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行标“接入网用光电混合缆”报批稿

行标“接入网用光电混合缆”报批稿

ICS 33.180.10

M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

YD/T xxxx-201x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产品分类 (2)

4 要求 (2)

5 试验方法 (8)

6 检验规则 (11)

7 标志、使用说明书 (12)

8 包装、运输和贮存 (13)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金属导体的规格 (14)

YD/T xxxx-201x

II

前 言

本标准参考ITU-T L.60:2004《光纤与金属混和缆的结构》、IEC 60793-2-50:2008《光纤 第

2-50部分:产品规范-B类单模光纤分规范》、IEC 60794-3:2001《光缆 第3部分: 室外光缆─分规范》(第3版)、IEC 60794-3-11:2007《光缆 第3-11部分:室外光缆-管道和直埋用通信单模光缆详细规范》(第1.0版)和国标GB/T 13993.4《通信光缆系列 第4部分:接入网用室外光缆》等的规定,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制订。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长飞光纤缆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史惠萍、吴重阳、谭国华、薛梦驰、熊壮、吕捷、杨亚宁。

YD/T xxxx-200x

接 入 网 用 光 电 混 合 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光电混合缆(以下简称缆)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可同时传输光信号和电信号或电能的接入网用混合缆。其它用途的光电混合缆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951.11―2008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 机械性能试验(IEC 60811-1-1:2001,IDT)

GB/T 5023.1―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1部分:一般要求(IEC 60227-1:2007,IDT)

GB/T 5023.3―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3部分:固定布线用无护套电缆(IEC 60227-3:1997,IDT)

GB/T 6995.2―2008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第2部分:标准颜色

GB/T 7424.2―2008 光缆 第2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IEC 60794-1-2:2003,MOD)

GB/T 9771(所有部分) 通信用单模光纤

GB/T 15065 电线电缆用黑色聚乙烯塑料

GB/T 15972.2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20部分: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光纤几何参数(IEC 60793-1-20:2001,MOD)

GB/T 15972.4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40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衰减(IEC 60793-1-40:2001,MOD)

GB/T 15972.44―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44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截止波长(IEC 60793-1-44:2001,MOD)

GB/T 15972.45―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45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模场直径(IEC 60793-1-45:2001,MOD)

GB/T 17650.2―1998 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 第2部分:用测量PH 值和电导率来测定气体的酸度(idt IEC 60754-2 1991)

GB/T 17651―1998(所有部分) 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idt IEC 61034:1997) GB/T 18380.12―2008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IEC 60332-1-2:2004,IDT)

YD/T 322 铜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

YD/T 629(所有部分) 光纤传输衰减变化的监测方法

YD/T 723.2―2007 通信电缆光缆用金属塑料复合带 第2部分:铝塑复合带

YD/T 723.3―2007 通信电缆光缆用金属塑料复合带 第3部分:钢塑复合带

YD/T 839.3―2000 通信电缆用填充和涂覆复合物 第3部分: 冷应用型填充复合物

YD/T 908―2000 光缆型号命名方法

YD/T 979 光纤带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YD/T 1020(所有部分) 电缆光缆用防蚁护套材料特性

YD/T 1115 光缆用阻水材料

YD/T 1118.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1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

YD/T xxxx-201x

2

YD/T 1485 光缆用中密度聚乙烯护套料

JB/T 8137―1999 电线电缆交货盘

3 产品分类

3.1 分类

本缆按其结构和功能分为三类,如表1所示: 表1 光电混合缆的分类代号

缆分类代号

光纤 通信用金属线对 馈电线 A

包含 包含 不包含 B

包含 不包含 包含 C 包含 包含 包含

3.2 型式

3.2.1 型式规定按照YD/T 908-2000的型式规定编制,缆的加强件代号、结构代号、护套代号和外护层代号应符合YD/T 908-2000的规定。具体部分的规定如图1。

图1 光电混合缆的型式组成

3.3 规格

3.3.1 缆中的光纤应是符合GB/T 9771(所有部分)中规定的B1.1类(即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B1.3类(即波长段扩展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B4类(即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B6a 类(接入网用弯曲损耗不敏感光纤)或用户要求的其它适用类别的单模光纤。

3.3.2 缆中的通信用金属线对规格用导体标称直径的数值表示,并应符合附录A 中A.1的规定。

3.3.3 缆中的馈电线规格用导体标称截面积的数值表示,并应符合附录A 中A.2的规定。

3.3.4 缆的总规格由上述三类规格组成,它们相互之间用“+”连接。

3.4 产品型号和标记

3.4.1 型号

型号由缆的型式、规格代号和分类代号组成。型号、规格代号和分类代号之间均用空格隔开,并且分类代号应位于规格代号之后。

3.5 标记

订货时应标明产品标记, 它由缆的型号和本标准编号组成。

示例:

非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半)干式、铝─聚乙烯粘结护套通信用室外光电混合缆,包含24根B1.3 类二氧化硅系单模光纤、1对标称直径为0.4mm的通信用金属线对和2根标称截面积为1.5mm2的馈电线,则产品标记应表示为:

GDFA 24B1.3+2×2×0.4+2×1.5 C YD/T xxxx─201x

4 要求

加强件代号

GD

通信用光电缆代号

结构代号

护套代号

外护层代号

YD/T xxxx-200x

3

4.1 结构

4.1.1 概述

4.1.1.1 缆的结构宜由层绞式结构的缆芯和护层两大部分构成如图5所示,其中,护层又包括护套和可能有的外护层。

(1) 可能有的填充绳; (2) 中心加强构件; (3) 可能有的中心加强件垫层; (4)馈电线; (5)缆内阻水材料;

(6) 包带及可能有的扎纱、内垫层和非金属辅助加强构件; (7) 通信用金属线对; (8) 挡潮层;

(9)可能有的撕裂绳; (10) 含光纤的松套管或其它光单元; (11)护套

图2 缆的结构示意图

4.1.1.2 缆的结构可为半干式、全干式或填充式,也可采用其它类似结构型式,但这些缆的护套厚度和性能要求仍应不低于本标准的相关规定。

4.1.1.3 同批、同型式规格的缆产品应具有相同结构排列和相同识别色谱。

4.1.2 缆芯

4.1.2.1 概述

缆芯通常包括中心加强构件、含光纤的松套管、通信用金属线对或/和馈电线、可能有的填充绳、可能有的扎纱、包带、内垫层及非金属辅助加强构件等。

4.1.2.2 光纤

4.1.2.2.1 缆中的光纤宜由有涂覆层的同类单模光纤组成,其芯数应符合缆规格的要求。同批产品应使用同一设计、相同材料和相同工艺制造出来的光纤。

4.1.2.2.2 光纤涂覆层表面应有识别标志色, 标志颜色应符合GB/T 699

5.2-2008规定,并且不褪色不迁移。

4.1.2.2.3 用于成缆的单模光纤的涂覆层结构及其剥除力、光纤强度筛选水平及其动态疲劳参数n d 值、翘曲度、模场直径、尺寸参数、截止波长、衰减系数和衰减不均匀性等应符合GB/T 9771(所有部分)中有关规定。

4.1.2.3 光纤带

4.1.2.3.1 光纤带结构、尺寸、色谱和机械性能应符合YD/T 979规定,每带的光纤数宜为4、6、8或12芯,也可为其它合适的芯数。

4.1.2.3.2 各光纤带和光纤的排列及其色谱应便于识别各光纤,其标志颜色应符合GB/T 699

5.2-2008规定,并且不褪色不迁移。识别方式见YD/T 979的规定。

4.1.2.4 松套管及其阻水材料

4.1.2.4.1 松套管可以由单一材料构成,也可以由两种材料复合构成。

4.1.2.4.2 松套管尺寸应规定管外径和管壁厚度的标称值和容差,厚度应随外径增大。松套管标称尺寸可随管中的光纤芯数改变,但在同一缆中应相同。

4.1.2.4.3 光纤(带)在松套管中的余长应均匀稳定,以使缆的拉伸性能和衰减温度特性符合本标准规定。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YD/T xxxx-201x

4.1.2.4.4 松套管材料可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简称PBT)塑料或其它合适的塑料,PBT应符合YD/T 1118.1规定。也可用其它合适的材料。

4.1.2.4.5 在半干式或填充式结构中松套管内的间隙应连续填充一种触变型的复合物,在全干式缆中松套管内的间隙中应放置一种固态阻水材料。

4.1.2.4.6 填充复合物和阻水材料(含吸水后) 应与其相邻的其它材料相容,应不损害光纤传输特性和使用寿命。填充复合物应符合YD/T 839.3―2000规定。固态阻水材料的要求另订。

4.1.2.5 填充绳

填充绳用于在绞层中填补空位,以使缆芯圆整。填充绳应是圆形塑料绳,它的表面应圆整光滑。允许用阻水纱作填充绳。

4.1.2.6 加强构件

4.1.2.6.1 加强构件应在缆的中心位置,宜为金属加强构件。

4.1.2.6.2 金属加强构件宜采用高强度单圆不锈钢丝或磷化钢丝,也可为其它不易腐蚀或有保护层的钢材构成的钢丝绳。单圆钢丝的杨氏模量应不低于190GPa,钢丝绳的有效杨氏模量应不低于170GPa。如有必要,可在金属加强构件表面挤制一层塑料垫层,塑料的性能应达到本标准对绝缘电阻和抗电压击穿强度的要求。

4.1.2.7 通信用金属线对

4.1.2.7.1 缆中的通信金属线对,一般选用2对或4对,也可根据需要选用其它数量的线对。线对应分立放置于缆中。

4.1.2.7.2 线对中导体的规格应满足附录A中表A.1的规定,也可根据需要选用其它的规格。

4.1.2.7.3 线对的衰减和导体直流电阻应符合YD/T 322的规定。

4.1.2.7.4 如有需要,线对外可挤包一层护套,护套的材料和要求应满足YD/T 322的要求。

4.1.2.7.5 如果线对外需要屏蔽,应符合YD/T 322的规定。

4.1.2.8 馈电线

4.1.2.8.1 馈电线导体截面的设计选用应根据供电电压、传送距离和被供电设备所消耗的功率三者合理选取。供电电压一般为直流48V或交流220V。输送电能的距离宜不大于2000m,并且馈电线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产生的热量应不会使缆内温度有明显的提高。

4.1.2.8.2 馈电线宜选用单芯软导体无护套电缆,其导体规格、绝缘厚度和电缆外径应符合附录A中表A.2的规定。也可根据需要选用单芯硬导体无护套电缆,其各项性能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4.1.2.8.3 单芯导体通常在缆的长度段内是连续的整根,允许在缆的一个段长内有至多2个接头。接头可采用热熔剂钎焊或冷焊,且接头处的抗张强度应不低于无接头单线的85%。接头处应采用合适方式和材料进行绝缘修复,使其达到本标准中对电气性能的各项要求。

4.1.2.9 其它金属线缆

如用户需要,缆中也可放置其它用途的金属线,如控制信号线等,其性能应满足相应的产品规范要求。

4.1.2.10 绞层

4.1.2.10.1 绞合单元外径和数量

绞合的各单元外径宜相近,以利于缆芯的圆整。绞合单元数量宜为5~12根,也可根据用户要求为其它的数量。

4.1.2.10.2 绞合节距

对于A类和C类缆,应综合考虑光纤的拉伸性能要求和通信线对的传输性能要求,节距设计应合理。

4.1.2.10.3 绞合单元识别

缆中各绞合单元应用有效的识别方式加以区分。通常情况下宜采用颜色或数字加以区分,其中馈电线的绝缘标志颜色应符合GB/T 5023.1-2008中第4章的规定,通信电缆的护套颜色宜为灰色,光纤松套管的标志颜色应符合GB/T 6995.2-2008规定,不褪色不迁移并与能其它金属电缆的标志色区分。

4.1.2.11 包带层

4.1.2.11.1 缆芯的绞层外宜有绕包或(和)纵包的包带层,纵包层外允许再有扎纱。包带层应具有足够的隔热和耐电压性能。

4.1.2.11.2 包带材料应是强度足够的聚酯带、聚酯无纺布带、阻水带或其它合适的带材。

4.1.2.12 内衬套

4

YD/T xxxx-200x

5

4.1.2.12.1 对于铝(钢)─聚乙烯粘结护套铠装缆,包带层上宜再有一层聚乙烯内衬套,其厚度的标称值为1.0mm,最小值应不小于0.8mm。

4.1.2.12.2 聚乙烯内衬套的材料宜采用符合GB/T 15065或YD/T 1485规定的聚乙烯护套料。

4.1.2.13 阻水结构

4.1.2.13.1 缆护套以内的所有间隙应有有效的阻水措施,包带(或内衬套)及以内的各绞合单元之间的间隙,应连续放置阻水带或阻水纱,在填充式缆中应连续充满阻水性复合物。包带(或内衬套)和护套之间的间隙,宜连续放置阻水带或阻水纱,也可间隔设置阻水环,在填充式缆中,应涂覆阻水性复合物。

4.1.2.13.2 阻水带和阻水纱应符合YD/T 1115规定,阻水环材料的详细技术规范另订。填充复合物和涂覆复合物应符合YD/T 839.3―2000规定。

4.1.3 护套

4.1.3.1 总则

4.1.3.1.1 缆常用护套有钢─聚乙烯粘结护套(简称S护套) 、铝─聚乙烯粘结护套(简称A护套)和聚乙烯护套。

4.1.3.1.2 护套中黑色聚乙烯套的材料应采用线性低密度、中密度或高密度聚乙烯护套料,它们应分别符合GB/T 15065或YD/T 1485规定。

4.1.3.1.3 黑色聚乙烯套的表面应圆整光滑,任何横断面上均应无目力可见的气泡、砂眼和裂纹。

4.1.3.2 钢─聚乙烯粘结护套(S护套)

4.1.3.2.1 S护套缆应在缆芯外施加一层纵包搭接的皱纹钢塑复合带挡潮层,再同时挤包一层黑色聚乙烯套,并且应使聚乙烯套与复合带之间、以及复合带两边缘搭接处的带子之间相互粘结为一体,必要时可在搭接处施加粘结剂来提高粘结强度。复合带纵包后的皱纹应成环状,其搭接的重迭宽度应不小于5mm 或缆芯直径小于8.0mm 时不小于缆芯周长的20%。聚乙烯套厚度的标称值、最小值和任何横断面上的平均值应符合表2规定。

4.1.3.2.2 钢塑复合带应为符合YD/T 723.3―2007规定的双面复合塑料薄膜的钢带。其中钢带的标称厚度为0.15mm,单层塑料薄膜的标称厚度为0.05mm。在缆制造长度上允许有少量复合带接头,其钢带宜对接,接头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50m。接头处应电气导通和恢复塑料复合层。含接头的复合带强度应不低于不含接头的相邻段强度的80%。

4.1.3.3 铝─聚乙烯粘结护套(A护套)

4.1.3.3.1 A护套缆应在缆芯外施加一层纵包搭接的铝塑复合带挡潮层,并同时挤包一层黑色聚乙烯套,使聚乙烯套与复合带之间、以及复合带两边缘搭接处的带子之间相互粘结为一体,必要时可在搭接处施加粘结剂来提高粘结强度。复合带搭接的重迭宽度应不小于5mm 或缆芯直径小于8.0mm 时不小于缆芯周长的20%。聚乙烯套厚度的标称值、最小值和任何横断面上的平均值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A 护套和S 护套厚度 单位为毫米

A护套中聚乙烯套厚度

S护套中聚乙烯套厚度 护套前直径 铠装层类型 标称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称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无或有3或4型 1.8 ≥1.5 ≥1.6 1.8 ≥1.5 ≥1.6 ≤25.0 有5型 1.0 ≥0.8 ≥0.9

─ ─ ─ 无或有3或4型 2.0 ≥1.6 ≥1.8 2.0 ≥1.6 ≥1.8 >25.0 有5型 1.0 ≥0.8 ≥0.9

─ ─ ─

注:5型为纵包皱纹钢带铠装层;3和4型分别为细和粗圆钢丝铠装。 4.1.3.3.2 铝塑复合带应为符合YD/T 723.2―2007规定的双面复合塑料薄膜的铝带。其中铝带的标称厚度为0.20mm 或0.15mm,塑料复合层的标称厚度为0.05mm。在缆制造长度上允许有少量复合带接头,接头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50m。接头处应电气导通和恢复塑料复合层。含接头的复合带强度应不低于不含接头的相邻段强度的80%。

4.1.3.4 聚乙烯护套

4.1.3.4.1 聚乙烯护套缆应在缆芯外挤包一层黑色聚乙烯护套,其厚度的标称值为 2.0mm,最小值应不小于1.6mm,任何横断面上的平均值应不小于1.8mm;但有53型外护层时,标称值为1.0mm,最小值应不小于0.8mm,任何横断面上的平均值应不小于0.9mm。

4.1.4 外护层

4.1.4.1 总则

4.1.4.1.1 外护层宜是黑色聚乙烯外套或再加护防蚁外被层。

YD/T xxxx-201x

6

4.1.4.1.2 外套应是高密度或中密度黑色聚乙烯材料,其表面应圆整、光滑,任何断面上均无目力可见的气泡、砂眼和裂纹。

4.1.4.2 53型

53型外护层应采用与S护套相同的结构(见4.1.3.2),但聚乙烯外套厚度的标称值为2.0mm,最小值应不小于1.6mm,任何横断面上的平均值应不小于1.8mm。护套与钢带之间应用阻水带或阻水纱、阻水环或其它阻水材料进行阻水。

4.1.4.3 防蚁外被层

4.1.4.3.1 防蚁外被层(即4型)应在缆的外层聚乙烯套上再挤包一层邵氏硬度不小于63D 的黑色聚酰胺套或黑色聚烯烃共聚物套,其表面应完整、光滑,最小厚度应不小于0.4mm。

4.1.4.3.2 防蚁外被层用聚酰胺和聚烯烃共聚物材料应符合YD/T 1020规定。

4.1.5 阻燃缆结构

4.1.

5.1 如有需要时,可采用阻燃结构,但应满足本标准规定的所有电气性能的要求。

4.1.

5.2 阻燃缆的外层和其它层聚乙烯套应采用低烟无卤(或低卤)阻燃套或聚氯乙烯,其它的元构件宜尽可能采用不燃和阻燃的材料。

4.1.

5.3 阻燃缆的其它结构要求仍应符合本章规定。

4.1.6 撕裂绳

缆护套下面和外护层的聚乙烯外套下面可放置撕裂绳,撕裂绳应连续贯通整根缆长度,不吸湿,不吸油,并具有足以开启缆护层的强度。

4.2 长度

4.2.1 缆的标准制造长度标称值应为1000m 或2000m,容差为0~+100m 。

4.2.2 缆的交货长度应是标准制造长度。经用户同意,可以任意长度交货。

4.3 性能要求

4.3.1 单模光纤特性

模场直径、尺寸参数、截止波长和传输特性应符合GB/T 9771(所有部分)的规定。

4.3.2 护层性能

4.3.2.1 挡潮层铝带、钢带和金属铠装层应在缆纵向分别保持电气导通。

4.3.2.2 粘结护套的铝(或钢)带与聚乙烯套之间的剥离强度和搭接重迭处铝(或钢)带之间的剥离强度都应不小于1.4N/mm。但在铝(或钢)带下面采用填充式或涂覆复合物阻水时,铝(或钢)带搭接处可不作数值要求。

4.3.2.3 聚乙烯套的机械物理特性应符合表3规定。 表3 护套的机械物理性能

4.3.3 机械性能

4.3.3.1 本缆的机械性能只检验光纤单元部分。光纤单元的机械性能应包括缆的拉伸、压扁和松套管弯折等项目,并应通过

5.5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的检验。

指 标 序号 项 目 单位

LLDPE

MDPE HDPE ZRPO 抗拉强度 热老化处理前 (最小值) MPa 10.0

12.0 16.0 10.0 热老化前后变化率│TS│ (最大值) % 20 20 25

20 热老化处理温度 ℃ 100±2

1 热老化处理时间 h 24×10

断裂伸率 热老化处理前 (最小值) % 350

125 热老化处理后 (最小值) % 300

100 热老化前后变化率│ES│ (最大值) % 20

20 热老化处理温度 ℃ 100±2

2 热老化处理时间 h 24×10

热收缩率 (最大值) % 5

热处理温度 ℃ 100±2 115±2

85±2 3 热处理时间 h 4 4

4

4 耐环境应力开裂(50℃,96h) 个 失效数/试样数:0/10

注:LLDPE、MDPE、HDPE 和ZRPO 分别为线性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聚乙烯和阻燃聚烯烃的简称。

YD/T xxxx-200x

7

4.3.3.2 缆允许承受的拉伸力和压扁力应符合表4规定。 表4 允许的拉伸力和压扁力

允许拉伸力 (最小值)

允许压扁力 (最小值) 敷设方式

F ST /G

F ST (N)

F LT (N) F SC (N/100mm) F LC (N/100mm) 管道、 非自承式架空

1.0

1500 600 1000 300 直埋 — 3000 1000 3000 1000 注1:F ST 表示短暂拉伸力;F LT 表示长期拉伸力;F SC 表示短暂压扁力;F LC 表示长期压扁力;G表示1km光缆的重量,单位为N。注2:F ST /G条件下的F ST 的取值范围在1500N至3000N之间。

注3:缆派生型式的拉伸和压扁性能要求和其对应的主要型式要求相同。

4.3.3.3 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用缆外径D 的倍数表示, 它应符合表5规定。

表5 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

外护层型式

无外护层或04型 53型 静态弯曲

12.5D 15 D 动态弯曲 25 D 30 D

4.3.4 环境性能

4.3.4.1 概述

缆的环境性能应包括衰减温度特性、渗水性能和阻燃性能等项目,并应通过5.6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来检验。

4.3.4.2 适用温度范围及其衰减温度特性

缆的适用温度范围有Ⅰ、Ⅱ和Ⅲ三种级别。缆温度附加衰减对于各类型光纤有4个级别, 如表6所示。 表6 温度衰减特性

适用温度范围(℃) 允许光纤附加衰减(dB/km) 分 级

代 号

低限T A 高限T B 0级(特级) 1级 2级 3级 Ⅰ

-40 +60 Ⅱ

-30 +60 Ⅲ -20 +60 无明显 附加衰减 ≤0.05 ≤0.10 ≤0.15 注1:缆温度附加衰减为适用温度下相对于20℃下的光纤衰减差。

注2:用户有要求时,在高寒地区的T A 可下延到-45℃,在高热地区的T B 可上延到+70℃。

4.3.4.3 渗水性能

该项目只对填充式缆进行。1m水头加在3m长缆样的全部截面上时,缆应能阻止水纵向渗流。

4.3.4.4 阻燃缆的燃烧性能

阻燃缆的燃烧性能应符合:

a) 阻燃性: 应通过单根垂直燃烧试验来验证;

b) 烟密度: 燃烧烟雾应不使透光率小于50%。

当用于进局或隧道时,还应符合:

c) 腐蚀性:燃烧产生气体的PH值应不小于4.3,电导率应不大于10μS/mm。

4.3.5 成品缆的电气性能

4.3.

5.1 单根导线直流电阻

应按5.7.1的试验方法进行测量。缆内的导体直流电阻应符合YD/T 322和(或)GB/T 5023.3-2008的相应规定。

4.3.

5.2 绝缘电阻

该试验应在电气强度试验4.3.5.3和4.3.5.4之后进行。试验应在5m长的试样上进行。测量应在施加电压500V直流电压试验1min后进行,并换算到1km的值。测量值应不低于YD/T 322或(和)附录A中规定的最小绝缘电阻值。试验条件见5.7.2的规定。

YD/T xxxx-201x

8 4.3.5.3 电压试验

成品缆应具有足够的介电强度。若缆没有金属层,则应浸入水中进行试验,电压应依次施加在每根导体对连接在一起的所有其他导体和金属层(若有)或水之间,然后电压再施加在所有连接在一起的导体和金属层或水之间。试验电压为2KV交流电压,缆应能在此电压下耐受至少5min不击穿。试验条件见

5.7.3.的规定。

4.3.

5.4 绝缘线芯电压试验

试验应在一根5m长的缆试样上进行,应剥去护套和任何其它包覆层或填充物而不损伤绝缘线芯。在绝缘线芯之间和线芯与地之间施加2000V交流电压至少5min应不击穿。试验条件见5.7.4的规定。 5 试验方法

5.1 总则

缆的各项性能应按表7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验证。 表7 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

检验类别 序号

项 目 本标准条文号 试验方法 出厂 型式1

缆结构完整性及外观 4.1 5.2 100% 2

识别色谱 2.1

光纤和光纤带识别色谱 4.1.2.2.2和4.1.2.3.2 目力检查 100% 2.2

绞合单元的识别 4.1.2.10.3 目力检查 100% 2.3

颜色不迁移和不褪色 4.1.2 待订 ─ 3

结构尺寸 3.1

光纤带尺寸 4.1.2.3.1 YD/T 979 ─ 3.2

松套管外径和壁厚 4.1.2.4.2 GB/T 2951.11―2008 10% 3.3

通信线对的外径、绝缘厚度和导体直径 4.1.2.7 GB/T 2951.11―2008 5% 3.4

馈电线的外径、绝缘厚度和导体直径 4.1.2.8 GB/T 2951.11―2008 5% 3.5

内衬套和护套的厚度 4.1.2.12和4.1.3 GB/T 2951.11―2008 10% 3.6

其他结构尺寸 4.1.1.2 参照YD/T 837.5─1996 10% 4

长度 4.2. 5.4 100% 5

光纤性能 5.1

翘曲度 YD/T 979 ─ 5.2

尺寸参数 GB/T 15972.20―2008 5% 5.3

模场直径 GB/T 15972.45―2008 5% 5.4

截止波长 GB/T 15972.44―2008 3% 5.5

衰减系数 GB/T 15972.40―2008 100% 5.6

衰减不均匀性 4.3.1 GB/T 15972.40―200x 10% 6

护层性能 6.1

金属挡潮层和铠装层的电气导通性 4.3.2.1 YD/T 837.2─1996中4.9 100% 6.2

粘结护套剥离强度 4.3.2.2 YD/T 837.3─1996中4.9 ─ 6.3

热老化前后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表3序号1和序号2 YD/T 837.3─1996中 4.10和4.11 ─ 6.4

热收缩率 表3序号3 YD/T 837.3─1996中4.12 ─ 6.5

聚乙烯套耐环境应力开裂 表3序号4 YD/T 837.4─1996中4.1 ─ 7

机械特性 4.3.3 5.5 8

环境性能 4.3.4 5.6 8.1

衰减温度特性 4.3.4.2 5.6.2 ─ 8.2

渗水性能a 4.3.4.3 GB/T 7424.2―2008方法F5B 100% 8.3

阻燃缆的燃烧性能

a) 阻燃性 4.3.4.4 a) GB/T 18380.12—2008 ─

b) 烟密度 4.3.4.4 b) GB/T 17651.2-1998 ─

c) 腐蚀性 4.3.4.4 c) GB/T 17650.2-1998 9

成品缆的电气性能 4.3.5 5.7 6.4

YD/T xxxx-200x

9

表7 (续)

检验类别 序号 项 目 本标准条文号

试验方法 出厂型式9.1 直流电阻 4.3.5.1

5.7.1 100%9.2 绝缘电阻 4.3.5.2

5.7.2 100%9.3 绝缘电气强度试验:

a) 电压试验 4.3.5.3 5.7.3 ─ b) 绝缘线芯电压试验 4.3.5.4 5.7.4 ─ 10 标志

10.1 标志的完整性和可识别性 7.1.2 目力检查 100%10.2 标志的牢固性 7.1.3 5.3.1 ─ 10.3 计米标志误差 7.1.4 5.3.2 ─ 11 包装 8.1 目力检查 100% 6.4 注1:出厂检验栏目中的百分数是按单位产品数抽检的最小百分比。

注2:缆端的光纤尺寸参数、模场直径和截止波长允许用光纤或光纤带成缆前可追溯的同端头的实测值作为出厂检验值。a 只对填充式结构进行试验。

5.2 结构检查

缆结构(第4章)应在距缆端不少于100mm处用目力检查其完整性、色谱和取样检查结构尺寸及缆内导体尺寸。

5.3 标志检查

5.3.1 标志擦拭

试验按GB/T 7424.2―2008中方法E2B 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

a) 负 载:20N;

b) 循环次数:不少于10次;

c) 验收要求:用目力仍可辨认外套标志。

5.3.2 计米标志误差

长度计量误差应是在适当长度上用钢皮尺沿缆量得长度减去用计米数字确定的长度(见5.4)对前者的相对差。

5.4 长度检查

缆长度应从缆两端的计米标志(有黄、白二色标志时以黄色为准)的数字差来确定,也可采用光学方法(如OTDR仪器)来测量。

5.5 机械性能试验

5.5.1 总则

下列规定的各试验方法及其试验条件用于验证缆的机械性能,其试验结果符合规定的验收要求时,判为合格。

机械性能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的监测宜按YD/T 629.1―1993《光纤传输衰减变化的监测方法 第1部分:传输功率监测法》规定在1550nm波长上进行,在试验期间,监测系统的稳定性引起的监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应优于0.03dB。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量的绝对值不超过0.03dB时,可判为无明显附加衰减。允许衰减有某数值的变化时,应理解为该数值已包括不确定性在内。

光纤拉伸应变宜采用GB/T 15972―A7A规定的相移法进行监测,其系统的不确定度应优于0.01%,试验中监测到的光纤应变不大于0.01%时,可判为无明显应变。缆的拉伸应变应采用机械方法或传感器方法进行监测,其系统的不确定度应优于0.05%,试验中监测到的缆应变不大于0.05%时,可判为无明显应变。

5.5.2 拉伸

试验按GB/T 7424.2―2008中方法E1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

a) 卡盘直径:不小于30倍缆外径;

b) 受试长度:不小于50m;

c) 拉伸速率:10mm/min;

d) 拉伸负载:见表4;

YD/T xxxx-201x

10 e) 持续时间:1min;

f) 验收要求:在长期允许拉力下光纤应无明显的附加衰减和应变;在短暂拉力下光纤附加衰减应

不大于0.10dB和应变不大于0.15%, 在此拉力去除后,光纤应无明显的残余附加衰减和应变,缆残余应变应不大于0.08%;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

5.5.3 压扁

试验按GB/T 7424.2―2008中方法E3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

a) 负 载:见表4;

b) 持续时间:1 min;

c) 验收要求:在长期允许压扁力下光纤应无明显附加衰减;在短期压扁力下光纤附加衰减小于

0.1dB,在此压力去除后光纤应无明显残余附加衰减,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

5.5.4 松套管弯折

试验按GB/T 7424.2―2008中方法G7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

a) L :100mm,当d≤2.0mm时;

70mm, 当2.0mm<d≤2.8mm时;

50mm, 当2.8mm<d≤3.2mm时;

注: d为松套管外径。

b) L1:350mm;

c) L2:100mm;

d) 验收要求:套管不发生弯折。

5.6 环境性能试验

5.6.1 总则

下列规定的各试验方法及其试验条件用于验证缆的环境性能,其试验结果符合规定的验收要求时,判为合格。

5.6.2 温度循环试验

试验按GB/T 7424.2―2008中方法F1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

a) 试样长度:应足以获得衰减测量所需的精度, 宜为2km左右;

b) 温度范围:试验温度范围的低限T A和高限T B应符合表6规定;

c) 保温时间:t1应足以使试样温度达到稳定,它应不少于12h, 但护层中有两层聚乙烯套时应不

小于24h;

d) 循环次数:2次;

e) 衰减监测:宜按YD/T 629.2―1993《光纤传输衰减变化的监测方法 第2部分:后向散射监

测法》规定,在试验期间, 监测仪表的重复性引起的监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应优于0.02dB/km。

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量的绝对值不超过0.02dB/km时,可判为衰减无明显变化。允许衰减有某数值的变化时,应理解为该数值已包括不确定性在内。光纤的衰减变化监测应在1550nm波长上进行,并以其中较差的监测结果来评定温度附加衰减等级。

注:如用户另有要求,可采用1310nm或1625nm波长进行监测,指标协商确定。

f) 验收要求:应符合表6规定。

5.6.3 渗水试验

取缆样3米,仔细处理缆样端头使其圆整,然后将1m高水柱按GB/T 7424.2-2008中方法F5B施加在缆样一端,24h后目视观察,在缆样另一端除通信金属线对或(和)馈电线外的端面上应无水流出。

5.6.4 燃烧性能试验

a)阻燃性:按GB/T 18380.12-2008规定的方法进行;

b)烟密度:按GB/T 17651.2-1998规定的方法进行;

c)腐蚀性:按GB/T 17650.2-1998规定的方法进行。

5.7 电气性能试验

5.7.1 导体直流电阻

直流电阻检查应在长度至少为1m的缆试样上对每根导体进行测量,测量电压应为缆的额定电压,并测定每根电缆试样的长度。每芯导体在20℃时的电阻值应符合YD/T 322和(或)GB/T 5023.3-2008的规定。

如有必要,可按下列公式换算到导体在20℃、长度为1km的电阻。

YD/T xxxx-200x 11

L t

R R t

10005.2345.25420×+= …………………… 公式(1) 式中:

t ─测量时的温度,℃; 20R —在20℃时导体电阻,Ω/km;

t R —在温度t时,缆长为L米时的导体电阻,Ω;

L —缆试样长度,m(是成品试样长度,而不是单根绝缘线芯或单线的长度)。

5.7.2 绝缘电阻

a) 试样长度:最小5m;

b) 浸热水最少时间:2h;

c) 水温:70℃

d) 试验电压:在导体和水之间施加500V的直流电压;

e) 验收要求:不低于YD/T 322或(和)附录A中相应的规定值。

5.7.3 电压试验

a) 试样长度:最小10m;

b) 浸水时间:≥1h;

c) 水温:20℃±5℃;

d) 交流试验电压:2000V;

e) 施加电压时间:≥5min;

f) 验收要求:不发生任何击穿。

5.7.4 绝缘线芯电压试验

a) 试样长度:最小5m;

b) 浸水时间:≥1h;

c) 水温:20℃±5℃;

d) 交流试验电压:2000V;

e) 施加电压时间:每次不少于5min;

f) 验收要求:不发生任何击穿。

6 检验规则

6.1 总则

制造厂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使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要求。出厂前,产品应经质量检验部门进行检验,检验合格者方可出厂。每件出厂交收的产品应附有制造厂的产品质量合格证。厂方应向用户提交产品的出厂检验记录, 其中应包括表7序号5中除光纤翘曲度之外的所有各项的实测值。如买方有要求时,厂方应提供缆的光纤等效群折射率,同时还应协商提供其它有关试验数据。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检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应符合表7规定。

除非在订货合同中另行规定,检验规则应按照本章规定。

6.2 术语限定

6.2.1 单位产品

一个单位产品应是一盘允许交货长度的缆。

6.2.2 检验批

出厂检验批应由同时提交检验的若干相同型号的单位产品组成,这些单位产品应是在同一连续生产期内(例如1天或1周)、采用相同的材料和工艺制造出来的产品。

6.2.3 样本单位

一个样本单位是从检验批中随机抽取的一个单位产品。

6.2.4 试样

一个试样应是样本单位的全段缆或者是从其上取的一小段缆,该小段可在试验前截取成独立段,也可试验后再从全段上截除。每一试样的长度应符合有关试验方法的规定。

6.3 出厂检验

YD/T xxxx-201x

6.3.1 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项目应符合表7规定,它们是缆产品交货时应进行的各项试验。

6.3.2 抽样方案和判定规则

6.3.2.1 按照表8规定的比例,根据检验批的大小,进行随机抽样检验,每批至少抽1个样本单位。检验样本单位内的光纤特性时待测光纤数应按缆内的光纤数和表8规定来确定。这些待测光纤应在随机的原则下分布于不同的松套管和管内带阵中的不同位置。

表8 样本单位内的光纤抽样

光纤性能 模场直径 截止波长 尺寸参数 中心波长下衰减系数 衰减不均匀性 最少抽测比例 5% 3% 5% 100% 10%

最少抽测数 4 4 4 全部 6

6.3.2.2 被试样本如有不合格项目时,应重新抽取双倍数量的样本就不合格项目进行检验, 如果是光纤特性不合格,应重测双倍数量样本中的全部光纤。如仍有不合格时,则应对该批全部缆的这一项目进行检验。

6.3.2.3 任何样本在检验中有任一个项目不合格,则该样本单位应判为不合格产品。 在剔除不合格产品后的该批产品判为合格产品。

6.3.3 不合格样本单位的处理

不合格品如果有可能修复或去除缺陷部分后,仍然符合制造长度要求时,可重新单独提交检验。重新检验时应和新的检验批分开, 并作上标记。重新检验项目应包括原不合格项目和其它有关项目。 6.4 型式检验

6.4.1 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是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考核,检验项目应包括表7所列全部项目,并且应在抽取的样本单位的出厂检验项目合格后,再进行其它项目的检验。

6.4.2 检验周期

产品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产品试制定型鉴定时;

b) 正式生产后, 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 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正常生产时,每一年应进行一次;

d) 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

f) 大批量产品的买方要求在验收中进行型式检验时。

6.4.3 抽样方案

一般情况下;每次检验应从检验批中随机抽取每种型式1个样本单位进行试验,其规格应有代表性, 并且缆中的光纤特性检验的抽样数应是表8规定的两倍。但是,在定型鉴定时,抽样方案可由主管部门决定。

6.4.4 判定规则

首先应检验出厂检验包含的项目,如果被抽取检验的样本单位有不合格项目时,允许重新抽取新的样本单位重新检验,然后在出厂检验项目合格的样本上进行其它项目的试验。如果1个样本单位未能通过其中任意一项试验,则应判定为不合格。但是,允许重新抽取双倍样本单位就不合格项目进行试验,如果都能通过试验,则可判定为合格;如果仍有任意一个不能通过试验,则应判定为不合格。

6.4.5 重新试验

如果型式检验不合格,制造厂应根据不合格原因,对全部产品进行改正处理。在采取可接受的改进措施以前,应停止产品鉴定或验收。在采取改进措施之后,应重新抽样进行型式检验, 对新的样本单位重做全部试验,但是,经主管部门决定或经交收双方商定,可酌情减少部分已合格的试验项目。

6.4.6 样本单位处理

已经通过型式检验的样本单位, 如果是短段试样,不能作成品交货;如果是在端部进行试验的大长度试样(例如标准制造长度),切除由于进行压扁、冲击、扭转等试验产生的缺陷部分后,只要符合交货长度规定,可作为成品交货。

7 标志、使用说明书

12

YD/T xxxx-200x 7.1 标志

7.1.1 缆应在外层聚乙烯套表面沿长度方向作永久性白色标志,标志应不影响缆的任何性能。相邻标志始点间的距离应不大于1m。当出现错误时用黄色标志在缆外套的另一侧重印。

7.1.2 标志的内容应包括:

a) 缆产品型号;

b) 计米长度;

c) 制造厂名称(或代号)或(和)商标;

d) 制造年份或生产批号。

7.1.3 标志应清晰,并与护套粘附牢固,经过擦拭试验后应仍可辨认。

7.1.4 标志中计米长度的误差应在0~1%范围,以保证真实长度不小于计米长度。

7.2 使用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中除应包括8.2规定内容之外,还应说明本标准规定的缆的安装和运行要求,其中应包括:

a) 缆在施工时受到的拉伸力和压扁力应不超过表4规定的允许短暂力,运行使用时应不超过表4规定的允许长期力;

b) 在动态弯曲时,例如施工时,弯曲半径应大于表5规定的动态允许弯曲半径;在布放定位时应大于表5规定的静态允许弯曲半径;

c) 安装敷设时的环境温度宜不低于-15℃;

d) 光纤有效群折射率典型值。

8 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包装

8.1.1 缆产品应装在缆交货盘上出厂。盘装缆每盘只能是一个制造长度,其中盘筒体直径应不小于缆外径的25倍。船装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缆外径的30倍。

8.1.2 盘装缆的最外层与缆盘侧板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60mm。缆两端应密封并且缆两端应固定在盘子内,其内端应预留可移出长度不少于3m,以供测试之用。

8.1.3 缆盘应参照JB/T 8137规定,并能满足8.1.2有关要求。

8.1.4 缆盘上应标明:

a) 制造厂名称和产品商标;

b) 缆标记;

c) 缆长度;

d) 毛重, kg;

e) 制造年、月;

f) 表示缆盘正确旋转方向的箭头;

g) 保证贮运安全的其它标志。

8.2 运输和贮存

缆运输和贮存时应注意:

a) 不得使缆盘处于平放方位,不得堆放;

b) 盘装缆应按缆盘标明的旋转箭头方向滚动,但不得作长距离滚动;

c) 不得遭受冲撞、挤压和任何机械损伤

d) 防止受潮、雨淋和长时间暴晒,特别是阻燃光缆应避光保存;

e) 贮储运输温度应控制在-40℃~+60℃范围内,如果超出这个温度范围,交付使用前应进行复检。

13

YD/T xxxx-201x

14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金属导体的规格

A.1 可选用的通信用金属线对的导体规格如表A.1所示。

表A.1 通信用金属线对的导体规格

实心聚烯烃绝缘

绝缘类型

填充 非填充 导体标称直径,mm 0.32 0.40 0.50 0.60 0.80 0.32 0.40 0.50 通信线对对数 2,4,6,8

A.2 单芯软导体无护套电缆的规格见表A.2所示。

表 A.2 单芯软导体(RV)型电缆的规格

平均外径/mm

导体标称截面积/mm2绝缘厚度规定值/mm

下限 上限 70℃时最小绝缘电阻/(ΜΩ·km)

0.5 0.6 1.7 2.2 0.013

0.75 0.6 2.0 2.5 0.012

1.0 0.6

2.3 2.8 0.011

1.5 0.7

2.8

3.4 0.010

2.5 0.8

3.4

4.1 0.009 4 0.8 3.9 4.8 0.007 6 0.8 4.4

5.3 0.006

━━━━━━━━━━━━

【CN109979666A】光电复合缆及其在5G前传网络中的应用【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24634.5 (22)申请日 2019.04.22 (71)申请人 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15234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 亨通大道88号 (72)发明人 林卫峰 张晴晴 王宇亮 高峰  蒋北 张鑫元 沈智峰 朱久富  邱华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睿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2277 代理人 张燕清 (51)Int.Cl. H01B 9/00(2006.01) G02B 6/44(2006.01) (54)发明名称光电复合缆及其在5G前传网络中的应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电复合缆,还涉及一种该复合缆在5G前传网络中的应用;该光电复合缆包括中心加强件、包覆在中心加强件外的光信号层、包覆在光信号层外的光电混合层、包覆在光电混合层外的电信号层;光信号层具有多个光单元;光电混合层具有多个电单元和多个光单元,电单元和光单元交替排布;电信号层具有多个电单元;每个光单元均具有四根光纤,每个电单元均具有一根电芯。本发明的种光电复合缆,采用光单元和电单元组合归一的方式加工成缆,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易于施工、综合成本低,便于铺设使用;该光电复合缆应用在5G前传网络上,从基站BBU和RRU端只用一根缆即可解决多台设备的通信和供电问题,降低基站引入缆铺设的综 合成本。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CN 109979666 A 2019.07.05 C N 109979666 A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09979666 A 1.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加强件、包覆在所述中心加强件外的光信号层、包覆在所述光信号层外的光电混合层、包覆在所述光电混合层外的电信号层,以及包覆在所述电信号层外的护套层; 所述光信号层具有多个光单元,所述多个光单元以中心加强件为中心、且沿中心加强件的延伸方向绞合; 所述光电混合层具有多个电单元和多个所述光单元,所述电单元和光单元交替排布,所述多个电单元和多个光单元以所述光信号层为中心、且沿光信号层的延伸方向绞合; 所述电信号层具有多个所述电单元,所述多个电单元以光电混合层为中心、且沿光电混合层的延伸方向绞合; 每个所述光单元均具有四根光纤,每个所述电单元均具有一根电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信号层具有六个光单元,所述六个光单元以中心加强件为中心、且沿中心加强件的延伸方向绞合;所述光电混合层具有六个光单元和六个电单元,光单元和电单元交替排布,交替排布的六个光单元和六个电单元以光信号层为中心、且沿光信号层的延伸方向绞合;所述电信号层具有十八个电单元,所述十八个电单元以光电混合层为中心、且沿光电混合层的延伸方向绞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根光纤外均设有紧包层,四根具有紧包层的光纤外设有紧套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单元还包括包覆在紧套管外侧的铠装层、包覆在铠装层外侧的金属编织层、包覆在金属编织层外侧的芳纶纤维纱层、包覆在芳纶纤维纱层外侧的低烟无卤阻燃护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信号层、光混混合层和电信号层的外侧均设有绕包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信号层的绕包带外侧包覆有金属带层,所述金属带层外侧包覆所述护套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信号层绞合时,调整光单元的绞合节距使得光信号层的所有光纤的余长一致;所述光电混合层绞合时,调整光单元和电单元的绞合节距使得光电混合层的所有光纤的余长一致;所述光信号层和光电混合层绞合时,调整光单元和电单元的绞合节距使得光信号层和光电混合层的所有光纤的余长一致。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光电复合缆的在5G前传网络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复合缆应用在基站BBU和RRU端之间;所述光电复合缆的一端连接基站主塔BBU,其另一端连接中继盒,所述RRU端通过光电混合跳线连接所述中继盒。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在5G前传网络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复合缆的光单元扇形分支配置ULC/DPC连接头与基站BBU端设备连接,其电单元使用RJ45DC电源连接器与基站BBU端设备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在5G前传网络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复合缆连接中继盒的一端,以四根光纤、两根电芯为一组具有多组连接端,所述中继盒上具有多个四光两电混合插座,所述光电复合缆连接中继盒后,各所述连接端分别与四光两电混合插座连接; 所述光电混合跳线与中继盒连接的一端预制成端为四光两电混合插头,所述四光两电 2

光电复合缆应用解析

光电复合缆应用解析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光电复合缆应用解析 一、光电复合缆背景 光电复合缆(馈电光缆)是一种适用于通信接入网系统的新型接入方式,它将输电铜线与光纤集合在一起,可以一次性同步解决基站的设备供电和信号接入问题,故此很受各通信运营商关注。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应的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对它的应用进行规范,故此,一直未在现网中大面积应用。 二、光电复合缆的结构 世界首条光电复合缆是日本住友电气公司于1978年研制出的用于海底光电传输的光电复合缆。此类光缆结构并不复杂,一般将单模或多模光纤以及保护光纤的其它材料组成的光缆线芯和输电线芯分布在加强芯周围并同时包裹在阻水袋内,输电线芯与光缆线芯之间设有填充绳,阻水带外是一层聚酯带,最后包裹一层聚乙烯(或阻燃)保护套。 三、光电复合光缆类型 根据实际用途,光电复合缆可以分为管道型、架空型、直埋型、室内布线型、特殊用途型等多种类型。一般管道型、架空型、直埋型、室内布线型光电复合缆主要用于室外,可以为通信室外宏站提供电力输送和信号传输;室内布线型光电复合缆则主要应用于室内,为通信室内分布站提供电力输送和信号传输;而特殊类型光电复合光缆中,应用最广的则是海底光电复合缆,其主要用在海底光缆项目中。 由于光电复合缆中既有光纤纤芯又有电力纤芯,故此有多种不同型号,其光缆纤芯数一般为2-144芯,电缆电压范围为从48V到110kv不

等。在室内应用时,一般使用电压为48v的光电复合缆;而为室外拉远或宏站提供接入时一般需要使用电压范围在280v到750v的光电复合缆;而海底光缆建设中一般应用较多的为110kv电压的光电复合缆。由此可见,应用最广的光电复合缆的电压范围已属于强电或高压电范畴。 四、光电复合缆的优缺点 光电复合缆的比较明显的优点为(1)外径小,重量轻,占用空间小(通常情况下用多根线缆才能解决的系列问题,在此可以用一根复合缆来代替);(2)具有优越的弯曲性能和良好的耐侧压性能,施工方便;(3)同时提供多种传输技术,同设备的适应性高、可扩展性强,产品适用面广;(4)解决网络建设中设备用电问题(避免重复布放供电线路)。 但是光电复合缆也有其局限性,尤其对于通信行业,它的局限性更加突出: 在通信行业中,光缆传输一般有架空、直埋、管道和槽道等多种敷设方式,并且对于每种敷设方式都有其特定的执行标准。但是,对于光电复合缆来说,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现行的各通信标准无法适用。因为现行标准中,对于光缆的架设都是按照“无电”或者“弱电”的标准执行的,这样就使得光电复合缆无法像普通光缆一样铺设在弱电管道中。此外,由于其具有“强电”特性,如果将其按照普通光缆的标准铺设在通信管道中或者架设在通信杆路上,那么与目前国家的各项电缆敷设标准是相违背的。比如:对于光缆架空线路在市区与地面间的最小距离要求为4.5m,而1kv以下的电力电缆在市区与地面最小垂直距离要求

光电复合缆施工及验收规范(试行)

光电复合缆施工及验收规范(试行) 中国联通网络分公司四川省分公司 网络建设部 二零一一年五月

目 录 前 言 (3) 1光缆线路敷设 (4) 1.1光电复合缆敷设遵循的规范 (4) 1.2光电复合缆敷设注意事项 (4) 2光电复合缆接续 (4) 2.1接头盒的选取 (4) 2.2接续方法 (4) 3光电复合缆成端 (5) 3.1光电复合缆成端设备的选取 (5) 3.2光纤单元的成端 (6) 3.3电单元的成端 (6) 4光电复合缆标识 (7) 4.1光电复合缆室外标识 (7) 4.2光电复合缆机房内标识 (9) 5光电复合缆线路防护 (10) 5.1光电复合缆自身的防护 (10) 5.2光电复合缆防雷保护 (12) 5.2.1室外光缆的防雷保护 (12) 5.2.2机房内防雷保护 (12) 6验收与测试 (13) 6.1施工工艺验收 (13) 6.2测试指标要求 (13) 7施工人员培训 (13)

前 言 光电复合缆主要同时解决电力与信号传输问题,与直流远供系统配合完成拉远站、及电力引入不便的偏远站点的传输和供电,典型应用如图1.1,具有节省电力投资、降低停电影响、缩短施工周期等优点。 图1.1: 光电复合缆的典型应用示意图 光电复合缆的型式规格以GYTA *B1-RV n×r mm为例表示,其中“GYTA”为光缆结构松套层绞式(铝带),“*”表示光纤的芯数,“n”表示电线数量,“r”表示线径大小,层绞式光缆中心以单根磷化钢丝作为加强构件,周围以SZ绞方式紧密排列着内含多芯光纤及油膏的松套管和馈电线,松套管和馈电线的间隙充满阻水油膏,外护套采用线性低密度或高密度黑色聚乙烯塑料,缆的结构示意如图1.2。 图1.2: 光电复合缆结构示意图 由于光电复合缆中有电力线,馈电线工作时承载高压直流电,与普通光缆施工相比,在成端、接续等方面均有不同,为指导施工,特组织编制本规范。

光电复合缆应用解析

光电复合缆应用解析 一、光电复合缆背景 光电复合缆(馈电光缆)是一种适用于通信接入网系统的新型接入方式,它将输电铜线与光纤集合在一起,可以一次性同步解决基站的设备供电和信号接入问题,故此很受各通信运营商关注。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应的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对它的应用进行规范,故此,一直未在现网中大面积应用。 二、光电复合缆的结构 世界首条光电复合缆是日本住友电气公司于1978年研制出的用于海底光电传输的光电复合缆。此类光缆结构并不复杂,一般将单模或多模光纤以及保护光纤的其它材料组成的光缆线芯和输电线芯分布在加强芯周围并同时包裹在阻 水袋内,输电线芯与光缆线芯之间设有填充绳,阻水带外是一层聚酯带,最后包裹一层聚乙烯(或阻燃)保护套。 三、光电复合光缆类型 根据实际用途,光电复合缆可以分为管道型、架空型、直埋型、室内布线型、特殊用途型等多种类型。一般管道型、架空型、直埋型、室内布线型光电复合缆主要用于室外,可以为通信室外宏站提供电力输送和信号传输;室内布线型光电复合缆则主要应用于室内,为通信室内分布站提供电力输

送和信号传输;而特殊类型光电复合光缆中,应用最广的则是海底光电复合缆,其主要用在海底光缆项目中。 由于光电复合缆中既有光纤纤芯又有电力纤芯,故此有多种不同型号,其光缆纤芯数一般为2-144芯,电缆电压范围为从48V到110kv不等。在室内应用时,一般使用电压为48v的光电复合缆;而为室外拉远或宏站提供接入时一般需要使用电压范围在280v到750v的光电复合缆;而海底光缆建设中一般应用较多的为110kv电压的光电复合缆。由此可见,应用最广的光电复合缆的电压范围已属于强电或高压电范畴。 四、光电复合缆的优缺点 光电复合缆的比较明显的优点为(1)外径小,重量轻,占用空间小(通常情况下用多根线缆才能解决的系列问题,在此可以用一根复合缆来代替);(2)具有优越的弯曲性能和良好的耐侧压性能,施工方便;(3)同时提供多种传输技术,同设备的适应性高、可扩展性强,产品适用面广;(4)解决网络建设中设备用电问题(避免重复布放供电线路)。 但是光电复合缆也有其局限性,尤其对于通信行业,它的局限性更加突出: 在通信行业中,光缆传输一般有架空、直埋、管道和槽道等多种敷设方式,并且对于每种敷设方式都有其特定的执行标准。但是,对于光电复合缆来说,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

通信光电复合缆施工注意事项探讨 裴亮

通信光电复合缆施工注意事项探讨裴亮 发表时间:2017-10-18T19:14:02.610Z 来源:《建筑科技》2017年9期作者:裴亮 [导读] 通信光电复合光缆作为直流远供技术的重要材料也大规模应用,由于光电复合缆是一种新型的通信材料,且目前没有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给施工过程造成很多不便。 广东亨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随着3G、室分、WLAN(无线局域网)和LTE(长期演进)网络建设的发展,移动基站建设中有海量的远端接入设备需要安装,在设备安装过程中,远端接入设备的供电问题是个巨大的困扰,尤其是广大的乡镇和农村,供电问题甚至制约了项目的进度。例如偏远山区、道路沿线、隧道等无法引电或电力协调极度困难的场景下,直流远供成为一种取代传统电源的新供电模式。通信光电复合光缆作为直流远供技术的重要材料也大规模应用,由于光电复合缆是一种新型的通信材料,且目前没有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给施工过程造成很多不便。 关键词:通信光电复合缆;施工注意事项;探讨 1光电复合缆敷设 1.1施工要求 复合光缆敷设技术的依据主要是电力部门架空线安装管理规程和操作技术要求,应防止复合光缆在架设中被拉伤、擦伤、扭伤、压伤、折伤。不同结构形式的复合光缆,其机械、物理特性会稍有差异,在安装方法上某些要求可能会有所区别。因此施工单位首先要熟悉该工程复合光缆结构和光缆路径具体情况,由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施工设计图纸交底,施工单位根据整个系统通信网光缆布放的路由、交叉跨越、光缆预留等编制“复合光缆施工方案”,并听取供应厂商的相关技术要求,一切做到心中有数。因为光电复合缆既有光部件,又有电部件,结构上又没有电缆和其他光缆的结构紧凑,因而不能像电缆一样方式布缆;另外,光电复合缆的重量又比其他类型的光缆重,所以布缆又不能跟其他光缆一样布线方式。光电复合缆由于其自身的类型所决定的独特而严格的布线规范,在布线过程中要注意缆不受外力的作用,使其轻松自然,特别要注意放线—拉行—进出管道—管道—拖行,布放过程中都要严格按要求操作。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要求:1)为保证复合光缆在架设施工中不受外力的损伤,宜采用展放线法。2)施工机械采用小牵和大张,一牵一张配合设置,利用大直径的张力轮,以减少对复合光缆的张力,并满足缆线弯曲半径的要求。3)由于光缆是按设计要求定长加工的,每根光缆的长度一般每盘段长为3km左右,接续点通常落装在耐张塔或转角塔上,每盘光缆都必须安装在指定的区间,即在一个牵、张放线段中复合光缆没有接头,并做好接续预留,而且安装耐张线夹的光缆前后均不割线,只需将光缆引下至接线盒,在没有得到工程传输责任工程师的同意之前,在任何情况下都绝不允许切断光缆,因为接头数的变化会潜在地降低系统的传输质量。4)复合光缆展放时的张力应小于安装张力,最大不得超过10kN,且不得超过其额定破坏强度的20%和施放工具允许的范围。牵引机应根据复合光缆限定的最大张力,设定保护值以防过牵引损坏复合光缆。牵引光缆时,速度和光缆张力保持在技术要求范围内,一定要保持匀速,不能快速起步或突然加速,以免张力超过安装张力使光缆受损。5)展放过程中,在转角塔、跨越公路、铁路、电力线、通信线等跨越架处,应设专人监视展放过程,沿线监测人员应随时向指挥员报告牵引光缆头所处位置及孤垂情况,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报告,停止牵引。6)复合光缆配套金具及附件安装,是在一个耐张段内复合光缆紧缆后,应及时进行附件安装。复合光缆采用预绞丝式金具组件,一般包括:耐张线夹、悬垂线夹、专用接地线、防震锤(或螺旋减振器)、护线条、引下线夹、中间接续盒、终端盒、尾纤等,安装方法详见厂家使用说明。7)工作完毕后,应及时填写施工质量记录表,记录数值真实、可靠,并要经过本单位质检部门的安装质量验收。 1.2光电复合缆的接续 1.2.1光电复合缆接头盒的选取 复合光缆一般选用金属外壳的帽式架空通信光缆接头盒,见图1,以期达到良好的耐电磁老化、抗外力损伤及防水等性能。通常,进出复合光缆位于接头盒的一端,用双槽引下线夹将复合光缆先行扣夹紧固,防止在扭动或盘固光缆时,使接头部分松动或扭伤。复合光缆不宜作小半径盘绕预留,每间隔1.5~2m用引下线夹固定在铁塔构件上。复合光缆最下端尽可能保证对地6m以上安全距离,防止人为破坏。将接头盒固定在电杆上,通过铁塔作电场屏蔽保护,引入光缆在室内光终端盒里作固定连接。 图1复合光缆专用接头盒 1.2.2光电复合缆接续 首先,剥缆后(光缆剥开长度应能满足光纤在接头盒内的盘绕以及熔接损耗的长度),将铜导线与光纤束管按区域规范、整齐地布放于接头盒内,先对铜导线进行接续,注意相同颜色导线相接,采用接线镙栓冷接应旋紧镙丝,如采用铜管压接或焊接,需用石油膏填充或硅胶密封。之后用热缩管封闭或用绝缘胶带分别缠绕包扎(2条铜线应错开接续),然后按照普通光缆的接续方法对光纤进行接续、盘纤,对接头盒进行封闭和固定,见图2。 图2复合光缆接续示意图 2施工安全措施 1)远供线路电缆截面积及单元芯数应满足远供线路远期工程的需求,电缆材质应满足相关通信行业电缆标准。2)远供线路电缆应针对敷设场景的不同,选用类型适合在架空、埋地、室内、管井中敷设的电力电缆。3)考虑到远供线路电缆的实际应用环境并保证今后的耐用性,建议工程中采用铠装耐火电缆。4)建议谨慎选用性能工艺质量优良的光纤复合低压电缆进行长距离(需要中间复接)线路施工,以避免今后增加维护抢修难度;一般情况下长距离线路施工可采用传统的电缆和传输光缆各自单独布放的形式进行缆线敷设。5)电缆缆芯介

光电复合缆与直流远供技术

光电复合缆与直流远供技术介绍 杭州富通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陈曲 前言 在通信网络的规划、建设和优化过程中, 合适站址的选择一直是困扰运营商的一个难 点。此外,在一个站址选定后,传输接入和电 力引入更是网络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尤其在选 定站点的供电存在纠纷、投资过大或者远端无 电源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工程进度、网络质量 及建设成本,是目前工程建设及网络优化需要 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 直流远供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就只有从局端将电力引入到远端。如果使用交流传输,电能损耗较大,而且传输不安全,一旦漏电就会威胁到人生安全。直流远供技术出现就解决了这些问题。 直流远供传输一般将直接将机房内稳定的-48V或交流电经局端远供设备升压或转换后,以一定的悬浮直流电压通过光电复合电缆或电力线传输给远端设备,再通过远端设备转换为所需电压。远供设备的局端和远端对传输线路具有断路、短路、漏电、等保护。线路发生故障时,局端立即停止输出电压,只输出≤48V的线路检测电压,待线路故障恢复后自动恢复供电。采用悬浮直流电的优点是: 1)安全,人和动物接触到其中一根电线不会触电,只有同时接触到两根电线时才会触电; 2)由于供电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与传统的市电供电方式相比,可有效提高网络设备运行质量,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运行使用寿命(不受外电干扰,没有频繁的加、断电冲击,没有输入电压波动等)。 2 光电复合缆 光电复合缆就是光缆内部加入可传输电 能的导线,使电能和信号能在一根缆中同时进 行传输。最大的好处就是解决了二次布线。光

电复合缆是一种新型的接入方式,可以解决设备用电、信号传输,适用于宽带接入网系统,移动无线拉远做传输线。 3 光电复合缆实现直流远供与信号传输 应用光电复合缆实现远程供电主要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1)局端:一般设置在有稳定电源的基站或主机房内。 2)远端:需进行远供的RRU(2G/3G网络)、微峰窝基站、光纤直放站、ONU(宽带接入GPON)等设备端 3)光电复合缆:光纤及电源传送的媒介。 光电复合缆和直流远供的优点: 1)降低通讯设备断电时间: 受通讯设备本地(接入端区域)任何停电情况的影响,相对于用电设备的室内机可称为永久性供电。有效杜绝信路通供电断的故障,增加了通讯设备的工作使用率。 2)降低成本、施工维护简单 直流远供不必要安装电力部门的电表,漏电保护开关,大体积UPS电源和与电力部门的协商施工等,大大减少了固定投入、维护成本和维护难度。 3)提高用电安全 直流远供系统采用对地悬浮技术设计,输出电压与大地不构成回路,无漏电流产生,保证用户利益,单极对人身无伤害。采用直流电压方式传输,易于控制,故障保护动作快,故障率低。 4)延长通讯设备寿命 直流远供电源不受当地市电复杂的负荷变化,昼夜变化,电站多样化而产生电压过高或过低;不受当地大型设备开启和关闭时而产生干扰、谐波、闪变和浪涌;杜绝当地复杂电力网络中的直接雷和感应雷损坏通讯设备。

光电复合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电复合缆,包括:光纤单元,具有光纤护套和多个位于所述光纤护套内的紧套光纤;电缆单元,具有电缆护套和多个位于所述电缆护套内的电导体;轧纹铜带层,各个所述光纤单元和各个所述电缆单元均位于所述轧纹铜带层内侧,所述轧纹铜带层的铜带搭接处通过氩弧焊接;套设在所述轧纹铜带层外侧的外护套。在外侧设置了轧纹铜带层,并使铜带搭接处氩弧焊接,以使轧纹铜带层形成紧密的管型,不仅能够进行电磁屏蔽,还能够进行防尘防水保护,防火保护,同时提高整个光电复合缆的抗侧压能力。并通过外护套形成防尘防水绝缘保护。综上所述,该光电复合缆能够有效地解决光电复合缆保护强度不够的问题。 技术要求 1.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纤单元,具有光纤护套和多个位于所述光纤护套内的紧套光纤; 电缆单元,具有电缆护套和多个位于所述电缆护套内的电导体;

轧纹铜带层,各个所述光纤单元和各个所述电缆单元均位于所述轧纹铜带层内侧,所述轧纹铜带层的铜带搭接处通过氩弧焊接; 套设在所述轧纹铜带层外侧的外护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轧纹铜带层内侧的阻水纱层,各个所述光纤单元和各个所述电缆单元均位于所述阻水纱层的内侧,所述阻水纱层与所述光纤单元之间的间隙中和与所述电缆单元之间的间隙中均填充有阻水填充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缆单元依次相抵的围绕在所述光纤单元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套内设置有磷化钢丝,所述外护套与所述轧纹铜带层之间设置有撕裂绳。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光纤护套内侧且套设在各个所述紧套光纤外侧的耐火阻水复合带,所述耐火阻水复合带与所述紧套光纤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阻水芳纶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套光纤包括光纤和挤包在所述光纤外侧的耐高温氟塑料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电导体与所述电缆护套之间的煅烧云母带层,所述煅烧云母带层包括至少两层叠置的煅烧云母带,所述电导体为实心导体或圆形紧压导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护套和所述外护套均为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所述电缆护套为辐照交联型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单元的多个所述紧套光纤SZ 绞合。

光电复合缆技术文件 20070607

光电复合光缆的应用 一、概论 对于视频监控项目涉及的路边站点以及工程建设中无电源局站(例如光纤直放站等)的设备安装供电难题,我们提供了光电复合缆的解决方案,能使用户把光缆和电源线一次施工,缩短了施工时间,大大节省工程费用。 二、现状分析 随着通信网络覆盖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以及开展业务的类型多样化,无稳定供电电源类型的设备安装点将越来越多(如目前的视频监控设备站、山区无线拉远基站,光纤直放站点等),这些接入点具有数量多、分布广、站点环境差异大等特点,这给前端设备的供电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同时因为远端供电的电源不稳定,大大增加单点维护成本。 传统的供电方案包括分散供电和集中供电两种方式,但这两种方式都需要布放电力电缆,其传输线路相对独立,从而增加了重复布线的成本和后期的维护成本。对于部分特殊位置的站点或较偏远的站点,无法采用传统的电缆供电方式。 对于上述这些站点,如何获取稳定的电源往往是工程建设部门和维护部门难以克服的难题。 三、改善方案 本方案是采用光电复合缆,对无稳定供电电源的远端设备进行供电,同时进行光信号传输。采用光电复合缆可从集中供电点向前端监控设备提供可靠的工作或备份电源,从而达到一条缆同时解决传输和供电双重目的,有效降低传输建设成本,为实现传输网络无缝覆盖提供新的接入手段,在部分程度上解决供电难题。 光电复合缆是在常规光缆中加入电力线,利用主站(有稳定供电系统)的电源系统给远端站(无电源接入条件)供电,可较好解决无电源站点的设备安装难题。 总体设计方案:局方光缆及交流电源线分别跳接到光电复合缆,传送到前端应用点,通过一体化交接箱成端,再把成端后的光缆及电源线分别连接到光缆传

一种新型光电复合缆在接入网中的应用

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Optical Fiber &E lectric Cable 2005年第1期N o.1 2005 应用技术 一种新型光电复合缆在接入网中的应用 刘 恒, 刘伟平, 黄红斌, 刘 敏 (暨南大学电子工程系,广州510632) [摘 要] 由于光电复合缆具有宽带、高可靠性数据传输、价格低、连接方便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传输媒质来组建接入网,并且采用光电复合缆的接入网可实现电话、数据、电视、电力四网融合。为此,叙述了一种新型光电复合缆的结构和特点,简要介绍了四网融合方案采用的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展望了光电复合缆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光电复合缆;塑料光纤;接入网 [中图分类号] T N818;T M2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21908(2005)0120023203 Application of a N e w Optic ΠE lectric Composite C able in Access N etw orks LI U Heng , LI U Wei 2ping , H UANG H ong 2bin , LI U Min (Dep artment of E lectronics E ngineering ,Jinan U niversity ,G u angzhou 510632,China) Abstract :Optic Πelectric composite cable (OECC )has become one of the m ost suitable in 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dia due to its wide bandwidth ,reliable data transmission ability ,low cost ,and easy connection etc..Furtherm ore ,with this kind of cable ,the access netw ork can combine v oice ,T V ,data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in one comm on platform.Here we describe the structure and features of a novel OECC ,briefly introduce the access technology of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 ork (EPON )for four 2in 2one scheme ,and forecast the application of OECC. K ey w ords :optic Πelectric composite cable ;polymer optical fiber ;access netw ork [收稿日期] 2004211201[作者简介] 刘 恒(1980-),男,湖南孝感人,暨南大学电 子工程系硕士研究生. 1 光电复合缆的结构及特点 1.1 光电复合缆的设计可行性 由于光传输和电能传输是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 传输方式,不会产生电磁干扰,因此将光纤和电力线复合在一起,无需考虑电能传输和光传输的相互绝缘问题,同时光信号的传输也不会和其他的电磁信号相互干扰。从电力部门有关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 )的运行报告中可知:光缆周围的最大感应电压不大于10kV 时,不会对光缆产生电腐蚀作用,因此可以把光纤和电力线复合在一起制成光电复合缆。在光电复合缆中用电力线传输电能,光纤传输光信号,同时电力线承受整个光电复合缆的张力。 目前通信用的塑料光纤芯径一般在0.3~3.0mm ,大芯径光纤便于连接,即便在光纤连接时对准偏差30μm ,耦合损耗也不会很大。在100~1000m 长的塑料光纤内传输数据,带宽可达数GH z ,而成本 与五类双绞线相当。同时还具有易加工、柔软、抗弯曲、耐震动、抗辐射、施工方便的优点,非常适合于接入网的应用。因此可以把塑料光纤和低压电力线复合成光电复合缆。 1.2 光电复合缆的结构及其连接器的设计 光电复合缆应该满足额定电压450V Π750V 电线电缆的绝缘要求和塑料光纤的光通信性能要求。由于低压进户线分为380V 、220V 两种,因此有两种类型的光电复合缆。 380V 光电复合缆由电力线和塑料光纤及复合 缆护套组成,如图1所示。电力线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其线径的选择根据流过导线的电流而定,其绝缘层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绝缘材料。塑料光纤由纤芯和紧套层两部分组成,纤芯决定着光纤的传输特性,紧套层可以用来提高光纤的机械强度。光电复合缆的护套由聚乙烯材料组成,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和密封性能,对光电复合缆起机械保护和环境保护作用。 220V 光电复合缆也是由电力线和塑料光纤及

3、Lampsite光电混合缆现场作业指南

红光笔激光光源 光功率计 附件:LC-FC 跳线/LC-lC 跳线/LC-LC 母头 1 安全注意事项 表示有潜在风险,如果忽视这些文本,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数据丢失、设备性能降低或不可预知的结果。表示是正文的附加信息,是对正文的强调和补充。 人身安全 操作时注意断纤会对眼睛或身体其它部位造成伤害。所以在处理光纤的过程中,需要佩戴护目镜及正确处理废弃的光纤。请勿直视有光的光纤端面。 安装工具 Lampsite 光电混合缆现场作业指南 文档版本:01 发布日期:2018-11-22 光纤固定件 需拆除光纤切割刀上自带的光纤固定件。 成缆剥外皮工具光纤皮缆开剥器 光纤切割刀擦纤纸酒精99.5% 单芯光纤熔接机 (热熔用) 光纤剥线钳(热熔用) 测试工具 放线采用放线架;禁止缆盘平放放线; 线缆应自然平直; 严禁扭绞、打圈; 禁止过度弯折、卡坏 线缆; 线缆敷设

1 光纤处理 1.用蝶型光缆开剥器切除多余光纤护套(不推荐使用斜口钳,避免伤纤)。 1.开剥预留裸纤长度≥ 50mm,严禁伤纤。 2.蝶缆开剥器若出现无法切断钢丝或损伤光纤等异常情况,需及时更换。 2.上下左右各方向弯曲裸纤三次(>60度) 弯曲过程中,若裸纤 断裂,需重新剥线。 冷接 放入光纤 2.盖上光纤夹具盖并压平 1.打开光纤夹具盖,将光纤压入卡槽。 根部平齐,光纤无 被割伤,护套内钢 丝无明显弯折。 外翻 Steel Bending 不齐 Not Flat 50mm 1.光纤较窄一侧垂直放入。 2.将光纤护套切断面与夹具无间 隙对齐(如红色虚线位置)。 组装好的组件如下图所示: 有间隙 无间隙 请确保固定件与剥离器接触部分 (如图红色虚线)无空隙。 剥纤 2.将托盘(带光纤)整体放入剥线器,对齐前端面。 1.将光纤放入托盘上,对齐前端,光纤落入凹槽后盖上锁扣。 3.压合剥纤器,匀速平直拉出托盘,剥离纤芯保护涂覆层。 请确保夹具与固定件接触部分 (如图红色虚线)无空隙。 . 无间隙 无间隙) 禁止倾斜拉出托盘, 否则会造成断纤。 托盘倾斜 有间隙 有间隙 线缆布放后,用裸纤适配器和红光笔进行裸纤通断测试,避免后期重复入场; 裸纤适配器 裸纤处理:剥护套/剥光纤/剥纤芯测试步骤:插光纤/测通断裸纤通断测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