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搏骤停现场抢救的药物治疗

心搏骤停现场抢救的药物治疗

心搏骤停现场抢救的药物治疗
心搏骤停现场抢救的药物治疗

心搏骤停现场抢救的药物治疗

杨萍芬

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医师

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专家顾问

北京西城区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北京医学教育协会专家顾问

?心脏骤停期间,高质量CPR和快速除颤最为重要,给药是次要的。

?药物治疗的目的:

?促进自主心律的恢复和维持。

心脏骤停期间的给药途径

外周静脉:

?静脉推注给药后静注20ml液体有利于药物从外周运送到中心循环;

?给药期间和给药后,暂时抬高肢体远端, 理论上也有促进药物到中心循环。

骨通道:

中心静脉:

血管加压药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的作用,主要是激动α-肾上腺素能受体(即收缩血管)。能提高CPR期间

的CPP(脑灌注压)。

●成人心脏骤停期间,每3~5分钟使用1mg肾上腺素IV是合理的。

●高剂量可用于β- 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过量。

●如果静脉通道无法建立,肾上腺素可气管内给药,每次2~2.5mg。

?血管加压素

●血管加压素是非肾上腺素能外周血管收缩药,

能引起冠状动脉和肾血管收缩。

●因为治疗心脏骤停时,血管加压素与肾上腺素效果没有差异,所以可用一个剂量的

血管加压素40U IV/I0(骨通道)替代第一或第二次剂量的肾上腺素。

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

●没有证据证明常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能增加出院存活。

●与安慰剂或利多卡因相比,胺碘酮能增加短期入院存活率。

●胺碘酮影响钠、钾、钙通道,并有阻断α和β肾上腺素

能的特性。

●可用于对除颤、CPR和血管加压素无反应的VF或无脉

VT病人的治疗。

●对于室颤或室速应用胺碘酮可提高患者对除颤的反应。

●首剂为300mg IV/I0 (骨通道) ,重复剂量150mg IV/I0。

?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是长期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相比,即刻副作用更少。

●一个回顾性的综述证明,院外室颤型心脏骤停的入院率增加与使用利多卡因有关。

●没有足够的证据推荐利多卡因用于难治性室速/室颤患者。

●利多卡因对心脏骤停没有证实的短期或长期效果。如果没有胺碘酮,可考虑利多卡

因。

●初始剂量为1~1.5mg/kg IV。每隔5~10分钟后可再用0.5~0.75mg/kg IV,直到最大量

为3mg/kg。

?硫酸镁

●静脉注射硫酸镁有助于终止尖端扭转型室速(TDP,与长QT间期相关的不规则/多

形性VT)。

●对正常QT间期的不规则/多形性室速无效。

●有多种硫酸镁的剂量在临床使用,最佳的剂量方案仍未确定。

●当VF/无脉VT型心脏骤停与TDP相关时,抢救者可以给予硫酸镁1~2克,用5%GS

10ml稀释IV/I0。

●不推荐在心脏骤停中常规使用硫酸镁。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扭转型室速是多形性室速的特殊类型,是较为严重的室

性心律失常。

※发作时呈室性心动过速特征。

※增宽变形的QRS波围绕基线不断扭转主波的正负方向,

每连续出现3-10个同类的波之后主波就会扭转向对侧。

※一般发作时间不长,在十几秒内自行停止,但易复发。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心源性晕厥或阿-斯综合征。

心脏骤停期间不推荐常规使用的措施

?阿托品

●没有前瞻性临床研究显示阿托品用于心室停搏型或缓慢心率的电-机械分离型心脏

骤停的效果。

●没有证据表明心动过缓或心室停搏型心脏骤停期间阿托品有不利的作用。

●有证据表明,电-机械分离型心脏骤停或心室停搏期间常规使用阿托品不太可能有治

疗益处。

●因此2010年复苏指南已从心脏骤停流程图删除了阿托品。

?碳酸氢钠

●心脏骤停期间的酸血症,受心脏骤停的时间、血流水平、CPR期间动脉血氧含量影

响。

●用适当的有氧通气恢复氧含量、用高质量的胸外按压维持组织灌注和心排出量,尽

快恢复自主循环,是恢复心脏骤停期间酸碱平衡的主要方法。

●2项研究表明,自主循环恢复率、入院率和出院存活率增加与使用碳酸氢钠有关。

●但是大多数研究显示没有益处或与不良预后有关。

●很少资料支持在心脏骤停期间使用缓冲液(碱)治疗。

●没有证据表明碳酸氢钠增加VF性心脏骤停动物除颤成

功率和存活率。

●在心脏骤停期间,有很多副作用与使用碳酸氢钠有关。

●在一些特殊复苏情况,如原本就有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三环类抗抑郁药过量,

碳酸氢盐可能有益。

●对心脏骤停患者,不推荐常规使用碳酸氢钠。

●只要有可能,碳酸氢钠应有血气分析来指导治疗。

?钙剂

●心脏骤停期间钙的研究对自主循环恢复(ROSC)有不同的结果,没有研究发现对院

内、外存活率有益处。

●在院内、外心脏骤停时,不推荐常规使用钙剂。

?溶栓治疗

?建议溶栓治疗用于心脏骤停期间治疗冠脉近端可能完全闭塞的冠状动脉血栓和大块致命性肺栓塞。

?正在进行的CPR不是纤溶的绝对禁忌。

?2项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表明CPR期间溶栓治疗预后没有改善。其中1项研究显示心脏骤停期间常规应用溶栓治疗增加颅内出血风险。

?溶栓治疗不应常规用于心脏骤停。当怀疑或确定肺栓塞是心脏骤停的病因时,可考虑经验性溶栓治疗。

?起搏

●电起搏对心脏骤停通常无效,没有研究观察到起搏对心脏骤停存活的益处。

●现有的证据表明,不管起搏的时机(确定的心室停搏早期或晚期)、心脏骤停发生

的位置(院内或院外)或治疗的原发心律(心室停搏、PEA),心脏骤停时经皮、经静脉或经心肌方式的起搏不改善自主循环恢复的可能或存活预后。

●心脏骤停时不推荐常规使用电起搏。

?心前区叩击

●如果没有除颤器可立即准备使用。

●心前区叩击可考虑用于终止目击的有监护的不稳定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但不应

延误CPR和除颤。

●没有足够的证据对目击心室停搏推荐或反对使用心前区叩击,也没有足够的证据在

心脏骤停的常规复苏期间推荐叩击起搏。

?呼吸兴奋剂

●本类药物对心脏骤停所致呼吸功能不全无效。

●在心脏骤停及复苏早期脑细胞缺氧,此时应用呼吸兴奋剂可刺激脑细胞的新陈代谢,

加重脑细胞缺氧和损害。

●最好适应症是自主呼吸已恢复但呼吸过浅、过慢以及呼吸不规则者。一般呼吸兴奋

剂在复苏成功1小时后方可使用。

●目前对呼吸衰竭病人的抢救,机械通气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最有效措施,呼吸兴奋剂

只是辅助措施。

心搏骤停的现场急救(精)

心搏骤停的现场急救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第一部分科学共识 第二部分伦理原则 第三部分生命支持 第四部分培训教育 一.科学共识 (Consensus on Science) 以《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2000-2005)》为基础,介绍现场心肺复苏。 国际指南会议所推荐的意见 以循证https://www.wendangku.net/doc/316525563.html,'>医学(EBM)为依据: ※证实了许多安全、有效的抢救方法; ※对一些证实为无效的抢救方法予以否定; ※推荐经过严格循征https://www.wendangku.net/doc/316525563.html,'>医学证实的新方法; ※在目前的条件下指南为最有效和便于教学; ※提供了最新的知识、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历史回顾 50年代美国医生彼得·沙法(Peter Safar)教授等重新发表了口对口吹气术。 1960年,考恩医生(Kouwenhoven)等人观察用力在胸外按压,可以维持血液循环。 沙法与考恩确认了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术联合应用技术的合理性。 沙法结合两种方法,奠定了现代CPR的基础。 *40年来CPR在全球风靡,美国普及7000万人次; CPR带来的希望,欧美平均每天能挽救1000例院外心搏骤停者; 中国电力部门从5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人工呼吸为主的救护培训,70年代开始CPR普及,在触电抢救上取得了成就。 《国际CPRECC指南2000 》2000年2月在美国达拉斯定稿,2000年8月15日,在美国心脏协会主办的《循环》杂志上颁布。 2005年1月对《CPR与ECC指南2000》作了修订,称为《国际CPR与ECC指南2005》,并将于2005年11月在美国《循环》杂志上以100页的篇幅面世。该指南凝集了全球110个国家、地区https://www.wendangku.net/doc/316525563.html,'>医学专家的心血。 广泛与接受,就是在科学的基础上,https://www.wendangku.net/doc/316525563.html,'>医学人员、专业急救人员的参与。 二.伦理原则(Ethical Aspects) CPR的目标: 1.挽救生命,恢复健康,解除病痛和减少伤残。 2.但是,CPR一个特殊的目标是逆转临床死亡,故有很大局限性。 病人自主的原则 在伦理学上是受到尊重的,在许多国家亦受法律保护。 临终遗嘱:提出自己的医疗范围包括CPR。 形式:谈话、书面遗嘱、生存意愿及对医务人员永久的委托书。 遇下列情况可不进行CPR 1.科学的评估已表明没有明确的标准能准确预测CPR无效。因此,推荐所有心搏骤停病人

1、成人心跳呼吸骤停急救流程规范.docx

成人心跳呼吸骤停急救流程与规范 院内突发或急诊应急紧急评估:气道、呼吸、脉搏、神志院外送入患者程序启动快速判断:心跳呼吸骤停 胸外按压、球囊面罩吸心电、血压、血氧监护建立静脉通道氧,按 30:2 进行准备插管,电除颤 气管插管 电除颤: 单相波 360J1 次 双相波 150-200J1 次 肾上腺素 1mg iv Q5min 可重复阿托品 1mg iv Q5min, 最多 3 次 判定心律心脏停搏 /无脉电活动 室颤 /室速 开始 5 次 30:2 按压一呼吸循环仍室颤 /室速再次检查心律 有脉博 胺碘酮 300mg iV5min 后追加 150mgiV 复苏后处理入院利多卡因 100mg iV , 5-10min 可追加 50mg iV 总量< 3mg/kg 中医急救:纠正低血压及休克防止脑部缺氧 ①体针:人中、十宣、少商、内关、百合、上呼吸机维 涌泉、心俞、以上下左右顺序为宜;持有效呼吸 ②灸法:气海、关元、神厥、百合、足三中药:四味回阳饮或独参里、涌泉、山俞以脉复、汗止、肢温为度汤煎鼻饲 参附针、清开灵针静滴

快速性心律失常急救预案 心动过速 患者 急诊应急 程序启动 紧急评估:气道、呼吸、脉搏、神志 快速判断:快速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稳定与否 A 不 稳 定 B 血流动力学稳定,分析 QRS 宽、窄 建立静脉通道 心电血压监护 同步电复律 窄 QRS 波 宽 QRS 波心动过速 不整齐 整齐 1、室上性 2、房颤 /房扑 /多源性房速 3、室速/室上速 伴差异传导 ①刺激迷走神经 (屏气、按压眼眶、 ①西地兰 0.2mg-0.4mg iV ①胺碘硐 150mg iV 后 刺激咽部) ②美托洛尔 5mg iV Q5min 1mg/h ivgtt 6h ②普罗帕酮 70mgiV 总 量 15mg , 普 萘 洛 尔 0.5mg/h ivgtt 18h 或维拉帕米 5mg iV 0.1mg/kg 分 3 次 iV, 间隔 ②同步电复律 2-3min 未转复可 15-30min 重复 4、房颤伴差异传导 5、预缴综合征伴房颤 6、复发性多形性胜室速 7、尖端扭转形室速 ①地尔硫草 胺腆酮(用法同上) 30-60mg/次 Qid 按室颤处理: ★忌用腺者、西地兰、 ②美托洛尔 5mgiV Q5min 25%mgSO 4 1-2g iV 维拉帕米 电除颤 总 量 150mg 普 萘 洛 尔 后以 2-20mg/min ivgtt 0.1mg/kg 分 3 次 iV 1~ 7 治疗结果 转复成功、病情稳定 A 、3~ 7 入院 中药治疗: 敛心冲剂、稳心灵冲 剂、三参草泽汤 1.、 2 入观

汇总心脏骤停抢救用药

心脏骤停抢救用药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

心搏骤停现场抢救的药物治疗 杨萍芬 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医师 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专家顾问 北京西城区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北京医学教育协会专家顾问 1.心脏骤停期间,高质量CPR和快速除颤最为重要,给药是次要的。 2.药物治疗的目的: 3.促进自主心律的恢复和维持。 心脏骤停期间的给药途径 外周静脉: 1.静脉推注给药后静注20ml液体有利于药物从外周运送到中心循环; 2.给药期间和给药后,暂时抬高肢体远端, 理论上也有促进药物到中心循环。 骨通道: 中心静脉: 血管加压药 1.肾上腺素 1.肾上腺素的作用,主要是激动α-肾上腺素能受体(即收缩血管)。能提高CPR期间的 CPP(脑灌注压)。 2.成人心脏骤停期间,每3~5分钟使用1mg肾上腺素IV是合理的。 3.高剂量可用于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过量。 4.如果静脉通道无法建立,肾上腺素可气管内给药,每次2~2.5mg。 1.血管加压素 1.血管加压素是非肾上腺素能外周血管收缩药, 能引起冠状动脉和肾血管收缩。 1.因为治疗心脏骤停时,血管加压素与肾上腺素效果没有差异,所以可用一个剂量的血管 加压素40U IV/I0(骨通道)替代第一或第二次剂量的肾上腺素。 抗心律失常药 1.胺碘酮 1.没有证据证明常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能增加出院存活。 2.与安慰剂或利多卡因相比,胺碘酮能增加短期入院存活率。 3.胺碘酮影响钠、钾、钙通道,并有阻断α和β肾上腺素

能的特性。 1.可用于对除颤、CPR和血管加压素无反应的VF或无脉 VT病人的治疗。 1.对于室颤或室速应用胺碘酮可提高患者对除颤的反应。 2.首剂为300mg IV/I0 (骨通道) ,重复剂量150mg IV/I0。 1.利多卡因 1.利多卡因是长期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相比,即刻副作用更少。 2.一个回顾性的综述证明,院外室颤型心脏骤停的入院率增加与使用利多卡因有关。 3.没有足够的证据推荐利多卡因用于难治性室速/室颤患者。 4.利多卡因对心脏骤停没有证实的短期或长期效果。如果没有胺碘酮,可考虑利多卡因。 5.初始剂量为1~1.5mg/kg IV。每隔5~10分钟后可再用0.5~0.75mg/kg IV,直到最大量为 3mg/kg。 1.硫酸镁 1.静脉注射硫酸镁有助于终止尖端扭转型室速(TDP,与长QT间期相关的不规则/多形性 VT)。 2.对正常QT间期的不规则/多形性室速无效。 3.有多种硫酸镁的剂量在临床使用,最佳的剂量方案仍未确定。 4.当VF/无脉VT型心脏骤停与TDP相关时,抢救者可以给予硫酸镁1~2克,用5%GS 10ml 稀释IV/I0。 5.不推荐在心脏骤停中常规使用硫酸镁。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扭转型室速是多形性室速的特殊类型,是较为严重的室 性心律失常。 ※发作时呈室性心动过速特征。 ※增宽变形的QRS波围绕基线不断扭转主波的正负方向, 每连续出现3-10个同类的波之后主波就会扭转向对侧。 ※一般发作时间不长,在十几秒内自行停止,但易复发。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心源性晕厥或阿-斯综合征。 心脏骤停期间不推荐常规使用的措施 1.阿托品 1.没有前瞻性临床研究显示阿托品用于心室停搏型或缓慢心率的电-机械分离型心脏骤停 的效果。

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一、检查 1. 必须尽快在询问病史的同时完成必要的体格检查,包括意识状态、大动脉搏动、呼吸、瞳孔、心音、血压等情况; 2. 心电图检查及进行心电监护。 二、治疗原则 (1)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平卧硬板床,拳击胸骨中点一次,如未复跳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80~100次/分。每次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 (2)畅通气道:输氧。 (3)人工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牙关紧闭时可改为口对鼻呼吸,立即准备好气管插管,安上人工呼吸机。 (4)进一步维持有效循环,若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好必要时可考虑开胸按压。 (5)建立静脉滴注通道:滴注增加心排出量药物及碱性药物:如肾上腺素1mg静注,必要时每隔5~10分钟重复一次;多巴胺每分钟2~10微克/kg静滴;5%碳酸氢钠100ml 静滴。 (6)心电图监测和心律失常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和电技术两方面:1)电击除颤:心室纤颤可用非同步电击除颤,所需能量为200~360焦耳。 2)药物治疗: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选用胺碘酮、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硫胺、溴苄胺等;若由于洋地黄中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可选用苯妥英钠静注。 3)对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静注治疗。 三.重症监护室处理 (1)维持有效的循环:纠正低血压,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处理心律失常;防治急性左心衰竭等等。 (2)维持有效呼吸:关键问题是要防治脑缺氧及脑水肿,也可用呼吸兴奋剂,自主呼吸恢复前,要连续使用人工呼吸机。若气管插管已用2~3天仍不能拔除,应考虑气管切开。 (3)防治脑缺氧及脑水肿: 1) 低温疗法:头部冰敷,冰帽,体表大血管处放置冰袋或使用冰毯降温。 2) 脱水疗法:可用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及白蛋白等药物。 3) 应用镇静剂。 4) 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应用ATP 、辅酶A,细胞色素C,谷氨酸钾等。 (4)防治急性肾衰:尿量每小时少于30ml,应严格控制入水量,防治高血钾,必要时考虑血透治疗。 (5)防治继发感染:最常见的是肺炎、败血症、气管切开伤口感染及尿路感染等,抗生素一般选用对肾脏毒性小的药物,不宜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以防继发真菌感染。 四、疗效标准 1. 第一期复苏胸外按压有效时,可扪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瞳孔缩小,对光有反射。皮肤转色,收缩≥8kpa;达不到以上标准为无效。 2. 第二期复苏有效时,病人自动心搏恢复,皮肤色泽改善,瞳孔小,出现自主呼吸及意识的恢复,达不到以上标准为无效。 3. 第三期处理是心搏恢复后继续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如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肾功能正常,又无继发感染等表现即为痊愈,未全部达到以上标准即为好转。 1

成人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流程

成人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流程 成人突然发生心跳骤停的原因主要是严重致命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室颤/无脉性室速、心脏停搏/无脉电活动。 挽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救命技术就是对其施用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不只是一个单独的技巧而是一系列的流程来评估和干预,现代心肺复苏包括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 life support ,ALS或ACLS)、持续生命支持(persistent life support ,PLS)三部分。这三部分是相互连接的不间断流程,研究表明规范化流程和关键技巧是成功的关键。 一、紧急评估、紧急处理(基本生命支持BLS) 1、紧急评估有无危及生命的情况 (1)、快速评估患者神志情况、所处环境是否安全(D/R):急救人员在发现患者需要救助时,首先是必须判断患者所在现场环境是否存在和潜在各种危险,在避免、排除这些危险因素后才能够进入现场接触、判断患者有无意识和反应。可以轻拍患者的肩部并大声问:“喂,您怎么了?”、“你还好吗”。如果认识患者,就叫他的名字。 (2)、呼叫旁观他人或者电话急救中心给予支持,院外现场可以拨打电话120,院内可以立即呼叫护士站。 (3)、开放气道、评估气道是否通畅,检查并清理呼吸道异物(A ):2005心肺复苏指南建议,如果没有头部或颈部损伤的证据,应当使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 (4)、评估是否有呼吸:保持使患者取仰卧位,把耳朵贴近病人的口和鼻部,在开放气道的情况下通过看、听、感觉观察判断患者有无呼吸活动。 2、如果患者没有神志、没有呼吸说明有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应迅速解除 (1)、没有呼吸者立即给予人工通气二次(B),吹气量以患者胸廓明显起伏为准。 (2)、评估有无脉搏(5∽15秒内完成,非专业人士可以省略)。 (3)、给予胸外心脏按压30次(C),按压位置在胸骨的下半段两乳连线上。频率为每分钟100次,深度为4∽5cm。 (4)、反复循环进行按压/通气(按压30次,人工通气2次)。每2分钟后再次评估心律,有条件时考虑更换胸外心脏按压者。 3、如果获得了除颤器或者心电图机,立即评估心律是否为可以除颤心律。

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流程(优选材料)

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一、抢救步骤 (一)、病情评估。护士双手拍打患者双肩并呼唤患者,判断有无反应;以耳听、面感、眼观法评估患者呼吸情况,若无反应即科进行心肺复苏。 (二)、立即通知医生,推急救车,备吸引器。 (三)、去掉床头挡,解开患者衣扣及腰带,置患者于平卧位,垫胸外按压板。 (四)、采用仰头举法开放气道,清楚气道内分泌物,有舌后坠时使用口咽通气管,用简易呼吸器加压给氧2次,评估患者呼吸、心跳。 (五)、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30:2。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六)、心电监护,如有室颤,给予非同步电复律。 (七)、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药。 (八)、严密观察病情,评价复苏效果。 (九)、心肺复苏成功后,将心跳骤停时间和心肺复苏时间准确记录于护理记录和病历中。 二、注意事项 (一)、同心肺复苏技术规范。

(二)、应先做5周期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然后检查心律并考虑除颤。 (三)、如果是心室纤维性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或无脉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施救者除颤1次后应立即开始CPR,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施救者不应花时间去检查脉搏或心律,而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做了5个周期(约2min)的CPR后,用自动体外除颤(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ion, AED)分析心律,如果条件适合可进行再除颤。 三、抢救流程 评估: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面色口唇发绀 ↓ 立即通知医生,推急救车,备吸引器 ↓ 去掉床头挡,置患者于平卧位,垫胸外按压板 ↓ 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2次 ↓ 评估颈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 ↓ 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8~10/min),持续胸外心脏按压(每分钟 100次左右)

心跳呼吸骤停的护理

时间:2017年01月12日 题目:心跳骤停患者的护理 主讲人:李宏 参加人员:门诊输液室全体人员 内容: 定义: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临床表现为扪不到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继之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若不及时抢救可引起死亡。一般认为,心脏停搏5~10秒可出现眩晕或晕厥,超过15秒可出现晕厥和抽搐,超过20秒可出现昏迷;若心搏停止超过5分钟常可造成大脑严重损伤或死亡,即使复跳也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危重的急症,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 一、病因 1.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中最常见的病因。其次冠状动脉痉挛: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所致,而缺少显著的、明确的冠状动脉病变,目前已较肯定,严重的冠状动脉痉挛足以使ST段抬高,且可以是无症状性的,也可以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自发性ST段抬高与严重心律失常在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同时出现,常提示预后不良。 (3)其他如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2.非冠状动脉性疾病 (1)原发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常发生猝死。 (2)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有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少部分可致猝死 (3)先天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以法洛四联症,尤其是术前有严重肺动脉瓣狭窄者猝死多见,其次为艾生曼格综合征。 (4)其他心肌炎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急性弥漫性心肌炎引起猝死的危险性很大。心肌炎为猝死的第2位病因,多系统性结节病不少见,少数病例可有心脏受累。

3.电生理异常 先天性或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传导系统病变。 二、临床表现 ①突然意识丧失或抽搐;②大动脉搏动(股动脉、颈动脉)消失;③听不到心音,测不到血压;④急性苍白或发绀,继之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固定,肛门括约肌松弛。 三、辅助检查 1.心电图 心脏骤停时做的心电图常有3种类型: (1)心室颤动最常见,占绝大多数;表现为QRS波消失,代之以规则或不规则的心室扑动或颤动波; (2)心室停顿占极少数,因心室电活动停止,心电图呈一直线或尚有心房波; (3)电-机械分离占少部分,表现为缓慢,宽大,低幅的QRS波,但不产生有效的心室机械性收缩,一般认为,心室停顿和电机械分离复苏成功率较低。 2.脑电图脑电波低平。 四、处理措施 1.心肺脑复苏 心肺脑复苏(CPR)是针对心脏骤停而采取的尽快建立有效循环,提高心输出量的一系列措施。心脏停搏时间越长,全身组织(特别是脑组织)经受缺氧的损害越严重,维持生命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开始抢救时间的早晚。 整个复苏抢救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一是基本的生命支持;二是进一步的支持生命活动,争取恢复心跳;三是复苏后处理。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其处理原则大致相同,首要任务是尽快建立有效循环,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心输出量,给予有效的生命支持。处理心脏复跳后的各种后遗症及原发病。心脏骤停的复苏处理大致可分为3期:

手术患者呼吸、心搏骤停的应急预案

手术患者呼吸、心搏骤停的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 1、心肺复苏 (1)胸外心脏按压: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板上,保持呼吸道通畅。胸骨中下段重拳叩击1次。术者左手掌根置于胸骨中下段1/3处,右手压于左手背上,掌根重叠,双臂垂直按压胸部并借操作者的体重向脊柱方向带有冲击性地按压,按压深度4-5cm,频率100次/分钟。若为小儿,只用一掌根按压即可,新生儿可用2-3指的压力按压(不可用力过猛、过大,避免肋骨骨折),100次/分钟。挤压与放松之间百分比各占50%,按压力度要均匀,每次按压后必须完全解除压力,胸部回到正常位置。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给予人工呼吸,比例为30:2。在进行人工呼吸时,应暂停按压。 (2)控制呼吸:将面罩紧贴于患者口鼻上或将呼吸器与气管插管套管相接,间歇、节律地挤压呼吸囊(一次700-1000ml气体),形成被动吸气后呼气,10-12次/分钟,可持久、有效的人工呼吸,适合现场抢救。气管内插管后机械通气,以机械方式进行人工呼吸,特别适用于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极微弱、肺泡通气不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 (3)监听呼吸的声音,保持管道通畅,防止扭曲或呼吸道梗阻。 2、胸外电除颤术 (1)除颤前,正确连接各部件,检查仪器性能,接电源,做好除颤前的准备工作。 (2)电极板涂导电胶或用生理盐水纱布包裹,分别放置在心尖部和胸骨右侧缘第2肋间。 (3)充电:直流电除颤,能量选择360J。 (4)除颤:术者手持电极绝缘柄,身体离开患者和床,按下放电钮,直流电电击时间为0.0025-0.004秒,交流电电击时间为0.2秒。除颤后应快速胸外心脏按压,约2分钟后,判断有无恢复窦性心率,若仍无室颤,可给予第二次除颤。最多3次除颤。患者抽动一下,立即观察心电监护仪,并听心音。若仍有心室纤颤,可准备第二次除颤。 3、一般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人工呼吸。 (2)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若穿刺困难,立即协助医生做心静脉置管

病人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流程(病床)

病人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A :值班医师; B :值班护士; C :急诊科医生; D :麻醉科医生 无神志、无脉搏 听到呼救的人员立即推急救车(应包括简易呼吸器、除颤监护仪、导电膏、供氧设施)迅速赶到现场,打开简易呼吸器(放置于患者左耳侧),连接监护仪。第一信息接收者予患者通气两次 A 到现场后负责胸外心脏按压及球囊通气,边抢救边口头告知家属:患者已无呼吸心跳,现正行心肺复苏,需除颤、气管插管及使用呼吸机。 B 接氧气至球囊后建立静脉通道 可除颤心律:室颤/无脉性室速 A 电击除颤 ●单项波除颤:360J ●双向波除颤:200J ●每次除颤仅给予一次电击 不可除颤心律:心脏停搏/无脉电活动,继续按压 持续按压、通气(按压通气比例:30:2) D 进行气管插管管 插管成功,连接球囊通气。由C 判断是否需呼吸机,若需要通知急诊科准备呼吸机,由C 负责上呼吸机及参数设置。 持续胸外心脏按压,A 、 B 、C 、D 交替进行(抢救时间至少1小时),停止抢救前要与患者家属沟通。由A 及时完善相关记录 病人 突然倒地、呼之不应 第一信息接收者立即判断病人反应及颈动脉搏动并呼救 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并呼救。按压30次后判断病人呼吸,检查口腔有无异物,如有,立即清理 请家属或旁观者拨打电话68692616请急诊科医生协助抢救。拔打电话68660166通知麻醉科医生气管插管,抢救人员到场后由职称高的医生担任抢救指挥。尽快上报科主任、医疗管理部。 A 判断是否可除颤心律 ●肾上腺素1mg 静推,每 3~5分钟重复一次 C 暂接替A 进行胸外按压及除颤 A 立即与家属沟通患者病情并签署病情告知书、病危通知书、气管插管及呼吸机使用同意书。 若复苏成功,继续给予有 效监测及持续生命支持。病人情况允许再完善相关检查或转入ICU 。 一旦出现可除颤心律,立即除颤(A/C 完成) 抗心律失常药(在除颤前后给药、不中断按压过程) ●胺碘酮300mg 静推/骨通道,5分钟后追加150mg 静推,后以1—1.5mg/min 静滴维持。 ●没有胺碘酮时使用利多卡因1~1.5mg/kg ,最多3次或总剂量不超过3mg/kg

心搏骤停现场抢救的药物治疗

心搏骤停现场抢救的药物治疗 杨萍芬 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医师 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专家顾问 北京西城区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北京医学教育协会专家顾问 ?心脏骤停期间,高质量CPR和快速除颤最为重要,给药是次要的。 ?药物治疗的目的: ?促进自主心律的恢复和维持。 心脏骤停期间的给药途径 外周静脉: ?静脉推注给药后静注20ml液体有利于药物从外周运送到中心循环; ?给药期间和给药后,暂时抬高肢体远端, 理论上也有促进药物到中心循环。 骨通道: 中心静脉: 血管加压药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的作用,主要是激动α-肾上腺素能受体(即收缩血管)。能提高CPR期间 的CPP(脑灌注压)。 ●成人心脏骤停期间,每3~5分钟使用1mg肾上腺素IV是合理的。 ●高剂量可用于β- 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过量。 ●如果静脉通道无法建立,肾上腺素可气管内给药,每次2~2.5mg。 ?血管加压素 ●血管加压素是非肾上腺素能外周血管收缩药, 能引起冠状动脉和肾血管收缩。 ●因为治疗心脏骤停时,血管加压素与肾上腺素效果没有差异,所以可用一个剂量的 血管加压素40U IV/I0(骨通道)替代第一或第二次剂量的肾上腺素。 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 ●没有证据证明常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能增加出院存活。 ●与安慰剂或利多卡因相比,胺碘酮能增加短期入院存活率。 ●胺碘酮影响钠、钾、钙通道,并有阻断α和β肾上腺素 能的特性。 ●可用于对除颤、CPR和血管加压素无反应的VF或无脉 VT病人的治疗。 ●对于室颤或室速应用胺碘酮可提高患者对除颤的反应。 ●首剂为300mg IV/I0 (骨通道) ,重复剂量150mg IV/I0。 ?利多卡因

院内心脏骤停急救流程完整版本

院内心脏骤停急救流程 1、目击病人昏倒或发现病人情况不好:医护人员应首先确定病人是否心脏骤停,通过轻拍重喊判断是否有意识,随后摸颈动脉判断是否有心跳(时间不超过10秒钟),同时观察是否呼吸不正常及存在紫绀。 如确定病人已经心脏骤停,应立即求救(如身边有人,请通知医生或护士),并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 如身边无人应视是成人或儿童,成人可先离开求救,儿童应进行5个循环心肺复苏后离开求救。 求救应在通知到一名医护人员后立即返回实施心肺复苏急救。 建议建立医院院内心肺复苏小组专项急救电话(总值班电话),可由总值班负责通知复苏小组到位。也可考虑在各电脑上设置复苏报警器,通过网络直接通知复苏小组。 2、一人及多人心肺复苏:围绕生存链(早按压且少中断按压;早除颤;早气管插管和早期建立静脉通路使用肾上腺素)要点先后或同时进行。 3、复苏小组应在接到求救后10分钟内赶到,协助抢救,重点分析心脏骤停原因及未能复苏原因(6H6T),注意脑复苏及超长期复苏。建议医院在各病区配置A E D ,或由复苏小组携带。 4、当班医护人员在抢救空隙应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及医院相关领导。 5、注意医疗相关证据的收集与保存,与家属做好沟通,必要时启动医疗纠纷预警。

1 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一、检查 1.必须尽快在询问病史的同时完成必要的体格检查,包括意识状态、大动脉搏动、呼吸、 瞳孔、心音、血压等情况; 2.心电图检查及进行心电监护。 二、治疗原则 (1)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平卧硬板床,拳击胸骨中点一次,如未复跳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80~100次/分。每次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 (2)畅通气道:输氧。 (3)人工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牙关紧闭时可改为口对鼻呼吸,立即准备好气管插管,安上人工呼吸机。 (4)进一步维持有效循环,若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好必要时可考虑开胸按压。 (5)建立静脉滴注通道:滴注增加心排出量药物及碱性药物:如肾上腺素1mg 静注,必要时每隔5~10分钟重复一次;多巴胺每分钟2~10微克/kg静滴;5%碳酸氢钠100ml静滴。

心搏骤停和心肺复苏术

心搏骤停和心肺复苏术 北京急救中心:冯庚 “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减少一半人的死亡,不少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 为什么要开展现场自救? 急病和伤害发生后,患者在什么时间最危险?第一个小时 在因外伤而死的人群中,即刻死亡(伤后数秒钟至数分钟)和早期死亡(伤后2~3小时)者占80%,而死于伤后2~3周内者仅占20%。 在因冠心病急症死亡的患者中,其中三分之二死于发病后的第一个小时。 当急症或外伤发生后,有时患者来不及去医院,医生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到达现场,因此必须进行现场自救,否则可能发生严重后果。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人类最紧急、最严重、最危险的疾病只有一个,那就是:猝死什么是猝死? 猝死就是患者猝然而死,无论患者本人和他(她)的家人都将始料不及,这就是该病的可怕之处。 87.7%的猝死是发生在医院外 导致猝死的直接原因什么:心搏骤停 一.心搏骤停的相关知识 3.心搏骤停的常见原因 1.心律失常(心室颤动):较常见的有触电和各种疾病导致的心脏电活动紊乱。 2.缺氧:较常见的有溺水、各种原因导致的窒息(如小儿呼吸道堵塞)及哮喘等。 心搏骤停后发生,患者的血液循环立即中断,全身各个脏器立即失去了血液供应,此时患者所处的状态称为:临床死亡 心搏骤停发生后,处在临床死亡状态的患者并非不可救药,只要得到及时正确的抢救,很多患者都可以转危为安。但是…… 残酷的现实: 心搏骤停发生后,临床死亡的患者如果在四分钟内没有得到正确抢救,将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此时生还希望渺茫。 为什么只有四分钟 四分钟是常温下,人的脑细胞对完全缺氧的耐受极限。超过了这个极限,脑细胞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坏死,患者也因此生还无望。 在所有的疾病中,就其突发性.紧急性.严重性.恶性程度和后果而言,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能够与心搏骤停相比。 心搏骤停者如果在四分钟之内得不到正确的抢救,患者就会死亡。 结论三:绝大部分心搏骤停都发生在医院外 没有急救医生没有急救药品没有急救设备 急救医生能在4分钟内赶到吗?我们怎么办? 如果此时你在患者身边,你该怎么办? 1. 手足无措听天由命任患者走向死亡… 这是目前多数人的做法,由于不懂急救知识,使患者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抢救时机。 2. 拨打急救电话,然后坐等待医生到来… 这也是目前很多人的做法,但是急救医生能在四分钟内赶到发病现场吗?其结果仍然是断送患者的生命。 3 给患者服药. 掐人中等 4 呼叫120 或999,同时展开现场自救

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流程图

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流程 1 2 9 9 3

4

否 是 是

备注: ①首剂为300mg(或5mg/kg)经静脉或经骨髓腔内注射,用20ml 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快速推注,随后电除颤1次,如仍未转复,可于10~15min后再应用150mg,如需要可以重复6~8次。在首个24h 内使用维持剂量,开始6h内1mg/min,后18为0.5mg/min 总量不超过2.0~2.2g。如果没有胺碘酮,可使用利多卡因,初始剂量为1.0~1.5mg/kg静脉注射,如果室颤/无脉性室速持续,每隔5~10min后可再用0.50~0.75mg/kg 静脉注射,直到最大量为3mg/kg。药物应用不应干扰CPR 和电除颤的进行 ②5H(Hypoxia低氧血症、Hypovolemia低血容量、Hydrogen ion-acidosis酸中毒、Hyper/Hypokalemia高/低血钾、Hypothermia 低体温:i轻度低体温>34℃,ii中度低体温30-34℃,iii重度低体温<30℃) 5T(T ablets 药物中毒/过敏、Tamponade, cardiac 心包填塞、Tension Pneumothorax 张力性气胸、Thrombosis, ACS 心梗、冠脉栓塞、Thrombosis,pulmonary embolism 肺栓塞) 成人、儿童和婴儿基础生命支持关键步骤总结

备注: ①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 )指南强调先进行胸外按压(C ),再行保持气道通畅 (A )和人工呼吸(B )的操作,即CPR 的程序是C -A -B 。但如果明确是由于窒息而造成SCA ,应进行传统CPR 程序即A -B -C 心律失常抢救流程 稳定 是 否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一、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护理常规 按急诊抢救患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迅速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姓名,轻拍患者肩部,观察其对刺激有无反应,判断意识是否丧失,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2.判断呼吸看:患者胸部有无起伏;感觉:面部贴近患者的口鼻,感觉有无气体呼出;听:耳听患者呼吸道内有无气流逸出的声音,判断有无呼吸,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用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相当于喉结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头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护理措施】 1.一旦确诊心脏骤停,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并紧急呼叫值班医师,积极就地抢救,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术(CPR) 2.紧急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术,建立呼吸通道 (1)将患者置于硬板床或背部坚实的平面(木板、地板、水泥等),取仰卧位,双腿伸直,解开上衣,放松裤带 (2)开放气道,清除呼吸道内异物: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患者仰卧,急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外向上抬颏。若呼吸道内有分泌物,应当及时清理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再开放气道。 (3)人工呼吸:人工呼吸采用口对口呼吸法:抢救者深吸气后,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呈密封状,缓慢吹气持续2秒,确保胸廓隆起。送气时,用一手拇指与食指捏住患者鼻子防漏气; 呼气时,两手指松开。通气频率为10~12次/分钟,每次吹气量为700~1000ml应用简易呼吸器法: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L/min,一手以“FC”手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钟。送气同时观察人工呼吸的有效指征,即见患者胸廓起伏。 (4)胸外心脏按压:抢救者跪于患者的右侧,快速确定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处。按压手法:以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的准确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要部 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按压幅度:使患者胸骨下陷成人为4~5cm;5~13岁儿童为3cm;婴幼儿为2cm。按压频率:100次/分钟。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10秒,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自主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 (5)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效指征:①能摸到大动脉搏动,收缩压在8kPa(6mmHg)以上;②发绀减退,面色、口唇、甲床及皮肤等色泽由灰转红:③散大的瞳孔缩小;④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⑤昏迷变浅或出现反射或挣扎;⑥可以排尿;心电图波形改善以上只要出现前2项指标,说明有效,应继续行CPR。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可用面置呼吸囊加压给氧,必要时立即行气管内插管或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3.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给药通道,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各种抢救药物,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并密切观察药物的效果。 4.进行心电监护。如出现室颤,经药物治疗无效,应尽快进行电除颤术 【健康指导】

门诊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门诊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的应急预案及程序患者在候诊期间、辅助科室做检查期间、到达各科室途中(院内),一旦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第一到达现场人员应立即就地抢救,进行心肺复苏,同时进行呼救;就近利用抢救设备、抢救药品进行救治;需要多科协助的,通知相关科室人员参加,病情许可,可适时转入急诊抢救室或病房抢救室继续抢救。 程序: 情况许可转至抢救室就地抢救呼叫救护人员 继续抢救至结束 6小时内完成抢救记录 超声科危重患者抢救应急预案 1.危重患者做超声检查时,所在科室应派医师一同前往,在检查前应对患者是否能接受检查进行评估。如属危重患者一般劝其暂停检查,如患者必须接受检查的,应做好抢救准备。 2.在检查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3.如患者接受检查时出现病情恶化,应立即停止检查,迅速投入抢救。并在第一时间通知患者所在病区的科主任,科主任接到通知后,要立即亲自(或指派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医生)赶至现场组织抢救。 4.超声科工作人员应仔细观察,随时掌握受检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5.确保各种医疗急救设备及药品状态良好,能够随时投入使用。 6.超声科医师应掌握基本的抢救知识,以便协助临床医师抢救。 影像科危重患者救治预案 1.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生各种危及患者生命的病情变化,应立即停止检查。 2.在场的医生和护士立即处置病人,吸氧、测血压、吸痰,使用必要的急救用药。同时将身体放平,头侧转,以防呕吐物堵塞喉道。必要时使用气管插管。

3.放射科医技人员一方面配合医生护士急救,另一方面电话通知医院总值班,同时向患者所住科室科主任汇报,科主任接到通知后,要立即亲自(或指派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医生) 1 赶至现场组织抢救。 4.注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使医患建立协调配合的良好关系,以利于对患者的抢救治疗。 5.当现场急救后确认病情趋于稳定时,应立即转入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治疗。 6.确保各种医疗急救设备及药品状态良好,能够随时投入使用。 7.二线医师实行听班制度,保证24小时联系畅通,并能迅速到位。 2

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流程讲解学习

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流 程

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一、抢救步骤 (一)、病情评估。护士双手拍打患者双肩并呼唤患者,判断有无反应;以耳听、面感、眼观法评估患者呼吸情况,若无反应即科进行心肺复苏。 (二)、立即通知医生,推急救车,备吸引器。 (三)、去掉床头挡,解开患者衣扣及腰带,置患者于平卧位,垫胸外按压板。 (四)、采用仰头举法开放气道,清楚气道内分泌物,有舌后坠时使用口咽通气管,用简易呼吸器加压给氧2次,评估患者呼吸、心跳。 (五)、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30: 2。 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六)、心电监护,如有室颤,给予非同步电复律。 (七)、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药。 (八)、严密观察病情,评价复苏效果。 (九)、心肺复苏成功后,将心跳骤停时间和心肺复苏时间准确记录于护理记录和病历中。 二、注意事项

(一)、同心肺复苏技术规范。 (二)、应先做5周期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然后检查心律并考虑除颤。 (三)、如果是心室纤维性颤动(ven tricular fibrillation, VF )或无脉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 ),施救者除颤1次后应立即开始CPR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施救者不应花时间去检查脉搏或心律,而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做了5个周期(约2min)的CPF后,用自动体外除颤(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ion, AED )分析心律,如果条件适合可进行再除颤。 三、抢救流程 评估: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面色口唇发绀 立即通知医生,推急救车,备吸引器 去掉床头挡,置患者于平卧位,垫胸外按压板 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2次 评估颈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

心跳呼吸骤停应急预案处理流程

心跳呼吸骤停应急预案处理流程 一、处理原则 眼科专科医院不同于综合性医院,急诊急救的处置能力较弱。因此在发现病人的生命处在危险境地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快速有效的转往综合医院救治,转移前做好院前急救的相应准备,这也是眼科专科医院处理危急重症病人的首要原则。 1、及时发现危急重症病人: 1)入院病人的筛选:凡入院病人,须仔细询问病人的既往患病史,认真检查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认真做好体格检查;须完善心电图、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电解质检查,及时排查有可能出现急症的患者; 2)内科医师巡查:建立内科医师巡查病房制度,对高龄、检查异常的病人进行重点查房; 2、及时报告 1)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者:安排人员拨打120、通知医院医务部,立即启动应急管理系统,同时应刻不容缓立即进行抢救; 2)有致命危险的危重患者:立即通知医院医务部,拨打120电话,做好120急救车来院的充分准备; 3)暂无生命危险的危重患者:立即通知医院医务部,拨打120,做好转院的准备。 4)无生命危险合并内外科重症:通知医务部,安排转诊。 3、建立医院转诊制度: 为保障快速有效的转诊病人,医院应建立转院制度、转院流程,需要转诊时,人员、车辆、经费能及时到位。各级医院应维护好就近综合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关系,做到转诊病人到达医院时能开放就诊绿色通道。 4、“黄金十分钟” 急救车到达医院一般需要10分钟左右,特殊情况塞车时间可能会更长一些,做好黄金十分钟的抢救工作非常重要。急救车到达之前至少要做好静脉通道开放、吸氧等常规性抢救工作,

并根据不同疾病或症状有针对性的做好其他相应处置工作。 5、做好急救物品配备、急救培训工作: 确保急救物品配备完整,建立定期巡视检查制度;重视医务人员的急诊急救培训考核工作,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工作。要求各医院将体外除颤器纳入急救物品体系。 6、如患者在120到来之前就已经死亡,应由120救护车将患者尸体转移到综合医院。

抢救心搏骤停要素

抢救心搏骤停要素 丁香园作者:冯庚 对于心搏骤停,抢救应刻不容缓。而往往很多人给予的无效抢救,却让患者的死亡在劫难逃。 高质量心肺复苏是患者能否存活的关键 那么何为高质量心肺复苏呢?一言以蔽之就是:迅即为病人建立有效的、持续的有氧血液循环。这句话里有不能省略的 4 个关键词: ①迅即:指心搏骤停发生后急救者不能等待拖延,应当迅速、立即为病人实施心肺复苏。 ②有效:指复苏时的技术动作要符合心肺复苏国际指南规定的要求,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为病人提供被动的血液循环。如果达不到要求,实施的复苏就可能是无效的,也就无法成功挽救病人的生命。 ③持续:复苏不能中断或断断续续,特别是CPR 时的不间断心脏按压尤为重要,因为没有按压就没有血液循环。 ④有氧血液循环: 如病人为缺氧导致的心搏骤停,如呼吸道堵塞、溺水、自缢、支气管哮喘、药物(如安眠药等)过量、毒品(阿片类)中毒、儿童发生的心搏骤停等,临床上的病因大多属于缺氧,还有非目击下发生的心搏骤停(提示心搏骤停的时间可能已经很长),此时病人体内的氧气早已消耗殆尽,故CPR 时不能按照指南规定的CAB 的顺序(先实施30 次的心脏按压再实施 2 次口对口人工呼吸),而是采用常规的ABC(开放呼吸道后,先实施 2 次口对口人工呼吸,再实施30 次心脏按压),否则启动的就不是有氧血液循环。 高质量CPR 三大要点 1. 尽快就地展开现场复苏 心搏骤停发生后如果不做现场复苏就把病人送医院,其结果送达医院的已经不是病人了,是尸体。因此禁止不做复苏就送病人去医院,必须实施现场心肺复苏,或边复苏边送医院!现场复苏的主要内容有: ①迅速识别心搏骤停并立即呼救:一旦患者突然发生意识丧失同时伴有呼吸停止或濒死喘息(gasping),就应立即认定为心搏骤停。诊断时间应在10 秒钟之内,一经确诊,立即展开复苏,同时拨打120 急救电话。 ②旁观者参与实施复苏(bystander CPR):心搏骤停发生后,送病人去医院和等待120 急救都来不及。因此旁观者实施的心肺复苏举足轻重。国际红十字会联合会2016 年CPR 和急救指南指出,一项对共纳入了142,740 名病人的79 项研究的大型系统回顾研究表明,旁观者实施心肺复苏,把心搏骤停病人的存活率从3.9% 提升到16.1%[2]。因此鼓励旁观者实施复苏,让更多的人参与复苏是当务之急。 然而在这方面,我国则处在十分尴尬的状态。根据我国学者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Cardiol 2017 年 3 月15 在线版的数据,院外心搏骤停发生后,现场复苏实施率美国是46.1%、加拿大是29%、瑞典是46~73%、日本是32.2%、澳大利亚是21.2%,而我国则仅为 4.5%![3] 也就是说如果我国有100 个心搏骤停的病人,仅仅有不到5 个人能接受到现场复苏,而即使接受复苏的病人,有时接受的还是无效复苏。 ③利用公众媒体呼叫附近的有能力的施救者参与复苏:正如2015 年AHA 基础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指出的:如在社区发生心搏骤停,利用社会媒体技术,帮助在院外疑似发生心搏骤停的病人呼叫附近愿意并有能力复苏的急救者有一定的合理性。瑞典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使用手机调度系统时,旁观者实施心肺复苏的比率显著上升[4]。 ③120 系统的调度员通过电话帮助旁观者识别濒死喘息,并指导旁观者实施复苏:我国的紧急医疗救援系统120 的调度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以便在心搏骤停发生后,能通过电话帮助在场的旁观者对心搏骤停迅速做出判断,并指导他们实施心肺复苏(Dispatcher guided CPR)[5]。在调度人员的指导下,现场非医学背景的急救者能够更好地实施CPR,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进而增加病人的生存率. 2. 尽可能早地电击除颤 电击除颤是治疗室颤型心搏骤停的唯一有效的手段。多数情况下除颤时间越早,效果越好,最好在室颤刚发生的时候施行。文献报道除颤时间每延误 1 分钟,复苏成功率将下降7%~10%。不能及时除颤是我国院外复苏成功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当前,多数发达国家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合已经装备了体外自动除颤器(AED),这种仪器可以自动识别室颤并立即除颤。它像消防栓一样属于公共设施,供任何人在抢救心搏骤停病人时使用。因此呼吁我国在重要的人群密集的场所安放AED 势在必行。 3. 实施高质量的CPR CPR 是心肺复苏的基石[6] 。这是由于只有CPR 才能启动患者的有氧血液循环,其他方法无济于事。但CPR 是低效的,即使急救者实施的CPR 完全符合心肺复苏指南的标准,为患者提供的血流至多是其自主心搏的1/3 左右[7],如果急救者的技术动作不标准,提供的血流就更少,也就无法挽救患者的生命了。高质量CPR 的 5 个要素是: ①不间断按压,心脏按压分数(CCF)>60%,最好>80%[8]。这一点尤为重要。文献报道,胸外心脏按压中断 1 S,对应的复苏成功率下降约1%[9]。 ②按压频率100~120/min。 ③按压深度5~6 cm。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