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EHS-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EHS-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EHS-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EHS-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XXXXXX有限公司

XXXXXXXXX CO.,LTD.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EHS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文件编号:CX-2E-EHSP A/0

版本号:A/0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行日期:年月日

0.1程序文件修订页

文件审批:

文件发布/修订记录

1.目的

为公司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相关的文件与资料的控制活动提供支撑,以正确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

2.围

公司所有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文件与资料、外来文件与资料的管控。

3.定义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指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OHS18001)和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的合称,文件及运行中使用的“EHS管理体系”即为本合称的简称。

4.职责

4.1质量部负责系统文件和资料及外来文件的发放、回收、控制、管理。

4.2 各部门负责将本部门收集到的外来文件及时交人力资源部组织评估.

4.3人力资源部负责将评估对本公司发展有影响的外来文件及时交质量部.

4.4各权责人员负责文件的审核和批准

5.容

5.1公司文件控制由质量部组织实施,负责管理5.2中涉及的文件与资料。

5.2文件和资料的种类

5.2.1体系文件:

A、一阶文件:EHS管理体系手册

B、二阶文件:EHS管理体系程序

C、三阶文件:支持性管理文件、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目标和管理方案、应

急演习报告、审资料、管理评审资料等

D、四阶文件:记录表单

5.2.2外来文件与资料:

A、法律法规

B、政府文件

C、行业标准

D、客户要求

E、相关方的信息

F、外部的监测报告

G、其他

5.4文件的编号原则:

文件的编号遵照科学、简单、方便查阅及唯一性的原则,具体由质量部统一编号。

EHSM:一阶文件 EHSP:二阶文件

EHSI:三阶文件

5.4.1 EHS管理体系手册编号原则:

EHSM-01

5.4.2二阶文件编号原则:

EHSP + 流水号

流水号从 01 到 99 依序编之

5.4.3三阶文件编号原则:

EHSI + 流水号

流水号从 001 到 999 依序编之

5.4.4 四阶文件编号原则:

文件类别(EHSP/EHSI)+对应文件流水号+表单流水号

表单流水号从001 到 999 依序编之

5.4.5外来文件的编号原则:

以接收的日期+流水号(01~99)进行编号,如2013年6月20日接收的第2份外来

文件,则编号为2013062002。

5.4.6 本体系需要引用公司其他管理体系文件时,文件的管控要求按涉及体系的要求执

行,

5.5文件的版本:

第一次制定为1.0版,在原有容基础上修改的版本修订面依次为1.1、1.2……,

当达到9次修订后,整版修改为2.0版式,依次类推;

5.6文件的编制、审批与发放:

5.6.1文件的编制、审批:

5.6.1.1 因体系运行需要编制新的文件时,由需求部门向质量部索取“二、三阶文

件格式”(见附件1),依文件格式编制文件,经相关部门会审后按5.3要求

审批;编制人员将文件的书面档、电子档、“EHS文件新增/更改申请表”提

交质量部,质量部汇总形成“EHS文件清单”;

5.6.1.2 所有文件正本(签核后)由质量部负责保存,并由质量部统一管控。

5.6.2 文件的发放:

5.6.2.1 质量部依5.6.1.1中要求复印对应的份数,并在复印件上加盖“分发编号”

章(通常分发编号与“EHS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中序号一致)、“受控章”

同时填写“EHS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交领取部门签名,领用人必须认真

核对文件容、数量、确认是否正确,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及有效性。

5.6.2.2文件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文件缺章少页、损坏或丢失时,应填写“EHS

文件补发/外发申请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交质量部办理补发手续。

5.6.2.3 质量部将最新版本的PDF档(未签核档)放置到平台上,以便各部门及时

核对月查阅;各部门严禁私自列印。

5.6.2.4 受控文件因需要向外发放时,由需求部门以“EHS文件补发/外发申请单”

提出申请,经部门经理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重要文件由最高管理者批

准)后,质量部负责发放,发放时加盖“参考”章即可;文件正本一律不

允许外发。

5.6.2.5 原则上,一阶文件与二阶文件放到共享平台上各部门可以查看电子档,三

阶文件按需求分发书面档。

5.6.2.6 原则上,加盖管控章(样式见附件2)的文件一律不允许再复印。

5.7文件的更改:

5.7.1文件需要更改时,应由文件编制部门填写“EHS文件新增/更改申请表”,依5.6

执行。

5.7.2更改后文件应做以下事项:

A、注意修改文件的版本次

B、注意修改文件的发布和生效时间

C、注意修改文件的发布/修订记录

D、在正本电子档上以红色字体标明修改处。

5.8文件的回收与作废:

5.8.1 每次发放修改后的文件时,质量部必须回收所有旧版文件,并在“EHS文件发放

回收登记表”中签名,同时注明回收数量、日期、并加盖“作废”章作废。

5.8.2旧版文件的正本加盖“作废”章另行保存,以便查阅。

5.8.3对外发放的文件更改后,旧版文件不须回收,由其自行作废。

5.8.4 编制部门需要对文件进行作废处理的,则填写“文件作废销毁申请单”报 5.3

审批核准权限人核准后处理。

5.9文件的管理

5.9.1文件保存的方式有书面、电子档、磁盘,CD光盘、可移动存储器、硬盘数据、存

等方式。

5.9.2 各部门在每次管审前必须对本部门文件进行一次评估,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需要调

整的应及时修订。

5.9.3 质量部通过审和管审等方式督促各部门按本程序规定对文件进行管控。

5.9.4 机密文件一律不允许做二手纸使用,非重要文件鼓励使用二手纸。

5.9.5 本体系涉及的记录的保存期限参照《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5.9.6永久保存之文件:包括公司章程重要制度性规定、重要契约书、协议书、登记注

册书;重要诉讼关系文件;政府之许可、决议书及其他重要文件。

5.10 外来文件的日常管控

5.10.1 外来文件由收集部门及时传递给人力资源部。

5.10.2 人力资源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估,对需要收集/转换的交责任部门处理并将该

文件交质量部汇总到“EHS外来文件清单”中;对于未对EHS管理体系运行造

成影响的直接返还给收集部门。

5.10.3在每次管理评审前,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对外来文件的有效性进行审查。

5.10.4 外来文件的发放、回收、作废按本程序执行。

6.相关文件

6.1 记录控制程序 EHSP-02

7.记录表单

7.1 EHS文件清单 EHSP-01-001

7.2 EHS文件补发/外发申请表 EHSP-01-002

7.3 EHS文件新增/更改申请表 EHSP-01-003

7.4 EHS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 EHSP-01-004

7.5文件作废销毁申请单 EHSP-01-005

7.6 EHS外来文件清单 EHSP-01-006

8.流程图

信息交流、沟通与协商控制程序

1.目的

建立公司部各层次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公司与顾客和相关方之间、公司与员工之间适当的沟通渠道,使有关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过程及有效性交流信息与沟通,增进理解、协调行动,推动和不断改进综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2.适用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外部就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关信息进行沟通、交流、协商和接受、处理。

3.术语和定义

3.1相关方:指利益相关方和地方主管部门,利益相关方包括顾客、产品最终用户、投资者或所有者、供方和合作者、受组织影响的团体、部顾客、组织员工。

3.2其它定义引用《管理手册》中的术语和定义。

4.职责

4.1办公室为本程序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统筹本公司对、外相关信息的传递与分析、处理。

4.2销售部负责原材料采购和销售合同签定前与顾客交流与沟通,以及收集产品交付后使用信息;负责向生产部门传递客户订单信息。

4.3生产部负责组织收集各车间产品的生产信息,与顾客和环境相关方进行沟通与交流,获取顾客和相关方评价信息,并负责对产品信息、顾客和环境相关方信息进行部沟通和交流。

4.4质检部负责产品销售后质量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交流和沟通,并负责进行部沟通与交流。

4.5安全办负责收集掌握职业健康安全情况和地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部门的评价情况;负责于外部环境相关方进行沟通与交流,获取相关方评价信息并进行部沟通和交流。

4.6工会定期收集员工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代表员工与公司领导沟通、协商。

4.7各车间负责产品生产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情况信息的提供,并获取顾客、相关方对生产经营部的评价信息。

4.8各部门负责其主管的程序运行中产生的部和外部信息的收集、处理、沟通和交流。

5.程序

5.1信息的容

5.1.1部信息

a.产品生产情况;

b.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及体系运行情况;

c.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害及风险的控制情况;

d.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监测和测量的结果;

e.产品重大不合格、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事故、事件;

f.外部审核、管理评审结果;

g.员工的意见、要求、抱怨;

h.化学品安全数据表(MSDS)。

5.1.2外部信息

a.政策、行业标准、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变化情况;

b.顾客、上级主管部门对质量管理的抱怨、投诉、期望和意见;

c.顾客、社区、居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等相关方对环境管理的期望、意见、抱怨和投诉;

d.顾客、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等相关方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意见、要求、投诉;

e.市场及社会的要求和趋向。

5.2信息的获取、收集

外部信息按照管理职责分工和信息属性,由信息产生部门、第一接受单位或主管业务部门及时获取、收集。

5.3 沟通和交流的方式

5.3.1部沟通和交流的方式:

a.各种会议,如(半)年度工作会、职工代表大会、工作例会、周例会等(由会议召集部门起草会议纪要);

b.口头传达、汇报、协商;

c.文件、报表、通知等;

d.、宣传栏、部网络、简报等;

e.职代会提案、员工合理化建议等。

5.3.2外部沟通和交流的方式:

a.、传真、电子、信函等;

b.走访;

c.招投标文件、公司对外宣传资料等;

5.4沟通和交流的实施

5.4.1与顾客的沟通与交流

5.4.1.1销售部应向客户传递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管理体系认证的信息;将顾客反馈的要求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向有关部门通报,并予以研究、答复。

5.4.1.2 销售部收集顾客对公司产品质量、履约合作情况及生产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情况,将顾客反馈信息传达到相关部门。

5.4.1.3销售部及时将顾客反馈的产品质量问题信息传递到质检部及时处理,将处理后的结果反馈给顾客确认、协商。

5.4.1.4销售部及时将顾客反馈的环境要求传递到安全办及时处理,将处理后的结果反馈给顾客确认、协商。

5.4.1.5顾客对产品有质量异议的,销售部收集质量异议信息,及时反馈给质检部进行处理,并填写《质量异议处理单》,以便后续质量数据处理和分析,逐渐提高产品质量。

5.4.2与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相关方的沟通与交流

5.4.2.1供应部对备件、辅料供方提出采购产品环保、健康安全方面的要求,并在采购、租赁合同中予以约定。

5.4.2.2安全办与当地环境管理部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部门建立并保持联系,将沟通信息记录在《信息交流沟通表》上并与各部门传达、沟通。了解公司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情况,将管理情况做好记录。

5.4.2.3对来自顾客、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以及员工、社区、居民和其他相关方的建议、期望、抱怨和投诉的信息,信息产生单位或第一接受相关职能部门按信息属性和职责分工详细记录《信息交流沟通表》并进行答复处理。

5.4.2.4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外部信息处理,如受主管部门处罚、重大投诉、环境事故、胶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原料中对环境有害物质含量要求等,应向总经理报告,决定是否就重要环境因素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形成文件,记录其处理决定;如决定进行交流,按规定方式实施。

5.4.2.5向一般相关方宣传环境方针可采用公示书面方式、或口头交流。

5.4.3部沟通与交流

5.4.3.1公司每年组织召开(半)年度工作会议,对生产经营整体情况、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情况、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测和测量、顾客满意度情况及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害和风险的控制情况进行沟通与交流。

5.4.3.2通过产品情况汇报、工作例会、产品简报等方式传递产品生产情况信息,在公司部进行沟通和交流,相关信息的提供由各职能部门负责。

a.生产部负责每月对产品生产情况进行收集,主要反映产品进度情况,对进度不能满足计划要求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措施,并将有关情况在公司领导、销售部和各车间之间进行上传下达。

b.工作例会由生产部组织有关部门,主要总结产品生产、质量安全工作情况,分析产品形势,安排产品生产计划并对产品管理中有关问题进行明确;会议情况形成纪要发至各部门,与会人员需在《会议签到表》上签到。

5.4.3.3质检部通过管理评审会组织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审,具体执行《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5.4.3.4工会通过职代会提案、员工合理化建议收集员工对职业健康安全的合理化意见和要求,并与公司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及时反馈给员工或员工代表,并督促、协助实施。

5.4.3.5公司领导、公司职能部门之间通过周例会进行沟通与交流,安排布置一周工作任务,进行部门之间的协商。

5.4.3.6公司各职能部门通过宣传窗宣传各部门主管工作的有关信息,刊载相关知识、工作动态等。

5.4.3.7各职能部门从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获取的信息,以及总经理、管理者代表的指示或要求,以通知或会议形式传达到相关部门。

5.4.3.8对发生产品重大不合格、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事故、事件发生或因其被政府主管部门处罚、被媒体曝光时,相关职能部门做好记录并立即向公司领导汇报,并制定相应纠正措施的实施,具体执行《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5信息的利用

5.5.1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应做到告知、理解并做到,必要时将有关信息传递到相关部门。

5.5.2各部门应充分利用信息,作为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活动、改进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的依据。

5.5.3质检处将重要信息作为公司审和管理评审的依据。适当时,相关职能部门对收集到的信息应进行数据分析,以促进持续改进。

6.相关文件

6.1 Q / DZR G 2·08-2010《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2 Q / DZR G 2·09-2010《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7.记录

7.1 Q / DZR G 5·14-2010《信息交流沟通表》

7.2 Q / DZR G 5·15-2010《质量异议处理单》

环境运行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对公司的重大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其符合ISO14001方针、目标与指标的要求,以实现环境保护的不断改进,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ISO14001管理体系运行过程的控制;

3 定义

无.

4 职责

4.1 人事行政部负责生产设备监测监控设备的维护保养;负责危险废弃物的分类处置;

4.2 ISO专员负责设置环境控制点,制定公司环境管理制度和环保技术操作规程,检

查各部门环境管理的执行情况;

4.3 制造生产部门、仓库等负责危险化学物品、污染物品的管理;

5 程序

5.1 公司在日常的环境管理中,对污染因素相关的运行与活动进行重点控制,对其中

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作业点,由人事行政部安全人员将其设置环境控制点,列入

《环境控制点清单》,明确控制的要求。

5.1.1 制造生产部门严格按照相应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生产,人事

行政部参照《监视与测量设备控制程序》的要求对环境监测、监控设备进

行维护保养。

5.1.2 公司对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设备、设施、场所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如

对噪声采取隔音、吸音等措施防止噪声超标;对于漏、滴油现象采用导油

槽予以收集等。

5.1.3 制造生产部门、仓库等负责化学物品的贮存和使用,要防止直接倾倒、泄

漏等异常现象的发生,具体详见《化学物品管理规定》。

5.1.4 部门按规定地点分类放置废弃物,由人事行政部统一进行处理,具体详见《废弃物管理程序》。

5.1.5 各部门严格依据以上程序和标准的要求,开展环境管理工作,并做好相应

记录,当出现不符合情况时,参照《不符合及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处理,ISO专员负责随时检查各部门的执行情况。

5.2 对于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中涉及环境因素的供应商,公司对其施加影响,使他们

的行为符合程序和有关要求。

5.3 对紧急情况的处理详见《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6 支持及引用文件

6.1 《监视与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6.2 《废弃物管理程序》

6.3 《不符合及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4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7 记录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1.目的

确定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应急响应和准备,预防和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疾病和伤害。

2.适用围

适用于本公司有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自然灾害、人身伤害和交通事故等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紧急状态的应急准备和响应。

3.定义

本程序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术语和定义。

4.职责

4.1安全办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组织各部门编制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应急预案;负责公司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的检查、落实。

4.2办公室负责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处置及善后处理。

4.3生产部负责潜在的环境事故和应急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4.4供应部负责提供应急物资。

4.5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应急预案。

4.6各部门根据需要编写本部门责任围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应急预案。

5.程序

5.1应急预案应针对以下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制定:

a.火灾和爆炸;

b.自然灾害;

c.人身伤害和交通事故

d.化学品污染。

5.2安全办组织制定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紧急状态的应急响应和准备措施。

5.2.1制定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紧急状态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时,应遵照以下原则:

a.安全办负责组织可能发生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紧急状态的责任部门,编写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

b.当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紧急状态涉及两个以上部门时,由安全办指定其中一个部门编写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

c.当紧急状态同时涉及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由安全办组织编写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

5.2.2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紧急状态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应由编写应急预案责任部门主管审核,报送安全办备案。如紧急状态同时涉及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由安全办组织审核后,报送总经理批准。

5.3本公司成立应急响应组织机构,领导并组织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时的抢险救治工作。

5.4应急响应和准备措施

应急响应和准备措施应包括以下容:

a.事故或紧急情况的性质及产生后果;

b.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与本公司相关单位及外部机构的联系法式与联络步骤;

c.现场指挥机构的组成与职责;

d.应急措施;

e.应急响应所需的资源;

f.应急预案的培训容和要求。

5.4.1应急准备预防措施

5.4.1.1办公室将安全、环保及应急准备和响应教育培训容纳入职工培训和新员工上岗

培训和考核的容之一。

5.4.1.2生产部做好消防器材及消防设施的管理,并监督车间做好器材、设施的保管、使用登记、完好性等情况检查。

5.4.1.3电工不定期对车间电气(器)设备设施、电路干线、动力线路进行检查或维护;

5.4.1.4仓库应注意易燃、易爆、有毒害物资、化学品的仓储管理,备有充足的应急准备物资,具体实施《危险化学品控制程序》。

5.4.1.5潜在事故和应急情况的重要岗位应准备个人防护用品和应急物资,如手套、口罩、靴子、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并训练员工能熟练使用。

5.4.1.6建立紧急状态联络办法以及和外部机构的联系渠道,门卫室及有关地点应有事故报告及负责人姓名。

5.4.1.7各部门对易燃、易爆物品、安全通道进行检查。

5.4.2应急响应

5.4.2.1发生紧急状态后,相关人员应按规定的渠道立即报告上级管理人员,并采取预先制定的应急措施防止扩散,减少由此造成的影响。一旦局面失控,必须首先保障人身安全,及时撤离。

5.4.2.2发现人员受伤或中毒等情况,应立即送往医院或现场采取急救措施。

5.4.2.3在化学品仓储区配备消防器材和消防沙子,出现化学品泄漏时,应根据《化学危险物品安全参数表》容采取应急措施。

5.2.4.4出现环境事故时,应尽快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按规定的渠道立即报告上级部门。

5.2.4.5对于在厂外运输过程中发生的环境事故,包括化学品、危险废物运输等,采取就近救援和自救,必要时求援事故所在地的消防和环保等部门。

5.5应急准备应满足应急预案规定的要求。

5.6各部门和人员应按照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紧急状态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实施,贯彻“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使紧急状态尽可能不发生。

5.7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现场指挥应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措施和步骤组织实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的损失。

5.7.1紧急状态发现者应立即报警,并组织在场人员自救。

5.7.2如发生突发性人员伤害时,应拨打急救120或者999,同时上报总经理。

5.8事故或紧急情况处理完毕后,应进行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事故分析,调查其产生原因,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制定和采取防措施。事故分析、调查按《事故事件调查处理程序》执行。

5.9应对触电及有关人身伤害的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应急预案演练应有记录。

5.10应急预案的评审与修订

5.10.1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安全办应组织进行应急预案适应性、有效性的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必要时予以修订。

5.10.2当本公司主要设施发生变化时,安全办组织对应急预案的适应性和可能性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必要时予以修订。

5.11记录管理

评审应急预案的记录,按照《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6.相关文件

6.1 Q / DZR G 2·01-2010《文件控制程序》

6.2 Q / DZR G 2·02-2010《记录控制程序》

6.3 Q / DZR G 2·08-2010《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4 Q / DZR G 2·19-2010《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管理程序》

(完整版)GI-EHS-012变更管理制度

更新日期: 2013.08.08 Guanghua New Material 修订记录表 版本修订页码修订内容修订日期修订人A/0 新版发行2013.08.08 顾洪发

更新日期: 2013.08.08 Guanghua New Material 1.目的 为规范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避免由于变更失控而引发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各部门的变更管理。 3. 引用标准及相关文件 《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4. 定义 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以避免或减轻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一般变更:相同规格、不同的型号、不同供应商的物料替换;不同供应商提供的相同型号规格物料的替换,有上岗资格的员工的更换。 重要变更:任何工艺参数、工艺条件、材质、类型、原材料品种的改变;添加新设备、涉及安全的控制系统和安全设备的任何替换;员工需要变换劳动防用品品种、对EHS有连带效应的变更,班组长以上人员的更换。 5. 变更类型 5.1 工艺、技术变更,主要包括: 1)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 2)原料介质变更; 3)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 4)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 5)操作规程的变更; 6)工艺参数的变更; 7)公用工程的水、电、气、风的变更。 5.2 设备设施的变更,主要包括: 1)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2)安全设施的变更; 3)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 4)设备材料代用变更

EHS变更管理程序(含表格)

EHS变更管理程序 1.0目的 为从源头控制和削减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变更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有害影响,对各类变更情况采取相应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变更过程符合EHS管理要求。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管理等的变更。 3.0术语和定义 变更类型 3.1 工艺、技术变更,主要包括: 3.1.1 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 3.1.2 原料介质变更; 3.1.3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 3.1.4操作规程的变更; 3.1.5工艺参数的变更; 注:根据安监总局36号令《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公司内部无需进行变更手续。 3.2设备设施的变更,主要包括: 3.2.1 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3.2.2 安全设施的变更; 3.2.3 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

3.2.4 设备材料代用变更; 3.2.5 临时的电气设备等。 3.2.6 公用工程的水、电、气、风的变更等。 3.3管理变更,主要包括: 3.3.1 重要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更; 3.3.2 人员的变更; 3.3.3 管理机构的较大变更; 3.3.4 EHS管理制度的变更; 3.3.5 管理职责的变更; 4.0职责 4.1变更申请部门填写《EHS变更申请表》明确变更内容及变更前后的风险分析。 4.2技术部是工艺、技术变更的主管部门,负责工艺、技术的变更变更验收的审核。 4.3工程部是设备设施变更的主管部门,负责设备设施变更变更验收的审核。 4.4EHS部是EHS变更的管理部门,负责EHS变更的审核。 4.5生产或技术分管副总是EHS变更的审核领导,负责EHS变更的审核。 4.6总经理是EHS变更的批准领导,所有EHS变更必须经过总经理批准。 4.7变更申请部门对由于变更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控制措施,负责实施。 4.8变更申请部门将变更结果通知本部门及相关部门人员,并及时进行培训。 5.0程序 5.1工艺、技术和设备设施的变更

07EHS因素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辨识和评价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够控制以及可以施加影响的EHS因素,确定其中的具有重大影响或风险的EHS因素,并策划其控制措施。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EHS因素的辨识、评价及控制策划活动。 3.管理职责: 3.1企管办负责评价结果的审核、检查和考核; 3.2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EHS因素的辨识和评价,确定有重大影响或风险的EHS因素;制定措施并实施。 4.工作程序: 4.1 辨识和评价的频次: 4.1.1常规:企管办两年组织一次对EHS因素的辨识和评价; 4.1.2随时:当发生以下情况时,企管办应随时组织EHS因素辨识和评价,并将结果报总经理: a) 当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变化时; b) 当组织结构、部门职能调整时; c) 当人员、工艺流程、作业场所或环境变更时; d) 当管理方法改善或目标完成时; e) 当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时; f) 当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时; g) 当设备、设施(含外部提供的)更新、改造时; h) 当过程发生事故、事件时; i) 当对审核结果或对管理评审分析发现需要更新时。 4.2 辨识和评价前的准备: 4.2.1由人事科组织对我公司生产单位段长、科室副科级以上领导每年度至少进行一次相应的EHS知识培训; 4.2.2参与人资格要求:审核员、专家或具有岗位专业知识的员工并经EHS知识培训合格的人员。 4.3 EHS因素的辨识: 4.3.1 辨识EHS因素时应充分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六种类型。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过去:是指过去的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事故、事件;现在:是指现在运行或存在的状态;将来:是指在规划中的活动或可能发生的活动。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正常:是指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异常:是指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开启、停止、维修等;紧急:是指事故、事件发生或即将发生时。 六种类型:(分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说明) 危害因素分类:物理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行为性危害因素;其他危害因素。(具体说明见附表) 环境因素分类: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废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 社区问题和当地其他环境问题。 4.3.2 辨识方法: a)问卷调查:通过下发问卷,按流程分析,发动全员参与,辨识存在的或潜在的EHS因素; b)询问交谈:运用头脑风暴法,辨识出其工作中的EHS因素。 c)现场观察:通过对作业环境的现场观察,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照,可发现存在的EHS因素。 d)查阅记录:查阅事故、事件和不符合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EHS因素; e)获取外部信息:从同行业、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可辨识出存在的EHS因素; f)生命周期评价(本方法针对环境因素的辨识):是指从产品的来源、设计、采购、制造、运输、销售、服务以及最终到废弃全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辨识出产品中的环境因素; g)检查表:就是为全面地辨识某一系统的运行状况而事先拟好的问题清单;运用事先编制好的检查表,对照检查,可辨识出存在的EHS因素。 h)事件树分析{从原因到后果分析}:是一种从初始原因事件(基本事件)起,分析各环节事件(顶端事件)“成功”或“失败”的发展变化历程,并预测各种可能产生后果的方法,应用这种方法,通过对系统各环节事件的分析,可辨识EHS因素。 i)故障树分析{从后果到原因分析}:是一种根据系统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故后果(顶端事件),分析与事故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基本事件)。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分析,可辨识出系统中导致事故的EHS因素。 4.3.3评价范围与准则:总分大于14分可确定为重大环境因素;8~14分为一般环境因素;低

变更控制管理规程 (1)

变更控制管理规程 一、目的:建立变更控制程序管理文件,明确变更的申请、评估、批准、通知、实施及跟踪、验证的过程,使任何符合本规程的变更都在受控状态,便于产品质量追溯,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二、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与药品生产及质量有关的所有变更,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新产品的上市。指新品种、新剂量的产品或新包装规格的产品上市。 现有产品的撤市。将现有产品品种、现有规格的产品或现有包装规格的产品从市场上撤回。 厂房的变更。包括厂房设计功能的改变,间隔的改变,洁净装修材料或形式的改变,对墙体或地面造成破坏性的改变等生产环境的变更。 设备、设施、公用系统的变更。包括改变送回风管路和送、回、排风口尺寸、位置,

空调机组或消毒系统,改变温湿度控制设施,改变气流组织,改变洁净区内地漏,纯化水制水设备,贮水设施材质、纯化水管路及用水点的改变,净化空调系统空调过滤器型号改变,高效过滤器供应商的改变,直接接触药品的气体过滤器的改变,生产设备的改变(包括新增和报废),直接接触药品容器材质的改变,洁净区内运输形式的改变等。 检验方法的变更包括取样方法、条件的变化,样品制备和处理方法的变化,对照品配制方法的变化,检验仪器型号的改变等。在法定的检验方法(如药典检验方法)变更后,按照企业内部备案流程在企业内部落实变更后的检验方法。 质量标准的变更。包括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质量标准项目的改变,有效期或贮存期的改变,贮藏条件的改变或稳定性方案的改变,中间产品项目监控点的改变等。在法定标准(如药典中的质量标准)变更后,按照内部备案流程在企业内部落实变更后的质量标准。 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备案的技术文件的变更。 生产工艺、处方的变更。包括辅料品种或数量(数量范围)、溶媒浓度、用量的改变,生产方法的改变,批量调整、药材炮制方法的改变等。批记录、操作规程的变更。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规定,需要确定该变更是否需要到药品监管部门备案或批准。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取得批件后),在实施变更前按照备案流程落实变更后的生产工艺。 物料供应商的变更。包括中药饮片的生产商以及其他原药材、辅料和包装材料的供应商、生产地点或供应途径的变更。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的变更。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该类变更需要由药品监管部门批准。

最新产品和过程变更管理程序资料

1.目的 1.1.为明确产品与过程变更的责任和流程,做到实时有效的变更管理,确保并符合客户要求,特订定本管理程序。 2.适用范围 2.1.适用于公司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的变更,包含4M变更及任何客户和供应商所引起的变更。 3.名称定义 3.1.4M变更:是指产品制造中,涉及的人(Man)、机(Machine)、料(Material)、法(Method,含环境场所),内容包括:规格、材料的变更;机器、设备的变更;制造方法、工艺的变更;作业者变更。 3.2.ECR:Engineering Change Request,工程变更申请单。 3.3.ECN:Engineering Change Notice,工程变更通知单。 4.权责 4.1.采购部:材料(含构成部件)\材质变更的申请和实施。 4.2.生产部:负责相关过程变更的申请和实施,即设备、工艺方法、作业人员变更。 4.3.销售部:负责客户提出的变更受理,收集和内部反馈客户的确认结果。 4.4.技术部:负责产品相关设计变更的申请和实施。 4.5.质量部:负责召集各部门评审变更和提交给客户确认,并实施相关文件的变更。 4.6.物流部:负责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变更和库存品、在制品的处理。 5.内容 5.1.变更的提出: 5.1.1.当公司内部发生产品和过程变更需求时,由各责任部门提出变更申请,填写《工程变更申请单》。 5.1.2.申请部门需将变更项目、变更原因、变更前与变更后等内容详填于《工程变更申请单》中,必要时需附图面、佐证资料、样品等,经申请部门主管核准后,交质量部确认。 5.1.3.当客户针对机构设计、规格尺寸、工艺流程、材质等提出设计和过程变更需求时,由销售部提出变更申请,各部门进行评审和执行,时间不得超过两个工作周。 5.1.4.当供应商针对材料、工艺等变更需求时,由采购部接受和提出供应商的变更申请。 5.1.5.当产品需要设计变更时,由技术部提出设计变更申请;当工艺流程、设备、方法等过

变更管理控制程序文件

变更管理控制程序

变更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从源头控制和削减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变更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有害影响,对各类变更情况采取相应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变更过程符合EHS管理体系要求,特制订本本程序。 2围 本程序适用于HSE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对变更的管理,包括:管理、新扩改基建、新增安全设施、新作业环境、新人员、新设备设施、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设备用途更改等。 3定义: 3.1新扩改基建:指用于生产、储存、生活、办公等,新增加建筑,或对原有建筑扩建、改造结构或规模的项目。 3.2新设备设施、安全设施:指新增机械设备或安全设施、消耗一定能资源,产生一定废物、带来一定的作业风险,或需定期维护点检、更换零部件、追加安全防护的机器。 3.4新材料:指新增原材料,包装材料中可能含有新的化学成分,并具有一定职业危害的材料。 3.5新产品:指新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增加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作业环境、作业场所、作业人员、作业操作规程、体系管理或包装材料等。 3.6设备更改:是指对设备、工具等进行改造,例:生产线设备改造、手动工具等改造。 3.7用途更改:是指由一般用途该做特殊用途,例:储藏室改为易燃化学品库或油库等。 3.8管理变更: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变更,企业机构和人员的变更、管理体系的变更等。4引用标准: 5职责 5.1安环科 5.1.1负责协助各部门对变更过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调查、策划、实施控制、验证、文件建立和完善、人员的培训等。 5.1.2负责办理新改扩建项目的申报手续。

EHS变更控制程序

EHS变更管理程序

1 目的 本程序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各种变更行为的管理过程,本着事故预防的宗旨,以达到控制或降低风险的目的,从而起到保护环境以及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有效利用资源、遵守国家相关的EHS法律和法规。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设备、工艺、程序、人员或新的组织机构的所有变更,以确保不因变更给员工、社会及社区带来不能接受的风险。 3 职责 3.1安环部负责在公司推行本程序的实施。 3.2 安环部负责具体协调和督促本程序的落实和改进。 3.2.1 确保EHS 审查记录得到保存并分发到相关人员; 3.2.2 确保清单上的所有问题或风险都已明确或讨论过,且明确这些问题或风险的相关责任人。同时定期追踪、审核以确保整改计划的实施。 3.3 提出变更项目的主管部门负责人,负责召集EHS评审会,有权力调动公司资源,在职责范围内安排相关人员完成特定工作,确保对将作的变更进行了适当的评估。 3.4 设备部门负责确保所有建设项目、新安装设备及对现有设备的变更的EHS评审程序得到实施。 3.5 各部门负责人需确保本部门所有对原料、工艺、成品、人事、设备的变更进行了评审。 4 程序内容 4.1定义 4.1.1 变更:是指在设备、工艺、流程或人事方面的变化,包括增加或删除。 4.1.2变更的分类

4.1.2.1同一变更是指用同一制造商制造的零件来进行替换。所有的条件都是一样的,包括型号和制造的材质。 4.1.2.2 同类变更是指使用设计相同、功能相同并满足同样的标准、规格和规定的同类替换物来更换设备、工艺、操作流程和原料。(一个例外是安全相关的工艺控制系统比如安全联锁的变更要永远视同基本变更来管理(即便它属于同类变更)) 4.1.2.3 基本变更是指在设备、工艺、操作流程、组织机构或原料上的有意改变,或者进行一次非例行性作业。 4.1.2.4 重要设施和工艺变更就是指重要的基本变更。它包括了新工艺的导入、一个重要新设备的安装、一个新原料储罐的安装、重要化学工艺或其他有害工艺的变更、新的危险原料的导入。这些类型的变更需要进行EHS评审和必要的其他更宽范围(或称更大规模)的工艺危害分析来保证识别出所有的有害因素。 4.1.3变更管理评审的级别 4.1.3.1 个人评审是指由个人独立对变更进行的评审,包括了变更对环境、健康、安全和对产品完整性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和效果的考虑。这种评审应确保变更不会影响到EHS方面的效能。个人评审适用于同一变更和同类变更。(请注意4.2.2中的例外)。 4.1.3.2 EHS评审:是指召开一次专门的会议对计划进行的变更进行一次讨论,以确认它在环境、健康、安全和产品完整性上能够符合各项规定、许可证和标准的要求。EHS 相关的项目被识别出来并进行了评估,产生必要的行为点。 4.1.3.3工艺危害分析:是指对设备或工艺(或几个工艺)进行系统性的评估,来识别出存在的危害,对危害发生的频次和结果也要进行评估,以便于建立相应的控制措施。 4.1.4其他定义 4.1.4.1文件化:是指保留可获取到的电子版或纸张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管线设备图(P&ID图)、设备参数(数据)表、操作指导书、设备(设计)图、工艺流程图、物料平衡表,以及变更评审会议的会议记录和行动计划。

ehs管理安全管理体系是什么

EHS管理体系 EHS管理体系是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两体系的整合。EHS是环境Environment、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的缩写。EHS管理体系是为管理EHS风险服务的,体系只是EHS管理必须的一部分。 总则 EHS管理体系是一种应用质量体系方法来管理EHS活动的过程。这种方法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即规划、实施、评价和调整),就是通过第一个循环获取经验、吸取教训,而后将获得的经验教训用于下一个循环来改进和提高EHS管理水平。体系的关键是人和程序,即通过人和程序将公司的EHS方针、合法要求、经营策略与公司的一系列要求联结在一起,实现与公司EHS方针相符的整体EHS业绩的持续改进。另外,管理体系应含有一套程序,以便发现不符合事项的根本原因并予以解决。 EHS管理体系模式(以下简称EHS-MS模式)是帮助编制或加强EHS-MS的一种方法或模板。不过,这并不是意味着必须采用这一特定的管理体系。公司可以分别依据其他现有的体系和程序,或者重点采用其中的某些部分,来组成适合自己实际的管理体系。EHS-MS模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根据企业或设施作业的规模、复杂性等因素,可适当地增减以满足要求。 1.1 目的和目标 EHS-MS潜在的效益包括:减少伤害、事故、污染物、废物、经营成本和潜在不利因素,提高可造性、效益、信誉和可信度。在业务规划、研究及设计尽可能早的阶段,有助于把经营管理和EHS管理结合在一起,有助于推动经营目标和EHS目标的统一。它着眼于整个过程的效果和效率,及提高EHS业绩和管理水平所带来的长期利益。 公司确定要求,指出什么是EHS管理所要强调的。现场人员确定他们如何实现这些要求;这并不是说所有员工都要为实现某一特殊的要求而承担同样的行动职责。要取得成功,应使所有员工对这一过程有共识。 EHS-MS模式已概括的阐明;必要时每一个公司可采用这一体系来适应他们自己的公司形象、经营策略及价值观。已编制出EHS-MS的相关文件,名称为“EHS-MS模式指南”(API Publ9100B),因编制和实施自己的EHS-MS而需要得到更多帮助的公司可参照执行。 1.2 范围 EHS-MS的范围包括:明确的和书面的要求、目标和优先考虑事宜;指定的、书面的和相互间的职责、义务和权限;制定程序并形成文件;适当的资源配置;提供适当培训;定期监测进度;适时调整目标和优先考虑事宜;评审管理效果;与相关方交流。 实施活动包括:明确负责领导和业主的要求、确认工作程序与要求的差距、明确优先考虑事项、编制规划和任务、分配资源、编制程序、实施规划、衡量效果、自我评价、根据经营目标和确认的差距来改进EHS的业绩和管理目标,并开始下一个循环。 在编制EHS-MS期间,有跨国企业的公司应保证做到:要求简明扼要,可审核且适用性强,不管其文化背景和经营操作如何,在任何国家皆适宜。

(完整版)EHS变更管理规程

Version EHS变更管理规程 EHS Change Management 页码 Page 1 of 4 EHS变更管理规程EHS Change Management 部门:Department 签字/日期:Signature/Dat e 起草人: Pre pared by 安环部 审核人: Reviewed by 工程部 审核人: Reviewed by 生产技术部 审核人: Reviewed by 安环部 批准人: Approved by 生产总监 颁发部门Issued by 安环部 执行日期 Effective Date 替换文件Replaced For N/A 修订期限 Revising Date 分发部门Distributed to 总经理,办公室,人力资源部,供销部,质量部,研发中心,注册部,工程部,生产技术部,安环部,101车间,102车间

Version EHS变更管理规程 EHS Change Management 页码 Page 2 of 4 1.目的 为了规范EHS变更管理,清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建立变更管理制度,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指标、设备工作参数及联锁、报警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风险辨识和控制,以避免或减轻对EHS生产的影响。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台州海辰药业有限公司所属的厂区及人员。 3.术语或定义 3.1变更类型 3.1.1工艺、技术变更,主要包括: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 ●原料介质变更; ●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 ●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 ●操作规程的变更; ●工艺参数的变更; ●公用工程的水、电、气、风的变更等。 3.1.2设备设施的变更,主要包括: ●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安全设施的变更; ●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 ●设备材料代用变更; ●临时的电气设备等。 3.1.3管理变更,主要包括: ●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更; ●人员的变更; ●管理机构的较大变更; ●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变更;

EHS变更管理程序教程文件

EHS变更管理程序 1、目的:为从源头控制和削减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变更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有害影响,对各类变更情况采取相应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变更过程符合EHS管理体系要求,本程序规定了变更的调查、策划、安全卫生环境预评估、批准、实施控制、验证、文件建立和完善、人员的培训等控制程序和方法。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EHS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对变更的管理。包括:新扩改基建、工程变更等改善活动、新增保护用具、新增安全设施、新作业环境、作业场所、新人员、体系、新设备设施、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设备/用途更改等,导入时的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要求。 3、定义: 3.1新扩改基建:指用于生产、储存、生活、办公等,新增加建筑,或对原有建筑扩建、改造结构或规模的项目。 3.2工程变更等改善活动:指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材料的变更,有可能产生新的环境影响、危险源、且影响较大的生产活动。 3.3新设备设施:指新增机械或设备、消耗一定能资源,产生一定废物、带来一定的作业风险,或需定期维护点检、更换零部件、追加安全防护的机器。 3.4新材料:指新增原材料,包装材料中可能含有新的化学成分,并具有一定职业危害的材料。 3.5新产品:指新产品生产出荷过程中,需要增加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作业环境、作业场所、作业人员、作业操作规程、体系管理或包装材料等。 3.6设备更改:是指对设备、工具等进行改造,例:生产线设备改造、手动工具等改造。 3.7用途更改:是指由一般用途该做特殊用途,例:储藏室改为易燃化学品库或油库等。 4、职责: 4.1安全卫生环境室 4.1.1负责协助各部门对变更过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调查、策划、安全卫生环境预评估、批准、实施控制、验证、文件建立和完善、人员的培训、日常点检管理等。 4.1.2负责办理新改扩建项目的申报手续。 4.1.3负责EHS管理体系变更时的文件建立及修订,并将变更内容传达到各部门人员。 4.1.4负责法律、法规、标准变更时的及时更新,并将最新法规、标准传达到各部门人员。 4.1.5组织对应急计划变更的沟通、检讨变更的内,协助各部门将应急修订内容传达与员工。 4.2设备技术部 4.2.1由安卫室协助对新扩改建筑中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控制、办理竣工验收、三同时验收、消防验收等工作; 4.2.2负责对作业场所合理布局,选择低能、高效、安全、噪音低、与人作业相适宜的设备设施,控制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改善作业环境,追加设备安全防护装置;

007EHS变更管理制度

XX-XX-XX-07 EHS变更管理制度 XX-XX-01发布 XX-XX-01生效 XX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目的 为规范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特制定变更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工厂变更管理。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以避免或减轻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3.职责 3.1本制度由EHS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修订、解释。 3.2各相关部门按此制度严格执行。 4.工作要求 各部门将需要变更的事项组织相关部门开会讨论,将变更事项以书面报告形式上报EHS管理办公室审核,EHS管理办公室将通过审核的变更资料上报厂长审批,EHS管理办公室对工艺变更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 4.1变更类型 4.1.1 工艺、技术变更: (1)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 (2)原料介质变更; (3)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 (4)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 (5)操作规程的变更; (6)工艺参数的变更; (7)公用工程的水、电、气、风的变更等。 4.1.2设备设施的变更: (1)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2)安全设施的变更; (3)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 (4)设备材料代用变更; (5)临时的电气设备变更。

4.1.3 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更 (1)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更; (2)人员的变更; (3)管理机构的较大变更; (4)管理职责的变更; (5)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 4.2变更程序 4.2.1变更申请 在实施变更时,变更申请人应填写变更报告,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4.2.2变更审批 (1)变更报告填好后,应逐级上报部门主管审批。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按变更原因和实际生产的需要确定是否进行变更; (2)变更批准后,实施部门应对变更过程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变更产生的风险,制定控制措施。 4.2.3 变更实施 变更批准后,由各相关职责的主管部门负责实施。任何临时性的变更,未经审查和批准,不得超过批准的范围和期限。 4.2.4变更验收 变更实施结束后,变更主管部门应对变更情况进行验收,确保变更达到计划要求。变更主管部门应及时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5.附件 变更报告

EHS设备设施管理程序

EHS设备设施管理程序 1.目的 本规定是对各部、各单位对过程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使产品符合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公司各部、各单位的过程设备管理工作。 3.定义 3.1设备设施 指公司与生产有关的能独立完成特定功能的生产实体,如各种机器、工具、辅具等。 3.2非生产设备 指办公设施(复印机、速印机等)、机动车辆(生产性机动车辆除外)、通讯器材(传真机、移动电话等)、空调、宣传工具(摄像机、照相机等)、医疗设备、教学设施、生活服务设备。 4.角色和责任 4.1工厂经理 总经理有责任确保设备设施管理程序的符合或超越所有适用的规定,并提供足够的资源(时间和预算)和分配适当的权力,以确保本程序的实施。 4.2生产技术部 4.2.1对各部的“设备设施申购报告”进行审批; 4.2.2对“设备设施报废申请”进行最终审批; 4.2.3为程序提供技术支持,以支持设备设施管理程序的执行; 4.2.4组织设备设施所发生的故障、事故的调查工作; 4.2.5检查设备设施管理程序执行; 4.2.6负责公司每年一次的设备设施核查工作; 4.3采购部 4.3.1执行各部门有EHS评估的设备设施请购报告;

4.3.2负责请购部门与供货商间的沟通; 4.3.3设备设施采购合同的签订; 4.3.4催运及售后服务的联络与沟通; 4.3.5设备设施到货开箱后通知相关单位到现场组织开箱验收工作; 4.3.6负责设备设施的后期报废处理工作; 4.4EHS部 4.4.1参与设备设施所发生的故障、事故的调查工作; 4.4.2监督、检查设备设施管理程序执行; 4.5综合部 4.5.1汇总公司所有设备设施、购置、报废计划; 4.5.2汇总公司的设备设施台帐; 4.5.3设备设施到货后收集说明书、合格证、随机附件等相关资料并存档; 4.5.4设备改造、更新等交工前向设计院或相关承包单位索要竣工图纸和变更等资料; 4.5.5向使用部门提供设备设施技术资料的借阅服务; 4.5.6向使用部门提供设备设施相关资料的复印件; 4.5.7参与每年一次的设备设施核查工作; 4.6人力资源部 4.6.1 组织新设备设施的培训工作及实施; 4.6.2 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再培训或更换新证; 4.7财务部 4.7.1对更新、购置、报废的设备设施进行固定资产入帐、转帐; 4.7.2参与每年一次的设备设施核查工作; 4.8EHS各管理委员会 4.8.1负责对预购置的设备设施提出EHS预评估意见; 4.8.2负责对现有设备设施进行EHS评估,确保满足EHS要求; 4.9使用部门经理 4.9.1确保EHSQ体系在设备设施上得到实施,负责本部门所购置设备设施进行EHSQ评估,并监督EHSQ

EHS变更管理程序(含附属表单)

HSE变更管理程序

目录 1 目的 (3) 2 适用范围 (3) 3 职责 (3) 4 变更的管理 (3) 5 附件 (4)

1 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与HSE相关的技术措施、应急预案、重要人员变更时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以使其对HSE的影响尽可能减少,并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XXXXX化工项目HSE相关的技术措施、应急预案、重要人员变更时管理。 3 职责 3.1 HSSE管理部负责监督检查HSE变更程序的执行情况,审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HSE技术方案的变更;批准监理单位和承包商主要HSE岗位人员的变更。 3.2 施工管理部负责审查项目分部、监理单位和承包商对组织设计和重大施工方案、设备设施等变更可能带来的风险的识别情况。 3.3 项目分部和监理单位负责对承包商施工方案、HSE技术措施、应急预案、HSE重要人员等变更的必要性和制定的安全措施是否满足HSE要求进行评估、批准,并对变更后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4 承包商负责对HSE技术措施、应急预案、重要人员变更的必要性及可能产生的新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得到落实。 4 变更的管理 4.1 变更管理的主要内容 (1)国家、地方、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更新; (2)项目管理部门制定的HSE文件的修订; (3)承包商HSE技术措施的变更; (4)可能对HSE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组织机构、人员的变更; (5)应急预案的变更; (6)各类作业许可的变更。 4.2 变更的申请和审批 4.2.1承包商与HSE相关的变更必须至少提前一天向监理单位及项目分部提出申请,获批准后方可实施。(“变更申请表”见附件1) 4.2.2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更新与国家、地方、行业的规定时间同步,项目HSSE管理部

EHS应急管理程序

EHS应急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应急管理,明确职责和工作程序,对突发事件、事故采取有效措施,将人员生命、环境影响和资产损失降至尽可能低的程度,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各单位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3.1 应急准备 本程序所称应急准备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提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应急组织建设、应急预案、应急培训和演练、应急物资储备等。 3.2 应急响应 本程序所称应急响应是指在突发事件状态下,为阻断或降低事故扩大及影响,按照预定程序实施的措施、行动,包括报警、规避自救、应急指挥、通讯联络、救援抢险等。 4 职责 4.1 公司应急领导小组 负责公司突发事件的应急组织领导和决策指挥工作,下达应急处置指令,必要时,派出现场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 4.2 应急办公室

4.2.1 应急办公室设立在生产运行处,主要负责以下工作: 4.2.2 公司应急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研究提出应急管理的规划和意见; 4.2.3 协调指导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体制、机制、制度建设; 4.2.4 优化应急资源配置,健全专业救援队伍,组织应急平台建设、维护和支持工作; 4.2.5 协助公司领导小组处置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组织协调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演练、应急处置、技术支持、资源保障、调查评估、信息发布和媒体应对等工作; 4.2.6 向集团公司、专业公司主管部门及相关地方政府报送、沟通重特大突发事件信息,联系沿线各省市应急办、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等地方应急管理机构; 4.2.7 承办公司应急工作专题会议、活动和文电工作。组织开展应急管理调研和宣传培训工作。 4.3 生产运行处 4.3.1 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输油气生产运行突发事件信息收集、接收和上报,传达应急指挥指令; 4.3.2 具体组织应急抢修和资源调动,提供应急技术支持; 4.3.3 组织编制和修订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指导所属各单位编制和修订各级事故应急预案;

EHS变更管理程序

EHS变更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从源头控制和削减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变更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有害影响,对各类变更情况采取相应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变更过程符合EHS管理体系要求,本程序规定了属于EHS变更的范围,调查、策划、安全卫生环境预评估、批准、实施和控制,以及文件的建立和完善、人员培训的要求。 2.范围 2.1适用于公司生产操作层面。对于发生在操作部门以外的如采购,签约和销售活动的改变,不在此变更管理(MOC)范围。 2.2本管理程序适用于公司的厂房,设备、工艺技术,设施用途,程序的改变,以及操作层面的组织、人员变动。本MOC不对“同等替换”进行控制,但不包括因此而引入的临时作业。 3.定义 3.1 变更危险性 指变更发生过程中或之后是否引入特定的危害,如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物质或过程,并且会对人或环境造成危害。 3.2 变更重要性 指变更相对工厂规模,人员的素质,当地的条件和作业层面所能容忍的差异而言,值得管理层所关注的变化程度。 3.3 变更风险等级 指由变更危险性和重要性组合成的变更风险分析,并对风险所进行的等级划分,管理人员将根据等级的划分来决定投入的资源和关注的程度。 3.4 临时变更 为了应对运作问题而进行的短时间但具有风险改变,这种定义的关健是同时符合(1)有变更危险性(2)一周内能恢复原状(3)没有2点以上的变更重要性。这种变更非例行,也不加以鼓励。定义时应把所有关联变化考虑进去。 3.5 紧急变更 指操作层面需立即发起和实施的变更,来不及走完MOC流程,包括所有EHS或疑是EHS的变更,但不包括已经EHS评估过的预案,其可适用规定的简化流程,但其数量越多,反映出过程控制的能力越小,属于需要控制的变更种类。 3.6 永久变更 包括一般变更和重要变更,属长期的改变,但不包括同等替换。

相关方EHS管理程序

相关方EHS管理程序 1 范围 保证本公司的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有效运行,对相关方施加影响,使其了解本公司的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面的事宜,保证相关方人员在为本公司服务过程中,有效的进行风险的控制。 适用于公司基建工程、货运、设施设备维修、废物处置、物资供应等相关方的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的管理。 2 引用文件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EHS)管理手册》(Q/MT00S021)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程序》(Q/MT00S603) 《危险源辨识评价管理程序》(Q/MT00S506) 《污染预防与控制管理程序》(Q/MT00S605) 《供方的选择、评价和控制程序》(Q/MT00P707) 3 职责 3.1 供应链团队负责对物料供方施加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影响。 3.2 人事行政部负责对基建工程、公用设施维修、监测检验、废物处置等相关方和外来人员的管理。3.3 人事行政部负责对新闻媒体、政府部门等施加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的影响。 3.4 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设备安装、维修等相关方施加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影响。 3.5 MO各部门负责与客户、经销商及物流运输部门施加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影响。 3.6 公司EHS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相关方进行EHS资质预审和绩效评价。 4 工作程序 4.1 重点施加影响的相关方的确定 4.1.1 重点施加影响的物料供方 ?供方供应的物品含有本公司的重大EHS风险。 ?供方的服务与活动与本公司的EHS目标指标相关。 ?与公司重要环境因素与重要危险源有关。 ?供方的提供的物品可能含国家或客户禁止使用、限制使用的物质。 ?当客户有要求时。 4.1.2 重点施加影响的服务供方 ?本公司范围内施工的建筑、设备安装、维修等工程的外部单位。 ?化学危险品的运输单位。

变更控制程序文件

变更控制程序 1 目的:制定合适的变更控制程序,完善变更控制制度,确保变更满足规定的要求。 2 围:适用于厂房、系统、设备或工艺的变更。 3 职责:质量控制部、生产管理部、设备管理部、工程技术部对本控制程序的执行负责。 4.1 定义 4.1.1 变更控制是由适当学科的合格代表对可能影响厂房、系统、设备或工艺的验证状态的变更提议或实际的变更进行审核的一个正式系统。其目的是为了使系统维持在验证状态而确定需要采取的行动并对其进行记录。 4.2 适用围 4.2.1 任何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或重现性的变更都必须得到有效控制,变更的容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所列: ?原辅料的变更 ?标签和包装材料的变更 ?处方的变更 ?生产工艺的变更 ?生产环境(或场所)的变更 ?质量标准的变更 ?检验方法的变更 ?有效期,复检日期,贮存条件或稳定性方案的变更 ?验证的计算机系统的变更 ?厂房、设备的变更 ?公用系统的变更 ?产品品种的增加或取消

?清洁和消毒方法的变更 ?其他 4.3 分类 4.2.1 根据变更的性质、围和对产品质量潜在的影响程度以及变更是否影响注册、变更时限等。变更分类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所列: ?主要变更:对产品关键质量特性可能有潜在的重大影响,并需要主要的开发工作(如:稳定性试验、对比试验和再验证等)以确定变更的合理性。 ?次要变更:对产品的关键质量特性不大可能产生影响,亦不会使生产工艺发生漂移,因而无需主要的开发工作便可批准执行的变更。 ?涉及注册的变更:超出目前注册文件的描述,需要报告或报送药品监督部门批准的变更。?不涉及注册的部变更:注册文件中无描述或在注册文件描述的围,无需报送药品监督部门批准的变更。 ?永久变更:批准后将长期执行的变更。 ?临时变更:因某种原因而作出的临时性的改变,但随后将恢复到现有状态。 4.4 程序 4.4.1 不涉及注册的部变更,任何变更都应该经过如下程序: ?变更申请 ?变更评估 ?变更批准 ?跟踪变更的执行 ?变更效果评估 ?变更关闭 4.4.1.1 变更申请 变更发起人应起草一份变更申请,变更申请至少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容:

EHS管理-手册

EHS管理体系 百科名片 EHS管理体系是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两体系的 整合。EHS是环境 Environment、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的缩写。EHS管理体系是为管理EHS风险服务的,体系只是EHS管理必须的一部分。 目录 1. 总则 2. 管理体系要素 3. 管理体系要求 4. EHS方针 5. EHS管理体系文件的三个层次 1. 总则 2. 管理体系要素 3. 管理体系要求 4. EHS方针 5. EHS管理体系文件的三个层次 展开 编辑本段1. 总则 EHS管理体系是一种应用质量体系方法来管理EHS活动的过程。这种方法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即规划、实施、评价和调整),就是通过第一个循环获取经验、吸取教训,而后将获得的经验教训用于下一个循环来改进和提高EHS管理水平。体系的关键是人和程序,即通过人和程序将公司的EHS方针、合法要求、经营策略与公司的一系列要求联结在一起,实现与公司EHS方针相符的整体EHS业绩的持续改进。另外,管理体系应含有一套程序,以便发现不符合事项的根本原因并予以解决。 EHS管理体系模式(以下简称EHS-MS模式)是帮助编制或加强EHS-MS 的一种方法或模板。不过,这并不是意味着必须采用这一特定的管理体系。公司可以分别依据其他现有的体系和程序,或者重点采用其中的某些部分,来组成适合自己实际的管理体系。EHS-MS模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根据企业或设施作业的规模、复杂性等因素,可适当地增减以满足要求。 1.1 目的和目标 EHS-MS潜在的效益包括:减少伤害、事故、污染物、废物、经营成本和潜在不利因素,提高可造性、效益、信誉和可信度。在业务规划、研究及设计尽可能早的阶段,有助于把经营管理和EHS管理结合在一起,有助于推

025-EHS持续改进管理程序

文件更改申请单 编号:CNFEHS/4-015-A 申请部门申请日期 原编制部门 原编制人员 更改前版本↗次更改后版本↗次 更改的原因(可附页)更改前内容(可附页) 更改后内容(可附页) 结论批准确认申请 ○可否再议 文件发放/更改内容通知 说明事项: 文件更改(或新增)应由相关文件的更改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写本表交本部门管理者确认,确认可以后提交管理者代表/总经理批准;由于本更改引起的相关文件更改应在更改原因之栏填写; 文件更改之更换(或换页)应按规定对发放(或回收)作好相应的记录; 回收的作废文件应进行销毁(或按规定另行处置)并作好相应记录,作废的原件应按规定作好标识并保留。更改前版本更改页码/条款处数更改人员更改审批更改后版本实施日期备注

1、目的和范围 为不断提高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有效性,通过持续改进,使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得到不断的改善,以增强公司的竞争力,更好的满足顾客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持续改进工作的管理,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并鼓励公司的合作伙伴/相关方在其业务范围内采用。 2、术语 无 3、职责 3.1 总经理∶持续改进活动的总责任者,负责持续改进项目的审批和资源的提供。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对持续改进项目实施效果的评审,并提交管理评审。 3.3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持续改进项目的策划、实施。 4、流程 4.1流程图示 见下页:

4.2 4.2 流程说明流程说明流程说明 4.2.1持续改进项目的提出 在每年的年初,各部门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选择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持续改进项目。 持续改进项目的主要内容如下(但不限于): ·减少内外顾客满意度调查中,顾客基本满意但未达到满意的项目。 ·减少员工满意度调查中,员工基本满意但未达到满意的项目。 ·职业健康安全、人机工程及环境改进等。 4.2.2 实施计划的审批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持续改进项目,由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 4.2.3 项目评审 每半年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对持续改进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总体评审,主要从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改善效果、成本的降低以及能否持续进行等几个方面做出评定,将评定结果记录在《持续改进项目申报实施评审表》中。 4.2.4 管理者代表将年度持续改进项目的实施结果,提交管理评审。 5、相关文件相关文件//记录 5.1相关文件 无 5.2相关记录 CNFEHS/4-035-A《持续改进项目申报实施评审表》 "035 持续改进项目申报实施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