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哲学第4课单元总结提升

哲学第4课单元总结提升

哲学第4课单元总结提升

本课结构梳理::

本课基本思想

1.围绕一个中心:深入进行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教育。

如上所述,本课集中讲述关于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的问题,是对第二课发展观点进一步深化和扩展。因此,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去理解教材,把握各节、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生更深入地进行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教育,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的能力。

2.划清一个界限: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界限。

坚持唯物辩证法与反对形而上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关于二者的对立,教材是放在本课的第三节第二框中集中进行对比和论述的。但在第二、三、四课各节、框具体讲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时,都注意了体现“划界”的思想。即在正面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时,都注意了对照和批判形而上学的观点;在正面提出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

要求时,都指出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和危害。因此,我们可以把本课第三节的集中“划界”,

看作是对二、三、四课内容的合乎逻辑的归纳和总结。而当我们在具体讲授第二、三、四

课时,也应当自觉地以“划界”思想为指导。这样,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比较和鉴别中加

深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的理解,提高学习运用的自觉性。

3.处理好一个关系:第二、三、四课的关系。

教材从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教育出发,既突出了专题

性,也注意了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二、三、四课作为三个专题,各自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和逻辑体系。而作为唯物辩证法的组成部分,三课之间又有着不可割裂的内在

联系。本课关于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的论述,是对第二课发展观点的进一步具

体和深化。同时,本课又是在第三课矛盾分析方法的指导下,具体地去分析发展的原因、

状态和趋势的。关于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本来就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事物量变和

质变的关系,最根本的就是对立统一关系;而事物发展方向的前进性和发展道路的曲折

性,也都是事物矛盾运动的展开形式。因此,在教学中,自觉地处理好第二、三、四课的关

系,引导学生把握其内在联系,不仅是引导学生划清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界限,学好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第三节第二框)的实际需要,也是实现全书的总体目

标,对学生进行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方法论教育的内在要求。

本课原理总结

1.事物发展的原因。

(1)原理内容: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

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方法论: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要重视内因的作用;正确对待机遇,正

确对待顺境和逆境;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正确处理深化改革、坚持自力更生和扩大

对外开放的关系。.

(3)原理运用:

【例1】2005年12月27日,国土资源部原部长田凤山被北京市第二中级法

院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北京二中院审理查明,1996--2003年期间,被告人田凤山利

用其担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国土资源部部长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以及利

用其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

正当利益。多次非法收受他人贿赂共计人民币436万余元。

请运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田凤山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

【答案】(1)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

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2)田凤山走上犯罪

道路的根本原因是在于自身内部的思想变化;行贿人的拉拢、请托人的利用、环境的影响

等是他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条件,但这些都是外部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如

果没有内部思想的变化,是改变不了他人生发展的方向的。(3)可见,田凤山之所以走上

犯罪道路虽然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根本原因是内因。

2.事物发展的状态。.

(1)原理内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

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方法论: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

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3)原理运用:

【例2】据邓小平同志的共同富裕理论,首先是东部富裕,然后是西部、中部

富裕,最后达到全国富裕;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最后达到全体富裕。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是如何体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

《答案》(1)东部、西部、中部富裕,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全国富裕、全体富裕的前提和基础;(2)当东部、西部、中部等地都富起来了必然导致全国的共同富裕,全国的共同富裕就是在东部、西部、中部等地富裕基础上引起的质变;(3)东部、西部、中部由贫穷到富裕,由东部、西部、中部等地区的富裕到全国的富裕,这又体现了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和新的质变的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过程。

3.事物发展的趋势。

(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必定能战胜旧事物——

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道路是曲折的。

(2)方法论: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

困难。

(3)原理运用:

【例3】“芳林新叶推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B)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

4.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发

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最根本的分歧:是否

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

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

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2)方法论: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

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原理运用:

【例4】下列成语中,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有(A)

①水滴石穿②物极必反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④墨守成规⑤城门失火,殃及池鱼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A.①②⑤⑥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④⑤⑥

本课高考地位:

1.本课在高考中的考点

(1)内因和外因。

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2)量变和质变。

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3)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

的统一。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

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2.本课高考命题特点与应试策略

(1)事物发展的原因。

命题分析: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之一,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

作用的结果。近几年来,高考对内外因的辩证关系的考查力度较大,既有选择题,又有非

选择题,分值较多。

以2005年高考为例,江苏政治试卷第29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了内因和外因的辩

证关系原理。广东大综合卷第46题,简述“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实验”中体现的唯物辩

证法和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涉及到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广东政治试卷第38题

以中国反贫困战略的转变为载体分析其蕴含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这主要就是运用内外因

辩证关系原理回答。

命题特点:第一,考查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时,既有客观题题型,又有主观题题型,但

侧重于主观题形式。第二,考试的重点主要是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应考启示:要联系热点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从当前的社会生活实际来看,要求我们能运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自主创新的问题,实现国民经

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立足于扩大内需,同时也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引

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重要性,如何振兴东北、开发西部及实现中部崛起,如何解决

“三农”问题,如何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解决下岗再就业问题,贫困地区、贫困人群

如何脱贫问题,个人成长问题等。

(2)事物发展的状态。

命题分析: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之一,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这一知识点原来在高考中单独、直接出题不多,一般是间接或与其他知

识点结合起来考查,但近几年逐步增多,甚至单独考主观题。

200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Ⅲ,甘肃、四川、云南、陕西、重庆各省考卷第29题有一个选项是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内容。文综北京卷第26题有一个选项是量变和质变辩证关

系的方法论之一。2004年高考北京文综卷39题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载体,考了一

个主观题: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

命题特点:第一,较多的是间接地渗透式地考查,或与其他知识点综合起来考。第二,较多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但近年来出现了主观题,分值也在逐步增大。

应考启示:一要夯实基础;二要联系实际,特别是联系当今时政热点进行教学,要求学生能运用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特别是要能够运用量变引起质变的

第二种情形分析说明当前的经济结构调整等。

(3)事物发展的趋势。命题分析: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之一,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近几年高考对这一知识点考查的力度并不大,一般是选择题,很少单独考主观题。

2005年高考未见有这个方面的单独考题,200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Ⅳ第34题以客观

题的形式考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问题。2004年辽宁卷以客观题的形式考了新事物

的发展过程问题。

命题特点:考的概率不高,分值不大,一般是选择题。

应考启示:主要是夯实基础,不过我们不能忽视运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

的统一的道理分析实际问题,当前主要是分析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挫折,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中美关系的发展,当今国际形势

的发展等。

(4)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命题分析:辩证法知识在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这一知识点是对辩证法部

分知识的总结,从而单独出主观题较少,经常与前面知识结合考选择题。

2005年高考未见有这个方面的单独考题,200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Ⅳ第35题以客观

题的形式考了全面看问题的观点。2004年高考辽宁、广东大综合卷第15题以客观题的

形式考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的一个方面。

命题特点:考试大多是客观题题型,主观题题型较少,即使考也考得比较简单。

应考启示:主要是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根本分歧进行记忆,对辩证法和

形而上学的观点进行理解;其次,由于这一知识点是辩证法部分知识的总结,在一些综合

性的主观考题中也经常考,从而我们要从学科知识的综合角度来把握这一知识点。

_医圜冒圈

科学家故事的启示

两个科学家奇怪的遭遇战

1935年,24岁的印度青年科学家钱德拉塞卡到达了伦敦,跟从当时最负盛名的天体

物理学家爱丁顿,每周两次讨论问题,那时爱丁顿已52岁。由于爱丁顿的赏识和推荐,

钱德拉塞卡得以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宣读论文。开会的前一天,节目单发下来了,却有

两个科学家的名字,一个自然是钱,一个却是钱所敬重的爱丁顿。可是钱很纳闷,因为他

从来不知道他所敬重的这位老科学家也在研究他所选定的课题,而爱丁顿也从来没有透

露过他对这个课题发表过什么新观点。青年科学家想问,却不敢问,虽然他们两个人在

开会前还一起喝茶。

青年科学家宣读了他的论文,怡然自得。因为他相信他在黑洞方面的研究确实有独

到的见解。然后是爱丁顿发言。这位老科学家断然驳斥了钱的全部理论——更确切地

说,他没有逐一推翻钱的逻辑和计算,但他以他的声望,他的经验,他的学问,从根本上否

定了青年科学家关于黑洞的“神话”。他说,这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他的“权威

性”的发言,引起听众一阵阵笑声。青年科学家彻底失败了,他不知所措,心情当然是很

沮丧的。后来他回忆道:“我原以为我将在会上宣布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结果爱丁顿让

我出足了洋相。我心情乱极了。我不知道我是否应该继续研究这个课题。那天我回到

剑桥时,已是深夜一点多钟了。我走进一间同事们经常聚会的房间,这时当然不会有人

还留在那儿,但炉子里的火还燃烧着。我记得,我站在炉火前自言自语地重复着一句话:

‘世界就是这样结束的,不是伴着一声巨响,而是伴着一声呜咽。”’

他没有气馁。他自信他的发现是对的,他自信他的理论没有错。两年后,他把这几

乎被否定(实际上已被否定了)的新发现写成一本书,然后他把它暂时搁下。他从事另外

的课题研究,一个又一个,一个又一个。多少年后他重新研究他的黑洞,这时他有了更多

方面的实践,更多的理论归纳。他终于使这个世界承认这是科学上的重大发现。他不后悔,他甚至认为第一次的否定,使他能够更加深入、更加周全地阐明他的划时代的理论。为此,他在72岁时获得了诺贝尔奖。

获诺贝尔奖和被解聘

1982年国际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尔逊教授,以表彰他在“相变中

临界现象”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人们在恭贺、欣喜之余,不能不想到在此之前,威

尔逊面临被校方解聘的一段经历。获诺贝尔奖与被解聘,相去甚远,对同一个人,缘何?

原来,威尔逊在任教期间,选择了难度很大的研究课题,以至于连续4年未发表过一

篇引人注目的科研论文。校方鉴于他“没有造就,不堪任用”,准备予以解雇。在校董事

会上,绝大多数人都表示同意解雇。幸喜的是,著名物理学家贝德教授(1967年诺贝尔

奖获得者)发表了不同意见。他认为,威尔逊学识基础雄厚,科学思维敏捷,之所以这几

年没出成果,与他研究的课题有关。一旦突破,就是震惊世界的成果,建议继续留用。由

于这个建议出自有威望的老科学家之口,校方只好作罢。果不其然,第二年,威尔逊就取

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发表了后来获诺贝尔奖的优秀论文。

阅读提示:两则故事中的两位青年物理学家有着不同的经历,但最后都获得了诺贝

尔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钱德拉塞卡因老科学家的非议和排挤而发奋努力,终获

成功;威尔逊囡老科学家的赏识和保护而继续努力,取得成功。真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首先,两则故事启示我们:新事物的成长并不是直线上升、一帆风顺的,相反,它的成

长壮大一般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两位青年科学家在科研道路上遇到的曲折正说明

了这一点。这是因为新事物在最初出现的时候不可能完全具备并充分显示和发挥其优

越性,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因而总是比较弱小,处于被支配地位。旧事物为了维护

自身的地位,它总是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新事物成长壮大。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对待

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像钱德拉塞卡那样,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坚信光明的前途,不悲观、不

动摇,向着正确的人生目标迈进。同时,我们要站在发展的立场上,像贝德教授那样支

持、爱护新事物,帮助其发展壮大,而决不能像爱丁顿那样僵化、墨守成规,因为新事物还

存在某些缺点、不足就采取讽刺、挖苦、嘲笑或压抑、打击的态度。

其次,两则故事又启示我们: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

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我

们必须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对内因要充分重视,对外因要一分为二地分析。从两则故事中我们首先可以看出内因的决定性作用。故事中的两位青年科学家,在人生的道路上面临着不同的境遇——逆境和顺境,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悲观失望或沾沾自喜,而是发奋努力,充分发挥了内因的作用,从而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由此可见,顺境固然能为个人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但如果不懂得充分利用它,不发挥内因的作用,它就不能起作用;如果陶醉于顺境之中,盲目乐观,不求进取,就会使顺境虚度甚至发生逆转。而逆境固然会给个人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给人以艰难、困苦,但如果能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变压力为动力,与恶劣的境遇抗争,就能做出通常情况下做不出的奇迹。从两则故事中,我们也可看到外因的作用。如果不是贝德教授的保护,威尔逊也许就不仅会被解雇,而且会永远失去从事“相变中临界现象”研究的条件和机会,那就难以与诺贝尔奖有缘了;如果不是爱丁顿的阻挠,钱德拉塞卡在黑洞领域的研究或许会更早取得成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Unit 4 Don’t eat in class. ◆短语归纳 1. on time 准时,按时 2. listen to 听…… 3. in class 在课上 4. be late for 做……迟到 5. dining hall饭厅,餐厅 6. be quiet 安静 7. go out 外出8. do the dishes 清洗餐具9. Make breakfast 做早饭10. make (one’s) bed 铺床11. be noisy 吵闹12. keep one’s hair short 留短发 13. play with sb. 和某人一起玩14. play the piano 弹钢琴15. have fun 玩得高兴16. make(up)rules 制订规则17.school rules 学校规章制度18. on time准时(in time及时) 19.break(fallow/keep)the rules 违反(遵守)规章制度 20. arrive late for class = be late for class 上课迟到 21. eat in the classroom 在教室里吃东西22.. wear a hat (hats) 戴帽子 23.school uniforms校服24. wear uniforms穿制服 25.I see我明白了26.according to根据,依据 27.share (sth )with sb和某人分享(…) 28. on school days在上学期间29. on school nights在校期间的晚上 30. practice (playing) the piano 练习弹钢琴31.see friends看望朋友 32.clean (one’s) room打扫房间33.do the dishes洗餐具 34. too many/much太多的(可数/不可数) 35. learn to do sth学(做某事) 36.go to bed去睡觉(be in bed 在床上)37.think about (sb/sth/doing sth)考虑(某人/某物/做某事) 38.be strict (with sb)对某人)要求严格39. . Don't talk. = No talking.不要说话 ◆用法集萃 1. Don’t + 动词原形+其他,不要做某事。 2. help sb. (to) do sth. 帮助某人做某事 3. too many + 可数名词复数太多的…… 4. practice doing sth. 练习做某事 5. be strict with sb. 对某人要求严格 6. be strict in sth. 对某事要要求严格 7. leave sth sp. 把某物忘在某地 8. keep + 宾语+形容词使……保持某种状态 9. learn to do sth. 学会做某事 10. have to do sth. 不得不做某事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三角函数(初等函数二) ?? ???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 36036090,k k k αα?<

高中英语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欢迎使用,祝您学有所成。 第一单元 1)achieve 表示“完成,到达”。 区别achieve,reach,gain: achieve着重表示达到一定目的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技能,耐性和努力。 reach指达到任何目标、目的或指达到发展过程中的某个阶段。 gain强调经过奋斗才达到所期望的目标、优势或者有利地位。 2)condition 表示“条件”,condition为单数时,表示人/物所处的“状态”。 conditions(复数)指一般情况,环境。 in good/poor condition状况好/不好。 out of condition状况不好。 on condition that在……条件下,假使。 on no condition决不。 3)connection 表示“连接,关系”。 connections亲戚。 in connection with与……有关。 4)behave 表示“举止,举动,行为表现”。 behave oneself表现良好,行为良好。 behave as起……作用,表现为……。 5)worthwhile 表示“值得做的,值得出力的”。 句型It is worhtwhile doing/to do sth“干……是值得的”。 6)observe 表示“观察,注意”,可接省略to的不定式的复合结构,当observe用被动语态时,其后的不定式应回复to。 observe后也可接由现在分词构成的复合结构。 后接that从句,表示“注意到,说”。 observe还可以表示“遵守,庆祝”。 7)respect 作动词,后直接跟宾语。 respect oneself自重,自尊。 作名词,表示“尊重,尊敬”。have/show respect for意为“对……尊重/尊敬”。 have respect to注意,考虑。 表示“敬意,问候”时,用复数形式,常与give,send,pay连用。 in respect of sth就某方面而言。 with respect to 涉及,关于。 8)argue 表示“争论,辩论”。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三角函数 1、任意角①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②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③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 36036090,k k k αα?<,则sin y r α= ,cos x r α=,()tan 0y x x α=≠. 10、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第四单元复习要点归纳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复习要点 一、复习课文 1、《姥姥的剪纸》以剪纸为线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和对“我”的 深情,同时也表达了“我”对姥姥的思念。 2、《牛郎织女》通过讲述牵牛星和织女星的传说故事,表达了善良的劳动人 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人们的深深同情。 3、《安塞腰鼓》为我们描写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通过写安 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二、听写 小屯慈祥喂猪择菜刁难捂住挑剔 耍赖屋檐庄稼温顺不解敦厚啃食 嫂子周到亲密温和牛棚微弱轻盈 嬉戏彩锦灿烂云霞遭遇衰老发誓 严厉惩罚挣扎喜鹊玉簪霎时高粱 朴实沉稳安静强震狂舞骤雨急促 旋风瞳仁强健风姿豪放燥热飞溅 困倦亢奋搏击烧灼活跃磅礴淋漓 蓬勃凝聚战栗蓦然陌生耳畔 乐颠颠酸枣树调皮蛋 左邻右舍心灵手巧翻来折去啧啧赞叹深入人心 广结善缘有求必应身心入境无可挑剔熟能生巧 数九隆冬三伏盛夏清清爽爽有声有色波涛汹涌 隔河相望心急如焚暴跳如雷惊心动魄戛然而止 叹为观止 三、比较组词 屯(屯兵)猪(野猪)刁(刁难)岂(岂不) 吨(一吨)猎(猎犬)习(学习)且(况且) 稼(庄稼)驮(驮运)啃(啃食)爽(清爽) 家(家庭)驼(骆驼)哨(口哨)夷(夷灭) 嫂(嫂子)棚(木棚)衰(衰老)趁(趁机) 瘦(瘦弱)朋(朋友)哀(悲哀)起(起来) 挣(挣扎)扎(挣扎)汹(汹涌)粱(高粱) 睁(睁眼)乱(混乱)凶(凶恶)梁(桥梁) 骤(骤雨)枣(枣树)搏(搏斗)栗(栗子) 聚(聚集)束(结束)博(博爱)粟(粟米)

高中英语必修四知识要点归纳

高中英语必修四知识要点归纳高中英语必修四知识要点归纳 1)achieve 表示“完成,到达”。 区别achieve,reach,gain: achieve着重表示达到一定目的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技能,耐性和努力。 reach指达到任何目标、目的或指达到发展过程中的某个阶段。 gain强调经过奋斗才达到所期望的目标、优势或者有利地位。 2)condition 表示“条件”,condition为单数时,表示人/物所处的“状态”。 conditions(复数)指一般情况,环境。 ingood/poorcondition状况好/不好。 outofcondition状况不好。 onconditionthat在……条件下,假使。 onnocondition决不。 3)connection 表示“连接,关系”。 connections亲戚。 inconnectionwith与……有关。

4)behave 表示“举止,举动,行为表现”。 behaveoneself表现良好,行为良好。 behaveas起……作用,表现为……。 5)worthwhile 表示“值得做的,值得出力的”。 句型Itisworhtwhiledoing/todosth“干……是值得的”。 6)observe 表示“观察,注意”,可接省略to的不定式的复合结构,当observe用被动语态时,其后的不定式应回复to。 observe后也可接由现在分词构成的复合结构。 后接that从句,表示“注意到,说”。 observe还可以表示“遵守,庆祝”。 重点短语 1.breakinto闯入,进入 2.uptonow直到现在 4.feel/becontentwith对……满足 5.badlyoff穷的,缺少的` 7.pickout挑选出,辨认出 8.ontheedgeof在…边沿 9.cutoff切断,断绝 10.insilence沉默,不作声 11.makeuseof使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括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问题(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和同一性问题(区别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局限性: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本原。(局限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优点: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下列说法均属于唯物主义: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天地合而万物生。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气者,理之依也。 4、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识,感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掩耳盗铃。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物是观念的结合,存在即被感知。 我思故我在。心外无物。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心想事成,梦想成真。 客观唯心: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理生万物。 上第七天创造世界。现实世界是理论世界的影子。 5、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生活与哲学电子课本04第四课

《南水北调》 (刘铁军摄) 从有限中把握无限,从短暂中寻找生命的永恒。哲学让我们参悟宇宙,体悟人生。哲学让我们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利用规律。凭借主观能动性,人类在实践中将开启一个意义的世界,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 屈原的《天问》已经成为千古绝唱。世界从哪里来?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能不能认识世界?人在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人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还是可以做世界的主人?这一连串的问题,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上下求索。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科学地揭示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科学地揭示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们应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四课探宄世界的本质 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思考和回答,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懂得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4.1世界的物质性 4.1.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看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上帝在第四天造出了太阳.月亮和星星 《圣经·旧约·创世记》上 说,上帝第一天造出了白天和黑 夜,第二天造出了空气和水,第 三天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植物,第 四天造出了日月星辰,第五天造 出了水中的各种动物,第六天造 出了地上的各种生物和人。天地 万物都造齐了,第七天就被定为 休息日。 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 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 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 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古希腊哲学家在激烈地争论:世界的本原是水.是火.还是其他? 利特认为,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⑴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 、“火”、“原子”等,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具体事物是⑵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总结 教学目标 会正确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重点难点 1.理解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2.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单位“1”表示;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3、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 被除数÷除数 = 除数被除数 用字母表示;a÷b= b a [b≠0]。 分数后不带单位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分数带有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5、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较大。③ 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再进行比较。 6、真分数和假分数;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比1小。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分母。 能整除的,所得的商就是整数;不能整除的,所得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就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分子÷分母=分母不变余数商 ] 把整数化成假分数→分母整数分母?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分母分子 整数分母+?。 7、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 8、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方法就是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知识点归纳总结 1.1.1 任意角 1.角的有关概念: ①角的定义: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 ③角的分类: ④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 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1.定 义 我们规定,长度等于半径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用弧度来度量角的单位制叫 做弧度制.在弧度制下, 1弧度记做1rad .在实际运算中,常常将rad 单位省略. 弧度制的性质: ①半圆所对的圆心角为;ππ=r r ②整圆所对的圆心角为.22ππ=r r ③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 ④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 ⑤零角的弧度数是零. ⑥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α|=. r l 4.角度与弧度之间的转换: ①将角度化为弧度: π2360=?; π=?180;rad 01745.01801≈=?π;rad n n 180 π=?. ②将弧度化为角度: ?=3602π;?=180π;815730.57)180(1'?=?≈?=πrad ;?=) 180 (π n n . 5.常规写法: ① 用弧度数表示角时,常常把弧度数写成多少π 的形式, 不必写成小数. ② 弧度与角度不能混用. 角度 0° 30° 45° 60° 90° 120° 135° 150° 180° 270° 360 ° 弧度 0 弧长等于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弧度数)的绝对值与半径的积.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始边 终边 顶点 A O B

精选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总结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 1.怎样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2)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3.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4.法治的重要性是什么? (1)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2课时法律保障生活 1.道德、法律等行为规范的作用是什么? 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2.法律的特征。 (1)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三角函数 ?? ???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36036090,k k k αα?<,则sin y r α= ,cos x r α=,()tan 0y x x α=≠. 9、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第一象限全为正,第二象限正弦为正, 第三象限正切为正,第四象限余弦为正. 10、三角函数线:sin α=MP ,cos α=OM ,tan α=AT . 11、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 系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经典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详细总结 ?? ???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36036090,k k k αα?<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单元复习材料)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单元复习材料)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凿(záo) 避(bì) 僻(pì) (2)难写的字 锤:左窄右宽,右边“垂”的第二横最长。 凿:下面“凵”里面不是“羊”。 避:注意“辶”里面左边部分不是“启”。 砖:注意第八笔是竖折撇,一笔写成。 泰:注意下边部分是“氺”。 鼎:上边是“目”,下部注意要写得左右对称。 (3)多音字 燕劲埋 难为 兴嚼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埋头整理书籍文件含糊军阀

避免组织警察局势严重新闻 纷乱喊叫闪亮抽屉僻静剧烈 粗暴便衣魔鬼包围肥胖苦刑 自杀严峻态度残暴匪徒拘留 法庭安定占据会意执行昏倒 过度革命解放彻底意义文学 剥削压迫缺点批评指出改正 意见兴旺五湖四海共同目标 责任解救奋斗牺牲应当必要 炊事员制度寄托 (2)近义词 如~像似~像等闲~平常吟~诵 焚~烧若~像坚劲~刚劲 千锤万凿~千锤百炼粉骨碎身~粉身碎骨 恐怖~恐惧沉着~冷静幼稚~天真 会意~领会含糊~模糊占据~占领 残暴~残忍粗暴~粗野严峻~严厉 兴旺~旺盛压迫~欺压寄托~寄寓 采用~采纳哀思~悼念批评~批判 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照顾~照料斑白~花白厉害~严重安顿~安置艰苦~困苦 结实~健壮脆弱~软弱灿烂~绚丽 抽噎~抽搭无边无涯~无边无际

喜出望外~大喜过望 (3)反义词 快?慢清?浊出?入放松?紧张 坚劲?动摇清白?污浊幼稚?成熟 粗暴?温和沉着?慌张含糊?清楚 严峻?和气残暴?仁慈沉重?轻松 勇敢?懦弱坚决?犹豫兴旺?萧条 团结?分裂坚持?放弃采用?舍弃 衰弱?健壮低沉?高亢艰苦?舒适 严厉?和蔼服从?反抗收敛?放纵 饱满?干瘪浪费?节约粗糙?光滑 灿烂?暗淡奄奄一息?生龙活虎 (4)词语归类 ①ABCC式词语:怒气冲冲热气腾腾 类似的词语:气息奄奄千里迢迢情意绵绵秋波盈盈衣冠楚楚白发苍苍人才济济②ABAC式词语:不慌不忙 类似的词语:冷言冷语一五一十人来人往一心一意十全十美百发百中毛手毛脚③描写外貌的词语:满脸横肉 类似的词语:膀大腰圆披头散发虎背熊腰衣冠楚楚相貌堂堂冰肌玉骨冰清玉洁④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喜出望外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①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复习 总结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一、校园生物大搜索 1.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超过了200万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有200万—450万种。2.科学家常常要对一个区域的动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区域观察研究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3.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要注意: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可以从脚印、粪便、毛等踪迹推知躲藏起来的动物,经常飞来的鸟也应该记下来;找生活在地下的小动物要带上小铲,最好带上放大镜;可以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等。 二、校园生物分布图 1.我国珍稀植物有珙桐、人参、水杉、银杏、金花茶、百山祖冷杉。 2.我国珍稀动物有大熊猫、藏羚羊、扬子鳄、白鳍豚、亚洲象、金丝猴等。 3、珙桐:湖北、湖南、四川、贵州 人参: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山西、湖北 金花茶:广西 银杏:山东、江苏 4、熊猫:四川、陕西、甘肃 白鳍豚: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 扬子鳄:安徽、江西、江苏、浙江 藏羚羊:青海、新疆、西藏 三、多种多样的植物 1.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动植物。2.根据茎的特点植物可以分为木本植物(桃树樟树)和草本植物(狗尾草、水稻);根据生活环境将植物分为水生植物(浮萍)和陆生植物(雪松);根据是否落叶将植物分为落叶植物(梧桐)和常绿植物(万年青)。 3.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根据植物有没有花把植物分成了两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4.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3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5.在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的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6.不开花的植物包括蕨类(蕨菜)、藻类(紫菜、海带)和苔藓类(葫芦藓、青苔) 7.属于开花植物有:桃树、油菜花、凤仙花、月季、金鱼藻 8、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 四、种类繁多的动物 1.科学家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2.像蚂蚁、蝗虫、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类;像金鱼、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是哺乳动物。3.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4.在动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已经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而昆虫又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已知的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5.脊椎动物是动物身体中长有脊柱,构造比较复杂的一类,分为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蝙蝠、羊、兔、猪、鲸、海豹 鸟类:鸡、鸭、鹅、老鹰、大雁、猫头鹰 爬行动物:壁虎、蛇、鳄鱼、龟、蜥蜴、甲鱼 两栖动物:蟾蜍、蝾螈、娃娃鱼 鱼类:海马、鲫鱼、鳗、泥鳅、黄鳝、鲤鱼 五、相貌各异的我们 1.不同的生物有各种不相同的特征。 2.我们不能找到两个相貌完全相同的人。 六、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1.植物的叶具有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功能。 ①仙人掌生活在缺水的沙漠,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叶子退化成刺状,茎绿色、肥厚多汁,承担起光合作用和储存水分的功能; ②松树生活的区域较为广泛,针形叶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保持身体温度; ③香蕉生活在水分充足的热带地区,叶子宽大,更有利于蒸发体内水分,调节植物体的温度。植物所具有的不同的形态结构是它们长期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 2.浮萍是水生植物中的浮水植物,根系退化,只有一根较细的根;小草和玉米都生活在陆地上,根既要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又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供植物体生活,因此它们都有庞大的根系。 3.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和生活习性相关联。 ①猫的脚有肉垫,在地上跑时发出的声音较小,不易被捕食对象发现; ②带钩的鸟爪,容易抓住树干,适宜生活在森林中,并有利于捕捉小动物; ③鸭的脚有蹼,可以用来划水,适宜生活在水中; ④苍耳种子上有刺,在陆地上生活容易被动物携带传播; ⑤莲子有较硬的外壳,可在水中漂流;

高中英语必修四语法知识点总结

高中英语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achieve 表示“完成,到达”。 区别achieve,reach,gain: achieve着重表示达到一定目的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技能,耐性和努力。 reach指达到任何目标、目的或指达到发展过程中的某个阶段。 gain强调经过奋斗才达到所期望的目标、优势或者有利地位。 2)condition 表示“条件”,condition为单数时,表示人/物所处的“状态”。 conditions(复数)指一般情况,环境。 in good/poor condition状况好/不好。 out of condition状况不好。 on condition that在……条件下,假使。 on no condition决不。 3)connection 表示“连接,关系”。 connections亲戚。 in connection with与……有关。 4)behave 表示“举止,举动,行为表现”。 behave oneself表现良好,行为良好。 behave as起……作用,表现为……。 5)worthwhile 表示“值得做的,值得出力的”。 句型It is worhtwhile doing/to do sth“干……是值得的”。 6)observe 表示“观察,注意”,可接省略to的不定式的复合结构,当observe用被动语态时,其后的不定式应回复to。 observe后也可接由现在分词构成的复合结构。 后接that从句,表示“注意到,说”。 observe还可以表示“遵守,庆祝”。 7)respect 作动词,后直接跟宾语。 respect oneself自重,自尊。 作名词,表示“尊重,尊敬”。have/show respect for意为“对……尊重/尊敬”。 have respect to注意,考虑。 表示“敬意,问候”时,用复数形式,常与give,send,pay连用。 in respect of sth就某方面而言。 with respect to 涉及,关于。 8)argue 表示“争论,辩论”。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三角函数(初等函数二) ?? ???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 36036090,k k k αα?<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4课练习题 (2)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这表明 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 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 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 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2.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这提醒我们 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 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3.近年来,某地的洪水泛滥越来越严重,对民生危害越来越大。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增多所造成的地球环境破坏。从哲学上看 ①洪水与自然灾害之间存在本质的联系②改造自然,务必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 ③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出现④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 A.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 B.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 D.社会形态的发展无规律可循 5.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C.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6.哲学的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既包括自然事物和现象,也包括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包括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物质关系。哲学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区别是 A.前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后者依赖于人的意识 B.前者是永恒的,后者是暂时的 C.前者具有客观实在性,后者没有 D.前者是可知的,后者不是 7.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8.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9.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10.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