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闻导语写作研究

新闻导语写作研究

新闻导语写作研究
新闻导语写作研究

新闻导语写作研究

——精心打扮风头重视导语写作

新闻(消息)写作,自有它自己的写作规律。规律之一就是:“立片言以居首要”。“开门见山”。把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放在最前头。这就是所谓的消息导语。它就是消息开头的第一句或第一段。

有人把消息导语比做敲门砖,没有得力的敲门砖,是不可能敲开读者的大门的。也有人把消息导语比做“凤头”,比做吸铁石或钓饵,它能够把读者紧紧地吸引住或钩住,使读者愿意看下去。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说过;“新闻写作对导语的要求很高,要写得有魅力,令老百姓看了非读不可。”新华社记者郭玲春说:“平实、缺少个性的导语会使新闻流于一般,文章刚开头我就想把经过我观察出的结论或看法告诉读者。”这些都是经验之谈。

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的调查,一般读者每天用来看报的时间是39分钟左右。他们看报的目的是有了解当天和新近发生的重大的或最有意义的、最有趣味的事实放在前头。如果不把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前头,就不能吸引读者往下看,即使后面还有很好的内容,也只能前功尽弃。实践证明,相当多的读者在接受新闻时是随意性的,仓促的,浏览式的,如果导语不能像“凤头”那样吸引住读者,他会马上转移注意力。

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威廉·梅茨说:“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有经验的记者,总是全力以赴地在写好导语上下功夫。我曾经请教过多位获“中国新闻奖的记者:你写导语通常用多长时间?”这些记者共同的回答:“用写整篇新闻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时间来推敲导语。”尽管目前导语写作方法有许多类型,但并购哪种类型,共同的特点都是以“最重要者最先”、“最新鲜者最先”、“最引人注目者最先”。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看看目前报纸上刊载的消息,完全符合这个要求的优秀导语为数不多。相反,不合格者则经常可见。共同的毛病是:导语与标题重复,导语和新闻主体重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记者中忽视导语写作的现象较为普遍;另一方面,在当今新闻写作虚伪的研究中,关于研究导语的学术论文凤毛麟角,似乎成了一块令人遗忘的角落。

导语的写作最考验记者的功力。传统的导语写作要求全面,五个“W”加一个:“H”,这样对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有好处,但如果成为一条“铁律”,又会使消息头重脚轻。实践中,现在的导语写作已经走出了这个套路,力求简明扼要,不能写得冗长;求特点,不能一般化;求多用实词和富有动作色彩的动词,不要用抽象名词和难懂的技术术语;求在交代新闻来源和新闻根据时,不出现长串人名、地名、官衔、机构名称等。

在导语写作上,“中国新闻奖”部分消息的写作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这些消息普遍都比较短,但内容却反映了重大事件,把最新的事态发展,

最引起广大读者关注的重要事实,用最简短明快的新闻语言,在新闻的开头告诉读者,以“唤起阅读者的注意,使阅读者脑子里先得一个总的概念,不但看下去。”

古人云:文无定法。导语写作方法后形式,历来就是因人而异,各尽其妙的。现将常见的导语写作形式、特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作如下简介。

单元素导语

单元素导语也称一句话导语,或单因素导语。即在导语中只表现一个新闻事实。理想的安元素导语所表现的这一个新闻事实,应当是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核心事实。如按新闻五要素来区分,但元素导语具体又可分为:

1、何人导语。这种导语一般来说,只突出报道显要或影响较大的新闻人物时采用。因为这些人从事的活动,比一般人做的事情更能引起读者的关注。

2、何事导语。一般来说,新闻事实本身的重要性或影响力超过了其他新闻要素,应当用这类导语。

3、何时导语。读者关心的事情什么时候会发生或进行,可用此种导语。

4、何地导语。报道一些重要或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发生重大变化的消息,常用此种导语。

5、为什么导语。当报道一个事件的起因,比其后果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时,可用这种导语。

单元素导语例证:

本报讯:(记者李红鹰):7日,武昌杨先生带着2岁的女儿到市儿童医院看病,没想到看一个“咳嗽”就要花1000多元。因此,他于阼日投诉到本报新闻110。(第13届中国新闻奖1等奖消息作品《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的导语)

本报讯(记者高坡)从昨天起,昆山31万多农民也可以和城里人一样“刷卡”看病了!(第15届中国新闻奖1等奖消息)《昆山31万农民刷卡看病》

多元素导语

一则导语中,用几个事实组合而成。知识由于客观事物是复杂的,有的新闻导语难以用一个主要事实来表达,因此,导语中需要写三个以上的主要事实时,这就是多元素导语。亦称成套式、多因素(多段落)导语。写这类导语应防止平铺直叙,罗列事实,而应按照新闻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机地组合起来。例如:

一位82岁高龄的离休工人,在大半辈子的伐木生涯中,为国家采伐原木3.6万多棵,成为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14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接见。离休后,他带领全家历经20多个春秋的风风雨雨,又在荒坡上种下了3万多棵树木,了却了多年的夙愿,还上了他有一笔心中的“欠债”。他,就是黑龙江省伊春市实力林业局的老工人马永顺。(第

5届中国新闻奖2等奖消息作品〈昔日伐木建功,今朝栽树还债〉的导语)例2:本报讯(记者张虹红)在人们的印象中,联合国是个开会的地方,很少有人知道,联合国也是个蕴藏巨大商机的市场。联合国极其附属机构近日公布了4月份在全球的采购招标计划,面对一系列科技含量并不高的商品,本市众多企业却无动于衷,任商机从身边溜走。(第14届中国新闻奖2等奖消息作品《面对商机,为何无动于衷?》

概述式导语:

这是通过用直接摘要或归纳概括叙述的办法,以一句话概括通篇报道内容或其中的精华,把新闻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写出来,给受众一个总体印象,以变提纲携领地阅读全文。

概述式导语例示:

本报讯(记者丰捷)613万考生迎来了他们一生一搏的时刻——2003年非典时期的正常高考今天静静地拉帷幕。(第14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作品2等奖)《北京:非常时刻,平常高考》。

新华社2004年3月22日电:巴勒斯坦伊斯兰西抗运动(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22日凌晨在以色列武装直升机的轰炸中身亡。他的两名保镖同时丧生。(第15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作品2等奖)(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遭袭击身亡)

评论式的导语

从评论入手或把叙事和议论交织在一起,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新闻事实进行简要评论的导语,又称评述式或议论式导语,是新闻导语中长见的一种表述方式。具体表现形式常见的有:或是先叙述事实,然后进行议论;或先作评论,再写出评论的根据,即事实。这些都能有助于突出新闻事实的意义,凝练和升华新闻主题,从而唤起受众的充分注意,更好地发挥新闻的指导性。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不宜滥发议论。只有当一些新闻事实的深刻含义远非广大受众所能一下子领悟时,才有必要采用评论式导语。运用时,要尽量避免记者直接公开地发表议论,而应力求让新闻中的人物出面说话。这样,既可以体现记者的观点或倾向性,其本身又是一种新闻实施,又符合新闻写作的规律。

导语例示:

新华社北京1999年8月18日电:世界各地的天位学家证实,8月18日没有发生特殊的天文现象,更没有发生地球毁灭这样的大劫难。世界各地的人们像往常那样度过了平静的一天。“天体大十字”这一“末世论”预言宣告破产。(第10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作品1等奖《天体大十字预言宣告破产》。

本报讯:(记者钟鞍钢)记者在工会法执法检查中了解到,部分跨国公司在我国的企业无视我国法律,公开抵制组建工会。(部分外企无视中国法律拒建工会)

对比式导语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事物最怕比较。写导语时也可以用对比的方法,就是将今与昔、新与旧、正与误、美与丑、老与少、优与劣等两方面的事实情况,进行两相对比,以前者为主,后者陪衬,形成强烈反差,更鲜明地显现新闻事实的个性特征及其意义。通常通过对比能使好坏分名,观点突出,故对受众更具吸引力。

导语例示:

本报讯昨天,一场纷纷扬扬的春雨,泪水似地洒落在银河革命公墓公安坟场的烈士墓碑上,令近在咫尺的豪华墓圆与黄土一堆的烈士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扫墓者不禁为之心碎。(第8届逐个新闻奖消息作品2等奖《寂寂烈士墓,纷纷春雨泪》)

本报讯(记者石磊)祖籍沧州的郑先生在沪经商数年,前不久他从上海返乡,连遇两个“没想到”。(第13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作品1等奖《我省交通图五年七变》。

结论式导语:把结论放小开头,通过结论充分结实新闻事实的意义和目的。这种形式的导语大多用于报道最新成果、工作经验、小体会之类的新闻中。其好处在于帮助受众抓组问题的要害,突出某一个问题,强调某一个观点。

例:本报讯:中国凭借其稳定的经济形势,充实的外汇储备,良好的外资结构和有效的外汇管理,完全有能力避开目前席卷东南亚的金融震荡。(第8 届中国新闻奖1等奖消息《中国拒绝金融风暴登陆》)本报讯:为深圳的就奇迹作出巨大贡献的外来劳务工,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目前劳动安全状况令人忧虑。这是记者近3个月来对深圳部分外来劳务工进行调查后发现的。(第8届中国新闻奖2等奖消息《去年伤残万余人,死亡八十多人》)。

悬念式导语:亦称延缓式导语。“悬念”又称“扣子”或“关子”。它本是作家和导演为了更集中地体现文学作品和戏剧表演的矛盾冲突,常用多种手法设置“悬念”,以吊读者和观众的胃口,以加强文学作品和戏剧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手法借用在新闻导语协作上,也就是对有关的事情、人物或原因、结果,先不直说,在新闻的开头造成悬念,唤起读者的注意,然后一测侯能够深一层,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例如,本报讯:谁是高考状元?这个一年一度的热门话题,今年却在浙江省消失了。(第8届新闻奖3等奖消息《浙江:今年高考无状元》。

本报讯:昨天,在大足县法院档案室沉睡4年的25个假案终于见到阳光。掀开假案盖子的四川省泸州市民童兴云不解:“大足县法院三驱法庭为什么悄悄把我杜撰原告,一口气把25个无辜农民分别告上法庭?(第14届中国新闻奖2等奖消息《大足县三驱法庭集体编假案》)数据式导语: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在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以提高新闻的价值。

例如,本报讯:昨天,深圳市建设局向新闻媒体同胞了我市日前查处的一起工程串通投标案,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深圳市建业建筑工程有

限公司因相互串通投标被罚款10万元,涉案评标专家被清除出局。据悉,这是深圳市建市以来首次查处的工程串通投标案件,并且是处理评标专家人数最多的一次。(第13届中国新闻奖2等奖消息《10名“瞎眼”评标专家被清出局》)。

本报讯:武汉市中华会计师事务所最近对红桃K集团资产进行了审计。昨日得出的结论表明,该集团技术负责人张廷壁教授个人资产已达1.3118亿元。(第11届中国新闻奖1等奖消息《按智分配造就亿万富翁》)。

引语式导语:即恰当地使用引语,以补充陈述新闻事实,提示或阐明事件的意义及其影响。这样的导语说服力强,能触动读者的认同感。

例如,本报讯:“眼下,高碑店市有520多名市和乡镇干部吃住在农家,白天忙工作,晚上入户拉家常。记者所到之处,发现这些干部都一本市委统一印制的下乡工作日志,他们自称为“庄户日记”。(第10届中国新闻奖2等奖消息《庄户日记》。

特写镜头式导语:运用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或截取有特征的片断、情节,一开始就先声夺人,把读者的注意力象磁铁一样牢牢吸引住,使欲罢不能。

例如,本报讯:今天上午,广东揭阳市井都镇下南村姚慈贤大妈家门口响起了一阵鞭炮声。郑村长进门就喊:“老嫂子,恭喜恭喜,你二崽在部队立功啦!县人武部的同志给您送立功喜报来了!”(第4届中国新闻奖3等奖消息《儿子全当兵,姚妈妈好光荣》)。

本报讯:“看到了,我们看到了!”晨曦初现的草原上传来惊喜的欢呼声:“神舟回来了!”(第14届中国新闻奖2等奖消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诗词、歌谣式导语:用群众熟悉的的诗词、歌谣开头,不仅意境深远,而且文采飞扬,可增强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

例如:“沽酒客来风亦醉,饮罢人去路还香”——说的是旧时中国酒事的兴盛。可占尽天时地利——今秋10月于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举办、号称“集全国上千种名、优、新、特产品”的“中国国际诗酒博览会”,却是另一番景象……(第2届中国新闻奖3等奖消息《堂堂博览会,观众却寥寥》。

本报讯: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浪淘沙古今同,记者最近沿江采访,发现江中有不少采沙船采掘江中沉积的江沙,两岸干部群众意见很大。(第九届中国新闻奖2等奖消息《采沙毁堤何时休》)

本报讯:唱了几十年“马儿啊,你慢些走”的晴隆县城至中营邮路,去年末已响起了汽车喇叭声。至此,全省告别了最后一条农村马班邮路。(第3届中国新闻奖2等奖消息《贵州告别最后一条马班邮路》。

浓缩式导语:这类导语惜墨如金,用极简练的文字,开门见山,简洁明快,撮精荟要,把全篇新闻的主要事实浓缩成一句话。

例如:今天国庆放假7天,不仅乐了百姓,也乐了商家。“假日消费”掀起了热浪,消费市场红红火火。(第19届中国新闻奖2等奖消息《国庆

放长假,消费掀热潮》)。

本报讯:今天华中师大客聘教授陶宏开个人网页“挽救上网成瘾者”开通。至此,他发起的这项针对未成年人的挽救行动持续了整整3个月。(第15届中国新闻奖2等奖消息《陶教授破解上网成瘾难题》)。

描写式导语。亦称见闻式导语。它是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的主要事实、事件发展的高潮、事物某一有意义的侧面或某个特定的场景等大呢感,作简洁质朴饿刃具特色的描写,向受众提供生动鲜明的形象,或渲染烘托气氛。这种形式的导语,其内容是客观事物的形象再现,只有当一系列新闻事实中具备有特色的、就供描写的形象化内容,诸如现场画面、特定景物、氛围、人物动作、语言、生动的情节或细节等等,乃至音响、色彩等等,才有可能和有必要运用描写式导语。通常使用白描手法,将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寥寥几笔,简洁明快地勾勒出来,使受众如临其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但用此种形式,切记堆砌空泛的形容词,要多用富有活力的动词。

例如:1、随着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阳频县杨堤乡土岭村公所白屯村后山腾起了五六十米高的火焰,熊熊大火烧红了半空。

“不好了,飞机撞山了!”(第3届中国新闻奖3等奖消息《一波音737客机昨在阳朔境内失事》)

2、我国第一艘跨海火车-----粤海铁1号,像漂移的陆地,载着火车驶向海南。

今天上午9点15分,渡船从琼州海峡北港出发,10点1分抵达海口港。(第14届中国新闻奖2等奖消息《今天火车登陆海南》)说明、解释式导语:亦称背景式导语。这类导语的特点是在导语中对新闻社会作出解释,起到说明事件的起因,深化新闻主题,突出新闻价值的作用,从而适应受众“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心理,以吸引受众看下去。例如:

1、本报讯:自《世纪萎人邓小平——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展览》10日在国家博物馆公开展出以来,已经有近万名首都各界群众强往参观,人们从一件展品中,再次感受等小平。(第15届中国新闻奖2等奖消息《小平夹克衫,感动三代人》)

提问式导语。亦称设问式、问答式导语。它是设问修辞手法在叙述式导语写作中的运用,即在导语中,把新闻报道里已经解决的问题或确定的思想内容,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使之更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回答的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导语一开头便鲜明地提问,紧接着直截了当地回答,揭示新闻要旨;另一种则是在导语中提出问题,下文作答。前者一目了然;后者则容易产生悬念效应。

写好这类导语的关键是善于提问,要紧紧围绕新闻的主题和核心内容设问,所提的问题应是广大受众普遍关心的、感兴趣的、需要新闻媒体加以回答的。问题还要提得新颖巧妙,能引起受众的思索。例如:

1、本报讯:办企业为了什么?——是追区最大效益,还是追求最高产量?(第6届中国新闻奖2等奖消息《武钢转变经营战略》)

2、本报讯:一个肉的感召力在他身后究竟能持续多久?这个偶尔会萦绕在心的问题,在首都记协今天举行的纪念杨刚逝世40周年座谈会上被人们提出来。(第8届中国新闻奖3等奖消息《首都纪念杨刚叔叔40周年》)

故事式导语。在一篇消息的开头,逼开“开面见山”的写法,改用迂回手段,先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神话、寓言、传说、逸闻、政治笑话),激起读者的兴致,引发丰富的联想,然后再从容叙述消息的本身和主旨。这是吸引读者选读这条消息的重要方法之一。

当然,所讲故事不能是勉强外加的,而应该是同消息的本身和主旨有着密切联系和共同点,是必要的烘托、渲染、铺垫、类比或背景交代。读了它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有关报道。例如:

1、本报讯:6岁小女孩江珊在湍急的洪水中坚持9个小时等待救援的传奇经历,使她成为萧州湾溃口后新闻嘞体中的名角。这个小姑娘勒令有一段经历却不太被知晓——她是被洪水“淹”出来的没上人口统计年报的7000多萧州湾人之一。(第10届中国新闻奖2等奖消息《萧州湾溃口“淹”出来的7000多人》)

散文式导语。运用散文的自由、活泼、生动、优美的表现手法来写的新闻导语。它的特点是方法自由,别具一格,感情色彩浓厚,,富于文采。例如:

本报讯:今天上午,青海格尔木市烈士陵园迎来了一位年轻战士的英灵——为兰西拉光缆工程英勇献身的兰州军区某师土家族新战士周光远。一个月前,周光远曾在这里向先烈宣誓:为了光缆工程,为了藏族人民的幸福,我愿奉献一切!如今,他在这里化作一座丰碑。(第8届中国新闻奖3等奖消息《战士为国捐躯,亲人深明大义》)

评价、鉴定式导语。在消息的开头就将人物的主要官衔、称号、功绩告诉受众。这种手法比较适用于报道重大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及知名人士。例如:

本报讯:谢军终于没有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登上了世界冠军的宝座。没有身历其境,亲眼看到昨天的比赛的全过程,很难想象这场比赛的激烈情景。(第2届中国新闻奖2等奖消息《谢军,闪动着激动的泪花》)比喻式导语。比喻式导语是在设计过程中借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段,把物当作人,或者把人当作物,把甲物当作乙物,把抽象概念当作人或物来描写,以增强表达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它的特点是,寻找不同事物的相似点,通过此一事物与彼一事物的某重联系,呼唤读者的感应心理与联想。它可以把复杂的事物写得简明,将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让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生动,从而充分发挥导语的感染力,刺激读者的阅读欲。巧用比喻式导语,可使消息的“导读部分”文采斐然,妙趣横生,形象易懂,精致可人。例如:

1、本报讯:云南边防扫雷部队在建国45周年前夕,向祖国和人民放飞一只和平鸽:提前3个月完成云南边境大面积扫雷使命,将全部清除雷障的262 平方公里和平土地移交给边疆人民。(第5届中国新闻奖1等奖消息《600勇士斗死神,雷场放飞和平鸽》)

拟人式导语。导语中用拟人手法,即把物当作有感情有生命的人来表达,赋予它人的思想感情和形象,,让它具有人的声情笑貌。

运用这种形式写导语,可以尽情抒发记者的思想感情,使读者也受到某种情感的感染;也可使导语文字生动形象,吸引读者;还能制造一种气氛,给人一种异户乎寻常的感觉;更能唤起人们的联想,捕捉新闻的意境,体味它的深意。例如:

本报讯:昨晚,约有500只藏羚羊带着刚满月的儿女们,通过可可西里青藏铁路建设工地,向黄河源头的扎陵湖、鄂陵湖迁徙。(第13届中国新闻奖2等奖消息《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

号召式导语。直接将党和政府发出的号召,人民群众发出的呼吁等写进导语中,以唤起读者的高度重视。例如:

新华社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日在北京地坛医院与3位爱滋病患者握手攀谈,以此举表明中国政府与爱滋病作斗争的决心,并号召社会给予爱滋病患者更多的关爱。(第14届中国新闻奖2等奖消息《中国总理与爱滋病人握手》)

万事开头难。作为消息开头的导语,也同样是不容易写好的。两次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美联社特派记者雷尔迈·帕特·莫林,曾11次撕毁一篇特稿的导语,直到他相信自己写对了方才罢休。

客观事物千变万化,现实生活飞多彩。导语写作应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勇于创新。从上述各种导语的形式、特点可以看出,短短的导语对于一篇新闻犹如“寸土寸金”之地,就像上海的南京路,只有善于经营,往往可以“广招天下客”。用心经营,精心打扮,让导语像“风头”那样引人注目,诱发阅读兴趣,让读者一见钟情,容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传播的效果。

(张荣文辑录)

新闻导语写作技法20条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 1、一语破的法 新闻是“抢”出来的,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9年4月20日午夜时分,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开始了震惊世界的渡江战斗。4月22日2时,新华社在播发如此重要的新闻时,导语仅用了一句话: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 “30万人渡过长江”,这就是当时人们最急于想要知道的新闻,其他的尽管按下后说。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更是干脆利落: 日本投降了! 5个字,一语破的,如雷贯耳,这篇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 “悬念”,又称“扣子”或“关子”,常用于文学作品和戏剧表演。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自然富有魅力。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新华社记者的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 全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 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么?你就得往下读。 美联社1981年6月13日播了该社驻伦敦记者的一条电讯稿,它的导语给人的“悬念”更玄: 据警察和目击者说,今天正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数百万臣民观看下骑马巡行伦敦中部时,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失业青年突然跑上前去,朝着女王连打六响空炮弹。 失业青年向女王开枪,这“关子”卖得够大的,不由得你不弄个明白才罢休。 3、欲擒故纵法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何写好导语?本文初步归纳了20种写作方法,仅供参考交流。 1.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

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 4.化静为动法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 新闻导语分类的方法有多种。为了方便初学者,我们大体上可以按照表现手法上的区别,把导语简单分为三大类型。 1.叙述型导语 与新闻报道要可观地叙述事实这个基本特征相适应,大多数新闻导语采用叙述叙述型导语。 叙述型导语包括直叙式、概括式、对比式等多种表现形式。 (1)叙述型导语,要求开门见山,把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例如——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选出新一届中央军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通过关于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等决议后,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又如—— 新华社香港9月17日电昨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设茶会,与数百位长期默默耕耘,为香港回归和繁荣做出贡献的基层人士共度中秋佳节。 这种导语适合于快速报道新闻,适合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但是要写好它,并不容易。这类导语弄不好,易陷于平淡,缺乏吸引力。要避免这个弊病,首先必须鉴别一下,你所要报道的内容中,哪一个新闻事实最有新闻价值,对读者最有吸引力,就在导语中突出这个新闻事实。一般而言,这样的导语必须具有较大的新闻信息量,而且所涉及的人或事必须有较为显著的特点。 (2)概括式导语,又叫综合性导语。它的特点是对整篇报道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为读者提供整篇消息的梗概。这类导语通常适合那些内容较为复杂、过程曲折的消息。 例如,浙江省仙居县百货公司有一大批女带鞋积压在仓库里,曾经委托几个供销社“移动代销”,并削价出售,结果仍未销出去。 后来又两个商贩买去60双下乡摆地摊,仅20分钟就被争购一空,第二天又去带了900双,不到一个钟头全部卖光。《浙江日报》在报道这件事时,用了一个概括式导语: 本报讯积压在仙居县百货公司两年半的两千双女带鞋,和农民见面后,竟变成了畅销货。 这条导语从纷繁的内容中,概括出积压商品与农民见面后成畅销货这个主要新闻事实,突然了全文精华,对读者有一定吸引力。 概括式导语对于所报道的内容应该取其精、提其要,使人一目了然。概括时的抽象程度不能过高,以免给人空洞的感觉。如果抽象程度较高,那就应该补充一点实实在在的内容。例如,《羊城晚报》有这样一天消息的导语:

新闻稿件写作要求及评分细则

新闻稿件写作要求及评分细则 A.格式(20分,每项4分) 标题 时间:XXXX-XX-XX(活动时间)|作者:XXX|来源:XXX(社团全称) 正文 1.字体:中文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两项中有一项错误扣2分); 2.字号:标题小三;正文小四(两项中有一项错误扣2分); 3.字数在300——600为宜,对于大型重要活动需将字数控制在800字左右。 (此项得4分或0分) 4.其他:标题居中,标题和正文均不加粗,不加下划线,不倾斜,无其它 附加内容(此项得4分或0分); 5.段落:全文1.5倍行距,首行缩进2个字符(两项中有一项错误扣2分)。 B.首尾段要求(20分) 1.标题简明扼要,不标新立异;(此项得2分或0分) 2.首段必须具备新闻五要素: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 件(what)、原因(why);也可加入第六要素:如何(How)(5分,每项1分) 3.尾段对整个活动小结、说明影响、阐释意义;(此项得5分或0分) 4.在标题和正首尾段中出现的社团名称、举办地点等应写全称,如“体舞” 应写为“四川大学体育舞蹈协会”,“社团联”应写为“四川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一教A111”应写为“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第一基础教学楼A座111室”,“综B111”应写为“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综合楼B座111室”;(此项得5分或0分) 5.人名、地点、领导名字、职位及排序要正确,对于多领导参加的活动,请 对其名字、职位、排序等问题加以核实;应特别注意“出席”、“莅临”等词

只可用于校党委书记及校长;(此项得3分或0分) C.内容(20分) 1.新闻稿件语言要概括精炼,避免口语化;(5分) 注:语言精炼,符合书面用语要求——5分 语言表达准确,符合书面用语要求——4分 语言表达一般,很少有口语化描述——3分 语言表达较差,口语化现象较严重——2分 2.要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事实,主观色彩不可太浓,不可出现第一人称描 述,尽量避免对报道的新闻事件进行主观判断、评价和记者个人臆测内容的出现;(5分) 注:新闻报道客观公正,无第一人称性描述——5分 新闻报道带有少量主观色彩,无第一人称性描述——4分 新闻报道带有较多主观色彩,无第一人称性描述——3分 新闻报道主观色彩浓郁,以第一人称性进行描述——2分 3.不得出现语法错误,如错别字(主要为“的”“地”“得”的错用)、标点 (主要为逗号、顿号、分号的混用)、乱用成语、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要为逻辑不通、段落内容重复)等;(5分) 注:无语法错误——5分 出现1-2处语法错误——5分 出现3-4处语法错误——4分 出现5-6处语法错误——3分 出现6处以上语法错误——2分 4.内容充实,对活动的具体流程进行详细描述,语言要符合新闻要求但也 不应过于死板。(5分) 注:内容充实,对活动描述详尽,语言符合要求、使用灵活——5分内容丰富,对活动描述完整,语言符合要求、使用灵活——4分 内容丰富,对活动描述较完整,语言符合新闻基本要求——3分 内容一般,对活动描述粗略,语言违背新闻基本要求——2分

浅谈新闻导语的写作技巧

导语是新闻体裁所特有的部分,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是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或亮点。作为记者,写好导语相当于写好消息。可见,导语在消息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通常情况下,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有的短消息不分段,这时导语就是开头的第一句话。还有的导语是由两个自然段组成,称为复合导语。它们或是虚实结合,第一段虚写,为读者制造悬念,第二段实写,解开疑团,说明事实的真相。或是两个自然段共同组成事实的内容,缺一不可。这样才使导语的意思完整,做到明白无误。 既然导语在新闻写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导语的写作技巧自然就成为写好导语的关键,对导语的写作技巧进行探讨也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突出最新的时间 新闻姓“新”,新闻的“新”一个重要的方面就体现在时效上,就是要将发生在最“近”的新闻事实,以最快的速度报道出去。 新闻要“新”,作为开头的导语首先要新,也就是导语要突出最新的时间点,只有导语具有新意,才能引起读者了解新闻全貌、读完全文的兴趣。最新的时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时间点,即导语中的“何时”要素,应是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一个时间点,而不是时间段;二是最新,即导语所选择的那—个时间点,应尽可能是距离报道最近的时间点。 在此,笔者将如何突出最新的时间点总结为以下两点: 1.对于事件性新闻,特别是对于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的新闻,它的生命力往往与“昨天”或“今天”这个时间点密不可分,在导语里要突出最新的具体的时间点。例如: [美联社法国兰斯1945年5月7日电]德国于今天法国时间上午2时41分(即美国星期日东部时间下午8时41分)向西方盟国和苏联无条件投降。(《德国无条件投降》) 德国无条件投降宣告了欧洲战场的结束,对于这一重大事件,美联社在导语中不仅突出了“今天”这个时间点,甚至具体到了法国时间和美国时间的几时几分。 2.对于非事件性新闻,所反映的事件发展过程没有明显的时间界限,事件的本质并不是集中地表现在某个时间点上。然而,我们还是可以从事件发展过程中,找出离报道时间最近的时间点写进导语。例如:[美联社罗马1997年9月27日电]意大利文化部长昨天警告说,公元79年毁于维苏威火山爆发的庞贝古城可能面临着“再次死亡”,除非开辟更多的空间供游客参观,以缓解过分拥挤的现象。(《意大利古迹极其需

消息导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消息导语的写作 一、导语是新闻中消息所特有的,处于文章开头部分,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1、导语的任务是开门见山,尽快地告知新闻事实。吸引读者,使读者继续往下读。导语一般是文章全篇的重点,对材料进行提炼,总结出的重要信息,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 2、消息的导语要炼字炼句,力求简短,尽量避免冗长拖拉。还要避免简单重复标题。 3、历史上著名的一句话导语: 1、欧洲大战于昨天拂晓爆发! 2、日本投降了! 3、肯尼迪总统今天遭枪击身亡。 二、硬新闻(Hard News):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时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是时效性极强的刚发生、正在发生或马上要发生的事件。 硬新闻必须回答,谁,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

如:1、德国总统霍斯特·克勒今天宣布,由于他关于德国军事行动和商业利益的言论遭到广泛批评,他辞去总统职务,此决定立即生效。 2、苹果市值周三超越微软,跃居全球科技业之冠。 三、软新闻:人情味较浓的社会新闻(社会花边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服务性新闻等),形式上通俗,注重趣味性。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属于延缓性新闻,无时间的紧迫性。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它主要出现在大众化通俗报纸。人们一般在硬新闻获得满足后才需要软新闻。软新闻导语中并不需要完全具备所有要素,可以只有其中两个或三个要素。 如:一位穿着炭灰色套装的老年妇女抬头扫视戴高乐机场的信息显示屏幕,奇怪为什么TW A800号航班被取消了。 这是空难发生后两天的软性新闻的导语,可以和硬新闻的导语做一个比较。 四、概括式导语: 1、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0时电:今天,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新闻导语写作的“四个必须”解读

新闻导语写作的“四个必须” 新闻导语,就是在一条消息的开头,用最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或者反映出新闻事实中最重要的思想及意义,以便读者迅速了解主要内容,并吸引他们进一步读完全篇。新闻导语是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特有的概念,也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又一重要特征。笔者认为新闻导语写作必须做到“四个必须”。一、导语里的事实必须是最重要、最新鲜的新闻事实是有重要性的等次之分的,不能把一般化的过程、措施和泛泛而谈的经验体会写进导语里,以免把最重要的、实质性的内容掩盖了。事实的实质性内容往往最有特色、最受读者关注,也最有吸引力。只有最重要的,才是最有意义的;只有最新鲜的,才是最有吸引力的。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为新华社写了许多闻名中外的新闻,在新闻导语写作上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告灭亡》这条著名消息的导语是:“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攻击之下,千余里国民党长江防线全部崩溃,南京国民党反动卖国政府已于昨日宣告灭亡。”南京国民党政府的灭亡,无疑是解放战争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新鲜的事实,不但全国人民关注,世界各国也关注。这一事实的重要程度是战役前后的其他任何事件不可比拟的,最振奋人心,最有意义。因此,将它写在最前面的导语里,是最吸引读者的。不能要求将新闻的六要素全写进导语里,但可以根据每条新闻的特点,从六要素中选取一二个最重要最能激起人们阅读兴趣的要素,突出地写人新闻志语之中,其余的要素则分散到新闻的正文部分去交代。请看这样一条新闻导 语:“用假的案件数字来表明‘治安形势明显好转’的地方,不但不能得到表扬奖励,反而要被追究责任!广东省委副书记陈绍基严厉警告那些在案件数字上做文章的基层公安部门。”(2000年9月12日《羊城晚报》这条导语很别致,很富吸引力,但它只交代了“人物”和“事件”两个要素,而将通常放在导语中的“时间”要素放到了第二段才交待,何也?事实的重要性之故也。不成功的导语则让人不知所云,如坠五里烟雾。请看这样的长新闻导语:“最近,泉州市文管会在开元寺殿前左边宋代方形石塔下发现一座五代石经幢,这座石经幢建于南唐保大4年(公元946年3月18日,经幢用坚细太湖石刻制,雕工精致,主体是八角形,直径四十六厘米,高一米二十八厘米,各边长为二十厘米,顶盖及基座都雕刻形态优美的飞天和其他图案,石刻文字基本完整,字迹清晰可辨,是泉州地区目前发现的年代较早,文字保存又最完整的一座石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何写好导语? 消息导语的几种写作方法 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具体写作方法: 1.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 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

浅说新闻导语的写作方法

浅说新闻导语的写作方法 发表时间:2019-01-04T10:25:21.1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作者:李欣然[导读] 内蒙古通辽日报社内蒙古通辽市 028000新闻导语,是新闻人历来都重视的一个地方。新闻导语写作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如何写好导语?新闻突出在一个“新”字,新闻的“新”一个重要的方面就体现在时效上,就是要将发生在最“近”的新闻,以最快的报道出去。新闻要“新”,作为开头的导语首先要新,也就是导语要突出最新的时间点,只有导语具新意,才能引起读者了解新闻全貌、读完全文的兴趣。最新的时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时间点,而不是时间段;二是最新,应尽可能是距离报道最近的时间点。例如,1999年8月26日通辽日报一版刊登的由通辽日报社记者郝殿荣采写的《通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本文的第一段写道:8月是金秋送爽的季节,8 月是科尔沁草原各族人民喜庆的季节。8月26日下午,万众企盼的通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紧着写道:“14时30分,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通辽市第一届人代会的开幕,对于通辽市人民来说是一件重要事情,这篇消息不仅突出了“8月26日”这个时间点,甚至具体到了北京时间的几时几分。除了突出一“新”字以外,导语还可以运用散文化的笔法。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运用散文化的笔法写导语不仅可以使新闻的开头部分更加灵活,而且还能够把读者带入现场,令人长久难忘。散文化的笔法写导语有在导语中出现如电影镜头般可视的画面。在导语中使用现场的对话或直接引语。在导语中使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等。此外,导语最主要的是要用最简练的字句。其中要注意使用最常用的动词,尽量少使用形容词。因为,动词总能给读者最强的冲击力,最常用的动词读者能认识并理解。尽量少使用从句。尽量少出现过的细节内容。通过使用简练的字句交代读者最关注的细节,导语的内容才会更具体。新闻新闻导语按照其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为硬式导语、软式导语、复合导语等几种,由于其表现形式不同,因而在写作上所运用的手法也就不同。“硬式导语”,主要是指“六要素”导语等。就软式导语来就说,它是与硬式导语相对而言的,它形式多样、写作手法灵活。其中以描写、抒情、说明手法最为常见。例如,2000年2月5日通辽日报二版刊登的由该报记者张俊华采写的《过年要过出质量来》文中第一段写道:转眼间,春节到了,忙碌了一年的老百姓终于可以有机会放松了。对于老百姓来说,最重视也最喜欢过的就是春节了。人们习惯上把过春节称为过年。过年当然图的是热闹、喜庆、愉快的气氛。但是,很少有人考虑年究竟怎样过才有意义。诚然,谁都希望过一个健康、祥和而快乐的年。所以,过年时,在讲求气氛之余,当然更要过出质量来。这段导语很自然很贴切,一下子把读者拉过年的氛围中,心中暖暖的。复合式导语就是将硬式导语的准确性、客观性、快捷性与软式导语的可读性、可视性、可听性、感人性等特点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导语。 导语的写作技巧有很多种。例如:一语破的法;设置悬念法;欲擒故纵法;化静为动法;拟人修辞法;数字对比法;速写勾画法;巧用背景法;古诗名句法;抑扬顿挫法;特写镜头法;一张一弛法等等。在这里举一个数字对比法。2009年2月3日通辽日报一版刊登的由本人采写的《通辽市外贸进出口增速全自治区第一出口突破亿美元大关》。第一段写道:2008年,通辽市对外贸易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异军突起,进出口增速迅猛,外贸结构明显改善。据海关统计,2008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7675万美元,同比增长2.2倍,增速位居全自治区第一。其中进口3588万美元,同比增长2.7倍。出口突破亿美元大关,达14.087万美元,同比增长2.1倍,完成全年目标(5100万美元)的2.7倍。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又如设置悬念法。“悬念”,又称“扣子”或“关子”,常用于文学作品和戏剧表演。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自然富有魅力。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新华社记者的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全国财贸大会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新闻导语,是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或听众阅读和倾听全文开头部分。一般来说,以凝炼的文句提示新闻要旨,吸引受众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就是导语。既然导语在新闻写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导语的写作技巧自然成为写好导语的关键,对导语的写作技巧进行探讨也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们期待有更精彩的新闻导语的出现。通辽日报社李欣然

新闻导语的写作要求

新闻导语的写作要求 时间:2011-9-1 来源:铁路工程报浏览:237 要彰显新闻价值 既然第二、三代导语都强调突出处理“部分要素”,那么我们自然会问,究竟哪此要素是需要在导语中加以突出呢? 同一新闻事件的六要素中,判断哪个最为关键和重要,并无固定和绝对的标准,有时和记者所在的新闻机构的性质、观点、倾向有关,有时随整篇报道的侧重点和角度的不同而转移。所以,同一个新闻事件在不同的记者看来,需要强调和突出的重点也是不同的。比如,同是一起盗窃案,有的记者会突出“WHY”——保安的玩忽职守;有的记者会突出“WHO”——窃贼竟是公安人员;也有的记者可能会突出“WHEN”——“两打”专项斗争中的一个大白天。 导语写作贵在开篇有物,切忌空洞,充满概念和口号,也不能有太多人名、头衔、单位名称,否则会挤掉或冲淡重要新鲜的新闻事实。 讲究语言技巧 在决定了导语中必须包括什么内容之后,如何在一个句子中尽可能着重地表述它,这就是关于导语语言的问题题。“导语不但是个句子,更是个强调性的句子。”这意味着必须把导语构思成对想要表达的主题具有最强的冲击力和最大的吸引力。在导语写作中,最有强调性的技巧应该包括三种: 词序 和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的旨趣相同,如果把关键信息一直保留到导语末尾,那就可能失去读者,所以把一条新闻的六要素中最重要的那个因素置于最前就很重要。这里我们比较两组导语的写作: [例1]数千名外国游客今天同北京市民一道欢度中秋节,其中还有一名曾经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XXXX。 [例2] 20年前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XXXX和数千名外国游客今天同北京市民一道欢度中秋节。 我们发现,例2一下子就点出了“WHO”这个因素,引起人们对宇航员的注意,而在这里人物的特殊性正是整个消息最具新闻价值的地方。 巧用动词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本质就决定了新闻语言多用动词和动词短语。在任何句子中,动词都是让句子富有生命力的关键。通过挑选生动的、有表现力的动词,使

消息写作教程四:消息导语写作技巧

消息写作教程四:消息导语写作技巧 “好花摆在显眼处。”消息的“显眼处”是导语,最新鲜、最重要、最能吸引读者的“好花”自然要放在导语里。 导语的英文单词是l e a d,意为消息的开头部分。此外,Le a d 一词在英文中还有“领导”(可理解为重要信息)以及“线索、提示”之意。 由是观之,导语的作用、定位可理解为:对最重要信息及主题的“提示”;引发阅读兴趣的“线索”。如: 本报讯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了一个割肉但不能流血的故事,这个故事正在今天的中国山西上演。 这是一则有关山西煤层气开发报道的导语。导语依靠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煤炭开发与煤层气开发之间的矛盾鲜活、淋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提示”最重要的信息,引发读者的“赏花”欲望。 4.2.1 导语的分类 新闻学上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导语作出了多种具体的分类。这里仅从方便通讯员写作实践的角度,重点讲解两类导语分类。 一、以涵盖的新闻要素区分导语种类。 1. 第一代导语(六要素导语)。

第一代导语中,新闻的六要素即“5W”和“1H”样样俱全,基本交代了新闻事件的全貌。如: 本报讯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培训,是贵州省(W H E RE)科教兴农、人才强农的一项战略举措(W H Y)。最近该省提出,从今年到2010年(WH E N),贵州省(WH O)将初步建立农民科学素质教育组织和培训体系(W H A T),使全省1/3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至少要受到一次科普教育和培训,到2020年,受到二次以上科学技术教育培训的农村劳动力达到95%以上。贵州省将围绕农 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对农民加强产业化经营、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H O W)。(摘自2008年07月15日《经济日报》,作者: 张剑鸣) 点评:六要素导语能比较具体、完整地表达新闻事实,可以独立形成消息。但容易因内容过多,导致重点不突出,埋没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信息。对通讯员而言,不推荐使用六要素导语。 2. 第二代导语(部分要素导语)。 第二代导语为部分要素导语,其特点是突出六要素中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以提示主题及最重要、最有价值、最能吸引读者的信息,以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5W”和“1H”中的任一或多个要素,都可以成为第二代导语突出强调的内容。如:

新闻稿写作要求

新闻稿的格式有很多,而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时期格式也不一样。以下有几种新闻的格式: 新闻的要素 “五个W”和“一个H" “五个W”: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 “一个H”:How(如何) 新闻的分类:消息、通讯、评论等 新闻的结构: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高度概括,抓人眼球 导语: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写作要律:具有新闻价值、正确的格式、动人的标题。简洁切要的内容、平易友善的叙述、高度可读性、篇幅以1至2页为宜(一页尤佳)。写作技巧:清晰简洁、段落分明、使用短句、排版清爽。切忌偏离事实、交代不清、内容空洞。一篇好的新闻稿除了必须具有新闻价值、把握主诉求与正确的格式外,行文应力求简洁切要,叙述应有事实基础,文稿标题则以简要、突出、吸引人为原则,用字要避免冷僻艰深,以提高文稿的可读性。 倒金字塔 一种是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倒金字塔”式,这种格式由于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于是得到了普遍的模仿,现在中国的很多都市报所使用的都是这种格式。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策划方案新闻稿件写作技巧

三一文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1333286.html,)/文秘写作/策划方案 新闻稿件写作技巧 新闻稿件写作技巧 *标题:新闻稿件写作技巧 在我们的生活,有许多人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它们包括各种媒体记者、各社会媒体通讯员、特约记者、新闻专业的等。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结合具体实践经验,*将对次做如下论述: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 同是大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

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在大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新闻写作规范及要求

教案首页

信息员新闻写作培训 提纲: 一、信息员怎么样写新闻 二、信息员写什么样的新闻 三、信息员怎么样获取新闻 四、信息员写作要注意的问题 五、提高写作能力的几点建议 什么是新闻 西方:新闻是一个故事。可以引起一批人感兴趣,成为他们热门话题,所以“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中国: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范长江:“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新闻是公众关注的最新事实信息的报道。 新闻报道目的: 让公众接受所传播的信息,引导社会舆论。 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作用: 一是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是塑造企业外部形象的主要渠道。 二是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是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主要手段。 三是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是培育企业文化的主要方式。

一、信息员怎么样写新闻? 首先学会写消息。 消息是新闻的主角,熟练地写好消息,就掌握了打开新闻写作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消息定义:以简明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的最基本体裁,其它新闻体裁都是作为消息的补充、延伸而发展起来的。 消息格式:标题+消息头(“本报讯”或“电头”)+导语+主体+结尾。 标题: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导语:导语是开头的一段话,要求用极简明的话概括消息的最基本内容。 主体: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要求具体清楚,内容翔实,层次分明。 结尾:是对消息内容的小结。有些消息可无结尾。 (例:) 陕煤化集团携手招商银行 本报讯(消息头)近日,招商银行总行行长助理王庆彬、西安分行行长王冰剑带领总行、分行有关人员来到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与陕煤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华炜,总经理高仰才,副总经理尚建选,董事吴继亮和集团有关部门人员进行了座谈,并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导语) 在座谈中,招商银行总行行长助理王庆彬介绍了招商银行发展

新闻导语及其写作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一般以简要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具吸引力的事实。 提炼和构思导语,是把握和掌控新闻全篇的关键环节和第一步。 新闻正文通常由导语、主体和结尾组成,而导语是整个新闻中的核心环节。通常,记者在采访之前、采访中间和采访之后,头脑中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所采新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以及如何恰当地来表现它。而这种思索一旦成型并付诸文字,最先落实的部分往往就是新闻的开头——导语。导语完成了,新闻标题的拟定和新闻正文的写作也就比较顺畅了。 网络新闻编辑阅看的新闻,往往已经有了现成的导语。但是,这并不能代替编辑本人的思考、选取和提炼过程。编辑首先需要领会和把握新闻的内容,把看到的导语与自己心中拟写的导语加以比较。提炼和构思导语,是把握和掌控新闻全篇的关键环节和第一步。 编辑在阅读来稿时,同时就在审视和思考新闻的要点和表达的逻辑和用词。编辑如果发现某一稿件在内容和表达等方面都达到了比较好的水准,那么这一报道就可以通过了,可以进入刊发播出的程序。假如编辑发现稿件特别是导语不理想,而补充材料又基本凑手,那么他们就需要自己动手修改。 导语的修改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导语虽然位居新闻报道开篇之首,但是它的形成往往是总揽全篇材料和内容之后概括和提炼的结果。编辑的这种概括提炼的功夫和能力,需要长期积累;只有在敏锐的挑选和捕捉新闻的能力支持下,才能写好导语,才能写好新闻报道。导语的类型 新闻导语的写作在本质上强调直入主题,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导语都只能是千篇一律的“开门见山”模式。所以,导语也有一些变化。在传统的纸介传媒上,新闻消息导语的写作可以有下列类型: 直述式 这种导语是直接把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简单直接地概括叙述出来,是最典型的“开门见山”式。 渲染式 这种导语先进行概括性陈述营造背景,然后再进入对最新动态事实的报道。与渲染式导语类似的还有点题式、故事式、比兴式等等。它们大都是以不同的方式由“外”及“内”、由“表”及“里”地开头,然后把最新鲜的、最重要的新闻内容和盘托出。这类做法的得失利钝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来判断的。这种导语的分寸感比较难掌握,编辑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导语和消息来慢慢体会。 设问式 这种导语形式是首先提出问题或者摆出困惑,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兴趣,以激起他们继续阅读下文的欲望。下面的例子是以设问句为导语的开头:“一架飞机能从宽仅14.62米的巴黎市中心的凯旋门门洞飞过吗?巴黎的英雄们正在做着他们的试验。”在这则实例中,读

新闻稿写作要点和要求

麻辣空间新闻稿要求 注意:以下要求是衡量你稿件质量的标准,对于达不到下列要求的稿件,将施行扣分,甚至倒扣分。希望各位文化专员用心构思写作每一篇提交的稿件。 本标准自7月15日正式施行。 1、新闻稿件必须包含以下6点: ①事情发生的时间 比如7月12日或7月12日上午或7月12日上午10点整 ②发生的地点 比如在麻辣空间总部会议室 ③参加的人员 比如彩虹店全体家人或彩虹店管理组6人 ④参加人员所属的单位和岗位级别 比如介绍店长是要说:彩虹店店长胡前军或者彩虹店胡前军店长;服务组服务员xxx。 ⑤事情叙述需要叙述清楚事情的经过和结果 比如,开员工大会,除了写明会议流程,先谁讲话后谁讲话,更重要的是写出来他都讲了什么内容,尤其是他讲话内容的重点是什么,要让读者看到这条新闻稿之后,清楚这次会上都说了什么事,为什么要开这次会。 ⑥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效果以采访参与人员的感受的方式来体现 比如说文化专员采访一位参与的服务员,她说“这次员工大会让我更加明确地知道了这个月我们服务组的工作重点是推销新菜品,我要多学推销技巧,争取多拿提成。” 2、对新闻照片的要求 ①一张大全景照片。 以开会为例,大全景照片就是要照到整个会场,或者全体参与人员合影。

②一张近景照片。 近距离拍摄到活动中某一个细节,比如举行活动中,某一位参与员工的近景照片。 ③一张特写照片。 只拍摄某一物品或人物的局部,目的就是为了突出你想要表现的那一部分。比如特写一 双正在流泪的眼睛,只需拍摄眼部或者那张脸就可以了,不需要把整个人都拍下来,那样就 不能突出表现那双眼睛。

3、新闻稿类型 ①店面经营活动,比如新推菜品介绍,营销重点,员工大会 ②对顾客服务,比如如何提升服务质量,服务优秀员工表扬 ③店面促销、优惠活动,节日促销、优惠活动 ④店面文化活动,如员工关爱、旅游、生日聚会等 ⑤店面优秀班组或个人评选活动 ⑥员工技能评比竞赛或考核 4、对新闻稿件的质量要求 ①稿件标题是否新颖,吸引眼球 文章的标题就像人的脸,一张漂亮的脸,能够瞬间吸引人多看一眼,很想继续再看下去。一个好的标题能够抓住人的眼球,引诱他继续读下去。 写好文章标题的技巧: 运用修辞。如《忠诚:沟通友谊的桥梁》用比喻;《我与自信签约》用拟人;《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用对偶;《减负还是加负》用反问;《少年壮志不言愁》引用诗歌;《自考之路通罗马》用借代(罗马借代成功)等。 用数学式。如《减负≠减副》、《8-1>8》、《真诚+守信=真正的友谊》、

浅谈新闻导语的写作

浅谈新闻导语的写作 新闻部郭伟东 导语,是新闻写作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部分。“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美国新闻学者赫伯特.黑德这样说。一个好的导语,意味着一篇新闻报道已成功了一半。 在日常改稿、编稿的过程中,我发现,编辑的工作大部分用在了修改导语上。因为新闻事实已经清楚,最多也就是改改错别字,调整句式、段落,使之顺畅贯通而已。但在导语上,编辑上往往付出更多的脑力劳动,总想用更新鲜的方式,更简洁的语言来一下子就抓住读者,吸引读者。下面,我结合日常工作简单谈一下新闻导语的写作。 一、导语的作用 1、披露新闻的实质内容 导语高度概括着新闻事件的面貌,集中表现着新闻的核心内容,快速传递事件的最新动态,它反映着最具有新闻价值的要素。一般来说,导语中已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新闻事实的五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所以说导语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披露了新闻的实质内容。 2、吸引读者 忖语就像是一篇文章的导读部分,读者是否愿意继续读下去、看下去,导语对他们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关键。有的新闻学者认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读者拿过一张报纸,往往是处于“无意注意”的状态,

也就是没有明确的意图去寻找特定的新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篇新闻的导语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就人过去时一步阅读下去,此时,“无意注意”就开始变为“有意注意”。可见,导语是否能吸引读者对于一篇新闻能否传播还是起着关键的作用的。 3、确定了新闻主体写作的逻辑顺序与结构关系 一个好的导语,实际上就已确定了新闻主体写作的逻辑顺序与结构关系。因为在导语的写作过程中,你会对全部的新闻事实进行思考、判断,从而确认你想最先告诉读者的内容,同时确定你讲述这些内容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对新闻事件要素的选择、结构及关系等都已经完成。可以说,写出了一个好的导语,你就已找到了整篇新闻的思路与方法。 二、导语的分类与写作 导语的分类与写作,各种新闻业务书籍中已讲得很细,光分类就大概能分出十多种,诸如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评论式等等,在日常编辑工作中,我感觉到,导语其实就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式导语,一类是间接式导语。 1、直接式导语 也可以叫概括式导语,或者更通俗一些,就是硬新闻导语。它从第一句话开始就集中交代新闻事件的主题,在第一个自然段就把构成新闻的何人、何事、何地、为何、结果这些最重要的内容告诉了读者。 直接式导语最大的特点就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它不事渲染,不设悬念,完全用新闻事实的自身的力量,也就是事实中最为重要的

新闻导语写作的“四个必须”

新闻导语写作的“四个必须” 新闻导语,就是在一条消息的开头,用最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或者反映出新闻事实中最重要的思想及意义,以便读者迅速了解主要内容,并吸引他们进一步读完全篇。新闻导语是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特有的概念,也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又一重要特征。笔者认为新闻导语写作必须做到“四个必须”。 一、导语里的事实必须是最重要、最新鲜的 新闻事实是有重要性的等次之分的,不能把一般化的过程、措施和泛泛而谈的经验体会写进导语里,以免把最重要的、实质性的内容掩盖了。事实的实质性内容往往最有特色、最受读者关注,也最有吸引力。只有最重要的,才是最有意义的;只有最新鲜的,才是最有吸引力的。 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为新华社写了许多闻名中外的新闻,在新闻导语写作上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告灭亡》这条著名消息的导语是:“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攻击之下,千余里国民党长江防线全部崩溃,南京国民党反动卖国政府已于昨日宣告灭亡。”南京国民党政府的灭亡,无疑是解放战争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新鲜的事实,不但全国人民关注,世界各国也关注。这一事实的重要程度是战役前后的其他任何事件不可比拟的,最振奋人心,最有意义。因此,将它写在最前面的导语里,是最吸引读者的。 不能要求将新闻的六要素全写进导语里,但可以根据每条新闻的特点,从六要素中选取一二个最重要最能激起人们阅读兴趣的要素,突出地写人新闻志语之中,其余的要素则分散到新闻的正文部分去交代。 请看这样一条新闻导语:“用假的案件数字来表明‘治安形势明显好转’的地方,不但不能得到表扬奖励,反而要被追究责任!广东省委副书记陈绍基严厉警告那些在案件数字上做文章的基层公安部门。”(2000年9月12日《羊城晚报》)这条导语很别致,很富吸引力,但它只交代了“人物”和“事件”两个要素,而将通常放在导语中的“时间”要素放到了第二段才交待,何也?事实的重要性之故也。不成功的导语则让人不知所云,如坠五里烟雾。请看这样的长新闻导语:“最近,泉州市文管会在开元寺殿前左边宋代方形石塔下发现一座五代石经幢,这座石经幢建于南唐保大4年(公元946年)3月18日,经幢用坚细太湖石刻制,雕工精致,主体是八角形,直径四十六厘米,高一米二十八厘米,各边长为二十厘米,顶盖及基座都雕刻形态优美的飞天和其他图案,石刻文字基本完整,字迹清晰可辨,是泉州地区目前发现的年代较早,文字保存又最完整的一座石经幢。”这条新闻导语竟有163字,作者把不必要的背景、数字以及繁冗的描写不加选择地塞进导语里,不但使读者喘不过气来,理不清头绪,而且使最主要的事实掩盖在一般化的繁琐的事实之中,让读者不得要领,莫名其妙。 二、导语必须简明扼要、短小精悍 新闻导语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拖泥带水。导语给读者的印象一定要眉目清楚,一目了然,使读者“看得见”、“摸得着”。这就是说,导语必须简明而扼要,言简而意赅。只有这样,才能使导语写得具体、肯定、准确,才能使导语写得短小精炼、干净利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