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种苗综述

种苗综述

我国林木种苗发展现状和方向

摘要

林木种苗是林业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林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对于改善林分质量、提高人工林生产力,增加森林资源和木材供给,维持森林遗传多样性和提高人工林生物学稳定性,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林木种苗发展决定着我国营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但是,我国林木种苗发展中存在着许多深层次问题,种质资源保护不力,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良种选育推广薄弱。如何通过学习国外的先进育苗技术和积累前人的经验来推进林木种苗的发展水平是对林业从事者的一大挑战。

关键词:林木种苗林业发展育苗

前言:林木种苗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确保造林绿化质量的关键。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生态建设和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林木种苗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种苗建设正处在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历史性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种苗工作,在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进程中,要优先发展种苗,要赋予种苗建设以重要的基础地位。而林木种苗产业化就是指建立和健全其生产、经营、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新型经营体制和运作体制,通常可称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业主”。其基本内涵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利益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

1.我国林木种苗发展现况

近十年来,我国林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转变,林木种苗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00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施行,2004年8月7日国家林业局下发《关于加快林木种苗发展的意见》,国家加大投入,建设了一批林木种苗工程项目,保障了林木种苗生产供应,推动了林木种苗法治建设进程,强化了林木种苗行政管理,我国林木种苗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2.我国林木种苗发展存在我问题

应当看到,我国林木种苗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与林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

大差距;种苗发展还处于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阶段,还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与发展现代林业,构建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大力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开发林业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要求还存在诸多方面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林木育种的持续性与投资的短期性和不稳定的矛盾;造林使用种苗质量高要求与扶持种苗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的矛盾;种苗质量管理的高要求与林木种苗管理体制不顺的矛盾;林木种苗培育的超前性特点与造林计划下达滞后的矛盾;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种苗生产经营与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矛盾。

据国外统计资料,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60%是依靠科技进步取得的。而在我国每年取得的百余项林业科技成果中,能够得到推广应用的不足10%,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相当低。现在仍有相当数量的科技工作者脱离生产实际搞科研,使得许多科技成果仅能够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根据2004年的统计数字,我国林木种苗的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分别为37%和43% 。 2005年春季全国调度数据显示,大部分省区良种使用率偏低,个别省区仅为2%0科技链与产业链没有很好地结合,取得的科技成果一直主要靠政府主管部门通过行政手段进行推广应用,科研部门重研究轻推广,主动与生产单位结合的少。科研工作不能面向生产和市场需求,市场观念和商品意识淡薄,很难形成市场一科研一开发一市场的良性循环。

3.林业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

当今世界,林业发达国家之林木良种及其产业的现状令世人瞩目。他们从遗传改良、繁育生产到良种使用,已成为高度一体化的体系,并且自身也成为一个市场广阔、效益显著的产业领域。在美国,由于考虑到种子园经营管理费用高,投入远大于直接产出,因此从长远目标出发,国家实行扶持措施,按计划管理,对种子园不搞成本核算,所需费用实行实报实销,并不断增加投入。每年用于林业的经费约为30亿美元,其中用于种苗生产经费为5000万美元,种子遗传改良经费1700万美元。在芬兰,不仅种子园建设以及长期的经营管理全部纳入国家财政预算,而且为了解决良种进入市场的瓶颈问题,政府为各造林公司提供种子成本补贴,使良种与普通种子的市场价格一致;在加拿大,林木种苗的所有开支全部纳入政府预算,从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林木良种选育、种子园建设维护、

采种、加工、贮备,到育苗,苗木储藏等全部由财政负担,根据订单免费提供给使用者。在日本,把优良种苗供应列入了林业补助金制度中,作为在林业上推广科学技术的补助。德国政府对经营母树林进行补助,而且种子的价格较高,经营种子的收入比经营木材的收入还要高,由此为种子牛产创浩了帘松伏越的务件。国外先进种苗技术:

3.1苗木定向培育

定向苗木概念也称目标苗木概念(target plantconcept),系指培育出能够在特定造林地成活和生长的苗木。包括6个连续的步骤或内容:造林目的、苗木类型、遗传因素、造林地限制因子、造林最佳时机、造林工具和造林技术。

造林目的对定向苗木的性状指标有重要影响。通常造林目的不同,造林项目定向苗木也可能完全不同。如沿海防护林造林目的涉及阻止侵蚀,稳定河岸,并最终恢复植物群落功能,树种选择不涉及商业价值。

3.2良种基地化

国外十分重视良种基地建设,其中种子园建立与经营独具特色。国外种子园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五大洲约50个国家建立了种子园,建园树种已达90多种,以松科的树种最多。美国、瑞典、日本等国主要树种的造林用种已全部或大部分由种子园提供。芬兰现有种子园253个,全国年用种量13 000 kg,其中种子园种子占50%以上,其余用种来自母树林,需苗木6亿株。通过建立种子生产基地实现了种子生产基地化、良种化主要树种的育

3.3种苗生产机械化

国外在种子加工的过程中,各道工序的机械化程度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例如,德国、芬兰、瑞典都已经有了林木种子成套加工生产线。芬兰目前采种的主要方式有3种:种子园采种、天然林采种、伐倒木采种。国外林业发达国家在道路、地形条件较好的种子园和母树林已实现了采种机械化,有些国家在种子园中建立了固定式空中钢索吊斗式采种设备。近年来,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还研制出用直升机或气球从空中采集林木球果的装置2-13、双壁挠性盒式整树球果采集装置及用于单枝采捕的旋转叶片式摘果工具、小型便携式动力驱动采摘器等。

3.4苗圃规模大型化

国外的发展趋势是苗圃规模大型化。大型化便于实现育苗机械化,有效地应用现代育苗技术、降低育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据国外经验,固定、永久性苗圃面积为67一100 hm2。原苏联1981一1985年新建的130个苗圃,平均每个苗圃面积40. 4 hm2;瑞典平均每个苗圃面积16 hm2,美国1980年平均每个苗圃面积20. 5 hm2,加拿大平均每个苗圃为61. 9 hm2 ,保加利亚平均每个苗圃为63 h耐。芬兰全国有苗圃42个,其中国家林业及公园管理局有5个,每年可生产苗木3亿株。美国有各类苗圃3 000多个,每年生产苗木16亿株。其中,美国林务局直属苗圃9个,年产苗2 000万一7 000万株,年生产能力在100万-1 000万株的有3个苗圃,在1 000万株以上的有5个苗圃,主要用于国有林区造林。各州林务局有直属苗圃1一3个,一般面积为20一30 hm2。私营苗圃很多,经营树种多样,面积从1hm2到200 hm2。

3.5容器育苗常态化

芬兰容器苗占总育苗的 3 /4,容器苗的基质以泥炭土为主,通过加人石灰调整基质酸碱度,再加人化肥。芬兰有泥炭土公司专门供应育苗基质,用户可对营养土的pH值和各种元素含量,提出特殊需求。加拿大容器育苗比重由5%上升到100 %。容器育苗普遍由计算机控制将不同肥料配比溶人输水管道中向苗叶喷洒。使用育苗盘育苗,通过增加光照,可以缩短苗木在圃时间,大大降低了成本7。为形成以科学研究成果为支柱的容器育苗生产技术体系,由国家支持,在安大略省组织了内容十分广泛的容器苗生产、栽植试验和设备开发三大系统研究。Mauer等在捷克的90片容器苗林中做了根系分布、畸形程度、根系畸形与地上部生长关系的研究看到,用圆筒容器育苗造成的根系畸形和对生长的不良影响巧年后才消失,结论认为容器诱起的根系畸形是不可逆的,它会导致林木倒伏20。挪威、瑞典全部实行容器育苗的原因:一是可大大缩短苗圃中的育苗和产苗时间,提高经遗传改良过的种子和插穗的利用效率,缩小苗圃所需土地面积;不需对苗圃土壤进行消毒,苗圃作业更有效率。二是容器苗有较高的造林成活率和较快的初期生长,造林成活率可达90%以上,造林后前10年的生长速度比传统育苗提高30%一46%;延长造林季节,提高造林效率,容易机械化作业’”。

3.6根系培养

根系培养的目标是:促进根系生长,刺激须根系发育,促进根系区域表层的

水分吸收;控制根系深度,减缓苗高生长;改善茎根比,通过修剪降低幼苗高度、茎粗和苗重的同时增加根系体积来调节幼苗茎根比;诱导苗木休眠,便于起苗,增加可造林苗木的数量;便于造林,增加造林苗木成活率。

4.建议与思考

4.1加大投资力度,强化种苗科学研究。

在长期造林实践中,人们逐渐意识到苗木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造林的成败和林分生产力。美国在营林生产中,把主要力量放在林木种苗生产上。他们认为,抓种苗是用最少的投人,获得最大的效益。在美国,国会每年批准林业经费30亿美元左右,每年用于营林经费约有5 000万美元,其中1 600万-1 700万美元直接用于林木良种技术的研究,占营林

科研经费的30%以上。在造林经费中种苗投人占得比重较大,每公顷造林经费约4 500美元,种苗费占80%,其中用于育苗的种子费占20 %,苗木生产费用占60 %。芬兰在造林的成本投人上,种苗的比重大于整地费用,一般造林的种苗费用为1 000芬兰马克/hm2,而整地费用仅为800芬兰马克//hm2。我国林木种苗生产体制及理念与国外差距甚大,应加大投资力

度、强化种苗的科学研究。

4.2实施“定向苗木概念”,实现苗木定向供应

当前国内林木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分别为37%和43 %,与林业发达国家的80%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以大兴安岭为例,这两个指标仅为$%,还远达不到国内的平均水平。美国林务局每年的种苗生产计划的制订采取逐级上报形式。国会根据资金状况与造林任务确定和审批投资,林务局根据投资,安排年度造林任务和种苗生产计划,种苗生产全部实行合同育苗。目前我国种苗生产计划性不强,种苗与造林衔接不紧密,大部分苗圃处于盲目生产。建议根据种源区划,建立采种基地。借鉴美国的经验,提前3一5年做好分树种造林规划及种苗需要量计划,根据种苗需要的数量、规格,与种子生产单位和苗圃签订定向合同,真正实现定向采种、定向培育、定向供应,实施“定向苗木概念”。

4.3苗圃大型化,种苗生产机械化

我国共有苗圃87 000处,育苗面积43. 41万h耐,平均每个苗圃面积仅5 hm2,其中国有苗圃7 900处,平均面积5. 7 hm2 ( 1999年)。据国家林业局公

布的信息,到2005年我国苗圃面积48.71万h耐,国有苗圃已达到9 000多个。苗圃面积小、经营水平低已成为制约苗木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

国内林业采种,20世纪50年代已有采种钩、采种镰等,后来又研制出上树机具、人力移动采种梯、振动机等,但我国林木种子加工调制设备和工艺仍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平。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新技术研究所、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合作开发的球果调制联合机目前已全部完成生产试验和设备定型28。我国苗圃机械化近些年发展较快。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成功研制一种新型的带有滤土装置的精细筑床机、2 BTR一5型人力式精少量播种机、2ZYZ 一20型自行式苗木移植机等,现正在推广。建议在全国分区建立大型永久性苗圃、进一步推进种苗生产机械化进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林区稳定高效的良种加工体系、储备供应体系和苗木生产装备体系。

4.4平衡根系、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

容器育苗将现代育苗理念与良种机械化紧密结合,对推动极端立地条件、商品林、经济林、防护林、碳汇林等造林和再造林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在广东应用营养钵培育按树、马尾松等造林不易成活的树种,但直到70年代后期容器育苗才真正在全国研究推广并应用,目前容器育苗率仅占约20 %。我国林木育苗中常使用塑料袋等装填粘土,这类容器苗尽管可以提高干痔山地造林成活率,但是苗木窝根、偏根等问题,会导致树木生长缓慢、抗性差、良种效益下降等。采用这种根系不正常苗木营造的林分,是没有前途的林分,这也是我国人工林低产低效的原因之一。

4.5加强林木种苗政策保障体系研究

从根本上认识其科学性,提高从政策设计到政策实施的能力,推动和促进完善各项政策,尽快解决实际问题。当前,最为迫切的是落实《种子法》相关规定,研究建立林木种子专项资金,扶持林木良种选育、生产、推广,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林木种子贮备,研究制定促进林木种苗事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为保障林木种苗持续健康发展,促进林业建设和林农增收服务。同时我们每一位林业从事者必须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和管理.建立林木良种生产和良种苗木培育扶持制度。加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利用。加快林木良种选育进程。加强科技支撑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言传,提高社会林木良种和种苗质量意识。

参考文献

[1]高捍东:我国林木种苗产业化现状与对策,林业科技开发,2005 (1)

[2]涂忠虞沈熙环:中国林木遗传育种进展,[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

[3]施季森:我国林业生物技术的现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给国家林业局相关单位的建议,1999

[4]郑勇平:植物种苗的产业化发展与市场化运作,2004

[5]刘红.国外林木种苗发展概述〔J}.世界林业研究,2007,20(6):11—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