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根治型拔罐原理 精品

根治型拔罐原理 精品

根治型拔罐原理 精品
根治型拔罐原理 精品

根治型拔罐原理(转帖)

根治型拔罐的产生(转自中国拔罐网)

最近几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各种医疗器械不断涌现,新型的拔罐器具也在不断出现,促进了拔罐疗法的发展。新型的拔罐器具一般都是负压罐,由抽气罐演变而来。现在各种负压罐已逐渐成为拔罐疗法的主要罐具。

常见拔罐疗法使用的留罐,一般认为只要达到充血性罐或瘀血性罐即可,上罐5~15分钟。可是在这短短的几分钟之内,也有许多口才的皮肤表面出现水疱以及其他一些现象。当患者使用火罐出现水疱时,就误以为是火烧的疱。负压罐出现以后,患者使用负压罐的时候也出现水疱现象。

面对应用火罐治疗中所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人们不是回避它,而是主动地去认识它。人们不是阻止水疱的产生,而是在水疱产生以后观察人体的反应。观察中发现在产生水疱以后,患者疾病缓解的程度更大,如将水疱挑破进行一番处理,接着又进行“重罐”,这样,治疗效果甚佳。人们通过实践经验和观察到的规律,在中医经络学说的指导下,总结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甚佳的根治型拔罐疗法,使之运用到医疗实践中去。更有一些勇敢的患者,首选在自己身上运用

这种疗法,并收到意想不很好的治疗效果。

古时就已有过与根治型拔罐疗法相同的拔罐疗法。唐代王焘在《外台秘要》一书中,就阐述过这种方法:“患(肺痨之类)等病必瘦,……, 即以墨点上记之,取三指大竹青筒、长寸许,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如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水……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

治疗患者的疾病,在第一次上罐以后,还要“重角之”、即重复上罐的意思。这样,罐口部位出现黄白赤脓水,接着有脓水流出,经过多次重罐,恶物才能被拔净,病就痊愈了。重罐的过程也是根治型拔罐疗法的基本治疗过程。

根治型拔罐疗法的特点

由于根治型拔罐疗法需要“重罐”,由此带来了与常见拔罐疗法所不同的特点。

一、

拔罐与针灸法的比较

拔罐疗法与针灸疗法虽然同属一个学科,但是它们也有不同之处。

拔罐法的罐口部位是一个部位,一个范围,而针灸部位

是一个穴位,一个点。针灸穴位较难被大多数人掌握,而罐口部位比较容易被记忆。针灸的针法需要长期训练,而拔罐法的操作可以很快熟练掌握,在民间许多普通人已经很熟练地掌握了上罐技法。针法要求准确掌握进针穴位泊位置和深浅等手法,拔罐法则要求掌握上罐

时吸力的大小和留罐时间的长短,也就是要掌握拔罐的“火候”。针灸和拔罐是一家,有条件的用针灸加拔罐的方法。不会针灸,也可以单独使用拔罐法,同样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这就解决了大多数人不能自我治疗的难题。这是根治型拔罐疗法的第一个特点。

采用根治型拔罐疗法治疗时,出病的速度与上罐时吸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留罐时间的长短成正比。上罐时吸力越大,病气排除的速度越快,留罐时间越长,排除的病气越多。

根治型拔罐疗法要求吸力越大越好,以患者能承受的最大吸力为准,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要求罐内皮肤被吸起的高度达到2~4㎝以上为佳。

二、

留罐的持续时间

根治型拔罐疗法的留罐,与常见病拔罐疗法有着显著的不同。《灵枢·营卫生会篇》一文中说:“人受气于谷,……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卫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这段话告诉我们,人体内气血沿经脉运行一周

拔罐疗法的基础知识

拔罐疗法的基础知识 1.现代拔罐的发展 (2) 2.拔罐适应什么样的人群 (2) 3.拔罐禁忌的人群 (3) 4.几种常规拔罐疗法 (4) 5.拔罐时体位的选择的原则 (5) 6. 拔罐疗法的选穴原则 (6) 7.什麽是阿是穴 (7) 8.拔罐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 (7) 9.能使拔罐治疗效果更好的诊断点 (12) 10.拔罐的操作步骤 (12) 11.拔罐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3) 12.拔罐时为什么会充血、瘀血 (14) 13.拔罐后起水泡 (14) 14. 拔罐后皮肤渗出物不同 (15) 15.拔罐后皮肤温度的改变 (15) 16.相对于其他疗法,拔罐疗法有什麽主要的特点 (15) 17.中医学对拔罐作用的认识 (16) 18.拔罐疗法常用的部位和穴位 (16) 19.拔罐常用的穴位 (18) 20.常见病的走罐路线 (18) 21.拔罐可以预防晕车晕船 (19) 22. 拔罐能预防保健 (19) 23.拔罐有利于美容 (20) 24.重罐产生疼痒感是怎么回事 (21) 25. 拔罐过程中的病灶反应 (21) 26.罐口部位表面情况分析 (22) 27.重罐 (23) 28.拔罐的作用 (23) 29.拔罐为什麽能治病 (24) 30.弄清除病因再拔罐 (25) 30. 罐斑的认识 (26) 31. 拔罐用于保健强身常用穴位 (27) (还要注意细分)

1.现代拔罐的发展 纵观历代拔罐用具,虽经数千年,亦仅只兽角、竹罐和罐、金属罐四种,其中兽角早在唐宋就已逐渐淘汰,金属罐,因其价格贵,又有传热快,易烫伤的缺陷,实际上并未在临床上推广。现代,除了继承传统的拔罐用具外,已创制出很多新的器具,诸如玻璃罐、橡皮罐、塑料罐及穴位吸引器等。特别是玻璃罐及塑料罐,应用最广,似有取代传统工具之势。 在拔罐操作方法上,更为古人所望尘莫及。如以吸拔的排气法分,有利用火力排去空气的火罐法,包括闪火法、投火法、架火法、滴酒法等等;有利用煮水排去空气的水罐法;有利用注射器或其他方法抽去空气的抽气罐法。如以吸拔的形式分,又有单罐、排罐、闪罐、走罐之别。另外,近年来,拔罐与其他穴位刺激法结合运用日趋增加,其中不少已成有机整体,如用中草药煎煮竹罐后吸拔,或在罐预行贮盛药液吸拔的药罐;在针刺过的部位或留针处古代应用拔罐法治疗的病症十分局限。近几十年来,拔罐疗法已经普遍应用于、外、妇、儿、五官各科病症。据我们对1950年至1990年四十年间大陆公开出版的医学杂志统计,发表有关拔罐疗法的临床报道,就有二百余篇之多。所涉及的病症达五十二种。其中既有急性病症,诸如急性阑尾炎、胆绞痛、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腰扭伤、带状疱疹等,也用于治疗某些为现代西医所束手的疑难病症,如牛皮癣、红斑性肢痛症、遗尿等。对其中不少病症取得了颇为独特的效果。 为了客观验证拔罐疗法治疗效果的可靠性,大多数拔罐适应症都积累了较大的样本,以表明其的可重复性。如神阙穴拔罐治疗急性荨麻疹,近几年就有多家报道,总共例数达数百例之多,平均有效率超过90%。有的学者,还从临床研究的角度出发,选择有关实验指标,进行对照观察,以证实其疗效的可靠性。如支气管哮喘,针刺拔罐治疗前后肺功能各项测定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1~P<0.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极为显著(P<0.001)。这些都显示拔罐疗法的科学价值。 2.拔罐适应什么样的人群 拔罐疗法因其操作简单方便,经济,患者无痛苦,疗效显著,而在民间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并着它的适应围十分广泛,凡针灸,按摩疗法使用额度疾病均可进行拔罐治疗。 例如以下各科诸多疾病均可进行拔罐治疗,而且见效快,疗效显著。

拔罐原理、作用、方法和禁忌

拔火罐的原理、作用、方法及禁忌 一、拔罐法的作用: 拔罐疗法主要用于风湿痛、老寒腿、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痹痛”筋骨酸楚、伤风伤寒所致的感冒头痛、腹痛及哮喘等症有治疗作用。如人到中年,筋骨疼痛显然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寒湿诸邪入袭而留驻于骨关节,加上中年之后其气渐衰,血行缓慢,血不运而通行不畅以致诸证渐出。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通络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火罐用在人体穴位上,可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疾病。 二、拔罐的原理 当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毒、外伤的侵袭或内伤情志后,即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病理产物,如淤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火等,这些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中医认为拔罐是通过罐内负压的作用打开毛细血管及毛汗孔,使局部产生收缩和冲挤的相互作用,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而致淤血,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排出体外,达到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从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调动人体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拔罐的斑印及颜色的定义: 1、罐印红而暗,表示血脂、血压高,或有温热之邪。 2、罐印微白,触之不温,多为经寒血虚,证见体乏无力,面色无华。 3、罐体内壁有水气兼见水泡者,表示该部位有湿气,为常期涉湿或穿潮湿衣服有关。 4、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一般为寒凝血瘀,为风寒流注于皮下经络。 5、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双虚或气血阴阳不调。 6、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不一,表示气滞血瘀,经行不畅。 7、罐印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多表明患者有虚寒症,气血不宣所致皮表不得儒养。(白而无色多表示局部中层、 深层神经系统应不良)。 8、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经行不畅,有血瘀现象。 9、罐印出现水泡和水珠状,表明患者体内湿盛或因感受潮湿而致病,或属炎性水肿,如果拔罐后水泡色呈血红或 黑红色,为久病湿夹血瘀的病理反应,为经逆。 10、罐斑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现象,触之微痛,证见身体发热伴有头晕目眩者,表明患者热毒阳盛伤阴,阴血 亏损。 11、如罐斑出现紫红或紫黑色伴有丹痧瘀斑和发热现象,表明患者有淤血此为阳盛伤阴,为肝气郁结涉及脾血受 统不正,可见所触肌肉均有疼痛感。 12、罐斑如出现微痒或出现皮文,多表明患者患有潮湿、风邪入表症。 13、常见的罐斑有潮红、紫红或紫黑色淤斑,小点状紫红色的疹子。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和凉感。皮肤的 这些变化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可持续一至数天。 14、一般正常健康者罐色红白隐隐,触之微温,无太大皮表疼痛感。 三、拔罐方法: 1、辩证施治:拔罐不像针灸那样对穴位定位要求十分准确,主要是点、线、面结合的问题,通过中医的虚、实、 寒、热辨证,选择一些经络所过或经气聚集的部位。 治疗头痛,一般都配合取穴治疗,这时就要分清症候,在太阳穴和督脉大椎、风府、陶道穴拔火罐,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偏头痛伴有眩晕眼花、耳鸣者,可选风池、天窗、肩中俞;高血压性头痛可选双太阳、安眠、血压点、哑门、印堂;颈项活动不便者取新设、肩中俞、肩外俞加风池、百劳;伴有上肢症状者加颈臂、肩贞、天宗、肩后、抬肩、肩廖、巨骨。 2、拔罐用多少个合适? 先少后多,首次拔罐,一般控制在每批3——5个,待适应后渐渐增加,最多一次可达20——30个。 3、罐径大小:视身体部位而异,如背部腿部和腹部,可用大口径的罐子,其他面积小的部位则可用小口径的罐子。

(整理)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 【健康理念】:好轻松?好健康?好生活 中华好轻松拔罐疗法—主病病症与选穴 症状穴位 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 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 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 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 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 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 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 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 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

根治型拔罐疗法

根治型拔罐疗法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患者自身调节功能的措施 经络学说中,奇经八脉的作用如同湖泊,对十二经脉这个大江大河起溢蓄调节的作用。治疗病人,也应该帮助他加强自我调节的功能,对于一些慢性重病患者,更要如此。人之所以患病不愈,相当重要的原因是自身调节功能没有很好地起作用,所以治疗时,首选要考虑疏通奇经八脉。因为八脉中只有任督二脉有自己的腧穴,所以要首选疏通任督二脉。二脉之中,又应先疏通督脉。 督脉之中,以大椎穴和腰俞穴所在的部位最为重要。十二经脉中的六条阳经皆经过大椎。因此,大椎区常常是医治各种疾病不可缺少的上罐区域。腰俞区位臵在五脏六腑的下端,即腰中区,也是首选的上罐区域之一。热火在上,寒湿在下,一上一下,辩证施治,这两个区域对疏通督脉,增强人体自我调节功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尾闾穴,即尾根区,对帮助疏导任脉有很大的作用。人们常常在胸前上罐不方便,因此可在尾闾区上罐,以帮助疏通任脉。 二、减轻患者疼痛的措施 因为根治型拔罐疗法有疼痒特点,在进行治疗前要考虑尽量减少上罐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影响。比如不要影响人们的行走、休息和工作,同时又要考虑把患者的疼痛感降到最低程度,然后确定上罐位臵。 人之四肢,用来行走、工作和劳动,尽量不要上罐。如需上罐,也只能考虑充血性罐和瘀血性罐;人之头部,头发密,范围小,只宜针灸,也不宜上罐;人之胸腹,皮肉松嫩,上罐时疼痛较重,非必要

不宜先上罐;人之背腰,尽量不同时上满罐,否则影响躺卧休息。 人之背腰,肌肉平坦紧凑,各脏腑之俞穴皆在背腰。奇经八脉之督脉在背正中的脊椎线上。各脏腑皆在背腰对应有相应的上罐区域,如肝区、肺区、脾区、肾区、胃区等。在背腰两侧轮流上罐,既不影响人们的工作休息,又能减少治疗时的疼痛。背腰是根治型拔罐治疗时的首选区域。 如果先在前胸开罐产,体内垃圾和病气在胸腹前排得多,疼痛当然比在背部、腰部开罐要重。先让体内垃圾和病气在部分通过背腰部排除,不使体内垃圾和病气在胸腹部游走,就可以使患者少受疼痛。其他位臵的选择也要依据这个道理。这也是为什么任督二脉先疏通督脉的原因。从治疗作用上讲,二脉谁先疏通都是一样的,但胸腹肌肉疼痛感较强,后背疼痛较轻,所以先疏导督脉,让体内垃圾大部分先从督脉排出。待体内垃圾大部分排出后,再开任脉的罐口,这样,病从任脉罐口部位排出的量就少,任脉上罐次数减少,疼痛自然可以减轻许多。 三、病气外排时的分流措施 人体气血是沿经络周而复始地运行,体内垃圾和病气外排也要沿着这经络从罐口部位向外排。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垃圾数量也会增多,所患疾病也可能不止一种,如果只从一个罐口部位排出,可能拥挤不堪,需要时间也长,以致发生红肿、疱等现象。若罐口选择其他合适的部位,疼痛较轻的部位还好,若选择在肌肉松嫩,行动不便之处,则可能给患者增加疼痛。这时,就应该选择其他合适的部

拔罐的主要原理

拔罐的主要原理 (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体,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运行气血,沟通机体表里、上下和调节脏腑组织活动的作用。它通过罐体过缘的按压及负压的吸吮,刮熨皮肤,牵拉、挤压浅层肌肉,刺激经络、穴位,循经传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以达到通其经脉,调整气血,平衡阴阳,祛病健身的目的。 (二)双向调节异病同治 拔罐疗法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和独特的功效,在取穴、操作等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大椎穴刺血拔罐法,既可治疗风寒感冒,又可治疗风热感冒,还可用于内伤发热;既可治疗高血压、头痛等内科疾病,又可用来治疗顽固性荨麻疹、痤疮等皮肤科疾病。许多临床研究都证明,拔罐的双向调节与疾病的好转是一致的。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使用拔罐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 1、平衡阴阳。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发热是阳气盛实的表现,而寒战恶寒是阴气盛实的症状,在大椎进行拔罐能够治疗发热的疾病,而在关元进行则能治疗寒性的疾病。 2、调和脏腑。拔罐疗法通过结经络、穴位局部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使体表穴位产生充血、瘀血等变化,穴位通过以通过经络与内在的脏腑相连,从而治疗各种脏腑疾病。 3、疏通经络。拔罐疗法通过其温热机械刺激及负压吸引作用,刺激

体表的穴位及经筋皮部,而穴位及经筋皮部是与经络密切相连的。所以,拔罐能够疏通经络,使营卫调和,祛除经络中的各种致病的邪气,气血畅通,筋脉关节得以濡养、通得,从而治疗各种疾病。 4、协助诊断。通过观察所有拔罐后体表的变化可以推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及与内脏的关系。 5、祛除病邪。拔罐疗法因为以负压吸拔体表的穴位,不但能够开腠理、散风寒,而且还能调整脏腑经络的作用,鼓舞人体的正气,也有助于体内致邪气的排出。 拔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价廉高效安全实用:拔罐疗法治疗疾病,操作简单,一般不会出现副作用,病人可在无任何痛苦的情况下得到康复,避免了服用药物给机体带来的损害和不良反应。 2、罐法多样取用灵活:把留罐、闪罐、走罐等多种操作方法与针刺、推拿、磁场、药熏等相结合,扩大了其适用范围。 3、异病同治重在调整:拔罐疗法的调节作用和独特功效,使得临床中在取穴、操作方法等不变的情况下,可治疗多种疾病,充分体现了拔罐疗法在治疗疾病中的整体良性调节作用。 4、缓解疼痛立竿见影:拔罐疗法具有明显的缓解疼痛作用,无论内科的头痛、还有外科、伤科的软组织急慢性损伤等,皆可即时见效,功效迅捷;实可谓“痛随利减,当通其经脉则疼痛去矣”。 5、多重应用功效捷优:拔罐疗法应用于体表化脓性疾患,避免切开引流,还可把脓、毒素,坏死组织、细菌“拔出”,达到切开引流的效

中医拔罐疗法应用

拔罐疗法古称“角法”,是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日本的“真空静血疗法”、法国的“杯术”、原苏联的“郁血疗法”等,即属于我国的拔罐疗法。常用于感冒、头痛、不寐、肩凝症、腰痛病、项痹病、胃脘痛、痛经及带状疱疹等疾病。 拔罐疗法的机理: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治病的机理是:1.拔罐能使病人皮肤的毛细血管充血破裂,以致自身溶血,从而产生一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这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可以被送往全身各处,刺激机体的各个器官,增强各器官的功能,以起到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2.拔罐可使机体局部的血管扩张,起到促进细胞组织的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的作用。3.拔罐还具有增进人体内淋巴液的循环,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4.拔罐可以加快肌肉和各脏器对其代谢产物的排除。5.拔罐可以通过刺激病人的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而起到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 拔罐疗法的功用:发汗解表:通过吸着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扩张及良性刺激的神经反射作用,达到发汗,祛除风、寒、湿邪的作用。此即中医传统所说的“风寒邪气随气水出”。临床证明,拔罐后,汗液排泄增加,并帮助排泄体内代谢废物,如尿酸、尿素、乳酸等,使外入之邪从外而解。 1、舒经活络:通过拔罐的吸着作用,加上良性刺激下的神经反射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甚至破裂,使局部和相应脏腑组织的血流量加速而得以畅通,此即中医所称的“活血化瘀、舒经活络”功能。 2、消肿止痛:由于“祛除病邪,吸拔出有害物质”,并增强了血流量。邪去而肿消,络通而痛止,从而达到了消肿止痛的目的。 3、温经散寒:由于火罐吸着皮肤的温热刺激,通过局部皮肤感受器,通过经络,传导给相应的内脏器官组织,使体内寒邪得以拔出体外,从而达到温经散寒通络的双重功效。 4、行气活血:寒则气凝,淤则气滞。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由于寒、气、血的互为因果,从而形成了气滞血瘀之病变。由于拔罐的温通、吸拔和良性刺激的神经反射作用,促进血液流量和循环的加速,使人体气血畅通,从而达到行气活血的作用。 5、增强皮肤渗透性:通过拔罐,使表皮角层断裂,部分细胞间隔破坏,皮肤渗透性增强,从而大大提高了皮肤渗透作用。这样既有利于祛邪外出,又可为局部皮肤用药打下基础。因为真皮各级血管的扩张、渗出及细胞吞噬活动的增强,有利于药物吸收而增强药物的疗效。 6、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瘢痕:通过拔罐,可刺激局部皮脂分泌增加及皮下组织酸性产物的渗出,或使汗腺中溶菌物质增多。加之皮脂分解、脂肪酸形成,使皮肤局部酸度增加,帮助局部皮肤自洁、抗感染。又可使皮肤生发层细胞受刺激,有丝分裂增加,角质形成细胞增生,毛囊细胞迅速向棘细胞推移,从而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瘢痕。 7、调节体温作用:通过较大面积使用拔罐疗法,可使血管扩张,达到降温作用。因为皮肤的温度感受器接受到刺激,通过视丘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产热和散热,达到降温的目的。反之阳虚病人的体温低于正常,拔罐后,随着组织崩解产物入血,或血细胞崩解产物的刺激,可使产热增加或代谢旺盛,使体温升高,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温壮阳气的功能。 8、调节阴阳平衡:中医认为,阴阳失调,百病丛生。拔罐对机体是一种良

平衡拔罐

平衡火罐的十种手法 第一章 概论 一、定义 平衡火罐是以中医的基本理论为基础(阴阳学说,脏腑学说,五行,经络学说等);以现代医学的神经反射为治疗途径,以自我修复,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为治疗核心;以不同的火罐手法为治疗手段的非药物的自然疗法。 最佳治疗原则: 疗效好,痛苦小,无副作用,见效快,成本低 二平衡火罐的来源和发展 在火罐疗法的基础上,1984~1985起用于临床,手法由三种发展到十余种,治疗的病种也日渐增多,已成为脱离了针法,灸法的一种独立疗法。 火罐《五十二病伤》角法治疮疾是最早的记录;由《肘后方》(葛洪)角罐(发展到)-铜罐-玻璃罐-竹罐-电温罐-磁罐-负压罐等由古代的单一到现在的多种形式的罐疗技术了。 第二章平衡火罐疗法的作用原理和机理 1. 临床作用 1)西医认为:火罐具有活血化淤(外伤)扩张血管,调整末梢神经,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机能,消炎抑菌,退热止痛等。 2)中医认为:火罐有温经散寒,舒经活血,祛风除湿,清热泻火,行气通络等不同功效。 2. 作用机理 1)局部作用(穴位或神经) 两种刺激共同对局部作用:温热及机械作用 a) 机械刺激 通过罐口对局部神经,背腧等进行牵拉,熨刮,挤压,弹拨 刺激毛细血管扩张、组织间隙自溶、组织胺类物质释放、增加机体反应、自我调节(器官组织)自我修复。 b) 温热刺激的形成和作用 来源:手的温度;火罐体内部的热量 作用: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末梢神经的调节 2)全身作用 机械和温热双重作用于局部的毛细血管,末梢神经,主要是脊神经根,周围肌组织等?脊髓或大脑皮层?CNS兴奋?转变为良性信息?传递到需治疗的各器官组织 3 平衡火罐的治疗特点 1)操作简便,易于普及

根治型拔罐原理 精品

根治型拔罐原理(转帖) 根治型拔罐的产生(转自中国拔罐网) 最近几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各种医疗器械不断涌现,新型的拔罐器具也在不断出现,促进了拔罐疗法的发展。新型的拔罐器具一般都是负压罐,由抽气罐演变而来。现在各种负压罐已逐渐成为拔罐疗法的主要罐具。 常见拔罐疗法使用的留罐,一般认为只要达到充血性罐或瘀血性罐即可,上罐5~15分钟。可是在这短短的几分钟之内,也有许多口才的皮肤表面出现水疱以及其他一些现象。当患者使用火罐出现水疱时,就误以为是火烧的疱。负压罐出现以后,患者使用负压罐的时候也出现水疱现象。 面对应用火罐治疗中所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人们不是回避它,而是主动地去认识它。人们不是阻止水疱的产生,而是在水疱产生以后观察人体的反应。观察中发现在产生水疱以后,患者疾病缓解的程度更大,如将水疱挑破进行一番处理,接着又进行“重罐”,这样,治疗效果甚佳。人们通过实践经验和观察到的规律,在中医经络学说的指导下,总结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甚佳的根治型拔罐疗法,使之运用到医疗实践中去。更有一些勇敢的患者,首选在自己身上运用

这种疗法,并收到意想不很好的治疗效果。 古时就已有过与根治型拔罐疗法相同的拔罐疗法。唐代王焘在《外台秘要》一书中,就阐述过这种方法:“患(肺痨之类)等病必瘦,……, 即以墨点上记之,取三指大竹青筒、长寸许,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如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水……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 治疗患者的疾病,在第一次上罐以后,还要“重角之”、即重复上罐的意思。这样,罐口部位出现黄白赤脓水,接着有脓水流出,经过多次重罐,恶物才能被拔净,病就痊愈了。重罐的过程也是根治型拔罐疗法的基本治疗过程。 根治型拔罐疗法的特点 由于根治型拔罐疗法需要“重罐”,由此带来了与常见拔罐疗法所不同的特点。 一、 拔罐与针灸法的比较 拔罐疗法与针灸疗法虽然同属一个学科,但是它们也有不同之处。 拔罐法的罐口部位是一个部位,一个范围,而针灸部位

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拔罐疗法操作步骤

---------------------------------------------------------------最新资料推荐------------------------------------------------------ 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拔罐疗法操作步骤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拔罐疗法操作步骤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拔罐疗法操作步骤导语: 拔罐这是一种以杯罐作的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认识一下它的操作方法,仅供参考,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操作。 拔罐疗法详细介绍: 拔罐疗法(俗称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 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医术,儿童同样适用。 还称拔罐子。 有火罐、气罐等。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古称角法。 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 1 / 3

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具体操作步骤: (1)准备材料:玻璃火罐二个(备用一个),根据部位,选择号型,镊子一把,95%酒精一小瓶(大口的),棉花球一瓶,火柴一合,新毛巾一条,香皂一块,脸盆一个。 (2)术前检查:检查病情,明确诊断,是否合乎适应症。 检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体位,是否合适。 检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无残角破口。 (3)操作方法:先用干净毛巾,蘸热水将拔罐部位擦洗干净,然后用镊子镊紧棉球稍蘸酒精,火柴燃着,用门火法,往玻璃火罐里一闪,迅速将罐子扣住在皮肤上。 (4)留罐时间:过去留罐时间较长,有从 10 分钟留到 30分钟以上的,这种长时间留罐,容易使局部黑紫一片,郁血严重,增加吸收困难,因此,现在留罐时间一般较前缩短了,根据身体强弱的浅层毛细血管渗出血液情况,可以考虑改从3 分钟到 6 分钟比较合适。 实践证明,短时间留罐比长时间留罐好处多。 严重郁血减为轻微渗出血或充血,便于吸收,增强抗病能力;不留斑痕;防止吸过度,造成水泡伤引起感染;时间虽短,疗效较高。

拔罐治疗病理分析及实例解读

拔罐后皮肤颜色说明 2009-03-07 22:27:33 来自: [已注销] 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积寒 紫色并伴有黑斑气血不畅通 紫点并有深浅不一的块状风湿 鲜红而颜、局部发热阳症、热症、实症、热毒炽盛、体质阴虚、火旺红而暗血脂粘稠、血脂高、供血不足 瘀斑或血泡灰白、色淡虚寒、湿邪 皮肤微痒风邪、湿症 水泡、水肿、潮湿寒症、湿气盛 罐中有水珠者寒湿重 紫红、暗红阴症、寒症、血郁 潮红、淡红虚症 局部很快恢复原样说明快痊愈 有位医生的体会: 根据前贤的经验和我多年临床观察的总结,现介绍火罐印迹的临床体会,我认为凡肌体及内脏功能失调者,均会出现不同颜色的火罐印迹,对于诊断和指导保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罐印紧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淤,如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患部受寒较重也会出现此印迹。如印迹数天不退的,通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调理,如走罐时出现大面积黑紫印时,提示风寒所犯面积大,应对症驱寒为主。 2。罐印发紫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有局部寒凝血瘀。 3。罐印呈散在性的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症。 4。淡紫发表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如斑点在穴位处明显的,表明此相关内脏虚弱,比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 5。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或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会出现。 6。罐印呈鲜红散在点的,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不高出皮肤,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提示此穴所相关的脏腑异常或存在病情。我常在临床上走罐寻找此类红点用针刺来治疗、调节内脏功能。 7。走罐或吸拔罐后,没有罐印(或不明显的),或虽有但启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的,提示身体基本正常或病情尚轻。 8。行罐或坐罐,容易起水泡的,提示湿气较重,若在患部出现较多小水泡时, 预示由水湿所致,会有理想的疗效,需要连续的多次拔罐。 9。若走罐时出现风团(如急性寻麻疹状),提示为风椰所致,或是过敏性体质。 10。随着病情的好转,罐印也会随着减轻,且不易现罐印,可以预示病情的归转 【拔罐印色素反应如下】: 1、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淤现象。 2、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一般表示寒凝血淤症。 3、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就一,表示气滞血淤症。 4、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5、罐印红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热邪。 6、罐印灰白,触而不温,多为虚寒或湿邪。 7、罐印表面有皮纹或微痒:表示风邪或湿症。

拔火罐原理

※※拔火罐原理 1、机械刺激作用。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负压效应。拔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细血管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现象。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释放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它可通过神经系统对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双向调节,同时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肤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其次,负压的强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张开,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从而是使体内的毒素、废物得以加速排出。 3。温热作用。拔罐局部的温热作用不仅使血管扩张、血流两量增加,而且可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能力。拔罐处血管紧张度及黏膜渗透性的改变,淋巴循环加速,吞噬作用加强,对感染性病灶,无疑形成了一个抗生物性病因的良好环境。另外,溶血现象的慢性刺激对人体起到了保健功能。 ※※哪些病适合拔罐 拔火罐常用于治疗腰背痛、颈肩痛、风湿痛、落枕、感冒、消化不良、失眠和更年期综合征等。在家里拔火罐只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病情比较严重的最好还是到医院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几种家庭拔火罐治疗常见病的方法。 腰痛:在腰部痛处和委中穴(腿弯正中)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 肩周炎:在肩部疼痛的地方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 落枕:在患侧脖子和背部,寻找压痛点,拔罐10分钟左右。 ※※拔火罐:弄清痛因再下手 患者在自己家里使用拔罐器,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弄清疼痛的原因,如果是一些慢性病所带来的疼痛如腰脊劳损,或是扭伤,在患者明确病因并有医嘱的情况下是可以自己使用的,这样也有利于治疗。但疼痛的原因有时是非常复杂的,所以,白教授不提倡人们在不清楚病因时就使用拔罐来自我诊疗,因为不对症的拔罐虽然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却会贻误病情,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另外皮肤有破损,或患有易出血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紫癜等)的人也不适合使用拔罐疗法。 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使用拔罐器呢?如果需要拔罐的部位是后背等大块肌肉上,最好使用稍大的罐,在人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吸力大,效果好。在拔罐的手法上,无论大罐小罐都不能用蛮力去拔,正确的手法是用手指把罐边缘的皮肤下压,待空气进入后轻轻拿下。拔罐的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最多不超过30分钟。同一部位的拔罐间隔要视皮肤恢复情况而定,一般两三天即可。 拔火罐时,还要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孕妇的腰腹部不能拔罐,心脏部位、毛发部位、患有皮肤病的地方也不宜使用。 ※※用火罐:三个误区要明白

拔罐疗法试卷

拔罐疗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五十二病方》记载中,类似于拔罐法的是(B ) A 吮血疗法 B 角法 C 火罐气 D 吸筒疗法 E 拔罐法 2.拔火罐最为常用而又不易烫伤皮肤的方法是(A) A 闪火法 B 投火法 C 贴棉法 D 架火法 E 滴酒法 3.用纸片燃着投入罐内,将其吸拔于应拔部位上的方法称(B) A 闪火法 B 投火法 C 贴棉法 D 架火法 E 滴酒法 4.肌肤麻木适宜用(C) A 走罐 B 针罐 C 闪罐 D 药罐 E 留罐 5.若肩背疼痛且范围较大应选下列哪种方法为好(A ) A 走罐 B 针罐 C 闪罐针 D 药罐 E 刺血拔罐 6. 水罐法的操作不正确的是哪项(D ) A 选用竹罐 B 在锅内加水煮沸 C 用镊子钳住罐口 D 提出水面甩去水液 E 乘热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

7.下述哪项不宜作药罐(E ) A 生姜汁 B 辣椒液 C 两面针酊 D 风湿药酒 E 乙醇 8.下列哪项不是拔罐法的治疗作用(D) A 温经通络 B 散寒除湿 C 行气活血 D 补益气血 E 消肿止痛 9.下述哪项不属于拔罐的应用范围(B) A 感冒 B 皮肤溃疡 C 痛经 D 胃脘痛 E 丹毒 10.刺血拔罐适用于(D ) A 咽喉肿痛 B 痄腮 C 咳嗽 D 神经性皮炎 E 过敏性紫癜 11.水罐法应该用何种罐子(A ) A 竹罐 B 玻璃罐 C 陶罐 D 抽气罐 E 金属罐 12.走罐法应用该何种罐子(B ) A 竹罐 B 玻璃罐 C 陶罐 D 抽气罐 E 金属罐 13.吸拔时最安全的是(A ) A 闪火法 B 投火法 C 贴棉法 D 架火法 E 滴酒法 14.吸拔时需侧面横拔的是(B )

拔罐时罐印分析

拔罐时罐印分析 拔罐后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罐印,每一种罐印都能体现出相对的应症,现给拔罐的朋友做个参考: (1)罐印紧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瘀,如行经不畅、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等,当然,如患处受寒较重,也会出现紫黑而黯的印迹。如印迹数日不退,则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多治疗一段时间。如走罐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时,则提示风寒所犯面积甚大,应对症处理以驱寒除邪。 (2)罐印发紫伴有斑块,一般可表示有寒凝血瘀之症。 (3)罐印呈散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证。 (4)淡紫发青伴有斑块,一般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如在肾 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如在脾俞部位则系气虚血瘀。此点常伴有压痛。 (5)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可出现此印迹。 (6)罐印呈鲜红散点,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并不高出皮肤。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预示该穴所在脏腑存在病邪。(临床中有以走罐寻找此类红点,用针刺以治疗疾患的。) (7)吸拔后没有罐迹或虽有但启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者,则多提示病邪尚轻。当然,如取穴不准时也会拔无罐迹。也不能以一次为准,应该多拔几次确认是否有症症。

(8)罐印灰白,触之不温:多为虚寒和湿邪. (9)罐印表面有纹络且微痒:表示风邪和湿症. (10)罐体内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11)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热湿毒的反映. (12)拔罐区出现水泡,水肿水气过多者,揭示患气证. (13)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或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提示患热毒证;身体不发热者,提示患淤证; (14)皮色不变,触之不温者,提示患虚证; (15)刺络拔罐吸出的液体,可表现不同的病情。一般认为:鲜血显示病情较轻,黑色或淤块显示淤阻较重,黄水显示湿热证,清水显示寒湿证。若拔罐时出现水泡,这有可能是拔罐时间太长或体内湿热太重,还有的是因为个体体质差异造成。 【关于拔罐问题】 拔火罐是非常简单也非常经济实惠的家庭保健治疗手法,大家不妨备一套在家中,并且仔细看完此问与答,说不定会对你和你家人帮助不少哦。自用和送礼都非常不错,送人健康,绿色环保。 为了方便大家现整理出一些疑问,方便大家了解。 首先提醒大家一件事,在拔罐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营养,多喝水,每天喝一杯红糖水,红糖起到补血、活血、化瘀的辅助作用,可以在拔罐之后

耳鸣拔罐疗法

耳鸣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我国最古老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具有通行经气、活血化瘀、温通经脉等功效,可以有效缓耳鸣。 1.选择宽敞明亮、空气流通、室温适宜的房间作为治疗室,注意保暖。采取合适的体位,充分暴露施术穴位或部位。清洁施术穴位或部位,有汗液的应擦干,有粗长毛发的部位,应剃刮干净,防止发生感染和漏气。 2.用镊子夹着点燃的酒精棉球、小纸片或火柴,或将蘸有少许酒精的纱布缠绕于粗铁丝上点燃,一手握罐,将燃烧物伸入罐内一闪即出,迅速将罐扣于应拔的穴位或部位上。操作时应注意棉球或纱布少蘸酒精,且不能沾于罐口,以免烫伤皮肤,此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3.将火罐吸拔住后,一般留置10~20分钟,使局部皮肤和浅层肌肉及其他软组织被吸拔入罐内,呈现潮红或皮下出现紫黑色瘀血。留罐时间过长(半个小时以上),则容易出现水泡。 4.在拔罐时局部可能产生牵拉、紧缩、发胀、温暖、酸楚、透凉气等感觉,均属正常。起罐后在吸拔部位上都会留下罐斑或罐印,一般1~2天后即可自行消失。起罐后,应用消毒棉球轻轻擦拭拔罐部位罐斑或罐印上的小水珠,如果在拔罐部位上出现小水泡,可不做处理,任其自行吸收;对于水泡较大者,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泡中水液,涂上龙胆紫。 肝胆火盛型:症见耳鸣如闻潮声,或如风雷声,耳聋时轻时重,每于

郁怒之后突发加重,兼耳胀耳痛感,或有头痛,眩晕,目红面赤,口苦咽干,或夜寐不安,烦躁不宁,或有胁痛,大便秘结,小便黄。【穴位】太阳、耳门、听宫、曲池(或附近暴张血络)。 【治法】按以上穴位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火罐进行吸拔,每日或隔日1次,每穴吸拔10~15分钟。 风热上扰型:耳鸣症见开始多有感冒等先期表现,起病较速。自感耳中憋气作胀,有阻塞感,耳鸣,听力下降而自声增强。 【穴位】听宫、中渚、耳门、百会。 【治法】按以上穴位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火罐进行吸拔,每日或隔日1次,每穴吸拔10~15分钟。 痰火郁结型:症见两耳蝉鸣不息,或“呼、呼”作响,有时闭塞憋气,听音不清,头昏沉重,胸闷脘满,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 【穴位】听宫、翳风、行间。 【治法】按以上穴位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火罐进行吸拔,每日或隔日1次,每穴吸拔10~15分钟。 肾精亏虚型:症见耳内常闻蝉鸣之声,昼夜不息,夜间较甚,以致虚烦失眠,听力逐渐下降,兼见头晕目暗,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带下等。 【穴位】肝俞、肾俞、太阳、听会。 【治法】按以上穴位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火罐进行吸拔,每日或隔日1次,每穴吸拔10~15分钟。

刮痧拔罐的好处是什么

刮痧拔罐的好处是什么? 拔罐:祛风除湿,疏通经络,减缓肌肉疲劳。 刮痧:去火降噪,排毒理气,降低脏腑燥热。 什么情况下需要拔罐,什么情况下需要刮痧?两者效果区别是什么 大体是这样的! 拔罐刮痧 作用部位深些浅些 治疗深层的寒湿热表热 操作部位,全身均可肌肉丰厚处 总之,还是辩证施治! 刮痧是将粘着在血管壁的瘀血清除到血管外,然后再经血液重新吸收入血管,经过全身的循环,将刮出的废物从尿液排出。 刮痧会加速血液循环,对心脏是很好的锻炼,作为防病来用,安全有效。如想补肾,就光在肾俞穴拔罐;补胃呢,就在中脘和足三里拔罐。 刮痧原理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拔罐可补可泄。补呢,就是用罐数量要少,引气集中一处。 通常在外面拔罐时总是满后背都被拔上,那主要是将气血引入膀胱经,起到利尿排毒的作用。但这对于气血虚弱的人便大为不利了。 拔罐最棒的功能就是它的引血功能。 拔罐是利用负压温热作用来行气活血、舒筋活络。 刮痧疗法的好处 (一)调节阴阳 阴阳是中医理论的基本核心。人体在正常的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因七情六淫以及跌仆损伤等因素使阴阳的平衡遭到破坏时,就会导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等病理变化,而产生“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等临床证候。刮痧保健的关键就在于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转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刮痧调和阴阳的作用,基本上是通过腧穴配伍和刮痧手法来实现的。例如:病在经络、在皮肉者属表,刮痧宜轻刮;病在脏腑、在筋骨者属里,宜重刮。刮痧对阴阳平衡的调节是呈双向性的,如血压不稳者,经刮拭躯干、四肢腧穴后,偏低的血压可升高;偏高的血压亦可降低。

拔罐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拔罐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留罐技术操作规范 一、概述 留罐法,又称坐罐法,是中医拔罐疗法的一种,指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留置一段时间的拔罐法。留置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它可用于拔罐治疗的大部分病症,是最常用的拔罐法。又分为多罐和单罐。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 二、操作方法 【用物准备】 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火柴、小口瓶、必要时备毛毯、屏风、垫枕。根据拔罐方法及局部情况备纸片、凡士林、棉签、0.5%碘伏、镊子、干棉球、三棱针或梅花针、纱布、胶布等。 【操作方法】 1. 点火 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 1)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95%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

2)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9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中段(不要过湿),点燃后迅速按扣在应拔的部位。 3)投火法:是用易燃烧纸片或95%酒精棉球(拧干)一个,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适用于侧位横拔。 2. 起罐 右手扶住罐体,左手以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操作程序】 1. 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3. 根据部位不同,选用合适火罐,并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 4. 根据拔罐部位及所备用物,选用不同的点火方法。 5. 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拔罐方法。 6. 起罐后,如局部有水泡或拔出脓血,应清洁局部皮肤,作常规消毒,外涂所需药物,必要时覆盖消毒敷料。 7. 操作完毕,协助病人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 8.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三、注意事项 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病人;皮肤过敏、溃疡、

肥胖症的拔罐疗法

肥胖症的拔罐疗法 资料收集于网络 山野村庄藏书 方法一、神奇的腹部减肥穴--中脘天枢 中脘天枢是治疗一些胃肠疾病的良穴,实际上它们又是帮助脂肪消化代谢,不让脂肪堆积于腹部的减肥妙穴。 中脘在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上,或者肚脐以上四横指(自己的四指并拢)处即为中脘;天枢在肚脐旁边两横指的地方(与肚脐相平)。见图: 坚持每天晚饭后按揉天枢中脘三分钟,同时在晚饭后半 个小时到一小时内进行摩腹,一定能收到神奇的效果。

另外,中医治疗肥胖讲究“化痰消脂”,肥胖的人往往多湿多痰,这里的“痰”不单是我们肉眼看得见的痰,更是中医里的一种病理产物。再给你推荐一个中医化痰良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打成粉末,装在空胶囊里,饭后服三五粒,坚持吃,疗效好,不反弹。 方法二、 肥胖症是人体内脂肪贮存过多,如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5~20%即为肥胖。肥胖症分为单纯性为继发性两类,前者不伴有明显神经或内分泌系统功能变化,临床最为常见。针灸减肥以治疗单纯性肥胖为主。 辨证治疗: 主穴:足三里、中脘 1.痰湿阻滞 【诊断要点】体型肥胖,嗜睡,易疲倦,纳差,口淡无味,女子月经少或闭经,男子阳痿;舌胖有齿痕,脉沉缓或滑。 【处方】脾俞、胃俞、阴陵泉、丰隆 2.胃火炽盛

【诊断要点】体型肥胖,胃纳亢进,消谷多饥,面赤声扬;舌质赤,苔腻,脉滑数。 【处方】天枢、合谷、曲池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取穴:胃、内分泌、三焦、缘中。方法:每次餐前30分钟按压耳穴3-5分钟,有灼热感为宜,10次为1疗程。 方法三、 肥胖症是指人体脂肪沉积过多,超出标准体重的20%。人体的身高和体重之间有一定的比例,正常成人身高与体重的关系为: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女性-100)。如果脂肪增多,体重增加,超过标准体重20%时,就被称为肥胖症。此病女性多见,年龄多在40~50岁。肥胖症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种类型。轻度:一般无自觉症状,生活起居正常无碍;中度:常有心悸、腹胀、易疲劳、畏热多汗、呼吸短促,甚至下肢浮肿等症状;重度:可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导致胸闷、气促、嗜睡,严重者可出现心肺功能衰竭,诱发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痛风、胆结石、脂肪肝等。一般分为饮食不节、 痰湿内阻2型。

关于拔罐

关于拔罐 ◎拔罐疗法的起源与发展 拔罐疗法又称为"火罐法""吸筒法",是指运用各种罐具,经过排除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皮肤表面,通过局部的负压和温热作用,引起局部组织充血和皮内轻微的郁血,促使该处的经络通畅,气血旺盛,以刺激经络腧穴或拔毒排脓,从而达到相应治疗作用的一种常用的外治方法。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结、退热、祛风、散寒、除湿、拔毒等作用,广泛地运用于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等科症病的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器具经济、疗效迅速、使用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民间所习用。因此它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加以研究提高的传统医疗方法。 拔罐疗法简史: 拔罐疗法是祖国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我国现在最古的医方书《五十二病方》中。如在治疗痔疮时"……以小角角之 ……吹而张角,系以小绳,剖以刀 ……"。这说明当时的角法是治疗描述,但从"角之"与"张角"等字义分析,不难知道,早在先秦时期便已有应用负压原理的角法治疗疾病了(因古人是用动物的角作为治

疗工具的,故称"角法") 公元281至361年间,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有以制成罐状的兽角拔脓血,治疗疮疡的记载。在南北朝时期的《姚化方》中则有"若发肿至坚而有根者,名曰石痈,当上炙百壮……痈疽、瘤石、结筋、瘰疠皆不可就针角,针角者,少有不及祸者也"的记载。显然这段记载是作为针角疗法的禁忌症提出来的,缺少在方式、方法上进一步的说明。但从日本医家丹波康赖撰于公元982年的《医心方》中可以得到补充。其在治疗足肿病时指出:"若在深处,亦破之,而角嗽去恶血。"在古代"破"是"砭"的同义词。从而不难了解,所谓有针角,是先在疾病病变处施以针刺,然后再给予角的一种综合性排脓措施。由此可见当时针角的临床适应症,原是治疗软组织化脓性疾患的。而对于软组织的非化脓性疾患,如肿瘤、淋巴结核、血管疾患等均列为针角的禁忌症,非但起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反而会加重疾病的发展。这一时期的针法较之初期的角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为现代刺血拔罐法和针罐法奠定了基础。 唐代,角法的适应症范围进一步扩大,器具也由竹筒代替了兽角,同时显露出现代水罐法的雏形。至公元八世纪,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记载:患痨瘵等病……即以墨点上记之,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许,一头留节,无节头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