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国人消费观

美国人消费观



美国人早已经习惯了贷款消费,而中国人大多习惯于存款消费。有这样一个故事讲到中美两国人在消费观念上的不同,说是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谈起了在人间的一生。美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三十年,终于把住房贷款都还清了。”中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三十年,终于攒够了买房的钱。”美国老太太在自己买的房子里住了三十年,后半生都在还款;而中国老太太后半生一直在存款攒钱,刚攒够了买房的钱,却去了天堂,无福享受自己买的新房。

这个故事经常被人讲述,用来说明美国人的消费观优于中国人;美国人超前消费,享受人生;而中国人辛苦一辈子,却不懂得享受或者来不及享受。故事有时也被一些学者提起,作为中西文化比较的范例。不过这个故事的续集和前传却没有人提及。

续集应该是这样的;美国老太太去了天堂以后,她的子女说:“刚给母亲办完了丧事,我们又要去贷款买房了。”中国老太太去了天堂以后,她的子女说:“母亲真好,辛苦一辈子,给我们留下了一套新房,我们也要努力攒钱,给孩子买房。”美国的子女住上了贷款买的新房,中国的子女住上了母亲刚买下但没有来得及享用的新房。

前传应该是这样的;美国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母亲去世了。她的母亲去世前,也刚刚还完了贷款,而且房子已经住了三十年,太旧了。她办完了丧事又接着去了银行贷款买房,她说:“我先贷款住上新房再说,至于我的孩子们,成年以后他们自己管自己吧,就像母亲对我一样。”中国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母亲去世了,母亲也是辛苦了一辈子,临死前买下了房子,留给了她。她在给母亲送终以后说:“母亲辛苦一辈子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住上新房,母爱真是伟大,我怎样才能报答我的母亲呢﹖我惟一能做的就是将来也要给我的孩子们留下一笔买新房的钱。”

听完这个完整的故事,我们才能够正确看待中美文化观念中消费观念的差异,以及与此相关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差异。美国老太太贷款住上了自己的房子,享受了人生;中国老太太也有新房子住,也能享受人生,只是她住的是母亲留下的新房子(见前传部分)。从祖孙三代的连续性来看,美国人的三代是“自己管自己”,“儿孙自有儿孙福”;中国人的三代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于是,美国人在用餐前要祷告:“感谢主,赐我衣,赐我食。”中国人在用餐前,在祖先灵位前点上一炷香,烧几张纸钱,供上热腾腾的饭食,然后自己用餐。美国人感恩(上帝之恩),因为自古及今,上帝是惟一的,他

给每个人赐福,所以美国人崇尚公平;中国人尊祖,因为祖先给自己的子孙赐福,“祖先”是一个不断增加的序列,包括活着的人,将来也会成为这个序列中的一分子,所以中国人崇尚伦理亲情。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别取决于传统文化和伦理价值的差别,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国人在为子孙积聚财富的同时,也会接受贷款消费,美国人也将会更注重亲情伦理的价值。



物价上涨改变了美国人的消费观
时间:2010-06-10 09:54 点击:148次

美国人是世界上比任何国家都青睐超前消费的民族,消费占美国GDP总量的2/3。经历了长期经济繁荣,过惯了衣食无忧的舒适生活的美国人,支撑着美国经济的繁荣增长。2008年上半年美国出现了房市、股市、信贷紧缩,以及高油价和高食品价格并存的前所未有的糟糕局面。

恐惧与焦虑正影响着美国人的心理。通胀就像无声的命令,改变着美国人的一些消费陋习。美国人无力改变油价的上涨趋势,能做的只能是重新安排如何花钱。

迅速调整生活方式是美国人应对通胀的本能反应。购物者的想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他们的考虑因素正从是否有用转向是否实惠,对价格异常敏感。很多美国人再也不去休闲餐厅,而是更多地在家用餐。

2008年6月对5万名消费者通过E-Mail的一个调查显示,78%的人减少了购物次数,52%的人减少光顾餐馆的次数。此外,调查发现今年的美国人竟然宁愿购买多功能药品,而不是单一功能药品;全家选用同一品牌的洗发水,而不是每人一种。他们从名牌产品转向零售商自有品牌,从运动型多用途车 (SUV)转向小型车,从全方位服务的大型百货店商店转向折扣店。美国消费者20年来对高价新奇产品与诸多奢侈品的购买兴趣正在急剧下降。

美国人在高通胀到来时的适应能力超强,在高油价面前,他们作出迅速的反应是:购买节能车,找一个离家近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旅行。当无力支付房价时他们会迅速卖房,搬到廉价房屋或租房。

这是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变化最剧烈的一次。过去二十年里,48岁的休斯顿软件销售员鲍伯·斯万森(BobSwanson)绝大部分时间都开着他的宝马汽车。但随着汽油价格大幅飙升,斯万森最终将他的8缸宝马540轿车换成了一辆更省油的4缸本田雅阁(HondaAccord)二手车。斯万森说,他以前的汽车每加仑跑15英里,现在的车平均跑24英里。根据美国能源部的统计,美国人在2008年5月比2007年同期少开车96亿英里,美国人减少用油将对全球的油价产生影响,致使油价下跌。

阿拉斯加州虽然产油,但是由于人口太少,达不到规模经营,该州的

平均汽油价格高居全美之冠。印第安居住小区莱姆村(LimeVillage)的油价已达每加仑8 55美元。高油价为该州政府带来丰厚的税收,但给一般民众带来了极大不便,特别是偏僻的乡村,运输成为头疼的问题。莱姆村的汽油是从1800英里外的安卡拉经大型平底船运到贝塞尔(Bethel),再用另一艘驳船沿库斯科昆姆(Kuskokwim)河北运,然后再用小飞机运到最终目的地,难怪油价如此之高。莱姆村的村民平时乘船或开车的次数大为减少,要使用舟车之前都事先规划好,把检测渔网和收集柴薪的任务一次完成。莱姆村村长乌苏拉·葛拉罕 (UrsulaGraham)说,油价再涨下去,可能要恢复到用狗拉雪橇的交通方式了。

社会羡慕的人物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些情况下,省钱的本领甚至取代大笔花钱而成为人们敬佩的对象。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琳达·巴特勒 (LindaButler)使用优惠券已经有几十年了。她说,在过去的6个月中,她常常会在结账时碰到有人向她咨询购物的诀窍。这位51岁的主妇大量使用优惠券,常常会把本来150美元的购物账单降到40美元。由于太多的人询问,她正在考虑免费开设有关如何省钱的课程。


存多花少 美国人消费观出现变化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14993291.html, 2010年08月27日 08:42:04

中新社纽约8月26日电美国信用报告机构“环联”(TransUnion)最新公布报告称,截至今年第二季度,个人消费者欠付的信用卡债务下跌至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报告指出,目前美国人连续五个季度下降的信用卡债务,显示消费者信用卡消费的持续下降,表明美国人对于经济不确定性和失业率高企的忧虑。

与信用卡消费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国民节节攀升的个人储蓄率(1-个人总支出/可支配收入)。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的个人储蓄率一直在增长。尽管目前美国的基准利率已经达到接近于零的历史最低水平,但美国消费者的储蓄率却攀升到了最近十几年的新高。

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个人平均储蓄率明显上升,至2009年5月份,个人储蓄率达到6.9%,为15年来最高水平。

近20年来,美国一直是一个高消费、低储蓄的国家,但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股市、地产和其他金融资产大幅缩水,美国人开始改变了以往只贷不存的习惯,通过削减支出、减少借贷和增加储蓄应对经济衰退,致使美国人的消费率有所下降,储蓄率有所提高。

与此同时,美联储(FED)8月6日公布的报告显示,美国6月消费者信贷继续下降,消费者仍不愿意借贷。数据显示,美国6月消费信贷减少13.4亿美元,已经连续5个月出现下降。

美国商务部25

日宣布,7月份美国的新屋销量创下历史最低纪录。其他一些统计数据也显示,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消费者开始消减品牌牙膏及洗发水这些日常用品,并青睐于逛“九毛九”店之类的廉价商店。


美国人的消费观-美国见闻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人提前消费,超前消费。不来美国不知道具体到底他们是怎么个提前消费,超前消费法。来到了美国,跟美国人近距离的接触才让我们吓了一跳。美国人的消费观-美国见闻

卖房子的招牌到处可见,这牌子已挂出好几个月了,现在房价猛跌,一般来说房子很难卖掉。

中国人以勤俭节约为美德,一分钱也要分成两半花。在六,七十年代,我们提倡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不管家里收入多少,大多数人家到了月底多多少少都有一点点的结余,以防万一。

二十年前大多数中国留学生怀揣着借来的几十美元闯荡美利坚。现在他们中的很多人在美国都成家立业,过得是美国中等以上的日子。他们靠的是什么,靠得是艰苦风斗,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中国人的优良传统。

现在人人皆知美国的次贷导致金融危机,使得全世界的经济受到严峻的考验。我个人认为美国人的提前消费在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美国人的消费观念是这样的,赚一元钱花两元甚至十元。在我周围的大多数美国人就是这样的。而中国人却相反,赚一元花五毛。

刚来美国读书时,是在美国中部的一个小城市,在那儿的第一个夏天天气比较凉快,所以那年夏天大多数居民都没开空调,或者很少开空调。当地的新闻就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由于今夏天气凉快居民们少开了空调,少用了电,使得电力公司今年夏天收入减少。而在中国上海每年夏天一些企事业单位都要为居民们让电,如果是天气凉快,节约了电,会皆大欢喜。对于我一个刚来美国的学生很是不理解这则新闻。

来到美国后,认识到信用卡是一个非常用而且方便简捷的付费工具,就开始申请信用卡。第一次申请信用卡很难,因为没人知道我们的信用如何。我们在银行里存两千元存一年,然后再给我们一张银行的信用卡,我们一个月只能用两千元钱。在我们申请信用卡的时候,我的一个在美国已经居住几十年的亲戚劝告我,千万不要用信用卡。我不明白为什么。他说你一旦用了信用卡,就有还不清的债。近二十年来我们一直用信用卡消费。我认为用信用卡买东西很方便,至少不用再皮夹子了方很多钱。所以我的皮夹子里最多只有二十元。那么我的亲戚为什么要劝告我呢?现在我才明白。原来美国人是这样用信用卡的:美国人用信用卡买东西,到了月

底,信用卡公司寄来账单,他们不是用多少钱付多少钱,而是付的是最少款,(一般来说不管你用多少,就只要付十元就行了)剩下的钱以后慢慢连本带利再付给信用卡公司。如果消费者当月没有钱付清信用卡上的钱,那么下个月连本带利付的还要多。而信用卡公司赚的就是利息。很多美国家庭都有好几张信用卡,那么用满这张卡就用另外一张卡。每次到月底都付很少的钱给信用卡公司,这样一来的话欠的钱越来越多,到头来什么时候才能还清呢?在非付钱不可的时候就拆东墙补西墙。实在不行就来一个破产。家庭破产信用就没了,不过买房子,买汽车贷款也贷不到了。但是七年以后可以重新再来。美国人的消费观-美国见闻

照片上的牌子是:这房子已经是银行拥有的了,要讲这房子出卖

美国人花钱从不喜欢算,也不喜欢存。他们一般是养老金从工资里扣除,医疗保险从工资里扣除,余下的钱要付房子贷款(三十年)汽车贷款,家具贷款,然后才用于日常生活的开销,他们一个月基本是没有结余的钱,如果有的话就会当月用掉。我的一个美国朋友在十五年前买的房子,房价十一万,向银行贷款十一万,三年前还欠银行十万左右,(贷款前几年还的钱都是利息)当时我们这儿的房价猛涨,原来十一万的房子涨到了二十万,那时他就向银行再贷款,用房子抵押,贷了十万。所以现在总共欠银行二十万,将带来的十万元买了一辆新汽车,还将房子里面重新装修,换了一些新的家具等等,十万元就这样花掉了。可是现在房价跌得很厉害,他的房子现在只值十二万了。但是他还欠银行二十万呢。像我朋友这样的例子不是个别现象。前几年我们这儿的房子拼命涨价,很多人借钱(向银行贷款)买房子,买了房子后想等房价涨上去以后再卖掉,可是现在房子价钱已经跌到涨价以前的价格了(基本就是最高时的一半价)。所以有很多人家因此卖不掉房子付不出钱而将房子退还给银行。就这样次贷危机出现了,金融危机来了。经济下滑,消费的人少了,各行各业裁员的多了,那些靠工资过日子平时没有积蓄的美国人家庭,失业了,没有了固定收入,那就等于家破了。最近从美国新闻里听到一则新闻,加州一个家庭,夫妻双双失业了,丈夫将三个还杀了后,又将其妻子杀掉,然后自杀了。现在美国各行各业都在裁员,如果现在失业的话,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再找到工作的。

美国人的消费观-美国见闻

照片上的牌子是:这房子已经是银行拥有的了,要讲这房子出卖。

所以说,美国人的消费观我是不敢恭维的。在此我想劝劝中国的八零后,九零后

的后生们,可以大笔大笔的挣钱,决不能大笔大笔的花钱,更不能用你们父母的辛苦钱来提前消费。


美国人的“俭”与“奢”——浅谈中美消费观念差异
苗 青
.....................................................................................

到过美国的中国人都会体会到,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美国人和中国人存在极大的差异。总的来说,身处在这个经济高度发达、资源和物产非常丰富国度里的美国人,在很多方面非常奢侈、浪费,但在某些地方又表现得很随意、俭朴。

首先,美国是一个浪费巨大的国家。以能源为例,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耗量为除美国以外世界平均量的6.6倍,为发展中国家的10倍左右。公路上穿梭的小汽车中绝大多数只坐一个人,公共汽车里也是乘客稀少。以往美国的小汽车大多耗油量较大,直到最近,由于汽油价格的不断攀升,耗油量较小的日本品牌汽车才逐步扩大了市场占有份额。同样,马路上的街灯昼夜都亮着,这是公家花钱点的灯;私人厂家的,甚至私人花园里的灯多半也是“与日月争辉”。

同样,由于美国的地理条件非常优越,土地富饶,现有的农耕地多达28亿亩,草原面积36.3亿亩,因此农产品非常丰富,价格(产出成本)也比较低廉。其主要农产品的人均消耗量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例如,据称美国人均糖的消耗量就高于中国的10倍以上。除了能满足国内的巨大消耗以外,美国的农产品还大量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供应国。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美国你会感觉到美国人都非常能吃,向牛排、汉堡、热狗这样的食品绝对都是“大号”的,而这种吃法的结果,就是造就了很多的大胖子。

美国的奢侈和浪费这里就不多说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美国人的俭朴。同样在吃的方面,美国人普遍不太讲究排场。美国的宴请,往往只有一道主菜,吃得很简单,一般也不喝酒。在美国的宴会上,你很难看到中国式的杯盘层叠、推杯换盏。比起中国、法国这样历史悠久、饮食文化盛行的国家,美国的饮食显得很随意、简单。

另外,大多数的美国人对穿戴也不是很讲究。牛仔裤、体恤衫、运动鞋是他们的主要选择。即便是穿着正装,也不大会选择高档名牌。但是,他们的服装一旦旧了一些,往往会被随手扔掉,这样又显得比较浪费。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的中低档服装在美国市场是如鱼得水,其市场容量之大,简直让中国人无法想象。

我们在这里谈美国人的俭朴与奢侈,除了经济基础、自然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之外,更多的是历史文化和消费习惯方面的原因。这些奢侈与俭朴的感受

,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中国消费观念的映衬。因此,以美国人的眼光来看中国人的消费,他们会觉得更是神奇。饮食文化就不用说了,即使是在日用消费品方面,他们也很难弄明白,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短短的30年中,为什么消费层次提高的如此迅速,而中高档消费品在中国有着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

例如手机,1992年中国只有3.5万台,售价昂贵,远离百姓生活。但仅仅用了10年时间,中国手机就达2亿台,已经超过固定电话的拥有量。在中国,手机款式之丰富,高档手机在市场中占有份额之大,都不逊于美国,甚至还要超过美国。这样美国人非常吃惊,因为,大多数的美国人似乎对手机的款式和档次并不很在意,在美国的手机商店中,大部分的陈列品样式都很普通,价格也比较便宜。

再如电视机,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背投家庭影院到数字技术电视、等离子电视,中国的电视普及只用了20年的时间,就走完了美国人50年走过的路。很多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比美国还要好。天津市曾多年主管外经贸工作的原副市长王述祖同志,就曾对美国人提到,“中国市场用通俗的话讲,它是’中国人不懂,外国人更不明白’”。

中国市场的神奇,除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原因之外,更与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有关。富裕起来的中国百姓,往往习惯于买最好的和最先进的产品,这样哪怕价格高一些,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落伍。当然,有关中国人消费习惯方面的话题还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笔者在这里肤浅地谈一些关于中、美消费习惯差异的话题,除了给大家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之外,更希望能够为那些在中美间从事贸易、投资的人们提个醒,就是要更多地关注市场和消费的差异、研究目的市场的特性,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在中国,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于90年代初开始在天津投资建厂,随着中国传呼机、手机消费市场的强烈膨胀,以及产品的迅速换代,他们的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引领了消费的潮流,投资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中国的工厂成为其全球最重要的利润源。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很好的借鉴。因此,美国最为中国产品最大的出口目的国,深入研究美国市场以及美国人的消费习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近年来,许多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去”,到美国投资设立贸易机构,甚至是制造工厂——海尔集团就在美国的南卡罗来那州建立了自己的冰箱生产工厂。通过置身与美国市场之中,出口企业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美国的文化和美国人的消费习

惯,更加及时地获取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从而使自己的产品获得美国消费者的认可,在美国市场站稳脚跟。

可以断言,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全面、深入地了解美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心理,我们就能够在美国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当然,作为中国人,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美国的企业和产品,在中国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