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章 政党和政党制度1

第十章 政党和政党制度1

第六章政党和政党制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政党的含义、本质特征和基本功能,政党制度的历史类型和影响因素,明确两种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区别,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当前我国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水平。

教学重点:1、政党的含义、本质特征和功能。

2、政党制度的类型

教学难点:1、不同政党制度的区别及成因分析

教学内容

一、政党的含义和功能

(一)政党的本质及特征

1、政党的含义

政党(PARTY)源于拉丁文,原意为一部分、同伴和聚合等意,其英文含义包括中坚、先锋和中粹等意。在古代中国“党”的含义包括亲族姻戚和意气相投的朋辈等意,主要指官场中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小集团或小圈子,封建统治者对于大臣的结党行为严加防范,党及政党这两个词汇在中国一直被作为贬义来使用,如“党羽”、“党徒”、“朋比为奸”、“党同伐异”、“结党营私”等。直到19世纪70年代现代意义的政党一词才从日本移植到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党才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流行词汇。

关于什么是政党,人们对它有各种不同的解释:

(1)认为政党是为适应选举而建立的政治组织。英国、美国等许多学者持这一观点。实际上忽略了政党的其他社会功能。

(2)认为政党是一种政治权力的组织机构。《美国百科全书》认为:“政党是由个人或团体为了在某种政治制度内通过控制政府或影响政府政策以期行使政治权力而建立起来的组织”。把政党简单地归结为政治权力组织机构,既没有指明政党的基础,也没有表明政党与其他政治权力组织有何区别。

(3)《大英百科全书》(第15版):“政党是在某个政治制度内,通过民主选举或革命手段,以取得和行使政治权力为目的而建立的组织”。认为政党是为取得权力和控制政府而建立的政治组织。

(4)《哥伦比亚百科全书》综合了各种解释:“政党是这样一种组织,它通常是通过选举它所指出的候选人担当公职,以达到控制政府机构之目的。政党有很多形式,但她们的主要职能都是相同的,这便是:提供担任政府职务的人员;组织这些人员指定和执行国家政策,以及在个人与政府之间搭起桥梁作用”。但没有揭示出政党的实质。

(5)只有马克思主义才对政党作了科学的解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把政党与阶级利益结合起来,科学地揭示了政党的本质。从而使政党这种阶级利益的代表者与其他政治组织相区别。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主要体现在几部著作中:《共产党宣言》、《怎麽办》、《进一步,退一步》、《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以及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所提出的一系列党的学说。

列宁:“党是阶级的、觉悟的、先进的阶层,是阶级先锋队。”“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

毛泽东:“政治社会的第一类是党派。党是阶级的组织。”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王浦劬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王惠岩

2、政党产生的条件

古代西方和古代中国出现过政党的萌芽,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曾出现过贵族派与民主派的斗争。中国的唐朝、宋朝、明清也出现过“牛李党争”、新党与旧党之争、东林党与阉党之争、帝党与后党之争。

现代政党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议会政治民主思想和人权保障发展的结果。

(1)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和自由竞争的出现。

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首要目标就是从法律上确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以契约自由和自由竞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内部形成了激烈的竞争,从而使利益相同的阶层和集团共同联合起来,以利竞争,这些具有相同利益的社会集团除了在经济上合作以外,还在政治领域联合起来,政党就应运而生。

(2)社会条件

由于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的分化和重新组合。

由于自由竞争,使人们能自由流动,加之社会分工的进一步专业化,各阶层进行了新的组合,社会利益也随之进行新的调整,现代无产阶级就是由于工业手工场进入社会化机器大工业而形成的新的社会阶级,从而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3)政治条件

阶级利益的对立以及斗争、议会民主的产生。

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就是由于两大阶级的对立及其斗争而产生的,另外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形成也为现代政党的建立创造了条件。17世纪英国议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就是议会中的两大政治派别,19世纪逐渐演变为保守党和自由党。18世纪80年代在美国产生了联邦党和反联邦党两大派别,后来发展为不同的政党组织。

(4)法律条件

基本人权的保障。

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重要进步之一就是对基本人权的保护上,如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集合、游行、示威的自由,这些自由与权利的保障为自由组织政党,宣传党的政治纲领,进行社会动员提供最基本的法律保障。

3、政党的特征

(1)政党是阶级的一部分,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政党一词,原意为一部分,政党是由一个阶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部分组成的,阶级是按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划分的,是经济地位相同的人们的集团。但阶级成员的政治觉悟有高低之分,阶级意识也有强弱之别,因此,无论是哪个阶级,在实现其阶级使命时,都是由其成员中一部分最有觉悟最积极的分子带领本阶级斗争。到了近代,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中的一部分人就组成为政党,当处于被统治地位时,政党就带领本阶级同统治阶级斗争,当处于统治地位时,就通过政党掌握国家权力,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所以,政党是阶级的一部分,是由最积极活跃的一部分组成的,是本阶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它代表着一个阶级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是本阶级利益的最高代表。但这并不排除政党又可能是特定阶层利益的代表,由于组成阶级的成员又可以分为若干阶层,特定的阶层利益也会促使人们组成特定的政党并进行政党斗争,因此不同政党之间的斗争可能是阶级斗争的集中体现,也可能是同一阶级中不同阶层之间集中体现。

(2)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和一定的政治纲领;

任何政党都必然地具有自己的政治目标,一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政权目标,即夺取或巩固社会公共权力;二是社会目标,即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政党的社会目标又可以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是政党对于社会发展现阶段的政治要求,远期目标是政党最终要达到和实现的社会状况和社会要求。为了有效地组织政治力量,政党必然要把自己的政治目标上升为特定的政治纲领。

“一个政党如果没有纲领,就不可能成为政治上比较完整的能够在事态发生任何转折时始终坚持自己路线的有机体。”—列宁

党纲一般包括党对于局势,社会状况极其发展方向的分析判断,党的政治社会目标和主张,党实现自己目标的具体途径和措施等等。由于党的政治目标有远近之分,因而党的纲领也会有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分。

政党的不同主要表现为政治纲领的不同,不同阶级的政党有不同的政纲,这是由政党所代表的阶级的不同特点和历史使命所决定的。比如:英国的两个最早的资产阶级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的分歧表现在对待王权问题上的观点不同,辉格党反对王权,主张国家最高权力属于议会,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托利党则拥护王权,主张最高权力属于国王,代表地主贵族阶级的利益。美国的两党: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的分歧表现为对集权和分权问题上的不同政见,联邦党主张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共和党则反对中央集权,主张保护各州的独立主权。在资产阶级政治地位巩固后,资产阶级内部政党的不同就表现为各政党的政治

纲领有保守与激进之分,主要表现为政见差别,在形式上也不同,议会开会时,保守党议员坐在议会长的右侧,激进党议员则坐在左侧,由此,便有了右翼政党与左翼政党之称。

政党的政治纲领是区别于其它社会团体的重要标志之一,看一个政党的政治纲领,不能只看其党章上的条文,更主要的是看它所执行的政策,才能认清一个政党的实际政治纲领。

(3)有严密的组织系统和组织纪律;

现代政党,一般都有自己从中央到基层的组织系统,通过各级组织把党员集聚起来,共同行动,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全国性的统一的政党,通常设有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主席、主席团等领导机构,有的在议会中还设有自己的议会党团组织,在党组织外还设有党的外围组织,有些政党虽属地方性政党,但在全国有很大影响,组织系统上一般不设全国性的中央机构,其在该地方的领导机构便是党的最高领导机构。在某些国家,或某些国家的某个时期,有些政党不仅组织系统不健全,即使党本身也时现时散,不稳定,但这不是政党在组织上的普遍特点。

一个政党的组织是否坚强完善,与这个政党的纪律是否严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政党一般都有一套成文或不成文的党纪,以控制和约束其成员的行为。在通常情况下,无产阶级政党,第三世界国家的一些民族主义政党和社会民主党,它们的党纪相对比较严明,当然,这种组织纪律是建立在党员自愿服从的基础上,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党内的纪律和党内的民主是相辅相成的,党纪最森严的是法西斯性质的党,它们往往实行军党制,党员按军事组织进行编制,党纪具有野蛮性、反动性的特征。纪律松散的,是一些奉行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政党,这些党的中心工作就是搞选举活动,党员被当作表决工具,在两届选举的间歇期间,党组织很少有活动,对党员也无所谓纪律要求,甚至党的主要活动家也可以自由选择转党。

(4)政党与政权密不可分;

政党只有掌握了政权才能实现其纲领,掌握政权是党的主要目标,如果一个政治目标,不是为了掌握政权它的组织无论多么严密也不能成为政党,资产阶级政党掌握政权也叫控制政府,因而,一些资产阶级政治学者把是否掌握政权作为政党分类的一个标准,掌握政权的政党称为执政党,未掌握政权的政党称为在野党,它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4、政党政治的含义

政党政治指的是政党在政治运作中的核心地位,即由政党掌握国家政权,并在国家事务和社会政治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政治,这种政治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政党介入政治的原则、方式状态和结果,以及法律和社会对这些方面的认同程度,政党政治是随着政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政党在国家政治运作中地位的日益重要而逐步形成的,是对君主专制政治的否定,属于民主政治的范畴,是历史的进步。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政党政治基本上反映的了当代民主国家各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实行两党制和多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政治还包括了各政党围绕竞选、组阁、内外政策等重大问题而进行的活动和斗争。

(二)政党的类型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而把政党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分类有四种:

第一、以政党的阶级属性和阶级基础为标准,可将其分为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

第二、以政党是否掌握政权为标准,将其划分为执政党、反对党、在野党、参政党。

第三、以政党的法律地位为标准,将其分为合法政党和非法政党。

第四、根据政党的活动范围,可以将其分为国内政党和跨国政党。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政党区分为极左翼、左翼、中间、右翼和极右翼或激进党派和保守党派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的本质属性在于其阶级性,因此要区别本质上不同类型的政党,必须以政党的阶级利益基础作为基本标准。

区别政党的阶级标准有三方面:第一,政党的思想体现着哪个阶级的利益;第二,政党的纲领、方针代表着哪个阶级的要求;第三,政党的实际活动为哪个阶级谋取利益。按此标准可以把政党划分为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党。

1、资产阶级政党

(1)产生方式

资产阶级政党是以维护和实现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志为宗旨的政党。资产阶级政党以近代以来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和派别利益斗争为产生前提,其主要产生方式有两种:

A、从议会中的不同政派,经过政治活动逐渐发展成独立政党;

资产阶级政党的萌芽,最早出现于英国。17世纪40年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建立了议会。1679年,国会议员们在讨论詹姆士是否能够继承英国王位时发生了激烈的对立,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意志的议员反对詹姆士继承王位,而代表地主贵族利益的议员则竭力支持他的继承资格。在对立和争执中,前者称后者为“托利”(歹徒),后者称前者为“辉格”(强盗),托利党和辉格党由此产生。在后来的选举改革、议会改革中,托利党和辉格党逐渐发展队伍,完善组织,从而形成了全国性的政党,并分别于1833年和1839年易名为保守党和自由党。18世纪70年代,美国独立后,美国国会中出现了联邦党人和反联邦党人这两大政治派别,至19世纪60年代演变为民主党与共和党。法国、加拿大的政党产生过程也大抵如此。

B、在议会外形成的政党;

是在社会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中组建的,议会甚至是这些政党通过斗争创设的,如19世纪末的日本自由党和立宪改进党,其组建的宗旨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其政治主张之一则是开设日本的国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的主要资产阶级政党都是在议会外组织起来,以后以议会党团为主要形式进入议会运行的。

(2)特点:

尽管当代各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政党种类繁多,名称各异,但有共同的特点:

A、标榜“超阶级性”。资产阶级政党以“全民党”自称,有意模糊自己的阶级性质以获取尽可能多的选民的支持。资产阶级政党在其政纲中都竭力标榜自己是社会公正的代表,是全民利益的集合。实际上它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尽管不同的资产阶级政党可能代表着不同的资本财团或资产阶级中不同阶层的利益,可是,从总体上看,资产阶级政党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代表者。

B、围绕议会和选举开展活动。在代议民主制中,议会是国家权力在核心,参加选举是政党合法取得政权唯一的手段。因此,资产阶级政党的大量活动是围绕议会和选举而进行的。在选举中获胜的政党主要在议会中活动,通过议会的立法活动,将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意志以国家的利益和意志的形式获得实现。政党在议会中的活动主要表现为议会党团的活动。

C、组织特征上的两极分化。资产阶级政党的组织结构存在着核心领导圈的集权和普通党员纪律松散并存的特点。在西方国家,党的组织是对每一个公民开放的。在美国,选民投票支持某个政党,该选民就被认为是某个政党的党员。党组织对普通党员的控制力有限。但在政党的核心圈里,职业政客和职业党棍是专职的政党领导,他们料理日常党务,其中的少数人决定着党的重要政策。

D、党内派系斗争合法化。资产阶级政党大多允许“党内思想自由”,使政党的生活表现为党外有党,党内有派。以党内派系斗争的方式协调党内各集团间的利益和权力之争。

E、资产阶级政党奉行“合法反对”、“公平竞争”原则。由于政党政治的多党竞争的政治,竞争中的各政党都奉行着“合法反对”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在选举中,各政党都使尽浑身解数,来争取选举的胜利,一旦选举结果形成各政党都必须接受现实,执政党必须依法允许反对党的政治反对。

2、无产阶级政党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代表者和先锋队组织,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由最初的自发斗争转向自觉斗争。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1869年8月,德国无产阶级创立了第一个民族国家范围内的无产阶级政党,即德国社会民主工党。1903年,列宁对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进行改造,创立了新型的革命政党俄国布尔什维克党。1921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此外,无产阶级还组建过国际性政党,如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

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点:

(1)以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无产阶级政党以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更不是谋取某个集团或派别的利益。

(2)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无产阶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指南,确保自己正确地领导工人阶级和人民进行社会实践和政治实践。

(3)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

(4)具有严密的组织纪律。

(三)政党的功能和作用

1、政党的功能

现代政党,尤其是西方政党,有两种最主要的社会功能:

(1)首先是表达民意,整合利益的功能

表达民意的渠道不仅限于政党,利益团体和议会也履行反映民意的功能。然而,政党反映的民意不同,在多元化社会中,民意也不止一种,对于同一问题也可能有多种民意,由利益团体和个人反映出来,而政党的作用,则是将大同小异的民意,整和为一,再加以系统的表达,而议会所反映的民意,实际上是出于议会中的政党,不同的政党在议会中辩论,以此作为表达民意的特有方式。

(2)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行使国家权力

政党的根本宗旨就在于夺取并保有政权,通过几百年的发展,尤其是二战后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基本上稳定下来,体制内的政党主要依靠合法途径和正常法律程序来达到目的,一般不用传统的手段如暴力、政变等来夺取政权,竞选几乎成为西方政党获得政权的唯一手段,也可以说是政党政治的最重要的方面。

2、政党的作用

政党是阶级利益冲突发展到近代的产物,作为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和阶级力量的领导者,政党在当代政治生活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凝聚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

任何阶级都有自己特定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可是,当一个阶级以自在状态存在着时,这些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是分散的、肤浅的和多变的。而政党则以自己的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使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理论化、集中化、政治化、深刻化、明确化,从而有效地凝聚着本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因此,恩格斯指出:“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2)集合和发展阶级政治力量

政党是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可是,阶级利益的实现并非仅靠自身可以完成的,因此,任何政党必须最大限度地壮大自己的政治力量。

政党壮大自己政治力量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动员和组织本阶级的政治力量,二是争取其他阶级成员。

无产阶级政党集合和发展政治力量的基本方式是教育群众,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利益所在,联系群众,既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又要身先士卒,起模范带头作用,发动群众,把群众组织起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团结群众,最大限度的争取绝大多数人的支持。资产阶级政党往往以宣传、鼓动、甚至拉拢、欺骗和收买等手段来集合自己的政治力量,这也显示了资产阶级政治的利己主义本质。

(3)影响和领导社会政治生活

在现代国家中,任何政治活动都是特定阶级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意志的实践过程,作为阶级组织的政党,必然要以影响和领导政治生活作为自己的主要政治职能。

在获得政权之前和获得政权之后,政党影响和领导政治生活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政党没有获得政权时,往往通过制定自己的政纲、方针、政策和策略,组织党员和群众展开合法的或非合法的、和平的或暴力的、议会内的或议会外的政治斗争来影响国家的政治生活,使之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在获得政权之后,政党就会以执政党的身份,控制和监督国家政治权力,并把自己的政治纲领,方针政策转变为国家的方针和政策,以国家权力向社会推行,同时,政党还以派遣党员担任国家要职,直接参与国家政策执行过程等方式支配和影响着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和实际过程。

(4)培养本阶级的政治骨干分子

政党不仅是阶级利益的代表者,而且是特定阶级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机构。因此,政党不仅聚集着本阶级的政治精英和中坚分子,而且还以其特定的党纲、理论、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创造着特定的政治文化氛围,并在这个氛围中教育党员,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强化党员为本阶级奋斗的政治意识和精神,培养党员的实际政治能力。因此,正是政党,为本阶级培养和准备着政治骨干分子,并通过他们率领本阶级来实现特定的政治和社会目标,完成阶级的历史使命。

政党培养阶级政治骨干分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总体来说,有正规培养和非正规培训之分。正规培训

即政党以某种正式的培养机构,培养计划,培养程序使党员素质提高到既定的培养目标,非正规培训则通过日常的政治教育和实际政治活动来提高党员的素质。

政党培养的政治骨干分子并不限于在党内发挥作用,政党在社会政治活动中往往把自己的骨干分子输送到其他社会政治团体和政府中去,从而扩大政党的作用范围,使政党能够更加深入、直接、有效的发挥政治影响力。

(5)影响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

在当代,政党不仅仅是国内政治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力量,政党或政党联盟可以是国际政治的特定主体,政党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政党可以在国际舞台上进行特定形式的政治活动,以实现和维护其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

在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无产阶级的国际性政党组织如共产主义者同盟等都在组织国际无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维护国际无产阶级利益,推动人类进步和正义事业方面发挥过重大影响和作用。今天,第三世界的民族主义政党如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等都在影响着国际政治的发展。

(四)政党与政府、社会的关系

1、政党与政府的关系

在西方,政党通过竞选总统或争取议会多数掌握了国家行政大权之后,要想有效地行使这个权力,就必须组建具体负责行政事务的政府,政党与政府的关系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党执政;两党或多党联合执政。

(1)一党执政,指在大选中获胜的政党单独掌权,自行决定政府组建原则和具体人选,并主要由本党的成员担任政府要职,主要存在于两党制的国家,比如英国、美国及一党独大时期的日本,其党政关系的特点表现在:

首先,在政府组成方面,实行责任内阁制(英国),议会多数党单独组阁。在大选中,各主要政党都会得到一部分选票而进入议会,占有相应席位,但组阁权却全部归属于议会多数党,而不是按比例分配政府职位而联合组阁,而在总统制国家如美国,总统选举与国会选举分开进行,作为执政党并不一定在国会中占有多数席位,因而,两党制就不如英国严格,总统在决定须由国会批准的政府各部部长人选时,有时会考虑另一党的意见。

其次,在政党领袖与政府首脑的关系上,在英国和自民党独大时的日本,由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出任内阁首相,由首相以议会多数党领袖和政府首脑的双重身份,向议会提出政府组成人员的名单,一般均会得以通过,而美国的情况则不同,赢得总统职位者不一定是他所属政党的领袖,尽管他在党内拥有实际的权势地位,政党的领袖大多数只负责竞选事务,本党提出的总统侯选人当选以后,行政大权就由总统一人独揽。

再次,在政党与政府首脑的变更问题上,在英国,政党领袖成为首相以后,其地位并非不可动摇,从原则上讲,多数党可以通过更换本党领袖而使首相易人,但少数党要想撼动首相地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美国总统一旦当选就不受本党控制,而是对选民负责,这一点与英国不同,英国的选民只能选择政党,而不能选择首相。美国的反对党如果认为总统不称职,可以在议会中启动弹劾程序,而且有可能成功,即使不成功,也力争在两党政治的博弈中,达到打击对手的目的。

党政关系的另一种类型,存在于多党联合执政的国家。

(2)多党联合执政,也称联合组阁,是指在大选中处于领先地位但未夺得多数选票的政党,为了凑足上台执政所必需的法定多数,而不得不与其它一个或多个政党分掌政权,协商确定政府的组建原则和具体人选,并按各党在议会中议席的多少分配政府职位。

欧洲大陆(意、德)的情况与英国、美、日本情况不同,尽管也有一两个力量相对较强的政党,但都不足以在大选中争得单独组阁所需要的法定多数席位,只有几个政党合作,才有可能控制议会多数。这样,联合组阁就成为西方政党政治中的重要形式,它又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一党为主多党加盟,在大选中赢得相对多数议席的党,同几个小党合作,组成一个大党为主的多党联合内阁,大党占据政府首脑职位,占有内阁中最重要的位置,小党只能按议会席位多少分得一小部分的权力,实际上是一党称王,大小党是主从关系。二是两党联合,关系是平等关系,无论哪种类型,都是以政治利益和政治主张相似为前提,组织右翼、左翼,或中左、中右政府。

2、政党与社会的关系

在17、18世纪,当作为政治派别的政党仅仅局限于议会内部争权夺利时,还不能称为现代意义上的政党,

议会制和选举制发展后,西方政党由干部党向群众党转变,政党与社会的关系密切起来,从此,以政党为中枢运转的政党政治活动,特别是为夺取政权而展开的竞选活动,就与社会息息相关了。

任何政党要想获得政权,必须有人民的支持,为了获得这种支持,政党无论是在其纲领还是在政策上,都要反映人民的意志和要求,促进人民的利益,当然政党总是某个特定的阶级和阶层利益的直接代表者,它首先需要加强与社会成员的关系,尽可能扩大支持者的范围,减轻竞争者的反对。

在西方,政党与社会经常性的关系,体现在政党与其比较稳定的支持者之间,社会对政党的支持,实际上也大多是来源于这部分人,其最显著的表现形式,当然是选票的支持,但选票的支持只是集中在投票期间,在竞选期间以及平时,政党与社会的关系突出地表现在人才与经费两个方面。

西方国家专门从事党务工作的很少,也不稳定,平时的党务工作和竞选事务主要靠志愿的积极分子参加,特别在竞选时期,积极分子之中具有政治领导能力者往往被政党和其选民视为可加以栽培和支持的人才,政党还往往从民间团体的领导人中罗致对其纲领认同者出任公职候选人,一个政党除了在纲领和政策上能不断满足选民的需要外,还必须不断地发掘,培养新的领导人才,才能保持选民的支持率。

经费,可以说是政党活动的血液,是政党与社会关系中最敏感的内容。政党必须有充足的经费,才能展开各项活动,特别是竞选,耗资巨大。但是大多数西方国家对个人和团体的政治捐款,在法律上有数额限制,这就使得政党在竞选经费的筹措上,不得不使尽浑身解数,以保证需要。政党经费的来源主要有三个:

其一是党费。西方国家的政党,有的规定每一个党员必须定期交纳一定数额的党费,但数额一般较小。收取党费不能解决政党的经济问题,目的主要在于强调党员的义务与忠诚,并作为不同时期核算党员人数的一种方法。

其二,从社会各界筹集政治资金和捐款。党费主要是作为维系政党与党员关系的一种手段。西方政党都依赖各种捐款,竞选达到高峰时,是筹集和接受捐款最多的时期,同时也是社会(主要是反对者)对捐款备加关注的时期。因为捐赠者的动机无非是为了支持候选人当选,或者期望政党在议会和政府中能够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充当自己的政治代言人。因此,政党在收取了捐赠者的大额资金后,其竞选纲领和重大政策就不得不顾及赞助者的利益和要求,这就使得当选的政党和政治家失去了按法律和“良知”履行职责的“自由”,使政治捐款问题成为西方政党政治中的一个棘手问题,成为政党与社会关系中发生严重扭曲的一个方面。

其三,国家的补贴。政党与其捐助者之间不时发生的受贿和行贿丑闻,不仅毁掉了有关政治家的前程,而且也败坏了政党政治的声誉,加剧了民众对政党的不信任感。为此,西方国家一直在寻找摆脱困境的方法,并进行了一些尝试,其中之一就是严格限制政党自筹资金的数额,同时由国家给予参加竞选的政党以数目不等的补贴,以减少对大户捐款的依赖。国家补贴的标准,是按照政党在议会中席位和选举中得票的多少而定,并不以政党党员数量的多少为标准。这样,占据议会多数、长期执政的政党获得的国家补贴最多,而体制外的政党或在议会中无议席的政党即使能得到国家补贴,其数量也是象征性的。这也可以说是资产阶级国家维护既得利益集团的地位,巩固其统治的一个途径。

二、政党制度

如果说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的一种形式的话,那么政党制度则是这种形式的具体内容。

(一)政党制度的涵义

1、政党制度的含义

(1)不同的观点

政党制度是任何政治学教科书都要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对政党制度的确切含义,不同的人则有不同的理解。

有人认为,政党制度就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页。)。

有人认为,政党制度主要是指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制度性规定和运行方式,包括政党的地位、政党同政权的关系以及政党之间的关系等,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92页)。

上述定义,大多从政党行使政权或干预政治的方式、方法的角度,或简或繁地揭示政治制度的内涵,这

是其相同之处。但也有一定的差别,即有人把政党制度明确等同于政党政治,而有人却没有这样做。把政党制度同政党政治等同起来是不科学的。

王韶兴教授在2000年第4期《政治学研究》上发表的《政党政治与政党制度论》一文,值得一读。文章认为,政党政治就是指由政党组织政府、执掌政权,并在社会生活、国家事务和政治运行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政治形式。它所对应的是非政党政治。政党制度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党结构及其有关法律规定或约定俗成。它表现在一个国家中对政治决策具有影响的是一个或少数几个政党还是许多政党,在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时各政党地位是否完全平等,真正能执掌政权、对政治决策有重大影响的政党有多少等许多方面。可见,政党政治是政党制度的基础,政党制度是成熟的政党政治的制度性表现,是行动中的政党政治。

(2)政党制度的含义

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关于政党结构及其活动规范的总称。

广义的政党制度,是指有关政党本身的组织形态,政党与政党之间的关系以及政党与政府、社会之间关系的各种制度的总和。

从党际或外部关系的角度看,主要是指一党制、两党制,或多党制,或是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从自身或内部关系来看,是指政党自身的意识形态、政治纲领、组织原则、组织体系、活动规范等各项规定。与政党政治相比而言,政党制度是政党政治的下位概念,它侧重于政党本质及其履行政治职能的内容的揭示。所要回答的是政党政治诸原理的实现途径、方式、方法等问题,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的观点认为政党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或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政党执掌政权,或者是政党参与和影响国家政权的合法方式。政党制度由国体决定,是政体的组成部分,同选举制度、议会制度和政府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

2、政党制度的特点

(1)政党制度是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而设立的,其最大原则是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和利益实现,因此,统治阶级可以根据自己利益和统治需要而随时改变政党制度。

(2)政党制度可以是成文法规定的,也可以是宪法惯例规定的。政府制度一般具有法律明确、具体和特定的规定,而政党制度可以在宪法中作原则性的规定,也可以按照宪法惯例而形成,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

(3)政党制度不仅规定着政党本身的地位、作用和活动方式,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社会成员的政治活动方式。

3、政党制度的分类

有人把政党制度划分为一党制、主从党制、一个半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也有人把政党制度划分为“无竞争性政党制”和“有竞争性政党制”等等。按照马克思主义根据政党制度的性质,首先把政党制度划分为资产阶级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二)资产阶级国家政党制度

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是指通过议会和总统选举,由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联合执政或单独执政的政治统治方式。按照轮流执政的政党数目,通常把资产阶级国家政党制度划分为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

1、一党制

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的制度。实行一党制的国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法西斯国家,另一种是当代民族主义国家。

(1)法西斯国家的一党制

法西斯主义是垄断资本与封建专制主义、军国主义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20—30年代,日、德、意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主义面临全面危机,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这些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利用本国的封建专制和军国主义文化传统实行极权统治和一党专制。法西斯主义一党制代表大垄断资本的利益和要求;公开取缔一切其他政党,严禁一切其他政党和政治团体的活动;实行恐怖专政、血腥统治,以暴力和屠杀作为实行政党统治的主要手段;对外进行疯狂的军事扩张。(2)民族主义国家一党制

主要存在于非洲国家。这些国家原先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过程

中,社会政治的领导力量逐步发展成为民族主义政党,并实行一党制。这种一党制代表本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共同利益和要求;承认公民的权利,并程度不同地与某些民主制度等共存;以一党执政保持政治的稳定,以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分裂和奴役。因此,这种一党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和政治背景下具有特定的历史作用。对非洲的一党制,不能简单地使用好或坏的标准。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之下,给予一党制的评价应有不同的尺度,以西方式和自由作为标准,并不见得能够都能得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亨廷顿认为,“就政治发展而言,重要的不是政党的数量而是政党制度的力量和适应性”,“在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一党制度较之多元政党体制更趋向于稳定。”非洲国家的现代政党几乎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成为惟一能够左右国家政局的政党的。在取得民族独立而成为执政党之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抵制外国强权势力的威胁和干涉,迅速发展民族经济,克服国家内部部族冲突和宗教纠纷引起的政局动荡,是当务之急。因此,实行强有力的一党制有利于统一领导,对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保持政治稳定等都有明显的益处。但这种一党制在冷战结束后非洲政治民主化浪潮的冲击下,大多解体。而多党制能在多大程度上给非洲带来繁荣和稳定,却是一个未结的课题。

2、两党制

(1)两党制的概念

两党制又称为“两党对恃制”。它主要是指代表着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利益的两大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组织政府,主持国家政治事务的制度。

两党制仅仅描述的是一国内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政治现象,是轮流执政的数目,而不是指国家政治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政党数目,事实上,在实行两党制的国家,除了轮流执政的两大政党以外,往往还存在着其他若干个小党,由于政治力量弱小,因而不可能作为主要政党单独执政,而只能以其他方式和途径影响政府决策和社会政治生活。

(2)两党制的类型

两党制是在英国托利党和辉格党两大政党竞争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随着英国殖民势力和政治文化的扩展,两党制被广泛运用到美国、加拿大和其他英联邦成员国。两党制以英美两国的最为典型。英国的两党制与其国家政体上的议会制密切相关,英国上议院的议员不是由竞选产生的,不受政党活动的影响。下议院的议席由政党通过竞选争夺,获多数议席的政党即为执政党,余为在野党。英国下议院中政党议员的投票意向是由所属政党决定的。美国的两党制则与国家政体上的总统制结合在一起,其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区分是由是否在选举中获得总统职位决定的,而国会议员及其他政治职位也是由选举分别产生的,因此,执政党与国会中的多数党并不一定有对应关系。美国政党对其国会议员的投票意向并没有统一的支配作用,政党议员可能采取与所属政党意向一致的投票立场,也可能不采取这一立场,因此,政党很难控制国会中的稳定多数。

两党制有两种典型的模式:即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3)两党制的特点:

第一、两党轮流执政。一个党在竞选中获胜,成为执政党,通过政府的行政行为来实现本党的纲领和政策;而另一大党则作为在野党和反对党监督政府的各项工作,挑剔政府工作中的失误,有的还在议会中成立“影子内阁”,以伺机取代执政党的执政地位。这就使得执政党必须在执政过程中既要推行本党的政策,又要照顾多方面的利益,考虑各方面的意见。从这一角度看,两党制显然比一党制更为民主。

第二、在两党制下,一党在选举中获胜就能全部掌握行政权,以本党的名义向选民负责。因此,执政党就能在行政机构中比较一致地推行本党和政府的政策,使政府明显地体现出该党意向,从而能够比多党制更加有效。

第三、由于两党制度下是一党单独执政,政府就比较稳定,不容易出现因内部意见不一致而导致政府解体的情况。而一党单独执政,政策成败责任比较分明,不像联合政府那样责任不清,加强了政府的稳定性。因此许多西方学者认为两党制是政党制度中最好的一种。

(4)当代两党制的新变化

第一、政党的阶级基础趋同。“二战”后,各政党的成分逐渐向中产阶级发展,社会基础趋同。

第二、两党政策与立法的趋同。

3、多党制

(1)多党制的含义

多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由多个政党竞争国家政治职位并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制度。由于实行多党制的资本主义的竞选、议会等政治过程中存在着多个政党并立角逐的局面,又叫做“多党并立制”。

当今世界上,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多党制,典型的多党制国家是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瑞典、瑞士等国。

(2)多党制的类型:

A、国内多个政党势均力敌,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够在选举中长期保持绝对优势,因此,执政党或者是偶然在选举中获得相对多数的政党,或者是联合获得选举多数的几个政党的联盟。这方面的典型是法国和意大利。法国在18世纪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就形成了多党林立的政党政治,在法兰西第三和第四共和国时期,议会中的党派多达20多个,政府都是由几个主要政党联合组成。意大利议会席位由人民党(原天主教民主党)等十几个政党占有,内阁亦是由这些政党单独或联合组成的。

B、国内虽然存在多个政党,但是其中一个政党的力量长期占压倒优势,并且处于单独执政的地位。这方面的典型是1955—1992年期间的日本。日本占有议席的政党主要有自由民主党、社会党、公民党、民社党、共产党等,可是,自由民主党势力最为强大,自1955年以后长期连续执政,内阁席位只是在自由民主党内的不同派别之间进行分配。这种多党制只是形式意义上的多党制,实际上已成为一种一党制,也有人称之为“一党独大制”。自1993年后,日本又成为争正意义上的多党制。

(3)多党制的特点:

第一,党派林立,党派情况复杂。实行多党制的国家政党少则五六个,多则上百个,比如印度曾经有政党192个。各个政党的社会背景和利益基础十分复杂,呈现出阶级、民族、种姓等全面分化,党外有党、党内有派的局面。

第二,联合执政。由于政党众多,选票分散,一个政党难以单独取得绝对多数的选票。所以,各主要政党往往在大选之前或大选之后组成党派间的联盟,形成有效的多数,从而获得选举胜利或得到组阁权。有趣的是在多党制的国家,小党的地位常常比在两党制国家要优越得多。因为在势均力敌的时候,需要拉拢这些小党以达到相对的优势,结果经常是两大联盟轮流执政,而小党倒是成了一贯的执政党。

第三,内阁更迭频繁,政局不稳。政府成员既然来自多个政党,因意见不同而争吵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各党互不妥协让步,有些执政党就会退出政府,使余下的执政党成为少数党,从而使该政府下台。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政府频繁更迭,有时一届政府的寿命甚至不到一年,最短的只有两天。

期中讨论课:布置学生课后查找资料准备发言

讨论的题目为:《不同政党制度的成因分析》

(三)不同政党制度的成因

不同的国家,由于各自的情况不同,在政党制度的形态上表现出了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与政党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政党所处的整体政治环境乃至更为宽泛的社会文化传统等因素都有关系。

1、两党制和多党制的成因

(1)选举制度

在西方国家,影响政党制度的第一和首要的因素是选举制度。如在英美等两党制国家,采取单一选区制,在一个选区内,仅有一名候选人当选,而且当选所需的票数,只要超过其他候选人即可,不必达到有效选票的半数以上。这种选举制度对小党尤为不利,其候选人很难当选,久而久之,小党愈弱,大党愈强。而多党制的存在,有人认为则是采取比例代表制的必然结果。按照比例代表制,每一选区可选出若干名议员,每一政党获选的议员名额是按其所获的选票在所有选票中的比例分配的。这种制度能鼓励小党的产生,并维持其生存。因为任何小党只要能在选区中得到一定数额的选票,就可以在议会中获得若干席位。甚至一些得票少得根本无法争取到议会席位的小党,也可以利用其掌握的选票,在大党之间讨价还价,以分得一定的政治利益。

(2)历史背景

影响政党制度的第二个因素是政党形成的历史背景。一个国家的政党在其宪政史上兴起的时机与历史情况同其政党制度的形成,有很大关系,尤其是政党产生之初与议会的关系,会直接影响政党制度的类型。在英国,政党兴起于议会内部,其成立较早,合法地位在人民争得普选权而大规模参与国家政治之前已

确立。因此,人民中具备积极政治参与意识的人或新获得选举权的人,往往选择已经存在的政党,通过它们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标。同时,政党也主动争取新兴集团的支持,并通过各种方式把它们纳入到自己的组织渠道,在此过程中,政党渐渐地培养了妥协的习惯,淡化了其意识形态的色彩,对党员的要求也较严格,不使他们的立场过于激烈,从而有助于政党数目的减少。现在的保守党和工党之所以能够稳定的轮流执政,正是受这种传统的影响。而在欧洲大陆,所谓“合法的政治反对”的传统确立较晚,大多数政党都是由议会外的组织—如学生组织、工会、学术组织及各阶层和集团的各式各样的合作组织演变而来的。这些组织因为在议会中不能占据一席之地,只得另谋出路。这种类型的政党一般有比较稳固的群众基础,可能对议会采取不合作或甚至是敌对的态度,它们的妥协性较低,使政党制度的形态更容易向多党制发展。

(3)社会与文化环境

影响政党制度的第三种因素的社会与文化环境。在英美等两党制的国家,社会不同集团间达成一致的可能性较高。如英国的选民虽属不同的选区,但其社会的同质性高,政治想法往往是站在全国性立场上的,这种特性对其政党制度的建立与维护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尽管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然而作为一个移民社会,形成了全新的国家和民族意识。移民在保留了其本籍文化的同时,尽力使自己融入美国的主流文化。美国的全国性组织,在相当程度上打破了洲际界限和区域间的隔阂,在纵向上也有利于限制政党的数量,保持两党制的稳定。此外,英美在政教分离这一点上,较之西欧大陆国家彻底,美国在其宪法中明确标明了政教分离的原则,宗教对政治的影响非常有限,人们因为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引起的政治争端很小。而在欧洲大陆国家,一般而言,整个社会在政治上的凝聚力要薄弱得多,社会与文化上的分歧,都会构成组织不同政党的理由,而且其中有些分歧如宗教、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带有感情的色彩。由此造成的相关阶层和集团之间的相互容忍和沟通比较困难,使社会易于建立多党制度,这种制度一经确立,便无法轻易更改。

2、一党制的成因

如果把发展中国家的一党制作为比较对象,那么它的形成较之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则在更广泛的背景上有着更加深刻的相异性。

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在西欧,民族国家的建立是由王权的集中来完成的,而政党则产生于民族国家建立以后资产阶级限制王权和争取政治统治的斗争过程中。由于当时国家阶级力量和政治势力错综复杂,因而往往产生两个或多个政党,以后便演化为两党制或多党制。而发展中国家的政党往往产生于民族国家建立以前,它所面临的是反对外国殖民主义和争取民族独立的任务,这一般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党来团结全民族的力量,并进行统一领导,故而不可能产生若干政党分庭抗礼的局面。当国家独立之后,这个政党自然就成为了领导国家的主要政治力量并创建起一党制,如墨西哥的革命制度党。

(四)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从政党相互之间的关系看,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一般实行非对抗性或非竞争性的政党制度,即在各国政治生活中,共产党是长期唯一的执政党,处于绝对领导地位。因此,西方学者称这种政党制度为一党制或一党专制。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这一总的特征,是由其社会利益结构、共产党自身的特点及社会主义国家历史发展进程所决定的。 由于社会主义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尽相同,因而它们的政党制度也各有特色。如以政党存在的数目为标准,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可以分为两类:

1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制或“一党专政制”。这种政党制度源于苏联,后来影响到东欧的匈牙利、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以及古巴、越南等国。在这些国家,无产阶级政党是唯一合法存在的政党,单独掌握国家政权,协调各种社会关系。

2、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这种政党制度以中国为代表,还包括原东欧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民主德国以及现在的朝鲜。这种政党制度最大的特征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除共产党外,还有其他民主党派的合法存在。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党派可以参政、议政。共产党与其他民主党派,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又是相互合作、相互协商、相互监督的关系。从总体上说,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符合这些国家的国情,在实践中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相对短暂,加上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也要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加以完善。

第一课时

资料一:政党是当代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力量,据1994年统计,世界上有政党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的近200个国家,占世界220多个国家的91% 。只有大约20多个国家没有政党。没有政党的国家,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是从历史到现在从未有过政党,如:马尔代夫、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卡塔尔、阿曼等。有的是由军人直接掌权,禁止政党活动,如,非洲的加纳共和国、利比里亚、利比亚等。尽管有如上国家不存在政党,但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有政党存在,政党是当代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政治现象。资料二: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的《哈波斯周刊》上,曾先后刊登了政治漫画有托马斯、纳斯特的两幅漫画,分别以长耳朵的驴和长鼻子的象比喻民主党和共和党。后来,他又在一幅里画了象和驴在压翘翘板,比喻两党竞争夺总统席位的情景。后来驴、象逐惭成为心党和共产党的党徽的标志。驴象之战成了美国两大政党竞选总统闹剧的形象描绘。

从以上资料表明:政党领导国家政权是当今世界的普遍政治现象。怎样认识这一现象?特别是有关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知识是我们第一节课要讲的内容。

第一节政党的概念(板书)

一、政党领导国家政权(板书)

1、政党产生的条件(板书)

设问:

(1)政党是否是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2)政党是否随阶级的产生而产生?

(3)在我国的唐朝曾有“牛党”、“李党”,明朝时有“东林党”,这是否就是政党?

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是建立在封闭、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的,这就决定了在政治上的专制统治,国家的一切政治事务全由君主个人独断,人民没有言论、集会、结社的自由,因此,不具备产生政党的主、客观条件,根本不可能有政党出现。

当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阶级,才具备产生政党的条件: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政党产生的经济条件。(板书)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发展,造成了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剩余价值,不仅要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以取得自由竞争的权利,又要以自由竞争的方式处理本阶级内部的关系,这就需要组织本阶级的政治组织——政党。这是资产阶级产生的根源。

资本主义社会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先进的通讯、交通、宣传等手段,整个社会经济联系空前加前,也便于掌握这些经济活动的资产阶级联合起来,使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中,从分散走向集中,从地方性走向全国性。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生产关系、生产力两个方面看:只有在这种紧密联系的经济活动中,才有可能而且有必要形成政治上的组织,建立自己的政党。所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大工业生产发展为政党产生创造了物质条件。

(2)资本主义的民主制是政党产生的政治条件。(板书)

资本主义民主制的确立使资产阶级内部各阶层、各集团都获得了参加国家管理的自由和平等的权利,也获得了有组织地进行政治活动的空间和舞台。

资本主义议会制度的建立给资产阶级各阶级代表提供了合法的活动场所,议员定期召开会议,各抒己见,展开辩论,决议国事,这为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

(3)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观念是政党产生的思想条件。(板书)

商品经济中“竞争”、“平等”的客观要求,使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废除经济上、政治上的封建束缚,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反封建政治斗争的需要。这为政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归纳结论:政党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和逐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提问:

(1)最早出现的资产阶级政党是什么样的政党?

(2)有了资产阶级政党是否也同时产生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政党又是怎样形成的?

回答第一个问题:

最早出现的资产阶级政党是17世纪70年代英国的辉格党——代表当时的革新派,后来改为自由党。托利党——代表当时的保守派后改为保守党。资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以前,是号召与组织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反对封建统治和政治组织,在夺取政权以后,就逐惭成为资产阶级统治、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回答第二个问题:

世界上最早的无产阶级政党是1847年在英国伦敦建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

同资产阶级政党相比较,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要晚一些,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马克思主义已经诞生并日益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在此基础上1847年6月在马克思、恩格思指导下,于英国伦敦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就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党纲。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

世界上第一个一国范围内的无产阶级政党是1869年德国无产阶级建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在1905年,孙中山创立的中国同盟会。中国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

(针对设问的问题,通过前面讲述,教师做出归纳。)

政党既不是随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不是随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而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政党与阶级是分不开的。

请同学们继续思考以下问题:

1)政党既然是一种社会组织,那么它是否就是一般的社会性团体?

2)西方人士对政党也有种种理解和认识,认为是“选举的工具”、“达到个人目的”的组织,这些认识是否正确?政党到底是什么样的组织?

2、政党的特征(板书)

首先研究什么是政党

(1)政党的含义。(板书)

政党是指集中代表一字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夺取、行使或参与行使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69页学生画书即可)

怎样理解这一含义:

分为三层内容:1)政党是一种社会政治组织;2)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政治组织,这旨为取得和维持政权、或影响政治权力的行使而建立的政治组织;3)这一政治组织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利益的,是属于一定阶级的政党。

从对含义的分析,可以看出,政党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政治现象,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和标志。

提出问题,引出新知识点:

政党与其它社会团体的区别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与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组织的区别:

(2)政党的基本特征。(板书)

第一,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板书)

A.政党的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板书)

因为政党都是阶级的政治组织,是阶级、阶层的政治核心,集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B.判断政党阶级性质的依据。(板书)

主要看它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阶级利益,不是看它的宣言和它的口号。

C.政党的两大类型。(析书)

政党根据其阶级属性,可分为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

第二,政党具有特定的政治纲领。(板书)

任何阶级的政党其政治纲领都明确规定了它的政治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而政治目标则是夺取政权和维护政权。政党与国家政权的这种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在资本主义国家,有些在野党因为党的人数少、力量弱而难于提出和实现本党单独控制政权的目标,但也提出各种主张,通过自己的政治活动迫使执政党或政府实行某种利于自己的政策。

有些社会主义国家,如我国,民主党派虽然不具有执政党的地位,但它们也通过议政、参政的方式影响国家大政方针上的制定和执行,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也能以个人身份被吸收参加政府的领导工作。如:作为中国国民党党员的宋庆龄,生前担任我国的国家副主席。(可让学生举例说明。)

第三,政党具有自己的组织和纪律。(板书)

现代政党,一般都有自己从中央到基层的组织系统,通过各级组织把党员聚集起来,以实现党的奋斗目标。

例如,我国中国共产党党章第八条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它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又如,(可出示有关党的组织机构的图表)(附图)

另外,一个政党的组织是否坚强完善,与这个政党的纪律是否严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政党一般都有一套成文或不成文的党纪,以控制和约束其成员的行为。

例如,中国共产党党章中的第七章,就严格制定党的纪律,作为共产党员的行为规则,以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可作投影资料)。

从以上三方面分析,对政党的基本特征有所认识,尤其强调了政党区别于其它社会政治组织的根本标志,即政党与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那么,对这个问题又应如何理解呢?

3、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板书)

资料一:

1997年美国民主党的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进入唐宁街十号,使工党成为英国的执政党。

资料二:

1992年美国民主党的克林顿当选总统,进入白宫执掌政权,并组阁,使民主党成为美国的执政党,而共和党则成为在野党。(再请同学们举出亚洲、非洲政党领导国家的事例。)

(1)当代,政党领导国家政权是普遍现象,以上资料及同不们所举事例可以看出,当代世界上绝大部分以国家都有政党并由政党执政。资本主义国家是由资产阶级政党执政,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政。从这个角度再来认识国家的性质:即国家的性质与执政党的阶级性质是一致的。

教师进一步提问,引出新知识;

政党为什么要领导而且能够领导国家政权?(学生讨论)

(2)政党领导国家政权的原因。(板书)

应从两个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第一,领导国家政权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板书)

这是从政党对国家政权领导的必然性角度来认识的。政党领导国家政权是政党的性质决定的。任何政党都是一定阶级、阶层的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的集中代表者,而政党只有领导国家政权,才能通过法定的程序,把自己的纲领、路线和政策变成国家的法律。把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的意志,并依靠国家的强制力加以贯彻执行,才能实现本阶级的根本利益。

第二,政党具备领导国家政权的主观条件。(板书)

这是从政党领导国家政权的可能生角度来认识的。

提问:主观条件是什么?(教师提出问题,并讲述以下内容)

主观条件是指政党本身的条件,即构成政党的基本要素决定政党能够领导国家政权。

政党的基本要素;A.政党都有自己明确的政治目标和纲领并制定自己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能够统一统一本阶级或阶层的意志和行动。B.政党通常都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组织纪律,能充分地发挥战斗力。

C.政党通常由本阶级或阶层的积极分子所组成,并由一批最有经验,最有权威的领袖来主持,能够成为本阶级或阶层进行战斗的核心力量。

政党由于具备这些主观条件,使它能够代表本阶级领导国家政权。

再进一步提问:只要是政党就都可以领导政权吗?(先由学生讨论,教师再讲述)

从一般意义上讲,是由政党领导国家政权,但具体到每个国家,并不是在这一个国家里的所有存在的政党都能领导政权,作为政党首先必须是合法的政党。其次,必须是在选举获胜的政党或政党聪明成为执政党才能领导国家政权。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才有“在野党”、“反对党”地位的政党。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无产阶级政党是伴随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即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从这时起,无产阶级就在自己政党的领导下,进行着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带领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并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的执政党地位和作用?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板书)

设问:

(1)政党领导国家政权的主观条件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是怎样的政党?是否能领导国家政权?

资料一: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赏,第二条: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举出:焦裕禄、孔繁森实例第81页或雷锋的实例。

资料二: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的报告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经过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且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也是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

资料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进行的一场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八年抗战,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对敌作战125000多次,毙、伤、俘和投诚的日军527000多人,毙、伤、俘及反正的伪军118万多人。中国共产党发展到121万党员,军队120多万人,民兵220多万人,并且建立了拥有一亿三千万人口的解放区。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空前强大,为抵抗国民党的武装进攻,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国解放战争。1946年6月底,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向解放区展开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进行伟大的解放战争。到1949年底,区歼灭国民党反动军队807万多人,取得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以上资料,可表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以及中国共产党必须并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有人说,搞革命、砸烂旧世界,建立机关报中国要由共产党领导,这是正确的,而且实践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艰苦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是否能领导?并能否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因此,本课要进一步提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踢开党委闹革命”的十年,是“打、砸、抢、抄家和批斗一片混乱的十年。当时中国的社会是工厂停工,学校停课,农田茺芜的状况”致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脱离党的领导,否定党的领导,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破坏,也给人民带来灾难。我们从这些失误中认识到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会具备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当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了正确的方向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的条件下,那么,还应该调动哪些因素才能实现现代化?谁来调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在改革开放中探索,中国共产党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瞩目的光辉成就:

19年前,勇敢的安徽凤阳小岗村人冲破禁锢搞起了“大包干”。我们的党不失时机地将他们的伟大创举推向全国。于是带来全国农民生产力的大解放。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煤炭创了13.8亿吨世界纪录,高速公路日新月异,民用航空事业蓬勃发展。

我国在搞活国有经济的同地,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极大提高了供给能力,壮大了国力。其中乡镇工业,

以占全部工业20%的资产,创造了占全国工业总量近一半的增加值,近一半的利润、近一半的工业总产值。

我国进出口总额1996年已达2899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40%以上。今年(1997年上半年),3万多家三资企业的出口额已占到出口总额的一半。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上了新的高度,尤其是住房的改善,从1980年的城市人均居住面积3.9 平方米提高到8. 47平方米。彩电、冰箱、洗衣机、组合音响、空调、照相机、摄像机、电话机、寻呼机、移动电话等等正以令人惊奇的步伐进入中国人的普通家庭。

以上事实雄辩的说明:改革开放的19年,特别是十四大以来的5年,我们的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榜样”。

当然,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失误,但还应看主流。而且我们党能勇于承认错误,大胆地纠正错误。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后,果断地提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带领12亿人民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了不可抹煞的非凡的成就。也正是如此,才更加体现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这样的能力、胆识。在中国,没有哪个政党、政治团体和阶级能有如此的力量。

归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需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也只能由共产党领导,这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党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是不容怀疑的,是被实践证明了的。

设问:

既然要坚持党的领导,那么,中国共产党以什么方式体现其领导?

2、中国共产党对国国家的领导方式(板书)

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板书)

1)什么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2)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1)政治领导。(板书)

从根本上说,政治领导就是政治方向和重大决策的领导。通过党制定出的路线、方针、政策,规定奋斗目标,并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给人民群众指出前进方向。比如,党的十五大通过了江泽民同志的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面向新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2)思想领导。(板书)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提高思想觉悟水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比如,党中央号召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带头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毛泽思想,特别是深刻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以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

(3)组织领导。(板书)

从组织上保证党的纲领、路线的实施,选拨、考核干部,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德才兼备的干部,保证党和国家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比如,党的十五大就特别提出:选拨干部,必须全面贯彻德才兼备原则,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者的关系。(由学生归纳)

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三者不可偏废。

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切实改善党的领导,努力提高执政党水平和领导水平,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才能更好地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

导入新课

党的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就要求我们了解邓小平理论及其重要意义。

(1)邓小平理论创立的依据。(板书)

任何科学理论都是来源于实践,都是建立在对诸多与其相联系的具体事物的分析上,必须是在与其相应在的实践中检验证明的符合实际的理论。比如,毛泽东思想,就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的理论。同样,邓小平理论的建立有其广泛深刻的客观依据:第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真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比如,从1949年至1956年,新中国巩固新政权开展了“三反”、“五反”、“合作化”、“公私合营”都是符合我国当时国情的运动,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阶级斗争。这一阶段的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速度快。相反,1957年国内开始“反右派的政治斗争”,接着是“反右倾”、“四清”直到十年“文化大革命”。不顾当时我国的国情,中国的实际,错误地把阶级斗争严重扩大化,把阶级斗争作当作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种极左的极端错误思想指导下,使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遭受严重挫折,特别是十年“文化大革命”,几乎葬送了我们的政权,到了亡党亡国的境地。惨痛的历史教训使我们思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对此必须有个清醒的认识。第二,研究了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比如,最突出就是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共产党一夜之间把政权交到资产阶级手中,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析化转变,各国都在积极发展本国经济,壮大本国的综合国力。因为当前的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指经济、科技为中心的国力。整个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是由紧张趋向缓和,由对抗转向对话。对这些问题,应该深思的是:状况表明:一具国家必须要有相当强大的国力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站得住脚,所以发展本国的经济是世界大趋势,而且还有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第三,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的探索。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各方面的改革,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开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借鉴其它国家改革开放的一些好的经验,结合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逐步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开始找到自己的建设的道路,从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从以上三个方面的客观依据来看,这一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

导入新课

当代,各国一般是由政党领导国家政权的,由于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政党领导或控制国家政权的方式也不同,这便涉及政党制度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政党制度(板书)

1、政党制度的含义及类型(板书)

(1)政党制度的定义。(板书)

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政治生活形成的政党领导,参与国家政权和干预政治的制度。

领导国家政权的政党是执政党;参与国家政权的政党是参政党;通过其它形式干预政治的政党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对党、在野党。

理解政党制度的定义要把握两点:首先,政党制度实质是一个国家关于政党领导、参与国家政权和干预政治的方式、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是政党出现以后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种方式。其次,政党制度的一个特点是它既可以是成文法规定的,也可以是长期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我国的政党制度是1993年3月写进宪法序言中的,得到国家根本大法的确认。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一般没有明确、具体的确认。

(2)政党制度的两大类型。(板书)

当代世界,政党的建立和活动已经成为普遍的政治现象,因此,一般国家都实行某种政党制度,按其性质分为两类:

一类是资本主义政党制度,这是指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控制国家政治生活,实行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一类是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是指工人阶级政党代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领导国家政权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制度。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同一性质的国家,其政党制度的具体形式也有差别。

(3)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两种主要形式。(板书)

两党制。(板书)请同学们举几个实行两党制的国家。

(学生讨论,教师讲解。)资产阶级政党最早产生于英国,它也是资本主义两党制的起源国家和典型国家。19世纪30年代,保守党和自由党分别为英国资产阶级中不同阶层利益的代表,两党开始轮流执政,

两党制在英国正式确立。20世纪20年代,自由党分裂被工党所代替,从那时至今,英国一直是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英国两党制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两党制的另一个典型是美国,美国的民主党成立于1828年,共和党成立于1854年,从此,两党共存,轮流执政至今已有140多年。

请同学思考,英国和美国是怎样的政体?两党况选与它们的政体是什么关系?学生用总统共和制第三个特点就能答出一些。

英国的政体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上议院议员是世袭或国王任命的,与政党制度无关。下议院议员则是由选举产生的,两个党通过竞选争夺下议院席位,获多数席位的党来组阁,代表资产阶级行使国家权力,掌握行政权,也由它控制议会,掌握立法权,这个党是执政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少数席位的党,可监督政府或牵制政府的活动,这是党就是在野党。

美国的政体是总统制共和制,两党竞争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上,哪个党的候选人竞选获胜当上总统,这个党便是执政党,因为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实权。竞选失败的党便是在野党。美国国会也是选举产生的,但两党在国会中席位的多少与执政党的地位无关。

可见,英国的政党制度是与议会制相结合的,而美国的政党制度则是与总统制相结合的。根据这两个典型,我们来给两党制下个定义。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两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中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操纵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轮流执政,互相对峙的政党制度。

当然,在两党制的国家中,一般也不是只有两个政党,还有些政治力量弱小的党。两党制定义中提“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就更加确切。目前,世界上实行两党制的国家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党制。(板书)

学生阅读多党制定义,并找出它与两党制的主要区别,多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由两个以上的主要政党或几个政党联盟,操纵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实现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

多党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说来,是由于这些国家主要是政党势均力敌,谁的力量都不足以单独保持长期优势。它反映这些国家阶级关系的复杂性,出现了众多具有一定实力的政治力量,形成了众多党派,因此,执政党或是偶然在竞选中获得相对多数的政党或是联合获得选举多数的几个政党联盟。多党制起源于法国,在法国和意大利为典型。目前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多党制(学生阅读教材上列举的国家)。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党派林立、分合无常、党内有派、政见不一,造成政府更迭频繁,政局不稳。

资料一:法国在18世纪资产阶级大革命时形成多党林立局面。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年~1958年)12年内阁更迭24次,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9年至今)议会中党派20多个。

资料二:意大利多党制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7年~1987年40年内阁更迭47次。

近期,日本政坛掀起波澜更显示了这个特点,1997年底最大的在野新进党分化成三个党,1998年月1月,民主党第六党联合成立了简称“民友联”的众变色镜院统一会派,成为最大在野党,其宗旨是迫使桥本阁下台。又有参议院统一会派、自由党等新党派出现。以自民党为核心的执政联盟内部各党也不稳固。据分析,一时期内,以自民党一强对在野党多弱的局面不会有大的改变,但是出现在野党联合的趋势,这也表明日本政局是不稳的。

2、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作用(板书)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历史进步性。(板书)

(学生议论,教师讲解。)被称作为资本主义民主三大支柱之一的政党制度,以选举和轮流执政的方式取代了封建世袭和终身制,防止了个人或个别集团的专制和独裁。这对封建专制制度来说,无疑是个历史的进步。

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更深层上认识它,从本质上分析它的作用。

(出示一幅以白宫为背影,前面是一头象与一头驴角斗的画或向学生介绍1847年美国著名画家汤姆斯·纳斯特绘制的一幅象与驴压跷跷板游戏的漫画,讲述“象驴之争”的由来和寓意。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资本主义政党制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工具。(板书)

首先,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政治统治。(板书)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经济基础并为其服务的,资产阶级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执政都要

维护资产阶级这个根本利益。正如“象驴之争”漫画所提示的,竞选中各党激烈的角逐,你争我夺,竞选后,执政的和在野的也相互对峙,不断攻讦,看起来势不两立,实际上它们都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不管哪个党或哪些党上台,都是代表资产阶级执政,轮流执政正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长期统治。

其次,排斥和压制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政权。(板书)

(学生阅读尼泊尔大选资料,再看本框栏目中的“议一议”。)在尼泊尔举行第二届大选中,下议院205席尼共夺得88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比兰德拉国王按法定程序任命尼共主席阿迪卡里为新政府首相,全部由共产党人担任大臣的新内阁便产生了。尼共上台“执政”了。这确实是无产阶级政党运用合法手段取得议会斗争的最佳成果。共产党人主张在不具备革命形势的条件下,要善于从事和利用议会斗争,宣传教育群众,积聚力量,以待时机夺取政权。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从根本上解决政权问题的。事实上,尼共上台“执政”并没有真正掌握国家政权。尼泊渔产王国的国家性质没有改变,尼共是受国王之命,执尼泊尔王国的政,是尼泊尔王国的政府,尼共主席是尼泊尔王国的首相,共产党人的各部部长是尼泊尔王国大臣。出现了执政党的阶级属性与国家性质相悖的情况,就是说,尼泊尔的资产阶级根本没退出政治舞台,只是暂时失利。尼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掌权执政,它掌握的仅仅是政府的行政权力,而这种权力受到尼泊尔王国宪法、议会、最高法院等诸多方面的制约,难以将执政党的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尼共在国家庞大的权力体系中对立法权、司法权根本无法驾驭,因为议会中88席是相对多数,对205席又是绝对少数。这个“执政”地位是十分不可靠的,事实证明,仅仅维持9个月,内阁便被迫辞职了。

“泥泊尔现象”表明,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允许无产阶级政党合法存在,允许参加竞选,甚至也可能出现夺取议会多数席位上台组阁的特例,但是,资产阶级是绝不能拱手将政权交给无产阶级的,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从根本上排除了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可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也绝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再次,调节资产阶级内部矛盾。(板书)

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可调节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利益关系,缓和其矛盾,以保持内部利益平衡和秩序稳定。比如,造成美国总统尼克松1974年下台的原因是“水门事件”,然而,究其真正原因却是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利益冲突。尼克松是西南部财团的代表,1986年竞选时也得到了东部财团的支持而一举当选总统,上任后他较好地协调和兼顾了上述两大财团的利益,1972年大选得以连任,再度上任则更多地照顾了西南部财团的利益,触犯和激怒了东部财团,于是他们抓住“水门事件”大做文章,迫使国会弹刻总统,结果,尼克松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迫辞职的总统。副总统福特继任总统,洛克菲勒当上了副总统,他们都是东部财团的代表,实现了资产阶级利益的重新分配,平息了政坛危机。

最后,欺骗和麻痹劳动人民。(板书)

资产阶级两党或多党竞争,轮流执政制造“民主”的假象,表面上看,人们可以对各种政党有选择的机会和权利,但实际上不管选择哪个党上台执政,都没有改变政权的资产阶级性质。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也是资产阶级愚弄人民的手段,特别是当资产阶级统治出现危机的时候,把矛头指向执政党,而不是整个资产阶级,再用变换执政党的办法来平息人民群众的不满和抗议,并以此转移人们对切身利益的注意,进而放弃政治斗争。

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政党制度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它的类型,资本主义政党形式及其作用。

第六课时

复习提问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请你指出这一段话的核心是什么。

导入新课

我们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党的性质与中国国情等多方面、多视角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领导者、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必然性、必要性。那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又形成了一个怎样的政党制度呢?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板书)

我国存在多党派,除共产党外,还有民主党派。

我国的民主党派(板书)

我国有八个民主党派。(板书)通过近现代史学习,同学对我国的民主党派已有所了解,请回答,我国有多少民主党派?说出它们的名称。

(用小黑板或幻灯展示下表)

各民主党派情况简表

党派名称与简称

成立时间与地点

现任主席

党派名称与简称

成立时间与地点

现任主席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

1948 香港

何鲁丽

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

1930 上海

蒋正华

中国民主同盟(民盟)

1941 重庆

丁石孙

中国致公党

1925 美国旧金山

罗豪才

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

1945 重庆

成思危

九三学社会

1945 重庆

吴阶平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

1945 上海

许喜璐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1947 香港

张克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党派的性质及其对革命的贡献。(板书)

从上表可见,八个民主党派先后产生于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它们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这些阶级和阶层都不同程度地受三大敌人的压迫和剥削,共同的政治地位和政治要求使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政治活动分子逐步联合起来,结成同盟,组合起各民主党派,可见,当时民主党派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而是具有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各民主党派建立后都各有各具特色的政治纲领,但反帝爱国的要求,坚持民主、反对独裁统治的立场则是它们的共同点。也正是这一点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是一致的,使它们不谋而合地愿意接受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并和共产党联合起来并肩战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