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整理框架涵施工技术交底.doc

最新整理框架涵施工技术交底.doc

最新整理框架涵施工技术交底.doc
最新整理框架涵施工技术交底.doc

框架涵、框架小桥技术交底-12-25

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湘赣段 桥涵工程 编号: 蒙华铁路32标段三工区框架涵、框架小桥 施工技术交底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蒙华铁路MHTJ-32标段项目经理部 二O—五年十二月

蒙华铁路MHTJ-32标段三工区 施工技术交底书 一、适应范围 本技术交底适用于蒙华铁路32标段三工区(DK1791+?DK1813+)框架涵、框架小桥施工。 二、施工程序及操作要点 1施工程序 框架涵、框架小桥钢筋绑扎、混凝上浇筑施工的工艺流程为:测量放样一钢筋绑扎施工一钢筋绑扎检验一模板安装一混凝上施工框架涵、框架小桥施工作业要点 (1) 1程施工前技术人员应阅读、审核施工图纸,领会设计意图, 熟悉规范和施工技术标准。 (2)测量人员根据已有的控制点在基础垫层上放岀结构的轴线和边线,并测出涵身平而位置,测定涵身分段尺寸及标髙。 (3)施工前要配齐所需的施工设备、材料,如电焊机、模板、钢管、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等,现场施工所需设备应配备齐全,并保证正常运转。 (4)框架涵、框架小桥混凝上各项性能指标需满足验标要求。框架涵、框架小桥用钢筋原材和钢筋尺寸应满足设il?要求。

2框架涵、框架小桥钢筋绑扎施工工艺 测量放样 放样前,应根据设汁图纸及曲线要素算好待测涵身位苣坐标并准备好钢钉子,当点位坐标施测岀来后,要在垫层上打上钢钉,并对钢钉进行复测。框架涵、框架小桥位置放样完成后要按图纸尺寸复核,以便随时校核框架涵、框架小桥位置正确性。 钢筋绑扎 框架涵、框架小桥钢筋分二、三次绑扎成型,首先绑扎底板及底板施工缝以下钢筋:底板混凝上浇筑后再绑扎墙身钢筋、顶板钢筋。 ①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加工好后,运至施工现场,应采用方木(枕木)垫高按钢筋品种、级别、规格等分类存放。 ②钢筋安装前应熟悉钢筋布垃图,什么编号的钢筋在什么位宜做好标记,不符合要求的进行返工处理。为保证钢筋间距准确,现场采用角钢制作钢筋安装卡槽,如下图: ③框架涵、框架小桥钢筋数量、种类较多,钢筋间距较密,绑扎较为困难,钢筋卄架制作须焊扎坚固。 ④墙身主筋应与底板钢筋一同安装。 ⑤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接头应设巻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分散布垃。“同一连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

箱涵三级技术交底

箱涵施工技术交底书 工程名称**工程施工单位***** 分部分项工程名称箱涵交底时间 施工规范《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G/T_F50-2011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设计院提供的施工设计图 1、工程概况: 本段涵洞布设以原有沟渠为基础,以尽量不改变现有排灌系统、水网现状和沿线群众生活用水为原则,兼顾地方有关水利规划需要,同时考虑结构物设置的合理间距与本项目标准自身排水的需要,共设置箱涵5道,详见下表。 序号里程 涵洞形式 (内径宽×高)涵长(m) 角度 (o) 1 K1+ 4×3m 右偏20 2 K2+230 4×3m 左偏10 3 K3+72 4 4×3m 0 4 K4+109 4×3m 右偏20 垫层采用C20混凝土,其余部位均采用C30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均为50mm。涵洞基底承载力不小于110KPa,箱涵两侧与现况沟渠顺接。在箱涵全长范围内,道路中心线处设置1道变形缝,在两侧每隔10m左右设置一道变形缝(变形缝为2cm宽),箱涵纵向不设坡度。边沟及护砌采用水泥砂浆砌浆砌片石。 2、施工准备 2. 1测量放样,测量班首先放出箱涵基础的控制桩,符合无误后,报请测量监理工程师检验,检验合格后方能进入下道工序,同时注意保护控制桩位。 对湿喷桩处理的复合地基进行试验检测,确保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现场道路平整、水、电线路开通,安全可靠。 参加施工的作业人员经技术技能培训、安全教育培训方可上场作业。

各种机械调试完毕,并保证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本项工程所需各类材料准备齐全,并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对用于该工程的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工程质量。 3、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基坑开挖→铺碎石换填→浇砼垫层→绑扎箱底钢筋→底板立模→浇箱底砼→箱身内模支立→绑扎箱身、翼墙钢筋→立侧模、搭支架→绑扎顶板钢筋→浇筑箱身、翼墙砼→养生→拆除支架、模板→土方回填→锥坡施工→拆除围堰。 4、施工控制 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图纸,采用全站仪,用坐标法对涵洞进行总体定位,放出涵洞轴线、线路中心线、涵洞基础边线,以及基坑开挖线。根据原地面高程与涵通基础设计标高确定基坑开挖深度及基坑开挖边线,开挖边线比设计宽度宽出80cm,同时用白石灰洒出开挖线。 基坑开挖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基坑,基坑坡度为1:1,开挖过程中注意按地质情况,并检查坑壁是否稳定而不致塌方。如有不稳定因素,要及时放缓基坑坡度,或采用基坑挡土板支撑或其它防护措施。集水坑积水,及时以电动自吸泵抽排。富水地层,基坑四角随着挖深跟进集水坑,基底周边用人工挖成0.2m×的临时小排水沟。基坑开挖至接近基底标高上留20㎝,进行人工清底,整平夯实。 铺碎石换填 基坑开挖结束后,及时铺设碎石垫层。碎石购进运至现场基槽一侧,采用挖机布料至槽底,由人工摊铺整平至设计标高。施工前,由测量人员测出碎石垫层顶面标高,推土机根据测量成果进行控制。碎石垫层根据图纸要求,洞口部位厚度为80cm,洞身部位厚度为50cm,采用分层铺筑、分层压实的施工方法,分层厚度不超过25㎝,用8~12t滚筒式压路机压实或小型机械夯实。 浇砼垫层 基底处理完毕验收合格后,进行涵底C20混凝土垫层施工,由于基底砼厚度设计只有10cm,所以采用竹胶模板,立模,四周支撑牢固,防止变形。混凝土由搅拌站集中供料,罐车运输,拖泵泵送入模,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待混凝土定浆后,表面抹平。 绑扎箱底钢筋 在垫层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垫层上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放样,定出涵洞模板位置线,并用墨斗弹出轮廓线。 在垫层强度达到75%后,进行钢筋绑扎。按照图纸标明的主筋间距计算出主筋的数量,然后在垫层上依次

施工技术交底室内外回填土修订版

施工技术交底室内外回 填土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陕师大新校区图书馆工程 室内外回填土 施 工 方 案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审批: 日期: 一、设计要求: 室内采用素土回填,室外外墙1.5米内2:8灰土回填,其余均为素土回填,压实系数不小于0.94。 二、主要机具: 1、大型土方机械有:压路机、挖掘机、自卸汽车、装载机及翻斗车等。 2、配合碾压机械有:蛙式打夯机等。 3、一般机具有:手推车、铁锹(平头或尖头)、2m钢尺、20号铅丝、胶皮管等。 三、作业条件:

1、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的确定填方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 2、填土前应对填方基底和已完工程进行检查和中间验收,合格后要作好隐蔽检查和验收手续。 3、施工前,应做好水平高程标志布置。如大型基坑或沟边上每隔1m钉上水平桩橛或在邻近的固定建筑物上抄上标准高程点。大面积场地上或地坪每隔一定距离钉上水平桩。 4、确定好土方机械、车辆的行走路线,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加宽等准备工作。同时要编好施工方案。 四、灰土施工方法及要求: 1、灰土垫层施工方法采用人工拌和,12T压路机碾压。 2、操作工艺: →→ 3、施工前应先将素土及生石灰送国家认可的检测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同时由试验室出具2:8灰土的击实报告。 4、灰土采用袋装石灰,粒径≤5mm,石灰的质量标准不得低于Ⅱ级,活性氧化钙、氧化镁含量不低于50%。 5、灰土的土料采用现场的黄土,有机杂质含量不得超过5%,土料过筛后粒径不得大于15mm。 6、作业方法:灰土采用人工拌和,基坑内采用农用车倒运,灰土拌和应均匀,颜色一致,灰土应分层铺设,每层的虚铺厚度不大于30cm,然后用12T压路机碾压,碾压遍数不低于3遍,压路机压不到的阴角部位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每层灰土垫层碾压完,经检测压实系数大于0.94后,方能铺设上层。

三级框架涵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涵洞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框架涵 交底项目框架涵施工图纸名称、图号 沈丹客专施桥-涵2~4、6、8、10~17、19、21~27、34~37 1、工期及主要工作量:构造、尺寸、限界要求: 本涵为1-2.0m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填高H1.5m,线路与涵轴正交,涵洞位置为DK19+262.00 。 2、主要设备、材料、构件的型号、规格和质量要求(包括下料单名称编号) 设备: 挖掘机、自卸车、打磨机、砼运输车、振捣器、竹胶板 要求进场设备工况良好。 3、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混凝土严格按照配合比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1.5min,塌落度控制在14-20cm。 (见附页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4、施工程序、主要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注意事项(包括“施工工艺”项目、“单项作业标准”项目、代号) 4.1工艺流程 框架涵施工顺序为:基坑开挖→基底处理垫层施工→涵身基础施工→中间节施工→端墙基础施工→翼墙施工→附属工程。 4.2 注意事项 进入现场人员一律佩戴安全帽,不准穿拖鞋、高跟鞋,不得赤脚作业。施工时严禁嬉戏、打闹。 所有电力线路和用电设备由持证电工安装。由专职电工负责日常检查和维修保养,禁止其他人员私自乱接、乱拉电线。现场施工用电线路一律采用绝缘导线。移动式线路使用胶皮电缆。使用时提前认真检查确保电缆无裸露现象。地上线路架空设置,以绝缘固定。 5、附图 注:此表写不下可用附页。

技术交底记录(附页) 框架涵施工工艺 1、基坑开挖 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基坑开挖的弃土坡脚应离基坑上口边缘至少2.0m以上,以免引起壁坍塌伤人。根据据地质条件基坑开挖采用1:0.3放边坡,开挖时若发现基坑有坍塌现象,应加大坡比至1:0.5,基坑上坡脚3m范围内严禁堆土及放置重型设备。 坑基坑开挖注意事项: ①做好轴线控制点及临时水准点的布设工作,复核其夹角、高程是否准确, ②用白灰线撒出开挖范围,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后施工。 ③基坑开挖前先挖探沟(宽0.8m,深2m,沿基坑开挖上坡脚线一周),明确地下障碍物后方可施工。 2、模板拼装、支架搭设 (1)模板采用竹胶板,板厚20mm,支架采用钢架管。 (2)外模支架支撑于竹胶板、方木上,内模及顶板底模支架可直接支撑于涵身底板上。顶板支撑立柱间距为60*60满堂支架,模板支撑龙骨横轴线方向龙骨采用双排架。模板安装必须牢固可靠,必须做到不跑模,不胀模,接缝严密,板面清洁。模板接缝采用双面胶带填塞严密,侧墙内外模板采用φ20圆钢过墙螺栓加固,模板内设d>16钢筋支撑定位,保证接缝严密,不漏浆。 (3)模板校正:通过校正使平整度和轴线偏位满足要求; a、轴线不能超过允许偏差:15mm b、表面平整度不能超过:5mm c、顶面高程允许偏差:±10mm d、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mm 3、钢筋加工、绑扎 所有钢筋进场时有制造厂家的质量保证书和出场合格证,且工地试验室按规定进行抽样检查,其技术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后方可使用。钢筋在钢筋加工棚内下料、弯制成型,再倒运至现场进行绑扎安装。

土方回填施工技术交底

土方回填施工技术交底 土方回填,系用人力或机械对常地、基坑(槽)进行分层回填夯实,以保证达到要求的密实度。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场地、基坑(槽)和管沟、室外散水等回填土工程。 一、材料要求 1.土料 宜优先利用基坑(槽)中挖出的原土,并清除其中有机杂质和粒径大于50mm的颗粒,含水量应符合要求。 2.石屑 不含有机杂质,粒径不大于50mm。 3.粘性土 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可用作各层填料。 4.碎石类土、砂土和爆破石渣 其最大块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垫厚度的2/3,可用作表层以下填料。 5.碎块草皮和有机质含量不大于8%的土仅可用于无压实要求的填方。 6.淤泥和淤泥质土一般不能用作土料。 二、主要机具设备 人工回填主要机具设备有:铁锹、手推车、木夯、蛙式打夯机、筛子、喷壶等。

机械回填主要机具设备有:推土机、铲运机、汽车、光碾压路机、羊足碾、平碾、平板振动器等。 三、作业条件 1.回填土前应清除基底上草皮、杂物、树根和淤泥,排除积水,并在四周设排水沟或截洪沟,防止地面水流入填方区或基坑(槽),浸泡地基,造成基土下陷。 2.施工完地面以下基础、构筑物、防水层、保护层、管道(经试水合格),填写好地面以下工程的隐蔽工程记录,并经质量检查验收、签证认可。混凝土或砌筑砂浆应达到规定强度。 3.大型土方回填,应根据工程规模、特点、填料种类、设计对压实系数的要求、施工机具设备条件等,通过试验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每层铺土厚度和打夯或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 4.做好水平高程的测设,基坑(槽)或沟、坡边上每隔3m打人水平木桩,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做好水平标记。 四、施工操作工艺 1.填土前应检验其土料、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适宜。当含水量过大,应采取翻松、晾干、风干、换土回填、掺入干土或其他吸水性材料等措施,防止出现橡皮土。如土料过干(或为砂土、碎石类土)时,则应预先洒水润湿,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较大功率的压实机械等措施。各种压实机具的压实影响深度与土的性质、 含水量和压实遍数有关,回填土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应按设计要求经试验确定,其参考数值见表。

土方回填施工技术交底书

土方回填施工技术交底书

土方回填施工技术交底 土方回填,系用人力或机械对常地、基坑(槽)进行分层回填夯实,以保证达到要求的密实度。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场地、基坑(槽)和管沟、室外散水等回填土工程。 一、材料要求 1.土料 宜优先利用基坑(槽)中挖出的原土,并清除其中有机杂质和粒径大于50mm 的颗粒,含水量应符合要求。 2.石屑 不含有机杂质,粒径不大于50mm。 3.粘性土 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可用作各层填料。 4.碎石类土、砂土和爆破石渣 其最大块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垫厚度的2/3,可用作表层以下填料。 5.碎块草皮和有机质含量不大于8%的土仅可用于无压实要求的填方。 6.淤泥和淤泥质土一般不能用作土料。

二、主要机具设备 人工回填主要机具设备有:铁锹、手推车、木夯、蛙式打夯机、筛子、喷壶等。 机械回填主要机具设备有:推土机、铲运机、汽车、光碾压路机、羊足碾、平碾、平板振动器等。 三、作业条件 1.回填土前应清除基底上草皮、杂物、树根和淤泥,排除积水,并在四周设排水沟或截洪沟,防止地面水流入填方区或基坑(槽),浸泡地基,造成基土下陷。 2.施工完地面以下基础、构筑物、防水层、保护层、管道(经试水合格),填写好地面以下工程的隐蔽工程记录,并经质量检查验收、签证认可。混凝土或砌筑砂浆应达到规定强度。 3.大型土方回填,应根据工程规模、特点、填料种类、设计对压实系数的要求、施工机具设备条件等,通过试验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每层铺土厚度和打夯或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 4.做好水平高程的测设,基坑(槽)或沟、坡边上每隔3m打人水平木桩,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做好水平标记。 四、施工操作工艺

高速铁路钢筋混凝土框架涵技术交底

XX高铁一工区(四级)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

支架布置正面剖面图 支架布置侧面图 钢筋安装绑扎施工另外进行交底。 沉降缝以聚氯乙烯胶泥(厚5cm)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填充,DK00+000钢筋混凝土框架涵涵身墙厚0.34cm,顶板厚36cm,因此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止水带在涵节端部沿框架板厚中心线呈环形布置,若止水带与涵节钢筋有干扰时,可刺穿止水带,但不得截断涵节内钢筋。洞身涵节间沉降缝处设止水带,出入口涵节与八字墙间不设。止水带宜用整根尽量减少接头,接头应粘接牢固密不透水,接头宜设在

沉降缝的平直部位,不得设在涵身边墙与顶底板转角处。 中埋式止水带安装示意图 涵身分两次浇筑施工,第一施工段为底板及侧墙倒角向上20-30cm,第二施工段为侧墙和顶板。安装箱体底板模板并设置沉降缝,施工前应将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除干净;绑扎钢筋前,先在垫层水泥面上,放出钢筋位置线,按线摆放钢筋能有效的控制钢筋间距的误差,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底板混凝土。混凝土灌注宜从低处向高处分层浇筑,浇筑中采用插入式振捣棒分层振捣,振捣器在施工中移动间距不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10cm的距离,振捣混凝土上层时,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每处振动完毕后边振动边缓慢提起振捣器,即“快插慢拔”,插入深度不超过振捣器长度的1.25倍。振动时避免振捣器碰撞模板。 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初凝后终凝前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抹面时禁止洒水。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可拆模。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在混凝土达到100%的施工图标示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荷载。 涵身施工构造图纸见附图。

箱涵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施管表12

交底内容: 一、交底范围 本交底适用于沣柳路与文教六路交叉口处文教六路排水箱涵施工,该段涵身为3*18m+14.109=68.109m。 二、箱涵尺寸及相关要求 本项目为2孔箱涵,单孔B*H=2.5*1.5m,顶底板厚度50cm,侧墙厚度45cm,中墙厚30cm,涵身采用C40混凝土现浇(分2次浇筑,第一次浇筑至箱涵底板内壁以上10cm位置,剩余部分第2次浇筑,主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cm),涵身下设10cmC20混凝土垫层+50cm砾石垫层,东侧为出水口,全线涵底纵坡0.1%。 箱涵涵身断面图 三、施工工艺 1、沟槽开挖 根据现场土质及规范要求,开槽开挖放坡系数采用1:0.75。沟槽底宽 6.2+0.2*2+0.8*2=8.2m,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分2层开挖,中间预留台阶宽度每侧1m。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地基承载力大于120kpa的采用砾石砂垫层分层夯实至涵底标高,若遇不良地质及时通知现场技术主管,上报相关单位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后再进行施工。

运料及摊铺应先远后近循序进行,所需材料按预先计算量分段分堆放置,应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摊铺,摊铺的碎石应级配分布均匀一致,无明显颗粒分离现象,严禁用四齿耙拉平料堆,造成粗细料局部集中。对摊铺时发生的粗细料集中情况应及时处理。摊铺后采用轻型压路机碾压,压实度采用沉降法观测。 3、垫层及涵身施工 砾石垫层施工完成后,紧接着施工10cm厚的C20混凝土垫层,垫层宽度6.6m。涵身按节段施工,节段间设3cm宽变形缝(具体见附图)。涵身钢筋如下图所示: 涵身钢筋图(详图后附)

4、涵身及变形缝防水要求 箱涵按节段施工,节段间涵身,基础均需要断开,设3cm宽变形缝,变形缝止水带接头现场做硫化处理,无错位和空隙。 (1)、变形缝防水要求:在基础部分填塞沥青木板,并在流水面边缘填塞5cm热沥青浸制麻絮或灌封胶;基础以上,两侧面及顶面设置三油两毡防水层宽度50cm;接缝外侧以沥青木板填塞,内侧填塞5cm热沥青浸制麻絮或灌封胶;顶面三油两毡处理后外包粘土保护层,厚20cm宽20cm。 (2)、涵身外侧防水措施:在涵身与填土接触面均涂热沥青3道。 (3)、变形缝施工时应防止台后填土随流水漏入涵内。 5、回填要求 涵身混凝土达到100%设计强度时,两侧分层对称填筑,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箱涵2侧3m范围内压实度不得小于96%,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超厚压实。 四、验收标准 五、安全交底 为确保施工中的生产安全,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强化全体普工安全生产的思想意识,提高自我防范的安全能力,箱涵施工人员需遵守以下规定:

涵洞台背回填一级技术交底

桥涵台背回填一级施工技术交底 一.工程简介 汕湛高速揭博项目T7合同段共有桥梁7座,共有桥台台背回填26处。共有盖板涵、通道、圆管涵45道,其中盖板涵、通道30道,圆管涵15道。台背回填施工工程量大。为保证路基在路基与桥台、桥涵、通道台背连接段设置过渡段,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中粗砂台背回填。 二、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熟悉研究技术文件和图纸中各项内容和要求,全面领会设计意图;对现场实地勘察,做好原始资料的进一步调查分析,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地方劳动力及材料状况,交通运输状况和可提供的施工用水用电状况;编制施工方案;对施工队伍进行工前培训和技术交底。 (2)施工放样:施工放样前应对桥涵图纸数据进行认真复核,准确无误后放出桥涵台背的中桩及边桩,误差值不能超过规范要求。 (3)原材的控制:试验室开工前做好进场原材料的试验。 (4)场地清理和平整:施工前用挖掘机对桥涵台背施工区域内的场地进行挖掘,挖掘至底面,尽量不要扰动原地面,然后由人工进行修整并夯实。 (5)地基承载力检测:人工修整到垫层工作面设计标高后,应对工作面地基承载力进行探测,地基承载力必须同现场监理工程师一起检测。检测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进行施工。 2、场地准备 (1)结构物主体及附属已经施工完成,对于现浇盖板的盖板涵,需要现浇盖板的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方可进行台背回填施工,对于预制盖板的盖板涵,则是在盖板墙身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且盖板安装完成,桥涵内部衬砌结构均已完成,沥青防水层施工已经完成。各项工程验收合格,场地已经清理完成方可进行台背回填施工。 (2)现场软基及排水工程完成,施工现场无积水,排水设施完备。 3、人员准备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施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项目总工为副组长,路基工程师为施工负责人,小组成员包括质检工程师、测量工程师、试验工程师、安全工程师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

人工回填土施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记录表 项目名称:编号:

方可进行回填土。 2.2.3 房心和管沟的回填,应在完成上下水、煤气的管道安装和管沟墙间加固后,再进行。并将沟槽、地坪上的积水和有机物等清理干净。 2.2.4 施工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回填土的高度或厚度。如在基坑(槽)或管沟边坡上,每隔3m钉上水平板;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上标高控制木桩。 3.1 工艺流程:基坑(槽)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3.2 填土前应将基坑(槽)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肥槽回填前,必须清理到基础底面标高,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等杂物清除干净。 3.3 检验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上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3.4 回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一般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rn;人工打夯不大于200mm。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 3.5 回填上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穷夯相接,

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3.6 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础;填至浅基坑相同的标高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如必须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一般为1∶2。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m。 3.7 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较长的管沟墙,应采用内部加支撑的措施,然后再在外侧回填土方。 3.8 回填房心及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填土夯实;并应由管道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项0.5m 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回填细粒料。 3.9 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3.10 修整找干: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3.11 雨、冬期施工: 3.11.1 基坑(槽)或管沟的回填土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注意雨情,雨前应及时夯完已填土层或将表面压光,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排除雨水。

桥台台背回填施工技术交底

桥台台背回填施工技术交底 一、工程概况 根据本工程道路等级、工程投资及本工程地质状况,本工程桥头路基沿20m范围内处理材料为级配碎石、4%水泥土、6%水泥土;超出20m 范围采用干净的素土回填。 二、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一)、施工准备 1、施工前,工程管理部、质量管理部、试验室、工区先熟悉图纸,熟悉规范,了解现场工程地质条件,认真做好生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主管技术人员向作业班组负责人、作业班组全体人员进行可直接操作执行的工艺工法、具体数据的交底。 2、料场及材料的准备:抓紧进行材料料场的再证实及优化和取样检测工作,做好原材料和水泥土试验(原材料试验报告),并根据组织设计制定材料采购供应计划。 3、施工现场的建设:场地平整,施工便道畅通,保证场地的水通、电通、路通,安装好施工现场各种必要的机械设备及备用设备。(二)、施工方法及步骤: 1、场地清理:台背回填由于在C10混凝土垫层上进行施工,故只需将挡土墙内侧材料收拾干净即可。 2、路基排水处理:为保证桥台台背填筑过程中不被水浸泡,除应满足填平后没有积水坑等要求(采用人工精平)外,还应满足平面向外有3%的排水坡度。

3、填料要求 台背回填所用材料必须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4、进料摊铺 1)台背每层松铺厚度为30cm,在桥梁台背划线控制,现场设专职指挥员2名(交错上班指挥),根据台背每层所需填料,指挥员灵活指挥运料车辆的进场,依次均匀倒土直至本层全幅全段堆满为止,并应做到填料不超不欠。 2)摊平:当层填料进场倒满后,立即用人工和平地机由台背两侧边缘由外向内,先粗摊,后精平,并使填料层形成拱度为2%(以匝道施工横断面图为准)的单向横坡,以便压实后雨天排水。 5、压实是台背填筑工程的关键工序,作法与要求如下: 1)开始碾压前检测横坡、平整度、松厚,凡未能达到标准应立即找补。2)测试含水量:为了保证压实效果,项目部试验室在现场随机抽样,用酒精法快速测定该层填料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相比较。填料太干则应用洒水车分次慢速喷洒,太湿则应采用旋耕机翻晒使之达到最佳含水量。 3)铺料成形之后,压路机进场由台背边缘向另一侧辗压,第一遍慢速(4KM/h)静压至一侧,再又转向压茬碾压,完成初步碾压,检查单向皮杜。然后按上述方向先慢后快,由弱振至强振,自第2遍至符合压实度要求均应进行振动碾压(并做好施工纪录)。每次碾压纵向应重叠40~50cm,横向接头应重叠~。对靠近台背压路机不能碾压到的地方用夯机夯实。所有填土压实不得隔夜进行,下雨前必须将顶

既有线框架涵(接长)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段新建二 线工程NBSG-5标段 技术交底单位南百二线五标一分部 交底项目K173+895.5框架涵技术交底交底日期2015年10月10日 一、施工中使用的文件 1、K173+895.2 1-1m钢筋砼盖板涵(接长)设计图南百二线施涵-555 2、《钢筋砼框架箱涵》通桥(2012)5401 3、《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3-2008) 二、涵洞设计概况 1、工程地点:K173+895.5 2、几何尺寸:左侧接长涵长10.06m框(不含翼墙);右侧接长涵长13.27m。总宽0.2+1.4+0.2=1.8m,总高为0.2+1.8+0.2=2.2m。基础厚20cm,顶板厚20cm,净空高度1.8m。 3、本框架涵按《通桥(2012)5401》图设计,主体部分采用C40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按填土高6-9m情况采用,要求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P8.采用现浇法施工,先现浇框架,后铺设线路。施工缝处理按《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3-2008)施工规范办理。 4、涵基底置于膨胀土上,基底下设10cm厚C30混凝土封底层,同时将基底下大气影响急剧层膨胀土挖除并采用碎石与灰土分层换填,换填深度为地面以下 1.8m,地基承载力≥0.15MPa。涵洞两侧基坑顶部设置封闭层防止地面水渗入基底。 5、出入口铺砌按《通桥(2012)5401》图及南百二线施涵-555办理,采用35cm厚M10浆砌片石,30cm厚碎石垫层。 6、涵身之间及涵身与洞口节间沉降缝及涵洞防水层按《通桥(2012)5401》图施工。验收前做通水试验,保证沉降缝质量。 7、路基两侧设M10浆砌片石检查台阶。 8、涵洞基坑采用碎石、灰土分层填筑,并用小型机具碾压密实至原地面,碎石、灰土填筑满足Eud≥30MPa,地面以上过渡段按路基专业要求施工。 9、涵洞两侧接长既有1-1m盖板箱涵,需拆除既有涵及云贵涵洞出口翼墙及部分基础,并采用同孔径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接长原涵,基坑开挖靠近既有涵及云贵涵洞附近采用钢轨桩防护。 三、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前应仔细核查图纸,并现场核对位置及标高,确保无误后方可开工。 2、涵洞开挖至基底应预留20cm左右保护层,采用人工清底,避免机械开挖扰动基地土体。 4、开挖出的土体距离基坑边缘不小于5m。人工清底至设计基地后,及时联系试验人员对基地承载力进行检测,合格后及时进行下步施工。如检测不合格则及时通知工程部进行变更处理。如因雨水原因来不及封闭基底则在雨后应及时将基坑内水排出,并经晾晒后重新检测基地承载力。 5、报检程序:队内自检—分部检查—监理检查验收。 6、技术人员及时做好内业资料。 7、施工中如有其它不明之处及时与工区工程部沟通解决。 四.涵洞施工方法及工艺 1施工工艺

钢筋混凝土箱涵施工技术交底

Ⅱ级 安全技术交底书 编制;复核;

钢筋混凝土箱涵施工交底该工程位于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沙富村,路线为里程段K14+157~K14+327范围内,现有一条沟渠,跨越主线和辅道。箱涵主要净跨径为;4x3m,总长83m。主线占43m,左右辅道占40m。两端为八字翼墙。 一、测量与放样 涵洞工程开工前,通过复测确认的导线点,水准点。用全站仪放出箱涵中心线和道路中心线,用水准仪测出地面高程。 核对设计单位提供的地质资料,决定开挖坡度,排水方案和支护方案,定出开挖范围。 根据箱涵中心线和道路中心线用全站仪、钢尺放出基坑底线和基坑上口开挖线,并打上护桩。 二、箱涵施工方法 箱涵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前准备;测量放样;基础开挖;地基承载力检测;换填碎石;夯填砂砾垫层;基础混凝土垫层;底板钢筋及模板安装;底板混凝土浇筑;墙身及顶板钢筋及模板安装;墙身及顶板混凝土浇筑;洞口基础模板安装;洞口基础混凝土浇筑;洞口墙身模板安装;洞口墙身混凝土浇筑;涵洞工程防水措施;墙背回填; (1)基坑开挖 为了满足基坑开挖边坡,减少基础挖方数量,可根据土质情况将基坑坑壁坡度适当放陡。如边坡高度较低、土质较好的无水地段可考虑垂直开挖。因该地段高度较大、下层为淤泥地质、经常下雨,采用小于1:1的坡度放坡。为满足以后的施工工序正常施工,在坑底两侧打上固定数量的工字钢。 基坑开挖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开挖,现场管段施工人员及时测量开挖基地标高。当距换填土质底标高10~20cm时,利用人工挖除并高出设计标高5cm,防止超挖。基坑开挖后由现场管段施工人员通知试验室经行基地实际承载力试验,达到容许承载力要求时,利用压路机对基底及换填碎石分层碾压。压实度达到96%以上,在基坑两侧加宽至少0.5m。并设置集水坑经行排水。 箱涵基底按照设计要求经行处理以后,夯填50cm砂砾垫层,再浇筑10cm厚C20素混凝土做为涵台基础整平立模层。 (2)钢筋及模板安装

基坑回填技术交底

基坑回填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上海铁路局宁启复线电化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宁启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建设指挥部线电化工程项目二分部工程名称海安县站站房综合楼交底地点工地会议室交底内容海安县站站房综合楼基坑回填施工技术交底本工程为海安县站站房综合楼,在承台及拉梁及地下室浇筑完成,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基础施工并验收完毕,主体结构施工安全允许的前提下,即可准备基槽回填。回填分轴线进行,第一次回填?-?轴至?0.000,第二次回填?-16轴线 至?0.000。回填应做到对称回填,分层夯实。基坑回填采用无有机质的好土,应清除草皮、树根和垃圾等杂物,在最优含水率状态下分层(需铺厚<300)夯实,每层夯实后的土壤压实系数应?0.94,回填土质量应每层按规范要求检测。 1 施工机具及材料准备 1.1回填土料为原先从基坑挖出的素粘土。 1.2 回填工具:铁锹、挖机、振动夯实机、钢尺、靠尺、线绳等。 2 作业条件 2.1 回填前先清除基底杂物、淤泥、并排除积水,并防止雨水或地面水流入基坑内,浸泡地基。 2.2基础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模板拆除完成,钢管扣件木方多层板等料具清理完 成。 2.3 做好水平高程的测设,并做好水平标记。 3 施工工艺 3.1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分层摊铺?分层压(夯)实?检查验收 3.2 施工要点 3.2.1填土前应检验土料质量、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适宜。当含水量过大,采取翻松、晾干、风干、换土回填、掺入干土或其他吸水性材料等措施,防止出现橡皮土。如土料过干,则应预先洒水湿润,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较大功率的压实机械等措施。 3.2.2回填时应人工夯实,回填过程中分层回填厚度控制在300mm,每层压实3遍~4 遍。 3.2.3人工回填打夯前应将填土初步整平,打夯要按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分层夯打。 3.2.4已填好的土层如遭水浸泡,应把稀泥铲除后,方能进行上层回填;填土区应保持一定横坡,或中间稍高两边稍低,以利排水;当天填土应在当天压实。 4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人工回填标高控制在?30mm。 4.1.2 分层压实系数?90%。 4.2 基本项目 4.2.1 表面平整度控制在20mm内。 4.2.2 分层厚度控制在300mm。 5 成品保护 要派专人负责回填施工,防止机械伤人事故,必要时插小红旗警戒。同时增派两人配合装载机施工,并及时将不符合回填土土质要求的泥快等杂物清除。 6质量保证措施

框架涵钢筋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

<<<<<< 9) 、搭接焊接头钢筋的端部应预弯,搭接钢筋的轴线应位于同一直线上;普通 搭接焊需满足以下要求:钢筋焊接应采用电弧焊,焊接时,引弧应在形成焊 缝的部 位进行,不得烧伤主筋;焊接地线与钢筋应接触紧密;焊接过程中应及时清 渣,焊 缝表面应光滑,焊缝余高应平缓过渡,弧坑应完整。 10) 所用钢筋要闪光对焊的需满足以下要求:接头处不得有横向裂纹;接头 处 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 0.1倍,且不得大于2mm ;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得大 于3°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 10倍; 与电极接触处的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烧伤。 11) 、焊缝高度h 应等于或大于0.3d,并不得小于4mm 旱缝宽度b 应等于或大于 0.7d,并不得小于8mm (如图) V | ( 二 1 ----- 匸 d J ---- << <<<<

4mm <<<<<<<<<<<< <<<<<<<<<< 12).¥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具体规范如下: (13)钢筋搭接焊是所用焊条应为J502型焊条 二、钢筋绑扎 A、在临时设施场地内设置钢筋加工车间,进行钢筋下料及加工成型。 B、进场钢筋必须有出厂质保单和试验报告单,进场后除外观检查外应分别取样 作弯曲和拉伸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的钢筋应保持表面洁净,无油渍及严重锈蚀。如有油污锈蚀等应清除,堆放场地应平整,不得浸泡水中。 C对于焊接接长的使用的钢筋,先试焊,合理选择焊接参数,焊接接头以每

200个同类型为一试验批抽样,做机械性能试验,并向监理呈交试验报告。 D配料前按设计钢筋图编制下料翻样单。确保钢材品种、规格、尺寸准确。加工成型的钢筋分别堆放,并挂牌防止使用混淆。 E、框架桥钢筋分两次绑扎成型:即在润滑层施工完毕且垫层具有足够强度后, 首先绑扎底板施工缝以下及墙身部分钢筋;底板混凝土浇筑后第二次绑扎墙身及顶板钢筋。 F、钢筋绑扎前,对滑床板进行清扫。钢筋绑扎后对规格、数量、排距、尺寸、 标高、帮扎方式、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规范要求。钢筋保护层用砂浆垫块控制,砂浆垫块应预埋入铁丝,以利绑扎,每次钢筋绑扎成型后,由技术、施工人员组织隐蔽工程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交监理复查,由监理在隐蔽工程验收单上签字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G绑扎底板钢筋时,为确保底板和顶板中上层与下层钢筋间距,可设置些劲性支架具体规范要求如下: 相关人员学习并签字 交底人接收单位复核人接收人

框架涵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新建太原至兴县铁路工程授权交底班(组)桥涵施工队伍 单位工程名称DK45+455.6 1-4m 钢筋混 凝土框架涵(接长) 施工部位基坑 交底内容: 挖基工程施工要点 1.挖基时一定要依据技术测设的基础轴线、边线位置及标高交底进行施工。同时按基坑四周地形,做好地面的防、排水工作。 2.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开挖坡度和支护办法,定出开挖范围。挖基通过不同的土层时,边坡可分层选定,并酌留平台。靠近既有线路施工,根据线间距、挖基深度及地质条件选择相应的防护措施。 3.无水土质基坑底面宜按设计平面尺寸放宽不小于0.5~1.0m,适宜垂直开挖且不立模板的基坑,基底尺寸宜满足基础轮廓;对有水基坑底面,要满足四周排水沟与汇水井的位置,每边放宽不宜小于80cm。 4.基坑开挖尽量在枯水或少雨季节施工。使用机械开挖时,不得破坏基底的土结构,可在设计高程上保留0.3~0.5m由人工开挖整修。基坑开挖不宜间断,达到高程经检验签证后,要立即砌筑或灌筑混凝土基础,不得长时间晾晒。 5.基坑宜及时回填,当桥涵主体砼施工完毕,应按设计标准及时回填,填筑应从涵身两侧同时对称、水平、分层填筑,并碾压密实。当涵顶填土厚度超过1.0m后,方可通行大型机械。涵身两侧1m范围内的填土不得用大型机械施工,宜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的方法夯填密实。 基底高程施工允许偏差(mm)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 1 土质基底±50 2 石质基底 +50 -200 本表一式两份,班组自存一份,技术部一份。

工程名称新建太原至兴县铁路工程授权交底班(组)桥涵施工队伍 单位工程名称DK45+455.6 1-4m 钢筋混 凝土框架涵(接长) 施工部位涵身 交底内容: 模板工程施工要点 1、模具采用组合式模板和定型模板,尽量采用钢模制作,以确保混凝土的灌筑质量。 2、模板的拼钉要在平整的场地或工作平台上进行,以便挤紧板缝和控制楞木间距。拼钉要牢固,并保证结构及构件各部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性。 3、与混凝土相接触的模板表面要平整光滑,木制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要刨光,拼接缝严密不漏浆,如有缝隙可用油灰、木条、胶条等嵌填紧密。模板要在安装钢筋前涂刷适当的润滑、隔离、脱模剂。 4、模板要安装牢固,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重要构件要进行施工设计检算,保证在混凝土灌筑过程中能安全承受可能产生的各种荷载。大体积混凝土模板的加固要设置纵横向钢拉杆,对模板接缝处的刚度和强度要加强。模板接缝处要上下、左右交错拼装,并采用纵模带通过拉杆联接成整体。当混凝土圬工为圆端形时模板要采用扁铁箍紧,以螺旋扣(紧线器)连接;混凝土圬工体为矩形截面时可采用槽钢箍紧,以钢板和螺栓联接,所有箍件要求均匀密贴于所支撑的构件上。 5、模板的制作安装要确保设计位置各部尺寸和标高的正确性,并且不得与脚手架发生联系,以免引起模板的走动和变形。 混凝土涵洞模板允许偏差(mm) 序号项目 允许值 墙身盖板、拱片 1 模板位置15 10 2 模板横截面尺寸±15 +4 -2 3 表面平整度 5 5 4 相邻板面高差 1 1 本表一式两份,班组自存一份,技术部一份。

涵洞防水层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记录 ZT20CX11- 2011- 2011 年月日工程名称玉铁线桥涵防水交底地点 交底组织单位交底负责人 监理单位接收负责人 内容及说明: 玉铁项目铁路混凝土桥涵防水层技术交底 一、采用标准 1、《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铁路混凝土桥涵防水层》图号:南院桥参(2010)13。 3、《铁路混凝土桥梁桥面TQF-I型防水层技术条件》 (TB/T2965-1999)。 4、《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GB12593-2003)。 5、《聚氨酯防水涂料》(GB/T19250-2003)。 6、《关于规范铁路桥涵防水层材料技术条件的报告的复函》(建计函[2009]10号)。 7、桥涵设计图纸。 二、构成 1、TQF甲种防水层由N类或L类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和聚氨酯防水 涂料共同构成。 2、TQF丙种防水层由聚氨酯防水涂料构成。即需在设防水层的混凝 土上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总涂装膜厚度不得小于

2mm。 3、混凝土保护层采用C40细石纤维混凝土。 4、沉降缝外部采用甲种防水层、内部采用聚氨酯弹力胶塞缝,深度 不小于15cm。 三、材料 1、TQF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厚度规格为1.2mm。 2、防水涂料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 3、C40纤维混凝土材料:水泥—普通硅酸盐42.5;碎石—粒径不大于 10mm;纤维—聚丙稀纤维网;粉煤灰—I级粉煤灰; 四、防水层施工前对结构混凝土面要求 1、施工前应对结构混凝土进行验收,当结构混凝土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防水层施工。 2、对于要进行防水层施工的结构混凝土面必须保证平整,干净,干燥,无凸凹不平、蜂窝、麻面。平整度用1m靠尺检验,孔隙只允许平缓变化,且不大于3mm。 3、如有蜂窝、麻面现象,防水层施工前应清除蜂窝、麻面中的松散层、浮渣、浮土、油污等,并使之湿润,再用M10水泥砂浆填补平整。对蜂窝,麻面的填补,均应在水泥砂浆、水泥净浆中添加适量107胶,以增强水泥砂浆、水泥净浆和基层面的连接。 4、防水层施工前,应清除基层表面浮浆和灰尘。混凝土基层面不得积水,应保持干燥,基层含水率(抹砂浆找平层的)不大于10%。 五、防水层铺设

道路工程桥涵台背回填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道路工程桥涵台背回填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交底内容: 一、工程概况 1浦头港中桥设置于道路桩号BK0+775处,上部构造采用13+20+13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跨线桥桥宽为18.5m、19m 18.5m,为多幅桥梁。下部结构采用立式桥台,柱式桥墩,(冲)钻孔灌注桩基础。墩身采用柱式桥墩,边幅2X 19.29m桥墩尺寸为1.8m X 1.65m,中幅2X 19.54m桥墩尺寸为1.8 X 1.65m。桥台为直立式桥台,桥台台身总宽58.8m。前墙厚度1m前墙宽度58.8m,用于搁置主梁;背墙厚度0.8m,背墙后侧设牛腿,用于搁置搭板。全桥共有桩基72根,最大桩长为45m,最小桩长为42m,最 高墩高为3.54m.全桥共3联现浇空心板梁。 2、涵洞设置在道路桩号AK0+022.6?AK0+084.0 AK0+152.6 AK0+755.5处,其中AK0+022.6?AK0+084.0与道路中心线呈79.03度斜交,排水纵坡为0.35%,全长64m AK0+152.6与道路中心线呈120.5度斜交,排水纵坡为0.2%,全长77.81m、AK0+152.6 与道路中心线呈86.72度斜交,排水纵坡为0.15%,全长86.72m。本次设计涵洞分别采用4.5m X 4.3m、8m X 4.2m、7m X 3.8m断面,顶板、底板和侧板均厚45cm,各板的交接处设加腋,顶板跟侧板加腋尺寸为0.5m X 0.3m、底板跟侧板加腋尺寸为0.3m*0.3m。为使涵洞与道路两侧排洪明渠或水系衔接物畅通,在涵洞进出水口处设置护岸。 3、人行通道设置在道路桩号AK0+420 AK0+657 BK0+434.5 BK0+680处,主通道 中线与道路正交,平面形式呈直线型,主通道净宽8m净高3.6m,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出入口梯道宽4.2m,中间兼设0.8m宽推车坡道,坡度比为1: 2,人行踏步宽为0.3m, 高 0.15m,同时出入口设置电梯实现方便残疾人的无障碍设计,人行梯道的提示盲道和 扶手设计遵循无障碍设计规范。主通道双向横坡为 1.0 %,横向铺装厚度25~28.6cmo 纵向设置双向纵坡,纵坡最小为0.3 %,地道截流沟及边沟汇水后沿通道纵坡最终汇入泵房。 二、编制依据 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 2、《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 )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 )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 6、漳州市东立交桥道路改造及市民公园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