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质1第5章 思习题

水质1第5章 思习题

水质1第5章  思习题
水质1第5章  思习题

过滤思考题

1、简述过滤机理。

2、从滤层中杂质分布规律,分析改善快滤池的几种途径和滤池发展趋势。

3、直接过滤有哪两种方式?采用原水直接过滤应注意哪些问题?

4、清洁滤层水头损失与哪些因素有关?过滤过程中水头损失与过滤时间存

在什么关系?

5、什么叫“等速过滤”和“变速过滤”?两者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形成?分

析两种过滤方式的优缺点。

6、什么叫“负水头”?它对过滤和冲洗有何影响?如何避免滤层中“负水

头”产生?

7、什么叫滤料“有效粒径”和“不均匀系数”?不均匀系数大对滤和反冲

洗有何影响?“均质滤料”的涵义是什么?

8、双层和多层滤料混杂与否与哪此因素有关?滤料混杂对过滤有何影响?

9、滤料承托层有何作用?粒径级配和厚度如何考虑?

10、滤池反冲洗强度和滤层膨胀度之间关系如何?当滤层全部膨胀起来以

后,反冲洗强度增大,水流通过滤层的水头损失是否同时增大?为什

么?

11、什么叫“最小流态化冲洗流速”?当反冲洗流速大于最小流态化冲洗流

速时,如何计算滤层水头损失?

12、滤池反冲洗强度如何计算?增大反冲洗强度对冲洗效果有什么影响?

13、滤池冲洗有哪几方式?各有何优缺点?

14、大阻力配水系统和小阻力配水系统的函义是什么?各有何优缺点?大阻

力配水系统设计有哪些要求?

15、小阻力配水系有哪些形式?大、小阻力配水系统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16、冲洗水塔或冲洗水箱高度和容积如何确定?

17、普通快滤池的冲洗排水槽设计应符合哪些要求?

18、所谓V型滤池,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19、简要地综合评述普通快滤池、无阀滤池、V型滤池及压力滤池的主要优

缺点和适用条件。

20、滤层含污能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21、均质滤料滤池和普通快滤池的反冲洗过程有什么不同?

22、滤池单水反冲洗的原理是什么?气水反冲洗的原理是什么?

23、V型滤池“V”形槽的作用是什么?

习题

1、设大阻力配水系统干管起端流速为1m/s;支管起流速为2m/s;孔口流速为3m/s。试通过计算说明该配水系统的配水均匀性是否达到95%以上。

2、设滤池平面尺寸为5.4m(长)×4m(宽)。滤层厚70cm。冲洗强度q=14L/(s·m2),滤层膨胀度e=40%。采用3条排水槽,槽长4m,中心距为1.8m。

求:

(1)标准排水槽断面尺寸;

(2)排水槽顶距砂面高度;

(3)校核排水槽在水平面上总面积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滤池平面尺寸、冲洗强度及砂滤层厚度同第2题,并已知:

冲洗时间6min;承托层厚0.45m;大阻力配水系统开孔比a=0.25%;滤料密度为2.62g/cm3。;滤层孔隙率为0.4;冲洗水箱至滤池的管道中总水头损失按0.6m计。求:

(1)冲洗水箱容积;

(2)冲洗水箱底至滤池排水冲洗槽高度。(设计参数自己选用)。

4、取天然海沙砂样200g,筛分试验结果见下表。如果设计d10=0.54mm,k80=2.0 筛选滤料时,筛除的砂料比例是多少?

筛分试验结果

5、根据上题筛选滤料,去滤料粒径d的大小为:0.59mm ≤ d <2.36mm,设计的滤层厚为70cm,空隙率m0=0.41,滤料球形度系数为φ=0.94,当滤速为10m/h、水温20℃时的滤层起始过滤水头损失是多少?

大作业

设计计算55000m3/d的快滤池或v型滤池一座。

水质工程学复习题整理

BOD —容积负荷率:为单位曝气池容积m3,在单位时间d 内接受的有机物量. 单位:[质量][体积] [时间] = = = 2 污泥沉降比 SV :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 30 分钟后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 MLSS :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质量。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MLVSS :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 BOD 污泥负荷率:曝气池内单位重量(kg )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d )内接受的有机物量(kgBOD )。有时也以 COD 表示有机物的量,以MLVSS 表示活性污泥的量。 单位:kgBOD/(kgMLSS·d ) 公式Ns=F/M=QS 0/VX 污泥容积指数:从曝气池出口处取出的混合液,经过 30min 静沉后,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 单位 mL 公式 SVI=SV/MLSS 氧转移效率 (EA):通过鼓风曝气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氧量占总供氧量的百分比。 活性污泥的比耗氧速率: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消耗的溶解氧量, 单位为mgO 2/(gMLVSS·h)或mgO 2/(gMLSS·h) 污泥龄:在反应系统内,微生物从其生成到排出系统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反应系统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 的时间。从工程上来说,在稳定条件下,就是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之比。 污泥回流比:污泥回流比(R )是指从二沉池返回到曝气池的回流污泥量 QR 与污水流量 Q 之比。 -1 d -1 污泥解体:当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处理水质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坏等为污泥解体现象。 污泥膨胀:污泥的沉降性能发生恶化,不能在二沉池内进行正常的泥水分离的现象。 污泥上浮:污泥(脱氮)上浮是由于曝气池内污泥泥龄过长,硝化进程较高,但却没有很好的反硝化,因而污泥在二沉池 底部产生反硝化,硝酸盐成为电子受体被还原,产生的氮气附于污泥上,从而使污泥比重降低,整块上浮。另,曝气池 内曝气过度,使污泥搅拌过于激烈,生成大量小气泡附聚于絮凝体上,或流入大量脂肪和油类时,也可能引起污泥上浮。 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的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的变化过程。 同步驯化法:为缩短培养和驯化时间,把培养和驯化这两个阶段合并进行,即在培养开始就加入少量工业废水,并在培 养过程中逐渐增加比重,使活性污泥在增长过程中,逐渐适应工业废水并具有处理它的能力。 生物膜法:生物膜法处理废水就是使废水与生物膜接触,进行固、液相的物质交换,利用膜内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使 废水获得净化,同时,生物膜内的微生物不断生长与繁殖。 生物转盘:一种好氧处理污水的生物反应器,由许多平行排列浸没在氧化槽中的塑料圆盘(盘片)所组成,圆盘表面生 长有生物群落,转动的转盘周而复始地吸附和生物氧化有机污染物,使污水得到净化。 生物转盘容积面积比(G):又称液量面积比,是接触氧化槽的实际容积 V(m3)与转盘盘片全部表面积 A(m2)之比, G=(V/A)*1000 (L/m2)。当 G 值低于 5 时,BOD 去除率即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所以对城市污水,G 值以介于 5 至 9 之间 为宜。 稳定塘:是人工适当修正或人工修建的设有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污水在池塘内流动 缓慢,贮存时间较长,以太阳能为初始能源,通过污水中存活的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和包括水生植物在内的多种生物的综 合作用,使有机污染物的易降解。 污水土地处理:污水有节制的投配到土地上,通过土壤-植物系统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吸附、过滤与净化作用和自 我调控功能,使污水可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得以降解净化,氮磷等营养物质和水分得以再利用,促进绿色植物增长并获得 增产。 慢速渗滤处理系统:将污水投配到种有作物的土地表面,污水缓慢的在土地表面流动并向土壤中渗滤,一部分污水直接 为作物所吸收,一部分则渗入土壤中,从而使污水达到净化目的的一种土地处理工艺。 消化池的投配率:投加量和总量的比数,每天需要投加的投加量和消化池的有效容积的比就是投配率。 熟污泥:消化污泥。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进行消化,使污泥中挥发物含量降低到固体相对不易腐烂和不发恶臭时的污泥。 污泥含水率(计算公式):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P1,V1,W1,C1—污泥含水率为 p2 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P2,V2,W2,C2—污泥含水率变为 p2 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团体物浓度; 有机物负荷率( S ):有机物负荷率是指每日进入的干泥量与池子容积之比。 V 1 V 2 W 1 W 2 100 p 2 100 p 1 C C 1 挥发性固体和灰分:挥发性固体, 即 VSS ,通常用于表示污泥中的有机物的量;灰分表示无机物含量。 湿污泥比重:湿污泥比重等于湿污泥量与同体积的水重量之比值。 填空 活性污泥法有多种处理系统,如 传统活性污泥法、 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完全混合性污泥法、 分段进水活性污泥法、 渐减曝气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如下,BOD 5:N:P =100:5:1。 活性污泥微生物增殖分为 适应期、对数增殖期、稳定期、内源呼吸期。

水质理化检验 名词解释

水质理化检验名词解释 1.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 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2.现场空白样:在现场以纯水作样品,按测定项目的采样方法和要求,于样 品相同条件下装瓶、保存、运输,直至送交实验室分析。 3.回收率:在实际工作中,在试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经分离富集后, 测得标准物质的量与加入标准物质的量之比即为回收率。 4.富集效率:富集效率是指富集到待测组分的量与待测组分总量之比。 5.表色:是指没有除去悬浮物的水所具有的颜色,包括溶解性物质和不溶解 性悬浮物质产生的颜色。 6.真色:是指去除悬浮物后水的颜色,仅由溶解性有色物质所产生。 7.浑浊度:表示水中含有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而呈混浊状态,造成通过水的光 线被散射或光线透过时受阻程度。 8.溶解性总固体(TDS):是指水经过过滤后,在一定温度下烘干所得的固体 残渣,主要包括不易挥发的可溶性盐类、有机物和能通过滤器的不溶性微粒等,又称为可过滤性固体或过滤性残渣。 9.总硬度:主要是指溶于水中的钙盐、镁盐类的含量。 10.活性浓度:应用水的指导水平用每一升的放射性核素的活度表示,用活度 每升(Bq/L)表示。 11.硫化物:指电正性较高的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与硫形成的化合物。 12.活性磷:水样未经预水解或氧化消解所测出的正磷酸盐。 13.有机磷:水样中有机物被氧化消解后测出的正磷酸盐,又称为有机结合磷。 14.总磷:包括正磷酸盐、缩合磷酸盐和有机磷化合物,既包括溶解性磷酸盐, 又包括颗粒状的磷酸盐。 15.溶解氧(DO):溶解于水中的单质氧,以氧的浓度(mg/L)表示。 16.化学需氧量(COD):在一定条件下,经重铬酸价氧化处理,水中溶解性物 质和悬浮物消耗重铬酸钾所对应的氧的质量浓度。 17.生化需氧量(BOD):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的物质, 特别是分解有机物的生物化学过程消耗的溶解氧。 18.总有机碳(TOC):是指1升水中的有机物的总碳量,包括溶解性和悬浮性 有机碳的含量。 19.挥发性酚类:即蒸馏时能随水蒸气一起挥发的酚类。 20.表面活性剂:是一种能降低水和其他溶液体系表面张力的物质,具有固定 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 21.挥发性卤代烃:烃分子中的氢被卤素取代且沸点低于150℃的一类化合物。 22.纯水:以市政自来水为原水,经初步净化、软化,使水中溶解的矿物质以 及其他有害物质全部去除的水。 23.净水:以市政自来水为原水,通过吸附、超滤以去除水中有害物质而保留 原水中的溶解性矿物质的水。

水质工程学下册试题

作业一 BOD:由于微生物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COD: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成CO2与水所消耗氧化剂中的氧量,称为化学需氧量。 TOC:在900℃高温下,以铂作催化剂,使水样氧化燃烧,测定气体中CO2的增量,从而确定水样中总的含碳量,表示水样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 TOD:有机物主要组成元素被氧化后,分别产生二氧化碳,水,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所消耗的氧量称总需氧量TOD。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地表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 水体自净:污水排入水体后,一方面对水体产生污染,另一方面水体本身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过程 污泥沉降比:污泥沉降比(SV)是指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沉淀30分钟沉淀污泥与所取混合液之体积比为污泥沉降比(%)。 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质量。

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表示的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有机性固体物资部分浓度。 氧转移效率 (EA):是指通过鼓风曝气系统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氧量占总供氧量的百分比(%) BOD 污泥负荷率(标明公式,单位):表示曝气池内单位重量(kg)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d)内接受的有机物量(kgBOD)。P14 污泥容积指数(SVI):指从曝气池出口处取出的混合液经过30分钟静沉后,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SVI=SV(ml/L)/MLSS(g/L) 活性污泥的比耗氧速率:是指单位质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 泥龄:是指在曝气池内,微生物从其生长到排出的平均停留时间。 污泥回流比:是指从二沉池返回到曝气池的回流污泥量Q R与污水流量Q的比值。 BOD—容积负荷率(标明单位):表示为单位曝气池容积(m3)在单位时间(d)内接受的有机物的量。P14 1、什么是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正常运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答:往生活污水中通入空气进行曝气,持续一段时间以后,污水中即生成一种褐色絮凝体,该絮凝体主要由繁殖的大量微生物所构成,可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并易于沉淀分离,从而得到澄清的处理出水,这种絮凝体就是活性污泥。具备的条件:P2

卫生检验水质理化检验复习题及答案课件.doc

一题:术语解释 水圈质量控制水资源检出限水的社会循环空白实验 水污染校准曲线工作曲线标准曲线 二题:判断题 1.一般天然淡水含有三类物质:溶解性物质、胶体物质、悬浮颗粒物。对 2.水环境包括整个水圈及生存于水中的生物群落和与水体共存的底泥。对 3. Ⅲ类水域,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娱乐用水区。错 4.2004 年我国130000Km 河流中,全年期水质为Ⅲ类水河长占12.8% 错 5. 2004 年我国在评价的50 个湖泊中,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有18 个。对 6.全球的水总储量约为13.8×108 Km3。错 7.在全球的水总储量中,77.2 %为淡水。错 8.水具有流动性、不可替代性、可更新性、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和商品性等诸多特点。对 9.一个人体内水量比维持平衡的水量减少4~5 L ,就会死亡。错 10.我国依据地表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四类。错 三题:选择填空 9 3,其中( 2.78 )%为淡水。 1.全球的水总储量约为(13..8*10 )Km 1.在全球的淡水中,2 2.4%为河流、湖泊等地表水。 2.在全球的淡水中,77.2 %为冰川。 2.水具有流动性、不可替代性、可更新性、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和( C )性等诸多特点。 A 可塑性 B 扩散性 C 商品性 D 治疗性 3.一个人体内水量比维持平衡的水量减少( C )L ,就会死亡。 A 4~5 B 5~6 C 7~8 D 9~10 4.我国依据地表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 C )类。 A 三 B 四 C 五 D 六 1.在(A)条件下,Gr(VI )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配合物,测定540nm 波长的吸光度,与标准比较定量。 A、酸性 B、碱性 C、37° C D、100° C 2.测定水中总铬时,除去高锰酸钾的方法为( A ) A.沿瓶壁加入95%的乙醇2ml,继续加热煮沸,直至溶液变为棕色 B.沿瓶壁加入95%的乙醇2ml,继续加热煮沸,直至溶液变为无色 C.沿瓶壁加入0.01 mol/L (1/2H2C2O4)2ml ,继续加热煮沸,直至溶液变为棕色 D.沿瓶壁加入0.01 mol/L (1/2H2C2O4)2ml ,继续加热煮沸,直至溶液变为无色 3.清洁的地面水在正常情况下,所含溶解氧接近饱和状态,海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约为淡水的

水质工程学习题.doc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 试卷装订封面 学年第学期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生系别 专业 班级 任课教师 阅卷教师 考试方式开卷□闭卷∨ 考试日期 考试时间 阅卷日期 装订教师 装订日期 缺卷学生姓名及原因: 无 附:课程考试试卷分析表、期末考核成绩登记表

第一章水质与水质标准 1.天然水体中的杂质如何分类。 按不同的原理,对天然水体的杂志进行分类: (1) 按水中杂质的尺寸,可以分为:溶解物,胶体颗粒和悬浮物; (2) 从化学结构上可以分为:无机杂质,有机杂质,生物(微生物); (3) 按杂质来源可以分为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物质。 2.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指标可分为哪几类。 (1)微生物标准;(2)水的感官性状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3)毒理学指标;(4)放射性指标。 3.地下水与地表水相比,有哪些特点。 由于通过土壤和岩层的过滤作用,所以地下水没有悬浮物,通常是透明的。同时通过溶解了土壤和岩层中的可溶性矿物质,所以含盐量、硬度等比地表水高。地下水的水质、水温一般终年稳定,较少受到外界影响。受水体流经的土壤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条件的 影响,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水质会有较大差异。 4.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有哪些危害。 水体的富营养化是指富含磷酸盐和某些形式的氮素的水,在光照和其他换进条件适宜的 情况下,水中所含的这些用营养物质是水中的藻类过量生长,随后藻类死亡和随之而来异养 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使得水中的DO 被迅速耗尽,造成水体质量恶化和水生态环境结构破坏 的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1)造成水体感官性污染,使藻类过度繁殖,水有霉味、腥臭味,使水体混浊,透明度下降(2)消耗水体的溶解氧(3)向水体释放毒素,使人和牲畜得 病(4) 影响供水水质,并增加供水成本(5)对水生生态造成影响。 5.什么是水体自净。为什么说溶解氧是河流自净中最有力的生态因素之一。 水体自净是指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污染物的总量减少或浓度降低,曾受污染的天然水体部分地或完全的恢复原状的现象。 溶解氧是维持水生生态平衡和有机物能够进行生物分解的条件,DO 越高,说明水中的 有机污染物越少,DO 接近饱和时,水体是清洁的,因此DO 是河流自净中最有利力的生态 因素。 6.用哪两个相关的水质指标描述水体的自净过程。 BOD 和DO 。

水质理化检验

1.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得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征得改变, 从而影响水得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得现象),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工农业与水产业得发展、破坏生态平衡),污染源(自然污染源与人为污染源)。 2.水质(水及其中杂质共同表现出来得综合特征),水质指标(衡量水中杂质得具体尺度)分类 (从卫生学角度可将其分为感官性状、化学、毒理学、细菌学与放射性等类;从污染监测角度出发,可将其分为一般性状指标、有机污染得三氧平衡参数、富营养污染指标、无机污染指标、有机毒物污染指标、放射性污染指标、病原微生物污染指标、水生生物相组成指标等类)。 3.水质理化检验得任务(水质本底检测,水污染现状与趋势监测,污染源与污染程度监测,为 污染预测与预报提供资料),特点(测定对象多变,待测成分含量变化大,干扰严重,可供选择得方法多),方法要求(适用范围广,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分析周期短,经济实用)。 4.对一条较长得河流进行污染调查时,应根据河流得不同流经区域设置背景断面、控制断面 与消减断面。背景断面一般设置在污染源上游100m处,控制断面就是用于了解水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变化情况得断面,通常应设置在排污区(口)下游,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消减断面设在控制断面下游一定距离,估计水体基本达到自净得地方(一般至少距离城市与工业区1500m以上)。 5.采样量:水质理化检验所需得水样量取决于检测项目,不同得检测项目对水样得用量有不 同得要求,应根据各个监测项目得实际情况分别计算,再适当增加20%~30%。 6.测定油类得水样单独采样,应在水面至300mm深处采集柱状水样,不得用采集得水样冲洗 采样瓶(容器),全量分析测定。 7.质量控制样品有现场空白样、运输空白样、现场平行样与现场加标样或质控样,通过对以 上质控样品得分析,可对水样采集进行跟踪控制。 8.水样保存作用(减少水样得生物化学作用,减缓氧化还原作用,减少被测组分得挥发损失, 避免沉淀、吸附或结晶物析出所引起得组分变化),方法(冷藏与冷冻、过滤与离心分离、加生物抑制剂、加氧化剂或还原剂、调节PH值)。 9.分离富集方法(液液萃取、离子交换、吸附剂吸附、沉淀或共沉淀、泡沫浮选与气体发生 等),如何评价(待测成分得回收率、富集效率、操作中得沾污或损失、操作就是否简便快速、能否有效去除影响测定得干扰物质、就是否利于成批样品分析、成本就是否低廉、就是否对人体及生态环境有不良得影响等)。 10.固相萃取步骤(萃取柱得预处理、上样富集、淋洗杂质、洗脱待测物),萃取柱预处理一般 用两种溶剂,一种溶剂主要用于出去吸附剂上得杂质,另一种溶剂就是使吸附剂溶剂化,当样品溶剂通过萃取柱时,样品溶液可与溶剂化得吸附剂紧密接触,进而提高待测物得富集效率与测定得重复性。 11.固相微萃取技术克服了需要大量溶剂与大量样品、处理时间长与操作步骤繁琐等缺点, 简化了样品处理过程,缩短了分析周期,提高了分析灵敏度,易于实现自动化。 12.浑浊度(表示水因含悬浮物与胶体物质而呈混浊状态,造成通过水得光线被散射或对光线 透过受到阻碍得程度),影响因素(悬浮物得含量,悬浮颗粒得粒径、形状与入射光波长)。 13.电导率(截面积1cm2,高度1cm得水柱所具有得电导能力,单位为西门子/厘米),测定原理 (电导分析法,在硬质玻璃烧杯盛装得水样中,插上一对面积相同、极间距离恒定得铂电极组成电导池,与仪器连接构成电桥平衡式或分压式测量电路。接通电导池之前,调节电桥打到平衡,仪器指针为零,接通电导池后,电桥平衡被打破,仪器显示出水样得电导率)。14.溶解性总固体得测定就是蒸干水分再称重得到得,因此选定蒸干得温度有很大得关系,一 般规定在105°C,但105°C得烘干温度不能彻底除去高矿化水样中盐类所含得结晶水,因此高矿化水采用180°C得烘干温度,可得到较为准确得结果。

水质工程学(上)答案

14章 4.反应器原理用于水处理有何作用和特点? 答:作用:推动了水处理工艺发展; 特点:在化工生产中,反应器都只作为化学反应设备来独立研究,但在水处理中,含义较广泛,许多水处理设备与池子都可作为反应器来进行分析研究,包括化学反应、生物化学反应以至纯物理过程等。例:沉淀池。 5.试举出3种质量传递机理的实例。 答:质量传递包括主流传递、分子扩散传递、紊流扩散传递。 1、主流传递:在平流池中,物质将随水流作水平迁移。物质在水平方向的浓度变化, 是由主流迁移和化学引起的。 2、分子扩散传递:在静止或作层流运动的液体中,存在浓度梯度的话,高浓度区内的 组分总是向低浓度区迁移,最终趋于平均分布状态,浓度梯度消失。如平流池等。 3、紊流扩散传递: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水流往往处于紊流状态。水处理构筑物中绝大 部分都是紊流扩散。 6.(1)完全混合间歇式反应器(CMB)不存在由物质迁移而导致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且假 定是在恒温下操作 (2)完全混合连续式反应器(CSTR)反应物投入反应器后,经搅拌立即与反应器内的料液达到完全均匀混合,输出的产物其浓度和成分与反应器内的物料相同 (3)推流型反应器(PF)反应器内的物料仅以相同流速平行流动,而无扩散作用,这种流型唯一的质量传递就是平行流动的主流传递 答:在水处理方面引入反应器理论推动了水处理工艺发展。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反应器只作为化学反应设备来独立研究,但在水处理中,含义较广泛。许多水处理设备与池子都可作为反应器来进行分析研究,包括化学反应、生物化学反应以至物理过程等。例如,氯化消毒池,除铁、除锰滤池、生物滤池、絮凝池、沉淀池等等,甚至一段河流自净过程都可应用反应器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介绍反应器概念,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分析研究水处理工艺设备的方法和思路。 7.为什么串联的CSTR型反应器比同容积的单个CSTR型反应器效果好? 答:因为使用多个体积相等的CSTR型反应器串联,则第二只反应器的输入物料浓度即为第一只反应器的输出物料浓度,串联的反应器数愈多,所需反应时间愈短,理论上,当串联的反应器数N趋近无穷时,所需反应时间将趋近于CMB型和PF型的反应时间。 8.混合与返混在概念上有什么区别?返混是如何造成的? 答:区别是:返混又称逆向混合。广义地说,泛指不同时间进入系统的物料之间的混合,包括物料逆流动方向的流动。 造成返混的原因主要是环流,对流,短流,流速不均匀,设备中存在死角以及物质扩散等。例如:环流和由湍流和分子扩散所造成的轴向混合,及由不均匀的速度分布所造成的短路、停滞区或“死区”、沟流等使物料在系统中的停留时间有差异的所有因素。 9.PF型和CMB型反应器为什么效果相同?两者优缺点比较。 答:在推流型反应器的起端(或开始阶段),物料是在C0的高浓度下进行的,反应速度很快。沿着液流方向,随着流程增加(或反应时间的延续),物料浓度逐渐降低,反应速度也随之逐渐减小。这跟间歇式反应器的反应过程是一样的。推流型反应器优于间歇式反应器的在于:间歇式反应器除了反应时间以外,还需考虑投料和卸料时间,而推流型反应器为连续操作。

水质工程学题库及答案给水部分

水质工程学(一)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1、水体自净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或 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 2、反应器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都有一个发生化学反应的生产核心部分,发生化学反应的容器称为反应 器。 3、活塞流反应器和恒流搅拌反应器活塞流反应器:也称管式反应器,流体是以队列形式通过反应器,液体元素在流动 的方向上绝无混合想象,每一流体元素停留时间都是相等的,各点上的反应物浓 度和反应速度有确定值。恒流搅拌反应器:也称连续搅拌罐反应器,物料不断进出,连续流动。反应器内各点浓度完全均匀,反应速度不随时间变化,有返混作用。 4、胶体稳定性指胶体粒子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性。分为1、动力学稳定性2、聚集稳定 性。 5、凝聚和絮凝凝聚指胶体脱稳并生成微小聚集体的过程;絮凝指脱稳的胶体或微小的悬浮物聚结成大 的絮凝体的过程。 6、四个混凝作用机理1、压缩双电层作用机理2、吸附一电性中和作用机理3、吸附架桥作用机理4、沉淀物的网捕、 卷扫作用机理 7、胶体保护当胶粒表面被高分子物质全部覆盖后,量胶粒接近时,由于“胶粒-胶粒”之间所吸附的高分子受到压缩变 形而具有排斥势能,或者由于带电高分子的相互排斥,使胶粒不能凝聚。 8 异向絮凝和同向絮凝异向絮凝:指脱稳胶体由于布朗运动相碰撞而凝聚的现象。同向絮凝:指借 助于水力或机械搅拌使胶体颗粒相碰撞而凝聚的现象。 9、自由沉淀和拥挤沉淀颗粒在沉降过程中不受颗粒彼此间影响的沉淀,称为自由沉淀。颗粒在沉淀过程中相互干扰, 使悬浮颗粒以接近或相同的沉速拥挤下沉,呈界面式沉降,出现清、浑水层间的 明显界面(浑液面)的沉淀,称为拥挤沉淀。 10、截留沉速和表面负荷截留沉速U0指能够全部被去除的颗粒中的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表面负荷q Q Q q =——= 是指单位沉淀面积上承受的水流量,其中 A BL 11、接触絮凝在池内形成一个絮体浓度足够高的区域,使投药后的原水与具有很高体积浓度的粗粒絮体 接触,可以大大提高原水中细粒悬浮物的絮凝速率,这种方式称为接触絮凝。 12、均质滤料均质滤料指沿着整个滤层深度方向的任一横断面上,滤料组成和平均粒径均匀一致的滤料。 13、反粒度过滤反粒度过滤指过滤时,滤料层中滤料粒径顺水流方向由大变小,以提高滤层含污能力的 过滤方式。 14、直接过滤直接过滤指原水没有经过絮凝直接进入过滤池进行过滤的方式。 15、负水头负水头指在过滤过程中,滤层截留了大量的杂质,以致于砂面以下某一深度处的水头损失超 过该处水深的现象。 16、滤层膨胀率滤层膨胀度指反冲洗时,滤层膨胀后所增加的厚度与膨胀前厚度之比。公式为 e 三100%。 L o 17、冲洗强度冲洗强度q指单位面积滤料层上所通过的冲洗水量,单位为L/s ? m2。 18、吸附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所能吸附的吸附质的量。 19、活性炭再生在活性炭本身结构不发生成极少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用某种方法将被吸附的物质,将吸 附在活性炭表面的吸附质除去,恢复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20、需氯量和余氯量需氯量:指杀死细菌、氧化有机物及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氯量。余氯量:指抑制水中残余细菌的再度 繁殖,管网中需维持的少量剩余氯。 21、折点加氯加氯量超过折点需要量的加氯方式。 22、高级氧化任何以产生羟基自由基作为氧化剂的氧化过程。 23、溶胀性干树脂浸泡水中时,体积胀大,成为湿树脂;湿树脂转型,体积也发生变化,这种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溶 胀性。

水质工程学1课后题

1.水体富营养化:富含磷酸盐和某些形式氮素的水在阳光和其他环境条件适宜情况下水中所含的这些营养物质足以使水体中的藻类过量生长,在随后的藻类死亡和随之而来的异氧微生物代谢活动中,水体中的溶解氧很可能被耗尽,造成水体质量恶化和水生态环境结构破坏的现象 2水质标准:用水对象所要求的各项水质参数应达到的限值 3反应器:发生化学反应的容器 4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用一个函数E(t)来描述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情况的函数 5水处理工艺流程:通常将多种基本单元过程相互配合组成一个水处理工艺过程 6凝聚:指胶体脱稳并生成微小聚集体的过程絮凝:脱稳的胶体或微小的悬浮物结成大的絮凝体的过程混凝:通过某种方法(投加化学药剂)使水中胶体粒子和微小悬浮物聚集过程 7水中造粒:在利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混凝过程中,由体系外部供给一定能量,在某些条件下就会产生密实的颗粒状絮凝体的现象 8气浮:气泡的密度比水小得多,所以气泡能在水中上浮,将水中的杂质颗粒粘附与气泡上,就能加快分离速度,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固,液分离。9表面负荷:单位沉淀面积上承受的水流量 10过滤:使固-液混合物通过多孔材料(过滤介质),从而截留固体并

使液体通过的过程。11滤料的比表面积:单位体积滤层中滤料的表面积 12滤速:单位过滤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滤过水量,计量单位常以m/h 表示。 13等速过滤:滤池在整个过滤周期中滤速保持不变等水头过滤:过滤时池内滤上水位不变。 14吸附:是指在两相界面上,物质的浓度自动发生富集的现象。 吸附平衡:当吸附质的吸附速率=解吸速率(V吸附=V 解吸)即单位时间内吸附数量等于解吸数量则吸附质在溶液中的浓度C与在吸附剂表面上的浓度都不再变化达到吸附平衡 吸附等温线:在恒温吸附平衡状态下单位吸附剂的吸附容量q和平衡液平衡浓度C间的关系曲线。 15消毒:将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灭活,使之减少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消毒评价指标:主要以大肠杆菌作指标和以余留消毒剂浓度作指标。 16 自由性氯:水中HOCL和OCL-中所含的氯总量。化合性氯:水中所含的氯以氯胺形式存在。 17离子交换及其平衡:当溶液中离子扩散进入树脂内部的速率与交换的离子扩散进入溶液速率相等时达到了离子交换平衡,符合质量作用定律。 18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性及交换容量:由于离子交换树

水质理化检验复习重点

水质理化检验复习重点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余氯:水经加氯消毒,氯与水中细菌,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剩余的有效氯。 余氯的作用:保持持续杀菌,防止水受到再污染。 余氯的危害:1刺激性很强,对呼吸系统有危害;2与水中有机物反应,生成三氯甲烷等致癌物;3引起皮肤干燥,丘疹,粉刺;4作为生产酒的原料,起不良作用。 余氯的出厂水中限值:4mg/l;出厂水中余量:大于等于0.3mg/l; 管网末梢水中余量:大于等于0.05mg/l 余氯的种类:游离型余氯(HCLO,CIO-,CL2);化合型余氯 (NH2CL,NHCL2,NCI3) 余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邻联甲苯胺比色法 邻联甲苯胺比色法原理:在ph值小于1.8的酸性溶液里,余氯与邻联甲苯胺反应生成黄色蒽式化合物,再与重铬酸钾-铬酸钾配制的标准色列目视比色。 邻联甲苯胺的检测限:0.01mg/l余氯 铬的生理意义:适量的三价铬对生物体有益,参与糖类,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缺三价铬导致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 六价铬的毒性:对人的致死剂量是1.5克,水中六价铬的致死剂量超过0.1mg/l 就会中毒

生活饮用水的国家标准:铬不得超过0.05mg/l 六价铬的测定方法:二苯羰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 六价铬采样的注意事项:测定六价铬时,ph应用NAOH调节至8左右,防止六价铬转化为三价铬。 测定总铬的方法:用酸性高锰酸钾将三价铬氧化成六价铬,多余的高锰酸钾用乙醇消除,六价铬再与二苯羰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分光光度法比色。 化学需氧量(COD):水中还原性有机物被氧化时,消耗氧化剂的量相当于氧的量。Mg/l 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I类和II类水质的CODCr(mg/L)为≤15,III类为≤20,IV类为≤30,V类为≤40。 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方法:酸性高锰酸钾法和重铬酸钾法 酸性高锰酸钾测定原理:水样加入硫酸酸化后,加入高锰酸钾,沸水浴加热一定时间,过量的高锰酸钾用草酸钠标准液滴定。 测定化学需氧量酸度的控制:维持0.45mol/lH+浓度水平,酸度只能用硫酸来维持,不能用盐酸和硝酸。 溶解氧(DO):溶解于水中的氧气。Mg/l 生化需氧量(BOD):水中还原性有机物被水中好气性微生物氧化分解需要消耗的氧气含量.mg/l

水质理化检验-期末复习资料总结精品

【关键字】化学、活动、历史、生物、设计、情况、方法、条件、质量、模式、监测、问题、有效、充分、整体、尽快、平衡、良好、快速、保持、发展、提出、了解、研究、措施、规律、特点、突出、稳定、基础、需要、环境、项目、体系、能力、载体、方式、作用、办法、标准、结构、水平、任务、反映、速度、关系、设置、检验、分析、简化、激发、调节、形成、保护、严格、保证、优先、确保、解决、取决于、提高、转变、改进、中心 第一章绪论 水的循环:社会循环、自然循环。 水环境的组成:水中的生物群落、与各种水体共存的底泥、整个水圈(水溶液)。 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人口集中的城市。污染物多为无毒的无机盐、需氧有机物、病原微生物和洗涤剂;主要成分为水,通常水>99%,固体物质<1%;水质成分呈有规律的日变化,用水量呈有规律的季节变化。 工业废水:是目前水体污染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物种类最多、毒性大、含量变化大、不易净化、处理难等。 农业污水:有机质、植物营养素、病原微生物、化肥、农药的含量高;面广、分散、难于收集和治理;农药和化肥有80%~90%均可进入水体,有机氯等残留期长的农药可用水一起参与循环,形成全球性污染。 水质:水及其中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 水质指标:衡量水中杂质的具体尺度。1 直接用杂质的含量或浓度表示;2 利用某一类杂质共同特性间接反映其含量的,如有机物可用容易被氧化的共同特性即耗氧量作为综合指标;3 水质指标与测定方法有关,如浑浊度、色度。 水质理化检验的特点:1 测定对象多变,水质指标种类繁多,监测目的的不同。2 待测成分含量变化大 3 干扰严重4可供选择的方法多 选择定量方法:对于任何样品,如果不经任何处理就能直接定量测定显然是最方便的,这就是我们选择方法的依据。 1 首先应考虑待测成分在样品中的含量水平,根据其浓度优先考虑那些不需富集的测定方法 2 其次应考虑共存成分的影响 3 还要注意测定方法的定值内容 4 必要的精密度和简化操作。 第二章水样的采集、保存与处理 第一节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1.采样原则: 聚乙烯塑料(以P代表)容器:金属硬质玻璃(以G代表)容器:有机物 2.河流采样点的确定: 应根据河流的不同流经区段设置背景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①背景断面是提供水系未受污染时环境背景值的采样断面,该断面应尽量不受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所以需远离工业区、城市居民区、农药和化肥施用区及主要交通干线。②控制断面是用于了解水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变化的断面,通常应设置在排污(区)口下游,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③消减断面是指废(污)水汇入河流,流经一定距离与河水充分混合,污染物因河水的稀释和水体自净作用,浓度有明显降低的断面。 水系采样点的确定:①入湖水②湖中心③滞流区④污染源⑤出湖水 3.采样量: 应根据各个监测项目的实际情况分别计算,再适当增加20%~30%,作为各监测项目的实际采样量。 4.地下水采样:

水质工程学思考题

水质工程学思考题 1.水处理中反应器的类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胶体稳定性?引起胶体稳定的原因有哪些? 3.什么是胶体的凝聚,其凝聚机理有哪些? 4.什么是混凝?水处理中常用的混凝剂有哪些? 5.混合和絮凝反应有哪些异同点? 6.絮凝可以分为哪几种?如何定义,实际运行中各有什么特点? 7.沉淀可以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8.理想沉淀池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9.什么是表面负荷?什么是截留沉速?两者有何联系? 10.什么是过滤?过滤的机理是什么? 11.简述快滤池的运行过程。 12.滤池的配水系统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适用的滤池各有哪些? 13.滤池的气—水反冲洗有哪几种操作方式? 14.快滤池滤层的优化机理? 15.滤池的运行有哪几种方式?各有何优缺点? 16.什么是吸附?水处理中常用的吸附剂有哪些? 17.氯消毒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氯消毒可以分哪几类? 18.什么叫余氯?余氯的作用是什么? 19.什么是折点加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特点是什么? 20.什么是离子交换,简述离子的交换历程。 21.离子交换在水的软化和除盐的应用过程? 22.什么是膜滤?常用的膜滤技术有哪些? 23.水的冷却原理是什么? 24.什么是腐蚀和结垢?常用来判别的水质稳定指数有哪些? 25.电解、吹脱、气提、萃取的概念? 26.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27.活性污泥法的设计与运行参数有哪些? 28.活性污泥(MLSS)有几部分物质表示?

29.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值规律,画图。 30.什么是活性污泥法?其基本原理和流程是什么? 31.对活性微生物的影响环境因素有哪些? 32.试述SBR法工作原理,操作过程及其主要特点。 33.请作出城市污水处理的典型流程图及各个工艺的作用。 34.请图示A/A /O 脱氮除磷工艺。 35.请图示Ap /O 脱氮除磷工艺。 36.请图示A N /O 脱氮除磷工艺。 37.请图示卡罗塞尔氧化沟。 38.请图示三沟交替工作氧化沟。 39.请图示奥贝尔氧化沟。 40.请图示AB法。 41.请图示SRB法。 42.什么是生物膜法? 43.污水处理生物膜法在工艺方面的特征? 44.试述生物膜法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简述生物膜从载体上脱落的原因? 45.生物膜法特征? 46.常见的生物膜法有,列举四项? 47.生物滤池工作原理? 48.简述厌氧生物处理过程阶段。 49.请图示典型稳定塘生态系统图。 50.稳定塘及其净化机理? 51.稳定塘对污水的净化作用? 52.简述污泥中水的组成及去除方法。 53.污泥处理的目的是? 54.污泥机械脱水的方法有哪些? 55.污泥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方法? 56.污泥的性质指标有哪些?

水质工程学1第二次作业

思考题 1.何谓胶体稳定性?试用胶粒间互相作用势能曲线说明胶体稳定性的原因。 答:胶体稳定性是指胶体粒子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性。胶体稳定性分” 动力学稳定”和’聚集稳定”两种。动力学稳定性系指颗粒布朗运动对抗重力影响的能力,粒 子愈小,动力学稳定性愈高。聚集稳定性系指胶体粒子之间不能相互聚集的特性。胶体粒子 很小,比表面积大从而表面能很大,在布朗运动作用下,有自发地相互聚集的倾向。但由于 粒子表面同性电荷的斥力作用或水化膜的阻碍使这种自发聚集不能发生。胶体稳定性,关键在于聚集稳定性。对憎水胶体而言,聚集稳定性主要决定于胶体颗粒表面的动电位即ζ电 位,ζ电位愈高,同性电荷斥力愈大。虽然胶体的ζ电位是导致聚集稳定性的直接原因,但 研究方法却可从两胶粒之间相互作用力及其与两胶粒之间的距离关系来评价。DLVO理论认为,当两个胶粒相互接近以致双电层发生重叠时,便产生静电斥力, 其与两胶粒表面间距x 有关,用排斥势能ER表示,排斥势能随x 增大而指数关系减小。相互接近的两胶粒之间同 时还存在范德华引力,用吸引势能EA表示,与 x 成反比。当 0a10)进行部分水解,生成阴离子型水解聚合物(HPAM)PAM水解度:由酰胺基转化为羟基的百分数称水解度。一般控制水解度在30%--40%较好。 9. 絮凝过程中, G值的真正涵义是什么?沿用依旧的G值和 GT值的数值范围存在什么缺陷? 请写出机械絮凝池和水力絮凝池的G值公式。 答: G值表示速度梯度,控制混凝效果的水力条件,反映能量消耗概念。旧的 G值和GT值变化幅度很大,从而失去控制意义。而且按公式求得的G值,并未反应有效功率消耗。 p gh G vT 11.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几种?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混凝效果的? 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水温,水的 PH值和碱度及水中悬浮物浓度、有机物污染水 温: a. 无机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低温水混凝剂水解困难; b. 低温水的粘度大,使水中杂质颗粒布朗运动强度减弱,碰撞机会减少,不利于

水质理化检验..

水质理化检验 CHAPTER 1 1.水资源:全球水量中对人类生存、发展可用的水量,主要指逐年可以达到更新的淡水资源。 2.水环境:整个水圈+生存与水中的生物群落+与各种水体共存的底泥。 3.优先控制污染物:均具有毒性,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具有不可逆性;生物降解困难,在环境中有长效性;在水中含量低,多为ug/L 乃至ng/L水平。 4.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过扩散、稀释、沉淀、氧化、微生物分解等作用,污染物逐渐降解或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定时间水体基本恢复到原有状态,这个过程称为水体自净。水体所具有的这种自我调节、净化的能力,称为水体自净能力。 5.水环境容量:指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允许容纳污染物的最大量。 6.水质理化检验的任务:水质本底监测;水污染现状和趋势监测;污染源和污染程度监测;为污染预测和预报提供资料。 CHAPTER 2 水养的采集、保存与处理 1.采样点的设置 A. B. C. D. E.

2.原则? 3.水样保存方法 A.冷藏与冷冻:2~5℃;-20℃; B.过滤与离心分离; C.加生物抑制剂; D.加氧化剂或还原剂; E.调节pH值; F.选择合适的保存容器 4.用于水质理化检验的分离富集方法较常见的有:液液萃取、离子交换、吸附剂吸附、沉淀或共沉淀、泡沫浮选和气体发生等。 5.固相萃取(SPE):将样品溶液通过预先填充固定相调料的萃取柱,待测组分通过吸附、分配等形式被截留,然后用适当的溶剂洗脱,达到分离、净化和富集的目的。 操作步骤:萃取柱的预处理;上样富集;淋洗杂质;洗脱待测物。CHAPTER 3 一般理化检验指标 1.水温 水温计:水表层;-6~40℃ 深水温度计:水深<40m;-2~40℃ 颠倒温度计:水深>40m;主-2~32℃、辅-20~50℃ 2.臭和味 等级:0级无;1级微弱;2级弱;3级明显;4级强;5级极强 嗅阈值法(稀释倍数法)用无臭水将水样稀释至分析人员刚刚嗅到和尝到臭和味时的浓度,称为嗅阈浓度。水样稀释到嗅阈浓度时的稀释倍数,称为嗅阈值。 3.色度:指水中的溶解性物质或胶体状物质所呈现的米黄色乃至黄褐色的程度。由溶解性物质和不溶解性悬浮物质产生的颜色称为表色;仅由溶液状态的物质产生的颜色称为真色。

水质工程学考试试卷(含答案)

水质工程学(上)考试试卷一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2’×10) 1 给水工程的规划应在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进行设计。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 )年,远期规划年限宜采用( )年。( A ) A.5~10;10~20 B.5~10;15~20 C.5~10;10~15 D.10~20;20~30 2 设计供水量应根据下列各种用水确定( C )。 (1)综合生活用水 (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 (3)消防用水 (4)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 (5)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 (6)公共建筑用水 A.全部 B.(1)、(2)、(4) C.(1)、(2)、(3)、(4)、(5) D.(1)、(2)、(3)、(4)、(5)、(6) 3 药剂仓库的固定储备量,应按当地供应、运输等条件确定,一般可按最大投药量的( B )天用量计算。其周转储备量应根据当地具体条件确定。 A.5~10 B.7~15 C.15~30 D.10~20 4 设计沉淀池和澄清池时应考虑( A )的配水和集水。 A.均匀 B.对称 C.慢速 D.平均

5 设计隔板絮凝池时,絮凝池廊道的流速,应按由大到小的渐变流速进行设计,起端流速一般宜为( B )m/s,末端流速一般宜为0.2~0.3m/s。 A.0.2~0.3 B.0.5~0.6 C.0.6~0.8 D.0.8~1.0 6 异向流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 A )m;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m。 A.1.0 B.1.2 C.1.5 D.0.8 7 快滤池宜采用大阻力或中阻力配水系统。大阻力配水系统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为( C )。 A.1.0%~1.5% B.1.5%~2.0% C.0.20%~0.28% D.0.6%~0.8% 8 地下水除铁一般采用接触氧化法或曝气氧化法。当受到硅酸盐影响时,应采用( A )氧化法。 A.接触 B.曝气 C.自然 D.药剂 9 当采用氯胺消毒时,氯和氨的投加比例应通过( C )确定,一般可采用重量比为3:1~6:1。 A.计算 B.经济比较 C.试验 D.经验 10 气浮池溶气罐的溶气压力一般可采用0.2~0.4MPa;( A )一般可采用5%~10%。 A.回流比 B.压力比 C.气水比 D.进气比 二、名词解释:(4’×5) 1、澄清池——主要依靠活性泥渣层达到澄清目的。当脱稳杂质随水流与泥渣层接触时,便被泥渣层阻留下来,使水获得澄清。 2、折点加氯——从折点加氯的曲线看,到达峰点H时,余氯最高,但这是化合性余氯而非自由性余氯,到达折点时,余氯最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