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人的宿命观与命运观

中国人的宿命观与命运观

中国人的宿命观与命运观
中国人的宿命观与命运观

中国人的宿命观与命运观

——学张倩老师的《中国人的心理》后有感命,一是指一种坚定的、看不见的及不可理解的力量,它能预先决定个人一生的重要而不可改变或避免的事件、遭遇及最后结果(如祸福、穷达、夭寿);二是指此种力量事前所决定之个人一生的重要而不可改变或避免的事件、遭遇及最后结果。

儒家认为:“命受之于天,赋之于天,是谓天命。”、“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五十而知天命”、“夭寿不贰,修身俟之,所以立命也”、“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未成功,则天也。”等等。

其中许多古代经典中有记载,如《为政》:“五十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杨伯俊《译注·试论孔子(三)》:“人间事有必然有偶然,越是文化落后的社会,偶然性越大越多。孔子和孟子都将一切的偶然性甚至必然性归因于…天?和…命?。”朱熹《集注》:“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赋予物者,乃事物之所以当然之故也。”

而且,不同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对“天命”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孟子继承了孔子不承认天具有支配一切的神威,说“天命”并非上帝的命令,借“天命”的概念表达人力难及的一切偶然行

性。孟子因此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至而至者,命也。”这就是孟子的天道观。

和孟子不同的是,荀子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舜,不为桀亡”,即天道不能干预人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因而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人不在天。

董仲舒追求“天人感应”的思想。在他的《天人三策》中,多次谈到“天人感应”的内容,强调人间君主的德行必须与天之四季相应,强调君主的命运是上天授予的,任何人间子民都必须服从天子,即所谓“屈民而伸君”,任何觊觎他的地位与谋逆都成了违天命,都必会遭天谴。他的这些思想强化了君权,为君主所积极引用。

道家观点:不否定命,也不特别重视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知北游》)人的生死不过是气的聚与散而已,是很自然的事情。“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大宗师》)大自然给我以生命,是要我劳作一生,只有到年老体衰时才得安逸,最后又以死亡使我安息。因此,生与死都是自然的造化,不应厚此薄彼。唯有正确地对待死,才能真正体悟出生命的真谛。

道家中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庄子。庄子虽不赞成长生不死,却追求有限的长生久视,主张珍惜生命、爱惜精神,强调通过全性保真的途径,以尽人之天年。

而佛家的观点是:轮回观、因果业报。因果,或称因果律,为佛教教义系统中,用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的基本理论。谓一切事物皆由因果法则支配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已作不失,未作不得”。若否认这种因果之理的存在,则称“拔无因果”。《地藏轮经》云:“拔无因果,断灭善根”。《中阿含经》卷14云:“不畏后世,无恶不作”。

然而我们年轻的这一代,有些却认为,命运就与那些小小的塔罗牌有关,与占卜有关,与星座有关等等。整天沉迷于此,没有意识到命运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现代有许多轻生自杀的人,他们是否从来没有正视过生死和命运。在众多的中国人眼中的命运观,我最欣赏庄子的。因为,庄子对于生死命运的这种理性认识,有助于现代人清醒地认识生与死的本质,充分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并积极采取措施让自己活得更久一些,更有意义一些。

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上,真正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只有自己,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你要做什么样的人,那是你自己决定。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把握了命运,你就会得到生命的奖赏。

论古希腊的悲剧精神

纵观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大团圆式的优美结构充满了读者的视野,无论是包公戏中的善恶、忠奸分明,还是戏剧中的窦蛾恨终得雪怨总得偿,都充斥着农耕文明下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式的因果循环和“善恶有报”的理想和期待,尽管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已经出现了对人生进行思考的悲剧意识的萌芽,但总体上还是被包裹在“大团圆”的外壳之下。在西方悲剧理论真正渗入中国的创作之后,真正有意识的悲剧创作才成为可能,若干具有悲剧性宏大结构和巨大魅力的文学作品才开始走进人们的阅读视野。与此同时一些悲剧性的文学作品也开始呈现出了它们独特的由痛到快,先痛后快的巨大吸引力,使得人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不再囿于特定文学视角,而更多的渗透了美学理论,从而达到对具体的悲剧性文学作品的深层解读。 一、古希腊悲剧精神形成溯源 对于古希腊式悲剧精神的诞生根源和产生土壤,可以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渊源去探寻。古希腊人生活在海洋流域,浩淼无边的茫茫大海中“没有彼岸”和看不到彼岸,或者说无法回归的渔猎生活的现实造就了古希腊人的海洋文明。在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历史条件下,古希腊人创造了悲剧历史发展中的三种悲剧类型:由于无法挽回和无法改变的神定的因素或者主体的“小过失造成大悲剧”的命运悲剧、由于人物自身性格原因导致的不可避免的“性格决定命运”的性格悲剧、以及由于人本身的降生是无来由的和人的生存环境是人所无法选择的所造成的生存悲剧。悲剧最早来自于酒神狄奥尼索斯崇拜的祭祀活动,而酒神崇拜涉及到生命周而复始的循环:出生,死亡。再生。这本身就是人类渴求生存,抗拒死亡的意志表现。是人类对于生存状态的抗争,是人类对于自身文化的价值肯定和终极关怀。这种悲剧精神渗透在古希腊人的文学创作中,由此出现了众多的悲剧作家。这些悲剧作家以他们的悲剧意识和人性关怀创作了一系列隽永深刻的悲剧作品,尤其以古希腊的三大悲剧家为代表。悲剧的本质是矛盾冲突,没有了矛盾冲突。悲剧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古希腊悲剧通常表现出一种抗争,如普罗米修斯对神旨的违逆、俄狄浦斯对命运的抗争、美狄亚对丈夫的报复等。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悲剧是令人同情和怜悯的,但由于他的斗争是朝向一种正义的目标,显示了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不可战胜还要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这就成了悲剧人物最终必然走向悲壮命运的悲剧美的来源。这种精神上的胜利和战斗的过程远远超越了结果,是永恒的人类精神的映射。正是在与这种类似主宰着整个人类的力量的斗争中,人的主体性的力量才被发挥到了极致,人们才在悲剧人物的身上发现了自己所蕴藏的全部能量。因此在欣赏悲剧性文学作品的时候,人们在产生恐惧、悲伤等强烈的痛感的同时,更会感到怜悯和同情,如此强烈又复杂情绪强烈地刺激着欣赏者的感官,使读者悲伤之后得到更强的顿悟和重获新生的愉悦之感。 对古希腊悲剧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亚里士多德曾以《俄底浦斯王》来佐证他对悲剧性质的解释——“过失说”,俄底浦斯王无论如何的正直善良,关爱自己的国民,都无法逃脱先天的神定的命运,由于无心的过失而导致了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的巨大悲剧性。黑格尔也用《安提格涅》来辅助他对悲剧性质的解释——“冲突说”和“永恒正义说”,代表亲情的安提格涅和代表国法的克瑞翁之间产生了无法调和的冲突,具有合理性的双方在矛盾斗争的过程中暴露了自身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于是必然遭到毁灭或者两败俱伤的命运,进而造成了巨大的悲剧性冲突。黑格尔提出的“冲突说”成为了黑格尔对于悲剧理论的最大贡献,并促使悲剧理论进一步的系统化和完善化,进而逐渐形成了真正的近代悲剧的理论形态。而到了现代,恩格斯和马克思对悲剧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恩格斯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批评了他对《封,济金根》的结论,认为济金根的悲剧是由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实际上不能实现”的冲突而造成的。恩格斯的悲剧理论在现代悲剧理论中极具代表性,它广泛

古希腊命运观的发展

古希腊命运观的发展 古希腊文学作品中,戏剧是成就较高的一种文学。其中悲剧的成就又远远高于喜剧。悲剧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树立了正统的地位,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取材于神话传说,是奴隶主贵族教化臣民的工具。但是,在悲剧里具有一条鲜明的发展线索,那就是人类命运观的发展,从不得不顺从到奋起反抗的过程。 在希腊悲剧中,命运似乎构成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命运成为了主宰一切人甚至是神的根源。在希腊悲剧主人公的背后,总有某种既不依赖于人,又不依赖于神的神秘力量,这种无形的,然而又发挥着巨大作用的神秘力量,就是所谓的命运,故也把希腊悲剧划归为命运悲剧。 根据亚里士多德定义:“悲剧是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模仿的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戏剧的效果借引起怜悯与恐惧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所谓“命运”,其实质是客观规律的必然性,古希腊人限于思想及科学水平,无法认识。不同的悲剧作家对命运的理解不尽相同,不同的作品对命运也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古希腊悲剧中命运观念发展与内涵的变化。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埃斯库罗斯杰作《普罗米修斯》三部曲中仅存的第一部。在《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埃斯库罗斯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敢于为人类幸福而反抗众神之主宙斯的形象——普罗米修斯。他对人类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并深深地同情着生活在愚昧中的人类,于是他给人类带去了知识,带去了火种,开启了人类的智慧之门,将人们带入文明之城。然而他的所作所为却惹怒了宙斯,宙斯下令将普罗米修斯钉在高加索的悬崖上,让他终日 暴露在烈日和风雨下,任他喊叫,仿佛世界所有的角落都充满了这位为人类文明进步而牺牲自己的勇士悲怆的呼喊。 这部作品非常明确地塑造了悲剧的意义。在这里面,不管是人还是神都是不容反抗的,神的力量不容超越,而人的力量微乎其微,面对命运,人只能顺从。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戏剧代表作之一。剧本取材于古老的传说。俄狄浦斯杀父娶母,自己却毫无所知。为了平息忒拜国内流行的瘟疫,按照神示,俄狄浦斯千方百计寻找杀害前王拉伊俄斯的凶手,结果发现凶手就是他自己。悲痛万分的王后伊俄卡斯忒自尽。俄狄浦斯百感交集,刺瞎了自己的双眼,自我放逐。 《俄狄浦斯王》说明了希腊人对命运力量的敬畏,然而却开始了抗争。即使俄狄浦斯知道自己的命运,他也在尽可能的避免悲剧的发生。故事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悲剧,说明人类的自信心不够提升,对命运与神的力量仍有遵从与恐惧。 在《美独亚》的故事里,身为科尔喀斯公主的主人公美狄亚,为了爱情,抛弃富贵与权势,孤身与伊阿宋私奔。而伊阿宋利欲熏心,竟然背信弃义,抛妻弃子与科任托斯公主结婚,国王也欲立即将美狄亚母子驱逐出境。当婚姻破裂、无路可走之时,美狄亚并没有选择死掉,不但没有死掉,还将有一番惊天地的作为。美狄亚,这个遭受屈辱,性如烈火的女子,由爱而恨,不得不采用残忍的手段来证明自己的权利和意志的不可侵犯,她不但用巫术要了新娘和国王的命,更深知儿子是作为父亲的生命、权力、和财产的体现,她要绝后,给伊阿宋致命的打击。最终, 在极惨烈的尸体叠尸体的场面里,美狄亚的尊严和人格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这部作品里,人的力量被大大提升。命运的抗争意识不断加强。主人公美狄亚面对命运并没有选择屈服,不仅淋漓尽致地向丈夫、国王、公主进行了报复,而且自己能够全身而退。在这部戏剧之中,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人类开始意识到面对命运的不公,人是有能力进行反抗的。人的自信心也在不断提高。 从《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亚》这三部作品可以看出,希腊悲剧中命运观念的转变。从开始相信命运,相信命运的安排,认为命运是不可抵挡,不可反抗的力

对古希腊自由观念几点认识

对古希腊自由观念几点认识 摘要:自由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一种政治制度、一种生活方式和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首先出现在古代希腊。希腊公民不仅对自由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而且他们热爱自由、并通过广泛的参与政治生活,实践和捍卫了自由,还将自由与法律结合起来,对近现代的政治自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古希腊;自由观念 近代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至理名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是我们所熟悉的,对于自由,在理性的年代,许多思想家都给出了一定的含义,阐述了自由与法律犹如孪生姐妹的关系。但我们这里所说的古希腊人的自由观念与近现代思想家给出的含义是有很大区别的,即使是西方民主发源地的希腊,对于自由的理解也是有别于近现代的。[1] 贡斯当认为,古代人所理解的自由主要是一种公民资格,即参与公共事务辩论与决策的权利,古代城邦国家是一些较小的共同体,由于领土狭小,贸易不发达,特别是奴隶制为自由人提供了闲暇。古代人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公共生活,他们几乎把全部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军事与公共服务之中。这种投入的回报是,他们在共同体中具有很大的重要性:由于城邦领土的狭小与人口数量有限,在古代城邦中,分享主权并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现实的制度。 [1] 一、古希腊“自由”观念产生的前提、条件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在追溯西方民主的历史中,古希腊的政治制度是极为重要的,它包括:城邦制度,主权在民与直接民主制度,轮番为治与法制和封闭的民主模式与独立的生存意识。 (二)奴隶主民主 比较民主、自由的政治环境,尊重公民独立的人格,并保证和发展了公民的个性,允许公民思想一定的自由,比较讲求学术民主。人们探索世界的奥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关于世界本原的各种见解,出现了学派蜂起,百宗争立的局面。各派通过自由辩论去追求真理,重要执政者不是世袭而来,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乐于接近知识分子,热心文化事业并能采取积极发展文化事业的措施。掌权的工商业奴隶主能尊重知识和重视人才,并且制定和实施了比较正确的政策。[2] (三)经济前提

古希腊神话中的命运观

投降or抗争?古希腊神话中的命运观 【摘要】命运问题是人类历史长空中最耀眼的一颗星。古希腊人认为在人与神之上还有命运主宰一切,它既支配人,也支配神;古希腊神话中既有对命运的抗争,又有对命运的妥协,而且最终是要表现人作为个体在命运前的渺小与无所作为,传扬的是一种宿命论的观点。在古希腊神话中人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命运的体现就是“神谕”。一道神谕能决定凡人一生的历程和生死,人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那些著名传说里的悲剧性的英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个个都是历经苦难,九死一生,一生下来就注定了在恶瘴累累的路途上颠簸。 【关键词】古希腊神话命运观悲剧俄狄浦斯普罗米修斯 【前言】命运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命运往往被描述为主宰人和神的神秘的力量。而古希腊神话大多写个人意志和命运的冲突,在主人公背后,往往存在着某种无形的、不可抗拒的、不依赖于人和神的神秘力量,影响着主人公生命的走向,就是所谓的命运。因此,客观地讲,神话中的命运观是古希腊人反映社会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中人与命运的冲突,反映的是人与世界、人与人的冲突。而本文,将从俄狄浦斯和普罗米修斯两人中来分析古希腊神话中的命运走向 【正文】古希腊神话故事传说中最具代表性的悲剧故事便是俄狄浦斯,在得知他将杀父娶母的神谕后就开始了与命运不屈的抗争:他远离义父母,开始流浪,结果途中误杀生父;因解开斯芬克斯之谜被拥立为王,而娶的前国王遗孀正是生母。命运于是开始疯狂报复:可怕的瘟疫袭击忒拜城,祸因在于有人杀父娶母。俄狄浦斯不顾一切捉拿元凶,救民于水火结果他刺瞎双眼,自我流放他乡。这一方面表明他对命运的蔑视,另一方面有力谴责了命运的不公正、命运的邪恶。在英雄与命运这场悲壮的较量中,我看到了人的伟大,以及命运的不可抗拒。俄狄浦斯中体现的人与命运的抗争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看: 1、俄狄浦斯虽然集英雄人物的勇敢、无私、智慧于一身,但对于自身的命运,他始终是无知的。在对外部世界的关系上,他处于被欺骗的地位,他始终想要离真相近一些,即使隐约预感到结果的可怕,他还是不顾劝阻,用自己的智慧解开了斯芬克斯的谜语谜底,却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和自己的生身母亲结婚,他成为和他同住的儿女的父兄,他生母的儿子和丈夫,他父亲的凶手和共同播种的人。俄狄浦斯刺瞎双眼有着双重寓意,一方

从古希腊神话看西方文学的人本主义精神

从古希腊神话看西方文学的人本主义精神 【内容摘要】古老的希腊,是世界古典文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古希腊神话则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历史摇篮和精神源泉。古希腊神话以其突出的人本主义精神散发着永恒的魅力,这种人本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神人同型同性”、英雄主义精神及自由的意志上。古希腊神话中所凸显的人本主义精神,在思想上为后世欧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在文学方面特别是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古希腊文化;西方文学;人本主义精神;影响 人本主义精神的核心是强调人的地位、价值和尊严。古希腊人曾以天赋的理性和人本精神著称,正是这个民族创造了世界上最系统完善、最魅力多姿、最有人情味、最具审美价值的神话体系——希腊神话。神话是原始人思想与生活的反映,是原始信仰的产物。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最初的意识活动的成果,是古希腊人关于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的总汇,它艺术地概括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集中了他们的经验和理想,也表达了他们对社会不平现象的义愤。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1]。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口头文学,当时希腊各部落都有自己的神和英雄的故事,这些故事世代相传,以口头的形式在各部落流传了几百年,后来随着各地区之间交往的日渐频繁和紧密,众多的、零星的神话构成了极为复杂的神话系统,并为《荷马史诗》、赫希俄德的《神谱》以及古典时期的文学、历史和哲学著作所吸收,逐渐成为全希腊共同的精神财富。 古希腊神话以其神祗所具有的人性、深刻的哲理性以及希腊式的浪漫而散发着永久的魅力,而这种魅力主要来自希腊神话的突出特征——人本主义精神。“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2]这是哲学家从哲学角度对人的个性和个体性的肯定。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智慧,是古希腊文化的本质特征。在这种文化土壤中产生的古希腊神话,就通过诸神和英雄的描绘,流露出鲜明的个人意识,展示了人的个体性存在和生命个体性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处处散发着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本文试图通过对古希腊神话的分析,来发掘古希腊神话所体现的人本主义精神及这种精神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一、古希腊神话的人本主义精神的体现

莎士比亚-sonnet-18-29-66的中文翻译及评析

18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总体上表现了一个思想:爱征服一切。他的诗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赞颂了人的尊严、个人的理性作用。诗人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具体的形象,用可感可见的物质世界,形象生动地阐释了人文主义的命题。 诗的开头将“你”和夏天相比较。自然界的夏天正处在绿的世界中,万物繁茂地生长着,繁阴遮地,是自然界的生命最昌盛的时刻。那醉人的绿与鲜艳的花一道,将夏天打扮得五彩缤纷、艳丽动人。但是,“你”却比夏天可爱多了,比夏天还要温婉。五月的狂风会作践那可爱的景色,夏天的期限太短,阳光酷热地照射在繁阴班驳的大地上,那熠熠生辉的美丽不免要在时间的流动中凋残。这自然界最美的季节和“你”相比也要逊色不少。 而“你”能克服这些自然界的不足。“你”在最灿烂的季节不会凋谢,甚至“你”美的任何东西都不会有所损失。“你”是人世的永恒,“你”会让死神的黑影在遥远的地方停留,任由死神的夸口也不会死去。“你”是什么?“你”与人类同在,你在时间的长河里不朽。那人类精神的精华——诗,是你的形体吗?或者,你就是诗的精神,就是人类的灵魂。 诗歌在形式上一改传统的意大利十四行诗四四三三体,而是采用了四四四二体:在前面充分地发挥表达的层次,在充分的铺垫之后,用两句诗结束全诗,点明主题。全诗用新颖巧妙的比喻,华美而恰当的修饰使人物形象鲜明、生气鲜活。诗人用形象的表达使严谨的逻辑推理变得生动有趣、曲折跌宕,最终巧妙地得出了人文主义的结论。 二十九首就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诗热情地歌颂爱情,诗人在创作这首诗 时,充分发挥了十四行诗的长处,采用了“先抑后 扬”手法,层层推进,波澜起伏,道出了诗人的思想 感情发展变化过程,开头四句这样写道: When ,in disgrace with Fortune and men’ eyes , s I all alone beweep my outcast state , And trouble deaf heaven with my bootless cries , And look upon myself ,and curse my fate , 从这四句我们可以读出,一开始诗人悲悲切切地 唱出自己的悲惨处境“in disgrace with Fortune and , men’ eyes (失去了幸福,又遭人白眼。”,慨叹自 s )

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

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 ——以《俄狄浦斯王》为例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品,被后世尊为悲剧典范。这出“命运悲剧”通过描写正直善良的英雄俄狄浦斯在与命运的斗争中遭到无可避免的毁灭,歌颂了具有独立意志的人的勇于斗争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眼中命运的无可捉摸、难以抗拒。 命运观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概念,它表现为一种外在的支配人的神秘力量,是前定的个人、民族或国家的走向和完成。在古希腊神话中,女神摩伊拉便是这种神秘力量的化身。在俄狄浦斯出世之前,神谕便指出他将来必定杀父娶母的命运,于是无论是他父母还是俄狄浦斯本人,从一开始就尽力去逃脱这种命运。然而俄狄浦斯所做的每一项努力,非但没有使他逃离这种厄运,反而一步步走向命运的最终结局。作者并没有指出这种命运的原因,在他看来,神谕决定一切,命运是神秘的、不可解释的。 剧中的俄狄浦斯是正义勇敢的英雄,他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拯救了整个忒拜城;他失手杀死了老国王,并不是出于有意;他娶自己的亲生母亲,是全忒拜城人民的意愿。这一系列过程都是在俄狄浦斯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他并没有刻意犯下罪过,相反他一直在逃避预示他命运的神谕。善良的他为了保护自己的父母离开了科任托斯,为了拯救城邦竭力追查凶手,知道真相后为了保全城邦,他有戳瞎双目请求流放。纵观整部戏剧,俄狄浦斯并没有过错,只是悲剧的宿命使他始终无法逃脱。 本剧故事情节按照两条线索进行发展。开始忒拜城产生瘟疫,民众向俄狄浦斯乞援。为了拯救忒拜,俄狄浦斯必须找出凶手,将其清除。所以,整部戏剧以俄狄浦斯追查凶手为主要线索贯穿始终。然而在追查杀害拉伊俄斯的凶手的同时,暗含着俄狄浦斯寻找自我的过程。从为了拯救忒拜,神示要求清除污染开始,就暗示着俄狄浦斯就是忒拜城祸根,标志着俄狄浦斯开始追查凶手即是开始一步步查明自己的身世,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进行。在后来报信人和牧人的证实下,俄狄浦斯终于追查到凶手就是他自己,他就是那个逃不开弑父娶母的悲剧命运而要被清除的污染。这时,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合二为一,寻找凶手的过程即寻找自我的过程。 剧中使用了大量的双关语,既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又预示了整个故事的发展方向,暗中隐藏着悲剧命运的线索和脉络。如当忒拜发生瘟疫,人民前来乞援时,俄狄浦斯回答说:“我了解你们大家的疾苦,可是你们虽然痛苦,我的痛苦却远远超过你们大家。你们每人只为自己悲哀,不为旁人,我的悲痛却同时是为城邦,为自己,也为你们。”此语是俄狄浦斯表明他为整个城邦和全体人民担忧,但同时无意中也暗示了自己就是悲痛的根源,故事的最后他的痛苦将远远超过所有人。又如当俄狄浦斯得知神示下决心要追查出杀害老国王的凶手时,说:“这不仅是为一个并不疏远的朋友,也是为我自己清除污染;因为,不论杀他的凶手是谁,也会有同样的毒手来对付我。”这句话无意中道出了他与老国王“并不疏远”的关系。“不论它是单独行动,还是另有同谋,他这坏人定将过着悲惨不幸的生活。”他的诅咒预示了自己最终的不幸命运。 《俄狄浦斯王》一开始就设下“谁是杀害忒拜前王拉伊俄斯的凶手?”这一悬念,当俄狄浦斯下定决心惩罚杀人凶手时发誓:“假如他是我家里的人,我愿

古希腊人的自由观念

古希腊人的自由观念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01447961.html,2010年02月09日08:48 来源:《中国学术研究》 摘要:作为西方政治源流的希腊在古代就已经产生了东方世界所不可比拟的自由,这与其得天独厚的经济、政治、宗教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希腊公民不仅对自由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而且他们热爱自由、并通过广泛的参与政治生活,实践和捍卫了自由,还将自由与法律结合起来,对近现代的政治自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古希腊;自由观念;奴隶主民主;政治;法制 英国的世纪智者认为:自由就是我们实现自己的愿望不存在障碍。 近代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至理名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是我们所熟悉的,对于自由,在理性的年代,许多思想家都给出了一定的含义,阐述了自由与法律犹如孪生姐妹的关系。但我们这里所说的古希腊人的自由观念与近现代思想家给出的含义是有很大区别的,即使是西方民主发源地的希腊,对于自由的理解也是有别于近现代的。 贡斯当认为,古代人所理解的自由主要是一种公民资格,即参与公共事务辩论与决策的权利,古代城邦国家是一些较小的共同体,由于领土狭小,贸易不发达,特别是奴隶制为自由人提供了闲暇。古代人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公共生活,他们几乎把全部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军事与公共服务之中。这种投入的回报是,他们在共同体中具有很大的重要性:由于城邦领土的狭小与人口数量有限,在古代城邦中,分享主权并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现实的制度。 一、古希腊“自由”观念产生的前提、条件 “自由”的观念并非古希腊所特有的,然而要把“自由”在古代世界发挥到极至却只有古希腊。那么,与其他古代世界相比,古希腊又有着哪些特有的产生“自由”的条件呢?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在追溯西方民主的历史中,古希腊的政治制度是极为重要的,它包括:城邦制度,主权在民与直接民主制度,轮番为治与法制和封闭的民主模式与独立的生存意识。 “城邦”是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独立主权国家,其社会结构复杂,主要由城邦自由公民、边区居民(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外邦人和城邦奴隶组成,其中后者占城邦人口的大多数。现代“公民”(citizen)一词本身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奴隶民主制,指一部分享有特权的公民、自由民通过财产的多寡确立自己在政治上的地位及权利,确立了社会成员之间的法律关系。因此,古希腊的公共生活对自由的辩论仅限于这一层。亚里士多德认为“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哪一城邦公民”。因此,是否是一个城邦的公民,主要是看他是否拥有议事权和审判权。这种公民权主要指一种治理城邦的权利,正是这种政权使公民成为自己的主人,尤其对希腊人而言,作

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研究浅析

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研究浅析 莎士比亚作品不朽的艺术魅力,来自于莎士比亚对于语言出神入化的运用。莎士比亚不愧为语言大师。莎士比亚对英语的纯熟运用竖立了由中世纪英语过渡到伊丽莎白时代近代英语的一座里程碑。 莎士比亚在他的作品中显示了独特的语言创造能力和普于操纵及发展语汇意义的能力。他的作品中丰富的词汇,生动的比喻,一词多义形成的戏剧性俏皮滑稽的双关语,对俗语、但语、行话和切口画龙点睛式的运用,生动而极富生活气息,特色突出,对近代英语的发展有明显的影响。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者早就注意到莎士比亚语言中的这种现象。因此,他们对莎士比亚语言与现代英语的关系,莎士比亚语言的结构,语法,修辞,用词特色.时r} t`} :}}言特点行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成为中国莎士比亚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但是,多年来对莎士比亚语言研究的成果却疏于总结。为此笔者在占有较全面资料的前下,拟对近年来中国莎士比亚语言研究做一个较为<2 };地梳理,弄清中国莎学研究在这一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凸显莎士比亚语言研究对中国莎学乃至世界莎学所做出的独特贡吠。 歌德昏经说过:莎北比亚是用生动的字眼来感染人的。作为文艺复兴时代英国文坛上的戏剧巨子,莎士比亚使中世纪的典雅华丽语盲特色与都铎王朝以来聚积的新语言相结合,一切生活范围内的丰富语言在他的作品中都有突出的表现,精致入微地描绘了适合于剧情的人物性格和诗歌中奔放而又细腻的情感特征。 劳允栋认为莎士比亚作品中比较典型的语言现象,表现为词类转换,即古英语中屈折词尾已经大量消失,词类间基本消除了形态区别的标志,使许多词类可以转换使用;形容词在意义上的绝对化,使原有的性质概念转化成具有这种性质的事物的概念;性质形容词主、被动意义的自由转化;莎氏作品中常见的混合式形容词;副词作形容ip-J,或取代形容词;形容词的级、名词、代词、关系代词、动词、独立分词、虚拟语气、介词、句子等18个方面指出了莎士比亚语言与现代英语的差异之处。。赵毅衡指出:莎士比亚作品是形象语言的宝库。形象语言技巧是一种修辞手段。比喻、夸张不一定有形象,甚至很可能完全没有形象。莎士比亚作品中的语言形象早期静态为多,后期动力性为多;早期堆砌排列为多.后期以形象

论古希腊人的命运观-以古希腊三大悲剧为视角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论古希腊人的命运观-以古希腊三 大悲剧为视角 目录 摘要………………………………………………………………………………Abstract …………………………………………………………………………前言………………………………………………………………………………1古希腊悲剧的内涵 1.1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 1.2希腊悲剧命运观的意义 2古希腊命运观在三大悲剧中的演变

2.1埃斯库罗斯与其《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2.2 索福克勒斯与其《俄狄浦斯王》 2.2欧里庇得斯与其《美狄亚》 3 古希腊命运观的演变成因 3.1 生存方式的变化 3.2 民主政治的成熟 3.3 人本主义的形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摘要 命运是人类一个永恒的命题,各个时代的命运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人们当时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面貌。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对命运做出了杰出的思考,并成为人类思想上一朵齐丽的花朵,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古希腊人的命运观与古希腊悲剧有着紧密联系,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而是有一个发展和嬗变的过程,因此,本文主要从古希腊的三大悲剧为出发点,去探寻古希腊人的命运观在悲剧中的体现,同时,寻求对当代社会的借鉴之处。 关键词:命运古希腊悲剧文学 前言

“命运既是哲学上的一个基本命题,也是文学上的一个重要母题,它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现,从古到今不少人对其探索,其中古希腊人对“命运”做出了杰出的思考,其意义也超出了自己的时代,古希腊人的命运观在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品中有着重要体现,这是由于三大悲剧作品都体现了一个重要的哲学观念——命运观,也称之为“命运悲剧。它表现出的是人或神在不可抗拒的命运之下的“无望”,主要是围绕个人意志与命运的冲突展开。 所谓“命运”,是指客观规律的必然性。而人与命运的冲突不过是人与外部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在“命运”面前,有的人选择接受,如在埃斯库罗斯笔下的普罗米修斯;有的人选择逃避,如在索福克勒斯笔下的俄底浦斯;而有的人选择反抗,如在欧里庇得斯笔下的美狄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希腊人的命运观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些变化主要是随着生存方式的改变、民主政治及人文主义精神的形成等而变化的,从总体上我们可以得知,古希腊人逐渐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且开始积极地肯定自我的能动性。 前人对古希腊悲剧作品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但是对命运问题的认识依然停留在很浅的层次,本文的写作将悲剧作品与命运观相结合,总结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特点,挖掘其思想价值,能够有新的发现与探讨。 1古希腊悲剧的内涵 悲剧,古希腊语意味“山羊之歌”,是由于它的产生与祭祀酒神有关,古希腊悲剧的内容,基本取材于神话和传说,在古希腊时期,由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人们的认知能力、情感等多方面原因,在面对大自然和生活中无法解释和无法把握的问题上,便以为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控制着,而这种力量便是所谓的“命运”,但是,他们依然对生活有着火一样的热情,在生活中思考着人生的本质,随着对人生问题思考的深入,就越意识到生活中的邪恶、不公正,于是他们将自己内心的愿望寄托在文学之中,悲剧文学的另一方面是美的领域,文学家用文学作品去照亮生活中的黑暗,虽然悲剧带来的光亮闪烁不定,它总是以牺牲一定的条件让人得到安慰,但是它却是不可缺少的,对悲剧作家们最是如此,因为他们要用悲剧的力量去描述那些无法解释的东西。 1.1古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 古希腊悲剧文学往往以命运问题为题材,悲剧作家们在自己作品中诠释着对命运的认知,悲剧是古希腊最负盛名的艺术形式,它也称为“命运悲剧”,从最早的荷马史诗到三大悲剧家的作品,“命运”是构成古希腊悲剧作品中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重要线索,它反映了人与命运的冲突,突出人的意志与命运冲突过程中所发生的悲剧,它是希腊悲剧中最具魅力的因素。“命运悲剧”指的

浅议莎士比亚文学作品中的戏剧观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代表了人类戏剧艺术的巅峰。几百年来,他的戏剧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传播,并对中国的戏剧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莎士比亚十分明确地谈到的,是戏剧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熟悉他作品的读者都知道,他爱把世界或人生比喻为舞台。把世界或人生比作舞台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他又把舞台比作人生。强调戏剧是人生或时代的缩影。莎士比亚把戏剧视为人生的“一面镜子”,把现实生活看作戏剧的本源,这是在时代精神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之下,通过创作实践和学习古代名家的见解形成的看法。世界是舞台,舞台时人生的反映,这无疑是莎士比亚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他的不朽巨作能够如此真实与丰富的根由所在。 联系莎士比亚的各种剧作,我们可以认为莎士比亚对于两个相关的问题相当明确:(一)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戏剧艺术是最贴近人生现实的。(二)戏剧是空间艺术,需要三维空间的条件。他之所以能够形成这样的见解,一方面是因为近代黎明的到来产生了生活和思想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新型世俗戏剧出现了并引发了具有反映论倾向的新的戏剧观念。随着近代黎明的到来,出现了世俗的、非教会的文化思想;新兴市民、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潮对莎士比亚的影响极大。莎士比亚相信“人性论”,然而他决不是抽象孤立地描绘人性本质,而是展示具体的、处于某种情景之中生活着、行动着的人们,因此也是处于人与人的关系之中感受、唱和或斗争着的人。他也有理想的“爱”或“忠贞”等德性的化身以及“邪恶”的体现者,但总能给他们足够的“生命力”,使他们活跃起来。 一、关于“人”的新观念 生活在近代黎明的莎士比亚,看到了人的复杂性。人的性格往往是多侧面的,而不仅是简单的“更好”、“更坏”、与“一般人一样”。他笔下的主人公常常不只是受一种激情或愿望所支配;他的反面人物,如夏洛克,可以有引人同情的方面。莎士比亚又看到了人性或人物的思想感情是可以发展的、变化多端的。莎士比亚看到除外在环境、生活遭遇和黑暗势力等影响外,人还有内心世界,埋藏着往往连本人都不知道的“恶”的种子。而这,一遇适当的气候、情景,就会滋长、膨胀起来。人的精神世界常有复杂微妙、深不可测的意识被动。莎士比亚看到了一种令他吃惊的现象:人可以用某种完全不符合自己本质和愿望的言行作为“面具”,来演示内心的肮脏和邪恶。这一切都可以包含在“反映自然”之内。 二、同“人”的观念相一致的、人文主义思想中善与恶的新标准。 莎士比亚在第十四首十四行诗里表明:“真美善,就是我全部的主题,“真美善,变化成不同的辞章;我的创造力就用在这种变化里,三题合一,产生瑰丽的景象。 他在各种戏剧里是根据这种真美善的标准塑造理想人物,写他们同假恶丑的抗争。“真美善”的提法有如“人性”的提法一样,是抽象的,但在莎剧与诗中也并不抽象,而是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对于人的伦理道德和社会政治的理想与要求。十四行诗中的“爱友”之美,他对朋友的友谊与崇拜,若按中世纪天主教会的标准来看,则纯粹是世俗的、亵渎神灵的,因为那种友爱超过了对“神”之爱。又比如苔丝德梦娜的爱情向往,使她根据“心灵慧眼”的选择,和黑皮肤的异邦人私奔,这在新兴的资产阶级是美德,而贵族布拉邦德则认为是莫大的逆行。莎士比亚不可能清楚,他的人文主义理想,比如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和谐等,只能是为一小部分人,而不是一切人宣扬争取的,其实质上个人主义的。它有反对封建的进步性,却可以发展变异为极端的自私自利或自我扩张。 三、关于世界的崭新观念 恩格斯说过:“数千年来的传统的中世纪的思想方式的范围也随着旧的狭隘的故乡界限而一起崩溃了。在人的对外的和对内的实现面前,都展开了无限广大的视野。”当时人们还相信“超自然”,在那以外是真正看的到的大自然,因此地球之外还有巨大无垠的宇宙;地球之上,又有多少邦国社稷、登记阶层、崇高卑下和极乐极悲啊!难怪莎士比亚的剧院就起名“环球”,在入门处以赫库力斯背负地球的形象作为标志。莎士比亚戏剧不局限于一个地点、一个行动,不截然划分悲喜的界限,总是广阔复杂地反映现实,塑造有世界性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这完全不是偶然的。 四、关于时间和时代的崭新的感觉与观念。 莎士比亚对于时间的感受极其敏锐,他决定了戏剧的形式和运用时间的手法。他对时间的观念和感受是和时代意识密切相联的。他的剧作第一个特点是反映时代精神,人类、民族大跃进的欢乐奔放的进去精神、极大的能动性和冒险性以及要求迅速发展的心情。第二个特点是在封建主义解体、资本主义上升的历史过渡阶段的大动荡、大骚乱,各种新旧势力的激烈斗争乃至战争,各种悲惨惨酷的社会现象以及人民的重大灾难,都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大悲剧和问题剧中表现得极为充分和惊人。第三个特点是出现于文艺复兴末期、英国16、17世纪之交人们的怀疑、彷徨的情绪和思索的精神。 莎士比亚作为一个卓越的现实主义的剧作家,以超人的艺术天赋“忠实地撰写自然”,从而使其悲剧成为“真实地反映人生”的“完美典型”。从现代艺术的视角来看,莎士比亚对传统戏剧的超越更体现在他对人类自身心灵世界的关注。 浅议莎士比亚文学作品中的戏剧观 唐山师范学院左春雷李景峰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陈翼龙 135

古希腊悲剧的特点

古希腊悲剧的特点:1、借用神话题材,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题,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途径和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2、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整个气象不是悲惨而是悲壮,显出崇高、庄严的风格。3、有固定的结构程式和表现形式。4、最突出的是神人同形同性 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及其代表作:1、埃斯库罗斯《波斯人》、《七将攻忒拜》、《祈援人》、《俄瑞斯忒亚》三部曲——《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普罗米修斯》三部曲——《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释的普罗米修斯》、《带火的普罗米修斯》(后两本亡佚)2、索福克勒斯《埃阿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特拉基斯妇女》、《厄勒克特拉》、《菲洛克忒忒斯》、《俄狄浦斯在克罗诺斯》 3、欧里庇得斯《阿尔刻提斯》、《美狄亚》、《希波吕托斯》、《安德洛玛刻》、《特洛伊妇女》、《海伦》、《伊菲革涅亚在陶利斯》 古希腊神话几个主要的神的名字:宙斯(雷电神)、赫拉(天后)、波塞冬(海洋神)、波塞冬(海洋神)、得墨忒尔(农神)、阿波罗(太阳神)、阿耳忒弥斯(月亮神)、 雅典娜(女战神)、阿瑞斯(战神)、阿佛洛狄忒(爱与美神)、赫菲斯托斯(火神)、赫耳墨斯(神使) 中世纪四种文学样式:(1)教会文学(2)骑士文学(3)英雄史诗(4)城市文学 后期英雄史诗的代表作:法国《罗兰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德国《尼伯龙根之歌》古俄罗斯《伊戈尔远征记》 但丁《神曲》的结构,两位引领者的象征意义:地狱 33歌炼狱 33歌天堂 33歌 维吉尔引导游地狱和炼狱,是人的智慧和理性的代表; 贝阿德丽采(又译:彼亚德丽丝)引导游天堂,是神的智慧和爱的象征。 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意大利 “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歌集》 “英国诗歌之父”:杰弗利·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十日谈》的主题。薄伽丘 1、抨击禁欲主义,歌颂爱情,肯定人的自然欲望。 2、揭露宗教人士的虚伪和神学教条对人的正常欲望的压抑。 拉伯雷及其代表作(主人公姓名):拉伯雷(1483?—1585)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平民倾向人文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长篇小说《巨人传》以法国中世纪民间故事为题材,写卡冈都亚和庞大固埃巨人父子的故事,表达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意识。《巨人传》主人公姓名是卡冈都亚、庞大固埃、格朗古杰 莫里哀及其代表作(主人公姓名):莫里哀(1622-1673)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剧作家,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出生富商家庭,10岁丧母。外祖父常常带他看戏。莫里哀酷爱戏剧,自愿放弃继承权,21岁参加了剧团,取艺名莫里哀。从当喜剧演员到做剧团领导人,自己动手创作剧本。1673年2月17日,抱病演出《无病呻吟》,卸装后咯血而死。终年51岁。《伪君子》答尔丢夫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 雪莱及其代表作《西风颂》(名句):珀西·比希·雪莱(Percy·Bysshe·Shelley)(1792.8.4~1822.7.8),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

比较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命运观

比较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命运观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是被恩格斯称为“悲剧之父”“有强烈倾向的诗人”的挨斯库罗斯,“戏剧艺术”的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埃斯库罗斯作品的翘楚是《俄瑞斯忒特》,是至今唯一一部完整的古希腊三连剧。《俄瑞斯特斯》三部曲中的人物都被复仇神所控制,一环扣一环地将自己投放在血腥的家庭谋杀之中。这里的命运似乎是神的力量,因为复仇的最初原由是阿伽门农为了出征而杀女的事件,于是引起一系列的家庭悲剧。《普罗米修斯》三部曲中,对普罗米修斯来说,命运就是宙斯,由于他盗火给人类,又拒绝说出宙斯的秘密,因此受到宙斯的严酷惩罚,最终牺牲了自己。对宙斯来说,命运却是一个他不知道的秘密,这个秘密是冥冥中注定他被推翻的下场。从这两部剧来看,埃斯库罗斯的命运观具有两个因素,即神和某种神秘力量,它们支配着人和神的生命以及行为。然而,埃斯库罗斯并不消极悲观,在他看来,善与恶、美与丑、正确与错误等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联系的,是相互包含的关系。 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代表是《俄底浦斯王》,被认为是希腊悲剧的典范。剧中,命运是一种超乎人类和神之上的抽象观念,是一种不可知但绝对邪恶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将正直、善良、勇敢的俄底浦斯投入杀父娶母的深渊。他细致淋漓的刻画了其中的人物性格,体现了他对人的创造力合求索精神充满信心,他与前人不一样的是,在人、神的天平上加重了人的比重。他强调了人文精神,他认为人应该勇于把握自己命运的决心,表现出自己像神一样,有生活经历和聪慧的心智。在索福克勒斯心目中,命运虽是不可抗拒的,其正义性、合理性却是可以怀疑的。 欧里庇得斯则将社会因素与人的因素放进命运的观念中。《美狄亚》中,造成美狄亚悲惨下场的是伊阿宋的忘恩负义与男性文化对女人的蔑视,这种可见的男性社会力量,形成了作为女人的美狄亚的悲剧。他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行为。 尽管三位悲剧家的命运观念不尽相同,但他们对命运的抗争却是一致的:悲剧主人公用不同的方式,面对落到头上的不公的命运,意志坚定、竭尽所能的进行了英勇的反抗,而在这种激烈的冲突中,显示了人的不甘屈服的精神,产生一种令人震撼的悲剧效果。

古希腊人的命运观

观《俄狄浦斯王》,品古希腊人之命运观 希腊悲剧常常以表现人的努力在不可抗拒的命运之下的无望作为主题,因此又被称为命运悲剧。古希腊悲剧一般主要写主人公的个人意志和命运的人冲突。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一、《俄狄浦斯王》展现出的命运观 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源于自身无视人的有限性和世界的无限性,夸大了主体性的作用,过分相信理性。他承认自己有罪,又认为自己无罪。他将自由意志、勇敢智慧、信仰与诚实、民主、正直、信守承诺等看做世界的终极尺度希望通过穷尽世界的奥秘,摆脱悲剧性的处境,寻找到人的解放、自由幸福。在俄狄浦斯看来,只要自己用自由意志反抗这一厄运,只要遵循了一切世俗化的价值规定,就可以摆脱悲剧性的处境。然而,人企图通过主体的力量走出封闭性自我,就如同用自己的手托起自己的身体一样不可能,人性中的魔性也势必在这种精神的迷雾中显现。她的遭遇表明,人越是企图通过理性与自由意志摆脱杯具性的处境,就越是制造了更大的灾难。人越是企图自我拯救,就越是陷入毁灭与虚无的深渊。人越是企图揭开所有的谜底,就越会变的无知。可见,对于那些企图以理性与自由意志执着的追求自己所肯定的价值和穷尽世界的无限与永恒的英雄们,悲剧的命运是注定的。 二、“杀父娶母”的悲剧,人为?天意! 俄狄浦斯这个悲剧的不幸儿,似乎从他还没成型之前就注定了他今生的悲剧。或许说,要避免这场悲剧的发生,他就不应该出现在这个世界。从《俄狄浦斯王》这场戏剧我们可以看出: (一)、古希腊人是敬畏命运的,命运总是变幻无常无法预测,许多人因此而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不敢直面惨淡的人生,无力承载命运的重轭,他们或许蒙蔽双眼及时行乐,或许犯下错误却像逃避惩罚。俄狄浦斯的父亲在知道自己被诅咒缠身之时,他选择的是逃避。逃避与妻子的璧合,若不是一场醉酒,就不会有这场悲剧的存在,换言之,俄狄浦斯就是一场醉酒交合后产物,不带感情,不被喜

论希腊神话中的人文之美

论希腊神话中的人文之美 201241071 韩逸凡金融三班 古希腊神话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洋溢着古希腊人爱琴海式的浪漫情怀,至今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欧美国家的民族文化。正是它的人文之美使它保持了亘古不变的优雅和绮丽。 以下是几篇关于希腊神话人文之美的评述文章的论文摘要。 1.《希腊神话的人文精神》刘绿宇 2006.6 《南都学坛》 希腊神话是美丽幻想的结晶。作为游牧民族,希腊人最初过着“田园的游牧生活”。这种生活有利于“孤独的幽思和奔放的梦想”,他们用神话来解释大自然的现象并体现了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探索。 它的美是纯粹的、乐观的,没有一点儿人生的凄苦、时世的险恶或惩恶扬善、拯救人类的说教,显示出浪漫的古希腊人“审美重于道德”的价值取向。 希腊神话是原欲人性的礼赞,它歌颂性爱这种原始的生命力、赞美肉体这种造物主最完美的杰作。从形体上看神是美化了的人,而从性情上看,神像人一样的性格复杂,这体现了古希腊人“人性、人权高于一切”的哲学观念和“真即美”的审美标准。不同于中国神话的偶像崇拜,希腊神话显得特别有亲和力。 希腊神话是乐观主义的源泉,体现出他们为人处世的快乐原则,也表明着古希 腊“没有罪恶感”的社会初始阶段特征。 希腊神话是力量的颂歌,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抗争意识、尚武精神和个人荣誉感,从而演化出西方后世强烈的个体意识。 神话的形式会消亡,但它的精神会转化为文化形态而得以存在,得以流传。

2.《古代希腊神话中的人文主义》李艳娜 2008.3 《鲁东大学学报》 古代希腊神话折射了西方文明中的人文主义观念。 人文主义的成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便利的海上交通造就的世界主义情怀,分散的土地滋生了多元的思想和信仰,商贸业的发达培养了商业精神,古代希腊人也因此培养了创新、聪颖、自由、开放的品格;二是小国寡民城邦民主体制,保证了每个公民的个性自由,促进了他们个人能力的发挥,因此成为人文精神的温床;三是古代希腊人神共处的泛神主义宗教也是人文精神的催生剂,希腊的神圣与世俗不是对立的关系,没有统一的宗教教义和主教职务来树立神灵崇拜。 人文主义在神话中具体体现在三点,一是古代希腊人把神看作是人的朋友而不是对立者,神的世界是人的社会之倒影而不是地狱和天国,神居住在人间世界的奥林匹亚山,所以希腊人对神敬而不畏。二是诸神呈现出人格化和世俗化的特征。早期的诸神来自四面八方,这反映了公元前20世纪北方各部落对希腊半岛轮番入侵和文明更迭的史实。直到后来赫西俄德创作了《神谱》,才把诸神统一到一个体系——奥林匹亚山当中。三是希腊人根据人类生活习性和性格来塑造诸神。 人文主义的影响也体现为三点:首先,从希腊神话中孕育了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哲学,由此人们开始了对世界的本原、宇宙起源等问 1 题的理性思考。第二,希腊神话为文学艺术作品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更为当时的作品规定了人文主题。第三,节日庆典和体育,更是对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刻画。近代的文艺复兴无疑从古代希腊文化中找到了精神和思想武器。 3.《古希腊神话的人文取向及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刘惠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