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韩志强 田士昌

初中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韩志强 田士昌

初中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韩志强 田士昌
初中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韩志强 田士昌

初中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七汲镇中学韩志强田士昌

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教育的本旨在于培养能力,养成良好习惯。一个人如果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将受益无穷。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中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其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未来。

教育的关键在于引导。在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对于初中生行为习惯问题注重的也是在系列教育活动中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越来越强,许多事情他都应该信任他自己的行动去应付,因为他不能永远受人监护;只有给他良好的原则与牢固的习惯,才是最好的、最可靠的,所以也是最应该注重的,因为一切告诫和规则,无论如何反复叮咛,除非确实形成了习惯,会是不中用的。”

我们通过对初中生普遍关心问题的调查入手,从学生、家长、教师三个层面,找出最为关注的普遍性问题,从而筛选出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共性问题,再从学校、家庭、社会角度对初中生行为习惯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实施策略和建议。

第一章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目前教育界普遍研究的问题。在当前社会现实状况下,家长、教师和社会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问题。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搞好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无可厚非。但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人们思维中折射出:家长过于逼迫孩子学习,双休日、节假日给孩子报这班报那班,追求孩子将来中考取胜。初中生片面追求上重点高中;学校教育中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忽略对学生行为习惯和个性的培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存在着忽略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

另外,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问题。虽然广大青少年一方面接受时代信息的能力在加

强,网络的快速发展为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清晰地看到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通过网络传播也直接侵蚀着青少年学生的心灵。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特有的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一些中学生精神空虚、行为扭曲、道德失范,对事物、事件缺乏必要的道德辨别能力,致使目前青少年存在冷漠、任性、懒惰、自私等问题,青少年犯罪率也逐年增高,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目前国际三大公害之一。为此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全面加强初中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的现状

广大青少年儿童是中小学教育的主要对象。从学校教育的实际看,几十年来,我们国家一直都把德育放在中小学工作的首位,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其投入和声势比起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毫不逊色的。但是,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着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现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中小学德育工作还不十分适应。为此我们各级教育机构都要注意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孙云晓教授《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阐述了“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习惯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等系列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生动、典型的教育案例,字里行间处处闪烁着一个教育专家独到的教育智慧,体现了对广大少年儿童发自肺腑的深切关怀。这些理论和实践成果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照。但是如何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从家庭、学校、社会层面实施有效地教育策略仍然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家长、教师普遍关心的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进行系统整理,全面分析问题背后的问题,揭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出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中的具体建议和措施,从而有效引导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变、家长教子观念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学校培养模式的改变。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

本文主要采用调查询问法,从学生、家长、教师三个层面设计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调查,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座谈,来了解目前学生现状,发现学生习惯养成中的隐形问题。

同时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习惯养成的共性问题。

最终针对查找出的共性问题,从学校方面提出关于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第二章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相关理论

一、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涵

“养成教育就是让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过长期的培养训练,通过个体的感受和实践,达到不需要外力和内部意志控制,就能自觉表现出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思想品德教育。

良好行为习惯是人们在对具体人、对事的行为过程中逐渐固定下来,对人的一生起积极作用的习惯。“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目前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初中生的品德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内容;国际交流及开放型人才培养等方面来看,培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都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面对中学生成长的困惑或问题,如何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对终生发展有益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涵反映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是持久性。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要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甚至贯穿于人的一生。教师作为养成教育的实施者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要制定长远的计划和打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同时还应意识到学生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会出现反复,进而采取合理的策略。

二是全面性。养成教育的主体不只是教师,养成教育的场所也不局限于学校,

养成教育的途径也不仅仅通过教学活动。养成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它的实施主体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家长、教育行政及管理服务人员、社会其他相关人员甚至包括学生自己;它的实施渠道涵盖了校内校外、课上课下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它的实施场所既包括学校,也包括家庭和社会。

三是情感性。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多次的反复强化,在主体身上产生强烈而深刻的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形成的。习惯一旦养成其表现就往往不用通过意志努力和外力影响而自然而然表现出来,而这一过程的催化剂就是深刻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故事渲染、案例分析、亲身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初中生养成教育而言,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体素质,最终使初中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模式。学校中道德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关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当前我们学校普遍还是把知识教育作为最主要的任务来抓,而对于知识之外的东西如对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则关注很少,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就是对传统德育“重知识、轻行为”教育的改革,体现了道德教育应该存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的崭新的教育理念。

对于初中生家庭教育问题,广大家长依然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从初三学生的分流工作来看,最初愿意让孩子报考职业技术学校的家长比例很少,但往往中考结束后,中考落榜生不得不报考职业类学校,而这些报考职业类的学生往往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行为习惯养成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问题,这一点上家长往往忽视,忽视孩子落后背后的问题,这一点上也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为此,从家庭教育层面如何从一开始就关注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特点

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的机器那样有规则,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一处不动了。”达尔文所说的“规则”,便是指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内容十分广泛,综合

起来初中生应主要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分为以下四类:

1、做人的好习惯(礼貌、礼仪)

2、做事的好习惯(做事有条理、讲究效率、善于合作、积极选择)

3、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善于思考、合作探究、不断自我更新、与课程同步)

4、生活的习惯(坚持锻炼身体、节约、科学饮食)”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动态变化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因此可以说初中阶段也是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个年龄段,再加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对于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同样要注意以下特点:

1、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后天性特点。“习惯不是有遗传得来的,他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习得的。从生理机制讲,良好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条件反射。” 了解良好行为习惯的后天性特点,能使我们有意识的、有目的地进行良好习惯的训练,防止克服不良习惯的形成,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

2、良好行为习惯具有稳固性特点。稳固性是指某种习惯一旦形成就较难改变的特点。对于这一特点我们应时刻注意将已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渐采取行为强化、及时评价、建立评价档案等多种形式加以固化下来,以免良好行为习惯发生转变。对于这一点上我们要时刻注意采取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行为习惯,时刻注意克服不良习惯的形成。

3、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自动性特点。良好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形成自然而然的动作,不需专门思考和努力,可使人节省时间和精力。“从心理机制上看,良好行为习惯是一种需要。”良好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很别扭。因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的作用,他不需要别人的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良好行为习惯也是如此。如,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课前主动预习、课中积极发问、课后及时复习等必要的学习习惯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4、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情境性特点。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它伴随着一定的情景出现而出现。也就是说养成了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场合,习惯

就会表现出来。如:升旗时,站姿、行注目礼;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主动让座等。

5、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可变性特点。良好行为习惯虽然具有稳固性特点,但也不绝对,随着一种行为习惯的强化减少,随着行为环境的改变,良好行为习惯也可能向负面方面转变,这一点也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如:我们在学校里要求学生养成不乱丢垃圾保护坏境的好习惯,但随着环境的改变在郊游时有的学生出现乱丢垃圾问题。这说明学生的习惯受情景所制约。要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和泛化,就要在各种场合实现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应采取不同措施强化学生的意志力,把文明习惯的养成作为学生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从而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由他律型到自律型,最终达到自由型。

三、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理论基础

对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问题,中外教育专家都进行过较系统的理论分析,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学习和借鉴了以下主要理论,现结合实际进行简要分析: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近现代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和杰出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在改造中国教育的时间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在这一理论中他提出了“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在做中学”等观点,对于当前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他主张各种知识和技能学习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是如此。他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写道:“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不康健的生活,就是不康健的教育;是老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是不劳动的生活,就是不劳动的教育”。“与‘生活即教育’有连带关系的就是‘社会即学校’整个的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不消谈什么联络,而他的血脉是自然流通的。”……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

陶先生“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的理论提示我们,对于初中生的良好行为养成教育要注意在学生实际生活中发现学生习惯教育的问题所在,通过对问题的整理筛选确定不良行为习惯问题,找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方向,注重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利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情境引导初中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也非常重视在做中学。因此,他主张在做中养成习

惯,即在实践中养成习惯。他在《教育的新生》一文中写到:“我们所提出的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获得。”借鉴这一理论,我们在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中,要针对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逐渐改掉不良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这一点上形成针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活动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2、福泽谕吉论习惯。

“福泽谕吉,日本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日本明治时期的著名教育家。福泽谕吉认为,道德观念和道德习惯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上一代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家庭风气、社会舆论等因素都会影响儿童道德观念和道德习惯的形成。”因此,道德教育和习惯养成只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由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去完成。福泽谕吉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及家庭环境在儿童道德教育和习惯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他有一句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这种家庭教育比入学后的学校教育更加有力和有效。福泽谕吉的这一理论提示我们对于初中生的良好行为养成教育要关注家庭、学校、社会的综合因素,使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次形成合力,共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苏霍姆林斯基论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他认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道德培养离不开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他认为,只有当道德行为发展到形成习惯的阶段才真正体现为道德信念支配下的行动。他指出,应当从儿童幼小的时候就对他们进行道德训练,开展一系列道德实践活动,以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道德准则的理解逐步加深,道德情感也会逐步丰富,最后他们就会把道德准则最为自己精神生活的内容和行为准则,并最终形成习惯和道德信念。”这一理论揭示了良好行为与道德培养的内在关系,提示我们注意在良好行为习惯中培养道德习惯,从而形成道德准则,道德准则最终形成道德信念。

4、“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同时他认为习惯不嫌其多,当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除此之外,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这两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和妨害他人的习惯。叶圣陶先生的这一理论,提示我们在学校教育中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克服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因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皮格马利翁效应”与习惯养成。

目前人们所熟知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正是赏识教育的的基础。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老师和父母对他们的看法,直接影响着他们对自身的看法。丘吉尔说过:“你要想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怎样去赞美他。”赞美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良好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当你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在习惯养成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利。“皮格马利翁效应”提示我们,在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过程中,教师、家长要对学生日常良好行为表现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并对学生改掉不良行为的点滴上给予及时肯定,学会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自我教育理论与养成教育。

自我教育因素对于成才的的重大作用,过去一直被人们所忽视。自我教育是指人通过认识自我、要求自我、调控自我和评价自我,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教育是在一定的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和他人教育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但他一旦形成,就积极地反过来发生作用,极大地影响着个人的成长,而且随着人的成长,它的作用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最终,他在人的成才的各种因素中,成为重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对于这一理论的理解,我们应清晰的认识到,我们应结合初中生心理特点,注重对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培养,不断创造德育情境,让学生针对具体行为习惯问题,通过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真正使行为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

第三章初中生行为习惯问题分析

根据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问题,从学生、家长、教师三个层面进行了调查,然后,我校从四个方面提出问题:

(1)如何让学生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

(2)中学生做事习惯的养成探究。

(3)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4)寄宿生生活习惯的养成。

通过对初中生成长过程中普遍性问题的探讨,对初中生行为习惯问题作如下分析:

一、关于如何让学生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方面

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应,礼仪也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重礼仪,讲文明,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此课题立项后,我们就组织课题组成员对我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对文明礼仪知识掌握的并不好,孩子们知道的文明礼仪知识少而肤浅,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仪知识知道的多些,但能做到的却很少。为了使让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植根于学生的心中,落实到行动上,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品质,将文明礼仪这一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本学年我们重点从个人礼仪养成教育方面着手落实研究。所谓个人礼仪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事的准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规定,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修养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其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伪善,表里如一,内外一致。

二、关于如何做事方面

我校作为全寄宿制学校,日常的生活管理难度较大,特别是初一新生做事习惯较差,这就为我们养成教育提出了问题:中学生做事习惯的养成探究。

初一新生做事习惯较差产生原因有诸多方面,主要原因与家庭教育相关,农村大多学生家长长期在外地打工,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因此孩子从小就被过分的溺爱,长大了变的脆弱娇气、唯我独尊,显著地体现在做事习惯及其糟糕,比如随手扔垃圾、不洗衣服、不刷碗、不叠被褥等。庆幸的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塑性强,对他们在住校期间,只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做事习惯训练,三年的初中寄宿生活是可以的改变其不良做事习惯的。

我校应对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针对具体问题,结

合学生实际,月月抓,天天抓,时时抓,上下形成合力,常抓不懈。

三、关于如何学习方面

习惯比聪明重要,习惯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人们通常只把习惯和人的一些行为举止联系在一起,而却很少把习惯和成功关键连在一起。但是,当你去了解许许多多的成功者成功的原因时,你会发现习惯几乎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有些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有些习惯是在后来无私的学习、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出来的。比如,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当天的事情当天做完的习惯,他成年后,在工作中就会成为一个计划性很强的人,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

初中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错过了最佳时期,再想改掉恶习,更是十分艰难。

常常出现这样两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一是平时对待学习马马虎虎,凭自己的小聪明,学习成绩还过得去,有时还会在个别学科上“冒尖”,这种人,自己得意,同学们也羡慕他有个“聪明的脑袋”;二是平时看起来很努力,很少玩,学得很苦,学习成绩却平平,有时还会在学习上出现低潮,这种人,自己着急,同学们看不起,说他“脑袋笨”。随着学习年段的上升,特别是到了初二、初三以后,学科增多,难度加大,这两类学生学习成绩每况愈下,“聪明的脑袋”不灵了,“脑袋笨”的则更加困难重重,自己苦恼,家长着急。初中生学习成绩不佳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事实上,大约有70%到80%的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然而,遗憾的是,问题的严重性并没有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初中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佳时期,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错过了最佳时期,再想改掉恶习,更是十分艰难。

在初中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培养独立学习、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习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关于如何生活方面

1、清洁卫生习惯差。

乱扔垃圾。手纸,零食袋,果皮,瓜壳随手丢于宿舍内,被盖,衣服一两周不换洗,被套床单几月甚至一期才换洗一次。睡觉不洗脸和脚,一两周不洗澡。

2、劳动观念淡薄。

卫生打扫推三靠四,敷衍塞责,只扫表面,不扫床下和门后及角落。长此以往,宿舍内不仅脏,而且室内味道难闻。

3、内务不整洁。

牙刷牙膏口杯,毛巾脸盆,口袋鞋袜,扫帚,箱子乱摆乱发。起床不叠被褥或乱叠乱放。衣服乱丢乱挂,窗台上乱放物品或危险物品。

4、不懂爱惜,损坏公物。

宿舍内门窗床时有损坏,扫帚铲子垃圾桶时有丢失。学生不懂得爱护公物,偶尔能找到人,但都不是主动勇敢承认。

第四章让学生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

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应,礼仪也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重礼仪,讲文明,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孔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为了让孩子们对个人礼仪了解的更深,理解的更透,课题组追根溯源,将古代人如何讲究个人礼仪修养与现代人如何讲个人礼仪修养紧密结合,让学生晓古通今。

通过课题组成员们的共同努力,经过了近一年的研究,对于如何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个人礼仪修养,老师们采取了下面一些做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弟子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法》为范本规范个人礼仪

《弟子规》是依据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生活规范的书籍,是老师家长教育孩子不可不看的好书。为了使学生了解古圣先贤的教诲,我们为每位孩子下发了一本《弟子规》,要求学生课余时间背诵,必要时教师讲解,结合今年的研究计划要求,实验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谨》篇中的“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的个人礼仪知识。

学生通过背诵加之教师的讲解,知晓了古代学生是如何讲究仪容礼仪,仪表礼仪和仪态礼仪的,教师又带领学生将《弟子规》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以对照,借鉴古代弟子的做法,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规范自己的个人礼仪。为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少先队、学生会以及每个班级,每日都会对学生个人礼仪方面进行检查,做到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严格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促进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查阅资料,编写适合学情的儿歌约束个人行为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些传统礼仪的做法,已不适合现时代,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去其糟泊,取其精华发扬光大。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礼仪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实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找适合现代人的方方面面的礼仪知识。如:面试礼仪、聚会礼仪、就餐礼仪等个人礼仪的诸多内容和要求等,然后师生根据学习生活实际,编写适合学校、班级的小儿歌,让学生在生活中,在玩耍中,快乐的接受个人礼仪教育,身心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慢慢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例如:有的师生编写了这样的小儿歌:

讲文明懂礼貌,全班师生同做起,

爱清洁讲卫生,举止文明衣得体,

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勤洗头,

牙齿洁头面净,饭前便后必洗手,

发型美显纯真,文明稚气有精神,

坐如钟站如松,轻盈稳重步从容,

言语和带笑容,文明用语出口中,

谈吐雅行大方,人人都为班争光。

三、开展活动,育礼仪

我们要让孩子了解礼仪,践行礼仪的最终目的是要将知识、情感和行为内化为他们的一种美好的品格修养,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只靠简单的说教是不足以实现的,还要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孩子们感兴趣的各种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一年来,教师们通过少年宫的一些活动对学生进行个人礼仪教育,以歌曲、舞蹈、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有的教师还组织学生开展“个人礼仪我

知道”知识竞赛,办个人礼仪知识手抄报,召开名人讲礼仪故事会,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坐姿、站姿、行姿的训练,进行花样队列表演,展示行走姿态,班级开展个人礼仪星评比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参与各种活动的同时,加深了对个人礼仪知识的理解,增强了他们践行个人礼仪的信心,坚定了他们养成良好品质的信念。

四、榜样示范行礼仪

达勒维耶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已经熟知了个人礼仪的知识后,就要落实在行动中去践行,实验教师们能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力,感染力,吸引力的作用。

1、名人引领

实验教师们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名人效应。老师们与学生一起搜集并讲名人行礼仪的故事,如:“程门立雪”的故事,“陈毅市长语言诙谐幽默的故事”、“列宁让路的故事”,澳大利亚总理霍克向老人道歉的故事等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良好的个人修养在一个人成功的道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师示范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老师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为学生做示范,对孩子们从不讲粗话,经常使用礼貌用语,每天都能穿戴整洁,大方得体,甚至要因各种不同活动搭配不同的服饰,学校有大型活动还会统一服装,老师们的坐、立、行都在为孩子们起着表率作用。

3、学生榜样

如果说名人的引领离学生太远,老师的示范太成人化,有的实验班教师还为孩子们树立身边的榜样。老师根据每月的月总结时学生的表现和相关的礼仪要求,组织大家评选出每月的“礼仪之星”,这位同学就成了大家效仿和学习的榜样。因为这个榜样和同学们一起生活学习,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带动着同学们,这样的榜样多了,影响面大了,班级也就形成了讲文明懂礼仪的良好风气。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礼仪教育培植了教书育人的新风尚。它让广大教师更加崇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自觉地用高雅的气质影响学生,用优美的言行,文明的举止陶冶学生,用大方得体的服饰、现代人的风采感染学生。礼仪教育促进了学生个人礼仪习惯的养成,孩子们不在邋遢,个个衣着整洁干净,坐立姿势端正,行

走步履轻盈稳重,一言一行显得那么纯真美丽,精神饱满,充满活力。

第五章中学生做事习惯的养成

寄宿制学校加强养成教育是学生成长规律的内在要求。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和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多,学生生活在学校,学习在学校,活动在学校,学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生活实践的空间。所以无论从人的成长规律要求,还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寄宿制学校必须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我校作为全寄宿制学校,日常的生活管理难度较大,特别是初一新生做事习惯较差,这就为我们养成教育提出了问题:中学生做事习惯的养成探究。

初一新生做事习惯较差产生原因有诸多方面,主要原因与家庭教育相关,农村大多学生家长长期在外地打工,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因此孩子从小就被过分的溺爱,长大了变的脆弱娇气、唯我独尊,显著地体现在做事习惯及其糟糕,比如随手扔垃圾、不洗衣服、不刷碗、不叠被褥等。庆幸的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塑性强,对他们在住校期间,只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做事习惯训练,三年的初中寄宿生活是可以的改变其不良做事习惯的。

我校应对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针对具体问题,结合学生实际,我校对学生做事习惯养成的培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安排。

一、初中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1、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学生在家里大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现在到学校后一切都得自己料理,刷牙、洗脸、叠被、洗衣,妥善保管自己的东西,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零花钱,还要适应学校的食膳。在三年的寄宿生活中所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为未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寄宿制学校中学习生活,犹如一个小社区,通过班级组织、寝室小集体及兴趣小组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交往,拓宽了学生的群体交往,

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关爱他人。

2、实行目标管理

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我校拟订了《寄宿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寄宿学校文明示范班级评比标准》、《文明寝室评比制度》等,使学生个人、班级集体、寝室集体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制度全面,基本包括了中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学生无论走到哪,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规范约束他们的行为,学生行为都有所依。而每一种制度规范,要求都具体细致、丝毫不得马虎,如宿舍卫生,要求学生将物品摆放有统一样式,地面干净,无污渍。教室里桌椅按要求摆放整齐等。正是由于规范具体明确,所以既便于执行,又便于检查。

二、初中生心理辅导

新学期一开始,一些同学不能适应这里的寄宿制环境,甚至一开始晚上在寝室睡不着觉,第二天上课时提不起精神,严重影响学习。看到这样情况,我及时与生活老师交流,做好他们心理辅导:在教学区,我找来这些学生教育他们要学会自己安排好自己每天的学习和休息时间,学会自立、自强;生活区,老师告诉他们怎样学会自己照顾好自己,怎样洗衣、怎样叠被等等,让学生感觉就像在家一样。这样“双管齐下”,在老师的工作配合下,一段时间以后,学生们渐渐适应了新的校园新的环境,能够合理安排好每天的学习和休息时间,按时就餐、就寝,按时起床、整理内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渐渐规律化。

取得的效果:

1、寄宿制学校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弥补了家庭教育的缺陷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在他们的身上倾注了太多的爱,学生在家里不是小皇帝就是小公主,让他们吃最好的,穿最好的,更为可怕的是家长把孩子的一切劳动都包下来了,帮他们洗衣服、叠被子……,这样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差,孩子不懂自己做饭,不会洗衣服,不会料理自己的起居和安排自己的生活的情况。缺乏必要的独立生活能力,有的孩子虽然知识丰富,头脑发达,但因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就成了由人供奉的“天才”。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引出的一系列问题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该面对的一个

严峻的问题,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作为班主任,主要是通过课堂班会和身体力行渗透养成教育。寄宿制学校对学生来说,首先面临的是生存的挑战,逼着他每天需要自主参加生活实践,寄宿制学校进行养成教育有其潜在的优越性和重要性,弥补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的缺陷。

2、寄宿制学校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推进了素质教育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强调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任务决定的,中小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健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条件。

三、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养成教育的具体实践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五大方面40条,对学生的各个方面做了具体的要求。针对我校对寄宿生的养成教育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首先是初一入学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认真学习,同时对学生每周一个关键词:比如“锻炼身体”、“课前准备”、“尊敬师长”、“爱护环境”、“知错就改”、“自尊自爱”、“朴素大方”、“互尊互爱”、“理解宽容”等,让学生每周都有习惯养成的具体要求。同时,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制订了《七汲镇中学学生日常要求》,并紧紧围绕《日常要求》着重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方面作了的探索和实践。

第六章初中生学习习惯养成研究

习惯比聪明重要,习惯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人们通常只把习惯和人的一些行为举止联系在一起,而却很少把习惯和成功关键连在一起。但是,当你去了解许许多多的成功者成功的原因时,你会发现习惯几乎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有些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有些习惯是在后来无私的学习、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出来的。比如,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当天的事情当天做完的习惯,他成年后,在工作中就会成为一个计划性很强的人,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

初中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错过

了最佳时期,再想改掉恶习,更是十分艰难。

小学常常出现这样两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一是平时对待学习马马虎虎,凭自己的小聪明,学习成绩还过得去,有时还会在个别学科上“冒尖”,这种人,自己得意,同学们也羡慕他有个“聪明的脑袋”;二是平时看起来很努力,很少玩,学得很苦,学习成绩却平平,有时还会在学习上出现低潮,这种人,自己着急,同学们看不起,说他“脑袋笨”。随着学习年段的上升,到了初中,特别是到了初二、初三以后,学科增多,难度加大,这两类学生学习成绩每况愈下,“聪明的脑袋”不灵了,“脑袋笨”的则更加困难重重,自己苦恼,家长着急。初中生学习成绩不佳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大约有70%到80%的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然而,遗憾的是,问题的严重性并没有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初中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错过了最佳时期,再想改掉恶习,更是十分艰难。

在初中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培养独立学习、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习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以下几个阶段抓起:

一、预习

预习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习惯,几乎每一个优秀的学生都有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不单是提前看一看书而已,预习能让同学们在听课的时候有目的性。预习听课的重点,可以使同学们更从容的听课,因为一部分老师要讲的内容都已经理解了,听起课来当然会轻松。此外,预习会让学生获得一种心理上的优势,这种优势会转化成为信心,从而超越其他学生。

1、预习时间:课前预习所花费的时间和预习要因人而异,对于学习较好的同学,需花费少量的时间,因为成绩较好的同学在上课听课的过程中很少遇到听不懂或者是不明白的情况,预习的目的只是为了理清体系和听课的条理。所以,抓住每节课的空档时间预习,是较好的同学应用的效率最高的方法,对于学习较薄弱的同学,预习应该更细致和深入一些,应在头一天就进行。

2、预习过程:通常都是在上课前一天晚上把第二天要上的课程全部预习一遍,把预习的时间安排在每天的复习时间之后,因为只是是环环相扣的,把前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好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坚持每天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去预习第二天的学习内容,把书本内容详细看一遍,插图、插图下面的标题或解说、每页底部的注脚等最好都不要疏漏。在预习的过程中先找出自己认为是重点、难点的地方,这本身就是提高自己分析能力的过程。有遇到疑难题时,力求自己独立思考、解决疑难,对于无法弄懂的地方,就用铅笔画上记号,提醒自己在上课时注意听考试在这一点上的讲解。预习时的思考是预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如果预习不思考就等于没预习。预习时要把精力投入在对知识的思考上而非仅仅对书上知识的浏览、记忆,这样对只是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在预习的时候,把所有不太懂的地方全部找到,在上课或课下的时候,把还不太懂的地方赶紧找老师或同学询问,消灭这些学习上的障碍。

3、预习结果:怎样才算预习好了呢?那就是预习之后,对知识的体系和知识本身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对只是的应用方法也有一个初步的感觉,特别要把难点或不懂之处用彩笔划出,以便上课时更加注意。每节内容后面的联系自己先做一做,做到看懂 70%的新内容,会做80%的练习题。

4、文理科的预习侧重点不同文科:对于文科,预习的时候要注意理解、搞清楚问题的实质;例如:语文、历史、政治要通过看书本,了解文章的内容、概要和观点等实质性问题,向英语的要求就多一些,首先要看、读单词表,然后是看课文。在看课文时把本课生词着重标记出来,在课文中理解单词的意思,除了看之外,还要听配套的朗读磁带,并朗读课文,虽然一下子不能把生词记住,但也要达到可以流利朗读这一标准。另外,要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并能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理科:理科预习要遵循以下步骤:所预习的内容大约比老师提前一天(初中),这样有利于灵活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

(1)预习时重点通读课本,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划在书上。

(2)不一定要把所有内容完全弄懂,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听课时要特别注意这些问题,如果上课还没有解决,要在课下向老师询问。

(3)对于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在纸上列一个图表,分层次地将这章的知识点列举出来,这不仅可以在听课时头脑清晰,还会降低复习时的难度,一举两得。

(4)对课本上的概念、定理、公式推理一遍以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二、听课

听课是学习的最有效途径,很重要,而会听课就更重要了,以下是科学的听课方式,对比一下自己的听课方式,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养分,改善听课效果。

如何上好课?这是初中生特别要注意的一个问题。首先要变“课堂”为“学堂”,变被动的“听”为主动地“学”;同时要注意改正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上课习惯。良好的上课习惯有哪些呢?精神饱满进课堂,有着一种强烈渴求知识的愿望,这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和动力。上课要“听、记、练”。把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放在课堂上着重听,必要是还需做好笔记,并通过一些联系题加以巩固。听课的方法,可参考“四项基本原则”:抓住思路、前松后紧、因为而异、以我为主。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以听为主,这里面既有方法的问题,又有习惯的培养。实际上,一般的学习方法经过程序化以后就形成了习惯,又能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听课时最关键的是能时刻跟上老师的进度,积极思考

上课的时候要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让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样获得知识不仅快而且掌握牢固。要有重点地听老师讲课,尤其是当老师讲到自己不懂的地方、更要集中注意力听,边听边思考,看看老师是怎么分析这个问题的,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而不是盯着问题的答案。听懂之后再回过头来分析以下自己当初是怎么想的,为说明当时没有想到?这样教材上的重点和难点在听课之后就了然于心了,以后做作业和考试的时候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认真听课会帮助自己将知识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弥补知识上的漏洞。其实,一般学生对初中的知识都能掌握百分之八、九十。尖子生和普通同学的一个区别就在于,是否能弥补知识上的漏洞,往往是理解这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不能看出已知条件并分析出题中的未知条件,就全靠它了。这才是考试、做题时,深刻理解题题目的根本、答为所问的根本。

(二)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是吸收知识的有效途径

上课时不仅要听老师讲思路,同时还要想一想,有没有别的做法,如果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就应该举手告诉老师,这样上课就能够主动接受和吸取知识,把被动的听课变成了一种积极、互动的活动,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积极性和表达能力,对于答主观题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上课研究变成很有趣的学习活动可。另外,上课要专心听讲并注重与老师进行眼神和语言的交流,这样就会最大地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消化吸收、理解新知识,并且可以获得老师更多反馈和关注。

(三)不同学科“听法”也不同

如果是理科课程,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么样的,为说明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说明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如果是文科课程,比如政治,要注意听清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而历史课又要注意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意义和影响。以及那些必记的年代。

(四)听课需要“批判地吸收”

有时听课会经常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说具体点,就是老师本身的语言或行为对学生的听课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加上来时的讲课风格存在差异,学生就会暗地里评价老师,这个老师讲的好,爱听,就好好听;那个老师讲的不好,不爱听,就会轻视,不好好听。其实这样受损失的只能是自己。作为学生不要过多受此影响,要善于批判地吸收。另外,要善于边听边分析,边归纳。比如:老师这节课讲了一百句话,要分清楚哪些是结论性语言,哪些是说明性语言,哪些是过渡性语言,这些语言彼此关系如何,重点要记住拿句话,等等。

(五)课后“静思 5 分钟”大有学问

一般一堂课的前几分钟和最后几分钟是重要的,因为通常老师会在前几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而在最后几分钟复习这节课的内容,所以在这段时间一定要认真听讲,这样可以减轻课下复习功课的压力,非常有效。同时更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可见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课上刚讲过的一些关键的思路理一遍。而通过静思从题意的解答整个过程详细审视一遍,可以轻而易举地划分提醒,并记忆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这样可以保证思维的连贯性,所以5分钟的课后静思等效于同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嘉陵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他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中全面阐述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幼儿期是孩子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关键期;重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完善人格不可缺少的,是成才的基本条件之一。有句名言:“思想可以决定行为,行为可以决定习惯,习惯可以决定性格,性格也就决定了命运。”这句话充分强调了在幼儿园加强对孩子的“好习惯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工作。我们嘉陵幼儿园根据未来人才发展的需求,本着“育人为

本、养成为先”的教育理念,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重视营造健康、快乐、积极的教育环境。 我园是地处县城的公办幼儿园,习惯养成的的培养虽然不是新的问题,但目前我园一是独生子女增多,这些幼儿倍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处在“独”的成长环境中,自幼受宠,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二是外来务工、留守的幼儿增多,这些幼儿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使这部分的幼儿缺乏良好的细心的教育,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这些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因此我们拟以本课题为突破口,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了解幼儿习惯的现状,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如何改变家长观念,通过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幼儿良好习惯是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未来一代新人应具备的素质。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而现实中“三教”的脱节又使养成教育面临困难。因此,我们着重探索适合幼儿各种良好习惯形成的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根据幼儿年龄、身心特征,针对幼儿习惯上出现的问题。学习借鉴他人对相关该内容的探索和实践,收集整合教育资源,密切加强家园联系,寻求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让在园幼儿能形成该年龄段所具备的良好习惯。

暑期调研报告格式

暑期调研报告格式 调研报告又是调研工作成果的重要载体。这就意味着,调研报告的写作并不只是文字和结构这么简单。在暑期,老师常常会布置调研作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暑期调研报告要怎么写呢?接下来就是我们给各位亲精心准备的,希望各位亲喜欢。 1、开头。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常常在正文的前面,写一段不加任何小标题的文字作为开头,类似消息中的导语。 调查报告的开头起“提示”全文的作用,必须简明概括,以帮助读者正确、深刻地理解全文。 地点 时间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选择(抽样方法),样本量的估计 调查方法:定性,定量 质量控制 2、主体(正文) 这一部分写的是调查研究所得的具体情况、做法和经验。为了眉目清楚,常常列出纲目,用小标题标明,常见的安排有如下几种:

(1)按事情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来写。 (2)用对照比较的方法来写。 (3)根据内容的特点,把问题的几个方面列举出来。 3、结尾 这一部分是调查报告的结束语,即全文的结论。 调查报告的写法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对象范围”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等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一般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

怎样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怎样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撰写课题报告有一般性的共同要求。但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由于其结构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研究者撰写课题报告,首先必须把握各类报告的特征。 教育技术研究报告是对某种教育现象的调查,经过整理分析后的文字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正文、讨论或建议、结论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技术研究报告是教育实验研究之后,对教育实验研究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概括地反映的书面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分析与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是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积极探索而积累起来的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书面材料。由题目、引言、正文、结尾等几部分组成。至此可见,课题报告的写作形式是不尽相同的,但可以归结为前言,正文、结论这种三段式的基本格局。一篇完整的教育课题报告。除了上述几个组成部分外,还应有署名和参考资科两个部分。其目的是表示对报告负责并表明对报告的所有权。附录和参考资料是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参考文献是指在课题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卷期、页码、出版机构及出版时间。 二、撰写课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引言引言是课题报告的开场白。引言部分必须说明进行这项课题研究工作的缘由和重要性;前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存在什么问题;本研究的目的,采用什么方法,计划解决什么问题,在学术上有什么意义等。要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应该指出的是,有的人在文章中对前人的工作随意否定,或轻易断言此问题前人没有研究过,属于历史空白,这是不妥当的。怎样开头为好,应根据课题报告的内容、各人的写作风格等因素全面考虑后确定。但必须注意防止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等毛病。 2.正文正文是课题报告的主体,占报告的绝大部分篇幅;是课题报告的关键部分,体现着报告的质量和水平。所以,必须重视正文部分的撰写。各种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在正文部分叙述的内容不尽相同。但要写好正文部分,都必须掌握充分的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过程,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并以观点为轴心,贯穿全文,用材料说明观点。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这是基本的要求。对初学者来说。往往易出现两种毛病:一种是只限于表述自己的论点,而缺乏科学的论证;只有论点,没有材料,缺乏说服力。另一种毛病是罗列大量材料,平铺直叙,看不出其主要论点是什么。出现上述毛病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能以确凿的论据来说明论点,做到论点与论据的统一。为了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研究成果,提高说服力和可信性还应减少不必要的文字叙述,而采用图、表、照片来集中反映数据和关键的情节。当然,选用的图、表、照片也要注意少而精,准确无误。 3.结论课题报告的结论部分是作者经过反复研究后形成的总体论点,它是整篇报告的归宿。结论必须指出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什么问题尚待研究。有的报告可以不写结论,但应作一简单的总结或对结果开展一番讨论;有的报告可以提出若干建议;有的报告不专门写一段结论性的文字,而是把论点分散到整篇文章的各个部分。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科学研究报告。都必须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而不是正文部分内容的简单重 1

良好习惯养成结题报告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 时代发展的要求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日益发展的国内情况,学校学生的思想和其家庭情况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德育工作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用于今天的工作和对象,探究一种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学生变化的新的德育模式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面临和思考的重要课题。德育工作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的变化,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的有效进行。 2. 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要求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新时代的学校教育工作,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还要立德树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3.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要求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还未成熟,思维方式受外界影响大,可塑性强,分辨是非的能力水平还不够高。因此,在他们平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稍不注意,不良行为及不良行为习惯就会轻易地在他们身上找到缺口而附在他们身上,出现了社会责任感不强、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不强、行为习惯不文明、拜金主义等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4. 基础教育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推进的客观需要 课中学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就是要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培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引导学生的行为朝符合历史客观要求的方向发展,从而教会他们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本领。因

此研究当代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构成,探讨产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

暑假调研报告范文

暑假调研报告范文 暑假调研报告范文; 今年暑假我有幸前往永新县参加我校对口支援贫困县乡农村中小学活动。为提高永新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院领导对我们是充分的信任,选派我和杨健川老师对永新县中小学400多名英语教师进行了英语教学培训,学校领导对此也十分重视。 被委以重任,我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接到任务后,两人首先明确分工,以便更有目的的搜集资料,准备培训内容。7月1日起,两人各自确定了培训题目,并着手整理思路,形成框架,制作幻灯片。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针对我所负责的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做了一些功课,发现在那些欠发达地区,英语教学的最大问题就是师资问题一名教师身兼多门学科、多个年级的教学;大多数教师都是半路出家,自己发音都不标准,仅限于认识几个英语单词。由于从小在城市长大,不曾了解县乡农村的教学情况,对此的最大想象仅限于电视电影里的描述破旧的教室,用方言上课的老师,脸上脏兮兮却充满渴望的学生。现实中真是如此吗?对此我是半信半疑。同时这也给我的培训提出了难题,如果用对这些教师的负面评价作为培训内容的话,无疑是对他们的打击,于是我选择了一个具有可比性的浙江某县的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作为引子,欢迎老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这样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又增加了看问题的视角。另外,虽然自己有过两年中学的教学经验,但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还是挺陌生的,在培训过程中是以理论讲授为主还是偏重实践也是一个难题。了解到教师知识背景有限,讲授理论对于他们来说过于枯燥,也难以付诸实践等问题,我们决定迎难而上,侧重实践,但可以请老师自己多发表意见和看法。准备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那几天每天都是工作到转点,盯电脑颈椎都盯疼了。虽然忙碌,但看着自己的培训稿一点点成型,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事情终于在7月5号下午动身出发前忙完了。 去永新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里曾是红色革命走出的地方,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还有数不清的井冈翠竹,一切都离这儿这么近,我终于可以不拘泥于书本上的文字,亲眼亲耳去看看这革命圣地了。到了县城,才发现县城之小,几乎只有一条街的繁华;食物也是非常的辣,什么菜里都是剁碎了的辣椒,让人想起了毛主席的那句不辣不革命。和当地相关负责人员见面时,他们眼里流露的

教研活动课题化结题报告201310

“教研活动课题化”实施与研究 一、“教研活动课题化”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1.学校师资情况 1)随着近几年学校新进、新分一批批教师,学校青年教师比例急剧提升,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刚走上工作岗位没几年教龄的本科毕业生,他们都具有一定的工作热情,都想在教学实践中展现自己的才华,但对于教学,所有的只是“本本教条”,普遍缺少实际教学经验,仅靠个人的单打独斗,似井底之蛙,并且进步不快。 2)就中年教师来说,其中也有不少人处于自身专业发展的“高原状态”,对学科教学“凭经验”,这使学校缺少突出的学科领军人物。尽管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我们也发现在新课程实施中存在不少问题,诸如有的教师的教学仍停留在“满堂灌”的层面上;教师埋头苦干,疲于工作,在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上没有太大变化等,这与新课程新理念明显不符。 2、教研组活动情况 纵观日常的教研组活动: 1)是教研组活动内容比较随意。教研组没有一个具体的实施计划或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学校下达的一些事务性工作布置占据了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时教研组长根据学校统一部署或临时从杂志上、书籍上信手拈来的一些内容组织学习,从而导致学习内容针对性不强,没有系统性和指导性。 2)教研组活动的形式比较简单。每次教研活动大多是由以教研组长为主讲人的开展,或上公开课的教师讲讲,而其他教师则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参与积极性不高。教研组活动到底要研究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有时也不明确,主要局限在听课评课中。 面对这样的状况,学校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和思考: 青年教师们有朝气和活力,肯钻研,乐于思考,中年教师突破教学的瓶颈期,需要自身的发展,如何使他们的教学能力能尽快地成长和成熟起来?如何改变教师们单打独斗的局面?学校要发展,教师要发展,教育质量要提升,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强教师的教学研究的能力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二)课题推出 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了“教研组活动课题化”,以此来加强推动教研组建设,发挥和强化教研组的学科研究的功能。我们认为,学校成功的内在机制,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确切地说,就是教师通力合作形成的支持教与学的氛围,有了这样的氛围,才能形成教学改革的力量。以往大家更多地关注教师的个人发展,如今,在新课程背景下,强调同伴互助与合作,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建立一种新的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形成轻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材料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于2009年经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自课题实施以来,在学校领导和市局教科室的重视和支持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著名教育家叶圣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是,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新课改中也反复强调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在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促使学生自主自觉有效地学习。多年的教学实践更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化为学生的素养,将来才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然而,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成绩轻习惯的现象。教师以知识为本位,疲于奔命,学生苦不堪言。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要改变这一现状,一定要转变观念,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重中之重。我校以理论研究为抓手,以培养学习习惯为努力方向,开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实施素质教育。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说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学生的学习行为倾向,是一种学习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主要研究的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 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前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反射行为,行为的习惯性有多深,它的反

中小学生暑假生活的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暑假生活的调查报告 ——暑假,到底应该怎么过? 摘要:如何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暑假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暑假计划该怎样制定,又该如何贯彻执行,家长想让孩子多学点,孩子天性喜欢玩,这个矛盾应该怎样解决,。 关键词:暑假计划执行合理快乐 每年到了7月初这个时候,都是学生们心中神往的时刻,我们放暑假了。 暑假是一年中最长的假期,几乎是两个月,六十天,当学生的终于有了大把大把的自由时间,不必严守时刻每天上课写作业,心中狂喜。 暑假是一段非常宝贵的时间,但可以说暑假年年有,岁岁都不同。不少学生寄希望于它,又是计划,又是安排,几乎说是是每一天都有任务。回顾我的过暑假经历,每次放假之前都都是信誓旦旦的要早点将暑假作业做完,然后干什么干什么,可是每次都觉得时间还早着呢,结果总是等到最后几天临近开学的日子,才一边匆匆忙忙将该做的作业赶着做完,一边追悔莫及。暑假到底带给我们了什么?是快乐多过遗憾?是虚度还是充实?是放松还是“第三个学期”?让我们面对现实,回归暑假,什么样的暑假才是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点的暑假呢?暑假,到底应该怎么过。 在中国,学校通常将每个学年分为上、下两个学期,即第一学期

和第二学期。上学期从秋季九月份开始,暑假到第二年的一月份结束。此时各学校开始放假,而这个假期正处于中国寒冷的冬季,就称为寒假,寒假一般到二月底结束。下学期从春季三月份开始,到七月份结束,各学校又开始放假,而这个假期正处于中国炎热的夏季,暑气逼人,就称为暑假。暑假一般到八月底结束。大概有2个月的时间,也是学生学习期间最长的假期。每当临近假期,学生们对暑期的生活总是很期待也很兴奋。有许多学生都会提前拟定好暑假计划,对自己向往已久的假期做出种种安排的。我专门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50名中小学生展开调查,问卷如下(部分): 1、你是_______的学生? A一至三年级 B四至六年级 C七至九年级 2、你为自己制定暑假计划了吗? A制订了 B打算制定 C没有 3、你有制定假期计划的习惯吗 A有 B偶尔有 C曾没有 4、你的计划是自己独立完成的,还是________? A自己独立完成 B家长参考建议 C家长强制制定 5、以前计划执行情况怎么样? A很好 B马马虎虎 C很失败 通过调查问卷,我发现,越高年级制定暑假计划的越多,大部分高年级(七至九年级)的学生有指定暑假计划的习惯,低年级的学生制定计划的并不多,并且都由家长包办,强制制定的。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汇总

------------------------------------------精品文档-------------------------------------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 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 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 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 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 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 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 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 3.成果创新程度 五、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字左右) 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 范文: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钱萍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 2.研究的重点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培养青少年的思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_百度文库讲解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 3、研究良好的基本习惯的时代性和差异性,研究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学生基本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培育的新途径; 4、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四、研究原则

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团组织要发挥作用。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德育基地、劳动基地的作用,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所以学校、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先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以及有形成的原因,再进行教育,帮助其慢慢改掉,可千万不能要求过高、过快,追求立竿见影。 五、研究的措施 (一)组建一个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暑假调研报告p

暑假调研报告p ation standardi

暑假调研报告 姓名:XX 系别:工商管理 物流专业 班级:100713 学号: 调查报告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改革开放使我国私营企业如以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私 营企业的发展给劳动力就业开辟广阔市场,使许多剩余劳动力有幸就业。近几年全国各地来务工人员有不少子女在各地学校就读?按照规定,凡户籍在外县外省的子女就读每人每学期必须缴纳八百元借读费。如果一家有两人上学那一年的借读费就

达二千多元。但这些外来务工子女大多来自、河南、贵州、、重庆等或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缴不起这笔费用,就会失学,丧失学习的机会。 调查问题:外来务工子女的就学问题调查范围:浙江省桐庐县百江镇调查对象:外来务工人员 调査方式:实地采访加问卷釆访对象:百江镇小学校长采访现场: 我:“你好!我是本镇的学生。现就读于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寒假期间要进行实地调査。现在有几个问题想请问张校长。” 张校长很是客气的点头。 我:“请问在校学生人数?其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的人数?占的比重?” 张校长:“在校生学生653个,其中外来务工子女仅仅三个。” 我:“上级教育机构有何指示?” 张校长:“对于外来务工子女上学教育机构有相关的文件。可以免除 一些费用。但一定的借读还是有必要的。对于管理有一定的需要。” 我:“学校采取措施?”

张校长:“我们积极的响应上级的是指示,对于这些孩子的家庭已经经过一些了解后给以一定的经济支持。” 我:“对于未来的展望?” 张校长:“期望孩子们都有读书的权利。不要放过任何机会。” 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的进行问卷调查。(在此过程中,一大部分的人只有很低的学历,甚至无法完成问卷调查。) 调査问卷表 调査结果: 实际调查20份问卷。70%将孩子放在家里有长辈管理。25%没有孩子。5%将儿女带在身边。其中只有一半是上了地方的学校。还有另一半没有就学。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编号:FS-DY-20563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撰写课题报告有一般性的共同要求。但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由于其结构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研究者撰写课题报告,首先必须把握各类报告的特征。 教育技术研究报告是对某种教育现象的调查,经过整理分析后的文字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正文、讨论或建议、结论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技术研究报告是教育实验研究之后,对教育实验研究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概括地反映的书面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分析与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是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积极探索而积累起来的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书面材料。由题目、引言、正文、结尾等几部分组成。

至此可见,课题报告的写作形式是不尽相同的,但可以归结为前言,正文、结论这种三段式的基本格局。一篇完整的教育课题报告。除了上述几个组成部分外,还应有署名和参考资科两个部分。其目的是表示对报告负责并表明对报告的所有权。附录和参考资料是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参考文献是指在课题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卷期、页码、出版机构及出版时间。 二、撰写课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引言 引言是课题报告的开场白。引言部分必须说明进行这项课题研究工作的缘由和重要性;前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存在什么问题;本研究的目的,采用什么方法,计划解决什么问题,在学术上有什么意义等。要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应该指出的是,有的人在文章中对前人的工作随意否定,或轻易断言此问题前人没有研究过,属于 历史空白,这是不妥当的。怎样开头为好,应根据课题报告的内容、各人的写作风格等因素全面考虑后确定。但必

中学生假期调查报告

中学生假期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提出更有利于我们接近真相,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生假期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学生假期调查报告【一】一、发现问题 寒假到了,新年快要到了。我们终于可以快乐过一个美妙的假期了。但是,我们发现大家的计划无非是百年,做作业,上网之类的,那么,怎么才能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寒假呢? 二、调查实践 正文调查时间:20xx年2月18日星期一方式:QQ询问 第一位同学 我:打扰一下,同学,请问这个寒假你是怎样过的呢? 甲: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写作业。作业写完就开始玩了、玩的时间多。 思考1:通过调查这位同学我们发现这位同学很有自觉性,能够主动做完作业再去玩,那么第二位同学呢? 第二位同学: 我:同学,你好,请问这个寒假你是怎样过的呢? 乙:这个假期过得很风平浪静啊,反正很无聊,每天的生活都一样。 我:你主要会有哪些活动? 乙:吃饭、睡觉、洗衣服、上网、做作业

思考2:这位同学的寒假生活是风平浪静的,但也是以作业为主,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位同学: 我:同学,你好,请问这个寒假你过的快乐吗? 丙:总来来说还是快乐的 我:你在寒假中有什么自己十分想做的事? 丙:旅游 我:那你的愿望达成了吗? 丙:没有,父母没时间 思考3:从这位同学来看,她寒假最想去旅游,可是因为父母很忙,计划就得泡汤。 第四位同学: 我:你是否有自己的寒假打算? 丁:有,但是都没做到 我:为什么没有做到呢? 丁:想象和事实差很远。 我:那祝您寒假生活愉快! 思考:很多同学都像这位同学一样,明明制定了计划,结果因为一些原因,取消了这个计划,所以提醒我们在平常要学会安排好时间。 结论:寒假本来是一个令人放松,休息的时间,可不少同学在寒假里需要补课,天天做很多的作业,使寒假生活变

校级教研课题结题报告(高岩)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高等教育研究所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目 录 一、前言 (1) 1.课题的研究背景、理论依据 (1) 2.研究目的 (2) 3. 研究成果将产生的作用和价值 (2)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2 课 题 名 称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薪酬管理》课程理实一体 化开发与实践 立 项 时 间 2014年3月 课题主持人 高岩 承 担 单 位 工商管理学院 完 成 日 期 2014年11月

三、研究的实施步骤 (2)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2) 1.研究内容 (2) 2.研究结论 (2) 五、问题和讨论 (5) 六、参考文献 (5)

一、前言 1.课题的研究背景、理论依据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技术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其课程性质决定了该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应该有别于传统学科系统化课程的教学模式。目前,一般本科院校《薪酬管理》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理论方面的灌输,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培养出的学生理论知识较扎实,但因其动手操作能力的不足,难以满足实践中用人单位对薪酬管理专门人才的需求。当然,也有少数本科院校对《薪酬管理》课程实验教学设计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但这种做法只是在传统《薪酬管理》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加上课时量十分有限的实验课程来做补充,并未能真正实现薪酬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达到一体化的效果。因此,《薪酬管理》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势在必行。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之间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普遍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集教、学、做于一体,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是目前职教界公认的专业课教学最佳模式之一。 2、研究目的 调查分析当前国内外高校《薪酬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制定出一套适合我院办学特色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科特点的《薪酬管理》理实一体化教学新模式。尝试基于体验式教学《薪酬管理》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新模式,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3、研究成果将产生的作用和价值 二、在体验式教学理念引导下,“薪酬管理”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力求体现主体性、亲历性、趣味性的特点,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未来更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奠定基础。体验过程中,学生主动运用思维和情感去感受和体验,不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提升了自主学习、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等多项综合能力。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文明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 3、研究良好的基本习惯的时代性和差异性,研究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学生基本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培育的新途径; 4、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四、研究原则 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团组织要发挥作用。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德育基地、劳动基地的作用,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所以学校、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研究结题报告 黑河五中师海燕 一、课题研究背景 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使我有了一个很深的体会,对比小升初的摸底测试成绩和初三中考成绩,小学数学成绩好的同学到中考时成绩也很不错,成绩差的同学依然很差,大多数同学都是这样。究其原因,我认为,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在小学时已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差的同学缺乏好的习惯,到了中学受其影响,才有了上述结果。也有少数同学小学成绩不好,中学成绩突飞猛进的,分析这些同学,发现这些同学都一个共同特点,学习习惯好。关鸿羽教授在他的《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一书中谈到:“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成绩与他们的学习习惯是成正比的,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也是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凡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学习习惯也不好,所以成绩好坏与学习习惯有直接关系。”在我刚刚教初一学生的时候,面对他们的入学成绩,班级40名学生,最高分94分,90分以上3人,80分——90分5人,70分——80分9人,60分——70分7人,不及格16人,最低分是24分,自己又出了套考试卷,90分以上5人,80分——90分12人,70分——80分6人,60分——70分7人,不及格10人,最低分是24分,我想通过对他们的学习习惯进行调研,然后制定措施,培养他们的好习惯,从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叶圣陶先生从早就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新的教学改革应体现学生自主能动性,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能动思维、积极动口动手、积极地合作探讨等,这一切都离不开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研究对象:自己所教的七年级二班40名学生 三、理论根据 (1)条件反射理论: “习惯”的形成生理过程是这样的“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了一个稳固

学生暑假2021实践报告汇总范文大合集

学生暑假2021实践报告汇总范文大合集 学生暑假实践,实践教学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大学生对于社会、国情和学科专业背景的了解。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学生暑假实践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学生暑假实践报告1 寒假的生活总是多姿多彩而又轻松的,我们有着充足的时间去安排各项活动,当然也少不了寒假的社会实践。 在这个寒假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决定到宾馆实习,学习服务和管理的技能,体验真实的生活。首先,我们来到实习的宾馆,再简单地向经理交代实践的事情后,我们便开始了实习。我们分成了两个小组,第一个小组负责前台登记,账务结算。 第二个小组负责客房的服务和打扫。然而,前台登记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先了解了怎样登记,怎样刷房卡,怎样扫描客人的身份证和输入客人的信息并发送到公安局。在简单学习怎样解决一些紧急状况之后,我们开始了实习。不一会儿,来了几个客人,询问了一下房间的价格,我们怀着微笑回答。或许因为我们热情的服务,客人二话不说便决定入住了。 在我们登记了旅客的信息后,我们把刷好的房卡递给了客人,并示意微笑。第一次登记,便让我们几个成员有了成功感。我们继续保持着这份感觉,愉快的奋斗了一个早上。 虽然有些辛苦,但汗水见证着我们的劳动,留下了我们辛苦后的痕迹。但下午的工作却没有早上那么顺利,在将近1点半的时候,这一带突然停了电。这个时候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间段,很多客人打来了电话。有耐心询问的,当然也有

大发牢__,怒气冲天的。但我们现在是服务生,所以我们平静自己焦躁的情绪后,耐心地为客人解释。 虽然有些客人还是听不进去,但我们可以理解,依然耐心解释着。令人高兴的是半个小时后便来了电,我们也就松了一口气。当我上楼的时候,发现第二小组的成员忙不开交,干的都是累人的体力活,但是这也是一种工作,也要做好。他们首先要认别大小被单,被套,床单,床套。然后学会整理床,包括套被子,放床套,铺床单,套枕头套。还要打扫房间和卫生间,扫地和拖地,换掉用过的毛巾,浴巾,牙刷,牙杯,清洗浴缸等。不时在打扫的过程中,还要给房间的客人送去他们所需要的物品,为不会开门的客人开门。 当然,打扫房间的质量要高。他们第一次打扫的时候没仔细,没清理掉墙角的烟灰,客人知道后便向经理反映。他们了解情况后也就吸取了教训,开始仔细认真地打扫,并热情地为客人送物品。但半天下来,他们便累趴下了,但他们在中午休息一下后,又开始清理楼梯了。傍晚时分,经理来到楼下结账,而我们便在一旁看着并学习如何结账。因为这也有助于我们在以后的生活里更好地经营理财,规划等。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两个小组都慢慢找到了感觉,慢慢开始熟练。前台登记的成员和客房清理的成员都提高了他们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开始默契地配合。 例如,在客人退房后,我们总台的服务生会打电话通知打扫,他们打扫完后再通知总台,进__间清理的登记。当在房间里的客人需要什么时,总台的服务生也会通知他们把东西送到房间。避免了自己运送的时间浪费,也提高了整个经营的运转效率。在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向经理报告了几天的工作情况,房间的入住率。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模板及范文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模板及范 文 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 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 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 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 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 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 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 3.成果创新程度 五、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字左右)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 范文: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钱萍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

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