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荒漠草原区柠条固沙人工林地表草本植被季节变化特征_刘任涛

荒漠草原区柠条固沙人工林地表草本植被季节变化特征_刘任涛

荒漠草原区柠条固沙人工林地表草本植被季节变化特征_刘任涛
荒漠草原区柠条固沙人工林地表草本植被季节变化特征_刘任涛

第34卷第2期2014年1月

生态学报ACTA ECOLOGICA SINICA

Vol.34,No.2Jan.,20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01050)收稿日期:2012-04-04;

修订日期:2013-12-16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nmcasnw@126.com

DOI :10.5846/stxb201204040468

刘任涛,柴永青,徐坤,杨明秀,朱凡.荒漠草原区柠条固沙人工林地表草本植被季节变化特征.生态学报,

2014,34(2):500-508.Liu RT ,Chai Y Q ,Xu K ,Yang M X ,Zhu F.Seasonal changes of ground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under artificial Caragana intermedia plantations with age in desert steppe.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4,34(2):500-508.

荒漠草原区柠条固沙人工林地表

草本植被季节变化特征

刘任涛*

,柴永青,徐

坤,杨明秀,朱凡

(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银川750021)

摘要:研究荒漠草原人工林固沙区地表草本植被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和柠条林龄的关系,

对于分析柠条人工林地表草本植物的季节适应性和制订合理的人工林管理措施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选择6、15、24年生和36年生柠条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每个样地5月、8月和10月地表草本植物密度、物种数、盖度和高度,分析了荒漠草原区柠条人工固沙林生长过程中地表草本植被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地表草本植物物种数在柠条林龄6和15a 时受季节改变的影响较小,在24a 之后受到季节变化的显著影响(P <0.05)。地表草本植物密度在柠条林龄6a 时受季节改变的影响较小,但在15a 之后季节变化显著影响地表草本植物个体数分布(P <0.05),而且在10月具有最多的地表草本植物个体数。地表草本植被盖度和高度均受到季节变化的显著影响(P <0.05),而受林龄的影响较小;不同年龄林地地表草本植被盖度和高度均表现为10月和8月较高,5月较低。研究表明,荒漠草原柠条人工林固沙区,柠条林发育生长和灌木形态的改变不仅影响土壤营养条件,而且还可以调控由于季节改变而引起的土壤温湿度变化,柠条林龄和季节更替二者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地表草本植被的季节变化特征。关键词:荒漠草原;人工林;地表植被;季节变化;林龄

Seasonal changes of ground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under artificial Caragana

intermedia plantations with age in desert steppe

LIU Rentao *,CHAI Yongqing ,XU Kun ,YANG Mingxiu ,ZHU Fan

Key Laboratory for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Degraded Ecosystem in Northwestern China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21,China

Abstract :It is a very valuable study on seasonal changes of ground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under artificially plantations and its relation to stand age in desert steppe.These results will be beneficial to understand the adaptation of ground vegetation under artificial plantations to seasonal changes ,and to give rational management on these artificial plantations.An investigation on ground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herbaceous plant species richness ,density ,cover and height ,was carried out in May ,August and October ,in four artificial plantations (C.intermedia )at age of 6,15,24and 36yeas respectively.The seasonal changes of ground vegetation under artificial plantations during stand development were discussed ,together with the related affecting factors.As the results were shown ,there were marked different seasonal adaptations of ground vegetation to varying artificial plantations with age.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f seasonal changes on herbaceous plant species richness ,not at age of 6or 15years but at age of 24and 36years (P <0.05).When (at age of 24and 36years ),herbaceous plant speci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May than in October (P <0.01).There was also a significant impact of seasonal changes on herbaceous plant density not at age of 6years but at age of 15,24and 36years

(P<0.05),whe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herbaceous plant density in October than in May(P<0.05).Whiles ground vegetation cover and height were not affected by stand age,but by seasonal changes(P<0.05).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ground cover and height in October and August than in May(P<0.05),irrespective of stand age.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implied that the main forces were shrub height and basal diameter on herbaceous plant species richness,and shrub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il moisture on herbaceous plant density.While soil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with seasonal changes was the main limiting factors on ground vegetation cover and height,respectively.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changing shrub characteristics during stand development not only facilitated soil nutrient conditions,but regulated soil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due to seasonal changes in these artificial plantations.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and age and seasonal changes(soil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co-affected the seasonal dynamics of ground vegetation under artificial plantation in desert steppe.

Key Words:desert steppe;artificial plantation;ground vegetation;seasonal change;stand age

豆科灌木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能够长期适应干旱的沙地环境条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很强的抗逆性[1]。它可以固沙阻尘,其根系的固氮作用给周围植物提供丰富的氮素,可以使其周围牧草生长良好,有利于流动沙地的固定和草地生态系统恢复[2-3]。目前,在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区沙化草地中种植有大面积柠条人工林,用于防风固沙和和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面积已达13hm2之多[4]。其中,柠条人工林地表草本植物是该半人工草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地表草本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将直接影响半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其恢复过程,而且一些优良牧草对于该地区畜牧业发展更为重要[2-3]。因此,研究该区域柠条人工林地表草本植被季节变化特征,对于准确评价荒漠草原柠条人工林种植的生态效应和保护草地植物资源以及制订合理的管理措施,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目前关于柠条林季节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柠条根系生长[5]、柠条根系丛枝菌根真菌[6]和柠条叶片稳定碳同位素和N含量的季节变化[1]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7]等方面。王孟本等[5]应用微根管技术对林地100cm土层范围的柠条细根动态进行了观测。刘永俊等[6]采用传统染色检测与多聚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柠条根系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季节性变化,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了土壤因子与AMF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赵良菊等[1,7]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人工固沙区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下油蒿和柠条叶片稳定碳同位素分辨率和N含量的季节变化及其关系,并探讨了不同气候因素对植物δ13C的影响。在宁夏荒漠草原区,仅见不同种植密度柠条人工林对土壤-植被性状影响的研究[2,8],但是关于不同林龄柠条人工林地表草本植被季节变化特征的研究,报道较少。

鉴于此,选择6、15、24年生和36年生柠条人工林为研究样地,通过调查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0月)地表草本植被特征,结合土壤温度和湿度以及柠条灌木形态特征分析,探讨荒漠草原区柠条人工林生长过程中地表植被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季节适应性,旨在评价柠条人工林种植对退化荒漠草原地表植被恢复的生态效应和保护草地植物资源,为采取科学合理的人工林管理和利用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宁夏盐池县境内东北部10km处(37?49'N,107?30'E)。该区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区,年平均气温7.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8.7?;≥10?的年积温2751.7?。年降水量为280mm,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且年际变率大,年蒸发量2710mm。年无霜期为120d。年平均风速2.8m/s,冬春风沙天气较多,每年5m/s以上的扬沙达323次。2011年降雨量和气温均表现为8月>5月>10月。

本区地带性土壤主要有黄绵土与灰钙土(淡灰

105

2期刘任涛等:荒漠草原区柠条固沙人工林地表草本植被季节变化特征

钙土);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有风沙土、盐碱土和草甸土等,其中风沙土在中北部分布广泛。土壤质地多为轻壤土、沙壤土和沙土,结构松散,肥力较低。该区植被类型有灌丛、草原、草甸、沙地植被和荒漠植被,其中灌丛、草原、沙地植被数量较大,分布也广。

研究区土壤为风沙土,植被类型为种植有大面积人工柠条林而形成的半人工草地。其中,

6年生柠条平均密度为29株/100m 2,

冠幅较小(0.50m 2

),高度较矮(平均高度41cm ),

行距6m 左右;15、24年生和36年生柠条灌木的冠幅较大,高度均在90

cm 以上,平均密度介于35—45株/100m 2

行距介于6—8m 。主要草本植物包括猪毛菜(Salsola collina Pall .)、山苦荬(Ixeris chinensis (Thunb.)Nakai )、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Tzvel.)和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 Vass.)等。1.2

取样方法与数据处理

选择6、

15、24年生和36年生柠条人工林地为研究样地,每个样地有3个重复。在每个样地设置12个1m ?1m 样方,林带和林带间各6个。利用样方法记录地表草本植物种类、个体数和高度,统计地表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密度和植被平均高度;用目测法估计地表草本植被盖度。调查时间选择5、8月和10月的中旬,分别代表春季、夏季和秋季。

同时,在每个样方采用WET 土壤水分温度测定仪测定土壤温度和湿度(土壤深度0—30cm ),每次连续测定5天数据取平均值。另外,在每个样方利用五点取样法采集混合土样带回实验室用于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在本文只作为参照使用)。从6到24年生和36年生柠条林,土壤粗沙粒和细沙粒下降,

土壤极细沙粒和粘粉粒开始增加;土壤有机碳、全N 和全P 含量显著升高,土壤电导率和水分含量亦呈现增加趋势,而土壤pH 值和温度显著下降;土壤C /N 随着柠条林龄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

所有数据采用SPSS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双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分析季节改变和林龄差异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地表植被特征的影响,利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LSD )和多重比较分析不同数据组间的显著差异(P <0.05)。2结果与分析2.1

环境因子

从图1可以看出,

6年生和36年生柠条林地中土壤水分无显著季节差异性(P >0.05),

但15年生和24年生柠条林地中均表现出10月土壤水分含量显著高于5月和8月(P <0.05)。整体上看,随着柠条林龄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呈增加趋势。

并且,不同柠条林地土壤温度均存在显著季节差异性(P <0.05)(图1)。6年生和36年生柠条林地土壤温度均表现为8月显著高于10月(P <0.05),两者又均显著高于5月(P <0.05)。15年生和24年生柠条林地土壤温度均表现为8月和10月显著高于5月(P <0.05),

但8月和10月间均无显著差异性(P >0.05)。整体上看,从6年生到24年生柠条林地土壤温度变化幅度较小,平均地温介于20.96—21.54?之间,其后土壤温度明显降低,36a 平均地温为17.63?

图1

土壤水分和温度季节变化

Fig.1

Seasonal changes of soil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性(P <0.05),ns 表示差异不显著(P >0.05)

205生态学报34卷

2.2不同季节地表植被特征

在6年生柠条林地中(表1),季节变化显著影响地表草本植被盖度和高度(P<0.01),而对草本植物物种数和密度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地表草本植被盖度表现为10月显著高于8月和5月(P<0.01),5月和8月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植被高度表现为8月显著高于5月(P<0.05),10月居中。

在15年生林地中,季节变化对地表草本植物密度、盖度和高度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而对地表草本植物物种数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地表草本植物密度、盖度和高度均表现为10月显著高于5月(P<0.05),5月和8月无显著差异性。

在24和36年生林地中,季节改变显著影响地表草本植物物种数、密度、盖度和高度(P<0.05),表现为5月地表草本植物物种数、密度、盖度和高度显著低于其他2个季节(8月和10月)。除地表草本植物物种数和高度外,不同林龄柠条林地草本植物密度和盖度均表现为10月最高,8月居中。24年生林地地表草本植物物种数8月最高,而平均高度为10月最高,36年生林地则为地表草本植物物种数10月最高,而平均高度为8月最高。

从地表草本植被特征的季节性变异系数(CV)来看,地表草本植物物种数变异系数较低(CV:0.19—0.29;平均值:0.26),其次为草本植被平均高度(CV:0.35—0.68;平均值:0.51),再次为草本植被盖度(CV:0.53—0.89;平均值:0.68),草本植物密度变异系数最高(CV:0.44—1.37;平均值:1.03)。说明季节改变对柠条林地草本植物密度的影响最大,草本植被高度和盖度居中,而对草本物种数影响较小。另外,比较不同年龄林地地表草本植被特征的季节性变异系数,除地表草本植被盖度外,草本植物物种数、密度和平均高度的变异系数均随着林龄增加而变大。说明随着柠条林生长过程和林龄的增加,地表草本植物的季节性变化过程变得更为复杂。

表1柠条林地地表植被季节变化

Table1Seasonal changes of ground vegetation in artificial forests

林龄Age/a

月份Month

5月8月10月

F CV

物种数Richness66.33?0.61a7.00?0.52a6.67?0.42a0.410.19 156.83?0.40a6.67?0.95a7.50?0.96a0.290.27

244.83?0.31b8.50?0.72a6.83?0.40a13.09**0.29

366.17?0.60b7.67?0.84b10.50?0.34a12.21**0.29密度Density675.67?16.73a66.17?10.27a53.00?4.17a0.960.44 /(个体数/m2)1563.00?14.79b56.50?13.47b348.17?73.15a14.47**1.11 2456.33?15.82b165.17?30.70ab403.17?147.45a4.12*1.20

3670.00?17.31b108.17?9.10b568.00?186.33a6.57**1.37盖度63.77?1.38b7.50?0.67b18.17?2.09a24.91***0.73 Cover/%158.28?2.56b10.50?2.68b18.83?1.40a5.91*0.56 243.32?0.69c8.67?1.36b31.00?2.00a102.24***0.89

366.50?2.30b9.67?1.17b16.33?1.43a8.69**0.53高度65.23?0.58b9.50?0.92a7.48?0.94ab6.61**0.35 Height/cm155.86?1.52b9.00?1.13ab11.22?0.95a4.86*0.41 244.22?0.80b8.48?0.96ab12.70?3.13a4.75*0.68

362.93?0.54c10.72?1.21a5.19?0.49b24.29***0.61 *P<0.05,**P<0.01,***P<0.001;同列不同字母表示显著差异(P<0.05);CV变异系数

2.3不同年龄柠条林地地表植被变化特征

在5月,不同年龄柠条林地间地表植被物种数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而地表草本植物密度、盖度和高度无显著差异性(P>0.05)。表现为24年生林地地表草本植物物种数显著低于6年生和15年生林地,36年生林地居中;而地表草本植物密度、盖度和高度随林龄增加无显著变化。说明在春季(5月)地表草本植物物种数随着柠条林龄增加而发生

305

2期刘任涛等:荒漠草原区柠条固沙人工林地表草本植被季节变化特征

显著改变(图2)

图2

5月不同年龄林地地表植被特征

Fig.2

Ground vegetation in the artificial forests with different age in May

在8月,不同年龄柠条林地间地表草本植物密度存在显著差异性(P <0.01),

而草本植物物种数、盖度和高度无显著差异性(P >0.05),表现为24年生林地草本植物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林地。说明

在夏季(8月)柠条林龄只对草本植物密度有显著影响,而对草本植物物种数、盖度和高度无显著影响(图3)

图3

8月不同年龄林地地表植被特征

Fig.3

Ground vegetation in the artificial forests with different age in August

405生态学报34卷

在10月,不同年龄柠条林地间地表草本植物物种数(P <0.01)、密度(P =0.05)、盖度(P <0.01)和高度(P <0.05)均存在显著差异性。表现为地表草本植物物种数和密度均为36年生林地最高,而草本盖度和高度均为24年生林地最高。说明秋季(10

月)柠条林龄对整个地表草本植被特征均产生显著影响(图4)。

综合5、8月和10月不同林龄草地植被特征,说明季节变化和林龄共同作用,影响地表草本植被的分布,表2的分析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

图4

10月不同年龄林地地表植被特征

Fig.4

Ground vegetation in the artificial forests with different age in October

表2

季节和年龄对地表植被特征的影响

Table 2

Interaction between seasonal changes and forest age on ground vegetation 季节?林龄Season ?age

物种数Number 密度

Density /(株/m 2)

盖度Cover /%高度Height /cm F 123.2623.88111.8481.14P

0.000

0.000

0.000

0.000

2.4地表草本植被与土壤温湿度及柠条灌木形态间的关系

从表3可以看出,地表草本植物密度与土壤湿

度存在正相关关系(P <0.05),地表草本盖度与土壤湿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而地表草本平均高度与土壤温度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01)。

另外,地表草本植被与柠条灌木形态特征间亦存在正相关关系(表3),

表现为地表草本植物物种数与柠条高度和地径存在正相关性(P <0.05);地表草本密度与柠条冠幅和分枝数间存在正相关性(P <0.05),而与柠条高度与地径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 <0.01)。

3讨论与结论

由于研究区属于典型大陆性季风气候,降雨量

和大气温度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影响该研究区的土壤水分和温度条件(图2)。本研究发现,土壤含水量和降雨量季节变化并不一致,夏季土壤含水量较低,尤其在15和24年龄林地中8月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10月份(图2),这表征了柠条本身在生长季节的耗水特征

[9]

,在8月份柠条蒸腾耗

水量急剧增加,大量消耗土壤水分,而在研究区地下水位较深(30m )而致使柠条根系无法利用地下水

[10-11]

,因此种植柠条后土壤水分含量逐渐降低,

这与曹成有等

[12]

的研究结果相吻合。至于在10月较

5

052期刘任涛等:荒漠草原区柠条固沙人工林地表草本植被季节变化特征

高的土壤含水量,则与柠条林具有保持土壤水分的功能有关[8-10]。同时,随着大气温度升高,柠条林地土壤温度均呈现急剧上升,而随着10月大气温度急剧下降,虽然6和36年龄柠条林地土壤温度急剧降低,但每个柠条林地10月土壤温度仍高于5月,反映了柠条林对大气温度下降具有缓冲作用[13],能够维持一定的土壤温度,这有利于地表草本植被的适应性生长。

表3地表草本植被与土壤温湿度柠条灌木形态的相关系数

Table3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ground vegetation and soil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in addition to shrub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地表草本Ground vegetation

物种数Richness密度Density盖度Cover高度Height

土壤湿度Soil moisture0.1380.417*0.567**0.294

土壤温度Soil temperature0.253-0.0450.2350.718***

柠条冠幅Crown0.6830.808*-0.283-0.065

柠条高度Height0.841*0.914**-0.272-0.232

柠条分支数Branch0.2800.811*0.6510.393

柠条地径Basal diameter0.837*0.933**-0.231-0.216 *P<0.05,**P<0.01,***P<0.001

综合4种林地地表植被季节变化特征,在柠条林龄6和15a时地表草本植物物种数受季节改变的影响较小,但在林龄24a之后受到的影响较大。已有调查发现,6和15a柠条林地土壤条件较差,粗砂粒成分含量较高,营养含量较低,不利于土壤种子库的激活,只有一些固沙先锋种子萌发[8,12],而在24a 及其之后的柠条林地中土壤极细砂和粘粉粒含量增加,土壤营养成分含量显著增加,并且24和36年生柠条林高度和地径较大(表3),更有利于土壤微生境的改善,进而有利于土壤库中更多种类的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和生长[14-15]。另外,也说明了在24a及其之后的柠条林地中地表植被种类数能够随着季节变化而表现出季节节律性,草地生态系统能够维持一定的相对稳定性[16]。

地表草本密度在柠条林龄6a时受季节改变的影响较小,但在15a之后,季节变化显著影响地表草本植物个体数,而且均呈现出随季节改变逐渐增加的趋势,在10月具有最多的植物个体数。说明6a 柠条林地土壤条件限制植物的个体数,同时也说明在15a及其之后的柠条林地中地表植被个体数能够随着季节变化而表现出季节节律性[8]。在6a柠条林地中,土壤条件较差,不利于地表植被的生长,地表植被个体更多的是呈现出“机会性”植物特征[17],地表草本植被稳定性较差而不能表现季节节律性。但在柠条生长15a之后,其冠幅和高度的显著变大,能够提供比6a柠条林地更好的微气候条件[14,18],地表草本植被个体数呈现出相对的稳定性;特别是10月份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更有利于某些植物个体的存活,使得10月植物个体数较多。相关分析表明,地表草本植物个体数与土壤水分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地表草本植物个体数与柠条灌木形态特征亦存在正相关关系(表3),也说明了这一点[19]。

地表草本植被盖度和高度受柠条林龄的限制较小,而均受到季节变化的显著影响(P<0.05)。在6、15年生和24年生柠条林地中,地表草本植被盖度和高度均表现为10月和8月高于5月,这与研究区季节变化引起太阳辐射和土壤温度的改变密切有关。在春季(5月),土壤温度低,春季植物集中在较低的一个层面上,随着8月和10月土壤温度的升高,再加上光照充足和土壤水分增加,地表草本植被盖度和高度明显增加[19]。相关性分析表明,地表草本植被盖度和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地表草本植被高度和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表3),反映了季节改变引起的土壤温湿度条件变化以及太阳光照的差异性影响地表草本植被高度和盖度的季节性变化。

分析3个季节不同林龄间地表植被特征,在5月6年生和15年生林地地表草本植物物种数高于24年生和36年生林地。春季土壤温度和水分较低、再加上6和15年生柠条林地较差的营养条件,只有适应性强的地表植物种存活和生长[20],反映了这些地表植物物种对于季节变化的适应性。例如牛心朴子和沙生棘豆出现在6年生和15年生柠条林地中。

605生态学报34卷

8月太阳光照充足,降雨量丰富,草本植物个体数增加,但由于不同年龄林地土壤微生境条件的差异性,再加上柠条灌木形态特征的不同,导致不同年龄柠条林地地表草本植物密度出现显著差异性。10月不同年龄柠条林对气温和土壤温度的响应存在差异性,24年生和36年生柠条林冠幅较大,土壤温度虽有降低,但仍能保持一定的温度水平,再加上土壤水分条件,地表草本植物在秋季的定居情况出现显著差异性。在10月,24年生和36年生林地保持较高的土壤水分和温度条件,具有较高的地表草本植物物种数、密度、盖度和高度[17]。其中,是否选择10月份进行地表草本植被调查来反映出林龄差异对地表植被特征的影响,尚需要进行多年的季节性调查。

综合分析表明,不同年龄柠条林地地表草本植被具有不同的季节适应性生长情况。地表草本植被物种数在柠条林龄6和15a时受季节改变的影响较小,在24a之后受到季节变化的显著影响。地表草本植物密度在柠条林龄6a时受季节改变的影响较小,但在15a之后受季节变化的显著影响,而且均呈现出随季节改变逐渐增加的趋势。地表草本植被盖度和高度不受林龄的限制而均受到季节变化的显著影响(P<0.05),在8和10月较高,而在5月较低。春季和夏季柠条林地地表植被特征受林龄的影响较小,只有在秋季时林龄才表现出对地表植被特征的显著影响。在荒漠草原人工林固沙区,柠条林龄增加和灌木形态特征的改变调控土壤温湿度条件的季节变化,再加上不同林龄柠条林土壤营养条件差异性,显著影响地表草本植被特征的季节性变化和沙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References:

[1]Zhao L J,Xiao H L,Liu X H,Chen K L.Season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eaf carbon isotope discrimination(△)and N

concentration of C.korshinskii and A.ordosica.Acta Geoscientica

Sinica,2005,26(S1):213-219.

[2]Chen Y Y,Pan Z B,Wang Z J,Zuo Z,Guo Y Z,Xie Y Z.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artificial Caragana korshinskii kom.

forest belt in Ningixa arid,windy and sandy lands.Ningxia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3):

4-8.

[3]Cao C Y,Jiang D M,Ala M S,Luo Y M,Kou Z W,Liu S Y.Ecological proces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Caragana mirophylla

sand-fixing area.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00,11

(3):349-354.

[4]Zuo Z,Wang J L,Zhang Y P,Niu C M,YangRX,Wang N G.Investigates about peashrub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its feed

exploits processing 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Ningxia-Based on the

Yanchi County.Pratacultural Science,2006,3(3):17-22.[5]Wang M B,Chen J W,Shi J W,Xun J J,Li J Y.The seasonal change patterns of production and mortality of fine roots in young

Caragana korshinskii plantation.Acta Ecologica Sinica,2010,30

(19):5121-5130.

[6]Liu Y J,Zhen H,He L,An L Z,Feng H Y.Seasonal variation and related affecting factor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in

Caragana korshinskii roots.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9,20(5):1085-1091.

[7]Zhao L J,Xiao H L,Liu X H,Luo F,Li S Z,Lu M F.Seasonal variations of leafδ13C of desert plants and its response to climatic

factor changes in different micro-habitats in Shapotou station.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2005,27(5):743-750.[8]Jiang Q,Li S B,Pan Z B,Wang Z J.Evaluations on construction of artificial Caragana intermedia to improved effects of degenerated

sand land.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06,20

(4):23-27.

[9]Cao C Y,Kou Z W,Jiang D M,Luo Y M,Ding X P.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Caragana microphylla community in

sandy land.Journal of DesertResearch,1999,19(3):239-242.[10]Zhang W J.Studies on Water Dynamic and theRegional Deser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Yanchi Sand Land[D].Beijing: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2004.

[11]Guo Z S.Using depth of soil water and water consumption by littleleaf peashrub in the semiarid area of loess hilly region.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09,29(5):69-72.[12]Cao C Y,Jiang D M,Quan G J,Geng L,Cui Z B,Luo Y M.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s changes of Caragana

microphylla plantation for sand fixation in Keerqin sandy land.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04,18(6):108-111,

131-131.

[13]Shumway S W.Facilitative effects of a sand dune shrub on species growing beneath the shrub canopy.Oecologia,2000,124(1):

138-148.

[14]Su Y Z,Zhao H L.Soil properties and plant species in an age sequence of Caragana microphylla plantations in the Horqin Sandy

Land,north China.Ecological Engineering,2003,20(3):

223-235.

[15]Zhao H L,ZhouRL,Su Y Z,Zhang H,Zhao L Y,Drake S.Shrub facilitation of desert land restoration in the Horqin Sand

Land of Inner Mongolia.Ecological Engineering,2007,31(1):

1-8.

[16]Zhang J Y,Zhao H L.Changes in soil particles fraction and their effects on stability of soil-vegetation system in restoration processes

of degraded sandy grassland.Ecology and Environment,2009,18

705

2期刘任涛等:荒漠草原区柠条固沙人工林地表草本植被季节变化特征

(4):1395-1401.

[17]Zhao H L,Zhao X Y,Zhang T H,ZhouRL.Bioprocess of Desertification andRestoration Mechanism of Degraded

Vegetation.Beijing:Science Press,2007:253-270.

[18]Cao C Y,Jiang D M,Teng X H,Jiang Y,Liang W J,Cui Z B.Soil chem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properties along a

chronosequence of Caragana microphylla Lam.plantations in the

Horqin sandy land of Northeast China.Applied Soil Ecology,

2008,40(1):78-85.

[19]Xia F C,Zhao X H,Pan C F,Zhao X J,Wang Y H.Species diversity and seasonal dynamics of herbs in a Korean Pine Broad-

Leaved forest of Changbai mountain.Journal of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9,31(1):27-31,44-44.

[20]Zhang J J,Wang L,Xu D M.Composition and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of plant community in the process of natural restoration of

desert steppe.Pratacultural Science,2011,28(6):1091-1094.参考文献:

[1]赵良菊,肖洪浪,刘晓宏,陈克龙.沙坡头油蒿和柠条叶片δ13C和N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地球学报,2005,26(S1):

213-219.

[2]陈云云,潘占兵,王占军,左忠,郭永忠,谢应忠.宁夏干旱风沙区人工柠条林内植被恢复的研究.宁夏农林科技,2004,

(3):4-8.

[3]曹成有,蒋德明,阿拉木萨,骆永明,寇振武,刘世岩.小叶锦鸡儿人工固沙区植被恢复生态过程的研究.应用生态学

报,2000,11(3):349-354.

[4]左忠,王金莲,张玉萍,牛创民,杨润霞,王宁庚.宁夏柠条资源利用现状及其饲料开发潜力调查———以盐池县为例.草

业科学,2006,3(3):17-22.

[5]王孟本,陈建文,史建伟,荀俊杰,李俊英.柠条人工幼林细

根生长和死亡的季节变化.生态学报,2010,30(19):

5121-5130.

[6]刘永俊,郑红,何雷,安黎哲,冯虎元.柠条根系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季节性变化及影响因素.应用生态学报,2009,20

(5):1085-1091.

[7]赵良菊,肖洪浪,刘晓宏,罗芳,李守中,陆明峰.沙坡头不同微生境下油蒿和柠条叶片δ13C的季节变化及其对气候因

子的响应.冰川冻土,2005,27(5):743-750.

[8]蒋齐,李生宝,潘占兵,王占军.人工柠条灌木林营造对退化沙地改良效果的评价.水土保持学报,2006,20(4):23-27.[9]曹成有,寇振武,蒋德明,骆永明,丁小平.沙地小叶锦鸡儿人工群落持续经营的对策.中国沙漠,1999,19(3):

239-242.

[10]张维江.盐池沙地水分动态及区域荒漠化特征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4.

[11]郭忠升.半干旱区柠条林利用土壤水分深度和耗水量.水土保持通报,2009,29(5):69-72.

[12]曹成有,蒋德明,全贵静,耿莉,崔振波,骆永明.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人工固沙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水土保持学

报,2004,18(6):108-111,131-131.

[16]张继义,赵哈林.退化沙质草地恢复过程土壤颗粒组成变化对土壤-植被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生态环境学报,2009,18

(4):1395-1401.

[17]赵哈林,赵学勇,张铜会,周瑞莲.沙漠化的生物过程及退化植被的恢复机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53-270.[19]夏富才,赵秀海,潘春芳,赵晓静,王玉红.长白山红松阔叶林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季节动态.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9,

31(1):27-31,44-44.

[20]张晶晶,王蕾,许冬梅.荒漠草原自然恢复中植物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草业科学,2011,28(6):1091-1094.

805生态学报34卷

草原监测与评价实施方案

***草原监测与评价实施方案 草原监测评价是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重要基础。为确保草原监测评价工作有序开展,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和任务 (一)掌握草原资源与生态基本状况 开展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本地调查,掌握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分布范围、草原类型及生产力、植被组成、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面积、范围和等级、土壤状况等基况数据和资料,建立草原资源与生态基础数据库。 (二)实施草畜平衡监测 开展草畜平衡监测预警,准确掌握草畜平衡区饲草料供需变化动态,为兑现草畜平衡奖励资金和及时调整天然草原载畜量提供依据。 (三)开展补奖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开展草原保护效益监测,分析评估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实施后草原植被和生态环境恢复效果,为绩效评估和进一步完善补奖政策提供依据。 二、内容和指标 (一)监测范围 草原监测与评价范围是全区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禁牧区,禁牧区涉及我****万亩草原。 (二)监测内容 1、草原生态状况: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面积、分布区域和等级评定。 2、草原植被状况:植被组成、盖度、高度、物种数量变化情

况。 3、草原生产力状况:草原植被长势、各类型草原鲜草及干草产量、载畜能力。 4、草原利用状况:草原承包、草原利用方式、载畜量。 5、畜牧业生产情况:牲畜饲养情况、人工草地建设情况。 6、草原灾害情况:草原鼠虫害发生次数、面积、分布、特点及草原旱灾等其他灾害情况。 (三)禁牧区监测指标 根据系统性、易测性、可比性原则,确定如下监测指标。 1、草原植被监测指标 植物种类、植被高度、盖度、密度、频度、地上生物量、枯落物盖度和枯落物重量。 2、草原生态状况监测指标 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指示植物、裸地盖度、土壤质地、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养分、土壤侵蚀状况。 三、监测评价与信息发布 (一)监测方法 1、定点监测 (1)样地设置 在全区两大类型草原中,选择代表性强、生态分布区域典型的草原类型进行定点监测,共布设监测点10个,其中荒漠草原8个,山地草原2个。样地类型全部为非围栏固定监测样地。 (2)监测项目 非围栏固定监测样地在牧草生长旺季(6~8月)按月测定草原地上生物量、盖度、高度和频度,拍摄样地样方照片。观测时间为每月中旬。 (3)设备配置

草原植被恢复方案

草原植被恢复方案 陕西延长石油油气勘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部延巴参1井临时占用乌力吉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的草地,在此土地上进行勘探作业。 从钻探开始我们对所有参与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加强草地保护的教育,提高全员的草地保护意识,与当地的草地保护部门积极联系,成立相应的草地保护工作管理小组,配合地方草地管理部门,对施工过程中的草地占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国家的有关草原管理要求搞好工程施工,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树立全员草原保护意识。为此要做到: (一)增强草原保护意识,加强草原保护 工程用材料分别堆放整齐且不乱占草场;做到工完料清,不遍地开花。施工时避免对周围环境、草场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工程完工后应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恢复,对取土坑、弃土堆要认真做好平整工作,为当地的草原恢复与梅花环境做好基础工作,使本工程与当地环境协调一致,整齐美观,美化环境。保证施工路段的行车畅通,不让过往车辆因施工路段行车不畅通而走草场,造成植被破坏,保护周围生态环境,爱护当地一草一木。 (二)垃圾处理 施工驻地,设置环保厕所,定期清理。垃圾集中堆放,挖坑埋好,予以覆盖,完工后及时清理驻地垃圾,不留死角。 (三)施工工点 所有的工点用地,在完工后要进行环保清理,整平、清除垃圾要集中掩埋。 (四)控制水土流失 工程施工中,废物不乱弃,及时拉运只就近指定地点堆放,不向河道中弃土;引水、排水、弃土、取土坑等项目应考虑与当地农牧民实际结合。 (五)井场吉便道 井场完工后,进行必要的修整,场地要人工清理,完井后清理废弃物。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油气勘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部 2014年8月27日

全国草原监测报告

全国草原监测报告 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编制说明 草原监测是开展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2007年,全国草原监测采取地面监测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监测了草原生产力、植被状况、生态状况、利用状况、灾害状况和保护建设工程效益等。地面监测主要在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湖北、广西、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20个省(区、市)开展。全国有4000多人参加了今年的地面监测工作,调查总行程超过25万公里,共采集样方近9000个,入户调查5000余户。运用MODIS影像植被指数与地面监测数据的相关性建立草原生产力计算模型,测算全国草原生产力;依据《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农业行业标准:NY/T635-2002),计算天然草原载畜能力。 本监测工作由农业部畜牧业司负责,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具体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国畜牧总站承担了草原监测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工作。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中国农科院区划所、国家气象中心承担了草原利用状况分析、牧草长势监测和气象条件分析等工作。有关省(区、市)草原监测机构承担了本省(区、市)的地面监测工作。农业部发展计划司、财务司对本监测给予了大力支持。 草原监测结果概要 草原植被生长属偏好年份与常年相比,2007年全国草原植被总体长势属偏好年份。全国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为95214万吨,折合干草约29865万吨,载畜能力约23369万羊单位。 草原保护建设工程效果显著草原保护建设工程区植被恢复明显,与非工程区相比,工程区内植被盖度平均提高16个百分点,植被高度提高51%,产草量提高64%。其中,退牧还草工程区内植被盖度平均提高15个百分点,植被高度提高47%,产草量提高58%。 草原利用状况有所改善全国重点天然草原的牲畜超载率为33%,较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全国266个牧区、半农半牧区县(旗)中,牲畜超载率大于20%的有178个县(旗)。 草原火灾明显减少2007年,全国共发生草原火灾248起,受害草原面积11419.2公顷。与上年同期相比,草原火灾次数减少102起,受害草原面积减少76%。 草原鼠虫害面积增加草原鼠害危害面积3894万公顷,占草原可利用面积的11.8%,较上年增加3.9%。虫害危害面积1758万公顷,占草原可利用面积的5.3%,较上年增加4.5%。 草原生态状况依然严峻草原生态建设工程区以及禁牧、休牧区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全国草原生态环境仍呈现总体恶化的态势。局部区域由于受干旱、鼠虫灾害等因素影响,草原生态恶化进一步加剧。

兰州地区草原植被的植物群落类型_干草原和荒漠草原

60-65 9/1997 草 业 学 报 A CT A PR A T A CU L T U RA E SIN ICA 第6卷第3期 V ol.6,N o.3兰州地区草原植被的植物群落类型 ——干草原和荒漠草原 巨天珍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兰州730070)   陈学林 (西北师范大学植物所,兰州730070) 赵传燕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兰州730070) 摘要 在现有资料和野外70多个样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兰州地区草原植被现存的主要的群落类型和各群落的外貌、结构、生态分布等特征。其中,干草原群落包括:(1)长芒草草原,(2)大针茅草原,(3)冷蒿草原;荒漠草原群落有:(4)短花针茅草原,(5)无芒隐子草草原,(6)蓍状亚菊草原,(7)灌木亚菊草原,(8)中亚紫苑木草原。用W hittaker提出的 多样性指数较好地反映了草原植被的动态特征。这一研究对黄土丘陵地区植被的改造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兰州地区 草原植被 群落特征 多样性 群落更替程度  兰州地区位于甘肃省黄土丘陵区,其天然植被以干草原和荒漠草原类型为主,主要建群种是长芒草(S.bungeana)和短花针茅(S.br evif lora)。在兰州北部,连接我国温带荒漠区,因而有大量的荒漠灌木、半灌木、小半灌侵入草原区,它们多成为群落中稳定的优势成分,而组成了荒漠草原类型。有时,在极度干旱或盐碱化严重的特殊生境中,这些荒漠草原上特有的灌木群落片断,构成了荒漠草原上特有的灌木植被〔1〕。而在兰州的南部和西部山区多为次生林,其它地区均为干草原类型所占有。目前干草原地区多被开垦为农田,只在塬边,坡边偶有残存,另在塬面有时可见到过度放牧后出现的退化草原〔2〕。这些植被对于干旱区起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1 草原植被的植物群落类型及各群落特征 1.1 干草原植被,主要有如下三个植物群落。 1.1.1 长芒草草原(Form.S tip a bungeana) 长芒草又叫本氏针茅,广泛分布于我国中部暖温带的黄土高原地区,即黄河中游的晋、陕、甘、宁及内蒙古南部,这些地区也是它的集中分布区域。在兰州地区,长芒草是灌木草原的建群种,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庄浪河流域的广大区域。具体地点,包括榆中县北部山地,南部及中部丘陵地区,以及永登县中部,但在兰州已很难见到大面积连片分布的长芒草群落。目前,仅在放牧山坡,田边,路旁及多年撩荒的地段,才可看到小片的长芒草群落。长芒草群落外貌低矮,结构简单,每平方米种类不超过10~15种,但种类组成因分布地区与季节不同而有区别。如皋兰山海拔1880m的南坡的长芒草群落,以长芒草为建群种,亚建群种为阿尔泰狗哇花(H eterop ap p us altaicus)、小黄菊(Chry santhemum neof ruticulosum),春季常见的伴生种有刺锦鸡儿(Caragana sp inosa)、木锦鸡儿(C.f r utex)、糙叶黄芪(Astr agalus seaberrimus)、狼毒(Steller a chamacj asme)、宿根亚麻(L inum p er enne)、短花针茅(S.brevif lora)和黄蒿(A rter misia sacrorum v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f1467748.html,tilo ba)等。到了秋季,根据对皋兰山海拔1940m南坡长芒草群落的调查资料〔3〕,多数植物已呈枯萎状态,只见亚建群种阿尔泰狗哇花、小黄菊、耐寒的茵陈蒿(A.cap illar is)、黄蒿、苏联猪毛菜(S alsola ruthenica)、灰蓬(S. 本文得到黄大焱 木教授的指导和审阅,在此特表谢意! 作者简介:巨天珍,女,1965年8月生,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生毕业,讲师。收稿日期:1997-04-27

甘肃天水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2016-2020年)

甘肃天水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2016-2020年) 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天水市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 (2016-2020年)的通知 天政办发〔2016〕9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天水市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7月28日 天水市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2016-2020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全省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进一步加强我市草原保护与建设,促进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贯彻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意见(2016-2020年)的通知》(甘政办发〔2016〕75号)和省农牧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甘农牧发〔2016〕12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保护全市草原生态、加强草原建设、促进群众增收为目标,切实加强全市基本草原管理,规范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加强草原监测,强化草原执法监督,认真落实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促进全市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保护生态,绿色发展。以恢复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坚持“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既保护好草原生态,又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草食畜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二)政府主导,有序实施。全市各级政府是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的责任主体,负责政策细化、动员部署、绩效评价等,相关部门负责完善机制、监督管理、政策实施等。坚持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资金、任务、目标、责任“四到县区”,逐级建立政策落实目标责任制,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分级落实,稳步推进。 (三)封顶保底,公开透明。充分发挥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的引导作用,对每户禁牧补助奖励资金发放总额实行封顶保底,既避免补贴过高“垒大户”,又防止补贴资金过渡分散造成的发放难。做好与上一轮草原承包工作的衔接,保证政策落实公平、公正、公开。 (四)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全面落实草原保护各项制度,规范完善基本草原划定、草原承包和草原信息管理等工作。加强草原监理监测,健全绩效评价制度,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构建政策落实长效机制。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禁牧补助 1.核定禁牧区域和面积。按照国家“对生态脆弱、生存环境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以及位于大江大河水源涵养区的草原实行禁牧封育”的要求,省上将我市可利用天然草原全部划定为禁牧草原,实行禁牧封育。我市可利用天然草原223.09万亩(其中,秦州区13万亩,麦积区74.92万亩,甘谷县27.2万亩,武山县40.53万亩,清水县46.71万亩,张家川县18.73万亩,秦安县2万亩),在第一轮政策实施中已全部划定为基本草原并实施禁牧。各县区要在与第一轮政策禁牧面积和范围合理衔接的基础上,以村为基本单元,确定禁牧区域,核定禁牧面积,继续将禁牧任务分解落实到村、到户;每年对分解到户的任务进行逐户逐地复审,确保农牧户的草原承包面积、禁牧面积与实际地界相一致。 2.落实禁牧措施。各县区要按照《甘肃省禁牧管理办法》的规定,细化禁牧方案,制

恢复草原植被,治理沙漠化,修复草原生态

专家观点:恢复草原植被;治理沙漠化;修复草原生态;草原区划 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来修复草原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 在沙尘暴的治理方面,应当停止在草原上造林和飞播种草的做法,大面积的退化草地可借助自然力恢复。 植树如果不考虑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盲目地认为只有种树才能使环境改善,就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反还会加重沙漠化进程。早20世纪60年代著名地理学家黄秉维院士就非常形象地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树比喻成“抽水机”,因此他不主张在草地上大量种树。 飞播的不合理之处在于:其一,草原地区土壤库中含有大量的种子以及各类繁殖体,只是没有萌发或即使萌发没有生长的机会。因此,飞播只是解决了草地恢复中的一个很小的次要矛盾。其二,飞播带来了大量外来种,一些有毒的物种如醉马草就很容易混到羊柴的种子中飞到优质的草原中。大部分物种不是这个地区生长的,却因借助人的力量扩大了分布的地盘。这在短期内可能我们看不到它的危害,但从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则是不利的事情。其三,经济上不合算。因此,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生态上来看,飞播都是不合算的,甚至是有害的。 在那些治理难的“硬骨头”地区,最好的办法是“人退”,减少人为的压力,让自然去修复。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工业化的国家,也最早尝到了生态破坏的苦果。但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把历史上由于采矿(主要是采煤)而造成的废弃地恢复成了自然生态系统,并进一步规划成为世界上著名的乡村景观。他们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借助自然力进行生态恢复。利用自然力进行生态恢复的过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围封,就是在保证土壤不损失的前提下,保证种子、孢子、果实、萌生根和萌生苗等各类繁殖体能够“安家落户”并得以自然繁衍。利用自然力恢复成功的例子其实很多,例如1991~1999年的8年中,北京延庆山区搬迁人口4356户,山区人口由原来的近6万人减少到3万人,从而极大地缓解了山区森林的压力,林木覆盖率由原来的30%达到了目前的70%以上。香港嘉道里有一片山地,因为农业活动停止了,在40年的时间里自然恢复,形成了郁郁葱葱的森林。在浑善达克沙地,我们在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巴音胡舒噶查进行的4万亩的围封实验,滩地上的草本植物第1年就实现了全面恢复,植被覆盖度为100%,草层高度当年达80厘米以上,产草量820斤/亩/鲜重;第2年的草层高度就达1.43米,产草量5300斤/亩/鲜重,自然萌发的2年生榆树苗达321棵/平方米,据当地牧民讲已经全面恢复到了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第3年许多地块发现了高度达1.85米的赖草。在群落演替上,植物种类由当年的地榆、委陵菜、沙葱、冷

两种草原类型(荒漠草原、典型草原)群落特征的比较

两种草原类型(荒漠草原、典型草原)群落特征的比较 摘要:对西部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实习,在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进行实地考察采样,采集植被生物量,测量植被的密度及盖度,比较两种草原的不同,分析两种不同草原的成员类型。 关键词:荒漠草原典型草原植被类型盖度密度 在2013年7月初,我们在自治区西部西旗及锡林郭勒盟一带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实习,对这些不同地带的植被类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西旗进行了荒漠草原的采样和调查,在锡林郭勒地区进行了典型草原的采样和调查,在我自治区西部,阴山山脉隔断了地区,西部地区风沙大,降水少,草原呈现明显的带状分布,过渡明显,利于调查取证。下面将对此次实习进行分析和总结。 1.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的总体特征 荒漠草原是带干旱气候条件下,旱生、丛生小禾草和小半灌木占优势的植被类型。荒漠草原是草原类型中最旱化的草原类型,我们在朱日和镇对小针茅草原进行采样处理,这里的建群种是小针茅,是一种旱生丛生小禾草。荒漠草原常混生大量旱生小半灌木,并在群落中形成稳定的优势层片,荒漠草原属于自然带的一种,主要是受自然环境影响形成的。地理位置处于大陆部,年降水量≤200毫米。气候干燥,少雨,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次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不合理的放牧和开垦以及开采矿物,直接导致草原荒漠化的进程。荒漠草原主要分布于亚洲大陆部,如西旗一带,也就是我们实习所在之处。在荒漠草原以荒漠为主,生长的植物主要是一些耐旱,叶小而少而且根深的植物。原因是叶小而少可

以减少蒸发,根深可以充分吸取地下水分。 典型草原是温带寒冷、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多年生、旱生丛生禾草和杂类草占优势的植被类型。我们实习之中对典型草原的不同类型进行了多次采样研究,例如在锡林郭勒地区对不同退化程度的典型草原进行了详细的样本抽查。典型草原建群种由典型旱生植物组成,以丛生禾草为主,伴有中旱生杂类草及根茎苔草,有时还混生旱生灌木或小半灌木。分布典型草原的地区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降水量约为250至450毫米。典型草原主要由针茅、羊草、隐子草等禾草,伴生中旱生杂草、灌木及半灌木组成,草丛一般高30至50cm。典型草原的降水量较荒漠草原稍多,但是均处于大陆部,所生长的植物也多为旱生,但是同种植物在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生长的外形外貌不同,一般典型草原所生长的植物平均高度较荒漠草原高。 2.研究方法 (1)选取样地:在实习中我们对不同的草原类型随机选取样地进行采样,用 1m*1m的样线围成正方形的样地。 (2)测量高度,丛幅:在样线围成的样地中,我们选取一种植被类型,从中选出标准株(即在样地中此种植被类型中较为平均的一株),对标准株进行测量高度,丛幅等一些数据,记录在样地登记表中。 (3)采样:将测量完的植物一株一株的剪下,记录植物数量,进行装袋(4)风干测量:采集的植物要晒干,使其完全没有水分后进行植物干重测量,这就是植物的生物量,记录数据。 (5)计算:利用野外实习时测量的植物高度和丛幅,还有植物的干重进行计算,

生态补偿实施方案

科才乡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政策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切实加强我乡的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促进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草原和牲畜基本情况 全乡土地总面积1063平方公里,拥有天然草原145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145万亩。截至目前,全乡共落实禁牧草原面积74.5万亩,共有各类牲畜12万头(只)。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以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牧民增收为目的,以落实草原经营管理制度为基础,以强化草原执法监督为保障,以加强草原动态监测和技术推广为支撑,充分发挥牧民的主体作用,全面落实补奖政策,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增强畜产品生产和供给能力,稳定提高农牧民收入,促进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正确处理草原牧区人、畜、草的关系和牧民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推动草原畜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牧民收入增长,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草原牧区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2.政府主导,牧民自愿。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尊重农牧民意愿,发挥农牧民主体作用,明确农牧民权利、义务和责任,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农牧民在政策落实中直接受益。 3.强化基础,健全制度。做好基本草原划定、草原规范承包、基础数据核实等各项基础工作,为补奖政策落实创造条件。制定工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加大落实和执法监督力度,构建补奖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 4.封顶保底,注重公平。充分发挥补奖政策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注重各区域间的合理公平,在与退牧还草饲料粮补助政策合理衔接的基础上,确定符合我县实际的补奖标准。参照上年度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对每户的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资金发放总额度实行封顶保底。 5.明确责任,稳步推进。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责任,分级落实,积极实施,稳步推进。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加强工作指导,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注重政策落实,确保取得实际成效。 (三)主要目标。通过落实补奖政策,进一步巩固草原保护建设成果,推动基本草原划定,完善草原家庭承包经营,落实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制度,改善草原生态环境;调整牧草种植结构,加强优良牧草种植基地建设,为减轻草场压力、发展草业提供物质基础;改良畜牧品种,开展舍饲养殖和异地育肥,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切实做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减畜不减收”。 三、实施任务和要求 (一)实施禁牧补助。 1.划定禁牧区域。按照国家“对生态脆弱、生存环境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以及位于大江大河水源涵养区的草原实行禁牧封育”的要求,对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天然草原实行了禁牧封育,共落实禁牧草原面积74.5万亩。并按照《甘肃省禁牧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落实禁牧制度,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促进草原植被恢复。 2.兑付禁牧补助资金。根据国家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规定,青藏高原禁牧区补助标准为20元/亩,对实施禁牧的农牧户给予补助。禁牧期满后,根据草场生态功能恢复情况,继续实施禁牧或者转入草畜平衡管理。对落实禁牧措施、实行禁牧管护的农牧户,在核实造册、张榜公示的基础上,将禁牧补助资金通过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的方式,直接发

草原中常见的植物有哪些

草原中常见的植物有哪些 草原植被,由低温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时为旱生小半灌木)组成的植物群落。那么,草原中常见的植物有哪些呢? 此外,菊科、藜科和其他杂类草也占有重要地位。草原群落外貌呈暗绿色,植物体高度不大,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为主。普遍具有旱生结构,如叶面积缩小,叶片内卷,气孔下陷等;植物的地下部分发达,其郁闭程度常超过地上部分。多数植物根系分布较浅,集中在0~30厘米的土层中。草原植物群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建群植物生长、发育的盛季在六、七月份,不少植物的发育节律,随降水情况发生变异。以营养繁殖为主。 另外,草原植曙为适应干旱的气候,一般叶面积缩小,叶片内卷、气孔下陷、机械组织和保护组织完善;根系发达,根量大于地上枝叶生物量;草群中地面芽植物和地下芽植物占多数,高位芽植物极少。草原植物更新以营养繁殖为主,种子繁殖为辅,增加新生个体和繁衍后代的主要方式是分株撒裂和不定芽根蘖。草原群落的种类组成比较复杂,种的饱和度变化较大,每平方米波动幅度在8~35种之间。靠近森林区一侧,水热组合条件比较优越,草群高大茂密,层片结构复杂,季相华丽,生产力较高;毗邻荒漠区一侧,降水少,干燥度高,

草群逐渐稀疏低矮,外貌单调,生产力明显降低。根据草群组成和层片结构的差异,通常把草原划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3个亚型。 ①草甸草原,是草原中较湿润的类型。发育在黑钙土(或黑垆土)上,建群种为中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经常混生大量中生或中旱生双子叶杂类草及根茎禾草和苔草。 ②典型草原,是草原中分布最广泛的一个类型。发育在栗钙土上,建群种由典型旱生草本植物组成,以丛生禾草为主,伴生少量旱生和中旱生杂类草,有时还混生旱生小半灌木和灌木,形成独特的灌木草原。 ③荒漠草原,是草原中最干旱的类型。发育在棕钙土(或灰钙土)上,建群种由强旱生丛生小禾草组成,并常混生大量超旱生荒漠小灌木和小半灌木,有时还可成为共建种,形成荒漠化草原,雨季一年生植物层片和地衣、藻类层片的作用明显增强。

恢复植被办法

精心整理 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 呼和扎和小队街巷硬化工程 草原植被恢复方案 一、 1、 2、 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呼和扎和小队街巷硬化工程,全长24.369公里,拌合站占用草地约20亩,取土场占地约3亩,工程完工后,应采取草原植被恢复工程。

精心整理 二、生态影响 1、生态影响分析 该工程拌合站场地内原主要植被为锦鸡儿、针矛、沙蒿及部分草本植物,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土地风化严重,植被退化。项目施 2、 人员的防火意识教育,要重视草原防火工作;注意卫生,控制 扬尘、上垃圾和建筑垃圾对周边草场的污染。 (3)施工结束 对临时占用草原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和相应的绿化,以减少风化沙发面积,降低项目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 总之,项目建设要严格按照环评文件要求实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文明施工,尽量少破坏原生植被。 三、植被恢复及绿化措施 1、管理措施 通过工程建设单位自身教育宣传,增强广大员工自觉维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意识,同时通过草原监理机构的有效监管,可以做到草 原生态环境维护和工程建设的“双赢”。通过有效合理的使用工程用地,减少临时建筑用地,保护好生态环境,竣工后实施有效的生物 恢复,采取生态措施恢复植被。 (1)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自治区农牧业厅、环保局的有关意见和批复实施,及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 (2)在工程建设中要合理安排各项工艺,尽量减少工程占地。 (3)在各项工程建设中,要合理安排临时用地,禁止乱堆乱放,禁止车辆在草原上随意行驶,减少破坏草原的面积。 (4)在施工期要加强草原保护措施的管理,加快生态系统的建设速度,充分发挥林草体系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大气的生态 环境综合效益。 .

草原常见植物(东北)

Unian的山丹丹花 科学分类:界:植物界Plantae 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单子叶植物纲Liliopsida 目:百合目Liliales 科:百合科Liliaceae 属:百合属Lilium 属百合科,多年生长的球根花卉,成年种球开花8至12朵,花期为6月中旬到9月中旬,多在黄土高原的阴坡上与杂草伴生。因其花色鲜红、生命力极强受到人们的喜爱。山丹丹长一年,多开一朵花。你看,十三朵。是草本植物,单株单蕾,每株四、五片花瓣,整棵植物的形状有点像蒲公英,但绿色的部分没有蒲公英那么多,那么密。 野百合 分类:蝶形花科(或豆科蝶形花亚科),野百合属。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100厘米,被紧贴稍长的毛,毛略粗糙。 生境:生于山坡草地、路旁或灌木丛中。 分布: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东、华南以及西南各地。 用途:全草入药,有散积、消肿的功效,近来还用作抗癌药。清热,利湿,解毒。治痢疾,疮疖,小儿疳积。近试用于治疗癌症。 药理研究证明,百合有升高血细胞的作用,因此对多种癌症都有较好的疗效。风寒外感者忌用。临床试用于皮肤癌及子宫癌有较好的疗效,对白血病亦有一定效果。此生物碱为双稠吡咯啶类,其抗癌作用与烷化剂相似。 开发前景:在园林园艺上:野百合花朵洁白、芳香,可以将它种植于假山、林苑、庭院中,主要用以布置自然式的风景。在植物园可以作为品种收藏保存。还可以将其矮化作盆花等等。线叶菊 主要是东北、内蒙古地区 生物生态特征线叶菊是多年生轴根牧草。它在我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5月中、下旬开始萌动,7月开花,8月上旬果实成熟。9月中、下旬霜冻来临,瘦果脱落,叶片变红,植株开始枯萎。根系不发达。在山地及丘陵石质地上,主根仅可伸入土中30厘米左右,侧根较发达。线叶菊属于温带耐寒的中早生多年生草本,性喜湿润,能耐寒冷,为山地草原的重要建群种。在森林草原地带,线叶菊草原是分布广泛的优势群系,见于低山丘陵坡地的上部及顶部;在典型草原地带则限于海拔较高的山地及丘陵上部。线叶菊的自然更新主要靠种子繁殖,通常于7—8月份雨季到来后出现大量线叶菊幼苗,但保存率很低,绝大多数幼苗越冬之前死亡。个体发育十分缓慢,一般在15—20年后,才首次开花结实。据报道,线叶菊的寿命最长可达130年以上。 饲用价值线叶菊为中等或劣等饲用植物。青鲜状态一般不为家畜所采食。当秋季霜冻后,植株变成红色或暗褐色时,马、羊才开始采食。冬季和早春家畜也不乐食。枯草期的茎叶非常脆弱,易于折碎,因而不宜调制干草利用,利用率较低。植株质地较粗糙,营养价值

关于草原植被恢复费的有关政策

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同意收取草原植被恢复 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综〔2010〕29号 农业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物价局: 为保护和恢复草原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规定,现将草原植被恢复费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行矿藏勘查开采和工程建设征用或使用草原的单位和个人,应向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草原监理站(所)缴纳草原植被恢复费。 因工程建设、勘查、旅游等活动需要临时占用草原且未履行恢复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向县级以上地方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草原监理站(所)缴纳草原植被恢复费。 在草原上修建直接为草原保护和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以及农牧民按规定标准建设住宅使用草原的,不缴纳草原植被恢复费。 二、草原植被恢复费收费标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另行制定。 三、勘查、开采矿藏和工程建设需征用或使用草原的,用地单位和个人应按规定权限向省级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的,向省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草原监理站(所)缴纳草原植被恢复费。用地单位和个人在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时未获批准的,省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草原监理站(所)应当将收取的草原植被恢复费全部退还用地单位和个人。 四、县级以上地方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草原监理站(所)收取草原植被恢复费,使用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财政票据。 五、县级以上地方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草原监理站(所)收取的草原植被恢复费,全额缴入地方国库,具体缴库办法按照省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草原植被恢复费收入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第103类“非税收入”02款“专项收入”13项“草原植被恢复费收入”。 六、征用或使用草原未获得建设用地批准,省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草原监理站(所)需将收取的草原植被恢复费退还用地单位和个人时,应由省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草原监理站(所)按实际发生的退还金额,附有关证明材料,向省级财政部门申请办理草原植被恢复费退库手续。 七、草原植被恢复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专项用于草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草原植被恢复、保护和管理。使用范围包括:草原调查规划、人工草原建设、草原植被恢复、退化沙化草原改良和治理、草原生态监测、草原病虫害防治、草原防火和管护等开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或挪作他用。 八、省级财政部门商同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以下各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的恢复草原植被职责,确定草原植被恢复费在省以下各级之间的资金使用比例,并报财政部备案。 九、县级以上地方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按规定编制草原植被恢复费收支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财政部门根据县级以上地方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开展草原植被恢复、保护和管理工作需要,核定草原植被恢复费支出预算。草原植被恢复费支出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第213类“农林水事务”01款“农业”53项“草原植被恢复费支出”。草原植被恢复费的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十、县级以上地方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草原监理站(所)应严格按照本规定执

克什克腾旗草原植被遥感监测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f1467748.html, 克什克腾旗草原植被遥感监测方法 作者:范雪松翟志军姚淑珍航盖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30期 在克什克腾旗草原植被牧草监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遥感监测在草原植被监测上的应用,通过对比以往的监测方法,遥感监测可以通过遥感图像进行大面积监测,在精度和尺度上都有大幅提升,具体介绍了遥感技术在草原植被监测上的方法,通过ArcGIS软件对遥感数据进行分析,更好进行植被监测。 草原植被是指覆盖于地面表层的植物群落总和,其中包括草地、灌木、森林、农作物等。草原植被是整个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植被覆盖于地表,它把土壤、水体、大气圈层紧密联系在一起,草原植被自身脆弱,恢复周期长,如果受到破坏,那不仅会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也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草原植被遥感监测是利用3S技术,即RS(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结合地面调查结果而实现对草原植被的监测。草原植被遥感监测内容主要包括草原植被长势、草原植被生物量监测等内容。随着3S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特别是对地观测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空间与时间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获取技术的不断完善,草原植被遥感监测也迅速发展。再加之畜牧业生产可持续稳定发展需求的推动,使得近几年我国利用遥感技术对草原植被、草原灾害等的监测手段得到了长足发展。我国是草原大国,有天然草地近3.9亿hm2,占国土总面积的41.41%,但北方草原90%已经或正在退化,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草原植被的宏观遥感监测是快速、准确了解草原状况,实现对草原科学管理和保护的重要依据。 遥感是通过非直接接触,远距离感知物体的一种技术手段。遥感技术获取某一地区的植被信息,是一种新型有效的监测手段。传统的植被监测通常采用野外目视观察法,该方法虽然简单,但是费时费力,不易于长期监测,而且监测范围有限,特别是在克什克腾旗境内,地形复杂多样,一些人工无法到达的地段无法监测,形成监测盲区,造成监测结果缺失,相比较遥感监测,遥感监测具有范围广的特点。 一、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 (一)遥感数据预处理 遥感监测草原植被是根据草原植被光谱特性决定的,植物中的叶绿素可以吸收可见光,其中对红光波段具有强吸收性,而对近红外波段具有高反射性,通过对这些波段的组合分析,可以较好的区分植被和非植被信息,其中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最常用的植被指数,可以

内蒙古九大草原.五大沙漠.四大沙地

内蒙古九大草原.五大沙漠.四大沙地 内蒙古九大草原、五大沙漠、四大沙地……亲,你都知道吗? 呼伦贝尔草原—— 位于内蒙古高原最东端的呼伦贝尔高原,北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同蒙古国交界,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达1723公里。因呼伦湖和贝尔湖两个泊而得名。高原内山丘环抱、波状起伏,森林茂密、草原广阔,加之大片的沙地和丰富的水源,形成了山水相映、林草同辉、沙环水饶的独特高原风光。 呼伦贝尔草原闻名世界,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的基地和最好的天然牧场,有'牧草王国'之称,也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 科尔沁草原—— 科尔沁草原又称科尔沁沙地,沿用古代蒙古族部落名称命名,科尔沁草原处于西拉木伦河西岸和老哈河之间的三角地带,西高东低,绵亘400余千米,面积约4.23 万平方千米。 属内蒙古赤峰市的翁牛特旗、敖汉旗与通辽市的开鲁县、通辽市和科尔沁左翼后旗、奈曼旗、库伦旗辖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贡格尔草原—— 贡格尔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西北、西南部,巴彦高勒苏木、克旗达来诺日苏木和达日罕乌拉苏木境内,距离旗政府所在地经棚镇35公里,占全旗天然草牧场的18.8%。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内蒙古草原,303国道横穿其间,交通十分方便。 地理坐标为东经116°12′—117°57′,北纬43°20′—34°33′,总面积101900公顷。保护区南部与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东与三义乡、新庙乡毗邻;西与阿其乌拉苏木交界;北与白音查干苏木接壤。 总面积480万亩,其中农田面积1400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4%;湿地面积12100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1.9%;草原面积88400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86.7%。 乌兰布统草原—— 乌兰布统草原曾是清朝皇家木兰围场区,这里有辽阔的草原、幽静的白桦林、世界珍稀树种沙地云杉;有滦河源头、金莲花滩在内的6万亩湿地;有历史文化遗迹:乌兰布统古战场、将军泡子、十二座连营、佟国纲墓;《还珠格格》《康熙王朝》《汉武大帝》等古装和现代影视剧曾在这里拍摄。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IMGRASS)综合研究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IM GRASS )综合研究 吕达仁1,陈佐忠2,陈家宜3,王庚辰1,季劲钧1,陈洪滨1,刘钟龄4,张仁华5,乔劲松1,陈有君4 (1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 GEO ),北京100029;2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31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北京100871;41内蒙古大学资源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5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29) 摘 要:为深化对中纬半干旱草原气候生态相互作用过程、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贡献的认识,一项名为“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IM GRASS )”的基金重大项目于1997— 2001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执行。IM GRASS 计划在1998年草原生长季节、在所选定的以典型草 原为主,包括草甸草原、稀疏沙地草原等在内的中尺度试验区开展了多点、多要素的综合观测。观测内容包括土壤、植被、大气的相关要素和发生于地气界面的潜热、感热通量,还包括N 2O ,CH 4,CO 2等微量气体交换量、辐射与降水分布。除1998年中尺度观测试验外,在1999—2001年在代表性地点进行了微量气体收支、遥感和沙尘天气相关的专项观测,结合草原站已进行的长期监测资料,分析气候生态长期相互作用,特别是人类活动干预的影响。在分析观测结果的基础上,对该地区的气候生态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文章作为介绍IM GRASS 计划的第一部分,对该项研究计划作一全面简要介绍,包括科学目标、计划实施实验区背景、中尺度综合观测,并对实验所得大气边界层结构、辐射通量、沙地土壤水份状况、地表反射率谱与遥感测量等提供了个例分析,并简单介绍IM GRASS 数据库。有关与全球变化有关的几个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将在本期刊中另文进行介绍。 关键词:陆气相互作用;IM GRASS ;半干旱草原;温室气体;中尺度模拟;BAHC ;气候生态相互作用中图分类号:X17;P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321(2002)02029512 收稿日期:200203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9790020);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B KZ951) 作者简介:吕达仁(1940—  ),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气物理学专业。国际日地物理委员会(ICSU/SCOSTEP )学术委员,国际中层大气委员会(IAMAS/ICMA )委员,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IM GRASS )负责人。  引言 全球变化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地球和生命科学界共同关注的研究前沿和科学攻坚方向之一。在全球已经形成了以三大计划(WCRP ,IG BP ,IHDP )为总体框架的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并 在执行中对总体目标与各项具体核心研究计划的构成进行协调。从全球变化研究开展以来,可以看出 的突出的一点是,科学界更为强调气候、环境、生态和人类活动之间高度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对人类活动 引起的全球变化过程的干预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及 其人类活动干预体现于地球系统的各层圈之间的各种过程。其中的陆面过程,即水文过程和土壤植被 大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和区域的气候、环境和生态系统各自的响应和反馈是最基本的前沿问题之 一。在全球变化研究的各核心计划中,WCRP/ GEWEX 、IG BP/BAHC 以及IHDP/L UCC 3个核心 计划均与此密切相关。各国和国际合作在十几年来已经执行了以上述3个核心计划之一为主的大量实验计划。我国科学界对此也已有积极的投入[1],其中HEIFE 计划对西北地区黑河流域沙漠、戈壁、绿洲的陆气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陆气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特点是陆地地表的不同气候生 第9卷第2期2002年4月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China University of G eosciences ,Beijing ) Vol.9No.2Apr.2002

恢复植被方案

恢复植被方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 呼和扎和小队街巷硬化工程 草原植被恢复方案 鄂尔多斯市泰发祥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呼和扎和小队 街巷硬化工程项目部 2016年4月28日 一、概况 1、自然环境 该项目位于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嘎查境内,地势平坦,起伏不大,土壤成分以钙土为主,部分地区也有不少风积沙,自然区划VI区,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植被以野生植物为主,稀疏、低矮,是发展草原畜牧业的地方。 2、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呼和扎和小队街巷硬化工程,全长公里,拌合站占用草地约20亩,取土场占地约3亩,工程完工后,应采取草原植被恢复工程。 二、生态影响 1、生态影响分析

该工程拌合站场地内原主要植被为锦鸡儿、针矛、沙蒿及部分草本植物,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土地风化严重,植被退化。项目施工期拌合站场地将全部清除 原有植被,平整场地。这将造成草原植被破坏,同时项目建设将破坏和改变原有 地貌,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产生很大影响。 2、生态影响防治措施 (1)合理规划和设计 使项目对草原的临时占用达到最少程度,拌合站要合理规划设备、储料场及进场道路的位置,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 (2)施工阶段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施工范围严格控制在规划范围内,防止施工机械对草原植被的扰动破坏;加强对施工人员的防火意识教育, 要重视草原防火工作;注意卫生,控制扬尘、上垃圾和建筑垃圾对周边草 场的污染。 (3)施工结束 对临时占用草原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和相应的绿化,以减少风化沙发面积,降低项目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总之,项目建设要严格按照环评文件要求实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文明施工,尽量少破坏原生植被。 三、植被恢复及绿化措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