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7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7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7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7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指定方格内。(2分)

“融”()获选2017年“一带一路”主题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汉字对更好地诠.()释“一带一路”战略所倡导的共融共赢的精神内hán()有天然优势。为了追sù()仓颉造字以来的汉字历史,diàn()定“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基础,举办者发起了这次年度汉字征选活动。(改自《半月谈》)

【答案】róng quán涵溯奠

【解析】此题考查对汉字的正确认读和书写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尤其要注意一些常见字、多音字及生僻字的读音。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注意同音字的区别和生僻字的写法,不要出现错别字。答题时,汉字书写要注意工整,注音要注意声调的位置。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神魔小说,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歌颂了取经人百折不挠的精神。

B.取经成功,观音菩萨授唐僧为“金蝉子”,孙悟空为“金身罗汉”,猪八戒为“天蓬元帅”,沙僧为“斗战胜佛”。

C.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被发配到江州,一日乘酒兴写下“反诗”,因此被抓,下到死囚牢中,最后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救出宋江。

D.鲁达打死镇关西后东奔西逃,智真长老收留了他,赐他法名“智深”,为了更好地

保护他,智真长老又将他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

E.格列佛为利立浦特王国立下了大功,但后来得罪了皇帝,皇帝坚持要将他砍头,还对他用可耻手段扑灭寝宫大火的事怀恨在心。

【答案】BD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名著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名著阅读要求细读,把握主要人物、牢记关键情节,尤其是某些重要的细节,似是而非是很难猜对的。B项中如来授唐僧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为“斗战胜佛”,沙僧为“金身罗汉”。D项中智真长老将智深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不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而是因为大闹了五台山,没办法再收留了。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面是漫画《网络推手》和<自得蔫乐》,请选择其中一幅,简要概括其主题。(2分)

我选择的漫画是《》

主题:

【答案】示例:《网络推手》主题:有些网红被网络推手炒红,但是没有什么真才实学。被人捧得越高,摔得自然也就越疼。

【解析】漫画题的答题技巧:一、读懂漫画的信息 1.读懂漫画的标题漫画的标题往往是诠释漫画主旨的点睛之笔,对漫画主旨有提示、启发作用。 2.读懂漫画中的对白或说明文字 3.读懂漫画的构图 4.读懂漫画中的要素要素包括:“人”“物”“对白”等二、提炼、升华;整合与重述 1.提炼、升华通过以上的“读”基本上理解了漫画的含义和主旨,但从答题角度这还是不行的,要答好题必须找出漫画涉及到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常识的观点。这时需要对书中相关内容进行疏理,再回过头来解读漫画,这样对漫画的理解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2.整合与重述在对观点归纳整理的基础上,注意信息与原理的联系,按照“原理、方法、启示、警示、说明、表明”等,把观点和漫画中读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做到言简意赅,逻辑严密,最后用学科术语表达出来。

语言运用题的解题关键在于认真读题,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理清答题的思路。如本题要求“简要概括其主题”,答题时需要从画面内容尤其是其中的夸张之处来挖掘。

4.从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这首诗里选一个词语作为诗的题目,并简述理由。(3分)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农耕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饥勤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答案】田家。全诗是围绕“田家”展开的,通过写“田家”的劳碌与辛苦来表达诗人对其的同情。

【解析】本诗选自《观田家》,本题要求在诗里找一个词语作为诗的题目,“一个词语”自然极大地排除了失误的可能;在诗里能用的词语也就有“微雨”“田家”“耕种”等。诗文的题目一般是其内容、主题和思想的概括,或是内容、主题和思想的载体,内容或情节展开的线索等,选定了词语,结合诗歌内容“简述理由”即可。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24节气”申遗成功,但是“非遗可能死在博物馆中”却成为专家们的一大担忧。请紧扣材料,为动态传承“24节气”文化出谋划策。(4分)

材料一:2016年11月,“24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4节气有着2700年的历史,是气象“活化石”,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的申遗成功唤起了国人的文化自觉,中华文化又多了一项被世界认可的文化遗产。

材料二:“冬至饺子夏至面”“清明风筝谷雨花”,诗意的节气概念已经成为民俗文化的有效载体,24节气集天文、历法、农事、民俗于一身,至今还深深影响着中国以及周边很多国家人民的生活。

材料三:但是专家说,联合国有关公约不仅看重非遗的实践价值,也看重其创新传承,

24节气可被记忆和品读,但创造性传承与发展却困难重重!自豪感固然需要,但文化背后的科学精神与科学信仰如何弘扬?网上把清明节译为Tomb - Sweeping Day(扫墓的日子),很明显,这个翻译并不准确,外语翻译和准确对外交流的问题能解决吗?公众到哪里、去向谁咨询学习非遗的有关知识?跟24节气有关的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状况如何?中学生不喜欢这些古董文物怎么办?(采自《中国行业资讯网》等)

【答案】

从国家层面来看,需要将这24节气列入一定的政策中;

从社会角度看,需要加强各方面宣传,让24节气深入人心;

从学校角度看,可以开展各种调查活动来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并传承;

从个人角度看,主动学习了解相关内容。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24节气相关知识,这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思想资源,对人们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和帮助。

6.默写。(6分)

(1),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今日听君歌一曲,。(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今天是父亲节,请写出与父亲有关的诗、词、文中的名句(连续两句):,。

【答案】(1)采菊东篱下(2)暂凭杯酒长精神(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4)示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解析】此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与积累。(1)一(3)题都是一般性默写填空,书写时,要注意字迹清楚。第(4)题要求的是“与父亲有关的古代诗、词、文中的名句”,而且还要是“连续的两句”,课内课外都可以,所以平时要注意积累。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7-10题。(共13分)

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选自《曹刿论战》)

周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建都江州,为南土诸侯之首。周之季世①,巴国有乱。将军蔓子性行刚烈,晓畅军事,夙夜筹谋。遂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终救巴,蔓子亦身披坚执锐。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借楚之威,克弭②祸难,诚许楚王城,然巴土不可分。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死国,以头授楚使。楚王叹日:“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

(摘自《华阳国志》,有删改)

【注】①季世:末代。②弭:平息,消除。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牺牲

..玉帛:

(2)齐师败绩

..:

(3)夙夜

..筹谋:

(4)楚使请.城:

(5)乃自刎以死国

..:

【答案】(1)祭祀用的猪牛羊等。(2)军队溃败。(3)日夜。(4)请求兑现承诺的城池。(5)为国而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

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前两小题是课内部分,相对简单。后三题是课外内容。“夙夜”可联系《出师表》中的“夙夜忧叹”,而“死国”可联系《陈涉世家》中的“死国可乎”。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l

(1)彼竭我盈,故克之

【答案】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2)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

【答案】如果我能得到像蔓子那样的臣子,还要城池干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1句中“竭、盈、克”;2句中“使、若、何为”都是得分点。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9.乙文中楚王为何要“以上卿之礼”来厚葬巴蔓子将军?(2分)

【答案】巴蔓子为了国家的安危能够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完整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使楚王敬佩。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只要将巴蔓子的特点概括出来即可。

【考点定位】,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对两个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着力运用精彩的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和表现人物性格。

B.乙文主要是通过描述楚王的言行从侧面来刻画巴蔓子这一感人形象的。

c.甲、乙两文都略写战争过程,甲文是为了突出曹刿的谋略与机智,而乙文则是为了突出楚国军队的勇猛与强大。

D.曹刿的“肉食者鄙”、巴蔓子的“自刎以死国”、陈胜的“举大计”与诸葛亮的“兴

复汉室”都表达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悲愤之情。

【答案】A

【解析】B项不是“通过描述楚王的言行”来刻画,而是对巴蔓子进行的正面描写。C 项中乙文是为了刻画巴蔓子的人物形象。D项中巴蔓子的“自刎以死国”和诸葛亮的“兴复汉室”不能表达“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悲愤之情。

【考点定位】欣赏文章的艺术手法,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人物形象的思想情感。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乙】周武王打败殷商后,把姬姓子弟分封在巴地,授予官职,在江州建都,成为南方诸侯的首领。周朝末年,巴国发生叛乱。将军蔓子性情刚毅勇猛,精通军事,日夜想办法平乱。于是向楚国请求军队支援,允诺给楚国三座城池。楚王最终救援了巴国,蔓子也亲自披上盔甲,拿起武器参战。巴国叛乱平定后,楚国的使者来要求兑现许诺的三座城池。蔓子说:“借助楚国的军力,消除我国的灾难,确实许诺给楚王城池,但巴国的土地不能分割。宁愿死,把我的头颅提给楚王谢罪,城池也不能给他。”于是自杀殉国,将头颅给了楚国的使者。楚王感叹说:“如果我能得到像蔓子这样的臣子,还要城池干吗!”于是用最尊贵的上卿丧礼的规格埋葬了他的头颅。巴国埋葬他的身躯,也用了上卿丧礼的规格。

(二)阅读议论文,完成11~15题。(共13分)

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高国成

①拿破仑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

②一名军人过硬的本领,是拳头暴是意志;一支军队可持的法宝,是武器装备更是战斗精神。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无论是对抗反动派军队,还是对垒日本侵略军,我们从来没在武器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总能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军具有“逢敌亮剑、英勇顽强”的血性虎气,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这也充分印证了这样一句真理: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③如今,少数吃着薯片、看着大片、玩着芯片长大的年轻官兵,对强敌有少许“恐高心

态”,对精神能否战胜利剑有所怀疑,对传承军人血性的意义认知不足,对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信心、决心不足。有的唯技术论,认为技不如人,打赢胜算不大;还有的唯武器论,认为器不如人,无法与对手较量。

④剑之利靠科技,剑之雄靠士气,剑之魂靠血性。战场不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抗,更是军人血性和勇气的较量。精神上有了“恐高症”,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高点”。武器上的差距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观念上有“代差”、精神上有“落差”。武器装备上的不足可以通过意志、精神和信念等因素来弥补,而心理上的“恐高”不消除,精神上的“准备”不到位,未战先怯、遇敌先怂,何足一战?

⑤战争的胜负,四分之三取决于精神因素,只有四分之一取决于实际力量的对比。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我初入朝的6个军无一辆坦克;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1600部,我一个军才数十部,仅装备到营,营以下通信依然靠军号和哨子。但是,志愿军打赢了战争,获得了对手的尊敬,靠的就是“东方之谜”的神奇、“钢少气多”的魅力,以及“原木在移动①”的震撼。!

⑥气为兵神,勇为兵本。气实则斗,气夺则走。缺失战斗意志,丧失必胜信念,打仗必败!甲午战争中,清军与日军的装备差距不大,但少数官兵没有敢于亮剑、刺刀见红的拼命精神,一遇强敌,要么逃跑,要么投降。如此恐惧心理、恐战心态,再先进的武器也挽救不了覆灭的命运。

⑦枪是不会自己动的,需要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驾驭。朱德元帅也说过:“勇敢加技术,就战无不胜。”未来战争中,武器在战斗力要素中的;比重有所提升。但武器依然要靠人来操作,人始终是武器的灵魂和主宰。有了人的现代化,有了人的智慧和血性,人与装备才能完美结合,发挥最大战斗力。

⑧心胜则兴,心败则衰。真正的力量,发自内心。如果内心缺乏力量而期待装备力量、

技术力量来弥补,那么不管外部力量多么壮观、多么强大,恐怕都难以支撑。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具有敢于亮剑、血战到底的意志、血性和精神。

(选自《解放军报>)

【注】①原木在移动:朝鲜战场上,被冻僵的志愿军战士,虽动作僵硬如原木,但仍冲锋不止,视死如归,让敌军肝胆俱裂。于是联合国军士兵用“原木”来称呼让他们震惊不已的中国军人。

11.请简述本文的写作目的。(2分)

【答案】本文的写作目的是论证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解析:此题考查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把握。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论证本文的标题“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12.请分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分)

【答案】第⑤段举了抗美援朝的例子来论证了战争中精神因素的重要性,增强了说服力。

解析: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解题时,首先应清楚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13.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3分)

精神上有了“恐高症

...”。

...”,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高点

【答案】“恐高症”原指因害怕高处而出现眩晕的症状,在这里指在战场上的蛾±因害怕敌人的武器装备而产生的畏惧心理;“制高点”原本指在作战时占领最高地形-在这里指精神上的优势。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赏析能力。词语赏析要先理解其本意,再联系文本解释说明。

14.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第⑥段的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

进攻意大利时,为了出奇制胜,拿破仑派了一支部队翻越高山,经过一条冒险的“死亡之路”。每当部队遇到特殊困难,雄壮的冲锋号声就会响彻群山之巅。尽管在危险的攀登中到

处充满了障碍,导致部队被拉长到30公里,但始终没有一个士兵掉队。四天之后,这支部队犹如神兵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平原。

【答案】第⑥段主要观点是:在战争中要有必胜的信念-要有战斗意志,重点不在于克服困难。殴此不艟证明。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论据与论点关系的把握能力。解愿时,应先认真分析论据,然后梳理选文的观点,最后辨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15.通读全文,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

A.文章开头引用拿破仑的名言,是专门为了引出本文的论题:利剑与精神。

B.本文论证思路清晰:第①段提出问题,②至⑥段分析问题,⑦至⑧段得出结论。

C.作者认为,未来战争中,武器在战斗力要素中的比重会有所提升。武器是灵魂和主宰。只有武器装备完美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战斗力。

D.第⑧段画线句和第②段画线句的意思基本相同,结尾处又出现,是再次发出号召,强调新时代革命军人必须具有意志、血性和精神。

【答案】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议论文知识以及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的能力。A项是为了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B项应是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再进行论证,最后进一步强调本文的中心论点。C项从文章第⑦段可看出,作者的观点是人始终是武器的灵魂与主宰。

(三)阅读散文,完成16~20题。(共14分)

观秦兵马俑

①车驶过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菜,间或能看到青翠茁壮、逗人喜爱的麦苗。

②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幽情的地方。看到半坡,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想到汉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骊山当然让我想到周幽王和骊姬,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抬头一看,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

走过灞桥,我怎会不想到当年折柳赠别的名句和真挚不舍的友情呢?一看到终南山,那“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吟咏之声,就在我耳边响起。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而“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头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意阵阵。大明宫“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①”,我仿佛亲眼目睹当年世界首都长安的情景,大街上熙熙攘攘,在黄皮肤的人群中夹杂着不少或白或黑、衣着怪异、语言奇特的外国学者、商人、僧侣、外交官。……

③总之,在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耳旁响着、嘴里吟着美妙的诗句,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我既愉快,又怅惘;既兴奋,又冷静,中间还夹杂一点似乎是骄傲的意味。

④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

⑤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四匹铜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着铜车奔驰。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着这四匹马。看到这样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人们都不禁啧啧称叹,我心中那一点骄傲的意味不由得浓烈起来了。

⑥走进大厅,那真是硕大无比,目避、至少有几个足球场大。站在栏杆旁边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将军俑、铠甲武士俑、骑马俑等等,好像都聚精会神地站在那里,静候命令,一个个秩序井然,纪律严明,身体笔直,纹丝不动。兵俑中间间杂着一些马俑,也都严肃整齐,伫立待命。我原以为,这些兵俑都是一个模子里塑制出来的,千篇一律。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的面部表情几乎都不相同:有的像是在微笑,有的像是在说话,有的光着下颔,有的留着胡子,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没有发现一个愁眉苦脸的。我简直难以想象当年的艺术家是怎样塑制这些兵马俑的。这不叫它是宇宙间一大奇迹又叫它什么呢?

⑦我的思潮又腾涌起来,眼前幻象浮动,心头波浪翻滚。我仿佛看到前排坑道里的兵俑和马俑一齐跳动起来。兵俑跑在前面,马俑紧紧地跟在后面,有的兵俑骑上马俑,他们都在将军俑的率领下,奋勇前进。后排坑道里那些还没被完全挖出来的兵俑和马俑,有的只露出了头,有的露出了半身,有的直着身子,有的歪着身子,也都在那里活动起来。那高低不平的地面此时在我眼中忽然变成了海浪,汹涌澎湃。兵俑和马俑正从海浪中挣扎出来,奋勇地向前奔去。他们一飞出大厅,看到河山大地花团锦簇,人们意气风发,都大为惊诧与兴奋。他们边说边飞,浩浩荡荡,飞向骊山,飞向天空。

⑧这八百里秦川可真是一块宝地啊!几千年来,我们多少代人在这里胼手胝足②,辛勤耕耘,才收拾‘出如今这样的锦绣河山。现在在秦俑馆内,外国朋友,男女老幼,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说着稀奇古怪的语言,其数目远超过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那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现在更加浓烈起来了。

⑨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秦俑馆。此时天色渐晚,骊山山顶隐入薄薄的暮霭中,周围一片宁静。那浩浩荡荡的兵马俑队伍大概已经飞越了骊山,伴随我的心飞掠那八百里秦川。

(摘自《季羡林散文选》,有删改)【注】①冕旒(mian liu):这里代指古代帝王。②胼手胝足:手脚上因劳作而结满了老茧。

16.通读全文,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3分)

【答案】(1)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2)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3)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更加强烈

解析:(1)处应为地点,结合所见、所感得出。(2)为作者在小厅的所见,结合第⑤段

可以得出。(3)为作者在大厅的所感,结合前两空和第⑥段可以得出。

17.简要分析第④段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2分)

【答案】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在驶向秦俑馆路上的情形,引出下文对秦兵马俑的所见所感。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作用的理解和把握。由于是出现在文章中间,所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解答时,应写清承接上文什么,引出下文什么。

18.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与表达作用。(3分)

【答案】该句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同时从听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秦俑馆的期待和即将见到它的激动翻兴奋。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言特色及其表达效果的把握。分析句子的语言特色,首先判断句子是否使用了修辞、描写等手法,再结合文章主旨体会其表达作用。

19.文章标题为“观秦兵马俑”,但作者为何一开始详写了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所感,而并没有直接写“观秦兵马俑”?请结合文章主旨作简要阐释。(4分)

【答案】先写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内心的激动与崇敬,渲染了肃穆、庄严的气氛,由所见所感引出下文对秦俑的描写,能更好地表达作者对秦俑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情感逐步加深。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答题时,先分析文章主旨,再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0.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第①段的景物描写为全文定下了充满活力、兴奋昂扬的情感基调。

B.第②段末尾的省略号隐含的意思是:在西安,引发思古幽情的历史遗迹与脍炙人口的诗歌还有很多。

C.第⑥段末尾画线句强调的意思是“不知道到底要怎么称呼、评价那些兵马俑才恰当”。

D.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与第②段画线诗句表达的意境是不同的。

【答案】C

解析:画线句强调的是兵马俑给人的震撼,是宇宙间的一大奇迹。

三、作文(共60分)

21.围墙,有形无形,各种各样。开满鲜花的,引来朋友;钢筋水泥的,保护安全;无知的围墙,使人孤陋寡闻;冷脸的围墙,让你形单影只。围墙的里边,有你有我;围墙的外边,故事无限。走出围墙,可以领略世界沧桑的无限情怀。

请以“围墙外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21.略

解析:“围墙外边”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语是“外边”,“围墙”是处所,是对“外边”的限制。一是写作时要把着眼点放在“外边”的事物上,“围墙”只是铺垫,“外边”的风景才是重点,要不惜笔墨加以渲染,不然就会有偏题的嫌疑。二是耍认真阅读提示语,从中获得写作的启迪和灵感。提示语暗示学生可从“围墙”的有形无形两方面去构思文章,以此表现“围墙”外边的人生百态和人间冷暖。

常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参考答案

1.róng quán涵溯奠解析:此题考查书写汉字的能力。答题时,汉字书写要注意工整,注音要注意声调的位置。

2.BD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名著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名著阅读要求细读,把握主要人物、牢记关键情节,尤其是某些重要的细节,似是而非是很难猜对的。B项中如来授唐僧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为“斗战胜佛”,沙僧为“金身罗汉”。D项中智真长老将智深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不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而是因为大闹了五台山,没办法再收留了。

3.示例:《网络推手》主题:有些网红被网络推手炒红,但是没有什么真才实学。被人捧得越高,摔得自然也就越疼。解析:语言运用题的解题关键在于认真读题,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理清答题的思路。如本题要求“简要概括其主题”,答题时需要从画面内容尤其是其中的夸张之处来挖掘。

4.田家。全诗是围绕“田家”展开的,通过写“田家”的劳碌与辛苦来表达诗人对其的同情。解析:本诗选自《观田家》,本题要求在诗里找一个词语作为诗的题目,“一个词语”自然极大地排除了失误的可能;在诗里能用的词语也就有“微雨”“田家”“耕种”等。诗文的题目一般是其内容、主题和思想的概括,或是内容、主题和思想的载体,内容或情节展开的线索等,选定了词语,结合诗歌内容“简述理由”即可。

5.从国家层面来看,需要将这24节气列入一定的政策中;从社会角度看,需要加强各方面宣传,让24节气深入人心;从学校角度看,可以开展各种调查活动来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并传承;从个人角度看,主动学习了解相关内容。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24节气相关知识,这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思想资源,对人们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和帮助。

6.(1)采菊东篱下(2)暂凭杯酒长精神(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4)示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此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与积累。(1)一(3)题都是一般性默写填空,书写时,要注意字迹清楚。第(4)题要求的是“与父亲有关的古代诗、词、文中的名句”,而且还要是“连续的两句”,课内课外都可以,所以平时要注意积累。

7.(1)祭祀用的猪牛羊等。(2)军队溃败。(3)日夜。(4)请求兑现承诺的城池。(5)为国而死。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字词含义的理解和把握。前两小题是课内部分,相对简单。后三题是课外内容。“夙夜”可联系《出师表》中的“夙夜忧叹”,而“死国”可联系《陈

涉世家》中的“死国可乎”。

8.(1)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2)如果我能得到像蔓子那样的臣子,还要城池干吗!解析:翻译时,要注意翻译的规则与技巧:(1)连猜带蒙,力争读懂;(2)逐字解释,用词慎重;(3)查漏补缺,句意要通;(4)注意句式,内外兼工。

9.巴蔓子为了国家的安危能够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完整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使楚王敬佩。解析:本题主要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只要将巴蔓子的特点概括出来即可。

10.A解析:B项不是“通过描述楚王的言行”来刻画,而是对巴蔓子进行的正面描写。C项中乙文是为了刻画巴蔓子的人物形象。D项中巴蔓子的“自刎以死国”和诸葛亮的“兴复汉室”不能表达“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悲愤之情。

【参考译文】

【乙】周武王打败殷商后,把姬姓子弟分封在巴地,授予官职,在江州建都,成为南方诸侯的首领。周朝末年,巴国发生叛乱。将军蔓子性情刚毅勇猛,精通军事,日夜想办法平乱。于是向楚国请求军队支援,允诺给楚国三座城池。楚王最终救援了巴国,蔓子也亲自披上盔甲,拿起武器参战。巴国叛乱平定后,楚国的使者来要求兑现许诺的三座城池。蔓子说:“借助楚国的军力,消除我国的灾难,确实许诺给楚王城池,但巴国的土地不能分割。宁愿死,把我的头颅提给楚王谢罪,城池也不能给他。”于是自杀殉国,将头颅给了楚国的使者。楚王感叹说:“如果我能得到像蔓子这样的臣子,还要城池干吗!”于是用最尊贵的上卿丧礼的规格埋葬了他的头颅。巴国埋葬他的身躯,也用了上卿丧礼的规格。

11.本文的写作目的是论证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解析:此题考查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把握。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论证本文的标题“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12.第⑤段举了抗美援朝的例子来论证了战争中精神因素的重要性,增强了说服力。解析: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解题时,首先应清楚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13.“恐高症”原指因害怕高处而出现眩晕的症状,在这里指在战场上的蛾±因害怕敌人的武器装备而产生的畏惧心理;“制高点”原本指在作战时占领最高地形-在这里指精

神上的优势。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赏析能力。词语赏析要先理解其本意,再联系文本解释说明。

14.第⑥段主要观点是:在战争中要有必胜的信念-要有战斗意志,重点不在于克服困难。殴此不艟证明。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论据与论点关系的把握能力。解愿时,应先认真分析论据,然后梳理选文的观点,最后辨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15.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议论文知识以及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的能力。A项是为了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B项应是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再进行论证,最后进一步强调本文的中心论点。C项从文章第⑦段可看出,作者的观点是人始终是武器的灵魂与主宰。

16.(1)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2)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3)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更加强烈解析:(1)处应为地点,结合所见、所感得出。(2)为作者在小厅的所见,结合第⑤段可以得出。(3)为作者在大厅的所感,结合前两空和第⑥段可以得出。

17.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在驶向秦俑馆路上的情形,引出下文对秦兵马俑的所见所感。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作用的理解和把握。由于是出现在文章中间,所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解答时,应写清承接上文什么,引出下文什么。

18.该句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同时从听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秦俑馆的期待和即将见到它的激动翻兴奋。解析;此题考查对语言特色及其表达效果的把握。分析句子的语言特色,首先判断句子是否使用了修辞、描写等手法,再结合文章主旨体会其表达作用。

19.先写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内心的激动与崇敬,渲染了肃穆、庄严的气氛,由所见所感引出下文对秦俑的描写,能更好地表达作者对秦俑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情感逐步加深。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答题时,先分析文章主旨,再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0.C解析:画线句强调的是兵马俑给人的震撼,是宇宙间的一大奇迹。

21.略解析:“围墙外边”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语是“外边”,“围墙”是处所,是对“外边”的限制。一是写作时要把着眼点放在“外边”的事物上,“围墙”只是铺垫,“外边”的风景才是重点,要不惜笔墨加以渲染,不然就会有偏题的嫌疑。二是耍认真阅读提示语,从中获得写作的启迪和灵感。提示语暗示学生可从“围墙”的有形无形两方面去构思文章,以此表现“围墙”外边的人生百态和人间冷暖。

2017年上海卷语文高考试题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C)(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解释。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④常识解释并不总是奏效。出现月食是月亮被天狗咬了,就像月饼被咬一口就会却一块,这当然是常情。但天狗是为月食特设的:不咬月亮的时候它在干什么?为什么每次咬了月亮还必定吐出来?至于细致、系统观测到的现象,仪器观察和实验产生的结果,常识不知道这些事,当然更谈不上由这些事形成什么道理。理论家知道这些事情,而且特别关注这些事情,恰恰是因为常识不能为它提供良好的解释。异常的事情特别能显示理论的解释力。 ⑤理论的解释不是凭空而来。理论靠什么提供解释?靠讲道理。从何处讲道理?从常识。除了包含在常识里的道理,还能从哪里找到道理?还有什么我们能够理解的道理?理论家在成为理论家之前先得是个普通人,是个常人。爱因斯坦说的“科学整体无非是日常思考的精致化”,也是在这个方向上说的。

2017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江苏省淮安市2017年中考试卷 语文答案解析 一 1.【答案】(1)钻 yù (2)“艰” “坚” (3)传承 【解析】第(1)题“钻研”是常用词,注意“誉”与“眷”的区别。第(2)题,“艰”是“困难”的意思;“坚”是“牢固,结实”和“不动摇”的意思。作答此题时,要注意区别形近字、同音字。做第(3)题时要理解这两个词语意思的差别。“传承”是“更替继承”的意思;“传达”是“传告,使知道;向别人转述”的意思。 2.【答案】修改①:把“通过”或者“使”删去。修改②:将“提高人的修养”与“增长人的知识”位置互换。 【解析】第①句的病因是“成分残缺”,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是缺少主语;此题也可以用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进行辨析、修改。第②句是句序混乱,“不仅……而且……”表递进关系,所以应先说“增长人的知识”,再说“提高人的修养”。 3.【答案】(1)取消语句中所有的词汇。 (2)(运用反语)讽刺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生产的“科学研究”(科学家)。 【解析】第(1)题考查对作品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第(2)题考查作品的艺术特色。由此可看出,对名著的考查越来越细,注重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看是否真正仔细地阅读过,能否掌握名著中那些精彩、经典的情节。所以平时阅读时,我们一定要对其中的基本内容、主要人物、经典故事以及阅读认识和体会,进行分类归纳,拟出考点图表,帮助记忆。只要调动平时对名著阅读的积累,就不难得出答案。 4.【答案】必答题:(1)关山度若飞 (2)长河落日圆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铁马冰河入梦来 (5)听取蛙声一片 (6)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选答题:(7)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8)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解析】除了第(6)题外都属于记忆型默写。第(6)题抓住“环境优美”一词就不难答出。其他句子在默写时应注意易混字,如形近字、同音字、通假字等。如“度”不要写成“渡”;“圆”不要写成“园”;“霄”不要写成“宵”;“含”不要写成“寒”。 二 5.【答案】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途穷的氛围,烘托诗人内心的离愁。 【解析】“白日斜”是写太阳的,属于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是描写景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境遇、心情,就可以顺利作答。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之时,除了愁肠百结,也表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以及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多种复杂情绪。 6.【答案】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新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解析】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把它说成是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可见其对新生命的赞美与呵护;这句诗也隐喻了诗人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可见诗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7.【答案】吴将/皆欲迎击之 【解析】准确断句,必须正确理解句意。该句“吴将”是主语,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皆欲迎击之”是主语“吴将”的行为。明确这些,该题就迎刃而解了 8.【答案】(1)击鼓、击鼓进军 (2)充满、旺盛、士气正旺盛 (3)战胜、攻克 (4)一起、都 【解析】要结合语境解释词义,联系自己所学的知识答题。如:第(1)题的“鼓”是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第(2)题的“盈”可以根据所在句子的意思判断,“盈”和“竭”是一对反义词,本句的意思为“他们的士气已经丧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第(3)题“克”的意思和《曹刿论战》“故克之”中的“克”意思一样;第(4)题“并”的意思和《陈涉世家》“并杀两尉”中的“并”意思一样。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江苏省南京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标准解析1)(精校版)

江苏省南京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 一、 1.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名言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答案】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解析】试题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的汉字临摹书写能力,难度不大。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拼音。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jìng 的,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多么美丽,多么安xiáng ,岁月静静的流淌。 (1)止jìng(2)堤上(3)安xiáng。 【答案】境Dī 详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时要读懂上下文,结合语境的意思,填写正确的字形。 所以根据句意填写字形至关重要。 “止境”不要写作“止敬”;“堤”不要读作“tī”;“安详”不要写作“安祥”。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3.用诗文原句填空。 (1)少壮不努力,(汉乐府《长歌行》) (2)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3)黄鹤一去不复返,(崔颢《黄鹤楼》) (4),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5),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谁道人生无再少,(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7),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8)唐果同学爱用古诗句劝解别人,梦凡抱怨身处闹市难得清静,唐果就用劝她,宁馨要转学到海南省,临行前依依不舍,唐果就用海劝她。(依次用陶渊明《饮酒(其五)》,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填空) 【答案】 (1)老大徒伤悲(2)江春入旧年 (3)白云千载空悠悠 (4)长风破浪会有时

2017上海语文春考卷(含答案)

2017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应用 l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周邦彦《苏幕遮》) (2)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 秦风·蒹葭》) (3)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王维《终南山》诗中运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联是“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跑步健身,坚持一段时间后想放弃,以下句子适合用来激励他的一项是(A)。(2分) A.行百里者半九十。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D.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班干部改选,小洁被选为班长后发表感言,以下用语得体的一项是(B)。(3分)A.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将翻开新的一页。 B.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会尽心尽力,做好工作。 C.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乐意为大家效犬马之劳。 D.很荣幸当选班长,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6分) 天开图画即江山王风 ①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天然”就是自然而然。“天”与“人”是一组对举的概念,二者同为创造者。“人”在创造,“天”更在创造。大自然的自我创造,称为“天工”,与此相对的“人工”,通常认为是远远不及的。而对于人的创造,最高贵的赞美就是“巧夺天工”。与此相类,大自然的声响被称为“天籁”,对于人间的歌唱,其最高赞美也就是用这个词来形容。 ②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人格在山水中获得共鸣,这种人与山水的关系延续至今。音乐中大量的是对大自然的抒写,古代最著名的器乐曲,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引发了千古的赞叹和惆怅。人与人,借助音乐描摹的山水达成最高的和谐,正是中国文人精神的一个缩影。 ③魏晋是中国文学艺术的自觉时期,以自然为题材的山水诗和山水画蓬勃而出,并延续至今,形成诗画中最引人注目的传统。开创山水诗的谢灵运好游,曾经惊动地方官,以为山贼。人的情感与山水相通,则以山水为友。唐代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都不将山水看作客体。 ④至于山水画,最早的文献也出自东晋。画家宗炳,因为老病,不能亲历山水,所以图绘下来以了却山水之思,山水画就成了真山水的替代品,可供“卧游”。中国山水画,固然有不表现人之活动的纯粹山水,但更大量的,则在山水间绘有或行或卧、其小如豆的高人雅士,以及结于山坳水滨的几椽草庐茅屋。在古人的观念中,这是人与自然的最高和谐,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离开了人,虽然完整,但那是寂寞而缺少生命的。山水画集中了画家对山水的观察和想象,移于尺幅间,石涛山水卷轴所钤“搜尽奇峰打草稿”正是中国艺术的真精神。也就是,从发现到创造,人可以集自然山水之美于画幅,咫尺千里,条挂厅室,朝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南京市联合体2017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南京市联合体2017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2017.04 一(26分) 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或行楷抄写下面的句子。(3分)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黝.( ▲ )黑 袅袅. ( ▲ )烟云 真d ì( ▲ ) 一代天ji āo ( ▲ ) 3.用诗文原句填空。(9分) (1)蒹葭苍苍, ▲ 。 (《诗经》) (2)谁言寸草心, ▲ 。 (孟郊《游子吟》) (3 ) ▲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4)但愿人长久, ▲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 ▲ ,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 (6)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 。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7)“ ▲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 (8)“四十年春秋,绚烂了几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头发。”这句礼赞退休教师支老师的话语,令人想起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两句诗:“ ▲ , ▲ 。” 4. 下列对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 )(2分) A.《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小说大量使用北京口语,读来亲切自然、朗朗上口。 C.《西游记》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吴承恩所作,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 D.《威尼斯商人》《鲁滨逊漂流记》《简·爱》都是英国作家的作品,作者分别是莎士比亚、丹尼尔·笛福、夏洛蒂·勃朗特。 班级仿照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8分) 【认识《朗读者》】 5. 请结合网友的评论,为《朗读者》这个节目写一段推荐语。(3分) 伶熙紫杉 所有的选择都不如徐静蕾的一颗《奶奶的星星》——她结合自己的故事,为去世多年的奶奶 朗诵作家史铁生的经典散文《奶奶的星星》,字字入心,几度哽咽,瞬间戳中万千心灵…… panyue1997 《朗读者》这个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很好,每个朗读者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心弦的故事, 每一个故事都令我泪流满面。 kid.666 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不懂什么朗读技巧,但是他们那蕴含着感情的声音却不停地撞 击着我的心灵。 ▲ 【出彩“开场白”】 6.下面文字是某一期《朗读者》的一段开场白,请修改画线句,使之和前面两句的句式一致。(2分)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直面厄运,永不退缩,是海明威的选择;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及问题详解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知识积累与语言运用 10分 1.根据要求填写诗句。(按题记分,一共6分) (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一诗中想象别后重逢时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荀子的《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运用比喻,由琴声想到珠玉声的诗句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4)“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是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的名句。 2.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 (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2分) 道家意境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物我不分的意境。庄子说:“万物与我为一。”在道家那里,真正有一种澄心观物的超越的态度,①物与我、人与自然也真正地融为一体了。②儒家凸显主体(我)的地位,③在儒家那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单向的;④道家则是淡化主体(我)的地位,在道家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双向对话和交流的关系。另一种是无我意境。道家贵无,在他们看来,既无本体,也无主体;既无物,又无我。⑤在艺术中,⑥衍生出无我意境来了。陈来先生说,庄子、陶渊明体现了无我之境。蔡报文先生也说:“‘无我之境’就是‘庄学之意境’。”此类意境属老生常谈,故不举例。总之,陶渊明、李白等人的诗境是道家意境的杰出代表,山水诗、玄言诗、山水画中亦多有道家意境。 (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D)(2分) A.阁下亲自莅临指导,我倍感尊贵。 B.小明,要多向老师同学不耻下问,这样学习才能提高。 C.老李,家母古稀之庆,我特来恭贺! D.张兄,奉上拙著一本,敬请斧正。 二阅读与鉴赏 7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7分) 给“直升机父母”的七条忠告 南桥

完整版2017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名著导读

2017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名著导读 一、【2017年江苏省常州市】 2.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神魔小说,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歌颂了取经人百折不挠的精神。 B.取经成功,观音菩萨授唐僧为“金蝉子”,孙悟空为“金身罗汉”,猪八戒为“天蓬元帅”,沙僧为“斗战胜佛”。 C.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被发配到江州,一日乘酒兴写下“反诗”,因此被抓,下到死囚牢中,最后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救出宋江。 D.鲁达打死镇关西后东奔西逃,智真长老收留了他,赐他法名“智深”,为了更好地保护他,智真长老又将他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 E.格列佛为利立浦特王国立下了大功,但后来得罪了皇帝,皇帝坚持要将他砍头,还对他用可耻手段扑灭寝宫大火的事怀恨在心。 【答案】BD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名著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名著阅读要求细读,把握主要人物、牢记关键情节,尤其是某些重要的细节,似是而非是很难猜对的。B项中如来授唐僧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为“斗战胜佛”,沙僧为“金身罗汉”。D项中智真长老将智深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不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而是因为大闹了五台山,没办法再收留了。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2017年江苏省淮安市】 3.下面文字,回答相关问题。(6分) 大家认为这种改革不但对于身体健康有益,同时,对表达思想更加简练也有好处。因为大家都很清楚,我们说出一个词来多多少少都会侵蚀肺部,结果也就缩短了我们的寿命。 …… 这种发明还有一大好处:它可以作为一切文明国家都可以通晓的共同语言,因为各国的....货物、器具大体相同或者类似,所以他们的用途就很容易了解。这样,驻外大使尽管完全 不懂外国语言也有资格和外国的亲王、大臣打交道。 (1)加点词语“这种发明”在这部作品中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答案】取消语言中的所有词汇。

南京市联合体2017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有答案

联合体2017年中考模拟试卷(一)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26分) 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或行楷抄写下面的句子。(3分)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黝( ▲ )黑 袅袅( ▲ )烟云 真dì( ▲ ) 一代天jiāo ( ▲ ) 3.用诗文原句填空。(9分) (1)蒹葭苍苍, ▲ 。 (《诗经》) (2)谁言寸草心, ▲ 。 (孟郊《游子吟》) (3) ▲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4)但愿人长久, ▲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 ▲ ,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 (6)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 。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4. 下列对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小说大量使用北京口语,读来亲切自然、朗朗上口。 C.《西游记》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吴承恩所作,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 D.《威尼斯商人》《鲁滨逊漂流记》《简·爱》都是英国作家的作品,作者分别是莎士比亚、丹尼尔·笛福、夏洛蒂·勃朗特。 班级仿照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8分) 【认识《朗读者》】 5. 请结合网友的评论,为《朗读者》这个节目写一段推荐语。(3分) 伶熙紫杉 所有的选择都不如徐静蕾的一颗《奶奶的星星》——她结合自己的故事,为去世多年的奶奶朗诵 作家史铁生的经典散文《奶奶的星星》,字字入心,几度哽咽,瞬间戳中万千心灵…… panyue1997 《朗读者》这个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很好,每个朗读者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心弦的故事,每一个 故事都令我泪流满面。 kid.666 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不懂什么朗读技巧,但是他们那蕴含着感情的声音却不停地撞击着 我的心灵。 ▲ 【出彩“开场白”】 6.下面文字是某一期《朗读者》的一段开场白,请修改画线句,使之和前面两句的句式一致。(2分)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 ▲ ▲ ▲ ▲ ▲ ▲ ▲

2017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7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2)___________,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___________·登建康赏心亭》) (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2分) A.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_________________,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常识和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空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呢?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作“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判断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

2017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常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指定方格内。(2分) “融”()获选2017年“一带一路”主题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汉字对更好地诠()释“一带一路”战略所倡导的共融共赢的精神内hán()有天然优势。为了追sù()仓颉造字以来的汉字历史,diàn()定“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基础,举办者发起了这次年度汉字征选活动。(改自《半月谈》) 2.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神魔小说,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歌颂了取经人百折不挠的精神。 B.取经成功,观音菩萨授唐僧为“金蝉子”,孙悟空为“金身罗汉”,猪八戒为“天蓬元帅”,沙僧为“斗战胜佛”。 C.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被发配到江州,一日乘酒兴写下“反诗”,因此被抓,下到死囚牢中,最后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救出宋江。 D.鲁达打死镇关西后东奔西逃,智真长老收留了他,赐他法名“智深”,为了更好地保护他,智真长老又将他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 E.格列佛为利立浦特王国立下了大功,但后来得罪了皇帝,皇帝坚持要将他砍头,还对他用可耻手 段扑灭寝宫大火的事怀恨在心。 3.下面是漫画《网络推手》和<自得蔫乐》,请选择其中一幅,简要概括其主题。(2分) 我选择的漫画是《》主题:

4.从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这首诗里选一个词语作为诗的题目,并简述理由。(3分)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农耕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饥勤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5.“24节气”申遗成功,但是“非遗可能死在博物馆中”却成为专家们的一大担忧。请紧扣材料,为动态传承“24节气”文化出谋划策。(4分) 材料一:2016年11月,“24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4 节气有着2700年的历史,是气象“活化石”,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的申遗成功唤起了国人的 文化自觉,中华文化又多了一项被世界认可的文化遗产。 材料二:“冬至饺子夏至面”“清明风筝谷雨花”,诗意的节气概念已经成为民俗文化的有效载体,24节气集天文、历法、农事、民俗于一身,至今还深深影响着中国以及周边很多国家人民的生活。 材料三:但是专家说,联合国有关公约不仅看重非遗的实践价值,也看重其创新传承,24节气可被记忆和品读,但创造性传承与发展却困难重重!自豪感固然需要,但文化背后的科学精神与科学信仰如何弘扬?网上把清明节译为Tomb - Sweeping Day(扫墓的日子),很明显,这个翻译并不准确,外语翻译和准确对外交流的问题能解决吗?公众到哪里、去向谁咨询学习非遗的有关知识?跟24节气有关的文化、旅 游商品开发状况如何?中学生不喜欢这些古董文物怎么办?(采自《中国行业资讯网》等)6.默写。(6分) (1),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今日听君歌一曲,。(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今天是父亲节,请写出与父亲有关的诗、词、文中的名句(连续两句):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校对版)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校对版)

2017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2),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的《·登健康赏心亭》 (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 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

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

江苏省苏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平江路,这一条_____( mián)延数里的老街,在漫漫的岁月里,散发着浓_______(yù)的市井生活气息。路只有窄窄的两米来宽,两边粉墙黛瓦,河街相邻,典型的苏式街巷。大大小小的石板铺就的路面,清幽幽的,走在上面像是踏着悠悠岁月。石板上深深浅浅的印迹,似乎在静静地_______(sù)说着千百年来苏州人闲______( shì)雅致的生活。 ①_____( mián)延②浓____(yù)③____(sù)说④闲_____(shì) 2.下边的宣传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4分)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②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 ④_____________ ,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⑤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⑥子日:“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论语》)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⑧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4.名著阅读。(5分) (1)鲁智深原是经略府的提辖,他被逼上粱山与林冲有什么关系?请简要说明。(2)取经路上,孙悟空因和唐僧产生矛盾曾三次离开。其中哪一次是他主动离开的?后来又是怎样回到唐僧身边的?请简述。 5.阅读下边一段文字,用几个短语概括昆曲的特点(其中至少一个是主谓短语),含标点不超过40字。(3分) 昆曲,如一坛经年温醇的美酒,缓缓地在舞台流淌而出,道不尽的良辰美景,说不完的哀艳沧桑。载歌载舞如行云流水,典雅的词,婉转的曲,在丝竹声乐里,在亭台水榭上,在小桥流水间,舒徐缓行。遥想当年,一到中秋,苏州人便倾城而出,在虎丘曲会,“唱者千万,鼓吹百十处”。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元朝末期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昆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一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4页) 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南京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28分) 1.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名言。(4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拼音。(3分)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j ìn g 的。”“春天,堤.( )上繁花如锦幛”;“秋天,银线似的蛛线在牛角上挂着”……多么美丽,多么安xi án g ,岁月静静地流淌。 (1)止j ìn g (2)堤. ( )上 (3)安xi án g 3.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 (汉乐府《长歌行》) (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3)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4)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5)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 [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7)“____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 (8)唐果同学爱用古诗句劝解别人。梦凡抱怨身处闹市,难得清静,唐果就用“____________”劝她;宁馨要转学到海南省,临行依依不舍,唐果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她。[依次用陶渊明《饮酒(其五)》、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填空] 4.下列作者、课文及其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 .司马迁—《陈涉世家》—《史记》 B .吴敬梓—《范进中举》—《儒林外史》 C .鲁迅—《社戏》—《朝花夕拾》 D .纪伯伦—《浪之歌》—《泪与笑》 5.从备选词语中选择填空。(3分) 漫步语文世界,常能欣赏到一幅幅理想的生活画卷。这里,(1)_______有重山 那边波涛喧腾的大海,(2)_______有夹岸挑花引路的世外桃源……(3)_______生活的理想如此光明美好,我们就没有理由不为之努力奋斗。 (备选词语:只有、不仅、况且、可是、而且、既然) 6.托物言志是文人常用的方法,如《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便是托“莲”言志。请从“青山”“白云”“旭日”中任选一个,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3分) 我选_______,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三段文字引发了你什么感想?请用一句话写下来。(3分)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 (冰心《谈生命》) 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约50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 (《严春友《敬畏自然》)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 (朱长超《月亮上的足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38分)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