞争需要的课程,切实提高学生成就,消除美国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二是采用多种方法招募、培训、鼓励杰出教师;三是支持特许学校改革;四是加强学生学习,努力降低高中辍学率;五是通过基础教育稳固高等教育。这些教改法案及措施,要求具体,内容详实,涉及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这些教改法案及措施的颁布执行,彰显了美国联邦政府干预教育的决心,同时也表现出教育为其国家利益服务的一面,其最终目标是继续确保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各方面中的绝对优势地位。 二、继续加强政、企、教联手,推进教育改革 教育首脑会议(Education Summit)在美国教育史上是一个创举,始于1989年,至2005 年止,共召开了五届。参加者包括了联邦政府首脑、各州州长、经济界领袖、教育行政官员及教育界专家等,第一届教育首脑会议的显著结果,就是提出了六项全国教育目标。第二届教育

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及变化的因素

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及变化的因素 中国的人口数量,现存最早的一项全国性和分政区户口统计数为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6000万,此前只留下零星的地区性数字。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实施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民国期间也做过多次人口调查,但直到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才通过科学的普查,获得了除台湾、港澳地区以外的准确人口数字。 下面根据有限的原始资料和目前的研究水平,对中国人口历史的发展作一简单概述。 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人口数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时,秦朝的人口估计有3000万或更多,但到西汉初大约只剩下1500万至1800万,至西汉末的公元2年增加到6000万。王莽时到东汉初,总人口下降到3500万。到东汉后期的永寿三年(157年)稍后,才重新突破6000万。 从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到220年三国鼎立形成这个期间,人口损失估计达60%,仅存约2300万。4世纪初的西晋约有3500万。此后南北分裂,北方进入十六国时代,人口多次出现大幅度下降,直到隋朝重新统一后的大业五年(609年),才恢复到6000万左右。 隋末的战乱,造成人口降幅超过50%,到唐初仅有2500万。至安史之乱前夕的755年,又增至约9000万,达到新高峰。唐后期和五代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到960年宋朝初建时估计只有4000万,其境内仅3000万左右。 北宋时期人口持续增长,大观四年(1100年)境内人口超过1亿,辽(金)、西夏、大理等政权的人口合计也在1000万以上。两宋之际的战乱使人口大幅度下降,但此后南宋和金的人口都有增长,至13世纪初,宋、金、西夏、大理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合计已超过1.2亿。蒙古灭金和西夏造成空前浩劫,北方人口损失高达80%,仅剩1000余万。元统一时实际人口约7000万。到14世纪中期增加到8500万左右。 明初的人口不足6000万。但到17世纪初,全国人口已突破2亿。但明末的天灾人祸和清初的残酷战争,又使人口降幅达40%,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估计已降至1.2亿。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恢复至1.5亿,以后很快破2亿大关,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全国人口创造了4.3亿的新纪录。太平天国起义和清朝的镇压,导致南方人口稠密地区的巨大损失,人口下降超过1亿(最保守估计也有五六千万),以至到1912年尚未恢复到1850年的水平。1953年新中国人口普查结果为5.8亿(不含台湾、港澳)。 中国的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数中一直占有很高的百分比。除了东汉末年处于人口低谷、所占比例可能略低于10%以外,其余历史阶段占世界人口比例基本都在20%以上,一般在30%左右。 中国历代人口变迁的特点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人口数量的衍变,具有以下一些明显特点。 1、增长缓慢。从公元2年的6000万增加到1850年的4.3亿,总数仅增长了7倍,年平均增长率仅约1‰。

2012统计全球人口最多十大城市排行

2012统计全球人口最多十大城市排行 世界人口本月底将达70亿 联合国人口基金17日发布的一份简短公报说,随着今年10月底世界人口达到70亿,人类将面临“可怕挑战”,不过如果今天就行动起来,这些挑战并非不可应对。 专家表示,世界人口激增使得水资源缺乏、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愈加恶化,资源比以前更加紧张。联合国人口基金定于10月26日在全球发布《2011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将专门介绍70亿人口给世界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从60亿到70亿仅用12年 公报说,即将发布的报告表明,我们今天所采取的行动将决定本世纪结束时世界人口增长到100亿还是160亿,以及人类的未来是否更公平,环境是否可持续发展。报告阐述了老龄化、年轻人口增加、城市化和移民等人口学趋势,以及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与研究世界人口数量同等重要的原因。 联合国人口基金提前透露了部分报告数据:目前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达8.93亿,预计到本世纪中叶,这个数字将增加到24亿,增加近两倍。目前世界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再过35年将有三分之二人口住在城市。世界平均寿命正在增加,已从1950年的48岁增加到今天的68岁。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此前公布的数据,19世纪初,世界人口仅有10亿。100多年后,人口总数翻了一番,此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于30多年后达到30亿,1987年达到50亿,1999年达到60亿。按照目前趋势,世界人口大约于本世纪中期超过90亿,将在本世纪末超过100亿。 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今年7月11日“世界人口日”的主题定为“70亿人的世界”。联合国还于9月14日在纽约总部启动“70亿人行动倡议”,呼吁各方应对和克服人口达到70亿后带来的挑战。 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东京第一,上海第七 世界人口的快速膨胀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同时带来希望与危险。目前人类最为关注的是由此造成的潜在威胁:人口过盛、贫富差距加大、能源短缺、失业率上升、环境污染等等。专家呼吁各国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尽快遏制上述危险…… 据国外媒体近期进行了一项有关“世界发展最快的城市”的调查,孟加拉国首都达卡被一致认为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大城市”。这项调查同时评选出了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城市,日本东京凭借3670万的惊人人口数量位居第一,中国上海排名第7。 十大人口最多的城市排名: 1、日本东京:2010年人口3670万,预计2025年人口达到3710万。 东京(Tokyo)是日本国的首都,是亚洲第一大城市,世界第二大城市。全球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东京地理坐标为东经140度50分,北纬35度44分。东京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城市,位于本州关东平原南端,下辖23个特别区、26个市、5个町、8个村以及伊豆群岛和小笠原群岛,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作业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作业1 一、填空题 1.全民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教育的民主化和教育的普及化。 2.为迎接21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1988年教育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政府的办学思想及管理模式,被视为英国教育改革的里程碑。 3.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4.卡尔·罗杰斯1942年出版了《咨询和心理治疗》一书,系统地提出了他的非指导性治疗理论及方法。 5.公民教育是以培养合格的公民为基本目标。 6.社会学习心理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个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其基本理论是替代强化。 7.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学家纽曼提出了社会行动道德教育模式。 8.桑代克在《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中指出,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的论断。 9.全面教育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是坚持质量管理的全面性、全员性和全程性。 10.基础教育改革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有意识的改进基础教育的一种实践活动11.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一是信息技术和设施引入教育和教学领域,即教育中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获得;二是信息技术被有机地整合到教育教学过程以及学科教学中,培养出具备信息素养的人才。 12.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它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决定,也因受教育者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13.综观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上,强调大众教育,即所谓“教育为大众”“科学为人人”。 二、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70年代教育目标以( A )为主要内容。 A.学会生存 B.学会关心 C.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2.英国德育政策的特点有( A ) A.传统、深厚、保守 B.改革转向现代化 C.德育目标多元化 3.美国学校的道德教育内容有( B ) A.政治教育 B.法制教育 C.公民教育

历史时期人口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参考文献:《——年中国人口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 《汉书?地理志》 《史记》 金承禧 经济学 一,历史时期地人口数量 人是生产者,它创造了巨大地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人又是巨大地消费者,它所创造地巨大地财富就是为了供人消费.人又具有自身再生产地特性,因此,人口增长状况对地理环境影响很大.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国家,在历史长河中,人口数量地增减变化很大,但从总地趋势来看是增加地.关于秦汉时期以前地人口数字,由于资料不足,因此难于说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从秦汉时期开始,各个王朝都对人口地统计十分重视,千方百计要弄清自己控制地劳动者地数量.因为劳动者是基本地社会生产力,能够创造物质财富,是统治者剥削地主要对象,兵役、徭役地多少都与人口有密切地关系.因此秦汉以后地人口记载就颇为丰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历史时期影响人口数量地增减和地区分布地因素,除自然增值、死亡和天灾外,则主要是政治动乱和战争.同时人口地迁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西晋以后,由于北方地战乱及其自然环境等方面地影响,人口大量南迁,从而使北方人口减少,而南方人口则增加.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先秦时期 中国第一次全国性地人口调查是在秦代完成地,这些统计材料没有留下来.但在秦亡时被刘邦接管.当刘邦入关进入咸阳后,萧何则“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从而使刘邦“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后来当刘邦路过曲逆县(今河北省定县东南)时,问御史:“曲逆户口几何?”御史回答:“始皇时三万余户,间者兵数起,多亡匿,今见五千户”.可以想见当时地各县户口数是清楚地.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秦时地人口和战国时期差不多,也就是两千万人口左右. 公元二年西汉户口数是现存最早地全国性人口数 这个人口数见于《汉书·地理志》,记载地是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二年)地户口数,户,口.比秦时增加了近四千万人口.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经过西汉初年吸取秦亡地教训,与民休息,出现了“文景之治”地局面.汉武帝时又大肆扩张土地,社会发展.因此才出现了西汉地盛世,一般来讲,人口地增加是经济发展地表现,因为人口地增加,必然要带来生产粮食及其它供应品地增加.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这个统计数字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地人口、地理、历史、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军事等都具有重大地意义. 从西汉地人口统计情况来看.当时北方地人口数多于南方,南方相当于北方地四分之一,反映出当时南北方经济发展地一般情况,说明北方经济发展好于南方.当时边郡地人口是稀少地,无法与内地相比,这和秦时地情况一样.秦时为了改变边地地广人稀地情况,采取“徙民实边”地办法.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到了东汉时期,由于西汉末年地战乱,促使北方人向南方迁徙,说明西汉时期北方人认为南方地气候不适宜于汉居住地观念已经发生变化.总之来说,东汉时期北方各郡县地人口一般都有所减少,个别有增加,而南方一般都有所增加,有些郡甚至超过几倍,这除过一般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综述 摘要:改革是一个事物不断发展前进并逐步提高成熟的重要手段,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改革要根据当时社会的状况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以及正确思想的指导,美国高等教育令许多国家望尘莫及,于是各个国家的精英们便如过江之鲫一般蜂拥而去,美国高等教育有今天如此大的成绩与他的改革密不可分,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更是为美国的发展壮大做了更多的贡献。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美国教育思潮,美国教育哲学、教育特点 美国是一个由殖民地发展而来的国家,美国的成立以及其成就都震惊了世人。在成立300多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壮大并成为世界第一的大国,这与美国的教育密不可分。美国由于是移民国家,所以其民族具有的兼容并包、开放活跃的特点便更加明显。美国的发展是在曲折中稳步上升。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是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是资本主义世界由自由竞争跨入垄断的时期,是迅速工业化的时代,是美国的镀金时代。美国在经历了30年代的大萧条并经过第二次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战争财,成为最大的债权国。在这期间,大国之间的竞争进入冷战时期,各国开始了疯狂的军备竞赛以获得世界霸主的地位,为了维持这一地位并在竞赛中占据优势,必然要大规模的发展教育,培养军事、经济和高科技人才,在这一时期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各国为了跻身世界前列也不遗余力的发展科技和教育,并且在当时美国教育质量严重下滑,而与当时急剧发展的社会状况不同步,因而不能给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因而教育的改革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这就是美国高等教育进行的社会条件,美国经济上的发展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而军事的强大和政治上的话语权也需要人才的储备,因而在1981年1月,美国联邦教育部长倡议组建了国家教育委员会,负责全面调查美国的教育质量,1983年4月,委员会提交了《国家处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该报告指出必须把教育放在直接影响美国国际地位高低、国际竞争成败的角度来考虑,对教育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因而便掀起了美国的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 改革除了要适应社会现实的需求之外,还要有科学的思想的指导。美国的教育哲学在发展上也是十分快速和先进的,当代中国好多教育哲学思想都与美国的教育哲学思想有一定联系。据孟禄(P.Monroe)主编的《教育百科全书》记载,1832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开设“教育哲学讲座”。这可能是教育哲学作为美国大学课程的开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教育哲学也有所发展。这一时期,美国教育哲学发展的最大特征就是专业化倾向非常明显,以至于最后成立了教育哲学学会。但是,由于冷战时代的来临,战后许多教育哲学家被迫抛弃了从马克思那里传承下来的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哲学。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哲学又有了新发展 20世纪最后20年是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比较快的时期,也是美国教育改革如火如茶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美国教育哲学的发展也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征:1、教育哲学教学和研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教育改革实践; 5、实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复兴。在索尔蒂斯看来,教育哲学是一种“制度性哲学”,教育哲学的话语是哲学话语和制度性实践话语的结合,因此,教育哲学并不拒绝“革命”或“改良”的激情,并且应该积极参与到重建学校制度的实践中去。实用主义是美国的本土哲学,实用主义的教育哲学也是第二次世

世界人口最大的城市之一: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世界人口最大的城市之一|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世界人口最大的城市排名--日本东京(第一) 2010年人口3670万,预计2025年人口达到3710万。 东京(Tokyo)是日本国的首都,是亚洲第一大城市,世界第二大 城市。全球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东京地理坐标为东经140度50分,北纬35度44分。东京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城市,位于本州关东平 原南端,下辖23个特别区、26个市、5个町、8个村以及伊豆群岛 和小笠原群岛,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世界人口最大的城市排名--印度新德里(第二) 2010年人口2220万,预计到2025年人口达到2860万。 新德里(NEWDELHI)里是印度共和国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位于东经77度,北纬28度。恒河支流亚穆纳河从城东 缓缓流过,河对岸是广阔的恒河平原。总面积为1485平方公里,人 口众多。主要语言为英语、印地语、乌尔都语和旁遮普语。作为德 里的中央直辖区,它还统辖着饱经沧桑的老德里。新德里是一座既 古老又年轻的城市。新德里原是一片荒凉的坡地。 世界人口最大的城市排名--巴西圣保罗(第三) 2010年人口2030万,预计到2025年人口达到2370万。 圣保罗给人的印象是一派十分繁华的景象。从飞机上俯视这座南美洲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马路上车水马龙,全 市6.4万条街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市区许多建筑物高达三四十层,如圣保罗州银行高32层,在160米的楼顶建有一座电视塔;意 大利大厦高41层,顶端建有餐厅和瞭望台,凭栏远望,全城景色尽 收眼底。圣保罗市商业十分繁荣,商业区主要集中在迪雷塔大街、“十一月十五日”大街、圣本托大街、“三月二十五日”街、安东 尼奥·普拉多广场和共和国广场一带。三月二十五街简称二十五街,有“巴西的唐人街”之称。另外,在共和国广场中心的花园里,设

美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形势.doc

美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形势 20世纪的美国基础教育经历了痛苦的改革,但是并未促进学校治理模式的根本改变。联邦法院1954年开始废止学校的种族隔离,是美国历史上最成功且意义深远的改革。但是废除种族隔离本身,并没有要求强制融合。20世纪70年代,美国最高法院宣布退出对学校改革的联邦干预,由州本身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州法院70年代早期开始“公平资金运动”,即要求州内每个学生的实际投入相等,并校际可比。但其结果并不令人满意。80年代,学校绩效出现持续恶化,不仅在国际评估中排名后退,而且越来越无法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贫困学生和少数族裔的教育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教育改革者通过司法途径追求教育公平的努力陷入僵局。 基础教育改革的挫折引发了激烈讨论,部分人要求以私立学校取代原有的公立学校。公立学校支持者认为,目前的问题源于政治理想的失败。如果能够真正公平投入,缩小课堂规模,增加联邦支持,公立学校会运转如常。相反,私立学校支持者认为公立学校总是存在因自身利益导致的以权谋私。这些争论同样陷入僵局,因为没有证据表明私有化会带来更好的绩效。 实验主义的新治理框架 在种种失望冲淡了公立学校的前景之际,改革集群中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有希望的新模式。第一种改革是增强集中化,甚至将公立学校体系国有化。集中元素在于在联邦和州一级设立学校和学生最低绩效标准,学生和学校进行排名。不能满足要求的学生不能升级和毕业,差学校必须重组。这种高风险测试的支持者相信失败惩罚足以迫使个人和机构改进绩效。第二种改革是新地方主义。目的是让权力从州教育管理部门下放到课堂,走向校区、校长、教师(尤其那些反对传统僵化体系的专业者),甚至父母。教师和家长创建新小而专业化的学校的意愿日益增强,学生不再受到片区划分的限制。

美国教育改革

简介 美国经过200余年历史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飞跃和军事强大,与重视教育改革是分不开的。 美国教育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点的深层意识,即当国家面临极大的危机时,总是想以教育改革为中心,企图摆脱危机的困扰。 1957年,当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时,美国政府及其教育界深受强烈地冲击,在赶超苏联的口号下,于1958年颁布了著称于世的《国防教育法》,目的使教育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适应国防竞争的需要。从6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越战失败的影响,全美掀起以争取黑人各种平等权利的“民权运动”,包括代表妇女、少数民族和残疾人等利益,于1975年颁发了《残疾儿童教育法》、《补偿教育方案》、《学校混合条例》,采纳了提高人性为目标的教育方针。进入80年以来,日本和西欧各国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崛起,尤其是日本电子工业发展的逼人之势,使美国产生了深重的危机感,也使原先引以为骄傲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动摇。美国高质量委员会于1983年提交了《国家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引起了全国各界人士的反响。其主要的教育思想是:“开展高质量教育,建立学习化社会”,即“争取高质量,以夺回或巩固在国际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扩大教育机会,以实现

人人平等;为彻底实现前两者,就要建立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创造一个学习化社会。” 教育在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情景下,在未来发展的重要位置,已愈来愈成为美国各阶层的共识,就是在总统竞选纲领中,以至施政过程中,也无一不提出自己的教育改革方案和计划。比如,里根总统十分重视改革教育,支持高质量委员会《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提出《投身学习,发挥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国家为培养二十一世纪的教师作准备》等纲领性文件,成为全美六年之久教育改革的指南。被誉为“教育总统”的布什,抓住改革方案和教育拨款两头,签署了《全美教育目标报告》、《美国2000年教育规划》,明确提出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全国六大教育目标。出身寒门,却受过良好教育的克林顿,踏上政途后,就高度重视,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在总统竞选期间,批评现行教育制度和教育质量,提出进行改革的方案和计划,经辑录整理成《克林顿总统的教育计划》,告示人们当前应当摆在首要位置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才能使美国再次成为把教育放在首位的国家。 美国教育界开始觉醒:美国面临新兴发达国家的竞争与挑战,主要来自高科技领域。从预测得知,美国社会非技术工作由目前所占60%至2000年降为15%,再过5年,劳务市场将是操纵复杂的计算机设备和胜任信息系统化的高级技师的天下。而严酷的事实却是学生文化水平

特大城市人口的国际比较

CHINA OPENING JOURNAL 开放导报 2015年6月 第3期 总第180期 June 2015No.3 Total No.180 【本期论题】 近年来,特大城市频频出手限制外来人口,但是却很难阻挡其人口增长趋势,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规划目标屡遭突破。数据显示,2010 年底上海常住人口为2301.91 万人,大大超过了“十一五”规划所设定的1900万人的目标;2010 年底北京常住人口为 1961.2 万人,提前 10 年突破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年)》中所确定的1800 万人的目标。当前,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已然成为城市治理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中国与世界特大城市数量比较 联合国发布的《2014年世界城市化发展展望》显示,2015年世界城市人口规模将呈现如下状况:城市人口规模超过1000万的将有29个,介于500~1000万之间的有44个,100~500万的有428个,50~ 特大城市人口的国际比较 胡彩梅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 . 深圳), 广东 深圳 518029;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836〕 [摘要] 我国特大城市人口调控已经成为城市治理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特大城市人口的国际比较,发现中国特大城市无论是数量、规模、集聚程度,还是人口密度并不明显偏高。中国较短的海岸线、紧张的人地关系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特殊发展阶段,也决定城市化更应该趋向集约化、紧凑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特大城市 人口规模 国际比较 [中图分类号] F29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5)03-0026-05 [作者简介] 胡彩梅(1982 — ),女,山东郯城人,副教授,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 . 深圳)、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方向:城市经济。 100万的有538个,30~50万的有690个。而中国人口规模超过1000万的城市有6个,占世界的20.69%;500~1000万的有10个,占世界的22.73%;100~500万的有89个,占世界的20.79%;50~100万的有155个,占世界的28.81%;30~50万的有147个,占世界的21.30%,如图1所示。总体而言,中国各规模的城市数量均占世界的1/5左右,城市规模呈均等化现象。 根据该报告的数据,2015年中国人口规模500万以上的城市数量与人口规模100~500万的城市数量之比为0.18;从整个世界来看,该比值为0.17,中国基本处在世界的平均水平。陆铭和陈钊的研究表明,中国2009年市辖区年末人口规模超过300万的城市有18个,人口规模介于100~300万之间的城市有106个,两者比率也为0.17。著名区域经济学家亨德森的研究表明,2000年全球人口规模300万以上

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路径与特征

教育发展研究2010.9 视点 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路径 20世纪80年代经济竞争力的下降促使美国开始关注本国教育的现状。在此背景下,政府颁布了《国家处于危机中》的报告。该报告拉开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改革的序幕。综观美国30年来的基础教育改革,笔者认为主要采取了以下改革路径: 1.由联邦政府推动的以标准为导向的教育改革根据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的相关规定,管理公共教育的权力应由各州行使。联邦政府只有为教育课税、在教育财政拨款范围内立法的权力。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联邦政府的教育职能有了微妙的变化。《国家处于危机中》报告明确指出,联邦政府应该更多地加入和参与全国教育事务。2003年5月公布的《全国科学和工程劳动力大军的政策》报告更是呼吁美国联邦政府应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承担起培养高质量本国人才的责任。[1] 近年来,推动以标准为导向的改革是美国联邦政府强化其作用的主要表现。所谓以标准为导向的教育改革即联邦政府提供资源协助各州为所有学童拟订并实施挑战性的标准,同时利用这些标准及连贯一致的课程与评价去改善学生的学习。这一做 法从美国教育法案的规定可见一斑。从 《美国2000:教育战略》、《目标2000:教育美国法案》到《2001年初等与中等教育法修正案》,这些法案为学生的学业标准奠定了基础。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制订严格的课程标准。制订全国性的课程标准是改革的起点。1989年的美国全国督学协会会议之后,各个州或几个州的联盟、联邦政府、专业协会、非营利组织、学区甚至一些单个的学校忙于制订标准。但是,随着改革的推进,全国性的专业协会逐渐承担了建立教育标准的任务。例如,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协会(NCFM )在1989年编写了第一套美国版的国家数学教育标准。 (2)运用统一的评估体系。传统上,由于美国的教育是地方控制的,各州甚至各个学区之间的差别都比较大,缺乏统一的标准。而基于统一的教育标准之上的评价应该是一致、清晰、确定的。为此,客观上要求各种计划要一致,联邦、州和地方的各级管理要一致,政策的组成部分(课程、评估、专业发展和绩效责任)要一致,所有学生可获得的教育计划要一致。而所有这些一致性目标所遵循的原则是必须保证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学校教育项目,进入一定规模的班级学习;保证授课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在他们的工作领域内能获得合理的培训。 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路径与特征 笮段素菊 段素菊/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副研究员(北京100011) 摘要:本文总结了30年来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路径,包括:由政府推动的以标准为导向的教育改革、依市场逻辑进行的教育改革、由公民社会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美国基础教育中混合教育权力模式、混合教育制度安排、法律至上原则等特征。 关键词:美国;基础教育;教育改革

中国历史上叫人惊叹的人口变迁

从人口变迁看和平的重要性 作者:余建权 纵观中国历史,战争的发生是人口发生剧变都给人震撼和惊叹! 中国历史上几千年的分分合合,王朝变迁,从来都是由人民来推动的,是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但最后人民永远都和胜利木有关系,始终处于最底层,是被奴役的对象,从来都没有改观,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才有所改变! 其实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历史,基本上是以中原王朝的统治作为“正统”来讲述的历史,这样的历史才叫中国历史,非中原王朝一般不计入中国历史的“主流”之中,比如匈奴,一个从春秋战国开始,和中原王朝做对了几百年,令中原几个朝代无奈采取以“女人换和平”的强悍民族,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别说最高级别的“本纪”,连个“世家”都没混出来,只争到了一个“列传”这样的最低地位,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和匈奴同样命运的还有突厥、契丹、金国、西夏等等,他们并没有自己的历史,也进入不了中国历史。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所谓的“得中原者得天下”说法的由来。无论是北方的“完颜”还是蒙古草原上的“可汗”,你再牛,没拿到中原大地的统治权,中国历史的三明治里就没有你的份。 所以,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从夏朝开始,由于控制的地域不同,很难说清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的人口数量。 在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几乎无一例外的都伴有战争,无数生命死于惨烈的战场,使人口锐减,有时,又由于民族的大融合,使合并后的朝代人口增加,比如元朝,蒙古族灭金夏和大宋,使原来属于三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合并为一个国家,这样,统计原来那个所谓的正统王朝的人口作为历史上的中国人口就没有实际意义了,因此,要说清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历朝历

代人口数量,显然不现实,再加上历史上无论那个朝代,都没有设置像今天“国家统计局”这样叫人怀疑的“权威”机构,全靠民间的努力做人口普查,所以要拿出一个可靠的数据根本不靠谱,因此说,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数量变迁永远都是一笔糊涂账。 虽然是一笔糊涂账,但还是有人不辞辛劳的在做这项工作,比如东汉的皇甫谧等。他们的数字虽然不是精确数字,但也不是天方夜谭的瞎编乱造,虽然有出入,但还是比较接近实际,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的。 据皇甫谧《帝王世纪》考证,夏朝开始时期的约公元前2070年左右,“及禹平水土,……是以其时九州岛之地......民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就是说打从大禹治水,天下太平以后,大禹的夏朝,人口约1355万,这个数字大概没有计算今天云贵和湘粤闽等当时是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由于交通和通信的限制,当时的夏王朝管辖范围尚不能到达此地。 商朝没有人口数量的任何记载,所以,无论是司马迁还是皇甫谧这样的牛人也无法考证。 后来还有人综合各种资料认为,到周成王时期,约公元前1043年前后,人口数量约为1371万。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人口1184万,这个数字依然不包括上述偏远地区的人口。 从公元前2070年的夏朝开始到公元前684年的周庄王时期,在约1400年的时间里,虽然没有计划生育政策,但人口的数量还是比较稳定的,大致在1200万到1300万左右,未有大起大落的现象出现,这些数字绝对不是准确数字,是大是小不敢乱下结论,但肯定符合当时的国情,是可以信赖的。 到公元前221年,超级牛人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合并七国为大秦帝国,有人认为这一时期的人口数量约在1500-1800万之间。这大概是经过统一战争洗礼后的数字,而且按照秦国的统治地域,这个数字应该包括上述大部分偏远地区的民众了,因为这时,秦国的统治区域已经到达南海广大地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